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四年级科学 保护土壤

四年级科学 保护土壤

四年级科学 保护土壤
四年级科学 保护土壤

第十课保护土壤

【教学目标】:

1、知道土壤为人类所作的贡献;了解我国的土壤资源;知道人类的许多行为是破坏土壤的;知道垃圾等对土壤的危害。

2、意识到土壤的重要,能够感激土壤;能够在自己的行动上为保护土壤做出一份努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环境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

教学难点:用实际行动来保护土壤。

【教学准备】:

有关土壤对人类的贡献的资料;人类对土壤破坏的资料,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首先用课件播放地球上的优美环境、花草树木等图片,引导出学生的兴趣,并提问:花草树木都是在哪里生长的?

再用课件播放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视频,导入本课的课题:保护土壤。

二、师生合作共同学习

1、了解土壤为人们做了什么

(1)小组交流:你认为土壤能为人们提供什么?

(2)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资料,分小组交流、讨论

(3)把你知道的填写在书上。

(4)小结:土壤是植物的母亲,植物又为食草动物提供了食物,食草动物又为食肉动物提供了食物。动植物死后,土壤中的微生物又将它们的尸体还原成土壤中的养料,土壤就这样周而复始地为生命提供着无尽的营养,正是有了土壤,才有这美丽可爱的世界。

2、讨论人类的哪些活动破坏了土壤

(1)小组交流:你认为人类的哪些活动破坏了土壤?

(2)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3、讨论假如地球上没有土壤会怎么样

(1)小组交流:你认为假如地球上没有土壤会怎么样?

(2)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4、讨论我们能为保护土壤做什么

(1)小组交流:你认为我们能为保护土壤做什么?

(2)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3)小结:我们小学生能做的就是搞好宣传工作。

(4)指导学生自办土壤小报,搞好宣传工作。

三、巩固应用

总结课文,引导学生写出或画出他们的建议,指导学生办好土壤小报。

拓展活动:

1、利用学到的知识,试制一些绿肥,撒在学校的植物园里。

2、以小组为单位,办一份《土壤小报》。

枣庄东方国际学校潘存锋

怎样保护土壤健康及措施

怎样保护土壤健康及措施 土壤保护首先要农、林、牧、工统一规划,合理利用和管理土壤资源,使土壤的生产投入与输出相平衡,使土壤生产力与承受力相适应,使土壤肥力、土壤生产力以及环境景观都得到改善和提高。以生物措施为根本措施,并结合适当的工程措施,才能达到土壤保护的目的。 土壤污染成因复杂,主要污染源包括:工业“三废”;城镇居民生活废弃物;农用化学物质;畜禽养殖废弃物等。 土壤污染的危害性:土壤收到污染后,其原有特性将遭到破坏,农作物的质量也会随之下降,并且表层受污染土易在风力和水力的作用下进入大气和水体中,导致大气污染、地表水污染和地下水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 基本措施 (一)科学地进行污水灌溉工业废水种类繁多,成分复杂,有些工厂排出的废水可能是无害的,但与其他工厂排出的废水混合后,就变成有毒的废水。因此在利用废水灌溉农田之前,应按照《农田灌溉水质标准》规定的标准进行净化处理,这样既利用了污水,又避免了对土壤的污染。

(二)合理使用农药重视开发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合理使用农药,这不仅可以减少对土壤的污染,还能经济有效地消灭病、虫、草害,发挥农药的积极效能。在生产中,不仅要控制化学农药的用量、使用范围、喷施次数和喷施时间,提高喷洒技术,还要改进农药剂型,严格限制剧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重视低毒、低残留农药的开发与生产。 (三)合理施用化肥,增施有机肥根据土壤的特性、气候状况和农作物生长发育特点,配方施肥,严格控制有毒化肥的使用范围和用量。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可增强土壤胶体对重金属和农药的吸附能力。如褐腐酸能吸收和溶解三氯杂苯除草剂及某些农药,腐殖质能促进镉的沉淀等。同时,增加有机肥还可以改善土壤微生物的流动条件,按照“预防为主”的环保方针,防治土壤污染的首要任务是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对已污染的土壤,要采取一切有效措施,清除土壤中的污染物,控制土壤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安全的农产品。

三年级科学期末试题

考试时间:月日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家长签字: 10分) 1、磁铁都有2个磁极,同极磁极互相,异极磁极互相。 2、人体骨骼可以分为:三部分。 3、人的肌肉能够和。当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时,能牵动所连着的骨做运动,当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时,能牵动所连着的骨做运动。 4、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最短的时候是,最长的时候是和。 5、人体的肌肉有。 6、天平是利用原理制成的,它是称量物品质量的仪器,在称量物品时,左盘放,右盘放。 7、骨骼具有、、的作用。8.像弹簧这样,压缩或拉伸时,会产生一种的力,这就是弹力。 9、太阳的表面经常会出现、和。 二、我会选:(6分) 1、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用湿布擦亮着的电灯 B、带电修电器 C、在高压电附近放风筝 D、抢救触电人时首先断电 2、磁铁磁力最强的部分是() A、南极 B、北极 C、中心部分 D、两端部分 3.我们玩弹弓、圆珠笔能自动伸缩主要利用了。 ( ) A、弓架的弹力 B、皮筋的弹力 C、子弹的弹力 D、手指的弹力 4.用同样大的力推小车,在下面的哪种地面上,小车会跑的最远? ( ) A、水泥地面 B、泥土地面 C、大理石地面 D、草地 5.现在有两个小灯泡和两节电池,使两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并且是最亮 的连接方法是()

A、串联 B、并联 6、把两块小磁铁放在一起,()现象不会出现。 A、相互吸引在一起 B、相互排斥开来 C、自动一会吸引一会排斥 三、我会分一分:(6分) ①蜻蜓②猫③蝴蝶④蜜蜂⑤蜘蛛⑥鲸⑦老虎⑧蝙蝠⑨蛇⑩壁虎昆虫的家: 哺乳动物的家: 爬行动物的家: 四、明辨是非(5分) 1、人在冰上走,没有摩擦力。() 2、鸭嘴兽也是哺乳动物。() 3、磁铁中间磁性最强。() 4、干衣服可以晾在电线上。() 5、杂技演员表演走钢丝时,手持一个长杆,有利于保持身体平衡。() 6、指南针靠近磁铁时就不能准确指示方向了。() 7、有了骨骼的支撑人体才能站立起来,才能直立行走。() 8、我们平常所见的虫子都是昆虫。() 9、日晷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 10、用导线直接把电池的正负极连起来没关系。() 五、简答:10分 1.什么是弹力?举5个例子说明。 2、肌肉有什么作用? 3.举出生活中用到增大摩擦力、减小摩擦力的例子?(各举3个) 4、鳄鱼是爬行动物吗?为什么? 5、昆虫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7土壤的保护_教科版

第7课《保护土壤》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研究土壤》的第四节课内容,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的“物质科学领域”和“生命科学领域”中年段的要求,了解土壤对动植物及人类的作用,知道植被对保护土壤有作用,并如何去保护土壤。本课的教学活动由土壤对动植物的作用引入,到研究土壤的流失与植被的关系,并让学生知道人们的乱砍乱伐和无节制的使用土地等行为可能造成土壤流失,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保护,不让土壤流失。教材由三个主要活动构成:1.了解土壤的价值,即土壤对动植物及人类的作用;2.研究土壤流失与植被的关系; 3.保护土壤的措施。三个活动依次递进,让学生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养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经过两年的科学课学习,已经能比较熟练地运用观察、记录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也有了一定的动手实验的能力。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土壤,在学习过程中也了解了与土壤相关的一些知识,可以说学生对于土壤已经有了一些经验。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了土壤的分类、土壤的成分,土壤中的营养从哪里来,知道植物的生长需要土壤,但对土壤的其他作用就不是很清楚,对于土壤流失的原因已经如何保护土壤就不知道了。本节课就是要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知道土壤流失的原因,知道我们人类的哪些行为会破坏土壤,并知道应该如何去保护土壤。

【教学目标】 1.能够列举土壤对动植物和人类作出了哪些贡献。 2.通过做水土流失的模拟实验,体会植物对土壤起到的保护作用。 3.能列举并说出人类的哪些行为在破坏土壤,哪些行为在保护土壤。 4.知道自己能够为保护家乡的土壤做些什么和怎么做。 【教学重点】 通过做水土模拟实验,体会植物对土壤起到的保护作用。 【教学难度】 知道自己能够为保护家乡的土壤做些什么和怎么做。 【教学准备】 课件、土壤、小铲子、塑料水槽、洒水壶、秒表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了解土壤的贡献 1.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与土壤相关的知识,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土壤。 (1)学生当模拟讲解员,向大家介绍土壤。 要求:先说自己介绍的是土壤哪一方面的知识,然后再具体介绍。 2.师:有人说过“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你觉得这句话有道理吗? (1)小组讨论,举例说一说土壤对动植物及人类做出了那些贡献? (2)全班交流,并阐述自己的观点。 (板书:土壤的贡献:1.植物:提高营养和水份。 2.动物:提供栖息地,间接提供食物。 3.人类:生产粮食及各种农作物 4.材料:制作陶器,砖瓦等)

三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三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一、填空题(共5题;共5分) 1.请在图中标出叶子各个部分的名称。 2.木条、铁片和塑料条比较,一般情况下韧性最好的是________。 3.植物的生长需要空气、________、________和营养。 4.动物和植物都属于生物,它们都是有________的物体。 5.水是一种液体,请你再写出两种液体: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共10题;共10分) 6.下列属于天然材料的是()。 A. 塑料 B. 木头 C. 金属 7.用量叶片的长度和宽度的方法可以比较叶片的()。 A. 大小 B. 软硬 C. 颜色 8.液体体积单位常用()来表示。 A. 厘米 B. 克 C. 升或毫升 9.物品可以循环利用的标志是()。 A. B. C. 10.蜗牛有()触角。 A. 1对 B. 2对 C. 3对 11.秋天,狗尾草的叶片()。 A. 变绿了 B. 变黄了 C. 没有变化 12.下列流得最快的是()。 A. 食用油 B. 洗洁精 C. 水 13.下列材料,吸水性最差的是()。 A. 木条 B. 塑料条 C. 纸片 14.观察完蚂蚁后,我们要把蚂蚁()。 A. 丢进垃圾箱 B. 弄死 C. 送回它的家 15.水葫芦和金鱼藻是两种常见的()。 A. 草本植物 B. 水生植物 C. 陆生植物 三、判断题(共9题;共9分) 16.蜗牛行动缓慢。 17.我们观察大树时,可以随意摘下树叶。

18.铁钉的硬度比塑料尺的大。 19.我们的衣服都是用棉布做成的。 20.水和空气都可以占据空间。 21.进行科学观察时,我们只用观察,不用做记录。 22.陶器和瓷器是用特殊的黏土烧制而成的。 23.白糖可以作为引诱蚂蚁的食物。 24.我们不能用菜叶给蜗牛喂食 四、科学认识(共3题;共3分) 25.在什么地方最容易找到下面几种小动物?请用线连接起来。 26.把下列树的图片按生长的先后顺序排列,并将相应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请在图中标出蚯蚓身体各个部分的名称。 五、实验探究(共1题;共2分) 28. (1)实验一 如图1所示:用滴管吸一些红色食用色素调制的水,悄悄地伸入水中,在金鱼 的嘴前面挤出红水,我们看到红水从金鱼的________进入,从金鱼的________ 流出。这个现象说明:金鱼用________在水中进行呼吸。 (2)实验二 如图2所示:把食用油和水混合后放入同一个杯子中,放置一段时间后,我们看到________ 在上面,________在下面。 实验说明:水比食用油________。(选填“轻”或“重”) 六、简答题(共3题;共3分) 29.将一把木勺和一把金属勺同时放入烫水中,过一段时间后取出,用手摸木勺和金属勺,哪种勺更热一些?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30.植物的叶一般由哪两部分组成? 31.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接触空气,你知道空气是什么样的吗?(至少写出3点)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3.6保护土壤教案3

第6节保护土壤 教学目标:1、知道我国土壤资源的基本状况 2、知道影响土壤资源保护的因素 3、体验保护土壤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影响土壤资源保护的因素 教学过程: *************************************** 课堂引入:展示材料: 材料一、“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底见牛羊”,这种情景在现代是很难见到了。目前,有许多人出于种种目的,肆意破坏土壤,请列举破坏土壤资源的事例。并请提出两条保护土壤的 措施。 材料二、1998至今,我国西北、华北、华东、北方等地出现了罕见的沙尘暴天气,突发性的灾害几乎袭击了大半个中国,就我国而言,已有33.4万平方公里土地受到沙漠化威胁,其中 已经沙漠化的有17.6万平方公里,据统计,沙漠及沙漠化的土地已占我国土地面积的 13.3%,而且还在一天天扩大。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 教师活动:介绍我国陆地面积和耕地面积。 学生活动:①讨论引起土壤污染的原因; ②提出土壤保护的措施。 教师小结:①土壤资源的最大危险来自于土壤的污染和过度开发; ②耕地被蚕食、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和盐渍化等都影响土壤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材料三:据科学资料得知,一个地区的森林覆盖面积达30%以上,那么这个地区农牧业生产就比较稳定,试从植物蒸腾作用的角度分析其中道理。 解析:土壤中的水分由根毛进入根内,然后通过根、茎、叶的导管输送到叶肉细胞。这些水分,除了很小一部分参加植物体内各项生命活动外,绝大部分变成水蒸气,通过气孔散发到大气中。所以,森林可以增加大气温度,使天空的云量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因此,大规模地植树造林是减轻干旱、调节气候的一项重要措施。我国确定每年的3月12日为植树节。 (答:植物的蒸腾作用能提高空气湿度,增加降雨量,降低空气温度。森林覆盖面积大,可调节气候,减少干旱,农牧业生产就会比较稳定。) 课堂练习: 1、环境问题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以下有四种餐具,从保护环 境角度看,目前最有发展前景的一次性餐具是() A、瓷器餐具 B、塑料餐具 C、淀粉餐具 D、不锈钢餐具 2、下列关于各种土壤的描述中,属于美国北部沙漠土壤特征的是() A、形成于湿润的热带气候条件下,表土层厚并含有丰富的有机物 B、形成于干旱、没有植被的地区,经常沙漠化,土壤贫瘠 C、形成终年寒冷之地,土壤贫瘠 D、形成于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并富含有机物 作业:作业本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1保护土壤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10、保护土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查阅和调查资料让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现状,能设计实验探究水土保持的方法。 2、感知土壤资源的缺乏;认识保护土壤的意义,并提出保护土壤的想法。 3、向学生进行保护土地资源的教育,让学生能够尊重事实,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设计实验探究水土保持的方法。 教具准备: 有关水土流失的图片,两块木板、同样厚的土(一块带青草、一块不带)喷壶、量筒、烧杯。 教学导入: 1、谈话: 板书:土壤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土壤? 生回答 师:说的真好!土壤还是许多动物和植物的家,你知道土壤能为人们提供什么?谁来告诉大家? 生:(动物、植物、海洋鱼类……) 小结:土壤孕育着地球上的生命,是我们伟大的母亲,正是有了土壤,才有这美丽可爱的世界。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关于土壤的一些问题。 探究过程: 活动一:我们来关注土壤的现实状况 1、引导学生交流土壤现状况的资料。 师:课前我们都通过不同的渠道搜集了关于咱们家乡土壤现实状况的资料。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首先我们可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小组代表再在全班交流。(交流时需要详细一些) 2、学生播放搜集到有关土壤被污染、被不合理利用等现实状况的视频,以期使学

生感受到土壤危机,激发他们保护土壤、热爱土壤的热情。 师:同学们真能干!搜集的资料非常有价值。这是因为你们平时善于观察,积极动脑。 师:老师也搜集了一些有关土壤的一些资料我们来看一下好吗?(可以在网上搜集与课本相仿的图片) (出示:四幅情景图。) 师:同学们,通过观看刚才的资料,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与强烈感受。) 生:第一幅图是植被遭到破坏 生:这属于自然灾害 生:第二幅是乱采乱挖,这是人类活动造成的。 生:这幅是水土流失,属于自然灾害,已经不能耕种了。 生:第四幅是乱扔垃圾,也人类活动造成。 …… 师:同学们说的太好了!看到这些老师的心情也和你们一样,也感到无比沉重。 活动二:探究水土流失的原因。 1、谈话:近几年来,我国每年土壤流失量达50亿吨,相当于全国耕地被刮去1厘米厚的土层,我国黄土高原上水土流失情况也非常严重。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生:可能是不注意植树造林吧? 生:也可能是乱砍乱伐…… 师:到底是哪一种原因,我们可以通过做个实验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那么如何做实验呢?这需要我们先来做个试验计划,每组讨论完把你们的想法写下来。 2、填写、交流实验方案: 每组填写一张《水土流失对比实验方案》,请按照《方案》上的要求填写。 学生填写完《方案》后进行交流。 (重点引导学生交流出不同条件) 3、各小组进行实验: 师:对!这两块土壤不同条件只有一个,一块是有草的土壤,另一块是没有草的土壤,其他条件都相同。 下面,可以把你们的《实验方案》适当修改一下并按你们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简述土壤污染及其防治措施

简述土壤污染及其 防治措施

结课论文 题目:简述土壤污染及其防治措施姓名:程旭 院系:生命科学学院农学系 年级专业:级园艺专业 学号:

指导教师:王玉芬 12月31日 摘要 本文在综述中国土壤环境污染态势及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土壤环境污染的预防、控制和修复方法。指出了当前中国土壤环境污染态势严峻,危及粮食生产、食物质量、生态安全、人体健康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认为以预防为主,预防、控制和修复相结合是中国在相当长时期内的土壤环境保护策略。 关键词:土壤污染,预防,控制,修复

引言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石,也是人类食物与生态环境安全的保障。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土壤资源承受的因人口增长、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消失、土壤退化、气候变化和污染种种等的压力逐渐增大。 土壤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结合无机界和有机界的纽带,是联系其它要素的关键环节,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主要自然资源之一。但由于现代工农业生产的飞跃发展,有的地方农药、化肥过度使用。工矿企业固体废弃物向土壤倾倒和堆放,城市污水、工业废水、大气沉降物也会进入土壤,使土壤污染日益严重。土壤污染是全球三大污染问题之一。不断恶化了的土壤污染态势,已经成为影响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防治土壤污染刻不容缓。 1土壤污染的含义和特点 1.1 土壤污染的含义 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其厚度一般在2 m左右。土壤不但为植物生长提供机械支撑能力,并能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所需要的水、肥、气、热等肥力要素。近年来,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工业迅猛发展,固体废物不断向土壤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7课《保护土壤》优质教案

7.保护土壤 一.课程内容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研究土壤和人类的关系,认识土壤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了解人类的一些不良行为对土壤造成了什么危害,引发学生增强保护土壤的意识,并从自身和简单的事情做起,例如,管好自己手中的垃圾,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环境。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有四个部分: 1.了解土壤能为人类做什么。 2.认识植被遭破坏后对土壤蓄水能力的损害。 3.研究人类应该怎样保护土壤。 4.指导学生积极行动起来保护土壤。 二.学习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土壤为人类所做的贡献,了解我国的土壤资源。 2.知道人类许多活动是破坏土壤的行为,知道垃圾对土壤的危害,知道非电池对土壤的破坏性。 科学探究: 1.能够对失去土壤的后果进行预测。 2.能够进行环保宣传。 3.能做土壤蓄水能力的对比实验。 科学态度: 1.意识到土壤的重要。 2.产生感激土壤的情感。 3.愿意为保护土壤做一分努力。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提出保护家乡土壤、防止水土流失的建议。树立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知道人类应该怎样保护土壤。 难点:掌握好水土流失对比实验中的条件。

四: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泥土、草皮、水壶。 学生材料:查找相关的课外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师:在中国古老的传说中,经常会出现暴风劲吹、飞沙走石、昏天黑地的景象。这种景象真实地出现在我们生活中会是什么样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播放鄂尔多斯沙尘暴视频,同学们,看完视频,你想说点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鄂尔多斯沙漠化的现实情况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土壤流失的危害,激发他们保护土壤、爱惜土壤的热情] 2.是的,沙尘暴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3.师:面对沙尘暴现象出现的次数越来越频繁、土地沙化现象越来越严重,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板书课题:保护土壤) 二、探究体验、解决问题 1.土壤对人类的贡献 (1)这地球是我们人类以及动植物共同的家园,那么想一想,地球上的土壤为人类和动植物提供了什么呢? (2)(出示课件图片)描述生活中土壤带给人类、动物、植物的贡献。 (3)师:大地就像一位母亲,孕育着五彩缤纷的生物世界,因为有了它,才有了这美丽可爱的世界。 [设计意图:本节课首先让学生了解土壤为植物提供了养料、水分,为动物提供了生存的栖息地,为人类提供了住所和制作物品的原料,从而,使学生知道土壤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教学时,出示图片并提问,土壤为人类提供了什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然后在全班交流。] 2.关注土壤现实状况,引发问题,引导思考 (1)出示课本插图,思考水土流失和土壤沙化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小组讨论 (3)汇报交流:由于自然或人为的因素,土壤资源正遭到破坏,导致土壤流失、土壤退化等。而土壤流失还会加剧水资源的流失,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土地荒芜、环境恶化。

三年级科学期末测试卷一

三年级科学期末测试卷一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三年级科学期末测试卷一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 一、题:15% 1、蚕蛾的身体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个部分,从蚕的形态变成蚕蛾的形态的变化叫做______________。 2、常用的温度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用符号表示是______________,我们常用 _____________进行测量。 3、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指南针”叫______________,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 4、两块磁铁的磁极相互靠近时,____________互相排斥,____________互相吸引。 5、植物生长所需的养料是由植物绿色的叶依靠______________提供的能量,利用 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制成的。 6、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____________,雨过天晴,地面上的积水就是____________现象变干的。 二、:24% 1、风仙花长出的第一对叶子和以后长出的叶子是相同的。----------------------( ) 2、8摄氏度可以写成8℃-------------------------------------------( ) 3、磁铁能隔着其它物体吸铁----------------------------------------( ) 4、用普通温度计测量水温,在读数时温度计的液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 5、一块磁铁摔成两段后,每段仍有两个磁极--------------------------( ) 6、被磁化了的小铁钉不能做成指南针--------------------------------( ) 7、只有加热的方法才能加快水的蒸发--------------------------------( )

7.保护土壤

7.保护土壤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保护土壤》这一课是苏教版新教材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七课的内容。通过模拟实验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界水土流失的情况,并且知道有无植被会造成水土流失。通过分析讨论土壤和自然的关系,认识土壤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了解人类活动对土壤会产生的两种不同影响,引发保护土壤的意识。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能够说出土壤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但对于自然界中水土流失的原因不够了解。本课通过水土流失的模拟实验,学生认识到植被在保护土壤中的重要性。在模拟实验环节中,学生通过引导能够说出对比实验的部分要求,但并不能够将对比实验的步骤表达清楚。因此本课就将水土流失实验作为思维焦点进行探究。 【教学目标】 根据科学课程标准,制定思维目标。 科学知识: 1.通过讨论分析,知道土壤对动植物以及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2.通过分析各种人类活动,能够辨别并说出人类活动对土壤的益害及其原因。 3.通过水土流失模拟实验,意识到植被和土壤保护的相关性 科学探究: 1.通过观察、比较水土流失实验现象,发现植被对土壤的保护作用。 2.通过讨论设计简单的实验步骤,初步树立对比实验地概念。 科学态度: 1.能够在好奇心地驱使下,探究水土流失与植被地关系。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了解土壤是人类的重要,树立保护土壤地意识。 【教学重点】 知道水土流失和有无植被有关 【教学难点】 根据材料公平地设计水土流失实验步骤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视频。 学生材料:水土流失装置,水,花洒。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经过了前面几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在我们生活起着重要作用的土壤。请小朋友们看几幅图片分别说一说,土壤到底有什么作用? 2.出示雨林图片,这里植物的长势特别好,蚯蚓也在土壤里安了家。西瓜地以及制作陶瓷的陶土图片。 3.请学生回答之后,再请各小组具体分析讨论:土壤对动物、植物、人类的不同贡献? 4.小结: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了养料、水分,为动物生存提供了栖息地。土壤与人类生存所需要的粮食、蔬菜等食物息息相关,还为人类提供制造陶器等的原料。 5.如果没有土壤,植物就没有养分。如果没有土壤,动物就没有了家园,人类也没有了资源。土壤对我们的生活非常重要。因此我们应该保护土壤。(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土壤对动植物和人类的贡献,让学生意识到土壤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直接导出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土壤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但是也非常容易遭到破坏。出示黄河和长江对比图片。你有什么发现?(黄河水比较黄)你觉得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黄河岸边的土壤流进了黄河水内) 2.为什么黄河附近的泥土会流进河水里,而长江附近的泥土没有被水冲走呢?提问: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水土流失。(下雨)下雨下到平坦的地上会产生水土流失吗?那就说明水土流失需要的条件还有坡度。(需要坡度) 出示另两张图片,你有什么猜想?(一张是黄河附近土壤无植被,一张为长江边

保护地土壤退化改良措施

1保护地生产条件下的土壤退化问题及其防治对策 黄毅张玉龙 (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沈阳 110161 ) 摘要:通过对保护地土壤退化问题的综合分析可知,退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保护地生产上尚未建立完善地耕作和轮作制度,连作造成营养元素的失衡、土传病虫害的发生与蔓延;肥料的过量使用引起土壤的次生盐渍化;大浪费大量的水资源,也是土壤次生盐渍化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如下对策:大力推行机械旋耕、客土、排土等耕作良法,使土壤得到充分的修复;建立适宜于保护地的土壤轮作制度;实施因土、因作物、因设施的运行情况,科学施肥;建立健全保护地的节水灌溉制度和节水技术体系。 关键词:保护地;土壤退化;改良措施 随着农业不断进步,保护地生产已成为当代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全国发展面积在1996年69.80×104hm2的基础上,1999年猛增至133.33×104hm2,三年间增长了近一倍。据葛样书(1998)报道[1],到1996年底,我国用于蔬菜的栽培设施面积的绝对数量已居世界第一。总的来看,保护地生产具有许多露地栽培无可比拟的优点,通过人工调节水、肥、气、热条件,充分的利用光能进行高效生产,使土地生产力和光能利用率成倍地提高。从农业经济发展的角度看,这种生产方式对于丰富城乡人民的“菜篮子”,调剂四季的蔬菜品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农业土地的集约化经营和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它与几千年来的大田生产相比,仍属发展中的新生事物,大多数农民在管理习惯上还没有彻底摒弃过去那种粗放经营的模式。在科学技术水平和管理技能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尤其表现在投入上的盲目性,种植模式上的屈从性和管理行为上的短期性。由于农民片面的追求产量,盲目加大水、肥、农药的投入,使保护地出现了一系列制约可持续生产的严重问题,如不适当的水肥管理引起土壤理化性质恶化、土壤中营养成分失衡,加上长期的连作导致的土传病害蔓延,有的因为盐害过重被迫废弃改为它用。另外,由于过量的施肥和耕作栽培方法不当,土壤中NO3--N的大量积累,使保护地蔬菜品质下降等等。基于上述问题的存在与发展,有必要从蔬菜保护地的耕作、轮作、施肥、灌水等方面进行分析与研究,为蔬菜保护地环境改善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行的方法与措施。 1 保护地生产中存在的土壤退化问题 1.1 保护地生产中的土壤耕作问题 与大田生产相比,保护地是一种空间有限、高度集约的栽培场所,这种有限的空间不利于大型农业机械的作业,在生产管理中,农民要长时间地进行各种田间作业,对棚内土壤的践踏频率明显高于大田。然而对土壤的耕翻的次数仍为一季一次。这样频繁的作业、加上灌溉和高剂量的施肥破坏了土壤团粒结构,使大孔隙减少,板结,通透性差。据调查,辽宁13.3×104hm2的蔬菜保护地中,除少数高科技园区采用机械旋耕外,其余大多数保护地的耕作水平仍属下等水平,使用的工具仍然是锹挖、镐刨,其耕翻深浅和垡 收稿日期:2003年月日修订日起 基金项目:辽宁省“十五”期间重点攻关项目“节水栽培技术研究”(编号200121200)资助 作者简介:黄毅(1956—)男,辽宁朝阳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水土保持和节水栽培研究。

2020科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期末考试卷》(附答案)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测试 科教版三年级科学试题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智慧填充(每空 2分,共40分) 1.物体的 程度叫温度。物体的温度可以用 来进行测量。 2.对一个物体来说,温度下降,说明物体的热量 ;(增加 减少)温度上升,说明物体的热量 。(增加 减少) 3.水在自然界有液态、 、气态三种形态。 4.磁铁能吸引 质物体的性质叫磁性。 5.磁铁有 、 两个磁极,用“N”表示 极。 6.指南针是利用磁铁指示 的仪器。(方向 时间) 7.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是从一粒 (果实 种子)成长为一株植物的。植物 的 总是向下生长,植物的叶在茎上的分布有利于接受更多的 。(阳光 雨露) 8.绿色植物中的 (子叶 叶绿体)能够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 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 来。(氧气 二氧化碳) 9.变蛹前的蚕是蚕生长发育过程中的 (成虫 幼虫)。 (蚕蛹 蚕蛾)被茧包裹,茧能起到保护 (蚕蛹 蚕蛾)的作用。 10.人和动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包括出生、 、繁殖和死亡四个阶段。 二、明智选择(选填番号,每小题2分,共20分) 1.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引( )。 A .回形针 B .纸片 C .小木棍 2.气态的水蒸气遇冷会( )成液态的水。 A .凝固 B. 凝结 C .蒸发 3.两块磁铁的磁极相互接近时,发现它们互相排斥,说明( )。

A.接近的两极是S极B.接近的两极是N极C.接近的两极是同极 4.测量水的温度时,温度计的液柱上升,说明水的温度()。 A.在上升B.没变化C.在下降 5.()时的冰能融化成水。 A.当环境温度高于0 ℃B.当环境温度低于0 ℃C.当环境温度保持在0 ℃6.把加了少量水的钢勺放在蜡烛上加热,水一会儿就没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渗到钢勺里了B.从钢勺边流出去了 C.水变成水蒸气从勺子里跑出去了 7.果实是由()的一部分发育而来的。 A.花B.茎C.叶 8.我们给凤仙花浇水,大部分都浇到了()上。 A.叶B.土壤C.茎 9()是蚕生命周期的开始。 A.蚕蛾B.蚕蛹C.蚕卵 10.下列动物,与蚕一样要变态的是() A.青蛙B.山羊C.金鱼 三、公正审判(在正确说法后的括号里打“∨”,错误说法后的括号里打“×每小 题2分,共20分) 1.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 2.植物都是用种子繁殖后代。() 3.小鸡是由母鸡生下来的。() 4.蚕的生命周期大约为56天。() 5.水在自然界不断地经历着三种状态的循环变化。() 6.水在结冰的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 7.测量水温时,把温度计从水中拿出来再读数。() 8.两个或多个磁铁吸在一起,磁力大小会发生改变。() 9.钢针经过磁铁摩擦后可以变成磁针,磁针没有南北极。() 10.辨认铁制物体用磁铁吸引的方法更可靠些。() 五、科学探究(共20分) 1.下图所示的是一块条形磁铁吸引回形针的情况,请你仔细观察后回答问题。(4分) 得分评卷人 得分评卷人

(完整版)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四章__植物与土壤

八年级科学(下)第四章植物与土壤 一、选择题: 1.以下不属于土壤中物质的是( ) (A)矿物质(B)氧气(C)水(D)臭氧 2.土壤中死亡的生物体,最后被分解成无机物,主要是因为( ) (A)土壤氧气氧化的结果(B)小动物食用后排出 (C)微生物分解(D)植物根呼吸作用的结果 3.如右图所示,土壤浸出液蒸发后的残留物是( ) (A)小细砂(B)蛋白质 (C)无机盐(D)金属 4.蚯蚓在土壤中生活,能松土,对这种现象认识有错误的是( ) (A)增加土壤中的含氧量(B)有利于空气进入土壤 (C)促进植物根的呼吸作用(D)使植物光合作用增强 5、下列各项中关于破坏土壤资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恣意砍伐森林会导致水土流失(B)草原的过度放牧会引起沙漠化 (C)焚烧作物秸杆后土壤无须再施肥(D)烧山开荒将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 6、周末,小明和爸爸想找地方挖蚯蚓做鱼饵,他们在哪个地方能找到蚯蚓( ) (A)乱石堆里(B)干硬的土堆中(C)小水洼(D)湿润的草地 7、关于土壤的形成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地球上—开始就有土壤 (B)风和流水、太阳共同作用使岩石变为土壤 (C)种类繁多的动植物也会使岩石变为土壤 (D)岩石的热胀冷缩导致岩石的分裂,最后形成土壤 8、以下三种土壤样品中,哪种通气性能最差,哪种保水性能最强() (A)甲,甲(B)甲,乙(C)乙、乙(D)乙、丙 9.小明同学在探究植物根系分布与哪些因素有关,提出了下列假设,你认为哪个假设最不适宜() (A)植物根系分布可能与土壤结构有关 (B)植物根系分布可能与光照强度有关 (C)植物根系分布可能与通气状况有关 (D)植物根系分布可能与地下水位高低有关 10.根尖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在() (A)根冠(B)根毛区(C)分生组织(D)侧根 11.小明一连几天用妈妈清洗过咸水鱼的水浇一株花卉,不久后发现该花卉枯萎死亡其原因可能是() (A)营养过多(B)因阳光过强 (C)因细胞失水而死(D)水分蒸发过多 12.下列根组织中,能使根生长的部分是()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7 土壤的保护丨

《土壤的保护》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引导学生探究水土流失的原因,了解土壤保护的措施。通过模拟实验来帮助学生认识自然界水土流失的现象,并分析黄河水变黄的原因——黄河水中携带大量泥沙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保护土壤的重要性,并通过调查土壤受到破坏的拓展活动,鼓励学生提出保护土壤的建议,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能力目标: (1)能猜想出黄河水变黄的原因,并能用实验证实自己的猜想。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愿意了解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 (2)能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进行实验。 (3)能对自己做出正确客观的评价。 3、环境目标: (1)能意识到土壤遭到破坏对我们的环境、生活产生的不利影响。 (2)联系当地实际情况,能提出一条以上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的建议。 教学重点 1、利用模拟试验探究自然界水土流失的原因。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

教学难点: 利用模拟实验探究水土流失的原因。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1)大自然一角——动植物与土壤的关系影像资料。 (2)有关黄河水的影像资料。 (3)黄河、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影像资料。 2、小组实验用具(每组一份):壤土、2个浅盒子、由教师事先种好草皮,水、自制喷壶、2块砖块、2个大的托盘。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看大自然一角——动植物与土壤的关系影像资料。 师:放眼大自然,无尽视野使我们心情舒畅悠然,无数绿野充满着勃勃生机。感谢这默默无闻肥厚的土壤吧,我们的大地母亲,是您承载着生命和希望! 同学们,通过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土壤是许多动物和植物的家,土壤对于生命是那么的重要,我们要加倍爱护啊!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土壤保护方面的话题吧!(板书课题:7土壤的保护) 2、引导学生看有关黄河水的影像资料。 师:下面我们观看一段录相。要求:注意观察,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问题?又会有那些感受呢? 3、学生说说看到的景象和自己对黄河有哪些想要了解的问题。 (1)学生看到黄河的磅礴气势一定会被震撼,老师可适时简单讲述母亲河的伟大,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试题 人教版(含答案)

2019年上期期末质量检测试卷 三年级科学 一、我会填(每空1分,共10分) 1.()是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在我国,我们使用的温度单位是 ()。 2.风有()、()的不同。 3.天气谚语可以分为()、看风、()和看物象四类。 4.用放大镜在阳光下能()火柴、这是因为放大镜有()的作用。 5.磁铁能够吸(),磁铁磁力最大的部分叫()。 二、我会选(请将唯一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里,每题2分,共10分) 1.水泥马路相隔一定距离的地方会留有一条缝隙,原因是()。 A.为了美观 B.为了行人方便 C.防止水泥热胀冷缩 2.中国气象事业的创始人是()。 A.李四光 B.竺可桢 C.袁隆平 3.“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看不见”的谜底是()。 A.下雨 B.下冰雹 C.沙尘暴 4.蚕的头很小,头上有适于咀嚼桑叶的()。 A.牙齿 B.口器 C.舌头 5.“海市蜃楼”现象的形成是由于光的()。 A.直射 B.放射 C.折射 三、我会判(对的打“√”,错的打“×”,每题1分,共20分) 1.太阳的热主要是通过辐射的方式传到地球上来的。() 2.每天室外的温度都是一样的。()

3.风可以用来发电,也可以给人类生活带来一定的破坏作用。() 4.马王堆出土的汉代丝绸就是蚕丝制作而成的。() 5.磁铁有无数个磁极。() 6.照相机镜头中的透明镜片是凸透镜。() 7.固体、液体和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8.用潜望镜能在水下观察水上物体,这说明光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9.熄灭酒精灯时,用嘴一吹就可以了,但要注意防止火灾。() 10.我们学生自己搜集到的天气数据可以通过报纸发布。() 四、我会连(每连对一条得1分,共6分) 小孔成像折射张衡发明液体温度计 平面镜反射牛顿发明了“相风铜鸟” 三棱镜直射雷伊色散实验 五、我会答(共4分) 常见的天气现象有哪些?(至少写四种)(4分) 答:

浙教八年级下科学知识点总结

初二科学(下)期末基础知识复习 第1章符号与粒子 三、计算题 1.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设化学式为 AxBy A元素:B元素=A原子个数(x)×A的相对原子质量:B原子个数(y)×B的相对原子质量 2. 3. (也是计算该物质的纯度或百分含量) 4.元素的质量=物质的质量×元素的质量分数 四: 1. 分子是构成物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微粒 2. 核电荷数=质子数(带正电)=核外电子数(带负电), 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 中子数 3. 第一个提出原子概念的人是道尔顿;第一个发现电子的人是汤姆森 4. H2O有那些意义 (1)、表示为水这种物质(物质);(2)、表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元素); (3)、表示一个水分子(分子); (4)、表示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原子):(5)、表示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 (相对质量)。 5. 把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如氧气O2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如水 H2O; 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如氧化钙CaO 。 6. “2”的含义:2Ca2+前2:2个钙离子,后2:每个钙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2 2H 2O 前2:2个水分子,后2:每个水分子中有2个氢原子 CaO (Ca上方的+2) :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 7. 地壳中元素含量:氧 > 硅 > 铝 > 铁。 8. 在元素周期表中“行”称为周期,“列”称为族; 从左到右,元素原子的质子数逐渐增大。在同一族内,各元素的化学性质都很相似。 第2章空气与生命

1.按体积计算:空气中氮气约占 78% ;氧气约占 21% ;二氧化碳约占 % 。 2.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的气体,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略大,通常用排水集气 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方法来收集。 3.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能溶于水的气体,不支持燃烧,能和水反应生成 碳酸(H2CO3,遇到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通常用向上排空气法方法来收集。通入到澄清石灰水内变浑浊 (方程式为 Ca (OH )2 + CO2 =CaCO3 ↓+H 2O )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会造成 温室效应 效应。 4.填写下面氧气与其他物质反应的表格:(条件:点燃或加热) 5.实验室里制取氧气的方法有:分解 H 2O 2 和加热分解 KMnO 4 或 KClO 3 ,化学方程式为 (1) H 2O 2 ====== H 2O + O 2↑ (2) 2KMnO 4 ====== K 2MnO 4+ MnO 2 + O 2↑ (3) 2KCl O 3 ======= 2KCl + 3 O 2↑ 工业上用 分离空气 制取氧气。利用两种气体的 沸点 不同,属 物理 变化。 6.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中,用二氧化锰作为 催化剂 ,它的作用是 改变反应速度 ,本身的 质量 和 化学性质 在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 7.我们把物质和 氧气 发生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 我们把 发光 、 发热 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 燃烧 ,如果这种反应以极快的速率在有限的空间里发生,就会引起爆炸 。 而自燃是 缓慢氧化 引起的。 8.可燃物自燃的2个条件是 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 有充足的氧气并与之接触 。 9.质量守恒定律从宏观上看,就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从微观上看,就是反应前后 元素种类 、 原子个数 和 质量总和 既没有改变也没有增加,所以可知在化学反应中最小的微粒是 原子。化学反应的本质就是反应物 原子 重新组合成生成新物质的过程 10.人体的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 肺 ,呼吸道包括 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 11.人体的呼吸运动包括 吸气 和 呼气 2个过程,是靠 膈肌 和 肋间肌 的活动而产生的。 12.光合作用就是绿色植物在 光 的作用下,利用 二氧化碳(CO 2) 和 水(H 2O ) 等物质制造 有机物 ,并释放 氧气(O 2) 的过程,其发生的场所是 叶绿体 。 13.在鉴定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是淀粉的实验中,检验淀粉的物质是 碘液 ,遇到淀粉会变 蓝色 。在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和条件时我们用的方法是 控制变量法 。 14.光合作用的文字表达式是: 15.检验二氧化碳,空气,氧气,氮气的方法是:将点燃的火柴放入集气瓶内,剧烈燃烧的是氧气,无变化是空气,熄灭的是CO 2和N 2。这2者再用澄清石灰水检验,变浑浊的是CO 2,不变的是N 2 。 16.实验室里用盐酸和碳酸钙 制取CO 2,化学方程式CaCO 3+2HCl=CaCl 2+ H 2O +CO 2↑ 。 17.呼吸作用的实质是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从而释放能量提供给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呼吸作用的文字表达式 葡萄糖+氧气-酶-→二氧化碳+水+能量 18.大气中能阻挡和削弱过强的紫外线的气体是 臭氧 ,分子式为 O 3 , 近年来由于人类大量排放 氯氟烃 ,而使其遭到破坏。 MnO2 △ △ MnO2

浅谈我国土壤资源现状及其保护措施

浅谈我国土壤资源现状及其保护措施 土壤资源是指具有农、林、牧业生产性能的土壤类型的总称,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最基本、最广泛、最重要的自然资源,属于地球上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壤资源具有一定的生产力,而且不同种类和性质的土壤,对农、林、牧具有不同的适应性,人类生产技术是合理利用和调控土壤适应性的有效手段。应用先进的技术,根据它的发展变化规律,促使其肥力不断提高。但如果采取了不恰当的培育措施,土壤肥力和生产力会随之下降,甚至衰竭。 我国土壤资源的基本现状: 1、人均数量偏少,人地矛盾突出。我国虽说国土辽阔,但人口也是众多的,因此,人地矛盾一直是个突出的问题。据资料显示:从50年代初期至1980年这不到30年的期间,人均占有耕地少了667平方米。40多年来,开荒造田虽达2513万公顷,但减少耕地达4073万公顷,而人口增加了6亿多。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对土地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导致人地矛盾不断激化。 2、土地利用尚不充分,生产力和利用率均较低。从耕地利用状况看,中低产田占了2/3,产量较高地区也还有相当的增产潜力。不少地方农作物布局不合理,没有实行区域化种植,生产潜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林地利用率也低,全国有林地面积只占林地面积的62%,单位面积蓄积量和生产量只及世界平均水平的75%;已利用牧草地中,优质草地仅占27%,单位面积蓄产品量只及美国的1/3;建设用

地的利用率也不充分,如村庄占地,由于大部分是平房,人均占地要比城市高出一倍。国营工矿建设和生产造成的废弃地约有200万公顷,已复垦的不到2%。 3、土壤退化现象严重。由于植被破坏,利用不当,土壤侵蚀、水土流失、土壤盐渍化、土壤酸化等现象已越来越严重。土壤退化实际包括了土壤环境以及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特性劣化综合表征,表现在有机质含量下降、营养元素短缺、土壤结构破坏、土壤板结、土层变薄、酸化、沙化等方面。 4、土壤污染日益严重,农田生态恶化。经济的发展伴随着工业“三废”的大量排,及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使得进入土壤的有害物质逐年增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并通过食物链的传递,直接影响到人类的健康。例如,德国工厂排放出的二氧化硫废气,借助风力越过北海到达北欧上空,遇湿成酸雨降落,引起挪威、瑞典的土壤酸化。由此可见,突然污染不仅影响农业生产,而且将危及人体健康,这也是我国土壤资源存在的问题之一。 土地乃民生之本、发展之基。面对我国土地现状,要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土地的规划管理,妥善处理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提高土地利用率。 2、加大土地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行为。对一些不合理占用耕地的行为要予以重击,规范市场行为。同时还要杜绝工业“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