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多层次资本市场形成与发展的重大意义

多层次资本市场形成与发展的重大意义

多层次资本市场形成与发展的重大意义
多层次资本市场形成与发展的重大意义

多层次资本市场形成与发展的重大意义

资本市场是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平台。资本市场能否充分发挥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不但取决于资本市场的制度性建设,更取决于资本市场多层次体系的完备。

自1990年底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建立和A股的发行,让我国资本市场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实质性突破发展,并从此不断深入研究本国市场实际,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资本市场的成功经验,不断的通过资本市场产品创新推出新的品种和交易市场。到2003年政府针对层次单一的大中型企业主板市场首次提出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于是2004年我国推出了中小板,2009年推出了创业板,去年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又提出了“新国九条”,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对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推进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要求和政策举措。这数十年探索,国家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已初具规模,股票交易所市场日益壮大,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服务范围已扩展至全国,同时债券市场期货及衍生品市场蓬勃发展,产品日益丰富,规模不断扩大。可见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不仅有力支持了经济社会发展,而且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构建现代金融体系、推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多层次资本市场是对现代资本市场复杂形态的一种表述,是资本市场有机联系的各要素总和,完备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就是成熟资本市场的表现。从发达国家成熟的资本市场来看,多层次资本市场是各类现代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对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具有重要意义。资本市场的存在价值和功效取决于资本市场的效率,资本市场的效率从根本上讲是资本市场在完成储蓄转化为投资这一对经济发展具有根本意义的功能时所体现出来的效能,从资本供给者和需求者的多样化来看,资本市场必定要通过市场细分提供多样的投资品种来最大限度、高效率地实现供求平衡才能体现其效率和功能,要达到这样的的目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也就成为必然。

另外,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也是当下市场经理发展的客观要求。目前我国国内注册的大小工商企业超1000万家,在深沪市场上市的仅有不到2000家,几千上万家企业排队等着上市,单一的资本市场远远解决不了绝大多数企业

融资或股份转让等方方面面的问题。资本市场的核心功能就是提高社会的资金配置效率,促使资金向最有效率、最有竞争力的企业流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只有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才是我们发展市场经济的正确道路。首先,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可以解决各类企业不同层面的需要,促进企业发展的同时推进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发过来说,资本市场也是为企业服务的,企业的规模、所属行业、经营发展的多样性从根本上决定了资本市场应该是多层次的。其次,过去企业的资本需求过于依赖银行体系,受银行管理体制的约束很多中小企业没有担保很难从银行贷款,一方面是银行的存款越来越多,另一方面是企业贷款越来越难。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立必然会推动融资结构的调整和创新,进而实现融资结构优化。第三,发达国家普遍拥有多个交易所和较完备的多层次市场体系,我国目前不完备的资本市场要与国际接轨显然是有困难的。

资本市场的发展,涉及到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也与投资者的利益息息相关。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不仅是时代的必然,更具有深远的重大意义。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是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的必然要求,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有力引擎,也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增进人民福祉的重要手段。

首先,有利于调动民间资本的积极性,将储蓄转化为投资,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我国储蓄率较高,但存在企业融资难、民间投资难的突出矛盾,反映了我国资本市场欠发达、市场层次不丰富、资金供需双方不能有效匹配的矛盾。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其融资需求和条件是不一样的;同样,投资者的需求也是多样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可以提供多种类型的金融产品和交易场所,为多样化的投融资需求打造高效匹配的平台,有利于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激发经济增长活力。

其次,有利于创新宏观调控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防范和化解经济金融风险。我国金融结构长期失衡,直接融资比重偏低,实体经济过度依赖银行信贷。潜在不良贷款、影子银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市场等方面的风险相互关联且正在累积。近年来,我国企业和地方政府的负债水平不断提高,依靠信贷大规模扩张刺激经济难以为继。国际经验表明,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平衡发展是增强经济金融结构弹性的重要举措。多层次资本市场可以提供多元化的股权

2.1.3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

金融基础知识重点第一章金融市场体系(第三节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 一、资本市场的分层特性 资本市场是连接投资者与融资者的重要场所。投资者与融资者是资本市场最重要的两大参与主体。在资本市场上,不同的投资者与融资者都有不同的规模与主体特征,存在着对资本市场金融服务的不同需求。投资者与融资者对投融资金融服务的多样化需求决定了资本市场应该是一个多层次的市场体系。 此外,由于经济生活中存在强劲的内在投融资需求,这就极易产生非法的证券发行与交易活动。这种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能够对不同风险特征的筹资者和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进行分层分类管理,以满足不同性质的投资者与融资者的金融需求,并最大限度地提高市场效率与风险控制能力。 二、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主要内容与结构特征 (一)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主要内容 (1)主板市场。主板市场也称为一板市场,指传统意义上的证券市场(通常指股票市场),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证券发行、上市及交易的主要场所。 主板市场对发行人的营业期限、股本大小、营利水平、最低市值等方面的要求标准较高,上市企业多为大型成熟企业,具有较大的资本规模以及稳定的营利能力。 2004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批复同意深圳证券交易所在主板市场内设立中小企业板块。从资本市场架构上也从属于一板市场。 中国大陆主板市场的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两个市场上市。主板市场是资本市场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经济发展状况,有“国民经济晴雨表”之称。 (2)二板市场。二板市场又称为创业板市场,是地位次于主板市场的二级证券市场,以NASDAQ市场为代表,在中国特指深圳创业板。在上市门槛、监管制度、信息披露、交易者条件、投资风险等方面和主板市场有较大区别。其目的主要是扶持中小企业,尤其是高成长性企业,为风险投资和创投企业建立正常的退出机制,为自主创新国家战略提供融资平台,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添砖加瓦。2012年4月20日,深交所正式发布《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并将于5月1日起正式实施,将创业板退市制度方案内容,落实到上市规则之中。 (3)三板市场。三板市场即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全国性证券交易场所,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为其运营管理机构。2012年9月20日,公司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成立,注册资本30亿元。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上海期货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为公司股东单位。 (4)四板市场。四板市场即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也称“区域股权市场”),是为特定区域内的企业提供股权、债券的转让和融资服务的私募市场,一般以省级为单位,由省级人民政府监管。对于促进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股权交易和融资,鼓励科技创新和激活民间资本,加强对实体经济薄弱环节的支持,具有积极作用。 目前全国建成并初具规模的区域股权市场有青海股权交易中心、天津股权交易所、齐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重庆股份转让系统等十几家股权交易市场。 (二)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结构特点

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现状及发展

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现状及发展 中国资本市场构成 一、场内市场 场内交易市场又称证券交易所市场或集中交易市场,是指由证券交易所组织的集中交易市场,有固定的交易场所和交易活动时间,在多数国家它还是全国唯一的证券交易场所,因此是全国最重要、最集中的证券交易市场。证券交易所接受和办理符合有关法令规定的证券上市买卖,投资者则通过证券商在证券交易所进行证券买卖。 1、主板 主板市场也称为一板市场,指传统意义上的证券市场(通常指股票市场),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证券发行、上市及交易的主要场所。主板市场对发行人的营业期限、股本大小、盈利水平、最低市值等方面的要求标准较高,上市企业多为大型成熟企 业,具有较大的资本规模以及稳定的盈利能力。 2、中小板 2004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批复同意深圳证券交易所在主板市场内设立中小企业板块。 3、创业板 创业板市场(GEM(Growth Enterprises Market )board),是地位次于主板市场的二级证券市场,以NASDAQ市场为代表,在中国特指深圳创业板。在上市 门槛、监管制度、信息披露、交易者条件、投资风险等方面和主板市场有较大区别。

其目的主要是扶持中小企业,尤其是高成长性企业,为风险投资和创投企业建立正 常的退出机制,为自主创新国家战略提供融资平台,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建设 添砖加瓦。2012年4月20日,深交所正式发布《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 规则》,并将于5月1日起正式实施,将创业板退市制度方案内容,落实到上市规 则之中。 二、场外市场 1、NEEQ(National Equities Exchange and Quotations),全国中小企业 股份转让系统 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全国性证券交易场所,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为其运营管理机构。2012年9月20日,公司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成立,注 册资本30亿元。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 公司、上海期货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 为公司股东单位。 2、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 是为特定区域内的企业提供股权、债券的转让和融资服务的私募市场,一般以省级为单位,由省级人民政府监管。是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 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对于促进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股权 交易和融资,鼓励科技创新和激活民间资本,加强对实体经济薄弱环节的支持,具 有积极作用。 目前全国建成并初具规模的区域股权市场有:青海股权交易中心、天津股权交易所、齐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重庆股份转让系统、前海股权交易中心、广州股权交易中心、浙江股权交易中心、江苏股权交易中心、大连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海峡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等十几家股权 交易市场。

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

中国资本市场得发展历程、情况及问题 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得经济改革大潮,推动了资本市场在中国得出现与成长.中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区域到全国,得到了迅速得发展,在很多方面走过了一些发达市场几十年,甚至就是上百年得道路。今天,资本市场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重要组成部分,总市值居于世界第二。 (一)中国资本市场得发展历程 与成熟市场自下而上得“自然演进”得发展模式不同,中国资本市场就是在政府与市场得共同推动下,逐步探索与发展起来得。 资本市场出现得直接原因就是股份制试点。上个世纪80年代早期,少量企业开始自发地向社会或企业内部发行股票或债券集资,随后逐步形成了“股票热"。1990年,上海、深圳两家证券交易所开始营业。 在资本市场创建之初,人们还有不少得犹豫与争论。1992年1月,邓小平在南方讲话中指出:“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就是不就是资本主义独有得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瞧,但要坚决地试”(详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随后,股份制试点进一步扩大,中国资本市场开始了快速发展。同年8月,在深圳发生了因抢购股票而造成混乱得“8?10事件”,暴露出缺乏统一管理体制得弊端。10月,中国证监会成立,标志着市场纳入统一得监管框架。

1999年7月,《证券法》实施,以法律形式确定了资本市场得地位,规范了证券发行与交易行为,将资本市场纳入更高层次得发展轨道.2004年,《证券投资基金法》实施,促进了证券投资基金得发展。在这些法律法规得保障下,银广夏、德隆系等一些重大案件先后得到及时查处,资本市场在不断规范中逐步成长壮大。 2001年11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资本市场也加快了对外开放与国际化发展得步伐,迄今已设立了12家中外合资证券公司与38家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引入了116家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并推出了50只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产品(截至于2011年9月底。)。 2004年1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与稳定发展得若干意见》(俗称“国九条”),将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提升到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得战略高度。2005年5月启动得股权分置改革,使得市场早期制度安排带来得定价机制扭曲得以纠正,打造了一个股份全流通得市场,市场得深度与广度大为拓展. 近年来,我国初步建立起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构成得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以适应多元化得投资与融资需求;上市公司大股东清欠工作共清欠金额数百亿元,保护了中小投资者得利益,提高了上市公司质量;证券公司得综合治理化解了行业风险,夯实了发展基础;基金业得市场化改革带来了行业得迅速成长,基金规模已占到流通市值得近10%,并带来了市场投资理念得深刻转变。

多层次资本市场形成与发展的重大意义

多层次资本市场形成与发展的重大意义 资本市场是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平台。资本市场能否充分发挥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不但取决于资本市场的制度性建设,更取决于资本市场多层次体系的完备。 自1990年底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建立和A股的发行,让我国资本市场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实质性突破发展,并从此不断深入研究本国市场实际,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资本市场的成功经验,不断的通过资本市场产品创新推出新的品种和交易市场。到2003年政府针对层次单一的大中型企业主板市场首次提出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于是2004年我国推出了中小板,2009年推出了创业板,去年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又提出了“新国九条”,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对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推进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要求和政策举措。这数十年探索,国家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已初具规模,股票交易所市场日益壮大,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服务范围已扩展至全国,同时债券市场期货及衍生品市场蓬勃发展,产品日益丰富,规模不断扩大。可见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不仅有力支持了经济社会发展,而且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构建现代金融体系、推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多层次资本市场是对现代资本市场复杂形态的一种表述,是资本市场有机联系的各要素总和,完备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就是成熟资本市场的表现。从发达国家成熟的资本市场来看,多层次资本市场是各类现代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对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具有重要意义。资本市场的存在价值和功效取决于资本市场的效率,资本市场的效率从根本上讲是资本市场在完成储蓄转化为投资这一对经济发展具有根本意义的功能时所体现出来的效能,从资本供给者和需求者的多样化来看,资本市场必定要通过市场细分提供多样的投资品种来最大限度、高效率地实现供求平衡才能体现其效率和功能,要达到这样的的目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也就成为必然。 另外,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也是当下市场经理发展的客观要求。目前我国国内注册的大小工商企业超1000万家,在深沪市场上市的仅有不到2000家,几千上万家企业排队等着上市,单一的资本市场远远解决不了绝大多数企业

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9页word

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情况及问题 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的经济改革大潮,推动了资本市场在中国的出现和成长。中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区域到全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很多方面走过了一些发达市场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的道路。今天,资本市场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总市值居于世界第二。 (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 与成熟市场自下而上的“自然演进”的发展模式不同,中国资本市场是在政府和市场的共同推动下,逐步探索和发展起来的。 资本市场出现的直接原因是股份制试点。上个世纪80年代早期,少量企业开始自发地向社会或企业内部发行股票或债券集资,随后逐步形成了“股票热”。1990年,上海、深圳两家证券交易所开始营业。 在资本市场创建之初,人们还有不少的犹豫和争论。1992年1月,邓小平在南方讲话中指出:“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详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随后,股份制试点进一步扩大,中国资本市场开始了快速发展。同年8月,在深圳发生了因抢购股票而造成混乱的“8?10事件”,暴露出缺乏统一管理体制的弊端。10月,中国证监会成立,标志着市场纳入统一的监管框架。

2019年7月,《证券法》实施,以法律形式确定了资本市场的地位,规范了证券发行和交易行为,将资本市场纳入更高层次的发展轨道。2019年,《证券投资基金法》实施,促进了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在这些法律法规的保障下,银广夏、德隆系等一些重大案件先后得到及时查处,资本市场在不断规范中逐步成长壮大。 2019年11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资本市场也加快了对外开放和国际化发展的步伐,迄今已设立了12家中外合资证券公司和38家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引入了116家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并推出了50只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产品(截至于2019年9月底。)。 2019年1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俗称“国九条”),将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提升到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2019年5月启动的股权分置改革,使得市场早期制度安排带来的定价机制扭曲得以纠正,打造了一个股份全流通的市场,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大为拓展。 近年来,我国初步建立起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构成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以适应多元化的投资与融资需求;上市公司大股东清欠工作共清欠金额数百亿元,保护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提高了上市公司质量;证券公司的综合治理化解了行业风险,夯实了发展基础;基金业的市场化改革带来了行业的迅速成长,基金规模已占到流通市值的近10%,并带来了市场投资理念的深刻转变。

我国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

中国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 2008-11-17 11:00:52 阅读28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在中国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是本世纪以来讨论较多的话题,讨论的重点主要集中于什么是多层次资本市场,为什么要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怎样在中国目前的法律制度和市场环境下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这些问题看上去并不复杂,但讨论的结果却莫衷一是,这从一个测面反映了围绕这些问题视角的多元性和信息的不对称性。本文试图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寻求共性,并结合中国资本市场建设实际做一些务实性探讨。一、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是完善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 搞清楚为什么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首先必须明确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什么要发展资本市场。这个问题从我国资本市场建立至今一直存在较为片面的理解,总体上对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和财富效应强调较多,而对对以价格发现、公司治理、资本运营、风险管理为基础的资源配置功能重视不够,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那么,市场经济条件下究竟对资本市场有什么客观需求呢? 1、以市场化融资方式充实企业资本金。改革开放以前,与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我国在企业资金供给上实行统收统支管理,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供应全部由国家财政纳入预算管理,时称收入全上交、亏损国家包、花钱向上要,在这一体制下,企业的资本形成完全依靠国家,资本收益全部上缴国家,资本运作风险由国家承担,因而没有体制外资金融通的客观需求。上世纪80年代初,以落实企业自主经营权为目标,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拨改贷为先导,企业发展所需资金逐渐转为全额信贷管理,但由于企业缺乏核心资本,加之那一阶段银行贷款利率过高,造成企业资产负债比例居高不下,贷款利息偿付负担沉重,成为国有企业走入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于是,伴随着市场化改革

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理论基础和现实路径

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理论基础和现实路径 一、投资者的异质性 资本市场上存在各种各样的投资者。从投资者形态来看,有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之分;从投资者掌握信息的不同来看,有知情交易者和噪音交易者之分;从对风险的偏好程度来看,有风险偏好型、风险厌恶型和风险中性之分。我们认为,投资者的异质性首先体现为风险偏好程度的不同,其次体现为信息和先验知识方面的差异。 (1)投资者在信息和先验知识方面的异质性创造了资本市场的流动性。正是由于为数众多的投资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异质性,买方(需求)和卖方(供给)才能迅速达成交易;(2)投资者在风险偏好程度方面的异质性必然要求金融市场的异质性(分层化)。金融市场的异质性表现为风险——收益的不同匹配。风险和收益存在四种组合:高风险高收益、高风险低收益、低风险高收益、低风险低收益。对于高风险低收益的金融市场,由于理性投资者的回避而消亡;对于低风险高收益的金融市场,由于进入者众多而演变为低风险低收益的金融市场。因此,投资者的异质性为资本市场分层化提供了买方(需求)基础。 二、融资者的异质性 (1)融资需求的异质性。不同企业、同一企业在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对融资方式和融资数量的需求也各不相同。一般而言,大企业并不存在融资问题,而中小企业则存在“麦克米伦缺口”,缺乏长期融资来源。考虑到中小企业在规模、成长性和竞争环境方面的不同,它们在融资方面对资本市场层次结构的要求也各不相同;(2)公司治理需求的异质性。从中小企业的组织形式来看,它们在成长初期多采取独资和合伙的形式,所有者和管理者往往合二为一。随着企业的成长,外源性融资的实施(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股权结构日益分散,出现了所有者和管理者(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委托——代理问题出现,导致了多种利益冲突:股东与管理者之间的冲突、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冲突、内部投资人与外部投资人之间的冲突等。此时,需要相应层次资本市场的配套制度进行化解。比如,持股限售制度、信息披露制度、独立董事制度、累积投票制度、公司控股权市场等;(3)资本运营需求的异质性。从企业成长路径来看,企业规模从小到大、经营从一元化到多元化、衰亡或蜕变(主业转换)的全过程涉及股权回购、分拆上市、资产证券化、兼并收购或被兼并收购、转板、退市等资本运营,需要不同层次资本市场的支持;(4)风险投资退出的异质性。在中小企业成长的不同阶段,通常有风险投资的介入。畅通的退出机制使风险投资能够顺利收回资金进入下一轮投资,形成风险投资支持中小企业成长的良性循环。基于理念、风格、规模的不同,风险投资的退出策略和时机各不相同,需要分层化的资本市场予以满足。因此,融资者(企业)的异质性为资本市场分层化提供了卖方(供给)基础。 三、资本市场的分层化提升了资本市场的效率 一般而言,资本市场具有资源配置、价格发现、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四大功能。资本市场的分层化有利于这些功能的充分发挥,从而提高资本市场的运作效率。 股权分置、市场结构单一等曾经是我国资本市场的主要问题。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基本收官,2007年我国资本市场迎来全流通时代;即将推出的股指期货将终结我国的单边市,

多层次资本市场论文

广州大学松田学院《金融市场学》论文 题目浅谈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 学生姓名林文珊 学号1401010223 专业班级 14级金融二班 教师姓名刘珊孜 二○一六年六月

目录 第一章前言 1、含义 2、交易对象 3、主要特点 4、中国资本市场的构成 5、对国民经济的意义 第二章资本市场概述 1、含义 2、主要内容 3、结构特点 第三章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概述 第四章我国要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第五章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必要性 第七章总结 第八章参考文献 第九章致谢

第一章前言 我国资本市场是伴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的逐步发展起来的。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迅速,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目前,我国资本市场表面上由主板市场、创业板市场-代办股份转让系统组成,看起来已经是多层次了,但实际上在现阶段我国的多层次资本市场还不健全。因为资本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进行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平台,也是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之一。资本市场能否充分发挥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不但取决于资本市场的制度性建设,而且取决于资本市场多层次体系的完备。所以完善健全我国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是十分必要。 接下来,我先谈一谈有关资本市场以及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一些相关基本知识;再来说一些目前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必要性以及提出相关的建议方案,随便提一些外国一些发达国家他们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我国可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来建立一个更好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最后再来总结致谢。 第二章资本市场概述 1、含义 资本市场,亦称"长期金融市场"、"长期资金市场",是指期限在一年以上各种资金借贷和证券交易的场所。 2、交易对象 股票、债券和投资基金 3、主要特点 ①融资期限长。至少在1年以上,也可以长达几十年,甚至无到期日。 ②流动性相对较差。在资本市场上筹集到的资金多用于解决中长期融资需求,故 流动性和变现性相对较弱。 ③风险大而收益较高。由于融资期限较长,发生重大变故的可能性也大,市场价 格容易波动,投资者需承受较大风险。同时,作为对风险的报酬,其收益也较 高。在资本市场上,资金供应者主要是储蓄银行、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及 各种基金和个人投资者;而资金需求方主要是企业、社会团体、政府机构等。 其交易对象主要是中长期信用工具,如股票、债券等等。资本市场主要包括中 长期信贷市场与证券市场。 ④资金借贷量大

世界资本市场发展历程

世界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 20世纪以前都处于萌芽阶段,发展比较缓慢。虽然早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原始积累阶段,西欧就已有了证券的发行与交易,比如1602年就在荷兰出现了世界上最早买卖股票的市场,但是由于此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较为缓慢,股票发行与交易的需求并不非常旺盛,因此资本市场仅仅在萌芽。后来,受工业革命影响,资本主义大工业开始出现,社会化大生产需要巨大的资本投入,资本市场的作用开始真正排上用场。运输公司股票、铁路股票、矿山股票纷纷出现在证券市场上,同时银行股票、保险公司股票及一些非金融机构的公司股票也开始露面,股票交易开始盛行。英国伦敦证券交易所、费城证券交易所以及纽约证券交易所从雏形到正式诞生,正式顺应了当时的时代需求,同时也为资本市场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20世纪初期,在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向垄断阶段过渡时,资本市场获得了初步发展。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为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证券市场以其独特的形式有效地促进了资本的积聚和集中,同时,其自身也获得了高速的发展。首先,股份公司数量剧增。以英国为例,1911—1920年建立了64000

家,1921—1930年建立了86000家。至此,英国90%的资本都处在股份公司控制之下。其次,在这一时期,有价证券发行总额剧增。1921—1930年全世界有价证券共发行6000亿法国法郎,比1890—1900年增 加了5倍。 1929年股灾爆发后,资本主义经济陷入大萧条之中,资本市场也处于停滞阶段。这次股灾导致世界各国证券市场的动荡,不仅证券市场的价格波动剧烈,而且证券经营机构的数量和业务锐减。到1932年7月8日,道—琼斯工业股票价格平均数只有41点,仅为1929年最高水平的11%。危机过后,证券市场仍一蹶不振。与此同时,加大证券市场管制力度的呼声越来越强烈,使证券市场的拓展陷入前所未有的停 滞之中。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因欧美与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以及各国的经济增长,使得资本市场进入了恢复阶段。这时,公司证券发行量增加,证券交易所开始复苏,证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买卖越来越活跃。但由于人们对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会不会卷土重来仍心存疑虑,加之在此阶段许多国家面临着资本稀缺和通货膨胀的双重压力,对资本的流动实

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

一、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 我国资本市场由场内市场和场外市场两部分构成。其中场内市场的主板(含中小板)、创业板(俗称二板)和场外市场的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俗称新三板)、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证券公司主导的柜台市场共同组成了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见图示)。 (一)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构成

1、主板市场:主板市场也称为一板市场,指传统意义上的证券市场(通常指股票市场),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证券发行、上市及交易的主要场所。主板市场对发行人的营业期限、股本大小、盈利水平、最低市值等方面的要求标准较高,上市企业多为大型成熟企业,具有较大的资本规模以及稳定的盈利能力。 2004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批复同意深圳证券交易所在主板市场内设立中小企业板块。从资本市场架构上也从属于一板市场。 中国大陆主板市场的公司在上交所和深交所两个市场上市。主板市场是资本市场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经济发展状况,有“国民经济晴雨表”之称。 2、二板市场:又称为创业板市场,是地位次于主板市场的二级证券市场,以美国的NASDAQ市场为代表,在中国特指深圳创业

板。在上市门槛、监管制度、信息披露、交易者条件、投资风险等方面和主板市场有较大区别。其目的主要是扶持中小企业,尤其是高成长性企业,为风险投资和创投企业建立正常的退出机制,为自主创新国家战略提供融资平台,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添砖加瓦。2012年4月20日,深交所正式发布《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并将于5月1日起正式实施,将创业板退市制度方案内容,落实到上市规则之中。 3、三板市场: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全国性证券交易场所,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为其运营管理机构。2012年9月20日,公司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成立,注册资本30亿元。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上海期货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为公司股东单位。 由于新三板市场的定位是“以机构投资者和高净值人士为参与主体,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交易、并购、发债等功能的股票交易场所”,因此,其市场生态、研究方法、博弈策略、生存逻辑等等,都和以中小散户为参与主体的沪深股票市场有着显著的区别。 4、四板市场: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下称“区域股权市场”)是为特定区域内的企业提供股权、债券的转让和融资服务的私募市场,一般以省级为单位,由省级人民政府监管。是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对于促进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股权交易和融资,鼓励科技

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

中国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 资本市场2008-11-17 11:00:52 阅读28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在中国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是本世纪以来讨论较多的话题,讨论的重点主要集中于什么是多层次资本市场,为什么要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怎样在中国目前的法律制度和市场环境下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这些问题看上去并不复杂,但讨论的结果却莫衷一是,这从一个测面反映了围绕这些问题视角的多元性和信息的不对称性。本文试图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寻求共性,并结合中国资本市场建设实际做一些务实性探讨。一、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是完善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 搞清楚为什么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首先必须明确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什么要发展资本市场。这个问题从我国资本市场建立至今一直存在较为片面的理解,总体上对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和财富效应强调较多,而对对以价格发现、公司治理、资本运营、风险管理为基础的资源配置功能重视不够,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那么,市场经济条件下究竟对资本市场有什么客观需求 呢? 1、以市场化融资方式充实企业资本金。改革开放以前,与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我国在企业资金供给上实行统收统支管理,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供应全部由国家财政纳入预算管理,时称收入全上交、亏损国家包、花钱向上要,在这一体制下,企业的资本形成完全依靠国家,资本收益全部上缴国家,资本运作风险由国家承担,因而没有体制外资金融通的客观需求。上世纪80年代初,以落实企业自主经营权为目标,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拨改贷为先导,企业发展所需资金逐渐转为全额信贷管理,但由于企业缺乏核心资本,加之那一阶段银行贷款利率过高,造成企业资产负债比例居高不下,贷款利息偿付负担沉重,成为国有企业走入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于是,伴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股份制企业以及以股权融资为代表的市场化融资方式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逐渐兴起,与股权融资相适应的股份转让市场初露端倪,孕育了新中国资本市场的诞生。可见,资本市场的诞生和发展,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是市场化 投融资选择的客观要求。 2、在股权融资格局下借助资本市场实现风险管理。风险是经济生活的内生变量,在市场经济的竞争环境中,存在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没有长盛不衰的企业,也没有只赚不赔的投资,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经济生活的内生风险是不可消除的。在统收统支体制下,经济生活的内生风险表现为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低下,即由国家财政承担了全部风险;在全额信贷的金融安排下,风险全部由银行承担,表现为银行体系的巨额呆坏账损失,危及金融体系的稳定与安全;股权投资属于不可撤出的长期投资,投资风险由出资人分担,但资本市场高效的交易机制可以有效配置和交易风险,从而使较大的风险分散成较小的风险,而投资者对于风险的承受,根源于对投资收益的追求,必须在风险与收益之间作出理性的判断和自主抉择,这是市场经济所必需的风险管理机制。

11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历程回顾

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历程回顾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启动,伴随股份制经济的发展,形成中国资本市场的要素开始出现。在这个阶段,源于中国经济转轨过程中企业的内生需求,中国资本市场开始萌生。1990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深圳证券交易所试营业,结束了新中国没有正规证券交易所的历史,是中国经济由计划向市场转轨过程中的一次重大尝试,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从零起步。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国资本市场经历了由探索到逐步推广、由起步到快速发展、由不成熟到逐步完善的发展过程,使我国基本完成了由资本穷国向资本大国的转变,并向资本强国迈进。 一、资本市场萌芽孕育阶段 新时期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80 年1 月中国人民银行抚顺支行新居办事处向当地红砖厂成功发售280 万股,每股1 万元的“红砖股票”,它的发行在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中意义重大,标志着新时期中国股票市场的萌芽。1981 年,我国首期国库券发行,标志着新时期中国债券市场的萌芽。可以说,“红砖股票”和首期国库券的发行把我国资本市场的建设推上了新的历史舞台。随后在1982-1985 年短短的四年间,广州、北京、上海等地企业不断出现在国企中或公开发行股票的现象。其中,影响较大的两次股票发行是上海“飞乐音响”和“延中实业”股票的发行。1984 年11 月18 日,上海飞乐音响以每股50 元,向社会公开发行1 万股股票;1985 年1 月14 日,上海延中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每股10 元,分别发行法人股5 万股和个人股45 万股。这两次股票发行被海外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信号。在此阶段,由于受各种条件的制约,人们对股票、股份公司等认识不充分及其它一些原因,股票和国债的发行规模较小,发行企业的数量极其有限。而且,只有一级发行市场,没有二级流通市场。另外,一些企业以“股票”之名发行,实际发行的却是有固定期限和有提前兑现的选择权“企业债券”。但在这一阶段,我国资本市场的种子已经萌芽并开始逐渐发育。

我国资本市场多层次结构模式探析

我国资本市场多层次结构模式探析时建中刘国胜(1.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北京海淀0088;2.伊犁师范学院法政学院,新疆伊宁835000)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强调资本市场建设的多层次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臵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强调市场体系的有序竞争性。回顾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历程,资本市场多层次结构体系不合理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市场存在严重垄断,运行模式僵化,缺乏有效竞争。如要真正解决该问题,必须推动我国资本市场的多层次、竞争性结构建设,构建“纵向分层梯形化、横向多体并行化”的整体结构布局。目前,“纵向分层”上虽然初步形成主板、二板和三板市场的构架模式,但“非上市非公众公司”(以下简称双非公司)栖身的四板市场建设尚未完成,而“横向多体”上前途暗淡,没有形成竞争结构模式,各层次市场主体构建单一,具有完全垄断性。我国资本市场“纵向分层、横向多体”整体结构的目标清晰、布局合理,但具体如何细分层次、如何多主体并立,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探讨和分析。因此,有必要深入分析我国资本市场多层次发展的历史现状,研究结构缺失带来的严重缺陷和发展障碍,进一步探讨我国资本市场多层次发展具有竞争要素的结构

模式。一、资本市场多层次发展的历史与现实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资本市场问题凸显,多层次建设提上工作议程。2003年中央首次提出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标志资本市场拉开多层次建设的序幕,时至2013年初股转系统正式挂牌,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初具雏形。(一)主板市场1990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1991年7月深圳证券交易所先试行后开业,我国以上海、深圳为中心的证券主板市场正式建立,主要是为大型、成熟的上市公司提供良好的融资坏境,在多层次资本市场结构建设中构成整个“金字塔”形结构的顶部,居于最高层次地位。主板市场在沪深分市基础上建立竞争模式的同时,人为地将主板市场分为A股、B股两个市场。A股、B股股票都在沪深市场交易,A股股票主要是国内投资者以人民币进行交易,B股市场以人民币标明面值,主要是外国投资者以外币认购和买卖。自1991底上海电真空首只B股发行上市,我国正式建立B股市场。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B股市场的任务基本完成,B股市场理应退出证券历史的舞台。尽管2000年至今再没有发行新的B 股上市,但B股改革步伐总是太慢,与国际形势的发展不相适应。(二)二板市场为解决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股权融资与资本形成问题,管理层出于某些特别因素的考量,本着“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精神,先后启动中小企业市场和创业板市场。2004年6月,证监会根据“两个不变”

多层次资本市场现状和发展

多层次资本市场现状和 发展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现状及发展 中国资本市场构成 一、场内市场 场内交易市场又称或,是指由证券交易所组织的集中交易市场,有固定的交易场所和交易活动时间,在多数国家它还是全国唯一的,因此是全国最重要、最集中的。接受和办理符合有关法令规定的证券买卖,投资者则通过在证券交易所进行证券买卖。 1、主板 主板市场也称为一板市场,指传统意义上的(通常指),是一个国家 或地区证券发行、上市及交易的主要场所。主板市场对发行人的营业 期限、股本大小、盈利水平、最低市值等方面的要求标准较高,上市 企业多为大型成熟企业,具有较大的资本规模以及稳定的盈利能力。 2、中小板 2004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批复同意在内设立块。 3、创业板 创业板市场((Growth Enterprises Market )board),是地位次 于的二级证券市场,以市场为代表,在中国特指深圳创业板。在上市 门槛、监管制度、、交易者条件、投资风险等方面和主板市场有较大 区别。其目的主要是扶持中小企业,尤其是高,为和创投企业建立正 常的退出机制,为自主创新国家战略提供融资平台,为多层次的资本 市场体系建设添砖加瓦。2012年4月20日,深交所正式发布《深圳证 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并将于5月1日起正式实施,将创 业板退市制度方案内容,落实到上市规则之中。 二、场外市场 1、NEEQ(National Equities Exchange and Quotations),全国中小企业 股份转让系统 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全国性证券交易场所,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 统有限责任公司为其运营管理机构。2012年9月20日,公司在国家工 商总局注册成立,注册资本30亿元。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 所、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上海期货交易所、中国金融期 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为公司股东单位。 2、 是为特定区域内的企业提供股权、债券的转让和融资服务的私募市 场,一般以省级为单位,由省级人民政府监管。是我国多层次资本市 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部 分。对于促进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股权交易和融资,鼓励科技创新 和激活民间资本,加强对实体经济薄弱环节的支持,具有积极作用。

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相关知识

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相关知识 一、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必要性 中国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重要意义在于: (1)有利于满足资本市场上资金供求双方多层次化的要求。 (2)有利于提供优化准入机制和退市机制,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 (3)有利于防范和化解我国的金融风险。 二、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战略构想 1.建立以深沪交易所为核心的主板市场 将现有的沪深两市定位于中国证券市场的“精品市场”。由于该市场发展历史较长,成熟度也较好,可以结合二板、三板市场输送来的优质公司进入和现有不良公司的退出(可以退市,也可以转向二板、三板进行交易),逐渐建立起我国的证券精品市场。该市场主要面向规模大、业绩佳的成熟知名大企业,其公司来源应主要来自二、三板市场,在满足特定情况的条件下,也可以在主板市场上进行增发和再融资,但未达到这些指标的公司,不能通过主板市场再融资,特别是不能通过股权再融资的方式“圈钱”,这样才能充分保证主板市场公司的质量,降低该市场的风险。 2.建立以中小科技创业企业为核心的二板市场 目前,国际上的创业板市场主要有三种典型的模式: (1)一所二板平行模式。一所二板平行模式即在现有证券交易所中设立一个二板,作为主板的补充,与主板一起运作,两者拥有共同的组织管理系统和交易系统,甚至相同的监管标准,不同的只是上市标准的高低,两者不存在主、二板转换关系。 (2)一所二板升级式。该模式即在现有证券交易所内设立一个独立的、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交易市场,上市公司除须有健全的会计制度及会计、法律、券商顾问和经纪人保荐外,并无其他限制性标准,主板和二板之间是一种从低级到高级的提升关系。 (3)独立模式。独立模式即二板市场本身是一个独立的证券交易系统,拥有独立的组织管理系统,报价交易系统和监管体系,上市门槛低,能最大限度地为新兴高科技企业提供上市条件。 3.发展场外交易市场,有重点、有选择地推进区域性交易市场的建设 我国三板市场体系的建立应采取“条块结合”的模式,既有集中统一的场外交易市场,又有区域性的股权、产权交易市场。具体思路如下: (1)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发展场外交易市场。 (2)在加快发展场外交易市场的同时,应积极规范地区性股权交易中心。 (3)为了解决高新技术企业的产权交易和转让问题,应积极稳妥地发展地方产权交易市场。 三、我国证券交易所市场的层次结构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资本市场的需求和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部署,我国在以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作为证券市场主板市场的基础上,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设置了中小企业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从而形成了交易所市场内的不同市场层次。

2020金融市场基础知识重点: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现状趋势

2020金融市场基础知识重点: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 现状趋势 (一)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现状 我国资本市场从20世纪90年代发展至今,资本市场已由场内市场和场外市场两部分构成。其中,场内市场的主板(含中小板)、创 业板(俗称“二板”)和场外市场的全国C/J,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俗 称“新三板”)、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证券公司主导的柜台市场共 同组成了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多层次资本市场研究”课题组表示,场外股权交易市场是中小企业融资的有效途径,而我国现有的类似融 资渠道却难以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STAQ和NET系统的主要目 的在于为非上市的国有企业改制服务。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满足 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难以回避的话题。十六届 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必须大力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建立统 一互联的证券市场。 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显然包括多层次的股权交易市场和多层次的债权交易市场,就后者而言,我国已经形成了交易所债券市场和 银行间债券市场,但股权市场依然主要是深市和沪市的A股主板市场。因此,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关键一环就在于发展多层次 的股权市场。从国外成功的经验看,在股权市场中,除了主板和二 板之外,场外交易的股权市场无疑也是这种多层次市场体系中不可 或缺的主体之一。 (二)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必要性 中国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重要意义在于: (1)有利于满足资本市场上资金供求双方多层次化的要求。 (2)有利于提供优化准入机制和退市机制,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

(3)有利于防范和化解我国的金融风险。 (三)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战略构想 1.建立以深沪交易所为核心的主板市场 将现有的沪深两市定位于中国证券市场的“精品市场”。由于该市场发展历史较长,成熟度也较好,可以结合二板、三板市场输送 来的优质公司进入和现有不良公司的退出(可以退市,也可以转向二板、三板进行交易),逐渐建立起我国的证券精品市场。该市场主要 面向规模大、业绩佳的成熟知名大企业,其公司来源应主要来自二、三板市场,在满足特定情况的条件下,也可以在主板市场上进行增 发进行再融资,但未达到这些指标的公司,不能通过主板市场再融资,特别是不能通过股权再融资的方式“圈钱”,这样才能充分保 证主板市场公司的质量,降低该市场的风险。 2.建立以中小科技创业企业为核心的二板市场目前,国际上的创业板市场主要有三种典型的模式: (1)一所二板平行模式。一所二板平行模式即在现有证券交易所 中设立一个二板,作为主板的补充,与主板一起运作,两者拥有共 同的组织管理系统和交易系统,甚至相同的监管标准,不同的只是 上市标准的高低,两者不存在主、二板转换关系。 (2)一所二板升级式。该模式即在现有证券交易所内设立一个独 立的,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交易市场,上市公司除须有健全的会计制 度及会计、法律、券商顾问和经纪人保荐外,并无其他限制性标准,主板和二板之间是一种从低级到高级的提升关系。 (3)独立模式。独立模式即二板市场本身是一个独立的证券交易 系统,拥有独立的组织管理系统,报价交易系统和监管体系,上市 门槛低,能最大限度地为新兴高科技企业提供上市条件。 3.发展场外交易市场,有重点、有选择地推进区域性交易市场的建设

回望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_纪念改革开放30年.

第22卷总第127期 2009年2月第1期 回望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 ———纪念改革开放30年 陈岱松 (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 上海 200042) 摘要:改革开放30年以来,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地区到全国乃至融入国际市场,逐步发展壮大,并且成 为我国经济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回望30年来资本市场走过的历程,根据不同的时点以及特定的历史事件,将其创新地划分为萌芽、探索、巩固与调整、规范与发展4个阶段,介绍每个阶段市场的发展状况,分析各个时期不断完善的法律制度,归纳总结整个发展过程的脉络与特点。并在总结历史的基础上,思考资本市场健康持续发展的各项要素和条件,展望中国资本市场更加美好的未来。 关键词:资本市场;发展历程;萌芽;探索;调整;规范 回望500年世界大国兴起交替的过程,资本市场是一个有力的支撑。我国资本市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正日益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市场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健全,市场规范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有企业、金融市场改革和发展,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回顾改革开放30年,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同样波澜起伏,历经艰辛。

转让市场全部放开;1986年,上海率先开办股票上市转让业务,随后,深圳也开始了股票转让。流通市场的尝试和探索对发行市场的扩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这一时期的中国资本市场尚处于尝试探索的萌芽阶段,具有较大的自发性和非正式性,市场规模还很小,而且流通市场的证券数量远小于发行数量,投资者的金融意识也比较薄弱。统一的市场监管体系尚未形成,基本上依附于早已形成的以人民银行为中心的金融监管体系,是一种多头、分散的监管。此时,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也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市场制度安排落后,大部分属于地方性规定,集中统一的制度性安排产生较晚,效力等级也不高。总体来说,由于意识形态存在分歧,中国的资本市场处在要不要发展的探讨多于如何发展的阶段。 1资本市场的萌芽阶段(1981—1990年) 这一时期,国债恢复发行,股票开始出现,我国 资本市场开始萌芽。 1978年后,随着宏观经济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 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央政府面临着巨大的财政和建设资金短缺压力,企业也面临融资困境。于是,以 1981年发行国库券为始端,国债发行开始恢复;与 此同时,股份制企业和股票也开始在一些地区自发出现,并随着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转轨的全面开展逐步扩大到城市集体企业和国营企业;1985年开始,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也应运而生。这一时期资本市场的特点是结构不均衡,发行量最大的是国债,股票的比重很低。随着国债和股票发行规模的逐步扩大,持有者产生了转让变现的需求,私下转让一度很普遍,这种现实催生了一批证券兼营机构和早期的证券公司,流通市场初具雏形:1988年,沈阳等7个城市经批准开办国库券转让市场,不久试点城市扩大到54个,到了1990年,全国国债 2资本市场的探索阶段(1991—1999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