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地膜残留污染危害及防控对策分析

地膜残留污染危害及防控对策分析

地膜残留污染危害及防控对策分析
地膜残留污染危害及防控对策分析

Hans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农业科学, 2018, 8(8), 848-853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018 in Han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b5195076.html,/journal/hjas

https://https://www.wendangku.net/doc/cb5195076.html,/10.12677/hjas.2018.88124

Harm and Prevention Countermeasures of

the Pollution from Residual Plastic Film

Zhiyou Zhang, Peigeng Xie*, Minghua Dai

Hunan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and Engineering Institute, Changsha Hunan

Received: Jul. 16th, 2018; accepted: Jul. 30th, 2018; published: Aug. 6th, 2018

Abstract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decision basi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plastic film mulching and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residual film pollution, this paper discussed applica-tion status and residual pol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lastic mulch, and put emphases on the harm caused by residual plastic film to soil and crop growth and development, as well as analyzed the risk of the leakage of plastic residual membrane, and then put forward the measures to prevent and control the residual pollution of plastic residual membrane.

Keywords

Residual Plastic Film, Pollution, Harm, Control

地膜残留污染危害及防控对策分析

张智优,谢培庚*,戴明华

湖南省农业信息与工程研究所,湖南长沙

收稿日期:2018年7月16日;录用日期:2018年7月30日;发布日期:2018年8月6日

摘要

本文从论述塑料地膜覆盖应用现状与残留污染特征出发,重点阐述了残留地膜对土壤及作物生长发育造成的危害,以及分析了塑料残膜的渗出物诱发风险,并提出了防控地膜残留污染的措施,以期为覆膜栽培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和残膜污染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

*通讯作者。

张智优等

关键词

地膜残留,污染,危害,防控

Copyright ? 2018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b5195076.html,/licenses/by/4.0/

1. 引言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是我国从日本引进的一项新型作物增产技术,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增产增收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因为地膜具有透光性好、保温性强、不透水等性能,所以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在增温保墒、保水保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抑制杂草生长、减轻病虫害、增产增收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在农业生产和水土资源高效利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该技术在我国棉花、花生、玉米、马铃薯、瓜类、蔬菜、烟草、草莓等多种作物上进行了广泛应用,且地膜覆盖面积逐年扩大。但是随着地膜使用量的急剧增加,地膜残留污染问题也日趋严重,残膜成了土壤污染源之一。防控地膜残留污染危害就成了耕地可持续发展利用亟需解决的问题。

2. 塑料地膜应用现状与残留污染现状

全国覆膜种植面积持续增加,统计数据显示,地膜覆盖面积和地膜使用量均位居世界第一,覆盖面积从1982 年11.3多万hm2扩大到2016年1840万hm2,中国地膜用量从1982年0.6万t增加到2016年达到147.01万t [1],目前常使用的地膜类型为聚乙烯(PE)膜、聚氯乙烯(PVC)膜和乙烯–醋酸乙烯聚物(EVA)膜等。为了节省农业生产成本,农民广泛使用的地膜是厚度在0.004~0.008 mm超薄低密度聚乙烯膜,而这类地膜成本低、老化速度快、易破碎、清理起来非常困难,且因为回收残膜手段落后、人工捡拾地(残)膜效率极低、捡拾残膜成本高和劳动强度大等,农民捡拾地膜主动交售积极性不高,往往是捡拾归拢大片残膜,将其于田间地头焚烧,而小片片化无规则碎膜则随着土壤翻耕遗留于土壤耕层中,这不仅造成土壤残膜污染和大气环境污染逐渐加重,也导致资源的极大浪费。长时间的大面积使用地膜,使得农田残膜污染呈现出积累效应尤为明显、污染区域差异化大、污染强度逐年增强,具体为:覆膜年限越长,耕地残膜密度会增加、地膜残留量增加[2][3][4][5][6],污染也就越严重;地膜用量愈多、覆膜比例愈高,土壤遭受地膜残留污染的风险就愈大[5];积聚在土壤浅耕层的残膜含量高于土壤深耕层的含量[6][7][8];土壤耕层的小片化无规则碎膜的数量远多于大片膜的数量;土壤中的残膜因种植、覆盖方式、农艺要求的不同在土壤中呈水平、垂直或倾斜状分布。

3. 塑料残膜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地膜难降解的特性,使得碎膜在耕作层积累,土壤理化性质发生改变,耕地地力水平下降,土壤水分和养分利用效率降低。

3.1. 破坏土壤的毛细管作用,影响水肥运移

残膜使土壤产生更多的隔离空间,缩小土粒间的接触面,增加土粒与膜的接触面,减少和切断土壤中微孔隙(毛管)系统,阻隔水肥运移途径、降低土壤水肥运移速度,严重影响土壤毛管和土粒表面吸附或提升水分与养分的能力。国内外学者大量研究表明,累积在土壤中的残留地膜改变土壤水的动力学性能,

张智优等

降低水平湿润锋运移速率和土壤水分扩散率,阻滞土壤水分入渗,进而影响土壤水肥的运移,影响程度会随着残膜量增加而加重[9][10][11];碎片化的残膜通过影响土壤孔隙的连续性来影响土壤重力水的下渗[12][13];残膜造成了土壤毛细管的断裂,使毛管水上升速度减慢[14][15];土壤保水能力随土壤残膜埋深增加、残膜量增多呈现降低趋势[16][17]。

3.2. 破坏土壤的物理结构,降低土壤通透性

地膜是由聚烯烃类的高分子化合物经特殊工艺吹塑而成,具有不透水和不透气的特性,残留下来的地膜在土壤中难以降解、不能与土壤胶体结合,残留地膜的大量聚集会严重破坏土壤的物理结构[18],会阻碍土壤与大气的水、气、热交换能力,从而降低土壤的透气性、热容量和容水量。

3.3. 改变土壤的化学性质,降低土壤肥力水平

伴随土壤表面覆膜年限的增长、土壤耕层中地膜残留强度的升高、耕层中残膜密度的增大,土壤pH 值呈升高趋势,且易造成土壤局部次生盐碱化,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有效钾、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等土壤养分质量也均呈下降趋势[4][19][20]。

3.4. 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种群及活性

残留地膜能使土壤孔隙度下降、通透性降低,对土壤中原有微生物的种群和数量以及土壤微生物的正常活动产生影响[21][22],最终导致土壤生态系统良性循环遭受破坏[23]。试验研究表明,随着地膜残留累积水平的增加,土壤中细菌和真菌数量均呈现下降趋势[24]。肥料分解提供养分的过程需要多种微生物和土壤活性酶的大量参与,而残留塑料膜的难分解性使土壤微生物的生存和活动遭受严重影响,使土壤酶活性大大降低,进而使土壤呼吸作用的强度发生改变、土壤中迟效养分的转化率和贡献率大大降低[25]。

4. 残膜对农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4.1. 残膜对作物出苗率和幼苗成活的影响

土壤理化性状因残膜积聚而恶化,这就会降低种植作物的出苗和成苗率,导致作物出苗慢、出苗率低、缺苗现象随处可见。研究表明,棉花和玉米的出苗率随着土壤耕层残膜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出苗时间延迟[26][27][28]。残膜导致作物出苗困难和幼苗成活率低的原因有两个:一方面是是残膜大量的累积使得土壤理化性质发生严重变化,这就导致作物种子正常发芽和成苗所需的水分、养分和空气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29];另外一方面就是种子播在残膜上或被残膜覆盖会因其无法顶破残膜造成无法发芽,易形成烂种或烂芽。

4.2. 残膜影响作物根系生长

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最为活跃的器官是作物的根系,然而与作物根系直接接触的土壤残膜因其有韧性和延展性,会影响作物根系的正常生长、迫使根系弯曲生长、改变作物原有根系构型或发生畸变、阻碍作物根系下扎,另外残膜通过释放有毒物质到土壤微环境中抑制作物根系生长,这一切都会使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及正常生长受到严重影响。研究发现[30][31][32][33][34],随着土壤耕层覆膜年限增加、土壤中残膜量的增加和残膜破碎程度增大,作物的根长变短、根系数量及根系总重均减少、根系活力也降低,根系生长发育受阻。

4.3. 残膜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土壤耕层中的残膜通过影响作物种子的发芽、作物的出苗和成苗、作物根系的正常生长以及土壤的

张智优等

水肥气供应等使作物产量遭受严重影响。研究表明,番茄产量受地膜残留量的影响,番茄产量随着地膜残留量的增加呈现减少趋势[35];随着残膜量的积聚,棉花产量也呈现逐步降低的趋势[26][36];当土壤中残膜含量为超过一定数量时,玉米减产达11%~23%、大豆减产高达5.5%~9.0%、蔬菜减产14.6%~59.2% [37][38]。

5. 塑料残膜渗出物可能诱发的风险

地膜生产过程中添加了重金属稳定剂和增塑剂等助剂,随着时间的推移,地膜中的助剂成分会不断析出进入土壤,增加土壤、水及植物体中重金属、塑化剂等含量,随着析出物积累量的增加,会诱发环境污染或农产品安全风险。塑料地膜所渗出无机污染物主要是一些含铅(Pb)、镉(Cd)等重金属盐类稳定剂,这些重金属稳定剂通过范德华力与高分子化合物相连、不稳定,会不断的溶出;塑料地膜所渗出有机污染物的主要是邻苯二甲酸酯类(Phthalicacid esters简称PAEs)增塑剂,PAEs和地膜中的高分子化合物是以范德华力和氢键相连而不是靠化学键来连接,在强光、雨淋、风寒等环境要素作用下,PAEs会逐渐渗出来,进入到土壤、大气和水体等环境介质中,对土壤、地下水、地表水等造成污染[39]。这些游离出来的重金属或者PAEs等通过根系富集或叶绿体吸收进入到植物体内,再经植物产品进入人类食物链中,危害人体健康,给人体和环境带来潜在危害与污染风险[40]。

6. 防控对策

时至当下,地膜覆盖技术应用所产生的正负效应非常明显,虽然地膜覆盖技术对农业生产、农民增收和国家粮食安全非常重要,但我们必须重视并科学解决地膜残留污染问题,必须采用“源头减量、过程控制及末端回收治理”思路来缓解我国土壤塑料地膜残留污染,保障土壤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6.1. 修订完善地膜各类标准,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从源头减轻塑料残膜污染

科学规范地膜生产标准和批次检测方法,对不同功能地膜生产的主材、助剂、工艺、生产规模及地膜厚度等物理性状制定统一标准,对单批次配料吹膜产品按标准检测,扩充品种多样性,保障产品质量和功能,杜绝小规模吹膜和不规范生产,严禁生产和使用不合格地膜产品,提高施用地膜质量,降低回收难度,从源头减轻塑料残膜污染。

6.2. 集成创新地膜回收和防控新技术应用,减轻和杜绝土壤残膜污染

创新技术研究,推广有利于地膜回收的作物覆膜方式,促进残膜回收;加强厚度适中、韧性好、抗老化能力强以及强度高的地膜的生产和应用,促进“一膜两(多)用”技术的大面积推广,提高地膜重复使用率、减少地膜残留量;优化改良耕作制度和农艺技术,实行倒茬轮作制度,推广倒茬后耕地前、苗期、耕作层地膜回收新技术,减少地膜单位面积平均覆盖率,减轻残膜污染危害;加强新型地膜替代应用技术的创新和示范,大面积补贴推广适合当地农情的多功能可降解液态地膜、生物降解地膜等新型完全降解地膜,从根本上消除和杜绝农田土壤残膜污染。

6.3. 创新优化残膜回收机具设计,促进机械回收残膜技术大面积推广

我国覆膜农作物品种多样化、种植模式和农艺措施地域差异化明显、各地环境因素复杂多变,所以残膜回收机具设计创新时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而定,在提高回收率和工作效率的同时,应根据区域、作物及农艺措施的不同,创新设计出适应当地地形、土壤类型、种植模式以及作物特性的多种类多功能残膜回收机具,以满足不同地域多样性和特异性的需求;设计捡拾膜机具时要着重解决膜土分离、膜杂分

张智优等

离、卷膜裹土、边膜回收、耕层残膜回收和脱膜等技术难题,提高残膜拾净率、残膜捡拾率、地膜回收率等性能指标,促进回收机具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在残膜回收机具中创新应用液压控制技术、传感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提高机具的灵活性和智能性,提高残膜拾净率,降低机具能源消耗;

优化改进农艺作业措施,减少膜面破损和碾压,提升地膜拉伸强度和施用地膜质量,以此降低机械捡拾难度;研发残膜捡拾压缩及装运技术,降低地膜转运的劳动强度,以提高储存和运输的效率和便利性,防止残膜二次污染。

6.4. 加大废旧地膜回收再利用力度,促进回收残膜资源化、能源化利用

全面推进地膜回收专业化,建立农膜等塑料制品的公益回收站系统,实施保护价格回收,引导农户自觉回收地膜。加快农膜能源化利用、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研发,将回收、清洗、破碎、包装或造粒的回收残渣膜通过高温催化裂化等技术获得汽油、柴油等可用燃料,或通过晾晒、粉碎、漂洗、甩干、挤出生产再生塑料颗粒,然后利用再生塑料颗粒深加工成各种膜、管、包装袋、塑料容器等制品。

通过以上措施,进一步完善农膜产业链条,实现残旧地膜能源化或资源化利用,有效防控耕地残膜污染,保护耕地资源,提升产品品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基金项目

湖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SK2055);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项目(2017JC71);湖南省农业信息与工程研究所科技自主创新项目。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 中国农村统计年鉴[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7.

[2]周明冬, 胡万里, 耿运江, 等. 新疆农田地膜残留的影响因素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 2015, 43(27): 189-191.

[3]董合干, 王栋, 王迎涛, 等. 新疆石河子地区棉田地膜残留的时空分布特征[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3, 27(9):

182-186.

[4]董合干, 刘彤, 李勇冠, 等. 新疆棉田地膜残留对棉花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 农业工程学报, 2013,

29(8): 91-99.

[5]郭战玲, 张薪, 寇长林, 等. 河南省典型覆膜作物地膜残留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河南农业科学, 2016,

45(12): 58-61 + 71.

[6]严昌荣, 刘恩科, 舒帆, 等. 我国地膜覆盖和残留污染特点与防控技术[J].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4, 31(2):

95-102.

[7]蔡金洲, 张富林, 范先鹏, 等. 南方平原地区地膜使用与残留现状调查分析[J].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3,

30(5): 23-30.

[8]童生红. 浅谈农用地膜对环境的影响[J]. 青海农林科技, 2015(1): 45-46 + 82.

[9]解红娥, 李永山, 杨淑巧, 等. 农田残膜对土壤环境及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7,

26(S1): 153-156.

[10]李元桥, 何文清, 严昌荣, 等. 点源供水条件下残膜对土壤水分运移的影响[J]. 农业工程学报, 2015, 31(6):

145-149.

[11]牛文全, 邹小阳, 刘晶晶, 等. 残膜对土壤水分入渗和蒸发的影响及不确定性分[J]. 农业工程学报, 2016, 2(14):

110-119.

[12]李仙岳, 史海滨, 吕烨, 等. 土壤中不同残膜量对滴灌入渗的影响及不确定性分析[J]. 农业工程学报, 2013,

29(8): 84-90.

[13]李秋洪. 论农田“白色污染”的防治技术[J]. 农业环境与发展, 1997, 14(2): 17-19.

[14]吾普尔江·托乎提, 艾海提·牙生, 巴雅尔. 论地膜污染与防治对策[J]. 新疆环境保护, 2000, 22(3): 176-178.

[15]魏迎春, 唐琳. 农用地膜对土壤的污染及其防治探讨[J]. 西藏农业科技, 2010, 32(1): 39-41.

张智优等[16]王志超, 李仙岳, 史海滨, 等. 农膜残留对土壤水动力参数及土壤结构的影响[J]. 农业机械学报, 2015, 46(5):

101-106.

[17]王志超, 李仙岳, 史海滨, 等. 含残膜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模型构建[J]. 农业工程学报, 2016, 32(14): 103-109.

[18]支金虎, 郑德明, 朱友娟. 残膜污染对棉花生产的影响及其治理[J].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07, 9(3): 66-70.

[19]周瑾伟. 地膜残留对马铃薯产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7(4): 89-91.

[20]刘海. 地膜残留量对玉米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 甘肃农业科技, 2017(2): 53-56.

[21]Dick, R.P. (1988) Microbial Biomass and Soil Enzyme Activities in Compacted and Rehabilitated Skid Trail Soil. 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 52, 512-516.

[22]Chen, Y.S., Wu, C.F., Zhang, H.B., et al. (2013) Empirical Estimation of Pollution Load and Contamination Levels of

Phthalate Esters in Agricultural Soils from Plastic Film Mulching in China. Environmental Earth Sciences, 70, 239-247.

https://https://www.wendangku.net/doc/cb5195076.html,/10.1007/s12665-012-2119-8

[23]Mumtaz, T., Khan, M.R. and Hassan, M.A. (2010) Study of Environmental Biodegradation of LDPE Films in Soil Us-

ing Optical and Scanning Electronmicroscopy. Micron, 41, 430-438.https://https://www.wendangku.net/doc/cb5195076.html,/10.1016/j.micron.2010.02.008

[24]宋世杰, 赵晓光, 聂文杰, 等. 基于盆栽试验的地膜残留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J]. 北方园艺, 2016(4): 172-178.

[25]张丹, 刘宏斌, 马忠明, 等. 残膜对农田土壤养分含量及微生物特征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17, 50(2):

310-319.

[26]武崇信, 解红娥, 任平合, 等. 残留地膜对土壤污染及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J]. 山西农业科学, 1995(3): 27-30.

[27]辛静静, 史海滨, 李仙岳, 等. 残留地膜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影响研究[J]. 灌溉排水学报, 2014, 33(3): 52-54.

[28]高玉山, 孙云云, 窦金刚, 等. 残膜对玉米出苗及根系伸长的研究[J]. 吉林农业科学, 2013, 8(6): 22-24.

[29]刘伟峰, 赵满全, 田海清, 等. 农用地膜带来的环境污染和回收技术的分析研究[J]. 中国农机化, 2003(5): 34-36.

[30]赵素荣, 张书荣, 徐霞, 等. 农膜残留污染研究[J]. 农业环境与发展, 1998(3): 7-10.

[31]高青海, 陆晓民. 残留地膜对番茄幼苗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11, 19(5): 425-429.

[32]刘建国, 李彦斌, 张伟, 等. 绿洲棉田长期连作下残膜分布及对棉花生长的影响[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0,

29(2): 246-250.

[33]程桂荪, 刘小秧, 刘渊君, 等. 农田地膜残片允许值的研究[J]. 土壤肥料, 1991(5): 27-30.

[34]袁俊霞. 农用残膜的污染与防治[J]. 农业环境与发展, 2003, 1: 31-32.

[35]蒋丽萍, 马焱萍, 李溥, 等. 残留地膜对番茄生育状况及产量的影响[J]. 福建农业科技, 1998(5): 14-15.

[36]姜益娟, 郑德明, 朱朝阳. 残膜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 农业环境保护, 2001, 20(3): 177-179.

[37]马成远. 农用残膜积累影响土壤和作物产量的研究[J].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5(7): 14-17.

[38]张江华, 蒋平安, 申玉熙, 等. 新疆农田地膜污染现状及对策[J]. 新疆农业科学, 2010, 47(8): 1656.

[39]郭永梅. 邻苯二甲酸酯的毒性及相关限制法规[J]. 广州化学, 2012(2): 75-79.

[40]陈如, 蒋晓琪, 王建平. 邻苯二甲酸酯及其生态毒性[J]. 印染助剂, 2010(9): 52-56.

1. 打开知网页面https://www.wendangku.net/doc/cb5195076.html,/kns/brief/result.aspx?dbPrefix=WWJD

下拉列表框选择:[ISSN],输入期刊ISSN:2164-5507,即可查询

2. 打开知网首页https://www.wendangku.net/doc/cb5195076.html,/

左侧“国际文献总库”进入,输入文章标题,即可查询

投稿请点击:https://www.wendangku.net/doc/cb5195076.html,/Submission.aspx

期刊邮箱:hjas@https://www.wendangku.net/doc/cb5195076.html,

长期使用地膜对土壤环境质量影响的研究进展

长期使用地膜对土壤环境质量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谭娅指导老师:徐文修 摘要:地膜技术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发展,随着地膜应用面积和使用 年限的不断增加,负面报导不断增加。本文通过收集不同使用年限、不同地膜残 留量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以及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资料,进 行了综合分析:大量残留地膜造成的“白色污染”不但影响农业环境、破坏土壤 结构、危害作物正常生长发育,并造成农作物减产。应合理使用地膜,增加地膜 厚度,及时揭膜和加大地膜回收管理力度,有效保护土壤永续利用。 关键词:地膜;土壤环境;防治途径 Abstract: The technical application of plastic film that has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griculture of our country maximumly ,But along with the plastic film applications and tenure use of the increased,negative reports increase.This article by collecting different tenure use of plastic film and different quantities residual plastic film of influence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 and damage soil structural,and for crop development impact of information and research conducted comprehensive analysis:large quantities residual plastic film which causes “white pollution” Not only affect agriculture, soil, the destruction of crops normal growth and caused crop yield reduction. We should be rationally using plastic film thickness, and increase the membrane in time to get the recovery management and plastic film and effective protection of soil lasting use. Key words: Plastic film; Soil environmental; Prevention means 地膜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资料之一,我国每年地膜应用量近百万吨,地膜覆盖作物达40多种。地膜覆盖技术已成为确保农业生产高产稳产的重要手段,它以增温、抗旱、保墒、抑制杂草生长、促苗早发、增加作物产量等显著特点为优势,在农业生产中的效益显著,所以发展快速. 但由于长期使用地膜,农膜在土壤中年残留量不断增加,重污染区已达近130 kg·hm-2—270 kg·hm-2.多数农膜是由一种由高分子碳氢化合物(聚氯乙烯)组成,性能稳定,在自然环境中光解性较差,也不易通过细菌和酶等生物方式降解,即使降解也将产生有害物质。因而在土壤中长期积累,造成“白色污染”,如此下去就会对土壤环境及作物的生长产生较大影响,譬如土壤透气性变差,水分、养分的流动受阻,土壤板结,根系得不到正常发育,导致农作物减产等。本文阐述了地膜残留量对于土壤环境质量和作物生长的之间关系以及相应的防治技术途径等方面的近期研究进展。 1 我国地膜的应用现状 何文清研究表明,地膜在我国应用已将近30年。地膜技术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农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成为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生产资料之一。目前我国地膜覆盖面积已经达到0.13亿hm2,每年用量近百万吨。棉区是我国地膜应用的主要区域,我国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棉田每年地膜用量为37.5~45 kg·hm-2,西北内陆棉区每年地膜用量为79~90 kg·hm-2。随着地膜应用量和应

全国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最新)

全国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 根据《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国务院令第508 号)、《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通知》(国发〔X〕59号)、《X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X 政办发〔X〕100号)和《X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X 政办函〔X〕209号)有关要求,为做好我区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结合X区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普查工作目标 摸清全区各类污染源基本信息,了解各类污染源的数量、结构和分布状况,掌握全区各区域、流域、行业污染物产生、排放和处理等情况;建立健全重点污染源档案、污染源信息数据库和环境统计平台,为加强污染源监管、改善环境质量、防控环境风险、推进污染源综合管理提供支撑;准确分析当前全区生态环境质量和环境容量形势,为制定实施有针对性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政策规划、加快推进生态X 建设提供依据。 二、普查时点、对象、范围和内容 (一)普查时点。普查标准时点为X年12月31日,时期资料为X年度资料。 (二)普查对象与范围。对全区范围内有污染源的单位和个体经营户进行普查。范围包括: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移动源及其他产生、排放污染物的设施。 1.工业污染源

普查对象:产生废水污染物、废气污染物及固体废物的所有工业行业产业活动单位。对可能伴生天然放射性核素的8 类重点行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开采辅助活动、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15 个类别矿产(稀土、铌/钽、锆石和氧化锆、锡、铅/ 锌、铜、钢铁、钒、磷酸盐、煤、铝、钼、镍、锗/钛、金)采选、冶炼和加工的产业活动单位进行放射性污染源调查。 对各类开发区中的工业园区(产业园区)进行登记调查。 2.农业污染源普查范围:种植业、畜禽养殖业和水产养殖业。 3.生活污染源 普查对象:除工业企业生产使用以外,所有单位和居民生活使用的锅炉(以下简称生活源锅炉),城镇市政入河排污口,城乡居民能源使用情况及生活污水产生、排放情况等。 4.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普查对象:集中处理处置生活垃圾、危险废物和污水的单位。其中,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处置单位包括生活垃圾填埋场、生活垃圾焚烧厂及其他方式处理生活垃圾和餐厨垃圾的单位。危险废物集中处理处置单位包括危险废物处置厂和医疗废物处理(处置)厂。危险废物处置厂包括危险废物综合处理(处置)厂、危险废物焚烧厂、危险废物 安全填埋场、危险废物综合利用厂等;医疗废物处理(处置)厂包括 医疗废物焚烧厂、医疗废物高温蒸煮厂、医疗废物化学消毒厂、医疗废物微波消毒厂等。集中式污水处理单位包括城镇污水处理厂、工业污水集中处理厂和农村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

农用地膜带来的环境污染和回收技术的分析研究

中国农机化-C/tI/怔SEAGRICumfRAL^iECHAN啪ON 农用地膜带来的环境污染和回收技术的分析研究 刘伟峰赵满全田海清马彦华 摘要:讣对农州地膜带来的环境污染现象.i仑述了清理残儿夔的方法以及情理中存在的归J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污染舫冶的应儿i研究. 关键词:农_L}』地膜;环境污染;回收技术 中图分类号:¥23S19X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05(2003)05—0034—02 AnalysisofEnvironmentalContam/nationCausedbyFarmFilmandRecoveryTechnologyfILIUWei-feng,ZHAOMan-qtlan,T1AOHai-qing,MAYan-hua Abstract:Inaccordancewiththephenomenonofenvironmentalcontaminationcausedbvhrmfilm.thepaperdaboratessDmeme曲odsmharnessplastic6ima.dp”hlemRintheprocess.Atthes&metime.applicationstudyonpollutioncontt、olismso8e?complished. Kcywords:farmfilm;environmentalcontamthadon;recoverytechnology 1引言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兴起,迅速在欧美、日本等国家普及.80年代以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应朋地膜覆盖技术的农田面积不断扩大。诙项技术可使很多作物的适作区域向北推移.无霜期延长10—15d.提高旱地水份利用率30%~505'o.因此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应用使农业产量和效益成倍增长,称作为农业中的“白色革命”,带来了农业生产力的飞跃和生产方式的改变。据统计,1986年我国地膜使用面积已跃居世界第一位,1994年发展到5.3Mhmz.据预测.到2010年全国覆膜栽培面积将达到lOMhmL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在发展的同时随之出现了残膜对农田的污染问题,不易分解腐烂的农用地膜留在农田土壤中,污染土壤,妨碍耕作,耕作层结构受到破坏,阻碍水肥输导,影响土壤通透性和作物的生长发育,最终造成作物减产已成为推广应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一夫障碍。目前.我同的农用地膜的残留量相当严重,每年残存于土壤中的农膜占总量的10%,截止1998年累积残存量已在1Mt“1-_.严重破坏了农田的生态环境,造成“白色污染”。由此可见.治 理残膜污染、清除污染隐患,保护农田的生态环境将是地膜覆盖裁培技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2治理残膜污染的方法 农刚地膜的残留回收问题是世界各围面临的…大难题.,由于罔情不同,使用条件的差异.农刚地膜陛能区别,从而出现了各种类型的回收方法。一是适期揭膜,即在作物收获前最佳时问揭膜,一般是在作物的生殖生长期前或生殖生长期间进行。二是作物收获后回收,利用人工捡拾和机械回收的办法清理残膜。三是使用新型降解地膜,如生物降解膜、光降解膜,此类地膜经过一定的时间裂解成碎片,或者全部分锯溶于土壤内,从而清除污染。 3治理残膜污染存在的问题 随着地膜作物面积的逐年扩大和使用年限的增加。残留在农田土壤中的地膜越来越多,逐渐造成对农田土壤的污染,这个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和专家学者的关注,并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工作.也提出~些综合治理的办法.但截止今日大面积地膜形成的污染现象仍然普遍存在,追其原因分析如下。 3.1适期揭膜难度大 适期揭膜是解决地膜残留的有效方法.可以提高残膜的回收率。但是我国生产的农用地膜普遍偏薄,强度差.虽在田间停留时问较短,但依靠机械收卷回收仍容易断裂,影响机器连续工作.难以发挥效益。其次适期揭膜阶段正处于劳动力紧张.时问也紧。因此针对不同的作物应考虑不同的回收办法,区别对待,才能有效解决农用地膜的回收问题。 3.2作物收获后回收机械适应性差 目前在我国应用较普遍的是作物收获后收膜,研究出了不同机理、不同类型的农用地膜回收设备。但由于地膜较薄、强度低、抗老化性差、田问停留时间较长,回收中易破碎,造成机器设备回收难度大,回收率较低,并且适应性差。 33已回收的残膜处理问题没有解决 无论上述两种当中的哪一种方法,都存在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即田间回收以后堆放在地头.松敞的农用地膜随风飘荡再次出现农田污染,从根本上没有

xxx废旧地膜回收项目实施方案

xxxx县《废旧地膜回收利用技术推广》 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摘要 1、项目名称:xxxx县废旧地膜回收利用技术推广项目。 2、建设单位:xxxx县农牧机械管理局。 3、项目期限:2010年11月——2011年11月。 4、实施地点:xxxx县x乡、x乡、x乡、x乡、x乡、x 乡、x乡、x乡、x乡。 5、项目规模:实施面积14万亩。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地膜覆盖技术自90年代开始在我县大面积推广使用,由于其技术具有蓄水保墒、提高地温、延长作物生长期、促进作物生长、增加产量,同时可降低冰雹、干旱、风沙、及温差等自然灾害给作物生长带来的不利影响等显著特点,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经济效益,为推动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农用地膜在自然条件下极难降解,在土壤内可存在200—400年,存留的农用膜破坏土壤的物理和化学结构,可抑制土壤微生物的生长,最终导致作物难以发芽出苗,作物减产,影响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使农民的收入受到极大的影响。目前,我县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已从棉花发展到蔬菜、瓜类和特

色作物。现在地膜已经与种子、化肥、农药一起成为不可缺少的农资。我县地膜使用面积已达到14万亩,按现有耕地面积计算,我县每年使用560吨地膜。由于过量使用地膜,致使大量废旧农膜不能及时收回,造成土壤严重污染和作物减产,因而废旧农膜回收清理已到了刻不容缓波地步。 三、市场供求分析及预测 当前我县废旧农膜回收仍以人工回收为主,采用人工回收只能解决地表残膜,无法回收耕作层的残膜,人工回收废旧农膜的劳动强度也大,全县人工回收残膜,要花费3—4万个劳动日。回收残膜时正是田间管理大忙李节,各种农活争劳动力现象严重。推广机械回收残膜技术完全解决以上问题和矛盾。机械回收残膜作业效率是人工回收残膜的几十倍,机械回收残膜比人工回收残膜收净率高,伤苗率低,且具有一定松土和除草功能,并大大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同时机械回收残膜能将残膜收集成卷,膜上杂草和碎土可基本清除,有利于运输,此外还有利于残膜的再生利用,用于制作再生塑料,冶炼汽油等,所得收入可再次冲减收膜费用。现我县残膜市场价格每公斤1.20元—1.50元,因此机械回收残膜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四、项目承担单位基本情况 xxxx县农牧机械管理局是全额事业单位,xxxx县农牧机械管理局管辖:农机管理股、农机技术推广站、农机安全监理

剖析地膜残留的危害与防控方法

本文摘自再生资源回收-变宝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cb5195076.html,)剖析地膜残留的危害与防控方法 变宝网5月16日讯 现代农业技术和生产资料的运用,对于增加农作物产量大有助益。但是,受技术条件所限或是不恰当地使用,其负面效应也会在某种程度上被放大。比如地膜的残留,就使部分地区的土壤遭受污染之伤。地膜残留究竟会造成哪些伤害?治理过程中面对哪些难题?根治还需做些什么?深入新疆,探访当地的治污努力。 新疆是棉花大省,这里的农民因棉花而增收,却也因棉花的生产方式而受伤。 上世纪80年代,新疆棉花单产低于全国18%―20%。到了2015年,新疆棉花单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4.6%。这一指标的迅速提升,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地膜的使用。但农田地膜经过30多年大范围、大面积使用,残膜逐年增多,地膜效益和污染加剧的矛盾渐趋尖锐。 开展废旧地膜综合治理,拒绝超薄地膜生产销售使用,规定残膜100%回收

新疆的棉花,大约有2/3的种植面积使用地膜。据统计,覆膜平均使棉花增产16%,而覆膜20年的棉田残膜却会使棉花减产12%,增产部分几乎被残膜危害和地膜成本抵消。 “目前使用的地膜主要成分是聚乙烯,它在土壤中极难分解。大量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不仅会破坏土壤结构,也会阻碍土壤中水分和养分的运输,导致土壤环境恶化,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导致减产。”新疆农科院土肥所所长王新勇说,据调研报告显示,当土壤中残膜量达到每亩3.5公斤后,棉花会减产 11.8%―22%。而且种子若播在残膜上,烂种率和烂芽率也会大大增加。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董新光表示,残膜的危害现在能被观察到的只是农作物减产,但会不会对地下水和土壤产生其它形式的污染,眼下尚缺乏长期和系统的跟踪研究。 “2013年我们测算新疆地膜覆盖农田中每亩的地膜残留量是16.88公斤,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倍到5倍。经过两年多治理,现在残留量应该有所下降,但新疆依然是我国土壤…白色污染?比较严重的地区之一。”董新光告诉。 据初步统计,新疆地膜覆盖面积大约保持在5900万亩(含兵团),年使用地膜约25.5万吨左右,但年回收使用率不足10%。董新光说,残膜污染已成为制约新疆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隐患之一。 为破解这一难题,从2012年开始,国家在新疆实施了农业清洁生产示范项目,先后在新疆46个县市开展了农田废旧地膜污染综合治理。到目前为止,项目已累计投入资金3.49亿元,重点用于支持企业进行厂房基础设施建设、生产加工设备购置以及残膜回收站点建设等,以提高新疆废旧地膜回收和再利用能力。 从今年5月1日起,新疆正式实施农田地膜管理条例,不但拒绝超薄地膜生产销售使用,并规定废旧地膜要做到100%回收。

全国污染源普查实施总体方案(最新)

全国污染源普查实施总体方案 为贯彻落实《X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第X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的通知》(X政办电〔X〕141号),统筹和规范实施X区第X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确保普查任务如期完成。结合我区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普查工作目标 摸清辖区内各类污染源基本信息,了解污染源数量、结构和分布状况,掌握全市及区域、流域、行业污染物产生、排放和处理情况,建立健全重点污染源档案、污染源基本单位名录库、污染源信息数据库和环境统计平台,为进一步加强污染源监管、改善环境质量、防控环境风险和服务环境经济综合决策提供基本依据。 二、普查时点、对象、范围和内容 (一)普查时点 普查标准时点为X年12月31日,时期资料为X年度资料。 (二)普查对象与范围 普查对象为辖区内有污染源的单位和个体经营户,范围包括以下5大类。 1.工业污染源。普查对象为产生废水污染物、废气污染物及固体废物的所有工业行业产业活动单位。对可能伴生天然放射性核素的8类重点行业(即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开采辅助活动,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

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15个类别(包括稀土、铌/钽、锆石和氧化锆、锡、铅/锌、铜、钢铁、钒、磷酸盐、煤、铝、钼、镍、锗/钛、金),及位于铀矿成矿区的矿产采选、冶炼和加工产业活动单位进行放射性污染源调查。(牵头单位:区环保局;配合单位:区工信局、国土分局、区国税局、区地税局、工商分局) 对省级开发区中的工业园区,包括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进行登记调查。(牵头单位:区环保局;配合单位:区工信局) 2.农业污染源。普查范围包括种植业、畜禽养殖业和水产养殖业。 种植业源主要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果蔬的主产区的种植情况、肥料和农药使用情况及氮磷流失情况。地膜主要包括不同农业区域和不同作物的使用量、残留量、回收利用量及分布特征。秸秆主要包括水稻、玉米、薯类、大豆、花生、棉花、甘蔗等作物的秸秆产生量、可收集量和利用量。(牵头单位:区农业局;配合单位:区环保局、区国税局、区地税局、工商分局、工信局) 畜禽养殖业源主要包括规模和非规模养殖条件下,猪、奶牛、肉牛、蛋鸡和肉鸡等养殖过程中畜禽粪便产生量和水污染物排放量。(牵头单位:区水产畜牧兽医局;配合单位:区环保局、区国税局、区地税局、工商分局)

地膜覆盖与污染现状调研报告

地膜覆盖与污染现状调研报告 当前,举国上下都在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各行各业都在走低碳经济之路,节能减排,注重环保,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去冬今春,我办根据工作职能,赴部分乡、村、农户、田块开展地膜对农田污染专项调查,广大农户普遍反映地膜覆盖技术好,增产增效,给他们带来了实惠。当问到残膜是怎样处理的?老百姓回答的非 常简单,“庄稼收了以后,地用牛一耕,把它翻到田里就完事了,哪还有闲功夫把残膜捡起来”。万事万物都是双刃剑,只知地膜覆盖的好处,而不知残膜的危害,真是令人担忧。 一、地膜覆盖现状与污染 地膜覆盖现状 我区的地膜覆盖技术大面积推广始于年,当年推广地膜玉米8000多亩,后逐年 递增,高峰期达到了万亩,占玉米面积的60%,二高山村农户种植地膜玉米基本上是100%,

号称是“白色的技术革命”。地膜覆盖技术的推广,提高了玉米单产,增加了总产,解决了农民的温饱。地膜覆盖技术从单一的地膜玉米,地膜马铃薯向地膜蔬菜延伸。到中期,高山的地膜白菜、地膜萝卜种植技术在我区安家落户,每年种植面积2万多亩,亩产值翻几番,给农民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繁荣了农村经济,带动了相关的产业发展。 残膜污染现状 据查,凡是种过地膜覆盖的田块,到田间一看,除土壤中的地膜看不到以外,田边地角地膜随处可见,迎风招展,非常招眼。我们过细算一笔账,一亩地膜玉米需地膜公斤,累计用地膜800吨,一亩地膜蔬菜需地膜3公斤,累计用膜1200吨,还不计算地 膜马铃薯等其它作物覆盖用膜,仅两项地膜覆盖用膜就超过2000吨。这些地膜基本都 被农民耕地时翻在20CM土壤的耕作层中, 这些地膜被埋在土壤中,久而久之,其污染程度是不言而喻的。 二、地膜覆盖的主要优点

废旧地膜回收利用标准版

聊城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关于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的调研报告 作者:刘欣 指导老师:赵腾飞 单位:建筑工程学院 日期:2015年7月

关于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的调研报告 摘要: 本文通过对废旧地膜的处理方式进行了调研,对省内以及国内废旧农膜的回收及处理现状进行了调查,调研了废旧农膜回收工艺,废旧农膜普遍回收分类和方法,废旧地膜回收和加工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 关键词 废旧地膜回收利用循环处理 前言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是一项农业新技术,目前广泛应用于小麦、玉米、瓜菜、油料等作物栽培。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具有保墒、增温、除草、防虫及增产等效果,是发展现代农业增产增收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寒、旱农业区更成为保粮增收的主要措施。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我国引进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使农作物的产量得到大幅度提高,并且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但是伴随着农膜使用量的增大,随之而来的污染问题也日趋严重,大量的废旧农膜随意弃置,破坏自然景观,影响农村环境卫生,造成资源浪费;影响作物生长,导致作物减产。为尽快找准破解废旧地膜回收利用难题的突破口,更加有效的贯彻落实相关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的政策,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我们对部分地区地膜使用和废旧地膜回收利

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并就进一步加强废旧地膜回收利用提出来一些具体方法。 1、调查目的和意义 近年来,我市地膜使用量和面积不断扩大,造成了农田土壤中的废旧地膜量逐年增加,其累积到一定程度就明显阻碍农作物对水肥的吸收和生长发育,同时废旧地膜降解过程中还会溶出有毒物质,严重影响土地质量和农产品品质。另外就是废旧地膜堆到或刮倒田边地头,房前屋后,纷纷扬扬,造成环境污染。如此下去,废旧地膜今后必然影响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抓紧时间治理其蔓延与危害已成为我市农业生产中的一件大事,其工作刻不容缓。2、调查方式 实地调查、参考文献 3、调查对象 山东省内

地膜残留污染危害及防控对策分析

Hans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农业科学, 2018, 8(8), 848-853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018 in Han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b5195076.html,/journal/hjas https://https://www.wendangku.net/doc/cb5195076.html,/10.12677/hjas.2018.88124 Harm and Prevention Countermeasures of the Pollution from Residual Plastic Film Zhiyou Zhang, Peigeng Xie*, Minghua Dai Hunan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and Engineering Institute, Changsha Hunan Received: Jul. 16th, 2018; accepted: Jul. 30th, 2018; published: Aug. 6th, 2018 Abstract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decision basi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plastic film mulching and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residual film pollution, this paper discussed applica-tion status and residual pol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lastic mulch, and put emphases on the harm caused by residual plastic film to soil and crop growth and development, as well as analyzed the risk of the leakage of plastic residual membrane, and then put forward the measures to prevent and control the residual pollution of plastic residual membrane. Keywords Residual Plastic Film, Pollution, Harm, Control 地膜残留污染危害及防控对策分析 张智优,谢培庚*,戴明华 湖南省农业信息与工程研究所,湖南长沙 收稿日期:2018年7月16日;录用日期:2018年7月30日;发布日期:2018年8月6日 摘要 本文从论述塑料地膜覆盖应用现状与残留污染特征出发,重点阐述了残留地膜对土壤及作物生长发育造成的危害,以及分析了塑料残膜的渗出物诱发风险,并提出了防控地膜残留污染的措施,以期为覆膜栽培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和残膜污染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 *通讯作者。

农用塑料地膜污染现状与防控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b5195076.html, 农用塑料地膜污染现状与防控对策 作者:刘赟朋赵建明 来源:《世界家苑》2018年第01期 摘要:农用塑料地膜具有保温、保墒、防寒、防冻等作用,但随着地膜覆盖技术的普及 已经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大量的残留地膜破坏土壤结构、危害作物正常生长发育,造成农作物的减产,进而影响农业生产环境。本文分析了塑料残膜产生的原因及危害,并阐述了塑料残膜在农村生活环境及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且提出了农用塑料地膜农田污染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塑料地膜;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塑料残膜;防控措施 20 世纪中期,日本最先推广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我国于20 世纪80 年代从日本引进该技术。首先在蔬菜上开展栽培研究,均获得高产、早熟、品质优良的明显效果,到1982 年地膜覆盖面积达11.9 万公顷,发展应用到瓜菜、花生、棉花、水稻、糖料等多种作物,地膜覆盖 技术由此进入大面积推广阶段,到2002 年使用面积高达11.70×106 公顷。我国地膜覆盖技术发展之迅速,应用领域之多,以及所产生的效益之大,在我国农业新技术推广史上十分罕见。据估算,在1984 年~1993 年的10 年间,我国地膜覆盖面积已达到2553 万公顷,共增产蔬菜1587 万吨,粮食2107.4 万吨,西瓜、甜瓜3709 万吨,皮棉、花生、糖料等均有很大程度的增产,所增产值576.28 亿元,新增纯收入488.15 亿元,相当于多播种853.3 万公顷的耕地。 虽然我国地膜覆盖技术起步比较晚,但发展势头极其迅猛,很大程度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但由于我国现阶段使用的塑料地膜多为单体聚乙烯塑料,其是由一种抗氧剂、紫外线吸收剂加聚乙烯而制成的有机化合物材料,具有不易腐烂、性能稳定,在自然环境中,其生物分解性及光分解性较差,即使经过几十年时间,残留塑料地膜仍存留在土壤中,严重影响土壤含水率、土壤空隙率、土壤容重、渗透性和土壤透气性,从而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当前我国所使用的塑料地膜主要是12μm 以下的超薄地膜,这类地膜强度极低、极易破碎、极难回收。根据农业部门研究显示,在我国农田地膜残留量大多在60~90 公斤/ 公顷,最多可达160 公斤/ 公顷。我国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已有40 多年的历史,累计使用面积2000 万平方公里,已超过2000万吨塑料地膜进入土壤,而地膜残留量约为使用量的1/4~1/3,若依此 计算,我国塑料残膜在农田中的数量非常庞大,这主要是与地膜用量、厚度降低、降解能力差和残膜回收率低有关。 1 塑料残膜污染的主要危害 1.1 塑料残膜对土壤的污染

污染源普查管理制度汇编

污染源普查管理制度 1 普查员工作制度 普查员工作制度 一、按时完成污染源普查机构布置的各项任务,按照计划和日程表,廉洁、优质、高效、准时完成污普机构和普查指导员规定的工作任务。遵守污普各项规章制度,污普期间不得无故脱离岗位,确需请假时按规定履行请假手续。 二、积极参加污普机构组织的技术培训,学习污普理论知识和技术规定,掌握污普清查、入户调查、数据录入、数据现场审核、数据移动采集终端操作、数据上报等工作技能,不断提高污普业务素质和水平。 三、普查员要服从主管普查指导员和污普机构的工作安排。 四、要坚持实地调查的原则,逐家、逐项进行调查,认真细致、一丝不苟,据实核算和录入数据,严禁在普查工作中弄虚作假。要廉洁、高效、准时、优质完成普查机构和普查指导员规定的工作任务。 五、执行入户现场调查任务时,不得少于两人,佩带普查员工作证件并出示。 六、坚持文明污普,执行入户调查等污普任务时,要讲文明,有礼貌,说话和气,谦虚谨慎,衣着整洁,尽量不影响调查对象正常的生活和生产,不侵犯其利益,不与其发生纠纷。 七、做好污普现场工作记录,按规定填写质量控制报告,妥善保管污普装备,相关资料和文件。 八、以普查手册为指导,不断改进和完善工作方法。要保持调查表的整洁,不得任意涂改。 九、不得自作主张、随意处理普查中遇到的异常情况,更不得编造或隐瞒调查中发现的问题。 十、遵守国家有关保密规定,与选任的污普机构签订保密承诺,保守工作秘密;对在污普工作中知悉的普查对象商业秘密、国家秘密和个人信息,必须履行保密义务。不得私自下载、保存、转移、使用和公开在污普工作中接触和整理的相关数据和资料,遵守污普信息网络系统安全管理规定,不得破坏、干扰和介入污普信息网络系统。 十一、遵守廉政规定,严禁在污普工作中违反规定牟取不当利益和发生其他违法违规行为。

农业污染现状调研报告

农业污染现状调研报告 景色优美,空气新鲜,水质清洁,生态良好,到处都是绿色植被,是人与自然和谐共 处的乐园。人们来这里旅游,吃的放心、玩的开心、住的舒心。 然而,近几年来,由于化肥、农药和地膜的大量使用,农业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已成 为人们茶余饭后议论的热点、社会关注的焦点、政府工作的难点之一。我区农业污染现状 如何?通过一年来对种植业、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业等1000多个普查对象调查分析,农 业污染虽然小于江汉平原和长江流域,但农业面源污染日趋严重,应引起足够重视。 一、农业污染现状 地膜污染。我区推广地膜玉米历史较长,地膜基本未有回收,残留在土壤之中。近几 年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高山反季节蔬菜技术的推广,面积不断扩大,用膜量逐年增加。高山反季节蔬菜每年至少2万亩,每亩用膜量2公斤,仅蔬菜用膜量就达40吨,这还不 包括其它地膜种植面积。通过调查,70%的蔬菜种植农户,地膜大多都没有回收,每年有 几十吨地膜残留在农田中。 目前我国农民的整体素质水平还很低,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对环境保护缺乏迫切的要 求和污染后果的危机感,因此人为地、随性地破坏环境问题十分突出。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做好几个方面:一是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环境保护知识宣传教育,树 立生态文明理念,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调动农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主动性, 推广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二是要开展环境保护知识和技能培训活动,培养 农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能力。三是要广泛听取农民对涉及自身环境权益的发展规划和建 设项目的意见,尊重农民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维护农民的环境权益。 在中小学校普及实行教职工结对帮扶或学生结对帮扶留守学生制度,建立“留守儿童 之家”,使留守儿童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建立健全教师家访和与留守儿童谈心制度。定期 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座谈会,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开设亲情电话, 让留守儿童的父母知道校长、班主任等老师的电话,加强学校、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联系和 交流。 农药污染。据不完全统计,全区年销售农药12~15吨。全区二轮土地承包面积近6 万亩,亩平用药量达1~2公斤。其农药对土壤的污染程度就可想而知了。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这些孩子由于父母长年在外务工,留守在家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 其他亲戚朋友作为临时监护人,由他们照管孩子的一切,当然其中还存在家中无人看管的 现象。根据留守儿童家庭状况,家庭环境及临时监护人的文化素质,年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留守儿童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某街道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

**街道办事处 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 为了全面推进我街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做到按时、按质、按量完成目标任务,结合我街道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机构 为全面完成好本次普查工作,加强组织领导,街道工委将污染源普查纳入年终考核,成立了以街道办事处主任为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社区、村行政负责人为成员的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街道城管办,负责组织、协调此次普查工作。为污染源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普查目的 1、全面掌握我街各类污染源的数量、行业和地区分布,主要污染物及其排放量、排放去向、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状况,为污染治理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依据。 2、建立我街各类重点污染源档案和数据库,为污染源管理奠定基础。 3、掌握我街污染源的总体模式,改进环境统计调查工作,建立我街新的环境统计平台。 4、协助建立健全执法体系,理顺环境监测、环境统计与环境监督之间的关系。

三、普查时点 普查时点:2008年3月1日至4月30日 时期资料:2007年度 四、普查对象及范围 污染源普查对象为我街道辖区内所有排放污染物的工业源和生活源。 1、工业源 详查企业:重金属、危险废物、放射性物质排放的所有产业活动单位;国家确定的11个重点污染行业的所有产业活动单位;国家确定的16个重点行业中规模以上企业。 简查企业:除上述详查企业以外的工业企业。这类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污染物排放总量少,但企业填报要求一样。。 2、生活源 生活源普查对象包括两部分: (1)第三产业中有污染物排放的单位:主要是住宿业、餐饮业、其他服务业(含洗染、理发及美容、保健、洗浴、摄影扩印、汽车与摩托车维修保养业)、医院、具有独立燃烧设施的机关事业单位、机动车、民用核技术利用和大型电磁辐射设施使用单位。 (2)城镇居民生活污染物。主要以城市市区、建制镇镇上的集中居住区为单位,进行生活能源消耗量和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排放量的调查。

地膜的防治与危害

地膜的防治与危害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农村使用地膜已成为确保农业高产稳产的重要手段。但是随着地膜覆盖栽培年限的延长,残留地膜回收率低,土壤中残膜量逐步增加,极易造成地膜污染。 地膜覆盖是一项成熟的农业栽培技术,保水保肥、保持湿度,有效地增加和延长作物生长期,确保了农作物产量的提高。然而,塑料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熔融指数(MI)高,极难降解,既不受微生物侵蚀,也不能自行分解,其降解周期一般为200~300年,降解过程中还会溶出有毒物质。据统计,我国农膜年残留量高达三四十万吨,残膜率达40多,也就是说,有近一半的农膜残留在土壤中,这无疑是一个极大的隐患。随着使用地膜栽培年限的延长,残留地膜若得不到及时回收,必然给后人带来难以解决的污染危害,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一、残留农膜对环境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是对土壤环境的危害。土壤渗透是由于自由重力,水向土壤深层移动的现象。由于土壤中残膜碎片改变或切断土壤孔隙连续性,致使重力水移动时产生较大的阻力,重力水向下移动较为缓慢,从而使水分渗透量因农膜残留量增加而减少,土壤含水量下降,削弱了耕地的抗旱能力。甚至导致地下水难下渗,引起土壤次生盐碱化等严重后果。另外,残农

膜影响土壤物理性状,抑制作物生长发育。农膜材料的主要成分是高分子化合物,在自然条件下,这些高聚物难以分解,若长期滞留地里,会影响土壤的透气性,阻碍土壤水肥的运移,影响土壤微生物活动和正常土壤结构形成,最终降低土壤肥力水平,影响农作物根系的生长发育,导致作物减产。2是对农作物的危害。由于残膜影响和破坏了土壤理化性状,必然造成作物根系生长发育困难。凡具有残膜的土壤,阻止根系串通,影响正常吸收水分和养分;作物株间施肥时,有大块残膜隔离则隔肥,影响肥效,致使产量下降。据兵团环境部门测定〔1〕种子播在残膜上,烂种率达6.92,烂芽率5.17,棉苗侧根比正常减少4.8~7.6条,2~3片真叶期棉苗死亡1.19,子叶期棉苗死亡3.08,现蕾期推迟3~5天。株高降低 6.7cm~12.9cm,有关调查资料表明,残膜对玉米产量影响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每公顷有187.5Kg残膜的土地,生产9420kg玉米,比无残膜的对照田减产玉米909kg。减产率8.8。 3是对农村环境景观的影响。由于回收残膜的局限性,加上处理回收残膜不彻底,方法欠妥,部分清理出的残膜弃于田边、地头,大风刮过后,残膜被吹至家前屋后、田间、树梢、影响农村环境景观,造成“视觉污染”。 4是对牲畜的危害。地面露头的残膜与牧草收在一起,牛羊误吃残膜后,阻隔食道影响消化,甚至死亡。

探究我国残留地膜污染治理现状及其对策

探究我国残留地膜污染治理现状及其对策 发表时间:2019-06-19T14:31:47.597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19年4期作者:赵文华 [导读] 目前我国使用的地膜大多数为聚乙烯或聚氯乙烯膜,厚度较薄,且在农田作物生长季内极易受日照。 (北京中世翔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北京 100102) 摘要:本文对新时期我国残留地膜污染现状、治理措施、经验、存在问题及应对建议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适用于新时期我国残留地膜污染治理的研究思路及措施体系。 关键词:农业环境治理;面源污染;对策 农业作为第一生产力,是我国确保农业健康发展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近年来,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与各项惠农支农政策的出台落实,我国农业发展一直呈稳中向好、健康发展的态势。但同时,农业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实现农业绿色发展所面临的农业资源环境形势日趋严峻。基于此,本文对我国农业面源污染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残留地膜污染问题进行分析,并总结治理经验,提出治理对策,以期探究我国残留地膜污染治理新的模式。 1. 新时期我国农业面源污染危害 目前我国使用的地膜大多数为聚乙烯或聚氯乙烯膜,厚度较薄,且在农田作物生长季内极易受日照、降水、大风、人畜干扰等因素造成破碎,重复使用率低。破碎的农膜在自然条件下不易降解,且回收率不足30%,导致农田中积累大量的残留地膜。 (1)残留地膜对农田土壤入渗率的影响 残留地膜切断农田耕作层土壤孔隙连续性,阻滞土壤水分通过土壤孔隙纵向入渗,使土壤含水量降低,土壤墒情恶化,减弱了土壤的抗旱能力。 (2)残留地膜对农田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残留地膜碎片破坏土壤耕作层土壤颗粒间的孔隙,降低土壤透气性,土壤空气不能自由顺畅与外界交换,土壤含氧量大幅降低,使土壤好氧性微生物因不能获取足够氧气而死亡,导致土壤耕作层腐殖质因缺少微生物的分解不能转化为营养物质被农作物根系吸收,极大程度降低土壤耕作层的肥力。 (3)残留地膜对农作物根系的影响 残留农膜会随着机械耕作缠绕包裹在农作物根系上,阻碍隔绝农作物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氧气,且由于农膜包裹根系会使根系温度升高,导致根系长期缺氧伴随高温,逐渐坏死,使得农作物产量锐减。 2.我国残留地膜污染防治经验 各地在应对日益突出的残留地膜“白色污染”的措施中,针对各地区不同的自然气候环境,市场供应配套力度和农作物耕作节令,制定了从源头控制、过程监督、事后奖励等一系列旨在推动农田地膜高效回收的机制,有如下几个典型案例可供借鉴推广。 案例一:北京市大兴区在推动地膜高效回收方面,一是建立组织体系,完善项目管理,地膜回收工作由大兴区种植业服务中心牵头负责,项目实施主体为大兴区蔬菜技术推广站,负责地膜回收工作全过程协调;二是制定新旧地膜兑换标准,大兴区蔬菜技术推广站从新旧地膜回收过程控制、兑换细则、资料存档查备等几个环节入手,完善了新旧地膜回收兑换的全过程控制,激发了农户自觉回收上缴残留地膜的积极性;三是引入社会服务监理,加强过程控制,对上缴地膜的农户信息、网店回收过程、厂家新旧兑换等环节进行监督审核,确保了地膜回收全过程的规范性和透明度。四是政策引导,从源头遏制。出台《农田地膜使用管理条例》,以政策法规方式,限制生产和使用厚度在0.008mm,耐候期小于180天,易老化、易破碎、难回收的低品质地膜,从源头遏制不良地膜进入市场。 案例二:新疆自治区昌吉州结合当地特点,自治区于2014年11月10日发布了《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DB65 3189-2014),明确农田残留地膜膜污染治理主体,落实治理治理措施和政策,严格标准化生产, 相关责任部门对农膜生产厂家实行严格监督管理。同时制定并落实残膜回收和再生利用的优惠政策,对从事残留地膜回收和废膜再生利用的企业,出台相关政策给予扶持、在资金上给予补贴,引导更多的高科技企业参与研发和推广可降解、耐候期长的农膜。再者,加大残膜回收机械引进推广力度,支持鼓励农机专业合作社或农机推广部门率先引进先进的残膜回收机械,先行先试,组织农户现场观摩,使农户直观感性的看到效果, 利于后期大面积推广。 案例三:新疆自治区精河县建立起由项目支持、政府监督、企业回收加工、全民参与等多方协调的治理体系, 逐步形成了精河县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模式。主要做法由一下几点:一是成立组织机构,成立由县长负责到底残留地膜污染综合治理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并将农田残留地膜污染综合治理工作列入县委、县政府重点工作进行考核。二是结合“秋季五项工作”、“科技之冬”培训等活动, 组织召开地膜回收现场观摩会,发放宣传手册,制作电视宣传节目,采取线上线下齐宣传的方式,加大残留地膜污染宣传力度,加强农户的生态环保意识。三是推动标准落地,创新补贴方式。全县借自治区发布的《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地方标准为契机,在全县落实《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地膜管理条例》;并积极开展农用地膜依旧换新、废旧地膜回收资金补贴等政策导向的试验示范,对种植大户、合作社交售的废旧地膜给予不高于50%的现金补贴。四是设立示范区,制定操作规程。精河县自2010年开始,借助建立的农业部可降解膜试验区、农田废旧地膜污染综合治理示范区,制定了精河县农田废旧地膜回收利用技术操作规程,在全县推广残膜回收机械使用。 案例四:新疆自治区库尔勒市将地膜回收与地膜入市挂钩,同时加大扶持残膜回收再利用企业的发展壮大,两步走战略助力残留地膜有效回收,遏制残留地膜造成的“白色污染”。一是加大对废旧地膜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 鼓励企业对废旧地膜再资源化的研发,制定一些优惠政策,如工商、税务在收费减免方面对上述企业设置专项申报渠道,调动废旧地膜回收、加工利用企业的积极性。二是制定地膜入市指标,农户在购买地膜时,需上缴相应比例的废旧地膜以换取购买新地膜的指标,从而促使农户自觉收集废旧地膜的积极性。 3.我国残留地膜污染治理对策 (1)加强宣传力度,制定补偿激励机制 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应对地膜使用和残膜回收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利用电视、移动客户端、流媒体等信息手段和途径,向农户宣传讲解残留地膜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并适时出台残留地膜回收补偿激励机制,激发农户自觉参与残留地膜回收的积极性; (2)大力推广适期除膜技术 根据各地不同的自然气候条件及农作物生长周期,在作物生长期前移除地膜,此时的地膜尚未被机械破坏,仍有二次利用价值,且易于回收保存。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