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营养性贫血讲稿

营养性贫血讲稿

营养性贫血讲稿
营养性贫血讲稿

潍坊医学院附属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讲稿

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一、概念: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组由化学、物理、生物因素,药物及不明原因引起骨髓干细胞及造血微环境损伤,以致红髓被脂肪髓代替、血中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 二、临床表现及分型: 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由于骨髓受抑制,全血细胞减少、免疫功能异常,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体现在各个病例的症状不完全相同,有的病例以贫血症状为主,有的则以出血和感染为突出表现。 根据起病缓急、病情严重程度,进展情况不同,再生障碍性贫血可分为两个类型,即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和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1、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基本特点是起病急,病情进展快,贫血较重,病 人出现皮肤苍白、明显乏力、头晕、心悸、气短,呈进行性加剧。出血 倾向重,可出现全身各部位广泛出血,表现为皮肤紫癜或大片淤斑,口 腔黏膜血泡,齿龈、鼻腔出血,消化道出血如便血、呕血、血尿、女病 人月经量增多等表现,严重者可出现头痛、颈项强直、视物模糊、双侧 瞳孔不等大、意识改变等颅内出血表现,常可危及生命。病人易合并感 染症状,出现持续高热,感染部位以咽部、肺部、肛周及泌尿道感染较 为多见,常合并有败血症。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 葡萄球菌等多见,感染不易控制,且往往与出血互为因果,并加重贫血,使病情进一步恶化。 2、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基本特点是起病和进展均较缓慢,常见病人诉头 晕、疲乏、心悸、气短,以活动后明显。皮肤可见散在出血点和淤斑, 可见口鼻腔少量出血,内脏出血较少见。约半数病人出现发热,以上呼 吸道感染多见,感染易控制。浅表淋巴结、肝、脾一般无肿大。 三、ATG的药理作用: ATG(抗胸腺细胞球蛋白)产生免疫抑制的基本原理是作用于活化的T淋巴细胞,使淋巴细胞衰竭,ATG在衰竭T细胞作用的基础上,可激发其它引起免疫抑制活性的淋巴细胞功能。 四、ATG的副作用: ATG治疗最初几天,大多数患者可出现发热、寒颤、多形性皮疹、低血压/高血压;治疗过程中可引起血小板及中性粒细胞减少、出血加重、血小板输注需求量增加;较少见的副作用包括: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溶血、心律失常及癫痫发作;如果ATG经周围静脉输注,可发生静脉炎;治疗后7~10天约60%患者可发生血清病,其常见症状有:反复发热、皮疹、胃肠道症状、肌痛、关节痛及蛋白尿等,严重时可危及生命,血清病发病率取决于ATG 类型、剂量及疗程;肝肾毒性极少见。ATG治疗期间需严密监护,应用小剂量皮质类固醇可减轻或预防绝大多数急性副作用。 五、ATG的治疗方法: ATG主要用于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用法:ATG3~5mg/kg/d,连用五天,同时应用激素,激素主要是抗过敏的作用,用ATG后继续使用激素主要是为预防迟发过敏反应,后激素逐渐减量,一般在一个月内减完。 六、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的护理: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预防与治疗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预防与治疗 发表时间:2015-03-18T09:12:53.080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2期供稿作者:辛义萍 [导读] 加强孕前保健,对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及早诊断,及时治疗,有效降低了贫血的发病率。 辛义萍 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妇幼保健所017000 摘要目的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预防与治疗方法:检查我院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者的治疗,整理总结并分析结果:通过调理后都治愈了结论: 加强孕前保健,对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及早诊断,及时治疗,有效降低了贫血的发病率。 关键词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营养性疾病,尤其是婴幼儿的发病率最高,临床主要的特点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故又称为营养性小细胞性贫血。小儿的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好发于6 个月到2岁的孩子。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铁缺乏导致 血红蛋白合成减少所致。 一般资料与方法 选择我所2014年3月----2014年12月份体检36678人中,查出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1466例,其中:轻度贫血患者:906例;中度贫血患者;560例。给予右旋糖酐铁口服,调整饮食结构,指导家长给小孩多吃含铁丰富的食物,如;蛋黄、红枣、木耳、猪肝等,通过饮食调理后都治愈了。 1.病因分析 1.1铁在体内代谢正常人体内铁的含量每公斤体重为35--60毫克。其中65--70%存在于循环红细胞的血红蛋白中,25--30%为储存铁,以铁蛋白及含铁血黄素的形式存在于网状内皮系统(肝、脾、骨髓等)中,大约5%存在于肌红蛋白及各种含铁的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酶、细胞色素等)中。在血浆中运转的铁仅占0.1%左右。人体需要的铁来源于食物和衰老红细胞破坏后释放的铁。一般食物中所含的铁仅占5--10%能被吸收。植物中的铁盐吸收率低,而肉类中的铁吸收率高。二价铁比三价铁容易吸收。同时食入维生素C、果糖、氨基酸以及胃液中的盐酸均有利于铁的吸收,而食物中的磷酸、草酸、植酸则有碍于铁的吸收。铁的吸收主要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进行。肠粘膜细胞有调节铁吸收的功能。这种细胞寿命为2--3天,在肠腔和血液之间形成一暂时保存铁的地带。当体内铁过多时,大量保存铁的肠粘膜细胞在肠腔内脱落排出体外,使铁的吸收减少。相反,在缺铁和造血功能增强时,铁通过肠粘膜进入血循环的量增多。正常小儿每日损失的铁极微,主要由胆汁、尿液、汗液和脱落的粘膜细胞排出,但小儿时期由于不断生长发育,故每日需自饮食中补充的铁量较成人多。 1.2缺铁与贫血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原料。血浆中转运的铁到达骨髓造血组织时,铁即进入幼红细胞内,被线粒体摄取而形成正铁血红素。当体内缺铁或铁的利用发生障碍时,因正铁血红素的合成不足,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新生的红细胞中血红蛋白量不足,使新生的红细胞胞体变小,胞浆中血红蛋白量减少,而形成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严重缺铁时不仅发生贫血,也可引起体内含铁的酶类缺乏,致细胞呼吸发生障碍,影响组织器官的功能,临床上可发生胃肠道、障碍加重。 1.3缺铁的原因以下原因可单独或同时存在: 1.3.1体内储铁不足胎儿期从母体所获得的铁以妊娠最后三个月为最多,储存铁及出生后红细胞破坏所释放的铁足够出生后3--4个月内造血所需。如储铁不足,则婴儿期易较早发生缺铁性贫血。当母亲患严重缺铁性贫血、早产或双胎致婴儿出生体重过低时,以及从胎儿循环中失血,都是造成新生儿储铁减少的原因。出生后结扎脐带的时间延迟一些,并用手将脐带内血挤净,可使新生儿多得75豪升血或35毫克铁。 1.3.2铁的摄入量不足饮食重中铁的供给不足为导致缺铁性贫血的重要原因。人奶和牛奶含铁量均低,不够婴儿所需,如单用奶类喂养又不及时添加含铁较丰富的辅助食品,则易发生缺铁性贫血。食物中菠菜含铁虽较多,但吸收较差;大豆为植物中含铁较高且吸收率较高的食物,故可优先选用。肉类中铁的吸收率较高,而蛋类中铁的吸收率在动物类食物中较低。由于长期腹泻、消化道畸形、肠吸收不良等引起铁的吸收障碍时,也可导致缺铁性贫血。 1.3.3生长发育因素随体重增长血容量相应增加,生长速度愈快,铁的需要量相对愈大,愈易发生缺铁。婴儿至一岁时体重增至初生时的3倍,早产儿可增至5--6倍,故婴儿期尤其是早产儿,最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1.3.4铁的丢失和消耗过多如:肠息肉、美克尔憩室、钩虫病等,都可引起缺铁性贫血。 讨论 缺铁性贫血的症状和贫血程度与起病的缓急有关,多数患儿起 病隐匿缓慢,呈现轻、中度贫血。一般有皮肤黏膜苍白、疲乏、烦躁等症状,年长儿可述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等;还可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智力减低;部分患儿有厌食,腹胀、恶心、便秘,甚至易食癖,如:吃纸、吃土、煤渣等胃肠道症状;少数严重患儿可出现吞咽困难、口角炎和舌炎,毛发干枯易脱落,指甲扁平,不光泽,贫血明显时心率增大,心脏扩大,严重者可发生心力衰竭。一般根据喂养史、临床表现和血红蛋白检测可以做出初步诊断。 在此,提倡母乳喂养,因母乳中铁的吸收利用率较高。做好喂养指导,无论是母乳或人工喂养的婴儿,均应及时添加含铁丰富而且铁吸收率高的辅助食品,如:蛋黄、瘦肉、血块、动物肝脏、鱼、木耳、红枣等,并注意膳食合理搭配,婴儿如以鲜牛乳喂养,必须加热处理以减少牛奶过敏所致肠道出血。婴幼儿食品,如:谷类食品、牛奶制品等应加入适量铁剂加以强化.对早产儿,尤其是低体重的早产儿应从2个月左右开始铁剂预防。 治疗缺铁性贫血首先应去除病因,如:改善喂养,加强含铁食物的摄入、慢性失血性疾病应及早治疗等。缺铁性贫血可选择右旋糖酐铁治疗。铁剂疗程通常需2个月或直至血红蛋白正常后6至8周以补足机体铁的含量。 参考文献 [1]麦文英,谢笑英,廖桂桃,冯素娥,徐娟,陈春燕,吴丽华,黄俊丹. 儿童保健门诊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临床分析[J]. 当代医学,2015,02:114-115.

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病因和发病机制 多种原因导致造血干细胞的数量减少和(或)功能异常,引起红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减少的一个综合病症。 病因①药物如抗癌药、氯霉素、保泰松;②化学毒物:苯;③放射线;④病毒感染等发病机制:①造血干细胞受损;②造血微环境异常;③免疫因素:CD8+T抑制细胞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主要为贫血所致,如头晕、乏力及心悸等。血小板显著减少时则有出血。若粒细胞明显减少时则可发生感染。肝脾一般不大。 1.重型再障起病急骤,出血、感染严重,常发生在内脏,内脏感染和败血症,网织红细胞绝对值、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数明显减低,骨髓增生极度减低。 2.慢性再障起病缓慢,贫血常为首发症状,出血较轻,感染偶有发生,病程较长。 实验室检查 1.外周血象全血细胞减少,贫血呈正细胞型。 重型再障具备下述三项中两项: ①网织红细胞绝对值<15×109/L ②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 ③血小板<20×109/L

2.骨髓象重型再障多部位增生极度减低,造血细胞极度减少,巨核细胞均明显减少或缺如。 治疗 再障的治疗包括去除病因、支持疗法和恢复造血功能的治疗。 重型再障应尽早进行骨髓移植或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等免疫抑制治疗。 慢性再障则以雄激素(丙酸睾酮、司坦唑醇、达那唑、十一酸睾酮)为主综合性治疗。 【例题】引起继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较常见的病因是 A.营养因素 B.物理因素 C.病毒感染 D.细菌感染 E.药物及化学物质 【正确答案】E 【例题】(1~2题共用题干) 男性,32岁,头晕乏力两年半,皮肤散在出血点,血象Hb 60g/L,RBC 2.2×1012/L,WBC 2.0×109/L,PLT 32×109/L,白细胞分类:淋巴细胞80%,中性20%,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增高,肝脾无肿大,骨髓增生低下。 1.最可能的诊断是 A.骨髓纤维化 B.慢性再障 C.急性再障 D.脾功能亢进 E.白血病 【正确答案】B 2.治疗上应首选哪一项措施 A.肾上腺皮质激素 B.骨髓移植 C.输洗涤红细胞

改善营养性贫血功能评价方法

改善营养性贫血功能评价方法 (征求意见稿) 保健食品评价试验项目、试验原则及结果判定 Items, Principles and Result Assessment 改善营养性贫血功能 1 试验项目 1.1 动物实验 1.1.1 体重 1.1.2 血红蛋白 1.1.3红细胞比积/红细胞游离原卟啉 1.2 人体试食试验 1.2.1 血红蛋白 1.2.2 血清铁蛋白 1.2.3 红细胞游离原卟啉/红细胞运铁蛋白饱和度 2 试验原则 2.1 动物实验和人体试食试验所列指标均为必做项目。 2.2 针对儿童的人体试食试验,只测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 2.3 在进行人体试食试验时,应对受试样品的食用安全性作进一步的观察。 3 结果判定 3.1 动物实验:血红蛋白指标阳性,红细胞游离原卟啉/红细胞压积二项指标一项指标阳性,可判定该受试样品改善营养性贫血功能动物实验结果为阳性。 3.2人体试食试验 3.2.1针对改善儿童营养性贫血功能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二项指标阳性,可判定该受试样品具有改善营养性贫血功能作用。 3.2.2针对改善成人营养性贫血功能的,血红蛋白指标阳性,血清铁蛋白、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血清运铁蛋白饱和度二项指标一项指标阳性,可判定该受试样品具有改善营养性贫血功能作用。

改善营养性贫血功能检验方法 Method for the Assessment of Improving Nutritional Anaemia Function 1.动物实验 1.1 原理 用低铁饲料喂饲动物可形成实验性缺铁性贫血模型,再给予受试样品,观察其对血液细胞学、血液生化学等指标的影响,可判定该受试样品对改善动物营养性贫血的作用。 1.2 实验动物 健康初断乳大鼠,单一性别,每组大鼠8-12只。 1.3 低铁饲料 配方: 成分添加量 g/kg 玉米淀粉529.5 蛋清蛋白* 200.0 蔗糖100.0 玉米油(无添加剂)70.0 纤维素50.0 混合矿物盐(AIN-93G-MX) 35.0 混合维生素(AIN-93G-VX) 10.0 L-胱氨酸氯化胆碱3.0 2.5 * 亦可使用EDTA处理的酪蛋白 AIN-93G混合矿物盐配方 矿物质添加量 g or mg/kg mix Calcium carbonate anhydrous 357.00 Potassium phosphate monobasic 196.00 Potassium citrate, tripotassium monohydrate 70.78 Sodium chloride 74.00 Potassium sulfate 46.60 Magnesium oxide 24.00 Zinc carbonate 1.65 Sodium meta-silicater9H2O 1.45 Manganous carbonate 0.63 Cupric carbonate 0.30 Chromium potassium sulfater12H2O 0.275 Boric acid (17.5% B), mg 81.50 Sodium fluoride (45.24% F), mg 63.50 Nickel carbonate (45% Ni), mg 31.80 Lithium chloride (16.38% Li), mg 17.40 Sodium selenate anhydrous(41.79% Se), mg 10.25

儿童营养性贫血

孩子的营养性贫血大多由缺铁引起,而轻度的营养性贫血一般不容易被发现,因为贫血起病较慢,轻度的贫血在孩子身上不会出现明显症状,而许多孩子查出患有贫血,也只是因为在其他疾病验血才发现血红蛋白低。 一、营养性贫血的症状 轻度贫血症状虽然不容易被父母们发现,但通过仔细观察还是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的。年龄较小的孩子表现为脸色苍白、食欲不佳,稍大些的孩子表现为无精打采或烦躁不安。如果在贫血较轻的时候没有及时治疗,等进一步加重了病情,孩子会出现呼吸道和消化道反复感染,经常生病。 营养性贫血可以口服铁之缘片,微量补充铁质营养和蛋白质,提高营养的吸收摄入,一般口服两个月左右可有效营养性贫血。 二、判断贫血的标准是检查血常规 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 1、新生儿,如果血红蛋白低于14.5克,就属于贫血; 2、6个月~6岁的孩子,如果血红蛋白低于11克,就属于贫 3、6岁~14岁的孩子,血红蛋白如果低于12克,就属于贫血 三、营养性贫血的病因 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儿童四大营养性疾病之一,最常见的原因是饮食结构不当,特别是偏食太多,以致造血原料不足引发贫血 1、多吃奶制品不能满足孩子对铁的需要 一些父母疼爱孩子,每天给孩子的饮食中充斥各种各样的奶制品,比如牛奶、酸奶、奶油蛋糕,但孩子还是患上缺铁性贫血了。实际上,牛奶中铁的含量非常少,一般而言,每100毫升牛奶仅含铁0.1—0.5毫克,而幼儿每天需要的铁含量为12毫克。 另外,母乳含铁量也很低,100克母乳含铁量一般不超过0。5毫克。因此,纯母乳喂养时间越长,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可能性就越大。 2、蔬菜水果吃得少也能引起贫血

儿童多吃高蛋白的食物未必就等于营养好,新鲜蔬菜和水果吃得少也容易引起贫血。因为蔬菜中富含叶酸,而叶酸的缺乏,可引起骨髓里的红细胞发育不成熟,导致释放到血液中的红细胞存活寿命短,因而发生营养性贫血。 因此,儿童摄入的营养应均衡、适量。平时应让孩子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特别是富含叶酸的食物,如:豆类、绿叶蔬菜、粗粮以及新鲜水果等。 四、如何预防营养性贫血 纠正营养性贫血因从调整孩子的饮食做起。对于挑食厌食或贫血严重的孩子可以先通过服用铁之缘片来补充营养纠正贫血,同时配合食补来改善,那么,有哪些“补铁”饮食呢? 1、动物肝脏:每100克猪肝含铁25毫克,而且较易被人体吸收,是预防缺铁性贫血的首选食品。 2、鸡蛋黄:每100克鸡蛋黄含铁7毫克,尽管铁吸收率只有3%,但鸡蛋原料易得,食用保存方便,而且还富含其他营养。 3、黄豆及其制品:每100克黄豆及黄豆粉中含铁11毫克,人体吸收率为7%。 4、芝麻酱:这是极佳的儿童营养食品。每100克芝麻酱含铁58毫克,同时还含有丰富的钙、磷、蛋白质和脂肪。 另外,饭前吃一个西红柿或饮一杯橙汁(维生素C),能成倍增加对铁的吸收,而饭前饭后喝茶,则会大大抑制人体对铁的吸收。

十八改善营养性贫血功能检验方法

改善营养性贫血功能评价方法(征求意见稿) 保健食品评价试验项目、试验原则及结果判定 Items, Principles and Result Assessment 改善营养性贫血功能 1 试验项目 1.1 动物实验 1.1.1 体重 1.1.2 血红蛋白 1.1.3红细胞比积/红细胞游离原卟啉 1.2 人体试食试验 1.2.1 血红蛋白 1.2.2 血清铁蛋白 1.2.3 红细胞游离原卟啉/红细胞运铁蛋白饱和度 2 试验原则 2.1 动物实验和人体试食试验所列指标均为必做项目。 2.2 针对儿童的人体试食试验,只测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 2.3 在进行人体试食试验时,应对受试样品的食用安全性作进一步的观察。 3 结果判定 3.1 动物实验:血红蛋白指标阳性,红细胞游离原卟啉/红细胞压积二项指标一项指标阳性,可判定该受试样品改善营养性贫血功能动物实验结果为阳性。 3.2人体试食试验 3.2.1针对改善儿童营养性贫血功能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二项指标阳性,可判定该受试样品具有改善营养性贫血功能作用。 3.2.2针对改善成人营养性贫血功能的,血红蛋白指标阳性,血清铁蛋白、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血清运铁蛋白饱和度二项指标一项指标阳性,可判定该受试样品具有改善营养性贫血功能作用。

改善营养性贫血功能检验方法 Method for the Assessment of Improving Nutritional Anaemia Function 1.动物实验 1.1 原理 用低铁饲料喂饲动物可形成实验性缺铁性贫血模型,再给予受试样品,观察其对血液细胞学、血液生化学等指标的影响,可判定该受试样品对改善动物营养性贫血的作用。 1.2 实验动物 健康初断乳大鼠,单一性别,每组大鼠8-12只。 1.3 低铁饲料 配方: 成分添加量 g/kg 玉米淀粉529.5 蛋清蛋白* 200.0 蔗糖100.0 玉米油(无添加剂)70.0 纤维素50.0 混合矿物盐(AIN-93G-MX) 35.0 混合维生素(AIN-93G-VX) 10.0 L-胱氨酸氯化胆碱3.0 2.5 * 亦可使用EDTA处理的酪蛋白 AIN-93G混合矿物盐配方 矿物质添加量 g or mg/kg mix Calcium carbonate anhydrous 357.00 Potassium phosphate monobasic 196.00 Potassium citrate, tripotassium monohydrate 70.78 Sodium chloride 74.00 Potassium sulfate 46.60 Magnesium oxide 24.00 Zinc carbonate 1.65 Sodium meta-silicater9H2O 1.45 Manganous carbonate 0.63 Cupric carbonate 0.30 Chromium potassium sulfater12H2O 0.275

首次病程记录(再生障碍性贫血)

2012/5/31 17:57:17 首次病程记录 病例特点: 1、老年男女性。病前6个月有无病毒感染、应用骨髓毒性药物、接触有毒化学物质、长期或过量暴露于射线工作环境接触史。 2、隐匿急性发病。贫血、发热、出血为病史特征。 3、体征:贫血貌,皮下出血点,淋巴不及,肝脾未扪及。 4、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Lymph Gran% Lymph% Rbc HGB HCT MCV MCHC PLT 初步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 AA,再障) 诊断依据: 1、可疑病史:病毒感染(如肝炎病毒、微小病毒B19等)、应用骨髓毒性药物、接触有毒化学物质、长期或过量暴露于射线是再障的高危因素。 2、(1)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淋巴细胞比例增高。血象满足至少下列2项:a:血红蛋白<100g/l b:血小板<50×10^9/L c:中性粒细胞<×10^9/L。(2)一般无肝脾肿大。(3)骨髓多部位增生减低(<正常的50%)或重度减低(<正常的25%),造血细胞减少,非造血细胞比例增高,骨髓小粒空虚,骨髓活检示造血组织减少。(4)除外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其它疾病,如急性造血功能停滞、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范科尼贫血、PNH、Evans综合征、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骨髓纤维化、毛细胞白血病、低增生性白血病、间变性T细胞淋巴瘤等。 鉴别诊断: 1、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尤其是血红蛋白尿不发作者极易误诊为再障。本病出血和感染较少见,网织红细胞增高,骨髓幼红细胞增生,尿中含铁血黄素、糖水试验及Ham试验呈阳性反应,成熟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力低于正常,均有助于鉴别。 2、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探讨小儿营养性贫血的发病特点及其预防、膳食调理原则

探讨小儿营养性贫血的发病特点及其预防、膳食调理原则 发表时间:2019-11-19T11:18:36.923Z 来源:《健康世界》2019年14期作者:杨立波 [导读] 小儿营养性贫血的治疗原则主要是去除病因和补充铁剂,一般轻度贫血婴幼儿可不用药物治疗,通过改善饮食,多吃含铁丰富的食物即可纠正。 绥化市第一医院 152000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营养性贫血的发病特点及其预防、膳食调理原则,以减少营养性贫血的发病率,为营养性贫血的患儿提供有效的膳食原则,以更快的纠正贫血状况。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4月间的164例营养性贫血患儿,分析其发病特点,又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2例,实验组在治疗过程中除过药物治疗外还加以预防、膳食调理等,对照组只依靠药物治疗,随访三个月,观察两组的疗效,讨论小儿营养性贫血的分类、病因等。结果随访15天、随访1月、随访2月、随访3月时实验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2.9%、91.4%、96.3%、98.8%,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51.2%、58.5%、65.8%、74.4%,两组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儿营养性贫血的患儿在了解其发病特点以后,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药物治疗和预防、膳食同时进行,不能只依靠药物改善贫血状况,小儿营养性贫血的治疗原则主要是去除病因和补充铁剂,一般轻度贫血婴幼儿可不用药物治疗,通过改善饮食,多吃含铁丰富的食物即可纠正。 关键词:小儿营养性贫血;发病特点;预防;膳食调理原则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utritional anemia in children and the principles of prevention and dietary regulation so as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nutritional anemia and provide effective dietary principles for children with nutritional anemia so as to correct the anemia situation more quickly.Methods 164 children with nutritional anemia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8 to April 2019 were randomly selected.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sease were analyz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had 82 cases in each group.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besides drug treatment,prevention and dietary conditioning were also given.The control group only relied on drug treatment.The follow-up period was three months.The curative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as observed and the nutritional status of children was discussed.Classification and etiology of anemia.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s were 82.9%,91.4%,96.3% and 98.8%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51.2%,58.5%,65.8% and 74.4%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15 days,1 month,2 months and 3 months of follow-up,respectively.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 < 0.05).ConclusionChildren with nutritional anemia must be treated with medication,prevention and diet at the same time after they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sease.They can not only rely on drugs to improve the anemia situation.The treatment principle of nutritional anemia in children is mainly to remove the causes and supplement iron.Generally,infants with mild anemia can not be treated with drugs.By improving their diet,infants with mild anemia can eat more iron-rich foods.Food can be corrected. [Key words] Nutritional anemia in children;Pathogenic characteristics;Prevention;Dietary regulation principles 贫血(anemia)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臧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由于红细胞容量测定较复杂,临床上常以血红蛋白(Hb)浓度来代替。治疗上主要是对症、对因治疗。在脱水或失血等循环血容量减少时,由于血液浓缩,即使红细胞容量偏低,但因血红蛋白浓度增高,贫血容易漏诊[1]。营养性贫血是指因机体生血所必须的营养物质,如铁、叶酸、维生命素D等物质相对或绝对地减少,使血红蛋白的形成或红细胞的生成不足,以致造血功能低下的一种疾病。多发于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以及胃肠道等疾病所致营养物质吸收较差的患者,营养性贫血是小儿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尤以婴幼儿的发病率最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儿的生长发育状况受到社会及其家庭的高度重视,了解发病特点,预防及膳食原则是小儿营养性贫血的保障,现就此做以下的讨论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4月间的164例营养性贫血患儿,其中男79类,女85例,年龄2个月-12岁。 1.2 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测定,血清维生素B12含量测定,血清叶酸含量测定。 1.3 实验室判断标准血红蛋白3月内<100g/L,3月-6岁<110g/L,6-14岁<120g/L为贫血;血清维生素B12正常值为200-800pg/ml,如〈100pg/ml提示维生素B12缺乏;血清叶酸正常值为5-6ng/ml,<3ng/ml提示叶酸缺乏。 1.4 方法随机将182例患儿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2例,实验组在治疗过程中除经过药物治疗外还加以预防、膳食调理等,对照组只依靠药物治疗,随访三个月,观察两组的疗效。 2 结果 随访15天、随访1月、随访2月、随访3月时实验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2.9%、91.4%、96.3%、98.8%,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51.2%、58.5%、65.8%、74.4%,两组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3.1 贫血的分类贫血有不同的分类,如:按贫血进展速度分急、慢性贫血;按红细胞形态分大细胞性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和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按血红蛋白浓度分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贫血;按骨髓红系增生情况分增生性贫血(如溶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等)和增生低下性贫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2],营养性贫血的分类,现代医学把本病分为小细胞性贫血及大细胞性贫血两种,前者也叫缺铁性贫血,后者也叫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小儿营养性贫血以缺铁性贫血比较多见。 3.2 贫血的病因先天储铁不足,胎儿期最后3个月从母体获得的铁最多,如因早产、双胎、胎儿失血和孕母患严重缺铁性贫血等均可使胎儿储铁减少,铁摄入量不足是导致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人乳、牛乳、谷物中含铁量均低;生长发育因素,婴儿期生长发育较快,3-5个月时和1岁时体重分别为出生时的2倍和3倍,随着体重增加,血容量也增加较快,如不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辅食就很容易造成婴儿尤其是早产儿缺铁;铁的吸收障碍,食物搭配不合理可影响铁的吸收;铁的丢失过多:正常婴儿每天排出的铁量相对比成人多,以不经加热处理的鲜牛奶喂养的婴儿可能因对蛋白过敏而发生小量肠出血,每天失血约0.7m,每失血1ml即损失铁0.5mg,长期小量失血便会引致缺铁。血液携氧能力下降的程度,血容量下降的程度,发生贫血的速度和血液、循环、呼吸等系统的代偿和耐受能力均会影响贫血的临床表现[3]。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所致,临床上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清铁蛋白减少和铁剂治疗有效为

改善营养性贫血的功能性食品的开发利用

改善营养性贫血的功能性食品的开发利用 现状: 贫血作为世界范围内重要的公共性营养卫生问题之一,已引起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在世界各地,贫血广泛分布,属于一种常见病,尤以发展中国家为甚。由于某些营养素缺乏而引起的营养性贫血又是贫血中最常见的类型,如铁缺乏症或缺铁性贫血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大敌之一。世界人口的10%~20%存在缺铁现象,约30%~40%的儿童、育龄妇女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铁症。 我国的营养性贫血人群分布现状更不容乐观,据最近的调查统计,婴幼儿和中小学生缺 铁性贫血者高达64.4%,妇女达47%。一些落后地区孕妇不同阶段的贫血率均在70%以上, 晚期甚至高于90%。近十年来,我国现代城镇居民贫血发生率每年以10%~15%的速度增长。同时值得关注的是,那些过度追求减肥瘦身和排毒而导致的饮食不均衡、营养素摄入不足、代谢机能紊乱或减弱增加了新的贫血人群。这也成为一种新的现代都市文明病。 营养性贫血引发的一系列健康损害不容忽视,特别是明显的贫血能引起儿童智力发育和行为障碍。即使是未达到贫血程度的轻度到中度铁缺乏亦可对机体的组织功能产生损害,尤其是对婴儿及儿童的认知功能和精神运动发育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但是,只要我们有针对性地加以预防,特别是通过合理膳食、均衡营养,及时补充可能缺乏的营养素等,则可有效地防患于未然。 贫血是世界性公共营养卫生问题,而利用补血功能食品是预防和改善营养性贫血的有效途径。 猪血的开发利用 猪血的营养价值: 猪血中蛋白质含量高达17%~21%,高于人乳和全蛋。其氨基酸组成平衡,含人体所需的8种必需氨基酸,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FAO/WHO)专家组推荐模式,为一种优质蛋白质,营养学家称其为液体肉。 猪血中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几乎全部的营养成分: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糖和钠、钾、铁、钙等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特别是铁、锌、钙等金属离子大都是与蛋白质和其他有机物相结合,以有机复合体的形式存在,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猪血的营养全面、平衡,有利于满足老年人、妇女、儿童的需要。 猪血不但营养丰富,而且还是保健食疗的佳品,据测定猪血中含有铁、锌、磷、铜、钙、硒等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尤其猪血中的铁含量高达3 0 m g /1 0 0 g ,而且人体吸收率高,是理想的补铁食品,对妇女、儿童和老年人的缺铁性贫血有预防和治疗效果,俗 语之“吃血补血”。 分离纯化猪血中的功能因子蛋白质、血红素铁、免疫球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开发易消化吸收食品、补血食品、增强免疫食品及抗衰老食品的新思路。 一.前言 现代研究认为,食品具有三大功能:一是营养功能,提供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二是感觉功能,以满足人们不同的嗜好和要求;三是生理调节功能。第三点则是近年来对食品功能的新发展,即食品在具有上述前两大功能的基础上,同时对人体具有生理调节功能。所谓保健食品(又称为功能食品)是食品上述三大功能完美结合的体现和科学地结合。日本厚生省将保健食品定义为“食品具有与生物防御、生物节津调整、防治疾病、恢复健康等有关功能因子(又称活性成分),经设计加工,对生物体具有明显调整功能”。 保健食品中最重要的成分是功能因子,常见的保健食品功能因子有活性多肽或蛋白质、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护理诊断及其护理措施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护理诊断及其护理措施 1.常见护理诊断 (1)活动无耐力:与贫血致组织缺氧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铁供应不足、吸收不良、丢失过多或消耗增加有关。 2.护理措施: (1)活动无耐力的护理注意休息,适量活动,贫血程度轻的患儿可参加日常活动,勿需卧床休息。对严重贫血者,应根据其活动耐力下降程度制定休息方式、活动强度及每次活动持续时间。 (2)营养失调的护理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食物,帮助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合理搭配患儿的膳食,让家长了解动物血、黄豆、肉类含铁较丰富,是防治缺铁的理想食品;维生素C、肉类、氨基酸、果糖、脂肪酸可促进铁吸收,茶、咖啡、牛奶等抑制铁吸收,应避免与含铁多的食物同时应用。 (3)服用铁剂的护理铁剂对胃肠道的刺激,可引起胃肠不适及疼痛、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故口服铁剂从小剂量开始,在两餐之间投药。可与维生素C 同服,以利吸收;服铁剂后,牙往往黑染,大便呈黑色,停药后恢复正常,应向家长说明其原因,消除顾虑。铁剂治疗有效者,于服药后3~4d网织红细胞上升,1周后可见血红蛋白逐渐上升。如服药3~4周无效,应查找原因。注射铁剂时应精确计算剂量,分次深部肌肉注射,更换注射部位,以免引起组织坏死。 (4)健康教育讲解本病的病因、护理要点、预防知识。介绍服用铁剂的注意事项。贫血纠正后,仍应坚持合理安排膳食、培养良好饮食习惯。 1.营养失调与铁供应不足、吸收不良、丢失过多或消耗增加有关。 2.活动无耐力与血红蛋白减少、组织缺氧有关。 3.口腔黏膜改变与缺铁时口腔黏膜异常角化,易发生口炎、舌炎有关。 4.潜在并发症感染。

护理要点: 1.加强营养,供给铁剂提倡母乳喂养,按时添加含铁丰富的动物性食物,如瘦肉、肝、蛋黄等。服用铁剂,按医嘱服用硫酸亚铁、10%枸橼酸铁铵(三价铁)、富马酸亚铁、葡萄糖酸亚铁等。不能口服者可选用右旋糖苷铁、山梨醇枸橼酸铁复合物,深部肌肉注射。注射用铁剂易出现不良反应,应慎用。服药时间应在两餐之间,并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最好与稀盐酸合剂、维生素C同服,有利于吸收。铁剂不宜与牛奶、茶水、钙片等同服。 2.注意休息,适量运动病室应安静清洁,宽敞舒适,阳光充足,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对轻、中度贫血的病儿不必限/制活动,重度贫血的患儿应注意休息,特别是活动后出现心悸、气短的患儿应卧床休息,减少耗氧。 3.防止口腔黏膜损伤缺铁时易发生口炎,应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鼓励患儿多饮水,口腔护理每日2次。服用铁剂药液时,可用吸管直接送到舌根部,避免与牙齿舌面接触,服药后多饮水。 4.预防感染因贫血患儿免疫力较差,易并发感染,应注意保护,与感染患儿分室居住,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空气消毒1至2次,注意保护性隔离,以免交叉感染。 健康指导: 1.注意保护患儿,不到公共场所去,避免感染。 2.纠正偏食习惯,食物应多样化,并注意色、香、味,以增进食欲。 3.适当增加户外活动,以增强体质。 1.妥善安排患儿饮食,增强含铁食物摄入,坚持用药。 2.向家长及患儿解释不良饮食习惯导致本病,协助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 3.注意休息,减少体能消耗。 4.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仍需补充铁剂2-3个月。 5.定期复查血象。 10.先天性心脏病的出院指导 1.喂养耐心,给予含蛋白质、维生素丰富、易消化食物,少量多餐,勿食过饱。 2.让患儿注意休息,勿剧烈活动,有蹲跪时,让患儿自己蹲下,自己起立。 3.预防感染: (1)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加减衣服,避免受凉引起呼吸系统感染。 (2)少去公共场所。 (3)做小手术时,如拔牙应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一旦发生感染应积极治疗。

再生障碍性贫血三大原因

再生障碍性贫血三大原因 再生障碍性贫血也是一种贫血类型,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也引发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越来越多,在患上再生障碍性贫血之后,患者不仅无法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甚至其生命也会受到严重威胁。了解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理原因,对于更好的防治这种疾病大有帮助。因为小编家人曾得过再生障碍性贫血,试过很多方法都不行,后来用康髓诺调理好的,而且停药近一年半了,血象一直很稳定,而且一直也没再输过血吃过西药,一直很健康也没犯病。现在跟小编一起了解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理原因主要有: 一、免疫功能异常:如果正常的免疫功能出现异常,则会容易引发再生障碍性贫血。在临床上,在为该病患者进行骨髓移植手术时,患者必须选择相同基因或同一血型的骨髓才能配型成功,接受手术,使其骨髓恢复到正常的造血功能,否则会出现严重的免疫排斥现象,后果极为严重。 二、造血环境出现异常:导致造血环境异常的原因,主要在于造血组织减少。通过对患者的检查会发现,病人骨髓中的造血组织出现减少,其红骨髓的总量也相应的减少,进而导致其全血细胞大量降低。另外,在诱发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因中,如果造血细胞的环境发生异常或病变,也可能会影响血细胞的生长发育,导致疾病发生。 三、造血干细胞减少:造血干细胞出现缺陷的时候,也会引发再生障碍性贫血。通过长期的试验研究表明,造血干细胞的严重缺乏或者发生缺陷,是重要的一个诱发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因,也是主要的发病机理。据统计发现,至少有近50%的患者是由于造血干细胞的缺乏所引发的该病。 以上内容就是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症状的相关介绍,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后,对于患者生活和健康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所以对于这种疾病,需要及早治疗才行,在治疗期间,患者应该保持口腔卫生,避免再次感染。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第三节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由于体内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的一种贫血,在小儿贫血中最常见。 临床上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清铁蛋白减少和铁剂治疗有效为特点。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最高,是我国儿童保健重点防治的“四病”之一。 概述:胎儿在孕期最后3个月从母体获得的铁足够其生后4~5个月造血所需。 病因:铁摄入不足是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 一、护理评估 1、健康史 2、身体状况 (1)一般贫血表现:皮肤粘膜苍白 (2)骨髓外造血表现:肝脾淋巴结肿大 (3)非造血系统表现:反甲 3、实验室检查: 血象:末梢血中血红蛋白量较红细胞数减少更明显,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二、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 1、营养失调: 2、活动无耐力 3、有感染的危险 4、潜在并发症 三、护理措施 1、调整饮食,补充含铁食物 提倡母乳喂养 及时添加富含铁的辅食

纠正不良饮食习惯 创造良好的进食环境 2、按医嘱应用铁剂 1)制剂常用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葡萄糖酸亚铁。 2)用量口服元素铁剂量为每日4~6mg/kg,分2~3次口服3、注意休息,适量运动 (1)轻、中度贫血患儿 安排喜欢且力所能及的活动,适当休息 (2)对烦躁、激动患儿 耐心看护,陪伴,避免激惹 (3)对严重贫血患儿 半卧位卧床休息,酌情吸氧 4、预防感染 (1)保护性隔离 (2)做好口腔护理 一般每日2次,鼓励患儿多饮水 (3)保持皮肤清洁 应勤洗澡,更换内衣,重症勤翻身,防止发生压疮 5、观察病情 (1)观察病情变化 (2)预防心衰的发生 (3)输血时观察与护理 6、健康指导 (1)适度活动注意休息 (2)指导用药注意副作用 (3)加强护理预防感染 (4)关心患儿重视心理疏导

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一、前沿学术概述 传统观念认为,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再障)是一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或原因不明所致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这是一个以形态学为基础的概念,诊断主要依据血象和骨髓象改变,是个综合征。既往根据“种子(造血干祖细胞)、土壤(造血微环境)、虫子(异常免疫)”假说和W/W v、Sl/Sl d动物模型及放化疗导致的造血功能衰竭现象,认为再障是一个异质性疾病,是综合征。该“综合征”涵盖了众多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是多病共有的“症”,而非独立的疾病体系。目前国内外对再障的认识较传统观念有显著进步:①确定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综合征不等同于AA,AA只是其中的一种;②明确了AA是T淋巴细胞功能亢进而介导的以造血器官——骨髓为靶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③免役抑制治疗可以治愈AA[1-3]。AA概念一旦被明确,不仅利于AA的正确诊断与治疗,而且使得AA发病机制研究及对其他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的认识均有极大帮助。 1 大量的研究结果均提示细胞免疫尤其是T淋巴细胞量和功能的变化在再障发病中起关键作用。 ①再障患者的T淋巴细胞增多、T淋巴细胞亚型比例失常及功能亢进。 再障患者体内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失调,表达激活标志,如CD25、HLA-DR、CD56、CD57的T淋巴细胞显著高于对照,且骨髓中的比例高于外周血。免疫抑制治疗后,这些活化细胞数量下降。 ②致敏T淋巴细胞为寡克隆性。 如果认为再障是T淋巴细胞介导的以骨髓为靶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那么,在骨髓中应可以看到T淋巴细胞克隆性增生。用RT-PCR法检测发现AA患者Vβ基因中Vβ3、Vβ20、Vβ21、Vβ22表达率增高,且每例CDR3均有1-2个占优势的不同的J基因重组,表明AA患者的多克隆T淋巴细胞已被高度增生的寡克隆淋巴细胞代替。 ③再障患者T淋巴细胞和淋巴细胞因子的造血抑制与促造血细胞凋亡的作用。 免疫抑制治疗前AA的CD8+细胞可以抑制BFU-E、CFU-GM形成。AA患者T淋巴细胞在体外不经预先刺激即可自发分泌IFN-γ,刺激后分泌IFN-γ、TNF-α的T淋巴细胞较正常对照组增多,培养上清中的IFN-γ、TNF-α的水平也增高。重型再障(SAA)骨髓标本中可检测到IFN-γ mRNA,而健康对照、其它慢性贫血需经常输血者、化疗后全血细胞减少及MDS患者BMMNC均无IFN-γ mRNA表达。 IFN-γ、TNF-α均可以诱导CD34+细胞表达Fas抗原,其所介导的对骨髓造血细胞免疫攻击,不仅仅是简单的造血抑制作用,而且是对造血祖细胞的直接破坏。实际上,在再障患者的骨髓CD34+细胞也确实高表达Fas抗原。内生性造血抑制因子(如IFN-γ)在造血干祖细胞旁近作用时,很低水平就能够起到显著效应。 还有其他抑制因子亦起一定作用,如部分再障患者血清中有MIP-1α水平升高。 ④Th1/Th2失衡及DC1亚群失调 虽然过去长期认为CD8+淋巴细胞(CTL)在再障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但近来研究提示CD4+细胞(Th细胞)也有着重要作用。 对AA患者骨髓细胞进行T细胞克隆培养,均为CD4+细胞,可抑制BFU-E、CFU-GM 的形成,能直接攻击自身或异体的CD34+细胞。去除SAA患者BMMNC中的CD4+细胞,可以增加BFU-E、CFU-E及CFU-GM的集落形成。而且,在SAA患者HLA确定的易感基因也均是HLAII类分子,而HLAII类分子介导的是CD4+T淋巴细胞的活化。 A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及骨髓中Th1细胞(CD4+IFN-γ+细胞)数量增加,Th1/Th2显著升高。Th1细胞的效应细胞和效应因子——CD3+CD8+细胞、TNF-α均与网织红细胞、中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