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含解析)-word

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含解析)-word

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含解析)-word
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含解析)-word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

1. 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与会代表认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这里的“工作”是指()

A. 创建新中国

B. 实现祖国统一

C. 进行土地改革

D. 恢复国民经济

2. 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会议的内容()

A. 宣告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B. 制定并通过《共同纲领》

C. 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D. 将北平改名为北京

3.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首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接着,受检阅部队以海军的两个排为前导,步兵师、炮兵师、战车师、骑兵师依次通过主席台,空军14架飞机在会场上空飞行受阅。与上述材料相关的史实是()

A. 开国大典

B. 抗美援朝

C. 土地改革

D. 三大改造

4.下面邮票纪念的事件是()

A. 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

B. 封建土地制度的摧毁

C.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D.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

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夜,人民解放军所到之处,驻扎在那里的外国军队被迫完全撤走,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各种特权被一一取消。这直接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A. 提高了人民地位

B. 完成了国家统一

C. 加速了民族独立

D. 建成了社会主义

6.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标志性事件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 西藏和平解放

C.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D. 土地改革的完成

7.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50年10月上半月多次召开会议,毛泽东指出:“采取上述积极政策,对中国、对朝鲜、对东方、对世界都极为有利。”“上述积极政策”是指()

A. 土地改革

B. 抗美援朝

C. “一五”计划

D.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8. “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首先对东北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引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此话表明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是()

A. 促进朝鲜统一

B. 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

C. 为了保家卫国

D. 防止朝鲜战争的爆发

9.下图中的纪念馆坐落在朝鲜平壤,馆内展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作战的有关图片和实物资料,介绍了志愿军官兵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图中的“祖国解放战争”在中国被称为()

祖国解放战争胜利纪念馆

A. 人民解放战争

B. 抗美援朝战争

C. 朝鲜解放战争

D. 朝鲜统一战争

10. 1951年4月11日,《人民日报》刊登了魏巍的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文中“最可爱的人”是指()

A. 中国工农红军

B. 八路军

C. 中国人民解放军

D. 中国人民志愿军

11.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们中的代表有()

①黄继光②邱少云③王进喜④焦裕禄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2.文艺作品往往是一个时代的记忆,下列歌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②高粱叶子青又青,九一八来了日本兵③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④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A. ①③②④

B. ②①③④

C. ④②③①

D. ①②③④

13.民歌《土地还家》中唱道:“穷人翻身来当家,分了土地呀喜洋洋,土地还家呀生产忙;过去的生产被剥削,现在生产呀自己享……”这是在下列哪一文件颁布后实现的()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14.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目的是()

A. 为了民主改革创造条件

B. 为了个体农户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C. 为了满足广大农民对土地的要求

D. 为了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

15.下面是建国初期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表(单位:万吨),其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的原因是()

A.

B. 成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C. 开展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6.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1952年让农民产生“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原因是()

A. 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B. 农民走上了集体化道路

C. 农村停产闹革命

D. 农村实行“大包干”

17. “彻底废除了中国2 000多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进一步巩固了新中国政权。”材料表述的是()

A. 土地改革

B.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8. 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28%,1952年比1949年增加42%,农作物产量迅速达到和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下列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 土地改革实现了农村土地公有制

C. 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 土地改革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19. 1951年,著名民主人士梁漱溟参加西南地区土地改革之后对毛泽东说:“土地改革是深得民心之举,也很及时。”同时,他也谈到土改有过火现象。毛泽东说:“你说的情况别的地方也有发生……关键是土改工作队的干部,只要他们能做好政策,就出不了大的偏差。”这表明()

A. 土地改革只在西南地区进行

B. 梁漱溟极力反对土地改革

C. 毛泽东对土改工作充满信心

D. 各地土改没出现任何偏差

20.阅读历史书籍需要关注章节标题,从而把握内容的主旨。根据图中的内容,你认为最适当的标题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 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

C.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D.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1.杰出人物是指在社会的某一领域有着突出贡献,对历史发展起过重大促进作用的人。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人物在战国时期的哪个诸侯国推行改革?此次改革的作用是什么?

(2)图二人物领导了一场什么运动?他主张学习建立何种政治制度?

(3)图三人物是哪位政治家?他留给后世的最著名的法律文献叫什么?

(4)图四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创了什么样的革命道路?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的耻辱】

材料一第六款大清国大皇帝允定付诸国偿款,海关银四百五十兆两……

第七款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亦可自行恪守……

连外国人也说:“中国已经到了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了。”

这样,中国有国家之名,再无主权之实……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的“第六款”“第七款”内容出自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条约。这一条约给中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中国的奋争】

材料二共和成,专制灭;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

孙中山

(2)哪一历史事件导致“民国成,清朝灭”?此历史事件的结果如何?

【中国的独立】

材料三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开国大典

(3)材料三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的什么事件?用一句话概括此历史事件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地位。

【中国的富强】

材料四五年来,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加到82.7万亿元,年均增长7.1%,占世界经济比重从11.4%提高到15%左右,对世界经济贡献率超过30%。五年来,创新驱动发展成果丰硕。载人航天、深海探测、量子通信、大飞机等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高铁网络、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引领世界潮流。

——摘自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们取得这些辉煌成就的原因是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条道路是什么。之所以说它“正确”,主要依据是什么?

(5)依据上面的四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从屈辱走向辉煌给我们的启示。

参考答案

1. A解析:1949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主要任务是制定《共同纲领》,为筹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故选A项。

2. A解析:宣告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是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A项不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制定并通过《共同纲领》,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并将北平改名为北京,B、C、D项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故选A项。

3. A解析:根据题干中的“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举行,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由此可知,与题干材料相关的史实是开国大典。故选A项。

4. A解析:根据图片信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可知,图片反映的事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庄严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A项符合题意;土地改革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于1958年,B、C、D项都与图片信息无关。故选A项。

5. 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标志着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题干材料直接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加速了民族独立,故C项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不能体现提高了人民地位,A项不符合题意;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时候,中国还未完成国家统一,B项不符合题意;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在1956年,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项。

6. B解析: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大陆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B项符合题意。

7. B解析:根据“采取上述积极政策,对中国、对朝鲜、对东方、对世界都极为有利”可知,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在彭德怀的率领下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故选B项。

8. C解析:“敌人压至鸭绿江边”是指美国侵略朝鲜,将战火烧到了中国边境鸭绿江边,这是抗美援朝的背景。据此可知,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是为了保家卫国,C项正确。

9. B

10. D解析: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英勇作战,涌现出邱少云、黄继光等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因此被誉为“最可爱的人”。故选D项。

11. A解析: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称为“最可爱的人”。其中,黄继光以身躯堵枪眼,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

①②均符合题意。故选A项。

12. D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选项中的诗歌分别与历史上的哪些事件有关。①与1924—1927年国民革命运动有关,②与1931年九一八事变有关,③与1934—1936年红军长征有关,④与1950—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有关。因此歌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是①②③④。故选D项。

13. C解析:题干中的“土地还家”指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开展了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2 000多年来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故C项符合题意。

14. C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土地改革,没收地主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故C项符合题意。

15. A解析: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1950—1952年,我国粮食和棉花产量都增长迅速,主要是因为当时中央人民政府实行了土地改革,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选A项。

16. A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952年让农民产生‘获得感和幸福感’”可知,题干反映的是土地改革,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 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土地的所有权由地主转移到农民手中,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故选A项。

17. A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彻底废除了中国2 000多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完成,中国存在2 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了,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发展,A项符合题意。

18. B解析: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把地主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获得了大幅度提升,故B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

19. C解析:题干中梁漱溟认为土地改革意义重大,但土改有过火现象,毛泽东认为土改工作队的干部能执行好政策就出不了大的偏差,表明他对土地改革充满信心,C项符合题意。

20. B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巩固新政权的措施。结合图示中的文字可知,最适当的标题是“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故选B项。

21. (1)秦国。使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

(2)戊戌变法。君主立宪制。

(3)拿破仑。《法典》(或《民法典》《拿破仑法典》)。

(4)开国大典(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22. (1)《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地。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新纪元。

(4)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它适合中国国情(或它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5)只有民族独立,才能促进社会发展;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改革开放是富国强国之路;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资本主义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行不通等。(言之有理即可)

中考历史练习题(二)

榆林市第十一中学2015届中考历史练习题(二) 班级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曾预言:“自然科学正在准备一次新的革命。蒸汽大王在前一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个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将取而代之。”文中“另一个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应指() A.珍妮机的发明 B.火车机车的发明 C.电力的广泛应用 D.飞机的发明 2、“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奇迹的时代,大车不需要马拉,新闻通过环绕地球的电线一瞬间传遍世界……”这样的生活最早应出现在() A.文艺复兴时期 B.工业革命时期 C.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D.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 3、下表反映了美国农业人口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1840年1870年1900年1920年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22 14.8 8.4 7.1 4、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看法,错误的是() A.它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为了重新瓜分世界而展开的,战争双方都没有正义感 B.战争是野蛮的,但它却孕育了战后的一些文明成果 C.它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空前规模的战争,也是人类历史上的空前劫难 D.战争是残酷的,但它对人口优化却产生了积极作用 5、(2014年安徽)“假设一对大象自30岁起至90岁止,每l0年生育一头小象,并活到100岁,740年后,这一对大象的家庭就有近1900万头。可事实上世界上的大象存活数远低于这个值。”下列可以解释这一现象的理论是() A.相对论 B.物种不变论 C.经典力学 D.生物进化论 6、列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么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这表明农奴制改革() A.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 B.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C.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 D.阻止了革命在俄国的发生自由与民主是近代思想发展得主流,据此回答7——8题 7、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政治历史学家马基雅维利曾说:“习惯于受君主统治的人民,即使偶然获得了自由,也难以维持”。这一观点可用于分析() ①英国“光荣革命”②拿破仑帝国的建立 ③美国《联邦宪法》的制定④辛亥革命的失败 A.①② B.②③ C.② ④ D.③④ 8、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说:“当一个国家开始规定选举资格的时候,就可以预见总有一天要全部取消己做的规定,只是到来的时间有早有晚而已。”在托克维尔看来()A.规定选举资格违背了法律精神 B.选举自由是民主政治的核心要素 C.美国对选举资格的限制已经取消 D.充分的选举权是时代发展的潮流 二、比较归纳,探究规律: (6分) 近代以来,一些大国先后崛起。探究大国崛起的原因、方式、影响,有助于认识大国发展的规律。

2020中考历史复习方案专题8材料分析题专题提分训练

专题(八)材料分析题 专题提分训练 ·题型特点 河北中考非选择题历史部分第一题多以第26题出现,2018年和2019年均为材料分析题(9分),其中2018年侧重考查“世界史”内容,2019年侧重考查“中国史”内容。试题的基本特点是:三段材料、三个设问(分值分配一般为2,4,3),侧重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归纳”能力。第(1)(2)问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的相关信息(多为原因、经过、历史人物的贡献、成就等)的能力;第(3)问多设问“影响”“意义”,属于对题干材料“共性”内容的考查。 ·方法解读 本题型为典型的材料分析题,解答时注意:首先要审清设问,准确把握具体的考查对象,即“考什么”,河北中考在这方面多侧重对“原因”“经过”的考查;其次注意相关提示词,如“据材料一”“综合材料”,这就提示答题的范围在所出示的材料中;然后就要带着问题阅读材料,做到“对材料每一句”的合理解读——分析同设问的关系;最后组织答案,做到详略得当、史实准确、论据合理等。 ·针对演练 1.[原创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上了轨道的国家,政党的争权绝不使用武力,所以不致引起内战。军队是国家的,军队总服从政府,不问主政者是属于哪一党派。却是民国初年,在我们这里,军权就是政权。 材料二为什么民国初年的军队不尽忠于民国?我们老百姓的国民程度是很低的。他们当兵原来不是要保御国家,而是要解决个人生计问题的,而工商界及学界的人在专制政体下做了几千年的顺民,不知道什么是民权。学界人士偏于文字方面,古书愈读得多,思想就愈腐旧。 材料三中山先生把建国的程序分为军政、训政、宪政三个时期。但是时人不信他,因为他们不了解他的思想。中山先生并没有健全的革命党做他的后盾,至于革命军更谈不到。当时军队的政治认识仅限于排满一点,此外都是些封建思想和习惯,只够做反动者的工具。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1)据材料一,指出民国初年引起内战的原因。 (2)据材料二、材料三,归纳民国初期国家混乱的原因。

2020年中考历史学科模拟试题一(1)

2020年中考历史学科模拟试题一 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一、选择题(12小题,每题3分,共36分)。 1、有学者撰文指出:1840年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一个始而言技(学技术),继而言政(学制度), 进而言教(学思想)的过程。这一系列学习活动的共同目的:() A. 向西方学习 B.巩固清朝统治 C. 救亡图存 D. 发展资本主义 2.历史学习要学会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结论。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 英国以“亚罗号事件”为借口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B. 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 C.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D. 《北京条约》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外,又增开天津为商埠 3. 《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该条约中有利于外国人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的条款是() A. 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B.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C. 增开通商口岸 D. 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4.下侧是某班同学将要排演的历史剧的大纲"据此判断"该剧本的名称应该是() A. 近代开端 B. 走向共和 C. 军阀割据 D. 国家统一

5.如图宣传画中的游行队伍中打着“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和约签字”“还我青岛”等标语,其反映的史事是() A. 洋务运动 B. 公车上书 C. 武昌起义 D. 五四运动 6.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人民举着写有“庆祝华北解放”的标语欢庆游行。这反映的是() A. 平津战役的胜利 B. 淮海战役的结束 C. 渡江战役的开始 D. 开国大典的举行7.“我们此次到北平刚好碰到这个划时代的会议召开……民族资产阶级这次不仅参加了……而且能够讲它所要讲的话……我们今后应当在工人阶级领导下密切合作,努力恢复和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这个划时代的会议”() A.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 C.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8.小西同学在学习笔记上对某一历史事件做了如下记录。据此判断,这一历史事件应是() (1)开始时间:1953年 (2)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中考历史复习 单项选择题精选

中考历史复习单项选择题精选 单项选择题: 1。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 A。铁农具在农业、手工业生产上的广泛使用 B。石器工具的广泛使用 C。青铜器的广泛使用 D。广泛兴修水利 2。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是 A。齐国B。秦国C。魏国D。楚国 3。战国时期,地主阶级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其目的是: A。为了增强实力,取得争霸战争的胜利 B。为了保住贵族的地位和特权 C。为了发展生产,造福人民 D。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4。西汉时期,把田租定为十五税一和三十税一的皇帝分别是: A。汉文帝汉景帝B。汉文帝汉武帝 C。汉高祖汉文帝D。汉高祖汉景帝 5。下列历史事件不是发生在西汉的是: A。文景之治B。昭君出塞 C。光武中兴D。七国之乱 6。下令整顿史治,惩处贪官污吏的统治者是: A。汉高祖B。汉景帝C。汉武帝D。光武帝 7。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是: A。长平之战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 8。下列事件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作者有关的是: ⑴三顾茅庐⑵官渡之战⑶赤壁之战⑷八王之乱 A.⑴⑵ B.⑵⑶ C.⑴⑶ D.⑵⑷ 9。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的作用是: A。加强了同日本的联系 B.加强了台湾地区和内地的联系 C.占领了夷洲 D.促进了夷洲与内地经济的发展 10.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中失败一方主观上的共同原因是: A.士兵不习水战 B.骄傲轻敌 C.后方起兵D。士兵疲惫

11。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都兴修了水利工程。其中最有名的是: A。邗沟 B.灵渠C.郑国渠 D.都江堰 12。我国古代为恢复和发展经济而采取修养生息政策的朝代除了明代还有 A。秦朝B。东汉 C.西晋D。西汉 13.东汉光武帝时,多次下令释放奴婢,还整顿吏治,其目的是: A.为了缓和阶级矛盾 B.借此打击外戚的势力 C.照顾手下农民出生的大将、功臣 D.同情人民疾苦 14。“三顾茅庐”的故事是指: A.刘备访诸葛亮 B.刘备访关羽 C.曹操访许攸 D.孙权访周瑜 15。下列哪位皇帝统治时期被称为“开皇之治” A.唐太宗 B.唐玄宗 C.隋文帝D。隋炀帝 16。我国实行科举选官制度始于: A.秦朝 B.东晋 C.隋朝 D.唐朝 17。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治国举措的共同之处是: A。设节度使 B.抗击突厥 C.重用人才 D.建立行省制度 18。唐朝的全盛时期,史称: A.文景之治B。开皇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19。杜甫诗“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留脂栗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描述的盛世景象出现在 A:汉武帝时 B.光武帝时 C.唐太宗时 D.唐玄宗时 20.唐太宗的政绩中,最爱后人称道的是 A.革新政治,完善制度 B.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C.轻徭薄赋,劝课农桑 D.戒奢从简,力倡节俭 21。学习完中国古代史后,有四位同学对隋朝史进行了概括,其中与历史比较吻合的是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 中华社会的繁荣开放 C.中华民族的大融合 D.中华帝国的衰落 22。隋朝时。一商人从今天的杭州由水路到洛阳经商,他先后要通过 A.通济渠、会通河、江南河 B.江南河、邗沟、通济渠 C.永济渠、江南河、邗沟D、通惠河、江南河、邗沟 23、西汉的兴盛与唐朝前期盛世局面的形成,其共同原因在于统治者 ⑴重用人才⑵注重减轻人民负担⑶加强中央集权⑷重视教育 A.⑴⑵⑶⑷ B.⑴⑶ C.⑴⑶⑷ D.⑴⑵⑶ 24。下列历史事件,发生于1271年的是 A.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 B.忽必烈正式定国号为元 C.元军占领南宋都城临安,俘虏南宋皇帝,南宋灭亡 D.元军消灭南宋最后一支抵抗力量,统一全国

中考历史材料题高分技巧

中考历史材料题高分技巧 材料分析题是一种考查学生理解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考查题型,是初中历史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考试当中,考生在材料分析题上的失分较为明显。如何来解答这一类型的题呢? 第一步:读懂读透阅读材料 首先,要先阅读题的设问,后读材料。 不少老师和学生会认为要先读材料,后看题目设问。事实上这样做有较大的局限,先读材料比较陌生,如遇到难懂的古文和外来材料障碍更大,易于产生惧怕心理,影响答题;且在不了解答题要求和方向的情况下阅读材料,针对性不强、效率不高,茫茫然需多读几遍才能知晓。因此,我们要先读题目的设问。先读设问的实质是使对材料的分析定向化。所以读材料时,一定要认真审读设问,明确设问的要求,然后带着设问有重点地读材料。尤其要注意文字(包括图表、图示等)展示给我们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从中找到材料叙述的核心内容,获取有效信息。 其次,要掌握阅读材料的基本原则:看两头,找信息。 材料的首尾两头,一般是命题者对材料的出处和内容作简要介绍的地方,内容一般包括材料的背景、时间、国别和作者,甚至材料的中心等一个或多个信息。这些说明性文字,往往给解题者某种暗示和引导,有可能埋伏着解题所需的信息,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再次,要把握好材料间的联系。 有时一个材料题往往不止一则材料,有两则、三则材料。这些材料从表面上看肯定各不相同,有时则分别联系着两个或多个不同的历史事件。但阅读时既要认真读懂每一则材料的中心内容,不能把它们完全割裂开来,又要注意其内在联系性,为下一环节的思考作准备。 第二步:找取相关信息点 要注意找设问与材料中的关联点,要注意找取材料与课本关联中的相似点,要注意找取材料论述的中心。 有的不同材料围绕一个中心从不同的角度、侧面、时代展示不同内容,要找出这个中心;有的不同材料虽然各自联系着不同的知识点,但这不同知识点之间可能有某种相似性或相关性,这种相似性或相关性即是要找的中心;材料或材料的中心与设问之间又有何内在联系,以及设问之间有哪些联系;材料反映的历史与现实之间、中外历史之间的一些联系等。 试题虽然都是新材料、新情景和新设问,但有的题目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里的关联,一是指试题以教材知识为背景或依托,二是指试题的一两处设问需用教材知识来回答或确定大方向。确定了材料与教材的某个或某方面重要知识的关联,回答问题就不难了,甚至有的设问可以在教材中“对号入座”。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试题》(含答案解析)

中考历史二模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满分20分,每小题1分) 1.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要通过() A.神话传说B.史书记载C.互联网查询D.考古发掘 2.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 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 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 3.如图所示为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 A.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B.作者对辛亥革命并不认同 C.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 D.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4.国民革命军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军阀() ①张作霖②袁世凯③孙传芳④吴佩孚.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5.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是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这条道路的标志是() A.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C.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D.红军长征的胜利 6.八年级(8)班开展探究学习,计划在暑期组织部分同学参加“重走长征路”活动。 请你帮助设计一条线路,与当年红军长征的线路大致相同() A.瑞金﹣﹣遵义﹣﹣赤水河﹣﹣泸定桥﹣﹣吴起镇﹣﹣会宁 B.瑞金﹣﹣遵义﹣﹣泸定桥﹣﹣赤水河﹣﹣吴起镇﹣﹣会宁 C.瑞金﹣﹣遵义﹣﹣赤水河﹣﹣泸定桥﹣﹣会宁﹣﹣吴起镇 D.瑞金﹣﹣遵义﹣﹣泸定桥﹣﹣赤水河﹣﹣会宁﹣﹣吴起镇 7.从农民拥护新生政权的角度看,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成果,最有意义的是()A.为工业化开辟了道路B.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C.消灭了地主阶级D.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8.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 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改革开放新时期

中考历史专题总复习--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附答案)

一、选择题 1.(2018?泰州中考)近代学者梁启超在《中国六大政治家》中,将商鞅列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商鞅变法内容中,最能触动旧贵族利益的是( ) A.推行县制 B.奖励军功 C.奖励生产 D.承认土地私有 2.(2019?改编题)如图所列是某位同学整理的一位皇帝施政政策要点。这些政策的结果应是( ) A.加强了中外文化交流 B.促进北方民族融合 C.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 D.实现了南北统一3.(2019?原创题)“中国经历上千年的分分合合,孕育出的古代灿烂文明,被日本通过一次革新,尽数吸收;欧洲通过上千年探索,经历了黑暗中世纪才探索出来的政治文明,日本用短短数十年便收入囊中。”材料中日本的“革新”指的是( ) A.伯里克利改革 B.大化改新 C.农奴制改革 D.明治维新 4.(2018?宿迁中考)“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1872—1875年),外轮就损失1 300 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与这一现象出现直接有关的是( ) A.洋务运动 B.公车上书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5.(2018?株洲中考)“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这一主张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哪一派别的观点( ) A.地主阶级顽固派 B.地主阶级洋务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6.(2018?遂宁中考)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影响之大,被人称为法国大革命后最伟大的社会运动。从废除农奴制法令的主要内容上看,它主要为资本主义发展直接提供了( ) ①技术②自由劳动力③市场④资金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7.(2018?北京中考)一位历史学家说:“推翻德川幕府的人一旦掌握政权,他们认为驱逐西方的唯一方法就是学习西方的技术和管理秘诀……为了保卫国家,他们显然要认真地改造国家。”材料中“改造国家”的事件是( ) A.大化改新 B.彼得一世改革 C.明治维新 D.俄国农奴制改革 8.(2018?滨州中考)19世纪中后期,俄、日、中三国都进行了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 A.使本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B.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初中历史中考材料解析题答题技巧

初中历史中考材料解析题答题技巧 一、材料解析题的解答思路和方法: 1.带着问题读材料 2.重视材料出处 3.读懂材料,挖掘引申含义 4.善于提取有效信息 5.规范做答 6.分析材料 二、解答材料题,三步入手 一读:解题的基础 这一步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读什么?也就是阅读的内容。二是如何读?也就是阅读的顺序。 先说一下阅读的内容。 材料题都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材料部分,二是问题部分。 在阅读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读全,也就是不能忽视材料的标题、注释、出处这些内容。这些说明性文字,它们往往能够提供材料的时间、国别、背景、作者及其身份等信息,给考生某种暗示和引导,是考生琢磨材料的重要因素,应该给予足够重视,不可漏读。 再说一下阅读的顺序。

如何去读确有讲究。根据我自己的实践,在读题环节中,先读问题,以掌握题目设置的要求,带着问题阅读材料,这样既节省阅读材料的盲目性,又节约时间。阅读材料也不能忽视材料标题、注释、出处这些内容。 从后往前读,也就是先读设问部分,后读材料部分。 原因有三: 一是先读材料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盲目性,特别是遇到一些难懂的或生疏材料,易于产生惧怕心理,影响答题。 二是每道材料题都有一个主题,而命题者就是围绕着这个主题来设问的。所以先读设问部分,可以抓住材料的主题,这样在没读材料之前,就已经给材料内容定了位,这样我们的思维就有了目标。 然后再带着问题去阅读材料更是有的放矢了。 二想:解题的关键 读的同时,也是想的过程,找的过程,要边读边想边找,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找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 设问和材料关系密切,设问提出的是有关材料的问题,回答设问离不开材料。所以,找到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很重要。先在设问部分找出关键词,然后带着关键词再去材料中找相应的关键词或句。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分析,结合相关的知识信息,对号入座,对问思答。一般情况下,问题就解决

2020中考历史选择题精选练习四

2020中考历史选择题精选练习四 2020年中考历史选择题精选练习四 1、有人说,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近代化应该从18世纪中期以后开始,主要理由是( ) A. 此时资本主义开始萌芽 B. 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开始形成 C. 世 界资本主义体系确立 D. 英国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出现 答案:D 2、资本主义近代化的过程是伴随着对亚非拉国家的殖民掠夺而完 成的。下列相关近代化影响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导致世界各地联系增强 B. 增强了对这些国家的宰割和奴役 C. 客观上促动了这些国家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 D. 促动国际经济 新秩序建立 答案:D 3、与欧美国家的近代化相比,中国近代化①受内部封建保守势 力的顽强抵制②缺少必要的资本原始积累③发展畸形,结构不合理 ④资产阶级掌握着近代化的领导权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A 4、一战后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 A. 消除了协约国帝国主义间的矛盾 B. 使不同社会制度间的矛盾 得到缓和 C. 暂时协调了协约国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D. 为民族解放 运动创造了有利的环境 答案:C

5、当今世界经济世界化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市场经济制度的认可 B.新科技革命的推动 C.国际金融的发展 D.跨国公司的扩张 答案:B 6、二战后建立的雅尔塔体系事实上是( ) A. 确立了以欧洲为中心的新国际格局 B. 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 C. 建立了战后新的同盟关系 D. 承认了美国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 答案:B 7、世界多极化的国际关系格局确立,最终将取决于( ) A. 各国的经济实力 B. 军事实力 C. 政治上的影响力 D. 各国的综合国力 答案:D 8、关于经济世界化与区域集团化之间的关系表述准确的是( ) A. 区域集团化是经济世界化的基础和表现形式 B. 经济世界化和区域集团化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发展中相互促动又相互制约 C. 经济世界化对区域集团化有促动和防碍的双重作用 D. 经济区域集团化有利于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答案:B 9、一条鞭法中赋役征银办法实行的意义有( ) ①适合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②促动了货币地租的发展③有利于农业商品化④对资本主义萌芽有促动作用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D

历史中考模拟试题(有答案)

中考文科综合模拟试卷(历史)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每小题 2 分,共30 分) 1.“1929年,我国青年考古工作者裴文中,在周口店的山洞里,发掘出一个完整的头盖骨化石。他兴奋地断定,这是远古人类的遗骨。”下列选项中符合材料中的“远古人类”是(C) ①使用打制石器②种植水稻③会使用火④过定居生活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许多成语典故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历史特征。以下成语能够体现的历史时期特征是(B) ①退避之舍②围魏救赵③纸上谈兵 A早期国家的建立B春秋战国的纷乱 C大变革的时代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3.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经历了多次演变,下列选项中能提现由分封制到中央集权制度变化的是( C ) A“三家分晋”到“秦王扫六和” B“桐叶封弟”到“烽火戏诸侯” C“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到“聚邑为县,置令丞” D“废井田,开阡陌”到“车同轨,书同文” 4.时空观念是学习历史必备的重要素养,下列有关年代和时间的表述中正确的是(B) A罗马共和国建立于公元前6世纪早期 B罗马帝国建立时,中国正值西汉末年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束于辛亥年 D中国共产党成立于民国九年 5.为迎接即将到来的五四青年节,三班历史小组准备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为主题制作美篇,下列素材可以入选的有(D) ①五四烽火②国民革命歌③台儿庄战役4遵义会议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4 D①②4 6. 小明班上有位同学自我介绍:“我的祖先曾驱逐过荷兰殖民者,抗击过日本的侵略,经历了与亲人的离别。我现在盼望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这位同学来自

初中历史材料分析题

材料训练 一、“天宝二年(743年)12月,他率弟子、工匠等,启程东渡,途中船被巨浪打坏,东渡失败。接着第三次、第四次东渡仍未成功。天宝七年(748年)第五次东渡,又遇狂风巨浪,风急波峻,水黑如墨,境况险恶。船随浪涌,忽如上高山,忽似落深谷,船上淡水缺乏,饮海水又涨腹。在海上漂流14天,饥渴交加,暑热难熬,漂流至海南岛南部,他双目失明,弟子荣睿病逝……天宝十二年,他以66岁高龄,第六次东渡,终于到达九州,受到热烈欢迎,留居奈良……” (1)上述材料中的“他”是谁?(1分)要到哪里去?(1分)去干什么?(1分) (2)上述材料中的“他”具有什么样的优秀品质?(2分)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3分)二、材料一:《史记》对西汉时期南方的描述:南方地广人稀,人们以稻米和鱼为主食,还采集果实和贝类为食┅┅刀耕火种,没有积蓄,大多都很贫困。 材料二:(南朝时)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衣覆天下。 材料三:(宋朝时)朝廷……实仰东南之财赋,…….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问:这三则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三、材料一:东方红,太阳升……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东方红》材料二: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春天的故事》 材料三:……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走进新时代》(1)材料二中的“老人”是谁?“神话般崛起座座城”,你知道最具代表性的是哪座城市吗?(2)材料三的歌词是近现代中共领导人丰功伟绩的写照,请思考歌词中“当家做主站起来”、“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描绘的分别是哪些领导人? 四、材料一丰都全县人民到处高唱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的战歌,各地出现了父母送儿子、妻子送丈夫、兄弟争参军的动人场面。社坛乡青年熊应龙步行70多华里,三次进城要求参军。 材料二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没有翅膀要飞大,不坐飞机坐火箭。莫说指标能实现,白云也要摘几片。 材料三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建国初期的什么事件?请说出与这事件有关的一个人物(4分)(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的什么历史事件?与此同时还有什么运动?(4分) (3)材料三中的大包干是指一种什么制度?(2分) 五、20XX年6月13日,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举行“2009中国记忆”大型直播活动,直播内容为正在申报世界遗产的中国大运河。选取杭州、扬州、洛阳等8个沿运河城市作为节目组成部分,其中,通州、扬州、杭州是直播点。 请回答:(1)材料中的“杭州”是隋朝大运河的南端,“杭州”在隋朝时称为什么?隋朝为什么要开凿大运河?大运河的开凿有什么意义? (2)隋朝大运河是谁在位时开凿的?隋朝大运河全长多少公里?

2020中考历史选择题精选练习三

2020中考历史选择题精选练习三 2020年中考历史选择题精选练习三 21、英美等国宣布废除在华治外法权的国际会议是( ) A.1943年开罗会议 B.1945年雅尔塔会议 C.1945年波茨坦会议 D.1954年日内瓦会议 答案:A 22、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其依据是( ) ①毛泽东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巨大贡献②毛泽东思想是中国民主革命准确经验的总结③毛泽东思想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④毛泽东思想对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作用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②④ 答案:B 23、.《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它的核心内容是 A人权与法治 B.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C否定封建等级制 D.自由与平等 答案:A 24、在中国近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中国革命的准确道路——井冈山道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又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两者最根本的共同点是( ) A. 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B. 始终不渝地贯彻党的纲领 C. 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中的重要任务 D. 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答案:D

25、19世纪50年代的美国和沙皇俄国都 A面临外国的威胁 B.出现经济繁荣势头 C.盛行封建农奴制 D.出现下层人民起义 答案:D 26、.据统计,1903年英国新兴工业部门的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6.5%。由此可见英国 A.工业发展比较缓慢 B.工业设备比较落后 C经济落后于其他国家D没有形成垄断资本 答案:B 27、唐中期以后推行两税法、明朝推行一条鞭法、清朝则推行地丁银制度。这三种赋税制度所反映出的封建生产关系的演变趋势是( ) A. 封建政府的财政危机逐步得到解决 B.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芽 C. 封建政府对农民的剥削日趋减轻 D. 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步松弛 答案:D 28、《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己载,扁鹊曾根据齐桓侯的气血变化判断他的病情。从中可见 A.扁鹊是春秋时期最的医生 B.诸侯国已设置太医 C扁鹊继承了《伤寒杂病论》的精髓 D.当时出现了中医诊断法 答案:D 29、0.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领域不包括( ) A. 重工业 B. 轻工业 C. 电力工业 D. 化学工业 答案:B

2019年历史中考材料分析题专项训练十附答案解析

2019年历史中考材料分析题专项训练 十【中外历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 1.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每一次思想解放都推动了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洋务派在观察强大对手(西方列强)的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摘编自柏杨《中国人史纲》 材料二(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三)自变乱以来,一切新党竞袭洋夷之皮毛,不但进行外洋之政治,改阴历为阳历,即服色亦效洋式,而外洋各国蚕食鲸吞,日甚一日。来拜年者五十余人,皆系便衣便帽,无一顶戴之人,间有洋帽之人,较上年之情形迥然不同。 ——摘编自1913年一位乡村知识分子的日记 材料三近代中国翻译日本书籍表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四我们说的做的究竟能不能解决问题,问题解决得是不是正确,关键在于我们能否理论联系实际,是否善于总结经验,针对客观现实,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只有这样做了,才有可能正确地或者比较正确地解决问题,而这样地解决问题,究竟是否正确或者完全正确,还需要今后的实践来检验。 ——摘编自邓小平1978年6月2日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派对西方列强的认识有何局限性? 哲学、 宗教 自然、应用科学 社会 科学 历史、 地理 文学 艺术 合计 年平 均数 1895年前 1 4 1 2 3 12 1896~1911年 38 172 366 238 136 958 63.86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变乱”是指哪一历史事件?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翻译日本书籍出现的新变化及出现这一变化的时代背景。 (4)材料四中邓小平同志的这段话针对的是哪一错误主张?起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2. 人类的思想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在社会的发展变化中,人类的思想文化也在不断地进步创新。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14世纪兴起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是新兴资产阶级通过弘扬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反对教会宣扬的陈腐学说,发起的一场崭新的、促使人们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这一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对欧洲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2)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国际无产阶级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发表,宣言分析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客观规律。这一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哪一思想的形成?这一思想的来源有哪些? (3)1898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知识分子要求开启宪政之门,提出“伸民权、争民主、开议院、定宪法”的政治纲领,发动了一场争取民主宪政的运动,揭开了中国近代宪政运动的序幕。这一宪政运动指的是什么?该运动在思想方面产生了什么影响?

人教版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套

2008年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二)本套试题依照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编写,考试内容为《课程标准》规定的七、八、九年级学习内容。主要考查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是否形成了正确的历史意识、国家意识、国际意识、世界意识、现代化意识等;能否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环境)、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历史的关系;能否从历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运用正确的历史观点、历史语言论述历史问题。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种题型。选择题是四选一型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含读图简答、分析材料、阅读判断、实践应用题等。依据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也设置一定比例的开放性试题。遵循“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新中求活”的原则,体现基础性,突出主干知识的考查。体现发展性,突出思维能力的要求,体现学科性和时代性,结合了大量2007年8月到2008年3月的时事背景材料,(如:2008年奥运会、新节假日调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周恩来同志诞辰110周年纪念、伊拉克战争爆发5周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60周年等等)突出论从史出的学科特点和对现实问题的思考。中国史占试卷题量的 50%(其中古代史22%,近现代史28%)。世界史占试卷题量的50%(其中古代史6%,近现 代史44%)因考虑各省市中考分值不同,所以未设分值。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1.好莱坞英雄史诗片《史前一万年》2008年3月登陆内地,该片将视线放到了人类的远古时期,其中大战剑齿虎、猛犸象等史前巨兽的特效场面无疑是该片最大的看点。假如你也想穿越时空,回到原始社会去体会我国最早的原始人类的生活,那么你应该到(???? ) A.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县 B.七十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 C.三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 D.七千年前的浙江河姆渡 2.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吉祥物是五个具有民族特色的福娃。其中,福娃贝贝的头部文饰,借鉴了我国原始居民彩陶中的鱼纹装饰图案。看到这个可爱的福娃,我们应该感谢制造这种彩陶的是(??? ) A.北京人?????????????????? B.河姆渡原始居民 C.半坡原始居民???????????? D.大汶口原始居民 3. 2007年我国节假日进行了调整,端午节已被定为国家法定节日,这一天人们有划龙舟、吃粽子的习俗,这是为了纪念(??? ) A.扁鹊????? B.华佗???? C.屈原?????? D.司马迁

2020中考历史选择题精选练习七

2020中考历史选择题精选练习七 2020年中考历史选择题精选练习七 1、中共二大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的根本依据是 A. 北洋军阀的统治防碍了社会的进步B民族资产阶级是民主革命 的动力C仅靠工人阶级无法完成革命任务D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 答案:D 2、中国古代记载物理学知识,其中包括杠杆原理和浮力理论、 声学和光学知识的著作是: A 《墨子墨经》 B 《梦溪笔谈》 C 《营造法式》 D 《山海经》 答案:A 3、“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标志性成果《夏商周年表》的正式公布,将中国历史纪年向前推动了1229年。这样中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应是 A、公元前2070年 B、公元前3380年 C、公元前1229年 D、公元前2229年 答案:A 4、春秋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对历史所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1)商业和交通运输业开始得到重视 (2)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 提升(3)推动新的生产方式的产生 (4)促动科学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A、⑴⑵⑶⑷ B、⑵⑶⑷ C、⑴⑵⑶ D、⑴⑶ 答案:B

5、从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 A、分封制的瓦解 B、封建王权的强化 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D、上层建筑的变化 答案:C 6、秦朝统一后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中,革除东周以来政治弊端的重要决策是 A、建立皇帝制度 B、确立三公九卿制 C、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D、用法制治理国家 答案:C 7、秦始皇下令兴修的灵渠①为了统一岭南而兴修,便利了兵员和军需的补充②沟通了当时的湘水和离水③联系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④便利了中原和岭南的经济文化交流⑤位于广西,是世界现存的最古老的人工运河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 答案:D 8、天文历法是中华民族征服利用自然的重大发明创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春秋时我国历法已经基本上确立十九年七闰的原则,比西方早一百六十年 B、张衡发明制作的地动仪比欧洲早一千七百多年 C、沈括编成的《授时历》,同现行公历的一年周期相同 D、郭守敬主持了元朝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工作 答案:C 9、西汉初年和东汉初年,政府都下达过释放奴婢为平民的诏令,对这种历史象解释不准确的是:

2018年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下面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在答题卡上填涂你认为正确的选项。本部分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南秀北雄,中国徐州”,右图为徐州云龙湖美景。徐州有“九朝帝王徐州籍”美誉。作为汉高祖刘邦的故里,汉初分封为楚国,曾一度势力过大威胁中央。汉武 帝通过什么方法解决了这种问题 A.独尊儒术 B.兴办太学 C.推恩令 D.设丞相 2、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中写道:“葡人麦哲伦横渡太平洋,启菲律宾群岛,绕世界一周------有史以来,最光焰之时代也。而我泰东大帝国,与彼并时而兴者,有一海上之巨人郑和在”。以下关于郑和远航的说法正确的是NIweMXXjq3 A.郑和远航目的和麦哲伦一样,都是为了殖民扩张 B.郑和远航后,我国下南洋<东南亚地区)的人增多,促进了南洋开发 C.加强了与亚欧各国的联系 D.郑和共六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3、从1920年秋开始,徐州市各学校一二年级的国文都改成了白话文。这与下列 哪一事件的大力倡导有关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4、“壮哉!武昌起义,一枪打翻封建帝制;伟哉!天下响应,万众擎起民主共和”道出了辛亥革命的重大意义,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NIweMXXjq3 A.实现了20世纪以来中国第一次历史巨变 B.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形成了近代史上一次政治、思想大解放 D.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制度 5、据日军《步兵第10团战斗详报》记载,台儿庄中国守军“决死奋战之状历历在目”,“士兵依堑壕顽强抵抗直到最后”,“睹其壮烈者亦为之感叹”。右图台儿庄中国守军的总指挥是NIweMXXjq3 A.李宗仁 B.彭德怀 C.张学良 D.杨虎城 6、张謇15岁中秀才,41岁中状元,办厂遭遇困境时,翰林院催他回京任职,他固辞道:“愿成一分一毫有用之事,不愿居八命九命可耻之官。”清状元110人,但状元经商成就大业,并造福社会只有他一人。以下哪项不属于他的事迹NIweMXXjq3 A.走上了实业救国的道路 B.他的创业经历折射了民族企业的艰难曲折历程

初中历史材料分析题的答题技巧

初中历史材料分析题的几种类型 1.文字型材料题 这是中考材料题中的传统题型。一般都是选择书上的引文或学生比较熟悉的文章,这类题目一般是问得直接明了,考生较好回答。这种类型的材料题旨在考查阅读材料并寻找有效信息的能力及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图表型材料题 图表型材料题是以数字表格或图像(线)变化为信息载体,通过一定的数量关系来反映事物的数量特征、变化规律及内在联系。 解决这类材料题的关键是通过图表材料所呈现出的数字或线段的变化,来确定材料所要展示的信息。要先读设问部分,带着问题再去分析表格,有意识地去观察分析材料。通过观察发现现象之间的联系,再分析原因然后组织答案。 3.开放型材料题 近年来开放型材料题命题的一个趋势就是选择材料时,是考生熟悉的、非教材中的材料,如新闻时事、名人名言、谚语诗歌、漫画海报等,材料来源无法预知。但考生应当把握一点,即无论材料千姿百态,所选择的材料必定是以历史课程中的重点知识为依托,所设问题必我所学、必我所能,不会超标,所考问题必然是历史课程中的重点知识。 在解答这类材料题时,一定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能敢于创新、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获得高分的保证。 材料分析题是近年来历史中考的必考题,也是很多学生日常考试中比较畏惧的题目之一,其实只要我们掌握了基本的历史知识,运用了正确的解题方法,这类题目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难。 1、看题目 看懂题目,注意关键词 (1)看清有几问?谨防粗心漏答。(2)答题有何要求 ▲如“依据材料”,则是在材料中找答案即使与所学知识不符也要按照材料回答;▲如“结合所学知识”,则是以材料做引子用教材中的语言作答; ▲如“不得引用原文”,请自己组织概括答案; ▲如“有何变化”,即从什么变成什么或“不同”,则要前后对比; ▲如有“如何”,一定要基于史实答题; ▲如有“反映什么”或“含义”,那就是就材料表面意思回答; ▲如问“启示”,就要注意联系现实,并且一定要围绕主题来回答。 如:看到“改革”就想到“实事求是,根据国情,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看到“工业革命”就想到“教育兴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看到“仁”就想到“和谐社会”、看到“污染”就想到“保护环境,持续发展”、看到“闭关锁国”“学习西方”就想到“坚持开放”、看到“日本右翼”就想到“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还有时间、空间的限制等等,如某一时间段、某一国家……(在问中划出来) ▲如对某种观点的认识,就要先肯定(或否定)再说出自己的论据。

2020中考历史选择题精选练习一

2020中考历史选择题精选练习一 2020年中考历史选择题精选练习一 1、19世纪,为制造发电机和电动机提供了理论基础的科学家是( ) A.吉尔特 B.西门子 C.法拉第 D.奥斯特 答案:C 2、1844年,美国强迫清政府签订《望厦条约》。与《南京条约》及其补充条约相比,下列各项中,美国通过(望厦条约)扩大的侵略权 益是 A.进出口货物应纳关税税率由两国议定 B.有权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 C.享有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 D.有权在 通商口岸巡查贸易、开设医院、建立教堂 答案:D 3、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使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在 ( ) A.中共“一大” B.文家市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答案:C 4、关于欧共体和欧佩克的评述不准确的是( ) A. 都是区域性的经济集团 B. 都有利于增进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 C. 都有效地遏制了一些大国对本地区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 D. 都是西欧国家为恢复经济和持续发展而建立的 答案:D 5、算赋、口赋和租庸调制的共同之处是( )

A. 都是在均田制的基础上推行的 B. 都增加了唐朝政府的财政收入 C. 都以人丁为征税标准 D. 都为了缓减土地兼并严重的现象 答案:C 6、.史书记载的“封诸侯,班赐宗彝,作《分殷之器物》”最符合 A禹建夏朝 B.汤灭夏建商 C西周分封制 D.春秋渚侯争霸 答案:C 7、19世纪末康梁维新派救亡图存思想的核心是( ) A. 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B. 设议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C. 由君主专制变为民主共和是“进化之公理” D. 今日之民智……待革命以开之 答案:B 8、史书记载:1872年侨商陈启源创办继昌隆缫丝厂,采用蒸汽机和传动装置,雇女工数百人,“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以上材料说明继昌隆缫丝厂 A属近代意义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B.产品主要面向国内市场 C.实质是外国资本在华创办的企业 D.没有跳出中国传统生产方式 答案:A 9、发起新文化运动的先进知识分子,试图冲破旧的思想牢笼,他们大都( ) A. 信仰马克思主义 B. 宣传社会主义 C. 认同无政府主义 D. 接受了民权、平等思想和达尔文的进化论 答案:D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