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清代文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清代文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清代文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清代文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清代文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蒋寅

内容提要本文是对清代文学研究的学术史的回顾和展望,主要论述清代、近代以来及20

世纪80年代以后的学术研究概况,附带介绍了海外有关清代文学的研究成果。指出通俗文学和文学批评是清代文学研究有待开拓的领域,在传统文学研究的领域中应加强专题研究,从作家、时段、群体、文体、性别、家族、流派、地域等多种角度进行深入的研究,为整体研究打下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清代文学回顾展望

清代文学研究的历史回顾

用万余字的篇幅来回顾和展望清代文学研究,也许要比以前各个朝代的文学研究更为困难。困难不只在于清代产生的文学家和作品太多,更在于清代文学研究的积累总体上还很薄弱,对清代文学研究的学术史也刚起步,可以参考的成果相对较少。本文只能说是一个简略的回顾,并就个人管见所及,对清代文学研究的拓展谈一点看法。

与历史研究相比,文学研究由于对象本身具有强烈的价值属性,研究者对研究对象的选择常基于一定的审美价值判断,不同时代的文学,进入文学史家的视野、受研究者关注的程度有着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的产生甚至可能是很偶然的。清代因其社会现象复杂、传世文献丰富,20世纪以来一直是历史学的宠儿,研究成果的数量和深度都相当可观。而清代文学却因文学史价值判断的偏颇,一直被学界所冷落。除了显学《红楼梦》外,迄今对清代文学各部门的研究远远落后于对历史上其他时代文学的研究。

这一结果,当代学术显然应负更大的责任。20世纪以来,受“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传统观念及近代“文学进化论”的影响(注:粱启超在1903年《新小说》第七号的《小说丛话》中说:“文学之进化有一大关键,即由古语之文学变为俗语之文学是也。……自宋以后,实为祖国文学之大进化。何以故?俗语文学大发达故。”),又接受西洋文学观念和理论体系的熏陶,当代学者大都视戏曲小说为清代文学的主流,学术投入明显向此类通俗文学倾斜,而诗文辞赋等传统文学样式则受到不同程度的冷落。这导致清代文学研究各领域之间严重失衡,有关《红楼梦》、《儒林外史》、《聊斋志异》、《长生殿》、《桃花扇》等作品的论著层出不穷,而诗文辞赋的研究寥寥可数。这只是就一般情形而言,若具体分析现有成果,则20世纪以来的清代文学研究又呈现盛衰不一的波浪式轨迹。

对清代文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当朝人的总集编纂、别集注释和诗文批评。清代是个重视学术史的时代,清人对本朝文学的关注和批评超过任何时代,其搜集作品之热情,编纂总集之勤奋,撰著诗话之专门化,无不显示出文学批评和研究的自觉意识。由于明清易代所包含的民族关系的特殊性,出于保存文化记忆和心灵历史的动机,清初文人曾编纂了大量的诗文总集,尤以邓汉仪《天下名家诗观》三集为翘楚。此后,以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王昶《湖海诗传》、符葆森《国朝正雅集》为代表的大型选集,都发挥了淘汰、遴选和批评一个时期诗歌的功能,至徐世昌《晚晴yí@⑩诗汇》而集其成,从而使距离我们时代很近的清诗也部分地被经典化。骈散文、填词创作同样由若干种有影响的选本勾画出历史线索和创作规模,而戏曲、小说则在排演和说唱中得到传播和整理。黄文yáng@(11)《曲海总目提要》和姚燮《今乐考证》虽系通论古今的著作,但清代戏曲作品占有一定比例,后者甚至著录了部分道、咸间流行的地方戏。吴伟业、王士zhēn@①、朱彝尊诗集以及王昙骈文集,清代已有注释研究,赵执信、查慎行、乾隆三大家、郭lín@②及姚莹等人诗都有人做专门的批评。数量众多的地域文学总集和地方志中的艺文志,则覆盖了整个清代文学的主要作品、作家,与数量众多的诗话、文论、剧说、选本的评点相配合,交织成密集的批评之网,给后人留下了当代评论的丰富资料。

进入民国以后,战乱频仍,学术难得安宁的环境。学界对前清文学虽无太高的评价,但出于保存文献的动机,也出现了孙雄《道咸同光四朝诗史》、陈乃乾《清名家词》、叶恭绰《全清词钞》、陈衍《近代诗钞》、柳亚子《南社纪略》、阿英《鸦片战争文钞》、丁福保《清诗话》等清代文学和批评的总集、丛书,还编出了黄人《小说小话》、王国维《曲录》、

郑振铎《中国小说提要》、刘复、李家瑞等《中国俗曲总目稿》、李家瑞《北平俗曲略》、阿英《晚清戏曲小说目》、傅惜华《子弟书总目》、孙楷第《日本东京所见小说书目》、《中国通俗小说书目》等工具书,此外杨守敬、董康、鲁迅、王古鲁、吴梅、向达、刘修业、周越然、伯英等学者的著作都对戏曲小说文献的搜集和著录做出了贡献。

“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兴起,对清代文学研究产生很大的冲击。一方面,一些作家只承认新文学与晚明文学有血缘关系,对清代诗文则予以批判,对影响直达晚清的桐城文派,钱玄同直斥为“桐城谬种”;另一方面,受西洋文学观念影响,戏曲、小说等通俗文学由附庸蔚为大国,“中国新世纪第一个文艺批评家”王国维发表《红楼梦评论》,对当时的《红楼梦》和清代小说研究产生极大影响。学界“神圣施(耐庵)曹(雪芹)、土芥归(有光)、方(苞)”的结果,是诗文辞赋等传统文学样式受到冷落。当时鲁迅倡言“好诗被唐人做尽”,闻一多也说“诗的发展到北宋实际上也就完了”,影响所被,乃至陆侃如、冯沅君《中国诗史》将狭义诗歌的历史截止于唐末,并断言“词盛行以后的诗及散曲盛行以后的词则概在劣作之列而删去”,这无疑是很偏激和狭隘的见解。幸而不是所有人都持这种立场,一些著名学者仍用传统的批评形式,包括陈衍《石遗室诗话》、汪辟疆《光宣诗坛点将录》、《光宣以来诗坛旁记》、刘声木《桐城文学渊源考》、《桐城文学撰述考》、蒋箸超《天演阁清诗话》、郭则yún@③《十朝诗乘》、杨钟羲《雪桥诗话》、施淑仪《清代闺阁诗人征略》、钱仲联《梦苕庵诗话》、秦佩珩《秋窗呓语》等,对清代诗词做了各有特色的研究,甚至还出现了徐珂《清代词学概论》、梁乙真《清代妇女诗歌史》、杨鸿烈《袁枚评传》、顾远芗《随园诗说的研究》等专著和刘师培《论近世文学之变迁》、顾敦róu@④《明清戏曲的特色》、汪辟疆《论高密诗派》、《近代诗派与地域》、曾克zhuān@⑤《论同光体》这样很专门的论文。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周作人《新文学源流》二书名为当代文学,内容却多回溯前代,实际是在新文学语境下反思明清文学;陈子展《中国近代文学之变迁》也着眼于古代文学向现代文学的过渡和发展,对晚清文学史有一定的总结性质。1928年,日本学者铃木虎雄的《支那诗论史》被孙liáng@⑥工以《中国古代文艺论史》之名译成中文,对国内的批评史研究产生一定影响(注:近代以来,中国的古典文学研究多受日本学者的启发,自王国维的甲骨文、敦煌曲子研究到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研究都是典型的例子。铃木书出版于1922年,也许中译之前就已对国内学界产生影响。),这从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对明清诗论的论述可以约略看出。1947年出版的钱钟书《谈艺录》,虽然成就绝不限于清诗一端,但仍应说是民国年间最深入的清诗研究著作,他对众多清代诗人的批评鞭辟入里,至今仍代表着清代诗人论的最高成就。

建国以后,在狭隘的文艺观念的主导下,清代文学研究呈现很不平衡的状态。戏曲、小说受到学界重视,成果较多,《红楼梦》更因特殊的政治背景,成为学者趋之若鹜的显学。但迄今仍不减其学术价值的成果,却是傅惜华于1961年编成的《清代杂剧全目》,该书直到1981年才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印行。相比之下,诗文研究则只集中于顾炎武、王夫之等少数“进步诗人”,成果寥寥。20世纪60年代出版的邓之诚遗著《清诗纪事初编》,是这个时期最有价值的成果,它启发了后来钱仲联主编的《清诗纪事》。张舜徽的《清代文集别录》虽偏重于学术,却有相当的文献价值,它直接启发了袁行云的《清集叙录》。那个时代留下来的论著,带有鲜明的政治印迹,时过境迁,到今天已很少有参考价值,只有这些侧重于文献学研究的著作毫不褪色。类似的成果,还有钱仲联《人境庐诗草笺注》,这是今人纂辑的第一部清代诗集注本。这一时期出版了一些资料选编或旧籍点校,如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中国近代文论选》及刘大kuí@⑦《论文偶记》、吴德旋《初月楼古文绪论》、林纾《春觉斋论文》等,便于使用。

清代文学研究的高涨,尤其是诗文研究的全面展开,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1980年《文学遗产》刚复刊,郭绍虞先生就建议赶快组织力量编辑全清诗、全清文、全清词、全清曲等以保存一代的文献。苏州大学中文系随即成立明清诗文研究室,并编辑出版“明清诗文研究丛刊”。1982年,程千帆先生主持的《全清词》编纂工程在南京大学启动。1983年底,《文学遗产》编辑部与苏州大学合办的全国首次清诗讨论会在苏州举行,学者们基本形成共识,对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终结阶段的清诗应给予较高的评价。翌年《文学遗产》在第2期辟“清诗讨论专辑”,发表苏州会议的论文,对清代文学研究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1985年举办的桐城派学术研讨会,则对“五四”以来评价桐城派的偏颇具有拨乱反正的意义。随着对过去研究中一些被回避、扭曲的问题的重新认识,清代文学逐渐走上正常的轨道,清代

文学史开始得到认真的研究。

在新时期的清代文学研究中,苏州大学的学者做出了最引人瞩目的成绩。钱仲联先生以耆年宿德大力倡导清代诗文研究,不仅出版了《梦苕庵清代文学论集》、《梦苕庵专著二种》、《近百年诗坛点将录》等著作,还培养了一支清代文学研究的专业队伍,拿出王英志《清人诗论研究》、陈少松《评梁启超的艺术论》、裴世俊《钱谦益诗歌研究》、赵永纪《清初诗歌》等最初一批清诗研究成果。他此后指导的马亚中《中国古典诗歌的最后历程》、沈金浩《性灵诗与明清文化》、魏中林《清代爱国主义诗歌研究》、严明《清代广东诗歌研究》、罗时进《虞山诗派研究》、马卫中《光宣诗坛流派发展史》、赵杏根《乾嘉代表诗人研究》等一批博士论文,都成为清诗研究中很扎实的成果。另一位清代文学专家严迪昌先生,以《清词史》、《清诗史》两部专史,奠定了他在清代文学研究史上的重要地位。这两部在多年搜集研读清代文籍的基础上写成的力作,将清代诗词研究的整体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他的《阳羡词派研究》也是高水平的地域文学流派专论,给后人多方面的启示。苏州大学之外,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继承郑振铎、孙楷第先生开创的小说研究传统,以吴世昌、蒋荷森、陈毓罴、刘世德、邓绍基、石昌渝等先生为代表,在《红楼梦》研究方面取得丰富的成果。其中刘世德先生的小说版本研究,石昌渝先生的小说史研究以扎实的文献功力将当代明清小说研究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近年石昌渝先生主持完成了收书约4000种共计300万字的《中国古代小说总目提要》,为清代小说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文献基础。山东大学以袁世硕先生为代表的学者群体,在清代戏曲小说和清初诗文研究方面独树一帜,成绩突出。南京师范大学除有陈美林先生成绩卓著的吴敬梓研究外,李灵年、江庆柏、陆林等学者在清代文献的搜集和整理方面已有《清人别集总目》、《清代人物生卒年表》等基础性成果,后劲十足,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能做出引人瞩目的成绩。

20世纪90年代以后,清代文学研究走向广阔和深入,其突出标志是涌现一批有分量的文体史研究专著,包括陆萼庭《昆剧演出史稿》、周妙中《清代戏曲史》、胡忌、刘致中《昆剧发展史》、李昌集《中国古代散曲史》、朱则杰《清诗史》、黄霖《近代文学批评史》、邬国平、王镇远《清代文学批评史》、刘世南《清诗流派史》、张俊《清代小说史》、欧阳健《晚清小说史》、郭英德《明清传奇史》等。综合性的研究著作则有张永芳《晚清诗界革命论》、方正耀《明清人情小说研究》、康保成《中国近代戏剧形式论》、《苏州剧派研究》、郭英德《明清文人传奇研究》、吴孟复《桐城文派述论》、张仲谋《清代文化与浙派诗》、曹虹《阳湖派研究》、张宏生《清代词学的建构》、谢正光、佘汝丰《清初人选清诗汇考》、许建忠《明清传奇结构研究》、张健《清代诗学研究》、孙立《明末清初诗论研究》、李玫《明清之际苏州作家群研究》、李世英、陈水云《清代诗学》、程亚林《近代诗学》、王小舒《神韵诗学论稿》、谭帆《中国小说评点研究》等著作,多方面地拓宽了清代文学研究的视野。作家研究,主要集中在一些大作家,如钱谦益、吴伟业、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王士zhēn@①、袁枚、蒋士铨、赵翼、黄景仁、龚自珍、魏源、黄遵宪,而通俗文学作家如李渔、金圣叹、蒲松龄、吴敬梓、曾朴、刘鹗等又受到更多的关注,涌现许多造诣精深的专家。曹雪芹和《红楼梦》就更不用说了,仅列举著名专家也将是一个很长的名单。就整个清代文学研究而言,后期的研究一向比较薄弱。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对“现代性”的反思和梳理中,近代文学受到了特别的关注,作家、作品和文学史研究都有长足的进展,尤其是清末同光体和改良派作家梁启超以及新旧时代过渡性人物王国维等,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

港、台地区的清代文学研究,虽不如中国内地成果多,但内容似更广泛而专门。不仅钱谦益、吴伟业、袁枚、赵翼、翁方纲等著名作家有研究专著出版,重要的文学流派,如桐城派文学,20世纪70年代中期就出版了尤信雄《桐城文派学述》、叶龙《桐城派文学史》、唐传基《桐城文派新论》三种专著。而学界较少注意的女性文学,近年有钟慧铃《清代女诗人研究》和胡晓真《才女彻夜不眠——清代女性弹词小说论集》两种新著作了广泛而深入的探索,最具开拓意义。对清代诗学的研究,台湾学者也走在了前面,吴宏一《清代诗学初探》作为清代诗学研究发凡之作,大体勾勒了清代诗学的概貌和流变,附录“清代诗话知见录”收书346种,是对清代诗学文献的最初考察。张健《明清文学批评》以教案的形式整理了明清文学批评问题,不无见地。专题研究则有黄景进《王渔洋诗论之研究》、胡幼峰《清初虞山派诗论》等,与香港学者吴淑钿《近代宋诗派诗论研究》,同为很专门而深入的探索。台湾中山大学每年举办清代学术研讨会,并出版会议论文集。他们还编辑《清代学术研究通讯》,

对了解台湾地区清代学术研究很有帮助。尤其是此书中《台湾地区清代文学研究博硕士论文提要》部分,更有参考价值。台湾以清代作家为题的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相当多,除已出版的赵翼、翁方纲等评传外,如谈海珠《顾亭林诗研究》、单文惠《笠翁十种曲研究》、廖淑慧《金圣叹诗学研究》、江仰婉《冯班文学批评研究》、陈惠丰《叶燮诗论研究》、丘慧莹《唐英戏曲研究》、王熙铨《贺裳〈载酒园诗话〉研究》、陈茹琪《查慎行诗歌研究》、林秀蓉《沈德潜及其弟子诗论之研究》、吴晓佩《薛雪诗学研究》、赵太顺《翁方纲研究》、张春荣《姚惜抱及其文学研究》、刘韵pín@⑧《龚自珍诗歌研究》、吴明德《王kǎi@⑨运及其诗研究》、柯梦田《刘熙载〈艺概〉诗歌理论研究》等,也是选题很值得重视的成果。

相比之下,海外有关清代文学的研究,涉及面较国内为窄。西方学者多用力于戏曲小说,无论在版本研究方面还是叙事研究都有丰富的成果。日本学者则不仅在小说文献研究上贡献突出,在诗文和俗文学的研究上也多有开拓之功。日本老辈学者都在清代文学上下过很大功夫。狩野直喜清末在中国留学归国后,任京都大学教授,1918年到1923年之间讲授清朝文学课,1984年东京みすず书房出版了他的讲义录《清朝的制度与文学》。铃木虎雄1922年出版《支那诗论史》,其中有关明清诗论的研究对中国学者影响极大。青木正儿的《清代文学评论史》是第一部清代文学批评史,书中不少论述至今仍不失参考价值。筑摩书房1995年出版的《吉川幸次郎遗稿集》第三卷“清初诗说”,系作者1961~1963年为京都大学中国文学专业研究生讲清诗的讲义,由清初讲到乾隆三大家,极有心得。近年研究清代文学的学者似比过去减少,但有深度的研究成果仍不断涌现。清水茂、竹村则行、松村昂、大平桂一等学者的清诗论文,都注意到一些中国学者忽略的问题,如明亡后一度遁入空门的方以智、金堡、钱澄之等人的创作,康熙十八年博学鸿词试对文坛的影响等。其他如松下忠、船津富彦的清代诗学研究,田仲一成的清代地方戏研究,樽本照雄的清末小说研究,都可以说成绩斐然,可惜除清水茂的论著外,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国内还没有翻译介绍。今后有必要加强沟通和交流,相信日本学者的成果会不同程度地拓展国内学术界的视野。英语世界的学者译介和研究诗文的兴趣远不如小说那么强烈,但他们的一些研究从论题到思路都很给人启发。如L.C.Goodrich《乾隆对文学的查究》(1935年)、D.S.Nivison《章学诚的生平与思想》(1966年)、A.R.Zito《作为文本和实践的献祭:18世纪中国的仪式与写作》(1989年)在角度和方法上颇具特色。其他如桐城派古文、仪征派骈文、袁枚、郑板桥、龚自珍等人的诗歌,都有研究专著出版。华裔学者叶嘉莹对清词和王国维词作、词学的阐释,在20世纪词学研究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王靖宇于1972年出版《金圣叹》一书,以对金圣叹文学批评的深入剖析,引起西方汉学界对金批小说的热烈关注。有关英语世界的清代文学研究,黄鸣奋《英语世界中国古典文学之传播》一书有较详细的评述,可以参看。新加坡学者杨松年著有《王夫之诗论研究》、《中国文学评论史编写问题论析:晚明至盛清诗论之考察》、《姚莹〈论诗绝句六十首〉论析》等著作,对明清之际诗论的历史特征作了不同程度的探索,其中揭示的文学批评史编写中的问题,至今仍有参考价值。早年以《中国诗歌美学》著闻,现执教于新加坡大学的萧驰,最近将历年所撰的六篇论文结集为《抒情传统与中国思想——王夫之诗学发微》一书,将王夫之诗学的阐释推进到一个新的深度。目前我们对海外清代文学研究的成果了解得很不够,今后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学术交流和沟通。

清代文学研究的开拓和展望

总体看来,清代文学研究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已取得一定成绩,张燕瑾、吕薇芬主编的《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中的清代卷和近代卷已充分表明这一点(注:清代卷为汪龙麟撰,近代卷为裴效维撰,前者详于戏曲小说和大家、名著而略于诗文及中小作家,后者有点有面,梳理问题极为细密,均足资治清代文学者参考。)。但也正如此书的综述所显示的,迄今为止的研究,所涉及的内容和问题还很有限;相比其他各段文学的研究,成果积累更显得很薄弱。无论从研究力量的投入还是从成果出版的角度说,清代文学都是一个期待关注的领域。(注:参看吴承学、曹虹、蒋寅《一个期待关注的领域》,《文学遗产》1999年第4期。)清代文学研究相比前代的滞后,显然与厚古薄今的价值观有关,由于时代接近,清代文学整体上尚未经过仔细的筛选和淘汰,大量的平庸之作不仅淹没了杰作,而且给人造成一种庸滥的印象,影响了人们的阅读兴趣,进一步阻碍了研究的深入。其实,从文学史研究的角度说,清代文学是有着特殊价值的,研究清代文学不仅具有一般文学史研究的意义,还有发现文学

史运动的深层结构,认识文学发展的一般规律乃至激活前代文学研究的作用。

自从艾斯卡皮的文学社会学研究方法和接受美学的读者理论行世以来,人们看待文学的眼光已不仅仅局限于作家和作品,“文学”被视为一个包括写作、传播、接受并产生影响的过程,这一过程不只涉及作品的写作、传播与批评,还包含文学观念的演变、作家的活动与交往、社会的文学教养和时尚。文学史研究的任务就是对曾经发生和存在的文学过程进行历时性的描述,从而加深我们对文学现象和规律的理解。这种工作在宋元以前乃是可望而不可即的目标,只有到明清时代,我们才能凭藉大量的作品和史籍,深入文学活动的具体过程,迫近地观察各种复杂的文学事件和文学现象,真正实现文学史研究的目的和任务。(注:参看蒋寅《进入“过程”的文学史研究》,《王渔洋与康熙诗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随着文学史、文学理论研究的积累和相对饱和,文学史研究趋于缓慢,重复劳动多,独创性研究少;文学理论则因稗贩西学,鲜有发明而为越来越多的人所不满。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力开展清代文学研究,或许是走出学术困境的一条有效途径。清代文学无比丰富的作品和作家传记资料,不仅为深入研究文学现象和创作活动,发掘中国文学的独特经验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它同时还呈现出文学传统延伸和变异的各种态势,激活我们的文学史知识。很显然,作家和作品的文学史价值是通过后人的模仿和文本的互涉而凸现出来的。没有自李商隐以来那么多诗人对杜诗的模仿,没有那么多杜诗学著作,我们不能如此深刻地体会到杜诗的集大成意义。清代王渔洋指示弟子做诗门径,七律嘱熟参李颀、刘长卿,赵执信《声调谱》以降各家诗律学著作多举杜甫、韩愈和苏轼之作为七古典范,提示了这些作家在七律、七古写作上的典范意义,促使我们重新审视其艺术特征及文学史地位。

无论从哪方面说,清代文学研究对整个古典文学都是极为重要的,尤其是在当前,不少领域的常规研究已渐趋饱和,而清代文学还满目是处女地有待开垦,更应该多些人投入或参与清代文学研究。从现有的成果来看,清代文学研究在许多方面都很薄弱,而最缺乏研究、亟待开拓的领域首先是说唱文学和文学批评。与前代相比,清代俗文学堪称发达,《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所载曲艺345种,形成于清代和清代以前的曲种多达180余种,(注: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3年版,第306~321页。)目前这方面的研究除基础性的版本目录学工作及李家瑞、傅惜华、赵景深、关德栋、陈锦钊、车锡伦等前辈学者的一些论文外,专门性的研究成果还较少。过去的文学史研究过于关注士大夫阶层的文学生活,并集中于传统文学样式,致使通俗文学在他们日常生活中的意义完全被忽略,至于基础远为庞大的平民阶层的文学生活,更被排除在文学史的视野之外。这部分史实被文学史叙述所遮蔽的结果,是精英文学与通俗文学的互动过程如题材的因袭与改造,故事的传播与接受等变得模糊不清,最终影响到整个文学史研究的全面深化。清代文论研讨的薄弱对批评史研究的影响更大。正如明代学者许学夷说的:“古今诗赋文章,代日益降,而识见议论,则代日益精。……盖风气日衰,故代日益降,研究日深,故代日益精,亦理势之自然耳。”(注:许学夷:《诗源辩体》卷三五,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348页。)清代文学理论、批评著作之多,涉及面之广,方法之多样,成就之高,都达到古代文论的顶峰。由于文献浩繁,搜集不易,迄今的研究即便是邬国平、王镇远《清代文学批评史》、黄霖《近代文学批评史》这样的优秀著作,也只涉及一些著名的人物、思潮和流派,文献的研究和历史线索的清理还有待进一步展开。最近出版的吴宏一主编《清代诗话知见录》、张寅彭著《新订清人诗学书目》以及即将出版的蒋寅《清诗话考》,为考察清代诗学提供了基本线索,而张寅彭主编《民国诗话丛编》则为晚清诗学研究打下良好的文献基础。在未来的时间里,清代文学批评尤其是晚清诗学的研究相信会有长足的发展。

相对前代而言,清代文学研究的优势是材料丰富,但在目前的情况下,这种优势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很大的困难。因为清代图书本朝人不重视,直到清末才有刘声木、刘承干等人悉心搜罗,但历经战乱亡损很多,传世之本多分藏于海内外众多的图书馆,部分存于私人手中,阅读和搜集资料相当艰难,这使得清代文学的全面研究在短时期内很难实现。现实的选择是首先做些小规模的专题研究,这对存在大量空白点的清代文学史来说也是基础性的工作,只有积累一定数量的专题研究,清代文学史的全面深化才有可能。

说到专题研究,我们就有了许多选择的可能,作家、时段、群体、文体、性别、家族、流派、地域都可以成为专题研究的单位。作家和时段是传统的文学史研究最关注的部分,成果积累也最多,今后的工作是要拓展作家的覆盖面,尤其是嘉、道、咸、同之际和清末民初的作家。这是清代文学发生转折和新文学萌发的时期,涉及到对晚近文学史的基本理解,而

过去的研究所涉及的作者很少,以至我们谈到古代文学向近代文学的过渡或文学形态的转变时,只有笼统的概述和对重点人物的剖析,缺乏量的综合和分析,这种状况只能靠加强作家研究来改变。时段研究也存在两头强、中间弱的不平衡状况,解决方法同样是加强作家研究,由点到面,以家族、社团、群体为中心开展流派、地域的研究。其中地域是个核心问题,清代文学发达的突出现象,如家族、性别、社团、流派都与地域概念胶着在一起,抓住地域因素能收纲举目张之效。

首先,清代三百年间,最有影响的流派和作家群体都是在地域的基础上形成的,像古文的桐城派和阳湖派,词的浙派、阳羡派和常州派,骈文的常州派,戏曲的苏州派。诗派尤其多,如虞山派、河朔派、畿辅七名公、江左三布衣、岭南三大家、西泠十子、关中三李、浙西六家、岭南四家、娄江十子、江左十五子、吴会英才十六人、辽东三老、江西四才子、吴门七子、嘉定后四先生、后南园五先生、毗陵四子、越中七子、高密派、湘中五子等,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由诗社形成的群体更是不胜枚举。在这些地域性的群体或流派中,文学家族往往是中坚力量,如山东的新城王氏、益都赵氏、德州田氏、高密李氏、单氏,江苏的虞山冯氏、吴江叶氏、宝应乔氏、如皋冒氏、仪征刘氏、阮氏,安徽的合肥李氏、桐城方氏、钱氏、姚氏、全椒吴氏,浙江的海宁查氏、德清俞氏、山阴祁氏,河南的商丘宋氏,福建的长乐梁氏、侯官林氏、丁氏,湖南的宁乡陈氏、程氏,这些文学世家著姓不仅代有闻人,涌现了一批作家,还形成浓厚的文学氛围,培养出一门闺秀诗人。当我们追究清代女性诗歌繁荣的原因,考察叶天寥、沈用济、黄任、袁枚、毕沅、阮元、陈文述、梁章钜等名士的一门闺阁风雅,就会发现那正是在家族文学的背景下产生的,无论从家族文学的角度或女性文学的角度都是特别值得研究的课题。可以说,清代文学史上的性别、家族、流派、地域是互相纠结在一起、密不可分的,无论研究哪一个环节,都会牵涉到相关的问题,将研究引向更广更复杂的社会背景中去。这就要求我们在考察具体问题时必须具备全局的眼光,将具体问题放到更广阔的背景下去思考和分析。我相信,只要能在若干年内做出一批扎实的专题研究成果,不管是什么层次的什么范围的,清代文学史就会全面改观,我们对清代文学史的认识也会全面深化。

最后还有文体的问题。前面说到说唱文学和文学批评的研究亟待加强,并不意味着其他文体的研究已很充分或不重要,实际上清代文学在各种文体的创作上都有相当的成就,值得全面深入地加以研究。比如骈文就名家辈出,作品丰富,技巧达到很高的水准,除了张仁青、姜书阁、莫道才、于景祥等学者的通论著作外,尚无专门研究著作。赋也是同样的遭遇,没有研究专著出现,虽然马积高《赋史》和郭维森、许结合著的《中国辞赋史》对清代辞赋都有清晰的梳理,恰当地肯定了清代辞赋的成就,但断代的深入研究还有待来哲,赋话和辞赋理论也亟须整理和研究。其他如散曲、短篇小说、翻译乃至八股文、试帖诗,无不或多或少地留有未开垦的处女地,等待我们去拓殖。而学界研究较多的诗词古文则需要在专人专书的研究上狠下工夫,力争以个案研究推动整个文体史研究的进步。

总的来说,清代文学有待开拓的研究领域是很多的,除上举专题研究外,综合性的研究也有许多工作要做。随着研究的深入,学术重心将由文献转向文学,由文学推广到文化,诸如文学与思想史、学术史的关系,与其他艺术类型的关系,与文化传统、文学传统的关系,中外文学的交流,都是大有可为的天地。在当今现代性的语境中,文学的现代化进程日益为学界所关注,近代文学史所承载的文学的现代转型和现代性问题,正成为热烈讨论的话题。这是可喜的现象,但同时我们应该警惕一种将现代性作为普世话题,脱离文学本身的意义和价值,唯现代性是论的倾向。文学毕竟有自己的问题和自己的历史,文学研究需要解决的首先应该是文学本身的问题。

现代意义上的中国文学研究已经历一个世纪的漫长过程。审视既有成果和近年的学术态势,让人感到,古典文学的许多领域和课题都趋于相对饱和。在没有特别好的题目可做,或没有材料、理论突破的情况下,学人与其炒冷饭,还不如做些清代文学研究,尤其是乡邦文学研究,起码占个地利,在风土人情的理解和地方文献的使用上独具优势。我相信,清代会是古典文学研究未来若干年的热点,当前代文学研究渐趋饱和,越来越难以确定学位论文的选题时,选择清代文学研究的学人会越来越多。这正是清代文学研究的希望所在。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礻加真

@②原字麟的繁体字

@③原字氵加云

@④原字钅加柔

@⑤原字瑞去掉王

@⑥原字亻加良

@⑦原字槐加斗

@⑧原字艹加频

@⑨原字门内加岂

@⑩原字竹头下加移

@(11)原字日加杨去木

原载:《江海学刊》200403

明清时期中西文化交流取得了哪些成就

明清时期中西文化交流取得了哪些成就 在明清时期虽然中国处于闭关锁国时期,对外来文化予以排斥和不接受,但在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历史的趋势下,中西方文化得到交融,对中西方文化都有着强大的影响力,下面是我对明清时期中西文化的交流所得到的成就的总结和概述。 一,西学中传 明清时期,最早给中国带来西方文化的是来自西方的传教士,他们在中国宣传他们的信仰,同时也把西方的文化送到东方大地。 (一)语文学 利玛窦着有西字奇迹一书,系用拉丁拼音注读汉字。其后又有金尼合(Trigault Nicolas)着西儒耳目资一书,也是讲拉丁文拼音与注音的,其条理比西字奇迹更为完密,此为西人介绍拉丁文的最早著作。当时中国学人多受其影响,方以智之作通雅,即曾引述该书。荷兰人占据台湾,曾设学校,教授当地人学习拉丁文。当时士人的应用文件,都采用拉丁文,朋人称为「红毛字」。所以在明末清初,已有许多人懂得拉丁文。 (二)天文历法 明清之际的西方传教士,对于中国最大的贡献是天文学和历法。先是在万历三十八年,因为日蚀不验,发现旧历的错误,就有李之藻与五官正周子愚等上疏。请采用西洋历法,以改良旧历,并推举庞迪我、龙华民、熊三拔等西洋教士。朝廷未及采纳,而发生了南京反教风潮,而有禁止耶教、驱逐教土之令。后来延至天启、崇祯年间,再

发生日蚀的错误,旧大统历与回回历都不验。明思宗便接受徐光启的建议,成立历局,以光启为监督,主持修订新历法。即以崇祯原年戊辰为新历元年,名之曰崇祯历。并起用李之藻,征聘教士龙华民、邓玉函、罗雅各布、汤若望等。开局之后,徐光启便偕同李之藻、龙华民等,先从事译书研究与观察的工作。第二年李之藻病故,崇祯六年徐光启也去世。当光启病笃时,举荐当时通晓西学的前陜西按察使李天经继续主持历局之事。后至崇祯七年,成历书一百卷,共分十一部,名曰崇祯历书,又名西洋新法历书。崇祯六年又议订历法条议二十六则,历法虽成而明亡,竟未及施行。后来清兵入关,即采用西洋教士所研订的新历法,并用汤若望为钦天监。继汤后又用南怀仁为钦天监。 南怀仁死,又用闵明我、徐日升、戴进宝、巴多明、高慎思、汤士选、毕学源等人,或为钦天监,或任顾问。 介绍西方天文历法的译述,重要的著作有利玛窦与李之藻合着的乾坤体义、浑盖通宪图说,有徐光启与诸教士共同译述的日躔历指、测天约说、测量全义、恒星历指、月离历指、交食历指,与李天经所著的历元等书。有清初西洋教士共同编译的新法表异(汤若望作)、历法西传、康熙永年历法、历象考全书、仪象考成等书。 与文字著作同时介绍到中国的是天文仪器的制造。在崇祯时,历局成立,在邓玉函、罗雅各布等西洋传教士指导下,制成新式天文仪器多种。包括「七政仪」、「列宿仪」、「平浑仪」、「交食仪」、「天球仪」、「地球仪」、「日晷」、「时钟」。后来这些仪器多被闯贼李自成所毁。

(完整word版)外国文学史复习笔记

外国文学史期末复习笔记 第一章古代文学 一、古希腊文学 (一)英雄时代(荷马时代) 1.时期(填空) 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是古希腊从氏族公社制向奴隶制社会过渡的时期,史称“英雄时代”,又称“荷马时代”,这时文学的主要成就是神话和史诗。 2.神的名称(必考填空、选择) 雷电神:宙斯天后:赫拉海洋神:波塞东(poseidon)农神:得墨忒耳(demeter)太阳神:阿波罗(apollo)战神:阿瑞斯(Ares) 火神:赫淮斯托斯(Hephfis)神使:赫尔墨斯(Hermes) 女战神:雅典娜爱神:阿佛洛狄忒(Aphrodite) 月神:阿尔忒弥斯(Artemis) 家神:赫斯提亚(Hestia) 3.古希腊神话(名词解释) 1)时间: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是古希腊从氏族公社制向奴隶制社会过渡的时期,史称“英雄时代” 2)含义:是原始氏族社会的精神产物,是古希腊人集体创造的口头创作,是欧洲最早的文学形式。大体可以分为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大部分 3)产生原因:是生产力发展的低级阶段的反映;氏族公社社会基本特征的表现;希腊宗教崇拜的起源。 4)艺术特征(简答) ①想象力极强。 ②故事性极强。 ③哲理性极强。 5)影响: ①古希腊文学艺术的宝库和土壤;荷马史诗《神谱》古希腊戏剧。 ②对古罗马的文化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 ③古典时期、文艺复兴时期以神话为基础 4.潘多拉的盒子(名词解释)

1)潘多拉,希腊神话中火神赫淮斯托斯或宙斯用粘土做成的地上的第一个女人,作为对普罗米修斯造人和盗火的惩罚送给人类的第一个女人。众神亦加入使她拥有更诱人的魅力。 2)潘多拉打开魔盒,释放出人世间的所有邪恶——贪婪、虚无、诽谤、嫉妒、痛苦等等,但潘多拉却照众神之父的旨意趁希望没有来得及释放时,又盖上了盒盖,把它永远锁在盒内。 (二)大移民时代 代表作家作品(填空) 抒情诗:抒情诗有多种体裁,主要有双管歌、琴歌和讽刺诗,其中琴歌的成就最大。 《伊索寓言》反映的是奴隶制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三)古典时期 二、古罗马文学(古罗马文学为什么是希腊和后世文学的桥梁) 1.古罗马成了古希腊文化的直接继承者。 2.丧失了古希腊文学的生动活泼的精神灵气,显示出了精神和情感世界的贫乏。 3.古罗马崇尚武力,对人的力量的崇拜表现为对政治与军事的追去,由此演化出对集权国家和个体自我牺牲精神的崇拜。古罗马文学比古希腊文学更富有理性意识和责任观念,风格更庄严和崇高。但是,古罗马文学人文观念的主体依然是古希腊式的世俗人本意识,仍属于古希腊式的文化范畴。 4.古希腊文学中的世俗人本意识在古罗马文学中得到了体现,并经由古罗马文学广泛地流传于后世的西方文学。 三、荷马史诗(名词解释) 1.概念:《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是古代希腊的两大史诗,相传是由一个叫荷马的诗人所做,故称荷马史诗。又被称为“英雄史诗” 2.两部史诗: 1)《伊利昂纪》希腊人围攻特洛伊城的故事。 2)《奥德修纪》希腊英雄奥德修斯在特洛伊战争结束后返乡的故事。 3.人物形象:阿基琉斯:在战场上勇敢善战、奋不顾身而又暴烈鲁莽。 赫克托耳:英雄主义富有悲剧色彩。奥德修斯:

明清时期的文化

明清时期的文化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比较“散”,明清时期的文化成就涉及科学技术、哲学、文学等方面的内容,有不少需要学生识记的重要知识点,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合理地安排教学时间,尤其应注意不要平均分配教学时间,突出重点,合理分析、解决难点。 2.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多地利用制作的文化成就表,以使学生比较清晰的记忆。 3.注意梳理重要知识点,可制作一些表格,帮助学生记忆;对于理性知识内容,关键是要激活学生思维,对一些问题展开讨论,注意发现学生思维过程中的火花。 4.在教学过程中还可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例题,使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明清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程大位、明安图的数学成就。李时珍、徐光启、徐霞客、宋应星等的科学著作。 2.掌握明清时期的哲学成就:王阳明的心学及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民主进步思想。 3.掌握明朝戏剧的发展:明传奇。 4.掌握明清时期的主要文学成就:明清小说。 5.掌握明清时期大型丛书和类书的编订:《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 6.掌握利马窦和西学东渐。 【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分析明清时期我国科学技术由发展转为停滞的原因,培养学生联系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理学的演变及早期民主启蒙思潮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指导学生分析明清时期思想、文学等方面体现出反封建特点的原因,使学生认识,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4.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文献资料,培养学生对其中反映的观点进行正确分析并正确阐释的能力。 【德育目标】 1.通过学习明清时期的文化,认识到明清的科学技术在前代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取得了一些在当时世界上领先的新成果,表现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但是,与同时期的欧洲相比,我国发展的主要是传统科学技术,而没有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这一方面,我们落伍了。使学生充分认识腐朽的封建制度不仅阻碍着经济的发展,阻碍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也阻碍着我国科学文化的发展。 2.通过学习明清时期的哲学思想,使学生认识,王阳明创立心学是为了维护当时腐朽的封建统治,挽救当时的政治危机。而带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的出现,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客观要求,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 3.通过学习明传奇和明清小说蓬勃发展的原因和特点,使学生认识,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传奇和小说的蓬勃发展。

《外国文学史》课后简答题 自己吐血整理

1.作为欧洲最早出现的文学,古代希腊文学开创了一种什么样的文化传统体现了早期西方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 古希腊文化中蕴含着原始的“人”的观点,它经由古罗马文化对后来的西方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西方文学人文传统的主要源头之一。古希腊民族对人的重视,与该民族的自然观宇宙观有密切联系。古希腊人有强烈的个体意识,重视个体的人的价值的实现,强调人在自己对立物——自然与社会——面前的主观能动性,崇尚人的智慧和在智慧引导下的自由,肯定人的原始欲望的合理性,是古希腊文化的本质特征。蕴藏着根深蒂固的人本主义意识。古希腊文学中最为突出的是人本精神。无论神话史诗还是喜剧,都满腔热情地讴歌生活,赞美人生,讴歌人类的勇敢聪明和智慧,占在宇宙的高度审视人和大自然的搏斗,礼赞人性的悲壮和崇高,体现出他们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勇于追求的乐观精神。这一精神成为文艺复兴时期西方思想的主要来源 希腊人以为人在世界上是孤独的无助地站立着的,且因为他时时地战胜阻碍,庄严的承受命运最严刻的判定,于是人道的崇拜便成了希腊生活与希腊宗教的主要特点。他们成就了简朴的直截的美:直白的真实的美。 2.希腊神话具有哪些特点,为什么会具有这些特点 1)原始、野蛮、未开化。希腊民族在原始公社和氏族社会就已经有了一套丰富而完整的神话。由于希腊神话起源很早,所以在希腊神话故事中往往会带一种原始、野蛮、未开化的气息。

2)人本主义与命运观念并存。希腊神话是原始初民的自由意志、自我意识和原始欲望的象征表述。在神话中,神的意志和欲望就是人的意志和欲望,神和英雄们的所作所为、恣肆放纵的行为模式,隐喻了希腊人对自身原始欲望充分实现的潜在冲动,体现了个体本位的文化价值观念。希腊神话里真正具有宗教意义的神是命运,而那些热热闹闹的、欢愉活泼的、喧闹不已的诸神却没有一点宗教的意味。在希腊神话里表现了一个不出场的东西,这个东西就叫命运。它决定一切,包括神的命运也同样是由它决定的。因此,在希腊神话里面就包含了一个非常深刻的思想——命运。3)人神同形同性论,处在核心地位是“人神同形同性论”,不仅使希腊神话较早的摆脱了兽型妖灵阶段,而且是深化体现了较强的民主意识和以人为本、注重现实的精神。希腊神话中的神不是有王或城邦统治者所垄断的,也不是高高在上,只供人们敬畏的神癨,而是属于整个希腊世界所有公民并生活与民众之中的神,神性与人性是相通的。不存在不可逾越的界限。神和人都有男女的形态,但有时人完美的体现,神的形象体现着人的智慧和美之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但也和人一样有着七情六欲。 4)构建了一个多神系统。希腊人民以丰富、新奇的想象创造出了以宙斯为首的俄林波斯山众神,一般认为有十二主神。 5)赞扬乐观、积极进取的精神。希腊人民通过创造神来表达自己的理想和愿望,展现自己民族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6)深刻的哲理意味。西绪弗斯滚石头,对一种看不见的终极目标的追求。 希腊神话故事是古希腊人民在努力从事生产生活活动过程中所创造的希腊神话故事

清代文学史

艺术类综合袁行霈版文学史笔记之清代文学史(一) 清代文学 一讲清代文学总论 一、清代文学发展的背景 1、宋代理学成为清代的官方哲学 2、清王朝控制社会文化思想方式之一是编书。同时又明令各地查缴“违碍”书籍,然后销毁。 3、清王朝控制社会思想的更严厉的手段是大兴文字狱。 4、乾嘉汉学从学术流派上将,可以说导源于顾炎武,从其学术精神上讲,则是清王朝文化专政的结果。 清王朝的文化政策及乾嘉学风也多方面地影响到文学。桐城派古文及其正宗地位的确立。在诗歌方面明显的表现是翁方纲对王士祯神韵说和沈德(好像是德字)潜移调说的修正,提出他的肌理说。 二、清代人文思潮 清初几位思想家大都是反宋明理学。对明代王阳明心学的抛弃,特别是对晚期李卓吾非儒薄经的反传统思想的否定。 清初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位思想家,文学观不尽一致,对文学问题的关注程度,都是重视文学的社会功用,抛弃了晚明文学的表现自我、个性解放、率真浅俗的理论观念。在清中期文学领域也呈现出类似晚明的一股思潮,反传统、尊情、求变、思想解放。袁枚是代表人物。 三、清代文学的历史特征 1、集历代文学之大成。清代文学较之以往各代异常繁荣,一方面是元明以来新兴的小说、戏曲,入清之后依然蓬勃发展。另一方面,元明以来已呈弱势的诗、古文乃至词、骈文,入清后重新振起。凡往代曾经盛行过、辉煌过的文学样式,大都在清代文坛有一席之地,。实质上也是中国文学传统精神和古典审美特征的归复。 2、文学古典形态的再度辉煌 ①清诗。从总体上讲是继承和发扬了贯穿中国诗史中的缘事而发,行“兴、观、群、怨”之用的传统精神,同时也继承了、发展了传统的审美艺术的特征。 ②清词。在明清之际,词发生了转机,走出理俗,归于雅道。成为苦闷中文人委婉曲折地抒写心曲方式。出现了大量的地方性的词人群,以陈维崧为宗主的阳羡词派,朱彝尊为首领的浙西词派形成,词呈现出“中兴”局面。 ③骈文。 ④戏曲。入清后传奇、杂剧都顺从着晚明的趋势,创作更加活跃。李渔的理论和剧代表明代以来戏曲创作由“曲”到“戏”转移。也可以说是戏曲向戏剧本质特征的回归与创作的成熟。 ⑤小说。清初小说,作家独特的作品日益增多,从总体上看是迈进了独创期。另一方面是爱情婚姻小说雅化,蜕变为才子佳人小说。 总之,清代文学在前期和中期是有变化的。前期文学关注国运民生,有着炽热的责任感和深沉的历史意识,传统文体和已雅化的戏曲取得了很高成就。在清中叶,传统文体虽然很活跃,流派纷呈,诗说文论竞相争鸣,但成就和影响远不及小说。

外国文学史(郑克鲁版)

文学的两大源头:古希腊罗马文学和中世纪欧洲文学;(两希文学,希腊人和希伯来人) 六大思潮: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潮;17 世纪古典文学思潮;18 世纪的启蒙主义思潮;19 世纪前期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19 世纪中后期20 世纪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潮;二战后的后现代主义。 1.古希腊文学发展概况:古希腊文学可追溯到公元前12 世纪,一直发展到公元前2 世纪,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 a.公元前12 世纪—前8 世纪:史称“荷马时代”或“英雄时代”文学主要是人民群众口头集体创作,主要成就是神 话和荷马史诗;b.公元前8 世纪—前 6 世纪:主要成就是抒情诗和寓言,体现集体意识的史诗衰落,作家的个人创作兴起,适合于抒发个人感情的抒情诗繁荣,民间还流传许多散文故事;《伊索寓言》 c.公元前 6 世纪末—公元前4 世纪初:“古典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主要指雅典文学,以戏剧成就最大,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此外散文和文艺理论也很繁荣,代表人物有: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d.公元前 4 世纪末—前 2 世纪:这一时期比较重要的文学是“新喜剧”和“田园诗”。田园诗:又称牧歌,是一种描写牧人生活或农村生活的短小抒情诗,主要诗人是亚利山大城的忒奥克里托斯。 2.古希腊文学的地位古希腊文学经历了近千年的历史,它孕育了后世欧洲文明地位发展的各种因素:a.在思想 上,它体现了以人为本,执着现世,积极进取的人本意识,成为欧洲文学的文化内核之一; b.在艺术上,它具有创造性,后世欧洲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都可追溯到希腊; c.在体裁上,欧洲文学中的主要体裁如:史诗,抒情诗,寓言,悲剧,喜剧等均始于希腊;d.在理论上,它形成了完整的文艺理论,为后来欧洲文艺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希腊神话(三类)第一类:情欲与理智的冲突《金苹果的故事》《伊阿宋夺取金苹果》;第二类:关于人与 命运的冲突《斯芬克斯之谜》《普罗米修斯》;第三类:关于女性命运与地位《美狄亚》。希腊神话的各种神:太阳神:阿波罗;智慧女神:雅典娜;月亮神:阿尔忒弥斯;战神:阿瑞斯;爱与美神:阿佛洛狄忒;火与工匠神:赫菲斯托斯;神使:赫尔墨斯;雷电神(众神之主):宙斯;空气女神:赫拉;海洋之神:波塞冬;冥王:哈得斯;农神:得墨忒尔酒神:狄俄尼索斯盗取天火到凡间的是:普罗米修斯 4.荷马史诗:古希腊流传下来最早的完整的文学作品是两部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相传这两部史诗 是在公元前9 至前8 世纪之间由一个名叫荷马的盲诗人根据民间口头流传的短歌编成,因而被称为“荷马史诗” ,它是西方文学的第一座里程碑。 5.《伊利亚特》主人公性格特点:阿基琉斯a.具有忘我、残忍的战斗精神;(为朋友复仇)b.有天真、温厚、善 良的情感;c.对个人荣誉和尊严极度敏感;以上三点构成了阿基琉斯性格的三角形,其核心是:个人本位;阿基琉斯的典型意义:a.体现了希腊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b.阿基琉斯的脚后跟:个人和民族的致命伤 6.古希腊的三大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悲剧之父)《俄俄瑞斯忒亚》;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欧里庇得斯 《美狄亚》;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阿卡奈人》;新喜剧:米南德《恨世者》; 7.古罗马文学代表人物:维吉尔(代表作《埃涅阿斯纪》);贺拉斯;奥维德。 8.中世纪文学概念:中世纪是指公元476 年—1640 年,是欧洲封建社会的历史时期,分为三个时期:初期(5-11 世纪);中期(12-15 世纪);后期(16-17 世纪中叶);就文学史而言,中世纪文学只包括初期和中期的一段时期的文学;几种类型:教会文学;骑士文学;英雄史诗(史诗和谣曲);城市市民文学。《贝奥武甫》是欧洲流传迄今最完整的一部史诗。 9.但丁《神曲》:但丁《神曲》维吉尔象征理性,他引导但丁游历低于和炼狱;说明人应在理性的指导下认 识罪恶和错误;贝亚特丽齐象征信仰,她引导但丁进入天堂;说明人只有靠信仰才能达到真理和至善的境界; 10.中世纪文学主要特点 11.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概况: 意大利文学:彼特拉克:“桂冠诗人” “西方诗坛的诗圣” “西方爱情诗的始祖” 意 大利第一个人文主义者,代表作:《歌集》;创造了“彼特拉克体” (十四行诗);薄伽丘:《十日谈》(欧洲现实近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作品)《巨人传》(卡冈都亚和庞大固埃) 法国文学:拉伯雷:蒙田:欧洲近代散文的创始人;《随笔集》《蒙田随笔》; 英国文学:培根:《随笔》“知识就是力量” ;英国杰弗利·乔叟:英国诗歌之父;英国人文主义文学的先驱;英国文学和现实主义的奠基人;代表作:《坎特伯雷故事集》—英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的第一部典范; 大学才子派:指莎士比亚之前的一群人文主义剧作家,他们都受过大学教育,具有人文主义思想和较高的古典文化素养,他们的创作敏锐而强烈地表达了时代精神,在艺术上作了多方面的大胆创新,为英国戏剧提供了丰富的经验,为莎士比亚戏剧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12.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a.以人文主义思想为内容,具有强烈的时代感;b.自觉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c. 文学形式丰富多样;d.采用民族语言,打破教会制定的必须用拉丁文写作的陈规; 13.塞万提斯《堂吉诃德》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及艺术特点:堂吉诃德是一个带有骑士狂热的人文主义者,其审美性

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明朝北京紫禁城、明长城、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明朝我国包括建筑在内的古典科技取得的杰出成就,仍居于世界先进水平,是人类科技百花园中的瑰宝。 通过选取对本课涉及的三位科学家事迹的介绍,探究他们取得杰出成就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品质。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古典小说的创作到明清时期进入成熟阶段,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的思想艺术特色,明清时期书法绘画的代表人物。课时:2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的重点是北京紫禁城及李时珍和《本草纲目》;《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四大古典文学名著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 本课的难点是包括建筑在内的科技成就所体现的时代特点。 【教学过程】 导入:出示明北京城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雄伟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 1、明北京城 学生概括明北京城的特点。(指导学生归纳紫禁城内建筑特色和明朝北京城布局特点的基础上,认识到其中包含着皇权至上的建筑设计思想。) 2、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全长六千余公里。 二、古典科技巨著的涌现 作者著作价值 李时珍《本草纲目》 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被译为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宋应星《天工开物》“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徐光启《农政全书》农业百科全书,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 学生总结三位科学家成功的原因,引导学生学习他们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品质。 如:李时珍救死扶伤的崇高医德,不盲从古训的创新勇气,刻苦钻研的坚强意志,广泛实地考察的科学方法,亲尝曼陀罗的献身精神,不耻下问的谦虚态度,二十七年成书的坚韧毅力等。宋应星对只知追求功名利禄者的蔑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精见卓识(《天工开物》书名就体现了这种认识)。徐光启利用外国传教士采用介绍西方科学知识笼络统治者以换取传教有利条件的做法,

外国文学史整理版

1、现实主义的概念、代表作家作品 现实主义文学实在20世纪继续发展,是主潮现代主义文学之外的另一大潮流,囊括欧美现实主义文学和苏联文学。现实主义继承19世纪的人道主义文学传统,另一方面融会、吸收了20世纪新的哲学思想、文化观念、艺术手法,将现实主义推向了新的历史高度。 主要代表:高尔斯华绥《福尔赛世家》、萧伯纳《鳏夫的房产》、劳伦斯《儿子与情人》《虹》《恋爱中的女人》《查特莱夫人的情人》、毛姆《人生的枷锁》、戈尔丁《蝇王》、米兰昆德拉《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菲茨格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海明威、高尔基 2、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及概念 由苏联文艺界广泛讨论,高尔基首先提出,第一次全苏作家代表大会肯定下来的无产阶级文学的创作原则和方法。它要求作家在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具体地、历史地描写现实,强调作品的社会主义倾向,同时将革命的浪漫主义作为自己的有机组成部分。 3、高尔基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具体手法 《母亲》是高尔基的代表作之一,被看成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小说塑造了巴威尔这个世界文学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形象。巴威尔把法庭当做是宣传革命真理的讲坛,向全世界宣告了布尔什维克的战斗纲领和社会主义真理。它的出现,开创了无产阶级文学的新时代的题材:表现无产阶级革命的重大主题,充满了革命的激情、英雄主义精神和理想的光辉。新的人物:在世界文学史上第一次塑造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英雄形象。新的创作方法:第一次运用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高尔基的小说,不仅有着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而且具有巨大的艺术表现力,《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以浩瀚的气势和恢弘的画面描绘了俄罗斯社会发展的巨幅画卷。 4.冰山原则 文体风格:简约、含蓄、清新;常用手法:电报式的对话、内心独白、象征手法、意识流;作品结构:只截取一个时间段或一个时间点。1932年发表描写西班牙斗牛士专著《午后之死》,提出著名的“冰山原则”。它被引用到各种小说理论中,对现代叙事艺术有着深远的影响。 5、硬汉原则(结合文本) 在选择人物时特别喜欢斗牛士、拳击手、猎人、渔夫、士兵,他们以惊人的毅力和旺盛的精力,在同充满敌意的世界对抗中殊死搏斗。共同的性格特征:坚强刚毅、勇敢正直,无所畏惧地面对痛苦和死亡,在严酷的悲剧命运中不失勇气和尊严,表现出优雅的风度。 早期:多是斗牛士或拳击手,他们孤独、倔强、争强好胜,为了人格尊严和职业荣誉不惜孤注一掷,以死相搏,夺取胜利,《打不败的人》中曼努尔为代表。 中期:以《丧钟为谁而鸣》的乔丹为代表,他已经是一个为正义、民主和人民的事业而献身的英雄,体现了新的时代精神和崇高的信念。 晚期:以《老人与海》中的桑地亚哥为代表,集中体现一种压倒命运的永恒的、超时空的力量存在,具有浓厚的哲理性和象征意义。

中国小说发展之巅峰——明清时期

论文题目 《中国小说发展之巅峰——明清小说》 姓名:谭孟春 年级:11级历史二班 学号:110301067 完成时间:2013/4/22 摘要:中国古代小说,晚熟于诗歌、散文,略早于戏曲。在发展初期,是被人们所不懈的。然而,经过漫漫历史长河的洗涤,慢慢的由萌芽发展到了成熟,无数文人也留下了家喻户晓、可圈可点的优秀作品,值得我们大家反复揣摩、欣赏。尤其发展至明清时期更是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达到中国小说发展史的一个巅峰! 关键词:明清小说产生、定义文学文体明清小说分类、分期话本拟话本“三言”“二拍”等 在现代汉语中,“小说”一词指的是通过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描写环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而小说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外篇》中:“饰小说以干县令, 其於大达矣!”这里的小说是指卑微琐屑的言谈, 属於贬义词。 究竟什么是小说呢?翻开各种权威的大辞典,都明白无误地写着,它是一种文学文体。和诗、词、戏曲、散文等一样,它是中国文学殿堂中的重要一员。也许是基于这种认识,有许多人认为:中国小说的童年是在唐代,而那些文人写作的“传奇”才是我们见到的最早的小说,或者说是从唐传奇开始,中国小说才有了文体独立的意义。但大家都看到,在唐代以

前,己经有许多小说在社会上流传。例如:《搜神记》、《穆天子传》、《燕丹子》以及《汉武故事》等等,甚至是《山海经》中的有些作品,即使从今天的眼光来看,都可以归为小说。著名的《韩凭妻》、《李寄斩蛇》、《东海孝妇》等等,有人物、有情节,故事的叙述有头有尾,其发展变化曲折有致,己和现代意义上的小说没有区别。因此认定唐传奇是中国最早的小说的观点显然是错误的。它不符合中国小说发展的实际。在早期的我国古代文献中,著录有许多有关“小说”的文字记载。例如,人们熟知的《庄子·杂篇·外物》、桓谭和《汉书·艺文志》等所说的小说概念,和上述辞典记载的并不符合。也有人望文生义,把“小说”和“说”混为一谈,认为小说就是说故事。其来源很早,大概和诗歌等的产生一样,是古代人民在劳动中产生的。然而他们又无法拿出具体的作品来说明,因此难定一是。 但在这里首先,我们要明白一点:小说的产生必然是在我国的文字产生之前。而我国文字的产生,根据己经掌握的历史资料,它不可能出现在我国原始社会。虽说目前对苍颉造字的说法,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但说文字的产生大约在我国的殷周时代,还是较为可信的。换言之,今天我们讨论的小说,必须是有文字记录的作品。否则,一切就无意义了,也是不值得我们花时间去讨论的。其次,我们应当肯定,小说与“说”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如果单从字面上来看,所谓小说是指“小”的“说”。在古代,“说”曾经有过某种文体意义。如先秦时期的韩非子,就写过诸如《说难》之类的文章。正如后世的柳宗元有《捕蛇者说》之类。这里的“说”,显然己是指一种文体了。把“说”扯上某种文体意义,可能与此有关吧……其“说”而小,可能在当时这种己有某种文体意义的“说”,并不很重要。相对于“小说”,也必有“大说”。这也就是《庄子》所言“其于大达亦远矣!”。既“于大达亦远”,自然难进其法眼喽。可能也有些统治者比较聪明,认为在这些“丛残小语”中有“可观之辞”,至少他们可以从中获得某种思想上的启迪。也正因此如此,他们在朝廷设立稗官,犹如从民间采风那样,专门从街头巷语中收集那些“道听途说”之事,因为其中“如或一言可采”,也是“刍荛狂夫之议也”。然而这等工作,毕竟不是正途,所以“君子弗为也”,然而它也不会被消灭。小说家的存在,将会把这类人或事记载下来,专门献给统治者使用。关于这些都不是我要谈的内容,重点是繁荣时期的明清小说。 众所周知,明清两代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繁荣时期。就文学理念、文学体式和文学表现手段而言,明清小说以其完备和丰富将叙事文学推向了极致。从明清小说所表现的广阔的社会生活场景、丰硕的艺术创作成果和丰富的社会政治理想而言,明清小说无疑铸就了中国古典文学的最后的辉煌。这个时期的小说的特点有题材内容的空前丰富,世俗生活的全面展现,社会理想的全新探索从明代开始,小说创作打破了正统诗文的垄断,在文学史上,取得与唐诗、宋词、元曲并列的地位。清代则是中国古典小说盛极而衰并向近代小说转变的时期。明代小说是在宋元时期说话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包括了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短篇小说又分为文言短篇和白话短篇。其长篇小说按题材和思想内容,可概括为:①历史演义小说。它是由宋元说话艺术中的讲史一类发展而来的。历史演义以一朝一代的历史事实作基础,吸取野史杂说和民间传说的内容,敷演扩大而成。“七分事实,三分虚构”是其特点。元末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最典型的历史演义小说,也是中国的第一部历史演义小说,代表了历史演义小说的辉煌成就。在它的影响下,历史演义大量出现,内容差不多从远古传说时代到汉晋唐宋都有所作。较著名的有《列国志传》、《全汉志传》、《唐书志传通俗演义》等,其中以冯梦龙改编的《新列国志》成就较高,影响也较大。②英雄传奇小说。它也是在宋元讲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与历史演义小说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拘泥于一朝一代的历史事件的演变,而是以描写理想化的传奇式的英雄人物为主,虚构的成分较多。明初施耐庵所著的《水浒传》是它的代表作品,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艺术趋于成熟。③神魔小说。这类小说受到宗教不同程度的影响,内容涉及鬼神魔怪,充满奇异的幻想。吴承恩的《西游记》是神魔小说中最优秀的一部。《西游记》也是在宋元说话艺术和民间传说的基础上由文

外国文学史自考大纲(2017年版)

第一章古代文学 第一节概述 识记:古希腊、罗马文学是欧洲文化和文学的发源地 理解:古希腊罗马文学和早期基督教文学是欧洲文学的两大源头。古罗马文学是古希腊和后世欧洲文学之间的桥梁。古罗马文学的分期及主要代表作家作品。古希腊文学的三个分期及代表作家作品。第一部文人史诗《埃涅阿斯纪》。 理解 4.《埃涅阿斯纪》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3.“伊索寓言”; 应用:古希腊文学的特征。 第二节古希腊神话 识记:奥林波斯神系。英雄传说。 理解:希腊神话的内容和艺术价值。 应用:希腊神话的特点。 第三节荷马史诗 识记:《伊利昂纪》的主要英雄人物。《奥德修纪》的主人公。 理解:荷马史诗。 应用:荷马史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第四节古希腊戏剧 识记: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和喜剧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理解:古希腊戏剧的起源。古希腊悲剧和喜剧的基本特征。 应用:古希腊戏剧中的命运观念和人本思想。三大悲剧诗人对希腊悲剧的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 第二章中古文学 第一节概述 识记:中古各种类型文学的代表作品。 理解:教会文学;骑士文学;英雄史诗;市民文学。《罗兰之歌》。《列那狐传奇》。 应用:中古文学的主要特征和价值。 第二节但丁

识记: 1.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2.《神曲》采用中世纪梦幻文学的形式,梦游“地狱”、“炼狱”和“天堂”。 3.诗集《新生》。 理解:《神曲》的主题思想。 应用:《神曲》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第一节概述 1.识记:意大利、法国、西班牙和英国文学的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2.理解: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流浪汉小说;大学才子派;七星诗社 3.应用: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十日谈》的思想内容;《巨人传》中的巨人形象第二节塞万提斯 1.识记:历史剧《奴曼西亚》;短篇小说集《惩恶扬善故事集》;《堂吉诃德》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小说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理解:《堂吉诃德》的主题及艺术成就。 3.应用:堂吉诃德和桑丘·潘沙的形象。 第三节莎士比亚 1.识记:莎士比亚戏剧创作成就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其历史剧、喜剧、悲剧和传奇剧的代表作;四大悲剧: 2.理解:喜剧的主题和主要特征。悲剧的主题和主要特征。 3.应用:哈姆莱特形象分析。《哈姆莱特》的思想价值和艺术成就。 第四章17世纪文学 第一节概述 1.识记:巴洛克文学的代表作家作品:“马里诺派”,“贡哥拉派”;卡尔德隆与《人生如梦》。弥尔顿的《失乐园》等三首长诗;高乃依于《熙德》;拉辛与《安德洛马克》。 2.理解:“三一律”。 3.应用:古典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莫里哀

明清时期的文化

中国古代史学案 第六单元明、清(鸦片战争以前) 考点23 明清时期的文化 本节学习重点: 1、明清时期文化发展的特点及其表现; 2、明清时期的主要科学家及其科技成就、科学价值; 3、心学的创立背景、代表人物 及其思想实质;4、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产生的原因、思想实质、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评价;5、明传奇的概念、代表作及作者、评价;6、明清小说的主要著作、作者、成书时间和价值;7、明清时期的主要类书、丛书及其编纂者、价值;8、明清时期传教士来华的代表人物以及西方传教士在西学东渐中的贡献。 ●考点扫描——自建知识网络 【参考答案】集大成早期民主启蒙市民小说总结李时珍东方医药巨典徐光启我国传统农学成就欧洲先进的水利技术和工具地理学石灰岩溶蚀地貌欧洲宋应星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理学心学儒家经典道学家反封建思想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法治工商皆本经世致用天下郡国利病书君主专制政治唯物朴素辩证法革新罗贯中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施耐庵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吴承恩长篇神话小说曹雪芹高鹗吴敬梓讽刺小说蒲桦龄文言短篇小说解缙古今图书集成纪昀四库全书利玛窦徐光启 ●学法指导——剖析重点难点 1、16-18世纪中国没有产生近代科学的原因:(1)封建自然经济极大地限制和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能为科技提供发展的推动力;(2)封建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严格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不利于科技成果的产生、推广、应用; (3)明清统治者实行文化专制统治,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等,禁锢了思想,窒息了学术空气,使知识分子脱熟生产实际,不利于自然科学的研究和发展; (4)封建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中西正常文化交流,使中国失去吸收外来先进科技文化的条件;文化的政治化倾向、重政轻技重道轻器的传统观念以及注重直觉的思维方式使科学技术的研究、应用缺乏必要的社会氛围。 总之,封建专制统治的腐朽、没落,是导致16——18世纪中国科技发展落后于西方的根本原因。 2、明清之际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的比较 (1)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①政治条件:中国封建制度虽然衰落、封建专制却空前强化,封建统治仍十分稳固,资产阶级还未形成;而西欧已进 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封建统治风雨飘摇,资产阶级力量强大。②经济条件:明清之际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受到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而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③文化条件:中国封建传统文化仍占统治地

(完整版)外国文学史复习提纲整理

外国文学史 一、考试范围: 本门课教学大纲所设置的内容均为考试范围。 二、考试要求: 本大纲在每个章节都提出了具体的考核要求。凡属于“识记”部分的内容,要求学生努力记忆,并在各种情况下准确辨识。“理解”部分要求学生不仅熟知其概念,还要理解其原理,并能够联系有关作家作品等文学现象及在文学史上的作用和意义加以简略说明。凡要求“掌握”的内容,必须做到能够运用有关理论和知识,分析文学现象和作家作品中的重要问题,强调对综合能力的考察。总之,学生要在“识记”、“理解”、“掌握”三个知识层次上认真学习,系统把握,并能融会贯通。 第一章古代文学 第一节古希腊古罗马文学概述 考核目标与考核知识点 1.识记:古希腊、罗马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没有奴隶制就没有希腊国家和罗马帝国,“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古希腊文学的分期,各个时期的主要文学成就。1)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是古希腊从氏族公社制向奴隶制社

会过渡的时期,史称“英雄时代”,又称“荷马时代”,这时文学的主要成就是神话和史诗; 2)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是氏族社会进一步解体、奴隶主城邦逐渐形成的时期,历史上称大移民时代。这一时期,文学的主要成就是抒情诗(最著名的诗人→萨福)和寓言; 3)公元前6世纪末到公元前4世纪初,是希腊奴隶制发展的全盛时期,史称“古典时期”,历史上又称“雅典时期”,这时文学的主要成就是戏剧(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喜剧家→阿里斯托芬)、散文(历史著作→希罗多德、修昔底德,哲学和演说辞→苏格拉底)和文艺理论(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4)公元前4世纪末至公元2世纪,史称“希腊化”时期,文学上的主要成就是新喜剧和田园诗。 2.理解:早期欧洲文学的各种样式及其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3.掌握:奴隶主民主制与古希腊文学繁荣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神话 考核目标与考核知识点 1.识记:希腊神话中主要神的名字,尤其是古罗马神名。(注意区分古希腊神话名和古罗马神话名) 2.理解:俄林波斯神统。(从宙斯到赫斯提亚统称“俄林波斯圣山上的12主神”) 3.掌握:希腊神话的特征;希腊神话的价值,希腊神话不只是“希

16第五章 清代文学概说

第五章清代文学概说 清代 清王朝从1644年定都北京至1911年辛亥革命,有国267年 从1840年鸦片战争始,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中国历史进入近代 清代文学,指清前期至清中叶的文学: 清前期(1644?a1735)清入关?a?a雍正末,包括顺治、康熙、雍正几朝 清中叶(1736?a1839)乾隆初?a?a道光19年,包括乾隆、嘉庆、道光20年前 一、清代社会特点 1.封建君主专制 清代皇帝较以往各王朝更专制,臣民较以往奴性也更强 承袭明朝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 军事、行政、财政大权完全集中皇帝一人之手 设立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内阁形同虚设 2. 清代思想文化专制:独尊程朱理学 满清统治者以中国传统文化继承者自居,承认儒学正统地位 (1)以汉制汉 1)尊孔崇儒 康熙主持编写《性理精义》,一再倡理学,崇朱熹 2)六部、都察院实行满汉复职制度 3)欺骗麻醉与屠杀镇压相结合 倡科举,设四库全书馆,笼络汉族知识分子; 非不知八股为无用,特以牢笼人才,舍此莫属。 大兴文字狱,扼杀反清及异端思想 (2)编书与禁书 1)保存古代文化典籍:《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全唐诗》《佩文韵府》《四库 全书》的编纂 2)乾隆时被禁毁的书将近三千馀种,六七万卷以上,种数见与《四库》现收书相埒(孙 殿起《清代禁书知见录》) 二、清代文学发展概况 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2绪论》:就拿文学来讲,周秦以子称,楚人以骚称,汉人以赋称,魏晋六朝以骈文称,唐人以诗称,宋人以词称,元人以曲称,明人以小说、戏曲或制艺称,至于清代的文学则于上述各种中间,或于上述各种之外,没有一种比较特殊的足以称为清代的文学,却也没有一种不成为清代的文学。盖由清代文学而言,也是包罗万象而兼有以前各代的特点的。 众体皆备,集历代文学之大成 清代文学繁富、驳杂,蔚为大观: 元明以来新兴的小说、戏曲空前飞跃,成就巨大

明清文学所有的名词解释

1.台阁体: 台阁主要指明初的内阁与翰林院,又称为“馆阁”。“台阁体”是以当时馆阁 名臣杨士奇、杨荣、杨溥为代表的一种文学创作风格。题材上“颂圣德,歌太平”,艺术上追求平正典丽;流行的原因跟作家的生活遭际有关,他们身居要职,处境优裕;还有当时政权稳定,国力逐趋强盛,另外当时全国实行整饬政策。代表作品是杨士奇《东里诗集》,杨荣《随驾幸南海子》。 2.茶陵派 弘治年间,在台阁体造成文学萎靡不振的局面情况下,李东明等人发动了对台阁体文学的冲击以此来重振文坛而形成的诗歌流派,茶陵派以李东明为主,主要成员有谢铎、张泰、邵宝、石珤、鲁铎等人;李东阳提出诗学汉唐的复古主张,强调对声调节奏等法度的掌握;代表作是李东阳的《茶陵竹枝歌》。 3.前七子 明代弘治、正德年间以李梦阳为核心的文学群体,其他成员有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七人,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创作上重视市政题材,民间生活;他们扫除台阁体的无病呻吟,但拟古形式为主,缺乏创造性,他们以复古自命,实质上时借助复古手段而欲达到变革的目的,代表作:李梦阳的《禹庙碑》《梅山先生墓志铭》、李攀龙的《太华山记》。 4.后七子 明嘉靖、隆庆年间的文学流派。成员包括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和吴国伦。后七子继承前七子的文学主张,同样强调"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以汉魏、盛唐为楷模,"谓文自西京、诗自天宝而下,俱无足观","无一语作汉以后,亦无一字不出汉以前",较前七子更绝对。他们复古拟古,主格调,讲法度,从而把明代文学的复古倾向推向高潮。 5 公安派 晚明以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为代表。因为他们都是湖北公安人,所以称作“公安派”,他们文学主张提倡“性灵说”,反对拟古蹈袭,创作上注重有感而发、直写胸臆,写作态度信手写成、随意而出。其创作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清新活泼,自然率真,但多局限于抒写闲情逸致。代表作品袁宏道《叙小修诗》,袁宗道《论文》,袁中道《感怀诗五十八首》。 6. 竟陵派 晚明时期,继公安派之后,以锺惺、谭元春为代表。两人均为湖北竟陵人,因名竟陵派。重“真诗”,重“性灵”,重视作家个人情性流露,看重向古人学习,追求幽深奇僻、孤往独来的文学审美情趣;代表作品是二人编选的《诗归》。 7.梅村体 清初,吴伟业的七言歌行在继元、白诗歌的基础上,自成一种具有艺术个性的“梅村体”,以怆怀故国和感慨身世荣辱为主,又突出叙事写人,多了情节的传奇化,它以任务命运浮沉为线索,叙写实事,映照兴衰,组织结构,设计细节,极尽俯仰生姿之能事;代表作《圆圆曲》。 8.神韵派 清代诗歌流派,王士禛创立,其他成员有吴雯、洪昇、宗元鼎,该诗派论诗以“神韵”为宗,

中国古代文学概述

中国古代文学概述 中国古代文学源远流长有着光辉的历史、灿烂的成就。 上古神话和歌谣是最早的口头文学创作,先秦时期,我国出现了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经》收诗三百零五首,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并灵活运用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作为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它奠定了后世文学发展的坚实基础。在南方则产生了具有楚文化特征的新体诗——楚辞,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运用这一形式创作了《九歌》和《九章》。他的代表作《离骚》是古代文学史上最宏伟瑰丽的长篇抒情诗,开创了我国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 春秋战国时代,在百家争鸣的氛围中,产生了诸子散文,其中《论语》为语录体,《盂子》为对话体,《庄子》则擅长论辩,而且文学性最强,晚出的《荀子》和《韩非子》则已似专题论文集。历史散文与之辉映,其中《左传》为编年体,《国语》和《战国策》为国别体,《战国策》的人物描写十分高明,言辞也铺张犀利,颇具文学价值。秦朝几无文学可言,李斯《谏逐客书》是仅存的散文名篇。 两汉文学中极有活力的是乐府民歌,乐府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着力反映现实生活,表达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它长干叙事铺陈,语言富于生活气息,句式以杂言和五言为主,推动了诗歌艺术的发展,《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其中的传世名篇。汉代文人五言诗也逐渐走向成熟,到东汉后期出现了抒情组诗《古诗十九首》,被后人称为“五言之冠冕”。 汉代早期散文以政论文为主,贾谊《过秦论》最为著名,西汉是大一统帝国,辞赋应运而生,至武帝前后兴盛,产生了枚乘《七发》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等大赋。两汉散文成就最高的是司马迁的《史记》,它既开创了纪传体的史书新体例,又是传记文学精品,精于叙述事件和刻画人物,语言也富于表现力,为后世散文创作提供了典则。 魏晋南北朝是文学走向自觉的时代,在诗歌、散文、辞赋、小说、骈文等方面都有可喜收获。汉末建安年间,产生了以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为核心、以王粲等“建安七子”为羽翼的邺下文学集团,其诗歌创作体现了“慷慨以任气”的时代风格;而后,魏晋时代的阮籍、稽康、左思等人,继承了"建安风骨"的优秀传统,陶渊明是东晋时超拔流俗的大诗人,其诗多写田园生活和隐逸情趣,风格自然冲淡,是中国田园诗之宗。南朝的谢灵运和谢朓,是出色的山水诗人,而鲍照擅以七言新体抒发愤世嫉俗之怀,由南入北的庾信则是六朝诗歌创作的集大成者。乐府民歌在这一时期又显光彩,南朝民歌如《西洲曲》等,明丽清婉,北朝民歌如《木兰辞》等,刚健亢爽,可谓各极其妙。王粲、庾信等人的抒情小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