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如何缓解心理疲劳

如何缓解心理疲劳

如何缓解心理疲劳
如何缓解心理疲劳

如何缓解心理疲劳

如何缓解心理疲劳

在深圳这样的快节奏城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感觉到心理疲劳。起床困难症、职场焦虑症、婚姻情感、家庭咨询也越来越多,其实心理疲劳并非女人的专利,并不完全是客观生理指标变化的反映,常常带有一些主观体验的性质。出现心理疲劳会使人对工作对生活的热情和兴趣明显降低,直至产生厌倦情绪。那么如何才能缓解甚至是摆脱心理疲劳呢?

1、定时运动

要有健康的身体,第一是你需要运动,第二是你要运动,第三还是你一定要运动,你自己决定你的外观与体型,你要为自己的健康与寿命负责。

2、转换角度

我们往往会过多地关注一些利益攸的事,而忽略了去发现和欣赏许多美好的东西。就比如说赶车上班,转换一个角度,完全可以把心思倾注于美丽清晨的每一个细节之中,留一份好的心情带到你的工作单位。

3、寻个知己

在我们烦恼的时候可能并不需要别人讲太多的大道理,更多的是希望心理上的郁闷与烦恼能够一吐为快。朋友的倾听能让你理清思绪,朋友的理解能给予你支持和鼓励。

4、胡思乱想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胡思乱想”有助于消除工作、生活中的紧张疲劳,起到放松身心的作用。这种漫无边际的胡思乱想只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种补充而绝不是替代,要适可而止,不可本末倒至。

5、写作

文字可以到达你的声音所不能及的心灵里,将你的思想及经历写在不易消失的白纸上,若是你有闲情逸致不妨试着投稿于报章杂志,与读者们共享你的喜悦与感受,说不定还有很多心灵的回享,或使别人享受获益的情况。

————————————文章来源:燕园博思深圳心理咨询中心https://www.wendangku.net/doc/cd14191061.html,

对运动性疲劳的产生及恢复的综述.

对运动性疲劳的产生及恢复的综述 学号:2010540101018姓名:莘建一 一运动疲劳不同层面的概述 参加体育锻炼以及运动训练和比赛,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人体就会产生工作能力暂时降低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运动性疲劳。早在1880年,莫索(Mosso就开始研究人类的疲劳。此后,许多著名学者从多种视角采用不同手段广泛研究疲劳,并先后给疲劳不同的概念。 第五届国际运动生物化学会议(1982指出,运动性疲劳是指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一特定水平上和/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这一概念把疲劳时体内 组织和器官的机能水平与运动能力结合起来评定疲劳的发生和疲劳程度,同时有助 于选择客观指标评定疲劳,如心率、血乳酸、最大吸氧量和输出功率间在某一特定水平工作时,单一指标或各指标的同时改变都可用来判断疲劳。 运动性疲劳是运动本身引起的机体工作能力暂时降低,经过适当时间休息和调 整可以恢复的生理现 象,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身体变化综合反应过程。疲劳时工 ,疋 作能力下降,经过一段时间休息,工作能力又会恢复,只要不是过度疲劳,并不损害人体的健康。所以,运动性疲劳是一种生理现象,对人体来说又是一种保护性机制。但是,如果人经常处于疲劳状态,前一次运动产生的疲劳还没来得及消除,而新的疲劳又产生了,疲劳就可能积累,久之就会产生过度疲劳,影响运动员的身体健康和运动能力。如果运动后能采取一些措施,就能及时消除疲劳,使体力很快得到恢复,消耗的能量物质得到及时的补充甚至达到超量恢复,就有助于训练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运动疲劳的分类 运动性疲劳在人体中可以分为躯体性疲劳和心理性疲劳。 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疲劳有其不同的表现,躯体性疲劳表现为动作迟缓,不灵敏,动作的协调能力下降,失眠、烦躁与不安等;心理性疲劳是由于心理活动造成的一种疲 劳状态,其主观症状有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障碍,理解、推理困难,脑力活动迟钝、不准确。

2019年上半年浙江省事业单位统考《职业能力倾向测验》真题及详解

2019上半年浙江事业单位统考《职业能力倾向测验》真题

2019上半年浙江事业单位统考《职业能力倾向测验》真题 一、言语理解与表达。本部分主要考查考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驾驭能力。这种能力包括:对词、句子、短文一般意思和特定意义的理解;对比较复杂的概念和观点的准确理解;根据上下文,合理推断句子隐含的内容,准确地辨明句义,筛选信息等等。每题所设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1、在岁月的长河里,我们永远不过是其中一粒微弱的尘埃,原以为途经自己时光里的人都是过客,到最后才真正明白,其实自己才是那个误闯入别人生命的过客。那么多_________的赶路人,似乎每一个都是你,亦都是我。我们都曾千里迢迢地赶赴一场美丽的邀约,而后便是_________,各赴远方。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行色匆匆分道扬镳 B、风尘仆仆踌躇满志 C、素昧平生物是人非 D、其貌不扬不欢而散 2、从远古时代的祖先直立行走、踏出东非大裂谷开始,人类就一直是一个勇于开拓、勇于前进的物种。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_________,在时代的阶梯上负重前行,在道阻且长的旅途上,征服了一座又一座成就的高峰,也跨过了一个又一个危机的_________。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披荆斩棘悬崖 B、乘风破浪深谷 C、扬帆起航门槛 D、勇往直前时刻 3、草书是五体书中最具_________的书体,可以表达的品格、气质、审美类型丰富多样,其笔法较为灵活自由,又极具_________,篆隶楷行的用笔方法都可融入草书的创作。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现实性扩张性 B、理想性可塑性 C、多变性求变性 D、抒情性包容性 4、电影是最适合表现现实社会问题的一种艺术形式,电视难以_________。电影艺术所具有的第一特征就是纪实特征,它完成了人类几千年来的一个伟大抱负——复制一个神秘又客观的“现实”,_________地反映现实问题。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运动性疲劳与恢复

体育锻炼与运动性疲劳 一、运动性疲劳的概念 在1982 年的第5 届国际运动生物力学会议上,运动性疲劳定义为:“机体的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一特定水平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这种疲劳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只要通过调整和适当的休息即可使运动能力得到恢复,甚至超过原有的运动水平。但如果疲劳长期积累而不能消除,就会发展成为过度性疲劳而引起身体某些器官的病变而危害体育运动员的健康,所以对人体疲劳的这种反应要能掌握其规律并及时进行调整。这样就不会影响正常的体育训练和运动成绩的提高。 二、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制 各国学者较公认的且最具有代表性的几种机制有以下几种: 2.1 衰竭学说 2.1.1 磷酸原储备的减少 在人体骨骼肌中,ATP(腺苷三磷酸)含量约为 6mg 分子/kg 湿肌,CP(磷酸肌酸)的含量约为 17~20mg 分子/kg 湿肌。在激烈运动的 30s 内,肌肉中的 ATP 和 CP 大量消耗供能,其储存量明显下降;而以极限强度持续运动 2~3min 至精疲力竭时,CP 的浓度下降至接近于零但不会为零。最新用核磁共振技术的研究结论不支持 CP 大量消耗是疲劳产生的原因,而认为 CP 在运动时的主要作用是使ADP(腺苷二磷酸)再磷酸化为 ATP,以保持 ATP 达到放松时需要的

水平。可见,有关 ATP 和CP 在疲劳产生过程中的作用和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2.1.2 糖原储备的减少 研究表明,在长时间运动中,产生疲劳的同时常伴有血糖浓度降低,在补充糖以后,工作能力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事实上在血液等细胞外液中,葡萄糖贮量约为 20g,而 1 个马拉松运动员每分钟可消耗的葡萄糖为 5g,因此,肝脏必须不断地将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释放进血液,以防止因低糖而导致疲劳,但肝糖原贮量约为 100g,仅可供约 20min 运动时能量的供应。人体肌肉中糖原含量约 300~400g 左右,当肌糖原被大量消耗时,运动能力就下降,这是长时间运动疲劳的重要原因。 2.2 堵塞或窒息学说 该理论认为疲劳是由于某些代谢产物在肌组织中堆积造成的。首先,19 世纪兰克发现肌肉收缩期产生的乳酸、二氧化碳等可使肌肉的收缩能力下降;其次,1907 年费来切和露普金斯发现,在肌肉疲劳的同时,出现了高乳酸浓度;再次,1925 年迈耶霍夫把离体肌肉放进碱性任格氏中,发现肌肉工作时间延长、乳酸增多,因之认为是氢离子浓度上升造成的 PH 值下降是引起疲劳产生的机制;最后,Karlessonl975 年的研究认为,乳酸堆积会引起肌肉机能下降,原因是通过乳酸分子上的氢离子起作用的。上述学者们都是支持“堵塞”学说的,另外,因为乳酸是由于缺氧产生的,所以“堵塞”学说也叫“窒息”学说。

职业能力倾向测试题及其答案

职业能力倾向测试题之一 首先,请你先完成下面的这个心理小测验。 操作指令:以下有60道题目。如果你认为自己是属于这一类人,便在序号上画个○,反之,便不必做记号。答题时不需要做反复思考。 1.我喜欢自己动手干一些具体的能直接看到效果的活。 2.我喜欢弄清楚有关做一件事情的具体要求,以明确如何去做。 3.我认为追求的目标应该尽量高些,这样才可能在实践中多获成功。 4.我很看重人与人之间的友情。 5.我常常想寻找独特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的创造力。 6.我喜欢阅读比较理性的书籍。 7.我喜欢生活与工作场所布置得朴实些、实用些。 8.在开始做一件事情以前,我喜欢有条不紊地做好所有准备工作。 9.我善于带动他人、影响他人。 10.为了帮助他人,我愿意做些自我牺牲。 11.当我进入创造性工作时,我会忘却一切。 12.在我找到解决困难的办法之前,通常我不会罢手。 13.我喜欢直截了当,不喜欢说话婉转。 14.我比较善于注意和检查细节。 15.我乐于在所从事的工作中承当主要责任人。 16.在解决我个人问题时,我喜欢找他人商量。 17.我的情绪容易激动。 18.一接触到有关新发明、新发现的信息,我就会感到兴奋。

19.我喜欢在户外工作与活动。 20.我喜欢有规律、干净整洁。 21.每当我要作重大的决定之前,总觉得异常兴奋。 22.当别人叙述个人烦恼时,我能做一个很好的倾听者。23.我喜欢观赏艺术展和好的戏剧与电影。 24.我喜欢先研究所有的细节,然后再做出合乎逻辑的决定。25.我认为手工操作和体力劳动永远不会过时。 26.我不大喜欢由我一个人负责来做重大决定。 27.我善于和能为我提供好处的人交往。 28.我善于调节他人相互之间的矛盾。 29.我喜欢比较别致的着装,喜欢新颖的色彩与风格。 30.我对各种大自然的奥秘充满好奇。 31.我不怕干体力活,通常还知道如何巧干体力活。 32.在做决定时,我喜欢保险系数比较高的方案,不喜欢冒险。33.我喜欢竞争与挑战。 34.我喜欢与人交往,以丰富自己的阅历。 35.我善于用自己的工作来体现自己的情感。 36.在动手做一件事情之前,我喜欢先在脑中仔细思索几遍。37.我不喜欢购买现存的物品,希望能购买到材料自做。38.只要我按照规则做了,心里就会踏实。 39.只要成果大,我愿意冒险。 40.我通常能比较敏感地觉察到他人的需求。

疲劳量表

疲劳量表-14(Fatigue Scale-14,FS-14)系英国King’s College Hospital心理医学研究室的Trudie Chalder及Queen Mary’s University Hospital的G.Berelowitz等许多专家于1992年共同编制的。 疲劳一直是一个很难定义与描述的症状,尤其是疲劳的主观感觉方面。为了寻求对疲劳进行流行病学和症状学研究的更好的方法,Trudie Chalder等人研制出了FS-14量表,用来测定疲劳症状的严重性,评估临床疗效,以及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筛选疲劳病例。 疲劳量表FS-14由14个条目组成,每个条目都是一个与疲劳相关的问题。根据其内容与受试者实际情况的符合与否,回答“是”或“否”。14个条目分别从不同角度反映疲劳的轻重,经主成分分析将14个条目分为两类,一类反映躯体疲劳(Physical Fatigue),包括第1~8共8个条目;一类反映脑力疲劳(Mental Fatigue),包括第9~14共6个条目。 疲劳量表 (该量表适用于16岁以上成年人) 1、你有过被疲劳困扰的经历吗?是否 2、你是否需要更多的休息?是否 3、你感觉到犯困或昏昏欲睡吗?是否 4、你在着手做事情时是否感到费力?是否 5、你在着手做事情时并不感到费力, 但当你继续进行时是否感到力不从心?是否 6、你感觉到体力不够吗?是否 7、你感觉到你的肌肉力量比以前减小了吗?是否 8、你感觉到虚弱吗?是否 脑力疲劳 9、你集中注意力有困难吗?是否 *10、你在思考问题时头脑象往常一样 清晰、敏捷吗?是否 11、你在讲话时出现口头不利落吗?是否 12、讲话时,你发现找到一个合适 的字眼很困难吗?是否 *13、你现在的记忆力象往常一样吗?是否 *14、你还喜欢做过去习惯做的事情吗?是否 结果评定: 请受试者仔细阅读每一条目或检查者逐一提问,根据最适合受试者的情况圈出“是”或“否”,除了第10、13、14条3个条目为反向计分,即回答“是”计为0分,回答“否”计为“1”分,其它11个条目都为正向计分,即回答“是”计为“1”分,回答“否”计为“0”分。将第1~8条8个条目的分值相加即得躯体疲劳分值,将第9~14条6个条目的分值相加即得脑力疲劳分值,而疲劳总分值为躯体及脑力疲劳分值之和。躯体疲劳分值最高为8,脑力疲劳分值最高为

运动性心理疲劳问题的研究现状

心理科学进展 2007,15(3):524~531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524 运动性心理疲劳问题的研究现状 林 岭 张力为 (中国民航大学体育部,天津 300300) (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 摘 要 通过对运动性心理疲劳概念和检测评价方法等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局限性和不足进行的综述讨论,作者分析指出目前关于运动性心理疲劳问题的有关研究成果满足不了中国训练体系下训练实践的需要,提出有必要系统进行运动性心理疲劳问题的实证研究。就心理疲劳问题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切入点,作者认为应综合开展运动性心理疲劳神经生理与心理机制的探索性研究。研究的主要切入点包括:(1)研究建立适合中国运动训练体制与环境的运动性心理疲劳概念,构建运动性心理疲劳概念模型;(2)基于此模型研究建立多维检测评价方法系统和运动性心理疲劳问卷。研究过程中要将神经生理方法与心理测量、行为观察等方法结合起来同步测量,在训练过程中开展纵向追踪与横向调查综合性的实证研究。 关键词 运动,心理疲劳,概念模型,检测方法。 分类号 B849 1 问题的提出 竞技体育近乎极端性的特殊环境使运动员长期承受高应激压力和大负荷运动训练,不可避免地、而且经常性地产生各种教练员和心理学工作者称之为“心理疲劳”的现象。如何明确界定、诊断、监测和控制运动性心理疲劳就成了国内外有关学者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但由于心理疲劳内在机制和外在表现的复杂性,使得焦点问题成了焦点难题。 在我国独特的“举国体制”竞技体育管理与训练模式下,在备战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系统训练过程中,无论是从理论研究与发展角度,还是从训练实践需要角度看,我们都不得不面临并迫切需要回答如下一些关于“运动性心理疲劳”的问题: (1)在运动训练环境下,发生于运动员身上的“运动性心理疲劳”是什么?如何检测评价? (2)我们应如何开展“运动性心理疲劳”有关问题的研究? 收稿日期:2006-05-09 通讯作者:林岭,E-mail: linling712@https://www.wendangku.net/doc/cd14191061.html, 2 理论认识和方法系统能满足训练实践的需要吗? 作为运动训练实践过程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现象,运动性心理疲劳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其对运动员的训练、比赛实践的行为过程将带来巨大的负面作用,甚至可能严重影响到运动员的成长与发展。 国内外体育界对运动性心理疲劳的认识主要局限在教练员的经验判断和运动员的主观体验层面上,学术界也是众说纷纭,很多时候是套用其他行业、研究领域的涉及心理疲劳概念的有关研究结论,如心理耗竭(Burnout )、过度训练综合症(Overtraining )、慢性疲劳综合症(CFS, Chronic Fatigue Syndrom )等,但所有这些概念在解释运动性心理疲劳现象时都有其局限性[1]。这种状况在训练实践过程中将造成两个主要后果:一是由于缺乏必要的理论指导,导致教练员、运动员在训练实践过程中对心理疲劳现象认识不深、不透,尤其是绝大多数教练员对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对训练过程质量、效果和运动员行为的直接影响认识不到位,直接影响了训练计划的合理性、科学性;一是一旦出现了心理疲劳,缺乏系统、有效的检测和调控方法。

运动性疲劳产生原理与恢复方法初探

运动性疲劳产生原理与恢复方法初探 摘要:一个世纪以来,运动性疲劳一直是体育科学研究中重要的课题,本文拟就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预防及恢复手段进行了论述,以期为运动性疲劳进行深入的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运动疲劳;身体机能;恢复 Abstract: Exercise fatigue is always a key subject of sports science for a century. This paper analyzes mechanism, prevention and recovery of exercise fatigue in order to provide beneficial references for making deeply research. Key words: exercise; fatigue; body function; recovery 1. 研究目的 运动性疲劳与恢复过程是当代竟技科学研究中的重大课题。我们常说,没有负荷就没有训练或没有疲劳就没有训练。为了提高运动员承受负荷的能力,就要及时消除负荷后产生的疲劳。负荷后或过度负荷后不采取有效措施使运动员的机体得到必要的恢复。就会进一步发展成为过度疲劳,所以“没有恢复就不可以继续训练”【1】。恢复与训练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而负荷—疲劳一恢复始终是运动训练中紧密相连的过程,是决定训练成败的最基本因素。训练必须达到一定的疲劳,训练时的消耗即要接近人体生理极限,又必须在极限内进行,这使得我们对负荷、疲劳与恢复三者既统一又复杂的关系很难掌握。因此,研究疲劳的发和加快机体恢复的措施已与运动训练本身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是提高运动能力不可缺少的环节。本文就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与恢复措施进行研究,目的是提高对恢复过程在训练中的重要性的认识,把训练和恢复过程统一起来作为一个训练的整体,加速运动疲劳的恢复速度,促进运动员机能水平的提高。 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原理和生物化学机制 3.1.1 运动性疲劳的定义 运动性疲劳是指运动引起的肌肉最大收缩或者最大输出功率暂时性下降的生理现象。肌肉运动能力下降是运动性疲劳的基本标志和本质特性【2】。 疲劳概念的研究与人类探索疲劳的研究是同时起步的,它一开始就成为疲劳问题研究的热点。1880年,莫桑( Mosso )就开始了对人类疲劳的研究,在1915年他就提出了:疲劳是细胞内化学变化衍生物导致的一种中毒现象;1980年,Karlsson提出【3】,疲劳是丧失保持所需或预想的输出功率。经过近100年的历史,直至1982年的第5届国际运动生物化学会议上,运动性疲劳定义为:“机体的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一特定水平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近些年来,对运动性疲劳概念的提法已较为明确,这些提法的共同点,即生理性疲劳是由于工作或活动本身引起的,已区别于诸如疾病、环境、营养等原因所致。我国学者,把“人体运动到一定时候,运动能力及身体功能暂时下降的现象”叫做运动性疲劳。 3.1.2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理 a.“衰竭学说” 这一理论认为疲劳的产生是由于在某一大强度运动中,起主要供能作用的能源物质大量消耗所致。例如百米跑运动,由于运动强度极大,运动中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磷酸肌酸的

高中生专业选择量表四--职业能力倾向测试

高中生专业选择量表四--职业能力倾向测试 职业能力测验 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的观察和研究都证明,人的职业能力各不相同,有人善于言语交谈,有人善于操作,有人善于理论分析,有人善于事务性工作。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能力结构。社会上的职业也是多种多样的,各种职业对从业者的能力要求亦各不同,有的需要言语能力,有的需要计算能力,有的需要动手能力,大多数职业需要几种能力的综合。 □职业能力测试 评分说明 职业能力的评定采用“五级量表”:强、较强、一般、较弱、弱。每级评定都有相应的权重参数,将评定等级乘以权重参数,然后把六项娄值加起来,再除以六,就得到一组评定的等级分数。 如: 第一组 强较强一般较弱弱(1)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对)()()()()

(2)阅读速度快,并能抓住中心内容()()(对)()() (3)清楚地向别人解释难懂的概念()(对)()()() (4)对文章中的字、词、段落和篇章的理解、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对)()()(5)掌词汇量的程度()(对)()()() (1)中学时你的语文成绩各等级次数累计()(对)()()() 各等级次数累计 ╳1 ╳2 ╳3 ╳4 ╳5 总计次数∑=(13 ) 评定等级(2.2)=总计次数(13)除以6 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对下面的每一种活动作出评定。 第一组 强较强一般较弱弱

(1)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2)阅读速度快,并能抓住中心内容()()()()() (3)清楚地向别人解释难懂的概念()()()()() (4)对文章中的字、词、段落和篇章的理解、分 析和综合的能力 ()()()()()(5)掌握词汇量的程度()()()()() (6)中学时你的语言成绩()()()()() 各等级次数累计╳1 ╳2 ╳3 ╳ 4 ╳5 总计次数∑=() 评定等级()=总计次数( )除以6 第二组 强较强一般较弱弱

2021年自考克服心理疲劳的技巧

2021年自考还有几个多月就要开考了,考前复习是很重要的备考技能,相信很多的考生在考试前夕会出现很多的状况,下面小编就来和你们聊一聊如何克服心理疲劳的方法吧! 一、克服心理疲劳 在考前复习阶段,常有一些考生朋友反映:自己想复习,也有时间学习,只是一拿起书本就犯困,并伴有厌倦、烦躁的情绪。这是复习迎考过程中产生心理疲劳的具体表现。心理疲劳不像生理疲劳那样可以通过补充能量和休息恢复正常,它的消除主要靠心理调节来实现。为此,考生朋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就像从河里抽水,动力越足,水流量越大。动力来源于目的,只有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才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许多考生朋友的经验教训表明,学习目的明确与否,学习的动力有多大,对心理疲劳的影响极其巨大。 其次,要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兴趣的形成与大脑皮层的兴奋中心相联系,并有伴有愉快、喜悦的积极情绪体验。而心理疲劳的产生正是大脑皮层抑制的消极情绪引起的。因此,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克服心理疲劳的关键所在。有了兴趣,学习才会有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才能使心理处于一种良好的竞技状态。 第三,要注意学习的多样化。书本学习本身就是枯燥单调的,如果多次重复学习某门课程或章节内容,易使在脑皮层产生抑制,出现心理饱和,产生厌倦情绪。所以考生朋友不妨将各门课程交替起来进行复习。 另外,如果交替学习各门课程仍不能消除心理疲劳,就应该考虑暂时停止学习。因为此时学习不但没有效果,反而加重了心理疲劳。这些时候,考生朋友不妨停止复习,或听听音乐、打打羽毛球,这样对于消除心理疲劳也是非常有益的。

以上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河南迅达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是一家和郑州大学联合,结合省内知名院校和教育资源,为在校生和社会工作人员提供学历提升以及提高职场竞争力的学历提升服务机构,致力于自考、成考、远程、函授、电大全民学历提升,及各类资格证的报考、培训。

第十五章 运动性疲劳与恢复过程

第十五章运动性疲劳与恢复过程 (一)填空题 1. 生理性疲劳主要包括体力疲劳、疲劳、疲劳和混合型疲劳等。 2.负荷的与是影响整体各环节功能活动能否适应整体功能水平的重要因素。3.中医理论从整体出发提出了疲劳、疲劳和疲劳。 4. 剧烈运动后,释放量减少,使神经-肌肉接点的传递发生障碍。 5. 肌质网终池具有贮存及调节肌浆浓度的重要作用,这些作用在肌肉收缩和舒张过程中都起关键的作用。 6. 运动时有多种因素可以影响肌质网的机能(如ATP含量减少,酸中毒,自由基生成等),进而影响了钙离子的和作用,因此与运动性疲劳的产生常有着密切的关系。 7. 细胞内Ca2+代谢异常,肌浆网释放Ca2+减少和再摄取Ca2+能力下降,均会导致兴奋-收缩,出现。 8. 形体疲劳主要表现为、疼痛等征候; 9.神志疲劳主要表现为虚烦不眠、、等征候。 (二)判断题 1.生理性疲劳是机体功能暂时下降的生理现象,是一种“预警”信号,是防止机体功能受损的保护性机制。() 2.现代竞技运动不断冲击人体的生理极限,机体功能水平在不断被打破而又不断建立新平衡的动态变化中发展提高。() 3.极量强度的有氧运动,肌肉疲劳可能与神经-肌肉接点前膜释放Ach量减少,难以引起接点后膜去极化,使骨骼肌细胞不能产生兴奋、收缩有关。() 4.细胞内Ca2+代谢异常,肌浆网释放Ca2+减少和再摄取Ca2+能力下降,均会导致兴奋-收缩脱偶联,出现运动性疲劳。() 5.不同运动项目的疲劳存在一定的规律性,短时间最大强度运动性疲劳往往与能源贮备动用过程受抑制有关。() 6.长时间中等强度运动性疲劳是由于肌细胞内代谢变化导致ATP转换速率下降所致。()7.超量恢复的程度和时间取决于消耗的程度,肌肉活动量愈大,消耗过程愈剧烈,超量恢复愈明显。() 8.运动实践证明,运动员在超量恢复阶段参加训练或比赛,能提高训练效果和创造优异比赛成绩。() 9.运动性疲劳的中医理论是从整体出发,分型注重征候、项目特性、个体表现、四时气节与环境等。() 10.定量负荷后,恢复时间延长;基础心率加快不一定是疲劳的征象。() (三) 多选题 1.突变理论认为运动性疲劳的发生在于() A 能量消耗引起肌肉的兴奋性下降; B 在ATP耗尽时,不引起肌肉僵直; C 肌肉兴奋性下降、能量消耗和肌肉力量衰退的综合表现; D 兴奋性突然崩溃,并伴随力量或输出功率突然衰退。 2.目前,有关运动性疲劳发生部位的外周疲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A 脊髓运动神经元 B 神经-肌肉接点 C 肌细胞膜 D 肌质网 3.非周期性练习和混合性练习,较容易产生疲劳的重要因素是() A 不习惯性的动作 B 节奏性强的动作 C 要求精力高度集中的动作 D 运动中动作多变化的动作 4.恢复过程的一般规律主要表现为() A 运动时主要是消耗能源物质,体内能源物质逐渐减少,各器官系统功能逐渐下降。 B 运动时能源物质消耗,体内能源物质逐渐减少,各器官系统功能不变。 C 运动停止后消耗过程减少,恢复过程占优势,各器官功能立即恢复到原来水平

职业能力倾向自我测评表与解释

《职业能力倾向自我测评表》 指导语:本测验由许多与你有关的问题组成,当你阅读每一题目时,请考虑是否符合你的行为,感情、态度及意见。请尽快填写你,好看完题目后的第一个印象,不要在每一道题目上费太多时间思索。职业能力倾向各有不同,答案无所谓对与不对,好与不好,完全不必有任何顾虑。 编号指标严重程度 1. 快而容易地学习新内容。 A、强 B、较强 C、一般 D、较弱 E、弱 2. 快而正确地解数学题目。 A、强 B、较强 C、一般 D、较弱 E、弱 3. 你的学习成绩处于: A、强 B、较强 C、一般 D、较弱 E、弱 4. 对课文的字、词、段落篇章的理解、分析和综合能力。 A、强 B、较强 C、一般 D、较弱 E、弱 5. 对学习过的材料的记忆能力。 A、强 B、较强 C、一般 D、较弱 E、弱 6. 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A、强 B、较强 C、一般 D、较弱 E、弱 7. 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A、强 B、较强 C、一般 D、较弱 E、弱 8. 掌握词汇量的程度。 A、强 B、较强 C、一般 D、较弱 E、弱 9. 您的语文成绩。 A、强 B、较强 C、一般 D、较弱 E、弱 10. 您的文学创作能力。 A、强 B、较强 C、一般 D、较弱 E、弱 11. 作出精确的测量。 A、强 B、较强 C、一般 D、较弱 E、弱 12. 笔算能力。 A、强 B、较强 C、一般 D、较弱 E、弱 13. 口算能力。 A、强 B、较强 C、一般 D、较弱 E、弱 14. 打算盘。 A、强 B、较强 C、一般 D、较弱 E、弱 15. 您的数学成绩。 A、强 B、较强 C、一般 D、较弱 E、弱 16. 解决立体几何方面的习题。 A、强 B、较强 C、一般 D、较弱 E、弱 17. 画三维的立体图形。 A、强 B、较强 C、一般 D、较弱 E、弱 18 看几何图形的立体感。 A、强 B、较强 C、一般 D、较弱 E、弱 19 想象盒子展开后的平面图。 A、强 B、较强 C、一般 D、较弱 E、弱 20 想象三维物体。 A、强 B、较强 C、一般 D、较弱 E、弱 21 发现相似图形中的细微差别。 A、强 B、较强 C、一般 D、较弱 E、弱

心理测评量表清单之医院版

心理测评量表清单 ——医院版医院是向人提供医疗护理服务为主要目的的机构,伴随着社会发展,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医院的重视,目前国内各大医院纷纷设立心理咨询科室,在临床上主要涉及精神分裂、情感障碍、酒依赖、睡眠 障碍、性心理、心理治疗、心理咨询与评估等问题。京师博仁心理测评档案管理系统医院版,根据患者 的心理特点,可进行包括人格、心理健康、情绪、自我评价等方面的专业测评,为每位病患建立专门的 心理档案,为有效的缓解和改善患者心理疾病提供科学参考依据,让每一位患者和家庭重新过上幸福、 和谐的生活。本文通过对心理测评档案管理系统医院版量表进行简要解析,以帮助选择和购买专业、实用、可信赖的心理测评系统。 一、量表类别介绍 类别名称类别介绍 针对儿童的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障碍、冲动-多动、焦虑、多动指数儿童心理行为评定 等问题进行测验,来了解儿童当前的心理行为。 针对受测者的依赖性、意志力、支配性等心理特征进行测验,来了解受测者个性与气质测验 的个性与气质。 针对家庭中的亲子教育、婚姻冲突、家庭环境等问题进行测验,来了解受测婚姻家庭测验 者的家庭环境对他心理行为的影响。 针对受测者的强迫、精神分裂、精神衰弱、抑郁、偏执等症状进行测验,来精神障碍评定 了解受测者是否存在精神障碍。 针对受测者的孤独、压力、焦虑等问题进行测验,来了解受测者当前的情绪情绪评定 状态。 针对人格特点、依据人格理论,从特定的兴趣、爱好、价值观等方面进行测人格测验 试,来了解受测者的人格特点。 认知状况评定通过对老年人等其他特殊人群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进行测试,来考

二、量表清单

京师博仁心理应用设备事业部致力于研究推广专业实用可信赖的心理应用设备!为您提供专业、实用、可信赖的心理产品及相关服务,助力心理行业的蓬勃发展。

什么是心理疲劳

什么是心理疲劳 生理心理学家给“心理疲劳”下的定义是:在长期思考或者在和别人激烈争吵后,陷入心力衰竭状态的疲劳,叫做心理疲劳。心理疲劳的一般表现是:当你长时间继续不断地从事力不从心的脑力劳动后,你感到精力不支,而且劳动效率显著下降。 引起心理疲劳的原因很多。比如说,周围环境不安静、噪音多、干不熟悉或不习惯的工作、过亮的照明,以至营养不足、低血压等,都是心理疲劳的原因。但是,最大的原因还是心理因素。例如,烦躁、焦急、过重的心理压力等。同样的不安静的环境、噪音、不熟悉的或不习惯的工作条件以及各种不利的外界条件,对于不同的人的心理疲劳影响,不仅仅在程度上,强度上会不相同,甚至有的人根本不会有反应作用。这就很清楚地说明了心理因素是造成心理疲劳的最主要的原因。 从临床上可以看出,心因性辛辣的患者,心理疲劳的症状最重,他们最容易患神经失调或者紧张这类疾病。心理疲劳是心理病症的警告信号。如果不重视这个信号的意义,硬是要去闯红灯,咬紧牙关硬挺过去,仍然继续去干力不从心的繁重的脑力劳动,那么你的疲劳感觉会进一步加重,就有可能引起各种心理疾病。 不过,在日常生活里,有时你“感到疲劳的这种疲劳感,

和疲劳本身并不是一致的。比如,当你学习你讨厌的数学时,也许30分钟你就会感到头昏脑胀,十分疲劳;可是当你看你喜欢的推理小说时,也许连续看上3个钟头,也不会引起疲劳。30分钟和3 个小时的差别是大的,看3个小时而不感到疲劳,看了30分钟反而感到疲劳,说明“疲劳感”包含有主观性和个体性。 你感到心理疲劳时,他不一定感到心理疲劳;反之也是一样。除由于每个人的体力、身体耐力不相同之外,更重要的是,还同每个人的毅力、心理耐力和兴趣爱好、情感情绪等心理因素的差异有关;另外,每个人对心理疲劳的理解和解释,以及对待方式也会不同。不过应该说,心理疲劳和身体健康状况、体质素养的关系极为密切。“健全的心理寓于健全的体魄之中”,这种说法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运动性疲劳产生机制及恢复

运动性疲劳产生机制及恢复 【摘要】:随着竞技运动水平的提高,运动强度越来越大,运动性疲劳也成为普遍现象,因此了解运动性疲劳产生的生化机制及恢复手段对提高运动成绩有重要价值,对运动实践有指导意义。本文通过通过资料文献法着重从运动生物化学角度对运动性疲劳产生机制和恢复手段做综合分析。 【关键字】:运动疲劳产生机制中枢疲劳外周疲劳恢复方法 1 运动性疲劳的概念 运动持续一段时间后,机体不能维持原强度运动,即为运动性疲劳。在1982年第五届国际运动生化会议上才正式定义为“机体生理过程不能维持其机能在一定水平上或不能维持某一运动的特定强度。从生物化学方面看:一是运动时能量体系输出的最大功率下降;二是运动能量下降或内脏器官功能下降而不能维持运动强度。 2 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制 2.1中枢疲劳:近几十年来,大量研究证实中枢神经系统递质5-羟色胺,多巴胺去甲腺上腺素乙酰胆碱以及代谢物氨和细胞介素是产生运动性疲劳的神经生物学因素。2.11脑5-HT浓度升高对唤醒,失眠和心境有重要作用,可能与运动性疲劳产生有重要关系。此外,5-HT神经元的活动可能影响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机能 2.12 DA是一种重要的单胺类神经递质,李倩茗等发现大鼠尾核DA代谢随运动强度增大而增加。NE 和DA下降共同作用于下丘脑,抑制下丘脑的活动,这是中枢疲劳产生的可能原因。ACH是人体内普遍存在的神经递质。如马拉松在比赛中其血浆水平约下降40%,如果补充血浆胆碱水平或补充适当胆碱饮料,其疲劳发生将会延迟。当中枢ACH浓度下降时中枢疲劳就会发生。

2.2外周疲劳。从神经-肌肉接点致肌纤维内部的线粒体等,都是外周疲劳可能发生的部位。 2.21神经-肌肉接点:乙酰胆碱是调节运动神经末梢及纤维之间的必须神经递质,神经肌肉接点前膜释放ACH不足会导致运动终极板的去极化过程不出现,使骨骼肌不能产生收缩,这一现象称为“突触前衰竭”。 ACH在接点后膜堆积,导致后膜持续性去极化的代谢障碍,引起做功能力下降。 2.22肌细胞膜:及细胞膜结构、机能的完整性直接影响肌肉的功能。研究认为,长时间运动过程中血脂游离脂肪酸和儿茶酚胺的浓度升高、胰岛素浓度下降、肌细胞失钾等都对酶得活性具有潜在影响,从而引起及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降低了动作电位峰的高度和传导速度。 2.23田野等认为肌质网的生物化学功能是调节胞浆内钙离子的浓度。钙离子的转移是指肌质网钙离子的释放和重摄取。肌质网钙离子的释放导致胞浆中钙离子不足,可引起兴奋收缩脱偶联,从而影响肌丝的滑行。当肌质对网钙离子重摄取能力下降时可表现为肌纤维舒张期的延缓,进而影响横桥的摆动频率。 2.24神经内分泌学说:近年来许多学者认为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兴奋与抑制的不平衡是造成过度疲劳的主要机制。 2.25兴奋收缩偶联:神经冲动可以引起肌细胞膜兴奋,却不能引起肌肉收缩,可能是兴奋收缩-偶联所致。细胞内钙离子代谢异常,肌浆网释放钙离子减少和再释放钙离子能力下降,均会导致兴奋-收缩脱偶联,出现运动性疲劳。 2.26自由基损伤学说:高强度或衰竭运动导致机体自由基代谢增强,有学者认为氧自由基与膜性结构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发生氧化反应生成脂质过氧化物,可破坏膜结构的完整性和正常生理功能,并可能参加以下病理性改变:运动性贫血和血红蛋白尿、血清酶和肌蛋白升高、肌肉疲劳、延迟性肌肉酸痛等。 3 运动性疲劳的恢复 在运动训练结束后, 人体的各种机能活动仍然处于一个很高的水平, 必须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才能恢复到运动前的安静状态。这段时间的机能变化叫做恢复过程, 运动的恢复

2015年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试题

2015年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试题 第一部分数量关系 一、数字推理。给你一个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要求你仔细观察数列的排列规律,然后从四个供选择的选项中选出你认为最合理的一项,来填补空缺项,使之符合原数列的排列规律。 请开始答题: 1. 2,3,9,36,360,( ) A. 6480 B. 7200 C. 13320 D. 33165 2. 2,5,0,-1,14,41,7,( ) A. 10 B. 20 C. 21.5 D. 42 3. 5,11,37,107,( ) A. 249 B. 317 C. 323 D. 325 4. 1,3.25,4,4.375,( ),4.75 A. 4.6 B. 4.75 C. 5.75 D. 7 二、数学运算。在这部分试题中,每道试题呈现一段表述数学关系的文字,要求你迅速、准确地计算出答案。你可以在草稿纸上运算。 请开始答题: 6. a是质数,且a+6,a+8,a+14都是质数,满足要求的30以内的a有( )个。 A. 1 B. 2 C. 3 D. 4 7. 数列{A n}为129,125,121,117,……,数列B n为28,31,34,37,……,那么A 1-B 1=101,使得A n-B n的值成为负数的最小n值为( )。 A. 14 B. 15 C. 16 D. 17 8. 商场的“买100返30代金券”活动相当于打( )折。 A. 7 B. 7.7 C. 7.9 D. 以上均不对

9. 某会堂有23排座位,并且每一排的座位数都比前一排多两个,坐在第18排的某同学数了他前排的座位数为51,那么该会堂最多能容纳( )观众。 A. 837 B. 897 C. 943 D. 993 10. 正整数数列{an}中,an+2 =an+1 +an且,那么a7 -2a4+2a1的最小值为( )。 A. 9 B. 13 C. 14 D. 18 11. 为了回收空瓶,某商店举行“4个矿泉水空瓶换一瓶矿泉水”的活动,某人有家里有15个矿泉水空瓶,那么他参加完该活动后还会剩下( )个空瓶。 A. 0 B. 1 C. 2 D. 3 12. 某城市的24所高校联合举办了一场足球比赛,将所有参赛队伍平均分为6组,现在组内以单循环方式比赛,之后再聚集获得每个小组的第一、二名的球队进行淘汰赛,直至产生冠、亚、季军。那么该足球比赛总共需要( )场。 A. 32 B. 47 C. 48 D. 49 13. 5名同学代表班级参加学校的自由体操比赛获得了一等奖,赛后他们与指导老师拍照留念,为了拍摄效果,摄影师让他们分成前后两排,那么一共有( )种站法。 A. 125 B. 240 C. 720 D. 1440 14. 烧杯里装着酒精含量为15%的食盐溶液500克,现向烧杯中分别倒入50克和200克的A. B两种酒精溶液,最后测得烧杯中酒精含量为14%。已知A. B两种酒精溶液的浓度之比为2:1。则B酒精溶液的浓度为( )。 A. 8% B. 10% C. 16% D. 20% 15.运动会上,甲、乙两人在400米的跑道上进行10000米长跑的决赛,起跑后,甲每分钟跑400米,乙每分钟360米,当乙发现自己已经落后于甲整整一圈时,他提速,与此同时,甲也将速度提高了18米/分,如果他们维持这样的速度,则( )是10000米长跑的冠军。 A. 甲 B. 乙 C. 并列 D. 不确定 16. 某村修一条公路,如果让村里的甲、乙两个修路队合修,六天可以完成;现由于某种原因,甲队修了3天之后,乙队又修了1天,并测出完成了工程的。那么甲队单独完成修路的任务需要( )天。 A. 7.5 B. 10 C. 12 D. 15

抑郁自评量表 心理测试题

精品文档 [标签:标题] 篇一:抑郁自评量表(SDS) 一、题目 *为反向评分项分数□□ 二、简介和记分 抑郁自评量表(SDS) 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是由美国杜克大学医学院的William W. K. Zung于1965年编制的,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抑郁自评量表之一,用于衡量抑郁状态的轻重程度及其在治疗中的变化。 抑郁自评量表(SDS)由20个陈述句组成。每一条目相当于一个有关症状,按1-4级评分。评定时间跨度为最近一周。20个条目反映抑郁状态四组特异性症状: 1. 精神性-情感症状,包括抑郁心境和哭泣; 2. 躯体性障碍,包含情绪的日间差异、睡眠障碍、食欲减退、性欲减退、体重减轻、便秘、心动过速和易疲劳; 3. 精神运动性障碍,包含精神运动性迟滞和激越; 4. 抑郁的心理障碍,包含思维混乱、无望感、易激惹、犹豫不决、自我贬值、空虚感、反复思考自杀和不满足。 抑郁自评量表(SDS)为短程自评量表和问卷,能有效地反映抑郁状态的有关症状及其严重程度和变化情况,评分不受年龄、性别、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并且操作方便,容易掌握,因而应用十分广泛,可用于心理咨询中判断来访者的抑郁程度,也可特别应用于综合医院以发现抑郁症病人。 评分说明:SDS按症状出现频度评定,分4个等级:从无或偶尔、有时、经常、总是如此。若为正向评分题,依次评分粗分1、2、3、4。反向评分题(前文中有*号者),则评分4、3、2、1。总分在20—80分之间。 SDS评定的抑郁严重度指数按下列公式计算:抑郁严重度指数=各条目累计分/80(最高总分)。指数范围为0.25~1.0,指数越高,抑郁程度越重。 Zung氏等提出抑郁严重度指数在0.5以下者为无抑郁;0.50~0.59为轻微至轻度抑郁;0.60~ 0.69为中至重度抑郁;0.70以上为重度抑郁。(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195) 三、解释和常模(有划分) 解释 姓名:1 性别:女年龄:25 测验日期:2008.06.03 原始分:20 标准分:25 专家提示: 结论及建议:正常。您最近没有抑郁情绪。请继续保持。 姓名:0000 性别:男年龄:37 测验日期:2005.09.04 原始分:48 标准分:60 专家提示: 结论及建议:轻度抑郁状态。请进行自我调节,或寻求他人的支持、帮助。 您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您经常:早晨心情沉重、体重减轻、头脑不清楚、感到自己无用。 您有时:饭量下降、感到做事困难、觉得未来没有希望、觉得难以下决定、生活没有意义、不

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及策略——学习疲劳

学习疲劳 【行为表现】 所谓学习疲劳是指长时间连续紧张学习后由于身心过度疲劳所导致的学习效率下降的现象。它包括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前者指肌肉与神经系统的疲劳,后者指的是情绪烦躁、注意力涣散、思维迟钝、反应缓慢等现象。 目前,中学生群体中学习疲劳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其表现是:大脑反应迟钝,头麻木或者疼痛,注意力分散,思维滞缓,情绪沮丧或烦躁,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学习疲劳有暂时性学习疲劳和慢性学习疲劳两种。暂时性学习疲劳通过休息、睡眠可以消除,慢性学习疲劳消除需要花较大力气。 【产生原因】 造成学习疲劳的原因较多,主要原因如下: (1)学习负担过重。这里既有学校老师的原因,也有家长的原因。有的老师教学方法存在问题,不是按有关部门的要求留家庭作业,而是经常搞“题海战术”、“学习大运动量”,使孩子疲于应付。而有些家长出于望子成才心切,还自行给孩子层层加码,完成老师留的作业之外,又加些练习,或者在双休日给孩子报了一个班又一个班,认为“听总比不听好”。就像吃饭一样,天天吃得太多,还一个劲儿往里塞,胃能不疲劳吗? (2)学习方法死板,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些孩子学习只知道死记硬背,照猫画虎,没有认真开动脑筋。学习没有一定方法,忙忙乱乱。一次学习时间过长,超过脑力限度。经常开夜车,效率不高,磨蹭太长时间,造成睡眠不足,脑子得不到充分的休息。 (3)缺乏学习兴趣。对某一科甚至某几科的学习不感兴趣,听课不爱听,作业不爱做,但是又必须完成作业,只好硬着头皮做,既造成生理疲劳,更造成心理疲劳。学习无愉快可言。 (4)脑营养不足。脑力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必须保证营养,高蛋白、维生素、充足的氧气是不可缺少的。即使吃了高蛋白,趴在桌子上时间太长,呼吸短浅,氧供量不足,也会使大脑疲劳。 【专家支招】 其一,不要用脑过度。连续用脑时间不要太长,不要等到脑袋“麻木”了才停止学习和工作。如果长时间用脑,消耗过程超过恢复过程,就会产生疲劳。研究发现,学生用脑过度疲劳,会导致大脑两半球非常顽固地慢性充血现象,它不仅使其产生感觉迟钝,动作不协调,思维缓慢,理解力、记忆力减退,还会造成头痛、失眠、食欲不振、情感淡漠等,极易引起各种心身疾病。 其二,要学会科学用脑。大脑有左右两半球,大脑左半球主要同抽象的智力活动(如数学计算、语言分析等逻辑思维活动)有关;大脑右半球则主要同音乐、色彩、图形、空间想像等形象化的思维活动有关。为了克服疲劳、就要使大脑左右两半交替使用,把数学、哲学等需要高度抽象思维的活动同音乐、绘画、文娱体育活动交替进行,以利于克服疲劳,提高学习效率。 其三,注意劳逸结合,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防止疲劳就要休息,休息有各种不同的形式: 一是经过一天的学习之后,晚上要按时睡觉,并保证有八小时的睡眠,以便第二天有充沛的精力继续学习。心理学家巴浦洛夫称“睡眠为大脑的救星”。二是经过一段长时间的学习之后,去打球,散步,做课间操等体育锻炼,尽管时间不长,也会收到良好的效果。这是因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交替进行是一种积极的休息形式,它可以改善血液循环,有利消除脑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