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产业研究院的模式研究

产业研究院的模式研究

产业研究院的模式研究

产业研究院是推动高校发展,促进高校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新方式,也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手段;产业研究院具有综合性、开放性和整合性的特点,通过对具有巨大经济潜力的产业前沿、共性技术的研发,整合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创新资源,由政府主导、依托高校自身的科技和人才优势,通过校地共建研究院这个载体,使校地双方由简单的优势互补走向双赢,既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又能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

产业研究院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产业技术研发、行业技术服务、行业知识产权经营以及行业人才培训等四个方面;在技术上,建立技术富集与创新机制、项目运行机制和知识产权管理机制;在人才上,建立人才汇聚机制、人才筛选机制和人才激励机制;在资本上,建立公共财政扶持机制、资本追逐技术机制、高校投资机制、资金取得使用机制以及利益分配机制;产业研究院的运行的一般目的:一是加快行业产业结构升级;二是提供人才智力支撑;三是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四是提升地方政府的对外开放水平;五是推动高校人才培养和地方经济发展;

以下是对目前国内已有的产业研究院情况的调研和梳理;通过对已成立的研究院基本情况、组织机构、业务范围的学习,将有效指导我校产业研究院的运行和发展;

一、广东省现代物流研究院

1、简介

广东省现代物流研究院是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关于促进物流业发展的批示,由佟星副省长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首席顾问丁俊发亲自倡导,在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会牵头组织下,由广东省内有关从事物流行业和投资业务的企业、物流研究机构、相关社会团体利用非国有资产组建的社会组织;

研究院在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的前提下,坚持“政府引导,注重实用,兼顾市场,合作共赢”的原则,构建一个既能为政府宏观决策、制订物流发展规划服务,又能为企业提供物流管理解决方案和技术创新支持,在国内物流研究领域达到领先水平的研究机构,显着增强我省物流业的研究、技术推广以及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提高物流业的信息化水平,促进物流业与现代制造业融合,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建设我

省现代产业体系发挥重要作用;

研究院的登记管理机关是广东省民政厅;本单位的业务指导单位是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接受广东省经济贸易委员会的业务指导,接受广东省民间组织管理局的指导和管理;

2.组织架构

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研究院日常政务工作,协助院领导处理日常事务;负责会议组织、文电处理、秘书事务、保密、保卫、档案管理、信访、督办、行政后勤等工作;组织建立业务信息系统,承担统计、综合信息管理工作;负责宣传报道工作;负责学院机关基建及装备购置等管理工作;

研究规划部:负责物流专家库的日常管理工作,制定并实施物流专家管理办法,组织、协调专家开展物流课题研究;结合专家意见对研究院的发展、规划提供参考意见;

财务部:负责研究院的开支预算管理和费用控制工作;员工的各种报销工作,以及各项目的成本核算工作,日常财务核算的账务处理;积极配合研究院其他部门的工作,做好后勤保障;负责会议通知的下发工作,上报院材料及文档的归类整理等相关工作;完成办公室主管、院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业务拓展部:负责承接物流研究课题、物流项目咨询、物流培训项目的业务以及跟进各项目的实施、验收和收款等工作;

策划宣传部:负责研究院的日常宣传推广、方案撰写和各种物料制作,以及研究院组织的各种活动、会议、展会的组织和实施;

信息服务部:负责研究院网站的设计、更新和维护,物流行业资讯、研究成果的整理和收集,以及研究院各会员单位的服务工作;

3.主要业务范围:

一接受政府部门委托,承担广东省重大物流研究课题,制定广东省现代物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编制广东省物流发展年度报告;

二接受有关部门和企业委托,承接物流园区、港口码头工程技术规划和设计,接受企业物流技术改造、物流项目规划的认证和咨询服务;

三参与物流行业标准的制订与修订,协助省经贸委进行“物流业高新企业” 认定和“物流龙头企业”考评工作,宣传和推广物流行业最新装备、信息技术成果;

四组织和协调国内外物流专家学者,举办各种形式和类型的物流学术讨论会、报告会,推广交流物流先进经验和成果,促进物流经济理论和管理、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加强我省和国内其他地区包括港、澳、台以及国外的物流合作和学术交流;

五编辑出版物流行业刊物、建立物流资讯网站,搜集国内外物流资讯、法律法规、资料论文以及专业书籍,整理并分析出行业发展的各项数据,建立物流行业交流平台,为政府决策和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和个性化的资讯服务;

六整合广东省内物流培训和教育资源,结合市场需求,开展物流行业管理和研究培训以及职业技能鉴定,推进产学研结合,提升我省物流学术理论研究水平和能力;

4.组织管理制度

第一条本单位设理事会,其成员为 5人;理事会是本单位的决策机构;

理事由举办者、出资者、职工代表由全体职工推举产生及业务主管单位推选产生,理事的最终人选需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批;

理事每届任期 3 年,任期届满,连选可以连任;

第二条理事会行使下列事项的决定权:

一修改章程;

二业务活动计划;

三年度财务预算、决算方案;

四增加开办资金的方案;

五本单位的分立、合并或终止;

六聘任或者解聘本单位监事、院长、常务副院长和其提名聘任或者解聘的本单位副院长及财务负责人;

七罢免、增补理事;

八提名、选举、聘任及罢免法人代表;

九内部机构的设置;

十制定内部管理制度;

十一从业人员的工资报酬;

第三条理事会每年召开 2次会议;有下列情形之一,应当召开理事会会议:

一理事长认为必要时;

二1/3以上理事联名提议时;

第四条理事会设理事长1名,副理事长2名;理事长、副理事长由理事会以全体理事的过半数选举产生或罢免;

第五条副理事长协助理事长工作,理事长不能行使职权时,由理事长指定的副理事长代其行使职权;

第六条召开理事会会议,应经业务主管单位同意,并于会议召开10日前将会议的时间、地点、内容等一并通知全体理事;理事因故不能出席,可以书面委托其他理事代为出席理事会,委托书必须载明授权范围;

第七条理事会会议须有业务主管单位参加,且应有1/2以上的理事出席方可举行;理事会会议实行1人1票制;理事会作出决议,必须经全体理事的过半数通过,并报业务主管单位同意后实施;

下列重要事项的决议,须经全体理事的2/3以上通过方为有效:

一章程的修改;

二本单位的分立、合并或终止;

第八条理事会会议应当制作会议记录;形成决议的,应当当场制作会议纪要,并由出席会议的理事审阅、签名;理事会决议违反法律、法规或章程规定,致使本单位遭受损失的,参与决议的理事应当承担责任;但经证明在表决时反对并记载于会议记录的,该理事可免除责任;

理事会记录由理事长指定的人员存档保管;

第九条理事长行使下列职权:

一召集和主持理事会会议;

二检查理事会决议的实施情况;

三法律、法规和本单位章程规定的其他职权;

第十条本单位法人代表由理事会推荐、选举,并由研究院聘任,若法人代表连续两年未能完成工作目标或出现其他不适宜继续担任法人代表的事项,理事会可召开理事会会议对其工作进行审核并罢免;法人代表对理事会负责,并行使下列职权:

一主持单位的日常工作,组织实施理事会的决议;

二组织实施单位年度业务活动计划;

三拟订单位内部机构设置的方案;

四拟订内部管理制度;

五提请聘任或解聘本单位副职和财务负责人;

六聘任或解聘内设机构负责人;

本单位院长、常务副院长列席理事会会议;

第十一条本单位设监事1人;

监事任期与理事任期相同,任期届满,连选可以连任;

第十二条监事由理事会从举办者、出资者、本单位从业人员或业务主管理单位的人员中推荐或选举产生;

本单位理事、院长、法人代表及财务负责人,不得兼任监事;

第十三条监事行使下列职权:

一检查本单位财务;

二对本单位理事、院长、法人代表违反法律、法规或章程的行为进行监督;

三当本单位理事、院长、法人代表的行为损害本单位的利益时,要求其予以纠正;

监事列席理事会会议;

二、上海物流研究院

1.简介

上海物流研究院成立于2006年,是上海市政府和复旦大学共建的一个政府、企业和学校三方合成的开放性研究机构,主要从事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创新理论方法和关键应用技术的研究及推广;上海物流研究院是复旦大学服务上海的重要抓手,也是管理学科发展的重要支撑;它将依托复旦大学管理科学、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金融、贸易、统计学、经济学、法律和通讯技术等相关学科的综合优势,努力建设成一个进行物流和供应链管理前沿理论和创新技术研究的基地、推动上海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产学研"平台,为政府的发展规划和大型企业的管理决策提供高端的咨询和培训服务;努力建设成一个国内技术领先,世界上有影响的物流和供应链的高水平研究机构;努力建成上海市和国家级物流和供应链重点实验室和研究平台;并通过物流研究院创新性研究工作,带动和提升管理科学与工程等相关学科的建设;

2.业务范围

一课题研究

二项目咨询

三高端培训

四学术交流,举办论坛和专题研讨会;

五国际合作

六编辑学刊与简报

3.人员组成

一院长:徐以泛复旦大学管理科学系系主任

二院务委员会

主任:刘健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

张新生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副主任

林尚立复旦大学副校长

副主任:于成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生产性服务处处长

刘敏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市场体系建设处处长

陆雄文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

徐以泛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管理科学系系主任

成员:何勇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生产性服务处副处长

郭笑捷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市场体系建设处处长助理

刘季平复旦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

刘承功复旦大学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

龚新高复旦大学科技处处长

杨志刚复旦大学文科科研处处长

郑立荣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闵昊复旦大学微电子研究院副院长

刘士国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复旦大学医事法研究中心主任

张晖明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复旦大学企业研究所所长

黄丽华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党委书记

叶耀华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

秘书长:葛宏波复旦大学文科科研处副处长

三研究人员

研究院兼职教授2名、专职研究人员4名、实验室人员1名;

4.研究热点

一高端物流

二城市配送与快递

三物流金融

四低碳物流

三、北京中文协物流研究院

1.简介

北京中交协物流研究院是在国家计委和国家经贸委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于2001年6月成立;研究院的主要任务:根据政府委托,进行中国物流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法规、标准化体系建设的研究;物流信息系统开发研究;物流企业的项目建设、经营管理咨询;物流人才培训;参与组织编写“中国物流发展报告”;

研究院由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德荣教授任院长;研究院的科技力量主要由国内知名的物流专家、计算机软件专家以及有高等学历的中青年科研队伍组成;研究院还设有一个从事物流工作多年的国内外知名物流专家学者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并聘请政府有关部门的官员作为研究院顾问;

2.业务范围

一根据政府委托,进行全国的和区域性的物流运输发展战略、规划和重大技术经济政策的研究,向政府提供咨询建议;

二根据委托进行重大物流建设项目的规划、工程可行性研究工作;

三为物流企业的发展与管理提供战略、规划、经营等方面的咨询,不断提高物流企业的服务质量、服务能力和效率与效益;

四组织物流服务方案设计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及相关参数的研究,以及运输地理信息地理数据库的建设与开发,以提高我国物流企业的竞争力;

五参与和研究物流技术装备与设施,以及物流作业行为的标准化工作;

六研究和促进中国物流信息技术的开发推广;

七组织各种类型、不同层次的物流人才的培训;

八参与组织编写年度“中国物流发展报告”兰皮书工作;

九推动国内外物流界的交流与合作;

3.研究力量

一自有科技力量

一批硕士以上学历的中青年科技队伍;

一批具有丰富研究咨询经验的老专家和学者;

二社会科技力量

高等院校的专家和学者研究单位的科研人员

三国外专家和学者

4.近期工作

一承担国家计委委托的“2001一2020年中国物流发展战略研究”;

二承担国家计委委托的“2001一2020年中国交通运输发展战略研究”;

三承担国家经贸委委托的“中国物流发展政策研究”;

四开展“物流服务方案设计决策支持系统及相关参数的研究”项目;

五一些地区和企业委托的物流与运输发展战略、规划与方案的研究、咨询工作;

六作为中国集装箱控股公司的长期顾问单位,承担中国集装箱控股公司的物流发展规划、物流服务设计方案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设计项目和物流人才培训工作;

七参与组织编写“中国物流发展报告”的工作;

四、云南财经大学物流研究所

1.简介

云南财经大学物流研究所成立于2004年3月,是云南省第一个专业物流研究机构,依托云南财经大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工商管理学科、云南省重点学科企业管理、首批研究生省培养联合创新基地物流管理硕士点与云南物流产业集团联合和物流工程硕士点、物流管理国家第二类特色专业、云南省重点专业、特色专业和物流工程本科以及自考物流管理、采购与供应管理专科、独立本科,被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授权为中国物流师培训云南中心和国际注册采购师云南培训中心、中国物流产学研基地;

2.主要成员

一所长:李严锋云南财经大学物流学院院长

二副所长:冉文学云南财经大学物流学院副院长

窦志武云南财经大学物流学院副院长

金桂根现代物流创新实验中心主任

研究所拥有教授6名,博士及在读博士6人;

五、中远物流大连海事大学物流研究院

1.简介

中国远洋物流有限公司和大连海事大学合作成立的中远物流大连海事大学物流研究院,依托管理、物流、经济、信息、法学等学科,在物流基础设施、信息设备、物流系统规划与评价、现代物流管理及物流信息化等方面向中远物流提供咨询和技术支持,使物流研究院成为双方共同研究国际化物流服务体系,建设以现代科技为支撑的物流操作平台的基地、做大做强综合性的运输服务体系的基地、培养物流及相关领域高层次人才的基地;

大连海事大学在国际交通运输管理方面有着雄厚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人才、技术优势,在现代物流领域的学术研究和技术推广方面,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和实践能力,拥有一大批物流研究专家,共同组建“物流研究院”以校企合作的方式,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不仅会使双方受益,也必将会对中国现代物流事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六、福州大学物流研究院

1.简介

福州大学物流研究院的成立是福建省高度重视发展现代物流工作,把物流业作为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一个重要举措;福州大学充分发挥公共管理、经济管理、信息技术和离散数学等学科群体优势,整合社会各方资源,成立了全省首家物流研究院;

物流研究院成立后, 福州大学与贝立达物流咨询公司签署了贝立达——福州大学合作意向书,采用“政——产——学——研”新型合作模式,构建高水平、跨学科、开放式的现代物流教学科研平台,积极为我省和我国物流业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等方面作出贡献;

七、湖南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研究所

1.简介

湖南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研究所是由一批从事运输工程、物流工程,交通工程,信息工程等的资深博导、教授、博士、出国留学人员和硕博士研究生等组成;该所与德国交通运输与物流研究院合作成立有湖南大学中德交通运输与物流研究中心,与国内外相关政府、着名运输物流研究所、物流园区、内港与海港、运输物流企业等有着广泛的合作与联系;研究所研究学科隶属于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与工商管理

一级学科;

2.研究领域

一国际物流、区域物流、城市物流、仓储与配送物流、绿色物流、企业物流系统等战略开发与规划,运营与管理及评价,诊断与方案设计,咨询与培训等;

二区域经济与交通区位分析、综合交通运输系统战略开发、综合交通系统规划、区域运输业规划包括客货运站场规划、客运线网规划等与管理评价等, 交通组织规划及评价、诊断与方案设计,咨询与培训等等;

三智能交通运输物联网研究与开发、咨询与培训等,涉及交通运输电子政务、交通运输业务和交通运输公众服务中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一体化管理,基于物联网相关交通运输管理中的标示、采集、传输、发布、信息资源挖掘与服务等关联产业和上述的行业运用;

四供应链战略开发与规划、供应链中心化与非中心化多级库存控制策略、供应链协调模式与运作管理、供应链信任与风险管理、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构建与评价等;

五物流与供应链金融管理:包括物流与供应链金融本旨、核心价值与发展趋势研究,物流与供应链金融概念模型与业务模式优化设计研究,物流与供应链金融风险与信用管理研究;

六交通运输与物流工程等领域的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咨询与培训等;

八、临沂大学现代物流研究所

1.简介

临沂大学现代物流研究所创建于2011年8月,是响应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商贸物流的号召,以及在临沂大学“为沂蒙服务”办学宗旨的指引下由临沂大学成立科研机构;现代物流研究所由国内物流科研机构、政府行业主管部门、知名物流企业等物流专家组成专业委员会进行决策管理,目前由知名高校研究机构专家教授组成的委员会,为中心制定战略目标、规划研究方向、建立管理模式;

现代物流研究所面向临沂现代物流发展的实际需要,以解决临沂现代物流体系建设过程中遇到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为政府制定物流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法规提供理论依据,为企业制定物流发展战略、物流流程方案设计提供技术服务等为首要任务,同时培养造就一支科研水平高、业务素质强的科研队伍;

2.组织架构

一专家委员会

二研究室

1、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研究室

2、物流信息系统研究室

3、物流管理与工程技术研究室

4、物流供应链管理技术研究室

5、电子商务研究室

三实验室

物流虚拟仿真技术实验室

3.研究领域

一物联网技术与应用

二物流信息系统

三物流管理与工程技术

四物流供应链管理技术

五电子商务研究

4.科研力量

临沂大学现代物流研究所现有从事信息技术研究与开发、运筹学应用、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供应链管理、物流虚拟仿真等方向的专、兼职科研人员20多人,其中硕士生导师2人,博士4人,教授2人,副教授4人;

九、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现代物流研究所

1.简介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现代物流研究所成立于2004年,依托浙江大学的人才优势和科研基础,专注于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领域的科研工作,为政府及各种类型的企业提供物流解决方案;研究所投资150多万元,建设了先进的物流实验室,拥有立体化仓库、电子标签分拣系统、自动分拣系统、水平搬运机械、零售超市等硬件设备和大规模微观交通仿真软件Paramics Enternprise、日本乐龙公司自动化仓储仿真软件、供应链仿真软件Anylogic 以及Flexsim CT 港口仿真软件等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物流仿真软件,形成了物流实验教学、科研、实习、实训的多功能综合教学实践基地;

2.研究力量

研究所正式在编人员10名,其中教授及博导一名,副教授2名,博士以上5名;

3.研究领域

主要研究领域有:港口物流战略规划、港口物流仿真、供应链服务外包、自由港发展、工程物流、智能交通及运筹学OR应用、企业物流信息化、储运配送计划与优化,车队调度与监控、仓储管理系统、需求预测、物流品牌战略与评估、大规模微观交通仿真、供应链管理与系统设计、自动化物流中心设计、物流系统仿真、物流标准化及相关法规等研究;

4.近期成果

近三年来,完成省市及企业委托课题30多项,获得业界好评;2007年研究所与宁波市物流协会及其相关企业联合共建宁波市物流人才实训基地,为当地企业培养应用型、外向型、复合型物流人才;同时研究所承接宁波市官方的物流门户网站——宁波现代物流网

十、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

1.简介

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是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新型科研组织;研究院以集聚创新资源、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支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宗旨,以产业应用技术研究开发为重点,以引领产业发展和服务企业创新为根本,组织开展产业技术研究和集成攻关,创新体制机制,着力先行先试,建成需求引导、多元共建、统分结合、体系开放、接轨国际、水平一流的新型研发组织,是江苏省产业技术研发转化的先导中心、人才培育的重要基地;

研究院以构建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机制为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基本方向,坚持课题来自市场需求,成果交由市场检验,绩效通过市场评估,财政支持由市场决定,充分发挥市场对技术创新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资源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

突出两大功能

把服务中小企业和突破产业共性技术问题作为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的主要功能;开展合同科研、技术转移、国际交流等专业化服务,完善技术服务体系和开放性研究平台,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面向产业转型发展需求,创新科研组织机制,加强分工协作和统筹推进,集中突破共性、关键性和前瞻性技术,引领产业向高端前端攀升;

引导三类资源

重点依托高校优势学科与创新平台、科研院所研发力量以及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等优

质科教人才资源,加强产业研发力量统筹布局;创新体制机制,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技术创新项目和经费分配、评价成果的机制,引导三类资源服务中小企业和产业创新发展,使研究院成为高水平研发机构的共同体、高层次人才的集聚地和人才创业的缓冲带;

实施四项改革

一坚决防止体制回归,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不设行政级别,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探索构建新型科研院所管理体制;

二改革财政科技资金的使用方式,借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的项目管理经验,推行项目经理制,由项目经理组织产业重大技术攻关,自主组建项目团队、自主考察推荐优质项目,加强顶层设计,提高执行效率;

三探索“民办公助”的社团法人管理模式,以会员制形式吸纳符合条件的独立研发机构加盟成立省产业技术研发协会,推进协会明确权责、依法自治、发挥作用,根据研究所业绩给与必要的运行补贴和项目支持,进一步理顺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关系,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

四加大知识财产权分配制度改革,健全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创新商业模式,大幅提高创业创新者在成果转化收益中的分配比例,促进科技成果的资本化、产业化;

2.组织机构

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由总院和专业性研究所组成,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

总院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省属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名称为“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主要开展研究所的遴选、业务指导、绩效考评、前瞻性科研资助以及重大项目组织、产业技术发展研究等;

专业性研究所由江苏境内的产业技术研发机构申请,经审定后确认产生,与总院签署加盟协议,其原有机构性质、隶属关系、投资建设主体和对外法律地位等保持不变;主要开展产业核心技术、共性关键技术和重大战略性前瞻性技术等研究与开发,储备产业未来发展的战略性前瞻性技术和目标产品;

专业性研究所

定位职责

专业性研究所是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的重要组成单元;研究所由江苏境内独立或相对独立的产业技术研发机构经申请、遴选后确认产生,为研究院的加盟成员单位,加盟

后其原机构性质、隶属关系、投资建设主体和对外法律地位等保持不变;

总院根据江苏创新驱动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逐步布局建设研究所,按照“自愿申请、择优吸纳,分类支持、动态管理”的原则管理服务研究所;研究所立足新兴产业培育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产业应用技术研究为根本,以持续产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为目标,以为企业开展合同科研和技术转移为重点,建成特色明显、能力突出、支撑强劲的产业技术研发转化的先导中心和人才培育的重要基地,引领支撑江苏产业创新发展;

研究所实行所长负责制,在接受总院的业务指导、服务协调和绩效考核的前提下,建立多元化投入、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行、开放式发展的运行机制,自主经营、自我发展,努力达到应用研发、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和服务企业的平衡发展,逐步实现政府科技计划项目、企业合同科研、地方政府及依托单位运行经费与总院前瞻性科研资助等收入来源基本协调;

研究所主要开展产业核心技术、共性关键技术和重大战略性前瞻性技术等研究与开发,储备产业未来发展的战略性前瞻性技术和目标产品;研究所主要面向所在地及江苏境内企业,以优惠的价格、优等的质量为企业提供合同科研、技术转移、公共服务以及整套技术解决方案等服务;

申请机构性质

申请机构应属于江苏境内的产业技术研发机构;不接受专业从事工程规划、设计及第三方检测机构的申请;申请机构可以是海内外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主导建设或地方引进海外人才建设的独立法人研发机构,也可以是省内高等学校依托优势学科、协同创新中心等设立的内部非独立法人研发机构如:国家级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研究所实行预备制;申请机构通过审核后,成为研究所预备成员预备期一到两年;经培育并通过审核的预备成员方可成为研究所;

基本条件

1、准确的发展定位;主要开展产业应用技术的研究开发、成果产业化和公共服务,支撑江苏产业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

2、明确的领域布局;具有明确的产业发展方向,符合研究院的领域布局;

3、较高的行业地位;拥有较强的研究实力,行业地位处在国内前列,由知名专家领衔,专有技术和标志性成果填补国内空白;

4、稳定的研发团队;具备稳定的专职研发人员和充足的研究生等流动人员,有一定数量的

兼职岗位,团队结构合理、专业配套,总规模不少于100人;

5、完备的研发条件;研发场所相对独立,不少于5000平方米;研发设施完备,具有一定规模和较高水平,满足研究开发和转化服务的业务需要;

6、一流的创新水平;创新水平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牵头承担国家和省级科技计划项目,获得省级以上科技奖项,取得发明专利等自主知识产权;

7、较强的服务能力;为企业提供合同科研含技术转移、公共服务等能力较强,有为江苏企业提供科技研发和技术服务的优秀业绩;

8、良好的保障机制;地方政府和依托单位为研究所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确保申请机构开放运行和良性发展;申请机构在江苏境内有明确的服务对接区域,其与依托单位、服务对接区域共同形成创新链的互补配套;独立法人申请机构本土化的专职人员占较大比例,建立合理的内部激励机制和研发服务体系;非独立法人申请机构的依托单位充分保障申请机构的相对独立性和充分自主权,实现校内、校外研发机构骨干人员相互兼职;

申请与遴选程序

1、申请机构经依托单位同意后,向总院申请研究所预备资格,提交研究所建设规划;

2、总院组织审核,审核通过后总院对其组织建设规划论证;规划论证通过的,总院择优确认为研究所预备成员,签订协议;

3、研究所预备成员经培育,向总院提交正式加盟申请;

4、总院组织审核并经研究院理事会审定后,确认其为研究所,签订协议;

支持措施

1、根据研究所年度考核情况,总院给予研究所年度前瞻性科研资助;主要依据研究所上年度合同科研到账收入、科技计划项目到账经费,按照一定的方法确定资助经费额度;

2、总院给予研究所的前瞻性科研资助经费主要用于前瞻性技术研究、公益性技术服务、杰出人才引进等;

3、总院支持产业技术协同创新联盟和研究所联合其他社会力量开展集成技术攻关,鼓励各类社会资金参与总院组织的集成创新;

4、总院为研究所积极争取进口设备关税减免等优惠政策,帮助、指导研究所派生、孵化的企业申请高新技术企业;

5、地方政府、依托单位应对研究所的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引进培养、科技研究项目等方面给予支持和配套服务,按总院给予的前瞻性科研资助经费的一定比例给予配套支持;

6、研究所负责人和核心骨干人员在科研项目、职称评定、绩效考核、工资薪酬等方面享

受依托单位内部人员同等或更优的待遇,兼职人员可保留原有身份,鼓励实行“双职双薪”;

7、非法人性质的研究所,依托单位应支持研究所探索“一所两制”,推动建立研究所外部机构,联合实施技术转移、成果产业化和公共服务;

协会

江苏省产业技术研发协会是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单位发起,由省内各类产业技术研发及服务等机构自愿结成的专业性、地方性和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是经江苏省民政厅核准注册登记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社会团体;

协会宗旨

以服务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为宗旨,促进会员加强联系、合作与发展,推动会员开展产业共性应用技术研发、转移和转化,为江苏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培育壮大提供公共服务,提升江苏中小企业发展水平和产业国际竞争力;

业务范围

1、宣传国家和省扶持产业技术研发的相关政策措施,引导会员单位健康发展;

2、掌握我省产业研发机构的发展态势,提出相关建议,为政府和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等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3、推动会员单位与高校、院所、企业及其他会员单位之间的联系与合作,推动企业创新和产业发展;

4、组织会员开展交叉学科的学术和经验交流活动,提升会员单位的业务能力和发展水平;

5、协助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开展相关工作,推荐有关会员作为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专业性研究所的培育考察对象;

6、推动会员单位开放创新资源,为中小企业提供公共服务;

7、为会员提供各种信息、培训、咨询、论坛、考察等服务;

8、引导会员遵纪守法,诚信运营,承担社会义务;

9、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

加入协会

1、本协会会员为单位机构会员;

2、申请成为本协会会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拥护本章程,自愿加入本协会;

2从事产业技术研发和服务工作,具有一定的基础条件、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3具有稳定的研发或服务团队;

4具备稳定的资金来源;

3、会员入会程序:

1提交入会申请书;

2协会秘书处审核;

3理事会审议通过;

4颁发会员证;

3.目标定位

一产业技术发展的战略智库

发挥战略规划和产业组织功能,瞄准国际产业前沿,研究提出产业技术发展战略分析报告和前瞻性政策建议,成为引领产业高端跨越的智库平台;

二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的策源地

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研发组织方式,在若干产业前沿性、关键性、共性技术领域实现重大突破,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持续培育新兴业态和新的增长点;

三高水平研发机构的共同体

围绕市场需求,进一步统筹产业创新资源,构建跨学科、前瞻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完善产业研发创新网络,组织协同攻关,从整体上提升产业技术水平;

四高科技企业的孵化中心

发挥智力和资本密集优势,完善创业孵化功能,实施载体、项目、金融、服务联动配套,成为高科技企业成长壮大的重要源泉;

五产业技术人才的聚集高地

加快人才、项目、服务、资金“四位一体”联动,拓宽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渠道,为海内外人才创新创业营造优质服务环境,构筑国际知名的产业人才战略高地;

十一、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

1.简介

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的前身是暨南大学工业经济研究所,该所依托我国着名经济学家黄德鸿教授领衔建立的工业经济专业,成立于1994年;1997年,工业经济研究所经国务院侨办正式批准改组成为建制研究所;1998年,暨南大学与广东省经济贸易委员会达成协议,由双方共建工业经济研究所;2006年,产业经济研究院正式挂牌成立,广东省产业发展研究院决定将其所属的产业经济研究所设在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

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坚持以科研为重心,研究活动涉及产业经济学的重要领域,包括产业规划与发展、产业转型与技术创新管理、产业组织行为等,形成了以产业竞争力评估、产业体系规划、产业科技管理和实验经济学工作方法体系,正在探索和形成以现代产业体系、区域创新能力、技术创新管理、创意产业等概念及其产业分析工具和以“立地”为基础的“顶天”研究的学术传统;

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竭诚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在产业竞争力研究、产业发展规划研究、创新政策与企业发展战略等方面投入精力并卓有成效,2006年以来,先后承担省委省、市政府及职能门和企业的研究课题60多项,其中广东省政府委托课题“广东工业产业竞争力研究总报告”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评价;

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近年来聘请美国波士顿大学、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国内着名大学以及研究机构的知名学者担任高级专业课程的主讲和进行学术交流;设置了硕博连读制度和海外导师合作制度,设立了黄德鸿奖学金;连续多年涌现了南粤优秀毕业生、省优秀毕业生和全国优秀百篇博士论文,用一流的教学平台向社会输送优秀的产业经济管理高级人才;

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拥有优良的教学和科研条件,设有中外文资料室、购置了用于教学科研的数据库、建有国内先进的经济学实验室;学院积极拓展学术交流,投入财力和人力与经济学院合作建设暨南大学产业经济学科的学术窗口产经评论,与多所国内外着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起密切的合作关系;

2.组织架构

一产业经济研究院领导小组

二学院办公室:

三研究所

1.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所

2.现代服务业研究所

3.产业组织研究所

4.科技管理研究所

十二、江西财经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

1.简介

江西财经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是以江西财经大学传统优势学科产业经济学为依托,成立于2009年,属江西财经大学独立建制的专职研究机构,与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规制与竞争研究中心合署办公;

产业经济研究院坚持以科研为重心,现已形成产业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组织与产业结构、产业规制与产业竞争3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自2007年以来,研究院共承担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和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课题20余项,在重要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

产业经济研究院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密切跟踪国际产业经济学发展前沿,不断优化课程结构,并聘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研究专业课程的教学和来院进行学术交流;设置了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计划、博士研究生访学等制度提升人才质量,连续多年涌现硕士研究生考取国内着名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自2000年以来,研究院向社会输送300余位优秀的产业经济管理高级人才,受到大型企业、金融机构、政府高级管理部门的高度认可;

产业经济研究院积极拓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中国工业经济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等产业经济学主要学术团体和高校建立了密切的交流与合作关系;

产业经济研究院积极参与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在江西区域产业发展规划、中部产业发展研究、企业管理咨询等领域做了大量的工作,成效卓越,多篇研究报告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重要批示和高度评价;

2.组织机构

一研究院领导小组

二行政办公室

三研究机构

1、

2、

十三、云南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

1.简介

云南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是集科研、教学和社会服务为一体的研究机构,2007年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是全国六个设在高校的国家文化产业研究

中心之一,还是云南省首批设立的10个省级社科研究基地之一;文化产业研究院下设办公室、研究生部、综合研究室、信息研究室等,有专职研究人员17名,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3名,讲师6名,教辅人员3名,聘请省内外20多名相关领域专家作为客座教授、兼职研究人员;研究院有民族文化产业、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两个博士及硕士学位授权点,在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近70名;

2.业务范围

一产业理论研究

二高端人才培养

三战略咨询服务

3. 近年来部分研究成果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文化产业经济分析的理论研究

——乡村文化产业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云南省社科研究项目

——云南省文化产业发展分析与对策研究

——云南乡村文化建设与产业发展研究

——云南文化品牌研究

文化部委托课题

——云南民族文化生态与文化产业发展

——西部地区民族文化生态保护与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西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研究

——国家特色文化产业群培育与项目设计研究

战略咨询研究

——中国东盟文化产业合作区研究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民族文化出版物“十二五”规划

——云南省近中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培育、充实和壮大云南名优品牌研究、

——昆明市文化产业振兴规划

——遵义市“十二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发展模式

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发展模式 产业技术研究院作为一种新兴的研究机构,其发展模式是怎样的呢?本文将从机构设置、研究方向、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等几个方面来探讨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发展模式。 一、机构设置 产业技术研究院通常由政府、高校、企业等多方共同组建,以推动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为目标。在机构设置上,产业技术研究院往往设有多个研究中心或实验室,每个研究中心或实验室负责不同的研究方向。同时,研究院还设有管理与支持部门,负责协调各个研究中心的工作,并提供必要的管理和支持。 二、研究方向 产业技术研究院的研究方向通常与当地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需求密切相关。研究院会针对不同的产业领域,如制造业、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开展前沿技术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研究方向的确定往往依靠市场需求、政策导向和专家评估等多方面的参考,以确保研究成果能够对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技术创新 产业技术研究院致力于前沿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旨在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技术含量。为了实现技术创新,研究院通常与企业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研发项目。研究院提供技术支持和专业

知识,企业提供实际应用场景和市场需求,双方共同推动技术的转化和应用。此外,研究院还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开展合作,吸引优秀的科研人才,提升研究院的创新能力。 四、成果转化 产业技术研究院的最终目标是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为了实现成果转化,研究院通常会积极与企业对接,将研究成果转让给企业,并提供相关技术支持和培训。此外,研究院还会推动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通过技术展示、技术交流等方式,让更多的企业和社会各界了解并应用这些成果,从而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 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发展模式是以机构设置为基础,以研究方向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成果转化为目标的发展模式。通过与企业、高校等多方合作,产业技术研究院能够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为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做出积极贡献。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相信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发展模式将不断完善和创新,为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

产业技术研究院的主要发展模式

产业技术研究院的主要发展模式 温兴琦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基于不同的组建动因、收入来源、构成主体、功能任务、运行机制及利益分配等因素,产业技术研究院在发展过程中,会呈现出差异化的发展模式。发展模式是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战略问题,采用什么样的发展模式不仅直接关系到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属性特征与创新绩效,而且也会对其发展方向、风险分担与利益分配机制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因而,识别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展的不同模式类型并进行分析和比较,对于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创新发展与绩效改进,具有基础性意义。 第一节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展模式界定 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发展是时代的产物。2016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43号)》,明确提出了“十三五”时期我国科技创新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其中提到“十三五”时期我国科技创新的总体目标是:国家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大幅跃升,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国家综合创新能力世界排名进入前15位,迈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有力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同时,也明确提出,在总体部署中要围绕破除束缚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制度障碍,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由此可见,探索科技创新的科学制度安排和合理运行模式,是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和关键目标。产业技术研究院作为一种有效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组织方式,不仅承担着科技成果创造和转化及促进产业创新发展的职能,也负有探索科技体制改革路径的重要责任。因此,对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展模式进行正确识别与科学设计,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展模式的内涵 所谓模式,是指主体行为的一般方式,主要包括科学实验模式、经济发展模式、企业盈利模式等,是理论和实践之间的中介环节,具有一般性、简单性、重

新型研究院组织模式探讨

新型研究院组织模式探讨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创新的推动,新技术、新业态和新产业不断涌现,对于探索新 的研发模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型研究院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机构,其组织模式的探 讨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研究院的目标与使命、组织结构和运营模式等方面对新型研 究院的组织模式进行探讨。 一、研究院的目标与使命 研究院的目标是推动科技创新,提升国家的科技实力,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其使命是在不同领域进行前沿科技的研究和创新,并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推动产 业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 二、研究院的组织结构 新型研究院的组织结构应该注重协同创新和跨界合作。传统的研究院通常以学科为基 础进行组织,与学科相关的教授、研究员和博士生构成研究的核心力量。新型研究院需要 关注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培养具备跨领域研究能力的人才。组织结构应该包括不同学科 背景的研究人员,并提供互相合作的机会,促进各学科间的交流和合作。 新型研究院应该与企业和产业部门之间建立起紧密的合作关系。研究院可以与企业合 作共建实验室,共同研发新技术和新产品。通过与企业的合作,研究院可以更好地理解市 场需求,并将科技成果应用到实际生产中,提高科技创新的转化率。 三、研究院的运营模式 新型研究院的运营模式应该注重市场导向和需求导向。传统研究院通常由政府资助, 并以基础研究为主,其研究成果的应用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而新型研究院应该加强对市场 需求的了解,将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相结合,提供解决方案和创新产品。为了实现这一点,研究院可以与企业和产业部门进行合作,建立技术转移机构和科技创新平台,提供技术咨 询和技术服务。 新型研究院还应该注重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的建设。研究院可以与高校合作,建立联 合培养和科研基地,培养跨领域的科研人才。研究院应该注重创新团队的建设,吸引世界 一流的科学家和研究人员加入,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团队。 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发展,新型研究院的组织模式也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新型研究 院应该注重协同创新和跨界合作,与企业和产业部门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注重市场导向和 需求导向的运营模式,同时加强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的建设。只有如此,新型研究院才能 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的作用,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产学研合作的模式与机制研究共3篇

产学研合作的模式与机制研究共3篇 产学研合作的模式与机制研究1 产学研合作的模式与机制研究 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产学研合作的目的是通过不同的合作模式和机制,促进知识转移和技术创新,并在企业和学术机构之间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产学研合作的模式和机制,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一、产学研合作的模式 1. 合资企业模式 合资企业模式是指企业和高等院校或研究机构共同出资设立研发中心或实验室等。合资企业既可以是新成立的企业,也可以是现有企业的扩展。这种模式的优点是企业和高等院校或研究机构可以共享资源和技术,降低研发成本。同时,合资企业也可以为双方提供更持久和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 2. 研发委托模式 研发委托模式是指企业向高等院校或研究机构委托研发项目的合作方式。这种模式的优点是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选择专业的高等院校或研究机构,对研发成果、研究进程等都有很大的

掌控权。但是,这种合作方式的缺点是研发期限可能比较短,因此研发成果的转化需要更快的步伐。 3. 人才引进模式 人才引进模式是指企业通过与高等院校或研究机构的合作,引进具有高水平的人才。这种模式的优势是企业可以通过与高等院校或研究机构的合作,快速引进高端人才,缩短技术研发和创新的周期。同时,这种模式也使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能够保持与产业的联系,提高人才流动性。 二、产学研合作的机制 1. 研发费用分担机制 研发费用分担机制是指企业和高等院校或研究机构在研发过程中,按照各自的决策权和合同约定,共享研发费用。这种机制有利于促进双方间的互信和合作。同时,研发费用分担机制也可以为项目的延续提供动力。 2. 知识产权归属机制 知识产权归属机制是指企业和高等院校或研究机构在合作研发中确定知识产权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等相关权益分配机制。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分配需要在合同中进行规定,并在各自的利益面前进行相应的协商和讨论。

产业研究院的模式研究三篇

产业研究院的模式研究三篇 篇一:产业研究院的模式研究 产业研究院是推动高校发展,促进高校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新方式,也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手段。产业研究院具有综合性、开放性和整合性的特点,通过对具有巨大经济潜力的产业前沿、共性技术的研发,整合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创新资源,由政府主导、依托高校自身的科技和人才优势,通过校地共建研究院这个载体,使校地双方由简单的优势互补走向双赢,既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又能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 产业研究院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产业技术研发、行业技术服务、行业知识产权经营以及行业人才培训等四个方面。在技术上,建立技术富集与创新机制、项目运行机制和知识产权管理机制;在人才上,建立人才汇聚机制、人才筛选机制和人才激励机制;在资本上,建立公共财政扶持机制、资本追逐技术机制、高校投资机制、资金取得使用机制以及利益分配机制。产业研究院的运行的一般目的:一是加快行业产业结构升级;二是提供人才智力支撑;三是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四是提升地方政府的对外开放水平;五是推动高校人才培养和地方经济发展。 以下是对目前国内已有的产业研究院情况的调研和梳理。通过对已成立的研究院基本情况、组织机构、业务范围的学习,将有效指导我校产业研究院的运行和发展。

一、广东省现代物流研究院 1、简介 广东省现代物流研究院是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XX关于促进物流业发展的批示,由XX副省长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首席顾问XX亲自倡导,在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会牵头组织下,由广东省内有关从事物流行业和投资业务的企业、物流研究机构、相关社会团体利用非国有资产组建的社会组织。 研究院在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的前提下,坚持“政府引导,注重实用,兼顾市场,合作共赢”的原则,构建一个既能为政府宏观决策、制订物流发展规划服务,又能为企业提供物流管理解决方案和技术创新支持,在国内物流研究领域达到领先水平的研究机构,显著增强我省物流业的研究、技术推广以及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提高物流业的信息化水平,促进物流业与现代制造业融合,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建设我省现代产业体系发挥重要作用。 研究院的登记管理机关是广东省民政厅;本单位的业务指导单位是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接受广东省经济贸易委员会的业务指导,接受广东省民间组织管理局的指导和管理。 2.组织架构

产业研究方案院的模式研究方案

产业研究院的模式研究 产业研究院是推动高校发展,促进高校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新方式,也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手段。产业研究院具有综合性、开放性和整合性的特点,通过对具有巨大经济潜力的产业前沿、共性技术的研发,整合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创新资源,由政府主导、依托高校自身的科技和人才优势,通过校地共建研究院这个载体,使校地双方由简单的优势互补走向双赢,既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又能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 产业研究院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产业技术研发、行业技术服务、行业知识产权经营以及行业人才培训等四个方面。在技术上,建立技术富集与创新机制、项目运行机制和知识产权管理机制;在人才上,建立人才汇聚机制、人才筛选机制和人才激励机制;在资本上,建立公共财政扶持机制、资本追逐技术机制、高校投资机制、资金取得使用机制以及利益分配机制。产业研究院的运行的一般目的:一是加快行业产业结构升级;二是提供人才智力支撑;三是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四是提升地方政府的对外开放水平;五是推动高校人才培养和地方经济发展。 以下是对目前国已有的产业研究院情况的调研和梳理。通过对已成立的研究院基本情况、组织机构、业务围的学习,将有效指导我校产业研究院的运行和发展。 一、省现代物流研究院 1、简介

省现代物流研究院是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关于促进物流业发展的批示,由佟星副省长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首席顾问丁俊发亲自倡导,在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会牵头组织下,由省有关从事物流行业和投资业务的企业、物流研究机构、相关社会团体利用非国有资产组建的社会组织。 研究院在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的前提下,坚持“政府引导,注重实用,兼顾市场,合作共赢”的原则,构建一个既能为政府宏观决策、制订物流发展规划服务,又能为企业提供物流管理解决方案和技术创新支持,在国物流研究领域达到领先水平的研究机构,显著增强我省物流业的研究、技术推广以及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提高物流业的信息化水平,促进物流业与现代制造业融合,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建设我省现代产业体系发挥重要作用。 研究院的登记管理机关是省民政厅;本单位的业务指导单位是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接受省经济贸易委员会的业务指导,接受省民间组织管理局的指导和管理。 2.组织架构

产研院盈利模式

产研院盈利模式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科研机构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经济压力。而产业研究院(以下简称“产研院”)作为一种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的机构,其盈利模式也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产研院的盈利模式。 产研院可以通过科技成果转化来获得盈利。科研机构通常会进行大量的科研项目,这些项目会产生一定的科技成果。产研院可以将这些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并通过技术转让、技术许可、技术咨询等方式向企业提供服务,从而获得相应的经济回报。例如,某产研院研发了一种新型材料,可以用于制造新型电池。该产研院可以将这项技术转让给相关制造企业,从而获得一定的技术转让费用。 产研院可以通过合作研发来获得盈利。在某些情况下,产研院可能与企业进行合作,共同开展研发项目。产研院可以提供科研人员和实验设备等资源,而企业则提供资金支持和市场需求等。通过合作研发,产研院可以获得项目经费,并通过项目的成功实施获得相应的回报。例如,某产研院与一家汽车制造企业合作研发了一种新型发动机技术,该发动机具有高效节能的特点。在研发成功后,产研院可以获得相应的合作研发费用。 产研院还可以通过技术咨询和培训来获得盈利。由于产研院通常拥有丰富的科研经验和专业知识,企业可能会向其寻求技术咨询或培

训服务。产研院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提供相关的技术指导和培训课程,以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并提升技术水平。通过技术咨询和培训,产研院可以获得相应的咨询费用和培训费用。例如,某产研院在某项新技术上拥有领先的研究成果,企业可能会邀请该产研院的专家进行技术咨询,以解决相关的技术难题。 产研院还可以通过参与科技项目评审和政策制定来获得盈利。由于产研院具有专业的科研背景和丰富的经验,政府可能会邀请其参与科技项目的评审和政策的制定。产研院可以通过参与评审和制定过程,获得一定的评审费用或咨询费用。例如,某产研院在某个领域的研究成果较为突出,政府可能会邀请该产研院的专家参与相关科技项目的评审工作,从而获得相应的评审费用。 产研院的盈利模式主要包括科技成果转化、合作研发、技术咨询和培训,以及参与科技项目评审和政策制定等方式。通过这些方式,产研院可以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当然,不同的产研院可能会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盈利模式,并不断创新和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地方应用型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运作模式探讨——以福建某高校为例

地方应用型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运作模式探讨——以福建某高校为例 摘要:产业技术研究院是地方应用型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重要途径。本文首先分析了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的必要性;其次探究了其发展的总体思路、功能定位、组织机构设置;最后对其运行和管理模式进行了初步设计。 关键词:产业技术研究院运行机制管理模式 Analysis on the Operation Mode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of Local Applied Technology University ——A Case Study of a University in Fujian Province SHI Yu ( Technology & Development,Xiam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Xiamen 361024,China) Abstract: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of local applied technology university provide a significant pathway for higher institutions to serve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economy.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construction for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and explores the general ideas, functional localization and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Finally, the operating mechanism and management mode of the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were primarily studied . Key words: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operating mechanism; management mode

工业技术研究院盈利模式案例

工业技术研究院盈利模式案例 工业技术研究院是一个专门从事工业技术研究和推广的机构,其盈利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技术咨询服务:工业技术研究院可以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提升生产效率。这些咨询服务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进行定制,收取一定的咨询费用。 2. 项目研究与开发:工业技术研究院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的技术需求,开展项目研究与开发工作。通过研发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或新技术,将其转化为商业化项目,并与企业合作进行产业化推广,实现技术转化收益。 3. 专利技术转让:工业技术研究院在技术研究和项目开发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通过将这些技术成果进行专利申请,并进行技术转让,可以向企业收取专利技术使用费或技术转让费。 4. 培训与教育服务:工业技术研究院可以为企业提供相关领域的培训与教育服务。通过举办技术培训班、研讨会等活动,向企业员工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其技术水平和竞争力。同时,收取一定的培训费用。 5. 检测与认证服务:工业技术研究院可以提供产品质量检测、认证评估等服务。通过开展检测与认证工作,为企业提供产品质量保障,

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同时,收取一定的检测与认证费用。 6. 合作研究与合作开发:工业技术研究院可以与企业进行合作研究与合作开发,共同攻克技术难题,开发新产品或新技术。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实现技术共享、资源共享,共同分享研发成果和商业利益。 7. 产业化推广与转移:工业技术研究院可以将研究开发的成果进行产业化推广和转移,将先进的技术和产品推广到市场上,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市场推广服务,并从中获得技术转让费、市场推广费等收益。 8. 政府项目申报与管理:工业技术研究院可以为企业提供政府项目申报与管理服务,帮助企业申请各类科技项目资金,进行项目管理和实施。通过提供政府项目申报与管理服务,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 9. 咨询报告与研究成果销售:工业技术研究院可以将研究成果整理成咨询报告或研究报告,并进行销售。通过向企业出售研究报告、咨询报告等,获得销售收入。 10. 国际合作与技术输出:工业技术研究院可以与国外科研机构或企业开展国际合作与技术输出。通过将自身的技术优势转移到国外市场,参与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从中获得技术输出费用和国外市场的分成收益。

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展探讨

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展探讨摘要 推进产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产研院)科研能力建设和体制改革,是适应新时期高质量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应积极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合理实现管理升级,实现功能拓展;要与企业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立足社会实际,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实现平行建设和运行,通过创新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的运行模式,实现对社会发展的全面推动。本文对国内产研院的发展现状、运行模式、存在的问题和建议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以期为产研院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展研究 引言 产业技术研究院在高校中占有重要地位,对高校建设、经济发展、科技进步都有积极影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技术研究院在不断发展创新的过程中,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发展模式,创造了较高的实用价值。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已经意识到创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运行模式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固定的思维模式、过时的运作模式、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给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带来了很大的制约,不利于其作用的发挥。鉴于此,高校需要在产业技术研究院的运作模式上下功夫。一方面,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另一方面,从国情实际出发,将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与区域发展现状、高校优势、社会可用资源有效整合,加强产业技术研究院的科学化、创新化和国际化运作。 一、产研院发展概况和运作模式 (一)发展概况 产研院起源于1998年北京市政府和清华大学同时创办的北京清华产业发展研究院。其运营形式是依托清华的科技实力、科研设施和科技作用,在财政资金

的引导下,经过多元化投资,为北京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传统产业转型供给技术支 撑和产业服务。2005年前后,哈尔滨、陕西、广东、上海等地纷纷效仿。依托地 方高校的科技实力和基础,第一批产研院建设发动。这一时期,因为思想认识的 不统一和建设的重要性不强,产研院没有到达预期的目标。2013年以来,以江苏 产研院为代表的一批产研院,为促进区域经济优质发展、科技作用搬运转化和创 新人才培养注入了强壮的科技力量。到2017年底,中国已建成1000多家产研院。 (二)建设模式 产研院建设形式的差异首要体现在筹建主体、研究范畴、职业、体系机制和 管理形式上,可分为四种类型。 1.高等院校主导型 从发展过程来看,这种形式更为常见,不只数量多,并且发展优势突出。首 要特点是建设和支撑的主体是高校,研究院所需的技术、设施、人员和资金大部 分来自高效率。典型代表有前期的北京清华产业发展研究院、陕西产业技术研究院,以及近期的上海交通大学先进产业技术研究院。 2.科研机构主导型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科研机构是我国科技范畴的权威机构,在科技研 发和攻关方面实力雄厚。依托“两院”优势打造的产研院最为成功。首要特点是 将技术研发优势与地方经济优势和需求相结合,经过地方物资建设、地方招聘和 人才引进、地方作用搬运转化等方式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典型代表有中国 科学院广州产业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江苏省产研院、中国工程院京津冀再制 造产研院。 3.地方政府主导型 跟着区域产业结构的快速调整,如何将先进的科学技术与区域产业相结合, 已经成为地方政府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创立以产研院为中心的新式科研机 构刻不容缓。首要特点是在产研院的渠道上吸引和集合创新创业资源,经过产业

产学研合作的重大科技任务组织模式研究共3篇

产学研合作的重大科技任务组织模式 研究共3篇 产学研合作的重大科技任务组织模式研究1 产学研合作的重大科技任务组织模式研究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经济的不断增长,产学研合作已成为科技领域的重大趋势,对提高科技水平、推动产业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实现产学研的有机结合,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需要探索合适的组织模式,本文就此进行了一些研究探讨。 一、传统产学研合作模式的问题 传统的产学研合作模式通常是由科研机构与企业进行合作,科研机构出具科技成果,企业进行转化应用,但这种模式存在一定的问题: 1.信息不对称。由于缺乏信息共享平台和有效的沟通渠道,企业和科研机构之间的信息流动存在障碍,造成信息不对称。 2.缺乏资源共享。科研机构和企业缺乏有效的资源共享机制,难以有效利用彼此的资源。 3.利益分配不均。传统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中,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存在一定问题,合作难以持续,难以形成真正

的合作共赢。 二、新型组织模式: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 为了实现产学研合作的有机结合,有效解决传统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应该探索新型的组织模式,如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在这种模式下,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企业、投资机构等都是合作主体。该模式下,政府和投资机构提供资金支持,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共同确定创新方向和目标,共享研究资源、教育资源、实验室设施等,构建开放的创新平台,实现产学研全面协同。 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的优点在于: 1.信息共享。各合作主体根据自身的优势资源和研究需求,共同确定创新方向和目标,建立联合信息平台,形成信息共享体系,有效释放双方的创新潜力,提高合作效率。 2.资源共享。透明的资源共享机制让各合作主体能够灵活共享研究资源、教育资源、实验室设施等,并在合作中逐步提高共享程度和效率。 3.员工流动。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各主体之间员工可自由流动,组成高效的合作团队,共同承担研究项目和任务,通过协同创新实现研究成果产业化。 三、针对模式进行的实践

产业研究院的模式研究

产业研究院的模式研究 产业研究院是一种为推动产业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而设立的专门机构,它结合学术界的研究力量,与企业界的实践经验相结合,通过对产业现状、发展趋势以及问题与挑战的深入分析,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决策参考和战略指导。产业研究院的模式研究即探讨如何优化和提升产业研究院的运作模式,使其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 1.组织模式:产业研究院的组织模式应具备灵活性和可持续性。灵活性体现在组织结构的设计上,可以采用扁平化管理模式,弱化层级关系,提高决策效率。可持续性则要求研究院能够建立自己的长期发展机制,确保研究力量和资源的稳定供给。 2.人才模式:人才是产业研究院的核心资源,应该注重引进和培养高水平的研究人员。建立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关系,借助他们的力量进行研究项目的开展。此外,还要建立完善的人才激励机制,吸引优秀人才的加入,并提供良好的晋升和发展空间。 3.项目模式:产业研究院应根据需求和资源分配情况,制定具体的研究项目。项目应该具备一定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能够真正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同时,要注重项目的规范性和可持续性,避免流于表面、自欺欺人的研究成果。 4.资源模式:产业研究院应注重资源的配置和优化利用。除了注重政府的资金支持外,还可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互补,提高研究院的研究能力和水平。此外,应建立科学的项目评审和资源管理机制,确保资源的有效分配和利用。

5.输出模式:产业研究院应注重研究成果的输出和转化。通过发布研 究报告、组织学术研讨会、举办专题培训班等形式,向政府和企业分享研 究成果,提供政策建议和商业智库支持。同时,还要积极开发产业化项目,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总结起来,产业研究院的模式研究需要关注组织、人才、项目、资源 和输出等方面的优化和创新。只有在这些方面都能够合理配置和运作,产 业研究院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在推动产业发展和经济转型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还需要与政府、企业和高校等各方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形成优势互补,共同为中国的产业转型升级做出贡献。

产学研结合的种主要模式

产学研结合的种主要模式 1.横向协作模式:横向协作模式是指产业和学术界在特定领域进行合作,共同解决技术难题和开展研发项目。在这种模式下,产业和学术界的合作通常是项目性的,双方通过共同承担研发项目的风险和成本来实现利益共享。 2.纵向协作模式:纵向协作模式是指产业与学术界之间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科研和技术转移。在这种模式下,产业企业通常与大学或研究机构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共同开展研发项目、技术转移和人才培养等活动。 3.孵化器模式:孵化器是指专门为创新型企业提供科技创业服务的机构,可以为企业提供场地、设备、资金和专业指导等支持。在孵化器模式下,学术机构和研究机构可以为创新型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专业指导,帮助企业实现技术转化和产业化。 4.联合研究机构模式:联合研究机构是由产业、学术界和研究机构共同建立的独立实体,旨在促进产学研合作和科技创新。联合研究机构通常由多个合作伙伴共同出资建立,共同挑选研究项目、共享研究成果。 5.产业技术研发中心模式:产业技术研发中心是由产业企业设立的技术研发机构,旨在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力。这种模式下,企业可以通过建立自己的研发中心,吸纳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研究人才,实现产学研合作和技术创新。 6.行业技术创新联盟模式:行业技术创新联盟是由相关产业企业、学术机构和研究机构组成的组织,旨在推动行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联盟

成员可以通过合作共享技术资源、共同研发、共享市场信息等方式,实现产学研合作和技术创新。 7.产学研基地模式:产学研基地是指由产业、学术界和研究机构共同建立的科技创新平台,旨在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在产学研基地模式下,企业可以通过与高校和研究机构合作,在基地内建立研发机构和实验室,实现产学研合作和技术转化。 总之,产学研结合的模式多种多样,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合作方式。它为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持,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产业研究院运营模式选择方案

一、政府主导,基于科研院所筹建产业研究院 简要说明:由政府主导,在相关产业资源基础上,依托XZ的科研院所力量,发挥现有政府支持建立的产业公共技术平台的有效力量,整合资源,有机协作。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可采用课题制或项目负责制,力争通过3-5年的发展,把产研院建设成为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科研协作、人才培养以及对外交流与合作平台。 优点:政府主导,筹建迅速;可以给予相关政策扶持以及人才引进政策倾斜。 缺点:容易产生机制束缚;不利于整合产业力量,成果转化效果不明显;产业发展潜力不明。 二、政府引导,基于产业资源筹建产业研究院 简要说明:有政府相关部门牵头,将产业研究院定位于相关产业资源的战略合作联盟。由区域内多家较为领先的相关企业组建而成,其使命有二:一是为联盟内的成员企业提供研发资源,使其能够分享成果,减少重复研究造成的浪费;二是形成产业集聚,增加相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数量,同时增强企业之间的协作。 优点:研究院组织相对比较开放,有利于扩大影响;机制较为灵活;缺点:产业研究院各个子研究所之间关系相对松散,缺乏纽带,需要在筹建之初设计好运行规则并有专门人才协调组织。 三、政企合作,基于龙头企业筹建产业研究院 简要说明:通过政企合作,创新体制和机制,建立政府与产业龙头企业为基础的产业研究院,将研究院打造成集技术、资本、人才、管理、

环境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型的产业研究载体。更为重要的是,依托龙头企业,研究院可以建立投融资体系,促进技术与资本的有机结合,如设立产业基金、设立创投公司、设立担保公司,以研究院作为主体,运作政府资源和龙头企业的产业资源,通过对相关研究项目的培育、参股等方式,形成研究院的良性运作和可持续发展。 优点:产权清晰;产学研结合紧密;后续发展潜力巨大; 缺点:需要强大的政策支持;需要有长远的设计目标;短期效应不明显。

科研机构与产业结合的模式研究

科研机构与产业结合的模式研究 科研机构与产业结合是一个重要的领域,对于推动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科研机构与产业结合的背景、现状和模式研究等方面进行浅谈。 一、科研机构与产业结合的背景 科研机构与产业结合的背景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当时,科技创新成为发展经济的核心要素,许多国家纷纷加强科研机构与产业界的合作。传统的科研机构通常注重学术研究,缺乏对市场需求的了解和对技术转移的能力。然而,科技创新不仅需要科研机构的支持,还需要产业界的投资和市场的需求,才能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因此,科研机构与产业结合呼之欲出。 二、科研机构与产业结合的现状 在一些发达国家,科研机构与产业界的合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例如,美国的贝尔实验室和微软研究院等,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化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突破。然而,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科研机构与产业界的合作还相对薄弱,双方的交流和合作尚不够密切。同时,一些科研机构也存在着狭隘的学术观念和固化的体制机制,缺乏与产业界合作的意愿和能力。 三、科研机构与产业结合的模式研究 1.技术转移中心

技术转移中心是科研机构与产业界合作的一种常见模式。它作为一个桥梁,负责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商业化,帮助科研机构与企业建立联系和合作关系。技术转移中心通常提供技术咨询、技术评估、商业计划编制等服务,以帮助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转向市场。例如,美国的MIT技术转移中心就在技术转移和创业培训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2.共建实验室 共建实验室是科研机构与产业合作的另一种模式。在共建实验室中,科研机构与企业共同投资,共同研发,共享实验设备和人才资源。这种模式在技术创新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加强科研机构与产业界之间的密切联系。例如,法国的汽车巨头雷诺和国家信息通信研究所,就共同建立了一个汽车电子研究中心,合作开展了一系列创新研究。 3.科研机构与产业联合研究基金 科研机构与产业界可以建立联合研究基金,用于支持科研机构的创新研究。这种模式可以促进科研机构与产业界之间的深入合作,加强双方的关联,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例如,英国的Engineering and Physical Sciences Research Council (EPSRC)与多家汽车制造商合作,设立了一个共同的研究基金,用于支持汽车技术的研究和创新。 四、面临的挑战与建议

企业研究院与产学研合作模式探讨

企业研究院与产学研合作模式探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企业研究院与产学研合作模式已成为当今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企业在研究技术创新和新产品时,通常需要与大学、研究所等学术机构合作,来获取专业技术和相关资源,从而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目前,企业研究院与产学研合作模式已被广泛认可和应用。本文将探讨企业研究院与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定义、优势和实施方法。 一、企业研究院与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定义 企业研究院与产学研合作模式,是指企业研究院与学术机构共同合作,利用双方的资源、技术等互补性,实现技术、产品等的开发与转化,以实现价值创造的合作方式。其主要目的是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同时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企业研究院是由企业建立的研究机构,其主要职责是研究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等研发工作。产学研是指产业、学术机构和研究机构之间进行的合作,通常通过项目合作、技术转移、专利共享等方式实现。 二、企业研究院与产学研合作模式的优势 企业研究院与产学研合作模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资源共享

企业与学术机构之间具有资源互补性,企业研究院通常具有雄厚的资金、生产和管理经验等资源,而大学、研究所则具有专业技术和科研资源。他们之间的合作能够有效的整合这些资源,实现优势资源共享。 2.技术创新能力提高 在产学研合作模式下,企业可以与学术界接触,获取最新的技术发展趋势、前沿技术以及相关产业的市场需求,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动力。 3.实现技术转化 学术机构通常拥有更加专业的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经验,企业可以与学术机构合作,将学术机构研究成果快速地转化为商业应用,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 4.降低研发成本 与学术机构合作可以降低企业的研发成本,将研究开发的成本分享给学术机构,从而减轻企业的财务负担。 5.风险共担 企业研究院与学术机构合作,双方可以共同承担开发和研发工作以及市场推广工作的风险。这将大大降低企业的市场风险和产品风险。

企业研究院建设模式及

企业研究院建设模式及

————————————————————————————————作者:————————————————————————————————日期:

2015-2020年中国企业研究院建设模式及发展潜力研究报告 Special Statenent特别声明 本报告由华经视点独家撰写并出版发行,报告版权归华经视点所有。本报告是华经视点专家、分析师调研、统计、分析整理而得,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报告仅为有偿提供给购买报告的客户使用。未经授权,任何网站或媒体不得转载或引用本报告内容,华经视点有权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如需订阅研究报告,请直接联系本网站客服人员 (8610-56188812 56188813),以便获得全程优质完善服务。 华经视点是中国拥有研究人员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研究咨询机构(欢迎客户上门考察),公司长期跟踪各大行业最新动态、资讯,并且每日发表独家观点。 目前华经视点业务范围主要覆盖市场研究报告、投资咨询报告、行业研究报告、市场预测报告、市场调查报告、征信报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IPO上市咨询等领域,同时也为个阶层人士提供论文、报告等指导服务,是一家多层次、多维度的综合性信息研究咨询服务机构。 Report Description报告描述 本研究报告由华经视点公司领衔撰写。报告以行业为研究对象,基于行业的现状,行业运行数据,行业供需,行业竞争格局,重点企业经营分析,行业产业链进行分析,对市场的发展状况、供需状况、竞争格局、赢利水平、发展趋势等进行了分析,预测行业的发展前景和投资价值。在周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通过最深入的数据挖掘,从多个角度去评估企业市场地位,准确挖掘企业的成长性,为企业提供新的投资机会和可借鉴的操作模式,对欲在行业从事资本运作的经济实体等单位准确了解目前行业发展动态,把握企业定位和发展方向有重要参考价值。报告还对下游行业的发展进行了探讨,是企业、投资部门、研究机构准确了解目前中国市场发展动态,把握行业发展方向,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重要参考的依据。Report Directory报告目录 第一章企业研究院建设状况综述 1.1 企业研究院的定义 1.1.1 企业研究院的定义 1.1.2 企业研究院的发展历程 1.1.3 企业研究院的功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