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典型滑坡案例

典型滑坡案例

典型滑坡案例
典型滑坡案例

典型滑坡案例

滑坡原因:降雨密集,地质构造,人工开挖等

1.新滩滑坡

新滩地区,位于长江上游72 公里处西陵峡西段兵书宝剑峡口处的湖北宜昌市秭归县龙口区,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滑坡地带。

根据国务院指示,西陵峡岩崩调查处的测绘工作者从20 世纪70 年代初就开始对新滩

岩崩、滑坡进行监测预报工作,利用大地形变测量手段,监测掌握滑坡形变发展规律。

测绘工作者踏遍新滩地区的崇山峻岭,行程约8万公里,布设了72个仪器测站和9

个观测点,测量了15个交会点、5条水准路线和由6个点组成的三角网,对整个滑坡地段形成了严密的科学监视网络,易滑动坡体的任何轻微滑动,都被准确地记录下来,可以预先掌握滑坡的动态。利用持续不断的观测结果分析,终于成功地预报了发生在1985 年6月12日凌晨3点45分至4点20分的新滩滑坡。

“新滩滑坡”是一起震惊全国的大滑坡,3000 余万方土石自100 米高处的广家岩坡脚,以排山倒海之势,高速下滑,将古镇新滩全部摧毁,江中激起巨浪高达54 米,涌浪波及上下游江段42 公里。

这次滑坡的预报成功,是工程测量应用于地壳形变监测的成功范例,是测绘史上光辉的一页,为国家避免了重大损失,保护了千百人的生命财产,是测绘工作为国计民生服务的直接体现。

新滩滑坡

2.巴东滑坡

发源于武陵山脉的清江是长江三峡出口后第一条较大支流。发生滑坡的湖北省巴东县清太坪镇在清江水布垭大坝上游约3 0公里

2007年6月15日下午5时许,位于清太坪镇大堰塘村三组的5 0 0万立方米滑坡体坠入3 0 0米以下的清江,卷起15至3 0米高的涌浪。险区1 0 0 0米以外邻近乡镇正在劳作的18人受滑坡体冲击,其中10人当场获救,8人失踪,另有15栋房屋滑入清江。险情同时危及巴东县清太坪、水布垭、金果坪三个乡镇的部分区域。当地政府随即组织险区附近受灾群众7 2户2 8 7人紧急避险。截至17日凌晨,滑坡体总方量已超过500 万立方米,8 人失踪,15 栋房屋滑入清江。

三峡巴东滑坡

3.漫湾滑坡

漫湾水电站位于中国云南省西部云县和景东县交界处的漫湾河口下游1km的澜沧江中

游河段上,距临沧140km至大理市200km该水电站以发电为单一开发目标。混凝土重力坝,坝高132m总库容9.2亿m3第一期工程装机125万kW保证出力38.42万kW 年发电量63亿kW-h ;上游建小湾水电站后,本电站第二期工程装机25万kW装机总容量达150万kW 保证出力79.6万kW 年发电量可达78.8亿kW?h。漫湾电站1986年5 月1日正式开工,1987年12月大江截流,1993年6月第一台机组并网发电,1995年6月5 台机组全部投产运行,一期工程基本建成。

坝址位于反"S"形急拐弯的下段,河谷狭窄,底部宽度仅60余m在高程1000m处,宽约420m左岸山体单薄,三面临江,为40°左右的均匀山坡。右岸山体雄厚,地形坡度为20°?35°。坝址外围地质构造比较复杂,但坝址处于以临沧-云县花岗岩基为主体的岩浆边缘的相对稳定区,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电站工程地质区主要岩层为中三迭纪流纹岩,岩性较均一。河床冲积层浅(4?7m),下伏弱风化层薄,透水性弱,岩层中脉状承压水埋藏较深。

云南漫湾水电站滑坡

4.重庆万盛山体垮塌

2004年5日下午1点5 0分,重庆市万盛区万东镇新华村胡家沟社一山体由于暴雨形

成的山洪冲刷,致使山体和南桐矿务局东林煤矿煤矸石渣场拦堤被冲垮,山体及矿渣约2

0万立方米沿坡地向前推移约5 0 0米,覆盖山脚14户村民住房,房屋被土石方压塌,

夷为平地,造成人员伤亡。

重庆万盛山体滑坡

5.山西吉县山体滑坡

2005年5月9日2 3时许,山西吉县吉昌镇桥南村水洞沟发生一起大面积黄土坡自然坍塌地质灾害,11户村民的房屋及24名村民被埋,目前生死不明。

据临汾市政府负责人说:经调查核实,灾害发生时有16人撤出,24人被埋进黄土中,其中男女各12人。

山西省国土资源厅专家现场鉴定后认为,这是一起典型的边坡自然坍塌地质灾害,塌方长度2 5 0米,高度8 0米。土方量约6 5万方。

滑坡现场

6.重庆云阳山体滑坡

重庆云阳刚刚举行的情况汇报会上获悉,特殊旱情和严重暴雨的双重作用,导致重庆

云阳滑坡地质灾害频繁发生。这是重庆市人大组织的专家组在实地监测调研分析后,首次公开证实今年的滑坡灾害与去年的川渝特大干旱难脱“干系”。

三峡库区历来是地质灾害高发区,但最近几年通过治理有所明显改善。今年6月中旬以来,库区云阳频繁发生滑坡灾害,目前形成的142 处滑坡险区,已经造成500余户居民农房全部垮塌,转移疏散灾民群众4600多人,直接经济损失超过 1.5 亿元。

滑坡图片

山体滑坡自然灾害事故案例分析

山体滑坡自然灾害事故 案例分析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山体滑坡自然灾害事故案例分析 一、事故经过 2005年5月26日,××单位负责电站进水塔混凝土施工的××协作队的6名施工工人,正在330m高程的进水塔1#机基础部位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施工现场安全员张某某突然听到施工作业面上方边坡平台(高程370m)的一名放料人员在大喊“石头塌方了,快跑”,张某某听到后意识到危险,便立即向正在砼仓内施工的6名工人大声呼喊,并用手向他们比划有塌方迹象,示意工人赶紧撤离,就在工人撤离的时候,进水塔1#机基础部位上部370m—385m高程的边坡局部发生瞬间滑坡,约200立方米的土石滚落到进水塔1#机基础砼仓内。土石滚落1-2分钟后,分局的现场安全员梁某某和郝某某、协作队的现场安全员张某某在确定再无塌方迹象的情况下,迅速到砼仓内查看伤亡情况并组织施救,发现6 名施工工人中有2人已经被当场砸死,2人受伤,2人安全撤离。于是他们迅速电话上报分局领导及建设公司、质安部等相关领导。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相关领导接到事故报告后迅速赶到了事故现场,组织人员立即将2名伤员送往当地镇医院急救中心进行抢救,其中1人经抢救无效死亡。随后,分局又通知派出所、监理、设计等单位的相关人员进行现场勘查,并安排人员进行现场警戒、保护现场。 二、事故原因分析

1、直接原因 (1)滑坡地段地质结构状况差。进水塔1#机基础部位上部370m-385m的高程的边坡地段基岩是灰岩,偶含灰白、灰黑色燧石结核。下部为灰黑色、薄层灰质页岩,夹有少量炭质页岩及劣质岩线,中部为深灰色泥质灰岩,钙质灰岩层。 (2)存在着诱发山体塌方外在的非人为干扰因素。进入5月以来,大多为少晴多雨天气,最高降雨量为17.8mm。该地段由于受连续不断降雨的影响,大量积水灌入高边坡土层和岩层之中,导致岩层中泥土发生膨胀使外层岩石移位,使移位后的外层岩石稳定性不够而发生滑坡。同时,滑坡地段与施工现场上下垂直距离高达60多米,信息传送不便,从而导致了瞬间无法避免的事故发生。 2、间接原因 (1)建设、施工、监理、设计四方在地质灾害防治上虽然采取了积极的措施,但在地质灾害防治上能力不足,认识上、技术上存在着局限性。据调查:2005年1月21日,工程设计代表处根据施工现场的情况,考虑到进水口右侧高程375m以上边坡卸荷和风化带较为严重,为确保边坡长期稳定,设计代表处向工程建设公司送发了《关于地下电站进行右

挖掘施工作业时滑坡事故案例

挖掘施工作业时滑坡事故案例 一、事故概况: 2001年8月20日,上海某建筑公司土建主承包、某土方公司分包的上海某地铁车站工程工地上(监理单位为某工程咨询公司),正在进行深基坑土方挖掘施工作业。下午18点30分,土方分包项目经理陈某将11名普工交予领班褚某,19点左右,褚某向11名工人交代了生产任务,11人就下基坑开始在14轴至15轴处平台上施工(褚某未下去,电工贺某后上基坑未下去)。大约20点左右,16轴处土方突然开始发生滑坡,当即有2人被土方所掩埋,另有2人埋至腰部以上,其它6人迅速逃离至基坑上。现场项目部接到报告后,立即准备组织抢险营救。20时10分,16轴至18轴处,发生第二次大面积土方滑坡。滑坡土方由18轴开始冲至12轴,将另外2人也掩没,并冲断了基坑内钢支撑16根。事故发生后,虽经项目部极力抢救,但被土方掩埋的四人终因窒息时间过长而死亡。 二、事故原因分析: 1、直接原因 该工程所处地基软弱,开挖范围内基本上均为淤泥质土,其中淤泥质粘土平均厚度达9.65米,土体坑剪强度低,灵敏度高达5.9这种饱和软土受扰动后,极易发生触变现象。且施工期间遭百年一遇特大暴雨影响,造成长达171米基坑纵向留坡困难。而在执行小坡处置方

案时未严格执行有关规定,造成小坡坡度过陡,是造成本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2、间接原因 目前,在狭长形地铁车站深基坑施工中,对纵向挖土和边坡留置的动态控制过程,尚无比较成熟的量化控制标准。设计、施工单位对复杂地质地层情况和类似基坑情况估计不足,对地铁施工的风险意识不强和施工经验不足,尤其对采用纵向开挖横向支撑的施工方法,纵向留坡与支撑安装到位之间合理匹配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该工程分包土方施工的项目部技术管理力量薄弱,在基坑施工中,采取分层开挖横向支撑及时安装到位的同时,对处置纵向小坡的留设方法和措施不力。监理单位、土建施工单位上海五建对基坑施工中的动态管理不严,是造成本次事故的重要原因,也是造成本次事故的间接原因, 3、主要原因 地基软弱,开挖范围内淤泥质粘土平均厚度厚,土体坑剪强度低,灵敏度高受扰动后,极易发生触变。施工期间遭百年一遇特大暴雨,造成长达171米基坑纵向留坡困难。未严格执行有关规定,造成小坡坡度过陡,是造成本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三、事故预防及控制措施: 土方施工单位

挖掘施工作业时滑坡事故案例

挖掘施工作业时xx 事故案例 一、事故概况: 2001年8月20日,上海某建筑公司土建主承包、某土方公司分包的上海某 地铁车站工程工地上(监理单位为某工程咨询公司),正在进行深基坑土方挖掘施 工作业。下午18点30分,土方分包项目经理陈某将11名普工交予领班褚某,19点左右,褚某向11 名工人交代了生产任务,11 人就下基坑开始在14轴至15 轴处平台上施工(褚某未下去,电工贺某后上基坑未下去)。大约20 点左右,16轴处土方突然开始发生滑坡,当即有2人被土方所掩埋,另有2人埋至腰部以上,其它6 人迅速逃离至基坑上。现场项目部接到报告后,立即准备组织抢险营救。20时10分,16轴至18轴处,发生第二次大面积土方滑坡。滑坡土方由18轴开始冲至12轴,将另外2 人也掩没,并冲断了基坑内钢支撑16 根。事故发生后,虽经项目部极力抢救,但被土方掩埋的四人终因窒息时间过长而死亡。 二、事故原因分析: 1、直接原因 该工程所处地基软弱,开挖范围内基本上均为淤泥质土,其中淤泥质粘土平均厚度达9.65米,土体坑剪强度低,灵敏度高达5.9 这种饱和软土受扰动后,极易发生触变现象。且施工期间遭百年一遇特大暴雨影响,造成长达171 米基坑纵向留坡困难。而在执行小坡处置方案时未严格执行有关规定,造成小坡坡度过陡,是造成本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2、间接原因 目前,在狭长形地铁车站深基坑施工中,对纵向挖土和边坡留置的动态控制过程,尚无比较成熟的量化控制标准。设计、施工单位对复杂地质地层情况和类似基坑情况估计不足,对地铁施工的风险意识不强和施工经验不足,尤其对采用纵向开挖横向支撑的施工方法,纵向留坡与支撑安装到位之间合理匹配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该工程分包土方施工的项目部技术管理力量薄弱,在基坑施工中,采取分层开挖横向支撑及时安装到位的同时,对处置纵向小坡的留设 方法和措施不力。监理单位、土建施工单位上海五建对基坑施工中的动态管理不

UDEC滑坡实例步骤

1、加载UDEC进入DOC环境后输入giic或者gui命令,然后进入主菜单 2、Model option 选择合适条件通常情况下,你可以使用默认域联系(domain-logic)检 测模式。如果你想监测任何块体的位移,这些块体可能从隧道顶部分离或掉落,你应该使用“cell-space detection”模式跟踪位移和下落块体的潜在接触。 3、命名并且保存文件 4、New block 建模,根据需要设置模型的长30 宽15 415 410 405 400 395 390 385 380 375 370 415 410 405 400 395 390 385 380 375 370 420 425 430 435 440 445 450 455 m 5、Bound 调节边界,与实际相符 6、Crack 添加节理,(层状岩体是否按节理处理?)岩层20°∠34°,J1产状60°∠15°J2产状为35°∠47°,J3产状为95°∠89°(怎么将不同产状节理进行转换?) 路线设计好,为后来开挖做好准备。 7、execute 执行文件 8、zone 执行长度为0.5的最大区域边界,划分网格 9、Zone material 创建一个或者几个块体材料属性,选择一种本构模型,本次选择的是 Mohr-Coulomb模型 prop mat 1 den--2143 bu=30e9 sh=18e9 c=1.2e5 f=21 t--2e5 prop mat 2 den=2260 bu=40e9 sh=24e9 c=1.5e5 f=28 t--2.5e5 prop mat 3 den--2300 bu=50e9 sh=28e9 c=3.5e5 f=32 t--3.5e5

典型滑坡案例

典型滑坡案例 滑坡原因:降雨密集,地质构造,人工开挖等 1.新滩滑坡 新滩地区,位于长江上游72公里处西陵峡西段兵书宝剑峡口处的湖北宜昌市秭归县龙口区,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滑坡地带。 根据国务院指示,西陵峡岩崩调查处的测绘工作者从20世纪70年代初就开始对新滩岩崩、滑坡进行监测预报工作,利用大地形变测量手段,监测掌握滑坡形变发展规律。 测绘工作者踏遍新滩地区的崇山峻岭,行程约8万公里,布设了72个仪器测站和9个观测点,测量了15个交会点、5条水准路线和由6个点组成的三角网,对整个滑坡地段形成了严密的科学监视网络,易滑动坡体的任何轻微滑动,都被准确地记录下来,可以预先掌握滑坡的动态。利用持续不断的观测结果分析,终于成功地预报了发生在1985年6月12日凌晨3点45分至4点20分的新滩滑坡。 “新滩滑坡”是一起震惊全国的大滑坡,3000余万方土石自100米高处的广家岩坡脚,以排山倒海之势,高速下滑,将古镇新滩全部摧毁,江中激起巨浪高达54米,涌浪波及上下游江段42公里。 这次滑坡的预报成功,是工程测量应用于地壳形变监测的成功范例,是测绘史上光辉的一页,为国家避免了重大损失,保护了千百人的生命财产,是测绘工作为国计民生服务的直接体现。 新滩滑坡 2.巴东滑坡 发源于武陵山脉的清江是长江三峡出口后第一条较大支流。发生滑坡的湖北省巴东县清太坪镇在清江水布垭大坝上游约30公里。 2007年6月15日下午5时许,位于清太坪镇大堰塘村三组的500万立方米滑坡体坠入300米以下的清江,卷起15至30米高的涌浪。险区1000米以外邻近乡镇正在劳作的18人受滑坡体冲击,其中10人当场获救,8人失踪,另有15栋房屋滑入清江。险情同时危及巴东县清太坪、水布垭、金果坪三个乡镇的部分区域。当地政

扼住道德滑坡的底线案例

扼住道德滑坡的底线 事件加放: 今天下午学生在学校阶梯教室观看一部励志教育片《隐型的翅膀》,全体教师和学生集体参加观看,当我来到阶梯教室的时候,发现会场里一片糟杂声,直到银幕上出现“隐型的翅膀”时,总算是安静下来了,学生对电影的内容和情节似乎充满了期待。可是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当电影中的志华到变压器上摘风筝被电击落下来时,引起了不少学生的哄笑,我在后面有些诧异,更令人意想不到事还在后面,志华在草地上疯狂的奔跑,没有双臂的她很快失去了平衡,抢倒在了草地上,这时引来了全场学生的哄堂大笑,简直不可思议,令人费解。一直到电影结束,学生从来就没有安静过,有的学生趁班主任没注意从窗户悄悄溜走了,也许这部电影的内容和故事情节不合学生的胃口。老师们在观看整场电影中没有一个人说话,都在静静地注意着银幕,感人之处女教师都流下了眼泪。这样一部感人致深、震撼人心的励志电影怎么就引不起学生的共鸣和心灵震撼呢?电影结束后,所有老师对学生的表现都愤慨不已,对学生充满了失望,我和校长一起走在回办公室的路上,交谈起了这件事,校长低低的叹了一口气,没多说什么,但从校长那凝重的神情中,可以看出对学生们道德现状的堪忧。后来学生交上来的观后感,除个别学生是认真对待外,大部分学生只是东拼西凑,互相抄袭应付了事罢了,有的学生甚至连写都不写。想想他们看电影时的表现,出现这钟情况就不足为怪了。 分析点评: 近年来,中国道德滑坡的状况,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阅读浙江大学基督教与跨文化研究中心安伦在研讨会上发表了题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公民信仰认同基础》的论文摘要时。编辑用“中国社会道德滑坡无底线亟待建立新的道德体系”来评论当今中国的道德现状,引起了我的强烈震憾,原来我们还用道德缺失来描述中国的道德现状,而现在的中国人好像已经不知道什么叫道德了。 今天学校的学生,将是明天社会的公民,今天学生的道德素质将决定明天社会公民的道德素质。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关注青少年道德现状,强化青少年思想道德修养是扼住国民道德滑坡的基础和前提。 经验借鉴: 2012年3月5日,是学雷锋50周年纪念日,2012年2月27日上午10:00,中宣部举行“学习践行雷锋精神”新闻发布会。旨在激发人们思想道德建设热情,激扬人们心中蕴藏的美好思想品德,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匡正道德失范,矫正诚信缺失,提升社会道德水平,引导人们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实践者、良好社会风尚的创造者。我校作为学雷锋传统学校,多年来以“雷锋精神”为校魂,以做“雷锋传人”为己任。以《学习雷锋好榜样》为校歌,学校也形成了“服务教育”的高尚师风,“严谨治学”敬业教风,“钉子精神”的刻苦学风,“勤俭奋斗”的朴实作风一系列校风。在以“教学质量论英雄”的大抓教学质量的形势下,雷锋精神在我校似乎已经淡出了历史舞台。今年学校借全国学雷锋的高潮,学校郑重做出了“重拾雷锋精神,再做雷锋传人”的决定,以雷锋精神为主线开展系列活动,建设和谐校园。 3月5日,学习雷锋精神纪念日,学校都召开了全体师生雷锋事迹报告会,在雷锋像前学生集体宣誓,并举行传承雷锋精神,争做雷锋传人的千人大签名活动,让雷锋精神代代相传,星火相接。清明节学校将集体组织全体师生到汉王山为烈士扫墓,并邀请有关人员讲徐英烈士的英雄事迹,让学生深刻的认识到现在的美好生活是用烈士的鲜血换来的,激励学生深情的热爱自己祖国。每年的一月一日元旦节、三月十二植树节、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学校都以学雷锋为主线和这些重大节日捆绑在一起,确定相应的活动主题,让学雷锋活动系列化、系统化。 制定养成教育“三三制”和常规管理“六个一”机制。“三三制”是:养成三项好习惯

地质灾害案例

地质工程灾害案例 2005年5月9日山西省吉县吉昌镇桥南村黄土崩塌灾害2005年5月9日23时,山西省吉县吉昌镇桥南村水洞沟209国道右侧发生一起大型黄土崩塌地质灾害。此次灾害造成24人被掩埋,209国道吉县至乡宁段完全中断。崩塌体长约220m,宽约15-30m,顶部标高943m左右,底部标高863m,崩塌体高度约80m,体积约60万m3。 灾害发生后,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山西省国土资源厅有关领导带领技术人员于5月10日先后到达现场。经实地初步调查和听取中共临汾市委、临汾市人民政府和现场抢险指挥部的情况介绍,对本次黄土崩塌地质灾害的特征、成因和抢险工作形成了初步建议。 1、崩塌原因初步分析 据现场调查,崩塌体岩性上部为第四系中更新统(Q3)黄土状粉土,厚度35m左右,结构松散,遇水具湿陷性;中下部为第四系中更新统(Q2)粉质粘土,土质较均匀,厚度45m左右。 黄土体柱状节理发育,易于降水渗流冲蚀,长期的溶蚀作用发育多处落水洞,直径达数米,破坏了黄土山体的整体稳定性。 这类土体一旦受到扰动或产生塌落,其崩积物结构变得非常松散,在受到开挖扰动时临空面极易发生塌落破坏,孕育新的灾害。 2、抢险工作重点 应急抢险阶段的工作重点是尽快找到被掩埋人员,确保抢险工作人员安全,尽快恢复209国道的通车。 3、抢险施工意见 依据上述分析,考虑到在崩积物下部清除土体,极易发生进一步塌落,威胁

抢险人员安全,建议采用以下方案进行抢险。 总体采用自上而下分层剥离崩塌土体,逐步接近压埋人员地点。 排土方式可采用三个工作面同时施工。具体是利用209国道分别向两侧排土,同时向崩塌体对面崖壁下排土。倾倒土体的地点要根据具体地形灵活布置,同时对土体进行处理,避免造成新的隐患。 考虑到后山地质结构的复杂性、新崩土体的特征,尤其是不利的天气因素等,具体实施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施工方案,以确保施工安全。 图1山西省吉县吉昌镇桥南村水洞沟崩滑体 图2吉县吉昌镇桥南村水洞沟崩滑体前缘压埋窑洞和平房

某滑坡治理工程实例总结

滑坡治理工程实例总结 一、引言 “滑坡”泛指事物从高处滑向低处的现象,而工程滑坡有其特定的含义,它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在一定条件下变形、破裂、向坡下运动的自然物理地质现象。简单地说,滑坡是一种地质现象。具体地讲,滑坡是一定自然条件的斜坡,由于河流冲刷、人工切坡、地下水活动或地震等因素的影响,是部分土体或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带,整体、缓慢、间歇性、以水平位移为主的变形现象。 二、本工程地质概况 1、地形地貌 工作区位于秦岭山系,嵩山和箕山山脉的东段,地貌属低山区,北、东、南三面环山,西面临山坳,最高点位于东南山前处,海拔高程740m;最低点位于西部山坳冲沟处,海拔高程580m,相对高差160m。由于区域构造运动强烈,造成地形支离破碎,切割深度大,沟谷多呈“V”字型,起伏不平,山前斜坡坡度多在35~50度之间,本区山体上升强烈,地质营力以构造侵蚀为主,山体有较高的临空面,山坡陡峻。 滑坡体南北两侧各为小型冲沟,属季节性河流(冲沟),平常无水,仅雨季时有水。滑坡南侧冲沟上部有一山泉,常年有水,供给过风口自然村村民的日常生活用水。 2、气象水文 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雨雪稀少,多西北风;春季暖和,气温回升快,干旱少雨;夏季炎热,雨量集中;秋季凉爽,多风少雨。多年平均降水量631.57mm。年最大降水量为1170.9mm(1964年),最小降水量为332.8mm(1966年),年际最大变化量838.1mm。由于季风影响,一年内各月降水量分配极不均匀,最少的12月份只有8.9mm,仅占全年降水量的

1.4%,最多的7月份降水量达139.6mm,占全年降水总量的2 2.0%,年内降水量1-3月份逐渐增多,4月份急剧上升,达到61.4mm,7月份降水量达到全年的高峰,然后逐月下降,11月份特别明显,到12月份达到全年最小值。降水量集中于7、8、9三个月,占全年的52.2%。 3、地质岩性 工作区内出露主要地层以太古界、下元古界变质岩类及新生界第四系崩坡积物为主,由于工作区东边紧临山体,山体近于直壁,岩性主要为石英岩,由于长期风化和暴雨冲刷作用,形成了大量岩石碎块崩垮,造成了山前工作区斜坡表层残留大量山体崩塌碎石,最大直径可达数米。 4、地质构造及地震 本区位于中朝准地台的豫西褶皱带。区内褶皱表现为紧密线状和平缓开阔两个特点,断裂则以高角度正断层为主,一般在各期褶皱的同时或晚期产生。工作区处于嵩山、箕山复背斜倾伏端地区,区内山体上升强烈,构造断裂相当发育。目前,工作区断裂活动已趋于稳定状态,对工作区内的滑坡活动影响不大。根据2001年版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本区地震烈度为Ⅵ度。 三、该工程总体部署 1、总体部署原则 (1)以人为本、防灾减灾的原则; (2)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原则; (3)先设计后施工的原则; (4)经济效益服从减灾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原则。 2、总体工程部署 本次滑坡应急勘查治理工程在充分收集已有工作成果资料、认真分析判定工作区的地质环境条件、采用有效可行的勘查方法、合理的布设勘查工作的基础上,查明滑坡体的分布范围、边界条件、滑带特征及分布形态、滑床埋深及岩性特征、滑体的厚度及组成、主滑方向、滑坡体、滑带及滑床的结构组成、分布特征和工程地质条件性质等,在分析滑坡体综合地质环境的条件下,确定

基坑滑坡案例

青海省西宁市“04.27”边坡坍塌事故 一、事故简介 2007年4月27日,青海省西宁市XXXXX有限公司基地边坡支护工程施工现场发生一起坍塌事故,造成3人死亡、1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6O万元。 该工程拟建场地北侧为东西走向的自然山体,坡体高12~15m,长145m,自然边坡坡度1:0.5~1:0.7。边坡工程9 m以上部分设计为土钉喷锚支护,9m以下部分为毛石挡土墙,总面积为2000m2。其中毛石挡土墙部分于2007年3月21日由施工单位分包给私人劳务队(无法人资格和施工资质)进行施工。 4月27日上午,劳务队5名施工人员人工开挖北侧山体边坡东侧5 m X l m X 1.2 m毛石挡土墙基槽。下午16时左右,自然地面上方5 m处坡面突然坍塌,除在基槽东端作业的1人逃离之外,其余4人被坍塌土体掩埋。根据事故调查和责任认定,对有关责任方作出以下处理:项目经理、现场监理工程师等责任人分别受到撤职、吊销执业资格等行政处罚;施工、监理等单位分别受到资质降级、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等行政处罚。 二、原因分析

(一)直接原因 1.施工地段地质条件复杂,经过调查,事故发生地点位于河谷区与丘陵区交接处,北侧为黄土覆盖的丘陵区,南侧为河谷地2级及3级基座阶地。上部土层为黄土层及红色泥岩夹变质砂砾,下部为黄土层黏土。局部有地下水渗透,导致地基不稳。 2.施工单位在没有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情况下,盲目施工,也没有根据现场的地质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违反了自上而下分层修坡、分层施工工艺流程,从而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二)间接原因 1.建设单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未作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且在未办理工程招投标、工程质量监督、工程安全监督、施工许可证的情况下组织开工建设。 2.施工单位委派不具备项目经理执业资格的人员负责该工程的现场管理二项目部未编制挡土墙施工方案,没有对劳务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安全技术交底。在山体地质情况不明、没有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冒险作业。 3.监理单位在监理过程中,对施工单位资料审查不严,对施工现场落实安全防护措施的监督不到位。 三、事故教训

(完整版)关岭乌乡特大滑坡案例分析

“6. 28”关岭乌乡特大滑坡案例分析 一、事件简介 2010年6月28日,贵州省关岭县岗乌乡发生特大滑坡(简称“6. 28”特大滑坡)波锁大寨16户、永窝组21户被埋,共计99人死亡,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产生滑坡主要条件 产生滑坡的主要条件:一是地质条件与地貌条件;二是内外应力(动力)和人为作用的影响。 第一个条件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1、岩土类型:岩土体是产生滑坡的物质基础。一般来说,各类岩、土都有可能构成滑坡体,其中结构松散,抗剪强度和抗风化能力较低,在水的作用下其性质能发生变化的岩、土,如松散覆盖层、黄土、红粘土、页岩、泥岩、煤系地层、凝灰岩、片岩、板岩、千枚岩等及软硬相间的岩层所构成的斜坡易发生滑坡。 2、地质构造条件:组成斜坡的岩、土体只有被各种构造面切割分离成不连续状态时,才有可能向下滑动的条件。同时、构造面又为降雨等水流进入斜坡提供了通道。故各种节理、裂隙、层面、断层发育的斜坡、特别是当平行和垂直斜坡的陡倾角构造面及顺坡缓倾的构造面发育时,最易发生滑坡。 3、地形地貌条件:只有处于一定的地貌部位,具备一定坡度的斜坡,才可能发生滑坡。一般江、河、湖(水库)、海、沟的斜坡,前缘开阔的山坡、铁路、公路和工程建筑物的边坡等都是易发生滑坡的地貌部位。坡度大于10°,小于45°,下陡中缓上陡、上部成环状的坡形是产生滑坡的有利地形。 4、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活动在滑坡形成中起着主要作用。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软化岩、土,降低岩、土体的强度,产生动水压力和孔隙水压力,潜蚀岩、土,增大岩、土容重,对透水岩层产生浮托力等。尤其是对滑面(带)的软化作用和降低强度的作用最突出。 第二,内外应力原因和人为原因 就内外应力和人为作用的影响而言,在现今地壳运动的地区和人类工程活动的频繁地区是滑坡多发区,外界因素和作用,可以使产生滑坡的基本条件发生变化,从而诱发滑坡。主要的诱发因素有:地震、降雨和融雪、地表水的冲刷、浸泡、河流等地表水体对斜坡坡脚的不断冲刷;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如开挖坡脚、坡体上部堆载、爆破、水库蓄(泄)水、矿山开采等都可诱发滑坡,还有如海啸、风暴潮、冻融等作用也可诱发滑坡。 三、滑坡形成条件 1、地形 滑坡所在区域最高海拔1630m,最低海拔位于北盘江河谷底,海拔590m,深度大于1 000 m。滑坡位于北盘江一条支沟的左岸,支沟与光照电站水库连接。 滑坡发生前坡体孤立突出,地势总体上陡下缓,高差达400 ~500m,永窝村民组和大寨村民组所在的两级平台将滑坡发生前的地形分为三段,永窝以上部分为陡峭的斜坡,高差240 m平均坡度36°。永窝至大寨地形较平缓,高差85m。平均坡度13°飞大寨至滑坡前缘地形高差55。平均坡度10°。 2、地层岩性 滑坡所在斜坡岩性主要为碎屑岩、碳酸盐岩类和第四纪残坡积物现图1和图2 )o 坡体上部岩性为灰岩、白云岩,所形成的坡体坡度较陡,但由于其岩石透水性强及机械强度大,在这次滑坡中这部分坡体并未发生滑动。坡体中部岩性为泥岩、粉砂岩,其抗风化

山体滑坡自然灾害事故案例分析

山体滑坡自然灾害事故案例分析 一、事故经过 2005年5月26日,××单位负责电站进水塔混凝土施工的××协作队的6名施工工人,正在330m高程的进水塔1#机基础部位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施工现场安全员张某某突然听到施工作业面上方边坡平台(高程370m)的一名放料人员在大喊“石头塌方了,快跑”,张某某听到后意识到危险,便立即向正在砼仓内施工的6名工人大声呼喊,并用手向他们比划有塌方迹象,示意工人赶紧撤离,就在工人撤离的时候,进水塔1#机基础部位上部370m—385m高程的边坡局部发生瞬间滑坡,约200立方米的土石滚落到进水塔1#机基础砼仓内。土石滚落1-2分钟后,分局的现场安全员梁某某和郝某某、协作队的现场安全员张某某在确定再无塌方迹象的情况下,迅速到砼仓内查看伤亡情况并组织施救,发现6名施工工人中有2人已经被当场砸死,2人受伤,2人安全撤离。于是他们迅速电话上报分局领导及建设公司、质安部等相关领导。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相关领导接到事故报告后迅速赶到了事故现场,组织人员立即将2名伤员送往当地镇医院急救中心进行抢救,其中1人经抢救无效死亡。随后,分局又通知派出所、监理、设计等单位的相关人员进行现场勘查,并安排人员进行现场警戒、保护现场。

二、事故原因分析 1、直接原因 (1)滑坡地段地质结构状况差。进水塔1#机基础部位上部370m-385m的高程的边坡地段基岩是灰岩,偶含灰白、灰黑色燧石结核。下部为灰黑色、薄层灰质页岩,夹有少量炭质页岩及劣质岩线,中部为深灰色泥质灰岩,钙质灰岩层。 (2)存在着诱发山体塌方外在的非人为干扰因素。进入5月以来,大多为少晴多雨天气,最高降雨量为17.8mm。该地段由于受连续不断降雨的影响,大量积水灌入高边坡土层和岩层之中,导致岩层中泥土发生膨胀使外层岩石移位,使移位后的外层岩石稳定性不够而发生滑坡。同时,滑坡地段与施工现场上下垂直距离高达60多米,信息传送不便,从而导致了瞬间无法避免的事故发生。 2、间接原因 (1)建设、施工、监理、设计四方在地质灾害防治上虽然采取了积极的措施,但在地质灾害防治上能力不足,认识上、技术上存在着局限性。据调查:2005年1月21日,工程设计代表处根据施工现场的情况,考虑到进水口右侧高程375m以上边坡卸荷和风化带较为

滑坡分析案例

灾害地理学 西 宁 市 滑 坡 分 析 学院: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 专业:11地理信息系统 姓名:咸渊明 学号:20111911622

西宁市滑坡风险分析 1、背景 西宁市是青海省的省会城市。随着其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迅速地增长和城市用地日需增加,防范各类灾害事故的发生已经十分必要。西宁市为东西走向,南北为山地的城市,因此在南北山地多存在滑坡的风险,但具体哪些地方滑坡的风险较大,哪些地方风险较小或不存在都很难直观的判断。同时西宁市在预防滑坡,减轻灾害的损失,保障山下居民的人生和财产安全还缺少更多的参考依据。 2、目的 为了清楚西宁市南北山地各处的滑坡风险特作本次的滑坡分析以供滑坡灾害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 3、数据 a.西宁市DEM(数字高程模型)数据(shiqudem1) b.西宁市高分辨率遥感影像(shiqutu) 注:由于西宁市区域较小降水量几乎相同对实验没有影响 4、原理 a.从DEM数据中提取坡度数据 b.从遥感影像中解译出植被数据和地质数据 c.数据重分类及分级 d.数据的加权分析 5、流程图

6、具体步骤与过程 A.工具加载、环境设置及数据准备 a.打开ArcMap,加载分析工具如图 b.图像解译 注: 根据植被的类型和覆盖密度给植被图层的Id值赋予1-10表示植被由好到坏的程度 同样给地质图层Id赋予1-10不等的值表示地质有稳定到不稳定的程度

B . 植被数据与地质数据的获取及重分类 a. 植被矢量数据根据Id 属性转成栅格数据结构

b.进行同样的操作将地质图层也转为栅格数据结构 C.坡度数据的提取及重分类 a.加载空间分析工具 在工具栏空白处单击右键选择Spatial Analyst b. 坡度数据的提取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