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韩国出生性别比失衡的公共治理及对中国的启示

韩国出生性别比失衡的公共治理及对中国的启示

韩国出生性别比失衡的公共治理及对中国的启示
韩国出生性别比失衡的公共治理及对中国的启示

2008年第6期 人口学刊 N o 6,2008 (总第172期) POPULATI ON JOUR NAL (Tot N o.172)

韩国出生性别比失衡的公共治理

及对中国的启示

韦 艳1,梁义成2

(1 西安财经学院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61;2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49)

摘 要韩国出生性别比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态势,韩国出生性别比偏高的直接原因是性别选择流、引产,而传统文化是根源性的原因,韩国性别失衡带来一系列社会后果,影响了韩国的社会稳定;韩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旨在维护女童权益、反对歧视女性、提高女性地位的法律法规;韩国的公民社会也作出了许多有益的尝试,通过公共治理,出生性别比出现显著下降,而且女性地位得到较大提升;韩国性别比失衡问题的治理对中国解决相关人口问题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出生性别比;性别失衡;公共治理;韩国

中图分类号C924 243 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29X(2008)06-0015-08

收稿日期2007-11-07

基金项目国家软科学基金:促进中国性别平等与社会稳定的公共政策研究(2006GXS2B041)

国家社科基金:中国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生活福利和促进政策研究(07CRK003)

美国福特基金(Fo rd Fundation):中国社会政策协调与社会性别平等促进(1050-1037) 作者简介韦 艳(1972-),女,陕西铜川人,西安财经学院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兼职副教授。

梁义成(1979-),湖南耒阳人,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一、研究背景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韩国家庭规模日趋变小,韩国的总和生育率也同时出现了下降,从20世纪60年代的6 0降到了80年代中期的更替水平,[1]在2004年仅为1 16,为世界最低。[2]随着生育水平的降低,日益升高的出生人口性别比成了韩国社会的一个严重问题。韩国不仅总体出生性别比偏高,而且出现随孩次升高而升高和城乡及区域差异等特点。有研究表明,出生性别比的升高主要原因是由于性别选择性流产,[3]而根植于传统文化的男孩偏好是根本性的原因。[4]

根据世界银行2007年发布的研究表明,韩国是亚洲地区几个存在出生性别比偏高国家中,第一个出现逆转态势的国家。[4]韩国性别比从20世纪80年代持续攀升,到1990年达到峰值116 5,以后开始下降,2006年韩国出生性别比为107 4。虽然仍略高于正常水平,但是比1990年峰值已经出现了显著下降。

为解决出生性别比失衡问题,韩国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公共治理措施,出生性别比偏高现象得到了一定控制,与此同时女性地位也得到较大提升;韩国在积极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努力转变社会对女孩的传统态度,营造利于女孩生存的社会环境和氛围。[4]Chung and Das Gupta (2007)利用1991和2003年两次韩国生育率和家庭健康调查数据分析了15-49岁已婚育龄妇女对生育男孩的态度,结果表明韩国妇女偏好男孩的比例在10多年间从35%下降到19%。这些转变既是韩国政府有效推动的结果,也是公民社会共同关注和参与的产物。韩国性别比失衡问题的公共治理对中国解决出生性别比问题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本文将回顾式评述国内外关于韩国出生性别比的研究和实践的状况,分析韩国性别比失衡的

!

15

!

历史和现状,同时进行原因及人口社会后果分析,并基于韩国对性别失衡的治理措施和干预政策,对中国治理性别比问题提出可借鉴的干预策略。

二、韩国出生性别比变动趋势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韩国出生性别比不断上升,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地域、孩次差异等特征。进入90年代后,总体出生性别比偏高的问题得到缓解,但仍然存在出生性别比随着孩次增加而升高等特点,男孩偏好、性别鉴定和性别选择流产在韩国仍然存在。然而韩国并不存在偏高的女孩死亡水平。[3]因此本文以下将从出生性别比来考察韩国女孩的生存状况。

1 总体出生性别比变动

韩国的出生性别比20世纪70年代在105至111之间波动幅度很大,平均维持在109左右,到1980年下降到105 4。从80年代起,韩国总和生育率出现快速下降,从2 83下降到1990年的1 59,这一阶段出生性别比持续攀升,从1981年的107 2上升到1990年韩国出生性别比的最高点116 5。到了90年代,出生性别比过高的现象得到了有效控制。自90年代中期开始,韩国出生人口性别比逐年下降:1995年为113 2,2000年为110 2,近几年一直控制在108左右。

2 出生性别比变动特征

韩国出生性别比偏高的态势首先表现为性别比随孩次的增加而升高;其次出生性别比显示出城乡差异和区域差异。此外,出生性别比随妇女年龄的增加而升高,随家庭规模的增加而降低。

(1)孩次差异

图2给出了1981-2004年分孩次的出生性别比。一般说来,正常的出生性别比一般会随着孩次的上升而下降,而与之相反,韩国出生性别比随着孩次的增加显著升高。一孩出生性别比一直

!

16 !

都在正常范围之内,二孩出生性别比从1986年开始偏高,1990年达到最高值117,但从1996年以后趋于正常,三孩和四孩及以上的性别比在所有年份均显著偏高,到1993年分别达到最高值202和235。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韩国总体出生性别比趋向正常,但是三孩及以上的出生性别比仍然远远偏离正常水平较多。

(2)城乡差异

对韩国1980、1985和1990年分城乡的出生性别比研究表明,农村出生性别比高于城市,城镇出生性别比低于前两者。1985年之前,城市出生性别比处于偏高并且上升很快,于1985年首先达到110的水平,可能的原因是由于城市中获取胎儿性别鉴定相对更加方便造成的。1990年数据显示出生性别比在城镇和农村已经全面偏高,农村性别比高达115 3,表明韩国农村的男性偏好较城镇更强烈一些。[5]因此,城镇化的进程与农村出生性别比的升高存在联系。

(3)区域差异

一般来讲,出生性别比略高于0-4岁人口性别比。但是,能代表更多数量的5岁以下儿童性别比更能反映出出生性别比的整体水平。[5]从表1中可以看出5岁以下儿童性别比偏高以东南部地区最突出,包括大邱广域市、庆尚北道和庆尚南道省。以1995年为例,超过全国水平113 4的广域市和省中共有6个,其中3个性别比最高的均位于东南地区,大邱广域市的出生性别比达到122 8;庆尚北道和庆尚南道省都超过了118。

表1 1985-2000年韩国5岁以下儿童性别比地区1985199019952000 全国109.5112.0113.0110.3

首尔特別市108.9110.2111.7108.7

釜山广域市108.6111.6117.4112.8

大邱广域市112.3125.2122.8115.1

仁川广域市107.6107.4110.8109.0

光州广域市-108.0109.9109.1

大田广域市-115.4113.8109.9

蔚山广域市---114.3

京畿道106.5108.0110.7108.9

江原道106.4107.4110.9108.8

忠清北道107.0111.1114.2110.2

忠清南道*107.6109.2112.1110.2

全罗北道106.8106.6109.3108.5

全罗南道**107.4107.5109.8109.0

庆尚北道109.0121.7121.3113.5

庆尚南道***107.9115.2118.6113.0

济州道107.3111.0110.6109.7资料来源:1985:N ati ona l Bureau of Statisti cs(1987);1990-2000:K orea National S t ati sti cal Office(KNSO:1992,

1997,2002).

注:*,1985年的人口包括了大田;**,1985年的人口包括了光州;***,1985、1990和1995年的人口包括了首尔. 三、韩国出生性别比失衡的原因及后果

1 原因分析

(1)技术性原因

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胎儿性别鉴定技术在韩国的广泛的可获得性,出生性别比持续偏高,尽管韩国法律对产前鉴定和选择性流产有严格的惩处和法律限制,但是在男孩偏好的背景下,韩国出生性别比偏高主要是由于选择性流产造成的,[1]这成为韩国出生性别比偏高的重要原因。在韩国,性别选择性人流在只有女孩的家庭中特别流行。[5]Cho等(1995)利用韩国1988年全国生育和家庭健康调查的数据分析表明,在所有调查的13650例怀孕者中,有1 2%的受访者承认做过性别鉴定。在这些做过鉴定的怀孕者中,有90%的测定为怀男胎的孕妇正常生产,而30%的测定为怀女胎的孕妇选择人工流产。此外,韩国妇女对性别选择流产持有的赞成态度也从侧面反映出,性别选择流产的普遍性和对出生性别比升高的影响。[6]

(2)条件性原因

经济和社会等各方面的性别不公平环境,加之歧视女性政策的存在,使得韩国女性地位低于男性,现实中的种种条件又引发了韩国的男孩偏好;并和其他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出生性别比偏高。韩国虽然经济发达,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大多数的韩国妇女结婚之后不直接参与社会工作;[7]韩国女性面临着同工不同酬的境域,工资仅为男性的50%左右;从政策方面来看,韩国宪法虽然规定男女平等,但事实上这种平等很难达到。2005年被宣布为?不符合宪法#的户主制便长期歧视着韩国女性;户主制规定男子是法定的家长,子女必须随同家长姓氏,所有男性拥有财产继承权等。[8]这些政策在制度方面规定加剧了对女性的歧视。

(3)根源性原因

父权制是造成韩国男女两性不平等的根源,儒家文化中的?重男轻女#思想是韩国高出生性别比的深层次原因。父权制带给女性的不平等使整个社会有一种强烈的偏好男孩愿望。想生儿子不仅仅因为儿子是养老的保障,更重要的是儿子可以成为母亲提高自己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的资本和依靠。[9]Cho等(1995)研究表明,随着韩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方面的原因(如家庭养老)会

!

17

!

减弱,但是偏好男孩的社会学原因(如家庭传代和荣耀)却会增强。强烈的男孩偏好变得更加突出,社会文化因素可能比经济因素对人们的生育行为影响更大。[10]

2 后果分析

性别歧视直接导致了?失踪女孩现象#,引起人口的性别结构失衡,间接地对人口规模、人口老龄化、劳动适龄人口、婚姻市场等人口问题产生影响。据K lasen和W i n k(2002)推测,韩国1995年的女性失踪数量为20万左右,失踪比例占到同批出生队列的0 7%。?失踪女孩现象#使出生人口数量减少,必然会对人口的老龄化过程产生影响;人口总规模变小,劳动适龄人口总量也必然受到影响。偏高的出生性别比使人口的性别结构失衡已经对韩国婚姻市场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1)婚姻挤压程度严重

目前过高的性别比会造成未来更多的男性找不到合适的妻子。按照当前的出生性别比,未来进入婚姻市场的男性将多于女性。Rallu(2006)指出,韩国在1980-2005年之间,男婴比女婴多出生87 5万,以正常的性别比106测算,男婴比女婴多出50万。如果男孩偏好和性别选择行为依然不变的话,女性缺失数量增加、生育率的持续下降和夫妇年龄差的拉大,会使婚姻挤压越来越严重。由于每年出生人数的绝对数量在减少,男性均寻找较年轻的女性结婚,婚姻市场过剩的男性数量会不断增加。[2]

(2)婚姻形式发生变化

婚姻挤压不但影响夫妻年龄差,同时还影响到婚姻模式。男性挤压会使得男性推迟结婚,而未受挤压的女性可能会被迫降低婚龄,男的晚婚,女的早婚现象可能会增多。韩国年龄差为男大于女3岁,[11]由于近年来出生人数不断下降,相对于男性来讲,比他们小的女性出生队列人数较少,夫妇年龄差会趋于扩大。男性婚龄较大和过大的年龄差都对婚姻的质量和婚姻的稳定性是不利的。2001年的韩国,已经有25%的新婚丈夫娶了比自己年纪大的妻子。5 6%的丈夫是第一次结婚,而妻子一般有过婚史。很多农村地区的年轻男子找不到合适的妻子而不得不单身。[3]婚姻市场的男女比例失调,色情和暴力犯罪数量可能随之提高,同性恋可能增多,一妻多夫等畸形婚姻形式也可能出现。

(3)跨国婚姻增多

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量韩国年轻女性向城市的迁移使得韩国农村地区女性短缺,很多青年同中国的朝鲜族女人结婚,延边女性人口的流失导致中国延边地区婚龄男女性别比例严重失衡,造成初婚人数减少,是导致当地出生率下降的原因之一。[12]韩国男人同外国女人缔结的婚姻的数量在2004年高达25594例,是2002年的2倍多。在这些外国新娘中,来自中国的新娘数量占72%,其中很多是中国的朝鲜族姑娘,其次是越南新娘,之后是日本和菲律宾姑娘。[13]2005年韩国新婚人数中有13%是与外国人结合,有超过30%的农村男人娶的是外国老婆,最高的地区竟接近40%。[14]在国际交往越来越频繁的时代,跨国婚姻原本很正常。然而,当这种婚姻是用金钱跨国买来的时候,当夫妻双方因言语不通、文化差异无法交流时,跨国婚姻的弊端不可小视。

四、韩国对出生性别比失衡的公共治理

韩国对于出生性别比的公共治理体现了多元治理主体和参与协商式管理方式,韩国针对性别比的治理的主体除了包括国家的政府以外,还包括其他各种公共组织、民间组织、非营利组织、私人组织、行业协会、科研学术团体和社会个人等。自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韩国出生人口性别比逐年下降。出生性别比下降的原因一方面是政府重视,运用法律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公民社会通过宣传倡导,形成全社会关注女童、女性的氛围。在政府和公民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促成一系列利于女孩生存和女性发展的公共政策出台。

1 政府的努力

首先,运用法律手段禁止胎儿性别鉴定和性别选择性流产。韩国政府采取法律措施对影响出生性别比升高的技术性原因进行了严厉的打击。韩国政府于1987年修改了医疗法,规定任何从事产前非医学需要性别鉴定的行医者将被吊销行业执照。该法在1994年得到进一步强化,规定对这种行为可以判处长达3年的监禁刑罚或交纳高达12500美元的罚金。[15]1990年健康和社会事务部吊销了8个因违法鉴定胎儿性别的医生执照,这项行动也在媒体中间广为宣传,在社会中引起强烈反响。尽管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只有约30名医生为此被吊销了执照。但这一规定确实对非法性别鉴定起到了震慑作用。[9]

其次,出台一系列法律反对歧视女性,提高妇

!

18 !

女地位。自20世纪80年代韩国国会出台了一系列旨在维护女童权益、反对歧视女性、提高女性地位的法律。[9]这些法律不但构成了完整的保障体系,其内容翔实全面,而且操作性较强。韩国的针对性别公平的法律体系比较完整,既有概括性的基本法,也有涉及家庭、就业、保健等专门领域的特别法。这些法律法规一起构建了保障女性地位的坚实基础。

1995年12月韩国政府为了促进男女平等和提高女性地位,制定了?韩国女性发展基本法%。该法是在主张女性积极参与政治和决策过程中,在社会、教育、雇佣、保护母亲、增加女性的福利待遇、家庭扶助、防止暴力、国际协助活动、大众传媒、志愿服务等广泛领域里规定的有关妇女问题与妇女地位的具有概括性的特别法;在就业方面, 1987年12月制定了?韩国男女平等雇佣法%,该法是根据宪法的平等理念,为了在雇佣中保障男女的平等机会及待遇,保护女性,增强女性的劳动能力,提高女性劳动力的地位与福祉事业而制定的;在家庭领域,?韩国家庭暴力特别法%包括?家庭暴力犯罪处罚特别法#与?防止家庭暴力及保护受害者法#两部法律,?性暴力犯罪的处罚及对受害人保护的法律%于1994年4月颁布实施,?韩国家庭暴力犯罪处罚特别法%是于1997年11月制定,这几部法律在禁止性别歧视和反对针对妇女暴力方面都提供了有利的法律保障。

韩国有关保护女性的法律除上述法律外,还出台了?母子保健法%、?母子福祉法%、?婴幼儿保健法%、?禁止男女差别及救济%等多项法律法规。相关法律法规构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有利于韩国妇女地位提高,并为社会性别平等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再次,设立专门机构和扶持政策以促进性别平等。韩国政府部门组织专门的部门,动用可观的财政资源,出台各种政策在各个领域有针对性地解决性别比偏高和社会性别不公平问题。韩国早在1983年就成立了由国务总理事领导的学术研究机构!!!韩国女性开发院,专门从事对女性战略和女性政策的研究。2001年,韩国政府正式设立性别平等部(M i n istry o f Gender Equality),由于它的主要任务是从国家的角度制定出台有利于女性和维护女性权益的政策,所以又被称为女性部,其主要作用与职能是在政府相关部门间进行整合、协调,推动社会性别主流化。这正显示了韩国提高妇女地位国家机制经历的从边缘到主流、级别逐渐提高、影响力不断扩大、资源日益增多的发展过程。2003年,韩国又成立了直属于总理的妇女政策协调委员会。总理担任主席,性别平等部的部长担任副主席,成员来自12个相关部门。不仅提高了妇女地位国家机制的地位和影响力,人事编制和经费资源也增加了2倍。

韩国同时利用其发达的经济,对促进性别平等的机构提供强有力的财经支持。2001年性别平等部的预算是所有政府部门中增幅最大的,主要用于帮助性暴力的受害者、妇女发展基金、与妇女非政府组织合作项目等。2003年4350亿韩元预算(占政府总预算的0 039%)用于与性别有关的各种发展项目,包括录用妇女员工、提高妇女权利和反歧视实践、提高社会对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的认识等。[16]在专门的政府机构之外,政府还支持有利女性的社会福利机构,这些社会福利设施不论是公立的还是私立的,都享受政府投入的资金。

2 公民社会的推进作用

韩国非政府组织成立较多并且活动广泛,为韩国女性地位的提高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1983年成立的韩国女性发展研究所,1987年成立的以女工和女农为主体的韩国女工会和以中产阶级主妇为主体的韩国妇女民友会,以及1987年成立的由22个妇女团体组成的韩国妇女团体联合会等,这些非政府组织成为韩国具有代表性的进步妇女组织,它积极开展有关妇女地位的立法与修改法律运动。[17]由于女性运动的日益活跃,与女性有关的机构也增加了,女性团体已不再局限于提出政策提案,而已经具备了可以直接执行和承担社会工作的能力。[18]韩国非政府组织采取了一系列的经济、社会和政治行动,并进行宣传倡导,这些活动对于提高妇女地位、营造男女平等的社会环境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经济行动方面,在经济危机中女性被大量解雇。女性劳动团体开始提出抗议并发表了反对女性首先被解雇的声明,开设了受理不公平解雇女性的投诉窗口,加强女性职业训练,扩大女性职业接受机构。另外,为了改善公共服务行业偏重男性的问题,开发了一系列适合女性的行业;韩国女大学生设立了网站呼吁政府保障女大学毕业生就业和采取失业对策;同时非政府组织为获得对女性创业的资金和法律支持而做出了努力。政治运

!

19

!

动方面,1998年女性团体通过与各政党商讨,促使国会把女性代表的比例达到30%写进了政党法;在地方选举之际,促使各候选人把有关女性的公约积极反映到女性政策上。在过去几年中,韩国妇女的参政率有了很大提高,2000年为6%, 2005年已达到13%。社会运动方面,女性团体呼吁社会不仅要关心女性的性暴力问题,而且对儿童的性教育及防止性暴力也要给予重视;[18]韩明淑等170名女权主义者在1997年发起了?父母姓氏共用运动#,倡导在为子女起名时共用父母的姓氏,这一运动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反响。宣传倡导方面,媒体和民众起到了推动和参与作用,民众的力量日益显露。1991年开始的大规模媒体运动,旨在改变人们对性别选择性质的堕胎的看法和态度,在短时间内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3]韩国媒体提倡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小学、中学和大学等课程都应包含男女平等、对性别的正确认识等内容。

3 各种政策的积极作用

在韩国政府和公民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形成了一系列的公共政策,为出生性别比治理和提高妇女地位,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经济政策:虽然有学者认为经济发展并不能降低男孩偏好,但是韩国的经济发展确实对促进妇女发展和提高妇女地位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0世纪70年代,随着韩国经济的发展,更多的人们可以通过获得更高的教育来获取更好的职业,从而减少对家庭的依赖;此外,良好的社会福利制度使得人们通过养老金,降低了对子女的依赖。随着社会流动的增加,子女尤其是儿子的外出流动使得父母对儿子养老的依赖性降低,女性更多地参与到社会和经济活动中,也大大改变了传统的性别角色分工。[4]

社会政治政策:在社会政策方面,韩国为提高女性地位采取的社会政策从关注个体和特殊群体到关注普遍的社会性别平等;从注重救济转变为注重制度。韩国女性的社会福利政策最初主要以沦落的女性、未婚母亲、就业女性等需要保护的女性为主,从妇女福利的角度消极地实行。但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产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家庭类型的变化、女性社会参与率和女性教育水平的提高,女性对性别歧视的认识也提高了,受这一时期韩国女性运动的影响,关心一般女性福利的要求也在增加,从而韩国女性福利政策转变为包括以所有女性为福利对象的政策。在政治生活方面,韩国实施配额制度,用法律法规强制各政治或社会机构接纳女性成员并达到一定比例。对在政府委员中女性成员比例规定必须占到40%,在高校中如果雇用了较多的女性教授就能得到财政支持等。这些政策对于提高女性社会和政治地位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文化政策:女性地位的提高归根到底需要人们观念的转变,文化政策通过教育和研究等方式,提升妇女素质,普及平等意识,并最终有助于改变妇女地位偏低的现状。(1)提高女性受教育程度。韩国女性接受大学教育从20世纪70年代的25%上升到目前的72%,达到世界一流水平。韩国的女子大学影响很大。梨花女子大学和淑明女子大学均为世界上较大的女子学校,都已有百年的历史,女子学校有利于女性树立自信心和进行学术研究。[19](2)成立专门教育和研究机构。韩国是在亚洲较早成立女性研究所、促进高等教育和开展女性问题研究的国家,其中梨花女子大学又首开创建女性学之先河。1977年梨花女子大学启动了第一个妇女学项目(即妇女学科)。至20世纪80年代末期,女性学课程在韩国迅速普及开来,几乎所有的大学和学院都为男女学生提供了女性学课程,学习女性学的男生在增加,妇女学的成人教育也得到普及。(3)女性理论的实践。女性学教育的直接成果之一就是为韩国培养了一大批妇女运动的领导人,在她们的引导下,韩国的妇女运动蓬勃展开。据20世纪90年代初的一项调查显示,韩国95%的妇女运动领导人毕业于梨花女子大学。[17]这些妇女运动领导人和女性学专家亲身实践着女性学理论。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社会活动参与的扩大,韩国女性的主体意识和独立意识增强。

五、韩国治理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1 韩国的治理经验

韩国对于性别失衡的公共治理经验主要表现为,政府主要通过采取各种法规和政策措施以提高妇女地位、促进性别平等,公民社会则在政府的协调下参与各项社会活动,充分发挥自己在促进性别平等中的作用。通过向社会长期不懈地宣传倡导,对传统的男孩偏好转变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4]正是这样综合公共治理模式,促成了韩国出生性别比的下降。

!

20 !

社会经济的发展:韩国处于亚洲最发达的地区之列,虽然经济发展、富足、教育和知识的优势并不一定会弱化对儿子的偏爱或减少使用性别选择性人流。但经济发展对出生性别比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进步和观念革新,促进了社会性别平等,并最终逆转出生性别比上升的态势,促使性别比下降到正常水平附近。

国家机制的建立:国家机制在韩国解决性别比的过程中,发挥着异常重要的作用。建立和加强提高妇女地位的国家机制,提高国家机制的权威性、执行力、影响力和效力,推动性别平等事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韩国政策实施从以?妇女为主#向以?性别为主#,进而向?性别主流化#方向发展。

综合治理的模式:短期和长期手段相结合。快速地制定出严格的法律规定,限制技术上的性别选择性质的堕胎行为;实施大规模的媒体运动,在舆论上引导群众,做到强烈的思想冲击并作用于民众行为。长期以提高社会地位和促进社会性别比为核心,重视法律、行政、教育、福利机构等部门的共同作用;宏观和微观相结合,通过改变社会经济条件和人们的观念来改变出生性别比偏高和社会性别不平等的现状,从而最终通过社会规范作用于个体行为,达到标本兼治目的。

2 对中国的启示

中国属于中等水平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正处于快速转型阶段,中国生育率和人口增长率都出现下降,已经实现了人口模式的转变,由于社会保障体制还不健全,儒家文化影响下的重男轻女的生育观念较为强烈,使得人们在生育中偏好男孩,出生性别比和女孩死亡率持续偏高,女孩生存问题突出。中国政府虽然已经出台一些法律法规和干预行动来改善女孩生长环境,但是治理措施相对于韩国公共治理显得相对薄弱。首先是直接治理措施的实施力度仍显得不够。经济手段受限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许多政策不能细化且存在冲突、难以有效执行,实际上的性别歧视仍然广泛存在。宣传教育手段较单一,各级媒体没有充分动力进行宣传报道;公民社会参与不足等。通过借鉴韩国在治理性别失衡方面的经验,中国政府也应该在性别失衡治理方面作进一步的努力。

(1)治理策略的重点和路径选择

导致中国出生性别比失衡的原因是复杂的,这就决定了治理策略的短期和长期的侧重点和路径选择不同。短期内重点杜绝胎儿性别鉴定和性别选择性人工流产,割断男孩偏好实现路径,遏止出生性别比上升的态势;在中期内重点完善经济社会制度和发展政策,弱化男孩偏好,促使性别比下降;在长期内通过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变革传统的家庭、性别和文化制度,消除男孩偏好,使出生性别比稳定在正常水平。

(2)法律和法规变革

中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类似于韩国的妇女发展基本法,是全面性、纲领性的妇女立法,它为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起到了坚强的法律保障作用。目前中国缺少的是像性暴力特别法、家庭暴力特别法、男女平等雇佣法那样具有时代特征、更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法律。除了借鉴韩国妇女立法的经验之外,要建立和健全妇女合法权益的保障机制,加强国家司法机关和权力机关对妇女法的实施和监督工作。同时,对于具有歧视性的退休年龄政策和农村土地承包政策考虑可能的变革。

(3)社会性别意识主流化有待加强

推动和实现在各个领域中的性别平等以及将性别意识纳入国家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一直受到国际社会关注和重视。最近10年,中国逐步推进社会性别意识主流化,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肯定,但社会性别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因素,有关性别角色的传统观念不可能在几代人身上就得以改变。从根本上解决社会性别不平等问题,从而治理性别失衡,改善女孩生存,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4)公民社会积极参与

在传统的以政府为主导的治理模式下,并不能很好地解决出生性别比问题。公共治理的多元治理主体、参与协商式管理方式、能够满足性别平等所要求的目标,能够带来性别比回归自然,社会的有序和持续发展,公民社会的积极作用更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目前在中国性别平等领域相对活跃的非政府组织与中国政府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合作关系,各具特色和优势,为促进中国的性别平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这些组织主要以国际组织和具有官方背景的社会团体和一些学术性的研究机构为主,而广大民众关注较少,社会性别需要民众的广泛参与,学术和非政治团体的呼声往往反映了弱势团体包括某些女性群体的迫切要求。公民组织的民间交流上更加容易被国际接

!

21

!

受,非正式组织的行动也往往能弥补行政行为的许多缺陷,显得更加灵活和快捷。中国政府应该对这些组织的支持既可以包括直接的财政支持,也可以是政策上为其创造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参考文献]

[1]K i m,D oo-Sub.M issing G ir l s i n Sou t h K o rea:

T rends,L ev els and R eg i onal V ariati ons[J].Popu l a

ti on,2004,59(6):1-13.

[2]R a ll u,J.L.F e m a le defi c it and t he m arr i age m arket

i n K orea[J].D e m ographic R esearch,2006,15(3):

51-60.

[3]K i m,Doo-Sub.Chang i ng T rends and R eg i ona l D if

ferentials i n Sex R ati o at B i rth i n K o rea:R ev isited

and R ev ised,G ender D iscri m i nati ons Among Y oung

Ch ildren i n A sia[M].India:F rench i nsti tut of

Pond i cherry,2005.

[4]Chung,W ooji n and M.D as Gupta.W hy is Son Pref

e rence D ecli ning i n South K o rea?[Z].Po licy R e

search W ork i ng Paper(4373).T he W o rl d Bank,

D eve l op m ent R esearch G roup,H u m an D eve l op m ent

and Pub lic Serv i ces T eam.O ctober2007.

[5]P ark,C.and N.Cho.Consequences of son pre ference

i n a l ow fertility so ciety:I m balance o f sex rati o at

b i rth i n K o rea[J].Popu lati on and D eve l op m ent R e

v ie w,1995,21:59-84.

[6]K ong,Se-Kw on, A.J.Cho,S.K.K I M,S.H.Son.

Fam il y Fo r m ati on and R eproducti ve Behav i o rs i n K o

rea[M].Seou:l K orean Instit u te ofH ea lth and Soc i a l

A ffa irs,1992.

[7]尹豪,金永花,侯建明.中国与韩国出生性别比问题

比较研究[J].人口学刊,2007,(4):3-8.[8]张锦芳.户主制敲响丧钟,韩国女性要翻身[N].新

华每日电讯,2005-02-07(6).

[9]施春景.对韩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变化的原因分析及

其思考[J].人口与计划生育,2004,(5):40-41. [10]顾宝昌,K.R oy.中国大陆、中国台湾省和韩国出生

婴儿性别比失调的比较研究[J].人口研究,1996,

(5):1-16.

[11]D as G upta,M.and S.L.i G ender b i as i n Chi na,

Sou t h K o rea and Ind i a1920-1990:T he e ffects o f

w ar,fa m i ne,and fertilit y decli ne[J].D eve l op m ent

and Change,1999,30(3):619-652.

[12]姜妮伶.延边朝鲜族人口可持续发展研究[J].东

北亚论坛,2006,(3):29.

[13]U ll man,JB.,LS.F i de l.l G ender se l ection and soc i e

ty[M].In O ffe r m an-Zuckerberg J(ed):G ende r i n

T ransiti on:A N e w F rontier.N e w Y o rk:P lenu m P ress,

1989:179-187.

[14]丁仁能.中国男人能指望到国外?淘#老婆吗?[Z/

O L].http://www.l zbs.co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a14615097.html,/ywhc/2006-11/15/

content_933320.ht m.

[15]王博识.韩国人口发展的历程及启示[N].中国人

口报,2006-01-04(3).

[16]中国项目组.韩国推动社会性别主流化的经验,提

高社会性别主流化能力指导手册[M].北京:中国

社会出版社,2004.

[17]祝平燕.韩国的女性学与妇女运动[J].华中师范大

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69-73. [18]吴美憬.韩国女性运动的动向[J].当代韩国,

2000,(春季号):55-58.

[19]潘嘉.韩国女性的崛起[Z/O L].http://www.x ing

b i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a14615097.html,/ne w sdeta i.l asp?id=715.2006.

[责任编辑 王晓璐 傅 苏]

Public G overnances of I mbalanced Sex Rati o at B irth

i n South Korea and I mplication for Chi na

W E I Y an1,L I ANG Y i-cheng2

(1 Schoo l o fM anag e m ent o f X i&an U niversity of F i nance and E conom i cs,X i&an Shanx,i710061;

2 School o fM anag e m ent of X i&an Ji aotong U n i versity,X i&an Shanx,i710049,Chi na)

Abstrac t:U si ng the data fro m var i ous sources,t h is paper rev ie w s the st udies and practices on governance o f i m ba l anced sex rati o at b irt h i n Sout h K orea based on resu lts of ex isting st udies by scho lars and i nterventi on acti v ities o fK orean govern m en t and civil soc i e ty.T he resu lts sho w that sex rati o at birth has r isen then dropped;Sex-se l ective abortion is the prox i m a l cause f o r the hi gh sex rati o at birth,w hile the traditi ona l Conf uc i an culture is t he f undamental cause;I m ba lanced sex ratio at b irth produces so m e soc i a l prob le m s t hat t hreaten t he l ong-ter m stability of K orean society.A series o f nati ona l la w s and regulati ons a i m ed at pro tecti ng of g i r l chil d&r i ghts and i nterests,opposing discri m i nati on aga i nst the fe m ale,i m proving the women status;A lso the c i v il society m ade g reat effort to pro m ote gender equalit y.Sex rati o a t b irt h dropped dra m atica lly and status of women i m proved rap i d l y i n Sout h K orea w ith the co m prehensive governance w hich has i m portant i m p licati on for addressi ng si m ilar populati on i ssues i n Ch i na.

K ey W ords:sex ratio at b irt h,i m balanced sex rati o,pub li c governance,Sout h K orea

!

22

!

中国的人口结构

.中国的人口结构

————————————————————————————————作者:————————————————————————————————日期: 2

中国的人口结构 经国务院批准,我国于2005年底开展了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这次调查以全国为总体,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为次总体,采取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比例的抽样方法。最终样本单位为调查小区。这次调查的样本量为1705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31%。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通过调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调查的各项任务已基本完成。调查汇总的全国总人口及其结构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总人口 2005年11月1日零时,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总人口为130628万人,与2000年11月1日零时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总人口126583万人相比,增加了4045万人,增长3.2%;年平均增加809万人,年平均增长0.63%。根据调查数据推算,2005年年末总人口为130756万人。 二、流动人口 全国人口中,流动人口为14735万人,其中,跨省流动人口4779万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流动人口增加296万人,跨省流动人口增加537万人。 三、城乡构成 全国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56157万人,占总人口的42.9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74471万人,占总人口的57.01%。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了6.77个百分点。 四、性别构成 全国人口中,男性为67309万人,占总人口的51.53%;女性为63319万人,占总人口的48.47%。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6.30,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下降0.44。 五、年龄构成 全国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26478万人,占总人口的20.27%;15-59岁的人口为89742万人,占总人口的68.70%;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4408万人,占总人口的11.03%(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0045万人,占总人口的7.69%)。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2.62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0.76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0.73个百分点)。 六、民族构成 全国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18295万人,占总人口的90.56%;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2333万人,占总人口的9.44%。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了2355万人,增长了2.03%;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1690万人,增长了15.88%。 七、受教育程度 全国人口中,具有大学程度(指大专及以上)的人口为6764万人,高中程度(含中专)的人口为15083万人,初中程度的人口为46735万人,小学程度的人口为40706万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具有大学程度的人口增加2193万人,高中程度的人口增加974万人,初中程度的人口增加3746万人,小学程度的人口减少4485万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口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八、家庭户人口 全国共有家庭户39519万户,家庭户人口为123694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3人;集体户人口为6934万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减少了0.31人。城镇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97人,农村为3.27人。

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调研报告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不断创新完善领导机制、管理体制、工作机制、保障体系,基层基础工作不断加强,服务质量不断提升,整体水平逐步提高,有效缓解了人口增长给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压力。但是应当看到,我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特别是出生人口性别比不正常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据统计,20xx年xx县综合性别比为100:115.57,高于正常值8.97个比点,二孩、多孩性别比更是 偏高于正常范围。这表明性别比综合治理工作情况仍然复杂,形势依然严峻,任务还很艰巨。这也是影响我县人口安全、有效化解社会隐患的最大障碍因素之一,务必引起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一、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失衡的主要原因 一是群众的婚育观念落后。中国是个有着两千多年封建历史的国家,愚昧、落后的封建意识长期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及生育观念,农民“养儿防老”、“传宗接代”的思想根深蒂固,认为不生男孩就断了后,只有男孩才能延续香火,光耀门庭。加上目前农村的生育政策是一胎为女孩的可以有计划地批生二孩,于是对现行政策采取了一种制度化规避行为,在生育二胎及二胎以上胎次时基本倾向于生男孩。 二是落后生产力的制约。在目前的社会经济状况下,尤其是农村地区,生育男孩首先是生产上的需要。因为在大部分农村地区仍然沿用着传统的生产方式,重体力劳动主要靠男性承担,女性由于生理、体力方面的差异,只能作为辅助性的劳动力。此外,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养老送终主要依靠自己的儿子孙子。许多人信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断了香火便是大逆不道,对祖宗之“大不敬”,因而相当一部分人不得不倾向于“养儿防老”。 三是打击“两非”案件查处力度不够。随着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b超的普及应用,某些 从医人员受不法利益的驱使,在孕检的名义下为孕妇作性别鉴定大开方便之门,轻者给亲朋好友大开绿灯,拿胎儿性别的“答案”送人情;重者在金钱攻势下,丢掉原则,忘却职 业道德,接受贿赂,违反规定泄露“b超”透视结果,牟取暴利,尤其是二胎及二胎以上 的性别鉴定及性别选择性中止妊娠更为猖獗。 二、新生儿性别比例失衡带来的主要问题 首先是婚姻挤压加剧。婚姻挤压是出生性别比失衡最直接的后果,表现在婚姻市场上就是男性数量大大地多于女性。据预测,我国在2020年时,25至40岁的男性将比女性多3000万人。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人口和婚姻模式的重大变化,中国在未来必然会面临一个有大量男性因无法找到配偶而终身不能结婚的状况,这对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压力。特别在贫穷落后的乡村,不少年轻女性涌入发达地区,造成适龄女青年奇缺,形成一批“光棍”大军。有的地方很多大龄男青年只能跨越年龄界限,找年龄比自己小很多的女人作妻子,造成严重的“婚姻透支”现象,不少条件较差的男人只能“望女兴叹”。

对中国男女出生性别比的分析

从男女出生性别比看中国人的事情 中国每年都要出生近两千万人,每年的出生人数中男性应当服从伯努利分布B (n,p),实际上我们可以假设男性人口是X,P为男性出生性别比,每年出生人口为N那么恭喜我们得出 f(X)=(X/N-P)/(P*(1-P)/N)^0.5~N(0,1) 根据基因原则,P应该是0.5,当然由于很多自然原因的促成,对于0.5显然很不科学,借鉴中国七十年代的最高男女性别比得1.04/2.04,于是我们取P0=1.1/2.1(这个让人觉得离谱的数据,但是他远高于“正常”水平却还是说明我们中国人有多离谱)这个数字为自然条件下的男女性别出生比例。,、另外我们取N=1000000<中国每年出生人口实际值。取X=118/218(2012年的最新数据)。 假设 H0:P<=P0 H1: P> P0 这是右边检验问题。于是我们计算得f(X)=111>>3.9,真是离谱的数据,我已经找不出用什么置信度来使自己相信,假设H0是对的。那么假设H1是准确的,。 于是我们得出了我们的结论:我们的男女性别比不是在自然因素下诞生的。 1.当然实际上我继续提高自然条件下的P值,f(X)会是不错 的正态分布函数,随着食物中各种复杂物质的增多,男女性别比可能会增大(瞎猜的,貌似没这方面的数据支持这一观点)。 2.英王子的妻子Kate Catherine已经知道自己肚子里的孩子 是个女的了——一直好奇他们会打掉吗?貌似这事中国人做了不

少啊。男女出生性别比例这东西——叫医生们重业些好了,中国人的事还是从中国人上下手吧。120:100都出现过,傻子也知道自然因素下不会产生。 3.男性比例高是应该的,根据生命表都知道是为什么。但是太高真的不好,像我这种屌丝找老婆就不容易了。记得乌兹别克斯坦女性比例挺高的,嗨,这才是我应该向往的世界吧!

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汇报材料

关于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工作情况的汇报 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 (2012年5月日) 今天,..秘书长和..书记一行专程莅临..检查指导工作,这是对..人口与计生工作的鞭策和鼓舞。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莅临我市检查指导工作的各位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将有关情况作一汇报。 一、前一段的主要工作 近两年来,..市委、市政府把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作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高位推动、部门联动、协作互动、宣传发动、引导带动、查案促动”,着力夯实基层基础,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有效遏制了出生人口性别比攀升势头。去年十月份以来,我市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27.4,与去年同期下降4.28个百分点。 1、开展大宣传,生育文明更加浓厚。坚持立体纵深抓宣传,逐步引导全社会树立科学文明生育理念。一是召开会议宣传。市、乡、村三级定期不定期召开专门会议,大力宣传整治“两非”的措施和成果,不断传递党委政府整治“两非”的态度和决心,始终保持整治“两非”的高压态势。二是利用媒介宣传。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介,全方位宣传打击“两非”法律法规,公告“两非”线

索举报重奖制度,宣传专项整治活动内容,曝光“两非”反面典型,形成整治“两非”的强大声势。在集镇、行政村和交通要道刷写打击“两非”墙体标语上千条,制作固定宣传牌380块,出动宣传车上百台次,张贴宣传公告万余份,发放印刷品20万份,建宣传栏422个,调动全社会力量支持整治行动。三是组织文艺宣传。以争创生育文明建设示范乡镇、示范村、示范户活动为抓手,不断深化婚育新风进万家行动,组织编排“生育讲文明,幸福进家门”主题文艺节目,赴各乡镇办事处巡回演出30余场,用通俗易懂、直观形象的节目,让群众潜移默化的接受生育新风的感染和熏陶,对群众转变生育观念产生了较好影响。 2、树立大导向,利益机制更加完善。一是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大力开展“四大关爱”、“春雨行动”、“金秋助学”、“计生圆梦”、“幸福家园推进计划”等一系列活动,近两年,市、乡两级共筹措“关爱女孩行动”专项资金140万元,救助上学难、看病难、就业难、缺信息、缺技术、缺资金、缺人手的“三难”、“四缺”农村女孩家庭1530户,救助资金130万元。二是开展结对帮扶行动。组织市直、乡直单位结对帮扶困难计生家庭,市直单位每年各帮扶3至5户,乡镇每年各帮扶20户,每户帮扶资金500元以上,全市每年帮扶困难计生家庭860个,帮扶资金近50万元。三是开展评选表彰行动。计生、教育、妇联、团委、广电等单位每年都

调查10年后中国男女比例严重失衡

中国人口发展面临挑战,人口问题专家彭希哲接受本报专访时认为:出生性别比长期失衡以及出生率常年偏低将成未来十年我国人口问题的主要矛盾 据《羊城晚报》11月18日报道彭希哲认为,在实施了30 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后,中国面临的与人口有关的挑战更加复杂和严峻。老龄化趋势已无法逆转,民工荒、婚姻挤压等矛盾也日益凸显。中国政府应当尽快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将总和生育率维持在1.8 左右的水平,以实现人口与社会经济和环境资源的长期均衡协调,避免过快的老龄化进程和人口总量在未来迅速下降。十年后,中国或有三千万男人被迫打光棍 羊城晚报:与人口发展相关的话题中,目前公众比较熟悉的一个词汇是“剩女”,您怎么看? 彭希哲:人口问题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我们对这些问题的感受在时间上可能不同。比如说,民工荒一出现马上就感受到了,但婚姻挤压现在还不明显,会在未来十年间凸现,而且主要不在城市。在偏远穷困的农村,问题严重的不是大龄未婚女性(剩女)的问题,而是男光棍的问题,是娶不起老婆、娶不到老婆的矛盾。由于这些地区与外界联系不紧密,研究者包括媒体看到的,可能跟实际情况有脱节。

未来10年,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结构失衡的后果会逐渐凸显,这就是婚姻挤压。我国目前的出生性别比还是118,就是每出生一百个女孩,会出生118个男孩,这种状况已经存在了近30年。中国人一般在20岁到44岁结婚,现在这个年龄段的男性比女性多了1500万,这个比重在未来10年中会持续上升,结果是,也许会有将近3000万男性找不到老婆。 男光棍与剩女是不一样的,剩女的问题大多是个人主动选择的结果,而男光棍常常是被动的,是因为中国人口里少了几千万女性,必然有人不得不打光棍。 羊城晚报:近两年,民工荒也备受关注,有人认为中国的“刘易斯拐点”即将或已经到来。您怎么认为? 彭希哲:“刘易斯拐点”本身存在争议,我也基本持否定态度。“刘易斯拐点”有很多限定条件,许多条件我们现在都不符合。我们现在每年新增加劳动力人口在1300万到1400万,这个数字在未来还会逐年减少,主要是过去人口出生减少的结果。尽管这会导致劳动力供应的变化,但不会因此而产生这么严重的民工荒。 民工荒与我国经济布局的变化相关联,原来大量民工到东南沿海,现在随着西部开发、中部崛起、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加上城市化进程的全面铺开和新农村建设,民工能去的地方越来

性别比失衡问题调研报告

性别比失衡问题调研报告 1、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不断创新完善领导机制、管理体制、工作机制、保障体系,基层基础工作不断加强,服务质量不断提升,整体水平逐步提高,有效缓解了人口增长给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压力。但是应当看到,我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 2、加大法制与监管力度,从源头上堵塞性别比失调的漏洞。计生、卫生、公安、纪检等部门要联手形成强大合力,集中整治b超市场和技术服务市场,严厉打击非法利用b超进行鉴别性别行为和非法进行选择性终止妊娠行为,并且要将打击“两非”的突击性工作变成一种经常性工作来抓。对性别鉴定、选择性别流引产、遗弃女婴等行为实行重奖举报制度;所有医疗机构、单位要严格遵照《湖南省生育证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对育龄妇女尤其是第二胎孕妇进一步加强孕情生育监测跟踪服务;对残害欺负女婴、女孩者一定要从重从严惩处,力争公捕公判,以增强威慑效果,坚决刹住性别比居高不下的势头。 3、加强宣传教育,以形成全社会“关爱女孩”的浓厚风尚。要使广大群众认识到正常的新生儿性别比是维持人类社会稳定的基础,新生儿性别比失

衡会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多危害。同时要大力倡导婚育新风,转变婚育观念,让人民群众树立晚婚晚育、少生优生、计划生育、男女平等、生男生女顺其自然,生男生女都一样,女儿也是传后人的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对不承担赡养义务的女儿给予道德上的谴责和法律上的惩罚,在全社会营造女儿积极赡养父母的良好氛围,让女性跟男性享有一样的权利,也承担同样的义务,真正做到男女平等。 4、进一步发挥利益导向机制作用,加大奖励扶助力度。实行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落实奖励优惠政策是解决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偏高问题的.重要措施。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制定和完善有利于女孩成长和计划生育女儿户的奖励扶助、土地分配、养老保障、医疗卫生、教育就业等优惠政策,并抓好落实。教育、科技、民政、财政、劳动保障、水利、农业、工商、扶贫等部门,在制定有关政策时要落实对女孩及计划生育女儿户的同等优先原则,千方百计为他们多办好事,多办实事,充分发挥利益导向的作用,为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 5、加快发展,切实提高妇女地位。在大力发展生产的基础上,加快发展农村社会福利事业,尤其要尽快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养老保险和农村低保等制度,切实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让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使他们逐步从“养儿防老”、“传宗接代”等传统观念中解脱出来。同时要努力提高妇女地位,使女性与男性一样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参加工作的权利以及参政议政的权利。引导农村妇女发展生产,学习科学技术,为她们提供农业技术和

我国单身人数近 2 亿 其中男女比例严重失调

我国单身人数近 2 亿其中男女比例严重失 调 西南证券的老师给大家做了一份关于单身狗的专题报告:《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或在屏幕深处》。报告指出,目前我国单身人口近2亿,正面临第四次单身潮。造成单身人口越来越多的原因有5个,包括中国人口性别比失衡、女性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择偶经济要求也越来越高等。(据统计,2020年深圳单身女性要求男性收入15920元,北京14900元,上海12065元,广州8975元。) 目前,我国单身人数近 2 亿,其中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婚恋交友需求庞大。同时,伴随着离婚率的持续增长,二次婚恋需求也将持续扩大。 《2014 年中国人口与就业统计年鉴》和《2014 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20 岁至59岁年龄段单身人口总数为 1.7 亿人,其中男性为 1.04 亿人,占比 59.6%,女性为 0.7 亿人,占比 40.4%。男性比女性多近3500万人,未来此差异将不会改变。 历史上,我国曾出现过几次单身潮。如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女性地位及自主意识的提高,主动选择单身的女性增多,第四次单身潮来临。 为什么单身狗越来越多? 1、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剩男”问题严重 中国是世界上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最严重的国家。重男轻女、

偏好男孩的思想观念是造成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根本原因。 注:联合国明确认定出生性别比的通常值域为 102-107 之间,其他值域被视为异常。 而出生人口性别比的长期失衡造成适婚年龄段男女比例失调,适婚年龄段的男性人数大大高于适婚年龄段的女性人数,导致女性人口紧缺。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80后”非婚人口男女比例为136 比 100,“70 后”非婚人口男女比例高达 206 比 100,男女比例严重失衡。男多女少造成“婚姻挤压”,不少男性被迫成为“光棍”。“剩男”社会问题越发严峻,适婚年龄段男性婚恋难度加大,单身问题难以解决。 当“90 后”进入婚育年龄,这种现象会更加严重。 2、女性受教育程度提高:高学历女性更难找到相应配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男女平等思想的宣传和普及,女性与男性有着平等的受教育机会。近年来,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越来越多。《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00年只有 0.88%的女性进行大学本科学习,2015 年这一比例达到 5.76%,涨幅近6 倍。另外,2015 年女性人数占研究生总数为 45.4%,相比 2000 年上升 15.2 个百分点。 女性受教育年限增加势必影响婚恋年龄,导致结婚年龄推后。人口普查数据显示,高学历女性更难找到相应配偶。 2000 至2010 年,男女的结婚率显著下降。2010年,女研究生的结婚率下降到 50%以下,其中 25-34 岁这个年龄段下降明显。 表:不同年龄阶段研究生有配偶比例( %)

2020中国女性平均薪酬多少:高低薪职位性别比例失衡

2020军人涨薪最新消息_2020中国女性平均薪酬多少?高低薪职位性别比例失衡 3月6日,移动互联网招聘平台BOSS直聘发布了《2019中国职 场性别差异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女性 平均薪酬为6497元,薪酬均值为男性的78.3%,男性薪酬优势同比2017年上升8.7个百分点,高收入区间男女薪资分化程度的提高, 带动男女整体薪酬差异上升。 职位、行业、工作年限成为影响性别薪酬差异的前三个因素,而教育对减少性别差异起到正向作用。 高低薪职位性别比例失衡科技行业相对公平 报告称,职位选择是导致男女薪酬分化的最大因素。从男女双方的求职特点来看,男性更偏向技术、销售等工作强度大、薪酬回报 高的岗位;而女性更青睐行政、运营、市场等工作强度一般、薪资中 等的均衡型岗位。 近两年,越来越多的女性向高级技术、产品、管理等岗位涌入,但大部分高薪岗位中,男女比例关系依然呈现明显失衡状态。 在2018全年前15个高薪岗位的女性占比中,除了排在第14位 和第15位的战略咨询及证券分析师外,其余岗位女性占比普遍在30%以下。目前技术领域热度最高的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图像识别、架构师等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相关岗位,女性占比不足20%,甚至是 个位数。 女性在高薪技术类职位中的低参与率使得薪酬差异日益明显。而近年来,各领域商业模式红利减弱,行业巨头转向技术驱动,高级 技术岗位薪资持续飙升,进一步强化了相关领域内高收入男性的薪 酬优势。

从行业上看,男女薪酬差距较大的领域主要集中在采掘冶炼、化学等工程制造类行业。这些领域中,男性因拥有生理优势,在劳动 参与率和职级晋升方面均显著占优。 2018年,工程制造领域的高级管理职位中男性平均占比超过95%,高层职位男女比例严重不均导致双方薪酬差异处于高位。 1

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现状

摘要:江苏省目前是全国人口性别结构失衡最严重的省份之一。自上个世纪80年代初以来,我省大多数市县的出生婴儿性别比一直居高不下,从1990年起,几乎每年出生的性别比都高于100,到2009年我省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9。45,虽比2008年有所下降,但形势仍不容乐观。如果一个国家人口的性别比长期处于偏高状态,不仅是一个重大的人口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严重影响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此,大多数学者认为我省出生性别比升高现象是一个严重的人口问题和社会问题,这绝不是耸人听闻。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问题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采取了多种举措进行综合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要从根本上控制出生人口的性别比继续升高,还需要各级政府进行长期不懈的努力。 关健词:江苏省,性别比,现状,原因,对策 引言: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省大多数市县出生婴儿性别比出现偏高状况,特别是到2008年以后,性别比有突破120的迹象,为了控制这种现象的继续发生,国家制定了一系

列的措施努力控制出生性别结构,但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态势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为了推进人口性别比的治理工作,有必要对我省目前出现的性别比偏高的原因进行分析。 一、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现状 我省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起始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并逐渐呈上升趋势。根据有关资料,1982、1990和2000年分别为108。47、111.14和116。86,至2009年上升到119.45,成为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程度最大的人口省份。 从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演变过程看,从1980年起缓慢上升,苏南与苏北、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较为落后地区差异较小;进入九十年代后,上升速度加快,苏南与苏北、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差异扩大。到目前为止,全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上升了11个百分点. 二、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空间分布特征 1、区域差异明显。我省经济发达的南、中部地区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这些地区也是我省人口稠密区,计划生育工作抓得较紧;我省北部地区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出生人口性别比虽超出了正常范围,得超出和范围较小。 2、出生人口性别比从苏南向苏北扩散。根据2000年我省人口普查的数据,有关学者将13出生的性别比按南、中、北行比较得出,北部、中部、南部渐次升高. 3、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城乡差异显著。具体表现为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地区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根据有关资料,1990年,城市、镇和乡村出生人口性别比分别为108.9、112.1和111。7;到2005年,城市、镇和乡村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5。2、119。9和122.9.均有所上升。 4、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具有普遍性。依据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将每个地市级行政区域作为一个单元,对全国344个地(市)人口性别比数据分析,发现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具有普遍性。其中有108个地(市)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在120个以上,个别地市甚至高达150以上。 三、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社会特征及原因: 从家庭和生育人群的社会特征看,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呈现一定的规律性,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问题. 另外,既然中国出生性别比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异常偏高现象,必定与这个时代的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和人口政策等变化有关,必定与这个时期的生育偏好、生育行为和生育结果的管理有关。在出生性别比异常偏高的地方,首先,有一定规模的男孩偏好

中国人口结构分析

第二章中国人口结构分析 2.1人口结构 人口结构是指将人口以不同的标准划分而得到的一种结果。构成这些标准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年龄 2.性别 3.人种 4.民族 5.宗教 6.教育程度 7.职业 8.收入 9.家庭人数 人口结构介绍 反映一定地区、一定时点人口总体内部各种不同质的规定性的数量比例关系。又称人口构成。它依据人口本身所固有的自然的、社会的、地域的特征,将人口划分为各个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一般用百分比表示。 人口是一个具有许多规定和关系的总体,有性别、年龄、居住地、民族、阶级、文化、婚姻、职业以及宗教信仰等标志,但就其性质特征而言,人口结构类别可归纳为人口自然结构、人口社会结构、人口地域结构 3大类。 人口的自然结构 依据人口的生物学特征划分,主要有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人口的自然结构既是人口再生产的必然结果,又是人口再生产的基础和起点,对人口发展规模和速度有重要的制约作用,从而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发生重要的影响。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也通过一系列中间环节对人口自然结构起制约作用。 人口的社会结构

依据人口的社会特征划分,主要包括阶级结构、民族结构、文化结构、语言结构、宗教结构、婚姻结构、家庭结构、职业结构、部门结构等。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生产方式决定人口社会结构及其变动;人口社会结构反作用于社会经济发展。人口的社会结构对人口再生产有重大的影响,不同的阶级、民族、文化、宗教、婚姻、家庭、职业和部门,其生育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不同,平均寿命也有相应的差异。 人口的地域结构 依据人口的居住地区划分,主要有人口的自然地理结构、人口的行政区域结构和人口的城乡结构。人口的地域结构状况与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发展有关,合理的人口地域结构有利于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促进城乡经济的发展。人口地域结构也是形成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平均寿命地区差异的重要原因。 人口结构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人类自身发展的历史产物。在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相互作用下,人口的年龄结构、城乡结构、产业结构、职业结构以及文化结构等,形成了自身的特点和变动的规律性。了解人口结构变动的趋势,对于进行人口预测,制订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制订人口政策和社会经济政策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理想的人口结构 人口结构各因素中,年龄和性别是最基本最核心最重要的因素,人口结构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理想的年龄结构应符合“人口低增长和长寿命”二大特征;人口低增长是指年出生人口的低增长(人口出生率在14.0?~16.0?),年出生人口高增长(人口出生率高于16.0?)和负增长(人口出生率低于14.0?)均会使人口结构恶化!理想的性别结构应符合“同年龄的男女性别人数相等或相近”。 由于人口出生率较难控制(特别是进入少子化社会以后更难于实现),人口年龄结构的优化,主要通过抑制或鼓励育龄妇女的生育胎次来实现。要实现代际均衡(零增长),在发达国家,其总和生育率应达2.13胎;在发展中国家,其总和生育率应达2.3胎。要实现代际低增长,在发达国家,其总和生育率应达2.2胎(中产二胎,金领三胎,少数多胎或少胎);在发展中国家,其总和生育率应达2.3胎~2.5胎(蓝领二胎,中产三胎,少数多胎或少胎)。 理想的人口结构如下图:

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原因及对策研究

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原因及对策研究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加之计划生育国策的实施,我国人口数量正在稳固平稳的增加。但是,在数量增加的背景下,出现了性别比失衡的社会问题,严重危害了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不利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文通过对我国出生人口性别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性别比失衡的原因,从原因入手进行对策概述,具体在更新原有计划生育政策、提高政府计划生育管理能力和转变性别歧视观念等方面进行解决问题。希望本文可以为广大计划生育工作部门提供一些思想指导和技术意见,为我国更好的迎合国际态势、发展和维护人权主义贡献力量。 标签:性别比失衡;计划生育政策;男女平等 0 引言 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失衡程度是相对一定范围而言的,我国的性别比失衡具有持续时间久、分布地域不均的特点。针对这个现象,我国长期坚持的计划生育政策需要进行更新换代,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出台的“二孩政策”就是对原有政策的全新调整,通过完善工作流程、提高工作人员专业素养、转变社会落后风气、落实社保制度等途径加快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的解决。 1 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具体现状和原因 1.1 人口出生性别比的现状 伴随社会不断发展,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阻碍。从历年的统计数据来看,我国的出生性别比从80年代以来就有迅速升高的趋势:1982年的性别比为108.5,而到2004年性别比已经达到了121.2,虽然在这个危险的峰值之后数据有些回落,但是性别比通常是在103到107的范围内进行波动,随后十余年的数据皆大大超过这个范围。我国人口基数大,约占世界人口比例的五分之一,即使是小数据也同样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我国性别比失衡存在着空间地区分布不均、持续时间久、城乡差异大等特点,治理解决方式较为复杂多样,需要在统一领导下因地制宜采取措施。总体来看,我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失衡问题较为严重,这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更反映了某些地区经济、制度的不完善。 1.2 人口出生性别比失衡的具体原因 造成我国多年来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有多重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家庭传统文化思想的牵制。中国传统的父系社会极大的提高了家庭对男孩的期盼,大多数家庭认为生育男孩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传宗接代,也只有男孩才有资格成为家庭的继承人;二是“两非”非医学需要技术的兴起。提前鉴定婴儿性别,选择进行人工流产是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衡的重要原因,这些技术严重违背了

【男女比例最大的国家】中国男女比例

【男女比例最大的国家】中国男女比例 中国因为社会重男轻女的风气,导致现在男女比例失衡,很多大龄男青年找不到老婆,那么小编带你来看看男女比例最大的国家。 男女比例最大的国家 拉脱维亚,世界上最愁嫁女儿的国家,不要以为是姑娘们不够优秀,只是男女比例差太大,名列世界第一。据说,这个波罗的海沿岸的小国的水土气候更适合于女性胎儿和婴儿的存活和成长。满大街都是单身的金发碧眼美女的感觉,绝对可以称得上男人们最向往的天堂!据拉脱维亚中央统计局统计,拉脱维亚男女比例相差8%,差别居世界第一。 关于拉脱维亚 拉脱维亚共和国(拉脱维亚文:Latvijas Republika)是一个位于东北欧的国家。原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于1991年独立。西邻波罗的海,与在其北方的爱沙尼亚及在其南方的立陶宛共同称为波罗的海三国。东方则与俄罗斯、白俄罗斯二国相邻。在2003年9月20日经由全国性的公投,拉脱维亚人投票决定加入欧盟,其会员国身份自2004年5月1日起生效。拉脱维亚并在2004年3月29日成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会员国,在2007年12月21日成为申根公约会员国。拉脱维亚的经济改革彻底得改变了前苏联僵化的经济旧模式,最终建立起西欧式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男女比例失衡的国家排名 第二位,爱沙尼亚,男女比例;0.86:1 第三位,乌克兰;0.86:1 第四位,白俄罗斯,男女比例,0.88:1 第五位,立陶宛,男女比例0.88:1

第六位,俄罗斯,男女比例:0.88:1;俄罗斯,是世界上男女比例失衡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根据最新人口普查结果,现在俄罗斯人口总数约为1.44亿,男女比例为1000∶1147,城市人口男女比例甚至达到了1000∶1167。俄罗斯男性和女性人数分别为6700多万和7700多万,整整相差1000万。 第七位,匈牙利,男女比例:0.91:1; 第八位,摩尔多瓦,男女比例:0.91:1 近年来中国男女比例开始失衡,跟中国的重男轻女风气有关,虽然政府一直在提倡男女平等。在这里小编和大家说,女人男人都是这个社会的组成,望大家不要有性别歧视,女人也能顶起一片天,不然过十几年我们也要和拉脱维亚了。 感谢您的阅读!

出生人口性别比宣传资料

出生人口性别比宣传资料 1、禁止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终止妊娠 2、出生人口性别比是指妇女生育时活产婴儿的性别比,即100个活产女婴对应活产男婴的数量。正常值是102-107,即生100个女婴就要对应出生102-107个男婴。 3、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主要原因及危害是什么? 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原因复杂。就目前来讲,受重男轻女传统思想的影响,利用现代医学科技检测手段进行胎儿性别鉴定,然后选择性别,施行终止妊娠,是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直接原因。 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对社会造成的危害,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性犯罪增加。如果人在性发育成熟后始终得不到婚配,一些自控能力差的男性,在受到不良性刺激和诱惑之后,就可能出现强奸、轮奸等性犯罪行为。二是恶性事件频发。男女婚配年龄段的性别失衡,会使人们情绪烦躁、社会暴力行为多,争吵、斗殴、伤害事件也随之发生。若这种情况长期不能得到改变,就会影响社会稳定。三是影响社会精神文明程度。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导致青年男女比例失衡,是社会上很多丑恶现象滋生的温床,如同性恋、卖淫、非法姘居等。如果这些社会毒瘤不得到铲除将会阻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4、符合计划生育规定怀孕14周以上的妇女在哪些情形下可以终止妊娠 (1)胎儿患严重遗传性疾病; (2)胎儿有严重缺陷; (3)因患严重疾病,继续妊娠可能危及孕妇生命安全或者严重危害孕妇健康; (4)省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批准的其他情形。 符合前款(1)(2)(3)项情形之一终止妊娠的,还必须取得符合国家规定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或医疗保健机构出具的医学诊断结论和医学意见,三名以上医生签字,并由县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的审批后方可终止妊娠。

最新秘密数据:2012年中国真正人口数量及年龄结构

2012年中国真正人口数量及年龄结构 1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介绍2012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马建堂:2012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海外华侨人数)13540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69万人。出生人口1635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10‰,比上年提高0.17个千分点;死亡人口966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15‰,比上年提高0.01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95‰,比上年提高0.16个千分点。从性别结构看,男性人口69395万人,女性人口66009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5.13(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比上年末下降0.05;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7.70,比上年末下降0.08。 从年龄构成看,60岁及以上人口19390万人,占总人口的14.3%,比上年末提高0.59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12714万人,占总人口的9.4%,比上年末提高0.27个百分点;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93727万人,比上年减少345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9.2%,比上年末下降0.60个百分点。我建议媒体朋友们关注这个数据。去年中国15-59岁或者15岁以上不满60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比重首次下降,比重继续下降的同时,劳动年龄人口的绝对数减少了345万人。 从城乡结构看,城镇人口7118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103万人;乡村人口64222万人,减少1434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52.57%,比上年末提高1.30个百分点。全国居住地和户口登记地不在同一个乡镇街道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即人户分离人口)2.79亿人,比上年末增加789万人;其中流动人口为2.36亿人,比上年末增加669万人。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70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84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710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88万人。 今日国家统计局召开发布会公布2012年经济数据,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称,2012年劳动人口的总量2012年是9.37亿,减少了345万,2012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相当长时期第一次出现了绝对下降,要高度重视这个事情。 马建堂称,感觉跟朋友们发布这么一堆数据,就担心一些很有价值的数据淹没在数据的海洋里。你说是不是我对人口下降这个问题有忧虑,我也不否认。计划生育政策,我作为国家统计局局长来说,不一定很合适说,但是我还是想说一些自己的想法。 自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们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对人口的控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取得了很了不起的进步。我们用了30年左右时间,人口增长模式就到了一个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的模式,少生了一两亿人,对推动我们国家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研究(上)

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研究(上) 早在 1993 年 4 月 19 日,当"人民日报"首次报道了中国第三次人口普 查 1981 年全国 29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年出生婴儿性别比为 10847 之 后,出生性别比的问题就引起了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有关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的研究,也成了国内人口研究最为关注的一 个课题。 1986 年,在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的提议与倡导下,在各省、自治区、 直辖市计划生育委员会经过充分的调查与研究的基础上,与人口研究单位 联合召开了全国出生性别比专题研讨会,广泛、深入地分析与探讨了全国 及各地区出生性别比偏高成因及其相关问题,当时在国内这是前所未有, 在国际上也实属罕见。 迄今为止,有关出生性别比问题的研究成果,大多数都未突破 1986 年全国出生性别比专题研讨会对 1981 年出生性别比升高进行归因分析的 思维定势。 近期,一些西文学者及宣传媒体,对始于 80 年代初的中国出生人口 性别比逐年升高成因,所作出的种种猜测、质疑与分析基本是老调重弹。 之所以如此,主要因为至今仍未有令人置信的相关成果可以诠释,使 尚存疑点得以消除、尚存问题得以圆满答复所致。 美国密西根大学人口研究中心主任巴巴拉。

安德森教授和布赖恩。 西尔弗教授,针对有关中国 80 年代来出生性别比变动研究的近期成 果与结论,在 1994 年关于中国的生育与出生性别比专题研究报告中,明 确而坦率地指出虽然我们对中国的出生性别比升高进行了一些可能性解 释的探索,但要肯定地回答这一问题,只能期盼于今后的研究。 重新认识出生性别比的概念、理论及其值域问题所谓出生性别比,通 常是为了便于观察与比较所定义的每出生百名女婴相对的出生男婴数。 出生性别比对某一人口一定时期内出生的婴儿总数而言,可有人口出 生性别比;出生性别比对分孩次而言,可有分孩次出生性别比。 所谓某人口出生性别比,是指该人口某一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出生的男 婴总数与女婴总数的比值,用每百名出生女婴数相对应的出生男婴数表示。 例如,某人口 1975 年的出生性别比为 105,则表明在 1975 年出生总 人口中,每出生 100 名女婴相对应的男婴出生数为 10520 世纪 50 年代中 期 1955 年 10 月,联合国在其出版的《用于总体估计的基本数据质量鉴定 方法》手册Ⅱ,Ⅱ认为"出生性别比偏向于男性。 一般来说,每出生 100 名女婴,其男婴出生数置于 102~107 之间。 "此分析明确认定了出生性别比的通常值域为 102~107 之间。 从此,出生性别比值下限不低于 102、上限不超过 107 的值域一直被 国际社会公认为通常理论值,其他值域则被视为异常。 1967 年美国优生协会出版的《优生季刊》第 14 卷第 2 期,刊登了印 度孟买大学经济系普拉文。 维萨里亚的"登记相对完整的国家及地区出生性别比"一文。

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工作总结

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工作总结 2009年10月以来,在上级人口计生局的业务指导下,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体计生干部共同努力,性别比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舆论氛围 1、认真组织学习中央《决定》和贵州省“两禁”条例,提高乡、村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对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工作的管理水平。 2、把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工作与“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和关爱女孩行动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广播、宣传标语、宣传车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印刷大幅过路宣传标语60余幅,发放宣传材料1万余份到育龄妇女家中,以提高她们参与抵制“两非”的积极性。 二、健全组织,完善制度 镇人口计生、公安、卫生等相关部门多次召开联席办公会议,加强综合治理,形成监督制约长效机制。设立办公室,成立领导组,党政领导亲自抓,有关部门共同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 全镇计生系统和全镇各级医疗卫生单位,经常召开专题会议,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开展职业道德教育,规范医疗行为,并联合下发文件,制定了10项制度。 三、发挥利益导向作用,开展关爱女孩行动 宣传倡导尊重妇女、男女平等的社会新风尚,维护妇女合法权益,提高妇女社会地位,树立“生男生女都一样,女儿也是传后人”的婚育观念。要求全社会都来关心女孩,关爱女孩,提高女孩的社会地位。落实独生子女奖励优惠优待政策,发放了“绿色通道卡”,特别是对独女户和双女结扎户,优先入学入托,减

免学杂费,优先安排人身保险。并利用“双节”对她们进行慰问。严励打击弃婴、溺婴行为。 四、严厉打击“两非”,净化生育环境 根据上级指示精神,镇党委、镇政府多次召开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专题会议,经过认真研究,结合我镇实际,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了多次集中打击“两非”专项治理活动。在全镇引起很大震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有效地遏制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势头。 我们着力开展了“三个一整顿”,突出“一个跟踪”。“三个一整顿”:一是集中整顿B超市场。由公安、人口计生、卫生等联合对全镇B超逐个登记进行备案,对B超操作人员逐人建立档案。二是集中整顿技术服务市场。对全镇技术服务机构和医疗保健机构进行清理,对全镇从事终止妊娠的医务人员建立个人档案和手术档案。三是集中整顿医药市场。对全镇药品批零企业,药品零售点进行登记,由卫生、人口计生、公安对全镇所有药店及性用品摊点进行清理,收缴违禁药品。一个跟踪,即孕情服务跟踪。乡、村干部建立责任制,对怀孕对象加强跟踪服务。 尽管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上级部门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今后将继续努力工作,为全面建设和谐社会而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炉山镇综合治理性别比办公室 2010年9月26日

中国人口的主要结构

人口结构介绍 反映一定地区、一定时点人口总体内部各种不同质的规定性的数量比例关系。又称人口构成。它依据人口本身所固有的自然的、社会的、地域的特征,将人口划分为各个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一般用百分比表示。 人口是一个具有许多规定和关系的总体,有性别、年龄、居住地、民族、阶级、文化、婚姻、职业以及宗教信仰等标志,但就其性质特征而言,人口结构类别可归纳为人口自然结构、人口社会结构、人口地域结构 3大类。 人口的自然结构 依据人口的生物学特征划分,主要有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人口的自然结构既是人口再生产的必然结果,又是人口再生产的基础和起点,对人口发展规模和速度有重要的制约作用,从而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发生重要的影响。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也通过一系列中间环节对人口自然结构起制约作用。 人口的社会结构 依据人口的社会特征划分,主要包括阶级结构、民族结构、文化结构、语言结构、宗教结构、婚姻结构、家庭结构、职业结构、部门结构等。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生产方式决定人口社会结构及其变动;人口社会结构反作用于社会经济发展。人口的社会结构对人口再生产有重大的影响,不同的阶级、民族、文化、宗教、婚姻、家庭、职业和部门,其生育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不同,平均寿命也有相应的差异。 人口的地域结构 依据人口的居住地区划分,主要有人口的自然地理结构、人口的行政区域结构和人口的城乡结构。人口的地域结构状况与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发展有关,合理的人口地域结构有利于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促进城乡经济的发展。人口地域结构也是形成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平均寿命地区差异的重要原因。 人口结构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人类自身发展的历史产物。在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相互作用下,人口的年龄结构、城乡结构、产业结构、职业结构以及文化结构等,形成了自身的特点和变动的规律性。了解人口结构变动的趋势,对于进行人口预测,制订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制订人口政策和社会经济政策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理想的人口结构 人口结构各因素中,年龄和性别是最基本最核心最重要的因素,人口结构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理想的年龄结构应符合“人口低增长和长寿命”二大特征;人口低增长是指年出生人口的低增长(人口出生率在14.0‰~16.0‰),年出生人口高增长(人口出生率高于16.0‰)和负增长(人口出生率低于14.0‰)均会使人口结构恶化!理想的性别结构应符合“同年龄的男女性别人数相等或相近”。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