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独立纪录片特点

独立纪录片特点

独立纪录片特点
独立纪录片特点

独立纪录片特点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独立纪录片在中国发展起来,这就为中国纪录片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文章介绍了中国独立纪录片产生的背景及其发展情况,然后论证了中国大陆独立纪录片的特点:创作上的自主意识和资金的自行筹措。文章主要采用了例证法、对比法。

关键词:独立纪录片;特点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民主化进程的推进,社会透明程度的提高,一种兼容并包的思想氛围正在形成。在这种思想氛围中,整个社会对一些非主流意识形态可以容忍了。因此出现了文化、艺术的多元化。在文学、音乐、美术等领域,这种现状已经是不容置疑的现实。就属于影视艺术的独立纪录片来说,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点:许多怀有艺术理想的人在先锋艺术领域“独立和自

由精神”的倡导下,自愿脱离公职,专注于自己的创作,成为生活在社会边缘的“自由

艺术家”或文化“盲流”;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对实现个人化的影像写作和表述的一种

渴望。这是由早期独立纪录片的作者的特殊身份决定的,他们多少都曾与电视台有过某种工作或合作关系,但是在为电视台制作节目的过程中,他们感到了相当程度的束缚与制约。于是,独立创作纪录片成为他们实现艺术理想的最好选择。

独立纪录片是从“个人立场”出发,透视不同阶层的人们的生存诉求及其情感方式。它是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补充和校正。他们的创作没有商业化和播出的压力,往往把镜头对准中国社会体制之外的边缘人,倾听他们的隐蔽心声与情感陈述,贯注着人道关怀精神和个性特征。尊重自由表达的权利,象征着个人化创作方式。独立纪录片创作者往往兼具导演和制片人双重的身份,一般不属于体制内。独立纪录片的作者挑战传统的表现手法和表达题材,想在平常中寻觅新奇。比如英未未的《盒子》,大胆的把镜头对准

了一对女同性恋,观众对此充满好奇心,作者通过对内部的深入挖掘,使同性恋的成因

呈现出完美的社会学意义。

我国现在的独立纪录片的发展属于

“小荷才露尖尖角”,生存在体制中有一种尴尬。中国大陆的独立纪录片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

诞生:1988~1993年,主要有吴文光、温普林、蒋樾等人早期的“记录”行为,80年代末期,在北京出现了一个流浪的艺术家群体;1991年6月成立了“结构.浪潮.青年.电影小组”,即SWYC小组,并在12月举办了“北京新纪录片作品研讨会”。中国大陆的第一部独立纪录片是吴文光的《流浪北京》,记录了五位自由艺术家80年代末在北京的一段生活。虽然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区,以前的工作不同,但是他们的目的大致相似,即为了在北京实现自己的艺术梦想。他们活在自己的梦想里面,在艺术的海洋里他们看到的都是阳光,但是现实却是残酷的,他们在生活的巨轮前无力的挣扎并最终选择了

不同的生活。

发展与探寻:1993~1999年,1993年

参加山形电影节后,大陆的独立纪录片作者

开始有机会接触到国外的纪录片;1994年广电部下发通知,就一批导演私自参加鹿特丹电影节举办的中国电影专题展一事予以处罚,1994年多少有些孤寂与落寞,这年不甘寂寞的张元与段锦川合作拍摄了一部35毫米的胶片作品《广场》;1995年,蒋樾历经两年的《彼岸》拍完;1996年,段锦川的《八廓南街16号》由西藏文化交流公司出品;1998年,李红的《回到凤凰桥》被英国BBC 公司以25000英镑的价格收购,这是大陆独立纪录片中首次被国外电视媒体购买的作品;1999年,由“疯狂英语”发明者李阳出资,张元创作完成《疯狂英语》,这是一部艺术水准和商业利益双赢的纪录片。

蓬勃兴盛:1999年以后。1999年,《老头》和《北京弹匠》双双获得日本山形电影节“亚洲新浪潮”优秀奖;2000年2月,在柏林国际电影节上,雎安奇的作品《北京的风很大》获青年论坛单元大奖;2001年9月下旬,由北京实践社和《南方周末》报联合发起的首届民间独立映像展在北京电影学院举行。此次映像展,堪称独立纪录片的一

个狂欢式盛会,五十余部长期散居民间的独立纪录片作品同观众见面,实现了一次规模空前的会师,在参与竞赛的纪录片中,杜海滨的《铁路沿线》因对铁路沿途流浪群体的平视与深入荣获最佳纪录片奖,英未未的《盒子》和朱传明的《群众演员》也以其鲜明的个性特点受到了关注。

一、创作上自主意识加强

主动参与

独立纪录片产生前片子大都是体制内的,专题的倾向比较大,在这里面的创作者受到很大的限制。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物质条件的完备,人们有了越来越多自主选择的权利,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能将自己的声音记录下来,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独立纪录片的创作。在独立纪录片的创作中有很多的作者都没有受到过专业的训练。

段锦川的《八廓南街16号》、康健宁的《阴阳》、杨天乙的《老头》、朱传明的《北京弹匠》、雎安奇的《北京的风很大》、杜海滨的《铁路沿线》、王芬的《不快乐的不止一个》、赵亮的《纸飞机》等等,这些纪录

片在短短几年内不断涌现并在国内外名目

繁多的纪录片奖项中得奖。其中有好多制作人都是第一次拍纪录片,而且不是专门的纪录片工作者。和1990年早期的“独立纪录

片运动”不同的是,当时的纪录片工作者,无论是吴文光、段锦川还是蒋樾等人,大都有在电视台工作的背景,他们是苦于不能在传统体制内进行真实的表达,才选择了独立制片的道路。而当下年轻的纪录片创作者们则多半不在专业影视从业人员之列,他们或者是还在电影学院读书的学生,或者是流浪北京的青年,甚至是像杨天乙那样原本对影视制作一窍不通的门外汉。杨天乙的《家庭录像带》是从自己想要知道的问题出发,20年前父母为什么要离婚,通过镜头,我们看到的是20年后的平静,而且母亲弟弟为了

自己的利益也不愿意将家庭暴力这事说出来。独立纪录片的创作者们将镜头对准了与自己关系密切的生活,而且很主动的将这些东西表达出来,而不再是直到被迫表达。拍《姐妹》和《邝丹的秘密》的章桦,她曾经是发廊妹,这可能让她有了低人一等的感觉。

刚开始是为了生活才拿起摄像机,希望有一技之长,但是久而久之,她爱上了摄像,而且积极主动的拿起摄像机来记录自己与身

边朋友的生活。

关注自己

独立纪录片是将视线转入了自己身上,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把发生在自己身边自己想要表达的事情都记录下来,通过这些,人们对日常的事物有了新的看法,引起社会上有相同问题人们的关注。

《盒子》记录的是一对同性恋的生活思想,通过对她们的挖掘,展现在人们眼前的并不是对她们的歧视,相反有了社会学的意义。又比如唐丹鸿的《夜莺不是唯一的歌喉》,这部独立纪录片记录了在中国四川成都的

三个人在1999年末到2000年初这段时间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他们中的崔莺是一位画家,她感到自我正在遭到践踏而痛苦不解;尹晓峰的油画曾经充满了力量和激情,现在他一直做着与盲人有关的行为艺术;唐丹鸿是一位诗人,她在严重的抑郁症里挣扎着,已经到了崩溃的临界点。当遇到心理医生张血曦

女士后,在治疗过程中,作为对那段时间的清理,拍摄了这部片子。唐丹鸿通过对自己的关注,通过对小人物的关注,将人真实的内心展示在观众的面前,他们的苦恼,抑郁很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王芬的《不快乐的不止一个》作者关注的是父母的生活。宋田的《天里》通过关注农村改换村主任的事件把中国普通的一个村庄村民的日常生活呈

现在观众面前,作者在这里面贴近了村民,把自己融入在这当中。我们从这些独立纪录片小人物边缘人物的身上看到作者所关心

的问题,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了自己的身上,拍出来的不是历史片或者是政论片,而是大多数人们所关心的题材。

理性写意

2001年9月22日首届独立影响展组织者说过:“我们不仅是在自觉的展示作品,更为主要的是想介入理论思考、充满反思精神的学术评论,从而让本次影展上升到学术层面上进行。”而独立纪录片从理性写实转向理性写意,指的是通过写实的手段来表意。纪录片的特点是要完完全全的真实,不带有

任何的感情色彩。作为纪录片一种的独立纪录片一开始也没有摆脱这样的套路,但是随着独立纪录片逐步的发展,人们的目光更加的开阔,拍摄更加的自由,拍摄的局限被打破,用独立纪录片来写意的作品越来越多。比如说杜海滨《铁路沿线》中的十几位盲流,作者用一种平视的眼光看这些社会最底层

的人物,对他们的关注没有只停留在生活现象的层面,而是直入精神世界,并且与他们的精神世界有了对话,片中的“小新疆”、“李小龙”等人通过他们真诚的讲述呈现

了丰富的个性,赢得了观众的尊重。还有《盒子》,作者通过与她们精神世界的沟通让人们看见的是美。陈晓卿的《沙与海》写的是内蒙与宁夏交界处沙漠边缘的农民的生活

状态,人们看到的是长期封闭带给他们的一种状态。

二、资金上自行筹措

目前中国唯一一家专业纪录片代理商

零频道有限公司的负责人郑琼认为国内独

立纪录片制作人的生存状态比起外国同行

要差许多,这归因于中国纪录片仍没有建立

起有效的方案预售机制,同时又没有来自国家、社会的纪录片的基金,独立纪录片的制作者们无法靠记录片来维持自己的生活。

吴文光认为:“你可以在某个领域是一个专业的人,所以你必须做其他工作来解决你的生活问题,结果拍记录片就像业余去做一样。”吴文光的独立纪录片《操他妈电影》是他2000拍的素材,但是到了2005年才拿出来剪辑完成。

体制以外的独立纪录片人拍摄时的资

金需要自行筹措,拍摄资源无从获得,加上国内相关政策不明朗,只有少数幸运者能得到在电视台播放的机会,或在国际大赛中有所斩获而在海外市场销售,更多的则可能因为不能通过审查,或找不到适合的电视台播放而被彻底湮没。

旅日人士张丽玲自行筹资、策划并组织拍摄的《我们的留学生活——在日本的日子》,历时四年,跟踪拍摄66人,采访数百人,用尽1000多盘素材磁带,斥资6400多万日元。不过在发行上,这部独立纪录片比较成功,先后在上海、重庆、南京、香港等

地播放,并引发收视热潮。王兵在制作《铁西区》的过程中,常常很窘迫。他的资金来源是不固定的,并且由于《铁西区》片长达九个小时,没有音乐,没有故事,现代很少有人能够完整的看下来,艺术价值高,但是发行很不成功。张以庆的《幼儿园》花费了大量的资金,要是没有强大的资金做后盾,他根本没有办法获得成功,在艺术上,他是成功了,可是在盈利上,他是失败的。像他这么幸运的人可以说是很少的。资金上的自行筹措导致了很多的导演一闪即逝以及拍

摄者身份界定等问题。

文章对独立纪录片的特点进行了论证。不管公众对独立纪录片持什么样的态度,它已经浮出水面了,虽然说它现在的处境很艰难,但是独立纪录片肯定会有一片属于它的市场,并且最终会走进公众的视野。

参考文献:

1、张明博.她们的声音——199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独立纪录片女导演创作概述[J].新闻大学,2007.

2、孙霁,张爱华.DV纪录片的题材[J].

新闻传播,2007.

3、刘效礼.2006中国电视纪录片前沿报告[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6.

4、王慰慈.记录与探索——与大陆记录片工作者的世纪对话[M].香港远流出版社,2000.独立纪录片特点

2009年国际获奖纪录片专题片观摩及诶及社教类解密制作高级培训班

2009国际获奖纪录片专题片观摩解析及社教类节目制作高级培训班主讲人:冷冶夫 2009年4月10日星期五 一,观摩纪录片,国外的《郎德山的魔术人生》(大约10分钟)特点:很多的后制和动画来展示以前的影像,形式取胜,采访占据不多的部分,但是恰到好处,评委评价“留下不到一分钟的胶片资料,和20多张照片,家族的人为了探寻身世”。90多分钟片子,多元式综合,这种形式称作“调查类纪录片”,标准:有没有搞清楚事实。那怕拍摄手段差一点,也能在国际上获奖。 二,纪录片《天空无限广阔》伊朗(大约) 特点:采访都是儿童,把一把沙子撒在玻璃上,画面,镜头从反面拍摄,一种很不错的创意,“无论走到哪里,天空都是我的”,全片的意象型镜头很多,看得出是导演导演的,但是都很有想法。 点评:第一线索,画沙画,完成影像叙事,纪录片是画面语言实现,如果没有画面实现。第二个,创作者的态度决定作品的态度。没有没意思的事,只有没意思的人。最直观的纪录。“爱情”和“爱和平”题材是世界上永恒的题材。所谓的原生态是没有完全的,主观的原生态,尽量开放型结尾,倾向性淡化,很硬的解说词用字幕淡化。完全是纪录片类,专题片是主题先行,主体靠一个点。 三,纪录片,中英合拍《毛泽东崇拜》。(15分钟) 点评:外国人拍的,对比的方式,不会直接出现倾向性。有意识的突

出矛盾点,比如说把画家和农民放在一起对话,很有意思。 四,纪录片《最后的艾德尼》阿尔巴尼亚(5分钟) 在一个岛上,全是老人,一个小孩的出生,一个隆重的满月酒,全村老人一起出动,原始的劳作方式, 点评:作者的意图,这个孩子是阿尔巴尼亚的未来,年轻的人走了,小孩也待不下去了。这种片子在国际上很容易入围。完全画面化,画面是多意的,主体也就是多意的,解说词是指向性的。画面语言的故事化,纪录片片体以画面为主的,画面叙事。 纪录片的创作观点:等来的真实,发现的美好,作者对记录者的,最主观的客观纪录,原生态纪录、创意性编辑,纪录片纪录的是人的生存状态和人对生活态度的纪录。纪录片是用世界语言叙事(画面)。不要赋予纪录片太功利的色彩。 纪录片是一种主观能性的思考方式。一种片体,一种叙事。模糊的观点世界上都能接受。画面语言的故事化。 五,纪录片《家》(五分钟) 说的是拉脱维亚死去的一个人,完全用动画展现。细节制胜,节奏相当快。很有意思。动画的细节很不错, 六,纪录片《最后的号码》以色列反应二战集中营里的事 以一个动画的,创意纪录片 七,纪录片《油菜花开》10分钟冷冶夫制作 创意类纪录片。模仿国外纪录片的悬念设置。

关于中国历史的记录片

中国史话,讲的是中国古代史,《中国史话》节目系科教频道特为暑期特别制作的大型历史题材系列片。《中国史话》——以时间为线,讲述一部浩浩荡荡的中国史。《中国史话》上溯五千年以前的中华文明初始,下至风云变幻的20世纪初期民族危亡、奋发自强的五四运动,按照编年史的时间顺序,围绕大的历史现象和事件,以丰富的资料、翔实的细节展示,浩浩荡荡地为观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提供一套生动的普及性的历史知识电视文献。 中国史话共38集,每集47分钟 地址:https://www.wendangku.net/doc/cc6218552.html,/playlist_show/id_3722504.html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c6218552.html,/playlist/id/6 944963/ 百年中国是中央电视台迎接二十一世纪的献礼片、全片共五十二集,三百六十二期,每期五分钟,约一千八百分钟。迄今为止反映百年中国历史最为全面完整的文献纪录片,其篇幅之宏伟,资料之丰富,视点之独到在电视界中也属史无前例. 本片的主题:通过对中国二十世纪的回顾,反映一个民族的现代化史. 本片的风格追求:从中国大历史的角度,立体化反映中华民族的百年历程.在历史中发现诗意,追求可触摸的历史。 地址:https://www.wendangku.net/doc/cc6218552.html,/playlist_show/id_3421980.html 土豆上没找到 复兴之路,六集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是中央电视台第一部全面、系统地梳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系列节目。该片以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的重大事件为视角,应用生动翔实的历史资料,向我们展示一幅幅振兴图强的全景画面,使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体味百年祖国的沧桑巨变,体味民族的奋斗历程。 第一集:千年局变 时间跨度:1840—1911年 内容概要:以第一次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期间,中国社会各阶层救国图强的各种探索为主要内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课题被历史性地提了出来。 第二集:峥嵘岁月 时间跨度:1912—1949年 内容概要:以辛亥革命后各种政治力量探索中国道路为线索,重点表现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发展、挫折到壮大、赢得胜利并最终建立新中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由此进入新纪元。 第三集:中国新生 时间跨度:1949—1976年 内容概要:以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工业化取得的重大成绩为核心内容,表现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探索国家发展道路的经验和教训。 第四集:伟大转折 时间跨度:1976—1992年 内容概要:以思想解放为起点,重点展现了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第五集:世纪跨越 时间跨度:1989—2002年 内容概要:以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综合国力全面提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为主要内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始了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奋斗的新阶段。 第六集:继往开来 时间跨度:2002—2007年 内容概要:以中国在新一届领导集体的带领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为主要内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地址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c6218552.html,/playlist_show/id_2378238.html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c6218552.html,/playlist/id/ 6457360/ 汉字五千年,大型人文纪录片《汉字五千年》通过生动展示汉字产生、演变、发展的过程及在五千年中华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彰显中华文化独特魅力,讴歌中华文化优秀传统。 《汉字五千年》于2009年1月28日至31日15:10,在中央电视台四套播出,每天两集,每集50分钟。第一集:人类奇葩。本集是全片的开篇,通过汉字与世界上其它文字的命运对比,凸现出汉字在人类文明史中独树一帜的地位。 第二集:高天长河。本集主要表述汉字3000多年时间的生命史。历史跨度从甲骨文一直到信息时代的汉字。第三集:霞光万道。本集的主要内容是重构汉字在空间上的扩展历史。第四集:华夏心灵。本集是全片的重点之一,她的主题是挖掘解读汉字的精神价值,说明中华文明追求“内在超越”的核心特质。第五集:翰墨情怀。本集表现由汉字书写而演化出的书法艺术,并通过描述历代书法家不同的身世、命运,探讨古代知识分子的文化价值取向,以及他们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浅析中国纪录片的现状和发展(一)

浅析中国纪录片的现状和发展(一) 摘要]随着中外电视文化交流日益扩大,近年来中国纪录片创作的越来越活跃,并接二连三地在国际上获奖。今天我们的纪录片更多的是如何尽快转换思路,建立和适应市场运作机制。关键词]纪录片中国纪录片未来和发展 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以不能虚构情节、不能用演员扮演、不能任意改换地点环境、不能变更生活进程为其基本特性。在人类影像发展史上,纪录片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试图寻求对现实世界的关照与摹写,把人类自身的发展和与自然的抗争以影像的形式再现或表现于世,它对于生活的逼真的批判性与尖锐性更给人类在高速发展的历程中以反思空间。 一、我国当代纪录片的发展回溯与现状 从中日合拍纪录片《丝绸之路》开始,给电视界带来了开放的意识。1982年拍摄的《话说长江》、1984年的《话说运河》成为中国纪录片发展史上最早的高潮,直到1991年的《沙与海》和孙曾田导演的《最后的山神》,先后国内获得亚广联国际纪录片奖的片子。后来又有了像《望长城》这样的佳作,而1993年《生活空间》的推出,将中国纪录片放到了电视的最前沿。正是使传播的内容直接诉诸观感,使传播者全身心、以人的整体进行介入,在更大程度上,能够使得观众有很大的思考和参与空间。 文革时期是我国电影纪录片的盛产时期;1950年的《中华儿女》是新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1963年李俊导演的《农奴》是第一部反映解放前西藏人民非人般苦难生活的影片,于1981年获菲律宾马尼拉国际电影节金鸡奖。几十年来,中国纪录片的内容和形式非常单一,拍摄纪录片的目的不过是为了进行宣传。但是,在过去的两三年中,中国独立纪录片文化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廉价、便捷的摄像设备的普及,商业电视台数量的增加使得越来越多的年轻中国人举起镜头,制作自己的纪录片。 湖北电视台导演张以庆拍摄的纪录片《幼儿园》,在2005年6月的上海第10届国际电视节上获得了“最佳人文类纪录片创意奖”,又于同年12月在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上获得大奖。《幼儿园》的获奖至少向世人证实了,中国的人文纪录片还是可以与世界水平一比高下,特别是在艺术内涵方面,但如果要谈到纪录片的市场运作,以及制作的多样化方面,我国的纪录片整体上就明显存在很多的不足,可以概括为多样化的缺乏、市场化的滞后等问题。二、中国纪录片多样化的缺乏 我们参展纪录片基本都只是采用一些中规中矩的传统拍摄制作模式,与国外的同行相比较,我们在多样化制作方面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而且,制作形式的单一也使得国内的纪录片很难有很大的突破,所以,创造性地使用多元化的元素,是中国纪录片急待加强的工作。好的选题并不能保证是一部优秀的作品。只有实现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一部好的纪录片才谈得上是一部优秀的作品。纵观国内外优秀纪录片创作,在艺术表现上,一方面写实与表意共存。写实,重画面语言,造型艺术,构图精湛,剪辑考究,学院气浓重;写意,取前被众家之长,将文化、历史、社会变迁的理解通过各种技术艺术手段表达出来。另一方面多时空交错,创作类型多元化。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一)纪录片题材选择的多元化视角 近年来的国际获奖纪录片在题材选择上,呈现出创作出多元化的趋势,综观当代国际获奖纪录片从题材上至少可分为四类:发生在当今世界的具有新闻价值的纪录片、已经发生的历史事件、科学文化类纪录片和人类学纪录片;而国际上比较畅销的题材则主要集中在人文、社会、自然与环境三大类型上,它们展示了丰富的各国文化,满足了部分观众追求知识性、趣味性、探秘性的心理需求,将知识性、趣味性、欣赏性和社会性、教育性等有机地融入节目中。 (二)纪录片强化故事性

Day2 BBC一百天英文记录片学习(整理笔记)

Day2【BBC】丛林之森2:现实版“刀子嘴”蜂鸟和强悍猎手美洲豹swordbills withlong beak & "jungle predator" jaguar 课前想一想 1.世界上唯一一种喙比身体更长的鸟类是什么? 2.丛林如何自己创造气候? 3.“……的命脉”用英语如何表达呢? 词汇装备库 1.absorb /?b's?:rb/(v.)(尤指逐渐)吸收 2.hummingbird /'h?m??b?:rd/(n.)蜂鸟 3.nectar /'nekt?r/(n.)花蜜 4.otter /'ɑ:t?r/(n.)水獭 5.supreme /su:'pri:m/(adj.)(等级、水平或重要性)最高(的),至高无上(的) 6.wary /'weri/(adj.)谨慎的,小心翼翼的(后一般跟介词of) ★Be wary of strangers who offer you a ride.小心让你搭车的陌生人。 7.stealth /stelθ/(n.)偷偷摸摸;秘密行动;不声张的活动 8.vapour /'ve?p?r/(n.)蒸气;雾气 9.scratch /skr?t?/(v.)抓;摇;擦;划 10.downpour /'da?np?:r/(n.)暴雨;骤雨 词句兵工厂 But having a beak longer than your body does have its drawbacks.不过喙比身体长也是有缺点的。Note: 1.beak /bi:k/(n.)(鸟类的)嘴,喙 ★Birds use their beaks to pick up food. 鸟用喙叼食。 2.does,在这句话中表示强调,与单数名词和第三人称单数放在一起使用。 ★She thinks I don't love her, but I do love her.她觉得我不爱她,可是我真的很爱很爱她。 3.drawback/'dr?:b?k/(n.)缺点,弱点;不利因素(后面一般跟介词of) ★One of the drawbacks of living with someone is having to share a bathroom. 跟别人合住的缺点之一就是不得不共用一个洗手间。 词句兵工厂 It's a little unrefined, but a small price to pay for an exclusive food supply, especially when feeding times are only too frequently interrupted by storms. 虽然不太优雅,但这是独享食物要付出的一点小代价,尤其是进食时间经常被暴雨天气打断的时候。Note:

2017年度纪录片:中国纪录片大放异彩的一年

2017年度纪录片:中国纪录片大放异彩的一年 文/丁正如意2017年,有别于传统的主流电视台纪录片,越来越多独立纪录片摈弃万变不离“美食、旅游、民俗”的内容主旨,凭借独特的人文视角,对公共议题的深入思考,不刻板,不煽情,涌现了一大批有观点、有态度的上乘之作。更令人可喜的是,这两年有不少独立纪录片拿到龙标,得以在全国公映,而且不少纪录片屡屡登上头条,成为全民关注的热点话题——尽管影院排片率微弱,但纪录片登录院线并成为社会议题风向标,从前是不敢想象的。对于普通观众而言,在电影院看纪录片也不再是天方夜谭。随着近年来全国各地出现不少众筹观影平台和民间观影组织,加上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的影展活动和各地电影节,公众接触纪录片的机会也与日俱增。今天盘点的5部年度纪录片,不仅是非常“称职”的纪录片,更具有非凡的意义。若干年后一听到它们的名字,你就会感慨——哦,那是2017啊!《天梯:蔡国强的艺术》他比烟花有趣如果不是担任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视觉特效艺术总设计,创作了家喻户晓的焰火作品“大脚印”,许多人或许对这位当时已经“墙内开花墙外香”的艺术家还闻所未闻。艺术家创作的奥义,在于寻找、掌握一种“材料”,然后将其发挥到极致。蔡国强是个有趣的人,他抓住甚至垄断了别人所想象不到的艺术创作材料——火药,并大获

成功。《天梯》的主线正是如此:2015年6月黎明,当一座高达500米的“天梯”,二十多年来在世界不同地方屡试屡败后,终于在泉州小渔村惠屿岛海边拔地而起,与无垠宇宙展开对话。而这也是蔡国强少年时代仰望天空、摸云摘星的梦想。1980 年代从泉州出发,蔡国强在不同国度、不同文化的碰撞下走向国际舞台,成为享誉全球的艺术家。30多年后,他回到了泉州,把《天梯》作为献给百岁奶奶和家乡的礼物。从这个角度而言,《天梯》有点类似于《汾阳小子贾樟柯》和《金城小子》——都是借返乡完成作品的契机,道出艺术家的毕生情结与创作追求。本片从纽约、布宜诺斯艾利斯、上海、北京、浏阳到泉州,遍访艺术家的工作现场及其亲友、工作伙伴和专家,无限深入蔡国强的工作和生活。最令人惊喜的,还是作为拍摄对象的蔡国强本人在纪录片中生动有趣的表现,其个人魅力更是妥妥为本片加分。看完纪录片,你会发现:原来蔡国强是个这么孝顺的人,他对妻子是这么有爱,他的日语说得这么流利……而他的艺术理念,从来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来源于生命最初体验的乡土情怀。最后,不免让人想起岩井俊二很早的电影《烟花》,当中一个少年提出了一个哲学问题:「打ち上げ花火、下から見るか、横から見るか。」(升空的焰火,从下面看?还是从侧面看?)那冉冉升起的天梯,你准备从哪儿看?《生门》所有男人都应该看一看2017年8月31日20时左右,陕西榆林市第一

纪录片: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重要载体

纪录片: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重要载体 11-06-20字号:[大][中][小] 良友纪录 评论收藏报错站外引用发给聊友转发——广电总局新闻发言人朱虹答《中国电视·纪录》记者问《纪录》:朱虹主任,您好!去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我国广播影视产业在这60 年间得到迅速发展,中国元素风靡世界,请您简要介绍一下60年来中国广播影视业发展总的情况。 朱虹:新中国成立60年来,广播影视从小到大,从弱小到繁荣,整体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目前,全国共有广播电台251座、电视台272座、教育电视台44座、广播电视台2087座;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6.31%和97.23%;开办广播节目2423套、电视节目3182套,分别比1982年增长了40倍和392倍;年生产电视剧1.2万余集,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年生产电影故事片456部,是世界上第三大电影大国;年生产动画电视突破17万分钟,产量连续创下历史新高。这些数字雄辩证明,60年来,中国广播影视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中国已成为广播影视的覆盖大国、制作大国和增长大国。 总的来说,中国广播影视业快速发展体现出以下特点:广播影视规模和覆盖面迅速扩大;广播影视节目生产制作能力大幅提升;广播影视传输手段不断改进和创新;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广播影视监管体系日臻完善;广播影视人才队伍逐步壮大;广播影视国际影响力日渐提升。 《纪录》:通过您的介绍,可以看出近年来中国广播影视业正以惊人的速度蓬勃向前发展,并且“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的目标也更为清晰,请您谈谈目前中国广播影视业的国际影响力如何? 朱虹: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中国国力不断增强,广播影视业不断发展壮大,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不断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百年中国纪录片全集-百年中国经典散文

百年中国纪录片全集|百年中国经典散文 百年中国经典散文一 中国梦 有人说梦想是一种对未来的奢望,也有人说梦想是不现实的,但我却不同意这样的说法,我认只有先有了梦想,我们才有实现它的可能,如果连想都不敢想,那么就更别提去怎样做了! 中国梦,一个承载了十四亿华夏子孙的梦,中国梦,展现了我们每个中国人高远的志向,中国梦,激起了我们中华儿女“强国富民”的梦。 生为一个中国人,我也有自己的一份中国梦,那就是,“复兴中国古文化,创建世界一流教学”这个梦何尝不是每一位中国学生的梦啊!假如有一天我们的“清华,北大”成为世界的顶尖学校,那么我们每个中国学生不用出国留学,就可以享受世界最好的教育水平,难道这不值得骄傲吗? 中国的古文化,有着5000年的历史,承载了无数哲学家的一生,那么为什么我们的文化不可以像“英语”一样流传于世界那?假如有一天,华夏文明传向世界,那么我们生为华夏子孙,难道不会为了文化的复兴感到自豪吗? 这些梦想一代代的有人去试着完成,终于“中国梦”的接力棒传到了我们的手中,我们肩负了这样的使命,那就让我们去将中华文化

播撒向世界,让世界知道中华文化的内涵。 有人会问,这样远大的国之梦与我们当今生活有什么关系那?我可以坚决的回答“生为中国人,祖国屹立在世界上,我们就屹立在世界上,祖国强大,我们就无比的自豪” 中国梦并不遥远,它承载了十四亿中华儿女的梦,那么终将由我们十四亿中华儿女去完成! 百年中国经典散文二 空山鸟语 到山上来,我最喜欢的事就是听鸟叫。 当然,山上有的是娇艳的花、婆娑的树,有的是奇崛的岩石、爽飒的风、飘逸的云朵;在山上,每一片风景,都会使你神迷。但,我说我还是最喜欢听山里的鸟叫。到山里来,找一片幽深的林子躺下,静静地躺在铺着落叶的土地上,这时你的心灵便贴紧了山的心灵,别动也别想,好好地听一听鸟叫吧! 鸟儿的鸣声是世间最美的语言,你不懂得鸟的语言么? 你不懂鸟的语言么?我想你应该懂的。在山上,谁都喜欢鸟的鸣叫,谁都懂得鸟的语言;谁都懂,清风懂,白云懂,流泉更懂,连挂在树枝上晒太阳的小花蛇也懂。鸟的语言永远叙述着动人的爱情。 在朝来金色的阳光里,我喜欢用大半天时间,去谛听两只鸟在我头顶上鸣叫。他们总是用五个不同的音符串成一支歌。一只先唱,另一只接着,缠缠绵绵,重重复复,透明的情意,像滑滴在青石上的一线灵泉从歌声里迸落。我在小时候就很熟悉这种鸟,绿背黄纹有一只

中国纪录片发展历史(20200630113828)

中国电视纪录片从诞生的1958年开始至今的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根据风格、类型、功 能等彼此关联映照的多种环境因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时期: 1、政治化纪录片时期(1958 —1977年) 这一时期,中国电视纪录片在观念上依附于政治,在形态上则依附于其他的电视节目。 由于受社会政治因素的影响,电视纪录片几乎都染上了政治化色彩。政治化纪录片在语言上 显得空洞,在题材上出现雷同,在风格上则是单一,缺少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人性色彩和人文精神。而由于技术局限和观念作用所导致的声画剥离的影片形态,使得这一时期的纪录片 出现浓重的灌输味。因此,这一时期的电视纪录片虽然负载重要的职能、有着相当的地位,但实际上并没有起多大作用。 2、人文化纪录片时期(1978 —1992 年) 第二时期的纪录片没有了第一时期的政治味道。受社会思潮的影响,人的意识开始觉醒, 原来的英雄主题逐步被人的主题所取代。尽管出现在电视纪录片中的一个个人还不是独立的 个体,而更像是集体的人性化的符号,但是已经和前一个时期的虚幻的英雄全然不同。即使是对民族精神的象征的山河的观照,也赋予了人文的色彩。 由于承载着教化的功能,带有民族象征意义的山川河流以及长城运河等均成为这个时期纪录片的最佳对象和载体。对于民族以及历史等大题材的观照成为这个时期电视纪录片的一大特色。宏大主题的纪录片,需要一种群体性力量,需要群体共同的激情,需要集体创作的机制,这成为这一时期中国电视纪录片的一个特点。 这一时期纪录片开始凸显媒介传播意识,这主要是因为那个时期社会对电视纪录片的功 能性需要所致,是纪录片本体以外因素作用的结果。 3、平民化纪录片时期(1993 —1998年) 第三时期出现了不同题材的纪录片,都把思考、关注的立足点放在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上。纪录片的承载已经改变,意识形态的因素被人文的因素所取代。纪录片美学、哲学的意味加强,而它的社会性功能自然削弱。人的主题、百姓意识、平民化视角这些国际化的纪录 片表征,成了这个阶段中国电视纪录片的主导性观念。这一时期的电视纪录片在题材的选择 上有了国际化的意识,在主题的立意上站在了人类的高度。平时成为这一时期纪录片的主要 创作理念,它的主要特征是要还原事物的本来面貌。这不仅是纪录片在语言形态上回归本体, 更是作为纪录者对纪录对象的姿态的一种转变。 这一时期中国电视纪录片的个体意识也明显增强,表现在纪录片的选材和创作上出现个 人化的倾向。在创作对象个体化的同时,却也不自觉地淡化了他们与社会的关系。 4、社会化纪录片时期(1999 —迄今) 第四时期,市场”和社会责任”是两个核心词汇。市场和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观众和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全面回归社会、走向社会化,成为这一时期中国电视纪录片的一个基本特征。 人虽然仍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主题和关注中心,不过已经悄悄有所调整和变化。首先,是在人的选择上已经不再倾向于封闭环境中的、弱视的、偏远的人群,而是选择主流的、处于 现实中心的、社会化程度高的人群,新闻的因素越来越被某些纪录片所重视;

纪录片《美国制造》字幕

Script Host: Welcome to the series, that takes you to the heart of America and reveals the inner workings of our country, as you have never seen them before. We’re going to go on quitr a journey, we’ll travel coast across this sprawling land to discover the habits, the rhythms, and the secrets. You only notice when you step back and see the big picture. I’m Yul Kwon. I’ve worked in law and government, business and journalism. I’ve even won the reality show “survivor”. And in every part of my life, i’ve been fascinated by the same things--systems and networks. None have shaped us more profoundly than the ones we use to manufacture to build the things that fill our lives and fuel our economy. Whoa, this place is hot! In this episode, we’ll uncover a revolution--a transformation that’s well under way, reshaping who we are and what we make. We’ll enter a surprising world of constant change, ruthless competition and relentless innovation. Woman: I love the robots. Step back just a little bit. Host: From the simplest steel screw to the sleekest new car, from a tiny chip to a behemoth aircraft carrier We’ll explore the interlocking chains of supply and demand, part and assembly, material and manpower that make our country work. Man: 15 seconds Host:aah! Here,just finish it for me! This is the story of how America creates. This is “America Revealed”.

海外纪录片业者期待与中国更多合作 (1)

海外纪录片业者期待与中国更多合作 在19日闭幕的首届中国·嘉峪关国际短片电影展上,不少海外知名纪录片制作和发行机构及相关行业人士对正在不断被发掘的中国题材和迅速成长的本土纪录片产业表现出极大热情,他们表示期待更多与中国合作的机会。 由国家广电总局和甘肃省政府共同主办的影展今年向世界范围内征集到了400多部作品,包括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等,时长都在60分钟以内。其中纪录片数量最多,也最受关注。 “我看到了一些让我印象十分深刻的作品,题材独特,拍摄技巧纯熟,中国纪录片的快速发展让我感到惊喜,我希望能在这里发现一些适合全球市场发行的好题材,并找到出色的中国合作伙伴。”前美国国际纪录片协会主席、纪录片市场营销专家理查德·波尔对记者说。 波尔是受邀出席本次影展的众多国外纪录片行业人士之一。他在1994年创办的坚实娱乐公司是业内最负盛名的电视纪实类影片营销公司,曾成功把近300部纪录片向世界各地发行。 “近年来中国纪录片的发展十分迅速,作品的质量不断提高,而电视观众们对纪录片也越来越认可,市场在不断扩大”,波尔说,“而在美国甚至整个国际市场上,观众对中国题材的纪录片一直有着很大的兴趣,他们渴望了解中国。” 在中国,纪录片在观众心目中早已摆脱了早期枯燥、乏味的刻板印象,转而成为电视屏幕上的新宠。近年来的《故宫》《大国崛起》和《舌尖上的中国》等影片不但在电视上掀起收视热,更在互联网上引领了一时风潮。 为了满足观众对纪录片不断增长的收视需求,许多电视台纷纷开设纪录片频道,各大门户网站也开始购买纪录片版权,甚至尝试自制纪录片,但与国外相比,中国纪录片的传播渠道仍显得十分狭窄。 “我很期待与中国纪录片制作人进行多媒介平台发行方面的合作,在国际市场上,电视已经不再是纪录片最主要的销售渠道,由于数字传播手段的流行,我们更多地为各种数字终端提供适合他们播放的影片,比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等。”波尔说,“我在寻找‘中国制造’,但必须是能够吸引海外观众的。”

修正:从独立纪录片《西藏一年 》的传播效果看其说服策略

从独立纪录片《西藏一年》的传播效果看其说服策略 中央电视台高峰 中央电视台新影集团赵建国 2008年3月6日,由旅英华人作家书云拍摄制作的纪录片《西藏一年》在BBC 第四频道首播,随后《泰晤士报》、《卫报》等英国各主流媒体都对该片进行报道,《卫报》评价说,“以罕见的深度、惊心动魄的力量,公正记录当今最有争议、最偏远地方人们的真实生活。”英国《观察家报》称“这部纪录片是站在人类学角度观察西藏,而非一部具政治色彩的纪录片”。紧接着,《西藏一年》又被美国、法国、德国等发达国家以及非洲电视广播联合体、拉美电视广播联合体、发现频道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流电视台订购与播放。中央电视台也于2009年7月27日播出该片,当年的9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牵头主办了《西藏一年》学术研讨会,对该片给予高度评价。更加耐人寻味的是,《西藏一年》播出后,就连达赖喇嘛也设法联系该片导演书云,并表示“从片子中了解到了现在的藏人生活”,对这部纪录片表示认同。 可以说,一部藏地纪录片获得西方认可并不困难。同样,一部藏地纪录片获得中国政府的赞誉也不困难。而困难的是,同时获得这反差极大的双方认可。为何《西藏一年》却能同时得到不同意识形态阵营的群体一致认同和赞誉? 笔者在下文中将从《西藏一年》的创作群体特征、说服学、形象学的角度来解析其传播学上的成功之处。 一、主创人员的身份特征 1.主创人员的身份 说服学认为,作为某种观念、知识、理论的传播者,若想被人信服,首先要具备足够的信誉(涵盖“明智、道德、善意”三个条件)。与此对应,《西藏一年》的核心骨干——策划人格勒和导演书云分别具备的专业水准、话语能力、文化身份、宗教信仰等素质使他们具备了从西方世界、中国政府,以及达赖喇嘛集团等不同角度审视的信任起点。 (1)策划人格勒:藏族,1950年5月1日出生,国际知名藏学家,现任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副总干事兼社会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教授),美国加州大学客座教授,中央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客座博士生导师。格勒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位人类学博士和第一位藏族博士。他在一年多人类学田野考察基础上撰写的博士论文《论藏文化的起源形成与周围民族的关系》被专

纪录片《中国》

一个外国人眼中的中国 -----纪录片《中国》观后感 在中意于1971年5月重新建交后,意大利国家电视台向中国外交部新闻司发出公函,希望在中国拍摄一部纪录片,并委托安东尼奥尼担任导演。于是,1972年安东尼奥尼在中国政府的邀请下来到中国拍摄纪录片。就这样一部长达3小时40分钟的大型纪录片,纪录下许多当时中国的真实影像。 我们要先知道这部纪录片的大致内容。纪录片《中国》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拍摄于北京,展示了一个小学的学生们、城市的老区、使用针灸技术的剖腹产手术,还有一个棉纺厂及其工人等。第二部分参观了林县的红旗渠,还有河南的集体农庄,以及古城苏州和南京。最后一部分拍摄的是上海的码头和工厂。 导演安东尼奥尼在寄往北京的“意向书”中曾写道:“我计划关注人的关系和举止,把人、家庭和群体生活作为记录的目标。我意识到我的纪录片将仅仅是一种眼光,一个身体上和文化上都来自遥远国度的人的眼光。”从这句话里我们可以看出,导演安东尼奥尼在拍摄这部记录片时的视角是对当时中国现实的最平实的记录,这是一部全无敌意的,没有任何教育意义的,忠实记录当时中国现实的纪录片。正如安东尼奥尼所说:“其实这不是关于中国这个国家的电影,而是关于中国人的电影。”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影片所记录的内容。他们在拍摄时可以经过

和不可以经过的路线,是他们一行人在房间里和中国官员讨论了整整三天,最终惟一可以选择的“妥协”的拍摄路线。而在镜头的选择上,导演没有聚焦宏大事物,即使有若干明显摆拍的可能,宣传的意味并未清晰直接体现。中国的恢宏雄伟建筑,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国人文革期间的激昂斗志在片中没有浓墨重彩地突显,这是与传统的科教片和宣传片表现手法上相差最大的地方。摄像机聚焦的是个体的人和群体,而不是物。 观众可以看出的是安排给外国人看的内容:那些学校、工厂、幼儿园、包括公园,人们整齐有序地做操、跑步、工作,脸上洋溢着幸福、自信的笑容,儿童们天真烂漫,歌声清脆嘹亮。纺织厂的女工们甚至在下班之后还不愿离去,她们自觉地在工厂院子里围成小组,学习毛主席语录,讨论当前形势。影片最完整的段落之一,是通过针灸麻醉、对一位产妇实施剖腹产手术的全过程,几乎像科教片那样详细周到,从如何将长长的银针插到产妇滚圆的肚皮开始,一直到拽出一个血肉模糊的小生命。在这个西方人眼中谜一样的国度里,蜿蜒的长城、方正的城楼、太极拳、街头武术、河水流经城市的苏州、交叉花园的窗棂,这些都得到了热情的、赞美般的表现。 然而这样一部忠实记录当时中国现实的纪录片《中国》,却使得安东尼奥尼在当时的中国遭到了未曾预料的批判。对于安东尼奥尼的批判如暴风骤雨般而来:仅1974年2月和3月间发表的部分文章就结集了一本200页的书,名为《中国人民不可侮——批判安东尼奥尼的反华影片〈中国〉文辑》。而这些文章都是在批判这样一些内容:

纪录片《辉煌中国开放中国》心得体会

( 心得体会)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03967 纪录片《辉煌中国开放中国》心Experience of the documentary "brilliant China and open China"

纪录片《辉煌中国开放中国》心得体 会 纪录片《辉煌中国开放中国》心得体会 纪录片《辉煌中国》第六集《开放中国》于24日晚播出,主要聚焦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坚定不移地推进对外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通过这一集的观看,更加坚定了我国不移地推进对外开放策略的信念。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实践证明,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面对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刻调整,中国的态度是响亮的。这五年,创建自贸区,倡导“一带一路”,成立亚投行,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加快形成。北京APEC、杭州G20、达沃斯论坛、金砖厦门会晤,更多中国理念、中国方案,得到世界广泛认同。走进世界舞台中心的东方大国,已经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成为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力量,成为国人获得自豪赢得尊重的坚强靠山。中国,在开放的道路上走得更加自信、坚定、从容。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科技方面:有曙光2000大型计算机、神舟六号、“嫦娥一号” 外交方面:有香港回归、澳门回归、加入wto 教育方面:有全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大发展、职业教育

发展迅速 体育方面:有承办1990年亚运会、承办2008奥运会、雅典奥运会中国获32枚金牌居世界第三 经济方面:有中国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四,外贸总额位居全球第三、人民生活总体上进入了小康水平、中国现已成为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大国人民生活方面:有物质丰富、交通明显改善私家车占有一定的比例、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 文化艺术方面:有电视逐步进入每个家庭、影视艺术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涌现出一批艺术作品改革开放30年来的飞速发展,是不是使国家的各行各业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这些举世瞩目的成就无不证明中国坚定不移地推进对外开放的正确方向,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纪录片《辉煌中国开放中国》心得体会 《辉煌中国》由中央宣传部、央视联合制作,全片共六集,分别为《圆梦工程》、《创新活力》、《协调发展》、《绿色家园》、《共享小康》、《开放中国》,第六集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坚定不移地推进对外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 实践证明,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面对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刻调整,中国的态度是响亮的。在这砥砺奋进的五年来,中国创建了自由贸易区,倡导“一带一路”,成立亚投行,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加快形成。北京APEC、杭州G20、达沃斯论坛、金砖厦门会晤,更多中国理念、中国方案,得到世界广泛认同。中国这一东方大国正走进世界大舞台的中心,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成为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力量;已经成为国人的骄傲

2-16岁必看的42部纪录片、32部英文动画

2-16岁必看的42部纪录片、32部英文动画 2岁- 3岁(5部) 人偶: In the night garden花园宝宝 Teletubbies天线宝宝 动画: Penelope蓝色小考拉 Maisy小鼠波波和他的朋友们 Bing bunny小兔兵兵 3-7岁(17部) 学习类(4部): Alphablocks字母积木 Word World单词世界 Super why 超级为什么 Dora the Explorer爱探险的朵拉 2D动画故事类(7部): Peppa pig粉红猪小妹 Meg and Mog女巫麦格和小猫莫格 64 zoo lane动物街64号 Charlie and Lola查理和劳拉 Ben and Hollys Little Kingdom本和霍利的小王国 Wibbly pig威比猪 Kung Fu Panda: Legends of Awesomeness功夫熊猫:盖世传奇3D职业动画类(4部): Fireman Sam消防员山姆 Bob the builder巴布工程师 Doc Mcstuffins 玩具小医生 Postman Pat Special Delivery Service邮递员派特叔叔特别快递服务 恐龙(1部): Dinopaws恐龙乐园 6-12岁(9部) 经典2部: Magic school bus神奇校车

Tumble leaf飘零叶 女孩爱看(梦幻3部): Sofia the First小公主苏菲亚Little Charmers梦幻魔法师Littlest pet shop小小宠物店 男孩爱看(热血4部):Octonauts海底小纵队 Paw patrol汪汪队 AVATAR 降世神通 Dragons Riders of Berk驯龙高手恐龙(1部): Dinosaur Train恐龙列车

百年中国电影研究的现状与难题分析_周星

2005年9月第12卷第5期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Sep.,2005Vol.12 No.5  收稿日期:2005206220 作者简介:周 星(19582  ),男,江苏灌南人,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华东师范大学讲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影视理论与现状批评。 百年中国电影研究的现状与难题分析 周 星 (北京师范大学 艺术与传媒学院,北京100875) 摘要:中国电影百年史的框架基本具备,但研究个性、独立性、史料性、理论依据、方法论、类型研究、比较研 究等等都不能算完备。难题主要在于阶段划分基本明晰,但细部缺乏梳理;一些阶段尚未深入,许多问题有待研 究;对历史人物的研究粗浅,对历史潮流的演变与形成没有深入的探讨,跨时期的创作现象和作品联系把握都不 足:对电影产业性质历史状态研究和艺术与市场关系研究严重不足。强调今后电影史重写,必然注意艺术的创 造性、产业性(商业性)和政治性之关系。 关键词:中国电影;电影研究;电影史 中图分类号:J 9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6522(2005)0520010206 一、百年电影史研究的基本背景 在几代研究者的努力下,中国电影艺术史研究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显然存在如何深入的问题。站在当今背景下回望中国电影史研究,深入的前提是检讨过去、端正观念,关键显然是认识电影研究的对象性质。不能不看到,电影从根本上是一种艺术创造,其核心是艺术想像力和艺术创造性,其目的是满足人对精神世界的审美需要,提升人对现实的粗糙认知,实现情感世界的体验需求。但从来电影都不免受制于产业形态的完整与否,局限于资金投入的大小多寡,仰仗于技术水准的发展高低,取决于市场潮流的迁徙变化,以及依赖于社会政治要求的宽大与严苛程度。于是,电影被外在的复杂生存条件遮蔽了内在的丰富艺术追求。电影艺术的精神被淡漠的情形和电影艺术涨落的状况是电影艺术发展的必然现象,中国电影的发展也不例外。我们的责任是认识并把握中国电影行进路途中的潮流变化、艺术类型形成、发展态势与问题,从而认清中国电影艺术的本有规律,研究就应当从这里开始深入。 很明显,中国电影艺术发展历经曲折,而研究主要任务应当是把握特征、认识发展脉络、分析中国电影应当解决的主要问题。在认识中国电影艺术发展的历史时,树立正确的观念尤为重要。首先要建立全面公正的历史观。中国电影的历史就是伴随时代曲折艰难发展的历史,它和时代进程基本一致,所以,脱离时代的空洞评价,超然世外的棒击,都不是客观的。我们既要有学术的独立品格,张扬审美意义上的电影创造,也要实事求是地观人论事。历史就是一面很好的镜子,它的曾经存在就意味着某种合理性,它是不可重复的存在,又延续在当今的创作中。剖析理当实事求是,不顾实际的抹杀不是科学的态度。在以往曲曲折折的历程中,中国电影到底经历了怎样的路途?中国电影的艺术成就究竟体现在何处?如何看待与评价电影艺术?这都离不开对电影史的观照。一些不了解中国电影文化背景的人,常常想当然地以外国电影的理论与经验指斥中国电影,一些不知中国电影发展历经艰难曲折但却取得难得成就的批评家,更漠

浅析中国纪录片的现状与发展

浅析中国纪录片的现状与发展 摘要纪录片,是人们获取知识与信息、寻求和反映社会变革、感悟人生与人性的载体。在大众传播时代逐渐向专业化、小众化迈进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在现有经验的基础上对中国纪录片的发展现状做出一番新的思考,,以前瞻的姿态寻求新的高度,期待我国的纪录片最终能成为人们生活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关键词纪录片;现状;不足;营销 ABSTRACT The Documentary, the way that people access 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seek and reflect social change, understanding life of the carrier and human nature. When the era of mass communication is being a professional and small minority, we must think about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Chinese documentary on the basis of existing experience, forward-looking attitude to seek new heights, look forward to our documentary will eventually become the important part of people's lives, to be international. KEY WORDS Documentary; Status; Limitations; Marketing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