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生物礁与其他岩隆的地震特征对比

生物礁与其他岩隆的地震特征对比

生物礁与其他岩隆的地震特征对比
生物礁与其他岩隆的地震特征对比

石灰岩特征

石灰岩矿的分布与特征 石灰岩是主要由方解石矿物组成的碳酸盐岩,通常作矿物原料商品名称为石灰石。在建筑、冶金、化工、轻工、食品、石油、农业等诸多领域中,具有广泛的用途,是水泥工业的重要原料。水泥是一种应用广、用量大的现代建筑材料,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矿产资源分类细目(1994)中,用作水泥原料的石灰岩矿及大理岩矿,均单列矿种。本章所指水泥石灰岩矿即指在矿产储量表中单列的专用于水泥原料的石灰岩和大理岩,统称为水泥石灰岩矿。 一、矿石矿物原料特点 石灰岩呈灰或灰白色,性脆,硬度不大,小刀能刻动,密度一般2.6~2.7t/m3,抗压强度垂直层理方向一般60~140MPa,平行层理方向一般50~120MPa,松散系数一般1.5~1.6。矿物成分以方解石为主。方解石[CaCO3]的理论化学成分:CaO 56.04%、CO2 43.96%,属三方晶系,常呈复三方偏三角面体及菱面体结晶,集合体呈晶簇、粒状、钟乳状、鲕状或致密状,无色或白色,玻璃光泽,硬度3,密度2.6~2.8t/m3,遇稀盐酸剧烈起泡。石灰岩中常混有白云石和粘土物质等杂质,使矿石质量降低。 表 4.19.1水泥石灰岩的分类t4-19-1.jpg

表 4.19.2水泥石灰岩矿石化学成分t4-19-2.jpg 石灰岩的结构分为粒屑、生物骨架、晶粒及残余结构4种。粒屑结构与波浪和流水的搬运、沉积作用有关,由颗粒、泥晶基质、亮晶胶结物、孔隙四部分组成,颗粒分为内碎屑、生物碎屑、包粒、球粒及团块等多种,颗粒大小具有指相意义;生物骨架结构为生物礁石灰岩所特有,系由原地固着生长的群体造礁生物组成;晶粒结构见于化学及生物化学沉淀的石灰岩及重结晶的石灰岩中;残余结构是经重结晶或其他成岩后生作用,改造了原来结构使其变得模糊不清。石灰岩的构造类型很多,常见沉积岩的各种层理和层面构造以及缝合线、豹皮状、蠕虫状、竹叶状、纹层状、花斑状、叠层状等构造。 石灰岩可按化学成分、矿物成分或结构进行分类,按结构分类较适合于石油地质工作,按矿物成分分类可能因标本切片位臵选择而存在缺陷,在水泥石灰岩地质工作中多采用按化学成分进行分类见表4.19.1。 石灰岩矿的矿石类型很多,矿石类型与岩石类型是相互联系的。水泥石灰岩矿石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其化学成分见表4.19.2。 (一) 竹叶状石灰岩

地震前的征兆(图)

地震前的征兆(图) 2008年05月19日星期一16:32地震前的预兆.不可思议的世界之鬼月最精选秘鲁游客用DV拍摄地震时的惊魂一刻 地震前,在自然界发生的与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我们称之为地震前兆,它包括微观前兆和宏观前兆两大类。常见的地震前兆现象有:(1)地震活动异常;(2)地震波速度变化;(3)地壳变形;(4)地下水异常变化;(5)地下水中氡气含量或其它化学成分的变化;(6)地应力变化;(7)地电变化;(8)地磁变化;(9)重力异常;(10)动物异常;(11)地声;(12)地光;(13)地温异常等等。当然,上述这些异常变化都是很复杂的,往往并不一定是由地震引起的。例如地下水位的升降就与降雨、干旱、人为抽水和灌溉有并。再如动物异常往往与天气变化、饲养条件的改变、生存条件的变化以及动物本身的生理状态变化等等有关。因此,我们必须在首先识别出这些变化原因的基础上,再来考虑是否与地震有关。 地震前动物的主要异常反应 大震前,飞禽走兽、家畜家禽、爬行动物、穴居动物和水生动物往往会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反应。大震前动物异常表

现有情绪烦燥、惊慌不安;或是高飞乱跳、狂奔乱叫;或是萎靡不振、迟迟不进窝等。动物异常观测对地震预报具有一定的意义。震区群众总结出这样的谚语:震前动物有预兆,抗震防灾要搞好。牛羊驴马不进圈,老鼠搬家往外逃;鸡飞上树猪拱圈,鸭不下水狗狂叫;兔子竖耳蹦又撞,鸽子惊飞不回巢;冬眠长蛇早出洞,鱼儿惊惶水面跳。家家户户要观察,综合异常做预报。 动物震前异常反应的主要特点 (1)发生动物异常的前兆时间分布:大量震前动物异常的时间分布主要集中在地震的前几天到震前几小时。(2)震前动物异常地区分布特点:一般地说,一个7级地震前的动物异常反应范围可达一、二百甚至数百公里。震级大,其异常分布范围也大;震级越小,异常的范围也越小。(3)震前动物异常与震级的关系:随着地震震级增大,动物异常的种类、数量、分布地区和反应的强烈程度都有相应的增加。一般说来,3级左右的地震前,个别动物出现异常反应。5级左右的地震前,在一定的地区范围内,常见动物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异常。7级左右的强烈地震前,较大地区范围内,许多动物出现大量的强烈异常。动物异常反应与烈度的分布关系明显。烈度越高的地区,异常反应量越大。 对动物异常情况进行观察的方法 动物异常观察点应选在地震活动重点监视区域,选择周

地震前兆有哪些现象

科学探索来源:光明网科技 前兆指地震发生前出现的异常现象,岩体在地应力作用下,在应力应变逐渐积累、加强的过程中,会引起震源及附近物质发生如地震活动、地表的明显变化以及地磁、地电、重力等地球物理异常,地下水位、水化学、动物的异常行为等。概括性称这些与地震孕育、发生有关联的异常变化现象为地震前兆(也称地震异常)。 地下水异常 地下水包括井水、泉水等。主要异常有发浑、冒泡、翻花、升温、变色、变味、突升、突降、井孔变形、泉源突然枯竭或涌出等。人们总结了震前井水变化的谚语: 井水是个宝,地震有前兆。无雨泉水浑,天干井水冒。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气泡。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

生物异常 许多动物的某些器官感觉特别灵敏,它能比人类提前知道一些灾害事件的发生,例如海洋中水母能预报风暴,老鼠能事先躲避矿井崩塌或有体等等。至于在视觉、听觉、触觉、振动觉,平衡觉器官中,哪些起了主要作用,哪些又起了辅助判断作用,对不同的动物可能有所不同。伴随地震而产生的物理、化学变化(振动、电、磁、气象、水氡含量异常等),往往能使一些动物的某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发生异常反应。 地震前动物反应动物异常表现 牛、马、驴、骡惊慌不安、不进厩、不进食、乱闹乱叫、打群架、挣断缰绳逃跑、蹬地、刨地、行走中突然惊跑 猪不进圈、不吃食、乱叫乱闹、拱圈、越圈外逃 羊不进圈、不吃食、乱叫乱闹、越圈逃跑、闹圈 狗狂吠不休、哭泣、嗅地扒地、咬人、乱跑乱闹、叼着狗崽搬家、警犬不听指令猫惊慌不安、叼着猫崽搬家上树 兔不吃草、在窝内乱闹乱叫、惊逃出窝 鸭、鹅白天不下水、晚上不进架、不吃食、紧跟主人、惊叫、高飞 鸡不进架、撞架、在架内闹、上树 鸽不进巢、栖于屋外、突然惊起倾巢而飞 鼠白天成群出洞,像醉酒似的发呆、不怕人、惊恐乱窜、叼着小鼠搬家 蛇冬眠蛇出洞在雪地里冻僵、冻死,数量增加,集聚一团

地震有哪些特征

《地震有哪些特征》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地震有哪些特征》。 一、说教材 全国“两会”期间,人大代表苏文金提出:必须尽快给孩子补上“生命教育”这一课,引导孩子们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从孩子七岁进入学校的那一刻起,就意味着家长把生命中最珍贵、最有意义的另外一个生命交给学校,交给教师。因此,小学阶段作为孩子成长的基础阶段,进行生命教育,更是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地震有哪些特征》是小学二年级生命教育读本中第五章《自然灾害》中第二部分的内容。 2008年汶川大地震, 2010年青海玉树大地震,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并让很多人都无家可归。噩耗传来,深深震撼了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心。孩子们是弱势群体,大多数没有遇到过这类事情,没有直接经验,有的只是从电视中接收到的一些有关地震的救援信息,让孩子们了解地震也是生命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我设计了此次安全教育活动,是为了让孩子更深刻形象地了解地震的相关知识和自救方法,增强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 二、说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一个教育活动的起点和最终的结果,对活动和教师的教学起着导向作用。根据二年级学生各方面知识尚处于初级阶段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设置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帮助孩子们了解一些简单的地震知识。 能力目标:初步掌握发生地震时的一些自救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教育孩子们在发生地震时不慌张,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安全第一”和自我保护的意识。 三、说重点、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本次活动的重点定为:了解地震的危害。 重点的依据是只有了解地震的危害,孩子们才会害怕地震,并有意识的去避免地震给自身和家人带来的伤害。 难点是掌握地震自救的基本常识,并能在生活中正确运用。 难点的依据是掌握地震自救的基本常识较抽象,学生很少经历,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四、说教法 一节课的好坏,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看教材的重难点有没有把握到位,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在确定了教学目的和要求以后、恰当的选择教学方法、至关重要。本节课我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思维为主线”的原则,根据本次生命教育活动的和二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的特点,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

唐山大地震的前兆

唐山大地震的前兆 一九七六年,中国唐山市发生的大地震是世界地震史上最悲惨的一页。在这次地震中死亡:24万2千7百69人,重伤:16万4千8百51人。地震的突然性和灾难性,使人谈震色便色变。实际上每次大地震前大自然都会警告人类,只是大家没引起注意和重视。在唐山地震后生后,地震学者们重新收集和整理资料得过程中,感到毛骨悚然和深思。 1.恐怖极了的鱼 据蔡家堡、北戴河一带的渔民说,鱼儿象疯了一般。在七月二十八日前后,各种鱼儿纷纷上浮、翻白,极易捕捉,渔民遇到了从未有的好运气。歧门河闸附近,光着身子的孩子们用小网兜鱼,鱼儿简直是往网里跳,数小时就能兜几十斤鱼。 唐山市赵各庄煤矿陈玉成说,七月二十四日,他家里的两只鱼缸里的金鱼,争着跳离水面,跃出缸外,把跳出的金鱼放回去,金鱼居然尖叫不止。

唐山柏各庄养鱼场的霍善华介绍说,七月二十五日,鱼塘中一片哗啦啦的响声,草鱼成群跳跃,有的跳离水面一尺多高。更有奇者,有的鱼尾朝上头朝下,倒立水面,竟螺旋一般飞快地打转。 唐山以南天津大沽口海面,“长湖”号油轮的船员介绍,七月二十七日那天,油轮周围的海蛰忽然增多,成群的小鱼急促地游来游去,放下钩去,片刻就能钓上一百多条。 2.失去“理性”的飞虫、鸟类和蝙蝠 唐山以南天津大沽口海面,“长湖”号油轮的船员目睹,七月二十五日,油轮四周海面的空气吱吱地响,一大群深绿色翅膀的蜻蜓飞来,栖在船窗,桅杆和船舷上,密匝匝的一片,一动不动,任人捕捉驱赶,一只也不起飞。不久,船上的骚动更大了,一大群五彩缤纷的蝴蝶、土色的蝗虫、黑色的蝉,以及许许多多麻雀和不知名的小鸟也飞来了,仿佛是不期而遇的大聚会,最后飞来一只色彩斑斓的虎皮鹦鹉,傻傻地立在船尾一动不动。 天津市郊木场公社和西营门公社都看

生物礁储层的识别与盐丘、泥丘、潜山的区别

生物礁储层的识别与盐丘、泥丘、潜山的区别 (1)生物礁储层的识别: 地震 外形:在有生物礁分布的层位上沿相邻两同相轴追踪时,厚度明显增大处则可能是礁块(或生物滩)分布的位置。生物礁(滩)在地震剖面上的形态呈丘状或透镜状凸起, 其规模大小不等,小者面积仅数平方千米,大的可达400多平方千米。其形态各异,有的呈对称状,有的为不对称状,与礁的生长环境及所处地理位置有关。 顶底反射界面: 礁体顶面直接被泥岩覆盖,泥岩和礁灰岩之间存在明显的波阻抗差,故出现强振幅反射相位。而礁体的底部由于多与砂岩接触,砂岩的速度一般为4000m/s , 与灰岩的波阻抗差没有顶面那么大, 故底部反射界面明显比顶部反射界面弱, 且连续性也变差, 甚至还可能出现断续反射现象。 礁体内部反射特征:生物礁是由丰富的造礁生物及附礁生物形成的块状格架地质体,不显沉积层理,但可以看到生物层理(如结壳状构造、 缠绕状构造等),故礁体内部呈杂乱反射。但当生物礁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 伴随海水的进退而出现礁、滩互层, 礁滩沉积显现出旋回性时, 也可出现层状反射结构。 礁体周缘反射特征:由于礁的生长速率远比同期周缘沉积物高, 两者

沉积厚度相差悬殊, 因而出现礁翼沉积物向礁体周缘上超的现象, 在地震剖面上根据上超点的位置即可判定礁体的边缘轮廓位置。 礁体上覆地层的披覆构造:因生物礁一方面其厚度比周缘同期沉积物明显增大, 另一方面礁灰岩的抗压强度远比周围砂泥岩大, 所以在礁体顶部由差异压实作用而产生披覆构造, 其披覆程度向上递减。礁体底部的上凸或下凹现象:当礁体厚度较大, 礁体与围岩存在明显速度差时, 在礁体底部就会出现上凸或下凹现象。礁体速度大于围岩时, 则底部呈上凸状;反之则呈下凹状,上凸或下凹的程度与礁体厚度及二者波阻抗差的大小成正比。、 (2)生物礁与盐丘、泥丘的区别: 盐丘的没有底界面, 顶界面也缺乏完整而连续的反射相位, 这是与礁的反射特征有明显区别之处。 (3)生物礁与潜山的区别: 古潜山是指海相沉积正好超覆其上、经过侵蚀而残留的古山头。其外貌也呈凸起状, 两侧有上超反射结构, 内部也具杂乱状反射特征, 顶部有披覆现象且顶界面为强振幅连续反射, 这些特征均与礁的反射特征相似。但它没有底界面, 而且其顶界面常常为平行的双相位, 这是基底所共有的反射特征。只要在较大范围内追踪对比基底, 就能比较容易地将其区分开。 2 生物礁储层的识别与盐丘、泥丘、潜山的识别 生物礁的基本依据为1以生物成因为主2由造礁生

地震活动有什么特点

第三讲 地震活动有什么特点? 3.1 强震分布的成带性 地震活动并不遍地开花,地震危险性并非到处一样。强震往往沿着与地质构造有一定联系的地震带分布,地震越大,分布的成带性越明显。 图3-1绘出了1900~2004年全球7级以上强震分布。很明显,全球大多数7级以上地震集中分布在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南亚地震带。另外,大西洋、北冰洋和印度洋的洋脊,东非裂谷,以及东亚和北美大陆也都有一些地震分布。图3-2是世界中源和深源强震震中分布图。深源强震(h ≥300千米)全部分布在环太平洋带的几段俯冲带上。中源地震(70千米≤h<300千米)90%分布在环太平洋带。地中海—南亚带的兴都库什与中缅交界也有两个著名的中源地震区。 图3-1 世界强震震中分布图(1900-2004) 46 45

图3-1世界强震震中分布图(1900~2004) 图3-2世界中深强震震中分布 环太平洋地震带太平洋沿岸集中分布了全球80%的浅源地震、90%的中源地震和全部的深源地震,是世界最大的地震带。在西太平洋,该带沿着勘察加、库页岛到日本,在日本西南分成两支,一支经琉球、中国台湾、菲律宾、印尼苏拉威西到巽他群岛;另一支沿马里亚纳海沟延伸,在苏拉威西岛与哈马里拉岛之间与前一支汇合。在东太平洋,该地震带北从美国的阿留申群岛,经阿拉斯加、加利福尼亚、墨西哥、中美洲巴勒比、南美洲秘鲁、智利,进入南东太平洋,经澳洲麦阔里岛、新西兰、汤加、新赫布里特群岛、所罗门群岛、巴布亚新几内亚到加罗林群岛。抱歉的是,本讲所给出的地图比例尺很小,无法给出地名,有兴趣的读者可找比例尺较大的地图对照着阅读。 对照图3-1和图1-3,可以看到,环太平洋地震带的位置基本上就是太平洋板块与四周的欧亚大陆板块、北美板块、南美板块、澳洲板块的交界地带。西太平洋地震带在日本西南分两支,又在苏拉威西岛与哈马里拉岛之间汇合,实际是沿着菲律宾海板块与太

地震的前兆现象

概念 岩体在地应力作用下,在应力应变逐渐积累、加强的过程中,会引起震源及附近物质发生物理、化学、生物、和气象等一系列异常变化。我们称这些与地震孕育、发生有关联的异常变化现象为地震前兆(也称地震异常)。它包括地震微观异常和地震宏观异常两大类。 一、地震的宏观异常万维网 人的感官能直接觉察到的地震异常现象称为地震的宏观异常。地震宏观异常的表现形式多样且复杂,异常的种类多达几百种,异常的现象多达几千种,大体可分为:地下水异常、生物异常、地声异常、地光异常、电磁异常、气象异常等。 1、地下水异常 地下水包括井水、泉水等。主要异常有发浑、冒泡、翻花、升温、变色、变味、突升、突降、井孔变形、泉源突然枯竭或涌出等。人们总结了震前井水变化的谚语: 井水是个宝,地震有前兆。 无雨泉水浑,天干井水冒。 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气泡。 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 2、生物异常 许多动物的某些器官感觉特别灵敏,它能比人类提前知道一些灾害事件的发生,例如海洋中水母能预报风暴,老鼠能事先躲避矿井崩塌或有害气体等等。至于在视觉、听觉、触觉、振动觉,平衡觉器官中,哪些起了主要作用,哪些又起了辅助判断作用,对不同的动物可能有所不同。伴随地震而产生的物理、化学变化(振动、电、磁、气象、水氡含量异常等),往往能使一些动物的某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发生异常反应。如一个地区的重力发生变异,某些动物可能能过它的平衡器官感觉到;一种振动异常,某些动物的听觉器官也许能够察觉出来。地震前地下岩层早已在逐日缓慢活动,呈现出蠕动状态,而断层面之间又具有强大的磨擦力,于是有人认为在磨擦的断层面上会产生一种每秒钟仅几次至十多次、低于人的听觉所能感觉到的低频声波。人要在每秒20次以上的声波才能感觉到,而动物则不然。那些感觉十分灵敏的动物,在感触到这种声波时,便会惊恐万状,以致出现冬蛇出洞,鱼跃水面,猪牛跳圈,狗哭狼吼等异常现象。动物异常的种类很多,有大牲畜、家禽、穴居动物、冬眠动物、鱼类等等。 地震前动物反应动物异常表现

苏丹港珊瑚礁灰岩的工程地质特征

浅谈苏丹港珊瑚礁灰岩的工程地质特征 摘要:通过对苏丹港绿地港区、萨瓦金港区及达玛达玛油码头港区的工程地质勘察,对珊瑚礁灰岩的特征、不均匀风化现象及地基容许承载力特征值进行分析评价。 关键词:珊瑚礁灰岩;不均匀风化;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abstract: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port sudan green port, port savoy gold and madama oil port engineering geology, characteristics of coral reef limestone, the uneven weathering phenomena and the allowable bearing capacity eigenvalue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key words: coral reef limestone; uneven weathering; characteristic value of subgrade bearing capacity 中图分类号:p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苏丹港工程概况 1、港口工程概况 苏丹港位于苏丹北部的红海边上,其北部与埃及接壤,东面与沙特阿拉伯隔海相望,其所在的苏丹港镇有铁路、公路、机场连接苏丹各地及非洲大陆腹地,是苏丹交通条件最好的城市之一,同时也是苏丹最重要的货物集散地。目前,该地共有杂货码头17个、集装箱码头5个、油码头1个、客运码头1个。 本次勘察由位于苏丹老港区东南面的绿地4个集装箱泊位及位于老港区西面约60公里的萨瓦金港区一个泊位组成。

地震前的预兆

地震前的预兆 岩体在地应力作用下,在应力应变逐渐积累、加强的过程中,会引起震源及附近物质发生物理、化学、生物、和气象等一系列异常变化。我们称这些与地震孕育、发生有关联的异常变化现象为地震前兆(也称地震异常)。它包括地震微观异常和地震宏观异常两大类。 一、地震的宏观异常 人的感官能直接觉察到的地震异常现象称为地震的宏观异常。地震宏观异常的表现形式多样且复杂,异常的种类多达几百种,异常的现象多达几千种,大体可分为:地下水异常、生物异常、地声异常、地光异常、电磁异常、气象异常等。 1、地下水异常 地下水包括井水、泉水等。主要异常有发浑、冒泡、翻花、升温、变色、变味、突升、突降、井孔变形、泉源突然枯竭或涌出等。人们总结了震前井水变化的谚语: 井水是个宝,地震有前兆。 无雨泉水浑,天干井水冒。 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气泡。 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 2、生物异常 许多动物的某些器官感觉特别灵敏,它能比人类提前知道一些灾害事件的发生,例如海洋中水母能预报风暴,老鼠能事先躲避矿井崩塌或有害气体等等。至于在视觉、听觉、触觉、振动觉,平衡觉器官中,哪些起了主要作用,哪些又起了辅助判断作用,对不同的动物可能有所不同。伴随地震而产生的物理、化学变化(振动、电、磁、气象、水氡含量异常等),往往能使一些动物的某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发生异常反应。如一个地区的重力发生变异,某些动物可能能过它的平衡器官感觉到;一种振动异常,某些动物的听觉器官也许能够察觉出来。地震前地下岩层早已在逐日缓慢活动,呈现出蠕动状态,而断层面之间又具有强大的磨擦力,于是有人认为在磨擦的断层面上会产生一种每秒钟仅几次至十多次、低于人的听觉所能感觉到的低频声波。人要在每秒20次以上的声波才能感觉到,而动物则不然。那些感觉十分灵敏的动物,在感触到这种声波时,便会惊恐万状,以致出现冬蛇出洞,鱼跃水面,猪牛跳圈,狗哭狼吼等异常现象。动物异常的种类很多,有大牲畜、家禽、穴居动物、冬眠动物、鱼类等等。 地震前动物反应动物异常表现 牛、马、驴、骡惊慌不安、不进厩、不进食、乱闹乱叫、打群架、挣断缰绳逃跑、蹬地、刨地、行走中突然惊跑 猪不进圈、不吃食、乱叫乱闹、拱圈、越圈外逃 羊不进圈、不吃食、乱叫乱闹、越圈逃跑、闹圈 狗狂吠不休、哭泣、嗅地扒地、咬人、乱跑乱闹、叼着狗崽搬家、警犬不听指令 猫惊慌不安、叼着猫崽搬家上树 兔不吃草、在窝内乱闹乱叫、惊逃出窝

地震宏观异常的识别

地震宏观异常的识别 人的感官能直接觉察到的地震异常现象称为地震的宏观异常。地震宏观异常的表现形式多样且复杂,异常的种类多达几百种,异常的现象多达几千种,大体可分为:地下水异常、生物异常、地声异常、地光异常、电磁异常、气象异常等。 (一)动物异常的识别 很多动物在地震前有明显的异常反应,可作为地震 宏观异常。一般说来,三级左右的有感地震,震前可看到某些动物出现异常反应,五级左右的地震,在一定地区范围内,常见动物会出现较明显的异常反应。 震级越大,震前异常反应的动物种类及数量亦越多,反应程度越强烈,以唐山地震和内蒙古和林格尔地震比较也很能说明这一点儿。内蒙和林格尔6.3 级10 余种304 次约70 公里河北唐山7.8 级地震30 余种1118 次约300 公里 动物异常种类数震前一天内的最大值漫衍范围 内蒙和林格尔6.3 级10 余种304 次约70 公里 河北唐山7.8 级地震30 余种1118 次约300 公里 但动物异常行为大多数并不是地震宏观异常, 诸如气候突变、饲养状况改变、居住环境改变及动物本 身的生理变化、疾病等也可以引起动物习性异常。 地震前动物反应以及动物的异常表现: 牛、马、驴、骡:惊慌不安、不进厩、不进食、乱 闹乱叫、打群架、挣断缰绳逃跑、蹬地、刨地、行走中 突然惊跑。 猪:不进圈、不吃食、乱叫乱闹、拱圈、越圈外逃。 羊:不进圈、不吃食、乱叫乱闹、越圈逃跑、闹圈。 狗:狂吠不休、哭泣、嗅地扒地、咬人、乱跑乱闹、 叼着狗崽搬家、警犬不听指令。 猫:惊慌不安、叼着猫崽搬家上树。 兔:不吃草、在窝内乱闹乱叫、惊逃出窝。 鸭、鹅:白天不下水、晚上不进架、不吃食、紧跟 主人、惊叫、高飞。 鸡:不进架、撞架、在架内闹、上树。 鸽:不进巢、栖于屋外、突然惊起倾巢而飞。 鼠:白天成群出洞、像醉酒似的发呆、不怕人、惊恐 乱窜、叼着小鼠搬家。 蛇:冬眠蛇出洞在雪地里冻僵、冻死、数量增加、集聚一团。 鱼:成群漂浮、狂游、跳出水面、缸养的鱼乱跳、头尾碰出血、跳出缸外、发出叫声、呆滞、死亡。 蟾蜍(癞蛤蟆):成群出洞,甚至跑到大街小巷。 人们根据地震前动物异常反应,编写了一首生动的 歌谣,总结的很好: 震前动物有预兆,群测群防很重要。 牛羊骡马不进厩,猪不吃食狗乱咬。 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上树高声叫。

地震活动有什么特点

地震活动有什么特点 地震活动并不遍地开花,地震危险性并非到处一样。那么,地震活动到底有什么特点呢? 1、强震分布的成带性 强震往往沿着与地质构造有一定联系的地震带分布,地震越大,分布的成带性越明显。 图绘出了1900~2004年全球7级以上强震分布。很明显,全球大多数7级以上地震集中分布在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南亚地震带。另外,大西洋、北冰洋和印度洋的洋脊,东非裂谷,以及东亚和北美大陆也都有一些地震分布。图是世界中源和深源强震震中分布图。深源强震(h≥300千米)全部分布在环太平洋带的几段俯冲带上。中源地震(70千米≤h<300千米)90%分布在环太平洋带。地中海—南亚带的兴都库什与中缅交界也有两个著名的中源地震区。 环太平洋地震带太平洋沿岸集中分布了全球80%的浅源地震、90%的中源地震和全部的深源地震,是世界最大的地震带。在西太平洋,该带沿着勘察加、库页岛到日本,在日本西南分成两支,一支经琉球、中国台湾、菲律宾、印尼苏拉威西到巽他群

岛;另一支沿马里亚纳海沟延伸,在苏拉威西岛与哈马里拉岛之间与前一支汇合。 对照图中可以看到,环太平洋地震带的位臵基本上就是太平洋板块与四周的欧亚大陆板块、北美板块、南美板块、澳洲板块的交界地带。西太平洋地震带在日本西南分两支,又在苏拉威西岛与哈马里拉岛之间汇合,实际是沿着菲律宾海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欧亚大陆板块的边界分布。这些强震的发生正是这些板块相互挤压、碰撞或俯冲等各种运动的结果。在几个俯冲带,既有浅源强震,也有中源强震和深源强震。而且,越深的地震分布在朝俯冲方向离边界线越远的地方。 地中海—南亚地震带它位于非洲、阿拉伯和印度—澳洲等大陆板块向北与欧亚大陆板块相互碰撞的边界上。这里没有板块俯冲带,因此,没有深震。但在喜马拉雅弧东、西两端,分别与缅甸弧或俾路支弧交汇处附近,形成两个著名的中源地震集中地区:缅甸中源地震区和兴都库什中源地震区。 中国大陆地震带格架中国大陆位于欧亚大陆板块东部,东有太平洋板块、菲律宾板块,西南有印度板块的推挤,是一个多地震的地区。据统计,20世纪以来,全球1/3的大陆强震发生在中国大陆。从中国强震震中分布图可以看到,中国大陆东部的强震和主要断裂带呈北东向展布,如著名的郯(城)—庐(江)带、山西带、渭河平原带和东南沿海带等;而西部的强震和主要断裂带从西向东,先东西向,然后转北西向,再转南北向,如西藏南部—金沙江—红河带、昆仑山—甘孜、玉树—鲜水河—安宁河—则木河—小江带、塔里木—祁连山—天水、兰州带等。东西

第三十九讲 生物礁的类型和特征

第三十九讲生物礁的类型和特征 学时: 1学时 基本内容: 1、生物礁的常用分类(重点介绍按几何形态分类、按地理位置和形态复合分类、按造礁生物的属种分类、按照生物礁的沉积相分类) 2、古代生物礁中的礁灰岩组合类型。对骨架礁、粘结礁核障积礁分别举例分析生物礁沉积亚相的特征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不同的地质时代出现不同的生物礁类型,根据造礁生物的种属分类比较合适,但是不利于古代生物礁的成因研究,针对不同的研究目标,如何选择合理的分类方法 2、生物礁的地理位置和形态特征复合分类中,其各自的成因机制解释 教学思路: 首先简单介绍常用的生物礁分类方法。并重点介绍生物礁的几何形态分类、按地理位置和形态特征复合分类、按造礁生物属种分类以及生物礁的沉积相分类。其次,针对古代生物礁中的礁灰岩组合类型,按照生物骨架岩、生物粘结岩以及障积礁灰岩三大类依次用实例进行了介绍。 主要参考书: 1、冯增昭主编《沉积岩石学》上册第三、四、五章,石油工业出版社,1993. 2、曾允孚、夏文杰主编《沉积岩石学》第六章,地质出版社,1986. 复习思考题: 1、你觉得哪一种生物礁灰岩的分类是最为有效的,为什么?建议不同专业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回答。 2、沉积相分类中,礁前和礁后哪一种亚相更为有利于油气储集?为什么?建议从成因的角度进行回答。 3、古代生物的礁灰岩组合类型有哪几种,各自主要发育的造礁生物有什么特征? 教学内容提要: 第一节

生物礁灰岩常用的分类方法。重点介绍几何形态分类、按地理位置和形态特征复合分类、按造礁生物属种分类及生物礁的沉积相分类。针对这几种分类,对不同类型的礁或亚相的平面分布进行总结。其中,根据几何形态分类可以把礁分为补丁礁(点礁)、丘礁、堤礁(堡礁)、宝塔礁、环礁以及马蹄礁。根据地理位置和形态特征复合分类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图39.1)。按照生物造礁属种分类可以分为珊瑚礁、层孔虫礁、苔藓虫礁、海绵礁、水螅礁、有孔虫礁、厚壳蛤礁和藻礁等。根据沉积相进行划分可以分为礁前亚相、礁核亚相、礁基亚相、礁盖(礁顶和礁坪)亚相、礁后亚相以及礁间亚相。 图 39.1 根据地理位置和形态特征复合分类示意图 第二节古代生物礁中的礁灰岩组合类型 古代生物礁中的礁灰岩组合类型多样。总体可以分为骨架礁灰岩、粘结礁灰岩、障积礁灰岩三大类型。并举例对几种礁灰岩的形态特征进行补充,其中对几种典型的生物礁亚相给出了实例。

地震前兆之生物异常

地震前兆之生物异常 许多动物的某些器官感觉特别灵敏,它能比人类提前知道一些灾害事件的发生,例如海洋中水母能预报风暴,老鼠能事先躲避矿井崩塌或有害气体的侵入等等。至于在视觉、听觉、触觉、振动觉、平衡觉器官中,哪些起了主要作用,哪些又起了辅助判断作用,对不同的动物可能有所不同。伴随地震而产生的物理、化学变化(振动、电、磁、气象、水氡含量异常等),往往能使一些动物的某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发生异常的反应。如一个地区的重力发生变异,某些动物可能能通过它的平衡器官感觉到;一种振动异常,某些动物的听觉器官也许能够察觉出来;地震前地下岩层早已在逐日缓慢活动,呈现出蠕动状态,而断层面之间又具有强大的摩擦力,于是有人认为在摩擦的断层面上会产生一种每秒钟仅几次至十多次、低于人的听觉所能感觉到的低频声波。人只能感觉得到每秒20次以上的声波,而动物则不然。那些感觉十分灵敏的动物,在感触到这种声波时,便会惊恐万分、狂躁不安,以致出现冬蛇出洞,鱼跃水面,猪牛跳圈,在浅海处见到深水鱼或陌生鱼群。鸡飞狗跳等异常现象。动物异常的种类很多,有大牲畜、家禽、穴居动物、冬眠动物、鱼类等等。 地震前动物反应以及动物的异常表现: 牛、马、驴、骡:惊慌不安、不进厩[jiù]、不进食、乱闹乱叫、打群架、挣断缰绳逃跑、蹬地、刨地、行走中突然惊跑。 猪:不进圈、不吃食、乱叫乱闹、拱圈、越圈外逃。 羊:不进圈、不吃食、乱叫乱闹、越圈逃跑、闹圈。 狗:狂吠不休、哭泣、嗅地扒地、咬人、乱跑乱闹、叼着狗崽搬家、警犬不听指令。 猫:惊慌不安、叼着猫崽搬家上树。 兔:不吃草、在窝内乱闹乱叫、惊逃出窝。 鸭、鹅:白天不下水、晚上不进架、不吃食、紧跟主人、惊叫、高飞。 鸡:不进架、撞架、在架内闹、上树。 鸽:不进巢、栖于屋外、突然惊起倾巢而飞。 鼠:白天成群出洞、像醉酒似的发呆、不怕人、惊恐乱窜、叼着小鼠搬家。

地震表现及灾害特点

地震表现及灾害特点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地震发生时,最基本的现象是地面的连续振动,主要特征是明显的晃动。极震区的人在感到大的晃动之前,有时首先感到上下跳动。这是因为地震波从地内向地面传来,纵波首先到达的缘故。横波接着产生大振幅的水平方向的晃动,是造成地震灾害的主要原因。1960年智利大地震时,最大的晃动持续了3分钟。地震造成的灾害首先是破坏房屋和建筑物,如1976年中国河北唐山地震中,70%~80%的建筑物倒塌,人员伤亡惨重。地震对自然界景观也有很大影响。最主要的后果是地面出现断层和地震裂缝。大地震的地表断层常绵延几十至几百千米,往往具有较明显的垂直错距和水平错距,能反映出震源处的构造变动特征(见浓尾大地震,旧金山大地震)。但并不是所有的地表断裂都直接与震源的运动相联系,它们也可能是由于地震波造成的次生影响。特别是地表沉积层较厚的地区,坡地边缘、河岸和道路两旁常出现地裂缝,这往往是由于地形因素,在一侧没有依托的条件下晃动使表土松垮和崩裂。地震的晃动使表土下沉,浅层的地下水受挤压会沿地裂缝上升至地表,形成喷沙冒水现象。大地震能使局部地形改观,或隆起,或沉降。使城乡道路坼裂、铁轨扭曲、桥梁折断。在现代化城市中,由于地下管道破裂

和电缆被切断造成停水、停电和通讯受阻。煤气、有毒气体和放射性物质泄漏可导致火灾和毒物、放射性污染等次生灾害。在山区,地震还能引起山崩和滑坡,常造成掩埋村镇的惨剧。崩塌的山石堵塞江河,在上游形成地震湖。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时,神奈川县发生泥石流,顺山谷下滑,远达5千米。 地震灾害的特点 1、突发性 地震一般是在平静的情况下突然发生的自然现象。强烈的地震可以在几秒或几十秒的短暂时间内造成巨大的破坏,严重的顷刻之间可使一座城市变成废墟。尤其发生在夜间的地震,后果更为严重。如唐山大地震发生在凌晨3点42分,当时人们正在酣睡,事先毫无警觉,结果伤亡惨重,造成经济损失上百亿元以上。 2、成纵性 在一个区域,或者一次强烈地震发生后,为调整区域应力场,或岩石破裂的延续活动,往往在某一时间内地震活动呈成纵性出现,连续造成灾害。 3、续发性 强烈的地震不仅可以直接造成建筑物、工程设施的破坏和人员的伤亡,而且往往引发一系列次生灾害和衍生灾害,造成更大的破坏。如由地震灾害诱发的火灾、水灾、毒气和

地震前兆动物感知

地震前兆动物感知 为什么发生地震以前,动物能感知到地震而人不能感知到呢?因为地震发生以前会发出次声波,人耳感觉不到次声波,而一些动物的听觉十分灵敏,可以感知到次声波。 中国专家猜测动物或能预知地震 2008年05月16日 汶川大地震发生前48小时,南宁市地震局局长蒋维松就担心可能会发生地震。 他的理由是什么呢?附近养蛇场的眼镜蛇举止异常。 蒋维松说,这些蛇近期急躁不安,不进食,有部分发生碰撞受轻伤;我们相信可能会发生大地震,但无法确定哪里会发生地震。他用录像机拍摄下了地震前几天眼镜蛇的异常举止。 两天之后,中国西南省份四川发生了三十年来最为严重的一次地震。 尽管进行了数十年的研究,但人类目前仍缺乏可靠的地震预测系统。不过,蒋维松的研究使一种长期以来处于科学和迷信之间灰色地带的问题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动物是否能感知人类无法探测到的信号,进而预测到地震。 西方科学家虽然没有全盘否定这一理论,但一直对其持怀疑态度。加州理工学院(CaliforniaInstituteofTechnology)地理生物学教授约瑟夫?克什文克(JosephKirschvink)说,你不能完全否定这种说法,这些动物经过进化,作出这样的地震逃生反应并非没有可能。他认为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不过他也指出,蛇属于脊椎动物,它需要导向系统,而且它们对大地的振动非常敏感。 在中国,有专门的养蛇场,一些餐馆还提供用蛇制作的菜肴。2006年,蒋维松和他的小组在南宁开始进行一项不同寻常的地震探测计划,需要对数十个蛇窝进行全天24小时监测,记录蛇群在地震前是否有异常举止。蒋维松称,这些蛇已经预测到了很多轻微的地震。

地震灾害有哪些特点

地震灾害有哪些特点 地震灾害的大小及其特点不仅取决于地震的大小及其特点,而且受制于震中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建筑物与各种工程,尤其是生命线工程的分布以及人口密度与分布等。 1、瞬间突发性 发生大地震,顷刻之间,不过是几秒、十几秒、最多几十秒而已,已经房倒屋塌,一座城市变成一片废墟。 地震灾害的瞬间突发性分三个层次来讲。 首先是,震源的形成十分短暂。内陆大地震的破裂面大约几十千米到几百千米长,地震破裂的扩展速度大约每秒几千米,这样,一次七级、八级地震的震源的形成一般只需几十秒,最多到一百几十秒。 其次是,由于地震波传播速度很快,也是每秒几千米,比破裂扩展速度还要快,内陆强震严重破坏主要在几千米到几十千米的范围里。从地震发生到城市建筑物开始振动,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也只需几秒到十几秒的时间。 最后是,建筑物在经受如此巨大的震动时,经不住几个周期(震中距为几十千米的地震波周期一般仅零点几秒),作用力已超过建筑物的抗剪强度,遭到破坏,甚至倒塌。 地震灾害的瞬间突发性是其他任何自然灾害不能比拟的。滑坡、泥石流虽有较强突发性,但往往伴随在暴雨或地震之后,况且,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损失和影响也是无法与大地震灾害相比的。 2、能量大、灾害重,死亡人数最多 强震释放的能量是十分巨大的。一个5.5级中强震释放的地震波能量就大约相当于2 万吨TNT炸药所能释放的能量,或者说,相当于二次大战末美国在日本广岛投掷的一颗原子弹所释放的能量。最大地震或每年地震平均释放的能量都大于火山、飓风、暴风雨等各种大家所熟悉的自然灾害所释放的能量。死亡人数多,是地震灾害更为突出的特点。据1949~1991年资料统计,在中国各类自然灾害造成死亡人数中,地震占首位,超过一半。 中国陆地面积仅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14,20世纪有1/3的陆地地震发生在中国,造成60万人死亡,占世界同期(不包括21世纪)因地震死亡总人数的1/2。因此,对于中国来说,按可能造成死亡人数比较,地震堪称群灾之首。 3 、经济越发展,城市化程度越高,地震可能造成的灾害越严重 1996年5月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附近发生6.2级地震,造成15亿元人民币的经济损失,而1990年甘肃天祝—景泰间发生6.2级地震,经济损失为1.5亿元人民币。两个同样大小的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差别达10倍之大,就是因为两地经济水平不同。 无论世界还是中国,都呈现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趋势。尽管目前工业化国家的城市化程度高于发展中国家,但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增长速度大于工业化国家。中国目前属于经济增长最

【课外阅读】地震活动的特征1

地震活动的特征 郯庐断裂带及其地震 郯庐断裂带是东亚大陆上的一系列北北东向巨型断裂系中的一条主干断裂带,在我国境内延伸2400多公里,切穿中国东部不同大地构造单元,规模宏伟,结构复杂。是地壳断块差异运动的接合带,是地球物理场平常带和深源岩浆活动带。它形成于中元古代。经历了多期构造。它不仅是一条“长寿”的以剪切运动为主的深断裂带,而且是一条近期仍继承着新构造运动方式,以右旋逆推为主的活断裂带,同时也是一条具有明显分段、活动程度不等的地震活动带。 据统计研究,自公元1400年以来,以郯庐断裂为中心200公里范围内共发生M8.5级地震1次,M7.0- 7.9级地震5次,M6-6.9级地震11次。其中中段(沈阳-宿迁段)就发生8.5级地震1次,M7.0-7.9级地震7次。6级以上强震主要集中在郯庐断裂带中段。其主要地震有1668年7月25日8.5级徼莒县—郯城地震,18 88年6月13日日渤海湾7.5级地震,1975年2月4日海城7.3级地震,1969年7月18日渤海7.4级地震。 北段(肇兴—沈阳):它发育于吉黑断拗,由两条走向30-40。东的主断袭组成,宽5-20公里,为一中、新生代地堑型断裂带,带内充填4000-5000米厚的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夹煤系地层。基底刚度较软,结构也较简单,有史记载只发生过5.8级地震。 南段(宿迁—广济):依次发育在扬子断块与华北淮阳断褶的交界处,其介质相对较软,结构比较简单,构造应力量级不高,地震活动强度也不大,其地震活动水平较北段略高一些。 中段(沈阳—宿迁):呈北北东向穿切由太古代结晶基底组成的华北断块区,主要由四条大致平行的主断裂组成,这四条主断裂在鲁中沂、沐河谷地构成了20-40公里的“两堑夹一垒”的构造,称为沂沐深断裂带。这一段是结构复杂、新活动强、基底介质刚度较高的地区。历史上1668年莒县一郯城8.5级大震就发生于该段。研究表明,郯庐断裂带处在强烈挤压并兼有右旋扭动的断裂段。由于它遭受的正应力大,剪切应力也大,易于积累大地震的能量,而难于以中、小地震的形式来释放,故该段地震强度大,频度低。 郯庐断裂与苏、鲁交界交汇部位,自1990年以来一直被国家地震局列为地震危险重点监视区,1995年9月2 0日山东苍山发生M35.2级地震,2003年6月山东青岛又发生MC4.3级小震群活动,该地区的地震活动值得我们注视和研究。(摘自“减灾科普”2003-11-1)(曹科业) 中国是个多地震的国家 中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的交汇部位,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育。大地构造位置决定,地震频繁震灾严重。在20世纪里,全球共发生3次8.5级以上的强烈地震,其中两次发生在我国;全球发生两次导致20万人死亡的强烈地震也都发生在我国,一次是1920年宁夏海原地震,造成23万多人死亡;一次是1976年河北唐山地震,造成24万多人死亡。这两次地震死亡人数之多,在全世界也是绝无仅有的。 上世纪以来,中国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近800次,遍布除贵州、浙江两省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外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 中国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是一个震灾严重的国家。1900年以来,中国死于地震的人数达55万之多,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1949年以来,100多次破坏性地震袭击了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涉及东部地区14个省份,造成27万余人丧生,占全国各类灾害死亡人数的54%,地震成灾面积达30多万平方公里,房屋倒塌达700万间。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的严重性构成中国的基本国情之一。 统计数字表明,中国的陆地面积占全球陆地面积的十五分之一,即百分之六左右;中国

地震宏观异常基本常识

地震宏观异常基本常识 一、地震宏观异常的概念 人的感官能直接觉察到的地震异常现象称为地震的宏观异常。地震宏观异常的表现形式多样且复杂,异常的种类多达几百种,异常的现象多达几千种,大体可分为:地下水异常、生物异常、地光异常等。 (一)地下水异常 地下水包括井水、泉水等。主要异常有发浑、冒泡、翻花、升温、变色、变味、突升、突降、井孔变形、泉源突然枯竭或涌出等。人们总结了震前井水变化的谚语: 井水是个宝,地震有前兆。 无雨泉水浑,天干井水冒。 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气泡。 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 (二)生物异常 牛、马、驴、骡惊慌不安、不进厩、不进食、乱闹乱叫、打群架、挣断缰绳逃跑、蹬地、刨地、行走中突然惊跑。 猪不进圈、不吃食、乱叫乱闹、拱圈、越圈外逃。 羊不进圈、不吃食、乱叫乱闹、越圈逃跑、闹圈。 狗狂吠不休、哭泣、嗅地扒地、咬人、乱跑乱闹、叼着狗崽搬家、警犬不听指令。 猫惊慌不安、叼着幻猫搬家上树。 兔不吃草、在窝内乱闹乱叫、惊逃出窝。

鸭、鹅白天不下水、晚上不进架、不吃食、紧跟主人、惊叫、高飞。 鸡不进圈、撞圈、在圈内闹巢、上树。 鸽不进巢、栖于屋外、突然惊起倾巢而飞。 鼠白天成群出洞,像醉酒似的发呆、不怕人、惊恐乱窜、叼着小鼠搬家。 蛇冬眠蛇出洞在雪地里冻僵、冻死,数量增加,集聚一团。 鱼成群漂浮、狂游、跳出水面、缸养的鱼乱跳,头尾碰出血,跳出缸外,发出叫声、呆滞、死亡。 蟾蜍(癞蛤蟆)成群出洞,甚至跑到大街小巷。 除此之外,有些植物在震前也有异常反应,如不适季节的发芽、开花、结果或大面积枯萎与异常繁茂等。 (三)地光异常 地光异常指地震前来自地下的光亮,其颜色多种多样,可见到日常生活中罕见的混合色,如银蓝色、白紫色等,但以红色与白色为主;其形态也各异,有带状、球状、柱状、弥漫状等。一般地光出现的范围较大,多在震前几小时到几分钟内出现,持续几秒钟。我国海城、龙陵、唐山、松潘等地震时及地震前后都出现了丰富多彩的发光现象。地光多伴随地震、山崩、滑坡、塌陷或喷沙冒水、喷气等自然现象同时出现,常沿断裂带或一个区域作有规律的迁移,且与其他宏观微观异常同步,其成因总是与地壳运动密切相关。且受地质条件及地表和大气状态控制,能对人或动、植物造成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