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郁病-中医临床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

郁病-中医临床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

郁病-中医临床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
郁病-中医临床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

郁病

郁病是由于七情过极,导致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脑神不利而引起的,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哭善怒、或自觉咽中如有异物梗阻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疾病早期多以脏腑功能失调,气机郁遏,脑神受扰为主;久则由气及血,变生多端,脏腑虚损,脑神失养,引起多种复杂的症状。亦有素体肾精不足者,发病早期即脑髓不充,脑神失养,而脑神机能低下致诸症纷现。本病相当于西医的癔症、焦虑性神经症、情感性精神障碍的抑郁状态,以及神经官能症等疾病。

1 诊断与鉴别诊断

1.1 诊断要点

1.1.1 以忧郁不畅,情绪不宁,胸胁胀满疼痛,或者易哭善怒,情绪多变,或者咽中如有物阻为主

要临床症状。

1.1.2多有忧愁、焦虑、悲哀、恐惧、愤怒等情志内伤史,且病情的反复常与各种因素导致的情绪

变化相关。

1.1.3各系统检查和理化检查正常,可以除外器质性疾病。

1.2鉴别诊断

1.2.1癫证:郁病者可见神志恍惚、悲忧善哭、喜怒无常等表现,应与癫证相鉴别。癫者多发青壮年,男女发病率没有显著性差别,病程较长,病证难以自愈,较少自行缓解;郁病为女性多见,受精神刺激可间歇性发作,停则如常人。

1.2.2 阴虚喉痹:都病中有梅核气症状者多见于中青年女性,以情志抑郁而起病,自觉咽中有异物梗阻,但无咽喉疼痛及吞咽困难,咽中异物感随情绪变化而增减,心情抑郁时异物梗阻感加重。而阴虚喉痹以中青年男性发病为多,与感冒、长期的嗜食辛辣及嗜好烟酒相关,自觉咽中有异物感,但与情绪变化无关,感受外邪或劳累为加重的原因,常伴有咽于、咽痒,或有咯吐黏稠白痰等症状。

1.2.3噎膈:郁病中有咽中异物感等梅核气症状者,需与噎膈鉴别。梅核气有咽部异物感,但进食无阻塞,不影响吞咽;噎膈则以吞咽困难为主,其梗阻感与进食相关,多位于胸骨后而不在咽部,且吞咽困难程度日益加重,重者可水米不进,高发于中老年男性,行食管的相关检查可以作出诊断。

1.2.4痴呆:年高患郁病者,应注意与痴呆鉴别。痴呆患者具有渐进的认知功能减退病史;而郁病患者的病前认知功能可能相对正常,即使有认知功能减退,也是与郁病发作相关,且具有突发性。郁病患者虽有思维迟缓、联想困难,但非思维贫乏,如予以足够反应时间,患者会给出正确答案;痴呆为智能的全面减退,患者或反应较快但其答案错误;或者反应迟钝而给予足够时间也无法正确作答。

一般郁病患者人格不会发生变化,且具有一定的自知力;丽痴呆患者早期人格与自知力相对完整,病情进展时可见人格改变,如自私、固执、不修边幅、收集破烂,甚至不知羞耻当众手淫、随地大小便等。痴呆的患者有较明显的视空间障碍等症状,而郁病患者少见。

2辨证论治

治疗郁病的基本原则是理气开郁、攻补兼施、怡情养性。对于实证,首先要理气开郁,并根据是否有血瘀、化火、痰结、湿滞、食积等,分别采用活血、降火、化痰、祛湿、消食等法;同时应注意理气而不要耗气,活血而不能伤血,清热而不伤脾胃,祛痰而不伤正。虚证需要根据所损及的脏腑及气血阴阳亏虚的不同而补之,可采用养心安神、补肾益脑、调理脾胃、滋养肝肾等方法,对于出现脑神失养,脑神机能低下者,必须注重补气养血、益精填髓。虚实兼杂者,需视虚实的偏重而虚实兼顾。此外,心理疏导亦很重要。

2.1 肝气郁结证

证候:情绪不宁,郁闷烦躁,胸部满闷,胸胁胀痛,脘闷暖气,不思饮食,大便不调;或急躁易怒,口苦而干;或头痛,目赤,耳鸣;或嘈杂吞酸,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或弦数。

病机:肝气郁结,疏泄功能失常,经脉气机不畅。

治法:疏肝解郁,清肝泻火,理气畅中。

方药:柴胡疏肝散合丹栀逍遥散化裁。

柴胡12g,香附12g,枳壳10g,陈皮12g,川芎15g,白芍12g,炙甘草6g,牡丹皮12g,栀子

12g,白术12g,茯苓10g,当归12g。

加减:胁肋胀满疼痛较重,加郁金12g,香橼12g,佛手12g以疏肝理气;暖气频作,胸脘不舒加旋覆花包煎9g,代赭石先煎9g,法半夏9g,紫苏梗6g以和胃降逆;纳呆、腹胀者,加焦三仙12g,砂仁后下6g以健运脾胃;胸胁刺痛,舌质有瘀点、瘀斑,可加丹参15g,红花12g以活血化瘀;口苦,大便秘结,加龙胆草9g,大黄后下6g以泻热通腑;胁肋疼痛,口苦,嘈杂吞酸,呕吐'加黄连6g,吴茱萸9g以清肝泻火,降逆止呕;头痛,目赤,耳鸣,加菊花10g,钩藤后下log,蒺藜12g以清热平肝;舌红少苔,脉细数者,去当归、白术、生姜,加生地黄15g,麦冬15g,山药20g以滋阴健脾;气郁化火,横逆犯胃,烦热胁痛,胃脘灼痛,泛酸嘈杂,口干口苦,可用化肝煎(白芍12g,石斛10g,青皮10g,陈皮12g,牡丹皮9g,栀子10g,泽泻12g,浙贝母10g)以理气柔肝,清热和胃。

2.2血行郁滞证

证候:精神抑郁,性情急躁,头痛,失眠健忘,或胸胁疼痛,或身体某部位有发冷或热感,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或涩。

病机:情志不舒,气机不畅,气病及血,血行郁滞,瘀阻不通。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解郁。

方药:通窍活血汤合四逆散化裁。

桃仁10g,红花10g,生地黄12g,川芎10g,赤芍10g,老葱10g,生姜6g,大枣9g,麝香冲服0. 15g,柴胡12g,枳壳12g,甘草6g。

加减:胀痛明显,加香附12g,青皮9g,郁金12g以理气止痛;纳差脘胀,加焦三仙12g,陈皮10g以行气助运;兼有寒象,加乌药9g,木香12g以理气散寒;兼有热象,加牡丹皮10g,栀子12g以理气清热。

2.3 肝郁脾虚证

证候:精神抑郁,胸部闷塞,胁肋胀满,思虑过度,多疑善忧,善太息,食欲下降,消瘦,易疲劳,稍事活动便觉倦怠,脘痞暖气,月经不调,大便时溏时干;或咽中不适如有异物梗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舌苔薄白,脉弦细,或弦滑。

病机:肝气郁结,气机不畅,横逆犯脾,脾失健运。

治法:疏肝健脾,化痰敖结。

方药:逍遥散合半夏厚朴汤化裁。

柴胡12g,当归12g,白芍12g,白术12g,炙甘草6g,法半夏9g,厚朴12g,茯苓15g,生姜6g,紫苏叶6g。

加减:胀痛明显者,加香附12g,青皮9g,郁金12g以理气止痛;纳差脘胀者,加焦三仙12g,陈皮10g以理气清热;如有寒象,加乌药9g,木香12g以理气散寒;兼有热象者,加牡丹皮10g,栀子12g以理气清热。若痰郁化热,而兼有烦躁、呕恶、口苦、苔黄而腻,用温胆汤(半夏9g,枳实 9g,竹茹6g,陈皮12g,甘草6g,茯苓12g)加浙贝母10g,黄芩9g,瓜蒌12g以化痰清热。

2.4肝胆湿热证

证候:情绪抑郁或急躁易怒,郁闷不舒,失眠多梦,胁肋满闷,口苦纳呆,呕恶腹胀’大便不调,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病机:肝郁日久化火,肝火与水湿搏结,化为湿热,蕴结肝胆。治法:清肝利胆,宁心安神。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15g,黄芩10g,栀子10g,川木通6g,泽泻9g,当归20g,生地黄15g,柴胡10g,甘草6g,车前子包煎10g,珍珠母先煎15g,龙齿先煎15g。

加减:肝胆实火较盛,烦躁不安,可去车前子,加黄连10g以清热泻火;湿盛热轻,去黄芩、生地黄,加滑石10g,薏苡仁15g以增利湿之功;湿热日久伤阴,低热、手足心热,加银柴胡10g,白薇10g以清虚热。

2.5 忧郁伤神证

证候:精神恍惚,心神不宁,多疑善虑,悲忧善哭,喜怒无常,时时欠伸,或手舞足蹈,骂嚣喊叫;或伴有面部及肢体的痉挛、抽搐等多种症状;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

病机:忧思郁虑,情志过极,肝气郁结,心气耗伤,营血不足,心神失养。

治法:甘润缓急,养心安神。

方药:甘麦大枣汤化裁。

甘草9g,浮小麦15g,磁石先煎15g,龙骨先煎15g,牡蛎先煎15g,天冬12g,大枣9g。

加减:心悸失眠,舌红少苔,加百合15g,柏子仁12g,炒酸枣仁12g,茯神12g,制何首乌12g以养心安神;手足蠕动或者抽搐,加当归12g,生地黄12g,珍珠母壳煎30g,钩藤后下9g以养血息风;大便于结,加黑芝麻15g,何首乌12g以润肠通便;喘促气逆,加用五磨饮子以开郁散结,理气降逆。

2.6 肾虚肝郁证

证候:情绪低落,郁闷烦躁,悲观失望,兴趣索然,疏懒退缩,意志减退,神思恍惚,反应迟钝,行为迟滞,胸胁胀痛,脘闷暖气,不思饮食,腰膝酸软。偏于阳虚者,面色咣白,手足不温,少气乏力,甚则阳痿遗精,带下清稀,舌淡苔白,脉沉细;偏于阴虚者,失眠,心烦易惊,颧红盗汗,手足心热,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病机:肾精亏虚,脑神失养。水不涵木,肝失所养,疏泄不及,气机不畅。

治法:益肾补虚,调气安神。

方药:滋水清肝饮化裁。

生地黄20g,牡丹皮10g,茯苓20g,泽泻10g,刺五加20g,五味子20g,郁金20g,合欢皮15g,柴胡12g,栀子I5g,白芍12g,甘草6g。

加减:偏阳虚,加附子先煎12g,山药12g,枸杞子12g,当归15g,杜仲9g,菟丝子12g以温养命门之火;偏阴虚,加生熟地黄各12g,山茱萸9g,鹿角胶烊化9g,龟甲胶烊化9g以益肾添精,阳中求阴;失眠烦躁者,加磁石先煎15g以重镇安神。

3 其他治法

3.1 食疗

3.1.1 百合酸枣仁粥:百合50g,酸枣仁25g,粳米100g。煎汤取汁,加入适量粳米熬粥。有滋阴养血安神作用。用于忧郁伤神证。

3.1.2百合粥:百合50g,粳米100g,白糖50g。百合和粳米洗净同放入锅中,大火烧沸后,改小火煮至粥成。有补阴和中,养心安神作用。适用于忧郁伤神证。

3.1.3龙牡莲子羹:龙骨、牡蛎各20g,知母5g,莲子30g。取前3味先煎45分钟,去渣取汁,再加入莲子煎煮。至莲子酥软后,加入适量的白糖服用。功能镇心安神,滋阴降

火。用于阴虚火旺证。

3.1.4玫瑰菊花粥:玫瑰花10g,菊花10g,糯米50g,粳米100g。洗净,同放人锅中,大火譬烧沸后,改小火煮至粥成。理气解郁,舒肝健脾。适用于肝郁脾虚证。

3.2 针刺

主穴,神门、大陵、内关、期门、心俞、合谷、太冲。肝气郁结者,加行间、肝俞;肝郁脾虚者,加肝俞、脾俞、足三里;肝胆湿热者,加期门、日月、太溪、三阴交;忧郁伤神者,加百会、通里、日月;肾虚肝郁者,加肾俞、肝俞、太溪。实证针用泻法,虚证针用补法。

4调摄与预防

4.1郁病患者应有适当的户外运动,应以有氧运动为佳,如慢跑、登山等。户外运动可增加光照,呼吸新鲜空气,有利于情绪的稳定。郁病患者应增加社会接触,培养较广泛的爱好以寄托心思。通过与不同类型的人接触、交流,可以使患者从过度的内心关注中解脱出来,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4.2 医护人员在诊疗疾病过程中,要深入了解病史,详细检查,用诚恳、同情、关怀、耐心的态度对待病人,取得患者的充分信任。

中华中医药学会工作总结精选

中华中医药学会工作总结 20××年度,我会在中国科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民政部等上级单位的关怀、指导下,在学会常务理事会的带领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学会工作全局,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大和××全会及中国科协×大会议精神,围绕中医药行业中心工作,结合学会实际,突出工作重点,紧密团结依靠广大会员,树立以 人为本的科学工作作风,坚持正确的办会方向,以促进学术发展为己任,以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为目标,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使得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综合情况 20××年,共举办全国性学术活动83次,交流论文8000余篇;开展继续教育项目66项,培训人员6000余人次;举办科普讲座及科普展览56次,受众达8万余人;表彰先进集体163个,奖励中医药科技人员979名;总会直接发展会员835名;20××年筹措经费724万元。 二、主要工作 (一)学科建设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科建设和发展,学会从分会管理建设入手,认真执行《中华中医药学会分会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严格约束、管理分会的行为。

根据中医药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逐步调整分会设置,加强分会管理,强化分会职能,突出了中医药的特色优势,使各分会的建设与发展更好地发挥促进中医药 事业不断发展的需求。 20××年组织实施了中医内科分会、中药炮制分会等9个分会的换届选举工作,并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在20××年度,先后组织筹备成立了中医血栓病 分会、中医继续教育分会和中医肾病分会,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学术交流 ⒈重要学术活动 学会进一步明确学术交流的创新导向,先后组织了"纪念'衡阳会议'××周年暨中医药发展战略研究峰会"、"中医药现代化与科技创新论坛"等重要的会议,扩大了中医药的影响力,树立了学会的形象,为加强国内外中医药交流与合作, 发挥了重要作用。 ⒉国内学术会议 20××年学会在国内举办了"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八次中医药防治感染病学术 交流大会"、"全国第二届中医中西医结合肾脏病临床进展学术研讨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外治分会第五次学术年会暨外治特色技术演示大会"等60次学术会议。为广大中医药工作者提供了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极大地促进了中医药学科发展和不同学科间的的交叉与融合。

中医药与健康论文

中医药与养生【摘要】发展中医摄生保健及征询运用古代医学和祖国传统中医相结合的医疗实践,重视整体与部分、心理与生理的同一和平衡,保持治病与防病、治疗与康复并重的准则,对每一位病患进行全面、科学、专业的健康和疾病评估,制订完全的个性化预防、治疗、保健、痊愈计划, 药品在维护我们的身体健康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的身体一旦受到疾病的侵扰,譬如感冒、腹泻、发烧等,小到身体不适,大到身体重大疾患,都必须使用药品予以调节或治疗,才能恢复健康。因此,健康离不开药品,我们的生活离更不开药品,药品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关键词】中医药代谢平衡饮食燥热食品养生保健高血糖皮肤【正文】“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养生的内涵是延长生命的时限和提高生活的质量。中医养生文化以达“和”为精魂,即茫茫宇宙,浑然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斗则俱损,和则两利。故人类与自然应“和”,人类本身应“和”,每个人的身心也应“和”。为达此“和”态,中医养生文化从理念上提出顺应自然、协调阴阳、未病先防、形神共养、动静互涵、调和脏腑、畅达经络等;在策略上拥有饮食养生、房事养生、运动

养生、精神养生等;在具体方法上拥有饮食、针灸、按摩、推拿、足浴、音乐等。中医养生文化的核心理念即“灌其根,培其本,善其后”,防亚健康于未然。“灌其根”——做好产前养生中医学认为,先天禀赋和体质因素与亚健康的发生密切相关。体质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体的健康状况。一项全国调查发现,气虚体质与亚健康的关系最为密切,特别是由于推动人体生长发育的元气不足而导致亚健康状态的更为多见。21世纪中国医学发展的战略重点前移,其内容包括:从单纯重视生命后期到重视生命全过程,尤其重视生命前期,以至个体发生之前,尽可能将遗传性疾病控制在受孕之前。中医养生学早在夏商周时期,就开始重视性与生育的卫生。首先,避免近亲结婚。《曲礼》中指出:“男女同姓,其生不藩”;其次,反对早婚早育。提出“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再次,重视胎教。如夏商周时期的《列女传》已记载了最早的胎教:“太妊者,文王之母也,及其有妊,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最后,现代社会由于受自然、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为增强新生儿的体质,预防亚健康状态的出现,提倡多角度注意养生。一方面男女双方在孕前应注意自身体质,做好产前检查,以保障新

2019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拟授奖项目

附件 2019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拟授奖项目 一等奖7项 201901-01病证结合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 姜泉吕爱平唐晓颇曹炜焦娟张弛巩勋吕诚王海隆周新尧韩曼罗成贵王建 201901-02冠心病“痰瘀滞虚”理论创新及临床应用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王阶姚魁武刘咏梅陈光邢雁伟李军杨保林熊兴江董艳杨戈何浩强段练张振鹏何庆勇陈恒文 201901-03“从脾论治”早中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诊治新方法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日照市中医医院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 陈卫衡林娜王荣田刘道兵孔祥英张彦琼何海军刘春芳徐祖健杨彬朱蜀云李泰贤钮艳芳谢斌王均玉 201901-04中药复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创新研究模式建立及其应用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重庆华森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唐旭东卞兆祥王凤云钟丽丹卞立群游洪涛王瑛张北华陈婷吕林马祥雪张佳琪刘小英石啸双尹晓岚 201901-05经皮耳穴电针——一种治疗疾病的新方法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 荣培晶朱兵李少源方继良张建国何伟景向红李亮王丽平曹炀201901-06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风险控制技术体系及应用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天津天士力之骄药业有限公司江西青峰药业有限公司 梁爱华高月易艳鞠爱春蒋春红赵雍李春英王宇光韩佳寅张宇实谢宁李德坤田婧卓郝斐然莫红梅 201901-07丹红注射液及其组分抗缺血性心脑血管病作用与应用 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大学银川脑心同治互联网医院 万海同何昱杨洁红周惠芬虞立别晓东潘远江付巍李畅陈娟葛立军韩进朱振洪王玉李敏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通过的意义和亮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通过的意义和亮点 《中医药法》通过的三大意义 1、制定中医药法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医药,促进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药法在中医药管理方面进行了制度创新,构建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管理制度,加大政府对中医药事业的扶持保障力度,大力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同时坚持扶持与规范并重,加大对中医药的监管力度,保障中医医疗服务和中药质量安全,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医药,促进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制定中医药法对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正在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中医药临床疗效确切、预防保健作用独特、治疗方式灵活、费用比较低廉,特别是随着健康观念变化和医学模式转变,中医药越来越显示出独特优势,在我国卫生与健康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制定中医药法,依法保障和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对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3、制定中医药法对于促进中医药的国际传播和应用,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作用。 中医药是中华文化、医学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的独特贡献。制定中医药法的影响力不仅是国内的,也是世界的,是为解决世界医改问题提供的中国方案。中医药法的颁布实施,有助于提升中医药的国际影响力,扩大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增强中华文化软实力,适应“走出去”战略的需要。 《中医药法》的五大亮点 亮点1 明确了中医药事业的重要地位和发展方针。 中医药法规定中医药事业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实行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发展中医药事业应当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国家鼓励中医西医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发挥各自优势,促进中西医结合。 亮点2 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管理制度。 中医药具有鲜明的特色,所以需要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管理制度。中医药法在中医诊所、中医医师准入,中药管理等多个方面对现有的管理制度进行了改革创新,规定了适应中医药发展规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管理制度: 1、将中医诊所由许可管理改为备案管理;

2010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

2010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 一等奖10项 201001-01 JC-18 脾瘅相关理论研究及其使用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天津天士力集团有限公司 仝小林李敏甄仲常柏朱永宏段娟陈良姬航宇连凤梅李修洋 焦拥政刘文科秦培洁董柳周水平 201001-02 JC-08 恒古骨伤愈合剂治疗激素相关性股骨头坏死的基础研究及临床使用 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昆明学院 赵宏斌胡敏唐薇董锡亮王建伟罗德军周旭李林芝 201001-03 LC-88 抗疲劳诊治方法的基础和使用研究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一一医院 贾丹兵李乃民王正雷刘珊李春杰宋世鹏孙旗立苗立成朱宇唐立明 巩沅鑫 201001-04 ZY-21 “脑心同治”理论及脑心通胶囊治疗中风、胸痹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陕西步长制药有限公司 赵步长伍海勤赵涛王益民赵超薛人辉南景一 201001-05 JC-22 中医古籍抢救、发掘和利用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 曹洪欣崔蒙薛清录张志斌刘国正裘俭符永驰张华敏万芳肖永芝 郑金生刘静尹爱宁马继兴王咪咪 201001-06 ZY-31 中药配方颗粒的创制和产业化使用 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 周嘉琳王元清徐以亮 201001-07 LC-54 拖线技术在难愈性窦瘘类疾病治疗中的临床使用和发展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陆金根阙华发曹永清陈红风王琛郭修田王嵩向寰宇程亦勤王云飞 马海峰梁宏涛 201002-08 JC-30 证候规范及四阶三网的辨证体系 北京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广州市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 王庆国王天芳赵燕朱文锋张连文张启明吴秀艳薛晓琳于春光黄碧群 任廷革杜彩凤陈建新徐雯洁于丽丽 201001-09 LC-62 中医特色体检中体质辨识服务于公共卫生的使用研究 北京中医药大学炎黄东方(北京)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中医协会 中国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广东省中医院浙江省中医院 王琦郑守曾谢阳谷莫用元杨志敏金明兰李英帅吴宏东廖岩 201001-10 ZY-23 基于热力学思想的中药寒热药性评价研究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 肖小河赵艳玲王伽伯鄢丹李丰衣金城李筠蔡光明张萍袁海龙 山丽梅赵海平张琳周灿平张学儒 二等奖39(含科普2项) 201002-01 LC-89 中药糖耐康干预糖耐量异常及胰岛素抵抗研究

健康中国

“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主题。核心是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针对生活行为方式、生产生活环境以及医疗卫生服务等健康影响因素,坚持政府主导与调动社会、个人的积极性相结合,推动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落实预防为主,推行健康生活方式,减少疾病发生,强化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实现全民健康。 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根本目的。 建立健全健康促进与教育体系,提高健康教育服务能力,从小抓起,普及健康科学知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健康文化,移风易俗,培育良好的生活习惯。各级各类媒体加大健康科学知识宣传力度,积极建设和规范各类广播电视等健康栏目,利用新媒体拓展健康教育。 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健康教育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第五章塑造自主自律的健康行为 引导合理膳食制定实施国民营养计划,建立健全居民营养监测制度 开展控烟限酒推进公共场所禁烟工作,逐步实现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加强限酒健康教育,控制酒精过度使用,减少酗酒。加强有害使用酒精监测。 促进心理健康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加大全民心理健康科普宣传力度,提升心理健康素养。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报告登记和救治救助管理 减少不安全性行为和毒品危害强化社会综合治理,以青少年、育龄妇女及流动人群为重点,开展性道德、性健康和性安全宣传教育和干预,加强对性传播高危行为人群的综合干预,减少意外妊娠和性相关疾病传播。大力普及有关毒品危害、应对措施和治疗途径等知识。 第六章提高全民身体素质 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到2030年,基本建成县乡村三级公共体育设施网络,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不低于2.3平方米,在城镇社区实现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继续制定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和健身方法,推动全民健身生活化。推广太极拳、健身气功等民族民俗民间传统运动项目。 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推动形成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发挥全民科学健身在健康促进、慢性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促进重点人群体育活动 基本实现青少年熟练掌握1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确保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 第九章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 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发展中医特色康复服务,促进民族医药发展 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大力传播中医药知识和易于掌握的养生保健技术方法,加强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运用,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王琦《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

王琦《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 &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 编者按: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年4月9日,《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正式发布,该标准是我国第一部指导和规范中医体质研究及应用的文件,旨在为体质辨识及与中医体质相关疾病的防治、养生保健、健康管理提供依据,使体质分类科学化、规范化。 该标准将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个类型,应用了流行病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数理统计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方法,经中医临床专家、流行病学专家、体质专家多次论证而建立的体质辨识的标准化工具,并在国家973计划“基于因人制宜思想的中医体质理论基础研究”课题中得到进一步完善。 通过21948例流行病学调查,该标准具有指导性、普遍性及可参照性,适用于从事中医体质研究的中医临床医生、科研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并可作为临床实践、判定规范及质量评定的重要参考依据。该标准曾在多家“治未病”中心及中医药科研单位以及26个省、市、自治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等)试用。 平和质(A型)

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 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 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 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气虚质(B型) 总体特征: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喜冒险。 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邪。 阳虚质(C型) 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

中医药与健康

主要内容: 一、中药的基本概念:是指在中国传统医药理论指导下使用的药用物质及其制剂。 二、何谓药食同源:保健药食是指具有养生保健作用的药物、食物,在实际应用中,很多药 物和食物是密不可分的,这就是中国传统医学中讲述的药食同源。 (一)药食同源,古已有之原始社会:区分食物、药物、毒物 奴隶社会:药用酒 春秋战国《黄帝内经》:食疗理论、方剂 汉代《神农本草经》:药用食物 张仲景《伤寒论》《金匱要略》:当归生姜羊肉汤 唐代《千金翼方》:...夫为医者,当需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 治之,食乃不愈,然后命药。 宋金元明清对食疗理论与应用发展:宋《太平圣惠方》记载食疗方《养老奉亲书》 元《饮膳正要》:完整的营养学专著 (二)从两方面理解药食同源. 1中药与食物的产生方法相同.试吃. 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 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 2它们的来源相同动植物 三、何为四气五味 中药的四气..寒、热、温、凉 寒(凉)药: 热(温)药: 具有清热、凉血、泻火、清虚热、 滋阴等功效。 如:大黄、黄芩、黄连、菊花等。 具有祛寒、温里、助阳功效。 如:附子、干姜、当归、川芎等。 五味:辛、酸、甘、苦、咸 1、辛味药:主要含挥发油,其次苷类、生物碱。辛可发散、行气、活血。药理作用: 解表药:芳香性挥发油,发汗、解热作用。如:薄荷、白芷 理气药:挥发油,调节胃肠运动、消化液、消化酶。如:木香 活血药:扩张血管、抗血栓形成。如:川芎 2、酸味药:酸味药主要含有机酸、鞣质。酸能涩能收药理作用 止泻、止血、抗炎、抗菌等,如: 乌梅、五味子等。 3、甘味药:化学成分含糖类、蛋白质、氨基酸、苷类等 甘味药能补能缓补益药、养心安神药、消食药如人参、甘草、红枣等。药理作用

2012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

2012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 一等奖13项 201201-01 ZY-26 中药毒性研究方法与应用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浙江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 高月范骁辉王宇光程翼宇高秀梅王书芳马增春张晗肖成荣陆倍倍谭洪玲代方国梁乾德刘明汤响林 201201-02 ZY-21 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拟临床研究”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刘建勋林成仁李欣志任建勋李磊任钧国付建华苗兰于震孙明谦马晓斌苗阳陈可远马永刚杨斌 201201-03 JC-42 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血管病变防治研究 河北以岭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中山大学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中国医科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吴以岭杨跃进贾振华吴伟康葛均波曾定尹吴宗贵李澎涛刘志民魏聪袁国强王宏涛 201201-04 LC-44 以肝为枢调脂化浊法的实验和临床研究及应用 广东药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 郭姣唐春萍何伟荣向路朴胜华贝伟剑唐富天郭彤罗朵生胡因铭201201-05 ZY-13 疏风解毒胶囊研究与产业化 安徽济人药业有限公司 朱月信李文军马凯曹勇陈培胜杨春杰杨景生郑太华李翔宇廖彩震朱月刚 201201-06 ZY-06 面向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中药注射剂质量控制体系建立及其应用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萧伟凌娅王振中毕宇安丁岗柳于介章晨峰荣根新王永香时云龙高晓艳徐忠坤徐桂红宋亚玲王团结 201201-07 LC-40 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应用研究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冼绍祥杨忠奇汪朝晖欧明黄衍寿丁有钦卢丽萍洪永敦李南夷陈宇鹏吴辉于扬文李小兵黄习文陈洁 201201-08 ZY-14 中药粉针剂现代技术适宜性与设备工程化研究 北京中医药大学哈药集团中药二厂 倪健王英新杜守颖蔡程科孙建宁吴清王宝华马志强韩立炜王英姿张文芯尹兴斌 201201-09 LC-13 冠心病心绞痛介入前后证候动态演变规律的研究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安贞医院 王阶邢雁伟何庆勇姚魁武朱明军衷敬柏熊兴江马长生褚福永孙晓伟李军曹炜汤艳莉滕菲杨晓忱 201201-10 LC-18 “镇静安神针法”治疗失眠的特色技术与应用

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

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中医真实世界研究数据采集操作规范 编制说明 提出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 归口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 规范起草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中国中医科学院、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要执笔人:王斌、忻凌、周洪伟、汪涛、史华新、曹馨宇、余海滨、郭玉峰、陆丽明、张妮楠 二〇一八年十一月

目录 一、工作简况 (1) (一)任务来源 (1) (二)目的意义 (1) (三)制作单位 (1) (四)主要工作过程 (1) (五)主要起草人员 (2) 二、确定团体标准主要技术内容的论据 (2) (一)主要编制依据 (2) (二)编制原则 (2) (三)主要技术内容 (3) 三、主要编制过程 (4) (一)组建标准起草组 (4) (二)系统收集相关材料 (5) (三)编制技术规范 (6) 、与相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关系 (6) 五、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7) 六、贯彻团体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 (7) 七、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7) 附件一: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立项批文 (8) 附件二:专家意见汇总及处理情况 (9)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本规范由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多源异构中医科学数据汇交系统的研发”(2017YFC1703505)课题和“多维多层多态中医药知识图谱及时空演化模型研究”(2017YFB1002302)课题资助。《中医真实世界研究数据采集操作规范》于2018年1月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批准作为团体标准立项。 (二)目的意义 编制《中医真实世界研究数据采集操作规范》,规范的数据采集是形成可靠临床证据的关键步骤,直接影响研究方案的实施效果及后期临床数据的分析质量。 (三)制作单位 《中医真实世界研究数据采集操作规范》由中国中医科学院提出,同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单位合作编制。 (四)主要工作过程 本技术规范的编制,按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进行,研究技术路线图如下: 本技术规范的编制过程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主要阶段时间进度工作安排及内容 项目申报2017.12 项目申报立项 项目启动2018.1 召开项目启动会,成立标准起草组 撰写规范草案2018.1-2018.6 讨论规范编制内容框架 检索、收集文献等,形成规范草案

中医药养生保健小常识

中医药养生保健小常识 1.四季养生: 自然的万物,最重要的规律就是时间节律,一年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一日之中,早起、午忙、暮收、夜卧。只有符合规律,人体才能健康。 同样的,不健康也可以通过遵循时令节律来加以改善。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就专门讲述如何遵循节气养生,认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讲究在时令的变化中“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对疾病也讲究“合人形以法四时五行而治”: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实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极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 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生死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 《胀论三十五》“五脏更始,四时循序,五谷乃化” 2.饮食调补: 1)中医认为,“是药三分毒”,讲究没事少吃药,养生的根本之一是饮食调养。

智慧树知到《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见面课答案

见面课:中医药,科学还是巫术? 1、学术界一般认定中国2000多年前就实现了“医”和“巫”分离,其标志是()提出的“六不治” A.扁鹊 B.张仲景 C.华佗 D.孙思邈 正确答案:扁鹊 2、中医认为人体脏属阴,腑属阳,某些脏腑呈阴阳表里对应关系,下面说法错误的有?() A.肝与胆相表里 B.心与小肠相表里 C.肺与膀胱相表里 D.肾与大肠相表里 正确答案:肺与膀胱相表里; 肾与大肠相表里 3、“科学”通常具有如下特征( ) A.理性客观 B.普遍必然性 C.可证伪 D.存在适用范围 正确答案:理性客观; 普遍必然性; 可证伪 ;

存在适用范围 4、以下被认为是伪科学的有() A.人类遗传学 B.无产阶级遗传学 C.星占学 D.经济学 正确答案:无产阶级遗传学; 星占学 5、现代科学体系包括() 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形式科学 D.伪科学 正确答案:自然科学 ; 社会科学 ; 形式科学 见面课:怎样才能学好《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 1、被尊称为中医医祖的是哪位名医?() A.伏羲 B.黄帝 C.扁鹊 D.神农

正确答案:扁鹊 2、被称为医祖的主要理由是() A.正史记载其为提倡“医学”与“巫术”分离的第一人 B.正史记载其为发明针灸疗法第一人 C.正史记载其为切脉诊断第一人 D.正史记载其为提倡“医学”与“哲学”分开的第一人 正确答案:正史记载其为提倡“医学”与“巫术”分离的第一人 3、下列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的说法,正确的有() A.肯定是神农本人所撰写的 B.假托神农所著 C.承认药物毒性的存在 D.否认中药有毒 正确答案:假托神农所著 ; 承认药物毒性的存在 4、以下哪些医疗活动不属于中医学范畴( ) A.刮痧 B.测量体温 C.观察舌象 D.检查血象 正确答案:测量体温 ; 检查血象 5、利用五行生克制化原理,可以适度调节人体情志过度,以下哪些说法符合该原理()

中医药类核心期刊

中医药类中文核心期刊 一:综合性医药卫生类 1中华医学杂志:【周刊,变为周刊以后影响因子有一定的下降,最新的为0.461,中文版本,英文摘要,杂志编辑委员会由生物医学领域的学科带头人组成,一般两个月内回复,加上审稿时间,周期较长】 2第四军医大学学报:【改为《医学争鸣》,双月刊,由第四军医大学主办,主要发表具有一定理论见解和研究水平的学术论文,影响因子,0.385】 3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国家科技部及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第三军医大学主管、主办。半月刊,影响因子0.538】 4第二军医大学学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第二军医大学主管、主办。月刊,影响因子0.424,主要刊登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军事医学、药学和中国医学等领域的学术论文,总体上来讲,军医大学学报所刊的论文内容差别不大】 5第一军医大学学报(改名为:南方医科大学学报):【主要报道本校各学科国内领先或达到国际水平的科研成果、新技术新方法和临床诊疗经验。月刊,影响因子0.513】 6解放军医学杂志:【是全军卫生系统最高级的综合性医学期刊,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主管、人民军医出版社主办。月刊,影响因子0.578】 7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由北京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高级综合性医学学术性期刊,主要报道医学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双月刊,影响因子0.627】 8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原《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吉林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医药卫生类学术期刊。双月刊,全年刊发约 300篇文章(不包括短篇报道),其中省级以上基金资助项目论文占80%以上,影响因子0.402】 9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四川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医药学学术刊物,双月刊,影响因子0.481】 10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主办,双月刊,影响因子0.762】 11中国现代医学杂志:【半月刊,以国内外临床医学、基础医学、预防医学以及医学相关学科的最新进展、研究及新技术、新成果等为主要内容,影响因子0.400】 12复旦学报.医学版:【复旦大学主办,双月刊,影响因子0.518】 13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为医学综合性学术刊物。刊登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传统医学、法医学和药学等方面的科研论文与临床病例报告,介绍先进的诊疗技术。双月刊,影响因子0.291】 14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山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综合性医学学术刊物,对中药植物药研究工作,本刊录用中药、植物提取单体或有效组份的研究。不录用仅构建一种质粒或载体的研究双月刊,影响因子0.855】 15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反映以本校为主的科研、医疗、教学的新成果、新技术、新经验,报道国内外医学新动态,促进学术交流,提高学术水平,推动科技进步。月刊,影响因子0.543】 16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双月刊,影响因子0.432】 17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主要登载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生物医学以及相关学科的学术论文,双月刊,影响因子0.564】 18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综合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主要发表原创性研究性论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上资助的研究成果可以优先发表。月刊,影响因子0.418】 19广东医学:【广东省历史最悠久的医学期刊,主要报道本省临床医学科研成果及实践经验,介绍基础理论和临床技术新知识。半月刊,0.295】 20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由军事医学科学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月刊,影响因子0.214】 21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以反映上海交通大学的医药学科研成果为主,并接收校外来稿。本刊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月刊,影响因子0.407】 22上海医学:【上海市医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学学术刊物,月刊,影响因子0.305】 23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由郑州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药卫生类学术期刊,本刊宗旨为反映以本校为主的科研、医疗、教学的新成果、新技术、新经验,报道国内外医学新动态,促进学术交流,提高学术水平。双月刊,影响因子0.345】 24江苏医药:【江苏省卫生厅主管、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药杂志,半月刊,影响因子0.274】 25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山东大学主办、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高级综合性医药卫生学术期刊,月刊,影响因子0.372】 26中国医科大学学报:【医药卫生类综合性学术期刊,由辽宁省教育厅主管、中国医科大学主办,月刊,影响因子0.358】 27实用医学杂志;【广东省卫生厅主管、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主办的全国性综合性临床医学专业期刊,是广东省目前唯一的一份出版周期为半个月的科技期刊。临床实用为基础,提高与普及相结合,主要报道全国各地各级临床医生及医学科研工作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实用性较强的临床经验、医学新技术、新动态等。半月刊,影响因子0.282】 28山东医药:【山东省卫生厅主办、山东卫生报刊社编辑出版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周刊,影响因子0.252】 29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黑龙江省教育厅主管、哈尔滨医科大学主办,双月刊,影响因子0.272】 30重庆医学:【重庆市卫生局主管,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和重庆市医学会主办,致力于介绍国内外最新医学成功及进展,交流基础理论和临床研究,特别是临床新方法、新技术。旬刊,影响因子0.321】 31重庆医科大学学报:【重庆医科大学主办的具有较高专业学术水平的综合性医学期刊,特设快速通道,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省部级各种基金课题、重大研究成果论文给予优先刊用。月刊,影响因子0.425】 32天津医药:【天津市卫生局主管,天津市医学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主办,集天津当地20余家临床、教学、科研单位联合协办,月刊,影响因子0.222】 33安徽医科大学学报:【安徽医科大学主办的医学综合类学术期刊,2011年改为月刊,影响因子0.575】

中医药与健康论文

中医药与养生 【摘要】发展中医摄生保健及征询运用古代医学和祖国传统中医相结合的医疗实践,重视整体与部分、心理与生理的同一和平衡,保持治病与防病、治疗与康复并重的准则,对每一位病患进行全面、科学、专业的健康和疾病评估,制订完全的个性化预防、治疗、保健、痊愈计划, 药品在维护我们的身体健康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的身体一旦受到疾病的侵扰,譬如感冒、腹泻、发烧等,小到身体不适,大到身体重大疾患,都必须使用药品予以调节或治疗,才能恢复健康。因此,健康离不开药品,我们的生活离更不开药品,药品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 【关键词】中医药代谢平衡饮食燥热食品养生保健高血糖皮肤 【正文】 “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养生的内涵是延长生命的时限和提高生活的质量。中医养生文化以达“和”为精魂,即茫茫宇宙,浑然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斗则俱损,和则两利。故人类与自然应“和”,人类本身应“和”,每个人的身心也应“和”。 为达此“和”态,中医养生文化从理念上提出顺应自然、协调阴阳、未病先防、形神共养、动静互涵、调和脏腑、畅达经络等;在策略上拥有饮食养生、房事养生、运动养生、精神养生等;在具体方法上拥有饮食、针灸、按摩、推拿、足浴、音乐等。中医养生文化的核心理念即“灌其根,培其本,善其后”,防亚健康于未然。 “灌其根”——做好产前养生 中医学认为,先天禀赋和体质因素与亚健康的发生密切相关。体质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体的健康状况。一项全国调查发现,气虚体质与亚健康的关系最为密切,特别是由于推动人体生长发育的元气不足而导致亚健康状态的更为多见。 21世纪中国医学发展的战略重点前移,其内容包括:从单纯重视生命后期到重视生命全过程,尤其重视生命前期,以至个体发生之前,尽可能将遗传性疾病控制在受孕之前。 中医养生学早在夏商周时期,就开始重视性与生育的卫生。首先,避免近亲结婚。《曲礼》中指出:“男女同姓,其生不藩”;其次,反对早婚早育。提出“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再次,重视胎教。如夏商周时期的《列女传》已记载了最早的胎教:“太妊者,文王之母也,及其有妊,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最后,现代社会由于受自然、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为增强新生儿的体质,预防亚健康状态的出现,提倡多角度注意养生。一方面男女双方在孕前应注意自身体质,做好产前检查,以保障新生儿具有良好的遗传素质;另一方面,要注意房事养生。房事应在安静、舒适、健康、愉悦的气氛中进行,男女双方患病时不宜同房。

中医药与中国传统文化1

中医药与中国传统文化 ●中西医之别 西醫是科學;中醫既是哲學,又是科學。 西醫是形而下;中醫是形而上和形而下的合一。 西醫只見“人”,不見“天”,中醫是“天人合一”。 西醫把人看成一台機器;中醫把人看成一個有機整體。 西醫認為人只有生理病,中醫認為好多生理病源於心理病。 西醫僅僅是治療;中醫是預防為主,治療為輔。 西醫治療是“圍堵、抗擊”,中醫治療是調理、和諧。 ……中医药学有系统整体的哲学思想,……,既是中医药长期发展的宝贵历史积累,也是未来系统医学的重要发展方向,……。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繁衍生息,中医药的作用功不可没……(原科技部长徐冠华) ……目前对生命科学的研究仍然局限在局部细节上,尚没有从整个生命系统角度去研究,未来对生命科学的研究应当上升到一个整体的、系统的高度,因为生命是一个整体。”……未来对生命科学的研究方法应当是西方科学方法与中国古代科学方法的结合,中国古代科学方法重视从宏观、整体、系统角度研究问题,其代表是中医的研究方法……(坎贝尔博士谈世界科技发展) 1980年,德国著名汉学家满晰驳为庆祝英国李约瑟博士八十高寿而发表的论文告诫我们: “中国的学者应该觉醒,要认识到不应不加批判地接受和使用西方殖民主义传教士塞给他们的方法学。” “传统中医学是超越西医学范围的、内容丰富而最有条理、最有成效的一套医学科学,但迄今只有很少一部分治疗潜力被发掘。 ●传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 ●传播21世纪“健康”理念 ●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继承、发展、传播中医药文化 ●内容 ●中医药基本理论 ●中医药文化 ●中医药基本理论 ●辩证论治 ●整体观念 ●阴阳五行

●和谐平衡 ●预防为主 ●天人合一 ●辩证论治 ●阴阳、八纲、虚实、寒热 ●头痛医脚 ●个性化治疗 ?五行:木、火、土、金、水 ?五脏:肝、心、脾、肺、肾 ?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五官:目、舌、口、鼻、耳 ?形体:筋、脉、肉、皮毛、骨 ?情志:怒、喜、思、悲、恐 ?五味:酸、苦、甘、辛、咸 ?五色:青、赤、黄、白、黑 ?五季:春、夏、长夏、秋、冬 ?五化:生、长、化、收、藏 ?五岳:泰、衡、嵩、华、恒 ?五方:东、南、中、西、北 ?五宫:青龙、朱雀、拱极、白虎、玄武?道、天、地、将、法(智/信/仁/勇/严) ?五音:宫、商、角、徵、羽 ?福娃:贝贝、妮妮、晶晶、欢欢、迎迎 ●和谐平衡 ●秩序创造和谐 ●热力学?进化论 ●耗散结构理论 ●吐故纳新 ●预防为主 ●上医上品攻心 ●中医中品外交 ●下医下品攻城 ●天人合一 ●人定胜天? ●尊重、认识自然、和谐相处 ●构建和谐社会 ●人是细菌和病毒的寄主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中医药保健与人类健康

中医药保健与人类健康 药品在我们的身体健康中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我们的身体一旦受到疾病的侵扰,譬如感冒,腹泻,发烧等,笑道身体不适,大到身体重大疾患,都必须使用药品予以调节或治疗,才能恢复健康。因此,健康离不开药品,我们的生活更离不开药品,药品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下面我们具体谈谈中医与中药保健跟我们的日常生活。 中医中药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以其特有疗效与作用,为人类的健康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在防病治病、康复保健方面显示出的独特优势和魅力。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使得人们对预防、医疗、康复、保健养生等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中药的应用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在一些疑难病症和中药以其整体调整和多靶点的作用特点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潜力。 我们具体说说在中医里的关于保健的指导知识,智者之養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是强化脏腑的协同作用,增强机体新陈代谢的活力。二是当脏腑间偶有失和,及时予以调整以纠正其偏差。这两方面内容,作为养生指导原则之一,贯彻在各种养生方法之中。 如:四时养生中强调春养肝、夏养心、长夏养脾、秋养肺、冬养肾;精神养生中强调调情志舒畅,避免五志过极伤害五脏;饮食养生中强调五味调和,不可过偏等。 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实寒变,奉长者少。夏三

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极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中医养生主张形神俱养,首重养神。养神之道贵在一个“静”字,使人的精神情志活动保持在淡泊宁静的状态,做到摒除杂念,内无所蓄,外无所逐。主张专心致志,保持精神静谧,“寡言语以养气,寡思虑以养神”,避免“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志昏,多事则形劳”。要想使身体健康无病,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还在于保养肾精,也即狭义的“精”。精足,则人之生源充足,生源足则防老抗衰有术。《千金要方》中指出:“精竭则身惫。故欲不节则精耗,精耗则气衰,气衰则病至,病至则身危”。告戒人们宜保养肾精,这是关系到机体健康和生命安危的大事。足以说明,精不可耗伤,养精方可强身益寿 中医养生的内容;情志养生,心理养生,饮食养生,起居养生,运动养生。 1情志养生;中医认为:人有喜怒忧思悲恐惊的情志变化,亦

201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李时珍医药创新奖参评项目

2015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李时珍医药创新奖 参评项目目录 004 LC-02 宫腹腔镜联合中医多靶点治疗不孕症 福建省南平市人民医院 潘丽贞王英王泽青蔡柳芽周丽娟 005 LC-03 颈椎病治疗技术筛选的临床研究 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 王诗忠陈少清仲卫红宋红梅陈水金王心城蔡树河廖军陈乐春李明006 LC-04 刘玉洁主任医师治疗心悸的临证经验研究 唐山市中医医院 王清贤袁金英李凤娥张颖刘炜李艳梅杨淑英张军赵卫段红莉007 LC-05 基于滑膜血管新生机制的中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机理研究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蔡辉商玮赵智明赵凌杰郭郡浩姚茹冰郑召岭赵鹏 008 LC-06 清热解毒中药对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作用靶点的研究 北京中医药大学 何明吴峥嵘李渊陶庆春郝素英吴志松 009 LC-07 健脾疏肝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 北京中医药大学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李军祥王允亮余轶群谢春娥韩海啸胡立明刘敏徐春军刘绍能朱陵群012 LC-09 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循证证据的产生与方法学规范研究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杂志社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刘建平费宇彤韩梅曹卉娟王思成陈薇刘国正刘兆兰李迅夏芸014 LC-11 心力衰竭中医分期辨治方案建立及疗效评价方法研究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毛静远王贤良赵英强牛天福袁如玉王永刚崔晋荣施乐贾秀丽樊瑞红 林谦侯雅竹 015 LC-12 中医药提高腹透患者生存质量、防治腹膜纤维化相关研究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杨洪涛林燕杨波姜晨范淑芳武士锋窦一田王艳松邹琦 018 LC-15 针刺对高血压脑出血脑保护作用及临床研究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邹伟匡洪宇孙晓伟王珑于学平滕伟刘芳戴晓红郭玉红 019 LC-16 六字诀呼吸操促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康复效果的系列研究 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陈锦秀邓丽金张文霞郑国华朱秀兰唐爱忠郑丽维葛莉李壮苗李冬秀020 JC-04 方剂配伍雷公藤对其所致肝脏、骨髓毒性的减毒作用及机制研究 山西中医学院 周然闫润红王永辉高丽柴智李艳彦聂中标周文静 021 ZY-01 浮小麦活性成分及质量控制研究 山西中医学院香港科技大学中药研发中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