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建筑的地域差异.

中国建筑的地域差异.

中国的地域差异复习提纲电子教案

中国的地域差异复习 提纲

第五章中国的区域差异复习提纲 1、.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意义(1)800毫米等降水量线(2)一月0℃等温线(3)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分界线。(4)暖温带亚热带的分界线(5)水田旱田分界线(6)南北方地区分界线(7)温带落叶 阔叶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界线 (8)温带水果与亚热带水果分界线。 2、在中国地图上根据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青藏高原边缘线等这三大地理分界线可把我国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1、北方地区指我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民族以汉族为主,有蒙古族、满族、朝鲜族、回族等少数民族。区内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关中平原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地区。东北的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是中国主要的林 区,也是我国的森林宝库。 2、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主要的地形区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山脉有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和太行山,山东丘陵和辽东丘陵组成。 3、气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在400--800之间,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主要的河流有黑龙江(结冰期最长),松花江、黄河(含沙量最大),淮河、海河等。 4.北方地区区内农业以旱作为主,因气候关系,长城以北农作物一般只能一年一熟,长城以南大部分地区则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北方地区由于缺水,对工农业生产不利。 5、北方地区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建立了东北重工业区、京津唐工业区和山东半岛工业区。 6、北方地区是目前我国最大的能源基地,主要的能源以煤和石油为主,大庆油田、胜利油田、长庆油田等皆为特大型油田,其石油产量占全国的一半以上。陕西的榆林是我国新兴的能源矿产基地,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都很丰富。

中国区域差异的比较

中国区域差异的比较(原创) 文/尹中峰 有幅搞笑漫画“北京人说他风沙多,内蒙人就笑了;内蒙人说他面积大,新疆人就笑了……”同学们在欣赏其风趣、幽默之余,还能感受出我国不同区域的差异性吗? 【漫画解读】 《北京人说他风沙多,内蒙人就笑了》来自一段搞笑话(北京人说他风沙多,内蒙人就笑了;内蒙人说他面积大,新疆人就笑了;新疆人说他民族多,云南人就笑了;云南人说他地势高,西藏人就笑了;西藏人说他文物多,陕西人就笑了;陕西人说他革命早,江西人就笑了;江西人说他能吃辣,湖南人就笑了……)。单纯考虑地理因素,这段话反映出我国不同地区的差异性特征,主要包括风沙危害、面积大小、地势高低、文物状况、革命历史、饮食文化、性格特征、经济发展状况等。其实,我国国土极为辽阔,南北、东西差异明显,其中自然环境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地理位置、气候、地形地势、土地状况、矿产资源等方面,人文环境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开发历史、工农业生产、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建筑、文化等方面,存在这些差异的原因多种多样,有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差异,也有历史因素、政治因素、文化习俗的差异等。 【高考链接】 1.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差异比较(用甲、乙、丙分布表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 自然方面:①地形:甲区海拔较低,大部分在1000米以下,东部地区大部分在500米以下,并有众多平原。乙区海拔较高,但差别显著,有3000米以上山脉,也有250—500米的内陆盆地。丙区海拔4000米以上,有7000—8000米的山峰。②气候:甲区夏季受海洋季风影响,冬季受北方冷气流影响,风向降水有季节变化,年降水量>400mm。乙区气候干燥,年降水量东部400mm左右,西部100mm以下;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多大风。丙区气温低,冻土广泛。风力大,水汽少。其他如水文、植被、土壤、自然带等也存在明显差异。 社会经济方面:甲区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广泛而深刻,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工业、第三产业、交通、科技等比较发达,对外开放程度高。乙区人类影响不如东部季风区广泛、深刻,生态环境脆弱,易受破坏。丙区人类影响微弱,原始自然状态保存得比较完整,土地利用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工业和第三产业比较落后。

第五章 中国的地域差异

第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 一、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一)秦岭—淮河线 1.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1)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3)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 (4)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 (5)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界线 (6)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 (7)河流有无结冰期分界线 (8)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分界线 (9)水田与旱地分界线 (10)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 (二)四大地理区域 1.分界线:秦岭—淮河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青藏高原边缘线 2.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3.确定分界线的主导因素: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气候 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夏季风 青藏地区和其他地区:地形地势(或平均海拔) 二.北方地区 1.位置: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青藏高原、大兴安岭以东。 2.面积和人口:面积约占全国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 3.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4.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5.重要农业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关中平原。 6.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 7.重要林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

8.年降水量:400-800毫米。 9.作物熟制:长城以北一年一熟,长城以南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10.主要作物:小麦、玉米、大豆、甜菜、棉花、谷子。 11.耕地类型:旱地。 12.矿产资源: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 13.主要矿产地: 黑龙江省—鸡西、鹤岗煤矿,大庆油田。辽宁省—鞍山、本溪铁矿,辽河油田。 河北省—开滦、峰峰煤矿,迁安、武安铁矿,华北油田。陕西省—神府煤矿。 山西省—大同、阳泉、西山煤矿。山东省—兖州煤矿、胜利油田、招远金矿。 河南省—平顶山煤矿。山东省与河南省交界处的中原油田。安徽省-淮北煤矿。 14.工业区:东北重工业区、京津唐工业区和山东半岛工业区。 15.工业中心:太原、郑州、西安、兰州等。 16:著名古都:西安、北京、洛阳、开封。 三.南方地区 1.位置: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 2.面积和人口:面积约占全国的25﹪.人口约占全国的55﹪. 3.民族:本区拥有30多个民族,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区。 4.地形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 5.气候: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 6.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 7.作物熟制:一年两熟到三熟。 8.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热量充足、降水丰沛。 成都平原素称“天府之国”、长江中下游平原是“鱼米之乡”。 9.主要物产:水稻、生猪、柑橘、茶叶、桑蚕、甘蔗、淡水鱼和热带作物 10.商品粮基地: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江淮地区、太湖平原、 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 11.热带作物产区:海南岛、雷州半岛、台湾岛南部、云南省南部。 12.中国热带作物主要有:橡胶、椰子、咖啡、胡椒、剑麻、油棕 13.耕地类型:水田 14.矿产资源:有色金属及煤铁等矿产资源 15.主要矿产地:江西德兴铜矿和大余钨矿、湖南水口山铅锌矿和锡矿山锑矿、 云南个旧锡矿和东川铜矿、贵州铜仁汞矿、广西平果铝土矿 安徽淮南煤矿和马鞍山铁矿,武汉大冶铁矿,贵州六盘水煤矿,四川攀枝花煤矿和攀枝花铁矿,海南石碌铁矿 16.主要能源:水能资源丰富 17.主要水电站:三峡、葛洲坝、二滩、龙滩等 18.旅游资源:云南西双版纳、长江三峡、桂林山水、杭州西湖、安徽黄山、 苏州园林,台湾日月潭等 四.西北地区 1.位置:位于长城--祁连山--阿尔金山--昆仑山一线以北,大兴安岭以西。 2.面积和人口:面积约占全国的30﹪,人口约占全国的4﹪. 3.民族:汉族约占全国的2/3,少数民族主要有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 4.地形:高原和盆地为主。 5.自然环境特征:干旱 6.干旱原因:地处内陆,又有山岭阻隔,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降水稀少。 7.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并呈现出由东向西逐渐减少的趋势。

世界文化圈和中国地域文化

世界文化圈 文 文化影响典型文化 化范围民族、人种语言文字生活习惯宗教信仰文化特征 因素事物 圈 面积最广: 温带海洋 文化深受西方古典性气候早包括西欧、基督教新 西居民普遍西欧,尤其建筑、基督就乳畜生北美、澳大教和罗马 欧使用刀叉是英国的教节庆(圣产文化;西利亚等地天主教 影响诞节)方文化发区 源地以斯拉夫 文化深受圆形穹顶 东民族为主斯拉夫民亮丽的斯 东正教俄罗斯的的东正教 欧的东欧地族拉夫文化 影响堂、芭蕾舞区 深受中国中国旗袍、 人口最多;日本和服、 中国、日古代文化,季风气候东居民普遍朝鲜高腰本、朝鲜半佛教尤其是儒造就本地亚使用筷子长裙、蒙古岛、蒙古家思想和区稻米生 袍等服饰 汉字影响产文化 文化印度、巴基 民族、语 言、宗教复斯坦、尼泊泰姬陵、印 南多种宗教受古印度杂,相互之尔、孟加拉印欧语系度舞蹈、纱 亚混杂文明影响间有长期国、斯里兰丽服饰 的文化交卡等 流与冲突 佛教和伊 东 中南半岛、斯兰教,菲受中国、印柬埔寨吴 多元文化, 南律宾信奉度、欧美影哥窟、印度马来群岛丰富多样亚天主教为响婆罗浮屠 国教 圆顶尖塔 伊 伊斯兰教;清真寺,虔 典型的伊中亚、西阿拉伯民热带沙漠诚的穆斯

斯伊斯兰教斯兰宗教亚、北非族气候、终年林;阿拉伯 兰文化圈 炎热干燥长袍(防日 晒、风沙) 非撒哈拉以 黑色人种班图和苏 崇尚自然, 神秘宗教、 南非洲地多信奉原原生态崇尚自然 洲为主丹语系粗矿舞蹈区始宗教 墨西哥金 拉 墨西哥及西班牙语;曾是西班字塔、阿根 西葡文化 丁廷探戈舞、其以南的葡萄牙语天主教牙、葡萄牙与本地文美巴西桑巴美洲地区(巴西)的殖民地化相交融洲舞和狂欢 节太平洋中 的波利尼 太西亚、美拉马来—波崇拜神灵,平尼西亚、密利尼西亚后该信基洋克罗尼西语系督教亚三大群 岛崇拜神灵, 擅长航海,后该信基 土风歌舞督教

中国的地域差异复习提纲

第五章中国的区域差异复习提纲 1、.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意义(1)800毫米等降水量线(2)一月0℃等温线(3)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分界线。(4)暖温带亚热带的分界线(5)水田旱田分界线(6)南北方地区分界线(7)温带落叶阔叶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界线(8)温带水果与亚热带水果分界线。 2、在中国地图上根据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青藏高原边缘线等这三大地理分界线可把我国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1、北方地区指我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民族以汉族为主,有蒙古族、满族、朝鲜族、回族等少数民族。区内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关中平原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地区。东北的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是中国主要的林区,也是我国的森林宝库。 2、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主要的地形区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山脉有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和太行山,山东丘陵和辽东丘陵组成。 3、气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在400--800之间,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主要的河流有黑龙江(结冰期最长),松花江、黄河(含沙量最大),淮河、海河等。 4.北方地区区内农业以旱作为主,因气候关系,长城以北农作物一般只能一年一熟,长城以南大部分地区则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北方地区由于缺水,对工农业生产不利。 5、北方地区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建立了东北重工业区、京津唐工业区和山东半岛工业区。 6、北方地区是目前我国最大的能源基地,主要的能源以煤和石油为主,大庆油田、胜利油田、长庆油田等皆为特大型油田,其石油产量占全国的一半以上。陕西的榆林是我国新兴的能源矿产基地,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都很丰富。 1、南方地区:指我国秦岭-淮河以南的、青藏高原以东的地区,东临黄海、东海,南邻南海。民族以汉族为主,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 2、地势:本地区地势西高东低,地形为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主要的地形区有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东南丘陵等。 3.、气候:南方地区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冬季温暖少雨,夏季高温多雨。南部有小面积的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本地区的河流,水量大、汛期长(珠江最长),含沙量小。平原地区具有典型的南国水乡特色。 4、南方地区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具有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南方地区物产丰饶,是全国最大的水稻、生猪、柑桔、茶叶、桑蚕、甘蔗、水产和热带作物的产区。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是我国举足轻重的商品粮基地。成都平原被称为“天府之国”,长江中下游平原有“鱼米之乡”之称。 5、海南岛南部、台湾岛南部、广东的雷州半岛和云南南部是我国热带作物的主要产地(基地),气候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南方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热带作物产区,主要的热带作物有天然橡胶、椰子、咖啡、胡椒、剑麻、油棕。海南岛是国内主要的产胶区,天然橡胶的产量要占到全国的六成左右。 6.南方有色金属矿产丰富,江西德兴的铜,广西平果的铝土,江西大余的钨,贵州铜仁的汞,云南个旧的锡,湖南锡矿山的锑和水口山的铅锌。南方水能资源极为丰富,原因是南方地区中西部地处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向第二级阶梯、

中国地域文化三

移民,人类文明的一部历史,无论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欧洲人涌向美洲,还是中国历代的大迁徙,人们总是在不断地变换着自己的生存空间。中国历史上的人口流动相当频繁,而对今天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清代以后的移民潮。 其中又以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为最主要的移民流向。所谓“关东”是指山海关以外,辽阔的东北地区。当年清军入关以后,随着清王朝的建立,几十万满族人相继迁居中原,关外地区人口日渐稀少。当时康熙皇帝还实行了封禁政策,禁止汉人进入清王朝的“龙兴之地”。统治者甚至以山海关开始,在辽东地区修筑了一千多里长的柳条城墙,意在阻挡从关中而来的百姓。 全文: (沿着历史的轨迹,追根溯源;揭示不同的地域文化差异。上海复旦大学葛剑熊教授将带我们领略地域文化的魅力,感受沉淀5000年的文明记忆。移民,人类文明的一部历史。无论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欧洲人涌向美洲,还是中国历代的大迁移,人们总是在不断地变换着自己生存空间。中国历史上的人口流动相当频繁,而对今天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清代以后的移民潮。其中又以“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为最主要的移民流向。那么历史上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迁移?这些移民对当地的文化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我们的根究竟在哪里?上海复旦大学葛剑熊教授将带你走遍中国疆域,为你讲叙中国的地域文化。) 在上面一讲,我已经讲到那个影响地域文化的最重要一个因素,它就是当地的自然环境。那么因为中国的自然环境多样,所以就形成了多样的区域文化。但是这是一个物的方面的条件。那么第二个重要条件应该讲就是人的方面。一个地方的文化说到底就是当地人他们在起作用的。如果离开了人,那还叫什么文化呢?那么这个人如果他一点变化都没有的,也没有人迁进,也没有人迁出,那么它的文化一般来讲是不大会发生变化的。那么要它变化,最重要因素是什么呢?那就是移民。所以今天我要讲一下移民对区域文化形成的影响。那么什么叫移民呢?比如说现在北京来来往往的人很多,好几百万,这些是不是都是移民呢?那还不是。来来往往的人我们叫做流动人口。这种现象我们叫做人口的迁移。但是不是所有的流动人口他都会成为移民的。要成为移民,一般来说,他就是定居下来。 比如在座各位,可能原来有的家乡不在北京,但现在做北京人了,定居下来了,生儿育女,有的成家立业都在北京了,那这就是定居下来了。那么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呢?就是流动的人口它对当地的文化并不一定有一种归属感。而移民定居了以后,那就肯定会有一种归属感。比如我到一个地方,我并不一定准备在这儿待下去,定居下去。那么我对当地的文化如果跟我自己的文化有冲突的地方,我可以采取容忍的态度。比如我听不懂当地话,我也不要学,过几天我要走的嘛。我觉得当地什么好的,我接受;不好的,我也不接受。也没关系。但是如果我准备在这个地方待下来,定居下来,那么你想想看,你听不懂话不行,听不懂话你得学,即使不会讲,你至少要听得懂。 比如当地的饮食习惯,你也得接受,否则你怎么过日子呢?反过来,如果我有能耐去改变它的话,比如我在当地是个地方官,或者是有影响的人物,我认为

中国城化的地区差异与政策选择

中国城市化的地区差异与政策选择主讲人 胡序威——中国科学院地理所教授 目录: 第一章、影响城市化地区差异的地理背景 第一、从地貌与生态环境来分析。 第二、从自然资源的要素来分析。 第三、从人口分布来分析。 第四、从经济发展基础来分析。 第二章、城市化地区差异的特点与类型 第一、城市化水平的地区差异。 第二、城市化的速度地区差异。 第三、城市化结构的地区差异。 第三章、因地制宜,推进城市化的不同对策 第一、城镇密集地区。 第二、资源开发型工矿地区。 第三、农业人口稠密地区。 第四、边远不发达地区。

我要讲的题目是中国城市化的地区差异与政策选择。主要从影响城市化地区差异的地理背景、城市化地区差异的特点与类型以及因地制宜,推进城市化的不同对策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章、影响城市化地区差异的地理背景 我国的地域辽阔,地理条件复杂多样,资源和人口分布很不平衡,各地相差悬殊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基础在中国城市化的地区差异产生巨大影响。下面可从4个要素来分析地理背景: 第一、是地貌与生态环境来分析。 第二、是自然资源的要素来分析。 第三、从人口分布来分析。 第四、从经济发展基础来分析。 第一,从地貌与生态环境来分析。我国的地势地貌由西向东成明显的三个台阶。 第一个台阶为海拔四千米以上的青藏高原。常年低温缺氧,除少数海拔稍低的宽阔平川地带外,基本上不适宜人类生存。其土地总面积要占全国的四分之一,而耕地和人口还不到全国的百分之一。第二个阶梯,是介于海拔1000-2000米之间,由一系列高山、高原和盆地所组成。在中国要占全国2/5的第二个阶梯有要占全国1/4的人口和百分之三十的耕地,由于过度的耕伐、伐木和开发林木,已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和土壤沙化,成为在全国可持续发展威胁最大的生态脆弱地区。第三个阶梯,主要在海拔500米以下的平原和第三丘陵组成。为最适于农耕和人类生存的地区,在这个地区,集中了全国百分之七十的耕地和3/4的人口。 第二,从自然资源的要素来分析。我国是世界上资源总量不少而人均资源相对平衡的国家。对城市发展有较大影响的能源矿产资源、还有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地区分布很不平衡,南北的差异很明显。 就从能源资源来看,北方的煤炭和油田储存量很丰富,而且分布很集中。铁矿和非金属矿也较丰富。随着资源开发而形成的工矿城市相对较多。而南方水电资源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但是水电的开发的程度很低,而且有一些大型的水电站建成之后,由于所需的职工不多,也很难形成城市规模。再从水资源情况来看。很明显的是南多北少,而土地资源却正好相反,是北多南少。在北方,黄淮海平原,华北西北地区,耕地面积将近全国的一半。但是水资源还不到全国的1/10。东南沿海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只有相当于全国平均数的1/3到1/4,所以北方地区城市缺水严重,而南方地区的城市用地紧张。 第三,从人口分布来分析。我国的人口是人口大国,大陆有12.6亿的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人口集中在黑龙江的黑河到云南腾冲之间,这条直线的以东地区。集中了全国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以上。而且深处之间的这个人口密度,相差也很大。像上海的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已经达到了2600多人,江苏省全省也已经超过了700人。而河南、山东人口密度超过了500多人。西部、北方有些人口相当稀疏,人口密度很低,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像内蒙古平均每平方公里还只有20人,新疆每平方公里只有11人,西藏还不到3人。从第三次到第五次的普查,和第四次的普查进行比较这个人口密度,东部地区的人口密度还在不断增大。在这个10年里面,由于中西部的人口大量往东部流动,所以上海的人口密度增长的很快。这个10年里面增加了500多人每平方公里,北京也增加了200多人,广东也增加了100多人,其他像沿海的江苏、浙江这一带差不多都增加了每平方公里50到100人。说明东部人口增长的幅度是相当惊人的。而西部地区的人口密度尽管自然增长率很高,但是人口密度还是增长的很小。

中国地理差异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中国的地理差异以及影响因素; 2. 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3.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教学重点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教学难点 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课型综合课 教具准备:地图、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假期大家有的会留在家度过,有些同学可能跟家里人出去旅游,那么能分享一下在家或者到了外地的假期感受吗?现在请几位介绍一下那些地方情况好吗? 学生:好!(同学们鼓掌欢迎,烘托课堂气氛)展示中国地图,指出同学介绍的地方,引导同学们分享当地的植物、河流、建筑、饮食等状况。[讲授新课]通过大家的分享,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中国不同的地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都不同的;今天我们就一齐来认识中国的地理差异。 板书: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一、地理差异显著 课堂活动:将每大组的学生分为三小组,通过阅读图5.1,分别讨论我国自南向北的气温变化以及其景观差异、在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的降水变化以及其景观差异、自西向东的地势变化以及其景观差异,并发表小组讨论结果。板书:1、自然方面: 自南向北(气温):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东南沿海往西北内陆(降水):距海越远,降水越来越少自西向东(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总结: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呈现有规律的变化。过渡:这样的变化规律形成了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环境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呈现明显的差异,我国各地形成了富有地方风情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下面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板书:2、人类活动方面:衣、食、住、行的差异 阅读:阅读第三页文字与“阅读材料”,归纳人类活动方面的差异:学生归纳: 农业:西放牧东耕,南稻北麦人口、城市、交通:东密西疏经济:东部高、西部低饮食习俗: 活动:同桌间演示图5.2,并思考作息差异的原因:学生:发表意见 师生总结:温差造成作息的不同 展示:展示节日、农业生产、饮食等图片,进一步体现地理差异的显著。 总结并过渡:自然环境的差异和人类活动的差异,使得我国地理差异很显著;有些地然地理事物成为划分地理差异的界线,尤其是山脉;秦岭—淮河是我国重要的一条地理分界线。板书: 3、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课堂活动: 活动一:请同学们观察书本第四页图5.3、5.4,并完成第五页活动题1 。归纳“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和以北地区的地理差异。多媒体展示:南方、北方的自然环境差异: 活动二:让同学们做活动2,了解“秦岭—淮河”一线在我国自然区划分方面的重要意义。活动三:让同学们做活动3,分析“秦岭—淮河”以北和以南地区自然差异的主导因素。师生

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一)地域文化是城市生活的灵魂和核心,是城市赖以生存的基础。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非常广泛,包括城市建筑、交通工具、道路及饮食、服饰、居民心理、习俗等方面,但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还是城市中的建筑。 (二)城市建筑所体现的地域文化特征: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建筑布局、建筑结构、建筑风格等方面都有影响。建筑空间布局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若干个建筑在空间上的分布;建筑结构是指一个建筑内部空间的组合关系;而建筑风格则是指建筑的整体外在表现。 1、从建筑布局看城市地域文化差异: (1)美国城市中心→围绕摩天大楼布局,外围建筑高度逐渐下降,立体化发展,是现代城市布局。这是因为美国城市发展历史短,缺少体现历史文化底蕴的传统建筑,所体现出来的只能是代表近代工业文明的高楼大厦,同时也反映了美国崇尚个人奋斗、个人成功的居民心理。(2)欧洲城市中心→围绕教堂、市政厅、城市广场布局,中心与四周建筑物高度差别小,高层建筑一般在城市外围,体现了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融合。如巴黎以凯旋门为中心向外发散,反映了西方城市发展一般都是以教堂或广场为中心逐步发展而成的历史文化背景。 (3)中国城市中心→围绕衙门、中轴线四方布局:如故宫,反映了我们国家很早就将“天圆地方”的文化理念融入在城市建设布局上。 2、从建筑结构看城市地域文化差异: (1)中国地域文化的内向性、封闭性使我国民居有围墙,园林讲究含蓄。如东方园林讲究园林构景的层次,追求的是“以有限空间,造无限风景”,并通过回廊、门洞以隔景、障景等艺术手法创设“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这充分体现了我们东方文化的深厚底蕴。在园林道路设计上讲究“避直求曲”,这反映了东方文化的“内敛”和表达方式上的“含蓄”。正如说“郑和下西洋”,中国人称之为“交流”,而外国人则认为是“探险”。 (2)西方文化外向、开放,民居往往没有围墙,园林注重整齐划一、均衡对称。园林“道路”设计直率、明朗、和盘托出。反映了西方文化性格上的“外向”和表达方式上的“直白”。 3、从建筑风格看城市地域文化差异: (1)中国式宫殿建筑的红墙、黄瓦、斗拱、仙人走兽、飞檐、亭、台、楼、阁等,注重“神似”,反映了东方建筑艺术充满了想象力,也体现了东方文化中“以意传情”,对美的一种更高境界的理解。西方式宫殿建筑的喷泉、雕塑、修剪整齐的园林绿地,重视尺寸比例,务求逼真,注重“形似”,反映了西方文化务实的一面。东方古典建筑突出皇权的重要地位,西方的教堂表现宗教的崇高和庄重。 (2)中国民居讲究院落(如“四合院”)的一统和大家团圆;西方的花园洋房、绿篱、草地讲究户外休闲。伊斯兰国家的宗教建筑也别具一格。 4、从城市建筑变化还可以看出地域文化的变化:如银川西夏历史建筑先有中式风格,因为银川西夏历史时期正值唐宋中原文化的鼎盛时期,受中原外来文化的影响,建筑风格多表现为中式风格。后来受宗教传播的影响,又有伊斯兰风格,如“清真寺”,城市建筑布局也多围绕寺庙发展。现代银川又出现了许多高楼大厦,城市布局沿主要铁路、国道和城市交通干道布局,这反映了内陆城市发展与陆路交通的密切联系,说明了现代文明的影响。

中国各地建筑差异

北方建筑风格 现在就以质朴敦厚的北方建筑风貌作分析、研究。与南方地区相比,北方大地气候相对寒冷,用地相对宽松,地形相对平整,乡土材料相对单一,民间经济文化发展相对滞后,民风也比南方纯朴、憨厚、粗犷。正是自然风情、文化习俗和乡土建筑材料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制约,使得北方各地民居普遍呈现出质朴敦厚的建筑特色。在群体布局上,平原型的构成和离散型的组合带来村镇聚落和宅院总体整齐方正的格局。北方地大广袤,山河壮美,人口相对稀疏,故聚落选址常在平坦地段,大多数属于平原型的构成。地段的宽松和合地形的平整为村落和宅院的规整布局提供了有力条件,同一地区的乡土建筑形式分外统一,加上气候寒冷,需要充足的日照,正房都力求坐北朝南。这使得北方单体建筑平房和合院住宅的总体布局多呈定型的格式,端正的方位,划一的标高,均匀的分布,整齐的排列。宅院的内部构成多为离散型,这是为取得充足的日照,宅第的宽松也为拉开距离准备了条件。气候越寒冷用地越宽松,这种离散式的程度愈明显。北方地区也并非都是平原型的聚落,广阔的黄土地带,梁峁起伏,沟壑纵横,地形变化万千。分布在这里的窑洞群落,或是顺着梁峁沟壑的等高线布置,或是潜隐在大片的土塬之下,他们依山沿沟,层层叠叠,自由参差的高低起伏。由于窑洞自身不显建筑的体量,他们都是最大限度地融入黄土大地,统一在黄土质感和黄土色彩之中。这里的高低起伏带来的不是南方特色的轻叠灵巧,仍然是北方风韵的古朴粗犷。 东北地区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暂而清凉。冬寒是居住条件中的主要矛盾,建筑设计着重於采暖、防寒;因此,建筑基地应选在能充分吸收阳光的地方,所以在东北地区房屋具紧凑密闭的程度较高、窗门相对较窄小的特点。 华北地区的冬季不及东北严寒,但仍有来自北方的寒潮大风,气温较低,特别春季多风沙,所以华北地区的建筑设计较着重保湿和避风沙,住房布局通常座北向南,以避风向阳。北京的“四合院”是一种避寒风的好形式,紧凑的四合院中,尽管院外北风怒吼,院内却有风平浪静之感。 在北方地区年降雨量平均在800毫米以下,由於降水较少,屋顶的设计和墙脚使用的材料都有所选择,屋顶设计起着防水、保湿、隔热和抵抗雨水侵袭及承受积雪的负荷的作用,以平顶屋居多 南方建筑风格 一提起南方建筑,许多人立刻就联想到那小桥流水的美丽画面。江南的一些旧式的保留着原始气味的小镇,大都是一条小河流过,两岸都是青灰色的小房子,一顺的马头墙,青灰瓦,安安静静的。 南北房的住房差异:在温暖潮湿的南方,房屋多采用南向或东南向,以接受夏季凉爽的海风。建筑材料除了木、砖、石以外,还增加了竹与芦苇。房屋下常用架空的干栏式构造,以流通空气、减少潮湿。墙薄而窗多的南方建筑形成了轻盈疏透的风格。在寒冷干燥的北方,房屋多采取南向,以便使冬季的阳光射入室内。同时,黄河中游一带既厚且松的黄土层和茂密的森林也是黄土和木材逐渐成为传统建筑的主要材料。火炕与厚重的外墙和屋顶的北方建筑形成了厚重而庄严的风格,与南方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我国北方的庭院平面通常纵深方向大于或等于横切方向,且庭院面积相对较大;南方地区庭院平面通常横切方向大于或等于纵深方向,且面积相对较小。究其原因,当与气候的影响密切相关。我国北方冬季天气较为寒冷,日照角相对较小。通过纵向延展外部空间,可以给周边房屋增加更多的日照,也有利于调节院落周边的小气候。

中国南北各地建筑差异

1 中国南北建筑概述 1.1 北方建筑 与南方地区相比,我国北方地区气候比较寒冷,用地相对宽松,地形更为平整,建筑材料相对单一,多是土木之类的材料,人文和民风也比较纯朴、憨厚和粗犷。正是自然风情、文化习俗和建筑材料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使得我国北方各地民居建筑普遍强调向阳,并呈现出质朴、敦厚的建筑特色,在群体布局上,则呈现出总体整齐、方正的格局。 北方地区可以划分为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两大区域,其建筑布局和风格又有所不同。 1.1.1 华北平原 华北平原西起太行山脉和豫西山地,东到黄海、渤海和山东丘陵,北起燕山山脉,西南到桐柏山和大别山,东南至苏、皖北部,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河南省、安徽省和江苏省等7省、市的境域,面积约30万平方千米。 华北平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有许多古老城市,其建筑组群方整规则,庭院较大,中庭和边角一般会留出尺寸不大、供通风采光用的天井。建筑布局一般呈离散型,各栋单体建筑相对独立。建筑造型起伏不大,屋身低平,屋顶曲线平缓。建筑材料多用砖瓦,木结构用料较大,多数装修比较简单。 四合院是华北平原民宅中最常见的一种组合建筑形式,是一种正方形或长方形的院落。其特征是外观规矩,中线对称,但用法极为灵活。最简单的四合院只有一个院子,比较复杂的有两三个院子,富贵人家居住的深宅大院,通常是由数座四合院并列组成的,中间还有隔墙。 四合院的大门一般开在东南角或西北角,院中的北房是正房,正房建在砖石砌成的台基上,比其他房屋的规模大,是院主人的住室。院子的两边建有东西厢房,是其他家庭成员的住房。在正房和厢房之间建有走廊,可以供人行走和休息。四合院的围墙和临街的房屋一般不对外开窗,院中的环境封闭而幽静。

中国的地域文化

中国的地域文化 中国幅员辽阔,存在着形形色色的各类地域文化,所谓:“百里不同音,千里不同俗。”—《史记》。一、地域文化: 1、方言:不同地域方言不同,甚至同一个地域中口音又各异,我国汉民族虽然文字是统一的,但各地口音绝对不一致,就说我们东北,沈长哈大四个城市就不一样,一听就能听出来,而同是沈阳人,说话口音也不一样。南方方言就更复杂了,上海、苏州、南京、扬州很近,却互相听不懂。 2、饮食:如南甜北咸西辣,中国各地饮食绝对不一样,我在江苏一带生活了一年,那边的饮食几乎洋样菜都放糖,连麻辣豆腐都放,吃几口就腻住了,上饭店吃饭得先告诉别加糖。 3、信仰:中国宗教信仰非常淡薄,但民间信仰非常盛行。但各地信仰绝对不同,如有蝗灾的地方盛行供刘猛将军,丝绸之乡供蚕丝娘娘,南方供奉妈祖。 4、民居:如陕西住窑洞、北京为四合院,上海为石库门,南方有住竹楼的。 二、地域文化形成原因 1、自然地理环境:古代交通不便,无机械化设施,便形成了条块分割的地域,形成了众多的地域文化,这是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古代为了消除这种地域差别,统治者曾经做了努力,如元朝统治者将陕西秦岭以南的汉中划给陕西,清朝统治者将明朝的首都特区纵向划分为安徽、江苏两省。这些省都有着不同地域文化的组成,但这些地域时至今日仍然分界明显,如陕南的汉中绝对跟陕北不一样,汉中更接近四川等南方地区。同样苏北与苏南、皖北与皖南无论经济文化简直相差太大了。同样饮食、信仰、民居等项与自然地理环境息息相关,如陕西缺乏木材,黄土层厚,适宜住窑洞,沿海地区地表潮湿,只能高搭底座。汉武帝时曾让福建人移民至江淮一带种植水稻,成功了,后又移民一批至黄河一带,就无功而返。同样的,南宋高宗赵构定都临安后,曾下令杭州一带种植小麦,也未成功。可见自然地理环境对地域文化的重大影响。 2、移民:我国历史上有多次民族大融合的过程,但对现代有影响的主要有以下几项: 湖广填四川:经过明末战乱,四川所剩人口不多,因此清朝统治者实行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这样湖广一带大量移民拥入四川,而湖广还有部分移民是更早期从江西移民过去的。 山西洪洞移民:所谓民谣:”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问我祖地在何方,山西洪洞老鹳窝。”这部分人主要分布在华北一带。 闯关东:清末,沙俄从东北及西北侵入我国,清政府被迫割让300万平方公里土地,为了巩固边防,这时清政府解除了禁关令,大量山东移民涌入关东,因此东北人大部分是山东人的后裔。我的父母也是山东人,不过他们是建国后因生活所迫闯关东的,那时应该是山东人进入东北的第二次高潮。因此东北的许多风俗是跟山东人十分接近的, 下面再说几个移民城市: 南京:南京人大部分是河南移民,是在太平天国时期因战乱引起的移民,因此建国后为了采集河南民歌竟然要到南京周围寻找。 上海:上海土著只占总人口的20%,主要是有苏南、浙北的移民组成的,近代还

地域文化差异下的不同幽默

谈论到中国的喜剧领域,有两个不得不提,一个是中国的贺岁片始祖冯小刚,另一个就是香港喜剧之王周星驰。两者对中国的喜剧电议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两者的电影之间也存在着共性和各自的特性。 先看冯小刚导演的电影特点。其一就是雅俗共赏的“平民化”。“平民化”意味着影视创作在内容、题材、主题选择上的贴近(贴近生活、贴近观众)性,在创作视角,表现视角、叙述视角上的平民意识,不给予观众指导性的结论,而给予观众提供参与空间。正因为如此,这种平民式的小人物形象更能被大众所接受、认同以至喜爱。 雅俗共赏在电影作品中是极为重要的艺术元素,而导演们要发挥出雅俗共赏的效果,其重点创作方式则是运用人物台词。而台词的内容必须要与现实生活相近,这样才能保证观众听完之后很快理解其含义,且台词还具备深刻的思想韵味。带给观众们无穷的回味空间。与其他导演的喜剧相比,冯氏喜剧则更注重于用日常生活化的语言呈现出人生中不同的哲学智慧。冯氏喜剧电影人物台词多数采取口语显现形式,且采取了特殊性的语句融合。口语运用的最大特征则是口语词运用普遍,且句式短、常跳脱,言语表达中的口气随和、语言亲密。口语化的人物台词则使得电影与观众之间的距离更近了,这种言语会带给观众浓浓的兴趣,在广大群众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其二就是真情流露的风格。冯小刚的影片讲述的都是老百姓身边的故事,甚至是自己的故事。冯小刚的电影演绎的都是普通人的人生故事,与观众的期待视域保持了一致,使观众在观看和理解时没有障碍,自然的接受而产生共鸣。 情感和人性是艺术不变的主题,对情感深度的表现和对人性的关怀是艺术表现的核心要义。冯小刚能从普通人的视角来反映现实生活中最牵动人心的东西,对普通人的关怀,对生存境遇的关注以及用真情对他们心灵的抚慰。从普通人的视角来反映现实生活中最牵动人心的东西,是冯小刚电影最可贵的特色。 同样周星驰的电影也有着自己的特色,这种特色就被称之为“无厘头”。所谓“无厘头”,原是广东佛山等地的俗语,意思是一个人说话、做事都令人难以理解,其言语和行为没有明确目的,莫名其妙,但也并非没有道理。在周星驰的影片中,“无厘头”式的语言占据了主要地位,其特点就是创造性地解构着语言的意义。周星驰的电影常常在一种对话没有意义的场景中制造特殊的喜剧效果,语言不再是表现人物性格的方式和途径,相反它可以被任意的扭曲。另外周星驰电影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与颠覆消解了文化的深刻性和厚重感,影片以其轻松幽默,诙谐搞笑的港式特点迎合了香港人集体潜意识中反严肃、反凝重、反深刻,追求随意性、通俗性、世俗性的文化倾向,满足了不同职业、不同欣赏层次人群的观影要求。在香港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大众式的娱乐受到民众的普遍欢迎。在无厘头喜剧电影里有的人可以从剧中人物的生活情节中找到对应和共鸣,悟出人生的道理,而有的则宣泄了心中的困惑和迷惘,真正地把电影看作是一种娱乐模式。 两人作为中国喜剧的翘楚,在风格上存在着极大地相同性。最大的相同性就是两个人都喜欢从小人物的生活出发,在两人的电影之中小人物堂而皇之地登上了舞台,成为主人公,演绎着他们的喜怒哀乐和大众身边最平常的小生活。而且两人在电影的意义上都是极尽讽刺之能。两者都喜欢批判现实世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往往观众的笑点也正是在与现实反差最为强烈的剧情中。 冯小刚的电影主要是以北方小市民的生活为背景的,主要从北方人,特别是北京人对幽默的感觉上下手,来诠释平常生活中的喜剧情节。这使得冯小刚的电影里或多或少的都带有点北京味。喜剧成分都是来源与这种京味的感觉以及生活

中国区域地理与区域差异知识点

中国区域地理与区域差异 〖中国的区域差异〗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空间位置和基本特征。东部季风区内部的差异。中国自然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北方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重工业基地和能源工业基地。主要城市。 〖南方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轻纺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主要城市。 〖西北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特征。农、牧业生产特点。保护草原,治理沙漠。主要矿产地。主要城市。 〖青藏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高寒气候。农牧业生产特点。能源和矿产资源。主要城市。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地理位置和范围。经济发展的特点。台湾省的地形、自然资源和主要城市。 第一节中国区域地理 1、我国四大区域自然条件一览 北方地区 范围:大兴安岭、贺兰山脉、巴颜喀拉山脉以东,秦岭、淮河以北,即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北部地区。 地形特征:平原面积广大,其中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黑土为主,多沼泽,北部冻土层厚;华北平原是我国最平坦的平原,主要由黄河、海河、淮河冲积而成,土层深厚;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广、最厚的黄土堆积区,土质疏松,直立性强,地表植被保护差,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流经高原区的河流含沙量大。 太行山脉两侧地形差异明显,以东为华北平原,以西为黄土高原。 本区主要地形单元有:东北平原(三江、松嫩、松辽)、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兴安岭山地、长白山地、山东丘陵、辽东丘陵。本区“名山”有:“东岳”泰山(山东)、“西岳”华山(陕西)、“中岳”嵩山(河南)、“北岳”恒山(山西)。 气候特征: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其中大兴安岭北部为寒温带、长城以北为中温带、黄河中下游地区为暖温带,无霜期4-8个月,热量条件南北差异大;年降水量400-800毫米,主要集中在7-8月,大部分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区(东北的东部及北部山地为湿润区);夏季温暖多雨(东北较短),冬季寒冷干燥(东北漫长严寒多积雪,漠河为我国的“寒极”);主要灾害性天气:冬季寒潮,东北地区夏季低温、

中国地域文化教案

专题27 中国地域文化 【教学目标】 识记:中国区域文化的名称与分布 理解:根据景观图片说出其所属文化圈,以及依据。 【教学重点】中国各个地域文化在饮食、服饰、农业生产、民居和文艺等方面不同的特点与差异、理解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对中国各地域文化不同的影响。 【教学难点】理解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对中国各地域文化不同表现的影响。 【基本知识梳理】 自然环境 形成条件 历史发展 10大文化区 中 国 地域 中国地域文东北黑土华北平原 黄土高原 内蒙古草原 新疆荒漠—绿洲 青藏高原文 四川盆地文化 云贵高原文化 江南水乡文化 华南妈祖文化

自然环境:长江入海口,南北海岸线的中点 形成条件历史积淀:开埠早 海派文化中国沿海和内陆文化的整合 文化的整合: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整合 文化的特点: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积极进取、永不止步 【教学思路与学生活动设计】 一、江南水乡文化与华北平原文化的比较

二、东部文化与西部文化的比较

江南水乡文化大 米、 蔬 菜、 鱼类 棉、 丝绸 稻、 橘、 茶、 桑、竹 白墙黑檐楼房 汉江南 丝 竹、 评 弹、 越剧 华南妈祖文化米食三季 稻、荔 枝、香 蕉、椰 子、橡 胶 汉 族、 壮 族、 黎 族、 高山 族 粤 剧、 崇拜 海 神、 敬奉 妈祖 四川盆地文化麻辣水稻、 小麦 吊脚楼汉泼辣 的川 剧、 成都 平原 的休 闲文 化 云贵高原文化西南 少数 民族 服饰 烟、 茶、酒 傣族竹楼、侗族鼓楼、少数 民族 最多 少数 民族 歌舞 (傣 族泼 水 节、

达标测试 【基础题】 1、以吊角楼为典型的传统民居的地区,其地域文化景观是-------------- () A.江南水乡文化B.华南妈祖文化 C.云贵高原文化 D.四川盆地文化 2、最能反映我国地域文化多样性的文化区是-------------------------- () B.华北平原文化 B.华南妈祖文化 C.云贵高原文化 D.内蒙古草原文化 3、下列农作物中不适合在江南水乡文化区种植的是-------------------- () C.香蕉 B.水稻 C.茶 D.柑橘 4、云南石林主要分布的文化区是-----------------------------------() A.江南水乡 B.华南妈祖C.四川盆地 D.云贵高原 5、青藏高原文化区的特点是----------------------------------------

中国区域差异

中国区域差异 中国的自然区域差异 1、我国的三大自然区 (1)划分依据:气候和地貌是决定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两个基本因素,土壤和植被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的两面“镜子”。 (2)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 (3)划分界线: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之间大致以400mm降水量为界;青藏高寒区的北部以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为界,东部约以3000米等高线为界。 2、三大自然区的特点: (1)东部季风区:①海拔较低,平原广阔②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大部分地区寒冷干燥,年降水量均大于400毫米③植被以森林为主,部分为森林草原。生物种类多④河流为外流河,地表水的补给以雨水为主⑤栽培植物广泛分布,是我国最主要的农耕区(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①海拔较高,但差别显著②位于欧亚大陆内部,距海远,气候大陆性明显。③植被大部分为荒漠,一部分为草原。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生物种类远比东部少。④大部分为内流河,河流短小。湖泊较多,但多为咸水湖。⑤水是本区农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有绿洲农业、灌溉农业和畜牧业分布。 (3)青藏高寒区:①高、寒为本区最显著的特点。气温低,冻土广布,太阳辐射强烈,风力较大。②植被主要为荒漠、草原与高山草甸灌丛。③大部分地方属内陆流域,多冰川湖泊,多大河源地。④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微弱,原始自然状态保存得比较完整。 土地利用以畜牧业为主。 3、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 (1)原因:热量条件的变化是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在北部地区,气候湿润程度随距海里程的增加而较少也是区域差异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2)自然分区:①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区②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③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④华南热带湿润地区 4、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东西差异 (1)原因:深居内陆,加上山地、高原的阻挡,来自太平洋的水汽被层层截留,形成了干旱少雨的气候。 (2)植被差异:从东往西,本区的植被大体上依次分为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3)自然分区: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 5、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 (1)地域差别:东南温暖湿润,西北寒冷干旱 (2)植被的水平差异:在高原面上,由东南向西北出现了山地森林——高山草甸——高山草原——高山荒漠的水平变化。 (3)垂直差异:海拔由低到高,出现森林——草原——荒漠的垂直变化,从高原边缘至内部,垂直变化由繁至简。 中国的经济区域差异 1、我国的三大经济地带 (1)三大经济的带的划分:依据各省、市、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可把全国大致分成东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