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转基因水稻的进展

转基因水稻的进展

转基因水稻的进展
转基因水稻的进展

转基因水稻的进展

水稻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世界上约有一半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据专家预测,到2025年在现有稻谷产量的基础上再增加60%才能满足需要。随着人口的增长和耕地面积的减少,世界尤其是我国将面临粮食问题的严峻挑战,培育优良品种成为提高稻谷产量的主要途径。传统的育种技术已为培育水稻新品种做出了巨大贡献,并将继续发挥主导作用,但由于品种资源的贫乏,单靠传统育种已很难有太大的突破。

20世纪下半叶以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发展,基因工程技术特别是转基因技术在植物遗传育种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转基因技术就是将外源基因通过生物、物理或化学手段导入其它生物基因组,以获得外源基因稳定遗传和表达的遗传改良体。自1983年世界上首例转基因植物———一种含有抗生素药类的烟草在美国成功培植以来,全球范围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和销售收入均以倍数增长。2004年,转基因作物面积(主要是大豆、玉米、油菜和棉花)已达11250万hm2,已被批准可使用的产品有1000多种。水稻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自1988年首次获得可育的转基因水稻以来,转基因技术在水稻品种改良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已选育了一系列转基因水稻品系(组合)。本文简要介绍了近年来水稻转基因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 1水稻转基因研究进展在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众多材料中,水稻由于其

基因组较小、重复序列较少等优点而成为一种重要的模式植物。自1988年首次获得转基因水稻以来,水稻转基因技术已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已成功获得籼稻、粳稻、爪哇稻的转基因水稻。

1.1抗虫转基因水稻研究

虫害是水稻生产中的一大害,化学药剂杀虫不仅成本较高,而且严重污染环境,抗虫转基因水稻的应用前景是不言而喻的。目前应用于水稻抗虫性改良的外源基因主要有苏云金杆杀虫结晶蛋白基因(Bt基因)、昆虫蛋白酶抑制剂(PI基因)和植物凝集素基因3种,其中Bt基因是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杀虫基因。 1989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中心杨虹等将Bt基因导入水稻品种台北309、中花8号的原生质体并获得再生植株;Maqbool等通过基因枪法将人工合成的CryIIA基因转入水稻,毒蛋白的表达量可高达1%,某些植株的杀虫率可达到100%。浙江大学舒庆尧等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密码子经优化Bt基因cryIA(b)导入到“秀水11”,获得抗性株系的Bt毒蛋白表达量占可溶性蛋白的0.5%~3%,对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螟蛉1-5龄幼虫的毒杀作用达到100%,对8种鳞翅目害虫均表现高抗。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所朱祯等将豌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与信号肽和内质网定位信号KDEL的编码序列融合,得到融合基因,其编码的融合蛋白具有富积于内质网的特性,从而大大提高了转化植株的杀虫效果。转化该基因的水稻比转化未修饰的cpti基因的植株蛋白酶活性平均高出2倍。目前利用该基因已获得了包括明恢81和明恢86等高抗二化螟鳞翅目害虫的转基因水稻植株,用其配制的杂交组合已批准进入中试。

复旦大学遗传所与中国水稻所、湖北农科学院等单位合作利用基因枪法将雪花莲凝集素基因导入粳稻品种鄂宜105和鄂晚5号中,得到了一批转基因株系。其中抗虫蛋白GNA的最高表达量占可溶性蛋白的0.5%。褐飞虱生物鉴定和喂养试验表明,转基因纯系可显著降低褐飞虱存活率和繁殖力,减少褐飞虱的进食量、延缓其发育进度。

1.2抗病转基因水稻研究

病害是影响水稻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之一。世界上每年因病害引起的减产达10%以上。由于病害的复杂性,一般品种很难保持对其持久的抗性。因此国内外许多科学家致力于寻找抗病基因,希望通过外源基因的导入而获得抗病品种。现在许多重要的抗病基因如Xa21、Pib、CecropinB、CP等基因已从植物或其他生物中分离克隆,并在水稻抗病转基因中作了大量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抗病转基因水稻包括转抗病毒基因、抗真菌病毒基因和抗细菌病毒基因。抗病毒转基因已开展了 8种病毒的转基因研究,包括水稻通枯罗病毒、水稻齿叶矮缩病毒、水稻条纹叶枯病毒和其它病毒,如水稻黄矮病毒(RYSV)、水稻矮缩病毒(RDV)等,取得了一定进展。在真菌病害中,危害最严重的是稻瘟病和纹枯病。几丁质酶是研究最广泛的一种病程相关蛋白(pathogenis-related,PR),Nishizama等从水稻中克隆了3个几丁质酶基因,并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具有广谱抗真菌的几丁质酶基因和β-1,3-葡聚糖酶基因转入水稻中,已经获得了一批对稻瘟病和纹枯病具有抗性的水稻品系。中山大学李宝健等将水稻碱性几丁质酶基因R、R, 水稻酸性几丁质酶基因RAC22和苜蓿β-1,3-葡聚糖酶基因利

用基因枪对多个籼稻和粳稻品种进行共转化,获得了一批对上述两种病害具有孤独抗性的转基因株系。白叶枯病是世界水稻生产中广泛发生,危害最严重的细菌性病害。在水稻中,至少已鉴定了19个抗白叶枯病的基因。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中心与国外合作研究转Xa21基因,获得的抗白叶枯病水稻明恢63株系已批准进行环境释放。中科院遗传所翟文学等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Xa21基因转入我国的5个水稻品种,获得了对白叶枯病具有抗性的水稻株系明恢63、盐恢559和珍汕97B等杂交稻恢复系和保持系,目前已利用其制得了转基因杂交稻汕优63和汕优559,结果表明这两个转基因杂交稻具有优良的广谱抗性,抗谱与Xa21基因供体IRBB相同。

1.3抗除草剂转基因水稻研究

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杂草危害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稻谷品质,每年因杂草造成稻谷减产75亿kg,损失巨大,特别是今年随轻型种植制度迅速推广,更加重了杂草的危害程度。将抗除草剂基因导入水稻使其产生对除草剂的抗性,有助于田间杂草控制。在抗除草剂转基因水稻研究中,大多使用的是 Bar基因。它从潮湿链霉菌中分离克隆,能解除除草剂Basta对生物体内谷氨酰胺合成酶的抑制,而不会导致氨积累引起的植物死亡。1996年,中国水稻研究所首次用基因枪法将抗除草剂bar和cp4基因分别导入水稻, 成功配制出抗两大除草剂草丁膦和草甘膦的转基因直播稻品系(组合)嘉禾98及杂交稻组合辽优1046等。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中心范云六实验室用CaMV35S引导的Bar基因,通过电激法介导实现了光亲和系02428的

原生质体转化,得到了抗除草剂PPT的转基因植株。此外,王松文等利用农杆菌介导将细菌阿特拉津氯水解酶基因转入津稻 107,转基因植株对除草剂阿特拉津具有抗性.

1.4 抗逆转基因水稻研究

除病虫害因素外,不利的天气和土壤等环境条件也是影响稻谷产量和稻米品质的重要因素。IRRI 分离克隆出3个与水稻耐淹能力有关的基因pdcI、pdcII、pdcIII,并采用不同的启动子转入水稻基因组中获得部分转基因植株。IRRI将烟草中的抗旱性基因CMO导入水稻中,获得抗旱性较强的转基因水稻。许等将大麦后期胚胎富蛋自基因HVAI导入水稻以求提高水稻抗旱能力。吴亮其等将拟南芥的δOT基因转入粳稻品种中,得到δOT基因超量表达的转基因水稻,转基因水稻的耐盐能力明显高与对照。河北大学朱宝成教授构建了脯氨酸合成酶基因载体并将其转入水稻,多数转基因水稻均耐盐,且可正常结实。Yokoi等(1998) 利用农杆菌介导将拟南芥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GPAT)的cDNA转入粳稻中,转基因植株叶片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比对照高28%,耐冷能力提高,低温(17℃)下净光合速率提高20%。

1.5稻米品质改良转基因水稻研究

利用转基因技术进行水稻品质改良主要是营养品质和食味品质。与大豆、玉米、小麦等相比,稻米蛋白质的含量并不高,而且水稻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也较低。美国Louisiana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Zheng等 (1995)将菜豆种子蛋白质基因导入水稻中表达,转基因水稻种子中蛋白质含量增加4%。 IRRI(1995)人工改造的水稻贮藏蛋白

Glutelin(富含甲硫氨酸和赖氨酸)基因导入水稻并获得再生植株,外源蛋白得到表达。高越峰等将四棱豆中的高赖氨酸蛋白基因导入粳稻“中花8号”中,转基因植株中赖氨酸含量均得到了增加,最高增加了12.4%。Ye等 (2000)将维生素A源的生物合成途径中3个相关基因导入水稻,转基因水稻种子中类胡萝卜素增加,内胚乳呈黄色。IRRI将单子叶植物中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及其脱氢酶基因导入水稻,获得了富含类胡萝卜素的再生植株。在食味品质方面,李建粤等将大豆DNA导入水稻后,稻米中直链淀粉含量有所降低。日本科学家士原等育成了一种籽粒富含铁蛋白的转基因水稻。

1.6水稻株型转基因研究进展

优良的水稻株型是水稻能够获得高产的骨架。到目前为止,一些水稻株型相关基因已经被克隆,这为通过转基因技术改良水稻株型提供了条件。已有不少研究者对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特别是在创造水稻新矮源上取得了很大进展。Sakamoto等利用水稻DI8基因的启动子引导水稻GA2oxI基因的表达,并获得了稳定遗传的具有半矮杆表型的转基因水稻。Ikeda等将水稻SLRI基因人工改造后(造成编码产物缺失17个氨基酸,并影响到DELLA功能域)转入水稻,获得一系列对GA不响应的矮化转基因株系。Fu等将拟南芥的野生型GAI基因和突变型gai基因转入水稻,结果也获得了对GA不响应的矮化程度不同的转基因植株。Nakagawa等克隆了两个与水稻花分生组织维持有关的基因RCN1和RCN2, RCN1和RCN2在转基因水稻中的过量表达不仅使生育期延长,也使穗部表现出分枝的密穗表型

花卉产业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项目背景 国内外花卉生产的形势和走向 我县花卉生产现状 我县花卉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第三章市场分析与预测 市场需求分析与预测 产品前景分析及销售 产品市场预测及前景分析 营销计划和策略 第四章项目选址及承担单位概况 项目选址 项目承担单位概况 第五章主要研究技术内容、技术方案主要研究技术内容 项目的主要技术方案 1

主要辐射技术内容及辐射方式 技术评价 第六章项目建设内容及进度安排 指导思想 6.2规划布局 6.3项目建设年限及目标 6.4项目建设内容 6.5进度安排 第七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第八章效益分析 8.1经济效益 8.2社会效益 8.3生态效益 第九章项目组织与管理 9.1项目组织管理与保障措施 9.2项目运行机制 9.3资金管理 第十章结论与建议 附件:基地项目建设投资概算总表及明细表 平面示意图 ****农业局关于呈报《****县特色花卉生产基地项目可行性研2

究报告》的请示 第一章项目背景 国内外花卉生产的形势和走向 近几十年来,世界花卉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中国的花卉产业始于80年初,花卉生产面积和花卉产值逐年增加,到****年,我国的花卉生产总面积已从****年的不足1万公顷增加到万公顷,花卉销售额达到亿元,成为世界上花卉生产面积最大的国家。虽然我国的花卉产业在近几年来得到长足的发展,但与花卉业发达国家相比能力仍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单位面积花卉产值极低、品质低劣、花卉产品出口能力差等方面。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品种落后(商品花卉品种及其种苗、种球和种子主要依赖于进口)、栽培技术落后、生产管理水平低、流通渠道不畅、花卉科研与生产和市场脱节等,花木品种落后是造成这种差距最根本的原因之一。品种是花卉生产的基础材料,优良品种是生产优质花木产品的关键,没有资源就没有花卉业的发展,这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3

浅谈我国转基因水稻的研究(一)

浅谈我国转基因水稻的研究(一) 论文关键词]水稻转基因论文摘要]稻转基因研究是国内外植物分子遗传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水稻转基因研究在我国已取得显著进展。详细介绍转基因技术,并阐明我国转基因技术在水稻上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水稻是我国的重要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水稻分布极其广泛,由于生态环境的复杂性和所处地理环境的影响,水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极其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染色体组型和数目复杂多样,成为研究稻种起源、演化和分化必不可少的材料。 植物转基因技术是利用遗传工程手段有目的地将外源基因或DNA构建,并导入植物基因组中,通过外源基因的直接表达,或者通过对内源基因表达的调控,甚至通过直接调控植物相关生物如病毒的表达,使植物获得新性状的一种品种改良技术。它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与育种技术的有机结合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育种技术体系。转基因技术可以将水稻基因库中不具备的各种抗性或抗性相关基因转入水稻,进一步拓宽了水稻抗病基因源,为抗病育种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一、国内外的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技术自20世纪70年代诞生以来,已经取得迅速的发展。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经是全球第4大转基因技术应用国。 转基因生物技术的应用,大多分布在抗虫基因工程、抗病基因工程、抗逆基因工程、品质基因工程、品质改良基因工程、控制发育的基因工程等领域。中国是继美国之后育成转基因抗虫棉的第二个国家。现在河北省与美国孟山都合作育成33B抗虫棉(高抗棉铃虫、抗枯萎病、耐黄萎病)。由中国农科院生物中心、江苏省农科院导入Bt基因,由安徽省种子公司,安徽省东至县棉种场共同选育的抗虫棉“国抗1号”在安徽省已通过审定。国际水稻所将抗虫基因导入水稻,育成抗二化螟、纵卷叶螟的转基因水稻。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河南农科院等许多科研单位和高校将几丁质酶和葡聚糖酶双价基因导入小麦育成抗病转基因小麦、转基因烟草、转基因水稻等等。英国爱丁堡大学将水母发光基因导入烟草、芹菜、马铃薯等作物,获得发光作物,驱赶害虫。 至于油菜方面利用转基因工程培育雄性不育系及其恢复系的研究,亦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比利时为了提高菜饼粗蛋白质的含量,将一种草控制的蛋白质基因转移到油菜上来,选出高蛋白质含量的转基因油菜品种。瑞典Svalow-Weibull等公司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甘蓝型油菜,培育成抗除草剂油菜新品种;比利时PGS公司采用基因工程手段创造出新的油菜授粉系统;法国应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将萝卜不育细胞质的恢复基因引入甘蓝型油菜,充分利用萝卜不育细胞质不育彻底的特性,实现了萝卜不育细胞质的三系配套,对推动全球杂交油菜育种具有革命性的影响。 二、我国转基因技术在水稻上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我国是农业超级国,因此,中国人吃饭问题的关键是水稻问题(高产和抗性问题),而水稻问题的核心便是转基因技术在水稻中的成功应用。 近年来,植物抗病毒基因工程的技术路线已趋向成熟,国内外相继开展了水稻东格鲁病、条纹叶枯病、黄矮病、矮缩病等8种病毒病的转基因育种研究,将各病原病毒的外壳蛋白基因、复制酶基因、编码结构或非结构蛋白基因干扰素CDNA等分别导入水稻,获得了抗不同病毒病的转基因株系或植株。在我国,转基因技术在水稻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惊人的成果。(一)转基因技术在提高水稻植株的抗Basra除草剂的成果 王才林等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将抗Basta除草剂的bar基因导入水稻品系“E32”,获得转基因植株。抗性鉴定表明,转基因植株能充分表达对Basta除草剂的抗性;通过对转基因植株后代PCR分析,证实bar基因已整合到受体植株的基因组中,遗传分析表明,bar基因能在有性生殖过程中传递给后代,并在T代开始分离出抗性一致的稳定株系。段俊等利用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作物的研究进展

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课程论文 转基因作物的研究进展 学生姓名:魏斌聪 学号:200806016139 专业/班级:生物工程081班 课程名称:生物工程原理 指导教师:陈蔚青教授 浙江树人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 2011年5月

转基因作物的研究进展 魏斌聪 (浙江树人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生工081班浙江杭州310015) 摘要:人们将所需要的外源基因(如高产、抗病虫害优质基因) 定向导入作物细胞中, 使其在新的作物中稳定遗传和表现,产生转基因作物新品种, 是大幅度提高作物产量的一项新技术。本文先描述了转基因作物的发展进程,对其基因问题的研究作了讨论,并列出转基因作物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作分析,最后对此项技术作出展望。 关键词:转基因作物;DNA技术;基因导入;安全性 前言 转基因植物(transgenic plant),是指基因工程中运用DNA 技术将外源基因整合于受体植物基因组、改变其遗传组成后产生的植物及其后代。转基因植物的研究主要在于改进植物的品质,改变生长周期等提高其经济价值或实用价值。[ 1 ]其主要范围是在作物方面,如可食用的大豆、玉米等,或者可投入生产的棉花等作物。 从表面上看来,转基因作物同普通植物似乎没有任何区别,它只是多了能使它产生额外特性的基因。从1983年以来,生物学家已经知道怎样将外来基因移植到某种植物的脱氧核糖核酸中去,以便使它具有某种新的特性:抗除莠剂的特性,抗植物病毒的特性,抗某种害虫的特性。[ 2 ]这个基因可以来自于任何一种生命体:细菌、病毒、昆虫等。这样,通过生物工程技术,人们可以给某种作物注入一种靠杂交方式根本无法获得的特性,这是人类9000年作物栽培史上的一场空前革命。[ 3 ] 1 转基因作物的发展进程 转基因作物的研究最早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1983年,全球第一例转基因烟草在美国问世。1986年,首批转基因抗虫和抗除草剂棉花进入田间试验。1996年,美国最早开始商业化生产和销售转基因作物(包括大豆、玉米、油菜、

产品产业化前景分析报告

高精密无缝不锈钢管 产品产业化前景分析及新建五千万产值 小型厂可行性报告 一、技术路线 不锈钢无缝钢管的生产国内企业采用的技术路线99 %是传统方法,即: 圆钢T热穿孔T酸洗T轧制开坯T固溶热处理T酸洗T冷轧 (拔)7热处理T酸洗T冷轧(拔)7热处理T酸洗T冷轧(拔)7 多次重复直至符合成品尺寸。在开坯和冷轧或冷拔时需用大量油脂进行润滑。 不断重复的热处理7酸洗7冷轧(拔)的循环中,其中冷轧(拔) 是决定钢管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的关键,但是一次又一次的热处理 (产生氧化皮)和酸洗(为了祛除氧化皮;在开坯和冷轧、冷拔后则是为了祛油),却一次又一次地破坏掉钢管的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这样的技术工艺生产的钢管只能作为一般结构件和一般流体的输送管道。这就是传统不锈钢管技术工艺的局限和不足。 现代制造业,如精密机械、精密仪器仪表、电子产品、汽车、航空航天器、核能工程、舰船兵器等领域大量需要的是高精度、高洁净、高性能的不锈钢无缝管,这种不锈钢管的精度要求已达到只需稍加量裁而不需作任何机械加工就可直接作为零部件使用的水平。为此,必须跳出传统的技术工艺路线。

我们经过多年探索,针对反复加热和酸洗严重破坏钢管精度和表面质量的弊病,确立了一条热处理不产生氧化皮,不用酸洗祛除氧化皮和润滑油脂的技术工艺路线,即: 冷轧(拔)7清洗除油T无氧化热处理T冷轧(拔)7清洗除油 T无氧化热处理T冷轧(拔)7反复循环直至达到成品要求。 这是一条主线,整个作业过程不存在环保问题,在高效的润滑、精密的模具、严格的质量监控下,就能制造出完全不同于传统产品的高端不锈钢无缝钢管。 二、技术水平 1 、从国内水平看,如宝钢特钢公司、攀钢特钢公司等个别大公司曾化巨资从英国或德国引进了一些纯氢保护热处理炉等无氧化热处理设备,但由于设备产能很大,成本高昂,客户少,除了少数出得起高价的军工单位外,很少开炉,利用率不高。据我们所知,这些单位的先进装备,主要专用于军工产品或解决环境问题。(其实要解决酸污染的环境问题,国内已有成熟的技术,只需投入少量资金就可达到零污染排放。) 国内也有一两家小企业在做这类管子,但管理落后,质量很差,产能很低,得不到市场的认可。 国内其实不缺少无氧化热处理的设备,虽然在自动控制等方面不及进口装备,使用温度一般也比较低,主要适用于温度要求较低的有色金属产品的热处理。随着国内制造业的进步和发展,目前也已能够制造适用温度高的用于不锈钢热处理的光亮炉,价格只是进口货的十分之一或几十分之一。这将极大地降低我们的投资成本!

挂面产业化发展与前景分析1

手工拉面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 近几年来,手工拉面这一传统产业获得了长足发展。从最初的手工作坊到现在的规模化生产走过了一条漫长的发展道路,随着企业规模越来越大,竞争层级逐步提升,消费者消费理性也在增强,国家职能部门对产品的标准、制造和流通过程的监管越来越规范,标志着手工拉面产业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一、公司基本情况 古浪伊禧堂伟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以“立足三农,开拓创新”为己任,致力于河西地区综合开发的新型高科技企业。公司位于古浪县双塔生物制药食品工业园,依托10万亩优质“红秃头”小麦原料种植基地,建成年产2500吨标准化生产车间1栋,总资产3500万元,现有职工90人,其中管理人员20人,技术人员70人,职工平均年龄38岁,大中专以上学历占70%。 公司主要从事天然植物的种植;收购以及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面粉制品(手工创新)的加工、销售和对外贸易经营;挂面、豆制品、米制品、土特产、有机食品、食品机械的研发。其主导产品为手工拉面,公司通过深度挖掘整理河西地区“始于明末清初近400年加工手工挂面”工艺配方的基础上,以纯天然、无污染的“红秃头”小麦粉为原料,以揉、压、行、搓、拉、晾等十二道原始工艺,引入现代营养学理念,加以改良和改善,率先推出纯手工、不加任何添加剂的绿色

食品;产品以其爽滑可口,高精强韧、风味悠长、营养丰富等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产品先后通过国家 QS生产许可、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及绿色食品认证、甘肃省“A”级企业评审, 2011年荣获甘肃省农产品交易会“金奖”、 2012年荣获“甘肃名牌产品”和“用户满意产品”荣誉称号,并被授予“县科技进步三等奖”,为公司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公司以青海伊禧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青海大学、甘肃农科院、河西学院等科研机构为依托,对于手工挂面的工艺、配方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研究,成功研制出了“古浪伊禧堂螺旋藻保健拉面”,填补了目前国内市场的空白,为河西地区手工拉面发展开辟了新天地。 公司产品主销区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青海、甘肃等地,基本履盖全国大部分地区,到2012年12月底,生产手工拉面2420吨,销售2420吨,实现销售收入3452.22万元,利润457.71万元,税金77.7万元。从目前情况分析,我公司经营状况良好,效益逐年提升,品牌享誉全国,发展势头迅猛。 二、手工拉面产业发展的趋势分析 1、手工拉面技术水平及技术特点 过去一般认为手工拉面的生产技术门槛低,而不重视对手工拉面生产的投入,其实这是个误区。对于传统的低端产品生产而言,现有的生产设备及生产条件已能满足要求。但要不断开发高端产品、提升附加价值、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满足食品卫生安

项目产业化状况及前景分析

项目产业化状况及前景分析 一、申报单位目前的生产经营状况 公司位于昆山市国家高新园区,于2009年12月3日注册成立,注册资金2115万元,项目总投资12000万元,公司占地面积40000平方米,4条全自动智能化生产线,设备累计投资总额3150万元,公司总资产10437万元, 研发投入累计986万元。负债率64.1%,公司员工98人,从事产品研发制造的专业技术人员55人,大专以上文凭人员38人。 公司新产品通过市场的初试、中试到市场推广,已明显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产品从2010年开发成功,2011年总销售额为5700万元人民币,其中新产品销售额达1140万元人民币,占公司总销售额的20%,2012年总销售额为10023万元,其中新产品的销售额达5250万元人民币,占全年总销售额的52.4%。净利润210万元,税金724.6万元。2013年上半年仅新产品销售额就达4850万元,比上年同比增长63%,产品产值占比65%、预计2013年度总销售额约18000万元,新产品销售额约10000万元。“喷射平涂”高吸水性亲水无纺布产品将成为公司发展的主导产品。 2010年8月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初步完成了企业管理团队的整合与员工综合素质的培训,企业已朝着稳健发展的方向前进。公司站在市场前沿的高度,着力打造科技型企业,把握纺织新材料阳光产业发展前景和聚丙烯短纤维复合材料的巨大潜在商机,适时投资转型升级,从事高端医疗卫生用功能性无纺布制造产业。该产业归属国家新兴产业、江苏省重点新产品新技术目录中的纺织新材料类。 公司深深地认识到从管理中求效益是企业发展的根本,自企业组建以来,公司领导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需求,认真的学习台资企业、外资企业的先进管理理念,大胆的引进优秀的管理人才,到目前为止引进高级管理人才3名,无纺布专业高级技术人才6人,形成一支既懂管理又懂技术、敢于创新、勇于负责,出色完成任务的现代管理团队。有效运用行销情报,把握市场脉搏,提高销售预测能力。严肃生产程序管理,确保对客户的品质承诺,维护企业信誉。坚决奉行质量第一,用户第一的原则。做到重合同守信用,受到了新老客户的认可和信任,产品销售业务逐年增长,2010年客户仅有 96家,2012年迅速增长至 300多家,

转基因育种研究进展

作物转基因育种研究进展 摘要:近年来,植物基因工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转基因技术由于其巨大的产业价值,特别是在作物品质改良、产量和抗逆性提高等方面的明显优势,一直是国际农业高新技术竞争的焦点和热点。本文主以棉花、玉米、水稻为例就转基因育种技术在作物上的研究进展进行相关的介绍。 关键词:作物,棉花,玉米,水稻,转基因育种,研究进展 植物转基因技术是指利用重组技术、细胞DNA培养技术或种质系统转化技术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基因组,并能在后代中稳定遗传,同时赋予植物新的农艺性状,如抗虫、抗病、抗逆、高产、优质等。常规育种常常受有性杂交亲和性的制约,而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打破物种界限、克服有性杂交障碍,快速有效地创造遗传变异,培育新品种、创造新类型,大大缩短新品种育成的时间。因此,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植物转基因技术也蓬勃发展[1]。 1 转基因棉花育种的研究与进展 近年来,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生物技术来创新棉花种质资源和培育新品种是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极大地推动了棉花遗传育种的发展[2]。中棉所是世界上唯一可以同时采用农杆菌介导法、花粉管通道法、基因枪轰击法快速获得转基因抗虫棉新材料的技术平台,能将植物嫁接技术成功应用于转基因棉花的快速移栽,成活率超过90%。未来3~5年,中棉所将挖掘、整合与优化抗病、抗除草剂等基因10个,筛选高产因子、高品质纤维等基因或分子标记150个,创造转基因棉花育种新材料100份以上,培育重大新品种(组合)3~5个。 1.1转抗虫基因 1991年成功将外源Bt基因导人棉株中,1992年人工合成了全长1824bp的CrylAb和CrylAc融合的GFMCry1A基因,并于1993年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和外源基因胚珠直接注射法成功导入晋棉7号、中棉12、泗棉3号等主栽品种,获得了高抗棉铃虫的转基因棉花株系;包含CryIAc和AP基因双价抗虫基因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冀合321胚性愈伤组织,经6代筛选后培育出抗棉铃虫90%的纯合品系,且农艺性状均优于对照。 1.2转抗黄萎病相关基因 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和农杆菌介导转化法将菜豆中的几丁质酶和烟草中的葡聚糖酶基因转入棉花,并从转基因高世代材料中筛选出了高抗黄萎病的品系;将天麻抗真菌蛋白基因用花粉管通道法转化天然彩色棉主栽品种,从高世代系中选育出既抗枯萎病又抗黄萎病的兼抗材料;将葡萄糖氧化酶基因(GO)转入棉花,转基因后代对枯萎病和黄萎病抗性均有显著提高,部分材料抗性达到抗病水平。1.3转抗除草剂基因 1997年由美国孟山都公司推出抗除草剂棉花抗性品种,他们从土壤农杆菌变种CP4中分离到编码抗草甘膦酶的基因,并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珂字棉312,把该基因导入棉花植株,从而使其对草甘膦产生抗性。采用中棉35下胚轴为材料,将草甘膦突变基因aroAM12导入到棉花中,获得65棵再生植株,通过Southern及Western试验验证了该基因的导入和表达状况,结果表明,转化株对草甘膦具有很高的抗性;将抗草甘膦基因aroAM12和抗虫基因Btslm一起整合到一个载体中,并以抗草甘膦基因作为选择标记,通过转化棉花品种石远321后获得了抗草甘膦和抗棉铃虫的再生株。

袁隆平:政府应该特别慎重批准转基因植物商业化

袁隆平:政府应该特别慎重批准转基因植物商业化 2010-02-02 18:39:58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网友评论 6 条 “欧美科学家都不敢断定这项技术一定是安全的,中国科学家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拿下安全证书似不稳妥”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金微发自北京“中国成为国外转基因粮的生死试验场”“民族的噩梦”……已经两个月了,有关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种植的各种担忧仍然在网络上持续发酵,并逐渐蔓延形成一种恐慌。有的论坛还发起“反转基因主粮”的签名活动。 2009年11月27日,农业部批准了两种转基因水稻、一种转基因玉米的安全证书,获得两个转基因水稻安全证书的是华中农业大学张启发教授及其同事。这是中国首次为转基因水稻颁发安全证书。 安全证书是转基因作物品种上市之前最难的一个关口,这意味着该品种的生产性试验结束并获得农业主管部门认可,技术方面的障碍基本扫除,接下来就可以申请生产许可证了。 作为全球最大的水稻生产和消费国,中国即将打开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种植的“闸门”,但这也引起了担忧。 “如果在全球还远未达到共识的情况下,我们贸然去进行转基因水稻大面积的商业化种植,这种‘敢为天下先’是不是也太超前了?”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发出的疑问颇具代表性。 真没害处吗? 质疑主要是围绕着转基因水稻的安全性展开的。 “我并不反对转基因水稻的商业化种植,但是我担忧背后的风险。”环境保护部生物多样性研究首席专家薛达元告诉《国际先驱导报》,由于水稻是主粮,世界各国都比较慎重,“转基因的大豆、玉米、棉花有商业化种植的,但是转基因水稻,还没有哪个国家进行商业化种植。” 薛达元担忧的主要风险是转基因水稻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实际上,这也是很多专家提出质疑的主要原因。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蒋高明介绍,转基因水稻是在水稻中引入抗虫基因,使得水稻能分泌一种BT毒蛋白物质,虫子食用后会被毒死,因而能够产生防虫效果。“但水稻是人类的主粮,昆虫无法下口,人类长期食用难道就没有害处吗?”蒋高明质疑。 近年来,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引起很大的争议。2007年,法国科学家证实,世界最大的种子公司美国孟山都公司出产的一种转基因玉米对人体肝脏和肾脏具有毒性。2008年,美国科学家也证实了长时间喂食转基因玉米的小白鼠免疫系统会受到损害,该研究成果发表在同年《农业与食品化学》杂志上。2009年12月22日,法国生物技术委员会最终宣布,转基因玉米“弊大于利”。 蒋高明认为,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并没有从根本上得以保障,“欧美科学家都不敢断定这项技术一定是安全的,中国科学家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拿下安全证书似不稳妥”。 一旦出问题……

产业化可行性报告

鸵鸟养殖场可行性报告 一、项目分析 (一)项目建立依据 非洲鸵鸟全身是宝,无论是皮毛还是还是肉品。非洲鸵鸟是世界个头最大的品种。鸵鸟皮是世界上最名贵的皮革,具有轻柔、美观、耐用等特色。可制成皮衣、皮鞋、皮带、皮包等皮革制品。其拉力比牛皮高五倍,价格比目前世界上最名贵的锷鱼皮高五倍。一岁鸟可产皮1.3平方米。在食用方面,因其脂肪含量低,蛋白质含量高,并富含钙、锌、硒等无机盐,是一种深受人们欢迎的美味佳肴和强身滋补佳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食肉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鸵鸟肉以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价格累累上涨。目前,全省内的鸵鸟养殖几乎还没有,所谓的物以稀为贵,鸵鸟市场前景长远。鸵鸟蛋壳、脚趾、羽毛鸵鸟蛋是禽类中最大的,每枚重约1.5千克,其壳具有象牙般的光泽,厚度达到2.5毫米且坚硬。其大小为16厘米×13厘米,可用于彩画和雕刻。脚趾是制作高级工艺品的加工材料。鸵鸟羽毛与其他家禽的羽毛不同,中间1根羽轴粗硬,而羽片多为羽绒,质地细软,手感极好,有很好的保温性能,是服装工业的上好配料。鸵鸟羽毛不产生静电,可用于电脑及精密仪器的清洁和做清洁汽车的掸子。鸵鸟长到6个月就可以拔毛,以后每隔9个月拔1次,每只可年产羽毛1千克。另外,鸵鸟油是生产高级化妆护肤用品的原料,鸵鸟角膜、内脏、鸵鸟鞭、鸵鸟骨等都具有医用和药用价值,有待人类的开发利用。根据发展,养殖场以旅游观看和宰杀及鸵鸟连锁饭店为基本,以引进外资开办鸵鸟肉食加工品厂、鸵鸟制革厂、鸵鸟工艺品厂为一体的大公司为目标。本着以引进

西瓜同样的发展态势,将鸵鸟养殖业带入榕江,让广大农民得到更好的发展。该项目实属投资小、见效快、易行可靠的好项目。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鸵鸟养殖投资不大,最关键的是三点:一是建场,预计除了场地,建场费在5万元左右。二是引种,引种费,在一万二左右(16只)。三是喂养期间的周转,按照16只成年鸵鸟的喂养,根据自行种植农作物为基本,每月所需费用在700元即可。 (三)项目开发的意义 鸵鸟体形大,繁殖力强,产肉率高。成年鸵体重达200公斤,1岁年龄体重可达100多公斤,是最佳的屠宰期,一般2~3岁性成熟,寿命可为70年,有效繁殖时间达50年之久。母鸵年产蛋80枚左右,可孵化成鸟约50只。鸵肉是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美味食品,鲜嫩可口,它含有21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鸵鸟皮毛珍贵,其皮革是消费者的最爱,可说是皮中之王,其蛋壳、毛饰也是优美的工艺品原材料。另外,鸵鸟适应性强,抗病力强,能耐45℃高温,能御-40℃之寒。它以草和其他植物为食物。是利用牧草的最佳经济动物。 二、市场预测及产品销售方向 目前,国外一张10~15平方英尺的鸵鸟生皮售价折合人民币20 00元左右,而用鸵鸟皮搭配设计的皮鞋售价在几万至十几万日元,比牛皮鞋高出几倍至十几倍;用鸵鸟皮制作的包、袋、皮衣同样名贵,因此,业内已看好这一市场前景,目前一股鸵鸟养殖和深加工的新兴产业正在广东各地兴起。中国鸵鸟养殖业协会杨副会长介绍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也越来越上档次,鸵鸟皮又因其柔韧光滑,透气性好,毛孔花纹别具一格等特点,已被公认为最名贵的皮革种类,也成为品牌消费者的追求目标。目前,国际市场鞋类交易额

转基因作物安全评价研究进展

转基因作物安全评价研究进展 转基因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推进转基因技 术研究与应用,是着眼于未来国际竞争和产业分工的重大发展战略,是解决粮食短缺、人口问题、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必然要求和重要途径。温家宝总理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 明确指出要重点抓好“以良种培育为重点,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实施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工作。“农业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的实施,标志着转基因技术已成为我国抢占科技制高点和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重点。转基因技术自诞生以来,生物安全问题相伴而生。在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和产业化过程中,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1 国内外转基因作物安全评价原则 全球各国都加强了对转基因作物安全性评价的研究工作,主要国际组织和研究机构都制定了相关“基于实质等同性”的安全评价原则和标准,在遵循这一原则的基础上对转基因作物进行安全性评价…。 2转基因作物安全评价体外实验研究现状 目前,转基因作物食用安全性评价主要方法是实验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有体外实验和体内实验两种研究途径。体外实验是通过各种物理化学方法对转基因作物及其产品进行评价分析。主要有关键成分分析和营养学评价:如蛋白质及氨基酸、脂肪及脂肪酸、碳水

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分析;抗营养因子和酶抑制剂等抗营养成分和天然毒素分析;因基因修饰生成的新成分和其他可能产生的非预期成分分析等。还有转基因作物主要成分稳定性分析:如 加工贮存过程中转基因作物稳定性的研究;转基因作物在动物体内消化稳定性的研究等。 现有研究表明转基因大豆、豆粕中干物质、粗脂肪、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灰分、钙和总磷8种普通营养成分与普通大豆含量较接近,无显著差异;转基因大豆中氨基酸、微量元素铁、铜、锰、锌含量与普通大豆相近。转基因大豆中转基因植酸磷、胰蛋白酶抑制因子、脲酶活性和蛋白溶解度等抗营养因子未发生变化,大豆异黄酮和大豆凝集素等在二者之间也具有实质等同性[10]。研究者 还认为尽管转基因大豆中转基因豆粕C14:1脂肪酸、C22:0 脂肪酸、共轭亚油酸含量存在差异,但二者差异没有实际意义,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及各种脂肪酸含量与传统常规大豆间无显著差异。转基因大豆与常规大豆具有实质等同性。部分研究也表明转基因玉米、转基因大米与普通作物具有实质等同性。 3转基因作物安全评价体内实验研究现状 体内实验主要是通过先饲喂动物转基因产品,然后通过研究实验动物身体各方面机能参数(日常活动、体液指标、器官发育、病理检查等)来评价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一些研究表明转基因作物对动物的影响与传统非转基因作物相同。如有研究证实:转基因大豆

商业化种植条件难言成熟

商业化种植条件难言成熟 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greenpeace)成立于1971年,目前在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部,拥有超过280万名支持者。“行动,带来改变”――绿色和平致力于以实际行动推动积极的改变,保护地球环境与世界和平。 绿色和平一直致力于转基因食品方面的调查和研究,近年来先后发布了《气候变化与中国粮食安全》、《国内消费者与海外市场――转基因水稻面临双重阻力》、《谁是中国粮食的真正主人?》等研究报告,引起了社会民众对于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的极大关注。 6月中旬,绿色和平食品与农业项目主任方立锋就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的有关热点问题,接受了《中国质量万里行》记者的专访。 中国质量万里行:最近,坊间传出转基因水稻商业化进程加快的消息,你怎么看待? 方立锋:近年来,由于全球变暖、气侯恶劣、耕地减少等因素,我国的粮食产量增长趋缓,而人口总量仍在不断增加,政府正在积极寻求出路。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种植被认为是可行的办法之一。有关专家宣称已经研究并试验了几个类型的转基因水稻,可以抗虫、抗病,产量也高,他们对其所能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也大加渲染,以达到尽快商业化种

植的目的。 2008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科技专项,国家拟投入资金约240亿元人民币主要研究包括水稻、玉米、棉花等农作物。这次“专项”的通过,让他们兴奋不已。但时至今日,将近过去一年时间,政府对转基因水稻仍持相当谨慎的态度,没有任何商业化种植的许可。 之所以悬而未决,是因为条件仍不充分。我国政府对于转基因水稻是否具有自主的知识产权和生物安全评价是否 完善的态度非常明确。今年年初,绿色和平组织专家对中国最接近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水稻进行了专利方面的调查,发现8个转基因水稻品种都涉及到多项国外专利,其中很多都是在转基因水稻研发过程中必然会使用到的基本方法、技术和元件。 而且,一些专家声称的转基因水稻技术“已经很成熟了”,其实际含义是基因片段等材料可以很容易获得,实验种植也没有什么难度,但不要忘了,这些基因片段是哪里来的?怎么提取的?其中所涉及的国外专利有没有授权?一般而言,在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使用国外的专利是没有问题的,一旦商业化,这些专利必须付费。 中国质量万里行:有专家指出,专利权可以通过协商与购买等方式来解决,不应该成为阻止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种植

机器人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机器人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立项+批地+贷款) 编制单位:北京中投信德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编制时间:二〇二〇年四月 咨询师:高建

目录

专家答疑: 一、可研报告定义: 可行性研究报告,简称可研报告,是在制订生产、基建、科研计划的前期,通过全面的调查研究,分析论证某个建设或改造工程、某种科学研究、某项商务活动切实可行而提出的一种书面材料。 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是通过对项目的主要内容和配套条件,如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从技术、经济、工程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并对项目建成以后可能取得的财务、经济效益及社会影响进行预测,从而提出该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和如何进行建设的咨询意见,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的一种综合性分析方法。可行性研究具有预见性、公正性、可靠性、科学性的特点。 一般来说,可行性研究是以市场供需为立足点,以资源投入为限度,以科学方法为手段,以一系列评价指标为结果,它通常处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确定项目在技术上能否实施,二是如何才能取得最佳效益。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用途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是项目实施主体为了实施某项经济活动需要委托专业研究机构编撰的重要文件,其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作用: 1. 用于向投资主管部门备案、行政审批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的规定,我国对不使用政府投资的项目实行核准和备案两种批复方式,其中核准项目向政府部门提交项目申请报告,备案项目一般提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同时,根据《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对某些项目仍旧保留行政审批权,投资主体仍需向审批部门提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 用于向金融机构贷款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我国的商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和进出口银行等以及其他境内外的各类金融机构在接受项

水稻转基因步骤

在植物转基因过程中,为了有效地识别和筛选转化子,常将目的基因和标记基因构建在同一表达载体中。这种载体结构导致转基因植物中目的基因和标记基因始终共存,而标记基因(尤其是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存在可能给转基因植物的生物安全带来隐患。目前已研发了多种方法剔除转基因植物中的标记基因,其中最常见的是共转化法(Komari 1996,McCormac 等2001)。共转化系统是采用2个质粒或1个含有两套T—DNA表达盒的表达载体共同转化植物,其中一套表达盒含有抗性选择标记基因,另一套表达盒含有目的基因,它们转化植物时可能整合到植物基因组的不同位置。转基因植株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标记基因和目的基因发生分离,从而可在转基因后代中筛选到只含目的基因而不含选择标记基因的个体。共转化从根本上排除了转基因植物中的选择标记,是保证人畜和环境安全的重要措施,因此受到了广泛的重视。Zhou 等(2003)认为,用分别含一个T-DNA区的两个载体共转化的效率低于双T-DNA区表达载体的共转化效率。目前关于利用双T-DNA区表达载体,获得无选择标记转基因阳性株系的研究已有不少报道(唐俐等2006,张秀春等2006,于恒秀等2005)。花药培养与遗传转化技术相结合,可以快速获得纯合转基因植株(斯华敏等,1999,付亚萍等,2001),但是应用花药培养快速获得只含目的基因而无选择标记的转基因研究尚未见报告。 水稻是最主要的粮食作物,转基因水稻的安全显得尤为重要。本实验室通过农杆菌介导的水稻转化体系,将包含人乳铁蛋白(hLF)、高赖氨酸(SB401)、高甲硫氨酸(RZ10)基因的表达载体p13HSR成功转化脆茎稻,由于该表达载体采用双T-DNA结构,将检测出含选择标记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hpt)和目的基因的转基因阳性T0植株按单株直接进行花药培养。在189株二倍体花培植株中检出23株有目的基因没有选择标记hpt的转基因纯合植株,得率为9.87%。RT-PCR检测结果显示外源基因已整合到转基因水稻基因组中并转录。本文首次发现插入的外源基因间存在交换事件,从而改变了花培群体中无选择标记而目的基因阳性的转基因纯系的获得率。同时还对农杆菌介导的同一载体上多个基因转化水稻后,会出现个别基因丢失的情况进行了讨论。 基因转化方法参照Hiei等(1994)的方法并加以修改。取开花后12-15 d左右的稻穗脱粒,表面灭菌后接种在NB培养基上,26℃暗培养诱导愈伤组织。约5-7d后取愈伤组织在相同条件下继代培养,用于共培养。农杆菌于含50mg/L卡那霉素(Kam)的YM平板上划线,28℃黑暗培养3d,用金属匙收集农杆菌菌体,将其悬浮于共培养CM液体培养基中,调整菌体浓度至OD600为0.3-0.5,加入AS(终浓度为100mΜ),即为共培养转化水稻用的农杆菌悬浮液。将继代培养4d后的愈伤组织浸于此菌液中,20min后取出并用无菌滤纸吸去多余菌液,随即转入铺有无菌滤纸的固体培养基上,于26℃下暗培养2~3d。共培养后的愈伤组织在含有50mg/l潮霉素的筛选培养基上,26℃暗培养14d,再转到新鲜配制的筛选培养基上继续筛选14d。然后选择生长旺盛的抗性愈伤组织转移到含有50mg/l潮霉素的分化培养基上,暗培养3天后转至15h/d 光照条件下培养,再生的小苗在1/2MS上生根壮苗两周左右。选择高约10cm、根系发达的小

水稻转基因育种研究进展 7

水稻转基因育种研究进展 王彩芬,安永平,韩国敏,张文银,马 静 (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宁夏永宁 750105) 摘要:对水稻转基因技术在抗虫、抗病、抗逆及改良米质等方面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水稻; 转基因育种; 进展 中图分类号:S511.03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04X(2005)06-0055-03 20世纪下半叶以来,由于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巨大成就,使生物学成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它的理论和方法已渗透到生命科学的许多领域,为生命科学的研究带来新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手段。基因工程技术在植物遗传育种上应用很广泛,并取得了显著成就。 水稻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世界上约有一半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据专家预测,到2025年在现有稻谷产量的基础上再增加60%才能满足需要(K hush,1995)。随着人口的增长和耕地面积的减少,世界尤其是我国将面临粮食问题的严峻挑战,培育优良品种是提高稻谷产量的主要途径。传统的育种技术已为培育水稻新品种做出了巨大贡献,并将在今后继续发挥主导作用,但由于品种资源的贫乏,单靠传统育种已很难有大的突破。基因工程技术为水稻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水稻转基因育种提供了一条新途径。转基因技术可以将水稻基因库中不具备的抗病、抗虫、抗除草剂、抗旱、耐盐、改善品质、提高产量等基因转入水稻,从而实现水稻种质创新和为生产提供优良品种。自1988年以来,国内外已得到了许多水稻转基因植株,涉及到抗虫、抗病、抗除草剂、抗旱、耐盐、改良品质等重要农艺性状,有些已进入田间试验和应用阶段。 1 水稻转基因育种进展 植物转基因育种是利用遗传工程的手段,有目的地将外源基因或DNA构建导入植物基因组,通过外源基因的直接表达,或通过对内源基因表达的调控,甚至通过直接调控植物相关生物如病毒的表达,使植物获得新的性状的一种品种改良技术。在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众多材料中,水稻不仅是世界重要粮食作物,而且由于其基因组较小、重复序列较少的优点而成为一种重要的分子遗传学研究的单子叶模式植物,基因组测序已完成。自1988年首次获得转基因水稻以来,水稻转基因技术已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已成功获得籼稻、粳稻、爪哇稻的转基因植物。随着基因枪转化技术的建立和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法的成功,水稻基因转化技术日益完善。而且转移目标基因已从报告基因或筛选标记基因进入改良水稻抗性和适应性,以及改善品质,提高产量等重要基因的利用。 1.1 抗虫转基因水稻育种 水稻是虫害最多的大田作物,稻螟虫和稻飞虱危害最为严重,水稻中抗虫资源贫乏,转基因技术为抗虫品种的培育提供了一条新途径。自从1989年实现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简称Bt)抗虫基因转化水稻并得到再生植株以来,转抗虫基因水稻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转抗虫基因水稻包括转Bt基因、转蛋白酶抑制基因和转凝集素基因。在转Bt基因的研究方面,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中心杨虹等(1989)将Bt基因导入水稻品种台北309、中花8号的原生质体并获得再生植株;Fujim oto等(1993)通过电激法将cry LAb 基因导入水稻,首次报道了转Bt基因水稻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抗性。项友斌等(1999)利用农杆菌介导实现了苏云金杆菌抗虫基因cryI A(b)和cryI A(c)在水稻中的转化;黄健秋等(2000)利用农杆菌介导获得转(Bt)基因秀水11和春江11植株;薛庆中等(2002)利用农杆菌介导获得转双价抗虫基因(cryI Ac和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基因C pTI)浙大19植株;朱常香等(2002)获得Bt和X a21共转化水稻(C48)植株。近几年转Bt基因研究越来越多,进展很快,在籼稻、香稻、爪哇稻、杂交稻、深水稻中获得成功,选育出克螟稻1号、2号、3号(舒庆尧等,1998)。转Bt基因水稻在我国已进入环境释放阶段,有望培育出应用于生产的抗虫品种。 在转蛋白酶抑制剂基因水稻研究方面,通过电激介导原生质体转化,Xu等(1996)把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C pT i转入粳稻品种台北309,转基因植株对大螟和二化螟2种水稻虫害都具有抗性;通过基因枪介导马铃薯蛋白酶抑制剂基因PinⅡ转化水稻,Duan等(1996)获得了Nipponbare、台南67和Pi4等3个粳稻品种的抗大化螟转基因株系;Lee等(1999)利用PEG介导法将大豆K units胰蛋白酶抑制剂(SK TI)的cDNA转入粳稻Nagdongbyeo的原生质体,再生转基因植株的后代抗褐飞虱。曾黎琼等(2004)利用农杆菌介导将马铃薯蛋白酶抑制剂基因(PinⅡ)导入玉优1号、HT-7中;孔维文等(2004)利用农杆菌介导将PT A和马铃薯高赖氨酸蛋白基因(S B401)同时转入超级杂交稻亲本材料1826中。在转凝集素基因水稻研究中,主要是转雪莲花凝集素(G NA)基因,采用基因枪法,英国John Innes Centre(Maqbool等,1999;Rao等,1998;Sudhakar等,1998)把G NA基因导入AS D16、M5、M7、M12、FX92D、Basmati370等籼稻品种中,得到200多株转基因植株,G NA在水稻中呈高水平的组成性表达(用Ubi启动子)或韧皮部专一性表达(用Rssl启动子),转基因植株抗褐飞虱。在我国,傅向东等(1997)用G NA基因枪转化水稻IR72、IR76、珍汕97和秀水11等品种,部分转基因植株子代对褐飞虱有一定抗性;T ang(唐克轩等,1999)通过基因枪介导实现了G NA 基因和X a21基因的共转化,得到了转基因植株。唐克轩等(2003)利用农杆菌介导将半夏凝集素基因(pta)导入粳稻鄂宛105、中花12和籼稻E优532中,获得7个转基因纯系。 1.2 抗病转基因水稻育种 抗病转基因水稻包括转抗病毒基因、抗真菌病害基因和抗细菌病害基因。抗病毒转基因已开展了8种病毒的转基因研究,包括水稻通枯罗病毒(rice tungro disease)、水稻齿叶矮缩病毒(rice ragged 收稿日期:2005-07-21 作者简介:王彩芬(1968-),女,副研究员,从事水稻花培育种研究。T el:0951-*******E-mail:caifen-68@https://www.wendangku.net/doc/cd16634556.html,

转基因水稻大规模生产重组人血清白蛋白

转基因水稻大规模生产重组人血清白蛋白 由武汉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武汉禾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代常领衔的研发团队从2006年开始进行植物源替代血浆来源的医药蛋白的 研究与开发,现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已跨入规模化生产的阶段,填补了国际上此项技术空白。相关论文于2011年10月31日在线发表于《美国 科学院院报》。该论文在线之际,受到国外Scientist ,Nature news, The Australian, Thomson Reuters, Fox News, Agence France Presse (AFP法新社)等美国、英国、俄罗斯、德国、巴西、印度各专业杂志及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 该研究表明由转基因水稻种子生产的重组人血清白蛋白(OsrHSA)在生理生化性质、物理结构,生物学功能、免疫原性与血浆来源的人血清白 蛋白一致;并建立了大规模生产重组人血清白蛋白的生产工艺,获得了高纯度和高产量重组人血清白蛋白产品。利用大量数据证明了转基因 水稻种子可取代现有基于发酵的表达技术来生产重组蛋白质是经济有效的。正如PNAS 审稿人对该文章的评价:“这篇文章解决了在科学上振 奋人心、在经济上都非常重要的议题--即用转基因植物生产血浆产品或其他蛋白产品的技术平台,可代替其他基于发酵的表达技术,其重 要性也不言而喻……这篇文章近乎完美地证实了植物生产的医药蛋白和批准临床使用的血浆来源医药蛋白是完全相同的,并提供了翔实数据 证明植物系统规模化容易和成本优势。” 目前,人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和细胞培养领域。常见的人血清白蛋白大多数从人的血浆中提取,这样的生 产方式不仅受到血浆供应的限制,而且还具有携带病毒传播的高风险性。国际上以重组人血白蛋白替代血源产品的应用已成为趋势,国内市 场需求也逐年扩大,2010年已达150吨。尽管市场广阔,但高纯度重组人血白蛋白的规模化生产技术和质量控制技术却是世界性难题。武汉禾 元历经多年的技术攻关,利用水稻胚乳表达技术平台,研发出国际先进水平的重组人血白蛋白产品生产技术,并成功实现重组人血白蛋白规 模化和产业化,完全摆脱了相关制约,具有纯度更高、无动物组分、安全、高效、绿色环保、廉价、无限量供应等优势。随着植物源重组人 血清白蛋白的发展,我国人血清白蛋白日益紧张的局面必将得到缓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