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曹操献刀详细教案2

曹操献刀详细教案2

曹操献刀详细教案2
曹操献刀详细教案2

曹操献刀详细教案2

曹操献刀详细教案2

《曹操献刀》教案

焦作一中崔新

教学目标

1.理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2.赏细节,探究小说主题。

教学重难点

发掘曹操英雄中“奸”的本质。

教学方法

讨论法诵读法探究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知道,三国时期,刀光剑影,金戈铁马,出现了一批赫赫有名的铁血英雄,传扬了一种轰轰烈烈的生命理想,可是,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这就是历史啊!然而,那些人,那些事,又在文学的世界里丰满、鲜活起来。罗贯中《三国演义》中的那些人、那些事又是怎样的呢?我们将通过《曹操献刀》来重温那些鲜活的生命。

二、明确学习目标(学生齐读并将学习目标标注在课本上)

1.理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2.赏细节,探究小说主题。

三、检查预习

1.《曹操献刀》中有名有姓有台词的主要人物都有谁?

王允

吕伯奢曹操董卓

陈宫

2.用一个词概括曹操的形象。(学生会从两个方面对其进行定位:褒或贬。)四、分析罗贯中笔下的曹操形象

由学生预习作业对曹操的评价入手,先来分析曹操的“奸”。

(一)在《曹操献刀》中,最能表现曹操奸诈狠毒的是哪一件事?罗贯中是怎么表现曹操的奸诈狠毒的?

学生研读第4段。

明确:亡命途中,草木皆兵,误杀好人,尚可理解;知错再错,诱杀伯奢,穷凶极恶,不可原谅;面对指责,竟道出“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刺裸裸的无耻!

比较探究:

太祖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遂行。——孙盛《杂记》孙盛《杂记》中的内容和文本中的内容不同在哪里?(引导学生品读“凄怆”、“宁”、“毋”,最后尝试理解翻译)

明确:凄怆——曹操已知铸成大错,愧疚难当,悲怆恸哭。

如果你写这个片段,你会选择哪一句话?(横看成岭侧成峰,自圆其说即可。)(二)探究曹操英雄的一面

杀伯奢,我们看到了曹操的冷血和残忍,罗贯中笔下的曹操就只是一个负面的形象吗?

学生研读第一段。

赏析:

1.一人抚掌大笑曰:“诸位公卿,夜哭到明……还能哭死董卓否?”

明确:推敲“抚掌”的含义。群臣哭作一团,一片混乱,此时慢慢、大声地拍手,有提醒的意思,引人注目,卓尔不群;“慢”中含有嘲讽的意味。

品读语言,读出性格来——信心十足,卓尔不群的曹操。

2.“愿即断董卓头,悬之都门,以谢天下”——豪气干云,壮怀激烈的曹操。

3.“虽死不恨”——正义凛然、视死如归的曹操。

正如刚才同学们所言,在节选部分我们分明看到了曹操英雄的一面。再来看看诗歌中的曹操(出示曹操的诗歌)。

从曹操的诗里,你看到一个怎样的曹操?

(心怀天下、志存高远)

明确:曹操的出场,充满了英雄的色彩:董贼废旧立新,大厦将倾,群臣束手

无策之际,一个小小的骁骑校尉,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于既倒。英雄总是在这样在危难之际闪亮登场的,烛之武是,荆轲是,曹操也是!

(三)探究作品中曹操的本心

可就是这样一个英雄,为什么就没能杀死董卓呢?

提示:可以从行刺过程和行刺结果来思考这个问题。

学生研读第2段。

行刺过程的分析:

明确:刺客的追求只有一个——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曹操不是,所以输了。与前面的出场相比,英雄气有余,英雄胆不足!

这可以说是没有杀死董卓的原因之一——提前安排退路。

行刺结果的分析:

行刺成功——死;行刺败露——死;献刀脱逃——生。

明确:前两种假设都指向了一种结果——死亡,曹操可舍不得死。初读文本,我们也许会为曹操在命悬一刻的情况下还能顺利脱身而感到钦佩,深入研读,我们不仅怀疑,这种以背叛誓言为代价的灵活机智还值得赞扬吗?这种失去立场的随机应变你还会崇敬吗?

通过曹操献刀这件事,我们不否认,曹操是聪明的,但绝不智慧!曹操是有英雄气质的,但却不是一个真正的英雄!这种小聪明的核心是利己,它的实质就是奸。至此,曹操奸雄的形象已经跃然纸上。

(四)历史中的曹操与文学中的曹操

明确:历史追求的是真实,文学追求的是艺术,是艺术就离不开虚构。罗贯中本身就有拥刘反曹的倾向,所以他在塑造曹操之初就把他钉在奸的十字架上。我们赏读的是小说中的曹操,是艺术形象,也是历史人物,我们不能用现实去衡量他,也不能简单地贴标签式解读,要透过细微之处,进行深层次的解读。奸雄也好,英雄也好,文学本无标准答案,横看成岭侧成峰!

(五)学习小结

一部成功的文学作品,不仅得益于惊险的情节和离奇的故事,更在于细节的鲜活和生动,欣赏文学作品,细节描写让我们看到曹操英雄背后的奸诈,让我们领会罗贯中的创作意图,让我们理解作品的主题。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运用个性化的细节描写来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描写丰富细腻、含意深刻,小中见大,细中见

深。

五、课堂练习

用一句话评价曹操。

六、推荐阅读

1.孙绍振《另眼看曹操》

2.易中天《品三国》第一部《魏武挥鞭》

1、章回标题

依照章回体的形式,用简洁语言概括每部分内容作为章回标题:示例:王允旧臣哭社稷曹操奇谋借宝刀

孟德献刀遇弑贼李儒献计操脱身

识谎言陈宫擒曹仰曹志二人携手

访伯奢孟德心疑杀无辜陈宫识操 2、人物性格

方法提示:①必须抓住文中的细节等描写,不可脱离文本泛泛而谈。②通过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正面描写以及对比,陈宫之言等侧面描写分析文本中的人物形象。

品味语段,分析本文中曹操人物形象(学生按情节分成四小组,分析内容,总结人物形象和描写方法,记录发言)

⑴、曹操借刀:

问:“曹操借刀”这一情节中有哪些地方打动了你?它能反映出曹操的什么性格特点?①、语言描写:

A“满朝公卿,夜哭到明,明哭到夜,还能哭死董卓否?” B“……操虽不才,愿即断董卓头,悬之都门,以谢天下。” C“操屈身以事卓者,实欲乘间图之耳……虽死不恨”②、反衬手法:

A、“众官发悲皆哭”与“曹操开怀大笑”的反衬

B、“众官无计可施”与“曹操出谋报国”的反衬性格:心明、果断、有志、有勇、有谋

总述:识大义,谋大略,勇猛非凡与胆识过人——体现其英雄的一面。

⑵、曹操献刀①、动作描写

A、操径入性格:目的性强,勇敢果断③、动作语言描写

A、操惶遽,乃持刀跪下曰:“操有宝刀一口,献上恩相”

B、操谢曰:“愿借试一骑。”性格:临危不乱,随机应变②、心理描写

A、操暗忖曰:“此贼合死?”

B、操又思曰:“此贼当休矣!”性格:善度势情

总述:勇敢果断、善度势情、随机应变、临危不乱——体现其英雄的一面⑶、路遇陈宫①、语言描写:

A、操言:“我是客商---”性格:奸诈,狡猾

B、操曰:“燕雀安知鸿鹄志哉!汝既拿住我,便当

曹操献刀教案

<<曹操献刀》教案 一、教学目的 1、了解《三国演义》在古代小说的地位及意义。 2、学会多角度分析鉴赏小说人物形象,把握小说主题。 3、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 4、深刻理解历史上的曹操的是非功过,感受《三国演义》的艺术魅力。 二、教学重点 品读名著片段,多角度分析鉴赏小说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 三、教学难点 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和辩正的分析历史人物。 四、课时计划:二课时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法设计】对曹操这一人物的认识学生多停留在表面,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引导学生分析和教师点拨相结合,鉴赏探究曹操性格的多元化。 【学法指导】把握人物形象,能过小组互助讨论交流探究使学生掌握描写人物的方法以及多角度鉴赏人物形象的技巧。 一、导入 (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片头曲)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为英雄反革命搭建了舞台,小说为英雄做了诗意诠释。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曾经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如今,都已沉沉睡去。但,每当我们翻开《三国演义》时,眼前,却依然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教人禁不住共其悲欢,久久难忘……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三国的历史天空,深入认识曹操的形象。 二、单元介绍 (先让学生讨论交流发言,完成1、2后,由教师点拨补充,对问题1进行多媒体展示)1、你了解或阅读过哪些有关历史演义和英雄传奇的小说,留下怎样的印象? 教师点拨: 历史演义系列小说:《三国演义》自明代嘉靖年间流行以后,模仿它的历史演义小说开始大量出现,从而成为中国古代小说一个重要的流派。《三国演义》为历史性演义小说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伺候产生了列国志传系列小说、隋唐志传系列小说,以及宋史演义系列小说,主要有《新列国志》(冯梦龙)、《东周列国志》(蔡元放)、《隋唐志传》等,其中隋唐志传系列小说中的《隋唐演义》(褚人获)是影响最大的一部。 英雄传奇系列小说:《水浒传》的问世,也为英雄传奇小说铺平了道路。在此后的英雄传奇创作中,以说唐、说岳与杨家将系列最为突出,各自影响最大的作品分别为《隋史遗文》(袁于令)、《说岳全传》(钱彩、金丰,全称《精忠演义说本岳王全传》)和《杨家府演义》(纪振伦,又名《杨家府世代忠勇通俗演义传》) 2、你知道哪些英雄传奇人物,最感兴趣的是谁?说说你对这个人物的理解。 (此环节广开言路,主要是把讨论的自由和空间留给学生,教师不做评论) 三、了解《三国演义》 1、阅读“课前提示”(让学生齐读本段文字)

曹操献刀

曹操献刀 时袁绍在渤海,闻知董卓弄权,乃差人赍(lai)密书来见王允。书略曰:“卓贼欺天废主,人不忍言;而公恣其跋扈,如不听闻,岂报国效忠之臣哉?绍今集兵练卒,欲扫清王室,未敢轻动。公若有心,当乘间图之。如有驱使,即当奉命。”王允得书,寻思无计。一日,于侍班阁子内见旧臣俱在,允曰:“今日老夫贱降(我的生日,谦称),晚间敢屈众位到舍小酌。”众官皆曰:“必来祝寿。”当晚王允设宴后堂,公卿皆至。酒行数巡,王允忽然掩面大哭。众官惊问曰:“司徒贵诞(生日,尊称),何故发悲?”允曰:“今日并非贱降,因欲与众位一叙,恐董卓见疑,故托言耳。董卓欺主弄权,社稷旦夕难保。想高皇诛秦灭楚,奄(才)有天下;谁想传至今日,乃丧于董卓之手:此吾所以哭也。”于是众官皆哭。坐中一人抚掌大笑曰:“满朝公卿,夜哭到明,明哭到夜,还能哭死董卓否?”允视之,乃骁骑校尉曹操也。允怒曰:“汝祖宗亦食禄汉朝,今不思报国而反笑耶?”操曰:“吾非笑别事,笑众位无一计杀董卓耳。操虽不才,愿即断董卓头,悬之都门,以谢天下。”允避席问曰:“孟德有何高见?”操曰:“近日操屈身以事卓者,实欲乘间图之耳。今卓颇信操,操因得时近卓。闻司徒有七宝刀一口,愿借与操入相府刺杀之,虽死不恨!”允曰:“孟德果有是心,天下幸甚!”遂亲自酌酒奉操。操沥酒设誓,允随取宝刀与之。操藏刀,饮酒毕,即起身辞别众官而去。众官又坐了一回,亦俱散讫。 次日,曹操佩着宝刀,来至相府,问:“丞相何在?”从人云:“在小阁中。”操径入。见董卓坐于床上,吕布侍立于侧。卓曰:“孟德来何迟?”操曰:“马羸行迟耳。”卓顾谓布曰:“吾有西凉进来好马,奉先可亲去拣一骑赐与孟德。”布领令而出。操暗忖曰: “此贼合(该)死!”即欲拔刀刺之,惧卓力大,未敢轻动。卓胖大不耐久坐,遂倒身而卧,转面向内。操又思曰:“此贼当休矣!”急掣宝刀在手,恰待要刺,不想董卓仰面看衣镜中,照见曹操在背后拔刀,急回身问曰:“孟德何为?”时吕布已牵马至阁外。操惶遽,乃持刀跪下曰:“操有宝刀一口,献上恩相。”卓接视之,见其刀长尺余,七宝嵌饰,极其锋利,果宝刀也;遂递与吕布收了。操解鞘付布。卓引操出阁看马,操谢曰:“愿借试一骑。”卓就教与鞍辔。操牵马出相府,加鞭望东南而去。 布对卓曰:“适来曹操似有行刺之状,及被喝破,故推献刀。”卓曰:“吾亦疑之。” 正说话间,适李儒至,卓以其事告之。儒曰:“操无妻小在京,只独居寓所。今差人往召,如彼无疑而便来,则是献刀;如推托不来,则必是行刺,便可擒而问也。”卓然其说,即差狱卒四人往唤操。去了良久,回报曰:“操不曾回寓,乘马飞出东门。门吏问之,操曰‘丞相差我有紧急公事’,纵马而去矣。”儒曰:“操贼心虚逃窜,行刺无疑矣。”卓大怒曰: “我如此重用,反欲害我!”儒曰:“此必有同谋者,待拿住曹操便可知矣。”

优质课高中语文选修《曹操献刀》教学设计

优质课高中语文选修《曹操献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了解《三国演义》在古代小说的地位及意义;(2)把握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探究,学会多角度分析鉴赏小说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辩证看待历史人物,正确评价曹操的是非功过,感受《三国演义》的艺术魅力。 学情分析: 农村中学的学生基础比较差,学习的热情低,课外阅读面窄,古代小说读懂是首要,所以要补充资料帮助他们理解,并且着重营造一个平等轻松的课堂,培养好他们对语文的兴趣,让他们在乐中学。 重点难点: 品读名著片段,多角度分析鉴赏小说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 教学反思: 1、本节课主要是“授之以渔”,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自主把握。所以一开始从目标的设定就引导学生自己去把握小说类的学习重点从而定出学习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也是让学生自己找出人物的描写方法并概括人物形象,最后还总结分析人物的方法,让学生有一个系统深入的认识,再接触到小说类的学习时可以自己研读。 2、本节课能够体现新课改的精神,事前用导学案让学生进行预习,上课过程中让学生以小组研讨的方式进行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的能力。 3、不足的是由于时间关系,过于注重完成既定目标,学生不能尽情展示,意犹未尽,训练的时间也不够。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视频导入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为英雄搭建了表演的舞台,而小说则为豪杰做了诗意的诠释……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曾经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如今,都已沉沉睡去,但,每当我们翻开《三国演义》时,眼前,却依然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教人禁不住共其悲欢,久久难忘……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三国的历史天空,深入认识曹操的形象。 活动2【练习】检查预习 活动3【讲授】目标 与学生一起制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活动4【活动】初步感知 提问学生:概括本课的主要情节 活动5【活动】把握人物形象 1、学生分小组讨论,找出各情节中对曹操的各种描写,概括人物特点。 2、学生展示成果。 3、学生表演最喜欢的情节。 4、播放“献刀”的视频,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对主要情节的印象。 活动6【活动】探究主旨 1、课前研读补充资料:《三国演义》其他章节对曹操的描写及名人对曹操的评价。 2、结合自己对曹操的认识,正确评价曹操功过。 3、讨论“罗贯中为什么这样写曹操?”(结合背景) 活动7【练习】写作训练 以“我心中的曹操”为题写一段话,100字左右。

高中语文_曹操献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曹操献刀》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自从清人毛宗岗称“曹操奸绝,古今奸雄中第一奇人”后,人们常常爱用一个“奸”字来概括曹操形象的性格特征。其实,《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也不是“奸”到了极点的扁平人物,而有着复杂个性特征的立体形象。汉人许劭评之为“乱世之奸雄”,其性格内涵有“奸”和“雄”两个层面。本教学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分析曹操的“奸”(多疑、狡诈、残忍、自私等)中有“雄”(有胆识、重谋略、讲忠义、视死如归等),并让学生通过探究、思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目标] 1.通过示例形式用“回目语言”对小说情节概括。 2.运用人物描写的方法分析小说节选部分曹操形象。 3.深入体会曹操“经典名言”及相关评论,认识其自私与残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 课前预习:虽然《三国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但仍有些词语学生需要查阅工具书才能理解。因此,课前预习的主要内容确定为:

①利用工具书,疏通文字;②了解“曹操献刀”之前相关情节。 一、导语设计 汉末风云起,董卓入京,废少帝,逼太后,立献帝,施暴行,民怨沸腾,群情激奋,身直为乱臣贼子,天下有志之士人人欲得而诛之,曹操也有杀董之心,如今且说谋董贼,曹操献刀。 今天咱们就来学一学《曹操献刀》(板书) 二、整体感知----献刀原因情节把握 请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再快速的把选文读一遍,思考: 1、曹操献刀的情节过程是如何发展变化的? 借刀(杀人)---(杀人不成)献刀 ---- 遇陈宫(被捉)----- 杀吕伯奢(亡命途中) 2、活动内容:请用小说“回目”的形式对节选部分进行概括。要求:准确概括情节、工稳使用对仗。(课件展示) 示例:废汉帝陈留践位谋董贼孟德献刀 学生就拟定的情节“回目”发言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内容、对仗方面进行评析。 (设计说明:该环节主要是通过语言训练的形式,对小说情节与人物性格作总体把握,以便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教师示例:(课件展示) (一)王司徒设宴哭汉曹孟德借刀杀人 (二)曹孟德急中生智忙献刀董卓贼恼羞成怒欲捉人 (三)中牟县曹操遇陈宫被抓入狱

曹操献刀教案

《操献刀》教学设计 主备人:周强审核人:梁艳 【教材分析】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分别代表两大主题的小说,并对后代小说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教授此文时,应当先介绍一下两大主题小说的常识,并尝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对两大主题小说的概貌有进一步的探究。此外,节选部分是对操这一人物解读的重要载体,通过对操的分析,能够培养学生深入走入文本以及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当然,在教学时,还可抓住此文的虚与实的特点,进一步引领学生感受小说的艺术手法上的得与失。 【学情分析】 1、必修(5)“名著导读”——《三国演义》,里面有“背景介绍”和“作品导读”两部分容。通过教学,学生基本了解《三国演义》一书的背景、主题、主要容以及思想性和艺术性。 2、部分学生看过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 3、少数学生读过《三国演义》原著。 【教学目标】 1、了解历史演义与英雄传奇两类小说的发展概貌。 2、了解《三国演义》在古代小说的地位及意义。 3、学会多角度分析鉴赏小说人物形象。 4、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 5、深刻理解历史上的操的是非功过,感受《三国演义》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

品读名著片段,多角度分析鉴赏小说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教学难点】 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和辩正的分析历史人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片头曲)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为英雄搭建了舞台,小说为英雄做了诗意诠释,曾经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巳沉沉睡去,但当我们翻开《三国演义》时,书中的人物却依然栩栩如生。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三国的历史天空,去感受其中的人物形象。 二、单元介绍(历史演义与英雄传奇两类小说的发展概貌) (先让学生讨论交流发言,完成1、2后,由教师点拨补充,对问题1进行多媒体展示) 1、你了解或阅读过哪些有关历史演义和英雄传奇的小说,留下怎样的印象?教师点拨: 历史演义系列小说:《三国演义》自明代嘉靖年间流行以后,模仿它的历史演义小说开始大量出现,从而成为中国古代小说一个重要的流派。《三国演义》为历史性演义小说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伺候产生了列国志传系列小说、隋唐志传系列小说,以及宋史演义系列小说,主要有《新列国志》(梦龙)、《东周列国志》(蔡元放)、《隋唐志传》等,其中隋唐志传系列小说中的《隋唐演义》(褚人获)是影响最大的一部。 英雄传奇系列小说:《水浒传》的问世,也为英雄传奇小说铺平了道路。在此后的英雄传奇创作中,以说唐、说岳与家将系列最为突出,各自影响最大的作

曹操煮酒论英雄教案

教学重点: 对话描写对刻画人物内心世界的作用。 教学难点: 1、通过对话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2、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简介《三国演义》的作者及与课文有关的知识。 2、掌握基础知识。 3、划分课文层次,分析第一部分。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在我国可称得上家喻户晓,许多人物至今还被人们津津津乐道。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三国人物?他们又具有怎样的性格?(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教师归纳)是的,从《三国演义》这部小说里,我们了解诸葛亮的智,曹操的奸,关羽的义,赵云的勇,等等。而这此人物之所以能长久地、鲜活地活跃在大家脑海里,是因为作者采用各种描写手法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我们今天就来听听曹操和刘备的一段对话,看看从中显示了他们怎样的性格。 2、简介《三国演义》及其作者。 《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或《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它以魏、蜀、吴三国的历史为题材,又依据有关的传说、戏曲等资料,经过综合加工再创作而成。小说从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写起,写到黄巾起义被镇压,在镇压农民起义时,各军阀乘机割据。后写曹操杀董卓,平袁绍,统一北方。接着写曹操指挥大军南下,南方孙权、刘备联合抗曹,赤壁一战,曹操大败。自此魏、蜀、吴三国鼎立,各自称帝,相互攻战。后写司马氏推翻曹魏统治集团,建立西晋王朝,先后灭掉了蜀、吴,全国统一。小说塑造了一大批个性鲜明的历史人物形象:阴险狡诈的曹操,宽厚仁爱的刘备,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忠义勇武的关羽,刚烈粗犷的张飞等,在人们心目中都成了某种典型人物的代表。 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 3、阅读课文导读,了解本文的中心内容。 导读中点明本文主要写曹操和刘备一场精彩的对话,这场对话既是智慧的较量,又是一场特殊的心理战。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课文节选自第二十一回,当时曹操位居汉相,势力强大,野心勃勃,挟天子以令诸侯。汉献帝极为恐惧,就秘密下诏给国舅董承,设计谋杀曹操。董承联络刘备聚义图谋,刘备参与了这一行动计划。当时,刘备为豫州牧,势力弱小,被曹操安排在相府左近宅院居住,实际上受到监视,随时有被杀的可能。在这种情势下,刘备只能

曹操献刀详细教案2

《曹操献刀》教案 焦作一中崔新 教学目标 1.理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2.赏细节,探究小说主题。 教学重难点 发掘曹操英雄中“奸”的本质。 教学方法 讨论法诵读法探究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知道,三国时期,刀光剑影,金戈铁马,出现了一批赫赫有名的铁血英雄,传扬了一种轰轰烈烈的生命理想,可是,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这就是历史啊!然而,那些人,那些事,又在文学的世界里丰满、鲜活起来。罗贯中《三国演义》中的那些人、那些事又是怎样的呢我们将通过《曹操献刀》来重温那些鲜活的生命。 二、明确学习目标(学生齐读并将学习目标标注在课本上) 1.理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2.赏细节,探究小说主题。 三、检查预习 1.《曹操献刀》中有名有姓有台词的主要人物都有谁 王允 吕伯奢曹操董卓 陈宫 2.用一个词概括曹操的形象。(学生会从两个方面对其进行定位:褒或贬。)四、分析罗贯中笔下的曹操形象

由学生预习作业对曹操的评价入手,先来分析曹操的“奸”。 (一)在《曹操献刀》中,最能表现曹操奸诈狠毒的是哪一件事罗贯中是怎么表 现曹操的奸诈狠毒的 学生研读第4段。 明确:亡命途中,草木皆兵,误杀好人,尚可理解;知错再错,诱杀伯奢,穷凶极恶,不可原谅;面对指责,竟道出“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刺裸裸的无耻! 比较探究: 太祖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遂行。——孙盛《杂记》孙盛《杂记》中的内容和文本中的内容不同在哪里(引导学生品读“凄怆”、“宁”、“毋”,最后尝试理解翻译) 明确:凄怆——曹操已知铸成大错,愧疚难当,悲怆恸哭。 如果你写这个片段,你会选择哪一句话(横看成岭侧成峰,自圆其说即可。)(二)探究曹操英雄的一面 杀伯奢,我们看到了曹操的冷血和残忍,罗贯中笔下的曹操就只是一个负面的形象吗 学生研读第一段。 赏析: 1.一人抚掌大笑曰:“诸位公卿,夜哭到明……还能哭死董卓否” 明确:推敲“抚掌”的含义。群臣哭作一团,一片混乱,此时慢慢、大声地拍手,有提醒的意思,引人注目,卓尔不群;“慢”中含有嘲讽的意味。 品读语言,读出性格来——信心十足,卓尔不群的曹操。 2.“愿即断董卓头,悬之都门,以谢天下”——豪气干云,壮怀激烈的曹操。 3.“虽死不恨”——正义凛然、视死如归的曹操。 正如刚才同学们所言,在节选部分我们分明看到了曹操英雄的一面。再来看看诗歌中的曹操(出示曹操的诗歌)。 从曹操的诗里,你看到一个怎样的曹操 (心怀天下、志存高远) 明确:曹操的出场,充满了英雄的色彩:董贼废旧立新,大厦将倾,群臣束手

曹操献刀教案模板

《操献刀》教学设计 主备人:强审核人:梁艳 【教材分析】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分别代表两大主题的小说,并对后代小说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教授此文时,应当先介绍一下两大主题小说的常识,并尝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对两大主题小说的概貌有进一步的探究。此外,节选部分是对操这一人物解读的重要载体,通过对操的分析,能够培养学生深入走入文本以及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当然,在教学时,还可抓住此文的虚与实的特点,进一步引领学生感受小说的艺术手法上的得与失。 【学情分析】 1、必修(5)“名著导读”——《三国演义》,里面有“背景介绍”和“作品导读”两部分容。通过教学,学生基本了解《三国演义》一书的背景、主题、主要容以及思想性和艺术性。 2、部分学生看过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 3、少数学生读过《三国演义》原著。 【教学目标】 1、了解历史演义与英雄传奇两类小说的发展概貌。 2、了解《三国演义》在古代小说的地位及意义。 3、学会多角度分析鉴赏小说人物形象。 4、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 5、深刻理解历史上的操的是非功过,感受《三国演义》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

品读名著片段,多角度分析鉴赏小说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 【教学难点】 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和辩正的分析历史人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片头曲)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为英雄搭建了舞台,小说为英雄做了诗意诠释,曾经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巳沉沉睡去,但当我们翻开《三国演义》时,书中的人物却依然栩栩如生。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三国的历史天空,去感受其中的人物形象。 二、单元介绍(历史演义与英雄传奇两类小说的发展概貌) (先让学生讨论交流发言,完成1、2后,由教师点拨补充,对问题1进行多媒体展示) 1、你了解或阅读过哪些有关历史演义和英雄传奇的小说,留下怎样的印象? 教师点拨: 历史演义系列小说:《三国演义》自明代嘉靖年间流行以后,模仿它的历史演义小说开始大量出现,从而成为中国古代小说一个重要的流派。《三国演义》为历史性演义小说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伺候产生了列国志传系列小说、隋唐志传系列小说,以及宋史演义系列小说,主要有《新列国志》(梦龙)、《东列国志》(蔡元放)、《隋唐志传》等,其中隋唐志传系列小说中的《隋唐演义》(褚人获)是影响最大的一部。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曹操献刀》

曹操献刀(教案) 课前准备 1、依据“课前提示”,学生了解《三国演义》相关知识。 1、《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 2、“三国鼎立”指哪三国? 3、《三国演义》所叙故事起于何时?终于何时? 4、魏、蜀、吴三国的主要人物分别是谁? 5、《三国演义》的主题是什么? 6、《三国演义》创造了“三绝”形象,哪“三绝”?各指谁? 7、《三国演义》主要写了哪三场战争? 8、你能说出与《三国演义》相关的哪些熟语? 9、你学过哪些与《三国演义》有关的课文(诗、词、文)? 10、你知道哪些关于曹操的故事? 2、全班分成四个探究小组,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重点探究1到2个情节。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关于《三国演义》的一些常识。 2、学会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了解塑造人物的方法。 3、理解历史上曹操的是非功过,感受《三国演义》的艺术魅力。 二、教学重点 分析鉴赏小说中曹操的形象和性格特征。 三、教学难点 辩证地分析历史人物。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欣赏新版《三国演义》片头,感受汉末三国的时代环境特点,为鉴赏人物形象作铺垫。 导入语:那一段刀光剑影、鼓角争鸣、英雄豪杰、雄图霸业的历史早已隐入了历史的深处,然而在文学家的笔下,那一个个曾经鲜活的面容又重新飞扬在我们的眼前。今天,我们就随罗贯中去感受他笔下的曹操形象。(明确是小说中的曹操形象,为后面的拓张延伸埋下伏笔) (二)研习文本 1、梳理情节 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情节。 (1)借刀 (2)献刀 (3)遇陈宫 (4)杀伯奢 2、各探究小组派代表发言,要求结合文本说说每个情节中的曹操是怎样的形象?

(以许劭对曹操的评价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和表达的欲望。) (1)借刀 A、众官皆哭,座中一人抚掌大笑曰:“……还能哭死董卓否?” (语言描写、对比反衬) B、“操屈身以事卓者,实欲乘间图之耳……虽死不恨!” C、操藏刀……辞别众官面去。 有志,有勇,有谋(语言动作描写) (2)献刀 A、操径入。 勇敢、果断(动作描写) B、操暗忖曰:“此贼合死?” C、操又思曰:“此贼当休矣!” 善度势情、心思缜密(心理描写) D、操惶遽,乃持刀跪下曰:“……献上恩相。” E、操谢曰:“愿借试一骑。” 临危不乱,随机应变(动作语言描写) (3)遇陈宫 A、操言:“我是客商,覆姓皇甫。” 机智(语言描写) B、操曰:“燕雀安知鸿鹄志哉!……何必多问!” C、“吾将归乡里……吾之愿也。” 胸怀大志、无畏气概、正气凛然、忠义(语言描写) D、陈宫收拾盘费……投故乡来。 有感召力(动作描写、侧面描写) 以上反映的是曹操英雄的一面。 (4)杀伯奢 A、操曰:“吕伯奢非吾至亲……当窃听之。” 多疑(语言描写) B、拔剑直入,不问男女,皆杀之,一连杀死八口。 C、操挥剑砍伯奢于驴下。 残忍、大不义(动作描写) D、操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极端自私(语言描写) E、宫曰:“孟德心多,误杀好人矣!” F、宫曰:“知而故杀,大不义也!” G、陈宫寻思:“我将谓曹操是好人,弃官跟他;原来是个狼心之徒!今日留之,必为后患。” 自私残忍(语言心理描写、侧面描写) H、陈宫默然。(侧面描写,此时无声胜有声) 以上反映的是曹操奸枭的一面。 (三)课堂延伸(多角度探讨曹操形象) 课文节选部分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曹操“乱世之奸雄”的形象。然而,这远远不是这个人的全部。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曹操的事情?他们展现了曹操怎样的形象特点?

《曹操献刀》课程教案

《曹操献刀》教学设计 主备人:周强审核人:梁艳 【教材分析】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分别代表两大主题的小说,并对后代小说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教授此文时,应当先介绍一下两大主题小说的常识,并尝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对两大主题小说的概貌有进一步的探究。此外,节选部分是对曹操这一人物解读的重要载体,通过对曹操的分析,能够培养学生深入走入文本以及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当然,在教学时,还可抓住此文的虚与实的特点,进一步引领学生感受小说的艺术手法上的得与失。 【学情分析】 1、必修(5)“名著导读”——《三国演义》,里面有“背景介绍”和“作品导读”两部分内容。通过教学,学生基本了解《三国演义》一书的背景、主题、主要内容以及思想性和艺术性。 2、部分学生看过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 3、少数学生读过《三国演义》原著。 【教学目标】 1、了解历史演义与英雄传奇两类小说的发展概貌。 2、了解《三国演义》在古代小说的地位及意义。 3、学会多角度分析鉴赏小说人物形象。 4、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 5、深刻理解历史上的曹操的是非功过,感受《三国演义》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

品读名著片段,多角度分析鉴赏小说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教学难点】 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和辩正的分析历史人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片头曲)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为英雄搭建了舞台,小说为英雄做了诗意诠释,曾经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巳沉沉睡去,但当我们翻开《三国演义》时,书中的人物却依然栩栩如生。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三国的历史天空,去感受其中的人物形象。 二、单元介绍(历史演义与英雄传奇两类小说的发展概貌) (先让学生讨论交流发言,完成1、2后,由教师点拨补充,对问题1进行多媒体展示) 1、你了解或阅读过哪些有关历史演义和英雄传奇的小说,留下怎样的印象?教师点拨: 历史演义系列小说:《三国演义》自明代嘉靖年间流行以后,模仿它的历史演义小说开始大量出现,从而成为中国古代小说一个重要的流派。《三国演义》为历史性演义小说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伺候产生了列国志传系列小说、隋唐志传系列小说,以及宋史演义系列小说,主要有《新列国志》(冯梦龙)、《东周列国志》(蔡元放)、《隋唐志传》等,其中隋唐志传系列小说中的《隋唐演义》(褚人获)是影响最大的一部。 英雄传奇系列小说:《水浒传》的问世,也为英雄传奇小说铺平了道路。在此后的英雄传奇创作中,以说唐、说岳与杨家将系列最为突出,各自影响最大的

曹操献刀

? 《曹操献刀》教学设计 自从清人毛宗岗称“曹操奸绝,古今奸雄中第一奇人”后,人们常常爱用一个“奸”字来概括曹操形象的性格特征。其实,《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也不是“奸”到了极点的扁平人物,而有着复杂个性特征的立体形象。汉人许劭评之为“乱世之奸雄”,其性格内涵有“奸”和“雄”两个层面。本教学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分析曹操的“奸”(多疑、狡诈、残忍、自私等)中有“雄”(有胆识、重谋略、讲忠义、视死如归等),并让学生通过探究、思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1.引导学生运用“微观方法”分析小说节选部分曹操形象。 2.探究曹操“经典名言”及相关评论,认识其自私与残忍。 3.通过示例形式引领学生用“回目语言”对小说情节概括。 课前预习:虽然《三国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但仍有些词语学生需要查阅工具书才能理解。因此,课前预习的主要内容确定为:①利用工具书,疏通文字;②了解“曹操献刀”之前相关情节。 一、导语设计 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的,大江只能淘尽英雄的物质形体,他们的人格魅力、精神境界将永远流传。虽然英雄们已淡漠在历史的云烟里,但我们通过亲近经典的方式,可以感受到他们激荡而又多彩的生活,触摸到他们跳动的脉搏。今天,我们大家一起走近三国时代一个毁誉参半的人物——曹操。二、文字疏通 教师引领:预习时还有哪些文字不理解,请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学生质疑、解疑,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匡正。 教师准备(略) (设计说明:虽然《三国演义》是白话小说,可仍然有难以理解的、重要的词语需要掌握。此环节主要是引领学生积累重要词语,为今后阅读古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献刀原因 教师设问:课文开始说“袁绍在渤海,闻知董卓弄权”,“董卓弄权”是曹操献刀的原因。哪位同学简单介绍一下相关情节? 学生介绍时,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要求其他学生补充。 教师准备:“董卓弄权”指董卓把持朝政、逼杀大臣,然后又废掉汉少帝刘辩、立陈留王刘协为汉献帝,然后又杀死汉少帝、何太后和唐妃,并且在阳城屠杀百姓。 (设计说明:此步骤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董卓残害天下、肆意妄为的恶行,知道曹操献刀势在必行,为分析曹操形象、认知曹操性格奠定基础。) 四、曹操形象 ㈠.分析方法: 教师设问: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一般方法是什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发言,教师进行引导与修正。 教师准备:分析人物一般有两个角度:一是小说正面刻画人物,主要包括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情描写、心理描写等;二是作者侧面描写人物,主要包括别人评介、他人衬托、环境烘托等析。 (设计说明:此环节目的是引导学生回忆分析人物形象的“微观方法”,给学生分析曹操形象确立一个支点。) ㈡.分析人物: 教师引领:清人毛宗岗称评点《三国演义》时说:“吾以为三国有三奇,可称三绝。诸葛孔明一绝也,关云长一绝也,曹操亦一绝也:曹操奸绝,古今奸雄中第一奇人;孔明智绝,古今贤相中第一奇人;云长义绝,古今战将中第一奇人。”其实,对曹操“奸雄”的评价早已有之,陈寿在《三国志》中引用孙盛《异同杂语》所记许劭对曹操的评价是:“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请根据《曹操献刀》的内容,扣住曹操的“奸”或“雄”作深入细致的分析。 学生发言时,教师应适时给予引导、评价,要敏锐地抓住学生思维碰撞将问题引向深入。 教师准备: ①如何看待曹操行刺时“惧卓力大,未敢轻动”的心理? ——曹操行刺不是玉石俱焚式的,与伍孚“殒命式刺杀”不同(教师适时出示“伍孚刺杀董卓”文字),他有一个底线,即以保住自身的安全为前提。如此,就与他在王允府的“闻司徒有七宝刀一口,愿借与操入相府刺杀之,虽死不恨”言论相乖戾,这恰好体现了他性格的复杂处:英勇又自私,不愿用自己的生命作一个未知数的赌博,他不是封建社会严格意义上的忠臣义士。 ②曹操刺杀董卓为什么要用“七宝刀”?

曹操献刀(高二选修)

品曹操 ---《曹操献刀》及曹操人物形象赏析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三国演义》在古代小说的地位及意义。 2、学会多角度分析鉴赏小说人物形象。 3、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 4、深刻理解历史上的曹操的是非功过,感受《三国演义》的艺术魅力。 二、教学重点 品读名著片段,多角度分析鉴赏小说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 三、教学难点 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和辩正的分析历史人物。 四、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设备 多媒体 六、教学设计 对曹操这一人物的认识学生多停留在表面,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引导学生分析和教师点拨相结合,鉴赏探究曹操性格的多元化。 七、学法指导 把握人物形象,能过小组互助讨论交流探究,使学生掌握描写人物的方法以及多角度鉴赏人物形象的技巧。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片头曲)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为英雄搭建了舞台,小说为英雄做了诗意诠释,曾经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巳沉沉睡去,但当我们翻开《三国演义》时,书中的人物却依然栩栩如生。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三国的历史天空,去感受其中的人物形象。 二、了解《三国演义》 1、阅读“课前提示”中《三国演义》……关键。” 2、补充介绍:历史演义小说的源头。 在昨天的课上,我们介绍了《三国演义》的相关文学常识,《三国演义》是中国历史演义小说的源头,书中不仅描写了上百次的战争,家喻户晓的计谋故事,还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一系列的人物形象。现在我们就结合课文《曹操献刀》来深入分析一下曹操这一形象的塑造。 三、解读文本 1、梳理情节 学生速读,用简练的语言进行概括。 首先我们先梳理一下课文的情节,课文分为几部分?分别是: (1)、概括故事梗概:①曹操借刀②曹操献刀 ③路遇陈宫④错杀伯奢 (2)依照回目的形式概括每部分内容(教师出示一例)学生仿写交流 在课后有一道练习题,要求大家模仿小说回目的形式,如“废汉帝陈留践位谋董贼孟德献刀”这样的形式,分别概括这四部分的内容,这也是我们的预习作业,现在就请一个同学说说你仿写的内容。

《曹操献刀》(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曹操献刀》(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曹操献刀》教学简案 一、教学目的 1、了解《三国演义》在古代小说的地位及意义。 2、学会多角度分析鉴赏小说人物形象,把握小说主题。 3、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 4、深刻理解历史上的曹操的是非功过,感受《三国演义》的艺术魅力。 二、教学重点 多角度分析鉴赏小说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 三、教学难点 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和辩正的分析历史人物。 四、课时计划 一课时 五、教具准备 小黑板录音机 六、教学设计

对曹操这一人物的认识学生多停留在表面,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引导学生分析和教师点拨相结合,鉴赏探究曹操性格的多元化。 七、学法指导 把握人物形象,能过小组互助讨论交流探究使学生掌握描写人物的方法以及多角度鉴赏人物形象的技巧。 八、教学过程 曹操献刀 一、导入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为英雄反革命搭建了舞台,小说为英雄做了诗意诠释,曾经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巳沉沉睡去,但当我们翻开《三国演义》时,一代枭雄曹操的形象却仍然栩栩如生。 二、了解《三国演义》 1、阅读“课前提示”中《三国演义》……关键。” 2、补充介绍:历史演义小说的源头。 《三国演义》描写了上百次战争有虚有实、有详有略,堪称“军事文学”之王 三、解读文本 1、概括故事梗概:①曹操借刀②曹操献刀 ③路遇陈宫④错杀伯奢

2、依照回目的形式概括每部分内容(教师出示一例)学生仿写交流 教师出示:王允旧臣哭社稷曹操奇谋借宝刀 教师展示:孟德献刀遇弑贼李儒献计操脱身 识谎言陈宫擒曹仰曹志二人携手 访伯奢孟德心疑杀无辜陈宫识操 3、文本中人物形象分析: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正面描写以及对比,陈宫之言等侧面描写分析文本中的人物形象。 (1)同桌交流(2)小组探究(3)教师点评 4、多元解读人物形象:①阅读“课前提示中《三国演义》……奸绝” ②结合对文本的理解谈谈曹操的人物形象。 总结:阅读小说要准确把握人物形象,对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分析不能停留在表面印象上,要学会抓住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鉴赏解读人物形象。 四、拓展阅读 1、《三国演义》中相关曹操的情节罗列:杀杨修……羡才又妒才梦中杀人……孤独又疑心割头发……言而有信

公开课教案三国演义曹操

公开课教案 课题:《三国演义之曹操》 授课人:姚冬媚 授课时间:20XX年9月11日 授课地点:高三(6)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教会学生如何概括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梳理情节脉络。 2、促进对《三国演义》的了解,激发阅读兴趣。 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课外阅读《三国演义》,试找出有关曹操的情节脉络。 2、合作探究:①识记主要情节,②学会概括主要情节要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团结协作,合力解决难题的正确学习思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如何概括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梳理情节脉络。 难点:筛选并概括主要情节主要事件要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 【授课过程】 一、引入新知 1、20XX年福建省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语文考试大纲(面向普通高中考生)考试内容:阅读两部以上文学名著其中必读书目:《三国演义》与《红楼梦》 2、20XX年福建省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语文考试大纲参考样卷 下面名著阅读题选做一题(6分) (1)《红楼梦》“宝玉挨打”的情节历来为读者所津津乐道,请简述宝玉挨打的直接原因。 (2)“勉从虎穴暂趋身,说破英雄惊杀人。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说的是“曹操煮酒论英雄”的故事,请简述这个故事。 二、新知讲授 (一)曹操简介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曹操献刀的意思及故事

曹操献刀的意思及故事 本文是关于曹操献刀的意思及故事,感谢您的阅读! 【成语】: 曹操献刀 【拼音】: [chūchūmáolú] 【解释】: 《三国演义》里的情节,为了除掉祸国殃民的董卓,王允和曹操定下刺董之计,曹操手持七星刀刺杀董卓,不料却被发现,曹操随机应变,以献刀为名瞒了过去。随后,便匆匆忙忙逃出董相府,因此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出处】: 《三国演义》 【举例造句】: 曹操献刀,随机应变。 【成语典故】: 曹操献刀,这是在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三国故事。话说西凉刺史董卓乘朝野之乱,统帅二十万大军进驻洛阳,废了少帝,立了献帝,自封为相国。他欺主弄权,残暴凶狠;大臣们想除掉他,却没有办法。校尉曹操(字孟德)暗中早有杀董卓之心,他经常出入相国府,渐渐取得了董卓的信任。 一日,曹操从王司徒处借来宝刀一口,藏刀来到相府,走入小阁,

见董卓坐在床上,义子吕布侍立于一侧。董卓问“孟德今天为何来得这么晚?”曹操说:“我的马走不快,所以迟了。”董卓听后,命吕布选一匹西凉好马送给曹操,吕布出去了。曹操心想:“老贼该死。”想刺他,又怕董卓力大,没敢妄动,只好站在一旁等待机会。董卓身体肥胖,不能久坐,不一会,即侧身而卧。曹操见他躺下,急抽刀欲刺,董卓从铜镜内看见曹操抽刀,转身急问:“孟德你要干什么?”这时吕布也牵马回来了,曹操急忙说:“我得了一口宝刀,想要献给相国。”董卓接刀一看,长足盈尺,锋利无比,果然是一口宝刀。董卓引曹操出阁看马,曹操谢道:“愿借马一试。”曹操牵着马出了相府,快马加鞭往东南疾去。吕布对董卓说:“曹操好象有行刺之举。”董卓有些醒悟,于是派人去追。此时曹操已经飞马奔出东门,逃得无影无踪了。 本故事并无其事,乃虚构。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新课标曹操献刀教案(终审稿)

新课标曹操献刀教案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曹操献刀 【设计思想】 人们常常爱用一个“奸”字来概括曹操形象的性格特征。其实,《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也不是“奸”到了极点的人物,而有着复杂个性特征的立体形象。后人更认可其性格内涵有“奸”和“雄”两个层面。本教学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分析曹操的“奸”(多疑、狡诈、残忍、自私等)中有“雄”(有胆识、重谋略、讲忠义、视死如归等),并让学生通过探究、思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法设计】 ? 对曹操这一人物的认识学生多停留在表面,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引导学生分析和教师点拨相结合,运用多元解读的方法(剧中角色、读者、历史等角度)鉴赏探究曹操性格。【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多元解读法,分析小说节选部分曹操形象。 2、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 3、深刻理解历史上的曹操的是非功过,感受《三国演义》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 多角度分析鉴赏小说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 【教学难点】 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和辩正的分析历史人物。 【学法指导】 把握人物形象,通过小组互助讨论交流探究,使学生掌握描写人物的方法以及多角度鉴赏人物形象的技巧。 【课时计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自读课文下发导学案,结合课文文本分析曹操是个怎样的人? 2曹操是小说中人物,历史中也有真实的人物,如何评价他?学生课外收集相关资料,撰写成文。 导入

如果说历史为英雄搭建了表演的舞台,那么小说则为豪杰做了诗意的诠释……中国古典文学的园地中涌现了许多英雄形象,如:荆轲、岳飞等等。曹操更是罗贯中塑造的众多形象中的典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位备受争议的形象。 节选情节概括(即“借刀”“献刀”“遇陈宫”“杀伯奢”四个部分) 探究过程 一、我是剧中人身临其境(换角度表述小说内容) 1. 第一人称曹操自述下面先请一位同学以第一人称的身份来介绍曹操的经历。 2. 剧中人看曹操不同人的眼光,会使形象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面前。分别让学生就课前选择的角色准备发言 先看在王允等人眼中的曹操 再看董卓的眼中是—— 在陈宫的眼中呢? 在吕伯奢的眼中呢 3.总之,从不同的角度使曹操表现出不一样的性格。 “奸雄”:智谋机警,志大才高,奸诈狡猾,自私残忍 “雄”胸有大志、有勇有谋、有胆识、机敏、果断、有政治家的眼光; “奸”奸诈、生性多疑、极端自私自利、心狠手辣。 二、我是读者置身事外(避免主观片面) 1.如何把握人物形象(方法点拨) 你通常从哪些方面入手分析人物形象,小组交流进行归纳 描写句----------正面刻画与侧面烘托归纳(《三国演义》中塑造人物的方法) (1)人物描写方法:动作、语言、神态、心理 (2)对比、衬托、夸张等手法的运用

【沪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曹操煮酒论英雄》教案

曹操煮酒论英雄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对话描写对刻画人物内心世界的作用。 教学难点: 1、通过对话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2、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 一、教学目标 1、简介《三国演义》的作者及与课文有关的知识。 2、掌握基础知识。 3、划分课文层次,分析第一部分。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在我国可称得上家喻户晓,许多人物至今还被人们津津津乐道。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三国人物?他们又具有怎样的性格?(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教师归纳)是的,从《三国演义》这部小说里,我们了解诸葛亮的智,曹操的奸,关羽的义,赵云的勇,等等。而这些人物之所以能长久地、鲜活地活跃在大家脑海里,是因为作者采用各种描写手法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我们今天就来听听曹操和刘备的一段对话,看看从中显示了他们怎样的性格。 2、简介《三国演义》及其作者。 《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或《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它以魏、蜀、吴三国的历史为题材,又依据有关的传说、戏曲等资料,经过综合加工再创作而成。小说从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写起,写到黄巾起义被镇压,在镇压农民起义时,各军阀乘机割据。后写曹操杀董卓,平袁绍,统一北方。接着写曹操指挥大军南下,南方孙权、刘备联合抗曹,赤壁一战,曹操大败。自此魏、蜀、吴三国鼎立,各自称帝,相互攻战。后写司马氏推翻曹魏统治集团,建立西晋王朝,先后灭掉了蜀、吴,全国统一。小说塑造了一大批个性鲜明的历史人物形象:阴险狡诈的曹操,宽厚仁爱的刘备,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忠义勇武的关羽,刚烈粗犷的张飞等,在人们心目中都成了某种典型人物的代表。

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 3、阅读课文导读,了解本文的中心内容。 导读中点明本文主要写曹操和刘备一场精彩的对话,这场对话既是智慧的较量,又是一场特殊的心理战。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课文节选自第二十一回,当时曹操位居汉相,势力强大,野心勃勃,挟天子以令诸侯。汉献帝极为恐惧,就秘密下诏给国舅董承,设计谋杀曹操。董承联络刘备聚义图谋,刘备参与了这一行动计划。当时,刘备为豫州牧,势力弱小,被曹操安排在相府左近宅院居住,实际上受到监视,随时有被杀的可能。在这种情势下,刘备只能日日在后园种菜,以为韬晦之计。课文就是从这里展开的。曹操青梅煮酒,请刘备到小亭畅谈,谈到天下英雄唯刘备和他两个,既表达了他称雄天下的野心,又是对刘备政治抱负的一次试探。因此,我们在学习课文时要牢牢抓住课题中的\'论\'字,体会对话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 4、听录音,根据预习巩固字词知识,并思考小说情节可分成几部分。 5、听写生字生词,并给生字注音,解释生词。 玄唾酣淮樽俎 家喻户晓韬晦之计面如土色色厉胆薄虚名无实血气方刚 碌碌小人何足挂齿 6、教师在学生回答时明确课文分段。 课文共三段,可以分成二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段),写刘备行韬晦之计。 第二部分(第二、三段)写曹操煮酒论英雄。 7、分析第一部分。 (1)集体朗读。 (2)根据问题,讨论: ①刘备为何要行韬晦之计? 明确:课文第一句点明玄德也防曹操谋害,就点明了行韬晦之计的原因。刘备参加了\'奉诏讨贼\'的秘密决策,但又不能走漏风声;他有称雄海内,恢复汉室的壮志,但又不敢流露在外而惹来祸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