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育研究方法概述.doc

教育研究方法概述.doc

教育研究方法概述.doc
教育研究方法概述.doc

一、教育研究方法概述

(一)教育科研方法界说

1.教育研究方法的内涵――

方法与科学方法的含义

方法,指的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而必须遵循的调节原则的说明;方法是作为

一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研究问题的一般程序和准则。

科学方法,指的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总结出来的正确的思维

和行为方式,包括收集信息、观察分析、科学假说、实验等。科学方法分为三

个层次:一是最高层次的方法—哲学方法;二是中间层次的方法—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如科学观察方法、科学实验方法和科学调查方法;三是基础层次的

方法—适于某学科的特殊研究方法。科学的思维方法,主要包括形象思维和

逻辑思维。掌握科学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前提。

――教育研究方法及其特征

教育研究是以发现或发展科学知识体系为导向,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解释、预测

和控制,以促进一般化原理、原则的发展。

教育研究方法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组织、有计划地、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构

建教育理论的方式,是以教育现象为对象、以科学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

究程序,以获得教育科学规律性知识为目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

特征:

1)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教育规律,以解决重要的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为导向;2)要有科学假设和对研究问题的陈述,研究的问题有明确的目标和可供检查

的指标;

3)有科学的研究设计,准确系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并收集可靠的资料数据;4)强调方法的科学性;

5)创造性

教育科学研究区别于其他自然科学的主要表现:①带有很强的综合性和整体性;

②研究的周期较长;③针对性,实践性强;④教育科研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的积极参与,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 二) 教育研究方法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1.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历程

1)直觉观察时期

从古希腊至 16 世纪,在近代科学产生以前,教育研究方法论是在朴素唯物论基

础上的直觉观察时期。

特点:

①考察教育问题的立足点,即研究的起点,是从当时社会发展的要求和统治阶

段的根本利益出发,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上,即以伦理道德教育为主。

②采用观察法以及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思维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研究并形成理

论。

③辩证法的初步运用以及朴素的系统观。

④各种学派基于不同的哲学观、自然观、社会观和教育观,而形成不同的教育

研究方法思想观点。

2)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

17 世纪至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在近代科学产生以后,教育研究进入了与分

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以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教育原理的提出为标志的近代教

育科学产生到“新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兴起,以经验论和唯理论两个派别

的形成以及实践中重思辨、逻辑和分析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研究方法论时期。

特点:

①从经验的描述上升到理论的概括,把教育作为一个发展过程来研究,不仅描

述现象的特点,而且着重揭露现象间的联系和发展历程。

②教育研究方法论在很大程度上是同认识论揉和在一起的,并初步形成了以不

同哲学理论指导的两种不同的研究方式和研究风格,这就是归纳法和演绎法。

③心理学思想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

④反对权威专断,主张教育要适应自然,并从自然科学中移植“实验方法” 。3)形成独立学科时期

20世纪以来,是现代教育科学的发展和教育研究方法称为独立学科时期。

特点:

①构成教育研究方法体系的大部分方法是从其它学科移植而来的。

②教育研究方法理论中的两个基本派别――进步派与传统派、实证的与思辨的、实用的与理论的进一步分道扬镳,各自的发展研究为方法论的发展开拓了新领域。

③考察这个时期研究方法的哲学基础,由于受西方哲学非理性主义、唯科学主义思潮及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倾向。

④在教育研究方法形成为独立学科的同时,教育科学领域内分科的学科研究方法也同时取得显著进展。

⑤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还受到两个方面因素的直接影响。一是马克思主义辨证唯物论的产生和广泛传播,为教育家们探讨教育的规律,研究教育现象提供了普遍有效的科学方法论指导。二是心理学及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心理学的独立首先是在研究方法方面取得的突出进展不仅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科学依据,为探索青少年儿童心理特点积累了客观材料,而且心理研究所使用的方法进一步丰富了教育研究方法的体系。

4)现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研究方法的变革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西方科学哲学出现了一个新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冲破了对科学理论的静态的逻辑分析,把对方法论的研究同科学发展的历史联系起来。

特点:

①科学对自然和社会的研究越来越广泛、深入,使科学研究中直观性的程度越少,抽象化的程度提高,产生了逻辑思维方法高度发展的必要性。

②不同学科的相互渗透。

③现代科学发现了一系列原有科学理论体系不能解释和说明的新事实,出现了一些佯谬,破坏了科学体系原有的原则和思维前后一贯的逻辑严密性,产生了现代科学范畴体系的许多根本性的变化,同时也促使逻辑方法向前发展。

④科学研究课题的复杂性、综合性在日益加强,随之而来的科学研究手段日益复杂、精密,科学研究称为集体的、综合的事业。

3.教育研究方法演进的主要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以及教育的不断发展,发展趋势主要体现于:理论更具有构造性、清晰性和预见性;研究方法的统一性和多元性,;教育研究方法的借鉴移植各门科学的研究方法;关注教育科学研究的价值标准以及更有操作性。

1)提高理论的构造性、清晰性、预见性

2)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统一性和多元性

多种教育理论流派的形成导致教育研究方法的统一性和多元性。表现在:

①教育的生物学理解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生物学方法。

②对教育的行为主义理解以及由此产生的如斯金纳的工具制约论方法。

③对教育的符号学理解以及由此产生的信息论方法。

④对教育的文化学理解以及由此产生的解释学方法,社会地理学方法等。

⑤对教育的社会学理解以及由此产生的诸如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及研究方法、苏联维果斯基的教育与发展观等,都是以外部偶联实践来说明发展的。

⑥对教育的心理学理解以及由此产生的诸如人本主义研究方法。

从以上所列可以看出:第一,西方教育研究方法是随着对教育本质的不同理解而分化的,以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形而上学世界观方法论作为基础,必然导致各自的偏颇和缺陷。第二,多种理论流派及方法的产生和发展,反映了人们对教育认识的逐渐深化的过程。第三,各种理论流派从基本趋势上可归为两个主要思潮,即注重社会发展的科学主义导向和注重人本主义发展的人文主义导向。

3)现代科学研究成果及其研究方法移植

4)关注教育科学研究的价值标准

当代教育科学研究趋势之一是认为教育科学研究必须考虑时代背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等环境条件,要考虑特定时代社会的价值观、人生观。表现在:

①在研究目标上,以价值导向作为根本依据。

②在研究过程的实施上,不仅明确提出伦理的考虑,而且按照系统结构的观点,

强调把教育放在社会大环境中加以观察,重视人的主体性发挥,重视非理性因

素。

③在研究结果的评价分析上,抛弃了过去那种仅把教育的发展看成单纯知识传

递、积累的过程。当前,西方所谓“第四代教育评价”的形成,也正反映了这

一趋势。

5)教育科学研究的可操作性

①教育实验作为人类为实现预定目的,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研究教育现象的一种

重要研究方法,能超越狭隘的教育经验的局限,通过合理的控制和干预,获得较

为丰富准确的第一手资料,为理论的概括提供比较可靠的依据。因此,要强调教

育实验研究在发展教育科学中的重要作用,并努力探索教育实验的特点,以提高

教育实验的科学水平。

②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促进教育研究数学化、形式化的发展。所谓“形式化” 是指用特定的符号系统所构建的符号公式来表达科学理论的内容,进行科学研

究。形式符号系统是人对自身实践操作活动的高度概括的反映,不仅具有普遍

必然性,而且由于使认识形式和认识内容相对分化和隔离,从而为思维的创造

活动提供了理想条件。教育研究通过建立一定的数学模型,进行数学化、形式

化,不仅有利于提高搜集资料的准确性,加强对教育过程随机性定量描述,而

且可以简化思维过程,有助于在更深层次上把握所要研究的教育对象。

(三)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

1.以研究过程的阶段为标准的方法分

类――设计阶段的方法:

1)确定课题的方法

第一,要有明确、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研究方向的含义有三层:总方向,某

学科领域的方向,研究者个人的主攻方向。要真正获得成果,就必须把主要精

力集中在一两个方向上。

第二,要善于对问题进行分解:即把一个大的问题按照内在逻辑体系分解成相

互联系的许多问题,从而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步骤和相关的网络。

第三,要善于转换问题的提法,并使问题形成系列:指能不断从新的角度提出

问题。作为科学研究工作者要善于按照现代社会、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从新

的角度提出问题,找到各种发展的生长点,使研究的问题步步深入。问题的转

换还指当一个问题解决以后,要把握时机,及时转向由此引申出的其他相关问

题,把握问题延伸的系列,即要使研究的课题沿一定脉络具有前后的相关性。

第四,要对选定的课题进行论证:课题论证是为了避免选题的盲目性,它依据

详实的资料,并以齐全的参考文献和精细的分析来对选定问题进行分析、预测

和评价。通过课题论证,也可以进一步完善课题方案,创设落实的条件。

2)查阅文献的方法

教育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有:顺查法,按时间范围,按故事发生、发展顺序,有

远及近,由旧到新的顺序查找;逆查法,与顺查法相反,按由近及远,由新到旧

的顺序查找;引文查找法。以已掌握的文献中所列的引用文献、附录中的参考文

献作为线索,查找有关主题的文献;综合查找法。将各种方法结合使用,以达到

检索目的。

正确的检索资料方法要达到四点要求:准-- 高的查准率;全 -- 高的查全率;深 - -占有资料的多样性及内容的专深;快—要迅速。

3)研究设计的方法

完整的研究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研究题目;对研究课题及意义的简要说明;

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预计突破哪些难题;课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研究工作

方案和进度计划;研究课题已具备的工作基础和有关条件;研究成果的设计价

值及使用范围;经费概算以及需购置的仪器设备。

――实施阶段的方法:

1)形成事实的方法:搜集资料,形成科学事实。

2)形成理论的方法:分析事实或原有理论,形成新理论。

――总结评价阶段的方法

1)撰写报告的方法

教育实验报告的基本结构:

题目 -- 常常直接采用研究课题的名称;

摘要 -- 研究报告中关键性内容的概括,300 字左右;

前言 -- 包括提出问题,表明研究的目的;说明选题的依据,课题的意义和价值;

现状、问题和趋势;所要解决的问题及研究的理论框架;

实验方法 -- 包括:研究课题中出现的主要概念的定义和阐述;所选被试者的条件,数量。取样方法;实验的设计,实验组与控制组情况,研究的自变量的实施和条件控制等;实验的程序,包括实验步骤,研究时间等;实验的主要工具和材料;资料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处理,实验结果的检验方法等;

实验结果 -- 内容包括对所收集的原始数据,典型案例,观察资料等,用统计表,曲线图结合文字进行初步整理,分析;

讨论 -- 内容包括:对实验结果进行理论上的分析和论证;对本实验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局限性的探讨;提出可供深入研究的问题及尚未解决或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提出建议。

结论—对实验结果概括或归纳,从理论上说明“结果” 的意义。

注释和参考文献,附录。

教育实验报告的撰写应注意的问题: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实验研究的

结果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实验的方法

与结果要交代清楚。

2)成果评定的方法

主要包括: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方法;选择或制作评价工具的方法;采集和分

析评价数据资料的方法;对评价结果的解释与检验方法;对评价误差客观原因

和心理原因的分析与矫正;计算机技术与方法在评价中的应用。

2.以问题性质为标准的分类――理论方法(归纳、演绎、类比;分类、

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等)

理论研究是对复杂的教育问题的性质和相互关系,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和综合,

抽象和概括,以发现其内在规律或一般性结论。

――实证方法(观察、问卷、访谈、测量等)

实证研究是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以及测验等手段搜集资料以验证假设

或回答有关现时研究的问题。

――实验研究方法(真实验,准实验等)

实验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 a 根据一定的假设在教育活动中创造能验证实验假设的系统和环境,主动控制研究对象,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从而探索事物的

因果联系。

――历史研究方法(文献法、内容分析法等)

历史研究涉及对过去发生事件的了解和解释。历史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以往事件的原因、结果或趋向的研究,有助于解释目前事件和预测未来事件。

――教育价值研究与教育事实研究

教育研究中的价值研究与事实研究,是以所研究的问题的内容和性质为标准区分出来的两种研究类型。

价值研究是以教育中的价值问题为研究对象的一类研究的总称,这类研究重视教育现象中的价值问题,以文化论观点看待教育,重视教育研究中研究者的主体性与教育主体性的复杂关系,研究的结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研究主体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教育观或者研究主体所代表人群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教育观。

教育事实研究是对以教育中的客观事实问题为研究对象的一类研究的总称,这类研究强调研究的客观性,排除研究者主要倾向性对研究结论的影响,其结论具有主体间的一致性。

在教育研究中,价值研究与事实研究不是各自独立,而是有机结合在一起,从教育的文化本体论角度看,教育事实研究服从于教育价值研究,脱离了一定价值观念的事实研究会失去教育研究的意义。

――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是根据它们各自不同的目标或目的来区分的。

应用研究的目的是解决当下的、实际的问题,是指向特定的问题;基础研究的指向则具有普遍性,它可以为现有学科的知识体系增添新的东西。

基础研究不一定要有当下的、实际的用处,即使有,那也是附带的,并非它最初追求的目的。另一方面,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应用研究也有助于一般性领域的扩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都是重要的,不应以价值判断的等级来去别它们的高低。

――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定性研究是用文字来描述现象,而不是用数字和限度。定性研究把自然情境作为资料的直接源泉,而且,研究者将自身作为收集资料的主要工具。定性研究是描述性的。定性研究者关心的是过程,而不只是关心结果和产品。定性研究倾向于对资料进行归纳分析。“意义”是定性研究方法最关心的基本事情。

定量研究是用数字和量度来描述对象,而不是用语言文字。定量研究是一种对

事物可以量化的部分进行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究者自己关于该事物的某些理

论假设的研究方法。量的研究有一套完备的操作技术,包括抽样方法、数字统

计方法、资料收集方法等。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

1)研究的目的:定量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检验理论、证明假设,对变量之间的

关系进行统计描述,寻求共识,提供预测等等。定性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提

出敏感的概念,描述复杂的现实,提出“有根据的理论”(或扎根理论),寻求解释性的理解,发现问题或提出新问题等等。

2)研究的设计:在定量研究中,由于研究者开始前就具有明确的问题和研究

假设,因此研究的计划是结构性的、预先确定好的、阶段明确的计划;在定性

研究中,研究者不是按照一个事先设计好的、固定的研究方案行事,而是根据

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或研究工作已有的进展状况,及时调整研究方案和形成研

究假设。

3)研究的情境:定量研究者宁愿选择在实验室(即人为设计好的、可以控制

和操纵的)条件下进行研究,以便把研究目标以外的种种影响排斥在研究之

外。反之,定性研究者宁愿选择在事件发生的自然情境下进行研究,他们认为

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对社会现象做出合理的阐释或理解。

4)抽样方法:定量研究采取随机抽样、分层抽样,且样本较大,而定性研究

采取目的抽样,且样本较小,多采用个案研究的方式。

5)资料来源:在定量研究中,研究者宁愿选择非人的手段作为收集资料的主

要工具。在定性研究中,研究者宁愿选择人作为收集资料的主要工具。

6)资料特点:定量研究中使用的资料是可测量的、可统计的硬资料,而定性

研究中使用的资料往往是不可量化、只可描述的软资料。

7)资料分析:定量研究倾向于对资料进行测量与统计分析,且分析在资料收

集完成之后进行,这种分析主要是一种外部透视;定性研究倾向于对资料进行

深度描述与分析,且分析贯穿于研究的全过程之中,这种分析主要是一种内部

透视。

8)研究结论:定量研究得出的结论往往是概括性的、普遍性的、不受背景约

束的结论,而定性研究得出的结论往往是独特的、受背景制约的结论。

9)理论的形成方式及理论的类型:定量研究主要运用演绎法,自上而下地形成

理论,定性研究主要运用归纳法,自下而上地形成理论。定量研究往往形成的

是普遍性理论,定性研究往往形成的是“扎根理论”( grounded theory)。

10)研究关系:在定量研究中,研究者独立于研究对象,二者彼此分离;定性

研究中,研究者与研究对象密切接触、相互影响,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的交

往互动,通过移情作用来获取资料信息。

(四)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

要求教育研究方法要从客观的教育事实出发,实事求是地研究教育问题。

2.创新性原则

指对历史的经验与理论加以批判的原则,使一切有价值的经验和理论在新的条

件下加以发展。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首先要梳理别人研究过的东西,要继承前人的研究成果。创新是最好的继承,继承必须有所创新。创新要

以继承为前提,继承是为了更好创新。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要求教育研究方法的确立要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以解决实际问题,研究实际

情况为出发点。

4.定量与定性结合原则

定量研究必须与定性研究相结合,因为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分别反映客观事物

的质与量的关系。教育研究中的定量分析方法有独特的表达方式。针对教育的

特点来运用定量的研究方法,重要在于要发现潜在的量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

出描述有关对象数量关系及规律的相应的数学方法。这种“教育化”的数学方法,在教育研究方法体系中应有自己的独特的位置。

5.伦理原则

教育研究中所采用的方法必须符合当前的道德伦理,不能够违反法律法规,损

坏他人身心健康等。

(五)教育研究方法的一般过程

1.选题与设计阶

段――选择课

题――查阅文

献――提出假设

――制定方案

2.实施阶段

――搜集资料,形成科学事实

――分析事实或原有理论,形成理论

3.总结与评价阶段――撰写

研究报告或学术论文――鉴定

和评价研究陈果

二、选题与设计

(一)选题的主要来源

1.社会变革与发展对教育研究提出的问题

这是当前社会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教育事业发展中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学科理论的深化、拓展或转型中产生的问题

从教育理论发展方面提出的课题,不仅要揭示已有理论同经验事实的矛盾,而且要揭示理论内部的逻辑矛盾;不仅包括学科系统规划建设中的若干未知的研究课题,而且包括对已有教育理论传统观念和结论的批判怀疑,以及学术争论中提出的问题。

3.研究者个人在教育实践中观察与思考产生的问题

研究者个人从提倡观察中发现的问题。

(二)选题的基本要求

1.问题本身要新颖、有研究价值

要做到选题新颖,就要把研究课题的选择放在总结和发展过去有关科学领域的

实践成果和理论思想的主要遗产的基础上,没有这个基础,任何新发展,新突破都是不可能的。

如何衡量选定课题有无意义及意义的大小,主要是看两个基本方面。一是所选择的研究课题是否符合社会发展、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是否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二是所选择的研究课题是根据教育科学本身发展的需要,为检验、修正、创新和发展教育理论,建立科学的教育理论体系的需要。

2.问题提出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

选定的问题要有科学性,指导思想及目的明确,立论根据充实、合理。要有一定的事实根据,以教育科学基本原理为依据。

3.问题表述必须具体明确

选定的问题一定要具体化,界限要清,范围宜小,不能太笼统。原因在于问题是否具体适度往往影响全局的成败。

4.问题研究要有可行性

可行性,指的是问题是能被研究的,存在现实可能性。一是客观条件。除必要的资料、设备、时间、经费、技术、人力、理论准备等条件外,还有科学上的可能性。二是主观条件。指研究者本人原有知识、能力、基础、经验、专长,所掌握的有关这个课题的材料以及对此课题的兴趣。三是时机问题。选题必须抓住关键时期,什么时候提出该研究课题要看有关理论、研究工具及条件发展的成熟程度。

(三)课题研究的设计

1.选择研究对象

1)总体、样本、抽样

总体:研究对象的全体,凡是在某一相同性质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集体,当它称为统计研究对象时,就叫做总体,是一定时空范围内研究对象的全部综合。

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对总体有一定代表性的一部分个体,也称为样组。它是能够代表总体的一定数量的基本观测单位样本中所包含的个体的数量称为样本容量。

取样:是遵循一定的规则,从一个总体中抽取有代表性的一定数量的个体进行研究的过程。

2)选择样本的基本要求

①明确规定总体要从内涵和外延两方面明确总体的界限。

②取样的随机性要尽可能使每个被抽取的个体具有均等的机会,也就是说使被抽取的任何个体与个体之间是彼此独立的,在选择上没有联系。

③取样的代表性要尽可能使抽取的样本能代表总体。要使取样有代表性,还必须对取样误差进行正确估计,取样误差是指样本的指标数值与总体的指标数值之间所存在的离差。

④合理的样本容量样本大小取决于以下诸方面因素:研究的不同类型;预定分析的精确程度;允许误差的大小;总体的同质性;研究者的时间、人力和物力。

3)取样的基本方法

①简单随机取样(抽签、随机数目表)

②系统随机取样-等距取样、机械取样

③分层随机取样-类型抽样、配额抽样将总体按一定标准,即单位属性特征分成若干层次或类别,然后再根据事先确定的样本大小及其各层或各类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提取一定数目的样本单位。分层抽样是将已知的将会直接影响研究结果的特征,如分数智力等,按不同的水平分层,然后进行类型取样。

④整群随机取样

把一个个整体,如学校或班级编号后用随机、机械或类型取样方法进行抽取,

它不是从整体中逐个地抽取对象,而是抽取一个或几个单位整群作为样本。

2.确定研究方法

根据研究课题的目的要求选择方法,注意各种方法的独立性及相互联系。

3.制定研究计划

研究工作计划应回答的问题是:研究的目的意义是什么,如何安排每一阶段的工作任务,用什么样的方法研究,如何搜集所需的资料,研究成果的形式以及如何对研究成果进行评价鉴定,研究人员的组织与分工,所需的研究经费等。

1)研究题目; 2)对研究课题目的及异议的简单说明; 3)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预计突破哪些难题; 4) 课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制定研究工作方案和进度计划;

5)研究课题已具备的工作基础和有关条件。主要包括参加人员水平,研究工

作的资料准备情况和研究手段; 6)研究成果的预计取向及使用范围; 7)经费概

算以及需购置的仪器设备。

(四)课题论证的基本内容

1.课题选题的价值

2.对同类研究和相关研究状况把握的准确性与全面性

3.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及内容框架的科学性

4.课题研究步骤、方法及手段的合理性

5.课题研究基本条件上的可行性

三 . 教育文献检索

(一)教育文献的含义及其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

1.教育文献的含义

教育科学文献是记载有关教育科学的情报信息和知识的载体。

2.教育文献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选

定研究课题、确定研究方向;

――提供科学的论证依据和研究方法;

――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益

(二)教育文献的种类及主要分布

1.教育文献的三种等

级――一次文献

包括专著、论文、调查报告、档案材料等以作者本人的实践为依据而创作的原始文献,是直接记录事件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新技术的文献,具有创造性,有很高的直接参考和借鉴使用价值;

――二次文献

是对原始文献加工整理,使之系统、条理化的检索性文献,一般包括题录、书目、索引、提要和文献等。二次文献具有报告性、汇编性和简明性,是对一次文献的认识,是检索工具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次文献

是在利用二次文献基础上对某一范围内的一次文献进行广泛的深入的分析研究之后综合浓缩而成的参考性文献,包括动态陈述、专题评述、进展报告、数据手册、年度百科大全以及专题研究报告等。这类综述性文献全面,浓缩度高、覆盖面宽、信息量化、内容新颖,即有综合性、浓缩性和参考性等特点。

2.教育文献的主要分布――书籍(名著要籍、教育专著、教科书、资料性工

具书及科普通俗读物);

――报刊(报纸和期刊均属连续出版物。教育科学范围内的期刊主要有三类:杂志;汇报、集刊、丛刊、汇刊及高校的学报;文摘及复印资料,这是一种资料性及情报索引刊物);

――教育档案(档案资料是人类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并且具有保存价值的原始文献资料。教育档案类包括教育年鉴、教育法令集、教育统计、教育调查报告、学术会议文件、资料汇编、名录、表谱以及地方志、墓志、碑刻等);

――电子信息检索系统(以声音、图像等电子方式记录有知识的载体,通过视听觉传递知识,更直接、精炼、形象。)

(三)教育文献检索的基本过程及主要方法

1.教育文献检索的基本过程

――分析和准备阶段

包括分析研究课题,明确自己准备检索的课题要求与范围,确定课题检索标志,以确定所需文献的作者,文献类号,表达主题内容的词语和所属类目,进而选定检索工具,确定检索途径。

――搜索阶段

搜索与所研究问题有关的文献,然后从中选择重要的和确定可用的资料分别按照适当顺序阅读,并以文章摘录、资料卡片、读书笔记等方式记录搜集材料。

――加工阶段

要从搜集到的大量文献中摄取有用的情报资料,就必须对文献作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加工工作。

2.教育文献检索的主要方

法――顺查法

按时间范围,以所检索课题研究的发生时间为检索始点,按事件发生、发展时序,由远及近,由旧到新的顺序查找。

――逆查法

逆查法(倒查法)是由近及远,由新到旧的顺序查找。这种方法多用于新文献的搜集,新课题的研究,而这种课题大都是需要最近一个时期的较新论文、专著,不太关注历史渊源和全面系统,易漏查。

――引文查找法

引文查找法(跟踪法),是以已掌握的文献中所列的引用文献、附录的参考文献作为线索,查找有关主题的文献。

――综合查找法

正确的检索资料方法应达到四点要求: 1)准,高的查准率; 2)全,高的查全率; 3)深,占有情报的多样性及内容的专深; 4)快,要迅速。

三、教育研究方法的特殊性

(1)在运用其他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时要根据所要研究的对象性质来加以改造。

(2)教育科学研究总体特征之一是综合性特别强,几种方法是综合运用的。

(3)需要创造出其他科学中还没有运用过的方法,以解决教育研究的特殊问题。

对方法创造的需要,受着两个因素的制约:一是对象本身的特殊性;二是学科本身的成熟性。发展水

平较低的学科常常移植发展水平较高的学科的方法,受之影响。在教育研究中,这种现象尤其常见。但是,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移植运用和新方法的使用情况并不太好。通过分析看到,教育研究中普遍使用的还是一

般的方法论的东西和在一些特殊领域如社会科学领域或自然领域中普遍运用的方法,自身所产生的个别的方

法尚不完备。

四、中小学教育研究的类别

1.按照研究目的进行分类: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

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发展研究

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发展新产目的发现规律,建立理论为应用的目的创新技术

品、新工艺、新材料等计划比较自由比较有弹性比较确定

时间

不作具体规定,要求提出一般不严格确定,要求提出大致的严格规定。一般研究时间较的研究时间表时间表短名

学术论文专利或论文设计图纸、专利或样品称

应转化时间较短,一般可大致预很快可以运用,能比较准确成转化时间较长、一般不能预测

用测地做出预测果

意对科学有广泛深远的影响,能对特定的专业技术有广泛的影

影响特定的生产领域,对经响,也能为基础研究提出新的

义开拓新技术和新生产领域济和社会有直接作用

课题

科学家。要求有深厚的理论基

科学家、工程师。要求既有创工程师、技术人员。要有相人员造能力,又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当的专业知识、丰富的经验础,富有探索创新能力

能力和较强的实践能力

组织方式大多为个人或少数人多为大小不等的集体多为大小不等的集体成功率低中高

管理弹性大,研究者的自主性管理要求严,定期检查进度尊

管理严格,一定限期完成;

管理特点重个人的首创精神;需集体协

较强,成果由同行评议组织严密,强调集体协作

实例相对论原理核能应用研究制造原子弹,建立核电站2.也是按照研究目的进行的分类: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

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

1. 仅仅为了满足研究者了解某事对教育中出现的某一情况

物的好奇心和欲望或事件进行描述,研究者对教育中的某一现象做出目的

2. 探讨更为周密的研究的可能性把研究过程中观察到的情解释

3. 发展可更为周密的研究的方法形记录下来,

实例 1

研究人员要对某一时期学生

态度改变的程度、起因及后果进

行研究,在开展大规模的调查之

前,他们预见到设计一个可以度

量几种取向的问卷的困难。为此,

实例 2 实例 3

他们看展小规模的探索性研究,

实例对学生对某项教学改研究学生为什么会对在 50 名可代表各种类型的学生

革的态度进行描述。某项教学改革有这些态度中进行开放式访问。访问过程中,

被调查者就有关他们对大学及社

会的态度取向问题作了深入地回

答,从而提供了在进行大规模抽

样调查时如何在结构性问卷中探

测这种复杂性的方法。

3.按照教育研究的性质或者说使用的手段进行分类: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是教育研究的两种不同“范式”

“范式”是美国科学家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 1962)一书中提出的概念。“范式”是指科学家之所以能够对共同研究的课题使用大体相同的语言、方式和规则,是由于他们具有一种解决问题的标准方

式,即范式。

表1-2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区别

定性研究定量研究

资料的来源自然情境经过严密控制的情境

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文字或图片数据

对研究关注的方面过程结果

分析资料的方法归纳分析演绎分析

关心的基本事情意义与理解变量与操作

学术属性社会学、历史学、人类学心理学、经济学、物理学

目标描述现实、提高认识检验理论、证实事实

设计灵活、一般、可引申有结构、预定的、正式具体

技术与方法观察、漫谈实验、有组织的交谈

与被试的关系热情接触、被试即朋友疏远、被试者—研究者

工具或手段录音机等项目表、问卷

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互补

定量研究的长处是能消除研究过程中的主观性和各种倾向、偏见,使研究保持客观、精确;把教育实

践工作者以为理所当然的信条加以检验。但是,定量研究的上述两个长处却隐含着不可克服的缺陷。一是

教育现象具有模糊性,很难用一个明确的数量观念来表示。同时,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活动具有独特性,

定量研究成果的概括性难以适应各个教师的不同要求。二是定量研究不仅受物质条件的限制,而且还受伦

理上的限制和社会条件的限制。而不能被量化、不需严格的物质条件限制、不能人为地创设环境的研究,

则正好由定性研究来承担。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是互补的,定性研究为定量研究提供框架,而定量研究又

为进一步的定性研究提供条件。这两者在教育研究中都是有其存在的必要的。

4.按照教育研究的内容进行分类:宏观研究与中观、微观研究。

把教育活动看成是一种有自身特性的社会现象。教育是一个独立的体系,

宏观研究:但同时它又与其他社会体系及过程有关系,这些关系包括了政治、经济、

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对这些联系进行的研究就属于宏观研究。

把教育看成是某种机构如学校进行的活动,在这些机构中进行的所有有关中观研究:

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活动,成为中观研究的内容。

研把教育活动看成是人与人交往的一种特殊形式,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属于微微观研究:

究观研究。

宏观研究与中、微观研究的区

宏观研究重在研究“联系”,这包括社会各系统对教育的要求与投入,也包括教育系统对社会各系

统的产出与作用;而中、微观研究,更注重教育体系内的、一般社会系统所没有的许多特殊成分,比如教

学、课程等。

5.按照研究开展的地点、资料收集的主要方式进行分类:书斋式研究与现场研究。

书斋式研究(文献研究)现场研究

查阅文献并亲临教育活动现

在对第二手资料分析的基础上,研究者研究方式查阅文献,自己的思维加工,必须亲临教育活动现场,通过直接的观察,

对现实存在的,与教育实践有关的人、物、

事件、活动进行如实地记录、分析、推论。

研究地点不直接接触教育实践现场实践活动发生的现场

研究者角色旁观者和思考者直接的参与者

研究人员主要是专业研究者主要是教师

教育问题的哲学思考;教育信息的内容分

析;

对某一问题,如学生学业成败问题的现

适用范围存统计资料做综合性的再分析;了解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课题研究教育史;

对教育的过去,尤其是教育思想、教育

理论等作历史分析等。

6.按照进行研究的方向尺寸进行分类:纵向研究、横向研究和近似纵向研究

横向研究纵向研究近似纵向研究

在只有横向研究数据时通过

在某一个时间点上展开,对一段时期内的情况所进

研究方式逻辑推理对事物过程进行判

研究教育的横断面行的研究

趋势研究;

对一般总体随着时间

的推移而发生的变化的研

究。例如,在不同的时间

点上对某实验学校的教学

质量进行调查和比较,从

而透视其发展趋势。

各年龄组的特征研究;

对不同年龄的学生随

着时间的推移发生的变化

的研究。例如把 13-15

岁的学生作为一个年龄组,

探索性研究;

把 16-18 岁的学生作为

研究类型

描述性研究

另一个年龄组,研究他们

各自对优秀教师特征的认

识,这种研究的基本方式

是每隔几年调查一次。虽

然每个样本可以由不同的

人组成,但要保证能代表

某一年龄组的学生的特征。

定组研究;

这种研究与趋势研究

及各年龄组的特征研究类

似,区别在于每次研究都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 第一章是教育研究方法概述。 教育研究方法论导论--教育研究的定义。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我国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研究的对象和特点。 教育研究方法论概论--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 教育研究方法论导论--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研究方法的方法论。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研究方法的层次。 第二章是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选题的基本要求。 教育研究方法论导论--教育研究假设的形成。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课题研究的设计。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项目研究计划的基本内容。 第三章是教育文献的检索。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教育文献综述。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文献的类型与主要分布。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文献检索的基本过程和主要方法。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文献检索的要求。 第四章是教育调查研究。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研究概况综述。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研究调查的基本类型。 教育研究方法论导论--教育研究调查实施程序。 第五章教育调查研究。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调查研究综述。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问卷调查。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访谈调查。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调查。 第六章教育实验研究。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实验研究综述。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实验的基本类型。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实验的有效性。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实验研究的变量控制。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实验研究的主要形式。 第七章教育行动研究。 教育研究方法论导论--教育行动研究综述。 教育研究方法论导论--教育行动研究的基本步骤。 第八章是教育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研究资料的整理。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研究资料的定量分析。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SPSS在教材定量分析中的应用。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研究资料的定性分析。 第九章教育研究报告的撰写。

浙师大 教育研究方法考试整理(2012上半年)

教育科研方法(2012) 一、教育研究的过程 从科学方法的一致性,从研究过程提供的基本的、系统的要素看,可分为5个步骤: 确定问题------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分析资料-------推导结论 二、 (一)教育研究的效度:指结论能被明确解释的程度(内在效度)和结论的普遍性(外在效度)。内在效度:是指研究结果能被明确解释的程度。外在效度:是指研究结果能被推广到其他总体条件、时间和背景中的程度。 (二)教育研究的信度:研究的前后一致性以及研究能在多大程度上重复。内在信度:指在给定的相同条件下,资料收集、分析和解释能在多大程度上保持一致。外在信度:涉及的是一个独立的研究者能否在相同或相似的背景下重复研究。 (辨析题): 1、内在效度高的实验,外在效度也一定高。(错) 内在效度指研究的结果能被明确解释的程度。外在效度表明研究结果的可推广程度,即研究结果是否被正确地应用到其他研究情境、其他条件及其他时间、地点、总体中去的程度。内在效度决定了研究结果的解释,没有内在效度的实验研究是没有价值的。所以,内在效度是外在效度的前提,但是内在效度高,外在效度不一定高,有时候,内在效度高,外在效度反而低。 2、为达到外在效度,结果必须能推广到许多不同的人群和条件中去?(错,科教) 外在效度依赖于特定研究工作的条件及目的。研究的效度只是一个度的问题,事实上也不可能得到纯粹的内在或外在效度,提高内在效度的企图可能降低外在效度,反之亦然。研究者需要求得一种平衡,使某一结果得到合理的解释,又具有某种程度的推广价值。 3、没有信度也就没有效度(对) 信度是效度的一个必要的保证,也就是说,一项研究不可能没有信度却有效度。如果一项研究是不可靠的,我们就不可能有信心去解释结果,并将它推广到其他的人群和条件中去。从本质上说,信度和效度共同构成了研究的可靠性。 4、信度与效度的关系 (1)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一个测量工具要有效度必须有信度,没有信度就没有效度;但是有了信度不一定有效度。 (2)信度低,效度不可能高。因为如果测量的数据不准确,也并不能有效地说明所研究的对象。 (3)信度高,效度未必高。例如,如果我们准确地测量出某人的经济收入,也未必能够说明他的消费水平。 (4)效度低,信度很可能高。例如,即是一项研究未能说明社会流动的原因,但它很有可能很精确很可靠地调查各个时期各种类型的人的流动数量。 (5)效度高,信度也必然高。 三、教育研究的分类方法(给出一个实例,能判断是属于哪类研究?选择) 1、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基于研究的目标或目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 基础研究的基本目的是扩展知识,为现有学科的知识体系增添新的东西。 应用研究的基本目的是解决当下的实际问题。 2、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基于研究的方法——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 定性研究:用文字来描述现象。主要是描述性的说明;倾向于对资料进行归纳分析;关心的是研究对象在自然情境中,对事物已经发生或已经存在的意义的理解、看法和体验,而不注重对象的操作行为和反应。定量研究:用数字和量度来描述现象。注重结果,更强调标准研究程序和预先设计,企图对同类问题作广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_裴娣娜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裴娣娜著)树图

1.按适用围和概括程度分 适用于某一科学研究领域的特殊方法:具体点科学方法论 适用于各门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归纳法、演绎法、系统科学方法等 适用于一切科学研究领域的哲学方法论:唯物论和辩证法 2.按研究目的功能和作用分 ①基础研究:主要目的在于发展和完善理论。(回答的是“为什么”的问题) ②应用研究:用于应用和检验理论,评价它在教育解决实际中的作用。(回答的是“是什么”的问题) ③发展研究:主要目的在于发展用于学校的有效策略。(回答的是“如何改进”) ④评价研究:通过收集和分析资料收据,对一定教育目标和教育活动的相关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回答的是“怎么样”的问题) ⑤预测研究:主要目的在于分析事物未来发展的前景和趋势。(回答的是“将会怎样”的问题) 3.按研究方法分 ①历史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遗忘时间段原因、结果或趋向的研究,有助于解释目前时间和预测未来事件 ②描述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等手段搜集资料以验证假设或回答有关现实研究的问题 ③相关比较研究:相关研究目的在于建立相关或用于与预测,比较研究按一定标准对彼此有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分析,从而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 ④实验研究:目的在于主动控制研究对象,排出无关因素的干扰,从而探索事物的因果联系 ⑤理论研究:对复杂的教育问题的性质和相互关系,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和概括,从而发现它的在规律 1,教育研究是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动力。 通过教育科学研究,转变教育观念【科技意识,人才观,全面发展观】 探索教育体制、教育容、教育方法改革的途径,并为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教育政策和提高教育质量 2,教育研究是发展和完善教育科学理论的基础。【核心:教育规律】 3,教育研究能够增强研究者的能力,是培养未来教育改革家的中重要战略措施。

(完整版)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笔记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复习笔记 各章节重点难点 4个要点) 1、教育研究的类型 (1)客观性原则:是指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必须尊重事实,一事物的本来面目为依据,反对主观臆测,王子论断。她是科研工作者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创新性原则:指在教育研究中,研究者应该在借鉴和继承前人或他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在教育研究中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观点或结论,产生新的认识,文人们提供新的知识。(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从教育的实践需要和实际情况出发,形成和发展教育科学理论,并努力运用教育科学理论来指导教育实践的研究,以推动教育科学和教育事业的向前发展。(4)伦理原则:要求研究者的科研活动应遵循基本的社会道德准则,不侵犯研究对象或研究参与者的权益,避免对其造成身心伤害。 3、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6个) (1)选题阶段 (2)研究设计阶段 (3)搜集资料阶段 (4)整理与分析资料阶段 (5)撰写研究报告阶段 (6)总结与评价阶段 4、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4个) 理论方法(归纳、演绎、类比、分类、比较、分析、综合、概括) 实证方法(观察、问卷、访谈、测量) 实验研究方法(前试验、准实验、真实验) 历史研究方法(文献法(定性)、内容分析法(定量)) 二、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5个要点) (一)选题的主要来源 1、社会变革和发展对教育研究提出的问题 2、学科理论的深化、拓展或转型中产生的问题 3、研究者个人在教育实践者观察与思考产生的问题 (二)选题的基本要求 1、问题本身要新颖、有研究价值 新颖表现在:(1)课题内容是前人未涉及或者探讨不深入的

(2)课题研究角度不同与以往研究 (3)研究方法上有创新之处 2、问题提出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 3、问题表述必须具体明确 4、问题研究要有可行性 (三)教育研究假设涉及的主要变量 (1)研究假设是研究之前预先设想的、暂时的理论,是对研究课题设想出的一种或几种可能的结论或答案 (2)自变量=刺激变量=输入变量=实验处理,事实严重对实验对象发生影响的因素和实验对象在这些影响下发生变化的因素。 (3)因变量=反应变量=输出变量=实验结果,是通过自变量的作用而产生变化的结果因素,是实验观察和记录的内容。 (4)无关变量=干扰变量,是指除自变量意外,一切可能影响因变量、因而对实验可能起干扰作用的变量。 (四)选择研究对象(抽样) 1、总体、样本和抽样的概念 (1)总体:研究对象的全体。凡是在某一相同性质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集体,当它成为突击研究对象时,就叫做总体。 (2)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对总体有一定能够代表性的一本分个体,也称为样组。 样本所包含的个体的数量叫样本容量。 (3)抽样:遵循一定的规则,从一个总体中抽取有代表性的一定数量的个体进行研究的过程。目的是用一个样本去得到关于这个总体的信息及一般性结论,从样本的特征推断总体,从而对相应的研究作出结论。 2、抽样方法: (1)简单随机抽样。如抽签、随机数目表,每个个体被抽取的概率均等。简单易行,适用于总体异质性不是很大却样本数较小的情况。当样本规模小时,样本的代表性差一些。 (2)随机系统抽样,也叫等距抽样、机械抽样。先将总体各个观测单位按某一标志排列编号并分成数量相等的组,使组数与样本数相同,然后从每组中依照事先规定的机械次序抽取对象。(抽样比率的计算公式:k=N/n,k为抽样间距,N为总体规模,n为样本规模) (3)分层随机抽样:也成类型抽样,配额抽样。将总体按照一定标准分成若干层次或类型,然后再依据事先确定的样本大小及其各层次类型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提取一定数目的样本单位。 (4)整群随机抽样:抽样的单位不是单个的个体,而是成群的个体。 (5)有意抽样法。即按照研究者一定的目的要求去抽取样本,也叫有偏的抽样。 (五)课题论证的基本内容 1、选题价值论证 2、先关研究文献综述 3、课题研究基本思路论证 4、课题研究步骤、方法及手段论证 5、课题研究可行性论证 三、教育文献检索(4个要点) (一)文献的作用 1、全面正确的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情况,帮助研究人员选定课题和确定研究人员

考研教育研究方法知识点整理

教育研究方法知识点整理 一、教育研究概述 (一)教育研究的界说—— 1.教育研究的含义:以发现或发展科学知识体系为导向,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制,以促进一般化原理、原则的发展; 2.意义:①探索教育规律,以解决重要的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为导向;②改善教育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的发展和改革;③完善和发展教育理论;增强研究者的研究能力,培养未来教育改革家; 3.教育研究的类型:(1)价值研究与事实研究(2)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3)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二)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历程—— (1)直觉观察时期:从古希腊至16世纪,在近代科学产生以前,教育研究方法论是在朴素唯物论基础上的直觉观察时期,具有朴素性和自发性的特点;采用观察法以及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思维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研究并形成理论;辩证法的初步运用以及朴素的系统观; (2)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17世纪至20世纪初,以经验论(培根)和唯理论(笛卡尔,试图将两者结合起来的是康德)两个派别的形成以及实践中重思辨、逻辑和分析为基本特征;采用归纳法和演绎法;心理学思想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主张教育要适应自然,并从自然科学中移植“实验方法”;(3)形成独立学科时期:20世纪至20世纪50年代,构成教育研究方法体系的大部分方法是从其它学科移植而来的;教育研究方法理论中的两个基本派别进步

派与传统派、实证的与思辨的、实用的与理论的进一步分道扬镳,各自的发展研究为方法论的发展开拓了新领域;受西方哲学非理性主义、唯科学主义思潮及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影响;教育科学领域内分科的学科研究方法也同时取得显著进展;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还受到马克思主义辨证唯物论的和心理学及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两个方面因素的直接影响; (4)现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研究方法的变革: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科学哲学出现了一个新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冲破了对科学理论的静态的逻辑分析,把对方法论的研究同科学发展的历史联系起来;科学对自然和社会的研究越来越广泛、深入;不同学科的相互渗透;科学研究课题的复杂性、综合性在日益加强,科学研究手段日益复杂、精密,科学研究成为集体的、综合的事业; (三)我国教育研究的现状及问题 1.特征:①重经验描述,缺乏理论概括②重先王之道,遵循历史传统③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脱节④思维方式整齐划一、整体直观; 2.现状:①研究的主体在不断地扩大;②研究的范畴在不断拓展;③研究的问题意识增强;④研究角度和方法多元化; 3.存在问题:①多元化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没有得到重视;②定性和定量的综合研究不够;③从个人经验出发的感悟性、思辨性研究依旧占据教育研究的主流,应加强科学实证性;④不善于吸收利用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 (四)教育研究的主要趋势——①自然化、生态化②综合化(研究方法、研究工具、多变量实验设计)③多文化趋势④现代化;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试卷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培训班试卷(2006) 一、判断/改错题:(6×3=18分) 请判断下列陈述的正、误(用√、×表示,并填入题后的括号内)。如果你认为是错误的或不完整的陈述的话,请务必作简要修改。 1.实证方法的最大特点是注重客观证据,并在研究开始阶段就能够提出尽可能清晰的研究问题。() 2.相比于实验法而言,调查法可以同时考虑众多变量及其相互关系。() 3.人类学(或称人种学)研究方法通常包括数据资料的整理、分析过程,并以获得普遍规律为主要研究目的。() 4.分层抽样由于不是严格的随机抽样,故不要求在每一层中遵循随机的原则。() 5.研究设计的信度指的是所获得的研究结果与预先设计的研究问题之间的相关程度。() 6.在个案研究论文中,对个案特征的详细描述不可省略,但对个案研究结论的推广讨论有时可以缺失。() 二、选择题:(6×2=12分) 请只选择一个你认为最正确的答案。 1.准实验是指 [1]自然实验;[2]被试的分配方式是自然状态; [3]具有多次前测的实验;[4]仅施后测的实验。 2.所罗门四组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1]为了提高实验效率;[2]为了提高实验效度; [3]为了减少抽样误差;[4]为了尊重被试。 3.影响问卷回收率的主要因素是 [1]样本容量;[2]总体的大小; [3]问卷的信度和效度;[4]问卷的长度。 4.田野工作方法研究成果的呈现方式特点往往是 [1]整体的详细的文字叙述;[2]包含定量或半定量分析结果; [3]包含对假说的检验;[4]包含可操作性的变量定义。

5.当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绝对值大于0.8时, [1]可以认为变量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关系; [2]可以认为变量之间存在较弱的因果关系; [3]可以认为变量之间存在较强的因果关系; [4]仍然不一定存在因果关系。 6.比较研究的性质的可以表述为: [1]不同国家之间的比较,以寻找差异之处; [2]不同历史时期之间的比较,以寻找差异之处; [3]不同类型之间的比较,以寻找共同之处; [4]是使用国际资料进行横向研究的特殊研究领域。 三、名词解释(4×10 = 40分) 历史研究,趋势研究,叙事分析,前测,量表, 定额抽样法,样本容量,中值,问卷,假说 四、简答题:(3×10 = 30分) 1.什么叫实验法?实验方法在教育研究中的主要优越性和局限性是什么? 2.什么叫扎根理论?它有什么特点?与实证方法的关系如何? 3.文献检索与资料收集在一项研究中的联系和不同作用。

教育研究方法背诵笔记

教育研究方法背诵笔记 教育研究方法 一、教育研究概述 (一)教育研究的界说——1.教育研究的含义:以发现或发展科学知识体系为导向,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制,以促进一般化原理、原则的发展;2.意义:①探索教育规律,以解决重要的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为导向;②改善教育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的发展和改革;③完善和发展教育理论;增强研究者的研究能力,培养未来教育改革家;3.教育研究的类型:(1)价值研究与事实研究(2)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3)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二)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历程——(1)直觉观察时期:从古希腊至16世纪,在近代科学产生以前,教育研究方法论是在朴素唯物论基础上的直觉观察时期,具有朴素性和自发性的特点;采用观察法以及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思维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研究并形成理论;辩证法的初步运用以及朴素的系统观;(2)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17世纪至20世纪初,以经验论(培根)和唯理论(笛卡尔,试图将两者结合起来的是康德)两个派别的形成以及实践中重思辨、逻辑和分析为基本特征;采用归纳法和演绎法;心理学思想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主张教育要适应自然,并从自然科学中移植“实验方法”;(3)形成独立学科时期:20世纪至20世纪50年代,构成教育研究方法体系的大部分方法是从其它学科移植而来的;教育研究方法理论中的两个基本派别进步派与传统派、实证的与思辨的、实用的与理论的进一步分道扬镳,各自的发展研究为方法论的发展开拓了新领域;受西方哲学非理性主义、唯科学主义思潮及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影响;教育科学领域内分科的学科研究方法也同时取得显著进展;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还受到马克思主义辨证唯物论的和心理学及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两个方面因素的直接影响;(4)现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研究方法的变革: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科学哲学出现了一个新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冲破了对科学理论的静态的逻辑分析,把对方法论的研究同科学发展的历史联系起来;科学对自然和社会的研究越来越广泛、深入;不同学科的相互渗透;科学研究课题的复杂性、综合性在日益加强,科学研究手段日益复杂、精密,科学研究成为集体的、综合的事业; (三)我国教育研究的现状及问题——1.特征:①重经验描述,缺乏理论概括②重先王之道,遵循历史传统③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脱节④思维方式整齐划一、整体直观;2.现状:①研究的主体在不断地扩大;②研究的范畴在不断拓展;③研究的问题意识增强;④研究角度和方法多元化;3.存在问题:①多元化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没有得到重视;②定性和定量的综合研究不够;③从个人经验出发的感悟性、思辨性研究依旧占据教育研究的主流,应加强科学实证性;④不善于吸收利用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 (四)教育研究的主要趋势——①自然化、生态化②综合化(研究方法、研究工具、多变量实验设计)③多文化趋势④现代化;

教育研究方法1

第一章教育研究方法概述 1.什么是研究?研究的要素有哪些内容? 一般认为“研究”是一种系统的探究活动。 它主要包括如下要素: (1).目的:研究是一种有计划、有意识的活动。它通常以发现事物的规律性、解决新问题或改进某种实际情景为目的。 (2).过程:为了达到目的,研究将是按步骤、分阶段进行的。它有一套严格而系统的操作原则和程序。研究步骤有:确定问题、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分析资料、推导结论。 (3).方法:研究的过程,就是运用各种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方法以自己的尺度调节着整个活动的进行,它的正确选择与使用是研究成败的关键。2.什么是教育研究? 综合研究的三个要素——目的、过程、方法——来界定:教育研究通过一系列规划好的活动步骤的实施及方法、技术的运用,来认识教育现象,为教育领域提供有价值、可信赖的知识;它有助于解决教育的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活动的质量。 3.什么是方法?什么是教育研究方法? (1)方法是作为一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是研究问题的一般程序和准则。(2)教育研究方法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组织、有计划、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构建教育理论的方式,是以教育现象为对象、以科学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得教育科学规律性知识为目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 4.以研究目的、功能、作用为标准,教育研究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 按照研究目的、功能、作用分类 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 发展研究 评价研究 预测研究 5.怎样理解基础研究? (1).基础研究以抽象、一般为特征,目的是揭示、描述、 解释某些现象和过程以及它们的活动机制与内在规律。 基础研究将对研究领域具有直接增加知识的价值。 (2).现有研究成果认为,基础研究大体可分为形成系统知 识的研究、学习的研究、训练迁移的研究。 (3).基础研究一般与直接的应用无关。 6.怎样理解应用研究? (1).应用研究以具体、特殊为特征,它是对基础性研究的成果作进一步的验证,就所关注的某一实际问题,从大量的案例中寻求概率性的必然结论。(2).应用研究的目的在于解决某些特定的问题或提供直接有用的知识。(3).应用研究更加关注效果,如某种方法比另一种方法更有效吗。 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区分是相对的,常常互为补充。基础研究提供解决教育问题的理论,应用研究提供事实材料去支持和完善理论,或者促进新理论的产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袁振国主译资料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笔记,袁振国主译第一章教育研究的性质和特征 第一节教育研究的性质 一、研究的经验本质 二、研究的系统过程 三、教育研究的效度(结果的精确性和推广性) 四、教育研究的信度(研究的可重复性) 五、研究范式的多样性 第二节教育研究的分类 一、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目的不同) 二、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方法不同) 三、一般研究方法 第三节理论的作用 第四节研究过程中的活动 一、确定研究问题 二、收集资料 三、分析 四、总结结果和得出结论 第二章研究问题的确定 第一节研究问题的选择 第二节研究问题的陈述 一、常量、变量和操作性定义 二、假设与问题的陈述 三、假设的种类和形式 第三章查阅文献 第一节文献检索

第二节查阅文献活动 一、信息来源 二、图书馆 三、期刊文献 四、索引和摘要 五、教育资源信息中心(ERIC) 六、元分析报告 七、《教育研究评论》 八、论文 九、辞书 第三节运用计算机检索数据库第四节为文献综述选择研究资料第五节筛选和总结信息 一、摘要或小结 二、组织信息 第六节解释和利用信息 一、批判性阅读 二、写综述 三、参考文献 四、准备文献目录 第四章交流研究成果 第一节研究计划的主要组成部分 一、问题的确定 二、文献综述 三、方法或步骤 四、研究的意义

五、研究计划的其他部分 第二节研究报告的主要组成部分 一、导言,包括对问题的陈述 二、文献综述 三、方法或步骤 第三节研究报告的其他部分 一、摘要 二、参考文献和文献目录 三、附录 第四节研究报告的通稿 第五节会议论文指南 第六节在论文委员会上的论文答辩第五章评价研究报告 第一节报告中的错误和缺点的类型第二节对研究报告主要部分的评价 一、绪论 二、文献综述 三、方法或步骤 四、结果 五、结论、建议和启示 第三节评价报告时的总体印象 第四节期刊的审稿过程 一、提出的审稿意见 二、发表标准 第五节对研究计划的评价 第六章定量研究的研究设计

2020年整理教育研究方法学习心得.doc

教育研究方法学习心得 关于教育研究方法基础的学习快要结束了,虽然时间并不是很长,但还是有或多或少的收获。教育研究方法是作为一个现代师范生所必须学习的学科,了解学生、走进学生对教师进行从教活动有很大的帮助。刚开始上这门课的时候,觉得这课上不上都一样,只要因材施教就能当好好老师,后来上了这门课之后,我才明白,我完全误解了这门课。不管后面有多少人来上课,但是我每次都去上课,学习到不少有关教育研究方面的知识。 教育研究方法通过一系列规划好的活动步骤的实施及方法、技术的运用,来认识教育现象,为教育领域提供有价值的、可信赖的知识。它有助于解决教育的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活动的质量。简单地说,教育研究是采用系统的方法来研究教育问题的活动。教育研究方法的真正意义是:要老师发现在教育中的问题,并研究出问题的所在,从根本上改变了自己的教学方式,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应该对应不同的教学方式。要把教育落到实处,必须有效地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要以学生发展为主题,注重学生学的方式,形成一种让学生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教学方式。学校教育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通过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这需要迫切的教育改革,而教育改革的先导则是教育研究,需要教育研究提供充分的理论准备。通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对于教育研究有了比较直观的感受,思维也得到了转变。 下面我来谈谈,这次的教育研究方法学习的收获。 收获之一:我开始感到教育研究并不是十分神秘的事。这种意识对我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将具有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 收获之二:是了解了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和基本方法。教育研究领域积累了种种研究方法,诸如调查法、观察研究、访谈法、实验研究、历史研究法、内容分析法、案例研究法、叙事研究法。 收获之三:是感到学无止境。平时各科的学习一般是先学知识再学知识如何用,有的知识学了以后一时还不知道有什么用,所以我们往往只感到知识太多而感受不到知识的不足。而教育研究方法的学习正好是反过来:先确定要解决的问题,再回过来寻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知识。在教育研究方法的学习中,我不仅感到知识不够用,在提到研究的能力方面也马上感到力不从心。这种学无止境的感受将激励我今后更加努力地学习。 收获之四:是深切地体会到教育研究方法时团结很重要,合作就是力量。教育的研究过程就是团结合作的过程,大家要共同努力自不待言,还要填写问卷的同学的积极配合,有时还要学生家长的大力支持,学校提供的各种有利条件等等,都对教育研究的完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收获之五:是培养了老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而且发现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要难。只有发现了问题的所在才能认识到自己不足,进尔进一步提升自己。 收获之六:培养了我们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我们初步理解到教育研究方法在教育方面的应用。 教师这个职业,几乎全部的时间都是和学生打交道,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进行各种“研究”,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研究教学方法,研究学术问题等等。学校教育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通过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这需要迫切的教育改革,而教育改革的先导则是教育研究,需

《教育研究方法》笔记整理

教育研究方法笔记整理 第一章教育研究方法概述 一、教育研究方法的定义P3 :教育研究方法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建构教育理论的方式,是以教育问题为对象、以一定的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得教育规律性知识为目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简言之,教育研究方法就是人们在进行教育研究中所采取的步骤、手段和方法的总称 二、内容分析属于文献研究中的一种。 三、教育研究方法的历史发展阶段及各阶段特点P6 【西方】1、1900年以前的教育研究方法、 (1)教育研究方法的萌芽期(古希腊——16世纪前)——直觉观察时期 (2)教育研究方法的形成期(16世纪——19世纪末20世纪初)——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 【时期特点】 (1)研究中心问题域集中到学校教育内部,开始把教育作为一个发展过程来研究 (2)初步形成了以不同哲学理论指导的两种不同的研究方式和研究风格,这就是归纳法和演绎法。 (3)心理学开始成为教育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 (4)教育研究中的方法有所增强,开始了对教育研究方法的研究。 2、20世纪上半叶的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研究方法成为独立学科时期) (1)教育研究实证化趋势形成 (2)教育研究方法明显表现出实用主义倾向 (3)教育研究方法受到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影响 (4)教育研究方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3、20世纪下半叶以来的教育研究方法 (1)研究方法从偏重实证向综合化方向发展 (2)定性研究法与定量研究法相结合 (3)教育研究方法的现代化 (4)教育研究方法的可操作性越来越强 【中国】 1、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教育研究方法 (1)引进西方教育研究方法 (2)倡导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教育 (3)教育研究方法成为独立的研究领域和学科 2、20世纪下半叶中国的教育研究方法 (1)学习苏联的教育研究方法(1949—1955) (2)教育研究方法的中国化探索(1956---1965) (3)全盘否定前17年教育研究方法(1966---1975) (4)教育研究方法的重建和发展(1976---2000) ①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史人们从反思与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教育的经验和教训开始的 ②从当代科学发展的成果中,从与教育科学相关学科中吸取新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适应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影响、渗透、汇流的趋势,构建教育研究方法体系 ③许多高等师范院校结合教育系的课程改革,着手教育研究方法类学科研究和建设,开设了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题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冲刺题 一、名词解释 1.研究变量 1)自变量:由研究者主动操纵而变化的量,是能够独立的变化并能够引起因变量变化的条件、因素。 2)因变量:由自变量的变化而引起被试行为或者有关因素、特征的相应变化的量,他是研究者需要观测的指标。 3)无关变量:又称控制变量,指与自变量同时影响因变量的变化,但与研究目的无关的 2.总体、样本、取样的概念 总体:即研究对象的主体,是在某一相同性质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集体,当他成为研究对象时,就是总体。 样本:样本是指从总体中抽取出来进行研究的,对总体有一定代表性的一部分个体。 取样:即遵循一定的要求,从一个整体中抽取有代表性的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研究的过程。 3.调查研究法:指在科学方法论的指导下,针对社会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运用观察、问卷、访谈等多种形式在自然条件下搜集客观资料并分析处理研究资料的研究方法。 4.尝试性:指在科学方法论的指导下,为了研究某个特定的研究(假设),在人为模拟的环境中,采用控制的手段对研究变量施加特定的影响,从而

验证假设以揭示研究变量之间的因果及相关关系的研究方法。 二、填空题 1.研究是一种认识活动,而起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他的特殊性在于 它是通过人类的理性参与,借助一定的研究方法,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的认识活动,是一种试图克 服人类认识局限性,从而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活动。 2.由于人类自身认知活动的局限性,要求人们在认识过程中保持谦虚和 虔诚的心态,勤于学习和思考,这既是研究活动存在的必要性,也是 研究者应该具备的基本心态。 3.没有问题就是没有研究。 4.研究计划主要是回答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两个方面的问题,即通过 研究计划试图回答为什么研究和打算怎么研究。 5.研究问题的首要特征是问题的真实性,不是杜撰和空想出来的。即研 究问题首先需要是真问题。 6.观察法的类型分为参与观察法、非参与观察法、结构性观察法、非结 构性观察法 7.问卷问题设计时,问题的转化步骤:研究问题-研究假设-调查问题-具体指标-问卷问题。 8.调查问卷的结构为:前言、内容、结语。 9.教育实验的类型为: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裴娣娜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裴娣娜著)树图 第 一 章教育研究方法的概述第一 节 教育 科学 研究 方法 的界 说 教育研究的 含义 教育研究是以发现或发展科学知识体系为导向,通过对教育现象的 解释、预测和控制,以促进一般化原理、原则的发展的过程。 教育研究方 法的含义 教育研究方法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教 育研究和构建教育理论的方式。它是以教育现象为对象,以科学方 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得教育科学规律性知识为目 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 教育科学研 究方法的特 点 ①研究目的在于探索教育规律,以解决重要的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 为导向。 ②有科学假设和对研究问题的陈述,研究的问题有明确的目标和可 供检查的指标。 ③有科学的研究设计,准确系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并搜集可靠的 资料数据。 ④强调方法的科学性:它是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遵循一定的科学 研究程序,有目的、有计划的认识活动。因此,方法本身是可辨认 的,运用过程和研究结果是可检验的,研究结果要回到实践中检验。 ⑤创造性:对原有的理论体系、思维方式及研究方法有所突破,这 是研究最重要的特点。 教育科学研 究区别于自 然科学、思维 科学研究的 独特性 ①带有很强的综合性和整体性。 ②研究的周期较长。 ③针对性、实践性强。 ④教育科研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积极参与,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教育科学研 究方法和方 法论涉及到 的主要课题 1.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原理,基本过程,结构模式,研究程序、方 法、手段以及应遵循的逻辑和方法论规则 2.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体系的建立,各类方法的含义、理论基础、 操作步骤、适用范围以及使用时应考虑的条件。 3.教育理论的形式化、证明和评价的一般认识论原理 4.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发展,新方法的内容、特点以及在教育 研究中的应用

教育研究方法整理

1、教育研究的基本范式是什么?基本特点各是什么? 教育研究的基本范式有“实证主义范式”和“自然主义范式”。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一些学者也将这两种范式称为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一)实证主义研究范式的基本特点 1、实证主义范式的出发点:教育研究中实证主义范式的兴起,得益于教育研究向自然科学学习,以实现“科学化”的不懈努力。这种范式以自然科学的研究为典范,强调通过观察和实验、运用数学工具、推究因果关系,对研究对象加以说明或解释 2.实证主义范式关注的主要方面 研究结果的客观真实性; 研究过程和结论的可检验性; 所获认识的确定性; 研究结论的普遍有效性 3.实证主义范式评价研究质量的主要指标 有代表性的抽样技术; 确立研究变量的规范;(每一个变量是否有清晰的操作性定义,否则在实施研究过程中难以准确地控制和考察这些变量;还要看变量之间及变量内部是否具有逻辑关系:同一变量的不同指标之间是否既不重复也不遗漏,不同变量之间是否具有时间上的先后关系) 标准化的研究工具; 控制干扰变量的手段; 符合线性因果观的论证过程; 检验假设时精确的统计处理 (二)自然主义研究范式的基本特点 1.自然主义范式的出发点 自然主义范式是在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的研究中形成的 本体论,它认为教育活动是由人在意识和情感支配下完成的,必然带有参与者的主观价值因素,因而不存在纯粹客观的现实,而只有被人赋予意义的现实 认识论,它认为研究主体和客体不可能分离,也不可能存在精致地等待被人发现的纯粹客观的规律,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实际上是主体通过与客体的接触和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有意义的、可沟通的见解。认识的结果不是对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确证,而是理解人的特征、活动和教育情境 方法论,它特别强调研究者深入现场,在尽可能自然的情境中与被研究者一起生活,了解他们所关心的问题,倾听他们的心声,同时,对自己所用的研究方法进行深刻的反省,注意自己与被研究者的关系对研究的影响,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移情理解被研究者的行为和思想,获得对研究对象的真切认识。 这种范式更多地采用归纳法的研究思路,研究者不是从一定的假设出发,只关注由此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总结第一、二章

教育研究方法概述 一、教育研究方法的界说 1、教育研究与教育研究方法 概念 教育研究:与所有科学研究一样,同样有三个基本要素组成:客观事实、科学理论(核心)、方法技术。同样执行者解释、预测和控制的功能,只不过是研究对象的特点不同。 教育研究方法: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组织,有计划,系统的进行教育研究和构建教育理论的方式。他是以教育现象为对象,以科学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得教育科学规律性知识为目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它的两层含义为:一种知识的体系(思维方式)一种行为准则(行为方式)【创造知识+整理知识】 教育科学研究的效度:结论的准确解释性(内在效度)和结论的普遍性(外在效度)。 内在效度:研究结果能被有把握的准确解释的程度。 外在效度【不宜过分强调】:研究结果能被推广到更大人群和其他条件中去的程度 教育科学研究的信度:研究的方法、条件和结果是否可以重复,是否具有前后的一致性,即研究的可靠性。它包括内在信度和外在信度。 内在信度:在给定相同条件下,资料搜集、分析和解释能在多大程度上保持一致。 外在信度:一个独立的研究者能否在相同或相似的背景下重复研究并得到相同或相近的结论,指的是研究的可重复性。 特点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具有一般科学研究的特点(共同点): ●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规律,已解决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为导向。 ●有科学假设和对研究问题的陈述,研究问题有明确的目标和可供检查的指标。 ●有科学的研究设计,准确系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并收集可靠地技术资料数据。 ●强调方法的科学性。 ●具有创造性,及对原有的理论体系、思维方式以及研究方法有所突破。 教育科学研究区别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研究的独特特点(不同点): ●带有很强的综合性和整体性 ●研究的周期较长 ●针对性、实践性强 ●教育科研工作者与实践工作或者积极参与,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2、教育研究方法学科的研究对象和理论体系 教育研究放法的对象包括教育研究方法学和教育研究方法论。

教育研究方法整理版考试必备

教育研究方法 1.教育研究:是以发现或发展科学知识体系为导向,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制,以导致一般化原理原则的发展。 1.教育研究特点: 一般特点①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教育规律,已解决重要的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为导向②要有科学假设和对研究问题的陈述,研究问题有明确的目标和可供检查的指标③有科学的研究设计,准确系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并收集可靠的资料④强调方法的科学性⑤创造性。 独特特点①综合性与整体性②周期长③较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 ④实践工作者参与⑤遵从一定的道德规范 2.教育研究的分类: ⑴按目的、功能分: ①基础研究:研究目的在于发展和完善理论,通过研究寻求新的事实,阐明新的理论或重新评价原有理论 ②应用研究:为解决当下实际特定问题,研究目的在于应用或检验理论,评价理论在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③发展研究:主要目的是开发与创造用于学校教育的有效策略,为某一领域的教育改革提出改进建议,主要解决如何改进现实、展望未来、提高教育水平的问题。 ④评价研究:对某一教育现象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一个教育方案是否科学、是否具有价值和实施的可行性以及实际执行的效

果。 ⑤预测研究:对教育的某一个领域未来发展和趋势的研究,在对历史和现状的考察中,在对现实的各种条件分析的基础上,以一定的理论模型为基础,对教育的发展趋势作预测 ⑵按适用范围与概括程度分:具体学科的研究方法、一般的研究方法、方法论。 ⑶按研究方法分:历史研究、描述研究、相关与比较研究、实验研究、理论研究 3.内部效度:结果可以被精确解释的范围 4.外部效度:结果能被推广的范围和程度 5.内在信度:在给定的条件下,资料收集、分析和解释能在多大程度上保持一致。 6.外在信度:一个独立的研究者能否在相同或者相似的背景下重复研究,得到的结果是否一致,即可重复性。 7.教育研究的基本程序(阶段) ①准备阶段:选定课题、文献检索、确定研究类型、选定研究方法、选定研究对象、分析规定研究变量、制成有关研究工具、形成研究方案 ②实施阶段:实施研究、收集资料 ③总结阶段:整理资料、分析结果、撰写研究报告 8.好得研究课题的特点(评估一项选题的标准) 问题具有价值、社会发展需要、理论发展需要、问题具有现实性、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裴娣娜版)笔记(完美打印版)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的基本内容 *内容主要有四部分组成: *教育研究的基本理论(教育研究的基本概念、意义、种类、功用;教育研究的方法论;教育研究的设计等。) *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等) *教育研究结果的统计分析(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教育研究论文和报告的撰写 第一章教育科学研究概述 第一节教育科学研究的概念、对象与特性 一、科学研究 (一)科学 对科学的理解主要有三种: 其一,将科学与技术联系起来,认为科学就是尖端技术;其二,将科学定义为“一切系统的、有组织的、正确的知识体系”;其三,认为科学就是数学、化学、物理学等现有的学科。 科学是从确定研究对象的性质和规律这一目的出发,通过观察、调查和实验而得到的系统的知识。 (二)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是一种认识过程,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采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自然和社会现象,探索客观真理,并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 二、教育科学研究 教育科学研究是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教育领域的各种关系、现象和问题进行研究,从而揭示教育现象本质和客观规律的创造性实践活动。 三,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和特性 (一)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 其一、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人; 其二、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现象及其规律; 其三、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存在。所谓教育存在包括两个方面的存在,一是实践形态的存在,一是理论形态的存在; 其四、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研究者所意识到或预见到了的教育问题。 叶澜教授在《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一书中对于教育研究对象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认为“教育存在”具有三种形态:教育活动型存在、教育观念型存在、教育反思型存在。 (二)教育科学研究对象的特性 叶澜在她的《教育研究及其方法》一书中将教育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概括为六点: 1、教育系统的人为性; 2、教育系统的实践性; 3、教育系统中主客体的复合性; 4、教育系统结构的层次性; 5、教育系统的自控性和它控性; 6、教育系统效果的滞后性和隐蔽性。 杨小微主编的《教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一书中将教育研究对象界定为教育问题 教育问题的基本特征概括为四点: 1、教育问题的复杂性;2、教育问题的整合性; 3、教育问题的二难性;4、教育问题的开放性。 四、教育科学研究的特性 1、复杂性 2、实践性 3、准控性 第二节教育科学研究的种类与功能 一、教育科学研究的种类 (一)以教育实践活动的范围和层次来分类,可分为宏观研究,中观研究和微观研究。 1、宏观研究(macroscopic research)2、中观研究3、微观研究(microcosmic research) (二)以教育研究的目的来分类,可分为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 1、理论研究(Theoretical Research)2、应用研究(Applied Research)。 (三)以时间为标准分类,可分为历史研究、现状研究和预测研究 1、历史研究(Historical Research)2、现状研究3、预测研究(Prediction Research) (四)依据研究资料的性质分类,可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1、定性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 (1)定性研究主要是描述性的说明。 (2)定性研究倾向于对资料进行归纳分析。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