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统计包括三个方面

统计包括三个方面

统计包括三个方面
统计包括三个方面

统计包括三个方面,统计学、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统计学是理论,统计工作则是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统计工作具有信息、咨询和监督三大功能。而负责高校综合情况统计的高校统计工作,它也不例外,它是在统计学一般原理指导下,在高校这个特殊环境下的实践,它具备了统计工作的一般属性,同时又具有它的特殊性。因为它既不同于其它的专业统计,又不纯粹是教育统计,故把它称为综合统计。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自主权的扩大,高校统计工作在学校发展和管理中的作用将会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从理论到实践对高校统计工作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应该说,高校统计工作的内涵是极为丰富的。本文则是基于高校统计工作的现状,对实践中的一问题进行的思考。

本市高校的综合统计工作起源于上一世纪七十年代末,当时要求各高校都配有专职统计员。由此建立起一支统计员队伍,大部分高校的有关部门也都配有兼职统计员,使高校统计工作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网络。为保证统计数据的质量,学校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或建立了有关制度。高校统计协作组的活动也比较正常。除了市内交流活动外,还与外省市有较多的联系。进行过一些统计研究,出过几本论文集。

近十多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其中包括机构调整、人事制度改革和岗位设置等,高校统计工作受到了较大的影响。目前的现状是高校综合统计领域中的统计研究基本停滞,协作组活动萎缩,由此所产生的问题是,高校统计工作的内涵从理论的丰富变为实践的单一,高校统计工作变成了只填填报表。而且填统计报表也成为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进行的一项突击性工作。

“统计就是填填报表”、“统计就是估计”,诸如此类的观念误区是有历史原因的,而高校统计工作的现状造成了这一误区的蔓延。不仅是有些领导,就是统计员本身也会产生这样的模糊认识。因此在人们的观念中,高校统计工作显得越来越不重要,统计员也觉得这项工作没意义。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可以毫无疑问地讲,教育事业的发展或某一高校的发展完全离不开统计工作。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任何一项事业,任何一个单位,不发展无疑于自然消亡。而统计工作的信息、咨询和监督功能在事业的发展中就起着“晴雨表”和“监测仪”的作用,因此离开了统计工作,发展就无从谈起。比如任何一个单位的发展规划,其中必定含有统计工作的成果。再有,目前教育部实行的高

等学校评估,它是高校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系统工程,我们可以看到,这一工程自始至终都包含着统计工作。

那么为什么一方面,任何发展都离不开统计工作,另一方面,在人们观念中,统计工作又是如此不屑呢?笔者认为,首先是我们统计工作者主动介入的意识不强。较为普遍的情况是,按照上级部门或领导的要求完成统计报表就算是做好本职工作了,而没有一种主动参与高校科学决策和管理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我们说,统计工作的过程就象是一个准备宴席的过程,从原料的采购、整理、加工到烹饪成可口的佳肴,烹饪是最后一道工序,也是比较关键的步骤。一般意义上的统计工作常常只完成了前面的原料采购、整理和加工,将最后一道烹饪工序让给别人来做,这就容易造成前文所述的对统计工作观念上的误区。另外,烹饪是一道技术要求较高的工序,如果专业厨师也只能做家常菜,那么又何必要厨师呢?就是说,对于统计数据的一般分析与比较,大家都会做,那么统计工作者就要体现出专业厨师做宴席与普通人做家常菜的区别。其次是统计的理论研究与统计实践的联系不紧密。统计专家的理论研究太专业与我们自身对统计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技术含量不高,由此所造成的另一个现象是,为统计而统计,为目的而统计。例如,单位申报一个项目,主持者常常会有选择地采集一些数据来作为项目成立的理由。这样统计就变成为目的服务,而不是为决策服务。我们说,结论应该产生于调查研究之后而不是之前,离开了这一原则,统计就背离了它原来的意义。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统计工作成面临的同样是优胜劣汰,你没有特点,你就没有存在的理由。提高高校统计工作的地位不是喊出来的。俗语说“一打口号不如一个行动”,我们必须实实在在地去做。

所以改变目前这种状况的关键还在于我们统计工作者本身。一般来说,任何职业的从业人员都必须有强烈的责任感,统计工作者更要有敬业爱岗的精神。人的能力一般是指社会能力与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包括与周围环境沟通的能力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专业能力则指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两方面的能力对于一个统计工作者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有较强的社会能力,才会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和敬业爱岗精神,才会去思考如何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如何做好本职工作。

有了这一基础,我们再来谈如何发挥高校统计工作的作用问题。首先,我们统计工作者必须改变观念。完成好统计报表,这是高校统计工作的基本内容之一,但绝对不是主要的工作内容。笔者认为高校统计工作更重要的内容是积极地参与

高校管理,发挥统计工作的参谋和助手作用,我们必须与强烈的责任感来拓展高校统计工作的内涵,积极地跟踪学校教学、科研等工作以及高校发展的进程,实事求是、深入细致地采集各类统计数据,将这些数据及时归纳、认真分析,以统计报告的形式提供给领导和职能部门,从而充分发挥高校统计工作的信息、咨询和监督三大功能,为学校的科学决策和管理服务。

统计工作的三大功能,实际上体现的是一种服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的服务内容和对象都发生了变化,高校统计工作必须适应市场化的要求,首要的问题是增加高校统计工作的技术含量。统计工作者要有主动参与、主动介入的意识,而不是等待领导来布置任务。要体现出专业水准,就要寻求获取专业知识的途径,来充实和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然后来寻找参与和介加入的机会。

当前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发掘有用的信息,这就是数据挖掘的概念。高校的统计工作者就应具备这样的能力,用统计专业知识去处理和加工这些信息,烹调出对学校发展和管理有用的佳肴,从而在教育事业的发展中获得自身的发展。

高校统计工作是指通过指标体系表现高等学校各类现象的数量方面,用精确的统计数字,把学校办学规模、办学条件以及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后勤、产业等各方面的现状、发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客观地反映出来。因此,高校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是:

1.严格执行国家颁发的统计报表制度,及时、准确地完成各类统计报表和统计调查表,为上级主管部门了解学校情况,检查计划执行情况以及对高等教育进行宏观管理提供必要的统计资料。

2.经常、准确、全面、系统地收集和整理学校发展过程中的各类数据,为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全面掌握学校情况,准确把握学校发展方向,以及进行业务研究做好统计信息服务工作。

3.整理统计资料,建立必要的统计台帐,进行统计汇编,建立统计档案,做好统计咨询服务工作。

4.积极主动地进行调查研究和统计分析工作,运用第一手资料为教学、科研和管理服务,为学校领导进行科学决策提供高质量的统计分析资料。

5.结合学校各阶段的中心工作,开展专题统计分析,对学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难点、热点问题与新情况实行统计监督,从数量和质量两方面检查学校各项工作的运行情况和计划的落实情况,促使学校健康、持续发展。

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工作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和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一项政策性、实效性很强的工作。教育部在2007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上已明确提出,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作为本科教学评估的一级指标、作为高职院校和独立学院教学评估的核心指标,其中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是高等教育评估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与招生计划、专业设置等高校发展的18项工作适度挂钩,是专业设置、学科建设的重要依据。《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07年省政府对各市政府工作考核指标及评价规则的通知》(辽政办发[2007]37号)已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省政府对各市政府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标。《辽宁科技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已经将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对各学院(系)全年工作考核评估体系和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各学院(系)要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统计工作。

学校中许多工作离不开数据统计的。离开了数据统计,便说明不了问题;离开了数据统计,许多考核评估就很难进行;离开了数据统计,学校管理科学的研究便无从谈起。可以说,数据统计是学校管理工作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是学校管理工作科学化研究中不可缺少的具体内容。毫无疑问,加强数据统计工作,将有助于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将有助于学校管理工作科学化的研究。

一、数据统计在学校管理中的基本作用。

数据统计在学校管理中的基本作用有如下五点。

(一)提供学校有关方面的基本情况。

在学校管理中有许多方面的情况,可以通过数据表现出来。如学校教职工人员的构成情况,学校教职工人员业务素质变化情况,学校有关活动开展情况以及教师的备课、讲课、批改、辅导、考试、教研、业务学习等等。含有精确统计数据的图表可以使学校领导清晰明了地掌握有关方面的情况,而经过统计工作所获得的这些数据,对于学校来讲也是极有价值的资料。在学校管理中,只要存在量的问题,就需要数据统计,因此说,及时做好学校有关方面情况的数据统计工作,不仅是应该的,而且是必须的。平时说的心中有数在学校管理中的确应该成为实实在在的数。而数据统计工作是学校领导心中有“数”数的来源。

(二)为领导决策、计划、总结提供依据。

学校数据统计工作的作用还在于它可以为领导决策、计划、总结提供有说服力的准确的科学依据。没有以统计数据为基础的计划、总结只能是一纸空文。而只能使这种计划、总结显得苍白无力。数据统计工作可使领导在总结中更加客观地分析、评价学校的工作,做出符合学校发展的结论,并以此为出发点进一步制定好学校工作计划。

(三)有利于正确评估教师的工作。

准确的数据统计,对于教师工作情况的评估是很能说明问题的。如出勤方面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一名教师的整体时间观念和工作热情,备课、讲课、批改、辅导等方面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一名教师事业心的强,考试成绩方面的数据统计可以看出一名教师的教学效果等等。准确数据的本身由于它所具有的直观性特点。极易引起教师的注意力。这是因为数据的本身就包含着一种评价,一种考核,由此数据产生了对教师工作所具有的约束力。数据在学校科学化的管理中所产生的积极效果是显而易见。恰当地做好教师管理中数据统计工作,将有助于提高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四)及时获得有关方面的信息反馈。

通过统计工作所获得的数据是描述客观事物存在状态最有效的反馈信息。加强数据统计工作,有利于学校

领导随时掌握学校工作的发展动态,并对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如教师教学质量的测量,期中、期末考试成绩的统计数据进行比较。统计期中、期末考试成绩情况,就能使学校领导及时得到教学情况的反馈信息,并可以以此为依据提出适当改进措施调整教学要求。

学校中各部门所进行的许多活动都可以通过统计工作形成的数据呈报校领导,使校领导及时掌握各部门的工作动态。如举办一次体操比赛,就可以把比赛前训练所占用时间,比赛所占用的时间,参加人员,比赛结果等情况经统计列表反映出来。学校中的纪律卫生评比情况、间操情况、政治学习情况、业务学习情况等等,如需要确切加以了解的话,都离不开数据统计工作。定时的有计划的以量的形式了解学校有关部门的工作情况,或者学校有关部门及时以量的形式反映本部门的工作情况。都将使校领导及时获得有关方面情况的信息反馈,使学校领导始终处在工作的主动地位,有效的指挥学校的全局工作。

(五)有利于学校管理科学化的研究。

人类在对客观事物本质规律的认识过程中,离不开对数量关系的研究,对数量关系的研究是这种认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同样,在实现学校管理科学化的研究过程中,也不可能离开对数量关系的研究。在学校管理科学化的研究中,笼统和大概的东西是没有多大价值的。如同马克思所说:一种科学只有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真正完善的地步。即是说一门科学只有由定性描述进入定量分析,才能标志这门科学的成熟。注重事物的质量,同时也注意事物的数量,并且善于运用数量的统计反映事物的质量,才有可能实现学校管理的科学化。如以往所提到的领导工作的“二八律”,正是一些管理学家,对人们完成所做工作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大量调查研究后发现的。没有大量的量的统计工作,没有对有关数据的大量占有和分析,就不可能揭开工作中质与量之间的这种内在的规律。客观中有许多看来杂乱无章相互没有联系的事物,经过借助于这些概括性的数字条理化后,便显示出其内在的规律性来。学校管理中有许多工作,如果经常进行统计数据的整理分析,就会使其更加有序化、科学化,如同样一件工作,需要投入多少人力,需要用多少时间,只有在多次数据统计的前提下,通过综合、分类、比较,才能找到更加合适的方案。注重学校管理工作中数据统计工作,注重统计数据的分析工作,是学校管理科学化的先导。一般的管理学,学校管理学它所能提供的仅仅是带有普遍规律性的东西,而作为一所具体学校来讲,其本身内含的特殊性的东西,只有通过本校的具体的管理实践才能获得,而在这种实践过程中,统计数据的积累分析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可以说学校管理科学家化的研究院必须有数据统计工作,而平时统计数据的积累分析工作也将有助于这种研究的开展。

二、学校管理中数据统计工作的分析。

学校管理中数据统计工作根据数据的作用大体可以分为三类。

(一)学校管理中常规数据的统计工作。

常规数据的统计在学校管理工作中是必不可少的,这种统计数据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自然情况方面的数据统计。

自然情况方面的数据统计是学校管理中最基本的统计内容。它主要包括教师方面的自然情况和有关学生方面的自然情况。自然情况的统计应每学期进行一次补充,每学年进行一次统计,因为学校的人员素质、数量等情况总是处在不断的变化中。

2、教学管理情况方面的数据统计。

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主要方面之一。在学校管理中教学管理情况方面的数据统计占有很大的比重。数学管理情况方面的数据主要包括如下的内容。(1)教师任课情况。(2)教师考勤情况。(3)教师平时的工作情况。(4)政治学习业务学习情况。(5)教研情况。(6)完成学校指令性工作情况。(7)教学质量情况等。这些数据的统计最好一学期进行一次,以利于及时对教师的工作做出评价。

3、学生管理情况方面的数据统计。

一所学校管理的如何,它的结果直接体现在学生身上。有关学生管理方面的统计数据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一所学校管理水平如何,这方面的数据统计主要包括:(1)学生出勤情况(2)班级及班级学生变动情况。(3)期中、期末考试成绩情况。(4)三好学生优秀干部评定情况。(5)劣纪、违纪学生帮教、处理情况。(6)各班团员比例情况。(7)班会及班级有关活动开展情况。(8)学校组织学生活动情况。(9)全

校团员活动情况。(11)好人好事情况。(12)课外活动情况等。

(二)具有明显评价功能的量化数据。现在不少学校将经过量化的有关方面数据统计引入管理,从而使一些数据不是间接提供评价教师工作的依据,而是成为直接评价教师工作的依据,带有了明显的评价特征。这类数据与常规数据的不同之处在于不是直接体现教师工作的数量,而是将教师的工作量化转为统一的量的标准。实质上讲,这种量化后的数据,是数据的数据。这种经过量化的数据统计是以管理中常规统计数据为依据的,它的真实性依赖于管理中常规统计数据的真实性。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依赖与被依赖的关系。搞好量化数据的统计工作,必须搞好管理中常规数据的统计工作。没有此便没有彼。恰当的统计量化数据的量,搞好管理目标量化的数据统计工作,将有助于学校管理。

(三)用于科学研究方面的数据统计。

这类数据统计的特点具有明显的目标性、方向性、目的性、选择性。在从事学校管理中,为了对某一客观事物做出中肯的分析,获得符合事物内在规律的科学结论,往往需要做大量的数据统计工作。可以说,这类数据,在学校管理科学化的研究中,在教育教学科学的研究中,是必不可少的。有志于这种研究的人,必须注重平时数据统计工作。

三、要注意做好统计数据的积累整理工作。

数据的统计,积累、整理应成为学校资料管理的一个不可忽视的主要内容。许多数据在当时统计看来,似乎作用不明显,但当把它放在对学校历史研究中的某一链条上去的时候,就会发现缺了它问题就说不清楚。从研究的角度看,统计数据所显示的价值,在于它能直接地表明某一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的关系。而学校平时统计数据的积累整理正是为这种研究提供了量的基础。因此,各项统计材料,一方面要及时分析,作为改进管理工作的数据依据,另一方面也要长期保存,以便于从更大的时间跨度进行全面的分析总结,取得经验教训,改进学校管理。

怎样才能做好学校的统计数据的积累整理工作呢?

1、数据离不开图表。根据管理的需要或研究的需要设计准备好有关内容的图表。

2、在使用时,图表可按要求一次下发或分阶段下发到有关人员手中,同时讲清填写上报要求。对于图表填写中临时出现的问题要及时予以解决。数据的填写力求准确。

3、图表上报后,学校有关人员应及时将图表分类整理,填写总表上送学校领导同时存档保存。

4、填有统计数据的图表作为学校档案资料保存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完整的图表资料将能很准确地在数据方面反映出一所学校发展情况。因此每个学期的图表应在期末或期中进行一次分类整理工作,按不同的类别同以往的图表归类保存起来,以备将来查用。

四、统计数据的分析工作

数据统计,绘制图表,填写图表的意义不仅可以明了地反映出某一方面工作情况,而且还可以通过对已有数据的分析,总结出已往工作的不足,探求科学管理的方法、途径。这种分析工作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没有具体的数字积累,没有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很难有一个中肯的评价。可以说统计数据仅仅是完成一半的工作,而更重要的还在于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规律。

当然统计数据的分析,是一件很琐碎、很细致、很麻烦的工作,无论是制表、填表、整理、归类、分析都需要耐心,但就学校科学化管理来说则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环节,是学校管理科学化研究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

总之,通过统计数据工作,不仅可以使我们了解到学校管理中大量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而且通过统计数据的分析,了解到学校变化情况预测学校的发展趋势。因此进行认真的统计工作,建立完整的各种统计数据档案,无疑对于学校科学化的管理还是对于这种管理科学化的研究,都是十分必须的。加强数据统计工作,将有助于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离开数据统计工作,也就谈不上学校管理的科学化。

第六章-《数据与统计图表》各节知识点及典型例题

第六章《数据与统计图表》各节知识点及典型例题 第一节、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第二节、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第三节、扇形统计图第四节、频数与频率 第五节、频数直方图 章节知识框图 【课本相关知识点】 1、数据收集可以通过直接观察、测量、实验和调查等手段得到,也可以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使用互联网查询等间接途径得到 2、将数据分类、排序是整理数据的常用方法;当然分组、编码也是整理数据的常用方法。 3、人们根据研究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的需要,对所有的考察对象作调查,这种调查叫做全面调查。 4、抽样调查:人们在研究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时,往往会遇到不方便、不可能或不必要对所有的对象进行调查,而是从所有对象中抽取一部分作调查分析,这就是抽样调查。特别注意:①抽样调查要具有广泛性(要具有相当的样本容量)和代表性(各个阶层或类型对象都要具有),即样本容量要恰当,因此对象不宜太少;②调查对象应随意抽取,即每个个体被选中的机会都相等。 5、在统计中,我们把所要考察的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把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从总体中取出的一部分个体叫做这个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的容量。样本的容量是不带单位的。 6、对数据收集和整理后,就可以制作统计表。一个完整的统计表不能缺少标题(统计表的名称)、标目、数据(有单位要注明单位)以及制表日期 【典型例题】 【题型一】数据的收集方法 例1、如果就下列情况进行统计,你准备采用哪种方式来收集数据?填在后面的横线上 (1)学校足球队队员的身高

(2)每年到杭州西湖观光旅游的人数 (3)A、B、C三种品牌电池的使用寿命 (4)明天7时~8时进入易初莲花超市的人数 【题型二】根据实际情况对数据进行整理 例2、某乡镇企业生产部门有技术工人10人,生产部为了合理制定每月的生产定额,统计了这10人某月的加工零件个数如下:40,80,50,75,50,70,50,40,35,50 (1)为了使这组数据更为直观,你将怎样处理这组数据? (2)若生产定额能够使大多数人都能完成即为合理的生产定额,假如你是生产部负责人,你认为每月的生产定额应定为多少比较合理? 练习、(2011?南昌)以下是某省2010年教育发展情况有关数据:全省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5000所,其中小学12500所,初中2000所,髙中450所,其它学校10050所;全省共有在校学生995万人,其中小学440万人,初中200万人,高中75万人,其它280万人;全省共有在职教师48万人,其中小学20万人,初中12万人,高中5万人,其它11万人. 请将上述资料中的数据按下列步骤进行统计分析. (1)整理数据:请设计一个统计表,将以上数据填入表格中. (2)分析整理后的相关数据,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的师生比,最小的是哪个学段?(师生比=在职教师:在校学生数) 【题型三】利用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3、(2003?安徽)某风景区对5个旅游景点的门票价格进行了调整,据统计,调价前后各景点的游客人数基 (1 (2)另一方面,游客认为调整收费后风景区的平均日总收入相对于调价前,实际上增加了约9.4%.问游客是怎样计算的? (3)你认为风景区和游客哪一个的说法较能反映整体实际?

统计思想有统计数据的类型

南丁格尔曾说过“若想了解上帝在想什么,我们就必须学统计,因为统计学就是在量测他的旨意。” 这里的上帝就是客观世界。 理、工、农、医、文,今天很难找到不使用统计的学科了,它在解决现代科学的那些最重要的和最多样化的课题中起着主导作用。现实生活中我科也离不开统计,每天晚上我们都要收听明天的天气预报,尤其注意明天下雨或下雪的概率;投资股票时,你需要了解股票场价格的信息,了解每只股票的财务信息;黄金周时,你打算出门旅行,一定要了解旅游的目的地的价格、服务以及旅游人数等。作为从事统计工作的专业人士,更需要了解和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统计方法。 一、什么是统计 统计学就是用来处理数据的,它是关于数据的一门学问。根据大百科全书对统计学的定义:统计学(statistics)是用以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和由数据得出结论的一组概念、原则和方法。统计分析数据的方法大体上可分为描述统计(descriptive statistics)和推断统计(inferential statistics)两大类。 描述统计是研究数据收集、处理和描述的统计学方法。其内容包括如何取得研究所需要的数据,如何用图表形式对数据进行处理的展示,如何通过对数据的综合、概括与分析,得出所关心的数据特征。 推断统计则是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学方法,内容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两大类。 二、统计的应用 (一)统计的应用领域 说出哪些领域应用统计,这很困难,因为几乎所有的领域都应用统计;说出哪些领域不使用统计,同样也很困难,因为几乎找不到一个不用统计的领域。因此,统计是适用于所有学科领域的通用数据分析方法,是一种通用的数据分析语言。这里我们不想列举统计应用在一般领域如经济、管理、理工、农医的例子,因为大家已经对这些应用耳熟能详,熟视无睹了。我们只想举几个大家可能想不到的例子。 统计学应用一:从“女士品茶”中得到的统计实验设计① 这是在2003年统计出自版社出版的一本名为《女士品茶》中所讲述的故事,事情是这样的: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期的一个夏日午后,一群风度翩翩的学者偕夫人及漂亮的女友,正在英国剑桥的户外餐桌旁,悠闲地品茶论道。席间,一位美丽的女士惊呼,午茶的调制顺序对味道有很大的影响。把茶加进牛奶里和把牛奶加进茶里,喝起来风味完全不同。出于对女性的尊重,那些学者们面带绅士的微笑,内心却不以为然,甚至是藐视,依据他们的科学头脑分析,茶和牛奶两种物质混合结果的化学成分不会因为调制顺序不同而产生不同,怎么会喝起来不一样呢?文中暗表,这个命题的假设前提是不论调制顺序如何,牛奶和茶的比例是固定的或是基本不变的。正当众学者对美丽女士的说法嗤之以鼻时,有个身材瘦小,嘴上留着灰白胡子的绅士挺身而出,抓住了这个问题。 此人便是在统计发展史上地位显赫、大名鼎鼎的费雪(Ronald Aylmer Fisher,1890-1962),伦敦人氏,英国统计学家。费雪当时显得非常兴奋,好像发现了新大陆。“让我们来检定这个命题。”说着,在众位学者的帮助下,他开始进行实验。他们设计并调制也很多杯不同的茶,有些先放茶水再加牛奶,有些先放牛奶再加茶水,然后按照既定的顺序一杯一杯拿给美丽女士品尝分辨,但她并不知道每杯茶的调法。费雪端给她第一杯茶时她品尝了一口,然后说出这杯茶是先放茶水后加的牛奶,还是先放牛奶后加的茶水。费雪记录上她

数据与统计图表知识点

数据与统计图表知识点-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数据与统计图表知识点 一、抽样: 人们在研究某个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时,往往会遇到不方便、不可能或不必要对所有的对象作调查的情况,于是从中抽取一部分对象作调查,这就是抽样。 在统计中,我们把所要考察的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把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的对象叫做个体,从总体中取出的一部分个体的集体叫做这个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中的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的容量。 二、常见的统计图: 常见的统计图有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三种,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具体选择用哪种统计图,要依据统计图的特点和问题的要求而定。 1.条形统计图: (1)条形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条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条形统计图又分为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条形统计图。 (2)特点:能够显示每组中的具体数据;易于比较数据间的差别;如果要表示的数据各自独立,一般要选用条形统计图。 (3)绘制方法: ①为了使图形大小适当,先要确定横轴和纵轴的长度,画出横轴和纵轴; ②确定单位长度,根据要表示的数据的大小和数据的种类,分别确定两个轴 的单位长度,在横纵、纵轴上从零开始等距离分段; ③用长短(或高低)不同的直条来表示具体的数量,直条的宽度要适当,每 个直条的宽度要相等,直条之间的距离也要相等; ④要注明各直条所表示的统计对象、单位和数量,写上统计图的名称、制图 日期,复式条形图还要有图例。 2.折线统计图: (1)折线统计图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以折线的上升或下降来表示统计数量增减变化。 (2)特点:折线统计图能够清晰地显示数据增减变化。如果表示的数据是想了解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情况,那么就采用折线统计图。 (3)绘制方法: ①根据统计资料整理数据; ②用一定单位表示一定的数量,画出纵、横轴; ③根据数量的多少,在纵、横轴的恰当位置描出各点; ④把各点用线段按顺序依次连接起来; ⑤统计图中的数据是不是统计资料整理的数据。 3.扇形统计图: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教材电子版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 一、总论 统计是指对与某一现象有关的数据的搜集、整理、计算和分析等的活动。一般理解为三个含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统计工作是指利用科学的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和提供关于社会经济现象数量资料的工作的总称。统计资料是指通过统计工作取得的、用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数据资料的总称。统计学是指研究如何对统计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三者的关系:联系:1、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是统计活动过程与活动成果的关系。2、统计工作与统计学是统计实践与统计理论的关系。3、统计工作是先于统计学而发展起来的。 (一)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P4 1、总体与总体单位 (1)总体:凡是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整体就是统计总体,简称总体。(2)总体单位: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总体单位。 一个统计总体中所包括的单位数如果是有限的,称为有限总体;如果是无限的,则称为无限总体。 对无限总体不能进行全面调查,只能调查其中一小部分,据以推算总体;对有限总体既可以进行全面调查,也可以只调查其中的一部分单位。总体是由总体单位构成的,但是总体和总体单位的概念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研究目的的不同,总体和总体单位也会由所不同。 2、指标与标志 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指标还可以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具体数量。都能用数值表示。如:GDP、人口数等。 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可分为:品质标志,不能用数值表示,如性别、民族等;数量标志,可以数值表示,如年龄、工资等。指标与标志的区别:1、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而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2、标志可以分为不能用数值表示的品质标志与能用数值表示的数量标志两种;而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没有不能用数值表示的指标。联系:1、有许多指标的数值是从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的。2、指标与数量标志之间存在着变换关系。 3、变异与变量P6 标志在同一总体不同总体单位之间的差别就称变异。可分不变标志和变异标志。不变标志是指对总体单位都有完全相同是具体表现的标志;变异标志是指在总体单位之间具有不同标志表现的标志。 数量变异标志称为变量。数量变异标志的表现形式是具体的数值,称为变量值。变异标志有品质便标志和数量变异标志之分。 4、总体单位基本特征: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 数量变异标志称为变量。数量变异标志的表现形式是具体的数值,称为变量值。按变量值的连 1

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搜集与整理

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搜集与整理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统计数据的计量尺度和数据的类型,了解绝对数和相对数的意义及比例和比率的计算方法;了解各种统计调查方式的特点和适用场合;掌握统计调查方案设计的内容,了解数据预处理的意义;掌握统计数据的分组方法,能够对原始数据进行适当的分组并编制频数分布表,绘制频数分布的直方图和茎叶图。 二、教学重点 1、统计调查方案设计 2、统计数据的分组 3、变量数列的编制 三、教学难点 1、抽样调查、重点调查与典型调查的比较 2、调查方案的设计 3、次数分布的概念 4、变量数列的基本术语及编制 四、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数据的计量与类型 一、数据的计量尺度 (一)定类尺度 按事物的某种属性对其进行平行的分类或分组。(只能测度事物之间的类别差,其他差别无法得知)例:按照性别将人口分为男、女两类。 (二)定序尺度 又称顺序尺度,是对事物之间等级差别和顺序差别的一种测度。它不仅可以测度类别差,还可以测度次序差。(不能测量类别之间的准确差值,只能比较大小,不能进行加、减、乘、除数学运算)例:考试成绩可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三)定距尺度 又称间隔尺度,是对事物类别或次序之间距离的测度。该尺度通常使用自然或物理单位作为计量尺度。例:考试成绩80分与90分之间相差10分。定距数据可以进行加、减运算,不能进行乘、除运算。其原因为定距尺度中没有绝对零点(定距尺度中的“0”表示水平,不表示没有)。 (四)定比尺度 又称比率尺度,由于定比尺度有绝对零点(定比尺度中的“0”表示没有,不存在)。因此,不仅可以加减运算,还可以乘除运算。例如,甲工资为600元,乙工资为1200元,则乙的工资为甲的2倍。二、数据的类型 统计数据大体上分为两种类型:定性的数据和定量的数据。 定性数据也称品质数据,它说明的是事物的品质特征,是不能用数值表示的,这类数据由定类尺度和定序尺度计量形成。 定量数据也称数量数据,它说明的是事物的数量特征,是能够用数值表示的,这类数据由定距尺度和定比尺度计量形成。 说明现象某种特征的概念称为变量,变量的具体表现称为变量值。变量可分为连续型变量和离散型变量。离散变量只能取有限个数,而且其取值都以整位数断开,如企业个数、职工人数等;连续变量可以取无穷个数值,其取值是连续不断的,不能一一列举,如零件尺寸、年龄、温度等。 三、统计数据的表现形式 数量型统计数据通常有两种基本的表现形式,即绝对数与相对数。 (一)总量指标(绝对数) 1、概念:反映客观现象总规模、总水平的指标。 2、种类 按反映现象总体内容的不同,可分为: 总体单位总量:反映总体所有单位总数的指标。 总体标志总量:反映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总和的指标。 按指标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 时期指标:反映现象在一段时期发展变化的总量指标。 时点指标:反映现象在某个时点所达总量的指标。 (二)相对指标 1、概念:两个相互联系的指标数值对比的比值(相对水平) 2、作用:用一个抽象化了的数值来反映两个有联系的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 3、种类 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结构相对数、比例相对数、比较相对数、强度相对数、动态相对数 第二节统计数据的搜集

统计学基本知识课程作业任务第二套

统计学原理课程作业第二套 一单选题 1. 次数分配数列是( ) 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 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 按统计指标分组所形成的数列 按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分组所形成的数列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4.0 用户解答:按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分组所形成的数列 标准答案:按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分组所形成的数列 -------------------------------------------------------------------------------- 2. 在组距分组时,对于连续型变量,相邻两组的组限( ). 必须是重叠的 必须是间断的

可以是重叠的,也可以是间断的 必须取整数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4.0 用户解答:必须是重叠的 标准答案:必须是重叠的 -------------------------------------------------------------------------------- 3. 标准差指标数值越小,则反映变量值( ) 越分散,平均数代表性越低 越集中,平均数代表性越高 越分散,平均数代表性越高 越集中,平均数代表性越低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4.0 用户解答:越集中,平均数代表性越高 标准答案:越集中,平均数代表性越高

-------------------------------------------------------------------------------- 4. 填报单位是( ) 调查标志的承担者 负责向上级报告调查内容的单位 构成调查对象的每一单位 重点单位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0.0 用户解答:构成调查对象的每一单位 标准答案:负责向上级报告调查内容的单位 -------------------------------------------------------------------------------- 5. 反映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平均误差程度的指标是( )。 抽样误差系数 概率度 抽样平均误差 抽样极限误差

数据资料的统计处理

数据资料的统计处理 ● 对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 一、s x -分析法 二、综合达标度 三、次数分布表和次数分布图 四、应答信息分析法 ● 相关关系分析 ● 数量标志的统计检验 ● 品质标志的统计检验 一、s x -分析法 1、平均值x : 描述样本的总体分值集中趋势的量,反映总体分值的一般水平。 n x x i ∑= n :样本的个数 2、标准差S : 描述样本的总体分值中各分值离散程度的量,反映总体中各分值的总体平均值离差(x ;-x ) 的平均水平。 s= n x x i ∑-2 )( 将x 和S 结合起来共同描述样本的整体水平比较科学。 一、分析方法:将x 和S 结合起来,分析整体学习水平 例1:某学科30名学生考试成绩如下表1,试分析30名学生整体学习水平。 表1 n=30 i

1.计算x =83 2. S= n x x i ∑-2 )(=7.73≈7.8 3 图1 x -s 分析图 二、综合达标度 采用综合加权的方法,对达标的程度进行分析 计算方法: 例2、抽取30份物理试卷,分析概念“力”的综合达标度 规定权重b : 知识=1、理解=2、应用=3、分析=4、综合=5、评价=6 总体目标系数K= 6321=++=∑i b 综合加权得分H= ∑i b ·i G =1×0.97+2×0.87+3×0.77=5.02 综合达标度84.06 02.5=== K H T

综合达标分析: 三、数据资料的次数分布表和次数分布图分析法 (一)数据资料的分类 1、计数资料: 指计数事物个数的数值,这个数值称次数 如:在某个分数段所对应得分的学生数 在向卷量表上,同意某种意见的人数。 2、测量资料: 指测量事物时产生的度量值,这个度量值叫量数,如:考试的分数。 (二)特点: 以最简单最直观的形式,最大限度的容纳数据信息。 如,数据的分布情况,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等。 (三)次数分布表的制作方法 次数分布表是用表格的形式,表示数据在某些规定的组别中次数的分布情况,是整理,分析数据的第一步 下面以50名学生物理考试成绩为例,阐述编制次数分布表的方法和步骤。 1、求全距R R=最大数-最小数 =98-51 =47 2、定组数: 一般以10—20组为宜。太多了计算麻烦,太少了可能把很多不同事实归于一类,掩盖了分布特征。 本例分10组 表3 50名学生物理考试成绩次数分布表

统计学

1.1.统计的含义有三种,即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统计工作(统计活动):利用各种科学方法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的工作过程,是统计的基础。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过程所取得的各项数字和有关情况的资料。统计学:系统地论述统计工作的理论和方法的科学。 统计学是研究事物现象的总体数量规律性的方法论科学。 特点:数量性:统计学研究对象的重要特点;总体性:统计学区别于其他社会科学的主要特点;具体性:不同于数学的重要特点.社会性。 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1.统计服务(包括信息和咨询)2.统计监督 统计方法的分类:就统计方法而言,可以分为1.描述统计(描述统计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对现象进行调查或观察,然后将所得的大量数据加以整理、简化、制成统计图表,并就这些数据的分布特征计算出一些概括性的数字(如平均数,标准差等)。)和2.推断统计(推断统计是指只凭样本资料以推断总体特征的技术和方法。在观察资料的基础上深入进一步的分析、研究和推断,从而对不肯定的事物作出决断,为进行决策提供数据依据。)两大类。 1.2.1.总体 定义:指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单位的整体。 特点: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分类: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 1.2.2总体单位:定义:指构成总体的个别单位。 1.2.3总体和总体单位之间的关系:总体单位是构成总体的个体单位,它是总体的基本单位;总体和总体单位具有相对性,随着研究任务的改变而改变。如,学校-班级,班级-学生。1.3标志和指标 1.3.1标志 定义:用来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分类:品质标志(说明总体单位质的特征,不可用数字来表示的,如性别、籍贯、工种等。)数量标志(说明总体单位量的特征,只能用数字来表示的,如年龄、身高、收入等。)1.3.2指标 定义:用来说明总体的综合数量特征。由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构成。如,截至到2006年6月30号,中国网民数量已达到1.23亿人。 分类:(1)按其所反映的总体内容不同,分为数量指标(如国内生产总值、产品产量、职工人数、工资总额等)和质量指标(企业职工的平均工资、劳动生产率、人口密度等)。 (2)按其作用和表现形式不同,分为总量指标(绝对数)、相对指标(相对数)和平均指标(平均数)。 1.3.3标志和指标的区别 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而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 指标都能用数值表示,而标志中的品质标志不能用数值表示。 指标数值是经过一定的汇总取得的,而标志中的数量标志不一定经过汇总,可直接取得。 1.3.4标志和指标的联系 许多统计指标的数值是从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的。 两者存在一定的变换关系。 1.4变异和变量 变异 一般意义上,说明标志(严格意义上,仅说明品质标志)在总体单位之间的不同具体表现。 变量 定义:说明数量标志在总体单位之间的不同具体表现。 分类:按其取值是否连续,分为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按其所受因素影响,分为确定性变量和不确定性变量。 1.5统计指标体系 定义:若干个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组成的整体。 作用:1.指标体系能从多个不同的方面综合反映总体现象的状况和发展变化过程;2.反映社会现象的因果联系、依存关系和平衡关系等。 1.6流量和存量 流量:指一定时期内测算的量。存量:指一定时点上测算的量。二者关系:期初存量+本期流量=期末存量 本章要求掌握:1、几组基本概念2、标志和指标的分类、特点及其区别和联系 理解:1、统计的三个含义2、统计学的特点3、统计的基本任务和工作过程 了解:1、统计的发展2、统计指标体系

第四章 SPSS基本统计分析

第四章 SPSS基本统计分析 ——描述性统计分析 描述性统计分析是统计分析的第一步,做好这第一步是下面进行正确统计推断的先决条件。SPSS的许多模块均可完成描述性分析,但专门为该目的而设计的几个模块则集中在Descriptive Statistics菜单中,包括: ●Frequencies:频数分析过程,特色是产生频数表(主要针对分类变量) ●Descriptives:数据描述过程,进行一般性的统计描述(主要针对数值型变量) ●Explore:数据探察过程,用于对数据概况不清时的探索性分析 ●Crosstabs:多维频数分布交叉表分析(列联表分析) ●Ratio statistics:比率分析 4.1 频数分析 4.1.1 频数分析的目的和基本任务 1、目的 基本统计分析往往从频数分析开始。通过频数分析能够了解变量取值的状况,对把握数据的分布特征是非常有用的。 2、基本任务 (1)频数分析的第一个基本任务是编制频数分布表。 ●频数(Frequency):即变量值落在某个区间(或某个类别)中的次数 ●百分比(Percent):即各频数占总样本数的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Valid Percent):即各频数占有效样本数的百分比,这里有效样本数 =总样本-缺失样本数 ●累计百分比(Cumulative Percent):即各百分比逐级累加起来的结果。最终取值 为100。 (2)频数分析的第二个任务是绘制统计图 ●条形图(Bar Chart):用宽度相同的条形的高度或长短来表示频数分布变化的图形, 适用于定序和定类变量的分析。 ●饼图(Pie Chart):用圆形及圆内扇形的面积来表示频数百分比变化的图形,以利 于研究事物内在结构组成等问题。 ●直方图(Histograms):用矩形的面积来表示频数分布变化的图形,适用于定距型 变量的分析。 注:变量的计量尺度: a 定类(Category Scale):只能计次 b 定序(Ordinal Scale):计次、排序 c 定距(Interval Scale):计次、排序、加减 d 定比(Ratio Scale):计次、排序、加减、乘除 4.1.2 频数分析的基本操作 ●(1)选择菜单Analyze—Descriptive Statistics—Frequencies。 ●(2)将若干频数分析变量选择到Variable(s)框中。 ●(3)单击Chart按钮选择绘制统计图形,在Chart Values框中选择条形图中纵坐标(或 饼图中扇形面积)的含义,其中Frequencies表示频数;Percentages表示百分比。

统计学基础 第二章 统计调查

统计学基础第二章统计调查 【教学目的】 1.掌握各种统计调查基本方式的运用条件 2.独立设计简单的统计调查方案 3.了解各种统计调查方法 【教学重点】 1.统计调查的种类 2.几种统计调查方式 3.制定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 【教学难点】 1.四种专门调查方式的概念、特点和作用的比较 2.独立设计简单的统计调查方案 【教学时数】 教学学时为6课时 【教学内容参考】 第一节统计调查的意义 通过统计调查,取得有关被研究现象的具体资料,为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提供依据。统计调查搞得好,就能准确、及时、全面、系统地占有丰富的统计资料,有利于正确认识被研究现象的本质及规律性;反之,如果统计调查搞得不好,所得到的资料不准确、不真实或不及时,即使经过科学的整理和周密的分析,也不可能得到正确的判断,这将直接影响整个统计工作的成果。 统计调查阶段,是保证完成统计工作任务,提高统计工作质量的首要环节,是整个统计工作的基础。 一、统计调查的含义 统计调查,就是按照统计研究的目的和要求,采用科学的方法,有组织、有计划、系统地搜集某种客观事物实际资料的工作过程。 例如,要研究国民经济的发展情况,就要搜集构成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各个部门、各个要素的实际资料;要研究某个企业的生产情况,就要搜集反映该企业生产情况的有关实际资料。 搜集的实际资料包括原始资料和次级资料。 所谓原始资料,是指那些反映总体单位特征的、尚未进行加工整理的资料。 次级资料是指已经经过一定的加工整理,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说明总体特征的统计资料。 由于次级资料都是从原始资料整理而来的,所以,统计调查的基本任务,主要是准确、及时、全面、系统地搜集与统计研究任务有关的原始资料。而准确性、全面性和及时性又是对整个统计调查工作的基本要求。 二、统计调查的种类 统计研究的对象,即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和统计研究目的的多样性,决定了统计调查方法的多样性,进行统计调查,必须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调查对象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统计调查的方法,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一)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按调查对象所包括的范围不同,统计调查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全面调查,是指对构成调查对象的所有总体单位,全部进行调查登记的一种调查方法。全面统计报表和普查,都是全面调查。 例如,为了研究我国人口数量、性别比例、年龄结构、民族构成、受教育程度等人口问题而

统计基础第二章练习题

《统计基础知识》第二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调查的基本任务是取得原始统计资料,所谓原始统计资料是指( ) A、统计部门掌握的统计资料 B、向调查单位搜集的尚待汇总整理的统 计资料 C、对历史资料进行分析后取得的预测数据 D、统计年鉴或统计公报上 发布的资料 2、统计调查所搜集的资料可以是原始资料,可以是次级资料,原始资料与次级 资料的关系是() A、次级资料是从原始资料过渡来的 B、两者不相干 C、原始资料就是次级资料 D、次级资料质量上次于原始资料 3、统计调查有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之分,他们划分的标志是() A、是否进行登记、计量 B、是否按期填写统计表 C、是否制订调查方案 D、是否对所有组成总体的单位进行逐一调查 4、全面调查是对调查对象所有单位的调查,因此,下述调查中属于全面调查的是() A、就全国钢铁生产中的重点单位进行调查 B、对全国的人口进行普查 C、到某棉花生产地了解棉花收购情况 D、抽选一部分单位对已有的资料进行复查 5、经常性调查要随着调查对象情况的变化进行连续不断地登记取得资料。下述调查中属于经常性调查的是() A、每隔10年进行一次人口普查 B、对1991年大学毕业生分配状况的调查 C、对近几年来物价变动情况进行一次摸底调查 D、按旬上报钢铁生产量 6、对1990年6月30日24时的全国人口进行逐一调查,这是()、 A、定期调查方式 B、统计报表制度 C、普查 D、典型调查 7、通过调查鞍钢、武钢等几个大钢铁基地,了解我国钢铁生产的基本状况。这种调查方式是( ) A、典型调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普查 8、属于专门组织的统计调查有() A、普查 B、非全面调查 C、全面调查 D、专业统计报表 9、下列情况的统计调查属一次性调查的是() A、全国实有耕地面积 B、职工家庭收入与支出的变化 C、商品购销季节变化 D、单位产品成本变动 10、普查是() A、专门组织的经常性全面调查 B、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 C、专门组织的一次性非全面调查 D、专门组织的经常性非全面调查

分类资料的统计分析A型选择题-30页精选文档

第十章分类资料的统计分析 A型选择题 1、下列指标不属于相对数的是() A、率 B、构成比 C、相对比 D、百分位数 E、比 2、表示某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用 A 构成比 B 观察单位 C 相对比 D 率 E 百分比 3、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计算相对数尤其是率时应有足够数量的观察单位数或观察次数 B、分析大样本数据时可以构在比代替率 C、应分别将分子和分母合计求合计率或平均率 D、相对数的比较应注意其可比性 E、样本率或构成比的比较应作假设检验 4、以下哪项指标不属于相对数指标( ) A.出生率

B .某病发病率 C .某病潜伏期的百分位数 D .死因构成比 E .女婴与男婴的性别比 5、计算麻疹疫苗接种后血清检查的阳转率,分母为( ). A.麻疹易感人群 B.麻疹患者数 C.麻疹疫苗接种人数 D.麻疹疫苗接种后的阳转人数 E.年均人口数 6、某病患者120人,其中男性114人,女性6人,分别占95%与5%,则结论为( ). A.该病男性易得 B.该病女性易得 C.该病男性、女性易患率相等 D.尚不能得出结论 E.以上均不对 7、某地区某重疾病在某年的发病人数为0α,以后历年为1α,2α,…,n α,则该疾病发病人数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 )。 A. 1 ...10+++n n ααα B. 110+??n n ααα C.n n 0 α α

D.n n 0 α α -1 E. 10 -a a n 8、按目前实际应用的计算公式,婴儿死亡率属于( )。 A. 相对比(比,ratio ) B. 构成比(比例,proportion ) C. 标准化率(standardized rate ) D. 率(rate ) E 、以上都不对 9、某年某地乙肝发病人数占同年传染病人数的9.8%,这种指标是 A .集中趋势 B .时点患病率 C .发病率 D .构成比 E .相对比 10、构成比: A.反映事物发生的强度 B 、反映了某一事物内部各部分与全部构成的比重 C 、既反映A 也反映B D 、表示两个同类指标的比 E 、表示某一事物在时间顺序上的排列 11、构成比之重要特点是各组成部分的百分比总和: A.必大于1

项目一 统计概述 任务一 统计认知

项目一统计概述 [项目概述] 学习统计,首先要对统计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并且要掌握统计的思想观和方法论。本项目将带领学生认识什么是统计,统计具有那些特点,统计的工作过程包括哪些环节,统计能够发挥那些职能与作用,统计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统计学中基本概念有哪些等基本问题。本项目将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学习目标] 1.理解统计的涵义、特点,了解统计的工作过程、职能与作用; 2.认识统计的研究方法,掌握统计的思想观与方法论; 3.认识统计学中常用的几个基本概念。 [导入案例] 数据胜过轶闻 南丁格尔有一句名言:如果要想了解上帝在想什么,我们就必须学统计,因为统计学就是在测量上帝的旨意。这里所说的上帝就是我们的客观世界。统计可以改变您的生活,下面讲几个我们身边的统计学故事。 第一个故事:超市销售额有规律吗?1993年一位美国人发现,在超市里有67%的顾客在买啤酒的同时,也买了尿布。是顾客喝完啤酒以后用尿布吗?显然不是。进一步调查发现,购买尿布的人80%都是年轻的父亲,在购买尿布的时候,他们顺便为自己买点啤酒。商家发现这样的规律,便在超市里把啤酒和尿布放在一个货架上,以方便年轻的父亲,结果两种商品的销售额大增。这种用于商品的货架设计、存货安排,根据购买模式对客户进行分类的方法,就叫数据挖掘。数据挖掘是统计学一个比较新的研究方向和领域,是把统计学、数学、计算机、人工智能、继续学习等各种方法融合在一起的一个边缘学科。数据挖掘的商用价值相当大,利用数据挖掘可以使统计学在为社会服务方面走得更远。 第二个故事:数据胜过轶闻。轶闻引人注目,是因为它很突出,容易深入人心,但轶闻使议题人性化,所以不少新闻报道常常是以轶闻开场或结尾,但它并不足以当成决定的根据,只是能影响收视率罢了。例如美国住在高压线附近的一个儿童得了白血病,孩子的母亲认为是高压线使她的孩子得了白血病,能说会道的母亲在电视台露面,字字血声声泪地控诉,引起公众的同情。而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花了5年时间和500万美元进行研究,资料显示,白血病和高压线产生的磁场并无关系,但人们还是相信轶闻,相信没有代表性的“典型”,而不相信科学推断的数据。所以,我们应该用科学态度来对待事实,而不应该相信轶闻。 第三个故事:文字DNA。1928年有人提出《静静的顿河》作者不是肖洛霍夫,而是克留柯夫。1974年,一个匿名的作者在巴黎写了一本书,断言克留柯夫是《静静的顿河》的真正作者,肖洛霍夫则是一个剽窃者。为了弄清真相,一些学者用统计方法进行了考证,具体做法是把《静静的顿河》同肖洛霍夫与克留柯夫两个人没有疑问的作品用计算机量化,采集数据,加以分析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静静的顿河》与肖洛霍夫的其它作品非常接近,与克留柯夫的作品则相距甚远,有充分把握推断出《静静的顿河》的作者就是肖洛霍夫,从而了结了长达数十年的文坛公案。这种统计学的新分支叫做文献计量学,主要的功能就是通过文献来搜寻信息。比如要判断《红楼梦》前80回和后40回是不是一个人写的?如果不学统计,你可能要下数十年的工夫,使自己几乎成为一个红学家,要对那段生活的历史、文化、民俗,对曹雪芹、高鹗的风格,做一个全方位的比较,才能够做出一个判断。如果学了统计,把前80回和后40回一对比,看看虚词的使用、句子的长度、标点使用的一些习惯,就可以判断出来,国外把这叫做文字DNA。日本京都大学村上教授有一个著名的案例。有一个人

2015最新版第六章 《数据与统计图表》各节知识点及典型例题 专题讲义

2015最新版第六章《数据与统计图表》各节知识点及典型例题专题讲义第一节、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第二节、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第三节、扇形统计图第四节、频数与频率 第五节、频数直方图 章节知识框图 【课本相关知识点】 1、数据收集可以通过直接观察、测量、实验和调查等手段得到,也可以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使用互联网查询等间接途径得到 2、将数据分类、排序是整理数据的常用方法;当然分组、编码也是整理数据的常用方法。 3、人们根据研究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的需要,对所有的考察对象作调查,这种调查叫做全面调查。 4、抽样调查:人们在研究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时,往往会遇到不方便、不可能或不必要对所有的对象进行调查,而是从所有对象中抽取一部分作调查分析,这就是抽样调查。特别注意:①抽样调查要具有广泛性(要具有相当的样本容量)和代表性(各个阶层或类型对象都要具有),即样本容量要恰当,因此对象不宜太少;②调查对象应随意抽取,即每个个体被选中的机会都相等。 5、在统计中,我们把所要考察的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把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从总体中取出的一部分个体叫做这个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的容量。样本的容量是不带单位的。 6、对数据收集和整理后,就可以制作统计表。一个完整的统计表不能缺少标题(统计表的名称)、标目、数据(有单位要注明单位)以及制表日期 【典型例题】 【题型一】数据的收集方法 例1、如果就下列情况进行统计,你准备采用哪种方式来收集数据?填在后面的横线上

(1)学校足球队队员的身高 (2)每年到杭州西湖观光旅游的人数 (3)A、B、C三种品牌电池的使用寿命 (4)明天7时~8时进入易初莲花超市的人数 【题型二】根据实际情况对数据进行整理 例2、某乡镇企业生产部门有技术工人10人,生产部为了合理制定每月的生产定额,统计了这10人某月的加工零件个数如下:40,80,50,75,50,70,50,40,35,50 (1)为了使这组数据更为直观,你将怎样处理这组数据? (2)若生产定额能够使大多数人都能完成即为合理的生产定额,假如你是生产部负责人,你认为每月的生产定额应定为多少比较合理? 练习、(2011?南昌)以下是某省2010年教育发展情况有关数据:全省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5000所,其中小学12500所,初中2000所,髙中450所,其它学校10050所;全省共有在校学生995万人,其中小学440万人,初中200万人,高中75万人,其它280万人;全省共有在职教师48万人,其中小学20万人,初中12万人,高中5万人,其它11万人. 请将上述资料中的数据按下列步骤进行统计分析. (1)整理数据:请设计一个统计表,将以上数据填入表格中. (2)分析整理后的相关数据,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的师生比,最小的是哪个学段?(师生比=在职教师:在校学生数) 【题型三】利用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3、(2003?安徽)某风景区对5个旅游景点的门票价格进行了调整,据统计,调价前后各景点的游客人数基本不变.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1)该风景区称调整前后这5个景点门票的平均收费不变,平均日总收入持平.问风景区是怎样计算的?(2)另一方面,游客认为调整收费后风景区的平均日总收入相对于调价前,实际上增加了约9.4%.问游客是怎样计算的? (3)你认为风景区和游客哪一个的说法较能反映整体实际?

统计分析方法概述

统计分析方法概述 一、统计总体与样本 统计总体必须有下面三个性质: 1、同质性 即总体由具有某一共同性质表现的基本单位所组成。例如,工业企业作为总体,是因为每个工业企业都是从事工业生产活动的单位,具有相同的经济职能。 2、大量性 由统计研究的目的决定,我们只有通过大量事物的观察、分析和研究,才能发现从其普遍联系中表现出来的规律。 3、变异性 总体各单位除了必须有某一共同标志表现作为它们形成统计总体和客观依据以外,还必须要在所研究标志上存在变异。例如,高等院校这个统计总体,除了都是从事高等教育的教学活动这一共同性质之外,各高等院校在隶属主管部门、院校性质、招生规模和专业设置等各方面又有所差异。 样本是指从统计总体中抽取出来作为代表这一总体的部分单位组成的集合体。样本有下列4个特点: 1、代表性 样本代表总体的程度越高,样本计算的抽样指标与总体指标的误差就越小 2、客观性 从总体中抽取样本时,必须排除主观因素的影响,保证样本的中选或不中选不受调查者或被调查者的主观影响 3、随机性 一个统计总体可以抽取不同的许多样本,至于到底抽取样本是哪一个,完全取决于样本的随机性 4、排他性

样本单位必须抽取自总体内部,而不能抽取总体外部的单位 二、统计数据收集方案 统计数据收集方案也称为统计调查方案。它是在收集统计数据之前,制定出一个周密、完整的调查方案,用以指导这个调查工作,使调查得以顺利实施和完成的计划。 一个完整的统计数据收集方案通常包括以下积分方面的内容:调查目的、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调查项目和调查表、调查时间和期限、调查的组织工作等。 1、调查目的 调查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它所回答的是“为什么调查”、“调查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调查的目的应该尽可能规定得具体明确,突出中心,它是确定调查对象、调查项目等的基础。 2、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调查对象是根据调查目的确定的调查研究的总体和调查范围。调查单位是构成调查对象中的每一个单位,它是调查项目和调查内容的承担者和载体,也是我们收集数据、分析数据的基本单位。 3、调查项目 调查项目要解决的问题是“调查什么”,也就是调查的具体内容。通俗地说,调查项目就是一份在调查过程中应该获得答案的各种问题的清单。 4、调查时间和时限 调查时间是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即所谓的客观时间。如果所要调查的是时期现象,调查时间就是资料所反映的起止时间;如果所调查的对象是时点现象,调查时间就是规定的统一标准时间。 调查时限是进行调查工作的期限,包括搜集资料和保送资料的整个工作所需要的时间,即所谓的主观时间。 5、调查的组织工作 调查的工作组织计划使调查工作在业务组织上、措施上得到有力的保证。组织工作计划包括明确调查机构、调查地点和选择调查方法等问题。

统计学向书坚内容整理

第一章导论 1、统计学性质 ①统计学研究对象是客观现象的数量方面; ②统计学研究的是群体现象的数量特征与规律性; ③统计学是一门方法论的科学 2、统计学的发展 ①古典统计学时期(17中-18中)统计学萌芽 国势学派——德国康令和G.阿亨瓦尔; 政治算术学派——威廉·配第和约翰·格朗特; ②近代统计学时期(18末-19末) 数理统计学派——比利时A.凯特勒“统计学之父”:将国势学、政治算术学和古典概率论融合; 社会统计学派——K.G.A.克尼斯首创,代表人物C.L.E.恩格尔和G.V.梅尔 ③现代统计学派(20-迄今) 数理统计主流从描述统计转向推断统计——英国哥赛特、费雪;完善区间估计、假设检验——内曼、皮尔逊;统计决策、质量检验的序贯分析——瓦尔德;多变量统计——威夏特、赫特林 3、统计数据 是指对客观现象的属性或数量表现进行测量的结果。 4、面板数据 指时间序列数据和截面数据相结合的数据。如在调查中收集的对各个固定调查用户在不同时期的调查数据。 5、大数据 指在信息技术中,一些使用目前现有数据库管理工具或传统数据处理应用很难处理的大型而复杂的数据集。 6、统计指标 统计指标是指总体数量特征的概括性度量。由指标名称和指标取值两基本要素组成,还包括时间状态、空间范围、计量单位、计量方法等限定。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指标数值反映的是所研究现象在具体时间、地点、条件下的规模、水平、结构等特征,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数字。 第二章统计数据收集、整理与展示 1、间接数据和直接数据的来源? 间接数据:公开出版的报纸、书籍及相关网站中的数据,也可以从调查公司或数据库等处购买,有些未公开的数据在获得数据所有者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直接数据:专门组织的调查或观察,科学试验。 2、统计调查方式包括:普查、抽样调查、统计报表调查、重点调查 3、普查 定义: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为详细地了解某项重要的国情国力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大规模的全面调查。主要用来收集某些不能够或不适宜用定期的全面调查报表收集的信息资料,以搞清重要的国情、国力,为国家制定有关政策或措施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