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Brunnstrom各个时期地康复治疗

Brunnstrom各个时期地康复治疗

Brunnstrom各个时期地康复治疗
Brunnstrom各个时期地康复治疗

Brunnstrom各个时期的康复治疗

全网发布:2012-07-20 19:17 发表者:张建奎579人已访问

一. 初期或软瘫期

该期的治疗目标1,改善呼吸吞咽进食,提高身体感知能力2,改善对躯干和近端关节的控制能力,3,保持肩胛、肘、腕、手和髋、膝、踝的活动4,尽快提高肌张力和平衡能力,5改善功能活动能力。

1,注意维持床上正确体位

2,按摩和被动活动

3,神经促进技术的运用

以右上肢伸肌无力,说明兴奋性的促进手法

手法内容

1各种反射

联合反射健侧上肢抗阻伸肘

拉弓反射头转向右,右臂伸肌兴奋,左臂屈肌兴奋

旋腰反射腰向左旋

斜板反射向左倾斜

2感觉刺激

触压刺激快速刷擦和轻触摸上肢伸侧皮肤,轻叩拍打

伸肌腱或肌腹

温度刺激用冰快速擦刷或局部放置3~5秒

挤压加强对肩,肘关节和伸肌肌腹的挤压

牵拉肌肉快速轻微地牵张伸肌肌群

特殊感受器刺激将患侧上肢置于可见的地方

上肢活动模式患肢伸展从体侧上举过头,手指展开,掌心向外上

4,医疗体操

第1节健手梳发

头转向患侧,用健侧手从健侧额部开始向头后颈部梳理,要求手指紧压头皮,缓慢向后推动,重复20次.

第2节捏挤患手

用健侧手将患侧手臂转置于胸前,用健手拇指.食指沿患侧各手指两边由远端向近端捏挤,并在手指近端根部紧压20秒,每个手指重复5次.

第3节健手击拍

将患侧手臂置于胸前,用健侧手掌从患侧肩部沿上肢外侧拍打至手部,往返进行20次.

第4节组指上举

用健侧手与患手交叉于胸前,患手拇指压在健手拇指上,然后健手带动患手用力前举或上举过头,直到两肘关节完全伸直,保持10秒后复原,重复20次。

第5节环绕洗脸

将健手抓住患手使其伸展,然后在健手带动下在脸部作顺向和逆向模仿洗脸的动作,重复10次。

第6节半桥运动

两上肢伸展置于体侧,两下肢取屈髋屈膝位,将患侧下肢固定或将患腿翘于健膝上,然后尽量抬臀离开床面,保持10秒,重复5~10次,不应有屏气动作。

第7节抗阻夹腿

两下肢屈髋屈膝,两足支撑于床面,由他人固定患腿,然后健腿内旋向患腿靠拢,同时由他人在健膝内侧施加一定阻力,以增强完成抗阻夹腿力量,重复20次。

第8节翘腿摆动

患腿被动屈髋屈膝支撑,由他人固定于足部,健腿翘在患膝上,在健腿的带动下向左向右摆动髋部,活动中要求健腿对患腿起固定作用,重复20次。

第9节直腿抬高

健侧下肢伸直位抬高30度,保持10秒,也可将健腿托住患腿做直腿抬高,重复5次。

第10节手足相触

用健侧手去触健腿足背,重复10次。

第11节健足敲膝

用健侧足跟敲击患侧膝,从膝下沿小腿前外侧由上向下至足外侧来回敲打10次。

第12节呼吸练习

在仰卧位下作缓慢的深呼气和深吸气运动。

5,被动活动采用PNF中的多肌群多关节对角斜线活动。

6,体位转换和平衡训练

7,肢体控制能力训练

8,加强患侧上肢伸肌和下肢胫骨前肌的力量训练。

中期或痉挛期 brunnstrom分级3~4级

该期的治疗目标1,进一步平衡肌张力包括抑制痉挛肌,易化拮抗肌活动;2,促进更多分离动作的出现;3,加强对近端大肌群活动的控制能力,并完成较复杂的生活活动能力;4强化对中间关节(肘、膝)的控制。

1,采用抑制性体位,打破肌痉挛模式。

2,采用神经促进技术中的抑制手法降低肌张力(右下肢)

手法内容

1各种反射

联合反射健侧下肢抗阻伸膝

拉弓反射头转向左,向左拉弓

旋腰反射向左旋腰

下肢屈肌反射刺激右侧足底

2控制关键点膝关节,踇趾

3刺激感受器

挤压轻微持续(3~5秒)挤压伸肌肌腱和髋,膝关节

深冷刺激快速短暂的深冷刺激于足趾

牵张持续缓慢地刺激下肢伸肌

下肢活动模式作出交叉腿穿鞋动作

3, 肌肉牵张技术

牵引股四头肌时取俯卧位,大腿下垫一块手巾,被动屈曲膝关节至最大范围;牵拉小腿三头肌,可让患者靠墙站立,足底置块斜板。

4,医疗体操

第1节搭肩上举

作患侧上肢向前上举,要求肘关节充分伸展,如力量较差,可用健手固定患侧肘后再

作此动作,也可将健侧上肢向前平举,让患侧手掌沿健侧肩部向手部来回转换,每个动作重复10次。

第2节对角击掌

患侧上肢取外展侧上举,掌心朝上,健侧上肢向前平举,让患侧上肢渐向健侧肢体靠拢,同时用力击掌,重复做10次。

第3节耸肩运动

双肩同时向前向上耸起,并作环绕运动,重复20次。

第4节合掌夹肘

双手合掌置于额前,然后分别做两肘夹紧及分开运动,重复10次。

第5节翘腿运动

健腿屈髋屈膝支撑于床面,将患腿翘在健腿膝上,如患腿伸肌张力较高,(有肌痉挛)让患腿取弯曲状态置于膝上和放下。完成上述动作困难者,可将健腿取伸直位,然后患腿置于健膝或小腿上并放下,重复10次。

第6节左右摆髋

双腿弯曲靠拢支撑于床面,分别向左右两边摆动髋部,重复10次。

第7节夹腿屈曲

双腿伸直靠拢然后同时屈髋屈膝,要求足跟紧贴床面移动,在充分弯曲后,双足抬起,双膝向腹部靠拢。如果患腿力量不足,则将患足置于健足上完成这一动作,重复10次。

第8节单腿半桥

双上肢伸展置于体侧,患腿屈髋屈膝,足撑于床面,健腿伸直抬高30~40度,或翘在患膝上,用力抬臀伸髋,并保持10秒,重复10次。

第9节抗阻伸肘

健侧上肢弯曲置于胸前,患手与健手对掌并用力前推,以达到患侧肘关节充分伸展,要求健手给予相反方向的阻力,重复做10次。

5,理疗

6,解痉

7,平衡练习

8,步态训练

9,作业治疗

10,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11,借助肌肉或夹板缓慢牵张肌肉

恢复期 brunnstrom分级5~6级

该期治疗目标1,加强对运动能力的控制,2,改善步态,3,改善ADL能力4,改进反复活动,并提高动作的速度,使动作按正常频率进行5,改善离心性收缩的控制能力

1,进一步加强患侧肢体的主动性、力量性、协调控制性运动,促进分离运动的进一步完善

2,强化患侧的ADL训练

3,注意防治各种偏瘫并发症如痛肩半脱位误用综合征

4,医疗体操

第1节左右击锤

一侧上肢向前平举,手握拳,拳心向上,另一侧手握拳,在体侧作划圈击锤动作,并握拳敲击另一侧拳,然后交换动作,两边交替进行10次。

第2节手膝相拍

双上肢置于体侧,下肢作屈髋屈膝踏步活动,用一侧手举起去拍打对侧膝部,然后换另一侧手重复上述动作,交替

进行20次。

第3节手足打拍

两上肢伸直于体侧,掌心朝下,两侧手腕紧贴床面,双手交替在床面上打拍,然后两下肢弯曲,足跟紧贴床面,作左右足交替击拍动作,也可在坐位或立位下双手,双足交替拍打桌面或地面,可重复进行至疲劳。

第4节下肢划圈

取仰卧位坐,站位,两侧下肢足跟紧贴床面或地面,交替作划圈动作,重复10次。

第5节半桥踏步

取仰卧位,在前面半桥运动的基础上,双下肢弯曲支撑抬臀位,双足交替抬起作踏步动作,重复10次。

第6节侧位踏踩

取健侧卧位,患腿作从前向后划圈踩踏自行车的运动或在坐位下踏自行车,重复20次。

第7节敲击跟膝

取卧位或坐位,健腿充分伸展,患足跟从健膝沿小腿前外侧至足外侧来回敲击,往返10次。

第8节旋转屈伸

取卧位,患侧下肢屈髋、屈膝,以足支撑于床面,将髋外旋放倒膝部,腿外侧贴于床面,再作髋内旋回到开始时的支撑位,然后伸直下肢,重复进行20次。

第9节床边摆腿

取卧位,患腿取外展位,将小腿置于床沿自然下垂于屈膝90度位,然后进行膝屈伸的小腿摆动活动,重复20次。

5,实用步行训练

6,加强动态平衡能力训练

肿瘤放射治疗知识点及试题

名词解释 1.立体定向放射治疗(1. 2.2)指借助CT、MRI或血管数字减影仪(DSA)等精确定位技术和标志靶区的 头颅固定器,使用大量沿球面分布的放射源,对照射靶区实行聚焦照射的治疗方法。 2.立体适形放射治疗(1.2.2)是通过对射线束强度进行调制,在照射野内给出强度变化的射线进行治疗,加 上使用多野照射,得到适合靶区立体形状的剂量分布的放射治疗。 3.潜在致死性放射损伤(1.2.4)当细胞受到非致死放射剂量照射后所产生的非致死性放射损伤,结局可导 致细胞死亡,在某些环境下(如抑制细胞分裂的环境)细胞的损伤也可修复。 4.亚致死性放射损伤(1.2.4)较低剂量照射后所产生的损伤,一般在放射后立即开始被修复。 5.加速再增殖(1.2.4)在放疗疗程中,细胞增殖的速率不一,在某一时间里会出血细胞的加速增殖现行,此 现象被为称为加速再增殖。 6.常规放射分割治疗(1.2.1)是指每天照射1次,每次1.8-2.0Gy,每周照射5d,总剂量60-70Gy,照射 总时间6~7周的放疗方法。 7.非常规放射分割治疗(1.2.1)指对常规放射分割方式中时间-剂量-分割因子的任何因素进行修正。一 般特指每日照射1次以上的分割方式,如超分割治疗及加速超分割治疗。 8.放射增敏剂(1.2.1)能够提高放射肿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以增加对肿瘤的杀灭效应,提高局控率的药物。 包括嘧啶类衍生物、化疗药物和缺氧细胞增敏剂。 9.放射保护剂(1.2.1)能够有效的保护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减少放射损伤,同时不减少放射对肿瘤的杀灭 效应化学修饰剂。 10.热疗(1.2.1)是一种通过对机体的局部或全身加温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的治疗方法。 11.亚临床病灶临床及显微镜均难于发现的,弥散于正常组织间或极小的肿瘤细胞群集,细胞数量级≤ 106,如根治术或化疗完全缓解后状态。 12.微小癌巢为显微镜下可发现的肿瘤细胞群集,细胞数量级>106,如手术边缘病理未净。 13.临床病灶临床或影像学可识辨的病灶,细胞数量级≥109,如剖腹探查术或部分切除术后。 14.密集肿瘤区(GTV)指通过临床检查或影像检查可发现(可测量)的肿瘤范围,包括原发肿瘤及转移灶。 15.计划靶区(PTV)指考虑到治疗过程中器官和病人的移动、射野误差及摆位误差而提出的一个静态 的几何概念,包括临床靶区和考虑到上述因素而在临床靶区周围扩大的范围。CTV+0.5cm 16.“B”症状临床上将不明原因发热38℃以上,连续3天;盗汗;不明原因体重减轻(半年内体重减 轻大于10%)称为“B”症状。 17.咽淋巴环(韦氏环,Waldege’s ring)是由鼻咽腔、扁桃体、舌根、口咽以及软腭背面淋巴组织 所围绕的环形区域。 1、肿瘤放射治疗学:是研究和应用放射物质或放射能来治疗肿瘤的原理和方法一门临床学科。它包括放射物理学、放射生物学、放疗技术学和临床肿瘤学。 2、放射物理学——研究各种放射源的性能和特点,治疗剂量学和防护。 3、放疗技术学——研究具体运用各种放射源或设备治疗病人,射野设置定位技术摆位技术。 4、放射生物学——研究机体正常组织及肿瘤组织对射线反应以及如何改变这些反应的质和量。 5、临床肿瘤学——肿瘤病因学,病理组织学,诊断学以及治疗方案的选择,各种疗法的配合。 6、亚致死性损伤(sublethaldamage,SLD) 细胞受到照射后在一定时间内能够完全修复的损伤。 7、潜在致死性损伤(potential lethal damage,PLD)细胞受到照射后在适宜的环境或条件能够修复,否则将转化为不可逆损伤,从而最终丧失分裂能力。 8、致死性损伤(lethal damage,LD)细胞所受损伤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修复。 9、氧效应:放射线和物质作用在有氧和无氧状态下存在差异的现象 无氧状态产生一定生物效应的剂 10、氧增强比=————————————————————

Brunnstrom治疗技术

Brunnstrom治疗技术 一、概述 signe Brunnstrom是瑞典物理治疗师,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美国从事临床、教学及研究工作,一直到70年代。1970年他出版了《偏瘫的运动疗法》,书中详细的介绍了治疗偏瘫的方法,因此Brunnstrom技术也称为运动治疗技术 二、Brunnstrom技术的基本理论 为中枢性促进技术,在患者尚未恢复任何主动活动之前,利用人体发育早期本属于正常的各种皮层下反射活动即共同运动、联合反应和反射活动去引出非随意运动,来促发恢复进程的开始,然后不断修正运动模式,使之成为更复杂的功能性活动。 (一)原始反射 出生后的新生儿具备了许多运动反射,这些反射是生来就有的正常反射又称为原始反射。随着婴儿神经的发育及其不断完善,大部分的原始反射在一岁以后逐渐消失。但脑部受损后这些反射又会再次出现,成为病理反射。 1.同侧伸屈反射

是同侧肢体的单侧性反应。例如刺激上肢近端伸肌产生的冲动能引起同侧下肢伸肌收缩,或者刺激上肢近端屈肌可以引起同侧下肢屈曲反射。 2.交叉伸屈反射 当肢体近端伸肌受刺激时,会产生该肢体伸肌和对侧肢体伸肌同时收缩;反之,刺激屈肌会引起同侧和对侧肢体的屈肌收缩。 3.屈曲回缩反射 是远端屈肌的协同收缩。表现为刺激伸跖肌可以引起伸跖肌、踝背伸肌、屈膝肌,以及髋的屈肌、外展肌和外旋肌出现协同收缩以逃避刺激。上肢也有这种回缩反射,例如刺激屈指、屈腕肌时不仅引起屈指肌和屈腕肌的收缩,也可以使屈肘肌和肩后伸肌反射性收缩。 4.伤害性屈曲反射 当肢体远端受到伤害性刺激时,肢体出现屈肌收缩和伸肌抑制。其反应的强度与刺激的强度成正比。轻微刺激只引起局部反应,例如在仰卧位下肢伸直时如果轻触足底前部,会出现足趾屈曲和轻微的踝趾屈。随着刺激强度增大,反应逐渐向近端关节肌肉扩展,除了足趾和踝屈曲外,可以出现屈膝、屈髋,屈曲的速度也加快,甚至会出现对侧肢体的伸展。 5.紧性颈反射(TNR):

brunnstrom分级

50年代末,Brunnstrom 通过对偏瘫患者观察证实,偏瘫的恢复几乎是定型的连续过程,他提出了偏瘫恢复著名的 6 阶段理论。对疾病的治疗、预后、家庭护理、自我治疗以及中风的康复都有积极的意义。中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分期的划分是: 第Ⅰ阶段,偏瘫急性期(约数日到2周时间),患者肌肉呈弛缓状态,四肢毫无主动活动。 第Ⅱ阶段,偏瘫发病2周以后,患肢肌张力开始增加,痉挛开始出现,无随意运动,主要运动功能障碍为共同运动和联合反应。 第Ⅲ阶段,患者可随意引起共同运动,共同运动的活动可能受限,不能在某关节的全范围内进行活动,痉挛加强并达到病程中的极值,Ⅱ、Ⅲ阶段约持续2周。 第Ⅳ阶段,随着病程的延长,病情进一步恢复,痉挛不再增强并稍减轻,共同运动模式稍弱,脱离共同运动的分立运动(即正常模式的主动运动)开始出现,并由难变易。

第Ⅴ阶段,患肢在运动时,痉挛明显减轻,共同运动失去优势,可从事比较难的分立运动或完成较艰巨的功能活动,Ⅳ、Ⅴ阶段相当于病后第5 周到3个月。 第Ⅵ阶段,患肢共同运动完全消失,痉挛基本消失或只有轻微可见,各关节运动较灵活,协调运动大致正常。 (一)联合反应:是指若用力使身体的一部分肌肉收缩时,可以诱发其它部位的肌肉收缩。例如,当健侧肌肉用力收缩时,其影响可波及到对侧而引起患侧肌肉的收缩。这种发生在健侧与患侧之间的联合反应,称为对侧性联合反应。发生在患侧上下肢之间的联合反应称为同侧性联合反应。临床表现为肌肉活动失去自主控制,伴随痉挛的出现而出现,而且痉挛的程度越高,联合反应就越强。 1.对侧性联合反应 (1)上肢(对称性) 健肢屈曲患肢屈曲 健肢伸展患肢伸展 (2)下肢(对称性,Raimiste反应) 健侧内收(内旋) 患肢内收内旋 健侧外展(外旋) 患肢外展外旋 (3)下肢(相反性)---- 相反性联合反应 健肢屈曲患肢伸展 健肢伸展患肢屈曲 2.同侧性联合反应

质子和重离子加速器放射治疗技术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指标

附件14 质子和重离子加速器放射治疗技术 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指标 (2017年版) 一、适应证符合率 定义:符合质子或重离子放射治疗临床适应证的患者例次数占同期质子或重离子放射治疗总例次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100% 适应证符合率= 符合该机构制定的临床治疗适应证的例次数 同期质子或重离子放射治疗总例次数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质子或重离子放射治疗的规范性。 二、病理诊断率 定义:实施质子或重离子放射治疗前有明确病理诊断的患者数占同期质子或重离子放射治疗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病理诊断率= 接受质子或重离子放射治疗前有明确病理诊断的患者数 ×100% 同期质子或重离子放射治疗患者总数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质子或重离子放射治疗的规范性。 三、临床TNM分期比例 定义:根据AJCC/UICC临床TNM分期标准,对于接受质子或重离子放射治疗的患者进行分期。临床TNM分期比例是指对实施质子或重离子放射治疗的患者进行各临床TNM分期的患者数占同期质子或重离子放射治疗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临床TNM分期比例= 进行各临床TNM分期的患者数 ×100% 同期质子或重离子放射治疗患者总数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质子或重离子放射治疗的规范性。 四、MDT执行率 定义:MDT(Multidiciplinary Team)是指多学科综合治疗团队。MDT执行率是指实施质子或重离子放射治疗的患者,治疗前执行MDT的患者数占同期质子或重离子放射治疗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MDT执行率= 治疗前执行MDT的患者数 ×100% 同期质子或重离子放射治疗患者总数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质子或重离子放射治疗的规范性。 五、知情同意书签署率 定义:实施质子或重离子放射治疗的患者,治疗前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数占同期质子或重离子放射治疗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100% 知情同意书签署率= 治疗前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数 同期质子或重离子放射治疗患者总数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质子或重离子放射治疗的规范性。 六、治疗方案完成率 定义:实施质子或重离子放射治疗的患者,完成既定治疗方案的患者数占同期质子或重离子放射治疗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康复治疗Brunnstrom评定word版本

康复治疗 B r u n n s t r o m评定

Brunnstrom评定 康复治疗专业 一、.........................................基本理论 二、.........................................Brunnstrom分期特点 三、.........................................Brunnstrom分期评定方法 四、.........................................Brunnstrom技术临床应用 一、基本理论 Signe Brunnstrom(瑞典的物理治疗师)认为,脑损伤后中枢神经失去了对正常运动的控制能力,重新出现了在发育初期才具有的运动模式。 Brunnstrom技术基本点:在脑损伤后的恢复过程中的任何时期均使用可利用的运动模式来诱发运动的反应,刺激患者康复和主动参与治疗的欲望。 二、Brunnstrom分期特点 三、第一阶段:弛缓期,处于软瘫阶段,没有任何运动。 四、第二阶段:联合反应期,开始恢复,出现痉挛,并出现联合反应。 五、第三阶段:共同运动初期,共同运动出现,痉挛程度增加,然后痉挛达到高峰。

六、第四阶段:共同运动期,共同运动完善,开始出现分离运动。 七、第五阶段:分离运动初期,共同运动减退,随意运动增加。 八、第六阶段:协调性运动,患者不再以异常的运动模式进行活动,可以比较随意的做分离性运动。 三、Brunnstrom分期评定方法 Brunnstrom运动功能恢复6级分期 Brunnstrom将偏瘫肢体功能的恢复过程根据肌张力的变化和运动功能情况分为六阶段来评定脑卒中后运动功能的恢复过程。

2020年Brunnstrom各个时期的康复治疗(课件)

2020年Brunnstrom各个时期的康复治疗(课件) Brunnstrom各个时期的康复治疗一。初期或软瘫期 该期的治疗目标1,改善呼吸吞咽进食,提高身体感知能力2,改善对躯干和近端关节的控制能力,3,保持肩胛、肘、腕、手和髋、膝、踝的活动4,尽快提高肌张力和平衡能力,5改善功能活动能力。 1,注意维持床上正确体位 2,按摩和被动活动 3,神经促进技术的运用 以右上肢伸肌无力,说明兴奋性的促进手法 手法内容 1各种反射 联合反射健侧上肢抗阻伸肘 拉弓反射头转向右,右臂伸肌兴奋,左臂屈肌兴奋旋腰反射腰向左旋 斜板反射向左倾斜 2感觉刺激 触压刺激快速刷擦和轻触摸上肢伸侧皮肤,轻叩拍打伸肌腱或肌腹

温度刺激用冰快速擦刷或局部放置3~5秒 挤压加强对肩,肘关节和伸肌肌腹的挤压 牵拉肌肉快速轻微地牵张伸肌肌群 特殊感受器刺激将患侧上肢置于可见的地方 上肢活动模式患肢伸展从体侧上举过头,手指展开,掌心向外上 4,医疗体操 第1节健手梳发 头转向患侧,用健侧手从健侧额部开始向头后颈部梳理,要求手指紧压头皮,缓慢向后推动,重复20次.第2节捏挤患手 用健侧手将患侧手臂转置于胸前,用健手拇指.食指沿患侧各手指两边由远端向近端捏挤,并在手指近端根部紧压20秒,每个手指重复5次. 第3节健手击拍 将患侧手臂置于胸前,用健侧手掌从患侧肩部沿上肢外侧拍打至手部,往返进行20次. 第4节组指上举 用健侧手与患手交叉于胸前,患手拇指压在健手拇指上,然后健手带动患手用力前举或上举过头,直到两肘关节完全伸直,保持10秒后复原,重复20次. 第5节环绕洗脸

将健手抓住患手使其伸展,然后在健手带动下在脸部作顺向和逆向模仿洗脸的动作,重复10次。 第6节半桥运动 两上肢伸展置于体侧,两下肢取屈髋屈膝位,将患侧下肢固定或将患腿翘于健膝上,然后尽量抬臀离开床面,保持1 0秒,重复5~10次,不应有屏气动作。 第7节抗阻夹腿 两下肢屈髋屈膝,两足支撑于床面,由他人固定患腿,然后健腿内旋向患腿靠拢,同时由他人在健膝内侧施加一定阻力,以增强完成抗阻夹腿力量,重复20次。 第8节翘腿摆动 患腿被动屈髋屈膝支撑,由他人固定于足部,健腿翘在患膝上,在健腿的带动下向左向右摆动髋部,活动中要求健腿对患腿起固定作用,重复20次。 第9节直腿抬高 健侧下肢伸直位抬高30度,保持10秒,也可将健腿托住患腿做直腿抬高,重复5次. 第10节手足相触 用健侧手去触健腿足背,重复10次。 第11节健足敲膝 用健侧足跟敲击患侧膝,从膝下沿小腿前外侧由上向下至足外侧来回敲打10次。

放射治疗技术介绍

放射治疗技术介绍 肿瘤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恶性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1983年,吴桓兴在肿瘤学中将肿瘤定义为;肿瘤是肌体中成熟的或在发展中的正常细胞,在有关因素的作用下,呈现过度增生或异常分化而形成的新生物。我们应从以下几点来认识肿瘤。1肿瘤是由正常细胞在多种致瘤因素的长期作用下转变而来的。2肿瘤是失去机体控制、过度生长的细胞群体。3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机体的免疫系统的功能密切相关。 放射治疗是通过射线的电离作用引起生物体细胞产生一系损伤过程。放射肿瘤学是建立在放射生物学、放射物理学、临床肿瘤学和放疗技术学基础上的学科。随着肿瘤学的发展,它和外科肿瘤学、内科肿瘤学组成了治疗恶性肿瘤主要手段。 放射治疗临床简称为放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被称之为放射肿瘤学。1895年伦琴发现X线,1896年居里夫妇发现了镭,它的生物学效应很快就得到了认识。1899年放射治疗治愈了第一例病人。至今已有百年的历史。放疗已成为当今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Tubiana(蒂比亚纳)1999年报告45%的恶性肿瘤可治愈。其中手术治愈22%,放疗治愈18%,化疗药物治愈5%。 一、放射治疗 1.1 放射物理学术语 放射源:一切能产生电离辐射(光子和粒子)的物质或设备,称为放射源。 体外照射(远距离治疗):用各种放射源在体外进行照射,远距离治疗剂量分布均匀,深度量高,适用于深部肿瘤。 远距离治疗(体外照射)的主要设备:(1)深部X线机:作为外照射源,深部X线已很少使用,以往多用于浅表肿瘤的治疗,管电压多在180~250kV。(2)钴-60远距离治疗机:该机由一个不断放射源钴-60及附属防护装置和治疗机械装置构成。主要依靠它发射的γ 射线来治疗肿瘤,平均能量1.25MeV,它与深部X射线比较有下列优点:皮肤量低,最大剂量点在皮下0.5cm,深部剂量高,骨吸收量低等特点。缺点:半衰期短,为5.3年,一般3年要更换源1次。(3)直线加速器:使用最多的是电子感应加速器及电子直线加速器,因其既可产生电子束,又可产生高能X射线。高能电子束具有突出内四)的物理学特点:剂量自皮肤到达预定深度后骤然下降,可保护靶区后面的正常组织;可以通过调节能量来调节电子束的深度;皮肤剂量介于深部X射线及钴-60之间,但其剂量骤然下降的特点,随着能量超过25MeV以后逐渐消失,所以适合治疗中、浅层偏心肿瘤;等剂量曲线很扁平,放射野内剂量分布均匀;对不同组织的吸收剂量差别不大。 1.2 高能X射线特点皮肤反应小,其最大剂量点在皮肤下;等剂量曲线均匀、平坦,照射野中心和边缘剂量相差5%左右;深度剂量高,容积剂量小,骨吸收小。能量4~15MeV,最常用6MeV。但加速器设备复杂,对水电要求高,对维修技术要求高,价格昂贵。照射野:表示射线束经准直器后垂直通过体模的范围,以体模表面的截面大小表示照射野的面积。源皮距:照射源到体模表面照射野中心的距离。源轴距:照射源到机架旋转轴或机器等中心的距离。 放疗是研究各种放射线与生物体相互作用,并用它来治疗各种恶性肿瘤的一门学科。是在放射物理学、临床放射生物学及肿瘤学三种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根据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和临床特点,应用射线的物理特性及剂量分布的特点、生物学的特点进行治疗它可以破坏肿瘤细胞而很小损伤正常组织。与外科手术比较有其独特的优越性。是对前列腺癌、鼻咽癌、口腔癌、宫颈癌、膀胱癌、皮肤癌等放射敏感肿瘤进行治疗的首选方案。取代了外科

brunnstrom分级

?50年代末,Brunnstrom 通过对偏瘫患者观察证实,偏瘫的恢复几乎是定型的连续过程,他提出了偏瘫恢复着名的 6 阶段理论。对疾病的治疗、预后、

家庭护理、自我治疗以及中风的康复都有积极的意义。中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分期的划分是: ????第Ⅰ阶段,偏瘫急性期(约数日到2周时间),患者肌肉呈弛缓状态,四肢毫无主动活动。 ??? 第Ⅱ阶段,偏瘫发病2周以后,患肢肌张力开始增加,痉挛开始出现,无随意运动,主要运动功能障碍为共同运动和联合反应。 ????第Ⅲ阶段,患者可随意引起共同运动,共同运动的活动可能受限,不能在某关节的全范围内进行活动,痉挛加强并达到病程中的极值,Ⅱ、Ⅲ阶段约持续2周。 ????第Ⅳ阶段,随着病程的延长,病情进一步恢复,痉挛不再增强并稍减轻,共同运动模式稍弱,脱离共同运动的分立运动(即正常模式的主动运动)开始出现,并由难变易。 ????第Ⅴ阶段,患肢在运动时,痉挛明显减轻,共同运动失去优势,可从事比较难的分立运动或完成较艰巨的功能活动,Ⅳ、Ⅴ阶段相当于病后第5周到3个月。 第Ⅵ阶段,患肢共同运动完全消失,痉挛基本消失或只有轻微可见,各关节运动较灵活,协调运动大致正常。 ?(一)联合反应:是指若用力使身体的一部分肌肉收缩时,可以诱发其它部位的肌肉收缩。例如,当健侧肌肉用力收缩时,其影响可波及到对侧而引起患侧肌肉的收缩。这种发生在健侧与患侧之间的联合反应,称为对侧性联合反应。

发生在患侧上下肢之间的联合反应称为同侧性联合反应。临床表现为肌肉活动失去自主控制,伴随痉挛的出现而出现,而且痉挛的程度越高,联合反应就越强。 1.对侧性联合反应 ??? (1)上肢(对称性) ??? 健肢屈曲??????? 患肢屈曲 ??? 健肢伸展??????? 患肢伸展 ??? (2)下肢(对称性,Raimiste反应) ??? 健侧内收(内旋)????? 患肢内收内旋 ??? 健侧外展(外旋)????? 患肢外展外旋 ? (3)下肢(相反性)---- 相反性联合反应 ??? 健肢屈曲?????? 患肢伸展 ??? 健肢伸展?????? 患肢屈曲 ??? 2.同侧性联合反应 ??? 患侧上肢屈曲??????? 患侧下肢屈曲 ??? 患侧下肢伸展??????? 患侧上肢伸展 联合反应不是严格生理意义上的运动,而是患侧的异常反射活动,是一种在较低位中枢控制下的手臂和腿的定型痉挛模式的再现。在偏瘫早期非常明显,特别是当患者用力活动来维持平衡或避免跌倒、遇见陌生人而紧张时更为明显。有言语障碍、构音障碍及语言有困难时,也容易出现联合反应。但是在恢复的中、后期会逐渐减弱、且往往维持相当长的时间而不完全消失。 联合反应可引起患侧痉挛的普遍增强,导致偏瘫姿势的强化,妨碍患肢的平衡反应,使患者不能维持平衡,患肢联合反应的固定痉挛模式使得各种功能活动更加困难。患臂持续性屈曲痉挛不能解除,则有发生挛缩的危险,妨碍运动的恢复。

(ADL)评估、肌力评定、BS分级

(ADL)评估、肌力评定、Brunnstrom分级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 (Barthel) 日期 进食 洗澡 修饰 穿衣 控制大便 控制小便 用厕 床椅转移 平地行走45米 上下楼梯 总得分 肌力评定 日期 上肢近端 远端 下肢近端 远端 Brunnstrom分级(非偏瘫者不做) 日期 上臂 手 下肢

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分标准 上臂手下肢1级弛缓、无随意运动弛缓、无随意运动弛缓、无随意运动 2级开始出现共同运动或其成份,不一定引起关节运动无主动手指屈曲最小限度的随意运动,开始出 现共同运动或其成份 3级痉挛加重,可随意引起共同运动,并有一定的关节运动能全指屈曲,勾状抓握,但不能 伸展,有时可由反射引起伸展 1.随意引起共同运动或其成 份 2.坐位或站位时、髋、膝、 踝可屈曲 4级1.手能置于腰后部。 2.上肢前屈90°(肘伸展) 3.屈肘90°前臂能旋前。 旋后能侧方抓握及拇指带动松开,手 指能半随意的、小范围的伸展 开始脱离共同运动的运动: 1.坐位,足跟触地,踝能背 屈 2.坐位足可向后滑动,使屈 膝大于90° 5级1.上肢外展90°(肘伸展, 前臂旋前)。 2.上肢前平举及上举过头 (肘伸展)。 3.肘伸展位,前臂能旋前, 旋后1.用手掌抓握,能握圆柱状及 球形物,但不熟练 2.能随意全指伸开,但范围大 小不等 从共同运动到分离运动: 1.立位,髋伸展位能屈膝 2.立位,膝伸直,足稍向前 踏出,踝能背屈 6级痉挛基本消失,协调运动正常或接近正常1.能进行各种抓握 2.全范围的伸指 3.可进行单个指活动,但比检 侧稍差 协调运动大致正常。 1.立位髋能外展超过骨盆上 体的范围 2.坐位,髋可交替地内、外 旋、并伴有踝内、外翻 ADL Barthel指数评分标准 日常活动项目独立部分独立部分帮助需极大帮助完全不能独立进食10 5 0 洗澡 5 0 修饰 5 0 穿衣10 5 0 控制大便10 5(偶而失控)0(失控) 控制小便10 5(偶而失控)0(失控) 用厕10 5 0 床椅转移15 10 5 0 平地行走45米15 10 5(需轮椅)0 上下楼梯10 5 0

Brunnstrom疗法训练

Brunnstrom疗法训练 2014-07-06 康复治疗技术 中枢神经损伤之后,大脑皮层失去了对正常运动的控制能力,从而出现了人体发育初期才具有的运动模式,而这些模式的变化要通过联合反应—共同运动之后才会出现分离运动,因此,这些异常的运动模式是恢复的必然阶段,在恢复的早期阶段,利用这些模式来使患者活动自己的身体,进行康复训练,最终实现患者进行独立运动。 Brunnstrom将中枢神经损伤后的偏袒恢复分成了6个阶段: 第1阶段,即迟缓期,这个时期的患者肢体处于软瘫状态,没有肌肉的收缩; 第2阶段,联合反应期,患者的肢体出现运动,健侧肢体的抗阻运动、偶尔的咳嗽或是打哈欠都会引起肌肉的不自主收缩; 第3阶段,共同运动初期,患者在这一期肢体运动会有所进步,但是无法进行某一肌肉的单独运动,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一时期,患者会达到痉挛达峰点; 第4阶段,共同运动期; 第5阶段,分离运动期,经过了共同运动期后,患者的肢体出现了肌肉的单独运动,可以做单关节的活动; 第6阶段,协调运动期。 第1~3阶段是从发病后肌肉弛缓阶段到出现痉挛的时期。第1阶段,软瘫期肌肉没有任何运动;第2阶段,肌力开始恢复,肌肉出现轻微的活动,并出现痉挛和联合反应,这一时期主张以诱发联合反应入手进行训练,如对健侧肢体施加阻力来引导患侧肢体关节的屈曲或伸展;第3阶段,痉挛程度增加,达到最高状态;第4阶段,共同运动增强,通过训练出现分离运动;第5阶段,分离运动加强,患者的随意运动增多;第6阶段,协调性运动出现,患者可以较随意的做分离运动。 3阶段后,痉挛开始减弱,从联合反应中脱离出来,嘱咐患者做分离运动,如将手背到身体后

Brunnstrom治疗技术及临床应用

Brunnstrom治疗技术及临床应用 Brunnstrom技术最基本的治疗方法是早期充分利用一切方法引出肢体的运动反应,并利用运动模式(不论这种运动是正常的还是异常的),如共同运动、联合反应,再从异常模式中引导、分离出正常的运动成分。最终脱离异常的运动模式,逐渐向正常、功能性模式过渡。故其治疗方针为:①经常重视运动感觉。②早期患者在床上肢体摆放位置。 利用共同运动模式。④促进分离运动。⑤最后达到随意地完成各种运动。Brunnstrom将脑损伤利用后的异常运动模式分为屈曲模式和伸展模式,将脑损伤后的运动功能恢复过程分为VI期。下面以脑损伤引起的上肢瘫痪为例介绍该技术的应用原则及具体方法。 (一)心理方面治疗与支持: 康复治疗师要注意利用自己的知识、技术、判断力给患者以足够的信心,并及时处理好患者的各种问题,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从而得到患者的信赖,这对整个康复治疗是十分重要的。康复治疗师对患者的感觉运动障碍把握得越清楚,与患者之间越默契,其治疗方案就越容易实施,效果就越好。相反,不了解患者的障碍程度,就不容易与患者之间达成默契,治疗方案就不容易实施,患者容易失去信心,而造成治疗计划落空。 治疗过程中注意不要要求患者做他不能做的事,比患者处于共同运动比较强的阶段时,让患者做分离运动,这是不合适的。这种要求不但不能成功,反而因为过高的要求,患者无法完成而破坏患者的自信心,使得基本的训练都无法完成,最终导致整个治疗的失败。所以,治疗师应把握好患者疾病的不同阶段,安排好患者的治疗,想办法让患者了解自己疾病的过程,配合治疗,免得患者要求不能满足而导致悲观失望。 整个治疗期间,与患者的接触要有计划地进行。刚与患者接触时应注意站在患者的立场上想问题,给人以温暖的感觉,不要以质问的口气了解病情,要先阅读病历,询问一些与病情有关的问题,多余的事情不要过问,以免引起患者烦恼。治疗师与患者谈话要简练,介绍治疗计划时不要一次说完,要逐渐进行,向患者交代病情时要注意患者的反应和态度,为下次介绍病情时做准备。交代病情的目的是要使患者保持乐观的态度,努力配合治疗,达到自己所能达到康复效果。 治疗人员应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增强自己的判断力,这是康复治疗效果的重要保证。 (二)床上姿势和床上训练: 1.床上姿势:在弛缓阶段,要注意采取良好的肢体位置,防止四肢痉挛。初期,当治疗师还没有介人时,这部分工作多由护士完成。因此,护士也应了解有关的康复医学知识,正确指导其治疗。 (1)下肢屈肌姿势:卧床患者在某一期间内会出现患髋外展、外旋、膝屈曲的问题,这种姿势是下肢屈肌姿势。它的形成是由机械和神经学两方面因素所致,前者是指弛缓的下肢受重力作用及被服压迫而出现外展、外旋,后者是指由于屈肌共同运动的各个要素致使出现髋的屈肌、外展肌紧张造成了髋和膝的上述姿势。 (2)下肢伸肌姿势:当下肢伸肌共同运动处于成熟期时,会出现异常的下肢姿势,在这个时期痉挛占优势,表现为髋伸展、内旋,膝仲展,足跖屈。内旋肌痉挛严重时患肢习惯与健侧肢体交叉,形成所谓的交叉姿势。 (3)下肢良性床上姿势:患者仰卧位时要取下面姿势:在膝下放一个小枕头,保持髋、膝的轻微屈曲,为防止髋外展、外旋,在膝的外侧放一支撑垫,在足底放一方垫防止足下垂。 采取屈髋、屈膝肢位的理由是偏瘫后下肢仲肌痉挛,过度的伸肌紧张会妨碍步行,轻微屈膝可抵抗伸肌的痉挛,有利于降低肌张力,纠正异常步态。 但当下肢屈肌共同运动比伸肌共同运动占优势时,在床上屈髋、膝肢位就不合适了,必须保持膝伸展位。也就是说采取什么样的床上姿势应因人而异,灵活应用。 (4)上肢良性床上姿势:把枕头垫在上肢下,患者会觉得很舒适,在弛缓期可利用枕头避免肱骨上部过度外展以防止肩关节半脱位。痉挛出现后,肩关节内旋、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前、腕和手关节屈曲,这时肢体位置的摆放应向其相反方向,以抵抗这种异常模式。 在搬运或辅助患者起床时应避免牵拉患肢,在床上做活动时要指导患者学会用健手带动患手。 2.床上训练:

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价

Brunnstrom技术 一、概述 二、成人偏瘫患者的运动模式 三、评定方法 四、治疗技术及临床应用 一、概述 瑞典物理治疗师Signe Brunnstrom,提出了脑损伤后恢复的6个阶段,并利用这个规律创立了一套治疗脑损伤后运动功能障碍的方法。 分级: 完全性瘫痪(Brunnstrom I级) 运动模式异常(BrunnstromⅡ级) 异常运动模式达到顶点(BrunnstromⅢ级) 分离运动的出现(BrunnstromⅣ、V级) 几乎恢复正常(Brunnstr omⅥ级) 特点: 在脑损伤后恢复过程中的任何时期均使用可利用的运动模式来诱发运动的反应,以便让患者能观察到瘫痪肢体仍然可以运动,刺激患者康复和主动参与治疗的欲望。 二、成人偏瘫患者的运动模式 (一)联合反应: 是指偏瘫患者健侧上下肢紧张性随意收缩时,患侧上下肢也发生肌肉紧张引起的关节活动。 上肢联合反应一般为对称性运动; 下肢内收、外展为对称性的;屈曲、伸展为非对称性的(Raimiste现象)(二)共同运动: 当患者活动患侧上肢或下肢的某一个关节时,不能做单关节运动,邻近的关节甚至整个肢体都可以出现一种不可控制的共同活动,并形成特有的活动模式。 1.上肢共同运动 (1)上肢屈曲共同运动表现为腕和手指屈曲,前臂旋后,肘关节屈曲,肩胛骨内收(回缩)、上提,肩关节后伸、外展、外旋。 (2)上肢伸展共同运动表现为伸腕、屈指,前臂旋前,肘关节伸展,肩胛骨前伸,肩关节内收、内旋。 2.下肢共同运动 (1)下肢伸展共同运动表现为脚趾跖屈,踝跖屈、内翻,膝关节伸展,髋关节内收、内旋。 (2)下肢屈曲共同运动表现为脚趾背屈,踝背屈、弹翻,膝关节约90°屈曲,髋关节屈曲、外展、外旋。 (三)原始反射

初级康复医学技士基础知识模拟题15

初级康复医学技士基础知识模拟题15 B型题 A.无任何运动 B.可随意发起协同运动 C.出现相对独立于协同运动的活动 D.仅出现协同运动的模式 E.出现脱离协同运动的模式 1. Brunnstrom分级Ⅰ级 答案:A Brunnstrom分级是一种偏瘫病人的运动功能评定方法。运动从Ⅰ至Ⅴ级:指病人从无随意运动到基本恢复运动功能的不同恢复程度。 2. Brunnstrom分级Ⅳ级 答案:E 3. Brunnstrom分级Ⅴ级 答案:C 4. Brunnstrom分级Ⅲ级 答案:B 5. Brunnstrom分级Ⅱ级 答案:D

B.C4 C.C5 D.C6 E.C7 6. 支配头运动肌的是 答案:A 7. 支配膈肌的是 答案:B 8. 支配三角肌的是 答案:C 9. 支配肱二头肌的是 答案:C 10. 支配斜方肌的是 答案:B A1/A2 1. 电疗设备接地线会发生什么情况 A.仪器输出的电流经过地线流入地下 B.仪器输出的电流经过人体流入地下 C.仪器外壳的电流经过地线流入地下 D.仪器外壳的电流经过人体流入地下 E.发生雷击闪电时电流经过地线流入地下 答案:C 机器工作过程中,会在仪器外壳上积累过多的静电荷,如不及时导入大地,人触摸时,会通过人体流

2. 下列不属于外部感觉的是 A.视觉 B.听觉 C.味觉 D.触觉 E.运动觉 答案:E [解答] 外部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肤觉。内部感觉包括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 3. 瞳孔对光反射的中枢在 A.中脑 B.脑桥 C.丘脑 D.皮质 E.延髓 答案:A 瞳孔的对光反射中枢在中脑的顶盖前区和两侧动眼神经缩瞳核。 4. 睑板腺的解剖位置在 A.面部 B.泪囊部 C.眼内眦角 D.眼外眦角 E.睫毛根部 答案:E

Brunnstrom各个时期的康复治疗

Brunnstrom 各个时期的康复治疗全网发布:2012-07-20 19:17 发表者:张建奎579 人已访问 一. 初期或软瘫期 该期的治疗目标1,改善呼吸吞咽进食,提高身体感知能力2,改善对躯干和近端关节的控制能力,3,保持肩胛、肘、腕、手和髋、膝、踝的活动4,尽快提高肌张力和平衡能力, 5 改善功能活动能力。 1,注意维持床上正确体位 2,按摩和被动活动 3,神经促进技术的运用以右上肢伸肌无力,说明兴奋性的促进手法手法内容 1各种反射 联合反射健侧上肢抗阻伸肘 拉弓反射头转向右,右臂伸肌兴奋,左臂屈肌兴奋 旋腰反射腰向左旋 斜板反射向左倾斜 2感觉刺激 触压刺激快速刷擦和轻触摸上肢伸侧皮肤,轻叩拍打伸肌腱或肌腹 温度刺激用冰快速擦刷或局部放置3~5 秒 挤压加强对肩,肘关节和伸肌肌腹的挤压 牵拉肌肉快速轻微地牵张伸肌肌群 特殊感受器刺激将患侧上肢置于可见的地方

上肢活动模式患肢伸展从体侧上举过头,手指展开,掌 心向外上 4,医疗体操 第 1 节健手梳发 头转向患侧,用健侧手从健侧额部开始向头后颈部梳理, 要求手指紧压头皮,缓慢向后推动,重复20 次. 第 2 节捏挤患手 用健侧手将患侧手臂转置于胸前,用健手拇指.食指沿 患侧各手指两边由远端向近端捏挤,并在手指近端根部紧压 20秒,每个手指重复5次. 第3节健手击拍 将患侧手臂置于胸前,用健侧手掌从患侧肩部沿上肢外 侧拍打至手部,往返进行20次. 第 4 节组指上举用健侧手与患手交叉于胸前,患手拇指压在健手拇指上,然后健手带动患手用力前举或上举过头,直到两肘关节完全伸直,保持10 秒后复原,重复20 次。 第 5 节环绕洗脸 将健手抓住患手使其伸展,然后在健手带动下在脸部作 顺向和逆向模仿洗脸的动作,重复10 次。 第 6 节半桥运动 两上肢伸展置于体侧,两下肢取屈髋屈膝位,将患侧下肢

康复治疗Brunnstrom评定

Brunnstrom评定 康复治疗专业 一、.........................................基本理论 二、.........................................Brunnstrom分期特点 三、.........................................Brunnstrom分期评定方法 四、.........................................Brunnstrom技术临床应用一、基本理论 Signe Brunnstrom(瑞典的物理治疗师)认为,脑损伤后中枢神经失去了对正常运动的控制能力,重新出现了在发育初期才具有的运动模式。 Brunnstrom技术基本点:在脑损伤后的恢复过程中的任何时期均使用可利用的运动模式来诱发运动的反应,刺激患者康复和主动参与治疗的欲望。 二、Brunnstrom分期特点 第一阶段:弛缓期,处于软瘫阶段,没有任何运动。 第二阶段:联合反应期,开始恢复,出现痉挛,并出现联合反应。 第三阶段:共同运动初期,共同运动出现,痉挛程度增加,然后痉挛达到高峰。 第四阶段:共同运动期,共同运动完善,开始出现分离运动。第五阶段:分离运动初期,共同运动减退,随意运动增加。

第六阶段:协调性运动,患者不再以异常的运动模式进行活动,可以比较随意的做分离性运动。 三、Brunnstrom分期评定方法 Brunnstrom运动功能恢复6级分期 Brunnstrom将偏瘫肢体功能的恢复过程根据肌张力的变化和运动功能情况分为六阶段来评定脑卒中后运动功能的恢复过程。 分期运动特点上肢手下肢 1 无随意运动无任何运动无任何运动无任何运动 2 引出联合反应、 共同运动仅出现协同运动模式仅有极细微的 屈曲 仅有极少的随 意运动 3 随意出现的共 同运动可随意发起协同运动可有钩状抓 握,但不能伸 指 在坐和站立位 上,有髋、膝、 踝的协同性屈 曲 4 共同运动模式 打破,开始出现 分离运动出现脱离协同运动的 活动:肩0度,肘屈 90度的条件下,前臂 可旋前、旋后;肘伸 直情况下,肩可前屈 90度;手臂可触及腰 骶部 能侧捏和松开 拇指,手指有 半随意的小范 围伸展 在坐位上,可 屈膝90度以 上,足可向后 滑动。足跟不 离地的情况下 踝可背屈 5 肌张力逐渐恢 复,有分离精细 运动出现相对独立于协同 运动的活动:肩前屈 30-90度时,前臂可旋 前旋后;肘伸直时肩 可外展90度;肘伸直, 前臂中立位,上肢可 举过头 可做球状和圆 柱状抓握,手 指同时伸展, 但不能单独伸 展 健腿站,病腿 可先屈膝,后 伸髋;伸膝下, 踝可背屈 6 运动接近正常 水平运动协调近于正常, 手指指鼻无明显辨距 不良,但速度比健侧 慢(≦5秒) 所有抓握均能 完成,但速度 和准确性比健 侧差 在站立位可使 髋外展到抬起 该侧骨盆所能 达到的范围; 坐位下伸直膝 可内外旋下 肢,合并足内

再来学习Brunnstrom疗法

再来学习Brunnstrom疗法 Brunnstrom的方法集中在脑卒中后偏瘫的评价和治疗上,尤以其评价方法为著名,不仅现今仍广泛应用,而且在西方也以她的评价方法为基础,发展出Fugl-Meyer评价方法,在东方发展出上田敏评价法。在治疗上她发展出一种主要利用联合反应和异常协同动作的治疗体系,也是常用的中枢神经系统疾患引起的运动功能障碍的治疗方法之一。 1.有关的神经生理学基础知识 在Brunnstrom的方法中,常提到的联合反应和异常的协同作用,但因在Bobath疗法部分已有介绍, 故读者可参有关章节。 2.治疗的基本观点 (1)认为联合反应和异常的协同动作是脑疾患后,运动功能正常恢复顺序中的一部分,应予利用而 不是加以抑制。 (2)在偏瘫的恢复初期,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使高级中枢对动作的修正受到影响,另因肢体的原始反射重新出现,乃出现联合反应和协同动作Brunnstrom认为这些作用和反射可用来引起肌肉反应,然后将之与主观努力相结合,产生出一种有被加强的半自主运动。因此在无随意运动时,应充分利用

本体感受和体外皮肤刺激诱发协同动作,以及利用联合反应引起患侧的肌肉收缩,当已确立了某种程度的协同动作后,则用各种方法抑制协同成分,使其分离为较单一的动作,最后去分别训练。 (3)意识和感觉在恢复中有重要作用,Brunnstrom认为偏瘫不仅是运动功能障碍,更重要的是感觉上的障碍,认为运动障碍是由感觉障碍所引起的,所以可称为是感觉运动障碍。此一观点已被Mptt,Sherrington等的研究所支持。因此在功能恢复中必须强调意识集中,充分利用感觉和视听觉的反 馈,以及主动的参与。 3.方法与技术 (1)评价已如上述,Brunnstrom对脑卒中后偏瘫运动功能恢复的6级评价法,已为世界公认,现对 其方法加以介绍。 上肢恢复的6级及其试验:(坐位) ①完全无随意运动:被动举其上肢时有沉重感。 ②协同动作和联合反应开始出现:屈肌的协同动 作先于伸肌的,痉挛不明显。 ③出现有一定规律的协同动作:活动其关节是时痉挛(对关节活动范围评估时,可用达到全范围的1/4、2/4、3/4或是用无、不完全、完全来记录)。

放射治疗设备与技术的应用和最新进展_徐胜

放射治疗设备与技术的应用和最新进展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200438)徐胜孟岩 现阶段,肿瘤已经发展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疾病,而手术、肿瘤放射治疗及化学治疗是目前对恶性肿瘤进行治疗的主要手段。2008年统计资料表明,恶性肿瘤的治愈率已经达到了45%,手术、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的贡献率分别为22%、18%、5%,从这一资料我们可以看出,除手术治疗外,放射治疗已经发展成为局部治疗肿瘤的一种极为有效的手段[1]。现对近年来在临床广泛应用的几种放射治疗设备和技术、分析其应用和进展,希望能为临床肿瘤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1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设备的应用及进展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计算机和医学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已经能够准确勾画出人体内的实体肿瘤空间形状,在此基础上,临床放射治疗将剂量分布应吻合靶区形状的想法提了出来,常规放射治疗设备的圆形和矩形照射野逐渐退出医疗舞台,3D适形放射治疗设备随之被成功研制出来并在短时间内在临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直线加速器基础上增加双肺平均剂量(MDL)和相应的三维治疗计划系统(3D-TPS)[2]。运用3D-TPS对非共面不规则野进行设计,然后进行分次照射,多叶准直器调节截面形状,符合束流观视方向上得肿瘤靶区轮廓,可以运用直观射线束包裹肿瘤,使重要器官免受损伤,这样就能够有效提高靶区边缘剂量,使靶区剂量得到总体的提升,从而促进肿瘤局部控制率得到极大程度提升。运用3D TPS能够将精度在2%~3%范围的精确计划得出来,达到精确治疗肿瘤的目的,同时也要求医用直线加速器具有更为良好的运行效率[3]。2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设备的应用及进展 三维适形放射技术保持了射野方向的剂量分布和靶区截面形状的统一,但是临床更希望在三维方向上保持高剂量去的剂量分布和靶区体积的统一,并且做到靶区内任一点的剂量等于处方剂量,这就要求束流调控方式能够运用到治疗设备中去,从而对X线束的方向和强度进行有效的控制,或在固定野和旋转运动中运用动态多叶准直器实行调强,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小靶区以外的组织剂量和受照体积[4-6]。随着CT、磁共振成像(MRI)、容积成像技术(VCAD)、加速器束流控制技术等技术的迅速发展,调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设备应运而生,使临床相关需要得到了有效的满足。该设备的主要技术特点是首先在立体定向定位靶区时借助CT定位机等,然后在这些立体定向定位数据的基础上重建靶区三维图像,再依据临床要求的靶区三维剂量分布,将各射野方向上的二维强度调制函数计算出来,最后运用具有笔形束扫描方式的回旋加速器等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该设备显著提升了肿瘤局部控制率,但是需要有较长的治疗时间。 3图像引导放射治疗设备的应用及进展 在肿瘤治疗中,临床上为了更加精确病灶靶区,要求运用新技术有效控制呼吸造成的靶区空间位置移动。肿瘤的位置和大小在一段治疗时间内也会发生变化,图像引导能够自动检测、验证和调整呼吸、位置及肿瘤大小的变化,也就是所说的图像引导放射治疗。图像引导放射治疗设备的主要技术特点是有机结合直线加速器和MV级或kV级的X射线产生、图像实时获取及处理技术,也就是说将Cone Beam(锥形束)CT增加在常规加速器上,从而有效地实现图像引导放射 native coronary artery lesions)trial.Circulation,2002,106(7):798-803. [3]Sousa JE,Costa MA,Abizaid A,et al.Sirolimuseluting stent for the treatment of instent restenosis:a quantitative coronary an-giography and three-dimensional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study. Circulation,2003,107(1):24-27. [4]Park SJ,Shim WH,Ho DS,et al.A paclitaxel eluting stent for the prevention of coronary restenosis.N Engl J Med,2003,348(16):1537-1545. [5]Perlman H,Luo Z,Krasinski K,et al.Adenovirus-mediated delivery of the gax transcription factor to rat carotid arteries in-hibits smooth muscle proliferation and induces apoptosis.Gene Ther,1999,6(5):758-763. [6]Ascher E,Scheinman M,Hingorani A,et al.Effect of p53gene therapy combined with CTLA4Ig selective immunosuppression on prolonged neointima formation reduction in a rat model.Ann Vasc Surg,2000,14(4):385-392. [7]Lamfers ML,Lardenoye JH,de Vries MR,et al.In vivo sup- pression of restenosis in balloon-injured rat carotid artery by adenovirus-mediated gene transfer of the cell surface-directed plasmin inhibitor ATF BPTI.Gene Ther,2001,8(7):534-541. [8]金波,罗心平,施海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动物模型.心血管 病学进展,2005,26(B08):14-16. [9]Ikeno F,Buchbinder M,Yeung AC.Novel stent and delivery systems for the treatment of bifurcation lesions:porcine coronary artery model.Cardiovasc Revasc Med,2007,8(1):38-42. [10]Schwartz RS,Edelman ER,Carter A,et al.Drug-eluting stents in preclinical studies:recommended evaluation from a consensus group.Circulation,2002,106(14):1867-1873. [11]蔡芙侠,史四季,丰慧艳.心血管介入治疗后出现低血压的原 因分析及护理.中国医学工程,2010,18(1):163. [12]李萍,马萍.探讨心血管介入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及防控措 施.中国疗养医学,2012,21(1):29-30. (收稿日期:2013-03-12) 通信作者:孟岩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