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生态工程考点

生态工程考点

生态工程考点
生态工程考点

生态工程定义:是指人类应用生态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从而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生态工程与环境工程的比较:生态工程考虑利用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设计,有利于自然和人类两者的设计。环境工程利用一系列的技术净化或防治环境污染(曝气池法、氧化塘法、砂滤、活性污泥法、厌氧法)。

五大防护林工程:三北(华北、西北、东北)防护林体系、太行山绿化工程、海岸带防护林体系、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和农田林网防护林体系。

生态平衡及意义

生态工程与生物工程:生态工程考虑利用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设计,有利于自然和人类两者的设计。生物工程:通过改变基因结构开发新物种或新变异体,满足人类多种需要的先进技术。

生物放大/富集/积累:生物积累是指同一生物个体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生物富集系数不断增加的现象。

生物放大是指在同一食物链上,生物富集系数从低位营养级到高位营养级逐级增大的现象。生物富集生物个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的许多生物种群,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并积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导致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的现象。

环境污染的长期效应:是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和遗传多样性的丧失。包括(1)遗传多样性的丧失包括已有的遗传基因库的减少和新的遗传变异来源的降低。

(2)物种多样性的丧失(3)生态系统结构的简单化、食物网简化、食物链不完整、物质循环路径减少或不畅通、能量供给渠道减少、供给程度降低、信息传递受阻等。

环境污染问题及其发展: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具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等。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污染也在增加,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成为世界各个国家的共同课题之一。

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富集与残留:不易分解、脂溶性较强、与蛋白质或酶有较高亲和力的物质,如DDT、有机氯化合物和一些重金属,在生物体内不易被降解。

生物富集:生物个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的许多生物种群,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并积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导致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的现象。

生物积累:是指同一生物个体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生物富集系数不断增加的现象;

生物放大:是指在同一食物链上,生物富集系数从低位营养级到高位营养级逐级增大的现象。影响生物富集的因素:

1、生物的特性;/

2、污染物的性质,浓度;

3、作用时间;

4、环境特点。

污染生态效应:当污染物进入生态系统,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对生态系统的组分、结构和功能产生某些影响,在生态系统中由污染物引起的响应即为污染生态效应。

污染生态效应评价基本方法:生物学评价法和综合评价法。

生物学评价法:是指用生物学方法,按一定标准对一定范围内的环境质量进行评定和预测,具体有:指示生物法、生物指数法和种类多样性指数法等。

综合评价法:包括重叠法、列表清单法与相关矩阵法和网络法等。

指示生物:是指对某些物质(进入环境中的污染物)能够产生各种反应而被用来监测和评价环境质量的生物。

1.硅藻生物指数:

用河流中硅藻的种类数来计算

I =

式中:I 为硅藻生物指数;A为不耐污的种类数;B是对有机污染无所谓的种类数;C 为在污染区内独有的种类数。

2、利用颤蚓类与全部底栖动物的比值

生物指数=

×100

湿地填料的标准:又称为基质,基质的选择对人工湿地的处理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基质在人工湿地中为植物提供物理支持,为各种化合物和复杂离子提供反应界面及对微生物提供附着。常用到的基质有土壤、砾石、砂、沸石、碎瓦片、灰渣等。根据处理目的,污染物的特征不同而有不同的基质选择。一般来说,以处理SS、COD和BOD为主要特征污染物时可选用土壤、细沙、粗砂、砾石、碎瓦片或灰渣中的一种或几种为基质。现在基质的选择多偏向于较大颗粒的粒径,原因是水流在粒径较大的基质床内的短路最小,能够形成渠流,并且堵塞现象发生少,不易分散。

湿地问题两种重要技术:1、生态浮床技术:通过水生植物根系的截留、吸附、吸收和水生动物的摄食以及微生物的降解作用,达到水质净化的目的。2、

造成国家湿地老化的原因

人工湿地的五个组成部分:1、各种透水性的基质,如土壤、砾石等2、适合在饱和水和厌氧基质中生长的湿地植物,如美人蕉、菖蒲等3、在基质表面上或者表面下流动的水体4、好氧或者厌氧微生物群5、水体动物

小流域综合治理概念、原理、技术等:

概念:按照“以水源保护为中心,构筑‘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的思路,对小流域进行了总体规划,以通过各项治理措施,建立良性循环小流域生态系统,实现流域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原理: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以及工程学原理等。

技术:“三结合”——工程、生物、农技三大措施,有机结合,效益互补。工程措施见效快,工程养林草;林草治根本,林草固工程;提高土地生产率,农技是关键。保土蓄水、耕作措施、林草措施等工程和生物措施,层层设防来控制土壤侵蚀的。

生态城市

广义上讲,是建立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刻认识基础上的新的文化观,是按照生态学原则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关系,是有效的利用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狭义的讲,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进行城市设计,建立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环境。

城市生态系统特点(1)人类起主导作用。生产者:绿色植物少。消费者:主要是人。分解者:微生物活动受抑制(2)流通量大,运转快,高度开放(3)自动调节能力弱,易出现环境污染

生态工程技术,能源,气候调节

小农业,沼气工程等

沼气工程:沼气池可消化人畜粪便、生活污水、植物秸秆等废弃物,而产生的沼气可用作生产、生活燃料,同时它的剩余物沼肥又是种植业所需的优质有机肥料。通过“三沼(沼气、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实现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等目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及对策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独立篇章系统提出了今后5年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并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标志着党对自然规律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再认识取得了重要成果,更加提醒我们要关注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一、马克思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生态文明思想。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来源于他们共同的辩证自然观。辩证自然观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承认自然的客观优先性;自然规律体现在人的社会活动中;人在自然生活中认识理解改造自然价值;自然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而人只是其中一个部分,所以人必须尊重自然规律。马克思强调实践活动作用于自然界的调控力量,肯定了只有发展生产力,才能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历史唯物主义本身蕴含着人与自然内在有机统一的生态思想。他提出需要对人与自然关系进行“合理调节”,原则是“消耗最小化”,“合乎本性”,这是一种认为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相统一的思维模式。劳动有自然性和社会性的双重属性,通过劳动,人和自然达到了统一。“对于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对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实现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改变事物的现状,……特别是人与自然界的和谐。”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下,生产的目的不是使用价值,人类为了市场经济中的竞争与发展,无休止地扩大再生产,资本在运作中不断加大负面作用。人与自然的和谐的关键是明确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建立合理化的社会制度。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必须取代资本主义,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解,也就是才能展现出“生态文明”的社会形态。 综上,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关系的见解对于当代社会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状况具有很强的预见性,他的观点对我们缓解生态危机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 二、生态文明建设对当代中国的重要意义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建设生态文明,完全符合经济发展阶段的需要,也符合人民群众的长远根本利益。当然,生态文明建设也是一个全球问题,不论是对我国还是全世界都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生态工程学复习材料

生态工程学复习材料 名词解释: 1.生态工程:应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与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结构与功能协调原则,结合系统分析的最优化方法, 设计的促进分层多级利用物质的生产工艺系统。 2.生物工程技术:通过改变基因结构开发新物种或新变异体,以满足人类多种需要的先进技术。 3.生态技术:利用生态系统原理和生态设计原则,如物质多层次分级利用原理、种群匹配原理等,从工厂使用的原 料开始,系统全面地对工厂的运作过程进行合理设计,做到既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又将其 对环境的破坏作用维持在最小的水平,甚至根本杜绝对环境的破坏。 4.自我调节:当生态系统中某个层次结构中某一成分改变,或外界的输出发生一定变化,系统本身主要通过反馈机 制,自动调节内部结构(质和量)及相应功能,维护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性和有序性。 5.生态位:生态系统中各种生态因子都具有明显的变化梯度,这种变化梯度中能被某种生物占据利用或适应的部分 称为生态位。 6.系统: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7.耗散结构理论:一个开放系统,它的有序性来自非平衡态,也就是说,在一定的条件下,当系统处于某种非平衡 态时,它能够产生维持有序性的自组织,不断和系统外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8.黑箱原理:又称为等级组织原理或整合层次原理,描述和预测系统的行为,并非要完全知道系统以下层次的构成, 了解该系统的生态结构和功能,只需要有第一层次的资料,第二层次的资料是不必要的。在复杂的生 态系统研究中,重要特征的定性解释和预言,比非重要特征的精确阐明更有价值。 9.生态系统模型:在对生态系统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抓住反映系统本质的属性,以文字、图式、符号或数字表达式 对系统描述的方式。或者说,模型是客观生态系统的抽象和简化。 10.概念模型:即文字模型,在构建物理或数学模型时,通常将生态系统中的各个分室或每个生态过程进行划分和确 定,并以符合生态生物学习惯的文字加以叙述的方式。 11.能量模型系统:在模拟电路模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类独特的生态系统模型。该模型力图将所有物质形态包 含的能量标准化,即将热能、电能、化学能等形式的能量均转换为太阳能,并提出统一的能量符 号——能值。 12.加环:在一个生态系统或复合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网或生产流程中,增加一些环节,改变食物链(或生产流程) 结构,扩大与增加系统的生态环境及经济效益,以发挥物质生产潜力,更充分利用原先尚未利用的那部分 物质和能量,促使物质流与能量流的途径畅通的方式。 13.能值:生产或形成某个产品(物)所需的太阳能的数量。 14.环境容纳量:一个环境条件允许的最大种群密度值。 15.湿地:介于典型的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湿生生态系统。世界之肺-热带雨林;世界之肾-湿地。 16.湿地生态工程:利用湿地的水文和化学物质贮存器的特点,所设计的控制过剩营养物、沉积物和污染物,并且改 善水质的生态工程,或利用上述特点综合整治低洼湿地,使其结构和功能得到改善和恢复,成为 良性生产-生态系统的生态工程。 17.小流域:美国将集水区面积小于1000km2的流域称为小流域,欧洲国家则将集水区面积在50 km2 -100 km2以下的 流域称为小流域(或称荒溪)我国将小于50 km2的流域作为综合治理的地理单元,在一般情况下所谓小 流域可有几个平方公里到几十个平方公里。 18.环境保护:人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资源受到污染和破坏,对受到污染和破 坏的环境必须做好综合治理,以创造出适合于人类生活、工作的环境。 19.可持续发展:协调社会的物质需求、人口增长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从而减轻环境污染的经济发展模式。 20.废弃物:某些无价值的应从它原来存在的环境中被抛弃出去的物质,也指基于当前法令而抛弃、将要抛弃或不得 不抛弃的任何东西。包括生活垃圾和废水、废气(居民的和公用的)、工业垃圾(和废水、废气)和一些 特殊行业(如医院、科研部门等)的废气、废水和丢弃物等。 21.农林(牧)复合经营系统:在同一土地管理单元之上,人为地把多年生木本植物(如乔木、灌木、棕榈、竹类等) 与其他栽培植物(如农作物、药用植物、经济植物以及真菌等)和动物,在空间上或按一定的时序安排 在一起而进行管理的土地利用和经营系统的综合。在农林(牧)复合经营系统中,在不同的组分间应具 有生态学和经济学上的联系。 22.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把生 产、加工、流通紧密结合起来,延长农业产业链,实行贸工农一体化经营。 23.无公害食品的生产要旨:以生态学、生物学原理为指导,通过合理的低投入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尤其重视培肥 土壤,注重生态经济的综合效益,目标是实现农业的自我维持能力和持久发展,为人类

生态文明建设工程意见

姓名:XXX 部门: XX部YOUR LOGO Your company name 2 0 X X 生态文明建设工程意见

生态文明建设工程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动员全区(街道)上下进一步统一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深化生态文明建设认识,把握生态文明建设重点,扎实生态文明建设举措,为全市2020年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市贡献力量,现就深入推进我区(街道)生态文明建设工程,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重要意义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未来发展的长远大计,是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建成全面小康的重要内容,是富民强市的重要保障。高新区(城南街道)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前沿阵地,紧邻主城区,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市创建上,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各条线、各部门、各村(社区)务必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生态环境的紧迫性和艰巨性,务必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更大的决心、更新的发展理念、更有力的举措,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事关全局和长远的重大战略任务来抓,坚持不懈,抓紧抓实,务求实效。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紧紧围绕打造宜居宜业现代化城市的奋斗目标,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程为抓手,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核心,以环境 第 2 页共 8 页

治理和生态修复为重点,以全民共建共享为基础,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结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成为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区和示范区,真正步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 三、总体目标 通过不懈努力,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为全市2020年率先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市贡献力量。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生态文明理念显著增强。生态文明制度更加健全,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全社会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牢固确立,珍爱自然、保护生态的良好风气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基本形成。 二是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升。生态空间得到有效保护,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形成较大规模,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三是污染排放总量显著下降。环境基础设施实现全覆盖,单位GDP 综合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大幅下降,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 四是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水环境质量明显好转,大气环境质量不断改善,林木覆盖率进一步提升,城乡环境整治取得明显成效,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满意度明显提高。 四、主要任务 第 3 页共 8 页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及战略意义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及战略意义生态文明是人类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关系,建设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生态社会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共十七大提出的理论创新成果,是国家治国理念的一个新发展,是根据中国国情条件、顺应社会发展规律而做出的正确决策。它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的一系列阶段性特征的科学判断和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理论的丰富和完善,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深刻洞察,是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基本要求,也是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国际化主动承担大国责任的庄严承诺。 当今时代,人类社会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强化,面临重大机遇和挑战:一是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需要综合运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和提高能效、增加绿色碳汇等多种手段;二是人类正面临一次绿色经济的巨大变革,绿色经济和生态产业正在对发展和创新产生积极推动作用。 根据我国国情,生态文明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建设生态文明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和保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提高中国国际竞争力的重大举措,也是中国对世界发展所作的贡献。 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意义。其中包含三个方面的基本要义:第一,形成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生产方式要求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以生态绿色技术改造现代工业生产,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第二,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

环发展、低碳发展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要求。生态文明建设在本质上是要建立一种人与自然、消费与生产、物质与精神之间平衡协调的社会文明。为此,必须从战略高度全面推进经济发展绿色化、循环化、低碳化。第三,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是全球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当今时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际合作与竞争深入发展,发展绿色低碳生态经济既是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是国际竞争的新焦点,还是提升国家绿色控制能力的重要手段。 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目的和最终归宿是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因此,我们必须抓住历史机遇,采取积极措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促成全世界可持续发展的新潮流,促成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和谐。

中国如何进行生态城市建设

中国如何进行生态城市建设 城市走生态化发展之路,为城市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建设生态城市。生态城市建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城市发展的方向。近年来,我国很多城市都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本文在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的对策和设想,以期推动我国城市生态化发展和生态城市建设工作的开展。 1生态城市的内涵和主要特点 1.1生态城市的内涵 生态城市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概念,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居住形式,是自然、城市与人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所形成的互惠共生结构。简而言之,生态城市是一类生态健康的城市。 1.2生态城市的主要特点 生态城市与传统城市比较,主要有以下几大特点: 1.2.1和谐性 生态城市的和谐性,不仅反映在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与人共生、人回归自然、自然融于城市等方面,更重要的是反映在人与人的关系上。 1.2.2高效性 生态城市能提高一切资源的利用效率:物尽其用、地尽其利、人尽其才、各施其能、各得其所,使物质、能量得到多层次分级利用,废弃物循环再生,使各行业、各部门之间共生关系得以协调。 1.2.3可持续性 生态城市是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的。同时兼顾不同时间、空间,合理配置资源。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保证其健康、持续、协调的发展。 1.2.4整体性 生态城市不是单纯追求环境的优美或自身的繁荣,而是兼顾社会、经济和环境三者的整体效益,不仅重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更注重对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在整体协调的秩序下寻求发展。 1.2.5区域性 生态城市作为城乡统一体,其本身即为一区域概念,是建立于区域平衡基础之上的。而城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只有平衡协调的区域才有平衡协调的生态城市。 2中国目前的城市环境状况和生态环境建设的起步 2.1目前的城市状况 “九五”期间是环境保护大发展的五年,集中体现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全民族环境意识普遍提高、环保措施力度加大、环保投入大幅增加、环境质量有所改善等方面。但是,环境污染依然严重,生态恶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水环境污染相当严重,全国有36%城市河段的水质为劣5类,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点状和面状污染;大气污染十分突出,受监测的341个城市中,有66.7%的城市空气质量超过国家二级标准;固体废物、城市垃圾、“白色污染”仍然严重;全国城市垃圾真正达到无害化处理的还不到总量的10%;城市噪音扰民十分普遍,2001年监测区域55.7%的城市噪音处于中度以上污染。严重的环境污染导致市民发生多种疾病。 2.2生态环境建设的起步

学习《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心得_共2页

学习《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心得 一、基本概念解析 生态一词,现在通常是指生物的生活状态。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也指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生态(Eco-)一词源于古希腊字,意 思是指家(house)或者我们的环境。简单的说,生态就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 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生态的产生最早也是从研究生物个体而开始的,"生态"一词涉及的范畴也越来越广,人们常常用"生态"来定义许多美 好的事物,如健康的、美的、和谐的等事物均可冠以"生态"修饰。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生态 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 从人与自然和谐的角度,吸收十八大成果的定义是: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 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影响文明兴衰演替。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中国四大文明古国均发源于森林茂密、水量丰沛、田野肥沃的地区。奔腾不息的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哺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而生态环境衰退特别是严重的土地荒漠化则导致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衰落。我国古代一些地区也有过惨痛教训。古代一度辉煌的楼兰文明已被埋藏在万顷流沙之下,那里当年曾经是一块水草丰美之地。河西走廊、黄土高原都曾经水丰草茂,由于毁林开荒、乱砍滥伐,致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加剧了经济衰落。唐代中叶以来,我国经济中心逐步向东、向南转移,很大程度上同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变迁有关。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靠自然界生活”,人类在同自然的互动中生产、生 活、发展,人类善待自然,自然也会馈赠人类,但“如果说人靠科学和创造性天才 征服了自然力,那么自然力也对人进行报复”。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国强调要高度重视和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就是因为我国环境容量有限,生态系统脆弱,污染重、损失大、风险高的生态环境状况还没有根本扭转,并且独特的地理环境加剧了地区间的不平衡。“

生态工程重点

生态工程学 时间:2011.12.21下午:2:00-4:00 地点:环B106考试形式:闭卷满分:100分题型:选择题1.5*20 (面涉及宽。多注意细节) 填空题1*5 名词解释3*5 (概念性为主) 简答题6/7/7 (以概念为主) 计算题10 (湿地工程计算题。两个公式) 论述题2*10 (概念性、综述性事物的理解。。。。反复强调的理论概念性东西) 例题: 单项选择题: 1?生物处理废水主要利用什么来实现的?C。微生物代谢 2?湖泊的主要功能有?具有初级生产力、为水生动物提供丰富的饵料和优秀的栖息地、水源 地、可以滞留与降解污染物、具有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同时也有娱乐、休闲、科研等社会功 能。 填空题: 1?生态工程的目标是:在促进自然界良性循环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力。防治环 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协调发展。 2?自生原理:自生原理包括自我组织、(自我优化)、自我调节、(自我再生)、自我繁殖和自 我设计等一系列机制。 名词解释:(课堂上打勾的重点) 1. 生态工程的目标 在促进自然界良性循环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力。防治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 生态效益协调发展。 2. 河道的自然净化 是河流的一个重要特征,指河流受到污染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自然净化使河流恢复到受污染以前的状态。简答题: 1. 简述生态恢复的定义,以及恢复生态学的主要内容 2. 简述生态工程学的工程学原理的三条基本原理(原理加上相关扩展内容) 3. 简述生态工程设计的总体原则论述题: 试论述山地-沙地-平原生态工程类型的异同点。(对于典型地域特征的生态整治) (山地:如何保墒,两种地形的特异性选择;沙地:草?树?;平原:普通生态系统)论述湖泊-河道-湿地生态工程类型的异同点。 湖泊:三圈系统;湖泊底泥,旅游,渔业,大气的污染控制河道:陆地-水陆交错带-河体。土地渗滤、地表满流。…… 湿地:自然湿地,湿地的构造方面入手;人工湿地的诊治。 作业中做过的习题当论述题 生态学中先锋物种和外来物种的关系。(对于有争议的手段的工程学认识) 解释先锋植物&外来入侵中,在极端情形下,利用外来入侵中的生物学特性作为先锋植物, 但是可以对其进行控制。

标准化生态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书

标准化生态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书 甲方:广西岜灶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乙方:广西宏奥荣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经甲乙双方协议同意,甲方将广西岜灶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猪场建设项目包给乙方施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法律法规,签订合同如下: 一、工程承包内容 1、工程名称:广西岜灶山农科技有限公司生态循环农业猪场建设。工程建设内容:①标准化高架网床猪舍建设、②管理用房及仓库、③沼气池及其他环保设施、④普通猪舍 2、工程地点:武鸣区城厢镇邓广村圩上屯岜灶山 3、承包范围:按甲方确定的工程发包给乙方施工。 4、承包方式:包工包料,按照施工图纸标准施工。 二、施工日期: 本工程2016年3月06日开工,2017年3月30日完工。 三、质量标准:按双方验收,认可合格标准。 四、工程项目造价; 工程造价双方暂定:①高架网床500平方米30万元,②生产管理用房及仓库600平方米30万元,③沼气池及其他环保设施50万元,④普通猪舍1500平方米60万元,工程总造价为:(¥1700000.00元)大写:壹佰柒拾万元。完工后根据实际工程量按广西现定额结算为准。

五、付款方式:本合同签订三天内,甲方按合同造价预付30%给乙方作为施工备料款,施工方达到50%工程进度后三天内,甲方再支付30%工程进度款给乙方,以后按相应的进度造价支付工程进度款给乙方。甲方在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十天内审核结算完毕,并按审定的结算造价暂留2%保修金,其余工程款在五天内付清给乙方。保修金在保修期满后五天内付清给乙方。 六、甲方责任 1、责任确定施工范围边界线、协调周边群众关系,保证乙方能正常施工。 2、负责处理地下管线和清除地面障碍物给乙方施工。 3、负责道路能运送施工材料到施工现场。 4、负责水、电供到施工现场并满足乙方施工。 5、按合同约定支付工程款给乙方。 七、乙方责任: 1、按合同范围及技术规范施工。 2、听从甲方的指挥,保持施工现场清洁卫生。 3、施工期间注意安全,如果发生安全事故,由责任方承担责任。 八、保修期限:土建一年。 九、违约责任: 甲乙双方都应遵守合同约定,如果任何一方违约,每拖延一天,违约方都应按照合同造价的万分之四支付违约给对方。 十、本合同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工程竣工结算并付清工程款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以造福自身的过程中,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取得的全部成果。我们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举瞩目的巨大成就,但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带来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生态危机等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我们从中国的实际出发,采取积极而有效的战略路径,建设体现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 那么什么是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利用又同时主动保护自然界,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关系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而具有几个鲜明的特征: 首先生态文明体现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人与自然作为地球的共同成员,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生态保护意识逐渐成为了大众文化。生态文明的价值观从以前的“征服自然”“改变自然为人类服务”,向“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保护自然,恢复生态”转变。 其次从目标看,生态文明的目标是推动社会走向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随着环境污染侵害事件的逐年上升,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问题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建设生态文明,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 生态文明建设,关键是要树立生态文明理念,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和方法。那么如何建设中国生态文明? (一)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以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根本特征的社会。它不仅体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更是一种全新的社会发展模式,它要求在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以节约使用能源资源和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二)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要充分考虑人口承载力、资源支撑力、生态环境承受力,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统筹考虑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三)发展循环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 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循环经济以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为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核心,以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为重点,通过调整结构、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等措施,大幅度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废物排放、提高劳动生产率。努力促进资源循环式利用,鼓励企业循环式生产,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形成能源资源节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保护生态环境,关系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关系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必须充分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艰巨性、长期性,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大保护生态环境的力度,更加科学利用自然为人类的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坚决禁止掠夺自然、破坏自然的做法,坚决摒弃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做法。把祖国建设成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美好家园,既是亿万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每一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生态工程

1. 生态工程:为了控制生态系统,人类应用来自自然的能源作为辅助能对环境的控制”,“人 类利用少量的辅助能对环境进行管理,来控制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生态系统”。 2.生态工程与环境工程、生物工程的比较:生态工程与环境工程的最大区别:生态工程考虑利用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设计,有利于自然和人类两者的设计。环境工程利用一系列的技术净化或防治环境污染。生物工程:通过改变基因结构开发新物种或新变异体,满足人类多种需要的先进技术。 3.中国的生态工程: ⑴五大防护林生态工程:三北(华北、西北、东北)防护林体系、太行山绿化工程、海岸带 防护林体系、长江中下游防护林体系和农田林网防护林体系。 ⑵环保生态工程 4. 农业生态工程: 核心要求:充分发挥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学过程,利用物种间的相生相克关系,调动共生互利关系和自我调节能力;强调运用生态系统中的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规律对维持和优化系统功能的作用;依靠作物轮作、套作,加强农业废弃物的生态化处置和利用,保持土壤肥力;以生物防治措施为主防治有害生物;避免使用无机化肥、化学农药、生长调节剂及饲料添加剂。 措施:以具体农场或工厂的实践为主,科研参与其中,以调查研究为主。 5. 全球变化与经济发展对生态工程的要求:⑴1997年制定了《京都议定书》,规定在2012 年前全球30多个国家按照各自减排目标削减温室气体排放。 ⑵我国重点开发核能、氢能,进一步开发水电、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 ⑶生态学在全球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管理和恢复等领域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 6. 生态工程学整体性原理:①以整体观为指导,在系统水平上来研究。整体理论是综合了 解系统如生物圈、生态系统整体性质以及解决威胁区域一直全球生态失调问题的必要基础。②生态工程的对象是作为有机整体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或由异质性生态系统组成的、比生态系统更高层次的景观。③一个生态系统的成分是通过协调进化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每一个成分的表现、行为、动态变化和功能直接地或间接地作用或被作用于其它成分。受到其他生物共生、竞争、排斥等作用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其它因子。 7. 生态工程学协调原理(Harmony principle):

生态建设的现状与发展策略

生态建设的现状与发展策略 林业是所有生态建设的主体,同时其又可以是规模巨大的生态经济循环系统,林业生产的物质产品绝大部分都是可降解再生的绿色能源,在节能减排目标中具有不可估量、不能替代的重大意义和作用。林业又是生态文化的源泉。必须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树立正确的森林经营理念,体现在人与环境、资源与生态、经济与自然的协调和统一的发展,通过科学、政策、技术和不断进步的管理措施,通过不断地适应寻找到适合我国社会自身发展情况的道路,以期达到林业资源的多方面发展、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现就森林及林业生态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的关系,从以下几方面简单论述。 1.森林及林业生态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1.1现状及主要问题 森林及林业生态建设一直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近些年来社会发展加快、人口快速增长、物质需要成倍增长,导致自然界的森林资源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在提倡可持续发展的今天,森林及林业生态建设也必须进行调整和改变,不能持续先发展后治理的老办法,必须要坚持经济和生态环境共同和谐可持续发展。同时,现代林业建立在标准林的基础上,应注重森林及林业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试图在林业生态发展和林业经济发展中找到平衡,使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走上又好又快的道路。目前,在我国社会和国民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生态环境呈几何速度恶化,自然生态系统被污染和严重过度索取,大量自然资源都面临着短缺和后续乏力,其中林业资

源也是其中之一。按常理来说,作为可再生资源的林业,只要统筹科学、开发合理,是可以持续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贡献的。但是,我国森林产业的现实状况是:森林生态系统退化速度比建设速度快,局部好转,总体恶化,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缺位、供体错位,载体即林地和林木发展跟不上经济发展需求。林业生态环境恶化造成了每年数百亿的经济损失,传统的林业经济模式已经无法适用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改变势在必行,必须大力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 1.2森林及林业生态建设的经济意义 重大森林是大陆生态系统的主要环节,也是林业经济的最重要载体。培育健康的森林生态系统是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的最主要目标。完整平衡的森林生态系统不仅能够持续提供生态效益也能持续提供经济效益。被破坏的退化的森林不仅在物质生产能力上明显衰退,森林的其他效益功能也必然相应减少。我国现有森林生产力只相当于其潜在生产力的1/3,这是国内林业产业界内的共识,因此恢复、开发和提高森林生产力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也是必要的。此外,林业生态环境可以支持复合经济体系的发展,可以帮助建设和发展多样化的经济结构,在成熟健康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是共生的,如果片面强调任何一方面的效益,都会使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失去推动力与生命力。因此,完全可以在建设功能性完整的林业生态体系的同时,形成以林业资源为依托、以商品林基地为龙头、以林业商品产业和绿色旅游产业为一体的林业产业体系,建设如木材、林果、花卉、草坪等产品的深加工产业,逐步形成

绿色生态工程三大重点任务攻坚行动情况汇报[1]

岚县绿色生态工程三大重点任务攻坚行动情况 汇报 各位领导: 大家好!市政府督查组牛书记一行百忙之中前来我县,在岚县召开分组部署会议并对我县绿色生态工程工作进行检查指导,让我们倍感荣幸。请允许我首先代表县委、政府对大家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领导们对岚县的关心和爱护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县是国家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县、全国水土保持示范县、山西省生态建设红旗县,山西省蓝天碧水工程表彰县,今年又被市政府列为绿色生态工程项目实施县市之一。绿色生态工程,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蓝天碧水工程的提质扩容工程,也是我县“五五”发展方略、大生态建设应有的内涵,县委、政府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今年我县全党动员,全民参与,举全县之力创建吕梁山上第一座国家卫生县城,下一个目标任务就是以绿色生态工程为依托,建成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省城太原后花园。 根据安排,我就县绿色生态工程实施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净空工程 1、以天然气推广、热电联产、锅炉改造为重点,积极实施城区净空工程。为大力改善城区空气质量,近年来,特别是近两年来,我县政府在供热、供气等公共设施领域推行特许经营,由山西煤层气(天然气)集输有限公司实施岚县天然气综合利用项目,该项目累计已投资27.19亿元,于2010年开始建设,2011年11月底正式投产通气,设计供热面积160万平米,基本覆盖县城建成区。今年积极实施天然气入户工程,居民用户安装1279户;天利和酒店、东欣商务会馆等商业用户安装7户;公福

用户安装9户;工业用户安装两户(山西佳昌气配有限公司、宜芳食品有限公司)。在去年天然气供热5万平方米的基础上,今年又新增10万平方米,天然气供热达到了15万平方米。由丰达焦化实施的热电联产项目,在去年投入7500万元基础上,今年又投入1500万元,供热面积增加到50万平方米,新增供热面积38万平方米;政府集中供热点投资900余万元,对燃煤锅炉实行气化改造,更换14台天然气锅炉,供热面积增加到7万平方米,新增2万平方米。同时,累计改造锅炉37台,取缔燃煤锅炉27台,通过以上城区冬季烟尘污染问题将得到了有效解决。截止11月25日,全县二级以上天数322天,其中一级123天。二级以上天数比去年同期增加0.6%,综合污染指数为1.43,比去年同期下降10.06%。 2、以公园建设、城区绿化工程为依托,积极实施生态提质扩容工程。铺开建设了岚河水上公园、东河休闲公园、龙凤生态公园、皇姑梁森林公园、白龙山地质公园,其中新建的岚河水上公园全长1730米,总面积82000平方米,投入资金 1亿元,绿化5700平方米,治理河道1.87公里,布局17个小型广场。五大公园建成后,水面面积、绿地面积、园林面积将分别达到建成区面积的15%、40%、10%,建成城在林中、园在城中、三水绕城的山水园林城市新貌。同时,投资3000余万元,对城区进行绿化、美化、香化,并对原有绿化带按园林式标准进行了立体改造。同时通过拆除违章建筑,拆违增绿,新增临街空地8处,全部绿化美化。在县城东西出口实施绿化工程,增加了县城绿地面积。实施了乡村身边增绿工程,国省道两侧统一植树10排,宽20米,树苗胸径6厘米以上,完成绿化184.2公里。环村绿化120个、环企绿化38个、环校绿化45个,统一30米宽的标准,共完成投资15336万元,全县植树15.6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6个百分点,连续两年被省政府评为“全省造林绿化先进县”。县城

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

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 摘要:生态环境建设主要通过开展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防治荒漠化,建设生态农业等方式,建设祖国秀美山川,旨在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生态环境建设实行工程化管理是集约经营的具体体现,通过对生态环境建设工程与生态经济学理论关系的分析,以系统工程的理论为依据;提出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的整合,生态工程的分类应以灾害为依据进行系统分类,以行政区划为序进行规划实施。 关键词: 生态环境系统生态系统分类工程系统整合系统工程Summary: I t’s a specific embodiment of intensive management to manag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by the way of engineering form。On the base of the theory of systematic engineering,the combination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brought forwar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ecological economics。Ecological engineering should be classified by calamity and carried out by administration division。 Key words:Ecological environment;System;Classification of ecological system;Combination of engineering system 引言: 生态环境建设主要通过开展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防治荒漠化,建设生态农业等方式,建设祖国秀美山川,旨在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我国进行生态环境建设从建国初期就已开始,西满防护林建设是我国最早的生态环境建设,后来发展为“三北”防护林建设。我国生态环境建设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量力而行,分步实施,优先抓好对全国有广泛影响的重点区域和重点工程,力争在短时期内有所突破;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讲求实效,采取生物措施、工程措施与农艺措施相结合,各种治理措施科学配置,发挥综合治理效益;坚持依法保护和

我国生态建设的基本方针是

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的基本方针是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 在资源开发与节约中,把节约放在优先位置,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在环境保护与发展中,把保护放在优先位置,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在生态建设与修复中,以自然恢复为主,与人工修复相结合。坚持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基本途径。 争取到2020年,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需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关于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问题 我国虽然国土面积位居世界第三,但我们的国土空间开发很不均衡,开发格局亟须优化。一是经济、产业、资源空间布局不协调。市场消费地与资源富集区空间错位,造成能源资源的长距离调运和产品、劳动力大规模跨地区流动,经济运行成本和生态环境风险加大。 二是部分地区国土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匹配,大城市病普遍存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国土开发强度接近或超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大城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普遍趋紧甚至超限。 三是国土开发利用还存在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结构性矛盾。农业和生态用地空间受到挤压,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矛盾加剧,保护耕地压力持续增大。

(二)关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问题 我国多年形成的产业结构具有高能耗、高排放特征,高能耗工业特别是重化工业比重偏高,创造的GDP与消耗的资源不成比例。1978—2015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年均增长5.6%,是全球同期增速的2.9倍。 高耗能产品产量增速大大快于经济增长,高耗能产品的大量生产将能耗、物耗、污染留在了我国。从根本上缓解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 必须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大幅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有效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 (三)关于资源高效利用问题 我国资源禀赋并不优越,资源人均少,质量总体不高。人均耕地、林地、草原、湿地面积和淡水资源分别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3%、26%、66%、20%和25%。同时还存在着利用方式粗放、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远高于发达国家。 (四)关于环境质量改善问题 当前,我国环境状况不容乐观,发达国家一二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快速发展的30多年时间里集中显现,呈结构型、压缩型、复合型特点,增加了环境的治理难度,空气污染

(完整版)林业生态工程_复习资料

前面的红色字体为最近几年的真题 1、植被保护 2、石质侵蚀沟道特点和防护要求及其水土保持林体系配置 3、草地退化的原因及更新复壮方法 4、沙地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 5、小老树林带特点及改造技术 6、沿海防护林体系规划的原则和目标 7、土地复垦需要考虑的因素 8、林业生态工程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任务 9、从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资源环境容量的两层含义分析该地区植被建设所要遵循的原则1、盐碱地主要特点是______、含氧量高、ph值高2、影响林带防风效应主要因子是_____、林带特征、地面特征3、风沙防治措施有_____、化学固沙、风力固沙和生物固沙4、林业生态工程设计包括总体布局和______ 2、可持续发展 3、流域改良 4、水土保持林体系 5、植物篱 6、林带透风系数 1、生态工程理论上包括的三个方面的技术 2、天然林保护的的战略措施 3、我国六大重点林业生态工程项目 4、干瘠石质山地造林技术 5、坡面水土保持林配置的总原则 6、放牧饲料林树种选择要点 8、煤矿废弃物的特点 9、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抗旱节水造林技术措施 1、流线 2、保护及管理工程 1、径流林业的主要特点和核心技术2,如何确定不同结构护田林带的混交类型和混交方法3、盐质海岸的特点及防护林带的配置4、风力治沙的基本原理 5、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及合理性体现 6、植被恢复的主要问题及主要措施 第一章绪论 1.林业生态工程:根据生态学、林学及生态控制论原理,设计、建造与调控以木本植物为主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工程技术,其目的在于保护、改善与持续利用自然资源与环境。 2.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状况的总称。 3.生态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负反馈效应。 4.林业生态工程的主要内容:①生物群落建造工程②环境改良工程③食物链工程

(建筑工程管理)生态建筑

(建筑工程管理)生态建筑

生态建筑 ———对建筑可持续性的探讨 姓名: 班级: 学号: 摘要:文中阐述了生态建筑的基本概念及其基本特征,通过对生态建筑提出背景及相关专业领域发展动态的认识,简析生态学和建筑的关系,且就生态设计原则对建筑师的要求理解更深层次的生态化设计,最后结合实例分析,完成对生态建筑的初步认识。 关键词:1——生态建筑;2——可持续发展;3——建筑设计 壹.社会背景 人类自从进入蒸汽时代以来,文明的发展飞速、迅猛,而随发展所带来的资源短缺、环境问题也越来越明显。人类不禁思考如何才能长久地发展。对于世界未来发展趋势的研究存在俩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发展 1.发展有极限 有极限认为“世界末日”是客观存在的,应该采取控制增长的手段,而不是等到面临困境时再依靠技术的创新。 2.发展无极限 认为技术足以解决环境问题,应该对生物圈和人类的适应能力充满信心。这壹论点的关键在于技术的不断创新,尤其在面临需求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因此资源和能源短缺等问题都是能够解决的。注重生态的建筑设计在初始阶段也存在着俩种不同的指导思想。壹种侧重于保护和保存地球现有的生态资源,另外壹种侧重于寻求技术的解决。如果借用西默尔的观点,前者具有“乡村类型”倾向,而后者则具有“城市类型”倾向。 3.二者共性: 都是为了解决前面提到的问题而进行的建筑设计研究,例如都考虑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而最大限度地利用可再生资源等基本设计问题。 4.二者个性: (1)实现设计目的的手段不同:前者倾向于利用低技术、中间技术和适宜技术强调合理地利用地方性材料等,从而实现对地球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重视体现建筑设计的地域特点,以理论研究为重点。(2)后者则倾向于利用高新技术,强调提高各种技术的使用效率,实现对地球自然生态系统的高效利用,重视“少费多用”思想的体现,以设计者的设计实践为主。 二.概念解释 生态建筑也被称作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生态建筑涉及的面很广,是多学科、多工种的交叉,是壹门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整个社会的重视和参和。它是将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之间的平衡互动作为发展的基点,将人作为自然的壹员来重新认识和界定自己及其人为环境在世界中的位置。在建筑设计中应该遵循几个要点: 1.建立整体生态建筑观:首先,通过设计者和生态学家的认识,深入比较建筑系统概念和生态特点;其次,进壹步分析建筑系统自身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建筑系统作为更大范围生态系统的壹部分,和周围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最后,指出整体生态建筑观的三个主要内容:a、建筑系统是壹个开放系统,和周围生态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关系;b、这种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关系受到时间因素和空间因素的影响;c、地球资源的有限性同样影响着建筑设计。为了建筑、城市、景观环境的“可持续”,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景观建筑学学科开始了可持续人类聚居环境建设的思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