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美国服务贸易的竞争优势及其来源

美国服务贸易的竞争优势及其来源

美国服务贸易的竞争优势及其来源
美国服务贸易的竞争优势及其来源

摘要:伴随着服务型经济的迅猛发展,各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心正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美国作为当今世界服务业最发达的国家,其服务贸易也显示出很强的国际竞争力。本文认为美国服务贸易竞争优势来源于有利于服务贸易发展耳朵各个方面,R&D投入、人力资本要素禀赋的积累。政府的扶持等因素的总和动态作用,共同决定了美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优势来源。本文从具体分析美国服务贸易的竞争优势入手,揭示其竞争优势的来源,以期望从中找到为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所借鉴的经验。

关键字:美国服务贸易竞争优势政府作用中国

美国服务贸易的竞争优势及其来源

一、美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

1.当今的服务贸易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

“服务贸易”这一概念自1972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正式提出以来,逐渐成为一个世界性话题。在短短20多年的时间里,国际贸易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开始超过商品贸易的增长速度;服务贸易占国际贸易的比重逐渐接近并将超过商品贸易所占的比重。1977-1983年间,全球服务贸易年均增长率达9.7%,几乎是世界商品贸易增长率的2倍;1985-1994年间,服务贸易年均增长率为10.75%,高出商品贸易增长率25个百分点。在70年代世界服务贸易与商品贸易相比还显得微不足道,到了80年代二者的比例已由过去的1:10变为1:6;进入90年代变为1:5。随着世界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服务贸易在整个国际贸易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美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

2.1 服务贸易发展平衡,地位日益突出

当前国际服务贸易市场上发达国家是主体,而美国在国际服务贸易中占比重是最大的。美国服务贸易的高度发展,来源于其发达的服务业。美国拥有全世界最发达的服务业,其服务业的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在1980年久已经达到了63.77%,而同期世界的平均水平为55.5%。此后在世界服务业整体水平提高的同时,美国的服务业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2000年美国服务业增加值的增长率为5.15%,比世界平均水平增长速度高出1.14%。

在雄厚的产业背景下,美国服务贸易也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其总额长期位居世界首位。美国的服务出口占世界服务总出口的比重从1980年12.16%曲折上升到2006年的15.14%。而进口在世界服务总进口中的比重要低得多,从1980年的9.40%曲折上升到2006年13.06%。进出口份额及其差异,反映了美国在服务贸易方面较强的竞争力和该国在世界服务贸易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2.2 服务贸易方向趋于多元化

从贸易的地理方向来看,美国服务贸易伙伴相对集中。美国与加拿大、西欧有着天然的经贸联系,1989年的美加自由贸易区以及1994年美、加、墨之间《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使得美国与这些国家的经贸关系更加密切,这点在美国的服务贸易中体现得非常明显。在美国的服务贸易伙伴构成中,2006年位居前10位的国家除了中国、墨西哥外,其余都是发达国家。在服务出口中,英国、日本、加拿大、德国位列前五名,中国排在第9位;在服务进口中,英国、日本、加拿大、德国、墨西哥位居前五名,中国排在第10位。可见,美国服务贸易的对象多是以发达国家为主,但近年来美国也日益中枢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服务市场,韩国从1987年开始成为美国生产性服务出口的最大目的国,2002年美国对韩国出口总额为77.6亿美元,同时,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和中国等市场增长也很快,成为美国在亚洲发展服务贸易的重中之重。可见,美国服务贸易的出口方向日趋多元化。

2.3 美国服务贸易结构比较合理

美国在众多服务贸易行业居世界领先地位,如旅游、运输、金融、教育培训、商务服务、通讯、设备安装维修、娱乐业、信息和医疗保健等。这些部门为美国创造了巨额的服务贸易顺差。

表1 美国按部门划分的服务出口额(单位:亿美元)

年份交通

运输旅游通讯建筑计算机

和信息

金融保险版税和

许可证

其他商

业服务

个人文化

和休闲

政府服务

及其他

2003 475.3 841.2 57.2 27.3 54.3 175.4 48.8 482.3 640.7 73.5 164.0 2002 462.1 852.6 43.7 28.0 54.3 158.6 28.4 441.4 587.9 69.2 160.9 2002 463.3 900.9 50.5 26.1 51.4 152.1 —386.6 496.7 66.2 169.0 美国10大服务业包括旅游、运输、金融、教育、商业服务、通讯、设备安装维修、娱乐业、信息和医疗保健,涉及服务贸易的重要领域,美国

在这些方面保持绝对的领先优势,具有很强的世界竞争力。以信息技术服

务为例,1990-1998年,包括电脑软件的特许权使用费在内,美国信息技

术服务出口以13.2%的年均增长率递增,同时进口的年均增长速度为6%。

1997年美国信息技术服务的贸易顺差为9亿美元。

二、美国服务贸易的竞争优势

1.美国服务贸易在旅游业的竞争优势

美国旅游业在世界范围内有很强的竞争力,拥有旅游业出口得天独厚的资源。美国幅员辽阔,地貌多样,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辅之以方便快捷

的海、陆、空交通服务、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成功的管理体制,这些因素共

同作用,使其成为国际性的旅游目的地与客源国。每年都吸引着成千上万

的外国游客。据统计,1993年外国旅游者消费在旅馆。租车和机票上的费

用占美国全年服务出来总额的1/3。旅游业为美国的服务贸易带来巨额顺差,2001年顺差超过116亿美元。

在美国旅游服务中,文化气息越来越浓,知识经济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1992-1996年,美国文化旅游项目吸引的国内外了持有者以平均11%幅度增长。1997年,在美国750亿美元的旅游收入中,有近2/3与文化旅游有关。特别令外国旅游者青睐的是美国的各种博物馆、展览馆、专业艺术中心、影视中心、迪斯尼乐园、著名学术机构,以及每年翻新的各类文化艺术长廊等。

美国旅游业的创收相当一部分来自加拿大。加拿大毗邻美国,且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和美加相互开放领空协定为美加间商务往来大开方便之门,促进了美加旅游业的发展,这既扩大了区域内服务贸易发展的可能性,也为服务生产和文化生活的国际化带来了契机。2000年,加拿大有4266.7万人次前往美国旅游,占加拿大外出旅游人次的90.4%。

2.美国在金融服务业的竞争优势

美国在金融服务领域是具有很强竞争力的国家。美国金融服务竞争力的获得,一方面是由于技术的发展和管制的解除使得美国金融产品之间的差异日益缩小,促使计划达到规模经济的金融服务公司加速合并和收购,行业资产向少数实力雄厚的公司聚集,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推动使得美国的金融服务创造了更多的跨境出口收入。

纽约作为全球标杆性的国际大都市,曾是闻名于世的制造业中心城市。在制造业发展达到巅峰后,大量企业外迁或倒闭,产业向外转移,工人失业和转业,但是纽约天然的地理优势使得制造业高速发展时期集聚的商业贸易基础得以快速发展,资金源源不断地进入,促进了金融市场的发展和成熟,如今在经历了企业、人才和资本集聚的过程以后,金融服务业在纽约的地位已经相当稳固并跃升为纽约市的主导产业。它不仅创造了大量的增加值,而且还培育了众多高收入的专业人才,同时带动了旅游和批发零售业的发展,实现了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如今纽约作为美国第一大都市和第一大商港,不仅是美国的金融中心,也是世界金融中心之一。它拥有先进的结算和支付系统,能支持庞大的国内经济,拥有纵深的。流动的市场,多元的资金来源渠道和使用路径,另外完善的法律与监管体系也能充分保护重要代理人的合法权益和利益,纽约是继伦敦之后全球规模最大,发展最成熟的金融中心。.

3.美国服务贸易在运输业的竞争优势

美国是世界上交通运输业最发达的国家,国内已建立起庞大的铁路、公路、航空、内河航运和管道运输网,铁路、公路、航空、管道运输均居世界首位。美国国内共拥有铁路41万公里,约占世界铁路总长度的35%,全国最大的铁路运输中心是芝加哥。美国还具有世界上最发达的高速公路体系,全国公路总长度640万公里,是世界上公路最长的国家,其长度占

世界高速公里总长的2/3。美国的水上运输由内河航运和海运组成,大西洋和太平洋沿岸都建有世界一流的深水港口。美国航空运输业在客、货运总量、航空线路、机场设施和各种类型飞机的数量和质量等方面都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美国民用航空非常发达,拥有各种类型民用飞机达28万架,启用的国际航线共有13条,其他国家的航空公司也在美设航线。美国大部分的国外贸易都必须依赖海运,其商船吨位占世界的七分之一,纽约是美国最繁忙的海港,其他在大西洋沿岸、大湖区、墨西哥湾和太平洋沿岸都有主要港口。2006年美国运输业的出口额占世界运输业出口总额的

11.37%,排名世界第一位,德国、日本位列其后,分别占到了6.93%和6.25%

三、美国服务贸易竞争优势的来源分析

1.美国服务贸易的人力资本要素分析

1.1人力资本的基本概念

人力资本是一个人所拥有的能给他带来收入的某种技能和能力,表现为蕴含于人自身中的各种生产知识、劳动与管理技能和健康素质的存量总和,它可以通过教育、培训、工作经验或者三者的综合投资得到提高(舒尔茨,1964)。

1.2人力资本与服务贸易的关系

当今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日益增强,而服务业作为现代经济生活的主导产业是各国产业结构调整演变的必然选择,人力资本禀赋对于一国服务业的发展壮大,对于作为服务业外延的国际服务贸易竞争优势的形成与保持更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现阶段人力资本密集型的高端服务业的大量涌现,决定了现代服务业的产业属性以人力资本密集为主要特征。人力资本的存量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国家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萨皮尔指出:物质丰裕的国家在运输服务贸易,而人力资本丰裕的国家在保险和其他私人服务贸易方面拥有比较优势。麦尔文指出,现代服务贸易是以人力资本密集型为主,由于人力资本是通过教育、培训以及研究与开发获得的,因此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获得完全取决于一个国家提供教育、培训和研究与开发等基础设施能力。

1.3美国人力资本状况对服务贸易的影响

由于人力资本需要劳动力接受教育,因此以人力资本为基础的竞争优势不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发展变化,同时由于社会发展总水平的提高,如今通常意义上的人力资本应由至少受过高等教育甚至研究生教育或具有某种技术资质的劳动力组成。

表2001-2006年美国各产业的就业情况单位:千人产业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所有136933 136485 137736 139252 141730 144427 农业和相2299 2311 2275 2232 2197 2206

关产业

采矿业538 502 525 539 624 687

建筑业10155 9981 10138 10768 11197 11749

制造业18434 17233 16902 16484 16253 16377

批发业4020 4144 4486 4600 4579 4561

零售业15786 15663 16220 16269 16825 16767

交通运输

7261 7244 6950 7013 7360 7455

信息业4005 3691 3687 3463 3402 3573

金融业9444 9565 9748 9969 10203 10490

房地产租

2780 2816 2914 3029 3168 3237

管理和行

5579 5607 5636 5722 5709 6092

政服务

教育和医

26848 27634 28260 28719 29174 29938

疗服务

健康和社

15313 15900 16434 16661 16910 17416

会救助

人文休闲

11370 11541 11607 11820 12071 12145

娱乐

其他服务6477 6665 6815 6903 7020 7088

政府人员6228 6307 6243 6365 6530 6524

数据来源??

从表几?可知美国各产业就业比重的变化:2001-2006年农业和相关产业的就业比重从1.80%下降到1.54%;采矿业所占比例非常小,从0.35%上升到0.48%;建筑业从7.25%上升到8.13%;制造业从14.35%下降到11.34%;其余的就业人口全部集中于服务,比重从2001年的83.50%上升

到2006年饿86.6%,已经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这表明美国已经实现了经济的“服务化”。在服务业当中,就业人数所占比重最高的几个行业分别是教育和医疗服务、零售服务、专业和商业服务、人文休闲服务和金融服务。

教育和医疗服务的就业增长高居榜首,这一方面表明美国在这两个行业领域的发达,另一方面教育和医疗都是人力资投资的关键组成部分,这也体现了美国对人力资本投资的高度重视。

从表可知,美国人力资本的整体受教育程度比较高,这就为其服务行业进行技术创新与技术扩散提供了至关重要的人员基础,使得美国服务产

品的人力资本含量和附加值都比较高。高素质的人力资本禀赋不仅是美国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动因,也是其获得服务贸易国际强势竞争力的主要来源。

美国的人力资本要素禀赋优势的形成固然与美国的文化观念崇尚自由、独立和个性化密不可分,同样也与美国政府重视教育、不断完善国内教育体系等因素紧密相联,二者相结合共同使美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具备了最关键的人力资本要素基础。

2.美国R&D投入对服务贸易的影响

2.1 R&D基本概念

R&D的投入和产出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重要的两大类指标,其中的R&D经费投入、科技人力投入、国际科技论文数量和专利申请数量这四个指标

2.2美国R&D的状况

从美国的科研运行机制看,尽管美国R&D的投资主体多元化,但是美国的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大都设在高等院校,高等院校承担着企业和政府委托的基础科学和部分应用科学的研究项目。美国政府将科研经费更多地投入到名牌大学,另外美国大学的研究和开发与企业结合得十分紧密,大学的研究课题是根据企业的发展要求而立项,同时得到企业的资金资助,研究成果能直接运用于生产实践,并迅速转化为价值,在市场实现的价值又反过来支持大学的研发工作。这样的国家,大学和企业之间形成了一种良性互动体系,使美国在许多支柱性产业乃至高科技领域都处于世界领先。

美国在民用技术领域的R&D效果十分显著:第一个计算机网络是1969年由美国国防部高级计划研究署研制的阿帕网,它是因特网的前身;1978年诞生的使军方和全球的民用用户都能够获得精确地导航和定时数据的全球定位系统;1984年的现代移动通信网和2002年的纳米技术等民用产品和技术。

长期以来美国一直高度重视科技发展战略与政策的制定,注重加强科技政策与科研经费的投入,为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也为美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创新基础。

2.3美国R&D投入是服务贸易的推进力量

国家授予专利的项目是反映R&D成果的重要指标,也是表明科技进步产业化和应用化的标志。专利出口是美国高端服务产品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反映美国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美国是当今世界科技中心,据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公布的《2008国际竞争力年度报告》显示,美国的科学竞争力和技术竞争力在55个评比对象国中居第一位,美国每年获诺比尔的人数专利申请数、用于新技术应用和推广的风险投资额都居世界之冠,科研投入占世界研发投入总额的45%,高技术产品出口占世界的40%。可见,美国每年巨大的科研投入直

接的成果就是不断攀升的专利出口和高技术产品出口。而创造力和创新正式现代新兴服务业的核心。

表3 2001-2006年美国的专利出口量单位:百万美元年份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出口40697 44508 46988 54491 59409 62378

3.美国政府在服务贸易管理体系中的作用

美国是当今世界头号服务贸易强国,这不仅是因为其高新技术日新月异,产业结构不断更新,更主要的是与政府行为的促进有关。

3.1对内注重服务贸易立法的建设

美国政府主要通过宣传、立法、设立专门机构等手段,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服务贸易法律法规体系和管理机制,为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健康,迅速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从而为其尽快形成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获取服务贸易利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74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外贸法》首次提出,国际贸易既包括商品贸易,也包括服务贸易。该法案第301条款授权总统对阻碍美国商务扩张的外国进行报复。参议院金融委员会还特意指出:“商务”一词包含与商品贸易有关的服务。

1994年,“乌拉圭回合”结束不久,美国政府就制定了新的对外贸易法案—《乌拉圭回合协定法》,不仅重申了以前法案的规定,而且对外国政府的“不公平”、“不合理”贸易措施作了扩大解释,将外国政府对美国产品和服务进入其市场的机会产生“限制性影响”的措施包括在内。该法案还规定美国贸易代表在鉴别外国政府措施的限制性影响时,应考虑美国产品和服务的国际竞争地位和出口潜力,并在有关调查及制裁情况的半年报告中说明这一程度使美国产品和服务出口机会增加的程度。这毫不掩饰地揭发了美国政府欲求扩大其服务出口的努力。

1994年10月5日,克林顿总统向国会递交了《国家出口战略实施报告》,指出,美国政府将集中力量支持国内服务业的发展。从美国国内经济和就业增长着眼,政府优先考虑对环保、信息、能源、交通运输、卫生保健及金融等服务业提供大力支持,以增强这些服务部门的竞争力,扩大出口。

美国的所有有关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法律法规都具有保护其本国服务市场,限制外国竞争的两重性。它们为美国政府在国际服务贸易领域所采取的各种行动披上了“合法”的外衣

3.2对外行为方面美国政府的努力不通顺

美国凭借其强大的政治和经济实力,实施多边主义、双边主义和区域主义策略,对别国施压,以满足美国的要求。在多边关系领域,美国始终

是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最热心的推动者,致力于建立一个类似于GATT的全球性规则。美国最早提出,1982年GATT部长级会议的优先问题应该是确定关于服务贸易的工作方案,为在该领域举行多边谈判奠定基础。美国还在这之后不断施压,要求将服务贸易纳入新一轮谈判中。1994年4月第一个服务贸易国际规范框架—《服务贸易总协定》在摩洛哥签署,从而为美国在服务领域方面开辟了广阔的国际空间。在区域关系方面,美国积极与加拿大墨西哥进行自由贸易谈判,先后签订了《美加自由贸易协定》、《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把实现区域内服务的自由流动作为重要内容,产生了良好效应。如1989年《美加自由贸易协定》生效前的两年,美对加的私人服务出口分别只有66.58亿美元和77.45亿美元,占当年美国全部私人服务出口的8.67%和8.93%。协定生效后,美国在服务贸易方面较加拿大所具有的明显竞争优势得到发挥,特别是计算机和基于通讯网络的增强服务、金融服务、旅游等最具活力的领域受益显著。

总上所述,美国政府对其服务贸易的干预是广泛而深入的。美国的经验说明:在服务贸易发展过程中,尤其在服务贸易发展的初期,政府行为的有效介入是十分必要的。它对于保护新生产业、促进成长产业、形成优势产业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四、对中国服务发展的启示

1.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近年来,中国服务贸易发展迅速,一些新兴服务业从无到有,较为完整的服务业体系基本形成。1989年我国的服务出口在全世界名列第27位,进口居第32位,到2000年服务出口301亿美元,进口359亿美元,服务贸易总额660亿美元,居世界第12位。2003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增长率为18%,成为全球第九大服务贸易国,首次进入世界前10位。据世贸组织2006年4月发布的报告,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的世界排名已由1982年的第28位上升到2005年的第8位,进口世界排名由第40位上升到第7位。

1.1贸易结构不合理

2006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1928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22.1%;其中,服务贸易出口额920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24%,进口额1008亿美元,同比增长20%,服务贸易逆差88亿美元,比2005年下降3.9%。2007年上半年,我国服务贸易总额同比增长33%,其中收入559

亿美元,同比增长39%,支出590亿美元,同比增长28%,逆差同比下降44%。从上面的数据看,我国服务贸易逆差状况有所缓和,但是逆差的减少主要来源于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顺差的增加,保险和金融依旧存在较大数额的逆差。

我国人力资本存量大,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国家,拥有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所以我国服务贸易出口获利部门也主要来源于自身的比较优势,然而随着国际服务贸易的升级,只有提高服务业的科技含量和增加服务的附加值,才能在贸易中获得高额利润。

1.2开放水平低,贸易伙伴集中

从美国服务贸易现状中可以看出,美国服务贸易总额占世界总额的20%,而1982-2005年我国服务贸易占全球服务贸易的比重从0.6%增长到3.3%,相比之下,我国参与国际服务贸易的水平还比较低,特别是通讯、金融、保险等行业还存在较强的垄断性,严重阻碍了中国进一步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

《2007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中国吸引外资排名跌至第五位,但仍然是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最多的国家。外国对华直接投资产业结构逐渐变化,制造业利用外资比例下降,非金融部门服务业增速较快,但相对数量上服务业利用外资还不足外国对华投资的25%。从美国经验看,美国除了依靠日欧等发达国家出口市场外,还积极拓展广大发展中国家消费市场。我国服务贸易伙伴比较集中,不论服务收入来源国还是支出流向国,排名前列主要集中在香港、美国和日本。

1.3国内服务业发展水平低

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之间实际上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货物贸易的完成往往是伴随着通讯、运输等服务。根据波特四因素理论,影响国家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相关产业的发展。我国服务业起步较晚,发展还比较落后,2005年中国服务业占GDP比重为41%,远低于发达国家72%的水平,2007年我国服务业实现增加值9.6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11.4%,但是服务业占GDP比重却下降了0.3个百分点。

我国进入、通讯等行业的垄断局面不仅形成较高市场准入贸易壁垒,而且由于缺乏竞争,影响这些部门经济效率和服务质量。高端服务部门的发展离不开计算机、网络的进步,那么基础设施的落后和服务企业人才的缺乏成为严重制约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因素。

2.中国服务贸易的对策选择

2.1充分发挥政府作用

政府政策在美国服务贸易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样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也离不开政府的正确引导。.中国的服务贸易想要快速发展,政府必须担负起重要责任。政府应为服务贸易企业提供多方面的支持,促进我国服务贸易出口。首先,应积极为服务贸易企业提供信息,以帮助企业克服经营的盲目性,增强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可充分发挥我国涉外机构如使馆、领事馆的作用,搜集有关服务贸易信息并及时反馈给企业。其次,可采取适当的政策倾斜,通过关税、信贷等政策优惠,鼓励服务出口企业的迅速发展。此外,服务业本身具有综合性、复杂性和广泛性等特征,他们在国计民生中的地位各不相同。因此,政府在位服务贸易提供适当的保护政策的同时,依据服务贸易国际多边规则和国内

立法,对外国服务和服务者的市场准人进行必要限制,防止国外服务者提供者进入太多、竞争过度给国内服务业造成巨大冲击。

2.2 加快国内服务业的发展

服务贸易的基础是服务产业,服务业的滞后严重影响着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为改变这种状况,国家应继续制定和完善产业政策,使产业政策向第三产业倾斜。我国当前应确定以下方面作为服务业发展的重大;一是投资少、见效快、就业容量大与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如商业、物资业、旅游业、餐饮业等;二是与技术进步相关的新兴行业,如咨询业、信息业、各类专业服务等;三是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全面性、先2导性影响的基础产业。如交通运输业、教育和公共事业等。

2.3重视人才培养

目前我国缺乏服务贸易方面的人才,如工商企业家、金融家、会计师等。这是国际化经营的一个突出矛盾。因此,建议在现有各高校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专业中加开国际服务贸易课程,培养熟悉国际服务贸易的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面对高素质人才外流的压力,应该采取有效对策,减轻“入世”后国内服务业人才外流的负面影响,政府应启动吸引专业人才工程,从现在起要加大我国服务业特别是非营利性服务业的人事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力度。以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为手段,大幅度提高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业中达国家领先水平的高级管理人员、专业人员的薪酬水平,形成示范效应,然后有步骤地增加经费与裁减冗员双管齐下,形成高效高薪的良性循环,达到吸引和留住人才的目的。

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分析

[摘要] 产业集群强劲而持久的竞争优势成为国家或地区竞争力的主要来源。本文首先分析了产业集群的内涵和特征,提出产业集群的主要竞争优势表现为外 部经济、社会资本、创新和创新网络四个方面。 [关键词] 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创新 一、产业集群的内涵与特征 产业集群是在特定领域中,一群在地理上临近、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和相 关法人机构,并以彼此的共同性和互补性相联结。产业集群不是单纯的产业空 间集聚,而是根植于地方社会文化环境,包括各种正式合作关系和非正式交流 的社会经济网络。 典型的产业集群具有以下四个主要特征:1.空间集聚特征:任何一个产业集群都是大量企业在空间的汇集,成员企业和辅助机构被共同“锁定”在一定区域,使经济活动高度密集,可以较容易地获得专业化的、弹性的劳动力,具有 较强的地域相关性。2.专业化特征:产业集群的生产经营具有很强的专业化特征,企业成员之间围绕产业链及其服务性机构、行业组织实行精细的专业分工,形 成了社会化分工网络。3.根植性特征:所谓根植性是指通过集体性组织来建立 信任和承诺,使得不同利益各方协同作用,从而获得好处,同时保持高度的灵 活性。共同的社会文化环境使集群内产业家产生信任、理解和相互合作,并形 成集群内企业间的一种特殊黏合剂,使众多产业粘结在一起,既营造了区域创 新环境,又使产业深深扎根于当地。4.网络创新特征:集群内的成员企业和辅 助机构通过长期的联系形成本地化网络,网络中的各行为主体之间以正式或非 正式的关系,频繁地进行着商品、服务、信息、劳动力等贸易性或非贸易性的 交易、交流和互动,相互学习,密切合作,共同推动区域的发展和产业的持续 创新。 二、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 产业集群之所以在激烈的全球经济竞争中表现出良好的竞争态势,在于产 业集群作为一种大量企业及相关支撑机构在地理空间的集聚,能够形成其他区 域所没有的强劲而持续的竞争优势。 1.外部经济优势。产业集群的外部竞争优势包括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劳 动力市场共享的优势。通过这三种外部经济优势间的相互作用,降低了产业的 生产成本,有利于集群开展低成本战略参与市场竞争,并通过区域品牌获取整 体营销优势。 (1)规模经济优势。产业在地理上的集聚,形成了产品的规模生产和大规模的市场需求,使集群内企业获得从原材料到人才的低成本供给。如大批量购买 原材料,不仅使原材料价格降低,也节约了单位运输成本。产业集群可以通过建 立区位品牌,使集群内的单个企业借助集群的整体品牌效用获得营销的规模经济优势。 (2)范围经济优势。外部范围经济是由集群内企业间的分工与合作而形成的。由于集群内专业化程度很高,企业往往集中于生产某一专门的产品,同时利用 自身的技能与其他企业紧密合作,协同参与价值链的全部增值活动。在这种情 况下,生产系统被肢解为许多部分,分散在许多小企业中,企业之间再通过建

中国与外国服务贸易比较

一、市场占有率与出口增长速度的比较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国际贸易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货物贸易角度衡量,我国是世界公认的贸易大国,目前总量位居第三。事实上从服务贸易的角度看,我国也已经成为贸易大国,据世界贸易组织2004年国际贸易统计显示,2004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排名位居世界第九,进口位居第八,是唯一进入服务贸易前十名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香港排名第十)。如果以经济体计算,中国仅次于欧盟、美国和日本,位居第四。而十年以前的1993年,中国仅处于世界排名第21位,十年间我国的排名前进了十几位。 从总量上来考察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另外两个最直观的指标是世界出口市场占有率和出口年增长率。市场占有率指标直接反映某行业或某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实现状态,它表明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一国的某个产业所具有的实力。出口年增长率则说明一国该产业的扩张速度和发展势头。根据世界贸易组织提供的数据,我国服务贸易的出口近十年来增长迅速,世界市场占有率也不断提高,已经超过了不少传统发达国家和发展中服务贸易大国和地区,在发展中国家处于领先地位。 二、贸易竞争指数的国际比较 国际上在衡量一国贸易竞争力的时候通常使用的一个指标是贸易竞争力指数,也有将其称为可比净出口指数,或贸易专业化系数。贸易竞争力指数表示的是一国某产业或商品贸易差额占其贸易总额的比值。七个国家过去十年贸易竞争力指数的变化。该指数显示,与90年代相比,我国的服务贸易竞争指数的确有所下降,然而从2000年开始,该指数处于稳定状态。国内一些人士担心由于我国服务业长期处于垄断和保护状态,很难抗衡国外同行的竞争,再加之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服务业开放做出的许多承诺,因此入世后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将出现大的滑坡。应当指出的是,在使用贸易竞争指数来衡量一国贸易竞争力时可能会产生偏颇,因为该指数仅仅考虑进出口量的变化,而没有考虑导致进出口量变化背后的政策原因和一个国家的市场开放度。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前,服务贸易的竞争指数一直为正数,这并非意味着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我国的服务贸易竞争力高于目前水平,而是当时我国的市场开放度小。2001年中国入世后在服务市场逐渐放开的情况下我国服务贸易竞争指数能够维持原水平,这一事实本身表明我国的竞争力也在相应地提高。 三、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竞争优势指数的国际比较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反映的是一国服务出口与世界平均出口水平比较的相对优势。其计算公式是:一国某商品的出口额占该商品世界总出口的比重与该国总出口额占世界总出口额比重之比。当一国该商品出口在世界上的相对占有率大于该国总出口在世界上的相对占有率时,则表示该国在该商品的生产和出口方面具有相对较高的专业化水平和出口竞争力。 主要发展中国家RCA指数的比较可以得出几个结论,第一是从1994年到2004年这十年间几乎每个国家的RCA指数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有些国家在90年代中期有所提升,但是随后又都有所下降;第二是按照该指数排队,最具竞争力的国家是印度和新加坡,而最不具竞争力的国家是墨西哥和中国。第三,比较而言中国在这些国家中的竞争力属于相对落后的国家。 然而RCA指数的一个明显不足之处它只考虑了出口因素,而没有考虑进口

企业竞争优势可持续发展的来源解析

企业竞争优势可持续发展的来源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概况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概况 近年来,全球服务贸易快速发展,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和大国竞争的焦点。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努力扩大服务出口,充分发挥服务贸易附加值高、吸收就业多、能耗低、污染少的优势,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对于中国实现外贸增长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世界服务贸易快速增长 2007年,世界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但受美国次贷危机等因素影响,增速略有放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08年4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显示,2007年世界经济增长4.9%,低于2006年0.1个百分点。 对外贸易依然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特别是在全球货物贸易增长有所回落的同时,服务贸易高速增长。据世界贸易组织(WTO)统计,2007年全球服务贸易出口增长18%,高货物贸易出口15%的增长率。 (一)服务贸易发展概况 2007年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63200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17%。其中,出口32600亿美元,增长18%;进口30600亿美元,增长16%。 2007年世界服务贸易呈现以下特点: 1.服务贸易推动世界贸易稳定增长 2007年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比2006年增长18%,比2006年同期增速提高6个百分点,也高于同期货物贸易15%的出口增速。从图1-1可以看出,1997-2007年,服务贸易出口波动幅度明显小于货物贸易,说明服务贸易较少受到外部环境如能源价格变动、通货膨胀、贸易摩擦等因素的影响,具有稳定世界贸易的作用,有效降低了经济波动。而且2007年服务贸易一改以往与货物贸易增长基本同向的趋势,在货物贸易增速减慢的同时增速提高,这显示服务贸易发展的独立性增强。

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与竞争优势分析

116商业时代 (原名 《商业经济研究》 ) 2010年25期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 产业集群指具有产业关联性的企业在一定地理范围内的集中,相互之间具有竞合关系,且共享基础设施。和企业集中在一起还包括各种相关机构如中介机构、科研机构、金融机构等。产业集群动力机制是指驱动产业集群发展和演化的力量结构体系及其运行规则,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规律性,在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不断的发挥作用。 马歇尔认为企业集中在一起可以获得外部经济,因此相同或相近的企业在一定地理范围内集聚,这样可以获得其他企业没有的优势,这些使企业降低了生产成本和交易费用,拥有了集聚优势。为获得外部经济而集聚在一起就是集群产生的动力。韦伯从区位因素角度分析,并认为大量集聚因素是产业集聚的动力。威廉姆斯从交易费用角度说明了集群的产生,集群是介于企业和市场之间的最优效率的经济组织。克鲁格曼从规模报酬递增方面说明了企业集聚的原因。波特指出产业集群的存在可以使钻石模型的要素得到更好的发挥。Best (1999)认为产业集群存在四种主要动力:集中专业化、知识外溢、技术多样化和水平整合及再整合,它们依次对产业 产业集群的 动力机制与竞争优势分析 ■于树江 博士 刘静霞 李艳双(河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天津300130) ▲基金项目: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G2007000121),河北省社科基金委托项目(HB2009WT62)◆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把集群原有的生产要素转变成了集群的竞争优势,使集群在竞争处于有利地位。本文描述了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构成以及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同时指出了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关键词:产业集群 动力机制 竞争优势 集群的发展产生作用,并形成循环状的稳 定结构,这就是主体动力机制。 国内对产业集群动力机制的研究是基于不同的集群提出不同的动力机制。鲁桃珍(2007)在对湖南产业集群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该地产业集群动力因素是政府和市场,政府要为集群发展创造软环境和硬环境,制定有利于集群发展的产业政策,引导集群发展。市场的推动是产业集群产生和发展的另一要素,它通过企业之间的网络化和中小企业集中来发挥作用。集群内企业之间的分工合作提高了生产率,集群可以获得规模经济(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外部经济(共享基础实施或其他公共支出),促进集群发展。候志茹(2008)认为产业集群发展的动力机制由内源动力机制和外源动力机制组成。内源动力机制包括产业价值链、社会资本与网络、外部经济、集群技术创新与知识外溢等;在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外源动力机制包括政府的促导行为、外部竞争、区域创新环境以及制度文化等要素。 产业集群动力因素包括外部经济,集聚经济,地理位置,低交易费用,企业家精神,政府作用,市场推动,社会资本与网络,集群技术创新等。但外部经济、集聚经济、地理位置等因素在集群产生后,其作用逐渐消失,随着集群发展,政府、集群网络和集群创新的作用不断地稳定并且具有规律性。政府的职能由为集群创 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吸引投资转变成为企业联系科研机构,帮助企业融资,协调集 群内各机构之间的关系。集群不断发展,企业越来越多,企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由原来的血缘关系发展到以地缘、业缘更大范围的网络关系,分散了企业的创新风险,使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更加密切,促进了企业的协调和沟通,同时集群内知识传播更加迅速,隐性知识也被大多数人了解了。网络中的中介结构和科研机构等机构组织,共同形成了集群的创新环境,而集群的不断创新是集群发展的不竭动力。 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 竞争优势是某个产业集群在某些方面比其他的产业集群或其他组织结构更能带来利润或效益的优势。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包括成产成本优势,基于质量基础的产品差异化优势,区域营销优势,市场竞争优势,企业家资源,专业市场,区域创新能力等。 在产业集群内,集群内企业之间的分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企业共同进行生产和销售活动,共用基础设施,由于地理接近而减少物质和信息流的运移费,同时共同的产业文化和价值观,使企业间建立了以合作与信任为基础的社会网络,从而使双方更容易达成合约降低了交易成本。劳动力市场的存在使企业可以随时调整员工数量和结构,减少了工资费用;另一方面劳动力之间的自由流动也促进了信息和思想的传播、扩散,扩大了企业的信息流。以上这些的存在降低了集群内企业的生产成本,使集群具有生产成本竞争优势。在集群内,基于质量基础的产品差异化使企业满足了顾客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使顾客认为该产品有别于其他企业同类产品,进而形成对该产品的依赖,这样产品的价格弹性就不明显,能够带来较高的边际利润。同时为竞争对手设置产业进入障碍。 产业集群形成自己的区域品牌,调动 了企业投入的积极性,改变了单个大企业 产业观察Estate Observation

竞争优势理论

竞争优势理论 竞争优势理论流程图 竞争优势理论,经济学理论,由哈佛大学商学研究院迈克尔?波特提出,波特的国际竞争优势模型(又称钻石模型)包括四种本国的决定因素(country specific determinants)和两种外部力量。四种本国的决定因素包括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及支持产业,公司的战略、组织以及竞争。两种外部力量是随机事件和政府。 目录 1基本内容 1.1作者 1.2竞争力量三种战略 1.3钻石体系 编辑本段 基本内容 国际竞争优势理论[1]传统的以H-O理论基本上是一个静态的理论体系,缺乏动态的眼光分析各国资

源禀赋和比较优势。为了克服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缺陷,一些经济学家开始在H-O理论的框架之外 寻求新的贸易理论和贸易政策选择,目前在这方面最有影响的理论是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波特认为,一国的贸易优势并不象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宣称的那样简单地决定于一国的自然资源、劳动力、利率、汇率,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一国的产业创新和升级的能力。由于当代的国际竞争更多地依赖于知识的创造和吸收,竞争优势的形成和发展已经日益超出单个企业或行业的范围,成为一个经济体内部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国的价值观、文化、经济结构和历史都成为竞争优势产生的来源。 通过对竞争优势相关文献的查阅,竞争优势理论大体可以分为S-C-P梅森-贝恩范式(E.S.Masson,1939/1949;J.S.Bain,1959)、波特产业结构分系方法(Porter,1985)、Wernerfelt(1984)和Barney (1986)等人的资源基础论、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1990)和Gary.Hamel(1990)等人的和核心能力理论、teece(1997)等人的动态能力理论以及后来以Grant、Spender和野中郁次郎等人为代表的企 业知识基础论。我国学者李政(2005)将企业竞争优势分为外生论和内生论两个阶段;陈泽明、芮 明杰(2006)将其分为环境论、能力论、资源论三类,并厘清了三者的关系。结合相关文献,本文 将竞争优势理论分为结构论和能力论。 作者 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是哈佛大学商学研究院著名教授,当今世界上少数最有影响 的管理学家之一。他曾在1983年被任命为美国总统里根的产业竞争委员会主席,开创了企业竞争战 略理论并引发了美国乃至世界的竞争力讨论热潮。他还是世界各地很多企业领导和政府官员的顾问。他先后获得过威尔兹经济学奖、亚当?斯密奖、三次获得麦肯锡奖,拥有很多大学的名誉博士学位。到现在为止,波特已有十四本著作,其中最有影响的有《品牌间选择、战略及双边市场力量》(1976)、《竞争战略》(1980)、《竞争优势》(1985)、《国家竞争力》(1990)等。 竞争力量三种战略 波特对于竞争战略理论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五种竞争力量”——分析产业环境的结构化方法就是他的杰出思想(参见SWOT分析);他更具影响的贡献是在《竞争战略》一书中明确地提 出了三种通用战略。 波特认为,在与五种竞争力量的抗争中,蕴涵着三类成功型战略思想,这三种思路是:1、总 成本领先战略;2、差异化战略;3、专一化战略。波特认为,这些战略类型的目标是使企业的经营在产业竞争中高人一筹:在一些产业中,这意味着企业可取得较高的收益;而在另外一些产业中,一种战略的成功可能只是企业在绝对意义上能获取些微收益的必要条件。有时企业追逐的基本目标可能不止一个,但波特认为这种情况实现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因为有地贯彻任何一种战略,通常都需要全力以赴,并且要有一个支持这一战略的组织安排。如果企业的基本目标不只一个,则这些方面的资源将被分散。 1、总成本领先战略 成本领先要求坚决地建立起高效规模的生产设施,在经验的基础上全力以赴降低成本,抓紧成本与管理费用的控制,以及最大限度地减小研究开发、服务、推销、广告等方面的成本费用。为了达到这些目标,就要在管理方面对成本给予高度的重视。尽管质量、服务以及其它方面也不容忽视,但贯穿于整个战略之中的是使成本低于竞争对手。该公司成本较低,意味着当别的公司在竞争过程中已失去利润时,这个公司依然可以获得利润。 赢得总成本最低的有利地位通常要求具备较高的相对市场份额或其它优势,诸如与原材料供应方面的良好联系等,或许也可能要求产品的设计要便于制造生产,易于保持一个较宽的相关产品线以分散固定成本,以及为建立起批量而对所有主要顾客群进行服务。 总成本领先地位非常吸引人。一旦公司赢得了这样的地位,所获得的较高的边际利润又可以重新对新设备、现代设施进行投资以维护成本上的领先地位,而这种再投资往往是保持低成本状态的

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现状及对我国的竞争力分析

国际服务贸易 课程论文 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现状及对我国的竞争力分析 班级:国贸1025班 姓名:王琛 学号:A08100115

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现状及对我国的竞争力分析 摘要:文章首先对国际服务贸易的分类进行大概介绍,引出其中一个方面——旅游服务贸易,然后主要介绍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现状及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情况,最后阐述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国际旅游服务贸易;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 一、国际服务贸易概述 国际服务贸易是指服务提供者从一国境内向它国境内,通过商业现场或自然人向服务的消费者提供服务并获得外汇收入的过程。《服务贸易总协定》界定的国际服务贸易包括四个方面:l、跨境交付,即服务产品的跨境流动,如电信服务。2、境外消费,即消费者向出口国的流动,如留学、旅游。3、商业存在,指一国允许其他国的经济实体到本国来开业,提供服务,包括设立三资企业或分支机构,如建零售商店、饭店、律师事务所等。4、自然人流动,是指一国的自然人在其他国境内提供服务,如讲学、技术服务、医务服务等。同时,世界贸易组织列出服务行业包括以下12个部门:商业、通讯、建筑、销售、教育、环境、金融、卫生、旅游、娱乐、运输、其它,具体分为160多个分部门。协定规定了各成员必须遵守的普遍义务与原则,磋商和争端解决的措施步骤。 二、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现状 国际旅游服务是指旅游经营者为满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各种需要所提供的各种服务主要包括住宿服务、旅行代理服务、餐饮服务、导游翻译服务、游览娱乐服务、旅游交通和通讯服务等。 (一)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对国际经贸的巨大贡献 当今世界产业结构的重心正向服务业转移,世界贸易的发展趋势是服务贸易的比重越来越大。从1970年到1980年的10年间,世界服务贸易总额从710亿美元增至3830亿美元,猛增了5.39倍,服务贸易的年平均增长率约为铜器货物贸易增长率的两倍。1992年,世界货物贸易额为38460亿美元,服务贸易额则达1万亿美元,贸易总额中服务贸易的比例已超过了1/4,此后这一比例越来越大,行家预计,在本世纪末将超过1/3。而真正构成服务贸易迅速发展的既不是与国际货物贸易直接相关的古典服务贸易,也不是与国际直接投资密切相关的要素转移性质的服务贸易,而是相对独立于货物贸易和直接投资的新兴产业的服务贸易,其中国际旅游独占鳌头,远远超过世界贸易的增长速度。(二)世界旅游服务贸易的现状。 旅游业是当今世界服务业中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生活质量提升而获得持续增长的产业;同时,旅游业的发展也带来其国际交换范围和程度的扩展,旅游服务贸易增长势头迅猛,在国际服务贸易中占有愈益重要的份额。在北美洲地区,由于受美国经济减速影响,刺激了加拿大人在美国的旅游支出。中南美洲地区,2007年服务进口增速快于出口,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区的旅游支出约增长了25%,是旅游收入增长的2倍。据世界旅游组织的预测显示,在未来几年里国际旅游服务贸易任将

波特钻石模型分析产业集群竞争力

运用波特钻石模型分析产业集群竞争力 以海门叠石桥家纺产业集群为例 一、海门家纺产业集群的背景海门市家纺产业主要分布在三星、德胜、天补、三和、海门等乡镇,依托叠石桥国际家纺城形成。地处海门、通州两市交界处的叠石桥,当地群众素有从事家纺品生产的历史。改革开放以后,叠石桥家纺业发展驶人了快车道,家纺的品种款式由小到多,生产企业由弱到强,经营规模由小到大,生产设备由落后到先进,辐射面由狭到宽,形成了生产规模化、分工社会化、设备智能化、产品系列化和营销国际化的格局。海门市政府先后投人10亿多元,对市场经过六次扩建、改造,目前叠石桥已形成绣品城、家纺城、商贸城、名品广场等四大经营区域,拥有5000多个摊位和2000多个精品门店,营业面积达到30多万平方米,日人流量3万人次,并形成了与之相配套的物流中心、研发中心、信息中心和餐饮娱乐业等。在叠石桥市场的带动下,从事家纺产业的人员覆盖周边三个县市10多个乡镇,人数20多万,生产的产品包括被套、被罩、床单、窗帘、被子、凉席、帐子等,不但畅销全国,还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5年,叠石桥家纺市场实现成交额巧0亿元,成为全国同类行业中规模最大、品种最全、交易额最高、市场前景最为看好的市场。 二、海门家纺产业集群竞争力分析 运用波特的“钻石”模型理论对海门家纺产业集群竞争力进行分析。 1.要素条件。波特认为,生产要素可以被归纳为人力资源、天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以及基础设施五类,这些生产要素一般是混合出现的,但每个产业对其依赖程度又随产业性质而定。海门家纺产业集群的生产要素表现在以下方面: (1)资本资源。叠石桥家纺市场强大的吸引力和产业的集聚效应吸引了全球家纺企业来到海门发展。在这片神奇的热土上,汇集了全国最优秀的企业群体和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成为中国最大、全球前三的家纺产品集散地。在叠石桥国际家纺城所在的三星镇,建起了2.8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园区建成三年来,已有进区企业194家,总投人35亿元,其中产值超千万元企业有103家,超亿元企业有10家。浙江、上海、广东等地资金以及美、欧、非、亚等大洲20多个国家外资纷纷涌人,争抢发展先机。在该市海门、三和、天补、德胜等紧邻叠石桥家纺市场的乡镇,外资同样纷至沓来,推动海门2005年总体利用外资列苏中、苏北

美国服务贸易

一、美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和特点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服务贸易国,2003年美国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例高达8015%,2005年美国服务贸易额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为2115%,服务贸易顺差达58012亿美元,抵消了811%的商品贸易赤字,对平衡国际收支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近年来美国服务贸易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美国服务贸易的总额大、顺差多、增长速度快。美国服务贸易的进出口额历年基本上都是世界第一,如表1所示。与货物贸易相反,美国服务贸易出口表现优于进口方面,历年基本都有巨额顺差。另外美国服务贸易不仅总量大而且增长速度快,无论进出口,增长趋势都十分强劲。(二)美国服务贸易结构比较合理。美国在众多服务贸易行业居世界领先地位,如旅游、运输、金融、教育培训、商务服务、通讯、设备安装维修、娱乐业、信息和医疗保健等。这些部门为美国创造了巨额的服务贸易顺差。表2列出美国按部门划分的服务出口额。(三)服务贸易方向趋于多元化。从贸易的地理方向来看,美国的服务贸易伙伴比较多元化。欧盟、日本是美国主要的服务贸易伙伴,分别占其服务出口额的33%和11%,进口额的38%和8%。近年来美国逐渐加强了向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服务出口,如墨西哥、巴西、阿根廷、中国、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等,这些国家每年进口美国的服务贸易都超过10亿美元以上。 二、促进美国服务贸易迅速发展的因素(一)新科技革命的机遇。新技术革命对美国的服务贸易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高新技术广泛应用到美国的服务产业,大大增加了美国服务贸易的种类和范围。同时,科学技术革命加快了美国劳动力和科技人员的国际流动。而且使美国的产业结构逐渐向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的高科技产业转移,把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到新兴工业化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形成大规模的境内服务输出。(二)服务贸易逐步自由化的良好国际经济环境。GA TS的签定和实施为美国迎来了服务贸易逐步自由化的良好的国际经济环境。据伦敦经济学院和世界贸易组织的研究,在“乌拉圭回合”服务贸易谈判覆盖的149种服务活动中,参与方的市场准入承诺程度如下:发达国家为64%,经济转轨国家为52%,发展中国家为16%;在美国比较优势显著的职业服务、计算机和相关服务、线上信息和数据库服务、金融服务等领域,参与方总体承诺水平在50%以上。所有这些对美国服务出口来说,无疑是一个极为有利的条件。(三)美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美国服务贸易的推动。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迅速扩大,并取代制造业成为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最大行业。1990~2003年,美国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总额达821018亿美元,是1982~1989年美国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1013倍。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大大促进了美国服务贸易规模的扩大。(四)美国政府的推动。在美国的服务贸易发展过程中,美国政府一直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一方面美国政府利用政治力量,通过双边和多边市场开放谈判,迫使外国政府消除服务贸易壁垒,开放市场。另一方面,美国政府还有针对性地制定了服务业出口市场战略。(五)美国服务业企业协会和民间组织的协调作用。美国服务业民间组织数量众多,不仅有各个行业的行业协会,还有代表服务业整体利益的民间组织。如美国服务业联盟(CSI),美国服务贸易委员会(ACTS),全球服务网(GSN)等,在美国都有非常大的影响力。他们使服务业联合起来,用一个声音说话,为美国服务业争取利益。 三、五、对中国的启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服务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有必要借鉴其他国家,特别是美国的先进经验,来促进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一)加快国内服务业的发展。服务贸易的基础是服务产业,服务业的滞后严重影响着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为改变这种状况,国家应继续制订和完善产业政策,使产业政策向第三产业倾斜。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规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要求,当前应确定以下方面作为服务业发展的重点:一是投资少、见效快、就业容量大与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如商业、物资业、旅游、餐饮业等;二是与技术进步相关的新兴行业,如咨询业、信息业、各类专业服务等;三是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全面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产业,如交通运输

山东省服务贸易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报告

学年论文 题目山东省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学院经济学院 专业国际商务 班级商务0901 学生王艳红 学号20092221347 指导教师李森 二〇一二年3 月22 日

摘要 随着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加深和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服务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正迅速提升,如何快速稳定的发展服务贸易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一大问题。中国为提高其经济的国际竞争力水平,正积极的鼓励和促进服务贸易的发展。因此研究中国服务贸易在发展中存在何种问题并应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和统计数据结合的办法,以山东省为例,通过对其服务贸易现状的分析调查,指出其中存在的诸如服务贸易企业竞争力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服务贸易额偏低,产业基础薄弱和对外开放程度偏低等问题,并相应的提出了统筹政府规划,扩宽贸易领域,加强品牌建设和人才培养,开展服务贸易统计分析工作以及大力吸引外资技术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服务贸易;经济全球化;国际竞争力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he world economy structure adjustment, trade in services of the status of the world trade is in rapid promotion, how fast and stable development of service trade has become a big problem of the governments concerned. China's economy is to improve its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are actively encouraging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ervice trade. So the service trad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xisting problem and how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how should appear particularly important. Based on empirical research and statistical data, combined with the method of Shando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hrough an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service trade, points out the existing research, such as service trade enterprise competitiveness, irrat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the service trade, industrial foundation is weak and low low degree of opening,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to the overall planning, widen the trade fields, strengthen the brand construction and talents training, service trade statistics analysis work to attract foreign capital and technology of

广东省产业集群竞争力调查方案

广东省产业集群竞争力 调查方案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广东省产业集群综合竞争力评估与分析”课题 实施方案 一、课题背景 广东作为我国产业集群的主要经济带,目前已经形成了300余个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但与西方的产业集群带相比,广东产业集群除了面临着资源集约利用、国际贸易环境、环境保护和宏观调控等外部环境的挑战外,还受到资金、技术、组织结构等内部因素的约束。很多集群带普遍存在大集群小企业的现象,缺乏"领头羊"。 针对这种现象,2008年底,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共同在珠三角推动"支持中国产业集群与资本运作国际示范项目",首个试点城市已确定为佛山。该项目旨在将联合国的全球资源以及国际国内产业资本引入珠三角,与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产业集群进行对接,用金融资本和创新技术等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使珠三角产业集群能够更好更快地发展,更能适应环境保护和国际贸易环境发展的需要,在国际产业分工中获得更多更大的话语权。 在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中国投资促进处的支持下,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联合相关区域经济发展研究机构以"广东省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估分析"的课题形式,对广东的产业集群发展状况做一次全面的调查和了解,并将就其竞争力与发展潜力展开评估和分析。 课题组希望通过权威专家的严谨分析与科学评估后,能出具一套全面的研究报告为省委省政府及各级政府、相关职能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参考,总结出一些新的发展思路,使广东产业集群能够在全球范围内保持长期的、永续的竞争力,同时也为社会各界提供一个具有较强投资与决策指导意义的“产业集群投资风向标”。 二、组织架构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比较分析.doc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比较分析 ———兼论新竞争经济学及其启示 比较优势论是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石。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波特教授在80年代发表了其著名的三部曲,即《竞争战略》(1980年)、《竞争优势》(1985年)、《国家竞争优势》(1990年),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竞争优势理论。那么,比较优势论与竞争优势论到底有何异同?这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关系到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战略取向。有的学者认为,我国应追求竞争优势来发展对外贸易,另一些学者认为,我国发展对外贸易还是应该以比较优势为基础。本文首先从学术背景上对这两个理论进行概念辨析,然后介绍波特教授最新提出的新竞争经济学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一、比较优势的内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萨缪尔森认为,比较优势这一概念是经济学中的一种美妙想法。对于这一经济学概念的内涵,80年代初期我国国际贸易学界曾经热烈讨论过。正是通过对它的讨论,迎来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新局面。确实,比较优势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概念。说它古老,因为在古典经济学时代,李嘉图就创立了它;说它年轻,是因为其内涵在当代还在发展。比较优势概念内涵的发展过程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1.古典经济学时期,比较优势的含义是比较成本。 李嘉图坚持劳动价值论,他本人提出的是比较成本论。他以英国和葡萄牙生产毛呢和葡萄酒为例,证明对外贸易发生的原因是两国劳动生产率差异造成的劳动成本的不同。李嘉图也考察了技术对贸易的影响。但他没有考察技术进步的原因,即技术是外生决定的。以现代经济学的眼光来看李嘉图的例子,李嘉图确实具有机会成本的思想,只不过他考察的只有劳动这一稀缺要素。 2.新古典经济学阶段,比较优势的含义是机会成本。 新古典经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是市场交换关系,而不是生产关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变成对稀缺资源如何进行配置。实质上是论证亚当·斯密所说的“看不见的手”即市场价格机制的作用。这样,比较优势这一概念,实际上是机会成本概念在国际贸易领域的应用。这一传统一直延续到当代。俄林运用一般均衡价格理论和经济地理理论,提出要素比例论,认为一国比较优势的源泉在于其天然要素禀赋,包括劳动和其他生产要素。 3.当代经济学阶段,强调比较优势的内生性与动态性。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强调的是比较优势的外生性与静态性,如李嘉图的外生技术比较优势、俄林的外生资源禀赋比较优势。它们需要一系列严格的前提假设才能成立,包括规模报酬不变、完全竞争、产品无差别、技术水平不变、要素质量相同及数量保持固定不变、要素在两国之间完全不流动、不考虑需求差别、无交易成本、

中美服务贸易发展趋势比较分析

郑州大学毕业论文

目:中美服务贸易发展趋势比较分析 职称:
指导教师:
学生姓名: 专 业:
学号:
院(系) : 完成时间:
2013 年 5 月 15 日



1 3 4 4 4 5 5 7 9 10 10 11 11 12 13 14
中英文摘要 …………………………………….…………………………... 正文………………………………………………………….………………
一、中美服务贸易发展概况 …………………….………………………………..
(一)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概况 ………………….………………………………… (二)美国服务贸易发展概况………………….…………………….…..………..
二、中国服务贸易存在的不足及原因 ………………………..…………………..
(一)中国服务贸易存在的不足……………………………………..…………….. (二)不足的原因……………………………………………………………....
三、美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经验及趋势 ……………………………………..….... 四、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 ………………………………………………..…..
(一)加快国内服务业发展, 强化微观主体竞争能力 ………………………..………. (二)缩小国内服务贸易逆差, 把握服务业开放速度……………………...…………. (三)拓展服务贸易地理方向,签署双边自由贸易协定……………..….………….…. (四)健全服务贸易法律法规, 完善服务贸易救济制度 …………………..….………….
参考文献………………………..……………………………..….…………. 中英文翻译…………………………………..…………………...………….

中国服务贸易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服务贸易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服务贸易的现状及进展趋势 摘要: 2007年以来,世界物资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出口贸易量的增长速度开始放缓,贸易爱护主义加强,技术性贸易壁垒高筑。为了适应我国对外贸易大国地位迅速崛起和应对当前国际经济危机的需要,充实和增加我国进口贸易、服务进出口贸易,改变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结构, 优化贸易结构,增强我国在进出口贸易在世界上的地位,从而使我国从贸易大国到贸易强国的转变。 关键词:服务贸易现状进展趋势建议 长期以来。国际贸易中差不多上以物资贸易占据绝对主导的地位,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进展对外贸易,物资贸易是我国要紧的贸易形势。但近年来,我国服务贸易进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数额不断增加,领域不断拓展。其中,服务贸易的产业基础——第三产业蓬勃进展,新产业、新部门不断涌现,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我国国际服务贸易面向世界进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且随着开放步伐的加快,形成了由东向西、由南向北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开放格局。 服务贸易的相关概念 国际服务贸易定义为:物资的加工、装配、修理以及货币、人员、信息等生产要素为非本国居民提供服务并取得收人的活动,是一国与它国进行服务交换的行为。狭义的国际服务贸易是指有形的、发生在不同国家之间,并符合于严格的服务定义的。直截了当的服务输出与输人。广义的国际服务贸易既包括有形的服务输人和输出,也包括在服务提供者与使用者在没有实体接触的情形下发生的无形的国际服务交换。 一样我们所指的服务贸易差不多上广义的国际服务贸易概念,只有在特定情形下“国际服务贸易”或“服务贸易”才是狭义的“国际服务贸易”的概念。那个地点的“服务贸易”及“国际服务贸易”均指广义的“国际服务贸易”概念。 而通常服务贸易又称劳务贸易,指国与国之间互相提供服务的经济交换活动。服务贸易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服务贸易是指一国以提供直截了当服务活动形式满足另一国某种需要以取得酬劳的活动。广义的服务贸易既包括有形的活劳动,也包括服务提供者与使用者在没有直截了当接触下交易的无形活动。服务贸易一样情形下差不多上指广义的。 世贸组织依照《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规定。将服务贸易分为11大类,如商业服务、通讯服务、建筑及有关工程服务等。服务贸易包括一系列的产业、职业、行政机关的产出:空运业、银行业、保险业、旅社业、餐饮业。理发业、教育、建筑设计与工程设计、研究、娱乐业、按摩院、旅行业与旅行代理、运算机软件业、信息业、通信业、医疗与护理、印刷、广告、租赁、汽车出租服务等。因此“国际服务贸易”定义为这些行业部门的产出品向其他

产业集群及其竞争优势的成因分析

产业集群及其竞争优势的成因分析 浙江地区以中小企业产业集群为主要特色的区域经济模式的形成和发展,对浙江经济的增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通过对产业集群定义、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以浙江产业集群为例,阐述了浙江产业集群形成的动力机制及其主要的竞争优势。 标签:产业集群;社会网络;专业市场;融资渠道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已成为沿海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这些中小企业都以民营企业为主,规模小,单独的市场竞争能力弱。但是由这些中小企业在地理上的集聚而形成的产业集群却表现出很强的生命力。以浙江省为例,从80年代中期以来,以乡镇企业为基础的产业集群在各个地区呈现出勃勃生机,并且日益显示出较强的竞争力。 1产业集群的定义 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的领域内大量的具有相互关联性的公司、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相关产业的企业以及有关机构,按照一定的经济联系所形成的地理集聚体。波特认为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中,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的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 产业集群包括了对竞争起重要作用的、相互联系的产业和其他实体。它通常向下延伸至销售渠道和客户,向上延伸至供应商,并侧面扩展到辅助性产品制造商,另外还包括相关机构, 如提供专业化培训、教育、信息研究和技术支持的政府和其他机构。 2产业集群的特征 2.1集群以中小企业为基础 产业集群以中小企业为主,是中小企业的空间集聚。集群内部的一个企业的生产过程相当于大型企业的一个生产环节,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大企业的存在。产业集群并不是一种静态的现象,而是处于动态的不断变化发展之中的。因此中小企业会不断发展成长变成规模较大的企业,甚至出现企业集团和跨国公司。但需要指出的是,产业集群在数量上仍以中小企业为主,而且大企业的存在与发展是以众多的中小企业为基础的。 2.2内部资源的共享性 各集群主体可以共同利用区域内的交通、金融等公共设施,利用共同的人才市场,共同的信息资源以及知识溢出效应和区域品牌等资源,实现自我发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