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尚书》

《尚书》

尚书

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尚书》编成于战国时期,《尚书》又称《虞书》、《夏书》、《商书》、《周书》,战国时总称为《书》,汉人改称《尚书》,“尚”的意义是上古,“书”的意义是书写在竹帛上的历史记载,“尚书”意即“上古”的史书。
《尚书》所录,据称为虞、夏、商、周各代典、谟、训、诰、誓、命等文献,其中主要记载商、周两代统治者的一些讲话纪录,少数篇目为春秋战国人根据往古材料编成。
关于《尚书》编订年代,以前有说为孔子所编,近代学者多以为《尚书》编订于战国时期。秦始皇焚书后,《尚书》多残缺,汉初,《尚书》存29篇,为秦博士伏生所传,用汉时隶书抄写,称为《今文尚书》。西汉前期,鲁恭王拆毁孔子故宅,发现另一部《尚书》,是用先秦六国时字体书写,称为《古文尚书》。它比《今文尚书》多16篇。
《尚书》中涉及的虞、夏及商代部分文献是据传闻写成,不尽可靠。但多数为殷商、西周时期作品,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体例上,“典”是重要史实或专题史实的记载;“谟”是记君臣谋略的;“训”是臣开导君主的话;“诰”是勉励的文告;“誓”是君主训诫士众的誓词;“命”是君主的命令。其它还有一些以人名、以事、以内容为标题。《尚书》内容丰富,在中国史学、文学、政治学上占有重要地位。如《盘庚》篇记载了商朝中期盘庚迁殷这一重大事件,反映出迁殷的原因、迁殷前后的社会思想状况和商王盘庚迁殷的决心及其对贵族们的反复告诫。《牧誓》篇记载了殷周政权更替之际周武王讨伐殷封王的经过和气势,写出殷王的暴虐无道和周师的灭殷信念。而《尚书》中的殷商、西周人的记载,又是中国史学上最早的历史典册。与这种典册相关,中国历史上出现最早的史职、史官。《尚书》中的殷商、西周人作品正是这种典册制度和史官职掌相结合的产物。《尚书》中的一些作品还是中国史学的萌芽。如《召诰》反复讲到夏商兴废的历史,指出:“我不可不监(鉴)于有夏,亦不可不监(鉴)于有殷。”《多士》讲殷商兴亡之故。《无逸》讲殷商统治者的勤与逸跟“享国”时间长短的关系。这些都是有意识地总结朝代兴衰的历史经验及其对现实的鉴戒作用,对后代史学影响深远。
自汉以后,《尚书》一直被视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哲学经典,既是帝王的教科书,又是贵族子弟及士大夫必遵的“大经大法”,在历史上有重要影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