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二数学选修2-1 2-2 2-3 知识点(全面)

高二数学选修2-1 2-2 2-3 知识点(全面)

高二数学选修2-1  2-2  2-3 知识点(全面)
高二数学选修2-1  2-2  2-3 知识点(全面)

选修2-1、2-2. 2-3知识点

选修2-1

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1. 命题及其关系

① 四种命题相互间关系: ② 逆否命题同真同假 2.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p 是q 的充要条件:p q ?

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p q q p ?? 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q p p q ?? p 是q 的既充分不必要条件:,p q q p 靠

3. 逻辑联结词 “或”“且”“非”

4.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注意命题的否定形式(联系反证法的反设),主要是量词的变化. 例:“a=1”是“0,21a

x x x

?>+

≥”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第二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1.

三种圆锥曲线的性质(以焦点在x 轴为例)

椭圆

双曲线

抛物线

定义

与两个定点的距离和等于

常数122 (2||)a a F F >

与两个定点的距离差的绝对

值等于常数

122 (2||)a a F F >

与一个定点和一条定直线的距离相等

标准方程

22

221(0)x y a b a b +=>> 22

22

1(,0)x y a b a b -=> 22(0)y px p =>

图形

顶点坐标 (±a,0),(0,±b) (±a,0) (0,0) 对称轴

x 轴,长轴长2a y 轴,短轴长2b x 轴,实轴长2a y 轴,虚轴长2b x 轴

焦点坐标 (±2

2

a b -,0)

(±2

2

a b +,0)

(

2

p

,0) 离心率c a

()2

2101c b e e a a ==-<<

()2

211c b e e a a

==+>

e =1

互 否

为 逆 为 逆 互 否

互 逆

原命题 若p 则q

互 逆 逆命题 若q 则p

逆否命题 若q ?则p ?

逆否命题 若q ?则p ?

2.“回归定义”是一种重要的解题策略。如:(1)在求轨迹时,若所求的轨迹符合某种圆锥曲线的定义,则根据圆锥曲线的方程,写出所求的轨迹方程;(2)涉及椭圆、双曲线上的点与两个焦点构成的焦点三角形问题时,常用定义结合解三角形(一般是余弦定理)的知识来解决;(3)在求有关抛物线的最值问题时,常利用定义把到焦点的距离转化为到准线的距离,结合几何图形利用几何意义去解决。

3.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

(1)有关直线与圆锥曲线的公共点的个数问题,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有三种情况:相交、相切、相离.联立直线与圆锥曲线方程,经过消元得到一个一元二次方程(注意在和双曲线和抛物线方程联立时二次项系数是否为0),直线和圆锥曲线相交、相切、相离的充分必要条件分别是0

?>、0

?=、0

?<.

应注意数形结合(例如双曲线中,利用直线斜率与渐近线的斜率之间的关系考查直线与双曲线的位置关系)

常见方法:①联立直线与圆锥曲线方程,利用韦达定理等;

②点差法

(主要适用中点问题,设而不求,注意需检验,化简依据:121221

00

21

2,2,

22

x x y y y y

x y k

x x

++-

===

-

)(2)有关弦长问题,应注意运用弦长公式及韦达定理来解决;(注意斜率是否存在)

①直线具有斜率k,两个交点坐标分别为1122

(,),(,)

A x y

B x y

1212

AB x y

=-==-

②直线斜率不存在,则

12

AB y y

=-.

(3)有关对称垂直问题,要注意运用斜率关系及韦达定理,设而不求,简化运算。

考查三个方面:A 存在性(相交);B 中点;C 垂直(

12

1

k k=-)

注: 1.圆锥曲线,一要重视定义,这是学好圆锥曲线最重要的思想方法,二要数形结合,既熟练掌握方程组理论,又关注图形的几何性质,以简化运算。

2.当涉及到弦的中点时,通常有两种处理方法:一是韦达定理;二是点差法.

3.圆锥曲线中参数取值范围问题通常从两个途径思考:一是建立函数,用求值域的方法求范围;二是建立不等式,通过解不等式求范围。

4.注意向量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数量积解决垂直、距离、夹角等)

(4)求曲线轨迹常见做法:定义法、直接法(步骤:建—设—现(限)—代—化)、代入法(利

用动点与已知轨迹上动点之间的关系)、点差法(适用求弦中点轨迹)、参数法、交轨法等。

例1.已知定点)0,3(),0,3(21F F -,在满足下列条件的平面上动点P 的轨迹中是椭圆的是(答:C ); A .421=+PF PF B .621=+PF PF C .1021=+PF PF D .122

2

2

1=+PF PF

例2已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2,F 1、F 2是左右焦点,P 为双曲线上一点,且ο

6021=∠PF F ,

3122

1=?F PF S .求该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答:22

1412

x y -

=) 例3 已知椭圆的一个顶点为A (0,-1),焦点在x 轴上,若由焦点到直线的距离为3. (1)求椭圆分方程;(2)设椭圆与直线相交于不同的两点M,N ,当|AM|=|AN|时,求m 的取值

范围。(答:221

1; (,2)32

x y m +=∈) 例4过点A (2,1)的直线与双曲线x y 2

2

2

1-=相交于两点P 1、P 2,求线段P 1P 2中点的轨迹方程。

第三章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1.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a ==r d AB =AB =

u u u r ② 共线向量定理://a b a b λ?=r r r r (0)b ≠r r

③ 共面向量定理:

,,(,)p a b p xa yb x y R ?=+∈u r r r u r r r 共面; 四点共面(,)MP xMA yMB x y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④ 空间向量基本定理 (,,)p xa yb zc x y z R =++∈u r r r r (不共面的三个向量,,a b c r r r

构成一组基

底,任意两个向量都共面)

2. 平行:(直线的方向向量,平面的法向量)(,a b r r

是a,b 的方向向量,n r 是平面α的法向量)

线线平行://a b ?//a b r r

线面平行://a a n α?⊥r r 或 //a b r r ,b α? 或 (a xb yc b c =+r r r r r

是α内不共线向量) 面面平行:12////n n αβ?u r u u r

3. 垂直

线线垂直:a b ⊥?0a b a b ⊥??=r r r r

线面垂直://a a n α⊥?r r 或 , (a b a c b c ⊥⊥r r r r r r

是α内不共线向量)

.

面面垂直:12n n αβ⊥?⊥u r u u r

4. 夹角问题

线线角

线面角

二面角

③回答二面角(空间想象二面角为锐角还是钝角或借助于法向量的方向),只需说明二面角大小,无需说明理由))

5. 距离问题(一般是求点面距离,线面距离,面面距离转化为点到面的距离)

P 到平面α的距离

(其中A 是平面α内任一点,n r 为平面α的法向量) 6. 立体几何解题一般步骤

坐标法:①建系(选择两两垂直的直线,借助于已有的垂直关系构造);②写点坐标;③写向量的坐标;④向量运算;⑤将向量形式的结果转化为最终结果。

基底法:①选择一组基底(一般是共起点的三个向量);②将向量用基底表示;③向量运算;④将向量形式的结果转化为最终结果。

异面直线夹角——平移直线(借助中位线平行四边形等平行线); 线面角——找准面的垂线,借助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

二面角——定义法作二面角,三垂线定理作二面角;作交线的垂面.

选修2-2

第一章 导数及其应用 1. 平均变化率

x

f x f x y x x ?-?+=??)()(00 2. 导数(或瞬时变化率) x

x f x x f x f x ?-?+='→?)

()(lim

)(0000

导函数(导数): x

x f x x f x f x ?-?+='→?)

()(lim )(0

3. 导数的几何意义:函数y =f (x )在点x 0处的导数f '(x 0)就是曲线y =f (x )在点(x 0,f (x 0))处的切线的

斜率,即k =f '(x 0).

4. 导数的运算:

(1)几种常见函数的导数:

①(C )′=0(C 为常数); ②(x α

)′=1

x

αα-(x >0,Q α∈); ③(sin x )′=cos x ;

④(cos x )′=-sin x ; ⑤(e x )′=e x ; ⑥(a x )′=a x ln a (a >0,且a ≠1); ⑦x

x 1)(ln =

; ⑧1(log )ln a x x a =(a >0,且a ≠1).

(2)导数的运算法则:

①[u (x )±v (x )]′=u ′(x )±v ′(x ); ②[u (x )v (x )]′=u ′(x )v (x )+u (x )v ′(x ); ③)0)(()

()

()()()(])()([

2=/'-'='?x v x v x v x u x v x u x v x u . 5. 设函数()u x ?=在点x 处有导数()x u x ?'=',函数()y f u =在点x 的对应点u 处有导数

()u y f u '=',则复合函数(())y f x ?=在点x 处也有导数,且x u x u y y '''?= 或

(())()()x f x f u x ??'='?'。复合函数对自变量的导数,等于已知函数对中间变量的导数,乘以

中间变量对自变量的导数。

6. 定积分的概念,几何意义,区边图形的面积的积分形式表示,注意确定上方函数,下方函数的

选取,以及区间的分割.微积分基本定理

()()|()()b

a

b f x dx F x F b F a a

==-?

.

物理上的应用:汽车行驶路程、位移;变力做功问题。 7. 函数的单调性

(1)设函数)(x f y =在某个区间(a ,b )可导,如果'

f )(x 0>,则)(x f 在此区间上为增函数;如果'

f 0)(

f 0)(=x ,则)(x f 为常数。

★★★反之,若已知可导函数)(x f y =在某个区间上单调递增,且不恒为零;

可导函数)(x f y =.

求单调性的步骤:

① 确定函数)(x f y =的定义域(不可或缺,否则易致错); ② 解不等式'()0'()0f x f x ><或;

③ 确定并指出函数的单调区间(区间形式,不要写范围形式),区间之间用“,”★隔开,不

能用“U ”连结。

8. 极值与最值

对于可导函数()f x ,在x a =处取得极值,则'()0f a =. 最值定理:连续函数在闭区间上一定有最大最小值. 若()f x 在开区间(,)a b 有唯一的极值点,则是最值点。 求极值步骤:

① 确定函数)(x f y =的定义域(不可或缺,否则易致错);

② 解不等式'()=0f x ;

③ 检验'()=0f x 的根的两侧的'()f x 符号(一般通过列表),判断极大值,极小值,还是非极值点.

求最值时,步骤在求极值的基础上,将各极值与端点处的函数值进行比较大小,切忌直接说某某就是最大或者最小。

9. 恒成立问题 “max ()()f x a f x a ?>”,注意参数的取值中

“=”能否取到。 例1 313y

x =,过8

(2 , )3

P 的切线方程为 例2 设函数3

2

()2338f x x ax bx c =+++在1,2x x ==处取得极值。 (1)求,a b 的值;

(2)若对于任意的[0,3]x ∈,都有2

()f x c <成立,求c 的取值范围。 (答:(1)a=-3,b=4;(2)(,1)(9,)c ∈-∞-+∞U )

例3 设函数.10,323

1)(223

<<+-+-

=a b x a ax x x f (1)求函数)(x f 的单调区间、极值.

(2)若当]2,1[++∈a a x 时,恒有a x f ≤'|)(|,试确定a 的取值范围. (答:(1)()f x 在(a ,3a )上单调递增,在(-∞,a )和(3a ,+∞)上单调递减;x a =时,

34()3f x b a =-极小,3x a =时,()f x b =极小 (2)a 的取值范围是4

[,1)5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1. 分清概念: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2. 综合法 分析法的步骤规范

3. 反证法 步骤:①提出反设;②推出矛盾 ;③肯定结论

4. 数学归纳法 步骤规范:(1)归纳奠基;(2)递推步骤 (最后一定说明当n=k+1时,结论成立,根据(1)(2),结论对于*n N ∈(或者其他)成立,必不可少)

例1 用综合法和分析证明 sin 2sin 21cos α

αα

≤-

例2 已知00a b c ab bc ca ++=++≤,求证:

例3 {}1131

,23

n n n n a a a a a +==+数列中,,求234,,a a a 的值,由此猜想{}n a 的通项公式,并证明。

(答:3

5

n a n =+)

第三章 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1. 复数的概念 三种表示形式:代数形式:z a bi =+,复平面内点Z(a,b),向量OZ uuu r

.

2. 区分实数,虚数,纯虚数,复数

例1 a bi c di +=+(,,,a b c d R ∈)的充要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 设复数z 满足条件,1=z 那么i z ++22的最大值是( ) (A )3 (B )4 (C )221+ (D )32

例3 实数m 为何值时,复数216(815)55m z m i m i m m -??

=++++

?++??

. (1)为实数; (2)为虚数; (3)为纯虚数;

(4)对应点在第二象限.

例4.已知1z i a b =+,,为实数.(1)若2

34z z ω=+-,求ω;(2)若2211

z az b

i z z ++=--+,求a ,b

的值.

数学选修2-3

第一章 计数原理

知识点:

1、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做一件事情,完成它有N 类办法,在第一类办法中有M 1种不同的方法,在

第二类办法中有M 2种不同的方法,……,在第N 类办法中有M N 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情共有M 1+M 2+……+M N 种不同的方法。

2、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做一件事,完成它需要分成N 个步骤,做第一 步有m1种不同的方法,做

第二步有M 2不同的方法,……,做第N 步有M N 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 N=M 1M 2...M N 种不同的方法。

3、排列:从n 个不同的元素中任取m(m ≤n )个元素,按照一定顺序......

排成一列,叫做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的一个排列

4、排列数: ),,()!

(!

)1()1(N m n n m m n n m n n n A m ∈≤-=

+--=Λ

5、组合:从n 个不同的元素中任取m (m ≤n )个元素并成一组,叫做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

的一个组合。

6、组合数:)!(!!!)1()1(m n m n C m m n n n A A C m n

m m m n m

n

-=+--==Λ )!(!!!)1()1(m n m n C m m n n n A A C m n m m m n m n -=+--==Λ

;

m

n n m n C C -=

m

n m n m n C C C 1

1+-=+

7、二项式定理:(

)a b C a C a b C a b C a b C b n n n n n n n n r n r r

n n n

+=++++++---011222

……

8、二项式通项公式

:,

T

C

a

b

r n

r n

r

n

r

r

+

-

==

1

1

()

第二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1、随机变量:如果随机试验可能出现的结果可以用一个变量X来表示,并且X是随着试验的结果的

不同而变化,那么这样的变量叫做随机变量.随机变量常用大写字母X、Y等或希腊字母ξ、η等表示。

2、离散型随机变量:在上面的射击、产品检验等例子中,对于随机变量X可能取的值,我们可以按

一定次序一一列出,这样的随机变量叫做离散型随机变量.

3、

3、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一般的,设离散型随机变量X可能取的值为x1,x2,..... ,x i ,......,x n

X取每一个值x i(i=1,2,......)的概率P(ξ=x i)=P i,则称表为离散型随机

变量X 的概率分布,简称分布列

4、分布列性质①p i≥0, i =1,2,…;②p1 + p2 +…+p n= 1.

5、二点分布:如果随机变量X的分布列为:

其中0

6、超几何分布:一般地, 设总数为N件的两类物品,其中一类有M件,从所有物品中任取n(n≤N)

件,这n件中所含这类物品件数X是一个离散型随机变量,则它取值为k时的概率为

()(0,1,2,,)

k n k

M N M

n

N

C C

P X k k m

C

-

-

===L,

其中{}

min,

m M n

=,且*

,,,,

n N M N n M N N

≤≤

7、条件概率:对任意事件A和事件B,在已知事件A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发生的概率,

叫做条件概率.记作P(B|A),读作A发生的条件下B的概率

公式:

.0

)

(

,

)

(

)

(

)

|

(>

=A

P

A

P

AB

P

A

B

P

8、相互独立事件:事件A(或B)是否发生对事件B(或A)发生的概率没有影响,

这样的两个事件叫做相互独立事件。)

(

)

(

)

(B

P

A

P

B

A

P?

=

?

9、n次独立重复事件:在同等条件下进行的,各次之间相互独立的一种试验

10、二项分布:设在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某个事件A发生的次数,A发生次数ξ是一个随机变量.

如果在一次试验中某事件发生的概率是p,事件A不发生的概率为q=1-p,那么在n次

独立重复试验中 )(k P =ξk n k k n q p C -=(其中 k=0,1, ……,n ,q=1-p )

于是可得随机变量ξ的概率分布如下:

这样的随机变量ξ服从二项分布,记作ξ~B(n ,p) ,其中n ,p 为参数

12、

数学期望:一般地,若离散型随机变量ξ的概率分布为

则称 E ξ=x1p1+x2p2+…+xnpn +… 为ξ的数学期望或平均数、均值,数学期望又简称为期望.是离散型随机变量。

13、方差:D(ξ)=(x 1-E ξ)2·P 1+(x 2-E ξ)2·P 2 +......+(x n -E ξ)2·P n 叫随机变量ξ的均方差,简称方差。

14、集中分布的期望与方差一览:

15、正态分布:

若概率密度曲线就是或近似地是函数

)

,(,21

)(2

22)(+∞-∞∈=

--

x e x f x σμσ

π

的图像,其中解析式中的实数0)μσ

σ>、(是参数,分别表示总体的平均数与标准差. 则其分布叫正态分布(,)N μσ记作:,f( x )的图象称为正态曲线。

16、基本性质:

①曲线在x 轴的上方,与x 轴不相交.

②曲线关于直线x=μ对称,且在x=μ时位于最高点.

③当时μx ,曲线下降.并且当曲线向左、

右两边无限延伸时,以x 轴为渐近线,向它无限靠近.

④当μ一定时,曲线的形状由σ确定.σ越大,曲线越“矮胖”,表示总体的分布越分散;σ越小,曲线越“瘦高”,表示总体的分布越集中.

⑤当σ相同时,正态分布曲线的位置由期望值μ来决定.

期望 方差 两点分布

Eξ=p Dξ=pq,q=1-p 二项分布,ξ ~ B (n,p )

Eξ=np

Dξ=qEξ=np q ,(q=1-p )

⑥正态曲线下的总面积等于1.

17、 3σ原则:

从上表看到,正态总体在 )2,2(σμσμ+- 以外取值的概率 只有 4.6%,在 )3,3(σμσμ+-以外取值的概率只有0.3% 由于这些概率很小,通常称这些情况发生为小概率事件.也就是说,通常认为这些情况在一次试验中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

第三章 统计案例 独立性检验

假设有两个分类变量X 和Y ,它们的值域分另为{x 1, x 2}和{y 1, y 2},其样本频数列联表为:

1能较精确地给出这种判断的可靠程度。具体的做法是,由表中的数据算出随机变量K^2的值(即K 的平方) K 2 = n (ad - bc) 2 / [(a+b)(c+d)(a+c)(b+d)],其中n=a+b+c+d 为样本容量,K 2的值越大,说明“X 与Y 有关系”成立的可能性越大。

K 2≤3.841时,X 与Y 无关; K 2>3.841时,X 与Y 有95%可能性有关;K 2>6.635时X 与Y 有99%可能性有关

回归分析

回归直线方程bx a y

+=? 其中x

SS SP x x y y x x x n x y x n xy b =---=--=∑∑∑∑∑∑∑2

2

2

)())(()

(11

, x b y a -=

数学选修4-4

极坐标

1.伸缩变换:设点),(y x P 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任意一点,在变换??

?>?='>?=').

0(,y y 0),(x,x :μμλλ?的作用下,点),(y x P 对应到点),(y x P ''',称?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伸缩变换,简称伸缩变换。

2.极坐标系的概念:在平面内取一个定点O ,叫做极点;自极点O 引一条射线Ox 叫做极轴;再选定

一个长度单位、一个角度单位(通常取弧度)及其正方向(通常取逆时针方向),这样就建立了一个极坐标系。

3.点M 的极坐标:设M 是平面内一点,极点O 与点M 的距离||OM 叫做点M 的极径,记为ρ;

以极轴Ox 为始边,射线OM 为终边的xOM ∠叫做点M 的极角,记为θ。有序数对),(θρ叫做点M 的极坐标,记为),(θρM . 极坐标),(θρ与)Z )(2,(∈+k k πθρ表示同一个点。极点O 的坐标为)R )(,0(∈θθ.

4.若0<ρ,则0>-ρ,规定点),(θρ-与点),(θρ关于极点对称,即),(θρ-与),(θπρ+表示同一点。

如果规定πθρ20,0≤≤>,那么除极点外,平面内的点可用唯一的极坐标),(θρ表示;同时,极坐标),(θρ表示的点也是唯一确定的。

5.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

6。圆的极坐标方程:

在极坐标系中,以极点为圆心,r 为半径的圆的极坐标方程是 r =ρ;

在极坐标系中,以 )0,(a C )0(>a 为圆心, a 为半径的圆的极坐标方程是 θρcos 2a =; 在极坐标系中,以 )2

,

a C )0(>a 为圆心,a 为半径的圆的极坐标方程是θρsin 2a =;

7.在极坐标系中,)0(≥=ραθ表示以极点为起点的一条射线;)R (∈=ραθ表示过极点的一条直线.

在极坐标系中,过点)0)(0,(>a a A ,且垂直于极轴的直线l 的极坐标方程是a =θρcos .

参数方程

1.参数方程的概念: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y x ,都是某个变数t 的

函数??

?==),

(),

(t g y t f x 并且对于t 的每一个允许值,由这个方程所确定的点)

,(y x M 都在这条曲线上,那么这个方程就叫做这条曲线的参数方程,联系变数y x ,的变数t 叫做参变数,简称参数。

相对于参数方程而言,直接给出点的坐标间关系的方程叫做普通方程。

2.圆2

2

2

)()(r b y a x =-+-的参数方程可表示为)(.sin ,

cos 为参数θθθ?

??+=+=r b y r a x .

椭圆122

22=+b y a x )0(>>b a 的参数方程可表示为)(.

sin ,cos 为参数??????==b y a x

.

抛物线px y 22

=的参数方程可表示为)(.

2,

22为参数t pt y px x ???==.

经过点),(o o O y x M ,倾斜角为α的直线l 的参数方程可表示为?

??+=+=.sin ,

cos o o ααt y y t x x (t 为参数)

.

3.在建立曲线的参数方程时,要注明参数及参数的取值范围。在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的互化中,必须使y x ,的取值范围保持一致.

高中数学必修二知识点整理

高中数学 必修2知识点 第一章 空间几何体 1.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1.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1 三视图: 正视图:从前往后 侧视图:从左往右 俯视图:从上往下 2 画三视图的原则: 长对齐、高对齐、宽相等 3直观图:斜二测画法 4斜二测画法的步骤: (1).平行于坐标轴的线依然平行于坐标轴; (2).平行于y 轴的线长度变半,平行于x ,z 轴的线长度不变; (3).画法要写好。 5 用斜二测画法画出长方体的步骤:(1)画轴(2)画底面(3)画侧棱(4)成图 1.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一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 1棱柱、棱锥的表面积: 各个面面积之和 2 圆柱的表面积 3 圆锥的表面积2 r rl S ππ+= 4 圆台的表面积2 2 R Rl r rl S ππππ+++= 5 球的表面积2 4R S π= (二)空间几何体的体积 1柱体的体积 h S V ?=底 2锥体的体积 h S V ?=底31 3台体的体积 h S S S S V ?++ =)3 1 下下 上上( 4球体的体积 33 4 R V π= 第二章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1.1 1 平面含义:平面是无限延展的 2 平面的画法及表示 (1)平面的画法:水平放置的平面通常画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锐角画成450 ,且横边画成邻边的2倍长(如图) (2)平面通常用希腊字母α、β、γ等表示,如平面α、平面β等,也可以用表示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或者相对的两个顶点的大写字母来表示,如平面AC 、平面ABCD 等。 3 三个公理: (1)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符号表示为 A ∈L B ∈L => L α A ∈α B ∈α 公理1作用: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 D C B A α L A · α 222r rl S ππ+=

数学选修2-1知识点总结

数学选修2-1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命题与逻辑结构 知识点: 1、命题: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 真命题:判断为真的语句.假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 2、“若p ,则q ”形式的命题中的p 称为命题的条件,q 称为命题的结论. 3、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则这两个命题称为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原命题,另一个称为原命题的逆命题。若原命题为“若p ,则q ”,它的逆命题为“若 q ,则p ”. 4、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恰好是另一个命题的条件的否定和结论的否定,则这两个命题称为互否命题.中一个命题称为原命题,另一个称为原命题的否命题.若原命题为“若p ,则q ”,则它的否命题为“若p ?,则q ?”. 5、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恰好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的否定和条件的否定,则这两个命题称为互为逆否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原命题,另一个称为原命题的逆否命题。若原命题为“若p ,则q ” ,则它的否命题为“若q ?,则p ?”。 6 ()1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 ()2两个命题为互逆命题或互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 7、若 p q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 若p q ?,则p 是q 的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 8、用联结词“且”把命题p 和命题q 联结起来,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 q ∧. 当p 、q 都是真命题时,p q ∧是真命题;当p 、q 两个命题中有一个命题是假命题时,p q ∧是 假命题. 用联结词“或”把命题 p 和命题q 联结起来,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 q ∨. 当p 、q 两个命题中有一个命题是真命题时,p q ∨是真命题;当p 、q 两个命题都是假命题时,p q ∨是假命题. 对一个命题p 全盘否定,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 ?.若p 是真命题,则p ?必是假命题;若p 是假命题,则p ?必是真命题. 9、短语“对所有的”、“对任意一个”在逻辑中通常称为全称量词,用“?”表示. 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称为全称命题. 全称命题“对M 中任意一个x ,有()p x 成立” ,记作“x ?∈M ,()p x ”. 短语“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在逻辑中通常称为存在量词,用“?”表示.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称为特称命题. 特称命题“存在M 中的一个x ,使()p x 成立” ,记作“x ?∈M ,()p x ”. 10、全称命题p :x ?∈M ,()p x ,它的否定p ?:x ?∈M ,()p x ?。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 特称命题 p :x ?∈M ,()p x ,它的否定p ?:x ?∈M ,()p x ?。特称命题的否定是全称命题。

高中数学必修2综合测试题

正视图 侧视图 俯视图 2 1 1 高中数学必修2综合测试题 文科数学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若直线1=x 的倾斜角为α,则=α( ). A .0 B.3 π C .2π D .π 2.已知直线1l 经过两点)2,1(--、)4,1(-,直线2l 经过两点)1,2(、)6,(x ,且21//l l ,则=x ( ). A .2 B .-2 C .4 D .1 3.长方体的一个顶点上三条棱长分别是3,4,5,且它的8个顶点都在同一球面上,则这个球的表面积是( ). A .π25 B .π50 C .π125 D .π200 4.若方程02 2 =++++k y x y x 表示一个圆,则k 的取值范围是( ) A.21> k B.21≤k C. 2 1 0<

高中数学必修二知识体系整合

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一、平面 1、含义:平面是无限延展的 2、“3个公理” 公理内容图形符号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 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 内 A∈l,B∈l,且A∈ α,B∈α ?l?α 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 只有一个平面 A,B,C三点不共 线?存在唯一的α, 使A,B,C∈α 推论:①一条直线和其外一点可确定一个平面 ②两条相交直线可确定一个平面 ③两条平行直线可确定一个平面 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 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 该点的公共直线 P∈α,P∈β ?α∩β=l,且P∈l 二、空间中点、直线、面的位置关系(“3种关系”) 1、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位置关系特点 共面相交同一平面内,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平行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 异面直线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

异面直线的画法 1.异面直线所成角θ的范围是【锐角(或直角)】00<θ≤900 2.当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时,我们就说这两条异面 直线互相垂直,记作a⊥b; 2.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位置关系直线a在平面α内 直线a在平面α外 直线a与平面α相交直线a与平面α平行公共点无数个公共点一个公共点没有公共点 符号表示a?αa∩α=A a∥α 图形表示 3.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 位置关系图示表示法公共点个数 两平面平行α∥β没有公共点 两平面相交α∩β=l 有无数个公共点(在一条直线 上)

三、平行(3种) 线线平行 线面平行 面面平行 ? ??? ?a ∥α a ?βα∩β= b ?a ∥b ? ??? ? a ?α b ?αa ∥b ?a ∥α β ααα ββ //////?????? ???? =???b a p b a b a ? ??? ?α∥β α∩γ=a β∩γ=b ?a ∥b αββα////a a ?? ?? ? β αααββ //////??? ? ? ??? ? ? ? ??? =???=???m b n a Q n m n m p b a b a ? ??? ?a ⊥αb ⊥α?a ∥b 垂直于同一平面的 两直线平行 βαβα//?? ?? ⊥⊥l l 垂直于同一条直线 的两平面平行

高二数学选修2-1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精心整理 高二数学选修2-1知识点 1、命题: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 真命题:判断为真的语句. 假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 2、“若p ,则q ”形式的命题中的p 称为命题的条件,q 称为命题的结论. 3、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则这两个命题称为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原命题,另一个称为原命题的逆命题. 若原命题为“若p ,则q ”,它的逆命题为“若q ,则p ”. 456真真假假()1()27、若p 若p ?8当p 、q q 是假命题当p 、q 对一个命题p 全盘否定,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 ?. 若p 是真命题,则p ?必是假命题;若p 是假命题,则p ?必是真命题. 9、短语“对所有的”、“对任意一个”在逻辑中通常称为全称量词,用“?”表示. 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称为全称命题. 全称命题“对M 中任意一个x ,有()p x 成立”,记作“x ?∈M ,()p x ”. 短语“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在逻辑中通常称为存在量词,用“?”表示. 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称为特称命题. 特称命题“存在M 中的一个x ,使()p x 成立”,记作“x ?∈M ,()p x ”. 10、全称命题p :x ?∈M ,()p x ,它的否定p ?:x ?∈M ,()p x ?.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

11、平面内与两个定点1F ,2F 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12F F )的点的轨迹称为椭圆.这两个定点称为椭圆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称为椭圆的焦距. 12、椭圆的几何性质: 焦点的位置 焦点在x 轴上 焦点在y 轴上 图形 13、设2d ,则 11 F d M = 14、平面内与两个定点1F ,2F 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小于12F F )的点的轨迹称为双曲线.这两个定点称为双曲线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称为双曲线的焦距. 15、双曲线的几何性质: 焦点的位置 焦点在x 轴上 焦点在y 轴上 图形 标准方程

高二数学上学期十五个重要知识点汇总

高二数学上学期十五个重要知识点汇总 一、集合、简易逻辑(14课时,8个)1.集合;2.子集; 3.补集; 4.交集; 5.并集; 6.逻辑连结词; 7.四种命题; 8.充要条件. 二、函数(30课时,12个)1.映射;2.函数;3.函数的单调性;4.反函数;5.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6.指数概念的扩充;7.有理指数幂的运算;8.指数函数;9.对数;10.对数的运算性质;11.对数函数.12.函数的应用举例. 三、数列(12课时,5个)1.数列;2.等差数列及其通项公式;3.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4.等比数列及其通顶公式; 5.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 四、三角函数(46课时17个)1.角的概念的推广;2.弧度制; 3.任意角的三角函数;4,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5.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6.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7.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8.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9.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10.周期函数;11.函数的奇偶性;12.函数的图象;13.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1 4.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1 5.正弦定理;16余弦定理;17斜三角形解法举例. 五、平面向量(12课时,8个)1.向量2.向量的加法与减法 3.实数与向量的积; 4.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 5.线段的定比分点; 6.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7.平面两点间的距离; 8.平移.

六、不等式(22课时,5个)1.不等式;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不等式的证明;4.不等式的解法;5.含绝对值的不等式. 七、直线和圆的方程(22课时,12个)1.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2.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和两点式;3.直线方程的一般式; 4.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 5.两条直线的交角; 6.点到直线的距离; 7.用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 8.简单线性规划问题. 9.曲线与方程的概念;10.由已知条件列出曲线方程;11.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12.圆的参数方程. 八、圆锥曲线(18课时,7个)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2.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3.椭圆的参数方程;4.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5.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6.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 7.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九、(B)直线、平面、简单何体(36课时,28个)1.平面及基本性质;2.平面图形直观图的画法;3.平面直线;4.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5,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与性质; 6.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7.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 8.空间向量及其加法、减法与数乘; 9.空间向量的坐标表示;10.空间向量的数量积;11.直线的方向向量;12.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13.异面直线的公垂线;14异面直线的距离;15.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16.平面的法向量;17.点到平面的距离;18.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19.向量在平面内的射影;20.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21.平行平面间的距离;22.二面角及其平面

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归纳 整理

高中数学必修二 ·空间几何体 1.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 棱柱 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且每相邻两个四边 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柱、四棱柱、 五棱柱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柱或用对角线的端点字母,如 五棱柱'''''E D C B A ABCDE - 几何特征:两底面是对应边平行的全等多边形;侧面、对角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侧棱平行且相等;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多边形。 棱锥 定义: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 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锥、四棱锥、 五棱锥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锥'''''E D C B A P - 几何特征:侧面、对角面都是三角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相似,其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高的比的平方。 棱台 定义: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截面和底面之间 的部分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态、四棱台、 五棱台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四棱台ABCD —A'B'C'D'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相似的平行多边形 ②侧面是梯形 ③侧棱交于原棱锥的顶点 圆柱 定义: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其余三边旋转所成的 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底面是全等的圆;②母线与轴平行;③轴与底面 圆的半径垂直;④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

圆锥 定义: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的 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底面是一个圆;②母线交于圆锥的顶点;③侧面 展开图是一个扇形。 圆台 定义:用一个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截面和底面之 间的部分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两个圆;②侧面母线交于原圆锥的顶点; 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弓形。 球体 定义: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球的截面是圆;②球面上任意一点到球心的距离等于半径。 1.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1.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 中心投影:把光由一点向外散射形成的投影叫做中心投影。 平行投影:在一束平行光照射下形成的投影叫做平行投影。 2.三视图 正视图:从前往后 侧视图:从左往右 俯视图:从上往下 画三视图的原则:长对齐、高对齐、宽相等 3.直观图:斜二测画法 斜二测画法的步骤: (1).平行于坐标轴的线依然平行于坐标轴; (2).平行于y轴的线长度变半,平行于x,z轴的线长度不变;(3).画法要写好。

高中必修二数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第1章 空间几何体1 1 .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1. 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11 三视图: 正视图:从前往后 侧视图:从左往右 俯视图:从上往下 22 画三视图的原则: 长对齐、高对齐、宽相等 33直观图:斜二测画法 44斜二测画法的步骤: (1).平行于坐标轴的线依然平行于坐标轴; (2).平行于y 轴的线长度变半,平行于x ,z 轴的线长度不变; (3).画法要写好。 5 用斜二测画法画出长方体的步骤:(1)画轴(2)画底面(3)画侧棱(4)成图 1.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一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 1棱柱、棱锥的表面积: 各个面面积之和 2 圆柱的表面积 3 圆锥的表面积2 r rl S ππ+= 4 圆台的表面积22R Rl r rl S ππππ+++= 5 球的表面积2 4R S π= (二)空间几何体的体积 1柱体的体积 h S V ?=底 2锥体的体积 h S V ?=底31 3台体的体积 h S S S S V ?++=)31 下下上上( 4球体的体积 33 4 R V π= 第二章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22r rl S ππ+=

2.1.1 1 平面含义:平面是无限延展的 2 平面的画法及表示 (1)平面的画法:水平放置的平面通常画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锐角画成450,且横边画成邻边的2倍长(如图) (2)平面通常用希腊字母α、β、γ等表示,如平面α、平面β等,也可以用表示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或者相对的两个顶点的大写字母来表示,如平面AC 、平面ABCD 等。 3 三个公理: (1)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符号表示为 A ∈L B ∈L => L α A ∈α B ∈α 公理1作用: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 (2)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符号表示为:A 、B 、C 三点不共线 => 有且只有一个平面α, 使A ∈α、B ∈α、C ∈α。 公理2 作用:确定一个平面的依据。 (3)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符号表示为:P ∈α∩β =>α∩β=L ,且P ∈L 公理3作用:判定两个平面是否相交的依据 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1 空间的两条直线有如下三种关系: 相交直线:同一平面内,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平行直线: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 异面直线: 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 2 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符号表示为:设a 、b 、c 是三条直线 a ∥ b c ∥b 强调:公理4实质上是说平行具有传递性,在平面、空间这个性质都适用。 公理4作用:判断空间两条直线平行的依据。 3 等角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4 注意点: ① a'与b'所成的角的大小只由a 、b 的相互位置来确定,与O 的选择无关,为了简便,点O 一般取在两直线中的一条上; ② 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θ∈(0, ); ③ 当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时,我们就说这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记作a ⊥b ; ④ 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有共面垂直与异面垂直两种情形; ⑤ 计算中,通常把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转化为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2.1.3 — 2.1.4 空间中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1、直线与平面有三种位置关系: D C B A α L A · α C · B · A · α P · α L β 共面直线 =>a ∥c 2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1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1知识点 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 1.命题: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真命题:判断为真的语句.

假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 2.“若p ,则q ”:p 称为命题的条件,q 称为命题的结论. 3.若原命题为“若p ,则q ”,则它的逆命题为“若q ,则p ”. 4.若原命题为“若p ,则q ”,则它的否命题为“若p ?,则q ?”. 5.若原命题为“若p ,则q ”,则它的逆否命题为“若q ?,则p ?”. 6.四种命题的真假性:四种命题的真假性之间的关系: (1)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 (2) 两个命题为互逆命题或互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 7.p 是q 的充要条件:p q ?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q p ?,p q ≠>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p q q p ?≠>,p 是q 的既不充分不必要条件:,q p ≠>p q ≠>

8.逻辑联结词: (1)用联结词“且”把命题p 和命题q 联结起来,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 q ∧.全真则真,有假则假。 (2)用联结词“或”把命题p 和命题q 联结起来,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 q ∨.全假则假,有真则真。 (3)对一个命题p 全盘否定,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 ?.真假性相反9.短语“对所有的”、“对任意一个”在逻辑中通常称为全称量词,用“?”表示.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称为全称命题. 全称命题“对M 中任意一个x ,有()p x 成立”,记作“x ?∈M ,()p x ”.短语“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在逻辑中通常称为存在量词,用“?”表示.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称为特称命题. 特称命题“存在M 中的一个x ,使()p x 成立”,记作“x ?∈M ,()p x ”.10.全称命题p :x ?∈M ,()p x ,它的否定p ?:x ?∈M ,()p x ?.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 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

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

高二数学必修 2 知识点总结 第 1 章空间几何体 一、空间几何体的结构 1.多面体:一般地,我们把由若干个平面多边形围成的几何体叫做多面体。围成多面体的各个多边形叫做多 面体的面;相邻两个面的公共边叫做多面体的棱;棱与棱的公共点叫做多面体的顶点。 2.旋转体:我们把由一个平面图形绕它所在平面内的一条定直线旋转所形成的封闭几何体叫做旋转体。这条定直线叫做旋转体的轴。 3、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1)棱柱: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 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柱 ABCDE A' B ' C ' D ' E '或用对角线的端点字母,如五棱柱 AD '几何特 征:两底面是对应边平行的全等多边形;侧面、对角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侧棱平行且相等;平行于底面的 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多边形。 (2)棱锥 定义: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锥 P A' B ' C ' D ' E ' 几何特征:侧面、对角面都是三角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相似,其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 高的比的平方。 (3)棱台:定义: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态、四棱台、五棱台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台P A'B'C'D'E'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相似的平行多边形②侧面是梯形③侧棱交于原棱锥的顶点 (4)圆柱:定义: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 ,其余三边旋转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几何 特征:①底面是全等的圆;②母线与轴平行;③轴与底面圆的半径垂直;④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 ( 5)圆锥:定义: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底面是一个圆;②母线交于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 (6)圆台:定义:用一个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两个圆;②侧面母线交于原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弓形。 (7)球体:定义: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球的截面是圆;②球面上任意一点到球心的距离等于半径。 二、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1.投影:由于光的照射,在不透明物体后面的屏幕上可以留下这个物体的影子,这种现象叫做投影。其中我 们把光线叫做投影线,把留下物体影子的屏幕叫做投影面。 2.中心投影:我们把光由一点向外散射形成的投影,叫做中心投影。 3.平行投影:我们把在一束平行光线照射下形成的投影,叫做平行投影。(又分为正投影和斜投影) 4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高二数学选修1-2知识点

高二数学选修1-2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统计案例 1.线性回归方程 ①变量之间的两类关系:函数关系与相关关系; ②制作散点图,判断线性相关关系 ③线性回归方程:a bx y+ = ∧ (最小二乘法) 其中, 1 2 2 1 n i i i n i i x y nx y b x nx a y bx = = ? - ? ?= ? ?- ? ? =- ?? ∑ ∑ 注意:线性回归直线经过定点),(y x. 2.相关系数 (判定两个变量线性相关性): ∑∑ ∑ == = - - - - = n i n i i i n i i i y y x x y y x x r 11 2 2 1 ) ( ) ( ) )( ( 注:⑴r>0时,变量y x,正相关;r<0时,变量y x,负相关;

⑵①||r 越接近于1,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性越强;②||r 接近于0时,两个变量之间几乎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3.条件概率 对于任何两个事件A 和B ,在已知B 发生的条件下,A 发生的概率称为B 发生时A 发生的条件概率. 记为P (A |B ) , 其公式为P (A |B )= P (AB )P (A ) 4相互独立事件 (1)一般地,对于两个事件A ,B ,如果_ P (AB )=P (A )P (B ) ,则称A 、B 相互独立. (2)如果A 1,A 2,…,A n 相互独立,则有P (A 1A 2…A n )=_ P (A 1)P (A 2)…P (A n ). (3)如果A ,B 相互独立,则A 与B -,A -与B ,A -与B - 也相互独立. 5.独立性检验 (分类变量关系): (1)2×2列联表 设,A B 为两个变量,每一个变量都可以取两个值,变量121:,;A A A A =变量121:,;B B B B = 通过观察得到右表所示数据: 并将形如此表的表格称为2×2列联表. (2)独立性检验 根据2×2列联表中的数据判断两个变量A ,B 是否独立的问题叫2×2列联表的独立性检验. (3) 统计量χ2的计算公式 χ2=n (ad -bc )2 (a +b )(c +d )(a +c )(b +d )

高中数学知识点大全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常用结论 1.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U x A x C A ∈??,U x C A x A ∈??. 2.德摩根公式 ();()U U U U U U C A B C A C B C A B C A C B == . 3.包含关系 A B A A B B =?= U U A B C B C A ???? U A C B ?=Φ U C A B R ?= 4.容斥原理 ()()card A B cardA cardB card A B =+- ()()card A B C cardA cardB cardC card A B =++- ()()()()card A B card B C card C A card A B C ---+ . 5.集合12{,,,}n a a a 的子集个数共有2n 个;真子集有2n –1个;非空子集有2n –1 个;非空的真子集有2n –2个. 6.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1)一般式2()(0)f x ax bx c a =++≠; (2)顶点式2 ()()(0)f x a x h k a =-+≠; (3)零点式12()()()(0)f x a x x x x a =--≠. 7.解连不等式()N f x M <<常有以下转化形式 ()N f x M <- ? 11 ()f x N M N >--. 8.方程0)(=x f 在),(21k k 上有且只有一个实根,与0)()(210时,若[]q p a b x ,2∈- =,则{}m i n m a x m a x ()(),()(),()2b f x f f x f p f q a =-=; []q p a b x ,2?- =,{}max max ()(),()f x f p f q =,{}min min ()(),()f x f p f q =. (2)当a<0时,若[]q p a b x ,2∈-=,则{}m i n ()m i n (),()f x f p f q =,若

高中数学必修2公式

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 一、直线与方程 (1)直线的倾斜角 定义:x 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度。因此,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α<180° (2)直线的斜率 ①定义: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直线的斜率常用k 当[) 90,0∈α时,0≥k ; 当() 180,90∈α时,0

高中必修二数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第1章空间几何体1 1 .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1. 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11 三视图: 正视图:从前往后 侧视图:从左往右 俯视图:从上往下 22 画三视图的原则: 长对齐、高对齐、宽相等 33直观图:斜二测画法 44斜二测画法的步骤: (1).平行于坐标轴的线依然平行于坐标轴; (2).平行于y轴的线长度变半,平行于x,z轴的线长度不变; (3).画法要写好。 5 用斜二测画法画出长方体的步骤:(1)画轴(2)画底面(3)画侧棱(4)成图

1.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一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 1棱柱、棱锥的表面积: 各个面面积之和 2 圆柱的表面积 3 圆锥的表面积2 r rl S ππ+= 4 圆台的表面积2 2R Rl r rl S ππππ+++= 5 球的表面积2 4R S π= (二)空间几何体的体积 1柱体的体积 h S V ?=底 2锥体的体积 h S V ?=底31 3台体的体积 h S S S S V ?++=)31 下下上上( 4球体的体积 33 4 R V π= 第二章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1.1 1 平面含义:平面是无限延展的 2 平面的画法及表示 (1)平面的画法:水平放置的平面通常画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锐角画成450,且横边画成邻边的2倍长(如图) 2 22r rl S ππ+= D C B A α

(2)平面通常用希腊字母α、β、γ等表示,如平面α、平面β等,也可以用表示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或者相对的两个顶点的大写字母来表示,如平面AC 、平面ABCD 等。 3 三个公理: (1)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符号表示为 A ∈L B ∈L => L α A ∈α B ∈α 公理1作用: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 (2)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符号表示为:A 、B 、C 三点不共线 => 有且只有一个平面α, 使A ∈α、B ∈α、C ∈α。 公理2作用:确定一个平面的依据。 (3)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符号表示为:P ∈α∩β =>α∩β=L ,且P ∈L 公理3作用:判定两个平面是否相交的依据 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1 空间的两条直线有如下三种关系: 相交直线:同一平面内,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平行直线: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 L A · α C · B · A · α P · α L β 共面直线

高中数学必修二选修2-1知识点归纳

必修二 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 空间几何体 1. 棱柱 直棱柱:侧棱垂直于底面的棱柱。(正棱柱: 底面为正多边形的直棱柱。) 斜棱柱:侧棱不垂直于底面的棱柱。(平行六面体:底面为平行四边形的斜棱柱。) 棱锥 正棱锥:底面为正多边形,顶点在底面的投影为底面的中心的棱锥。 斜棱锥:以上条件之一不满足的棱锥。 棱台 正棱台:由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截正棱锥得到的棱台。 斜棱台:由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截斜棱锥得到的棱台。 四面体:三棱锥 正四面体:六条棱均相等的三棱锥。 空间四边形ABCD :三棱锥,其中有四条边:AB 、BC 、CD 、DA ;两条对角线:AC 、BD 。 2. 三视图(会识别,会画图) 3. 斜二测画法画直观图:见《名师面对面》P10:3题;P12:6、7题 4. S 圆柱侧=2πrl S 圆柱表=2πrl+2πr 2 S 圆锥侧=πrl S 圆锥表=πrl+πr 2 S 圆台侧=π(r +r ′)l S 圆台表=π(r +r ′)l +πr 2+πr′2 其中r 为底面半径,l 为母线长 5. V 柱体=Sh V 锥体=1 3Sh V 台体=1 3(S+√SS′+S’)h 其中S ,S’为底面积,h 为高 6. S 球表=4πR 2 V 球=43πR 3 7. 球内接正方体棱长a 与球半径R 关系:2R=√3a 注意:将《名师面对面》P12-21重做一遍。 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1.平面的概念,画法,与点的属于关系,与直线的包含关系。 2.三个公理: (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同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2)不共线三点确定一个平面。 推论:①一条直线与直线外一点确定一个平面。 ②两条平行直线确定一个平面。 ③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个平面。 (3)如果两个不重合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仅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注意:将《名师面对面》P22-24重做一遍。 3.空间两直线的位置关系:_____、_____、_____。 4.异面直线所成角范围:_____;求法:平移。 5. 空间两平面的位置关系:_____、_____。 6. 线面平行 7.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线面平行 面面平行 8.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线面平行 线(交)线平行 9.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面面平行 (交)线(交)线平行 10.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线线垂直 线面垂直 11.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线面垂直 面面垂直 12.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直线平行。 13.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注意:将《名师面对面》P32-54重做一遍。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大全(必修)

高二数学会考知识点总结大全(必修) 第1章空间几何体1 1 .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1. 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11 三视图: 正视图:从前往后 侧视图:从左往右 俯视图:从上往下 22 画三视图的原则: 长对齐、高对齐、宽相等 33直观图:斜二测画法 44斜二测画法的步骤: (1).平行于坐标轴的线依然平行于坐标轴; (2).平行于y轴的线长度变半,平行于x,z轴的线长度不变;(3).画法要写好。 5 用斜二测画法画出长方体的步骤:(1)画轴(2)画底面(3)画侧棱(4)成图 1.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一)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 1棱柱、棱锥的表面积:各个面面积之和2 圆柱的表面积 3 圆锥的表面积2r rl Sπ π+ = 4 圆台的表面积2 2R Rl r rl Sπ π π π+ + + = 5 球的表面积2 4R Sπ = (二)空间几何体的体积 1柱体的体积h S V? = 底 2锥体的体积h S V? = 底 3 1 3台体的体积h S S S S V? + + =) 3 1 下 下 上 上 ( 4球体的体积3 3 4 R Vπ = 第二章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1.1 1 平面含义:平面是无限延展的 2 平面的画法及表示 (1)平面的画法:水平放置的平面通常画成 一个平行四边形,锐角画成450,且横边画成 邻边的2倍长(如图) (2)平面通常用希腊字母α、β、γ等表示, 如平面α、平面β等,也可以用表示平面的平 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或者相对的两个顶点的大写字母来表示,如平面 2 2 2r rl Sπ π+ = D C B A α

(完整)高中数学必修2复习提纲

高中数学必修2复习提纲 第一章 空间几何体 1.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1.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1、 三视图: 正视图:从前往后; 侧视图:从左往右; 俯视图:从上往下。 2、 画三视图的原则: 长对齐、高对齐、宽相等 3、直观图:斜二测画法 4、斜二测画法的步骤:(1).平行于坐标轴的线依然平行于坐标轴; (2).平行于y 轴的线长度变半,平行于x ,z 轴的线长度不变; (3).画法要写好。 5 用斜二测画法画出长方体的步骤:(1)画轴(2)画底面(3)画侧棱(4)成图 1.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一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 1、棱柱、棱锥的表面积: 各个面面积之和 2、圆柱的表面积 3、圆锥的表面积2 r rl S ππ+= 4、圆台的表面积2 2 R Rl r rl S ππππ+++= 5、球的表面积2 4R S π= (二)空间几何体的体积 1、柱体的体积 h S V ?=底 2、锥体的体积 h S V ?= 底3 1 3、台体的体积 h S S S S V ?++=)3 1 下下上上( 4、球体的体积 3 3 4R V π= 第二章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1.1 1、平面含义:平面是无限延展的 2、平面的画法及表示 (1)平面的画法:水平放置的平面通常画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锐角画成450 ,且横边画成邻边的2倍长(如图) (2)平面通常用希腊字母γβα、、等表示,如平面α、平 面β等,也可以用表示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或者相 对的两个顶点的大写字母来表示,如平面AC 、平面ABCD 等。 3、三个公理: (1)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符号表示为 ααα????? ? ???∈∈∈∈L L B L A B A 公理1作用: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 (2)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符号表示为:A 、B 、C 三点不共线 => 有且只有一个平面α, 2 22r rl S ππ+= D C B A α C · B · A · α L A · α

高二数学选修2-1知识点总结(精华版),推荐文档

高二数学选修2-1 知识点 1、命题: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 真命题:判断为真的语句. 假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 2、“若p ,则q ”形式的命题中的p 称为命题的条件,q 称为命题的结论. 3、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则这两个命题称为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原命题,另一个称为原命题的逆命题. 若原命题为“若p ,则q ”,它的逆命题为“若q ,则p ”. 4、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恰好是另一个命题的条件的否定和结论的否定,则这两个命题称为互否命题.中一个命题称为原命题,另一个称为原命题的否命题. 若原命题为“若p ,则q ”,则它的否命题为“若?p ,则?q ”. 5、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恰好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的否定和条件的否定,则这两个命题称为互为逆否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原命题,另一个称为原命题的逆否命题. 若原命题为“若p ,则q ”,则它的否命题为“若?q ,则?p ”. 6、四种命题的真假性: 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 真真真真 真假假真 假真真真 假假假假 四种命题的真假性之间的关系: (1)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 (2)两个命题为互逆命题或互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 7、若p ?q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 件.若p ?q ,则p 是q 的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 8、用联结词“且”把命题p 和命题q 联结起来,得到一个新命题,记 作p ∧q . 当p 、q 都是真命题时,p ∧q 是真命题;当p 、q 两个命题中有一个命题是假命题时,p ∧q 是假命题(一假必假). 用联结词“或”把命题p 和命题q 联结起来,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 ∨ q .当p 、q 两个命题中有一个命题是真命题时,p ∨q 是真命题(一真必真);当p 、q 两个命题都是假命题时,p ∨q 是假命题. 对一个命题p 全盘否定,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 . 若p 是真命题,则?p 必是假命题;若p 是假命题,则?p 必是真命题. 9、短语“对所有的”、“对任意一个”在逻辑中通常称为全称量词,用“ ?”表 示. 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称为全称命题. 全称命题“对M中任意一个x ,有p (x)成立”,记作“ ?x ∈M,p (x)”.短 语“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在逻辑中通常称为存在量词,用“?”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