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防治水稻稻飞虱药效试验word精品文档4页

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防治水稻稻飞虱药效试验word精品文档4页

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防治水稻稻飞虱药效试验word精品文档4页
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防治水稻稻飞虱药效试验word精品文档4页

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防治水稻稻飞虱药效试验为验证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防治水稻稻飞虱的效果及安全性,明确其适宜的使用剂量和最佳使用时期,为农药推广提供依据,笔者特开展了田间药效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试验地在涿鹿县东小庄镇保庄村水稻地,试验地为粘土,土壤有机质含量1.3%,pH7.8,土壤肥力中等,所有试验小区的栽培条件一致。水稻于6月3日插秧,密度23 200穴/667m2。

1.2 供试材料试验对象为水稻稻飞虱,试验作物为水稻,品种为辽星。试验药剂为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由河北瑞宝德生物化学有限公司生产;对照药剂为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由江苏安邦电化有限公司生产。

1.3 试验设计试验共设5个处理,分别为:试验药剂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45(A)、60(B)、75(C)g/hm2,对照药剂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60g/hm2(D),另设清水处理为对照(ck)。以上用量均为有效成分量。每个处理设4次重复,共计20个小区,每小区面积40m2,随机区组排列。

1.4 施药方法施药在水稻分蘖期,稻飞虱始盛期进行,在7月23日喷药一次,施药当天气温25.1℃,湿度52%。注意上下部叶片都要喷匀,667m2兑水30kg。各小区统一采用利农Jacto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喷头为扇形喷头,常压均匀喷雾。

1.5 调查、记录和测量方法施药前调查稻飞虱基数,施药后3d、7d 各调查一次活虫数,试验期间观察药害情况。每小区平行跳跃法调查10点,每点2丛,每小区共调查20丛。摇动稻丛,统计稻丛间水面漂浮的

飞虱数。防效计算公式如下:

[防治效果(%)=(1-空白对照区药前活虫数×处理区药后活虫数空白对照区药后活虫数×处理区药前活虫数)×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稻飞虱的防效比较

2.1.1 药后3d试验结果 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45、60、75g/hm2防效分别是84.37%、89.89%、92.07%,对照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60g/hm2防效为89.43%(表1)。对试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75g/hm2、60g/hm2和对照药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60g/hm2 3处理之间分别互比,防效差异不显著;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75g/hm2、60g/hm2和对照药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60g/hm23个处理都与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45g/hm2处理之间防效差异显著。

2.1.2 药后7d试验结果 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45、60、75g/hm2防效分别是70.90%、81.69%、84.07%,对照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60g/hm2防效为81.00%(表2)。对试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75g/hm2、60g/hm2和对照药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60g/hm2 3处理之间分别互比,防效差异不显著;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75g/hm2、60g/hm2和对照药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60g/hm23个处理都与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45g/hm2处理之间防效差异显著。

表1 不同处理防治稻飞虱试验结果

水稻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共14页

水稻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1、水稻虫害我国已知的水稻虫害有350多种,其中最主要的有20余种,常见的水稻虫害有以下几种: (1)水稻螟虫危害水稻的螟虫种类很多,主要有三化螟和二化螟,部分地区还有大螟等。三化螟和.二化螟都是以幼虫钻蛀茎秆危害水稻,水稻受害后出现的症状是枯心和白穗,二化螟还取食叶鞘,造成枯鞘。 防治方法:①每亩用50%杀螟松乳油0.15~0.2千克,对水50~60千克喷洒,用药1~2次;②每亩用杀虫双大粒剂1千克拌细土30千克制成毒土撒施;③每亩用40%的水胺硫磷0.1~0.15千克对水50~60千克喷洒。 (2)粘由粘虫是一种迁飞性害虫,又称”行军虫”,一般每小时飞行速度为20~40公里。以幼虫取食水稻叶片,危害轻时叶片被吃成缺刻,严重时大部分叶片被吃光,水稻减产10%—20%,大发生时,其幼虫不仅吃光叶片:还咬断穗茎,造成颗粒无收,所以有些地方称它为“剃枝虫”。 防治方法:①每亩用50%辛硫磷O.1”0.15千克对水50~60千克喷洒; ②每亩用80%敌敌畏0.15~0.2千克对水50~60千克喷洒;③每亩用2.5%的敌杀死0.1~0.15千克对水50~60千克喷洒。 (3)稻飞虱和稻叶蝉这两种害虫每年发生代数较多,繁殖量大,以吸食水稻汁液造成危害,导致稻株枯死,倒伏落塘。它们都具有暴发性,还传播病毒病,是对水稻危害比较大的害虫。 防治方法:①每亩用30%甲胺磷0.15- 0.2千克对水50~60千克喷洒; ②每亩用40%的叶蝉散0.15~0.2千克对水喷洒:③每亩用50%的杀

螟松0.1-0.15千克对水喷洒。(4)负泥虫负泥虫又称“背屎虫”,负泥虫的成虫、幼虫都可以危害水稻,但以幼虫为,主,取食水稻叶片的叶肉,留下透明的表皮,形成纵行的白色条纹,叶尖逐渐枯萎,危害严重时,全叶发白焦枯或全株死亡,一旦发生,常减产10%左右。 防治方法:用90%敌百虫结晶0.1~0.15千克对水50-60千克喷洒,接近傍晚时用药为好。 2、水稻病害 (1)稻瘟病稻瘟病又叫稻热病,群众称它为”火风”、烂颈瘟。稻瘟病在水稻整个生育期都能发生,根据受害时期和部位不同,分别称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枝梗瘟和谷粒瘟等。几种主要稻瘟病的识别如下。 苗瘟:一般发生在三叶期以前,病苗基部变成灰黑色,叶片变成淡红褐色,使整株秧苗枯死。 叶瘟:从秧田期至抽穗期均可发生,主要发生在叶片上,也有少数发生在叶鞘上,其病斑有好几种类型,但主要是慢性型奉。急性型两种。慢性型病斑在田间最常见,其形状有点像织布的梭子,两头尖中间大,病班的最外层为深褐色,中间为灰白色。急性型病斑呈灰绿色或暗绿色水浸状,一般为圆形、椭圆性或不规则形。 穗颈瘟:发生在穗颈部,使穗颈变成黑褐色,最后干枯腐烂。发病早的使水稻变成白穗,发病迟的使谷粒不饱满 防治措施:①选用抗病高产良种;②播种前搞好种子处理,一般用50%的多菌灵1000倍液浸种2天;③药剂防治,每亩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0,1~0.15千克对水50~60千克,或40%富士1号乳油0.1~0.15·千

水稻田间管理技术

水稻田间管理技术 湄潭县农牧局向明 习惯上把水稻种子萌发到新种子形成,成为水稻的一生。根据形态、生理等特点,可将水稻的一生分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时期(或阶段)。营养生长期,是指从种子萌发到稻穗开始分化以前的一段生长时期;生殖生长期,是指从稻穗开始分化到成熟收获的生长期。 根据形态、生理特点,可将营养生长期划分为秧田营养生长期和大田营养生长期。其中秧田营养生长期又可划分为三个时期,即从种子萌发至不完全叶伸出的幼芽期,从不完全叶伸出至第三叶全出的幼苗期,从第四叶伸出至移栽的成苗期。 大田营养生长期可分为返青期和分蘖期。从插秧至叶色转青、新叶开始恢复正常生长这段时间,叫返青期。分蘖期可分为有效分蘖期和无效分蘖期:有效分蘖期,是指开始分蘖到全田总茎数达到与计划收获穗数相当的时期;无效分蘖期,是指从全田总茎数与计划收获穗数相当时至停止分蘖的时期。 生殖生长期又可分为幼穗发育期和开花结实期。幼穗发育期,包括从幼穗开始分化至顶叶出一小半以前的幼穗形成期和从顶叶出一 小半至抽穗的孕穗期。开花结实期,可分为从稻穗开始抽出顶叶叶鞘至开花授粉完毕的出穗开花期,从授粉完毕至成熟收获的结实成熟期。 水稻田间管理按时间可分为返青前田间管理、分蘖期田间管理、长穗期田间管理,田间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水分管理、施肥管理和病

虫草害防治。 一、水稻水分管理 (一)水稻的需水规律 水稻需水包括生理需水和生态需水。生理需水是指供给水稻本身生长发育、进行正常生命活动所需的水分,,包括水稻植株蒸腾和构成水稻植株体的水分;生态需水是指为保证水稻正常生长发育、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所需的水分,包括棵间蒸发和稻田渗漏的水分。在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需水量的变化规律是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最大需水量多在拔节孕穗期。水稻需水临界期在孕穗期,此期若水分亏缺,容易造成穗小粒少,甚至会导致不抽穗或造成空壳秕粒。所以保证孕穗期水分供应是关键,有利于形成大穗提高产量。 (二)水稻生育前期水分管理 在插秧后2-3天内,除抛秧田一般不灌水,保持田面湿润,以利提早立苗外,插秧稻田都要灌相当苗高1/3-1/2的稍大水层扶秧护苗,以减少叶面蒸腾,防止秧苗凋萎,加速返青成活。如果这时水层过浅,秧苗经风吹日晒,容易失水干枯,造成大缓秧,使壮秧变成弱秧,早秧变成晚秧。扶秧护苗后,要随即改灌2-3厘米的浅水层,经过自然落干后间隔2-3天再灌一次水。主要好处是:有利提高水温和土温,加速土壤养分分解,促进根系吸收,并使植株基部能接受充足光照,有利于分蘖发生。实践证明,浅水间歇灌溉比深水层灌溉分蘖早,蘖位低,蘖数多,质量好。 (三)水稻幼穗发育期的水分管理

稻飞虱的危害特征及其防治措施

稻飞虱的危害特征及其防治措施 摘要:稻飞虱俗称蠓虫,在田间常与稻叶蝉混合发生,是水稻生产上的主要害虫。在我国,危害水稻的飞虱主要有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3种。近几年来全国稻飞虱危害时有发生,少数地区达到大发生程度。近两年上海市稻飞虱发生也较重,对水稻安全生产带来一定影响。2005年“麦莎”和“卡努”台风过后,上海市稻田遭受自[987年以来最严重的稻飞虱虫灾,市政府和全市科技人员展开了一场“虫口夺粮”大战,基本完成了粮食生产任务,确保了粮食安全。2006年8月29日后,受气流影响,大量稻飞虱迁飞至我市.上海市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褐飞虱迁入峰,使田间亩虫量、卵量迅速上升。每年此时我市水稻正值扬花灌浆期。具有稻飞虱所需的最适食料,大量迁入的稻飞虱如不有效控制.会对水稻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关键字:危害特征稻飞虱水稻生产防治粮食安全扬花灌浆期上海市白背飞虱 为害特点: 成、若虫群集于稻丛下部刺吸汁液;雌虫产卵时,用产卵器刺破叶鞘和叶片,易使稻株失水或感染菌核病。排泄物常遭致霉菌滋生,影响水稻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严重的稻株干枯。严重时颗粒无收。 形态特征:褐飞虱:成虫有长、短两种翅型。长翅型体长3.6-4.8mm,前翅端部超过腹末;短翅型雌虫体长4mm,雄虫约2.5mm,前翅端部不超过腹末;体色分为深色型和浅色型;前者头与前胸背板、中胸背板均为褐色或黑褐色;后者全体黄褐色,仅胸部腹面和腹部背面较暗。卵呈香蕉状,产于叶鞘或叶片中脉组织中,卵粒前端“卵帽”排列成整齐的-行;卵初产时乳白色,半透明,后前端出现红色眼点,近孵化时淡黄色。若虫共5龄,腹背斑纹和翅芽也是区分各龄若虫的主要特征;1-2龄若虫腹部背面有淡色“T'’型斑,均无翅芽;1龄若虫后胸后缘平直,2龄若虫后胸两侧略向后伸;3-5龄若虫腹部第四、五节各有-对较大的淡色斑,第七至九节淡色斑呈“山”字型;3龄若虫中后胸开始有明显翅芽,呈“八”字型,但前翅芽末端不达后胸后缘;4龄若虫翅芽更明显,前翅芽末端伸达后胸后缘;5龄若虫前翅芽末端伸达腹部第三至四节,前后翅芽末端彼此相接或前翅芽伸过后翅芽;低龄若虫体色淡,呈灰白色或淡黄色;高龄若虫有浅色型和深色型两类,前者体色灰白,体上斑纹较模糊;后者黄褐色,斑纹清晰。灰飞虱:长翅型雌虫体长3.3-3.8mm,短翅型体长2.4-2.6mm,浅黄褐色至灰褐色,头顶稍突出,长度略大于或等于两复眼之间的距离,额区具黑色纵沟2条,额侧脊呈弧形;前胸背板、触角浅黄色;小盾片中间黄白色至黄褐色,两侧各具半月形褐色条斑纹,中胸背板黑褐色,前翅较透明,中间生1褐翅斑。卵初产时乳白色略透明,后期变浅黄色,香蕉形,双行排成块。末龄若虫体长 2.7mm,前翅芽较后翅芽长,若虫共5龄。白背粉虱:长翅型雄虫体长3.2-3.8mm,浅黄色,有黑褐斑;头顶前突,前胸、中胸背板侧脊外方复眼后具1新月形暗褐色斑,中胸背板侧区黑褐色,中间具黄纵带,前翅半透明,端部有褐色晕斑;翅柄、颜面、胸部、腹部腹面黑褐色。长翅型雌虫体多黄白色,具浅褐斑。卵新月形。若虫共5龄,末龄若虫灰白色,长约2.9mm。 发生规律: 褐飞虱:海南-年发生12-13代,世代重叠常年繁殖,无越冬现象。广东、广西、福建南部1年发生8-9代,3-5月迁入;贵州南部6-7代,4-6月迁入;赣江中下游、贵州、福建中北部、浙江南部5-6代,5-6月迁入;江西北部、湖北、湖南、浙江、四川东南部、江苏、安徽南部4-5代,6-7月上中旬

【基础知识】水稻叶龄模式理论和同伸规律

【基础知识】水稻叶龄模式理论和同伸规律 日期:2011年4月6日13:24 水稻叶龄模式理论和同伸规律是水稻叶龄诊断栽培技术的基础。叶龄模式理论的主要内容就是伸长节间数为总叶数的三分之一,如:12叶品种,那么,伸长节间数为4节;盛蘖叶位为总叶数的二分之一;有效分蘖临界叶位为总叶数减去伸长节间数;拔节的倒数叶龄值为伸长节间数减2。倒4叶进入第1苞分化,倒3叶露尖到定长为1、2次枝梗分化期;倒2叶出生到定长为颖花分化期;倒1叶出生到定长为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倒1叶叶枕露出到抽穗为花粉充实完成期。 叶龄识别方法主要有,种谷方向法,在水稻生育前期用此法较为准确,即:水稻种谷一侧为单数叶;叶脉偏向法,在水稻生育中期使用叶脉偏向法,面对叶片正面,主叶脉偏向观察者左侧的为双数叶,反之为单数叶;倒数叶龄值法:在水稻生长进入幼穗分化期用倒数叶龄值法,倒数4叶后半叶进入幼穗分化,首先判断倒4叶;点叶龄,插秧后选有代表性的植株10穴,每穴1株在第3叶上用油漆作好标记,同样对5、7、9、11进行标记以便确定叶龄。 水稻生长同伸规律主要包括,叶蘖同伸,规律是N减3 ,这个“N”表示当时正在生长的叶片,以正在生长的第5叶为例,当5叶正在生长时,第2叶的分蘖同时生长;叶与叶同伸规律,N叶露尖时,N叶叶鞘伸长同时N+1叶叶片伸长、N+2叶组织分化、N+3叶组织分化开始、N+4叶原基分化。例如5叶露尖时,5叶叶鞘伸长,6叶叶片伸长,7叶组织分化开始,8叶组织刚开始分化,9叶叶原基分化。叶片与根系的同伸关系:N叶抽出时,N “节根原基”分化同时N-1、N-2 “节根原基’发育、N-3节发根、N-4节根生出1次分枝根、N-5节根生出2次分枝根。如:旱育中苗叶龄为3.1~3.5叶,即4叶抽出同时,4叶“节根原基”分化,3叶与2叶“节根原基”发育,1叶节根9条已突破叶鞘分化待发,不完全叶节根8条出1次分枝根,鞘叶节根5条出2次分枝根。 旱育中苗壮苗标准为:叶龄3.1 ~3.5叶,秧龄30~35天,苗高13厘米左右,地上部 茎叶结构为“3、3、1、1、8”,即中茎长不超过3毫米,第一叶鞘高3厘米以内,1和2叶的叶耳间距1厘米左右,2和3叶的叶耳间距1厘米左右,3叶长8厘米左右;地下部根数为“1、5、8、9”即种子根1条,鞘叶节根5条,不完全叶节根8条,第1叶节根9条分化待发。百株地上干重3克以上。

水稻叶龄诊断技术要点资料

水稻叶龄诊断技术要点| 水稻叶龄诊断技术,是在水稻“器官同伸理论”与“叶龄模式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水稻栽培技术,使传统的种、管、收流程式栽培技术,发展成为按叶龄诊断、预测、调控的栽培技术体系。几年来垦区在水稻生产中全面推广旱育稀植“三化”栽培技术,对育苗及本田管理运用叶龄诊断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面介绍水稻不同生育时期的叶龄诊断要点及管理措施。 一、调查点的确定 水稻叶龄的调查是从水稻插秧后在本田中开始的。在池埂边向里数第三行上,选择穴距均匀,穴株数相近的10穴为调查对象,并在边上插上《水稻田间管理指示牌》,在牌上随时记上各叶展开的日期。 1、叶龄跟踪秧苗的选择。 在调查对象10穴里,每穴选择有代表性的一株,苗质好、叶片健全的秧苗,在主茎叶上进行叶龄标记。 2、标记方法 标记点的叶龄必须选准,叶龄全部点在单数叶上,起始叶要从第三叶开始,并且跟踪到齐穗期。每个叶片要用不同标记符号点在叶片中间部位(如第一标记叶片点一个点,第二标记叶片点两个点,依此类推。 二、育苗期 垦区水稻机械插秧采用旱育中苗,秧龄30~35天,叶龄3.1~3.5叶,苗高为13厘米左右。按叶龄“器官同伸规律”,通过调温、控水等手段,抓好四个关键时期,育成健壮旱育中苗。 第一个关键时期——种子根发育期:播种后到第一完全叶露尖,时间为7~9天。管理重点是促进种子根长粗、伸长、须根多、根毛多,吸收更多养分,为壮苗打好基础。此期一般不浇水,过湿处散墒,过干处喷补,顶盖处敲落,露籽覆土补水。温度以保温为主,如遇33℃以上的温度,开口降温,保持32℃以下,最适温度25~28℃,最低温度不低于10℃。20~30%的苗一叶露尖及时撤出地膜。 第二个关键时间——第一完全叶伸展期:从第一完全叶露尖到叶枕抽出(叶片完全展开),时间为5~7天。管理重点是:地上部控制第一叶鞘高不超过3厘米,地下促发鞘叶节5条根系生长。此期温度最高不超过28℃,适宜22~25℃,最低不低于10℃。水分管理,床土过干处,最适喷浇

水稻稻飞虱发生规律及防治关键点

水稻稻飞虱发生规律及防治关键点 一、稻飞虱分布 3种稻飞虱在我国各省、自治区均有发生。褐飞虱:为偏南方种类,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为害严重。白背飞虱:为广跨偏南方的种类,为害性仅次于褐飞虱。灰飞虱:为广跨偏北种类。 二、稻 飞虱的习性1、群集性:稻飞虱有群集为害特性,田间为害常可见点块状集中为害中心,严重时出现黄塘、冒尖穿顶等明显特征。2、趋荫蔽嫩绿性:飞虱喜湿润凉爽环境栖息,故而在田间荫蔽、经常有水、生长嫩绿的田块飞虱发生较重。株形紧凑、香稻品种(美香占、早香一号等)较易招飞虱。3、迁飞性:飞虱具有随风力随行远距离传播的迁飞特性,尤其是褐飞虱、白背飞虱这种具有候鸟般远距离迁飞的,更是随周年气温的变化南北迁飞4、趋光性:飞虱在夜间有较强的趋光性,尤其在夏季傍晚夜幕临近时,飞虱活动很活跃,开过夜车的人深有体会,每当夜幕临近时,车灯总能吸引虫子过来。

三、稻飞虱为害特点1、稻飞虱主要以成虫、若虫在稻株基部吸吮汁液。破坏稻株营养,进而阻塞水稻输导组织,出现黄塘、穿顶冒尖、枯槁倒伏、分泌蜜露而形成烟霉、空瘪粒增加,带毒的灰飞虱还会传播病毒病。2、一般纹枯病发生重的田块更易诱发飞虱为害。3、抱卵量大。雌虫每只产卵150---300粒不等,有的可产500-800粒,短翅成虫多的产卵上千粒,所以短翅型成虫的大量出现预示飞虱将大暴发。4、飞虱是累积暴发为害。如果前期不做好防控,任其发展,当田间基数足够大,产卵量则呈几何数增长,成、若虫高峰易暴发成灾。

四、稻飞虱防控技术稻飞虱的防控强调坚持“预防为主,压前控后,绿色防控”的方针。 1、预防用药:生产实践中根据田间稻飞虱优势种群类别和发生程度来选用高效对应农药防治用药,预防可以用噻虫嗪、呋虫胺、吡蚜酮、烯啶虫胺等烟碱类药剂。 2、暴发用药:当田间虫量较多呈暴发态势时,就应速效与持效药结合使用,才能在短时间内降低虫口基数,减少损失,如用毒死蜱+吡蚜酮、吡蚜酮和烟碱类复配剂,同时添加助剂提高杀虫效果。

稻飞虱的防治技术

稻飞虱的防治技术 1、稻飞虱药剂防治技术要点 稻飞虱属迁飞性害虫,可以随风雨远距离迁飞繁殖为害,稻飞虱具有暴发性和突发性,是我国和许多亚洲国家水稻生产的重要害虫。稻飞虱喜欢荫蔽、潮湿的环境,成、若虫一般群集在稻丛下部活动,在稻株茎基部刺吸汁液,同时排出大量蜜露,使稻丛基部变黑,叶片发黄干枯。雌虫用产卵管刺裂稻茎的表皮组织,将卵产于组织内。稻株被刺伤处常呈褐色条斑,严重时稻株基部茎秆腐烂,植株枯死,形成一团一团的“黄塘”、“落窝”现象,常造成大片水稻枯黄倒伏,对产量影响极大,轻者减产20~30%,严重时可减产50%以上,甚至造成颗粒无收。 目前,稻飞虱对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抗性水平呈逐年提高趋势,防治难度不断增大。要提高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必须掌握施药技术。在防治时,如能抓住以下几个要点即可有效地控制稻飞虱为害: 1、防治指标。可自行下田检查,如在分蘖期每丛稻株上的稻飞虱超过10头、孕穗期每丛稻株上的稻飞虱超过5头就该立刻喷药防治。 2、防治适期。掌握稻飞虱的防治适期十分重要。稻飞虱种群具有较强的繁殖能力,为减轻后期防治压力,要在水稻生长前中期,抓住卵孵高峰期至低龄若虫高峰期施药,当若虫数量激增或出现短翅型成虫时即应及时喷药防治。 3、对口农药。防治稻飞虱宜选用噻嗪酮(扑虱灵)、敌敌畏+叶蝉散(或毒死蜱)等,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高残留农药、菊酯类农药及其复配制剂。据研究表明,稻田使用菊酯类农药能引起稻飞虱再度猖獗:一是菊酯类农药常规剂量不能有效杀死稻飞虱或者只能杀死部分或大部分稻飞虱,且药效期短,不能持续保持对稻飞虱的控制作用;二是菊酯类农药能刺激稻飞虱的繁殖力,增加产卵量,使得用药区的稻飞虱种群数量超过非用药区;三是菊酯类农药大量杀死稻田蜘蛛和黑肩绿盲蝽等稻飞虱的主要天敌,使药后余生的稻飞虱及其后代失去天敌的控制作用,稻飞虱种群数量持续上升。同时,鉴于褐飞虱对吡虫啉类农

水稻插秧后的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b17922440.html, 水稻插秧后的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作者:刘恋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7年第07期 摘要:水稻生产是我们国家粮食生产的主要品种之一,水稻插秧后的管理与产量的高低 关系紧密,如何做好水稻插秧后的田间管理技术意义重大,对水稻插秧后的田间进行科学合理地管理,能够大大地增加稻田的水稻产量,增强稻田出产水稻的质量,保证人民的粮食安全。 关键词:不同时期水稻种植的特点;插秧后的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政府已经实现了全民基本小康的目标,人们已经不在受困于温饱的问题。但是,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有限,如何优质种植作物,仍然关系重大。在我国南方以及东北的广大地区都在种植水稻,大米成了中国人必不可少的主食。所以,掌握水稻插秧后的田间管理技术意义重大,对水稻插秧后的田间进行科学合理地管理,能够大大地增加稻田的水稻产量,增强稻田出产水稻的质量。笔者将在本文对水稻插秧后的田间管理技术进行简要的介绍,以供读者参考。 水稻种植分为四个阶段:选苗,育苗;插苗;插苗后的田间管理;最终收获阶段。水稻种植的四个阶段各有各的特点,选苗,育苗是水稻种植的基础,插苗后的田间管理是承上启下的一个关键的阶段。接下来笔者将对插苗后的田间管理这一阶段进行详细地介绍,表明其重要性,从而表明本文讨论介绍水稻插秧后的田间管理技术要点的重要性。 水稻插秧后的田间管理阶段是整个水稻种植过程中最关键的阶段,历时也最长,内容也最丰富。水稻插秧后的田间管理所用的时间占到了整个水稻种植过程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内容基本上设计到了水稻种植的所有重要的工作。这一阶段是最需要农民科学管理田间经验技术的阶段,仅仅勤奋工作是远远不够的。 2 水稻插秧后田间管理容易出现的问题 2.1 施肥的误区 很多农民在插秧之后进行施肥的工作存在一些误区。把握不好施肥的准确时间;把握不好施肥的量。把握不好施肥的时间以及不能准确把握施肥的量往往不仅不能起到追肥应有的作用,反而对稻田的稻苗会有损害。 2.2 病虫害防治的误区 防治病虫害需要投入一定的经济成本,很多农民为节约成本而忽视了这一关键的环节。或者,有的农民对病害虫的预防工作不是很重视,认为该环节非必需。等到稻田出现了病虫害才开始使用农药进行灭虫害的工作。此时,不仅经济投入更大,而且稻田的经济收益也将大大降

稻瘟病发生症状与综合防治措施

稻瘟病发生症状与综合防治措施 摘要介绍了稻瘟病的发生症状、病原及侵染特点,分析了其发病原因,并从选用抗病丰产良种、加强栽培管理、药剂防治等方面提出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水稻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稻瘟病;发生症状;病原;侵染特点;发病原因;综合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435.111.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3-0214-01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安龙县现有的水稻种植面积占全县农作物种植面积的75%,随着优良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和种植技术的不断优化,水稻呈现出优质、高产、高效的发展趋势,已逐渐成为广大农民首选的粮食作物,也是农村致富增收的主要途径之一。然而,由于气候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安龙县的水稻种植每年都或多或少地遭受到病虫害的侵袭,轻则导致歉收、减产,重则颗粒无收。 水稻常见病虫害包括:稻黑色菌核秆腐病、稻白叶枯病、稻矮缩病、稻恶苗病、稻纹枯病、水稻螟虫、稻飞虱、稻苞虫、稻纵卷叶螟、稻椿象等。其中,稻瘟病具有传播速度快、分布广、对农作物危害严重的特点[1-2],在贵州省安龙县每

年都有不同程度发生。病害流行年份一般可使水稻减产10%~20%,严重的可减产40%~50%,甚至使稻株整片枯死,颗粒无收。 1 发生症状 稻瘟病可分为苗瘟、叶瘟、叶节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苗瘟发生在秧苗三叶期前,使其变黄褐色而枯死,病斑不明显;叶瘟常可分为急性、慢性型,褐点、白点型;叶节瘟为叶耳、舌、环处发病;节瘟多发于穗颈下第1、2节,初表现为黑褐色小点,后逐渐扩大至整个节;穗颈瘟和枝梗瘟初为水渍状淡褐色小病斑,随后绕颈发生,病部呈深绿色,常造成白穗和瘪粒;谷粒瘟为谷壳和护颖上出现椭圆形褐斑,谷粒不饱满,米质黑。 2 病原及侵染特点 稻瘟病病原是由半知菌引起的真菌病害,其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病稻草和病谷上越冬。翌年春天气温达20 ℃时,若遇降雨,就会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次侵染[3]。菌丝内生,分生孢子梗具2~8个隔膜,从病部气孔或表皮伸出,其顶端可陆续产生5~6个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初无隔膜,呈梨形,成熟后形成2个隔膜,可萌发产生芽管再次侵染作物。 3 发病原因 稻瘟病的发生和流行主要受品种抗性、肥水管理和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水稻的品种不同,对稻瘟病抗性存在一

水稻的常见的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水稻常见病虫害及防治: - 一、主要病害 1.水稻稻瘟病 1.1发病原因 长期灌深水和稻田过分干旱以及氮肥施用过多等都容易导致稻瘟病的发生。 1.2发病特点 水稻一生中有3个易感稻瘟病的时期,分别是苗期、分蘖盛期和抽穗齐穗期。水稻稻瘟病分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很大,应在破口期及齐穗期及早预防。 1.3防治方法 首先要做好种子处理,1%的石灰水浸种或者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浸种24小时催芽,然后将2%的三环唑可湿性粉剂按1:500的比例兑好,将稻秧浸入药液中30s后取出栽插。对水稻叶瘟病可以选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450 g/hm2喷洒。 2.水稻纹枯病 2.1发病原因 稻秧密植、氮肥施用过量以及稻田灌水过多、过频是导致水稻纹枯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2.2发病特点 水稻纹枯病呈现中间灰白色,边缘暗褐色的斑块。多在分蘖盛期和末期至抽穗期发病,其中抽穗期前后发病最为猛烈,水稻纹枯病主要侵害叶子,严重时可危害穗部以及茎秆部。 2.3防治方法 水稻纹枯病防治以肥水管理为中心,种植的时候基肥要施足,抽穗时要追肥,施肥时要注意氮、磷、钾以及锌肥的配合施用。施药不宜过早或过迟,最好在拔节期以后、抽穗期以前。药剂选择:5%井冈霉素水剂2250 mL/hm2或20%纹霉清悬浮剂900~1500 mL/hm2,对水750~1050 kg/hm2喷雾,也可用草木灰225~300kg/hm2对水1500kg浸泡一昼夜,过滤后喷雾。孕穗至齐穗期是水稻纹枯病的重点防治时期,应在稻株的中下部喷施药剂。

3.水稻条纹叶枯病 3.1发病原因 灰飞虱传播是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3.2发病特点 水稻叶脉呈现断续的黄白色或黄绿色条斑。发病早的植株会枯死,发病迟的则抽穗不良,病株分蘖减少。 3.3防治方法 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治主要是采取治虫防病的综合措施。首先要选用抗病品种,其次是及时清理秧田、切断病毒的传播源。当发现发病可用36%三氯异氰尿酸375~450 g/hm210%加吡虫啉300 g/hm2防治。 二、主要虫害 1.水稻螟虫 1.1害虫特征 水稻螟虫分为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 1.2危害症状 螟虫危害严重时可造成水稻白穗。 1.3防治方法 用13.5%钻心炮乳油1350 mL/hm2或15%雷钻乳油1 350 mL/hm2,或13.5%决斗乳油750 mL/hm2喷雾。 2.稻飞虱 2.1害虫特征 俗称“蜢子”,白背飞虱及褐飞虱比较常见。 2.2危害症状 白背飞虱以危害水稻的前期生

水稻各生育期及病害综合防治

1水稻概况 水稻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 1/3,稻谷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 45% 水稻分布 国内 水稻生长的最北限是中国的黑龙江省,中国北方沿河地区也种植稻,但主要的生长区域是中国南方和中国台湾。分为三个稻作区: 华南双季稻稻作区:位于南岭以南,我国最南部。包括闽、粤、桂、滇的南部以及台湾省、海南省和南海诸岛全部。 华中双季稻稻作区:东起东海之滨,西至成都平原西缘,南接南岭,北毗秦岭、淮河,是我国最大的稻作区。 西南高原单双季稻稻作区:地处云贵和青藏高原,黔东湘西高原。 日本、朝鲜半岛、东南亚、南亚、地中海沿岸、美国东南部、中美洲、大洋洲和非洲部分地区。 也就是说,除了南极洲之外,几乎大部分地方都有稻米生长。 水稻的适宜生长环境 水稻喜高温、多湿、短日照,对土壤要求不严。 幼苗发芽最低温度10~12℃,最适28~32℃。 分蘖期日均20℃以上,穗分化适温30℃左右;低温使枝梗和颖花分化延长。 抽穗适温25~35℃。 开花最适温30℃左右,低于20℃或高于40℃,授粉受严重影响。 相对湿度50~90%为宜。 每形成1千克稻谷约需水500~800千克。 水稻的各生育时期 水稻生长周期大体分两个阶段:营养生长阶段和生殖生长阶段。 营养生长阶段 从水稻种子发芽至幼苗拔节期,大约需要90天。这个时期又分4个时期: a.幼苗期,是从水稻种子萌芽到移栽插秧前,一共大约需要35天时间; b.插秧期,是从开始插秧到定植开始生长的这段时间,大约需要7~10天; c.分蘖期,是从插秧开始生长拔节前这段时间,大约需要30天; d.拔节期是从开始拔节到孕穗前这段时间,大约需要15天。 生殖生长阶段 从孕穗到成熟这段时间称为生殖生长阶段,大约需要经过70天时间,共分四个时期: a. 孕穗期,是从开始孕穗到抽穗始时,这段时间大约15天。 b. 抽穗期,从开始破口抽穗起到开始破壳扬花止,大约需要15天。 c.扬花授粉期,从开始扬花到开始籽粒灌浆时止,大约15~20天。 d.灌浆期,从开始灌浆到成熟收获止,大约需要20天时间。 水稻的主要病虫害 水稻苗期主要病虫害 水稻的苗期在五月中旬到六月上旬 病害主要有立枯病,青枯病,苗稻瘟,恶苗病,其中立枯病多是发生在旱育的秧田; 虫害主要有灰飞虱,灰飞虱会传播病毒病。 水稻分蘖期主要病虫害 分蘖期时间为六月下旬到七月上旬,稻瘟病,稻飞虱,螟虫,胡麻斑病,纹枯病,水稻纵卷叶螟,其中的纹枯病与稻飞虱在这个时期是特别易发生的病虫害。

水稻叶龄诊断方法

水稻叶龄诊断方法 来源:信息中心作者:信息中心日期:2010年04月09日访问次数:373 (一)叶龄跟踪方法 叶龄又称“主秆出叶期”,叶龄跟踪就是对主秆出叶情况进行调查。叶龄跟踪要在插秧后立即进行,即4叶期开始调查。在育苗期第1完全叶能够看清的时期开始记载叶龄。 1、调查点确定 选择主栽品种有代表性的地号,在池埂边向里数第三行上,选择穴数均匀,穴株数相近似的10穴为调查对象,并在两边做上标记,为确保调查对象的准确性,调查点的植株要与点外植株反复校正,调查的主茎叶片全部用红色油漆(不干胶纸)等做上记号,水稻叶片小时叶幅窄,用○、×记号,叶幅宽时可以写上叶龄号。每个品种按插期5月15日、20日、25日设调查点,每五天调查一次至齐穗期,共调查16次。 2、叶龄跟踪苗选择 在调查对象的10穴里,每穴选有代表性的一株苗质好、叶片健全的秧苗,在主茎叶片上进行叶龄调查标记。 3、标记方法 标记点的叶龄必须准确,叶龄全部点在单数叶上,起始叶从3叶开始,跟踪到齐穗期。用红油漆(不干胶条)分别在第3叶中间点一个点,第5叶中间点二个点,第7叶中间点三个点或写上3、5、7等叶龄号,依此类推,确保叶龄跟踪的准确性。 4、叶龄观察方法 前出叶与现出叶的叶耳伸长到一定位置时,现出叶属于未定型(满)叶。现出叶的叶耳在前出叶的叶耳以下时为“-”,在前出叶叶耳以上时为“+”,这种情况用的叶龄期以小数点表示,正确的叶龄以调查全部主茎叶龄的平均数为准。 5、株高测定 用手抓住一穴稻株向上捋,由地面量至第二高度叶尖(穗尖)为该穴平均株高,逐穴测定,计算出平均值,做好记录。 6叶龄值计算 以N叶露尖到叶枕露出的全过程为一个叶龄出生过程,并计算叶龄,首先,估算N叶的长度,以N叶下叶的长度加5厘米为N叶的长度,然后测量N叶实际抽出的长度,再除以估算的N 叶的长度,做为N叶长度的比例。例如,计算5叶抽出过程的叶龄,首先估算5叶的长度,如4叶的定型长度为11厘米,则5叶的估算长度11+5=16厘米,如5叶已抽出2厘米,则2÷16

水稻田间管理技术

水稻田间管理 一、插秧后的田间管理。水稻移栽后,由于根系受伤,吸收水肥能力降低,地上部停止生长,叶色变黄,直到新根发生后才开始继续生长。 (一)查苗补苗。插秧后往往有缺穴现象。须及时检查补苗,以保证应有的密度和基本苗数。 (二)看苗灌水。大苗播秧后可以灌深一些水,经两三天后,落浅到一寸左右。小苗移栽,灌浅水l寸左右。 (三)追返青肥。当新根长出2—3寸时,可追施返青肥,以促进新叶出生快,分蘖早。追肥时灌浅l寸左右,每亩追施硫铵2千克左右。 (四)防治潜叶蝇危害。随水稻插秧,潜叶蝇也从秧田转移到大田。可喷施“乐果”,效果很好。 二、分蘖期管理。水稻分蘖期主要是长根、长叶、长分蘖营养体,是营养生长主要时期,是决定穗数的关键时期。管理任务.要促分蘖早生快发,增加有效蘖,控制无效蘖,到最高分蘖期能达到正常的“拔节黄”,为丰产打下基础。 (一)早施分蘖肥。在分蘖始期,追施氮肥,以满足水稻长叶、长分蘖的需要,每亩施用尿素2.5千克为宜,最多不超过5千克。施肥不可过晚,否则易引起徒长倒伏。 (二)浅水勤浇、适当晒田。水稻在分蘖期间,特别是有效分蘖期间,一般浇水1寸左右,能提高地温水温,促进土壤养分分解,分蘖节处的光照和氧气充足,能促分蘖的发生和生长。盐碱地要活水灌溉,防止水质变劣,危害稻苗。当有效分蘖期结束以后,要灌深水抑制分蘖发生。生长过旺时,可给合排水晒田,控制生长,减少无效蘖,对防止倒伏作用明显。 (三)防除杂草和病虫害。除草已普遍应用除草剂,不仅可以消灭稻田杂草,又可减轻大量的繁重劳动。分蘖期还要防治病虫害,主要有时稻瘟病、恶苗病、褐斑病、白叶枯病。虫害如二化螟、稻蓟马、稻纵卷叶螟等。应及时检查,及时防治。 三、长穗期管理。水稻这一时期的生长特点,是营养生

浙江省2006年防治水稻稻飞虱用药意见

浙江省2006年防治水稻稻飞虱用药意见 2005年我省晚稻褐飞虱的大发生,褐飞虱对主要防治药剂吡虫啉产生高度抗药性是重要原因之一。据南京农业大学农药系2005年10月份对我省送测褐飞虱测定结果,抗性倍数在300倍以上,为极高水平。广西农科院2006年4月对广西褐飞虱虫群(我省主要虫源地)的监测结果:对吡虫啉抗性308.44倍,对噻嗪酮抗性10.65倍,表明褐飞虱对吡虫啉仍为高度抗药性。 鉴于今年我省褐飞虱和白背飞虱有大发生趋势,褐飞虱对主治药剂的抗药性现状,以及当前主要防治稻飞虱药剂对不同种类和虫龄稻飞虱控制效果,为有效防控稻飞虱危害,科学合理选用化学农药,特制定以下用药意见,供各地参考。 一、药剂防治策略 根据今年稻飞虱有大发生的趋势,为了有效控制以稻飞虱为主的水稻病虫发生危害,减轻后期防治压力和降低防治成本,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治前控后”(治3压4控5)的防治策略,以争取防治主动。 二、用药方案 1.单季稻和连作晚稻前期白背飞虱的防治。由于目前吡虫啉和噻嗪酮对白背飞虱的防治效果相对较好,因此,对于以白背飞虱占绝对多数单季稻和连作晚稻地区,防治药剂可选用高含量的吡虫啉单剂,如25%博得、25%先净、25%值得、75%艾美乐等,也可选用

噻嗪酮,如25%扑虱灵、25%稻虱净、65%格虱去等,亩用量应适当提高,有效成份建议吡虫啉4-5克/亩,噻嗪酮12-15克/亩。 2.前期白背飞虱和褐飞虱混合发生,或以褐飞虱为主单季和连作晚稻稻飞虱的防治。在稻飞虱低龄若虫高峰期,选用噻嗪酮防治,对于田间有一定数量的高龄若虫稻田,可在防治中加异丙威,速灭威等氨基甲酸酯类药剂,也可使用噻嗪酮与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复配制剂,如25%速扑灵、25%好虱灵、30%速虱灵等,并适当提高亩用药量。 3.4代褐飞虱的防治。由于这一代褐飞虱的田间虫群数量对5代稻飞虱的发生程度起决定作用。因此,必须通过有效控制措施将其田间虫量控制在防治指标以下(每丛1-2只)。对于田间虫龄相对比较整齐的稻区,建议在低龄若虫高峰期选用噻嗪酮或噻嗪酮与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复配制剂,并适当提高用药量;对于田间虫龄不太整齐的稻区,可选用5%锐劲特SC40-50毫升/亩;对于田间褐飞虱高龄若虫或成虫较多的稻田,可在上述配方中加40%毒死蜱80毫升/亩。 4.单季和连作晚稻主害代褐飞虱的防治。此时由于前期的防治田间虫量差异较大,需要进行达标防治,对于孕穗期每丛超过5只、齐穗灌浆期每丛超过8只的稻田进行防治。防治药剂和方法同4代褐飞虱防治。 5.单季和连作晚稻生长后期稻飞虱的防治。对于因前期失治和漏治,且田间虫量很高,乳熟期每丛超过15只,离收获期不到15

稻飞虱在水稻上的产卵特性调查

稻飞虱在水稻上的产卵特性调查 摘要:调查稻飞虱在几个水稻品种上的产卵量?产卵部位等特征,结果表明,稻飞虱产卵行为具有明显的生态位分布,偏向于距叶鞘基部20 cm以上的叶鞘及距叶片基部10~20 cm的叶片上产卵?在叶鞘的平均产卵量明显高于叶片,说明叶鞘更适合于稻飞虱产卵? 关键词:稻飞虱;水稻;产卵特性;调查 稻飞虱属同翅目(Homoptera)飞虱科(Delphacidae)害虫,其种类很多,分布亦广,对水稻造成严重危害的主要有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等[1],是湖北省乃至全中国主要稻区的重要水稻害虫?稻飞虱通过产卵器划破水稻叶鞘及叶片组织,产卵于其中,形成明显的产卵痕,气候及营养等条件适宜时繁殖能力极强? 2010年结合田间试验,于稻飞虱(以褐飞虱为主,褐飞虱?白背飞虱混合发生)产卵高峰期开展了稻飞虱在水稻上产卵特性的田间调查? 1 材料与方法 1.1 寄主情况 水稻品种为甬优9号?丰优191?珞优8号?国稻6号,每品种333 m2,单季中稻,统一栽培管理? 1.2 调查地点 湖北省当阳市玉阳办事处三里港村,该地属湖北省单季稻区,历年均有稻飞虱发生? 1.3 调查时间与方法 于8月29日(第三代稻飞虱产卵高峰期)每品种随机选取5丛,每丛随机选取10株?查找产卵痕,记录产卵痕个数并依次编号,然后在解剖镜下用细针剥取卵条[2],记录卵粒数,检查卵粒被寄生情况?当查得空卵壳时,表明稻飞虱卵已孵化,因而空卵壳数亦计入产卵总数?测量水稻株高?叶长等相关数据,用以确定产卵痕的位置? 1.4 相关概念 产卵痕距离简称卵距,定义为产卵痕在叶鞘或叶片上的位置距叶片或叶鞘基部的距离,试验中以cm为计量单位;平均产卵量定义为每个产卵痕的卵粒数,平均产卵量=产卵量/产卵痕数,试验中以粒/个产卵痕为计量单位? 2 结果与分析

最新整理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实施方案.docx

最新整理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实施方案 一、概述 近年来,由于受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抛秧和旱育秧等新型栽培面积不断扩大;优质但抗病虫性差的品种大量种植,以及气候变暖等有利于病虫发生因素的影响,水稻病虫发生面积大、为害重,偏重年份发生频率高,单是稻纵卷叶螟年发生面积占水稻种植面积35~50左右,虽经大力防治仍造成较 大的粮食损失,对粮食安全构成很大的威胁。同时,由于在水稻螟虫等病虫害防治中,过度依靠化学防治和化学农药的不合理使用,使稻田生态平衡受到了破坏,田间天敌种群数量减少,自然控害能力弱,且致使病虫害对部分药剂产生严重抗药性,还造成稻米农药残留超标和环境污染,影响广大人民群众消费安全和身体健康。为了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结合我县水稻螟虫等重大病虫害发生和为害特点,在全县开展水稻螟虫等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示范推广工作,通过示范,带动全县综合防治技术的普及应用,有效地遏制水稻病虫害对粮食生产的为害,确保粮食增产丰收。同时,通过推广应用综防先进适用技术,减少农药使用次数和使用量,选用对口、安全的农药制剂,保障农产品优质安全高效。为组织好综合防治示范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二、目标任务 下半年全县实施水稻螟虫等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面积3万亩,辐射面积15万亩。~每年全县实施水稻螟虫等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面积10万亩,辐射面积60万亩;示范区内病虫为害总损

失率控制在5以下,螟害损失率控制在1以下;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20以上;通过推广应用综防适用先进技术,改善稻田生态环境,增加田间天敌种群数量,稻谷达到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标准,为我县建立一批无公害稻米生产基地、创建无公害稻米品牌打下基础。同时,通过开展综防示范,使农民更快地掌握植保适用新技术。(各乡镇任务见附表)。 三、工作措施 1、成立组织机构,加强领导。**县综合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农业局刘次邻局长任组长,庞惠广副局长和县测报站何元密站长任副组长,成员:杨廷策、李益超、韦德明、张逸宁、朱韵辉、钟祖梅、李祥生。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何元密兼任。示范区的日常工作由杨廷策和李益超负责。各乡镇也要相应成立组织领导机构,并报县农业局备案。 2、抓好典型示范,以点带面推动综防工作展开。乡镇农技部门在抓好病虫害田间调查和防治指导的同时,都要建立综防示范片,确定专人负责,真正落实好此项工作。 3、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应用综合防治病虫害的技术水平。各乡镇农技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方式举办有关选用良种、肥水管理、病虫害发生规律、农药安全使用、综合防治技术及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工作,让农民掌握和丰富科技知识。 4、印发技术资料,将综合防治技术资料编印分发到各农户,且在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在示范区内,做到每户一份“明白纸”。同时,通过电视预报、大字报、墙报等形式将综合防治技术告知农民。

寒地水稻叶龄诊断栽培技术

寒地水稻叶龄诊断栽培技术(上、下) 寒地水稻叶龄诊断栽培技术(上)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从炎热的南方到寒冷的北方,各个地区都有种植。而在我们国家最北部的黑龙江省地区,是我国纬度最高的稻作区域,这里的粳稻品质十分优良,近些年,稻作面积不断扩大,目前已经成为我国粳稻的主产省之一。然而,这里属于寒温带地区,气候特点是:年平均气温全国最低、无霜期也是全国最短。冬季严寒漫长,春季气温回暖晚,夏季高温时间短,秋季气温下降快。而水稻是喜温、短日照作物,在黑龙江省寒地、长日照条件下栽培,生态条件与南方有很大的差异。 多年以来,这里的农民朋友大多以日历、节气和经验作为标准来栽培水稻,往往会出现肥水管理不当,造成水稻群体长势不足或过于茂盛,病虫害不能及时防治,从而导致水稻产量低、品质差等问题。为此,科研人员通过不断的研究,结合当地水稻的生态特点,总结出一套“寒地水稻叶龄诊断栽培技术体系”。在这项技术体系中,技术人员制定了水稻不同目标产量下的每个叶龄期的生长发育标准,我们可以在田间判断水稻的叶龄,然后与标准对比,及时采用施肥、灌溉、植保等技术措施进行调控。这样就使我们传统的种、管、收流程式栽培技术,发展成为按叶龄诊断、预测、调控的栽培技术体系了。

我们光看看水稻生长的叶片,就能知道下一步要干什么了吗?这项叶龄诊断技术的科学依据是什么呢? 水稻的叶龄模式理论和器官同伸规律就是这项技术的基础! 通常,水稻的产量是在它的根、茎、穗、籽粒等器官生长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而水稻的出叶与分蘖发生、根系生长、节间伸长,以及稻穗分化发育进程等,都存在着有规则的同伸关系。也就是说,随着水稻每长出一片叶子,稻株就有规律地相应形成和生长出各个部份器官。可以说水稻的叶龄与生育进程的相关性,比起我们人类用年龄表示发育进程的相关状况还要准确得多。 水稻不同品种的主茎叶数都比较稳定,每长出一片叶就是一个叶龄。因为叶片与其它器官存在同伸关系,所以,用叶龄做指标掌握水稻生长发育和长势长相,比较简便而准确。 例如:我们把正处于生长的叶片用英文字母N来表示。水稻叶片与分蘖就是N减3的规律。也就是说,比如当第5片叶子正在生长的时候,五减三,第二片叶子的叶腋里正在长出分蘖。他们之间之所以同伸,是因为当时的功能叶,也就是N-2这片叶子,把光合作用合成的养分,同时供给到上面新伸出叶和下面叶片进行分蘖的缘故。

水稻的田间管理

水稻的田间管理 水稻是禾本科稻属,一年生草本植物。人类食用部分为颖果,俗称大米。其田间栽培管理技术主要有: 一、插秧后的田间管理水稻移栽后,由于根系受伤,吸收水肥能力降低,地上部停止生长,叶色变黄,直到新根发生后才开始继续生长。㈠查苗补苗插秧后往往有缺穴现象。须及时检查补苗,以保证应有的密度和基本苗数。 ㈡看苗灌水大苗插秧后可以灌深一些水,两三天后,落浅到一寸左右。小苗移栽,灌浅水l寸左右。 ㈢追返青肥当新根长出2—3寸时,可追施返青肥,以促进新叶出生快,分蘖早。追肥时灌浅水l寸左右,每亩追施硫铵2千克左右。 ㈣防治潜叶蝇危害随水稻插秧,潜叶蝇也从秧田转移到大田。可喷施“乐果”,效果很好。 二、分蘖期管理水稻分蘖期主要是长根、长叶、长分蘖营养体,是营养生长主要时期,是决定穗数的关键时期。管理任务:要促分蘖早生快发,增加有效蘖,控制无效蘖,到最高分蘖期能达到正常的“拔节黄”,为丰产打下基础。 ㈠早施分蘖肥在分蘖始期,追施氮肥,以满足水稻长叶、长分蘖的需要,每亩施用尿素2.5千克为宜,最多不超过5千克。施肥不可过晚,否则易引起徒长倒伏。 ㈡浅水勤灌、适当晒田水稻在分蘖期间,特别是有效分蘖期

间,一般灌水1寸左右,能提高地温水温,促进土壤养分分解,分蘖节处的光照和氧气充足,能促分蘖的发生和生长。盐碱地要活水灌溉,防止水质变劣,危害稻苗。当有效分蘖期结束以后,要灌深水抑制分蘖发生。生长过旺时,可给合排水晒田,控制生长,减少无效蘖,对防止倒伏作用明显。 ㈢防除杂草和病虫害除草已普遍应用除草剂,不仅可以消灭稻田杂草,又可减轻大量的繁重劳动。分蘖期还要防治病虫害,主要有时稻瘟病、恶苗病、褐斑病、白叶枯病。虫害如二化螟、稻蓟马、稻纵卷叶螟等。应及时检查,及时防治。 三、长穗期管理水稻这一时期的生长特点,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除茎秆急剧增长外,幼穗迅速分化形成,分蘖向两极转化,有效蘖继续生长发育,无效蘖逐渐枯死,稻田防止过早封行,保证幼穗分化良好。 ㈠巧施拔节长穗肥凡是拔节后叶黄缺肥田,应巧施穗肥,对巩固有效分蘖,提高每穗粒数有显著效果。一般施用尿素2.5—5千克左右。不可施肥过多,以免引起不良后果。孕穗一般不再追肥,如孕穗末期茎叶发黄,呈早衰状态,可在出穗前15一18天巧施粒肥。一般每亩施尿素l一2千克。切忌施肥量过大,引起贪青晚熟。 ㈡灌好“养胎”水,适时落干晒田水稻幼穗分化期是水稻一生中生长很快和需水最多时期,是耐旱、耐寒力最弱时期。如果缺水,幼穗首先受到影响,不但影响花粉粒正常发育,也影响养分向穗部运输,容易造成穗子短、粒数少、空壳多,必须注意水分的管理。此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