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简评亚洲金融危机中泰国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政策

简评亚洲金融危机中泰国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政策

简评亚洲金融危机中泰国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政策
简评亚洲金融危机中泰国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政策

简论亚洲金融危机中泰国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政策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和神经中枢。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逐步完善,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整合程度越来越高。在过去的二十年中,世界上发生过几次大的金融危机,总结这些危机的经验教训,对中国建设自己的现代金融体系无疑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由于泰国的经济和我国处于相似的发展阶段,所以金融危机的产生对我国金融市场的警示是深刻的、长远的,因此, 有必要加强对于此次泰国金融危机问题的研究,客观地剖析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

那么,泰国的金融危机是怎么产生的呢?

从1976年至1996年,泰国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保持了8%的高速度,一时泰国经济成为亚洲乃至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其中政府积极运用财政预算收支调控经济的做法,受到多方赞誉。同时,财政盈余也保持了较低的通货膨胀率,并引导了国内的高储蓄和高投资。但是,这其中也潜伏着问题。由于国内储蓄不足和总需求膨胀, 进口过多; 而随着国内工资成本的上升, 传统的出口产业的竞争力下降, 出口增长乏力, 从而使经常帐户不平衡的矛盾加剧。为了弥补经常项目的赤字, 自93年起, 泰国政府进一步放开资本市场。随后, 大量外资流入, 特别是短期外债增加很快, 导致国内信贷宽松。国内企业大量举借外债, 进行房地产与股票投资, 形成严重的泡沫经济。

95年以后, 美元开始升值。由于泰铢与美元挂钩, 导致了泰铢相对升值, 出口能力进一步下降。而为了保持资本流入, 以实现国际收支平衡, 泰国中央银行被迫提高利率;加剧了国内经济的不景气, 外资大量流出。在外汇需求增大的情况下, 泰国货币当局并未对泰铢实行贬值, 而是加大在外汇市场的干预力度。在这种形势下, 国际资本市场投机者借机对泰铢发动攻击。自96年起, 连续发动了四次攻击。泰国中央银行在多次干预后, 外汇储备大幅度下降, 被迫于97年7月2日宣布, 放弃执行了十三年之久的钉住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制度, 改为采取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实行浮动汇率后, 泰铢大幅度贬值。7月2日之前, 泰铢汇率经常保持在1美元兑25铢的水平。7月2日以后, 泰铢汇率最低曾达到1美元兑32.6铢, 泰铢贬值幅度最高达30%左右, 这远远超过泰国中央银行预计的1美元兑28铢的

水平。在严重的危机形势下, 泰国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先后辞职; 同时, 泰国政府也已宣布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同时,为了满足国际货币基金的贷款条件, 泰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紧缩政策, 这使泰国经济进一步面临沉重的压力。目前, 泰国经济的发展遇到了巨大的困难, 并极大地影响着社会和政治的稳定。

一、国际收支失衡导致泰国金融危机产生

1、从经济政策来看, 泰国政府忽视了经常帐户的赤字问题

自1977年以来, 泰国经常帐户一直存在着赤字。在经常帐户出现赤字时, 货币当局应首先对经常帐户的赤字的性质加以判断, 如果经常帐户赤字是短期性的, 可以通过外汇储备的变动来加以调节。如经常帐户赤字的性质是长期的, 可通过两种不同方式来加以弥补: 一是通过放开资本帐户的管制, 吸引外资, 以便通过增加资本帐户的盈余来弥补经常帐户的赤字; 二是通过对本国货币实行贬值, 同时采取紧缩的财政货币政策,以便达到在防止通货膨胀上升的同时, 实现经常帐户的平衡。由于泰国经常帐户赤字是长期性的, 泰国政府主要采取了上述第一种政策, 即在汇率上采取钉住美元的政策, 将泰铢稳定在1美元兑25泰铢的水平上; 同时, 采取一系列放宽资本帐户管制的政策, 以吸引外资。

但是, 在过去几年中, 流入泰国的资本却是以短期资本为主。自1993年起, 泰国为了吸引外资, 在开放资本帐户的政策上, 采取了两个重要的政策, 一是开放了离岸金融业务, 推出了曼谷国际金融规划。根据上述规定, 泰国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实际上已没有任何外债规模管理的政策限制。二是泰国允许非居民在泰国商业银行开立泰铢帐户, 进行存款或借款, 并可以自由兑换。通过以上措施, 泰国资本项下已基本实现了可兑换。93年以来, 通过BIBF和非居民的泰铢存款大幅度上升, 而直接投资并未相应上升。上述两种渠道流入资本大幅度上升, 使得外汇储备上升, 国内信贷扩张, 经常帐户赤字进一步扩大。95年以来, 实际经济状况开始恶化, 股市和房地产难以保持上升的趋势。终于使短期外资外流, 这就迫使中央银行继续维持着较高的利率; 较高的利率使投资和消费进一步下降。银行不良资产上升, 国外银行减少了对泰国企业和银行的贷款, 外汇需求发生逆转, 贬值压力加大, 最终诱使国外投资者发动了对泰铢的攻击。

因此, 从宏观政策上看, 泰国政府没有正确处理国内经济平衡目标与国际

收支平衡目标的统一; 在经常帐户出现赤字时, 过分依靠短期外债, 只是在外汇市场上采取了一系列政府干预的手段, 如固定汇率和频繁的外汇市场干预。这种宏观经济政策的失调是导致金融危机的最主要的原因。

2、从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来看, 钉住汇率制降低了货币政策调节经济的作用

泰国自1984年6月30日起, 就实行了钉住以美元为主的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制度, 并以此保证汇率的稳定和货币的可兑换性。泰国中央银行采取钉住汇率时的主要考虑是: 首先, 如果汇率是稳定的, 将有助于外国投资者信心, 特别是国外投资者在泰的直接投资; 二是稳定的汇率, 有助于防止由于进口品的价格上升而导致的通货膨胀; 三是稳定的汇率有助于出口商的成本核算, 从而有利于出口的稳定。泰国的进出口的百分之八十是以美元结算的, 因此, 钉住美元有助于进出口的稳定。但是, 在政策实践中, 钉住汇率制能否成功, 要取决于其它政策的配合。同时, 为了维持固定汇率, 还必须付出其它相应的代价。

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制, 所必须付出的最重要代价之一是, 无法有效地实施本国货币政策。在泰国, 这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中央银行无法有效地实施对于货币供给量的调节。

2. 由于钉住汇率, 泰国中央银行必须保证泰铢利率与美元利率差别稳定, 这也就使其丧失了调节利率的能力。

由于钉住汇率制, 使得中央银行在利率水平上基本失去了控制, 而只能以稳定汇率为目的, 保持美元与泰铢的利差,从而使货币政策在调节经济的能力上受到很大的限制。如93年和94年期间, 泰国出现了经济过热, 但中央银行无法提高利率。因为提高利率, 将导致短期资本的进一步流入, 国内流动性加大, 利率降低到原有水平, 而货币供给量增加。反之, 到了95和96年, 当美元利率开始上升, 而泰国经济不景气, 需要降低泰铢利率时, 泰国银行又无法实现这一目标。因此, 可以说金融监管不力, 也是此次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

二、危机后泰国政府的调节政策

金融危机之后,泰国的政府债务已经成为严重问题。1996年底政府债务为176亿泰铢,占GDP的4%,到1999年第三季度发展到9580亿泰铢,占GDP的18%,2000年度的财政赤字已超过GDP的25%。

泰国的经济复苏计划主要着眼于二点:一是通过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外汇政策稳定宏观经济;二是维持金融市场稳定

1、自1997年8月,与IMF共同制定的宏观政策经历了相对来说不同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标准的IMF财政和金融紧缩政策,利用财政和货币杠杆防止泰铢继续贬值,以稳定经济并重振信心。另外还实行了紧缩的货币政策,利率维持在相当高的水平。

在第二阶段,金融政策由保持汇率稳定转而促进货币量的增长。利率因此降低,金融系统的压力得到缓和,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国内需求。同时,政府采取了新的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公共工程和社区发展工程提供社会保障,增加就业。

政府于1999年3月开始了宏观政策的第三个阶段。1999年3月30日政府出台了旨在促进私人消费的措施,1999年8月政府又出台了促进私人投资措施。这些措施的出台大大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状况措施,使处于困境中的中小企业更加容易得到融资。

2、为使金融系统免于崩溃,政府随后进行了全面的金融改革。它是泰国经济改革的核心,以加强国内金融机构的偿债能力和流动性为主要目的。危机后的改革正在重塑泰国的金融体系轮廊,其中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在更大程度上允许外国参与。

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开放金融系统,允许外资的更大参与;

二、调整金融系统结构,发展债券市场;

三、加强央行的独立性和监管能力;

四、进行资产结构调整,减少不良贷款率。

三、泰国金融危机带给我们的思考

(一)经济发展主要应依靠国内的储蓄, 而不能过分依靠外资, 特别是不能依靠外债来支撑经济发展

今天, 世界正进入全力发展经济的新时期, 各国在经济发展上的竞争也日益加剧。泰国在20年的经济发展中, 长期保持着经常帐户赤字, 但始终不采取有效措施实现经常帐户的平衡, 而只是试图通过放松资本帐户的管制, 来吸引

更多的外资来弥补经常帐户的赤字,特别是短期外债,来支撑经济发展。从实践来看, 这一政策是有重大缺陷的。

近年来, 我国之所以能够实现宏观经济稳定平衡的发展,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坚持了以利用本国储蓄为主, 引进外资作为补充的发展经济的战略。自93年以来, 在保持人民币名义汇率稳定的同时, 始终保持了经常帐户的盈余, 这就使我国宏观经济有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因此, 对这一基本的宏观经济政策应当继续保持下去。

从泰国金融危机的过程来看, 具有较高的外汇储备是稳定一国货币的重要因素, 但并不能充分保证一国的货币安全。泰国的外汇储备并不算低, 到96年底, 外汇储备为396亿美元, 约为7个月的进口量, 这已达到泰国历史最高水平。但是, 由于经济发展出现了严重的失衡, 依然发生了金融危机。因此, 一国的货币安全的条件不仅在于要保持较高的外汇储备, 同时还要保持一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和提高经济实力。

(二)在引进外资过程中, 要特别注意促使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出口能力的提高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 泰国政府始终注意积极引进外资;但是, 在外资的投向上, 始终没有合理的调整。大量外资被用于公共建设和房地产, 而整个工业制造水平和出口能力始终没有提高。

我国在引进外资工作中, 一直坚持了以吸引国外直接投资为主的政策, 因此, 使我国的工业制造能力和出口能力不断提高。人民币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以来, 虽然实际汇率升值达40%左右, 但我国出口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势头, 特别是三资企业出口比例上升, 这也反映了引进外资对于提高我国出口能力和改善经常帐户的效果。但在目前在引进外资的工作中, 也有需要注意的问题, 特别是目前地方政府大量在基础建设中引进外资, 而又通过结汇, 迫使中央银行投入基础货币;这类投资对出口能力和工业水平并没有提高, 虽然国家外汇储备增加了, 但未来会在两方面产生压力, 一是一旦项目收益不理想, 会带来偿债的压力; 二是当项目到期时, 又会对外汇汇出产生压力。特别是一部分地方政府和企业, 采用了地方担保的回报的形式, 实际形成了外债, 对这类外资的流入, 应当加强管理。

(三)要充分利用汇率机制调节国际收支, 同时使货币政策的更具有自主性如前所述, 泰国所采取的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的重要的缺陷之一是使中央银行丧失了在货币政策上的调控权。

目前, 我国也采取了稳定人民币名义汇率的政策, 在外汇市场上供大于求的形势下, 中央银行外汇占款迅速增加。自93年外汇体制改革以来, 中央银行资产的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 在外汇占款持续增加的形势下, 我国主要运用以收回中央银行贷款的对冲政策; 但由于各方面的因素, 收回中央银行贷款的政策已越来越受到限制。因此, 一方面我们应当加强以汇率来调节国际收支平衡, 另一方面要大力推动公开市场操作, 以便保证有力地实施货币政策。

(四)要加强离岸金融业务的管理和外汇管制

泰国的金融危机中表现出, 目前国际金融市场上投机者对于一国金融稳定的破坏作用。因此, 我国中央银行应当大力加强对于国际金融风险防范的研究, 并具体落实到政策制定中去。

通过对泰国的金融危机过程的分析, 我认为, 国外投机者要进行对一国货币的攻击, 除了要有适当的宏观环境之外, 在技术上, 也要有相应的条件。从我国经济实践来看, 我国货币基本保持了稳定, 除了宏观经济处于健康发展的阶段这一根本的因素之外, 在外汇管理体制上, 目前还没有给投机者可乘之机。因为, 我国虽然建立了银行间外汇市场, 包括允许外资银行进入外汇市场买卖和将三资企业纳入结售汇体制, 但是, 我国对于短期资本采取了严格管理的政策; 同时, 对非居民持有本币也实行了严格的控制。所以, 虽然这两年, 股票、债券和货币市场波动较大, 但在外汇买卖上并无发现相关的异常波动的现象。这是值得认真总结的经验。但是, 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 对于原有的管理方式, 也将提出新的问题。目前, 三资企业的规模正在迅速扩大, 我国在信贷资金管理上必然要逐步放宽对于外资银行在本币业务上的限制, 这就需要注意研究防范金融风险的问题。例如, 目前三资企业从外资银行借款, 并不受到外债规模管理的限制; 外资银行总行可以调入外币资金到其设立在华的分行, 以满足三资企业的外汇贷款需求。这样, 就为三资企业以外汇资金转成本币进行投资活动提供了可能。同时, 外资银行也开始进入人民币同业拆借市场, 这也为外资银行得到人民币资金提供了新的渠道。随着, 我国地方和企业在港融资规模的扩大, 也将为非居

民取得人民币提供了可能。目前, 国内已存在外汇的现汇和人民币远期, 而在香港和芝加哥市场都有人民币现货和远期交易, 因此, 目前, 必须加强对于非居民和外资银行的人民币业务的监督和管理, 以规避开放过程中可能带来的风险。

(五)要正确处理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监管的关系

泰国这次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是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大量坏债的出现。在多年的经济发展中, 泰国仅仅强调了金融自由化, 设立了许多新的金融机构。但在本币和外币的融资方面,都没有对非银行金融机构加以应有的控制。财务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大量发行本票融入资金, 同时, 还可以通过直接向外资银行借债获得外币贷款。在钉住汇率制下, 由于汇率风险很小, 而美元利率很低, 这也促使非银行金融机构对外过度负债。而一旦国内房地产和股票市场下跌, 汇率贬值, 都会使这些企业的经营更加困难。

泰国在非银行体系金融机构发展问题上的教训表明, 金融监管与金融体制改革必须同步进行; 没有有力的金融监管手段, 就无法推进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方面的创新。

浅析我国国际收支失衡问题和解决办法介绍

吉林财经大学毕业论文 浅析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 及对策 学院国际交流学院 专业班级国际金融 1133 班 学生姓名兰天鹏 学号1802113344 指导教师王丽颖 职称副教授 二○一五年四月

毕业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年 4 月8 日

摘要 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国际收支在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两个账户上始终呈现“双顺差”的状态,中国国家统计局和外汇管理局的统计数据显示,自从二十一世纪起,我国的“双顺差”状态更为明显,且“双顺差”的差额也在不断增加。我国在长时期的内外作用下产生的国际收支的“双顺差”的状态很难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在短期内被消除,并且,这种状态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也产生了较大的不利影响。我国国际收支长期持续严重不平衡的状态,已经导致了我国外汇储备大量增加,对国内市场的通货膨胀和现如今人民币对外升值也产生了雨大的内在压力,不但削弱了我国政府为调节经济所采取的货币政策,也给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带来了众多摩擦。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现阶段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严重性,采取积极对策,消除不良影响。 【关键词】国际收支双顺差经常项目账户资本和金融项目账户

Abstract Since the 1990s, China's international balance of payments on current account, capital and financial accounts are always two "twin surplus" in the state, the data show that since 2005, China's "double surplus" situation is particularly evident, and its scale is still growing trend. Our country for 16 years, "double surplus" pattern, in the history of the global economy is very rare. Under the combined effect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causes of long-term, China's international balance of payments "double surplus" pattern is difficult to disappear with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 obviously, the term "double surplus" state of our economy more harm than good. China's international balance of payments of long-term sustained serious state of imbalance, has led to a substantial increase in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inflation on the domestic market and is now the appreciation of the RMB foreign rain also produced internal pressure, not only weakened the Chinese government to regulate the economy adopted monetary policy, but also to China Foreign Economic and Trade has brought numerous friction. Therefore, we should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seriousness of the present stage of China's international balance of payments, and to take positive measures to eliminate adverse effects. Keywords:Balance of payments Double surplus Current account Capital and financial account

论中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及调节方法

【金融与保险】 论中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及调节方法 王思蔚 摘 要:本文深入分析了我国长期以来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以及提出了相应的调节方法。 由于连续十多年的贸易和资本双顺差使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矛盾不断积累,导致外汇储备过快 增长。同时,我国长期实行的“宽进严出”的外汇管理制度,不适应人民币升值预期较高的新形势, 外汇储备新增规模大于贸易顺差和外商直接投资的情况越来越严重。本文从经常项目和资本项 目两大方面分别详细讨论了各自持续顺差的原因,并从宏观与微观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有 效调节方法。 关键词:国际收支 经常项目 资本项目 涉外经济政策 一,我国国际收支的不平衡现状 (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https://www.wendangku.net/doc/cf14231072.html,) 2005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见附件)显示,中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呈现“双顺差”,国际储备较快增长。 1.中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1608亿美元。其中,按照国际收支统计口径计算,货物出口7625亿美元,货物进口6283亿美元,顺差1342亿美元;服务项目收入744亿美元,支出838亿美元,逆差94亿美元;收益项目收入390亿美元,支出283亿美元,顺差106亿美元;经常转移收入277亿美元,支出23亿美元,顺差254亿美元。 2.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630亿美元。其中,直接投资净流入678亿美元,证券投资净流出49亿美元,其它投资净流出40亿美元。 3.中国外汇储备资产继续增长。其中,外汇储备资产较上年末增加2089亿美元,达到8189亿美元。 国际收支失衡不断扩大(图一),首先导致人民币升值压力较大。其次,大规模贸易顺差和巨额外汇储备导致贸易摩擦频发。另外,由于外汇储备增长迅速,外汇占款渠道被动投放的基础货币增长过快,我国货币政策自主性受限,对冲过剩流动性的成本和压力越来越大,2005年下半年以来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速加快,为信贷扩张、投资反弹和房地产等资产价格过快上涨埋下了隐患。不但如此,大量外汇储备投资于低收益的美国国债,造成资金资源的严重浪费。 二,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 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持续顺差,国家外汇储备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国际收支状况是国内经济运行的结果,反映了我国一些深层次的制度性、结构性问题。 1.经常项目持续顺差的原因 从经常项目来看,根据国民核算恒等式,经常项目差额等于国民储蓄与国内投资之差。过去10年来的绝大多数年份,我国国民储蓄都大于国内投资,导致经常项目顺差。这主要是由于: (1)经济结构不合理抑制消费增长,推动居民储蓄持续上升。20世纪90年代,我国第二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从80年代的10.4%提高到13.5%,而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却从80年代的12.3%下降到9.1%。1998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来,第二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而第三产业只增长了7.7%。目前我国第三产业占G DP的比重甚至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水平。即使在发展较快的制造业,产品普遍缺乏个性,种类少,附加值难以提高。这抑制了居民的消费增长,导致储蓄被动增加,超过国内投资的水平就表现为经常项目顺差。 国内经济结构问题反映在对外经济上,是企业千方百计扩大出口,以消化国内一般商品过剩的生产能

第2章 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

第一节国际收支的失衡及其经济影响 一、失衡的判断 按经济交易的性质,国际收支交易分为 自主性交易(autonomous transaction)—事前交易(ex-ante transaction) 调节性交易(accommodating transaction )—事后交易(ex-post transaction) 国际收支是平衡还是失衡,根据自主性交易和调节性交易来判断。 真正的国际收支平衡是不必依靠调节性交易,而仅以自主性交易就能达到平衡的状态。 二、国际收支失衡的类型 (一)偶发性失衡(accidental disequilibrium) 由于偶然的、突发的事件而造成一国国际收支失衡。 气候突变农作物减产出口进口贸易收支逆差国际收支逆差政局不稳资本外流资本金融账户逆差国际收支逆差 (二)周期性失衡(cyclical disequilibrium) 由于经济体处于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而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 进口本国相对繁荣国民收入 P 出口 贸易收支逆差国际收支逆差 (三)结构性失衡(structural disequilibrium) 由于国际经济结构的变化,引起一国国际收支失衡。 1、产品结构失衡 国际市场对“本国出口品”需求出口外汇收入 国际市场对“本国进口品”供给进口品的价格外汇支出贸易收支逆差国际收支逆差 2、生产要素结构失衡 本国要素价格生产成本出口品的价格出口 经常账户逆差国际收支逆差 (四)收入性失衡(income disequilibrium) 由于国民收入的变化从而引起国际收支的不平衡(国民收入的变化由经济增长率引起)经济增长率国民收入总需求CA户逆差国际收支逆差 (五)货币性失衡(monetary disequilibrium) 由一国的价格水平、成本、汇率、利率等货币性因素所造成的国际收支失衡。 1、价格/成本出口进口经常账户逆差

关于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探讨(有参考文献)

关于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探讨 摘要:在开放的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要实现内外经济均衡两个目标。 如果只考虑对内均衡,那么,外部不均衡会通过各种途径影响国内经济。 本文针对我国经济运行中内外失衡的现实,认为宏观调控必须内外均衡一齐抓,但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是我国宏观经济能否稳定运行的关键,并从转变贸易增长方式、调整经济政策、扩大内需及外汇汇率改革等多方面入手,采取综合措施力促国际收支平衡。 关键词:国际收支;国际收支失衡;内外均衡。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开放程度的扩大,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其他国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国际收支平衡对经济的平稳运行也越来越重要。针对我国经济内外失衡的现实,为了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笔者认为要实现国际收支的平衡,宏观调控必须内外均衡一齐抓。 一.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 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年,我国国民经济呈现出增长快,效益好,通胀低的良好态势。但也存在着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的问题。在国家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的作用下,国民经济偏快增长的势头得到了初步遏制。2006年我国外贸顺差为1774.7亿美元,较2005年的1019亿美元上涨74%,外汇储备为10663亿美元,比上年增加2473亿美元,说明我国国际收支严重失衡状况没有改善。因此,200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必须把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作为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的重要任务。 二、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 在国际收支领域出现的大量“双顺差”,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一)国际产业的转移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迅速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为了保持竞争优势,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步伐,重点发展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和以金融、保险服务等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而将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甚至高污染的产业向其他国家和地区大规模转移。我国随着全球产业大转移和重新分工,而逐渐成为许多产品的世界制造中心。这一方面扩大了我国的出口,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我国的进口替代水平。由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我国需要进口越来越多的高技术产品,但这种扩大进口的需求却受到了限制,从而造成国内产能增长较快、而消费需求又相对不足,从而产生大量的贸易顺差。 (二)投资与消费比例关系的失衡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出口和投资的拉动,所以造成消费增长和投资增长的不协调,消费增长在两大内需中长期处于明显滞后状态。据我国官方统计数字显示,自1978年至2004年的26年来,中国的投资增长速度保持在年均13.2%的水平,但同期消费增长水平却一直低于投资水平,扣除物价因素,年均增速仅为8.6%。我国投资增长率已经连续几年以接近消费增长率一倍的速度增长,使得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关系严重失衡。

国际收支失衡

国际收支失衡 国际收支失衡是指一国经常账户、金融与资本账户余额出现问题,即对外经济出现了需要调整情况。一国国际收支失衡经济影响。对外,国际收支失衡造成汇率、资源配置、福利提高困难;对内,国际收支失衡造成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困难,即对外失衡影响到国内经济均衡发展,因此需要进行调整。 一、产生国际收支失衡主要原因: (一)结构性失衡 因为一国国内生产结构及相应要素配置未能及时调整或更新换代,导致不能适应国际市场变化,引起本国国际收支不平衡。 跟经济周期有关,一种因经济发展变化而使一国总需求、进出口贸易和收入受到影响而引发国际收支失衡情况。 (三)收入性失衡 一国国民收入发生变化而引起国际收支不平衡。一定时期一国国民收入多,意味着进口消费或其他方面国际支付会增加,国际收支可能会出现逆差。 (四)货币性失衡 因一国币值发生变动而引发国际收支不平衡。当一国物价普遍上升或通胀严重时,产品出口成本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下降,在其他条件不变、变情况下,出口减少,与此同时,进口成本降低,进口增加,国际收支发生逆差。反之,就会出现顺差。 (五)政策性失衡 一国推出重要经济政策或实施重大改革而引发国际收支不平衡。 (六)贸易竞争性失衡由于一国商品缺乏国际竞争力所引起失衡 国际收支持续失衡对一国经济影响: (一)国际收支持续逆差对国内经济影响 1.导致外汇储备大量流失。储备流失意味着该国金融实力甚至整个国力下降,损害该国在国际上声誉。

3.使该国获取外汇能力减弱,影响该国发展生产所需生产资料进口,使国民经济增长受到抑制,进而影响一国国内财政以及人民充分就业。 4.持续性逆差还可能使该国陷入债务危机。 (二)国际收支持续顺差对国内经济发展影响 1.持续顺差会破坏国内总需求与总供给均衡,使总需求迅速大于总供给,冲击经济正常增长。 2.持续顺差在外汇市场上表现为有大量外汇供应,这就增加了外汇对本国货币需求,导致外汇汇率下跌,本币汇率上升,提高了以外币表示出口产品价格,降低了以本币表示进口产品价格。导致在竞争激烈国际市场上,其国内商品和劳务市场将会被占领。 4.影响了其他国家经济发展,导致国际贸易摩擦。 5.一些资源型国家如果发生过度顺差,意味着国内资源持续性开发,会给这些国家今后经济发展带来隐患。 国际收支失衡调节: 国际收支失衡调节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自动调节,二是人为调节。 (一)自动调节 指国际收支在失衡后一定时期内可自动恢复均衡 1.金本位制度下自动调节机制 其基本思想是:各国只要遵循游戏规则,一国国际收支失衡,可以通过黄金自由输出入和物价涨跌而自动取得平衡。 所谓游戏规则: (一)规定货币含金量并以铸币平价决定汇率; (二)黄金在国际间自由流动; (四)自由商品市场,不以任何政策加以干预,物价上个具有完全弹性,各国之间处于完全竞争、充分就业状态。 2.纸币流通制度下自动调节机制 (1)固定汇率下自动调节机制

国际收支不平衡的主要原因及其调节的政策措施word精品

一、国际收支不平衡的主要原因及其调节的政策措施。答:(一)一国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可以由多种因素 引起,概括起来主要有: (1)周期性因素。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会给国际收支带来不同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往往是互相渗透、互相影响。这种由经济周期的阶段更替而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称为周期性不平衡。 (2)收入性因素。由于国民收入的增减变化而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称为收入性不平衡。 (3)结构性因素。经济结构包括产品结构、产业结构等。由经济结构所引起的国际收支的不平衡又称为结构性不平衡。结构性不平衡主要体现在贸易账户或经常账户上。 (4)货币性因素一国的价格水平、成本、汇率、利率等货币性因素的变化也可能造成该国国际收支的失衡。由货币性因素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称为货币性不平衡。(5)偶发性因素(二)通常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政政策 1.税收与补贴税收与补贴政策主要包括出口退税、出口免税、对出口企业或者进口替代企业实行税收优惠或者税收减免以及进口加税等。这些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善本国产品的出口条件,刺激出口,减少进口。2.支出政策:财政支出政策是通过影响社会总需求来影响国际收支的。 (二)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的中心是利率与汇率。 1.改变准备金比率的政策 2 .贴现政策3 .公开市场业务4 .调整汇率 (三)直接管制:在国际收支出现不平衡时,也可以采用直接管制的办法加以扭转。直接管制的办法主要有外汇管制和贸易管制。 二、试述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 答:纸币制度下,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1.从长期来看,一国的财政经济状况是影响该国货币对外比价的基本因素 2.国际收支状况3.利率水平4.财政与货币政策5.重大的国际政治因素 在现代外汇市场上,汇率变化常常是十分敏感的,一些非经济、非市场因素的变化往往也会波及到外汇市场。另外,诸如黄金市场、股票市场、石油市场等其他投资品市场价格发生变化也会导致外汇市场汇率的波动,因为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体化,资金在国际间的自由流动,使得各个市场间的联系十分密切,价格的相互传递成为可能和必然。 三、汇率变动的经济影响答:汇率这种特殊价格是一个重要的宏观变量,它与多种经济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变化频繁,对各国经济产生的冲击日益深刻。因此汇率政策及汇率调整已成为各国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1.汇率变动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2.汇率变动对资本流动的影响 3.汇率变动对官方储备的影响:第一,汇率变动后,会对一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产生影响,从而使该国的官方储备发生变动。第二,储备货币汇率的变动,将使持有该储备货币的国家的储备资产的实际价值增加或减少。 4.汇率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汇率变动往往会对一个国家的国内物价水平产生影响。 5.汇率变动对国际经济关系的影响:汇率不稳,加剧有关国家争夺销售市场的斗争,影响国际贸易的正常发展。汇率不稳,影响某些储备货币的地位和作用,促进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的形成。汇率不稳,加剧国际投机和金融市场的动荡,同时又促进了国际金融业务的不断创新。

浅析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和主动调节措施

浅析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和主动调节措施 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可以采用的调节政策有:(1)财政政策调节。财政政策对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机理表现为运用财政收入政策、支出政策和公债政策影响社会总需求的变动,进而通过对边际进口倾向的影响达到调节国际收支的目的。如果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则政府应采用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减少财政支出和提高税率,政府支出的减少通过乘数效应使国民收入数倍的减少;同时,税率的提高进一步降低了企业的收益和个人的可支配收入,收入的减少必然导致本国居民商品和劳务支出的下降,其中包括对进口商品和劳务的需求下降,至于下降的程度则取决于边际进口倾向的高低,最终达到改善国际收支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通过总需求间接调节国际收支失衡以外,财政政策还可直接作用于恢复国际收支的均衡,特别是当国际收支的赤字源于财政赤字时,控制国内财政赤字即可直接改善国际收支。(2)货币政策调节。货币政策可以改变社会总需求的水平,进而影响价格、利率等变量,达到最终调节国际收支失衡的目的。如果_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运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可以降低国内生产的出口品和进口替代品的价格,增强本国产品的竞争力,从扩大出口和减少进口两个角度纠正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逆差。再者,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将促进一国国内利率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吸引资本流人,改善国际收支的资本和金融账户。(3)信用政策调节。信用政策也可以调节国际收支失衡。如果一国面临较严重的经常项目逆差,可以有针对性地直接向出口商提供优惠贷款,鼓励其扩大出口;中央银行也可以通过提高进口保证金比例,抑制进口。另外,还可以通过向外商提供配套贷款吸引投资,通过资本和金融项目的顺差来平衡经常项目的逆差。信用政策的运用还可以通过影响利率水平的变化,进而对投资,价格等变量产生影响,并作用于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通过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变化来进一步调节国际收支失衡。(4)外贸政策调节。外贸政策调节国际收支比较典型的做法是通过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来实施贸易的管制。前者主要是通过提高外国出口商品的关税来抑制进口,刺激对本国进口替代品的需求。但是,其对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仅仅是一种对进口方面的单向调节。后者则一方面运用配额、进口许可证等措施限制进口,另一方面运用出口补贴等措施鼓励本国商品的出口,从进出口两方面双向调节国际收支失衡。如果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可以通过提高关税和增加非关税壁垒来抑制进口、鼓励出口,改善国际收支。但是,通过外贸政策调节国际收支会扭曲市场机制配臵资源的效果,因此将导致一系列问题的出现。例如,走私猖獗、黑市活跃、千方百计逃脱管制。外贸管制还容易产生国际贸易摩擦,陷入报复与反报复的恶性循环。 简介 国际收支失衡(disequilibr ium) 国际收支失衡是指一国经常账户、金融与资本账户的余额出现问题,即对外经济出现了需要调整的情况。一国国际收支失衡的经济影响。对外,国际收支失衡造成汇率、资源配臵、福利提高的困难;对内,国际收支失衡造成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困难,即对外的失衡影响到国内经济的均衡发展,因此需要进行调整。 自主性交易是否平衡,是衡量国际收支长期性平衡的一个重要标志。

国际收支不平衡的主要原因及其调节的政策措施

一、 国际收支不平衡的主要原因及其调节的政策措施。 答:(一)一国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概括起来主要有: (1)周期性因素。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会给国际收支带来不同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往往是互相渗透、互相影响。这种由经济周期的阶段更替而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称为周期性不平衡。 (2)收入性因素。由于国民收入的增减变化而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称为收入性不平衡。 (3)结构性因素。经济结构包括产品结构、产业结构等。由经济结构所引起的国际收支的不平衡又称为结构性不平衡。结构性不平衡主要体现在贸易账户或经常账户上。 (4)货币性因素一国的价格水平、成本、汇率、利率等货币性因素的变化也可能造成该国国际收支的失衡。由货币性因素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称为货币性不平衡。(5)偶发性因素 (二) 通常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政政策 1.税收与补贴 税收与补贴政策主要包括出口退税、出口免税、对出口企业或者进口替代企业实行税收优惠或者税收减免以及进口加税等。这些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善本国产品的出口条件,刺激出口,减少进口。 2.支出政策:财政支出政策是通过影响社会总需求来影响国际收支的。 (二)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的中心是利率与汇率。 1.改变准备金比率的政策 2.贴现政策 3.公开市场业务 4.调整汇率 (三)直接管制:在国际收支出现不平衡时,也可以采用直接管制的办法加以扭转。直接管制的办法主要有外汇管制和贸易管制。 二、试述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 答:纸币制度下,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从长期来看,一国的财政经济状况是影响该国货币对外比价的基本因素 2.国际收支状况3.利率水平4.财政与货币政策5.重大的国际政治因素 在现代外汇市场上,汇率变化常常是十分敏感的,一些非经济、非市场因素的变化往往也会波及到外汇市场。另外,诸如黄金市场、股票市场、石油市场等其他投资品市场价格发生变化也会导致外汇市场汇率的波动,因为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体化,资金在国际间的自由流动,使得各个市场间的联系十分密切,价格的相互传递成为可能和必然。 三、汇率变动的经济影响 答:汇率这种特殊价格是一个重要的宏观变量,它与多种经济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变化频繁,对各国经济产生的冲击日益深刻。因此汇率政策及汇率调整已成为各国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1.汇率变动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2.汇率变动对资本流动的影响 3.汇率变动对官方储备的影响:第一,汇率变动后,会对一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产生影响,从而使该国的官方储备发生变动。第二,储备货币汇率的变动,将使持有该储备货币的国家的储备资产的实际价值增加或减少。 4.汇率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汇率变动往往会对一个国家的国内物价水平产生影响。 5.汇率变动对国际经济关系的影响:汇率不稳,加剧有关国家争夺销售市场的斗争,影响国际贸易的正常发展。汇率不稳,影响某些储备货币的地位和作用,促进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的形成。汇率不稳,加剧国际投机和金融市场的动荡,同时又促进了国际金融业务的不断创新。

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

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 1,临时性不平衡,是由短期的、非确定或偶然因素,如自然灾害、政局动荡等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2,结构性不平衡,是因国内经济,产业结构不能适应世界的变化而发生的国际收支失衡。3,周期性不平衡,是一国经济周期波动所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 4,货币性不平衡,是在一定汇率水平下,一国的物价与商品成本高于其他国家,引起出口货物价格相对高昂,进口货物价格相对便宜,从而导致的贸易收支和国际收支失衡。5,收入性不平衡,是一国国民收入相对快速增长,导致进口需求的增长超过出口增长而引起国际收支失衡。 影响外汇变动的主要因素: 1,国际收支 2,相对通货膨胀率 3,相对利率水平 4,市场预期 5,政府市场干预 6,经济增长率 外汇期货交易和远期外汇交易的异同: 二者的相同之处有:①都是以合同的形式把外汇买卖的汇率固定下来;②都是在将来某一定的时期进行交割;③外汇买卖的目的都是保值或投机。 它们的不同之处有:①买卖双方的合同与责任关系不同;②买卖远期外汇有无统一的标准化的规定不同;③是否收取手续费不同;④实现交易的场所与方式不同;⑤报价内容不同;⑥是否直接成交与收取佣金不同;⑦是否最后交割不同;⑧是否有保证金不同。 国际储备的来源: 1,经常项目顺差 2,中央银行在国内收购的黄金 3,中央银行实施外汇干预政策时购进的可兑换货币 4,一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对外借款净额 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分配的特别提款权 我国外汇汇率制度的现状、特点、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方向: 现状: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特点: 1,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基础是外汇市场的供求状况 2,实行的是单一汇率 3,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 4,,央行操作行为是人民币汇率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存在的问题: 1,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基准汇率并不反映当日外汇市场的行情 2,央行外汇干预力度过大 改革方案: 1,改变汇率过于固定的现状,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区间

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

第二节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 一、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 如上节所述,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现象是经常的、绝对的,而平衡却是偶然的、相对的,因此,国际收支的调节是无时不在进行着。为了顺利而有效地调节国际收支,首先必须研究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然后才能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措施来进行调节。 各国发生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繁多而复杂,这些原因中既有一般的原因,又有特殊的原因。 (一)、一般原因 西方经济学家按发生国际收支不平衡一般原因的不同,将国际收支不平衡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1、周期性不平衡(Cyclical disequilibrium) 周期性不平衡是一国经济周期波动引起该国国民收入、价格水平、生产和就业发生变化而导致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周期性不平衡是世界各国国际收支不平衡常见的原因。因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各国经济不同程度地处于周期波动之中,周而复始出现繁荣、衰退、萧条、复苏,而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对国际收支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在经济衰退阶段,国民收入减少,总需求下降,物价下跌,会促使出口增长,进口减少,从而出现顺差;而在经济繁荣阶段,国民收入增加,总需求上升,物价上涨,则使进口增加,出口减少,从而出现逆差。如日本在1974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19.4%,国际收支却出现46.9亿美元的逆差;1976年日本经济萧条,但国际收支却出现顺差36.8亿美元。 2、货币性不平衡(Monetary Disequilibrium) 货币性不平衡是指一国货币增长速度、商品成本和物价水平与其它国家相比,如发生较大变化而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主要是由于国内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引起的,一般直观地表现为价格水平的不一致,故又称价格性的不平衡(Price Disequilibrium)。例如,一国发生通货膨胀,其出口商品成本必然上升,使用外国货币计价的本国出口商品的价格就会上涨,就会削弱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客观上起着抑制出口的作用。相反,由于国内商品物价普遍上升,相比较而言,进口商品就显得便宜,鼓励了外国商品的进口,从而出现

国际收支失衡

浅析国际收支失衡衡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引言】在国际收支平衡表里,国际收支最后总是平衡的,这种平衡是会计意义上的平衡。但在实际当中,国际收支经常存在不平衡,即出现不同程度的顺差或逆差,这就是国际收支失衡的含义。自主性交易是否平衡,是衡量国际收支长期性平衡的一个重要标志。自主性交易亦称事前交易,是指个人或经济实体为了经济上的某种目的而自主进行的交易。一国在一个长时期里自主性交易平衡,无须再依靠调节性交易来调节与维持,就可以说该国国际收支达到了实质性平衡。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自动调节,二是人为调节。 【关键词】中国经济;储备资产;资本流动;国际收支 【正文】 一、国际收支失衡概况 (一)全球国际收支的主要状况 2009年,在世界各国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的推动下,全球经济触底反弹,复苏迹象日益凸显。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仍然存在,主要发达国家经济稳步回升,主要来自政府财政刺激和再建库存的拉动,但私人部门并未实质好转,消费疲软、失业高企、信贷收缩的状况没有明显改善,自主增长动能尚未完全启动。新兴市场经济增长相对强劲,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希腊债务危机逐步升级,发展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成为全球经济金融焦点。欧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联手出台一揽子救助措施,帮助欧盟成员国应对危机,实行经济结构调整和财务整顿。 近年来,世界经济的一大显著特征是全球国际收支失衡。全球国际收支失衡集中表现为美国的经常项目账户赤字、亚洲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和石油输出国的经常项目账户盈余。在三大发达经济体中,美国存在显著的经常项目账户赤字、日本存在显著的经常项目账户盈余、欧元区的经常项目账户基本保持平衡。 (二)中国国际收支的主要状况

最新国际收支不均衡的调节

国际收支不均衡的调 节

国际收支不均衡的调节 2013年经济师考试报名工作预计2013年5月中旬展开,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让经济师考试取得高分突破,成为决胜经济师考试的重心所在,网校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经济师考试中级金融专业复习资料,供大家备考学习。 三、国际收支不均衡的调节 (一)困际收支不均衡调节的必要性 国际收支不均衡调节的必要性主要有三个方面:①国际收支不均衡的调节是稳定物价的要求。当国际收支逆差时,货币当局动用外汇储备,投放外汇,回笼本币,导致通货紧缩;而当国际收支顺差时,货币当局投放本币,收购外汇,补充外汇储备,导致通货膨胀。为治理由国际收支不均衡导致的通货紧缩或通货膨胀,就有必要将国际收支不均衡调节到均衡。②国际收支不均衡的调节是稳定汇率的要求。当国际收支逆差时,外汇供不应求,导致外汇汇率上涨;而当国际收支顺差时,外汇供过于求,导致外汇汇率下跌。为扭转由国际收支不均衡导致的外汇汇率涨跌,也有必要将国际收支不均衡调节到均衡。③国际收支不均衡的调节是保有适量外汇储备的要求。当国际收支逆差时,货币当局动用外汇储备,会导致外汇储备不足或枯竭;而当国际收支顺差时,货币当局补充外汇储备,会导致外汇储备过多。为治理由国际收支不均衡导致的外汇储备总量过少或过多,同样有必要将国际收支不均衡调节到均衡。 (二)困际收支不均衡调节的政策措施 1.国际收支不均衡调节的宏观经济政策

(1)财政政策。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采用紧的财政政策。紧的财政政策对国际收支的调节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产生需求效应,即实施紧的财政政策导致进口需求减少,进口下降;二是产生价格效应,即实施紧的财政政策导致价格下跌,从而刺激出口,限制进口。 而在国际收支顺差时,可以采用松的财政政策。松的财政政策能对国际收支产生进口需求扩大的需求效应和价格上涨限制出口、刺激进口的价格效应。 财政政策主要调节经常项目收支。 (2)货币政策。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采用紧的货币政策。紧的货币政策对国际收支的调节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产生需求效应,即实施紧的货币政策导致有支付能力的进口需求减少,进口下降;二是产生价格效应,即实施紧的货币政策导致价格下跌,从而刺激出口,限制进口;三是产生利率效应,即实施紧的货币政策导致利率提升,从而刺激资本流入,阻碍资本流出。而在国际收支顺差时,可以采用松的货币政策。松的货币政策能对国际收支产生进口需求扩大的需求效应,价格上涨限制出口、刺激进口的价格效应,以及利率降低阻碍资本流入、刺激资本流出的利率效应。 货币政策既调节经常项目收支,又调节资本项目收支。 (3)汇率政策。汇率政策就是货币当局实行本币法定贬值或法定升值,或有意在外汇市场上让本币贬值或升值。 汇率政策能够产生相对价格效应。这里的相对价格是指以外币标价的本国出口价格,以本币标价的本国进口价格。

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以及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手段

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以及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手段 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结构性失衡 因为一国国内生产结构及相应要素配置未能及时调整或更新换代, 的变化,引起本国国际收支不平衡。 (二)周期性失衡 跟经济周期有关, 一种因经济发展的变化而使一国的总需求、 进出口贸易和收入受到影响 而引发的国际收支失衡情况。 (三)收入性失衡 一国国民收入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一定时期一国国民收入多, 意味着进口 消费或其他方面的国际支付会增加,国际收支可能会出现逆差。 (四)币性失衡 因一国币值发生变动而引发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当一国物价普遍上升或通胀严重时, 出口成本提 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下降,在其他条件不便、变的情况下,出口减少,与此同 时,进口成本降低, 进口增加,国际收支发生逆差。反之,就会出现顺差。 (五)政策性失衡 一国推出重要的经济政策或实施重大改革而引发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调节国际收支的手段主要有: 财政政策 采取扩大或缩减财政支出和调整税率的方式来调节国际收支的顺差或逆差。 国际收支大量顺 差、国际储备较多时,采取增加财政预算、扩大财政支出、降低税率、刺激 投资等手段 ,可以提高消费水平 ,促使物价上涨,增加国内需求和进口,减少顺差。当国际收 支大量逆差时,则可采取削减财政预算、压缩财政支出、增加税收、紧缩通货等措施 国内物价下降 ,增加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能力,减少逆差。 ①利率调 调节国际收支 当国际收支出现大量顺差时, 可以降低利率,促使资本外流和扩大投资规模,使顺差 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 可以提高利率, 吸引外资流入, 控制投资规模, 使逆差缩小。 提 高利率会使本币汇 率上升, 容易影响 国内投资, 抑制商 品出口,从而发生贸易收支 从根本上影响国际收支的改善。因此,只有在币值严重不稳, 国内经济 ②汇率调整。 通过货币法定升值或贬值, 提 可以改善国际收支。 货币升值后, 本国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就会相应 从而使顺 差减少;相反, 货币贬值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逆差。但运用汇率手段调节国际收支失衡,往 往会遭到其他国家的抵制。 ③外汇管制, 指一国政府机构以行政命令的方式, 直接干预外汇 的自由买卖或采取差别汇率。 当一国国际收支逆差扩大、 管制条例 ,对外汇买卖、外汇的收入 和支出实行严格管制 外逃,可以达到改善国际收支的效果。 导致不能适应国际市场 产品 ,迫使 金融政策 采取利率调整、 汇率调整和外汇管制等政策来调节一国的国际收支: 整。提高或降低银行存款利率和再贴现率, 可以吸引或限制短期资本的流入, 失衡。 缩小。 但是, 逆差或使逆差扩大, 和金融状况不断恶化时才采取调整利率的措施。 高或降低本币的汇率, 提高, 进口商品的国内价格就会下降,在客观上起到鼓励进口、抑制出口的作用, 外汇入不敷出时, 制定严格的外汇 ,控制外汇的支出和使用,防止资本

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

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 导致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经济因素,也有非经济因素;有货币因素,也有非货币因素;有来自内部的,也有来自外部的,等等。根据原因的不同,可将国际收支不平衡分为如下六种类型: 1.临时性不平衡 临时性不平衡是指由短期的、非确定的或偶然的因素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这种性质的国际收支不平衡一般程度较轻,持续时间不长,带有可逆性其中主要包括季节性不平衡和偶然性不平衡。季节性不平衡,指由生产和消费的季节性造成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对以农产品为主要出口品的发展中国家,季节性不平衡较为明显。偶然性不平衡,指由天灾人祸造成的一次性、无规律的不平衡,一旦有关天灾人祸的因素消失,国际收支就会恢复到正常状态。在浮动汇率制度下,这种类型的国际收支不平衡有时根本不需要政策调节,市场汇率的波动有时就能将其纠正。在固定汇率制度下,一般也只需暂时动用官方储备资产便能加以克服。 2.周期性不平衡 周期性不平衡是指一国经济周期波动所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从经常项目来看,当一国经济处于衰退期时,国内社会总需求下降,进口需求也相应下降,则经常项目往往会出现盈余;反之,如果一国经济处于繁荣期,国内社会总需求上升,对进口的需求也相应上升,经常项目则可能出现逆差。再从资本流动来看,经济繁荣时期,投资前景看好,资本流人增加;萧条时期,投资前景暗淡,资本流出增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资本项目在各国国际收支中所占比重一般并不突出,故总的来说,一国在经济周期的萧条期国际收支易出现顺差,在经济周期的繁荣期国际收支易出现逆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项目地位愈益突出,这种国际收支顺差或逆差与一国经济周期的萧条或繁荣之间不再必然存在这种简单的对应关系。 3.货币性不平衡 货币性不平衡是指一定汇率水平下国内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变化引起国内物价水平变化从而导致的国际收支失衡。换言之,货币性不平衡主要是由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引起。当一国货币供应量增长率过高,引起国内物价水平上升和货币成本上升,并高于其他国家,从而导致出口减少;同时,进口则因价格相对低廉而受到鼓励。这样,经常项目收支便会恶化,造成国际收支逆差。反之,一国货币供应量增长率过低,则易造成国际收支顺差。 4.收入性不平衡

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及对策

目录 摘要 (2) 一、国际收支失衡的类型及我国的现状 (3) (一)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类型 (3) (二)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现状 (3) 二、国际收支失衡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4) (一)积极影响 (4) (二)消极影响 (5) 三、造成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 (6) (一)内部原因 (6) (二)外部原因 (7) 四、对于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现状的对策 (8) (一)政策性建议 (8) (二)贸易性建议 (9) 结束语 (11) 致谢 (12) 参考文献 (13)

摘要 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情况进一步加剧,长期以来的双顺差格局给我我国经济带来了发展的重大机遇。同时也给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带来了不良影响,还增加了我国宏观调控的难度,而且很容易使我国在对外贸易中产生贸易摩擦,进而阻碍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阻碍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本文列举了2001-2009年经常项目和资本和金融项目的差额表,阐述了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的变化趋势,并以此出发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列举了国际收支双顺差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分析了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深层次原因,由此分别从政策性角度和贸易性角度给出了针对性建议。希望能对改善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状况提供一些支持,帮助促进我国经济稳定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国际收支双顺差;外汇储备;货币政策;宏观调控

一、国际收支失衡的类型及我国的现状 (一)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类型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国际收支的定义为:国际收支是一种统计报表,系统的记载了在一定时期内经济主体与世界其他地方的交易。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根据需要,将国际收支按照复式记账原理和特定账户分类编制出来的一种统计报表。它集中反映了一国国际收支的结构和总体状况。 国际收支不平衡是绝对的、经常的,而平衡则是相对的偶然的。国际收支失衡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周期性不平衡,由于国际间各国所处的阶段不同而造成的不平衡。经济周期一般包括四个阶段,危机——萧条——复苏——繁荣。当一国处于繁荣阶段,而贸易伙伴国处于衰退阶段,易造成本国的贸易收支赤字。 2、结构性不平衡,由于国际市场对本国的出口和进口的需求条件发生变化,本国贸易结构无法进行调整所导致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3、货币性不平衡,由于一国的价格水平、成本、汇率、利率等货币性因素而造成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4、收入性不平衡,由于一国国民收入相对快速增长,导致进口增长超过出口增长而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 (二)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现状 通常来说,一个经济相对健康稳定的国家的国际收支,是通过两大账户的互补,达到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而我国的国际收支自90年代初开始,就连续多年出现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双顺差的状况。随着近几年我国经济的继续发展,顺差的额度一直处在不断上升的过程中,详情请见下表 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状况 (单位:亿美元)

国际收支不均衡的调节

国际收支不均衡的调节 2013年经济师考试报名工作预计2013年5月中旬展开,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让经济师考试取得高分突破,成为决胜经济师考试的重心所在,网校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经济师考试中级金融专业复习资料,供大家备考学习。 三、国际收支不均衡的调节 (一)困际收支不均衡调节的必要性 国际收支不均衡调节的必要性主要有三个方面:①国际收支不均衡的调节是稳定物价的要求。当国际收支逆差时,货币当局动用外汇储备,投放外汇,回笼本币,导致通货紧缩;而当国际收支顺差时,货币当局投放本币,收购外汇,补充外汇储备,导致通货膨胀。为治理由国际收支不均衡导致的通货紧缩或通货膨胀,就有必要将国际收支不均衡调节到均衡。②国际收支不均衡的调节是稳定汇率的要求。当国际收支逆差时,外汇供不应求,导致外汇汇率上涨;而当国际收支顺差时,外汇供过于求,导致外汇汇率下跌。为扭转由国际收支不均衡导致的外汇汇率涨跌,也有必要将国际收支不均衡调节到均衡。③国际收支不均衡的调节是保有适量外汇储备的要求。当国际收支逆差时,货币当局动用外汇储备,会导致外汇储备不足或枯竭;而当国际收支顺差时,货币当局补充外汇储备,会导致外汇储备过多。为治理由国际收支不均衡导致的外汇储备总量过少或过多,同样有必要将国际收支不均衡调节到均衡。 (二)困际收支不均衡调节的政策措施 1.国际收支不均衡调节的宏观经济政策 (1)财政政策。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采用紧的财政政策。紧的财政政策对国际收支的调节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产生需求效应,即实施紧的财政政策导致进口需求减少,进口下降;二是产生价格效应,即实施紧的财政政策导致价格下跌,从而刺激出口,限制进口。 而在国际收支顺差时,可以采用松的财政政策。松的财政政策能对国际收支产生进口需求扩大的需求效应和价格上涨限制出口、刺激进口的价格效应。 财政政策主要调节经常项目收支。 (2)货币政策。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采用紧的货币政策。紧的货币政策对国际收支的调节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产生需求效应,即实施紧的货币政策导致有支付能力的进口需求减少,进口下降;二是产生价格效应,即实施紧的货币政策导致价格下跌,从而刺激出口,限制进口;三是产生利率效应,即实施紧的货币政策导致利率提升,从而刺激资本流入,阻碍资本流出。而在国际收支顺差时,可以采用松的货币政策。松的货币政策能对国际收支产生进口需求扩大的需求效应,价格上涨限制出口、刺激进口的价格效应,以及利率降低阻碍资本流入、刺激资本流出的利率效应。 货币政策既调节经常项目收支,又调节资本项目收支。 (3)汇率政策。汇率政策就是货币当局实行本币法定贬值或法定升值,或有意在外汇市场上让本币贬值或升值。 汇率政策能够产生相对价格效应。这里的相对价格是指以外币标价的本国出口价格,以本币标价的本国进口价格。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