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师如何提升教科研能力

教师如何提升教科研能力

教师如何提升教科研能力
教师如何提升教科研能力

教师如何提升教科研能力

及时性——灵感的源泉

许多老师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做得比较好,但是,做了没有去总结,没有去表达。没有去提炼,长期下来,就出现对“教科研”的害怕心理。我校严老师,是个十分上进的年轻老师,也是个很负责的班主任。她讲了自己前几天在两个不同的班级上的一堂语文课的感触,她以不同的教学结构来进行教学的收获。但是,她说自己对教学科研不是没有感触,而是惰性。与灵感擦肩而过。

许多老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多多少少都有自己的独特的兴奋和精彩,就是没有及时地记录下来,没有好好地去整理和总结。对教科研,是有感触而设有行动。许多老师在教育教学的一线:有许多新鲜的故事、感悟和精彩点或者是灵感,当时有感触,会兴奋一段时间,但是没有及时地记录、把握、积累下来,失去了许多鲜活的素材,到需要写文章时也就没有东西可用。许多老师把自己没有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归根于自己的惰性,或者是找一些借口为自己的惰性开脱。生活中,我们不要给自己借口,及时收集“生活”中的感动。是教师快速成长的捷径。要把心中的“激动”转化为行动,把兴奋持续为勤奋。

细节性——生活的魅力

如果我们把自己的点滴感悟及时地记录下来,日积月累,也就有了许多素材,也就不再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痛苦了。不少活跃在网络上的教师,一些成功的教师,多是扎根于自己的教学教育实践,以生活的细节打造自己的精彩人生。最朴素的就是最精彩的,就是生活的魅力。他们立足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来展示自己的教育魅力。

点滴感悟来源于细节,细节在课堂,细节在与学生的交流中,细节在自己的实践中。细节在问题中,问题是知识的源泉,问题是智慧的火花,问题是成长的阶梯,问题是成功的开始,问题是发展的动力。让我们的思考和实践扎根于细节,让我们的研究不再是“空中楼阁”。细节性也就是生活化,是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的生活。只有生活,才真实,才感人,才有意义,才有具体的操作性,而抽象的说教,空洞的理论,只是纸上谈兵,没有任何意义的。

问题性——成功的支点

教育起源于问题,学问在于一问。问题就是教育,问题就是教学,成功的支点就是问题。学生问题。问题学生,学术问题,问题学术等会发生连锁反应——引发困惑、反思、兴奋、激动等,这些都是写作源泉。我们教师要有问题意识,要有问题的思考,要有解决问题的行动,这样,我们的工作就少走弯路,就有成功的希望,就有工作的乐趣和快乐。

合作性——前进的步伐

不断学习先进的理论和模式,是给自己增添新鲜的生命活力,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教师之间的相互帮助、相互点评、网络交流就是合作,就是学习。没有交流就没有发现,没有发展。在此基础上自己不断反思,不断提炼,不断修改,不断优化,这样,才使自己的思维敏捷,使自己的思维活跃,使自己的理念跟上时代的步伐。合作就是帮助,合作就是前进,合作就是快乐。

我刚上网时,每天晚上要花五小时的时间在电脑前。一是把自己的文章发帖到论坛,希望网友给我点评;二是不断地跟别人的帖,学习别人的文章,也给别人鼓掌,这样,我们合作得十分愉快,我的帖跟得多,修改也快,别人的好观点也给我积极的思考,给我的工作带来触动。

技巧性——思维的优化

问题出观点,观点加生活,生活加思考,思考加修辞,修辞加灵感,就是文章的技巧。思维优化出新鲜、出新奇、出技巧。思维就是技巧,技巧就是思维。在我们平时的写作中,不要套用一些名家的话。而是需要把一些名家的思想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自己的实践,而不

是做“名人名言”的奴隶。这样就不会走别人的老路,路是要自己走出来的,要让别人愿意在你走出来的路上行走。前面没有路,不能够等待别人走出一条路来;也不需要害怕。要大胆去开创前所没有的路。要敢于冒风险,敢于“为人先”,这就是写作的技巧,也是文章出新的立足点。

成就性——创造的动力

记得自己刚开始学习教育教学文章的写作时,就是先在教育论坛上坚持每天写文章,把自己生活的细节、感动、问题、思考写下来,发在网络论坛,得到了许多网友朋友的鼓励和帮助,在点击率的不断增长中,在帖子数量的不断增长中,我有一种成功的喜悦,有一种成就感,这使我一年中写下了百余个主题帖,跟帖数也超过几千帖。一年下来,我的文章越写越多,也越来越成熟越厚实,好句子、好观点、好文章越来越多,竟然在一年中在省级以上的报刊发表了近百篇文章。这是我意想不到的,也不是我刚开始想得到的效果。

教师教科研培训方案

教师教科研培训方案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教师教科研培训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按照地区教育局和县教育局的统一要求,积极探索以学校为主要培训基地、校长为培训第一责任人的校本培训模式,充分发挥本校的培训功能和优势,实现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的校本化,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生命活力,努力营造教师终身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格局。 二、培训目标 1、建立主动参与、开放高效、满足教师自主性选择学习需要的教师培训体系,使我校的校本培训逐步科学化、规范化、系列化。 2、更新教育观念,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具有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学习型教师队伍,培养一批在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上有一定教科研能力的研究型教师。 三、培训对象 所有教师均需参加培训和考核。 四、培训内容 1、师德培训 以邓小平“三个面向”教育思想为指导,以“三爱”教育为主线,对教师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职业观,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及心理素质。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强化教师自身修养,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以优秀校长和优秀教师事迹为主,同时结合优秀教师的事迹作为活教材,进行学习和反思,提高教师爱岗敬来、乐于奉献的精神品质。 2、现代教育理论培训 认真学习教育理论,结合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目标及相关政策等。重点以教研组为单位,以课程改革为核心内容,以《基础教育课程

普通教师如何进行课题研究

普通教师如何进行课题研究 以前,一提起“课题研究”,很多教师都有这样一种心理,认为课题研究是专家、学者的事情,我们作为一个普通教师没办法做,似乎研究是十分高深的事情,自己无法涉猎。这两年,随着我校课题研究的全面铺开,越来越多的教师积极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现在有很多教师已经不满足参与,而是希望能独立承担课题研究,但又不知道怎样入手。介于这种认识,现在结合我校教育科研的实际状况和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实际水平,我从教师为什么要做研究、教师怎样进行研究以及课题研究的基本阶段三个方面为老师们进行《教师如何进行课题研究》的校本培训,使教师了解课题研究的全过程,切实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水平,从而能更好地为自己的教学服务。 一、教师为什么要做研究 1、新课程的需要 新课程呼唤小学教师要专业化发展,教师职业和医生、律师一样已经成为一种专业,那就要求我们教师变“教书匠”为“研究型”的教师,而教师专业化的核心是教师的教科研素养,“教科研素养”是一个教师成熟度高低的重要标志。 2、教师自身的需要 创名牌学校必须开展教育科研,同样,要想成为优秀教师必须投身教育科研;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依靠教育科研;要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方法,还得依靠教育科研。教师职业专业化已经使越来越多的老师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不

仅是承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园丁”、“蜡烛”的角色,教师也有自己的生命,自身也需要不断的成长和发展。 首先,教师通过研究可以提升自己的自我反思和能力,了解自己行为的意义和作用。教师只有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行为进行研究,才能够了解自己在课堂上做了什么,这些行为有什么意义,反映了什么样的教育教学理念,对学生的学习有什么影响。同理,教师只有对自己的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和探询,才有可能了解学生在做什么、想什么,他们到底学到了什么,这种学习对他们的学习有什么作用。 其次,教师参与研究有利于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由于了解了自己的教学行为习惯和思想观念,教师才有可能了解自己的不足,进而采取行之有效的改进措施。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可喜的是近几年来我们的向校长已经为大家营造了浓厚的科研氛围)。不难看出,教师从事研究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改进教育实践,还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在这种生活中,教师能够体验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可以逐步实现教师的专业自主性发展。 二、教师怎样进行课题研究 (一)正确把握教育科研在学校的定位 1、学校是以“应用型”研究为主,重在实践,重在改造本校的教育现实,主要任务就是研究本校教育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如何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

如何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 一、什么是教师“科研能力” “教师的科研能力”是教师在教育科研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直接影响教育科研效率,使教育科研任务顺利完成所必须具备的主观条件。主要包括科研课题的选择能力,课题实验方案的制作能力,课题实验的操作能力,实验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研究能力,课堂教学的科学研究能力,科研论文、研究报告的撰写能力等。 “教师的科研素质”是教师在教育科研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且长时间内起作用的性质和品质。主要包括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教育科研经验、教育科研知识、教育科研技能、教育科研理论素养、教育科研信息处理能力和教育科研创造才能等。 教师的“科研素质”与“科研能力”的本质特征及相互关系:从人的本质角度看,教师的科研素质是教师本质的规定性,是教师科研活动的产物。教师的科研能力是教师内在的本身力量的表现,是教师科研素质表现的“现象”。教师的科研素质和科研能力之间具有内隐外显的特点,培养教师的科研素质就是在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教师只有具备了较高的教育科研素质,才会表现出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 二、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的意义 1.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更新日新月异。社会的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为适应时代的发展,我国提出了“教育创新”的理念。如何进行“教育创新”?教育科研就是不可或缺的手段。只有搞教育科研,才能进行“教育创新”,才能全面地推进素质教育,推动教育的发展。而搞好教育科研的前题是提高教师科研能力。 2.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是学校中心工作的需要 作为学校,教学是中心,但科研是关键。在科研中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是一条不可替代的途径,没有高素质的创新型的师资队伍,就没有创新人才的培养。为此学校需要广大教师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和教科研课题开展学术研究、论文撰写、案例实录、调查报告等教育科研活动,这样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把学校的中心搞好。而要搞好教育科研就必须提升广大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3.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是教师自身发展提高的的需要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研究型教师是相对于经验型教师(即“教书匠”)而言的,指的是在教育领域中,能积极主动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具有职业敏感性、反思意识、合作精神和科研意识,及时发现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问题,针对问题积极探索研究,主动吸收教育科学理论和同行经验,提出新的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法,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所以研究型教师是不会有倦怠的,他们通过研究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来明确和实现教育的意义,从教育事业中获得了巨大的心理满足和成就需要,由衷地体验到一种满足感与成就感。 教育科研能力的提高有赖于教育科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开展教育科研有何作用?教育科研有助于教师的理念不断地更新。教育要做好“三个服务”,教材要为学生服务,(教师是教材的开发者与再创造者);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应该是课堂中学生的合作伙伴,是教学的倡导者,激励者);教师要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服务,(教学过程不但重视结果,而更加重视过程,教学的目标从单一的一维目标转化为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多维目标)。 教育科研有助于教师的自身成长。一个普通教师成为骨干教师的基本过程:积累期、成熟期、创造期。教育科研是教师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每一次的教育科研活动,不但改变了教

教师如何做好教育科研学习体会

教师如何做好教育科研学习体会 教育科研课题产生于教育问题。教育问题可分为两类:一类为教育实践问题,一类是教育理论方面的问题。这两类问题有着紧密的联系。根据一些教育工作者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经验,可以从以下途径进行选题: 一、从教育、教学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中选题。 比如小学高年级学生早恋是个相当普遍的问题,这个问题的现状如何?产生这种现状的原因有哪些?这一年龄阶段儿童的生理、心理有哪些特点?家庭生活、教师的教学方法、对待学生的态度等与学生早恋有没有关系?如何帮助学生走出早恋尽快投入到学习中?等等,这些问题既可以进行分别的研究,又可以进行综合的研究。 二、从教育、教学的疑点中发现课题。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着大量值得探讨的问题,只要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养成思索的习惯,善于抓住自己头脑中出现的新思想、新问题,并勤于思考、善于分析,做个有心人,就可以较快地发现有新意、有价值的课题。 三、从成功的教育教学及工作经验中提出课题。 基础教育工作者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一般都积累了成功的经验。这些都可以形成研究课题,或进行经验总结,探讨其中的规律;或设计教育实验,检验某种做法与提高教育效果之间有无必然联系。 四、从理论学习中或在他人研究成果的启发下形成课题。教育研究课题的主要来源,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提高课题。 这就是当前社会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是教育事业发展中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学科建设中需要的问题。 这往往是从教育理论发展方面提出的课题。 3、教育实践中提出的实际问题,尤其是在教育改革中反映出来的种种矛盾。 一方面要寻找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提示其内在规律性;二是从争论中发现问题。 4、从日常观察中发现的问题。 对于广大的大中小学教师来说,这是提出研究课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5、从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接点找问题。 这就是交叉学科间的空白领域。在现代科学综合发展的趋势下,各学科之间的交叉领域涌现出大量值得开拓的新问题都值得我们去研究。 6、从当前国内外教育信息的分析中提出课题。 这包括对世界教育科学发展潮流及趋势的分析,以及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论,既有对某学派理论的系统研究,也有对西方教育理论不同观点及研究方法的评价分析。应结合本国实际,确定若干专题研究。 我们只有弄清了课题的来源,就可以正确的选题,选题恰当,有

青年教师教研培训方案

青年教师教研培训方案 一、指导思想 学校深入学习和贯彻中心校工作会会议精神,以开展“培养青年教师参加教研活动”为载体,以提高教师素质为手段,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深入进行课程改革,向课改要质量,努力提高梁庄一小的办学水平。 目标:通过教研活动,提升教师研究能力,形成一支由课题负责人——课题组长——主研教师——参研人员组成的教科研队伍;贯彻办学思想,让学生形成体现“创新、自主、和谐”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和相应的能力、技能。 措施:1、健全科研机构、完善管理制度。一是组织机构健全。成立由校长主管,教学副校长分管,科研主任全面负责的领导机构。各成员职能目标明确、责任到位。学校每学年每学期都要结合本校情况定出可行的、具体的计划,并且每月定期对各课题进行检查,并及时反馈。从更新教师观念,提高科研意识入手,让大教育科研观念深入人心。二是规范过程管理。以我校实际为依据,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本位,以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为目标来申报各项子课题,严格遵守各项管理制度,注重材料的积累、分类、归档等工作,各课题负责人负责制定计划,进行研讨,在子课题研究一段时间的基础上,反复切磋,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补充和完善,使学校科研工作的整体性与个体性研究互相结合,互相渗透,并便于指导,提高效益。

2、抓队伍建设,提高研究水平。学校教科研要向纵深发展,要提高研究的层次,必须依靠一支积极性高研究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来完成,所以教师的素质的提升显得尤为重要。每位教师认真研读教育专著,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加强教育科研理论和教育科研方法的培训,进一步提高学校领导和教师的科研素质。积极实施“研训一体化”策略,将教育科研培训与课题研究过程紧密结合起来。结合新课程改革,通过骨干教师讲座、邀请专家作学术报告、组织外出参加学术研讨会、校本科研培训等形式,加强对教师的教育理论和教育科研方法的培训和指导,引导广大教师用科研的方法、科研的视角研究新课改、实施新课改,研究学校发展中生成的课题,不断的提高科研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 3、立足本校实际,加大资金投入,狠抓课题研究。我们根据学校教科研工作的两个面向:面向实际,重在应用;面向教师,重在实效。学校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每年划拨专项的科研经费。订购各类教育教学书刊杂志,为教师开展科研提供理论基础。购买电脑放在办公室为教师进行网络学习和交流提供方便。实验教师认真分析我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研究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在科研中实践,在实践中科研,真正体现了科研为教学服务。 4、抓好“六个一”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每位教师每学期读一本教育专著、每月在学校博客网上传一篇教育叙事或教学反思、每月上交一份读书笔记、每学期完成一节公开课、撰写一篇有质量的教学

教师怎样做课题研究教学教材

怎么做课题研究 (一)选题 1.课题来自哪里? 2.选题的一般原则 科学性:要有理论基础和事实依据,必须符合科学原理;预期结果要合理;研究方法要正确严谨。可行性 创新性 3.选题的一般过程 (1)明确方向——发现问题 (2)浓缩范围——经验分析 (3)提示焦点——形成课题 4.选题的注意事项 (1)选题宜小不宜大 (2)选题应结合实际。选题要有新意。 (3)选题要考虑研究者的优势,与自身工作相结合,与研究者的能力相适应。 (二)申报课题 申报课题,也就是设计研究方案,是如何进行课题研究的具体设想,是开始进行课题研究的工作框架,是如何进行研究的基本思路。是保证研究顺利进行的必要措施;使研究具体化的中心环节;是研究成果质量的重要保证;有利于检查和自我检查;有利于协作研究。一般上级部门开展的课题研究都附有课题申报表。 1.课题申报表(课题研究方案)组成: (1)课题的表述与界定:课题的名称或题目必须明确表述所要研究的问题,要体现研究对象、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如“初一政治自学辅导教学的实验研究”。 (2)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 研究背景: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研究。 研究目的意义:即为什么要研究、研究的价值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包括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外在目标(目的)、内在目标目的——学生发展)。 研究综述:本课题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问题新、方法新、角度新、效果新。 (3)研究范围:对研究对象的总体范围的界定;对研究对象的模糊概念进行界定;对关键概念的界定。 (4)研究内容:很重要的部分,如果提不出具体的研究内容,就无法研究。 (5)研究方法: ①注意事项:注意多种方法的使用;方法要写详细些;不能滥用方法 ②主要方法: 行动研究: 实验研究: 个案研究:

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传统教育观认为教师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因此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育模式造就了许多传授型的教师。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社会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是科研型教师,必须具备高水平的教育科研能力,否则无法适应这一新要求。本人认为要从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要树立和增强从事科研的意识和自觉性。多年来,我们发现不少教师缺乏进行教育科研的意识。他们怕改革、怕影响升学率、怕家长抱怨,因而一直处在陈旧落后的教育模式之中,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靠苦干、加班,超负荷地工作。而有些教师头脑中则存在这样一些错误的观念和意识,诸如“教育科研神秘观”,即把教育科研神秘化,认为搞科研是高深莫测、很难做的工作;“教育科研无用论”,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书,搞科研是额外负担;有些人则把教育科研简单化,认为能写出文字、发表文章就是搞科研等。这就进一步削弱了教师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因此我们必须使教师转变观念,从而树立全新意识。这就是:从事教育科研是每一位教师份内的工作。仅仅会教课而不会教育研究的教师,不是新时期的合格教师。 第二,要注重学习,勇于实践。教育理论是指导教学活动的强有力的武器,也是提高研究能力的首要条件。只有掌握了一定的理论,才能在理论指导下有目的地进行探索。这里说的探索包括教师个体的独立研究和教师群体的共同研究。就目前教师的研究能力来看,多数教师还不具备独立开展课题的实力,因此,应提倡多开展群众性的专题研究活动,还要认真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经验。 第三,要努力掌握从事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进行教育科研首先是提出问题并确立课题。科研课题的来源应该主要是本校教育实践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这是我们研究的重点。教育科研不排除抽象的纯理论研究,但对于教师来说,应侧重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有实用价值的课题,这样既可扬其实践经验丰富之特长,避其理论功底不足之短,又可以使研究直接服务于教学需要。当前教师的科研课题应该主要涉及以下内容:创新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模式、创新与各科教学、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学生心理健康的指导、班主任工作等。其次是进行课题论证,查阅文献资料:一是要了解前人或他人在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二是获得更多的教育理论知识,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进行课题论证。课题论证是有组织地、系统地鉴别研究的价值,分析研究条件,完善研究方案的评价活动。最后是具体实施,即严格按照方案进行。整理分析研究资料,归纳结果,写出报告或论文,把研究的全过程以及取得的成果用文字完整地表达出来。从目前看,广大教师参与教育研究主要是这个方式。 第四,学校领导要创设教育科研的氛围。这里包含两方面的涵义:一是鼓励教师开展科研活动,为他们从事教改、教研提供宽松的环境;二是要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科研活动。努力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向教师介绍科研方法和教研信息,传播先进的教育理论,组织教师外出学习考察和参加各

谈谈教育科研的重要性

谈谈教育科研的重要性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科研兴校”“科研兴教”已逐渐深入人心,许多学校教育科研开展得如火如荼。当前,我们每一位教师也应该增强研究的意识,通过教育科研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而促进学生的发展。那么,什么是教育科研呢? 一、什么是教育科研? 教育科研是一种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有目的、有计划、有意识地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认识活动。 科学的理论对教育科研起到定向、规范和解释作用,没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教育科研必定起点低、盲目性大。 教育科研作为科学研究的一个分支,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意识的行为过程。每一项教育科研总是围绕着如何解决教育问题而展开的。问题决定了研究的方向,也决定了研究的方式。解决现实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教育问题,揭示教育活动的客观规律是教育科研的永无休止的任务。 教育科研的目的是探索、揭示教育规律,使人们按教育规律办事,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声音:“教师应成为研究者”、“教师是教育科研的主力军”、“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有老师说,教师的工作是教书,只要把学生成绩提高上去了,何必搞教育科研?那么,我们该怎样做呢?是从事教育科研还是不从事教育科研,教育科研能给我们老师带来什么好处。 二、教师为什么要进行教育科研? 1、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每位老师,可以说,从内心深处都有一个梦想,这个梦想就是“做一个学生爱戴、家长尊重、领导认可,并有相当知名度的好老师”,从参加工作的第一天起可以说都想在教育教学上有所建树,有所成就,那么我们怎么才能成为名师、成为专家型的教师呢?上海市浦东区洋泾中学校长李海林将教师的专业成长分为四个时期。 职初期:参加工作最初的一段时间,教师的主要任务是适应工作(如上课、备课、作业批改、学生谈心等),熟悉学校的基本情况(如作息制度、生源情况、备课组情况、教师情况等),与同伴形成工作关系。其成长的主要动力,是对教师职业的好奇、向往以及学校管理的压力(如教案、作业检查,听评课,各种材料的撰写,学生成绩的对比等)。这个时期的长短取决于教师职前所受到的教育以及个人的基本素质。一般情况下是1到3年。 第一次专业成长期:教师们会在以下几个方面获得比较明显的进步。 (1)是进一步熟悉教材。这是教师第一次专业成长最基础的内容。其主要方式是边教学边熟悉教材,其主要成果是对教材内容的“学科式”掌握,尚未发展到对教材的“教学式”掌握。 (2)是对教学基本步骤与方法的掌握。这是教师第一次专业成长最重要的内容。其主要成长方式是模仿,其成长标志是能够熟练驾驭和控制课堂,但主要是停留在“怎么做”的层面上,对于为什么这么做,则思考不多。 (3)对学生的关注。开始形成所谓的学生观,这种学生观并未受到审视和提炼,但教师的教学开始考虑学生。

一线教师如何做好教科研

一线教师如何做好教科研做好教科研对于一个教师的成长来说是什么重要的,在听了何来师的培训之后,可以说是受益匪浅。 做好教科研对我们有着重大意义,从个人成长方面说,通过教科研可以使自己成为研究者,能够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从教育教学方面来说,它可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但是什么是教科研呢。教育研究有科研与教研之分。只有准确把握二者的内涵,深入认识二者的关系,才能真正做好教科研。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在教育领域,科研是教育科学研究的简称,它是运用科学方法探求新的教育科学知识的活动。教研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教研是指教师对教学工作的研究,广义的教研则是指教师对包括教学活动在内的所有教育实践的研究。具体地说:广义的教研,它是教师在对具体实践进行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制订出解决问题方案并付诸实施,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研究活动。科研与教研是有区别,首先他们的范畴不同,科研是理论范畴;教研属于实践范畴。其次直接目的不同,科研以学术为指向,教研则以问题为指向。接着就是思维路线不同,科研的思维路线有两条:一条是从实践到理论的归纳路线,即通过对大量教育实践的抽象和概括,得出普遍性的理性认识。另一条是从理论到理论的演绎路线。还有研究成果也不同,科研成果是具有创新性和普遍性的教育科学知识,其价值首先由学术界来衡量。教研成果则是教育实

践的改进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其价值主要由教育管理部门、教师同行和学生及其家长来衡量。 那么一线教师如何做教科研呢?科学研究的过程,可以说是一个科学思维的过程。科学思维一般包括四大阶段:①发现问题; ②了解情况;③深入思考;④实践验证。发现和承认了认识上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才能激发思维过程的展开,确定思考的范围的指向,根据存在的问题,广泛收集资料,才能提供科学思维以思考的依据。在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根据客观的、科学的标准进行对照,方可导致科学的结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科学结论都应当经得起反复验证和实践的推敲。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有:①选题、②制定课题研究总体方案、③课题论证、④申报立项、⑤实施研究,取得素材、⑥加工素材,形成成果、⑦成果鉴定、⑧成果推广。选题一般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价值性原则,创造性原则,可行性原则。作为我们小学教师必须注意:选小而实的课题;选自己主攻的课题;选自己熟悉的课题;选个人业务专长的课题;选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棘手问题;选反映当地教育部门和本校教育改革情况的课题;选能发挥课题组成员优势的课题。 总之,教师的教育科研素养与能力强弱,决定科研的水平与质量的高低,成果的优劣与好坏。只要我们加强学习,努力实践,一定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走进科学的殿堂,摘取科学的明珠,成就自我,超越自我,实现由一个普普通通的教师向研究型、创新型、

教师科研培训心得体会

教师科研培训心得体会 听了有关“教育科研知识讲座”后,感觉受益匪浅,下面讲座谈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直以来,我总是认为课题的选题是学校领导,是搞教育研究的专家才能做的事,与我们这些每天站在讲台上的一线教师关系不大,我们只需做好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就可以了。通过讲座我认识到自己的这种想法是多么肤浅,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才是科研课题的最基本来源。原来,“十一五”期间,市教育科研规划部门围绕课堂教学改革方面,确立的三大课题“小班化教学”、“构建生命化课堂”、“有效教学”,以及为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全市中小学开展的“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体育大课间”和“实践与创新”三项主题活动的课题研究,都是从教育教学实际中提出的、急需探索和研究的问题。原来课题的选题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的常规教学中,就在我们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讲座对于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次科研知识讲座,更是一次心灵的交流,一次知识与智慧的碰撞,更有一种心理的愉悦与享受。这让从来不喜欢听理论讲座的我也听得津津有味。 科研来自教育实践,它往往从小处、从细微处着眼,科研虽然高深却也并不是一个难以企及的领域,这就是我本次听讲座的最大的体会。当然听完讲座后,我也深深地感受到

自身理论水平的不足。今后,我一定要多学习与教育相关的理论知识,以此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同时从日常的工作中多观察,多发现,多反思,随时随处记录来自教学一线的素材,争取让自己在教育科研方面有一个全新的突破,努力使自己由一个经验型的教师向科研型的教师转变。 听了陆爱帧和朱宏英两位专家的讲座以后,作为农村中学的一线教师,深深地感到教师“个人课题”对于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在没有参加培训前,我总是羡慕一些担任课题研究的老师,我觉得他们是最厉害的,而自己离他们是那么的遥远。现在,通过培训的洗礼,我觉得每一位教师都可以做这样的工作了。在教学工作中一边实践一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研究,对自己在教育教学专业方面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做一些贴近实践工作的课题研究,它带给我平时不太易得的体验和反思。参与课题研究对我们一线教师有很大的益处。以下就这方面谈谈本人参与课题与学习课题研究的一点浅近的体会。 (一)注重理论学习,增强科研底蕴。 作为研究者,我们要虚心学习,可以借鉴他人研究;我们还可以上网搜索教育信息,为我们课题研究提供线索。参加课题研究工作以来,自己的教研水平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提

《教师怎样开展教育科研》读后感

《教师怎样开展教育科研》读后感 随着社会对教师要求的提高,教师角色在不断发生改变,很多学者明确指出,教师不仅是教学者,还应是指导者、管理者、咨询者、学者。在众多的角色中,还有一个不能或缺的角色:研究者。“研究”,是教师专业工作方式之一,是教师工作自主性的最高表现形式,是教师富有创造性的内在机制。教师只有成为“研究者”,才能将“知识传播者”的角色定位提高到具有一定专业性质的学术层级上来,使得自己的工作显出“生命力和尊严”,具有不可替代性。近日我认真学习了《教师怎样开展教育科研》这本书,从中领会了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作用和重要性,现就将具体心得总结如下 第一、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还应当不断学习,不断进步。“良好的教师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成功保证”。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一名教师有什么样的工作思想和教育理念,会直接体现在一切工作之中,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不断接受新观念,充实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才能适应日益变化的教育形势,教出优秀的学生。为此,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将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第二、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必须学会赏识自己的学生。学生的心灵需要关怀与温暖,这样才能健康成长老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发扬他们的优点,使他们能坚定目标,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努力!实施素质教育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学生没有优劣之分。对于问题学生,要更多的关心。赏识比批评和惩罚更有教育效果。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应善于使用“表扬的武器”。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深的了解,自己的思想觉悟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更明确了作为一名教师应有的责任;使我更加下定了决心严格要求自己,使我更加下定了决心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

教师如何进行课题研究

教师如何进行课题 以前,一提起“课题研究”,很多教师都有这样一种心理,认为课题研究是专家、学者的事情,我们作为一个普通教师没办法做,似乎研究是十分高深的事情,自己无法涉猎。这两年,随着我校课题研究的全面铺开,越来越多的教师积极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现在有很多教师已经不满足参与,而是希望能独立承担课题研究,但又不知道怎样入手。介于这种认识,现在结合我校教育科研的实际状况和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实际水平,我从教师为什么要做研究、教师怎样进行研究以及课题研究的基本阶段三个方面为老师们进行《教师如何进行课题研究》的校本培训,使教师了解课题研究的全过程,切实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水平,从而能更好地为自己的教学服务。 一、教师为什么要做研究 1、新课程的需要 新课程呼唤教师要专业化发展,教师职业和医生、律师一样已经成为一种专业,那就要求我们教师变“教书匠”为“研究型”的教师,而教师专业化的核心是教师的教科研素养,“教科研素养”是一个教师成熟度高低的重要标志。 2、教师自身的需要 创名牌学校必须开展教育科研,同样,要想成为优秀教师必须投身教育科研;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依靠教育科研;要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方法,还得依靠教育科研。教师职业专业化已经使越来越多的老师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不仅是承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园丁”、“蜡烛”的角色,教师也有自己的生命,自身也需要不断的成长和发展。 首先,教师通过研究可以提升自己的自我反思和能力,了解自己行为的意义和作用。教师只有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行为进行研究,才能够了解自己在课堂上做了什么,这些行为有什么意义,反映了什么样的教育教学理念,对学生的学习有什么影响。同理,教师只有对自己的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和探询,才有可能了解学生在做什么、想什么,他们到底学到了什么,这种学习对他们的学习有什么作用。 其次,教师参与研究有利于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由于了解了自己的教学行为习惯和思想观念,教师才有可能了解自己的不足,进而采取行之有效的改进措施。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可喜的是近几年来我们的向校长已经为大家营造了浓厚的科研氛围)。不难看出,教师从事研究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改进教育实践,还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在这种生活中,教师能够体验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可以逐步实现教师的专业自主性发展。 二、教师怎样进行课题研究 (一)正确把握教育科研在学校的定位 1、学校是以“应用型”研究为主,重在实践,重在改造本校的教育现实,主要任务就是研究本校教育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2、学校教育科研主要是一种教学研究(不是学术性的研究),要求教师结合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开展科学研究,努力提高教育科研意识和教学研究的能力。 (二)学校教育科研的特点 学校教育科研有以下特点: (1)问题即课题。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问题。教育问题决定了研究的方向,也决定了研究的方式。 (2)教学即研究。在研究状态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研究。

2016年-2018年教师科研培训心得体会

教师科研培训心得体会 建华镇中学李玉娟 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教育科研培训活动,通过观看课程文本及学习资料,让我受益匪浅。通过这次培训,我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要有全新的教学理念 课改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新世纪对教师的要求。实施素质教育,需要转变旧的、传统的教育观念,遵循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自觉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 (一)宽广的服务意识。宽广的教育观涵盖两层意思:一是为全体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和发展条件,对身体素质好、聪明、有灵气、成绩好的学生与身体素质差、迟钝、调皮、成绩差的学生应一视同仁,对学生的关爱不感情用事,更不能掺杂个人好恶。二是对学生的情感、成绩以及身体素质都要悉心关照,服务周到,促使其全面发展。 (二)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心理学和学习科学的研究表明,教育的过程应该是认知的过程、学习的过程,学生的知识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把握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尝试,在探索、尝试的过程中获取知识,长进能力。教学过程中,强调人的主体性的弘扬,注重形成人的精神力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真正落实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这正是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

二、要有多元的知识结构 正在成长和学习过程中的学生,一般都对未来充满憧憬,同时也充满了对世界的好奇。他们在与周边世界的接触中,产生了大量的问题,这些问题吸引着他们去分析、去探索。面对学生的问题,教师要在告诉他们一些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进行思考。为此,教师必须有多方面的知识,虽然教师不是百科全书, 三、加强课后积累反思,提高业务能力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们的教学也如此,只教不研,就会成为教死书的教书匠;只研不教,就会成为纸上谈兵的空谈者。四位专家也特别强调了应加强反思,注重积累。只有成为一名科研型的教师,边教边总结,边教边反思,才能“百尽竿头更进一步。”现代教育,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新课程对教师的传统教育经验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作为校本教研第一特征的教学反思也因此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今秋,我们将走进新课程,教师养成反思习惯是提高和走向成功的基础,我们应关注教学反思。通过这次培训,我制定了自己的计划: 通过培训,我感受到的最深刻的一点,那就是要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让自己的教学有特点,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吸引每一个学生。做一个教育事业上的有心人。 2016.06.

如何开展教学研究

教学论文 谈新教师如何开展教学研究 一位刚走上教师岗位的教师,面临的第一项工作任务就是: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但如何才能教学生学呢?特别是如何才能教学生学得好呢?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去研究了。所以,教师的第二个任务就是:教学研究。那么,教师尤其是新走上岗位的教师,应该如何开展教学研究呢?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和教研实践,谈谈几点看法,供老师们参考。 一、认识教学研究的性质和意义 1.教学研究的性质。教学研究,顾名思义就是对教学工作的研究。我们认为,教学研究是一项工作,也是一门科学。作为“工作”,它本身就是一项实践,有很强的实践性;作为“科学”,它除了具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外,还必须以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以及教学管理学、教育统计学等教育基础理论作指导,有很强的理论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就是它最本质的属性。 2.教学研究的意义。首先,教学研究是建设科研型教师队伍的需要。教学研究不应只是教研人员和教育专家的专利,我们一线教师也应该而且能够开展教学研究。时代越来越需要研究型教师、学者型教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份报告中曾指出:“在今天,从教师在教育体系中的作用看,教师与研究人员的职责趋向一致。”这意味着教学需要具有科研素质的学者型教师,这是新世纪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许多优秀教师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经历充分说明,要探索教学规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必须转变“教师只要把书教好就行了”的传统观念,不能只满足已有的教学经验,不能只做教书匠。要把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学经验加以科学地总结,上升为教学

理论,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科研型教师要具备四种素质:一是科研意识。指教师对科研的意义有充分的认识,有强烈的科研需求和内在动力。衡量一个教师有无科研意识,主要标志就是看其在教学工作中是否自觉自愿地主动地给自己提出科研的任务要求。二是科研精神。指教师不仅想科研,而且敢于科研,不怕困难与麻烦,勇于承担课题,并以坚强的毅力把课题做好,取得优良的成果。衡量一个教师有无科研精神,主要标志就是看其在科研中是知难而退,使课题半途而废,还是知难而进,使课题善始善终。三是科研能力。指教师承担和完成教学研究所必备的各种能力,主要包括:选题能力,搜集信息的能力,研究设计的能力,研究的组织实施能力和总结写作能力。四是科研品德。主要包括:勤奋,合作,不图名利,尊重别人的成果,不抄袭、不剽窃、扎扎实实、不弄虚作假,有较高的事业理想。其次,教学研究是教育教学改革尤其是课程改革的需要。当前的新课程改革增加了研究性学习课程,新教材增加了探究课,要培养学生养成研究学习的习惯,掌握基本的研究性学习方法和技能,如果我们教师自己都不会搞教学研究,怎么指导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呢?记得有一位校长说过:“我们不仅仅把教师当作一种职业来从事,还应把它当作一种事业来追求,更应该把它当作一种专业来研究。”我们既要加强对有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研究,更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和素质教育的研究。尤其是新课程的改革又向我们提出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即使是过去研究得较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施行新课程新教材的今天,也有许多课题需要重新认识,并有待进一步深化与完善,以便切实贯彻新课程的指导思想,体现课程改革的新要求。这些,都有赖于我们教师的教学研究来解决。第三,教学研究是“科研兴教”,提高教育教学的科学化水平的需要。教育要发展,科研要先行。要科教兴国,首先要科研兴教。这是许多先进地区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之

中小学教师如何开展教育科研工作

中小学教师如何开展教育科研工作 一、中小学教师在教育科研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1、科研认识:搞科研太虚,听评课太滥,写论文太假(工作太痛苦) (1)科研的价值:能不能真正起到改进教学的作用? ----只有真正做了你才能知道啊。 (2)科研的结果:科研是不是就是写论文? ----开花不结果是狂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3)科研的条件: A、缺乏氛围与机制:领导不够重视,评价体制改革不到位等。 ----当一切条件都成熟的时候就没有必要搞科研了。科研就是在夹缝中生存的。 B、缺少时间与精力:负担太重,杂事太多,家务更多。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一样,只要你挤就会有的。工作中首先要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儿,然后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儿,最高境界是把应该做的事儿当作喜欢做的事儿。 C、缺少合作机会:同事兴趣、态度不一致,相互推诿责任等。 ----首先摆正自己的态度,只要是真正把教育当作事业(而不是当作职业)来做的人会相互合作的。 D、缺乏相关资料:缺少科研方面的书籍、报刊、杂志等理论资料和信息。 ----有限的资料充分利用,自己出资创造条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E、缺乏专家的指导:专家指导太少,研究不能够深入等。 ----在听专家的学术报告时与专家进行心灵的勾通,在阅读科研书籍报刊时与专家进行心灵勾通,通过网络与专家进行心灵勾通。 (4)科研的形式:形式主义严重,虚假现象太多,研究的实效性太差。----科研离不开一定的形式,在科研的过程中体现科研的价值,让形式主义为我所用。 2、科研能力:心有余而力不足,总认为自己的能力不适合搞科研 (1)科研理论水平不高:理论知识不系统,不会运用到课堂教学或课题研究中去----学会读书与积累,勇于尝试与实验。

作为教师如何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教师如何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做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就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继续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创建充满活力、富有激情、学习气氛浓烈的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环境;就是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发挥示范和导向作用,真正当好学习实践活动的排头兵,最大限度地凝聚智慧和力量,形成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 一、要不断学习政治理论和新的教学理念 教师应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我们要随时掌握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理念,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以应对可能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一定要把握好科学发展观这条正确的理念,不能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处理一些问题。对于学生的教育我们要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无论是优等生还是中等生还是后进生我们要一视同仁,不能有所偏颇,只有让每一个同学都融入到班级的这个大集体中,才能发挥班级乃至学校的整体力量,才能有长期的发展。我们的教育应当是“创造一种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 二、爱岗敬业,热爱学生 在追求素质教育的时代我们要充分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育理念,在教学工作中要关心学生,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中,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和学习方法。我们还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去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做法。不能一味按照教师自己的意愿来控制学生的一切行为。教师应该最为知识的传授者和引导着,学生才是学习的主题要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才能让学生热爱学习,从学习中找到乐趣。教师应该是导演的角色,学生是演员,只有演员入戏才能把戏演好。学习就是如此,只有让学生动起来,才能摒弃其他的坏习惯,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 三、教师要不断的学习和提高自己 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学习教学方法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掌握本学科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增强科研意识和改革意识,积极参与教育改革,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现在社会是知识爆炸的年代,我们不能满足现状,而要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勇于在教学过程中实践,争做教

教科研培训心得体会

教科研培训心得体会 一、要有全新的教学理念 课改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新世纪对教师的要求。实施素质教育,需要转变旧的、传统的教育观念,遵循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自觉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 (一)宽广的服务意识。宽广的教育观涵盖两层意思:一是为全体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和发展条件,对身体素质好、聪明、有灵气、成绩好的学生与身体素质差、迟钝、调皮、成绩差的学生应一视同仁,对学生的关爱不感情用事,更不能掺杂个人好恶。二是对学生的情感、成绩以及身体素质都要悉心关照,服务周到,促使其全面发展。 (二)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心理学和学习科学的研究表明,教育的过程应该是认知的过程、学习的过程,学生的知识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把握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尝试,在探索、尝试的过程中获取知识,长进能力。教学过程中,强调人的主体性的弘扬,注重形成人的精神力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真正落实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这正是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 (三)注重个性、因材施教。现代教育不主张使每个都做到全面发展,但是应该鼓励学生发现和发扬自己的长处,不用同一

把尺子来衡量和评价学生的优劣,鼓励学生向自己能够成功的方向努力。因此,对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教师不但不应当嘲笑,还应当反思自己的责任。注重个性、因材施教,还需要教师有正确的“人才”观。新时期的人才观,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使他们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为了完成这个宏大的任务,我们必须矫正自己的人才观,以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己任,不拘一格育人才。 二、要有多元的知识结构 正在成长和学习过程中的学生,一般都对未来充满憧憬,同时也充满了对世界的好奇。他们在与周边世界的接触中,产生了大量的问题,这些问题吸引着他们去分析、去探索。面对学生的问题,教师要在告诉他们一些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进行思考。为此,教师必须有多方面的知识,虽然教师不是百科全书,不可能回答学生所有提问。但是教师知识的渊博,一方面会引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教师的尊敬,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利用多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打开思路。 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了解新事物、学习新知识,不断更新和拓宽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具备与教学适应的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为此,教师在博览群书之外,还要做有心人,通过下面两种途径获取知识与经验:一是向同事学习,二是向学生学习。信息时代的一个特点就是社会成员获得的信息渠道多元化、即时化。在当今时代,教师真正需要的是虚怀若谷的态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