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8年国家技术发明奖项目提名

2018年国家技术发明奖项目提名

2018年国家技术发明奖项目提名
2018年国家技术发明奖项目提名

年国家技术发明奖项目提名

公示内容

项目名称

电网高性能差动保护关键技术及应用

提名单位

中国发明协会

项目简介

继电保护是电网安全第一道防线,差动保护是国内外电网应用最广泛的主保护,担负第一时间快速、可靠切除电网故障的重任。我国高压电网设备以上配置差动保护。其任何性能缺陷可能导致严重损失,甚至引发电网大停电。根据统计,世界上大停电由继电保护缺陷引发或加剧。北美大停电由保护不正确动作引发,千万人生产和生活陷入混乱;我国华中电网严重事故直接由差动保护误动导致,切除机组台,损失负荷。

差动保护存在电流互感器()饱和、变压器励磁涌流导致保护不正确动作,高电压长线路电容电流降低保护灵敏性和可靠性,光纤信道劣化迫使保护失效甚至误动作等难题,一直是继电保护研究领域的难点和重点。近年来电网电压更高,输电距离更远,设备、系统和故障暂态过程愈加复杂,对保护要求更高,上述问题更加突出,多次引发不正确动作,随时威胁电网安全。项目组以上述难题为突破点,历经余年攻关,发明了适用交流电网各种设备对象、各种故障类型和复杂过程的高性能差动保护方法,取得全面突破。发明点如下:

、首创变压器全工况铁芯饱和统一数学模型,发明铁芯饱和快速定量判别方法,突破国内外传统方法依据已发生的涌流特征进行辨识的局限,实现励磁涌流的提前预判。

、突破国内外技术着力于提高电容电流补偿精度的思路,发明了原理上不受电容电流影响的差动阻抗继电器,大幅提高保护对高阻故障的灵敏性,彻底解决上述难题,并适用于参数动态变化的可控高抗补偿线路。

、首创电气和通信参量协同量化辨识光纤信道对称性和提高误码容忍力技术,发明了自动甄别信道工况实现差动和纵联保护无缝切换方法,误码容忍能力提升大幅提高,根除信道不对称导致保护拒动和误动风险。

、发明三分区特性差动继电器,同时提高抗饱和能力和快速性、灵敏性。发明故障相电流制动非故障相差动继电器方法,彻底解决近年频发的非故障相饱和导致保护误动难题。

研制个型号成套保护设备,在全国大规模推广应用,保障电网安全。近年累计销售套,新增销售收入亿元,并出口“一带一路”沿线和巴西等国家,带动国产装备将国外产品挤出国内市场,在国际市场与、西门子等跨国企业展开竞争。项目获发明授权项,软著项,制定国标项,发表论文篇,出版专著部。成果经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鉴定为“整体国际领先”,获中国专利优秀奖项、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项,支撑获批智能电网保护和运行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客观评价

成果鉴定

()年月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组织召开变电站就地化保护设备关键技术及应用成果鉴定会,著名电气专家胡敏强教授、美国工程院院士任主任,结论为:“提出三区域电流差动保护方法,解决保护灵敏性和可靠性矛盾;提出基于电压量积分的不经励磁涌流判别的差动保护技术,攻克了快速准确识别变压器励磁涌流和故障电流的难题”、“整体达到了国际领先

水平”。

()年月组织召开母线保护装置、变压器保护装置鉴定会,中国科学院程时杰院士、顾毓琇电机工程奖获得者陈德树教授分别任主任。母线保护鉴定结论为:“提出用故障相电流制动和差流谐波识别方法,解决非故障相饱和情况下母线差动保护误动问题”、“总体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变压器保护鉴定结论为“总体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国内外第三方检测

()研制的系列化成套保护设备通过了国家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电力工业电力设备及仪表质量检验测试中心、华北电科院、(德国)、(荷兰)等家机构的次检测。

()变压器保护装置通过国家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检测。检验报告(编号)显示:“…空投无故障变压器、和应涌流、恢复性涌流,保护可靠不动作;…区外故障保护可靠不动作,区内故障可靠动作…,保护动作时间。”(国标要求≤)

()母线保护装置通过国家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检测。检验报告(编号)显示:“…区外故障保护可靠不动作,区内故障正确动作,…动作时间(行标要求≤);…饱和(线性传变区)时,…区外转区内故障保护正确动作…”

()线路保护装置通过国家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检测。检验报告(编号)显示:“长线…区外故障保护可靠不动作,区内故障保护正确动作,…保护动作时间(国标要求≤);…区外转区内故障饱和时,区外故障可靠不动作,区内故障正确动作…”

()年月年月,线路保护、母线保护、变压器保护等装置通过国际机构认证(报告编号:等);年月,母线保护装置通过国际机构认证(编号:)。

学术评价和学术影响力

()项目第完成人郑玉平因本领域突出贡献于年获中国发明协会组织评选的“第十届中国发明创业奖人物奖”特等奖,年获中国电机工程学会评选的中国电力杰出贡献奖,年获“江苏省十大发明人”称号。

()年,该项目核心技术和团队支撑申报并获批智能电网保护和运行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郑玉平任实验室主任。

()主持制定国际首个特高压继电保护国家标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导则》;参与制定《变压器保护装置技术要求》、《线路保护装置技术要求》、《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等项国家标准。

()年月日科技日报报道《世界容量等级最高变压器组保护设备进行现场调试》:“…南瑞集团郑玉平团队创新性地构建了自适应差动保护体系,…该技术可有效解决…电网安全运行问题。…美国工程院院士表示:‘郑玉平团队的研究卓有成效,特别是构建了…全系列的完整差动保护体系。定量获取变压器铁芯饱和信息也是一项国际难题,团队成功突破了这项瓶颈,…,研究水平具有国际顶尖水平,促进了国际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

部分用户评价

()浙江省电力公司评价:“南瑞集团生产的系列高压保护装置,广泛应用于我公司各电压等级电网。…提升了差动主保护性能,保障了浙江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在年杭州峰会保电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福建省电力公司评价:“南瑞集团保护装置广泛应用于福建~不同电压等级电网,…,福建是我国典型的台风灾害频发地区,在年“苏迪罗”台风期间,福建主网继电保护动作次,

南瑞保护装置表现优异,在故障切除和供电快速恢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陕西省电力公司评价:“南瑞集团是陕西电网保护控制设备的主要提供商,其差动保护装置广泛应用于我公司各电压等级电网,…,咸鹤线发生相高阻接地故障,…保护在故障电流达到时快速跳闸切除故障,…可靠防止了故障恶化和蔓延,…保护灵敏度比国家标准提升倍以上…”

()四川省电力公司评价:“南瑞集团是我公司电网保护设备长期供应商,…巴塘变电站是国家重点工程—川藏联网工程枢纽站,全站采用了南瑞差动保护设备,…未出现任何误动、拒动…”

()深圳供电公司评价:“…该系列差动保护装置采用了变压器励磁涌流识别、电流互感器饱和识别、适应线路光纤通道品质劣化等新方法新技术,提升了差动主保护性能,…运行稳定、可靠…,确保了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南京宁和轨道交通公司评价:“南京第三条过江地铁线路…采用了南瑞集团生产的线路差动保护设备,…能够自动实时监测通道状况,适应各种复杂运行工况…保护装置运行稳定可靠…保障了宁和线供电可靠性和稳定性。”

获奖情况

()“单通道条件下纵差和纵联保护无缝切换方法”获第届中国专利优秀奖、第届江苏省专利金奖;“基于差动阻抗原理的突变量电流差动继电器实现方法”获第届中国专利优秀奖。

()“基于全景数据平台的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获年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推广应用情况

)以该项目发明为核心技术,研制了个型号成套保护装置,用于—交流线路、变压器、母线、发电机、发变组、调相机、电抗器、电动机等各类电气元件的主保护,在全国范围大规模应用,保障了我国电网安全。

)应用行业除电网外,还拓展至发电、石化、煤矿、高铁、地铁等行业。

)产品已出口至“一带一路”沿线和巴西等国家和地区。

)部分重点工程:锡盟胜利输电工程、潍坊变电站、±扎鲁特青州配套工程、洛川变电站、西安南变电站、川藏联网工程、兰新高铁、成渝高铁工程、巴西工程、菲律宾变电站等。

主要应用单位情况表

主要完成人情况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本项目共有名完成人,其中郑玉平(排名)、吴通华(排名)、潘书燕(排名)、戴魏(排名)、曹团结(排名)五人所在单位为南瑞集团有限公司(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柳焕章(排名)所在单位为华中电网有限公司。名完成人从本项目启动开始即展开合作研究。

郑玉平为项目负责人,与吴通华、潘书燕、戴魏、曹团结以不同组合共同发明了三区域电流差动保护方法、基于电流幅值比例和差流谐波识别非故障相饱和的方法、基于差动阻抗原理的突变量电流差动继电器实现方法、单通道条件下纵差和纵联保护无缝切换方法,共同研制变压器、线路、母线、调相机等成套保护装置,共同发表论文;其中,郑玉平与潘书燕共同发明基于比幅判据识别励磁涌流的方法;郑玉平与吴通华共同申请的专利获得了第届中国专利优秀奖及第届江苏省专利金奖;郑玉平与吴通华、曹团结共同申请的专利获得了第届中国专利优秀奖。

第五完成人柳焕章是南瑞集团有限公司的长期合作者,与郑玉平、吴通华、曹团结共同发明了基于差动阻抗原理的突变量电流差动继电器实现方法;共同开展半波长线路差动保护研究并发表论文;柳焕章与郑玉平、吴通华、曹团结共同申请的专利获得了第届中国专利优秀奖。

2019北京科学技术奖提名项目公示

2019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提名项目公示 一、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铁路桥涵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项目编号: K08-2019-J004 报奖类别:科技进步奖(社会公益类) 二、候选单位 1.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2.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3.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三、候选人 1.徐升桥, 2. 刘永锋, 3.沈平, 4. 高静青, 5.苏伟, 6.陈列, 7.高策, 8.张莉, 9.周四思,10. 杜宝军,11.鄢勇,12.曾玲,13.鲁昭,14.王德华,15.李辉 四、项目简介 桥梁是铁路工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铁路尤其是高速铁路中占有较大比例。铁路桥梁占基建总投资的30%以上,其中,钢筋混凝土桥占全部桥梁95%以上,混凝土桥梁标准的科学合理性直接决定铁路投资效益和质量安全。钢筋是铁路桥梁使用的主要材料,推广应用高强钢筋是贯彻落实国家产业升级政策、体现绿色发展理念、适应铁路高质量发展重要举措。我国铁路设计规范中缺少高强钢筋疲劳设计参数,制约了高强钢筋在铁路工程中的推广应用,铁路桥涵承受的列车疲劳荷载大且使用环境复杂,国内外缺乏可供使用的成果。 《铁路桥涵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是铁路行业重点标准,规范结合我国铁路建设特点和国内外桥涵混凝土结构技术发展情况,充分吸纳京沪、京广等高速铁路,宜万等客货共线铁路,山西中南部通道等重载铁路,珠三角城际铁路等铁路桥涵建设和运营实践经验,形成体现铁路特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铁路桥涵混凝土结构设计技术标准。主要技术创新如下: (1)构建了高强钢筋疲劳性能分析理论。系统研究了高强钢筋在疲劳全寿命区的强度规律,建立了高强钢筋母材及其连接接头的p-S-N曲线和疲劳抗力方

国家科技进步奖提名材料公示

国家科技进步奖提名材料公示 一、项目名称 高级持续性威胁(APT)攻击检测关键技术及应用 二、提名者 中国科学院 三、提名意见 有组织的高级持续性威胁(APT)攻击已对国家安全、社会经济稳定造成严重影响,对传统的网络空间安全防御体系形成了严重威胁。该项目针对APT攻击的技术对抗难题,历经十多年的关键技术研发,形成了一套以基于硬件模拟软件深度分析技术为核心的APT攻击检测关键技术和产品体系,实现了高透明、细粒度的软件深度分析能力,解决了传统安全产品面临的检测系统与被检测目标同系统平台技术竞争难题;提出了漏洞利用攻击检测、基于数据流的攻击特征提取、协议逆向追踪与僵尸网络溯源等技术与方法,有效解决了类攻击代码识别、动态生成代码提取等难题。基于动态分析基础引擎,研制了金刚软件智能分析系统、高级持续性威胁检测系统、天眼新一代威胁感知系统等系列产品,提升了APT攻击的检测防御能力。 项目研制的产品已广泛应用在通信、金融、能源等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工信部等国家部委,军队、公安等国家安全部门,百度、中船、航天等大型企业应用和专业机构。近三年新增产值11.56亿元;项目成果还为APEC会议、“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重大活动提供安全保障;在海莲花、蓝宝菇等重大APT攻击事件的发现与处置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项目所取得的成绩多次获得主管部门和国家领导人的肯定和嘉奖,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项目部分成果分别获得2018年度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和2017年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四、项目简介 该项目属于计算机信息技术领域。 网络空间安全是关乎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百姓利益的重大战略问题。《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将网络空间安全技术列为重点发展的关键技术方向。高级持续性威胁(APT)攻击以强大的、有组织的技术力量作支撑,以特定的高价值任务为目标,攻击破坏性强,对抗能力高,是当前网络空间安全的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最高科学技术奖提名公示内容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最高科学技术奖提名公示内容 候选人基本情况姓名李立浧 从事专业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职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受教育情 况 1961.09-1968.09,清华大学,大学本科学习 提名者广东省 提名意见 李立浧是国内外著名的电力专家、直流输电专家。他在电力科技前沿领域做了开创性的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理论突破和技术创新,丰富了电力系统尤其是直流输电领域的学科内涵,为我国和世界直流输电的突破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李立浧在世界上首次提出发展并开展研究±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构建了完备的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体系,是能源电力领域的重大创新。在世界上首次研究揭示了交直流相互影响的深层机理,为交流和直流输电的快速协调发展提供了关键理论支撑。创造性地提出并研发了基于电压源换流器的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将世界直流输电技术提升到新高度。 李立浧是现代电网工程建设大家,主持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带动我国特高压直流输电大规模发展,已投产13项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组织多条重大交直流输电通道建设,为我国西电东送战略实施贡献了重要力量。研究开发的特高压柔性直流技术,已经在世界上第一个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工程—乌东德至广东输电工程中应用。这些成果有力促进了我国西部和北部清洁能源的大规模集约开发和大范围消纳,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能源转型意义重大。 李立浧以第一完成人获得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获

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获得2014年广东省科技进步奖特等奖;此外,获得省部级科技进奖20项,获得2016年光华工程科技奖、2018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获得第五届(2012年)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候选人的主要科学技术成就和贡献 李立浧是国内外著名的电力专家、直流输电专家,投身电力事业已经超过50年,在电力科技前沿领域做了开创性的工作,至今坚持在科技工作第一线。李立浧在直流输电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理论突破和技术创新,世界上首次提出发展和研究±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攻克了交直流相互影响等世界级难题,创造性地提出并研发了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技术,首创中国高压直流输电的系统集成和设计自主化技术。这些成果极大地丰富了电力系统尤其是直流输电领域的学科内涵。推动我国和世界直流输电技术持续突破创新,实现了我国直流输电技术从引进吸收到引领世界的巨大跨越。 李立浧是现代电网工程建设大家,创造了我国和世界电力建设的许多个第一:参加和组织了我国第一条330kV交流输电工程、第一条500kV 交流输电工程、第一条±500kV直流输电工程;组织建设了我国第一条±500kV直流自主化依托工程;组织世界上第一条±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技术研究、关键项目攻关和工程建设;主持研发建设世界首个南澳多端柔性直流工程;正在主持研发建设世界首个基于电压源换流器的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工程。李立浧为推动先进能源电力技术的工程应用,促进我国能源电力转型升级作出了重要贡献,有力支撑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主要科学技术成就和贡献有: 一、在世界上首次提出发展和研究±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构建了完备的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体系,是能源电力领域的重大突破和创新。成果获得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李立浧是第1完

2019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提名公示内容(公告栏)

2019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提名公示内容(公告栏) 一、项目名称 热等静压技术制备大尺寸高性能复合轧辊 二、候选单位 1、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三、候选人 1、车洪艳; 2、王铁军; 3、林同伟; 4、吕周晋; 5、陈硕; 6、董浩; 7、秦巍; 8、黄赞军; 9、梁晨;10、周双双 四、项目简介 1.项目研究的目的与需要解决的问题 轧辊是冶金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关键部件和最主要的消耗性备件,其质量的好坏对生产成本、加工效率以及轧材质量具有重要影响。轧辊工作过程中,一方面要求工作层必须有高的硬度、耐磨性和抗回火稳定性。另一方面,为了保证轧辊不因局部外力的超负荷作用而脆断,也需要轧辊有一定的韧性。 用粉末冶金法生产的高速钢轧辊,与相同成分的铸造高速钢相比,碳化物更细小、均匀。粉末高速钢轧辊的综合性能优于铸造轧辊。除此以外,粉末冶金高速钢轧辊还可以采用更高的含碳量和合金元素含量,仍可保持良好的碳化物形貌。传统的粉末冶金方法,由于使用烧结炉,受到烧结设备的限制而不能生产大体积的工件。因工件的体积大,中心部烧不透,孔隙、夹杂等缺陷就明显增多,导致合金的强度大大降低,而且烧结工艺复杂、周期长、成本高。在冶金行业上目前仅作为导向辊、小型辊环和其它行业的小型耐磨零件使用。 用热等静压(HIP)法制备的粉末冶金复合轧辊,是将粉末装入钢包套,脱气、密封后经热等静压固结成与粉末成分相同、相对密度接近100%的粉末冶金高速钢锭(材),该技

术最显著的特点是,因采用了高压,工件所需要的烧结温度大大降低,处理后的材料仍保持细晶粒的晶体结构,从而显示出HIP技术在粉末冶金方面的优势。高速钢轧辊及高速钢复合轧辊已被广泛的用于板带材轧机和高速线材、棒材轧机的轧制生产中,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其使用寿命是高镍铬钼轧辊的6-10倍。 2.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 (1)通过研究不同HIP工艺参数对试验件的影响并进行相关性能测试,确定了合适的HIP 参数,汇总相关的粉末特性数据。 (2)通过研究热处理对性能的影响,经过对HIP后的试验件进行热处理并进行相关性能测试,各项指标满足要求,制备了模拟件。经过对热处理温度、回火次数对碳化物类型、形貌的影响,对高速钢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等研究,最终确定了合适的热处理工艺。(3)固化工艺后,制备大型复合高速钢轧辊,并进行硬度、厚度、超声波探伤等检验分析。 3.成果产生的价值 (1)已授权发明专利1项 专利号:ZL201610087736.6 《制备轧机用辊环的方法及使用该方法制备的辊环》 (2)建立企业产品标准3项 《高性能复合轧辊技术条件》 《高性能复合轧辊检验作业指导书》 《高性能复合轧辊作业指导书》 (3)发表文章1篇 《热处理对粉末冶金高速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2018年国家科技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材料

2018年国家科技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材料

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材料 、项目名称 大渡河流域梯级电站群智慧化建设与运行关键技术 、提名单位意见 项目针对大渡河流域梯级电站群智慧化建设与运行关键问题,持续开展了10余年的研究,研发了流域大坝与边坡安全监测、预警技术,提出了运行性态实时监控和 风险预警技术,实现了流域电站群安全危险源分级动态管控;提出了流域多电站一键 调度技术,首次在大型流域调度中实现由单机组“直调”向多电站“一键调”的重大转变;研发了设备健康状态智能诊断技术,实现了设备健康状态由“人工感知”向 “智能感知”的转变,开辟了预警设备故障、减少检修冗余的新路径;创建了智慧化 工程建设技术,首创了智慧工程理论体系,实现了工程建设由“定性经验管理”向全 要素、全方位、全周期“数据驱动管理”的重大转变,梯级电站群建设和运行表明取 得了安全、优质、高效地成效。项目获知识产权149项,发表论文291篇,其中S CI 、EI收录92篇,出版专著5部,纳入行业标准9项,获省部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22 项,有力推动了大型流域智慧化建设与运行的理论发展和技术进步。经鉴定,成果达 到国际领先水平,已成功应用于双江口、瀑布沟、大岗山、猴子岩等百余座水电工程, 应用工程曾获国际里程碑工程奖、詹天佑奖和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等重要奖项,并在 国家能源集团(原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和四川省国资委系统推广,产生直接经济效、人益 116亿元,应用前景广阔。 提名该项目为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三、项目简介 我国是世界水电装机、发展前景和开发难度最大的国家,作为水电开发主要形式,

2016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项目名单

2016 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项目名单 二等奖 47 项(通用项目)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主要完成人 推荐单位 (推荐专家) 1 F-301-2-01 良种牛羊高效克隆技 术张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周欢 敏(内蒙古农业大学),权富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李光鹏 (内蒙古大学),王勇胜(西北农 林科技大学),刘军(西北农林科 技大学)陕西省 2 F-301-2-02 芝麻优异种质创制与新 品种选育技术及应用张海洋(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芝麻研 究中心), 苗红梅(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芝麻研 究中心), 魏利斌(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芝麻研 究中心), 张体德(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芝麻研 究中心), 李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芝麻研究 中心), 刘红彦(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 护研究所) 河南省 3 F-301-2-03 玉米重要营养品质优良 基因发掘与分子育种应 用李建生(中国农业大学), 严建兵(华中农业大学), 杨小红(中国农业大学),胡建广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 究所), 教育部

陈绍江(中国农业大学), 王国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 研究所) 4 F-301-2-04 动物源食品中主要兽药 残留物高效检测关键技 术 袁宗辉(华中农业大学),彭大鹏 (华中农业大学),王玉莲(华中 农业大学),陈冬梅(华中农业大 学),陶燕飞(华中农业大学), 潘源虎(华中农业大学) 教育部 5 F-301-2-05 基于高塔熔体造粒关键 技术的生产体系构建与 新型肥料产品创制高进华(史丹利化肥股份有限公 司), 陈明良(上海化工研究院), 武志杰(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 研究所), 孔亦周(宝鸡秦东流体设备制造有 限公司), 张英鹏(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 源与环境研究所), 解学仕(史丹利化肥股份有限公 司 山东省 6 F-302-2-01 骨折微创复位固定核心 技术体系的创建与临床 应用 张英泽(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 院),侯志勇(河北医科大学第三 医院),陈伟(河北医科大学第三 医院),张柳(华北理工大 学), 中华医学会7 F-302-2-02 多肽化学修饰的关键技王锐(兰州大学),甘肃省

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公示

2018年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公示 一、项目名称:优质红肉猕猴桃品种创制与推广应用 二、提名者:四川省。 三、提名意见:猕猴桃因风味独特、富含维生素C而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因适宜丘陵山区种植而成为贫困农户脱贫奔康的支柱产业。项目组根据全球猕猴桃市场多元化需求,针对缺乏红肉猕猴桃品种和配套种植技术的实际,历时32年,系统开展了红肉猕猴桃种质资源收集、新品种选育、绿色高产高效种植和溃疡病等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实现了优质红肉品种和全产业链技术集成,取得了创新性研究成果,总体达国际先进水平,其中红肉猕猴桃核心育种材料发掘和育种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该成果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对丰富我国猕猴桃品种结构,突显我国猕猴桃产业特色,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精准扶贫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提名材料是真实的,提名该项目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四、项目项目简介 猕猴桃原产于我国,是我国重要水果之一。项目组针对世界主栽的绿肉和黄肉品种及高端市场被新西兰垄断局面,而全球缺乏优质红肉品种和种植技术及溃疡病危害的实际,历时32年,利用我国特有的珍稀红肉猕猴桃资源,通过多年控制性定向杂交育种,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红肉系列品种并配套研究了种植和溃疡病防治等产业化技术。培育的红肉品种在维生素C和糖分含量均比绿肉和黄肉品种高,果肉色泽鲜艳、品质优良,市场接受度高,彻底改变了新西兰猕猴桃一家独大的市场格局。成果的推广应用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推进贫困地区精准扶贫、健康中国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主要技术内容和技术经济指标 1、收集保存并建立了全球最大红肉猕猴桃种质资源圃。建立了猕猴桃种质资源评价农业行业标准,收集种质资源1449份,保存种质材料29490株,面积210亩,建立了全球最大红肉猕猴桃种质资源圃,收集红肉种质资源132份、保存种质材料5280株,创建种质资源数据库,保存数据262万多条。 2、以具有红色基因猕猴桃父本选育为关键,创建了红肉猕猴桃育种技术体系。揭示了红肉猕猴桃杂交后代雌雄株比例、果实大小、干物质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红色等经济性状遗传趋势。创制红肉育种骨干亲本材料79个,具有红色基因的父本材料3个。 3、育成一批国内外授权的优质红肉猕猴桃品种。选育出红阳、红实2号、红什1号、红华、红美、红贝、天源红、宝石红、宝贝星等红肉品种9个,获得中国植物新品种权、省级品种审定或林木良种证。其中红阳为世界首个红肉猕猴桃品种,比绿肉品种‘海沃德’总糖含量高5.04%,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6.30%,干物质含量高2.61%,每100g果肉维生素C含量高29.77mg。成熟期早,果肉色泽鲜艳,香气浓郁,口感细腻,品质优良。红实2号等品种果实成熟期不同,实现了早、中、晚熟红肉品种配套和多样性选择,在抗病性、适应性、丰产性、品质等方面有明显提升。 4、构建了红肉猕猴桃早结高产高效种植技术和以溃疡病防控为主的猕猴桃绿色栽培技术体系。实现了大面积示范区提早2年结果,丰产期每亩平均增产239kg,商品果率提高13%,每亩纯收益增加3483元;溃疡病枝干发病率降低33.7%、叶发病率降低93.2%、植株存活率提高59.2%;平均减少农药使用次数3

2018年国家科技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

2018年国家科技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 一、项目名称 高寒高海拔多年冻土区大尺度公路建设技术与应用 二、提名者及提名意见 提名者:交通运输部 提名意见: 我国是全球高海拔多年冻土唯一集中连片分布地区,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分布面积达150万平方公里。长期以来,受制于冻土融沉冻胀这一世界工程难题,自20世纪50年代,青藏高原首条冻土公路—青藏公路等4条进藏国道通车以来,交通行业再未上马重大道路工程建设项目。面对国防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和青藏两省区广大人民群众对提升交通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强烈呼声,国家十二五、十三五高速公路网规划中均列入进藏高速公路通道。为保证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大尺度公路能落地、建得成,近十年来国家科技部、交通运输部及青藏两省区先后投入研究经费1.5亿元,设立14项课题,由13家设计、科研、高校、建设等单位,在高寒高海拔多年冻土大尺度高等级公路建设急需的工程理论、设计方法和冻融控制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取得重大突破。首次创建冻土工程尺度效应理论,提出冻土工程能量平衡设计方法,攻克大尺度冻土路基冻融变形控制、大断面桥隧构造物抗冻防融等关键技术,系统创立我国独有的高寒高海拔多年冻土区大尺度公路建设技术,支撑建成全球第一条多年冻土高速公路,有效控制冻土工程病害率<6%。该项目系原始创新,研究环境艰苦,技术难度大,涉及专业领域广,经科技部、中国公路学会组织成果评价鉴定,项目成果达国际领先水平。 项目提出的冻土工程尺度效应理论奠定了大尺度公路冻融灾害防控理论基础,提出的设计方法和关键技术应用于我国多年冻土区公路升级改造3500km,新建共玉、花大高速公路1100km,推广应用于中巴公路建设。 项目成果是近40年来我国交通领域公路冻土工程技术的升级与突破,大幅提升我国冻土工程的国际影响力,经济和社会效益特别显著。 交通运输部同意推荐该项目申报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三、项目简介 本项目研究属交通运输领域。多年冻土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1/5,我国约1/4国土分布多年冻土。冻土融沉、冻胀是公认的国际工程难题,国际上冻土工程病害率高达35%以上,至今未在多年冻土区大面积修筑沥青路面公路,无成熟经验借鉴。20世纪50年代青藏、青康、新藏通车后,由于出现严重的工程病

国家技术发明奖和进步奖

国家技术发明奖 国家技术发明奖:授予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做出产品、工艺、材料及其系统等重大技术发明的中国公民。国家技术发明奖不授予组织。 简介 技术发明是指利用自然规律首创并成功地用于改造客观世界的技术新成果。它一般是与生产有关的新技术,如在国民经济某一技术领域中提供了新的、先进的、效益好的新技术。以上所称产品包括各种仪器、设备、器械、工具零部件及生物新品种等;工艺包括各领域的各种技术方法;材料包括用各种技术方法获得的新原料;系统是指产品、工艺和材料的技术综合。科学发现、科学理论不属于国家技术发明奖的奖励范围,但是,将科学发现成果应用于生产、生活等实践,将新的发现体现在工艺、产品中,也可以推荐为技术发明奖。如新发现的一种化学物质,虽为客观存在,但如果将其开发为一种新药品或转化为一项技术发明,则符合技术发明奖的奖励范围。仅依赖个人经验和技能、技巧,而别人又不能根据所提供的方案将其重现的技术,不属于技术发明奖的奖励范围,如各种个人拥有的特技。[1] 授奖条件 (1)前人尚未发明或者尚未公开; (2)具有先进性和创造性; (3)经实施,创造显著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 “前人尚未发明或者尚未公开”,是指在候选人所完成的产品、工艺、材料公开之前,前人所没有的,为国内外首创,或者虽然国内外已有,但主要技术内容尚未在国内外各种公开出版物、媒体及各种公众信息渠道上发表或者公开,也未曾公开使用。 推荐国家技术发明奖时,一般应出具获得发明专利的证明,如果没有获得发明专利,应当通过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以下统称“国家奖励办”)认定的科技信息部门进行文献检索和查新,以确认一项技术是否符合前人尚未发明或尚未公开的条件,文献应该检索到该技术的公开时间。界定或者确定“公开”时间的形式具有多样性,除技术鉴定外,还有专利申请、产品鉴定、产品或者技术公开销售使用、主要技术内容公开发表等。如果一项技术同时存在着上述几种公开方式,那么,确定发明权的公开时间应以最早的时间为准。 “具有先进性和创造性”,是与国内外已有同类技术相比较而言。先进性是指在推荐评审时,其主要性能(性状)、技术经济指标、科学技术水平及其促进科学进步的作用和意义等综合优于同类技术。先进性要求一项发明不但是新的、前人没有的,还要求它具有技术优越性,从而具有竞争力和实用价值。创造性是指发明的技术思路有创新,技术上有实质性的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创造性要求一项发明不是简单的前人所没有,必须和已有同类技术有本质的差异,有质的飞跃和突破。先进性和创造性主要是与先进的同类技术进行全面比较。 “经实施,创造显著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是指通过实践检验证明技术确是成熟、实用的,而且已经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该条件要求发明不但是先进的,还应当具有实用价值,并已较大规模地应用于生产实践。推荐参加国家技术发明奖评审的技术发明,应该经过一年以上较大规模的实施应用,取得良好的实用效果。产品、材料至少应已批量生产和应用,对工艺要求至少经过中试或相当于中试以上规模的生产实施。[1]

2016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项目名单

2016 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项目名单 二等奖47项(通用项目)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主要完成人 推荐单位(推荐专家) 1F-301-2-01 良种牛羊高效克隆技 术张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周欢敏(内蒙古农业大学), 权富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李光鹏(内蒙古大学), 王勇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刘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陕西省 2F-301-2-02 芝麻优异种质创制与 新品种选育技术及应 用张海洋(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芝麻研 究中心), 苗红梅(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芝麻研 究中心), 魏利斌(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芝麻研 究中心), 张体德(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芝麻研 究中心), 李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芝麻研 究中心), 刘红彦(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 护研究所) 河南省 3F-301-2-03 玉米重要营养品质优 良基因发掘与分子育 种应用李建生(中国农业大学), 严建兵(华中农业大学), 杨小红(中国农业大学), 胡建广(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 究所), 陈绍江(中国农业大学), 王国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 研究所) 教育部 4F-301-2-04 动物源食品中主要兽 药残留物高效检测关 键技术袁宗辉(华中农业大学), 彭大鹏(华中农业大学), 王玉莲(华中农业大学), 陈冬梅(华中农业大学), 陶燕飞(华中农业大学), 潘源虎(华中农业大学) 教育部 5F-301-2-05 基于高塔熔体造粒关高进华(史丹利化肥股份有限公山东省

键技术的生产体系构建与新型肥料产品创制司), 陈明良(上海化工研究院), 武志杰(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孔亦周(宝鸡秦东流体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张英鹏(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解学仕(史丹利化肥股份有限公司) 6F-302-2-01 骨折微创复位固定核 心技术体系的创建与 临床应用张英泽(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侯志勇(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陈伟(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张柳(华北理工大学), 郑占乐(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王娟(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中华医学会 7F-302-2-02 多肽化学修饰的关键 技术及其在多肽新药 创制中的应用王锐(兰州大学), 袁建成(深圳翰宇药业股份有限公 司), 方泉(兰州大学), 马亚平(深圳翰宇药业股份有限公 司), 刘建(深圳翰宇药业股份有限公 司), 张邦治(兰州大学) 甘肃省 8F-303-2-01 重建多期油气复杂成 藏过程的关键仪器与 方法刘文汇(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 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金之钧(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 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秦建中(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 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徐旭辉(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 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郑伦举(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 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张志荣(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 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 公司 9F-303-2-02 复杂结构井特种钻井 液及工业化应用蒋官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孙金声(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 术研究院), 蒲晓林(西南石油大学), 高德利(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王玺(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 术研究院), 王平全(西南石油大学)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 业联合会 10F-303-2-03 陆域天然气水合物冷 钻热采关键技术孙友宏(吉林大学), 郭威(吉林大学), 陈晨(吉林大学), 吉林省

2019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

2019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 安徽省提名项目公示 (一)项目名称 强流稳态中子调控关键技术及装置 (二)提名意见 针对先进核能系统复杂中子场构建问题,发明了强流稳态中子调控技术,创新研制了中子调控科学装置,解决了复杂系统重要的核辐射安全设计与验证难题。 该大型装置及相关技术成果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1项、软件著作权12项,发表SCI论文81篇。获省部级一等奖多项。项目成果在大型核工程、国防装备等重大项目中获得广泛应用,产生了重大的社会与经济效益,推动了核能及核技术交叉应用领域的技术创新发展。 项目材料填写规范,内容真实,经公示无异议。对照国家技术发明奖授奖条件,提名该项目为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三)项目简介 核能利用是国家能源战略发展以及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核能系统中,中子被称为“灵魂”,是核能安全发展的源头。中子行为研究是核能安全发展的源头和关键。针对先进裂变堆、聚变堆、混合堆等先进核能系统的研发及验证,传统技术在中子场精准构建以及辐射安全评价等方面存在

重大挑战,成为制约先进核能系统发展的关键瓶颈。 针对上述挑战,项目团队突破了强流稳态中子调控技术瓶颈,创新研制了中子调控科学装置,解决了复杂系统重要的核辐射安全设计与验证难题。主要技术发明如下:(1)创新研制了聚变裂变耦合的中子调控装置。发明了高产额中子源强调控技术,发明了基于阵列射流强化散热的靶技术,突破了氘氚聚变中子源强难以提高的技术瓶颈,研制了加速器驱动的氘氚聚变和裂变耦合的大型中子调控装置,其氘氚中子源强提升了28%。 (2)发明了调控模块自适应组合的中子场构建技术。设计了分能区的中子调控模块体系,发明了基于响应矩阵的中子能谱调控方法,研制了中子场调控系统,解决了传统方法难以构建先进核能系统中子场的难题。 (3)发明了复杂中子场的在线反演评价技术。研制了特征识别的中子在线测量系统,大幅提升了测量范围;提出了基于离散点测量的中子场在线反演方法,解决了复杂系统辐射安全动态特性的精准评价难题。 该大型装置及相关技术成果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1项、软件著作权12项,发表SCI/EI论文81篇。相关成果获省部级一等奖多项。项目成果在大型核工程、国防装备等重大项目中获得广泛应用,产生了重大的社会与经济效益,推动了核能及核技术交叉应用领域的技术创新发展。 (四)客观评价

2018年国家科技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材料

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材料 一、项目名称 大渡河流域梯级电站群智慧化建设与运行关键技术 二、提名单位意见 项目针对大渡河流域梯级电站群智慧化建设与运行关键问题,持续开展了10余年的研究,研发了流域大坝与边坡安全监测、预警技术,提出了运行性态实时监控和风险预警技术,实现了流域电站群安全危险源分级动态管控;提出了流域多电站一键调度技术,首次在大型流域调度中实现由单机组“直调”向多电站“一键调”的重大转变;研发了设备健康状态智能诊断技术,实现了设备健康状态由“人工感知”向“智能感知”的转变,开辟了预警设备故障、减少检修冗余的新路径;创建了智慧化工程建设技术,首创了智慧工程理论体系,实现了工程建设由“定性经验管理”向全要素、全方位、全周期“数据驱动管理”的重大转变,梯级电站群建设和运行表明取得了安全、优质、高效地成效。项目获知识产权149项,发表论文291篇,其中SCI、EI收录92篇,出版专著5部,纳入行业标准9项,获省部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22项,有力推动了大型流域智慧化建设与运行的理论发展和技术进步。经鉴定,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已成功应用于双江口、瀑布沟、大岗山、猴子岩等百余座水电工程,应用工程曾获国际里程碑工程奖、詹天佑奖和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等重要奖项,并在国家能源集团(原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和四川省国资委系统推广,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16亿元,应用前景广阔。 提名该项目为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三、项目简介 我国是世界水电装机、发展前景和开发难度最大的国家,作为水电开发主要形式,

流域梯级电站群安全建设运行对国家安全、绿色发展关系重大。国内外曾有多座因建管缺陷导致渗漏甚至溃决的案例;俄罗斯萨扬水电站因设备健康状态无法及时诊断,致75人死亡,直接损失130亿美元;美国奥罗维尔水电站因维护和调度不当引起溢洪道破坏,紧急撤离18.8万人。国家能源集团在大渡河流域开发居于主体地位,已建在建电站16座,电站群装机2700万kW,库容158亿m3。在建双江口大坝高达312m,是全球第一高坝,建成的大岗山拱坝210m,地震加速度高达557.5cm/s2,为同类世界最大。随着电站群规模、建成时间和新建电站技术难度的增大,安全风险和调度、维护难度逐渐凸显,急需创新突破,以保障安全,避免灾害,提高效益。项目基于20余项重大科研,历经10余年,形成了流域梯级电站群智慧化建设与运行成套技术并成功推广应用。主要创新包括: 1.大坝与边坡安全管控系统集成与预警技术。首创多因子全要素定量化风险动态评估模型,提出电站群危险源分级管控技术,研发高精度外部变形一体化监测技术,建立流域梯级库坝群安全风险智能管控模型。成功预报并治理重特大地质灾害危险点10处,提前4小时在节日期间预警大渡河中游川藏生命线滑坡体大规模垮塌,避免了高车流情况下的重大生命财产损失。 2.流域多电站一键调度技术。首创多数据源混合同化流域气象预报技术,实现气象水情高分辨率、多时空尺度、自动耦合预报;发明大型梯级水电站间负荷实时智能调控技术,自动匹配市场需求、梯级来水、设备状况及经济运行等要素,首次实现大型流域调度由单机组直调向多电站一键调的重大转变,每年减少人工负荷调节3万余次。 3.设备健康状态智能诊断技术。研发具有深度学习功能的智能巡检机器人和具有人机交互功能的智能安全帽等产品,实现设备健康状态智能感知化转变;发明基于超球算法的设备健康趋势预警和故障诊断技术,首次实现设备故障早期预警,减少检修冗余,设备等效可用系数大幅提高约10%。

关于提名2018年国家科技进步奖项目公示

关于提名2018年国家科技进步奖项目公示 项目名称:面向智能制造系统的机器人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一、提名意见

二、项目简介 该项目属于机器人控制技术领域。当前的中国制造业面临着劳动力成本上升、自动化装备柔性欠佳、生产效率有待提高等诸多问题,难以适应产品快速更新、定制化以及多品种少批量生产的需求。采用以机器人为核心的智能制造系统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手段。在面向智能制造系统的关键技术中迫切需要解决机器人在适应性、网络化、智能化、安全性和移动化方面的问题。该项目通过产学研联合,历时多年的技术攻关,形成了在机器人柔性移动作业、机器人组件、智能编程和碰撞检测方面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研制了智能型工业机器人、移动机器人、复合机器人等机器人产品,实现了以机器人为核心的智能制造系统的示范与推广应用,显著提升了国产机器人在中国机器人市场的占有量。主要创新如下: 1、发明了机器人高精度柔性作业的主动柔顺控制方法,采用机器人动力学和重力项的补偿技术,实现了机器人六维力/力矩控制技术,提高了机器人高精度装配、打磨等作业的适应性。 2、提出了一种机器人组件化、模块化设计方法,建立了机器人功能组件、模块化、开放式通信接口的设计规范,形成了国家标准,实现了即插即用的机器人技术组件,解决了机器人系统快速集成问题。 3、研发了一种基于视觉技术的免示教作业系统,解决了复杂工件的实时三维建模与重构等关键技术,实现了机器人的免示教作业编程,减少了机器人生产线现场调试时间。 4、发明了高效、可靠的机器人碰撞检测与保护方法,采用基于扰动观测器和神经元网络训练器的视觉碰撞检测方法,在加速度矢量和位置矢量组成的多维空间中建立了更可靠、响应更及时的机器人碰撞检测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反应式行为规划的机器人安全保护方法,提高了机器人运行和人机协作的安全性。 5、研发了机器人全方位移动的关键部件和导航控制系统,开发了一种基于双滑动轴浮动支撑机构的机器人全方位移动的关键部件,减小了机器人行走时产生的振动;实现了一种基于无线远程通信技术的机器人高精度导航控制系统,解决了移动机器人和复合机器人导航的准确性,提高了机器人移动作业能力。 项目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33项,发表SCI/EI论文40篇,获得软件著作权10项,制定了国家标准8项,研究成果获中国专利奖优秀奖1项、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辽宁省企业重大研发成果奖1项。项目成果在华晨中华、康佳电子等数家生产企业推广应用自动化生产线130余条,并出口到美国、俄罗斯、韩国等十几个国家,改变了中国机器人只有进口没有出口的历史。近三年项目完成单位新增销售收入34.3亿元,新增利润9.5亿元,部分应用单位实现新增销售收入近88亿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科学技术进步奖公示内容

科学技术进步奖公示内容 一、项目名称: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临床应用规范研究及推广 二、提名专家:张英泽 三、项目简介: 通过静脉化疗是恶性肿瘤患者一种重要且有效的治疗手段,多数化疗药物的毒性大、刺激性强,对患者的血管壁造成损伤。尤其是外周血管,管腔细、血流速度慢,与化疗药物接触时间长,长期反复输注极易造成外周血管永久性损伤,而且一旦化疗药物外渗,还可使周围组织产生坏死,严重者造成肢体功能障碍,延误治疗,给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均造成严重影响。必须选择一个血流速度快、方便应用、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血管通道方式满足肿瘤患者的应用。而中心静脉通路成为静脉输注化疗药物的最好选择。中心静脉通路包括:一次性中心静脉穿刺置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和植入式静脉输液港(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IV AP)。CVC是经过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至腔静脉,但CVC的严重并发症如血气胸、局部血管损伤、易形成血栓,导管感染率高以及带管时间短的缺点往往限制其临床应用,PICC是通过肢体外周血管置管至腔静脉,较CVC在总体并发症及导管留置时间方面优于CVC,但两种通路均有一个严重缺陷:导管暴露于患者体外,不仅影响患者生存质量、而且易发感染。植入式静脉输液港(IV AP),

简称静脉港(PORT),是埋置于皮下组织、可长期留置在体内的中心静脉输液装置,静脉港由供穿刺的输液座和导管两部分组成,相比较CVC和PICC,具备三大优点:一是植入皮下、减少感染;二是不需要频繁维护、减轻护理负担;三是长期留置、生活方便、不易形成血栓。 2008年12月,我们引进并首先在国内推广这一技术,截止2017年12月,通过开展7404例静脉输液港患者经验总结,对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穿刺入路、手术方法、术中注意事项及导管留置期间的维护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和改进。1)国内首次通过改变静脉穿刺入路及改进手术细节来减少导管断裂的发生:国外应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多采用锁骨下静脉入路,而此手术方式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并发症是产生导管夹壁综合征(Pinch-off 综合症),本课题在国内首次通过改变穿刺入路为颈内静脉入路进行穿刺,极大的减少了Pinch-off 综合症的发生。在颈内静脉穿刺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细节点,在穿刺点外扩1cm 建立导管隧道,从而减少因穿刺点导管角度过小导致的导管成角畸形、继而破裂,并且将静脉港座放置与锁骨下一横指,减少了静脉港座与导管连接处与锁骨摩擦导致的导管断裂,提高了安全率,此技术在国内外属首创。2)通过大宗临床病例发现导管末端位置与纤维蛋白鞘的发生密切相关,从而规范导管末端位置,将静脉输液港导管末端放置于右侧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平脊柱右缘第7、8后肋,降低纤维蛋白鞘发生率。3)首次推出采

四川省提名2018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项目

四川省提名2018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项目 科技进步奖 序号 16 项目名称经产良药益母草的多维评价与开发应用 提名意见 该项目针对益母草及其中成药制剂亟待解决的科学技术难题,应用复杂系统科学的研究思路,提出并构建“大中药、全产业链”多维评价的思路、方法和实践体系,开展益母草品种资源、物质基础、中成药制剂、质量标准以及上市药品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研究。突破了益母草大规模人工栽培技术的难题,选育出益母草品种“川益1号”,在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建立了唯一1个国家CFDA认证的益母草GAP基地;深入系统地阐明了益母草的药效物质基础,发现132个化学成分,创造了益母草研究的历次之最,并获得了益母草碱等创新药物成分,且正作为I类新药申报临床试验;成功研发了益母草软胶囊、益母草分散片、益母草颗粒(无蔗糖);对已上市产品益母草注射液、益母草片、益母草颗粒进行了制药自动化生产、质量标准提升和上市后评价,保障临床用药的有效和安全,实现经济产值提高;开发的益母草中成药已在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近4000家医院使用。该项目中医药特色突出,思路清晰,方法先进,结果可靠,结论可信,已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4项,外观设计专利2项;出版学术著作2部,发表学术论文100篇,SCI收录37篇;产品近3年产值累计20多亿元;带动了相对落后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户增收致富,已产生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该项目成果居国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提名该项目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项目简介 益母草及其制剂已成为妇产科销量最大、临床最常用的中药,但亟待解决野生变家种与规范化种植、药效物质与作用机制、创新药物发现与现代制药、成药上市

2018年国家技术发明奖提名项目

2018年国家技术发明奖提名项目 公示内容 一、项目名称:热点区域高容量无线网络的协同自组织技术及应用 二、提名单位意见: 无线网络是国家重大科技创新的重点发展方向,而热点区域高容量的密集无线网络则是实施“智慧城市”和“提速降费”的重要支撑。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863、973等项目资助下,为解决“蜂窝组网机理难以适配密集高容量无线组网”科学问题,该项目提出了异构协同自组织机理,形成了高容量无线网络协同自组织技术发明,解决了热点区域基站密集导致组网容量低、成本高、建设周期长等难题。主要创新点包括:①发明了基于异构自主控制环的一体化协同自组织网络结构,实现了绿色、低成本、便捷快速组网;②发明了异构干扰分层协同控制方法,解决了密集基站布置下干扰突发和严重难题;③发明了异构无线网络自组织方法,提升了异构无线网络的健壮性和智能组网能力。获中国授权发明专利60项、美国授权发明专利6,软件著作权9项,颁布国家标准3项、行业标准21项。项目成果已在全国除西藏外30个省市及欧美等80多个国家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大规模部署,取得了十多亿元的经济效益。该项目于2016年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对照国家技术发明奖授奖条件,提名该项目申报2018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三、项目简介: 无线网络是网络强国的重要组成,也是国家重大科技创新的重点发展方向。热点区域的高容量无线网络是实施“宽带中国”和“提速降费”的重要支撑。高层楼宇、大型商场、体育场馆等热点区域数据业务占比逾70%,受建筑结构和业务分布等影响,热点区域的基站能力差异大且非规则蜂窝布置,无法采用传统规则蜂窝机理,引发“蜂窝组网机理难以适配密集高容量无线组网”科学问题,导致容量低、耗时长、成本高等挑战。为此,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下,该项目提出了异构协同自组织理论,发明了高容量无线网络的协同自组织技术,实现了热点区域的高容量、便捷、低成本无线组网,为实施“智慧城市”和“提速降费”实施提供支撑。核心发明点有: 1.针对传统无线网络无法适应业务的潮汐变化及容量剧增难题,发明了分层的一体化无线组网方法,实现了多种无线网络设备的共用和小型化;在传统控制环中增加了评估步骤以进行异构传输性能预测,提出了异构自主控制环,发明了异构协同自组织结构,提升了异构无线网络的可扩展性; 2.针对异构无线网络干扰突发且严重,传统时频空资源处理增益有限难题,发明了接入层面分级动态干扰协调自优化方法,突破了自适应分组业务迁移和窄频带传输,提出了统一控制的共虚拟小区组网机制; 3.针对异构无线网络基站密集化和即插即用导致的网络拓扑动态变化等挑战,发明了物理小区自配置、邻区关系自优化、容量覆盖自协同、小区中断自治愈方法,提升了网络的健壮性和智能组网水平。 获中国授权发明专利60项、美国授权发明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9项,牵头制订并颁发国家标准3项,行业标准21项。研发的异构基站获科技部“国家战略性创新产品”证书,热点自组网系列产品已在全国除西藏外30个省市及欧美等80多个国家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大规模部署,取得了十多亿元的经济效益,显著提升并带动了我国在热点区域无线智能组网的自主创新和国际竞争力。 项目部分成果分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国通信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

2014年度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

2014年度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 申报书 (科技进步类) 项目名称:(由系统生成,无需填写) 第一完成人: 第一完成单位: 推荐单位: 联系人: 联系方式: 联系地址:

填写要求 本申报书是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类项目评审的基础文件和主要评审依据。应根据中国电子学会当年的申报通知,按照申报书规定的格式、栏目及所列标题的要求,如实填写。形审不合格的单位需在收到形审修改补充要求通知后,按照要求修改补充申报材料后再次提交,再次形审不合格的、或未按要求提交的项目,不予提交评审。《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申报书》包括电子版申报书和书面申报书两种形式。电子版申报书包括主件(第一至第十一部分)和附件(第十二部分),须按要求在线填写和上传。书面申报书包括主件(第一至第十一部分)和附件(第十二部分)。主件从申报系统中直接生成并打印,内容应与电子版申报书对应内容完全一致。申报书主件和附件装订成册(单双面不限),纸张规格A4,竖向左侧装订,不要另加封面。书面申报书提供原件1套。 填写具体要求如下: 申报项目不得填写涉及国家秘密的内容。 一、申报项目登记表 1.编号、登记日期:由中国电子学会奖励工作办公室填写。 2.项目名称:不超过35字。应围绕核心发明的技术内容,简明、准确地反映出主要技术发明内容和特征,项目名称中一般不使用xx研究、企业名称等字样。 3.主要完成人:请注意排名顺序,与《主要完成人情况表》保持一致。 4. 主要完成单位:请注意排名顺序,与《主要完成单位情况表》保持一致。 5.推荐单位或推荐专家:若选择单位推荐,则填写第十部分推荐单位意见;若选择专家推荐,则填写第十部分推荐专家意见。 6.学科分类名称:在申报系统中选择相应学科,按重要程度依次填写,最多可以填写3个学科名称。 7.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按国家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填写。 8.所属国家重点发展领域:选择项目所属相应科学技术领域。 9.任务来源:在申报系统中选择相应类别填写。 10.具体计划、基金的名称和编号:不超过300字。应按重要程度填写,先国家计划,后其他计划,不超过10项。 11.授权发明专利(项):填写直接支持本项目技术发明内容成立的已授权发明专利数目。列入计数的专利应为本项目独有,且未在已获国家科技奖或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项目或本年度其他申报项目中使用。 12.授权的其他知识产权(项):填写直接支持本项目科技创新内容成立的除发明专利外的其他授权知识产权数目,如计算机软件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等。列入计数的专利应为本项目独有,且未在已获国家科技奖或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项目或本年度其他申报项目中使用。 13.项目起止时间:起始时间填写立项、任务下达、合同签署等标志项目开始研发的日期;完成时间填写项目整体通过验收、审批或正式投产日期。 二、项目简介 不超过1200字。应包含项目主要技术内容、授权专利情况、技术经济指标、应用推广及效益情况等。 三、主要科技创新 不超过5页。该部分是申报书的核心内容,也是评价项目、处理异议的重要依据。应以支持本项目科技创新内容成立的旁证材料为依据(如:专利、验收、论文等),简明、准确、完整地阐述项目的立项背景和具有创造性的关键技术内容,客观、详实地对比国内外同类技术的主要参数、效益及市场竞争力等。科技创新点按重要程度排序。每项科技创新在阐述前应首先说明所属的学科分类名称和支持其成立的专利授权号、论文等相关旁证材料。 四、第三方评价 不超过2页。第三方评价是指除项目主要完成人、合作者和具有直接利益相关者之外的第三方对本项目科学研究内容做出的具有法律效力或公信力的评价材料,如他人在学术刊物或公开场合发表的针对本项目重要科学发现点的学术性评价意见,以及权威机构的技术检测报告、鉴定结论、验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