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土壤地理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土壤地理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土壤地理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土壤地理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土壤地理学复习思考题

0. 什么叫土壤圈?土壤圈在地球表层系统中有怎样的地位和作用?

1. 通过学习谈谈你对土壤地理学的认识(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

2. 土壤化学风化的基本过程有哪些?其主要过程(水解)怎样影响土壤次生粘土矿物组成?

3. 土壤矿物风化的强度指数有哪些指标?如果K m x<1表明什么?

4. 试述我国土壤次生矿物的分布规律。

5. 什么是土壤生态系统?土壤的生态功能有哪些?

6. 土壤结构形成的机理是什么?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如何评价土壤结构状况?

7. 什么是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8. 土壤的吸附作用和土壤的吸收作用有什么区别?土壤的专性吸附对土壤磷的植物吸收有何影响?

9. 什么是土壤的本质特征?如何进行调控?

10. 土壤调查的目的、依据和方法是什么?

11. 从土壤发生学的角度阐明不同成土因素对土壤形成的作用。

12. 我区地处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风对成土过程有哪些影响?

13. 论述生物因素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有怎样的作用?土壤中物质迁移的动力是什么?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14. 土壤中物质迁移转化有哪些形式?

15. 土壤形成过程的实质是什么?如何表征土壤形成?

16. 成土过程的特点有哪些?

17. 灰化过程与白浆化过程有什么异同?灰化过程与富铁铝化过程的差异是什么?

18. 什么是土壤的熟化过程,有什么意义?

19. 试述土壤分类的依据、目的。

20.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基础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21. 干旱土纲的成土因素、主导成土过程有哪些?其分类特征何利用方向有什么特点?

22. 银川平原的主要土壤类型应怎样分类?说明理由。

23. 试述我国土壤水平地带性分布规律。

24. 什么是土壤资源?主要特征是什么?怎样合理利用?

25. 什么是土壤质量?你认为用怎样的指标评价土壤质量更合理?

26. 什么是土壤污染?污染土壤是怎样自净的?

27.什么是土壤污染的生物修复?有什么优点?

28. 试述土壤地理调查的目的任务和基本程序。

0. 什么叫土壤圈?土壤圈在地球表层系统中有怎样的地位和作用?

概念:土壤圈(pedosphere)是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域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盖层,与其它圈层之间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

地位:

土壤圈是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部分,处于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的界面与相互作用的交叉地带,是联系有机界与无机界的中心环节,也是结合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纽带。

作用:

土壤圈与大气圈在近地表层进行频繁的水分、热量、气态物质的迁移转化,对全球环境产生影响;土壤圈是全球水分循环的重要组成,水是物质转化迁移的载体,大气降水通过土壤改变了组成后进入水圈,从而与水圈的关系密切;土壤圈是直接在岩石圈表层的风化产物上发育形成的;土壤圈是陆地生物圈的载体,土壤支撑绿色植物,为其供应水分养分,而生

物活动又促进了土壤肥力的形成发育。

1. 通过学习谈谈你对土壤地理学的认识(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

土壤地理学是土壤学与自然地理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土壤地理学是以土壤及其与地理环境系统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土壤的发生发育、土壤分类及时空分异规律,为调控、改造和利用土壤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其核心是研究土壤各组成物质间的物质迁移与能量交换、各地理环境因素与土壤之间的物质能量交换,以及物质能量从地理环境输入土壤,然后经过土壤内部的迁移转化再向地理环境输出的过程。

土壤地理学的研究内容有:研究土壤发生发育、诊断特性及系统分类;结合气候变化、植被演替和地貌发育研究土被的发生与演替,上升到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通过土壤调查、制图,对土壤资源进行评价;研究地理环境、人类活动与土壤圈的相互作用;对退化土壤资源进行保护或恢复。

土壤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为:土壤野外调查与定位观测,即剖面分析;实验室分析与模拟;遥感和3S技术的运用。

2. 土壤化学风化的基本过程有哪些?其主要过程(水解)怎样影响土壤次生粘土矿物组成?

矿物的风化是土壤形成的前提。土壤矿物经过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学风化共同促进土壤的形成。

化学风化是指矿物在水、氧气、二氧化碳等作用下发生的化学分解作用。化学风化使矿物的成分、性质发生改变,从而产生新的矿物。

化学风化的基本过程为溶解、水化和水解。水解作用是化学风化的主要过程。

水解作用指水通过解离产生质子,代换矿物的其它离子,引起矿物结构的破坏,性质改变。根据矿物在水解过程中分解顺序分为三个阶段:

脱盐阶段:即H+交换出的K+Na+等易溶离子被淋溶;

脱硅阶段:即矿物中的硅以游离硅酸形式被析出并开始淋溶;

富铝化阶段:矿物被彻底分解、硅酸继续淋溶而铁铝相对富集。

3. 土壤矿物风化的强度指数有哪些指标?如果K m x<1表明什么?

矿物的风化难易程度明显受矿物组成、结构及理化性质等内因和水分、温度、环境的pH、Eh等外部因素的影响,风化快慢明显不同。

矿物风化的本质特征是发生了组成和性质的改变,从而常用硅铁铝率、迁移系数和风化指数来描述。

SiO2/M2O3本身可直接指示铝硅酸盐矿物组成的变化;

迁移系数K m x=(任一层或风化层中某元素M/AI2O3)/(母质中某元素M/AI2O3),K m x小于1表示元素M在该土层或风化层中有淋溶,反之表示有富集;

风化指数是直接以矿物本身的风化难易程度表示,共13级,原生矿物石膏、方解石、辉石、云母、长石、石英分别赋值1-6,次生矿物已经是原生矿物的风化产物,难以再分解,水云母、蛭石、蒙脱石、高岭石、三水铝石、赤铁矿、锐钛矿分别赋值7-13。

4. 试述我国土壤次生矿物的分布规律。

原生矿物经过风化和成土过程改变成分性质而新生成的矿物叫次生矿物。如正长石吸水脱钾形成了水云母(伊利石),继续脱钾形成蒙脱石,进一步脱硅形成高岭石,最后才彻底分解形成含水的铁铝氧化物。因此,次生矿物本质上是混合物,包含易溶盐、次生氧化物和次生硅酸盐三大类。

在西部荒漠半荒漠地区,以物理风化为主,矿物风化处于初级阶段,以水云母为主;

半干旱草原地区,碱金属元素已被淋洗,碱土金属元素也发生淋溶-淀积,水云母-蒙脱石为主;

半湿润地区,碱金属元素已被淋洗,碱土金属淋溶-淀积更明显,淀积深度增大,水云母-蛭石;

北亚热带湿润区,碱金属元素和碱土金属元素已被淋洗,出现三水铝石,水云母-蛭石-高岭石为主;

中亚热带湿润区,碱金属元素和碱土金属元素大多数已被淋洗,二氧化硅开始大量淋失,铁铝氧化物积累,高岭石-水云母为主;

亚热带、热带湿润区,碱金属元素和碱土金属元素已被淋洗,二氧化硅已大量淋失,铁铝氧化物大量积累,高岭石为主;

5. 什么是土壤生态系统?土壤的生态环境功能有哪些?

土壤生态系统指自然界特定区域的土壤与生活在其中的生物群落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不断演变,并逐步趋向动态平衡的综合体。

土壤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土壤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以及不同种群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能量迁移与转换。

土壤的生态环境功能表现在:土壤肥力功能;调节水体和溶质流动的能力;具有过滤、缓冲、降解、固定并解毒无机和有机污染物的能力;储存并循环元素的功能;支撑社会经济构架的物质基础。

6. 土壤结构形成的机理是什么?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如何评价土壤结构状况?

7. 什么是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8. 土壤的吸附作用和土壤的吸收作用有什么区别?土壤的专性吸附对土壤磷的植物吸收有何影响?

土壤的吸附作用主要指各种离子通过离子代换被吸持到土壤矿物颗粒表面的过程。吸附过程对土壤保肥供肥性起关键作用。

土壤的吸收作用是描述土壤中物质迁移转化的概括性术语,比吸附作用更宽泛,包括机械吸收、物理吸收、化学吸收和生物学吸收等过程。机械吸收指土壤依靠孔隙性状对物质颗粒产生的阻滞截留作用;物理吸收各种分子通过土壤颗粒的表面能被吸持到土壤矿物颗粒表面的过程;化学吸收指可溶性离子被沉淀固定失活的过程;生物吸收主要指植物根系通过截获、质流、扩散吸收各种营养元素的过程。

专性吸附则是很强的一种吸附形式,被吸附的离子进入土壤胶体双电子层的内部不活动层,与原配位基团进行交换,从而被牢牢地吸附到土壤胶体表面的过程。无论是石灰性土壤还是酸性土壤都可以专性吸附磷,从而使有限的磷素被土壤矿物固定,失去对植物的有效性。

9. 什么是土壤的本质特征?如何进行调控?

土壤的本质是肥力。

土壤肥力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的能力,包括水、肥、气、热等肥力因素。

土壤肥力调控的目的是促使土壤水、肥、气、热的供应和协调达到最佳状态。

土壤肥力调控的基本原则为:调控土壤物质组成与调控结构相结合;调控土层与土体构型相结合;调控土壤肥力的供应与协调相结合;调控土壤恶毒物质与能量的输入和输出相结合;调控土壤生态系统的障碍性因素与土体相结合。

10. 土壤调查的目的、依据和方法是什么?

土壤调查的目的在于阐明土壤特性以及土壤分布与气候、植被、母质、地形及人类生产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土壤调查的依据是土壤剖面。

土壤调查的方法为:再一定地表断面上或系列小区内布设若干土壤剖面,以观测随断面上成土因素的变化而产生的土壤特性变化。

11. 从土壤发生学的角度阐明不同成土因素对土壤形成的作用。

土壤发生学认为,土壤是在母质、气候、地形、生物、时间等自然成土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历史自然体。自然成土因素之间同等重要,不可替代。土壤又受人类活动的深刻影响,影响程度取决于社会经济结构和状况。

①母质是岩石风化的产物,是土壤形成的基础,母质的组成和性质都直接影响土壤发生过程的速度和方向;②生物因素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将太阳辐射转变为化学能引入土壤发育过程中,它们是土壤腐殖质的生产者,又是土壤有机质的分解者,是促进土壤发生发育的最活跃因素;③气候是土壤发生发育的能量源泉,直接影响着土壤的水热状况,影响土壤中矿物、有机质和迁移转化过程,是决定土壤发生过程的方向和强度的基本因素;④地形通过改变地表物质能量的再分配来改变土壤发生过程;⑤时间可以阐明土壤发生发育的动态过程,其它所有成土因素对土壤发生发育的综合作用随时间的增长而加强;⑥人类活动对土壤发育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以是通过改变成土条件,二是通过改变土壤组成和性状影响土壤的发生发育。

12. 我区地处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风对成土过程有哪些影响?

气候因素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直接影响着土壤的水热状况,影响土壤中矿物、有机质和迁移转化过程,是决定土壤发生过程的方向和强度;

气候干旱,风大沙多是西北干旱区最基本的特征。风对干旱区成土过程的影响是巨大的,并表现出多种途径。

首先,风力导致土壤表层粉粒大量流失,产生风蚀沙化特征,表现为土壤粗粒化,贫瘠化;其次,风力搬运后会异地堆积造成土壤物质组成的变化,并破坏土壤地表状况,使土壤失去利用价值。

13. 论述生物因素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有怎样的作用?

土壤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藻类和地衣等低等植物通过假根或分泌的有机酸腐蚀岩石表面,加速岩石矿物的风化,形成了微观状态的原始土壤;苔藓植物的出现促进了土壤层的不断加厚,累积腐殖质和养分元素,为草本植物的着生及随后木本植物的生长创造了条件;植物在成土过程中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将分散在母质、水圈和大气圈中的营养元素选择性地吸收到体内,并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质,产生了相对肥沃的表土层。

动物参与了土壤有机质和能量的转化过程,并通过挖掘等疏松土壤,促进了土壤的发育;

微生物则直接降解有机物质,释放各种营养成分,促进腐殖质的形成保存营养元素,并通过侵染根系等途径与植物共生,利于扩大植物的营养过程。

14. 土壤中物质迁移的动力是什么?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土壤中物质迁移转化有哪些形式?

土壤形成过程的实质是土体中物质和能量的迁移和转化,主要包括岩石矿物的风化和成土过程,太阳辐射能是其主要原动力。岩石矿物的风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无机因素,即主要是颗粒的细化和化学元素的分散与释放,而成土过程主要是有机因素即生物因素起主导作用,实现了元素的活化、集中、累积和保蓄。

影响土壤中物质迁移的内因是原子结构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越稳定的化合物迁移能力越差;也和环境条件如气候、水文、有机质含量、介质pH值、Eh值等相关。

土壤中物质迁移转化的形式主要有:溶解迁移、还原迁移、配合迁移、悬浮迁移和生物迁移5种。

15. 土壤形成过程的实质是什么?土壤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土壤形成过程指土体中进行的物质和能量的迁移转化过程的总体过程。

土壤形成过程的实质是生物积累过程和地球化学过程的对立统一,即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

环的对立统一。

土壤形成的两个重要标志是:①含腐殖质的结构层次的出现;②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的形成。

16. 成土过程的特征有哪些?

成土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自然演化过程;

土壤形成过程是在一定的时间空间条件下进行的;

土壤形成过程是动态过程;

土壤形成过程是远离平衡、复杂的开放系统。

17. 灰化过程与白浆化过程有什么异同?灰化过程与富铁铝化过程的差异是什么?

灰化过程与白浆化过程都产生白色的表土层,但有差异,表现为:灰化过程的白色表层是由寒冷湿润针叶林根系大量释出有机酸并随水下渗,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元素遭淋洗,硅铁铝矿物分离,铁铝胶体被淋洗,并淀积于剖面下部,二氧化硅残留土体上部,呈灰白色;而白浆化过程是在寒冷湿润冻土层对表层水的顶托产生渚育化,铁、锰还原被淋洗,土体少了深色物质而呈灰白色。

灰化过程是由寒冷湿润针叶林下铁铝胶体被酸性淋洗,而富铁铝化过程是湿热环境下铝硅酸盐矿物被彻底分解,硅酸及盐基离子大量被淋洗,铁铝在碱性风化液中发生沉淀残留和富集于土体。

18. 什么是土壤的熟化过程,有什么意义?

人为因素对土壤形成的影响的特殊性表现在①人为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②人为活动是社会性的受社会制度和生产力水平的制约;③人为活动对土壤发生的影响具有双重性,合理利用可以培肥,而不当利用而引起土壤退化。

土壤熟化过程分为旱耕熟化和水耕熟化两种。

水耕熟化过程是在种植水稻或水旱轮作条件下的熟化过程,土壤表层氧化还原交替进行,在水耕情况下还会形成犁底层。

旱耕熟化是指在长期种植旱作的过程中促使土壤熟化的过程,根据利用特点又分为灌淤熟化、土垫熟化和泥垫熟化、肥熟化等过程。

意义:土壤的熟化过程就是土壤的人为培肥过程。人们通过耕作、灌溉、施肥和改良等方法,在土壤上部形成了人为表层,并不断改变自然土壤的某些过程和性状,尤其能实现水、肥、气、热的协调供应,使土壤肥力不断增长,实现农作物的稳产和高产。

19. 试述土壤分类的依据和目的。

土壤分类是在深入研究土壤发生、土壤的个体发育、土壤系统发育与演替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土壤不同发育阶段所形成的物质组成和特征,对土壤圈中各异的土壤个体所作取得科学区分。

土壤外部形态(土体构型)和内部性质是土壤分类的主要依据。进一步概括为三点:分析成土因素对土壤形成的影响和作用(五大自然成土因素);

研究成土过程的特性特征(十一种成土过程);

研究土壤属性的差别,土壤属性是土壤分类的最终依据。

土壤分类的目的:根据对大量具体材料的分析对比,将外部形态和内在性质相同或近似的土壤,并入相当的分类单位,纳入一定的分类系统,以正确地反映土壤之间以及土壤与环境之间在发生上的联系,反映它们的肥力水平和利用价值,为合理利用土壤、改造土壤和提高土壤肥力提供依据。

20.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基础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传统的中国土壤分类系统以土壤发生学理论为基础,即强调土壤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一切土壤性状的获得及外在表现上的差别都与土壤的形成演化有关。

中国土壤的系统分类是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基础的系统化、定量化的土壤分类。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为多级分类制,即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族和土系6级

1.诊断层:用以识别土壤类别、在性质上有一系列定量说明的土层。定量化的诊断层是现代土壤分类的核心。如盐积层、钙积层、暗沃表层等。

2.诊断特性:用于分类的不是土层,而是具有定量规定的土壤性质(形态的、物理的、化学的),称为诊断特性。如潜育特征、石灰性、氧化还原性等。

21. 干旱土纲的成土因素、主导成土过程有哪些?其分类特征何利用方向有什么特点?

干旱土纲的干旱土是在干旱水分条件下,具有干旱表层的土壤。

干旱土的主要成土因素为:大陆性气候,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很大,矿物风化以物理风化为主,处于脱盐基阶段,土体中常有易溶盐的聚积,植被稀疏,覆盖度低,有机质含量少,土壤物质组成近似与母质。

其主导成土过程为:低有机质积累、强钙化过程并可能伴有石膏化、部分土壤有盐积过程。

干旱土的典型剖面特征为:干旱表层、钙积层或石膏层。

干旱土的首要限制因素是干旱,发展灌溉是干旱土开发利用的前提条件,通过营造防风林、增施有机肥、增施化肥等途径补充营养成分。

不过,对干旱土而言,保护好现有的生态环境,并对已经退化的土壤生态系统进行恢复,才是更好的选择。

22. 银川平原的主要土壤类型应怎样分类?说明理由。

银川平原具有两千多年的灌溉耕种历史,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形成具有深刻的影响,形成了具有一定厚度的人为土层,俗称灌淤土层,因此,应为人为土纲。

银川平原灌溉区域土壤形成的主导过程为旱耕熟化过程中的灌淤熟化过程,形成具有一定厚度、中壤质、疏松多孔、养分丰富的灌淤表层,成为典型的诊断层,由于灌溉历史长久,典型土壤剖面特征为:耕作熟化层-犁底层-冲积母质层。

综合以上,银川平原的主要土壤类型属于人为土纲,旱耕人为土亚纲,灌淤旱耕人为土土类。

23. 试述我国土壤水平地带性分布规律。

土壤的广域分布决定于大地形下气候、植被等成土因素的综合作用。

在我国东部湿润气候区,由于雨量比较充沛,主要是森林植被,温度由北向南递减,自北向南依次出现的主要土壤组合为:寒冻雏形土-正常灰土、冷凉淋溶土-湿润匀腐土、湿润淋溶土-潮湿雏形土、湿润淋溶土-水耕人为土、湿润富铁土-常湿富铁土-常湿雏形土、湿润富铁土-湿润铁铝土、湿润铁铝土-湿润富铁土。

我国中部温带半干旱和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植被为草原、森林草原或灌丛森林,形成了干润土壤系列,由东北向西南的主要土壤类型为:干润均腐土-冷凉淋溶土、干润正常新成土-干润淋溶土、干润淋溶土-干润雏形土。

我国西部干旱气候区,以草原化荒漠、荒漠、沙漠等植物为主,土壤类型主要是:正常干旱土-干旱正常盐成土、寒性干旱土-永冻雏形土。

24. 什么是土壤质量?你认为用怎样的指标评价土壤质量更合理?

25. 什么是土壤污染?污染土壤是怎样自净的?

土壤污染指人类活动产生的有害物质进入土壤,当其含量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而使土壤的成分、性质发生分异,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并危害人体健康的现象。

土壤自净能力指土壤对进入其中繁荣污染物通过复杂多样的物理过程、化学过程及生物

学过程,使其浓度降低、毒性减轻或者消失的性能。包括:①物理自净:即通过扩散与稀释、淋洗、挥发、吸附、沉淀等使土壤中污染物浓度或者活性降低的过程;②化学自净:通过氧化还原、化合分解、酸碱反应、络合与螯合等过程,使土壤中污染物的浓度或活性降低、毒性减小或消失的过程;③物理化学自净:通过土壤胶体的吸附、解吸和凝絮等物理化学过程,使土壤污染物浓度或活性毒降低、毒性减小或消失的过程;④生物自净:即通过生物生理代谢,即生物降解与转化作用使土壤中污染物的浓度或活性降低、毒性减小或消失的过程。

26.什么是土壤污染的生物修复?有什么优点?

27. 试述土壤地理调查的目的任务和基本程序

土壤地理调查指在综合调查土壤形成因素的基础上,通过观测、分析、记载土壤剖面特征,采集土壤剖面标本和土壤分析样品,再结合实验室的化验分析结果,总结调查区土壤类型,了解土壤发育或土壤退化再空间上的变化规律,并结合地形图和遥感影像进行归纳、综合分析以编制土壤类型图或土壤退化图。

土壤地理调查的目的为:①研究区域土壤发生发育过程、土壤诊断分类与制图,以及土壤的物质能量迁移转化过程的特征;②为了持续利用土壤资源、评价土地生产潜力、进行土地开发整理或土壤退化防治。

土壤地理调查的基本程序为:

土壤地理学期末试题复习课程

一、填空题 P40 1、从1967年起国际土壤学会提出把土壤剖面划分为有机层、 腐殖质层 、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 和母岩等六个主要发生层。 2、目前世界通用的门赛尔颜色系列和门赛尔比色卡,其命名是用 色调 、亮度 和 彩度 的颜色三属性来表示的。 3、水解作用 是水的最主要的作用,使矿物风化更为彻底。 4、土壤生物中 微生物 是土壤有机质转化的主要动力。 5、土壤有效水指的是 凋萎系数 与田间持水量之间的土壤水。 6、土壤通气性主要决定于土壤中 通气孔隙度 的多少。 7、土壤酸度分为两个基本类型:一是 活性酸度 ;一是 潜性酸度 。 8、土壤发育的外在推动力来自于 气候因素 。 9、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是 成土母质 。 10、发生学分类的基本观点是:强调土壤与成土因素和地理景观之间的相互关系,以 成土因素 及其对 土壤 的影响作为土壤分类的理论基础。 11、土壤发生学的理论基础是 道库恰耶夫 的土壤形成因素学说。 12、我国现在通行的土壤分类的 发生学 分类制。 13、粘盘黄棕壤的母质以 下蜀 黄土为主。 14、钙积土的成土过程特点是腐殖质积累过程和 钙积 过程并存。 15、土壤的地带性分布是土壤随 地表水分 和 热量 的分化呈带状配置的特性。 二、名词解释 1、土壤剖面: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断面。分类:①自然剖面和人工剖面 ②按剖面的用途和特性分:主要剖面,检查(或对照)剖面和定界剖面。 2、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进入土壤的各种动植物残体,在土壤生物的参与下,一方面把复杂的有机质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最后变成无机化合物的过程。 P 97 3、诊断层:是指用以识别土壤类别,在性质上有一系列定量说明的土层。 P 84 4、潴育化过程:指土壤处于干湿交替的情况下,土壤铁、锰化合物经受氧化还原作用而发生的淋溶淀积过程。 三、简答题 1、土壤圈的功能有哪些? (1)大气圈:影响大气圈的化学组成,水分与热量平衡,释放CO 2 CH 4、H 2S 、N 2O 等,吸收O 2;(2)水圈:影响降水在陆地和水体的重新水分配、水循环与水平衡; (3)岩石圈:地球保护层、地质循环;(4)生物圈:支持生物过程、提供生物养分、水分与适宜的理化条件,决定自然植被的分布。 P 144 2、褐土的基本性状和诊断特征有哪些? (1)基本性状:剖面构型为Ah-B-BC-C 型。 (2)诊断特征:褐土表层为褐色腐殖质层,往下层逐渐变浅,厚度为20cm 左右,黏化层呈核状或块状结构,假菌丝状,黏化多为残积黏化和淋溶黏化相结合,呈红褐色,核状结构,有胶膜,厚度为10~50cm ,有CaCO 3淀积,呈假菌丝状或结 核状。褐土表层腐殖质含量一般为10~30g/kg ,呈中性至微碱性,PH 为7左右无或有碳酸钙反应。土壤质地在在粉土至黏壤土之间,黏化层的黏粒含量高。 P 73 3、地形因素是如何影响土壤的发生与发育的? 地形在土壤形成过程中,只是通过对物质与能量的再分配起间接作用,只是影响在土壤和环境之间进行的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土壤地理学期末试题.doc

一、填空题P40 1 、从 1967 年起国际土壤学会提出把土壤剖面划分为有机层、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和母岩等六个主要发生层。 2、目前世界通用的门赛尔颜色系列和门赛尔比色卡,其命名是用色调、亮度 和彩度的颜色三属性来表示的。 3、水解作用是水的最主要的作用,使矿物风化更为彻底。 4、土壤生物中微生物是土壤有机质转化的主要动力。 5、土壤有效水指的是凋萎系数与田间持水量之间的土壤水。 6、土壤通气性主要决定于土壤中通气孔隙度的多少。 7、土壤酸度分为两个基本类型:一是活性酸度;一是潜性酸度。 8、土壤发育的外在推动力来自于气候因素。 9、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是成土母质。 10、发生学分类的基本观点是:强调土壤与成土因素和地理景观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成土因素及其对土壤的影响作为土壤分类的理论基础。 11、土壤发生学的理论基础是道库恰耶夫的土壤形成因素学说。 12、我国现在通行的土壤分类的发生学分类制。 13、粘盘黄棕壤的母质以下蜀黄土为主。 14、钙积土的成土过程特点是腐殖质积累过程和钙积过程并存。 15、土壤的地带性分布是土壤随地表水分和热量的分化呈带状配 置的特性。 二、名词解释

1、土壤剖面: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断面。分类:①自然剖面和人工剖面 ②按剖面的用途和特性分:主要剖面,检查(或对照)剖面和定界剖面。 2、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进入土壤的各种动植物残体,在土壤生物的参与 下,一方面把复杂的有机质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最后变成无机化合物的过程。 P 97 3、诊断层:是指用以识别土壤类别,在性质上有一系列定量说明的土层。 P 844、潴育化过程:指土壤处于干湿交替的情况下,土壤铁、锰化合物经受 氧化还原作用而发生的淋溶淀积过程。 三、简答题 1、土壤圈的功能有哪些? ( 1)大气圈:影响大气圈的化学组成,水分与热量平衡,释放CO2CH4、H2S、N2O 等,吸收 O2;(2)水圈:影响降水在陆地和水体的重新水分配、水循环与水平衡; (3)岩石圈:地球保护层、地质循环;(4)生物圈:支持生物过程、提供生物 养分、水分与适宜的理化条件,决定自然植被的分布。 (1)基本性状:剖面构型为 Ah-B-BC-C 型。 (2)诊断特征:褐土表层为褐色腐殖质层,往下层逐渐变浅,厚度为 20cm左右,黏化层呈核状或块状结构,假菌丝状,黏化多为残积黏化和淋溶黏化相结合,呈红褐色,核状结构,有胶膜,厚度为 10~50cm,有 CaCO3淀积,呈假菌丝状或结核状。褐土表层腐殖质含量一般为 10~30g/kg ,呈中性至微碱性, PH为 7 左右无 或有碳酸钙反应。土壤质地在在粉土至黏壤土之间,黏化层的黏粒含量高。 P 73 3 、地形因素是如何影响土壤的发生与发育的? 地形在土壤形成过程中,只是通过对物质与能量的再分配起间接作用,只是影响

土壤地理学复习重点(整理)

1.土壤:土壤是覆盖在地球陆地表面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 2.土壤肥力: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3.土壤系统:土壤系统是由固相(矿物质和有机质)、液相(土壤水分和土壤溶液)和气相(土壤空气) 三相物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组成的有机整体,表现出肥力、能量交换和净化功能。 4.土壤生态系统:土壤与其地上部生物和地下部生物之间进行复杂的物质与能量的迁移、转化和交换, 构成一个动态平衡的统一体,成为生物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活跃场所。 5.土壤圈: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被层,犹如地球的地膜。 6.单个土体和聚合土体:单个土体是土壤剖面的立体化形式,作为土壤的三维实体,其体积最小。面积 的大小取决于土壤的变异程度。聚合土体,两个以上的单个土体组成的群体,称为聚合土体。 7.土壤剖面: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断面称为土壤剖面。 8.土层:土壤剖面中与地表大致平行的层次,由成土作用而形成的,因此,称为土壤发生层,简称土层。 9.土壤的组成包括哪些?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 (1)土壤组成:土壤是由固相(矿物质、有机质)、液相(土壤水分)、气 相(土壤空气)等三相物质组成的。 (2)相互关系:土壤固相(矿物质、有机质)、液相(土壤水分)、气相(土 壤空气)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 10.土壤矿物质包括哪些类型?什么叫原生矿物?土壤中主要原生矿物有哪 些?它们的性质如何? (1)土壤矿物质包括:土壤矿物质主要来自成土母质,按其成因可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两大类。 (2)原生矿物:指各种岩石受到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而未经化学风化的碎屑物,其原来的化学组成和结晶构造均未改变,颗粒较粗,有些表面可能受到轻微蚀变,内部结晶仍然完好。 (3)土壤中主要原生矿物及性质①硅酸盐、铝硅酸盐类矿物:是土壤多种营养元素的来源。②氧化物类矿物:这些矿物都极稳定,不易风化、对植物的养分意义不大。③硫化物类矿物:极易风 化,成为土壤中硫素的主要来源。④磷酸盐类矿物:是土壤中无机磷的重要来源。 11.什么叫次生矿物?次生矿物有哪些?特点如何?# (1)次生矿物:大多数是由原生矿物经风化后重新形成的新矿物,其原来化学组成和构造都有所改变而不同于原来的原生矿物,颗粒纤细,结晶较差,甚至是极细的非结晶质颗粒。 (2)主要次生矿物及特点:①简单盐类:是原生矿物经化学风化后的最终产物,结晶构造都较简单,常见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土壤中。②次生氧化物矿物:多样,颜色鲜艳③次生铝硅酸盐类: 是构成土壤粘粒的主要成分,具结晶构造。 12.土壤风化过程有哪些类型?各类型风化过程如何? (1)物理风化:通过①温度作用或温差效应、②结冰作用或冰劈作用、③风的作用、④流水的作用,产生了与原岩石、矿物化学成分相同而粗细不等的碎屑物质覆盖在岩石表面。 (2)化学风化:通过①溶解作用、②水化作用、③水解和碳酸化作用、④氧化作用、⑤溶解作用,形成可溶性盐类,都是养料成分,为植物提供营养;形成了次生粘土矿物,在土壤肥力中作用 巨大;形成了残留矿物,如:石英在土壤中以粗大砂粒存在。 (3)生物风化:①机械破坏作用(根劈作用)②化学破坏作用(主要通过新陈代谢来完成)。为母质中增加了岩石和矿物中所没有的N(氮)素和有机质。 13.矿物分解可分为哪些阶段?各阶段有何特点?# (1)碎屑阶段:物理风化作用下,岩石矿物发生机械粉碎,形成碎屑风化壳。 (2)钙淀积阶段:生物化学作用加强,CaCO3不断聚积,形成钙淀积风化壳,同时生成次生黏土矿物。 (3)酸性硅铝阶段:盐基大量淋失,次生黏土矿物堆积。 (4)富铝化阶段:盐基彻底淋失,硅酸大量淋失,Al2O3、Fe2O3残积。 14.粘土矿物的结构有哪些特征?各类型粘土矿物的性质如何?# (1)粘土矿物粒径小于0.001mm,是土壤矿物中最细小的部分,具有活动的晶格、呈现高度分散性,并具有的吸附代换性能、能吸收水分和膨胀,因而具有明显的胶体特性,称为粘土矿物。 (2)性质见11题次生矿物。 15.土壤有机质是什么?其来源如何?主要组成分有哪些? (1)土壤有机质是泛指以各种形态和状态存在于土壤中的各种含碳有机化合物。包括动植物残体、

土壤复习题.

土壤地理期末复习思考题 1 怎样理解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土壤和人的关系? 答: 地位及作用:土壤是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部分,处于人类智慧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的界面和相互作用交叉带,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境节,也是结合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纽带。P6~P7 土壤与人的关系: 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协调水分、养分、温度、空气等营养条件,向人类和陆生动物提供食物、纤维物质,故土壤是人类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 通过土壤形成发育过程分解和净化人类生存环境中的污染物和废弃物,因而土壤即是陆地生态系统食物链的首端,又是维持生存环境质量的净化器。 2 解说土壤剖面中的新生体和侵入体,并说明研究它们的意义。 新生体: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新产生的或聚积的物质称为新生体。新生体是判断土壤性质,土壤组成和发生过程等非常重要的特征。 侵入体:位于土体中,但不是土壤形成过程中聚积和产生的物体。一般常见耕作土壤,是判断人为经营活动对土壤层次影响所达到的深度,以及土层的来源等的重要依据。 3 土壤形态是怎样形成的,研究土壤形态的意义是什么?、 答:土壤形态指土壤和土壤剖面外部形态特征上,包括土壤剖面构造、土壤颜色、质地结构、土壤结持性、孔隙度、干湿度、新生体和侵入体。 4 人类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看待和利用土壤? 5 土壤的基本组成是什么?如何看待它们之间的关系? 答:土壤由固相、液相和气相物质组成。 土壤的三类基本物质构成了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为作物提供必需的生活条件,是封肥力的物质基础。 6 结合我国土壤粒径分级系统,简述进行土壤粒径分级的意义和作用? 答:中国土壤料径分级系统为 <0.001mm为黏粒0.001mm~0.005mm为粗黏粒 0.005~0.01为细粉粒0.01~0.05为粗粉粒 0.05~0.25为细砂粒0.25~1.0为粗砂粒 1.0~3.0为细砾 3.0~10.0为粗砾 >10.0为石块。 ?指示土壤的形成; ?反映土壤理化性质; ?反映土壤工程性质; ?反映肥力状况。 7 简述土壤质地对肥力的影响,那种类型质地对肥力更有利? 答:土壤质地可以分为砂土、壤土及黏土三大类。 砂土由于土壤颗粒是以砂粒占优势,土壤中大也隙多而毛管孔隙少,因此,砂土的通气性,透水性好,而保水蓄水保肥性能弱。砂土热容量小,故土壤温度变化剧烈,易受干旱和寒冻的威胁。但是春季砂土升温较快、发苗早,故称为暖性土,通气性好,有机质分解快而不易累积,肥力相对贫瘠。但它又有易耕作、适宜性强、供肥快的特点。 黏土由于土粒微小,土壤中的非毛管水孔隙少,毛管孔隙多,毛管作用力强,土壤透水通气性能差,但保水蓄水能力强,有机质分解缓慢有利于有机质的累积,帮土壤养分丰富,黏土

《土壤地理学》复习重点

土壤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一、名称解释▲▲▲ 1.土壤(soil):指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是成土母质在一定的水 热条件和生物作用下,经一系列的生化物理过程形成的独立历史自然体。(包括海、湖浅水区) 特征:具有肥力、有生物活性、多孔隙结构。 功能:有肥力及生产性能;可更新性和再生性;缓冲和净化功能。 2.土壤剖面(soil profile):从地面垂直向下至母质的土壤纵断面称为土壤剖面。 3.土体构型(profile construction):在土壤剖面之中土层的数目、排列组合形式和厚度。 (也称为土壤剖面构造) 4.单个土体(pedon):土壤剖面的立体化构成了单个土体。 5.聚合土体(poly pedon):指在空间上相邻、物质组成和性状上相近的多个单个土体便组 成聚合土体。(相当于土壤分类中最基本的分类单元-土系) 6.土壤圈(pedosphere):指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域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联系 体或覆盖层。 7.土壤肥力(soil fertility):指土壤为植物生长发育供应、协调营养因素和环境条件的能力。 8.土壤自净能力(soil purification):指土壤对进入土壤中的污染物通过复杂多样的物理过 程、化学及生物化学过程,使其浓度降低、毒性减轻或者消失的性能。 9.土壤地理学:指以土壤及其与地理环境系统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它是研究土壤的发生 发育、土壤分类及时空分异规律。 二、土壤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⑴关于土壤发生发育、诊断特性与系统分类的研究。 ⑵关于土被结构和土壤-地形数字化数据库的研究。 ⑶关于土壤调查、制图和土壤资源评价的研究。 ⑷关于地理环境、人类活动与土壤圈相互作用的研究。 ⑸关于土壤资源保护及被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 三、土壤地理学研究方法(了解) ⑴土壤野外调查与定位观测研究法 ⑵实验室化验分析与实验模拟研究法 ⑶遥感技术在土壤调查中的运用 ⑷数理统计与SGIS在土壤研究中运用 ⑸土壤历史发生研究法 四、土壤地理学的发展简史▲▲ a)起源:土壤地理学是土壤科学中发展历史最悠久的一个重要基础性分支学科,它最早可 追溯到人类农耕的起始阶段。公元前5~3世纪,中国《尚书·禹贡》篇记述了九州土壤及其等级。《管子·地员》篇论述了土壤与地形、地下水、植物的关系。 b)创建期:土壤地理学奠基人道库恰耶夫(1846-1902) 发表了《俄国的黑钙土》,论述了 俄国广阔草原地带一种松软、暗色的富含腐殖质的土壤特征及其空间分布,揭示了土壤发生与成土环境的密切联系,创建了成土因素学说,即土壤是气候、生物、母质、地形和时间等综合作用的产物。 c)发展期:18世纪以后在西欧逐渐形成了近代土壤地理学。对土壤科学发展产生了巨大

苗木培育学复习思考题

苗木培育学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种子生物学 基本概念: 1.良种:指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使用品质)两方面都优良的种子。遗传品质优良:具备一定的增产效益,增产增质,抗逆能力强。播种品质优良:种子充分成熟,净度、优良度高,千粒重大,发芽率高,生活力强。 2.结实周期性:林业生产上把林木结实的丰年和欠年交替出现的现象称为林木结实的周期性。 3.结实间隔期:指上一次丰年到下一次丰年之间间隔的时期(两个丰年之间间隔的年限)。 4.生理成熟:指种子在成熟过程中,当养分积累到一定程度,种胚发育到具有发芽能力时,即为生理成熟。 5.形态成熟:当种子内部生物化学变化基本结束,营养物质积累停止,种子的外部呈现出成熟特征,即为形态成熟。 6.生理后熟:指有些树种形态上表现出成熟特征,但生理上尚未成熟,即胚没有发育完全,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完成生理成熟,这种现象即为生理后熟。 7.种子休眠:指有生活力的种子,由于某些内在和外界环境的影响,而使种子一时不能发芽或发芽困难的现象。 8.形态休眠:胚发育不足或胚器官分化不完善引起的休眠。 9.种子的萌发:指种胚恢复生长,胚根和幼芽突破种皮向外伸展,开始正常生命活动的现象。 10.生理休眠:胚生理抑制因素导致的休眠。 11.物理休眠:是由于种皮对水分,氧气等的不透性造成的。 简答: 1、林木的生长发育期和各个时期的特点。 答:幼年期:从种子萌发形成个体起,到开始结实为止。特点:营养生长旺盛,处于个体建设阶段,不会开花结实,可塑性强,枝条再生能力强。 青年期:从第一次开花结实到结实3~5次为止。特点:生殖器官与性细胞已经形成,开始开花结实,但结实量小。仍以营养生长为主,冠幅迅速扩大,根系生长快。母树可塑性渐减,青年期种子可塑性大,是引种的好材料。 壮年期:即结实盛期,此期从林木大量结实开始,到林木结实量开始下降为止。特点:结实能力稳定,种子产量高,质量好,是采种的最佳时期。由于树种、经营措施、立地条件不一样,林木稳产高产的年龄不一样。

土壤地理学名词解释复习.docx

1.土壤质地:各个粒级的土壤颗粒在土壤屮所占?的相对比例或质量分数。 2.土壤剖面:地表至母质或母岩的土壤垂直断而。 3.土被结构:地球陆地表面连续分布的土壤状如被覆,故称Z为土被,而土壤群体组合的空间格局或空间构型,简 称为土被结构。 4.土壤腐殖质:是一种分子结构复杂、抗分解性强的棕色或暗棕色无定性胶体,是土壤微牛物利用植物残体及具分 解产物重新合成的一种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5.土壤结构:土壤中团聚体的组合排列方式成为土壤结构 6.土壤地理学:是介于口然地理学利土壤科学的交叉学科,其研究对象是土壤及其与地理环境系统的关系,主要内 容是研究土壤的发生发育、土壤分类及时空分界规律,进而为调控、改造和利用土壤资源提供科学依据的学科。 7.土壤潜育化过程:主要是在土体在水分饱和、强烈嫌气条件下所发生的还原过程; &淋溶土:土纲的一个名称,土壤形成过程屮淋滤作用,有粘化层。 9.富铁土:是分布在世界亚热带地区,中度富铁铝化作用的土壤类型,含冇低活性富铁层,其成土过程是盐棊强烈 淋失,明显的脱硅作用,铁铝氧化物富集。 10聚合土体:在空间上相邻、物质组成和性状上相近的多个单个土体组成聚合土体。 12母质:是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通常把与土壤有直接联系的母岩风化物或堆积物成为物质。 13门塞尔颜色系统:一种科学化描述土壤颜色的标准色卡比色法,命名系统用颜色的三个属性色调、量度和饱和度。14土水势:是指单位水量从一平衡的土-水系统移动到与它同温度而处于参比状态的水池吋所作的功。 15CEC:土壤阳离了交换量,土壤胶体所能吸附的各种阳离了总量,其数值以每T克土壤中各种阳离了的物质的量来表示。 17单个土体:土壤剖血的立体化,作为土壤的三维实体,体积最小,横切面积面积近似六边形,而积一般为1 — 10 平方米。 18 土壤发生层:简称土层,是上壤剖面中为地面大致平行的物质及性状相对均匀的各层土壤。 20 土壤胶体:土壤胶体是指土壤中颗粒直径小于2000毫微米,具冇胶体性质的微粒。是土壤中高度分散的部分。22腐殖化过程:进入土壤中的生物残体,在土壤微主物作用卜一,合成为腐殖质的过程。 9壤风化淋溶系数:即ba值,指的是母质或土壤中各种盐基的氧化物与氧化铝的分子比值。B代表Na20、K20及CaO> MgO分子数之和;a代表A1203的分子数。 10 土壤风化指数:是指通过淋溶层和母质层中氧化钾与氧化钠的比值,了解十壤矿物质风化程度。(土壤风化指数 越小,说明它的风化强度越强) 13浆岩:由地壳深处的熔融岩浆,受地质作用的影响,上升冷却凝固而成的岩石(如灿石、原始岩石)。 14沉积岩:地売表面早期形成的各种岩石(岩浆岩、变质岩和先形成的沉积岩)经过风化搬运、沉积和成岩等作用,再次形成的岩石。 15变质岩:原有的岩石受到高温、高压和化学活性物质的作用,改变了原有的结构、构造及矿物成分而形成的新岩石。 16风化作用:是指地表的岩石矿物,遇到了和它形成时截然不同的外界条件阳遭到破坏,使其内部的结构、成分和性质发生变化的过程。 17物理风化:乂称机械崩解作用,是指由物理作用(温度变化、水分冻结、碎石劈裂以及风力、流水、冰川摩擦力等物理因素)使岩石矿物崩解破碎成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颗粒,而不改变其化学成分的过程。 18化学风化:化学风化也叫化学分解作用,主要是指岩石矿物在水、氧、二氧化碳等风化因素参与下,所发生的一系列化学变化过程。 19生物风化:纶物风化是指岩石中矿物在生物及其分泌物或有机质分解产物的作用下,进行的机械性破碎和化学分解过程。 20水解作用:岩石矿物在水分、二氧化碳等因素的影响下发生化学的分解,使岩石矿物遭到破坏,并把养分释放出來的这种作用称为碳酸化作用。 22坡积物:山坡上部风化的碎屑物质,经雨水或雪水的侵蚀冲刷,并在重力作川卜被搬运到山坡的屮、下部而形成的堆积物,称为坡积物,多分布在山坡或山麓地带。 23冲击母质:指风化碎屑受河流(经常性水流)侵蚀、搬运,在流速减缓时沉积于河床的沉积物。 24黄土母质:黄土是第四纪的一种特殊沉积物。黄土为淡黄或暗黄色,十层厚度可达数|?米,粉砂质地,粗细适宜, 通体颗粒均匀-?致,疏松多孔,通透性好,具有发达的直立性状,含有10%?15%的碳酸钙,常形成石灰质结

《土壤地理学》试题集整合版(附答案)

《土壤地理学》模拟试卷(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将答案填在下面的表格内) 1.能源和环境问题已经威胁人类生存的时候“低碳经济”已经成为最热门的话题,在发展低碳农业中提倡发展的“白色农业”是指农业生产中的() A.微生物利用 B.太阳能利用 C.化学合成物利用 D.水能利用 2. 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土壤系统分类为首的美国土壤科学家是() A.史密斯 B.詹尼 C.马伯特 D.道库恰耶夫 3. 18世纪以后,西欧地理学派的三个代表学派中,农业化学学派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 A.李比希 B.法鲁 C.李希霍芬 D.库比纳 4. 土壤中最主要的原生矿物是() A.氧化物类 B.硅酸盐和铝硅酸盐类 C.硫化物类 D. 磷灰石类 5. 土壤粘土矿物中膨胀性能最强的是() A.伊利石 B.高岭石 C.蒙脱石 D.绿泥石 6. 土壤毛管空隙和非毛管空隙的孔径界限是() A.0.1mm B.0.01mm 泰安地区土壤水分类型属于() A.淋溶型与周期淋溶型 B.非淋溶型 C.渗出型 D.停滞型 E.冻结型 8. 土壤返潮现象是土壤吸收作用的哪种类型() A.机械吸收 B.物理吸收 C.化学吸收 D.生物 9. 控制土壤形成方向及其地理分布,尤其是地带性分布规律因素是() A.气候 B.生物 C.母质 D.地形 10. 聚合土体相当于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基层分类单元中的() A.土族 B.土纲 C.土类 D.土系 二、填空题(每空分,共 10分) 1.土壤的本质特征是和。 2. 水解作用的三个阶段是、和。 3.世界上有关土壤分类和肥力评价的最早专著是。 4.土水势主要包括、压力势、和重力势。 5.对于土壤形成的时间因素,可以从土壤和来分析。6.根据土壤腐殖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可将其分离为、 、和。 7.土壤酸度可以分为酸度和酸度。

土壤地理学知识点总结

绪论 土壤发生学研究土壤形成因素-土壤发生过程-土壤类型及其性质三者之间的关系的学说。 土壤分类学土壤地理学土壤地理学是以土壤及其与地理环境系统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它是研究土壤的发生发育、土壤分类及时空分异规律,进而为调控、改造和利用土壤资源提供科学依据的学科第一章土壤形成因素分析 1、成土因素学说的发展:道库恰耶夫、土壤发生学派土壤是历史自然体西比尔采夫三个土纲 1)显域土纲(Zonal soil)地带性土壤2)隐域土纲(Introzonal soil)隐地带性土壤3)泛域土纲(Azonal soil)泛地带性土壤 2、气候因素是怎样影响土壤的形成发育的? 1、气候影响有机质积累和分解过度湿润和长期冰冻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干旱和高温有利于 有机质的矿化 2、气候影响岩石矿物风化强度温度增加10℃,化学反应速度平均增长2—3倍热带风化强 度比寒带高10倍,比温带约高 3 倍 —热带地区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速度,风化壳和土壤厚度>温带和寒带地区 3、气候影响粘土矿物的形成不同气候带的土壤中,具有不同次生粘土矿物:干冷地区的土 壤—水云母温暖湿润或半湿润气候条件下—蒙脱石和蛭石 湿热地区—高岭石类高度湿热地区—铁、铝氧化物岩石的原始矿物的风化演化系列,即从脱钾、脱盐基和脱硅三个阶段性系列,形成伊利石(脱K)、蒙脱石(缓慢脱盐)、高岭石(迅速脱盐)和三水铝石(脱硅)等,这些阶段性与其风化的环境条件——即气候条件有关。 4、物质迁移随水分和热量的增加而增加从风化和成土过程产物的迁移规律看:在湿润地区(如灰化土地区),土壤中游离的盐基遭到强烈的淋洗;在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如黑钙土地区),土壤中易溶性盐分受到淋洗,而碳酸盐则在土体中相对聚积;在干旱地区(如棕钙土地区),易溶盐分仅在土壤上层遭到淋洗。 5、气候影响土壤分布规律 温度:寒温带——灰化土温带——暗棕壤暖温带——棕壤亚热带和热带——红壤、砖红壤等 干湿程度:温带湿润气候区——淋溶土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区——弱淋溶土,钙积土温带干旱区——荒漠土 3、岩石的原始矿物的风化演化系列:脱K、脱盐基等各形成什么矿物?岩石的原始矿物的风化演化系列,即从脱钾、脱盐基和脱硅三个阶段性系列,形成伊利石(脱K)、蒙脱石(缓慢脱盐)、高岭石(迅速脱盐)和三水铝石(脱硅)等,这些阶段性与其风化的环境条件——即气候条件有关。 4、生物成土因素是如何影响土壤形成发育的?生物因素是土壤发生发展中最主要、最活跃的成土因素。 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从土壤质地特征具有肥力这个认识出发,由于生物的作用,才把大量太阳能引进了成土过程的轨道,才有可能使分散在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的营养元素向土壤聚积,从而创造出仅为土壤所固有的肥力的特征,并推动了土壤的发育和演变。从这种意义上说生物因素在成土过程中起着主导的作用。生物因素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1)、地质大循环与生物小循环 (2)绿色植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绿色植物是土壤有机质的初始生产者。它的作用首先表现在把分散在母质、水圈和大气中的营养元素选择性地吸收起来,利用太阳辐射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成有机质,把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再以有机残体的形式,聚积在母质表层。然后,

土壤学复习题

土壤学 - 中国大学 mooc 第一讲绪论单元测验 - 绪论 1、土壤指覆盖于的疏松层。 B、地球陆地表面 B、水域底部 A、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域底部 D、浅水域底部 参考答案:A 2、水、肥、气、热是土壤要素 B、肥力 B、环境 A、营养 D、健康 参考答案:B 3、土壤圈处于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的 B、表层 B、交界面上 A、中心 D、底层 参考答案:B 学派。4、提出五大成土因素学说的是 B、农业化学土壤学 B、农业地质土壤学 A、土壤发生学 D、现代土壤学 参考答案:A

5、土壤在植物生长和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那些方面? B、贮存和供应养分 B、接纳、贮存和供应水分 A、生物支撑作用 D、稳定和缓冲环境变化 参考答案:AD 6、土壤的固相由组成 B、矿物质 B、有机质 A、空气 D、水分 参考答案: 7、国际土壤年的主题是“健康土壤带来健康生活”,希望唤起全世界对土壤的关注,提高对土壤保护的认识,推进土壤管理工作,促进对土壤的可持续利用。 参考答案:正确 8、德国化学家法鲁提出了“植物矿质营养学说”,认为田间作物的产量决定于施入土壤中的矿质养料的数量。 参考答案:错误 9、2013年12月第 68届联合国大会正式通过决议,将 12月日定为“世界土壤日”, 2015年定为“国际土壤年”。 参考答案:5 10、土壤学的主要分支为、土壤化学、土壤生物与生物化学、土壤地理学。参考答 案:土壤物理##%_YZPRLFH_%## 土壤物理学 单元作业 - 绪论 1、简述土壤健康具有哪些核心指标?(30%)健康的土壤能维持哪些功能?(30%)

土壤地理学 整理

土壤年龄:土壤年龄是指土壤发生发育时间的长短,通常把土壤年龄分为绝对年龄和相对年龄。 绝对年龄:是指该土壤在当地新鲜风化层或新母质上开始发育时算起迄今所经历的时间,通常用年表示; 相对年龄:则是指土壤的发育阶段或土壤的发育程度。 粘化过程:粘粒的形成与积累过程为粘化过程。 白浆化过程:土体出现还原性游离Fe、Mn使土体亚表层漂白的过程,都可称白浆化。 土壤发生层: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所形成的剖面层次。主要发生层:A层(腐殖质层)E层(淋溶层)B层(淀积层)C层(母质层)和R层(基岩) 钠代率:代换性钠离子占代换性盐基总量的百分数. 地下水的临街深度:在蒸发最强烈的季节,土壤表层不显积盐的最浅的地下水埋藏深度. 土壤发生学:土壤是独立的原始自然体,土壤有独立的发生发展过程,剖面形态和肥力特征,研究其发生发展过程与剖面形态特征的科学称为土壤发生学。根据发生学的观点:有什么自然条件就有什么样土壤类型,土壤形成与环境条件是统一体。 土壤地理学:既然土壤类型受环境条件制约,成土因素中的气候,生物和母质的分布都有明显的地理分布规律性,因此受此成土过程影响的土壤类型必有明显的地理分布规律,研究土壤分布的地理规律的科学即为土壤地理学。 区域地理土壤学:土壤不仅是自然的地理体,也是重要的农业资源和环境要素,因此,区域地理土壤学是运用土壤地理学原理,研究一定区域内的成土因素,土壤类型与分布规律,土壤利用与改良,从而为区域土壤资源合理利用和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服务。 土壤地带性:土壤分布表现出地理规律性称为土壤地带性。土壤地带性包括土壤水平地带性、垂直地带性(指高山或高原土壤分布)和区域地带性(指由于地形或地质地貌学特征引起的变异),归根结底是土壤分布的地理规律,也是自然界土壤的空间分布规律。 土壤纬度地带性:土壤与纬度基本平行的分布规律。棕色针叶林土-暗棕壤-黑土、黑钙土-棕壤(辽宁、山东半岛)-黄棕壤(江苏、安徽、豫西、鄂、湘等)-红壤(长江南)-砖红壤(南岭以南包括台湾省)。 土壤经度地带性:土壤水平地带也受所在大陆外形、山脉的走向、风向、洋流海拔等地理因子的不同和干扰,使之偏于纬度圈,而与经度基本相平行称经度地带性。 潜育化和潴育化过程区别: 潜育化过程:土壤长期浸水,土休封闭于静水状态下,得不到通气与氧化,土壤矿质中的铁、锰处于还原低价状态,土体显青色或青黑色。若砂质土体,则一般呈灰青色,闭结,不松散;若粘性土质则呈粘糊状青泥,其塑性强,而少裂隙或铁、锰结核,潜育化过程可发育成沼

自然地理学--课后复习题

成都理工大学精品课程 自然地理学 课后复习题 第一章地球 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为什么说地球是宇宙中既普通又特殊的天体? 第二节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1.地球的形状、大小、运动轨迹等与地球上具有生命物质存在有什么关联?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分别有哪些地理意义?如果没有自转和公转,地球会变成怎样? 第四节地理坐标 1.什么是地理坐标?它们是如何划分的?

第五节地球的圈层构造 1.地球的内部和外部构造分别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划分的? 第六节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 1.地表都有哪些基本的形态和特征? 第二章地壳 第一节地壳的组成物质 1.谈谈对矿物的科学认识 2.举例比较矿物的类质同象和同质多象 3.比较石墨和金刚石形态和物理性质。 第二节地壳运动极其构造行迹 1.地壳运动与变形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2.如何认识板块的相对运动与绝对运动? 第三节关于大地构造学说

1.板块构造学说是如何形成的? 2.什么是转换断层?其研究有什么作用? 3.浅谈有关板块驱动力的基本模式。 第四节火山与地震 1.火山和地震产生原因? 2.中国地震活动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如何理解? 第五节地壳的演变 1.相对年代法与绝对年代法的区别是什么? 第三章大气圈与气候系统 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热能 1.什么是气压?气压的垂直分布有什么特点?水平气压场不同区域对应的天气是什么样的? 2.大气如何分层?为什么对流层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3.大气热量的来源有哪些? 4.气温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都有哪些特点?逆温层是如何产生的?

第二节大气水分和降水 1.湿度的日变化、年变化以及空间分布分别有什么特点? 2.降水的类型有哪几种?降水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都有哪些? 第三节大气运动和天气系统 1.大气的水平运动是如何产生的? 2.行星风系是如何产生和划分的? 3.什么是三圈环流? 4.季风环流和局地环流产生的原因分布是什么? 5.锋的形成原因与分类是什么?每种类型的锋对应的天气特征是什么? 6.气旋与反气旋的区别? 第四节气候的形成 1.气候形成的不同因子有哪些? 2.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有什么区别?地中海型气候又有什么不同?

土壤地理学练习

土壤地理学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灰化过程脱硅富铝化过程等电点土壤质地土壤肥力FC 硅铝比率土壤呼吸 土壤通气性阳离子交换量潜性酸黄化作用土壤比重BSP 活性酸凋萎系数 二、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4个备选答案中选1个正确答案,将其题号填入括号内) 1、在森林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脱硅富铝化过程可发生在()条件下。 A高温少雨B低温多雨C高温多雨D低温少雨 2、在森林土壤形成过程中,SiO2在土体亚表层残留的过程是()。 A粘化过程B灰化过程C钙化过程D白浆化过程 3、土体内盐基大量流失,铁铝相对富积的过程称为( )。 A粘化过程B灰化过程C钙化过程D富铝化过程 4、富含有机质的土层是( )。 A A层 B B层 C C层 D D层 5、膜状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叫做( )。 A最大吸湿量B最大分子持水量C田间持水量D凋萎系数 6、小麦的凋萎系数在下列土壤中最大的是( )。 A.砂土B.壤砂土C.壤土D.粘壤土 7、土壤中的水分可以分为多种形态,其中对植物生长影响最大的水分形态是()。 A气态水B固态水C膜状水D毛管水 8、有效水含量范围最大的土壤是( )。 A 石砾土B砂土C壤土D粘土 9、土壤空气组成特点是氧气少、二氧化碳( )和水气饱和。 A多B少C较少D最少 10、土壤胶体表面吸附的盐基离子可以被代换到土壤溶液中供植物吸收利用。下例正确的代换方式 是()。 A等离子价代换B等离子代换C正负电荷代换D不对等代换 11、酸性土和碱性土淹水后,土壤酸碱性的变化规律是( )。 A酸土更酸,碱土更碱B均无变化C均向酸方向发展D均向中性发展 12、土壤容重指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包括孔隙)土壤的()。 A烘干土重B风干土重C湿土重D自然土重 13、土壤结构体是指土壤中的单粒相互胶结成为一定形状和大小的土块或土团。理想的土壤结构体 是指()。 A粒状B团粒状C块状D片状 14、在土壤中有利于土壤结构体的形成的物质是( )。 A胡敏酸B富里酸C有机酸 D 无机酸 15、在土壤中有利于土壤养分有效化的物质是( )。 A胡敏酸B富里酸C木质素 D 单宁 16、适宜大多数细菌生长的土壤酸碱性环境是( )。 A 碱性B中性 C 酸性 D 强酸性 18、在我国东部地区由南到北土壤带谱的排列正确的是() A砖红壤、红壤和黄壤、黄棕壤、棕壤、暗棕壤、棕色针叶林土 B棕色针叶林土、暗棕壤、棕壤、黄棕壤、红壤和黄壤、砖红壤 C砖红壤、红壤和黄壤、暗棕壤、棕壤、黄棕壤、棕色针叶林土

关于土壤地理学考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 分,共15 分) 1.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_养分_、_水分_、_空气_和热量的能力。2.道库恰耶夫认为,土壤是母质、_气候_、_生物_、地形和时间等五种自然成土因 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3.1:1 型矿物的典型代表有_高岭石_和埃洛石,2:1 型膨胀性矿物的典型代表有 __蒙脱石_和蛭石。 4.通常把土壤水分划分为:固态水、汽态水、束缚水_、_结合水_、_毛管水_和重力水等几种类型。 5.1967 年国际土壤学会提出把土壤剖面划分为:有机层、_腐殖质积累层_、_淋溶层、灰化层_、_淀积层_、 母质层和母岩等六个主要发生层。 6.由一层_硅氧四面体___和一层_铝氧八面体___组成一晶层,属1:1 型晶格。 二、判断题(每小题2 分,共20 分) 以下表述你认为对的,在括号里填Y, 错的填N, 未作判断或判断错均不得分。 1.一般来说,干旱、半干旱及半湿润地区的土壤为盐基不饱和的土壤,温带、亚 热带、热带湿润地区的土壤为盐基饱和的土壤。() 2.引起南方土壤呈酸性反应的主要原因是代换性H、Al 含量高,虽然阳离子代换

力的顺序为Al3+ > H+ > Ca2+, 但可以通过施用多量石灰来改良土壤。()3.粘质土壤的有效水容量小,是因为其田间持水量小。() 4.阳离子的交换按当量关系进行,例如二价钙离子去交换一价钠离子时,一个钙离子可交换两个钠离子。() 5.绝对年龄大的土壤,其相对年龄也大。() 6.粘质土通气性好,透水性强,作物根系易于发展,有机质矿化 作用也快。() 7.草本植物的根系占很大比例,因而剖面中腐殖质自表层向下逐渐 减少。() 8.门赛尔颜色中,颜色命名的顺序是色调—亮度—彩度。() 9.如果胶体数量大,吸附的盐基离子多,那么它缓冲碱的能力就强。 () 10.一般而言,腐殖质含量高的土壤,阳离子交换量要高于粘土矿物。 ()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 分,共15 分) 1.活性酸度

土壤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DOC)

土壤地理学复习资料 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是独立的历史自然体。 聚合土体:在空间上相邻、物质组成和性状上相似的多个单个土体所组成的聚合体。 土壤圈物质循环:指土壤圈内部的物质迁移转化过程及其与地球其它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过程。 土壤自净能力:指土壤对进入土壤中的污染物通过复杂多样的物理过程、化学及生物化学过程,使其浓度降低、毒性减轻或者消失的性能。 土壤发生层:土壤剖面中与地面大致平行的物质及性状相对均匀的各层土壤。 土壤次生矿物:原生矿物在风化和成土过程中新形成的矿物。 粒级:根据土粒的不同将粒径大小相近、性质相似的土粒归为一类。 土壤质地:土壤中各个粒级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或质量分数。 灰分:植物组织回落土壤之后,将经历化学变化和降解过程,则构成植物组织的元素将逐渐变为最终的矿质形态。 土壤腐殖质:是一种分子结构复杂、抗分解性强的棕色或暗棕色无定型胶体物,是土壤微生物利用植物残体及其分解产物重新合成的一类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土壤结构:土壤原生矿物颗粒与次生矿物颗粒,其它土壤颗粒单元或土壤自然结构体相互组合重排的一种物理排列样式。 土粒密度:指单位容积土壤固相颗粒的质量(风干)。 土壤密度:指单位容积原状土壤的质量(风干)。 土壤孔隙度:指单位原状容积土壤中空隙所占容积的百分数。 土壤水分状况:周年内土壤剖面中各土层的含水量及其变化过程,是土壤水分循环过程的集中体现,它是土壤水量平衡和土壤水文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 土壤热容量:是描述土壤温度变化速度及其幅度的物理量,包括质量热容量和容积热容量. 土壤导热率:是指在单位截面、垂直截面的单位距离土壤温度相差1开氏度、单位时间内所传导的热量。 土壤热扩散率:是指给特定土壤施加一定的热量,并通过扩散形式传送热量至土壤其他部分,所引起的土壤温度随时间的变化速率。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是指土壤胶体所能吸附各种阳离子的总量。 土水势:指单位水量从一个平衡的土-水系统移动到与它温度相同而处于参比状态的水池时所作的功。 盐基饱和度:土壤胶体上的交换性盐基离子占全部交换性阳离子(总量)的百分比。 土壤形成学说、成土因素学说:土壤的发育和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构,研究土壤发育与形成的学说。

土壤地理学思考题总汇

标红色的题目不做要求!!! 绪论 一、名词解释 土壤 土壤污染 土壤的酸化 盐渍化和次生盐渍化 二、思考题 1、论述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 2、阐述土壤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第一章土壤剖析 土壤矿物 一、名词解释 原生矿物 物理风化 化学风化 次生矿物 同晶置换(同型异质替代) 二、思考题 1、原生矿物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2、什么叫硅铝率和硅铝铁率,如何凭借硅铝率和硅铝铁率初步判断矿物或土壤的风化程度? 3、次生矿物主要有哪些种类?鉴定次生矿物有什么重要意义? 4、简述高岭石组(1:1型)粘土矿物的构造和特性 5、简述朦脱石组(2:1型)胀缩性粘土矿物的构造和特性 土壤有机质 一、名词解释 土壤有机质 有机质矿化过程 腐殖化过程 氨化作用

硝化作用 反硝化作用 二、思考题 1、土壤有机质在土壤肥力发挥中的重要作用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2、有机质的转化包括哪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又是如何影响土壤肥力及性质的? 3、土壤腐殖质主要由胡敏素、胡敏酸和富里酸构成,两者的性质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4、影响有机质转化的因素有哪些?是如何影响的? 土壤水和热 一、名词解释 吸湿水 薄膜水 毛管水 水分常数 凋萎系数 田间持水量(最大毛管持水量) 基质势 溶质势 压力势 二、思考题 1、按水分的吸附情况和特殊结合形态(结合作用力的类型)可以把土壤水划分哪几种类型? 2、什么质地的土壤有效含水量较大?为什么? 3、用土壤水的能量观点解释植物什么时候出现永久凋萎? 4、一般情况下,当土壤的含水量由大变小时,土壤的水吸力会发生什么变化? 5、为增加土壤的保水抗旱能力,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改土措施? 6、土壤气相和大气的组成有什么差异? 7、土壤保持良好的通气性有什么重要意义? 第三节土壤性质 一、名词解释 土壤质地 土壤结构 土壤的比重 土壤的容重 有机—无机复合胶体 土壤的离子交换

土壤地理学复习重点

1.土壤:土壤就是覆盖在地球陆地表面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 2.土壤肥力:土壤肥力就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与协调养分、水分、空气与热量的能力。 3.土壤系统:土壤系统就是由固相(矿物质与有机质)、液相(土壤水分与土壤溶液)与气相(土壤空气)三相物 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组成的有机整体,表现出肥力、能量交换与净化功能。 4.土壤生态系统:土壤与其地上部生物与地下部生物之间进行复杂的物质与能量的迁移、转化与交换,构 成一个动态平衡的统一体,成为生物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与能量交换的活跃场所。 5.土壤圈: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与浅水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被层,犹如地球的地膜。 6.单个土体与聚合土体:单个土体就是土壤剖面的立体化形式,作为土壤的三维实体,其体积最小。面积的 大小取决于土壤的变异程度。聚合土体,两个以上的单个土体组成的群体,称为聚合土体。 7.土壤剖面: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断面称为土壤剖面。 8.土层:土壤剖面中与地表大致平行的层次,由成土作用而形成的,因此,称为土壤发生层,简称土层。 9.土壤的组成包括哪些?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 (1)土壤组成:土壤就是由固相(矿物质、有机质)、液相(土壤水分)、气相(土 壤空气)等三相物质组成的。 (2)相互关系:土壤固相(矿物质、有机质)、液相(土壤水分)、气相(土壤空 气)之间就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 10.土壤矿物质包括哪些类型?什么叫原生矿物?土壤中主要原生矿物有哪 些?它们的性质如何? (1)土壤矿物质包括:土壤矿物质主要来自成土母质,按其成因可分为原生矿物与次生矿物两大类。 (2)原生矿物:指各种岩石受到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而未经化学风化的碎屑物,其原来的化学组成与结晶构造均未改变,颗粒较粗,有些表面可能受到轻微蚀变,内部结晶仍然完好。 (3)土壤中主要原生矿物及性质①硅酸盐、铝硅酸盐类矿物:就是土壤多种营养元素的来源。②氧化物类矿物:这些矿物都极稳定,不易风化、对植物的养分意义不大。③硫化物类矿物:极易风化,成为土壤中硫素的主要来源。④磷酸盐类矿物:就是土壤中无机磷的重要来源。 11.什么叫次生矿物?次生矿物有哪些?特点如何?# (1)次生矿物:大多数就是由原生矿物经风化后重新形成的新矿物,其原来化学组成与构造都有所改变而不同于原来的原生矿物,颗粒纤细,结晶较差,甚至就是极细的非结晶质颗粒。 (2)主要次生矿物及特点:①简单盐类:就是原生矿物经化学风化后的最终产物,结晶构造都较简单,常见于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的土壤中。②次生氧化物矿物:多样,颜色鲜艳③次生铝硅酸盐类:就是构成土壤粘粒的主要成分,具结晶构造。 12.土壤风化过程有哪些类型?各类型风化过程如何? (1)物理风化:通过①温度作用或温差效应、②结冰作用或冰劈作用、③风的作用、④流水的作用,产生了与原岩石、矿物化学成分相同而粗细不等的碎屑物质覆盖在岩石表面。 (2)化学风化:通过①溶解作用、②水化作用、③水解与碳酸化作用、④氧化作用、⑤溶解作用,形成可溶性盐类,都就是养料成分,为植物提供营养;形成了次生粘土矿物,在土壤肥力中作用巨大;形成了残留矿物,如:石英在土壤中以粗大砂粒存在。 (3)生物风化:①机械破坏作用(根劈作用)②化学破坏作用(主要通过新陈代谢来完成)。为母质中增加了岩石与矿物中所没有的N(氮)素与有机质。 13.矿物分解可分为哪些阶段?各阶段有何特点?# (1)碎屑阶段:物理风化作用下,岩石矿物发生机械粉碎,形成碎屑风化壳。 (2)钙淀积阶段:生物化学作用加强,CaCO3不断聚积,形成钙淀积风化壳,同时生成次生黏土矿物。 (3)酸性硅铝阶段:盐基大量淋失,次生黏土矿物堆积。 (4)富铝化阶段:盐基彻底淋失,硅酸大量淋失,Al2O3、Fe2O3残积。 14.粘土矿物的结构有哪些特征?各类型粘土矿物的性质如何?# (1)粘土矿物粒径小于0、001mm,就是土壤矿物中最细小的部分,具有活动的晶格、呈现高度分散性,并具有的吸附代换性能、能吸收水分与膨胀,因而具有明显的胶体特性,称为粘土矿物。 (2)性质见11题次生矿物。 15.土壤有机质就是什么?其来源如何?主要组成分有哪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