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猪蓝耳病的诊断与防治.

猪蓝耳病的诊断与防治.

猪蓝耳病的诊断与防治.
猪蓝耳病的诊断与防治.

猪蓝耳病的诊断及防治

摘要

蓝耳病是由猪的繁殖和呼吸综合症病毒变种引起的疾病,近几年来猪蓝耳病疫情形势十分严峻,截止目前全国已有29个省先后发生疫情,该病发病率高达100%、死亡率约50%,由于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给诊断以及治疗造成极大的困难,使畜牧业造成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是各猪场预防的重点。

关键词

猪蓝耳病;诊断;防治

某猪场引进一批外购猪(50头),这一批外购猪是半个月前在当地经销商的组织带领下由某种猪场运送过来的。到家时,精神都还尚好,吃喝正常,三天后,出现了体温升高的现象,高的有42℃,低的也有41℃,身上发红,食欲受到影响,且一吃多就拉稀,个别猪有呕吐现象,一吐血就死亡,并感染该猪场的其他健康猪。经过当地兽医们的治疗,效果不好,边治边死,治疗时还用过一次猪瘟疫苗,经过半个月治疗,还剩余9头,还都奄奄一息。

1流行特点

本病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呈地方性流行。蓝耳病病毒只感染猪,各个品种、各种年龄和用途的猪均可感染,但以妊娠母猪和1月龄以内的子猪最易感,患病猪和带毒猪是本病的重要传染源。本病主要依靠接触感染、空气传播和精液传播,也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

2 临床症状

该场被感染的母猪多表现为高热(40~41℃)、精神沉郁、突然厌食,并出现喷嚏、咳嗽、呼吸困难的呼吸道症状。耳朵、腹部、尾部发绀,以耳尖最多;皮下出现蓝紫色血斑,逐渐蔓延致全身变色,甚至有的母猪出现神经麻痹等症状。出现这些症状后,大量怀孕的母猪流产或早产,产下死胎和病、弱仔猪。早产的仔猪出生几天内即死亡。大多数新生仔猪出现呼吸困难(腹式呼吸)、肌肉震颤、共济失调、食欲不振。断奶仔猪感染后大多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发热,体温达40℃以上,有

些下痢、关节炎、皮肤有斑点,出现呼吸困难、耳尖发紫、沉郁昏睡等症状,体温可升高至41℃左右,食欲明显减少,多数咳嗽明显,个别病猪流少量黏鼻液。

3 病理变化

剖解2头死亡猪只:口鼻有带血色泡沫状分泌物流出,耳、臀、腹、四肢呈蓝紫色,眼圈、肛门及尾根呈蓝紫色;死猪主要病变在肺, 肺部大理石样变,肝肿大,气管、支气管内充满泡沫状、出血性黏膜及黏膜渗出物,胸腔积液,心包积液,心、耳表面有出血点,心肌有纤维素性渗出物,肝肿大,切开有淤血,脾肿胀,肾苍白肿大;死猪的肺门、肠系膜等部位的淋巴结明显水肿出血;肠黏膜层充血。

4诊断

4.1初步诊断

根据病猪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可以初步诊断为猪蓝耳病。

4.2实验室检查

直接免疫荧光技术无菌采集病死猪的肺脏进行触片干燥固定后滴加提纯的蓝耳荧光抗体静置30分钟后水洗,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果,有荧光存在,结果为阳性。可以确诊为蓝耳病。

5治疗

5.1特异性治疗注射全降猪血清

5.2非特异性治疗口服阿莫西林粉,金丝桃素拌料。也可干扰素进行治疗。

5.3预防继发感染用四环素类或者磺胺类等光谱抗菌药物预防继发感染。

5.4对症治疗对于关节炎可以用头孢和复方氨基比林肌注,对于严重腹泻的口服鞣酸蛋白止泻

6 防疫措施

6.1疫苗免疫

暴发蓝耳病的该场,应立即采取紧急预防接种策略。应使用蓝耳病灭活疫苗对全部母猪和公猪进行免疫,采用疫苗紧急预防接种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增加剂量。

6.2综合预防措施

6.2.1对发病母猪,特别是所产仔猪全部或大部分死亡的母猪,应推迟一个泌乳期配种,对其所产胎衣及木仍伊和死胎应立即焚烧,对污染的环境彻底消毒。

6.2.2对初生仔猪弱仔可对症治疗,补给电解质等。新生仔猪在断乳后,最易感本病,可采取提前断乳,异地隔离饲养,同时采用灭活疫苗进行免疫。

6.2.3继发感染疾病的药物控制当蓝耳病在猪场发生时,常常会伴有母猪产后并发症和继发保育猪多种呼吸道传染病,此时单纯的疫苗免疫很难取得明显的效果。在采用疫苗免疫的同时,应采用特效药控制其它呼吸疾病的继发感染。

6.2.4建立稳定的种猪群,不轻易引种。如必须引种,首先要搞清所引猪场的疫情,此外,还应进行血清学检测,阴性猪方引入,坚决禁止引入阳性带毒猪。引入后必须建立适当的隔离区,做好监测工作,一般需隔离检疫4~5周,健康者方可混群饲养。

6.2.5猪场要彻底实现全进全出,至少要做到产房和保育两个阶段的全进全出。

6.2.6规模化猪场的生物安全体系,定期对猪舍和环境进行消毒(场地消毒可用1%~3%的烧碱),保持猪舍、饲养管理用具及环境的清洁卫生,防止猪群流动。一方面可防止外面疫病的传入,另一方面通过严格的卫生消毒措施把猪场内的病原微生物的污染降低到最低限,可以最大限度地控制和降低PRRSV感染猪群的发生率和继发感染机会。

6.2.7做好饲养管理。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感染猪场,应做好各阶段猪群的饲养管理,用好料,保证猪群的营养水平,以提高猪群对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从而降低继发感染的发生率和由此造成的损失。

7讨论

7.1 蓝耳病仍然在我国部份省区发生流行。当前以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为主的猪病养猪业威胁很大,做好该病的防控工作,事关畜牧业能否保持稳步发展和群众的身体健康,意义十分重大.

7.2蓝耳病的防治关键还是在于把好猪的引进关,加强检疫,做好猪场的消毒工作,坚持猪的全进全出,密切注意猪群的变化,发现母猪有流产、死胎,仔猪有呼吸道症状,公猪有嗜睡、食欲不振等症状时,进行必要的兽医检查,做出科学诊断,便于采取隔离、消毒等措施。

7.3本病应与其它繁殖障碍和呼吸道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如应与伪狂犬病、猪圆环病毒病、猪细小病毒病、猪瘟、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猪呼吸道冠状病毒病、猪脑心肌炎、猪血凝性脊髓炎以及其他细菌性疾病进行区分。

7.4关于疫苗接种,总的来说目前尚无十分有效的免疫防制措施,目前国内外已推出商品化的PRRS弱毒疫苗和灭活苗,国内也有正式批准的灭活疫苗。然而,

PRRS弱毒疫苗的返祖毒力增强的现象和安全性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担忧。国内外有使用弱毒疫苗而在猪群中引起多起PRRS的暴发,因此,应慎重使用活疫苗。

参考文献

[1]吾际舟. 高致病性蓝耳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猪业, 2007, 8:4~6.

[2] 郑杰.我国南方猪高热病的研究.中国兽医杂志.2007.6

[3] 宁宜宝.高致病性变异株引起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的发生与流行.中国兽医杂

志,2007.1

[4] 葛兆宏主编.动物传染病.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6

[5] 吴建民.兽医传染病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7

蓝耳病最佳用药方案

蓝耳病最佳用药方案 药物预防的原则: 一、治少防多。(猪群中如果有三、五头猪发病,就要对大群进行药物预防,发病猪治疗,避免疫情扩散)。 二、预防减量,治疗加倍,重视辅助用药。按疗程用药。(常规预防性用药适当减量适用,减少药物的种类,减少用药量,治疗则反之,同时辅助用药,如增加能量,解热,保肝护肾、平衡电解质等。) 三、合理搭配药物避免配伍禁忌。 猪群精确化用药方案: 一、按猪生长阶段的用药方案: 断奶前后十天,用药目的控制断奶应激,增强猪体体质,净化疫病(萎鼻、蓝耳、圆环、支原体)等。 1、盐酸多西环素500g+金芪强500g+灵芝金维300g/500kg饲料 2、特效氟美欣200g+灵芝金维300g/500kg饲料 3、特效泰乐菌素100g+灵芝金维300g+金芪强300g/500kg饲料 30—60kg之间,猪只本阶段的生理因素造成呼吸道病多发,强化用药,避免“18周龄墙”对猪的伤害。

1、特效阿米卡星200g+灵芝金维300g/500kg饲料 2、特效泰乐菌素100g+灵芝金维300g/500kg饲料 3、特效多西环500g+磺胺六甲氧嘧啶钠300g+小苏打300g+灵芝金维 300g/500kg饲料 二、按季节气候变化可选用的用药方案: 冬春季节以预防气喘病、链球菌、5号病、腹泻性疾病为主,可选用方案: 1、特效泰乐菌素100g+特效多西环素500g +金芪强300g/500kg饲料 2、阿莫西林500g+毒疫康300g /500kg饲料 3、特效氟美欣200g+金芪强300g+灵芝金维300g/500kg饲料 夏秋季节以预防高热病、血虫病、中暑、呼吸系统疾病为主,用药方案为: 1、菌虫统治500g+金芪强300g+灵芝金维300g+金伊维200g/500 kg饲料 2、阿莫西林300g+灵芝金维500g/500kg饲料 3、特效氟美欣200g+特效多西环素200g/500kg饲料 猪场常备药物:金芪强、氟美欣、毒疫康、特效金伊维、菌虫统治、灵芝金维、阿莫西林、特效型泰乐菌素、特效型多西环素、特效阿米等。

猪蓝耳病的治疗方法

猪蓝耳病的治疗方法 现在猪蓝耳病是一个还有没出现一个有效的药物治疗的猪的疾病。本文就浅谈,总结一下一个据目前市场上来说的一个猪蓝耳病的治疗方法。大家可以作为一个参考! 猪蓝耳病是由尼多病毒目动脉炎病毒科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母猪发生流产,产死胎、弱胎、木乃伊胎以及仔猪呼吸困难、高死亡率为主要特征。我国将其称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国外称其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已列入一类动物疫病。 一、猪蓝耳病的治疗方法 1、保护易感猪群 ●首选PRRS灭活苗(安全、不散毒)。 ●复方花青素1000克/T+70%阿莫西林500克/T,拌料饲喂15-20天。 ●复方花青素1000克/T+70%阿莫西林500克/T,饮水15-20天。 ●使用0.2%的过氧乙酸或安多福万金水1:2500对猪群带猪消毒。 2、隔离已感猪群 ●对于已经感染的猪群一定要隔离治疗,治疗效果不明显时,或者没效果可以放弃淘汰了 ●使用0.2%的过氧乙酸或安多福万金水1:2500对猪群带猪消毒。 3、治疗感染猪群

●柴胡10ML+利巴韦林2ML+恩诺沙星10ML注射,50公斤/体重用量,一天两次。(用于退热,适用于发热在41.5°C以上的猪群)无效反弹的猪群建议淘汰。 ●复方花青素5克+阿司匹林1克+牛磺酸5克/500ML水喂服,一天两次。无效反弹的猪群建议淘汰掉。 ●紧急加强接种PRRS灭活苗,使用建议量的2倍接种,间隔7-9天后再接种一次。 ●使用0.2%的过氧乙酸或安多福万金水1:2500对猪群带猪消毒。 4、猪群病毒净化 ●一般来说,一但感染了猪蓝耳病都是伴有的猪瘟混合感染,建议在上述第二治疗方案的基础上使用抗猪瘟血清,猪瘟血清50ml/支,2—4ml/10公斤体重,只用一次。(放置常温后注射) ●如果伴有附红细胞体、链球菌感染,在上面说的第二治疗方案的基础上,使用磺胺六甲氧800克+5%青蒿素1000克+复方花青素1000克/T,拌料饲喂9~10天。 文中只是本人总结出来的猪蓝耳病的治疗方法,如果大家可以提供讨论大家的经验那就更加的好!!

浅谈猪蓝耳病的防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011465700.html, 浅谈猪蓝耳病的防治 作者:徐永芬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6年第12期 [摘要] 猪蓝耳病又称为猪繁殖及呼吸综合症,是新近发现的由猪蓝耳病病毒引起的一种 以流产、死亡、胎儿木乃伊化、死产、弱仔和呼吸困难、高死亡率为特征的繁殖障碍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是以病毒侵害猪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繁殖系统等,从而引起猪发热、不吃、精神沉郁、萎靡、喷嚏、咳嗽、气喘、呼吸困难、四肢远端等出现充血、淤血、出血、青紫、发绀等多种症状。它是一种有高度传染性的猪综合症,现已成为养猪业的主要疫病之一。 [关键词] 猪蓝耳病症状病理变化预防治疗 [中图分类号] S858.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6-0234-02 从各种书籍资料的理论上看,猪蓝耳病是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是一种急性、热性的传染病。但从笔者多年的实践经验来看,猪蓝耳病不仅是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是一种急性、热性的传染病,而且更主要是侵害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多系统的一种急慢性、热性、低温性的传染病。现笔者就多年的理论学习和多年的实践经验综合叙述如下,和大家共同探讨。 1 病源特征 该病毒是由鼠的动脉炎病毒,通过伤口感染了中欧的野猪后产生的变异病毒,这些野猪曾作为狩猎使用被引进美国,被引进的野猪就作为中间宿主将病毒传播至北卡罗来纳州,形成了后来的两大独立的蓝耳病病毒原型:欧洲型和美洲型。本病的病原又名莱利斯塔病毒为套式病毒目、动脉炎病毒科、动脉炎病毒属的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呈卵圆形,有囊膜,直径在40~60nm之间,表面有约5nm大小的突起。核衣壳呈二十面体对称,直径为25~30nm。根据基因组的序列差异分为两个型,即以ATCCVR-2332(VR株)毒株为代表的美洲型(简称 B亚群)和以Lelystadvirus(LV株)为代表的欧洲型(简称A亚群)。毒株之间存在显著的 抗原差异性,两者只有很少的交叉反应。我国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分离毒株均属美洲型,迄今还没有发现欧洲型毒株,同时我国的分离毒株也存在变异现象,现已发现有缺失变异毒株的存在。 2 流行特点 猪蓝耳病和高致性蓝耳病,不是人畜共患传染病,猪是唯一的宿主,也是唯一的易感动物。病猪和带毒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本病主要通过空气、饮水、饲料、配种、人员接触、污染工具等经呼吸道、消化道、精液等进行水平传播或垂直传播。本病无明显季节性,一年四季均会发生,但以夏、冬季较为显著多发、频发。猪群不分品种、性别、年龄均易感染。但以

猪蓝耳病的诊断与治疗

猪蓝耳病的诊断与治疗 某猪场在一段时间内出现大量猪群死亡的现象,这 种现象初期表现为成年猪上吐下泻,之后出现妊娠期猪 流产的现象,最后成年猪和猪仔大量死亡。通过对症状 进行分析,首先在一段时间内种猪高烧不退,身体表面 呈现出蓝紫色的斑点,斑点主要集中在腹部以下、耳朵 以及背部和臀部。种猪相对于平常表现出较大的差异, 不仅情绪不稳定,还会出现走路摇摆现象,个别的种猪 在发病过程中出现流产现象,最终影响猪的生 1案例概述 o 2猪蓝耳病诊断 2.1 病理变化为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性,需要对死猪进行科学解剖。通过解剖发现,猪喉咙内出现出血现象,膀胱呈现粘合,同时分布情况出现不规律现象。同时心冠增大,脂肪堆积数量增加,腹部淋巴出现结块现象,对于流产的种猪在胎盘处出现大量的沉淀透明液体,这种液体主要集中在边缘,还伴随一定数量红肿现象。 2.2 病原体检查

为进一步确定疾病类型,需要对病原体进行检查。具体方式如下:在无菌环境下,取出病猪的扁桃体和血液,并对病猪的肝胆、脾肾肺进行检查。首先,需要采用细菌抽样方式对镜片下的染色体与样板进行分离,此时发现,在显微镜的观测下,并没有发现细菌。其次,取出猪的一部分血液放置于试菌盒内,发现病猪的抗体呈现出阳性状态,最后,将病猪的扁桃体放入除菌器中,发现液体的颜色呈现出蓝色,最终确定该病为猪蓝耳病。 3猪蓝耳病治疗与预防 3.1 治疗措施 (1)需要按照科学方式完成猪群营养的供给。由于猪蓝耳病的病句通过肠胃发出,导致猪内部肠胃出现粘连现象,影响对影响物质的吸收,在肾脏功能方面快速下降,养过程中 重时发生衰竭。因此养殖者应该在喂 通过一定数量的 健胃产品进行辅助治疗。具体如多维肌酸、欣康药剂等。这些药物能够促进猪肠胃消化,避免病菌进入体内;(2)对于发生发烧情况的猪,养殖者可以通过调节酸碱度促进猪的生长,同时利用小苏打水抑制体内病菌的繁殖;(3)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情况的种猪进行分阶段治疗,同时对种猪的生长环境进行严格清洁,严格控制细菌滋生。在养殖过程中,一旦出现猪蓝耳病,需要及时进行

规模养猪场猪蓝耳病的诊断与治疗案例

一、猪蓝耳病的概述 猪蓝耳病又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一种免疫抑制性病,以成年猪生殖障碍、早产、流产和死胎,以及仔猪呼吸异常为特征的传染病。高致病性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病性传染病。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 50%,母猪流产率可达30%,育肥猪也可发病死亡。 二、规模猪场猪蓝耳病的流行特点 本病呈地方性流行,传播迅速。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猪均感染。易感性有一定差异,种猪、生长猪和育肥猪症状较温和。母猪、仔猪症状较严重,仔猪致死率可达 80%~100%。病猪和带毒猪是本病主要传染源,感染猪能大量排毒,如鼻分泌物、粪便、尿液中均含有病毒;耐过猪可长期带毒且长期向体外排毒。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与消化道传播——水平传播。垂直传播发现的病例较少。当健康猪与病猪接触时,如果饲养密度过大、圈舍潮湿、空气不流通、寒冷、阳光不足、频繁调运、天气突变等都容易导致本病的发生与流行;特别是大型养猪场该病发生较多,传播快,舍外散养传播速度慢。母猪产前一周发生早产、流产或生产成绩下降,环境越差,感染越快,1~3个月后重复发生,呈持续感染,流行期一般70~100天,最长4~6个月。病初呈大流行性传播,有明显“跳跃式”传播,无明显季节性,春季多发,仔猪冬季严重,母猪常年发病。继发细菌及支原体等感染使症状加剧,死亡率增高。 三、规模猪场猪蓝耳病的传染源与传播途径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病原体多经接触传播,感染猪和康复猪是主要的传染源。病毒可以通过鼻、眼分泌物、胎儿及子宫甚至公猪的精液排出,感染健康猪。本病主要通过呼吸道或公猪的精液经生殖道在同猪群间进行水平传播,也可以进行母子间的垂直传播。风媒传播在本病流行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气源性感染可以使本病在3公里以内传播。新疫区常呈地方性流行,而老疫区则多为散发性。口、鼻的感染可能是自然感染的途径。康复猪通常不能再发生感染。 四、规模猪场猪蓝耳病的临床症状 人工感染潜伏期为4~7 d,自然感染一般为14 d左右。母猪发病首先表现为精神倦怠、厌食和发热。妊娠后期易发生早产、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及弱仔,持续一段时间后出现重新发情现象,往往引起母猪不育和产奶量下降;少数猪耳部发紫,皮下出现一过性血斑。有些发病母猪后期出现后躯无力、不能站立或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2~28 日龄仔猪最易感,症状明显,发病率可达l0%。死亡率高达80%,早产仔猪在出生时或几天内死亡。大多数仔猪表现为呼吸困难、肌肉震颤、后肢麻痹、共济失调、打喷嚏、嗜睡,有些病仔猪耳发紫,躯体末端皮肤发绀。育肥猪主要表现为眼睑肿胀、结膜炎、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临床特点与防治要点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临床特点与防治要点 [作者:于桂阳等转贴自:中国动物卫生网] 摘要:猪蓝耳病本身造成的危害并不很大,主要是猪蓝耳病作为原发病毒感染机体后,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抗病力减弱,甚至导致免疫失败,对应激也十分敏感,一旦应激因素(如热应激、天气突变应激等)和饲养管理不良,就很容易发生继发感染猪瘟、链球菌和其它传染病,造成严重的危害,引起猪大面积的死亡。专家指出,现国内外兽医学者普遍认为PRRS单纯感染引起危害并不是很大,但PRRS若与其它病原体混合感染,则危害就大大增加。重点做好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蓝耳病PRRS)苗、猪瘟苗和伪狂犬苗工作。临床生产实践证明,注射免疫这三种疫苗的猪场大大地降低了猪高热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关键词:猪蓝耳病;临床特点;防治措施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近年来在我国出现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传播速度快、发病面广。主要表现为病猪高热、食欲废绝、皮肤发红、耳尖发紫、并发其他传染病为主要特征,有极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对养猪业的危害极大,是目前养猪业重点防范的疫病。2006年以前,该病在我国个别猪场也有零星散发,2006年春季后,“猪高热病”在我国的南方各省陆续发生,呈暴发型流行,造成大批死亡,并迅速席卷全国。笔者从2004年以来对该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点和防治措施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现将其报道如下。 1.发病特点:不同年龄的猪均可感染,育肥猪和保育猪发病率较高,20-80公斤的猪都有发生,其中以20-50公斤左右的猪发病较多,其他阶段年龄的猪发病率较低或不发病。发病主要对象是断奶前后的仔猪, 有极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此疾病以死亡率高、治愈率低而闻名。大型猪场和大山区发病少,小型猪场、散养户和平原与浅丘陵地区发病多。该病一般多发生于夏季,每年的6月-8月,在长时间处于37℃左右的气温下该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传染源是发病猪和带毒猪,推测疫病有可能经空气传播。 2.流行特点:通过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近年来本病流行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流行快、发病广、危害重、多途径传播。临床表现趋于复杂化,发病程度日渐加重,由流产风暴型转向混合感染高热型;二是仔猪和育肥猪感染死亡率呈上升趋势,20-80公斤的猪都有发生,其中以20-50公斤左右的猪发病较多,其他阶段年龄的猪发病率较低或不发病;三是亚临床感染日趋普遍,临床症

猪蓝耳病现状及防治

猪蓝耳病现状及防治 随着养猪行业的不断发展,养猪业的规模养殖是工厂化生产方式,存栏密度高,容易导致疫病的发生、传播和变异,而在这时候猪的防疫免疫显得尤为重要。猪高致病性蓝耳病是由病毒引起的猪繁殖及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本病是一免疫抑制性疾病。我国90年代发现本病的存在,2000年出现较大面积发生,自2006年初以来,在大部分省区出现暴发性流行,即“猪无名高热综合征病”,由于过去接触较少,防治经验缺乏,致使一些养殖户惊恐不安,尽管兽医采取各种方法来控制和消灭蓝耳病,包括执行最严格的管理和生物安全措施,但是猪群重新感染蓝耳病的风险依然很高。基层兽医束手无策,相关管理部门手忙脚乱。此病的流行特点是近代中国养殖猪业从未有过,传播之快、牵涉面之广、发病率死亡率如此之高是前所未有的。可以说给我国养猪业造成灾难性的巨大损失。 蓝耳病对猪的危害可以说排到前两名,不过相对十年前的状况,如今比较稳定。国家暂停强制免疫,或是对阶段性成果的一种肯定。同时,养殖场可以根据疫苗使用和效果监测情况,自行选择疫苗,地方财政部门发放补助资金,即“先打后补”,这意味着国家鼓励使用更高品质的疫苗,也以此为契机进行制度调整。 下面是凡格中国兽药信息网猪蓝耳病疫苗网上商城小编饭饭为您整理的猪高致病性蓝耳病防控措施 1. 使用全价饲料,营养好,养管合理,机体抵抗力强是根本。 2. 消毒是减少传染源的重要措施。 3. 合理免疫程序,及时有效地打防疫针、种猪用灭活菌,初产母猪配种前免疫两次,间隔2~3周,经产母猪产前免疫1~2次(避开围产期),种公猪每半年接种一次。 仔猪及育肥猪可用弱毒活疫苗三周龄初免,双月龄二免。已发病猪群,可用弱毒活苗紧急接种4~8头份,可减少死亡,促进康复。 4. 建设疫区平时饲料中添加电解多维及抗菌药,多维、氟苯尼考粉、黄芪西林、高热混感康、黄芪蓝圆康等,预防继发病和提高抵抗力。 5. 严格处理病猪、死猪,杜绝疫源扩散十分重要。 6. 免疫程序杂乱无章可导致免疫失败,乱用抗菌素、退烧药物可造成大量浪费,并延误病程增加死亡。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临床特点与防治要点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临床特点与防治要点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临床特点与防治要点 [作者:于桂阳?等????转贴自:中国动物卫生网???? ] 摘要:猪蓝耳病本身造成的危害并不很大,主要是猪蓝耳病作为原发病毒感染机体后,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抗病力减弱,甚至导致免疫失败,对应激也十分敏感,一旦应激因素(如热应激、天气突变应激等)和饲养管理不良,就很容易发生继发感染猪瘟、链球菌和其它传染病,造成严重的危害,引起猪大面积的死亡。专家指出,现国内外兽医学者普遍认为PRRS单纯感染引起危害并不是很大,但PRRS若与其它病原体混合感染,则危害就大大增加。重点做好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蓝耳病PRRS)苗、猪瘟苗和伪狂犬苗工作。临床生产实践证明,注射免疫这三种疫苗的猪场大大地降低了猪高热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关键词:猪蓝耳病;临床特点;防治措施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近年来在我国出现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传播速度快、发病面广。主要表现为病猪高热、食欲废绝、皮肤发红、耳尖发紫、并发其他传染病为主要特征,有极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对养猪业的危害极大,是目前养猪业重点防范的疫病。2006年以前,该病在我国个别猪场也有零星散发,2006年春季后,“猪高热病”在我国的南方各省陆续发生,呈暴发型流行,造成大批死亡,并迅速席卷全国。笔者从2004年以来对该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点和防治措施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现将其报道如下。 1.发病特点:不同年龄的猪均可感染,育肥猪和保育猪发病率较高,20-80公斤的猪都有发生,其中以20-50公斤左右的猪发病较多,其他阶段年龄的猪发病率较低或不发病。发病主要对象是断奶前后的仔猪, 有极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此疾病以死亡率高、治愈率低而闻名。大型猪场和大山区发病少,小型猪场、散养户和平原与浅丘陵地区发病多。该病一般多发生于夏季,每年的6月-8月,在长时间处于37℃左右的气温下该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传染源是发病猪和带毒猪,推测疫病有可能经空气传播。 2.流行特点:通过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近年来本病流行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流行快、发病广、危害重、多途径传播。临床表现趋于复杂化,发病程度日渐加重,由流产风暴型转向混合感染高热型;二是仔猪和育肥猪感染死亡率呈上升趋势,20-80公斤的猪都有发生,其中以20-50公斤左右的猪发病较多,其他阶段年龄的猪发病率较低或不发病;三是亚临床感染日趋普遍,临床症状不明显,主要表现高热和食欲下降;四是免疫抑制,常继发其他疾病(如链球菌病、猪瘟等),也会影响其他疫苗(如猪瘟疫苗)的接种免疫效果;混合感染呈上升趋势。五是多发生在夏季6-8月,呼吸道是该病的主要感染途经,从规模猪场的发病情况看,一些应激性的饲养管理因素会引起发病的加剧,包括空气质量、霉菌毒素、断奶应激、环境气温变化等,可促进猪蓝耳病的流行。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技术规范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技术规范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俗称蓝耳病)病毒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疫病。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育肥猪也可发病死亡是其特征。 为及时、有效地预防、控制和扑灭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和《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及有关的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1 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诊断、疫情报告、疫情处臵、预防控制、检疫监督的操作程序与技术标准。 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一切与高致病性猪蓝耳 病防治活动有关的单位和个人。 2 诊断 2.1 诊断指标 2.1.1临床指标 体温明显升高,可达41℃以上;眼结膜炎、眼睑水肿;咳嗽、气喘等呼吸道症状;部分猪后躯无力、不能站立或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成年猪也可发病死亡。

2.1.2 病理指标 可见脾脏边缘或表面出现梗死灶,显微镜下见出血性梗死;肾脏呈土黄色,表面可见针尖至小米粒大出血点斑,皮下、扁桃体、心脏、膀胱、肝脏和肠道均可见出血点和出血斑。显微镜下见肾间质性炎,心脏、肝脏和膀胱出血性、渗出性炎等病变;部分病例可见胃肠道出血、溃疡、坏死。 2.1.3病原学指标 2.1. 3.1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分离鉴定阳性。 2.1. 3.2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阳性。 2.2结果判定 2.2.1 疑似结果 符合2.1.1和2.1.2,判定为疑似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2.2.2 确诊 符合2.2.1,且符合2.1.3.1和2.1.3.2之一的,判定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3 疫情报告 3.1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猪出现急性发病死亡情况,应及时向当地动物疫控机构报告。 3.2当地动物疫控机构在接到报告或了解临床怀疑疫情后,应立即派员到现场进行初步调查核实,符合2.2.1规定的,

猪蓝耳病的诊断与防治.

猪蓝耳病的诊断及防治 摘要 蓝耳病是由猪的繁殖和呼吸综合症病毒变种引起的疾病,近几年来猪蓝耳病疫情形势十分严峻,截止目前全国已有29个省先后发生疫情,该病发病率高达100%、死亡率约50%,由于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给诊断以及治疗造成极大的困难,使畜牧业造成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是各猪场预防的重点。 关键词 猪蓝耳病;诊断;防治 某猪场引进一批外购猪(50头),这一批外购猪是半个月前在当地经销商的组织带领下由某种猪场运送过来的。到家时,精神都还尚好,吃喝正常,三天后,出现了体温升高的现象,高的有42℃,低的也有41℃,身上发红,食欲受到影响,且一吃多就拉稀,个别猪有呕吐现象,一吐血就死亡,并感染该猪场的其他健康猪。经过当地兽医们的治疗,效果不好,边治边死,治疗时还用过一次猪瘟疫苗,经过半个月治疗,还剩余9头,还都奄奄一息。 1流行特点 本病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呈地方性流行。蓝耳病病毒只感染猪,各个品种、各种年龄和用途的猪均可感染,但以妊娠母猪和1月龄以内的子猪最易感,患病猪和带毒猪是本病的重要传染源。本病主要依靠接触感染、空气传播和精液传播,也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 2 临床症状 该场被感染的母猪多表现为高热(40~41℃)、精神沉郁、突然厌食,并出现喷嚏、咳嗽、呼吸困难的呼吸道症状。耳朵、腹部、尾部发绀,以耳尖最多;皮下出现蓝紫色血斑,逐渐蔓延致全身变色,甚至有的母猪出现神经麻痹等症状。出现这些症状后,大量怀孕的母猪流产或早产,产下死胎和病、弱仔猪。早产的仔猪出生几天内即死亡。大多数新生仔猪出现呼吸困难(腹式呼吸)、肌肉震颤、共济失调、食欲不振。断奶仔猪感染后大多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发热,体温达40℃以上,有

猪蓝耳病

猪高致病性蓝耳病 (张华)

病原 ?猪繁殖和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属套式病毒目,动脉炎病毒科,动脉炎病毒属。病毒为圆形,直径为50~60nm,含有20~35nm的核衣壳,在氯化铯中浮密度为1.19g/cm3;有囊膜,对乙醚、氯仿敏感;病毒基因组为单股正股RNA,分子量约1.5×106道尔顿。不凝集鸡、哺乳动物和人的O型红细胞。有严格的宿主专一性,对巨噬细胞有专嗜性。病毒的增殖具有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好在中和抗体水平存在的情况下,在细胞上的复制能力反而得到增强。该病毒在外界环境中的抵抗力相对较弱,对高温敏感。在深冻组织中病毒可存活数年,但在4℃仅存活1个月,37℃存活18h,56℃存活15min以内。在pH6.0时稳定,在pH5.0以下和pH7.0以上均易失活,将肉尸保存于4℃18h仍能发现其中有活病毒。

流行病学 ?本病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呈地方流行性。 PRRSV只感染猪,各种品种、不同年龄和用途的猪均可感染,但以妊娠母猪和1月龄以内的仔猪最易感。患病猪和带毒猪是本病的重要传染源。主要传播途径是接触感染、空气传播和精液传播,也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易感猪可经口、鼻腔、肌肉、腹腔、静脉及子宫内接种等多种途径而感染病毒,猪感染病毒后2~14周均可通过接触将病毒传播给其他易感猪。从病猪的鼻腔、粪便及尿中均可检测到病毒。易感猪与带毒猪直接接触或与污染有 PRRSV的运输工具、器械接触均可受到感染。感染猪的流动也是本病的重要传播方式。 ?持续性感染是PRRS流行病学的重要特征,PRRSV可在感染猪体内存在很长时间。

发病机理 ?PRRSV可通过血液循环穿过胎盘使胎猪受到感染,从而引起妊娠后期母猪流产等繁殖障碍。 临诊症状 ?本病的潜伏期差异较大,引入感染后易感猪群发生PRRS的潜伏期,最短为3天,最长为37天。本病的临诊症状变化很大,且受病毒株、免疫状态及饲养管理因素和环境条件的影响。低毒株可引起猪群无临诊症状的流行,而强毒株能够引起严重的临诊疾病,临诊上可分为急性型、慢性型、亚临诊型等。

猪蓝耳病防治方案

猪蓝耳病防治方案 一、主要特点 (一)领导高度重视。行动相当迅速。全市电话会议以后, 各乡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工作, 迅速成立了以党政一把手或分管农业领导为指挥长的领导专班, 组织召开了各层面会议。多数乡镇制订了应急预案, 成立了应急工作专班及技术专班。镇还专门落实了2000 元防控经费。乡镇实行了对专业大户由分管领导责任包干的防 控措施。 (二)工作主动扎实。防控措施到位。1疫情普查全面进行。各乡镇组织对全市月份以来疫情进行了一次全面普查, 根据市指挥部统一安排。为全市科学制订防控措施提供了有力依据。镇普查工作安排早, 完成早, 情况真实全面。 2监测报告认真负责。各乡镇进一步完善了村级疫情报告观察员制度。认真分析疫情形势,随时掌握疫情发展态势, 重点加强了种猪场、 规模养猪场的疫情监测工作。各指挥部坚持24小时值班, 严格执行疫情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值班以来, 共接到疫情报告12起,市指挥部及时派专家赶赴现场进行了处理。 3 防疫补针效果明显。各地在猪蓝耳病疫苗未分发前。共补免生猪10万头, 有效地构筑了猪瘟免疫屏障。杨林市、、街河市等乡镇基础防疫工作扎实, 至今尚未发现一例生猪疫情。镇还自购蓝耳病疫苗为重点区域90 头生猪进行了免疫接种。 4 消毒灭源扎实有效。全市共组织消毒药品250 件。并且由村防疫员统一上门服务,既保证了消毒工作到位, 又实行了科学消毒,全面彻底,确保了效果。、等乡镇由镇统一解决消毒经费, 促进了消毒工作迅速完成。各防疫监督组督促各养殖场、交易市场和屠宰场建立了定期

消毒制度,对流通环节跨区域性调运牲畜及其产品的车辆实行严格清洗 消毒。 5 检疫堵疫严格把关。一是除省设油榨口边检站长期设卡堵疫外。严防外地仔猪带进疫病。三是严格执行屠宰场宰前检疫和宰后检验。无标无证生猪和病死生猪禁止进场宰杀, 严禁病死猪上市交易, 凡没经检疫的猪肉禁止进入市场, 确保全市人民吃上放心肉。四是各生猪调运站(集并点)严格凭免疫耳标和产检证实施检疫合格后开具运检证。 6 舆论宣传正确引导。各乡镇通过多种形式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工作进行了广泛宣传。特别是严厉制止打击不法猪贩通过造谣乘机收购生猪的行为。使防控知识家喻户晓。 7 畜牧生产有序发展。当前周边省市疫情严重。科学应对疫情, 疫病防控与畜牧生产两不误。尤其是加大了良种母猪发展力度, 大力培植 发展后劲, 积极引导养殖户实行健康养殖、规范化养殖。镇大力实施了3123工程, 生猪发展稳中有升。月底生猪饲养量在50头以上的养殖户 达到24 户, 比去年增加16 个;该乡镇全强和兴民两个种猪场发展形势 良好, 另外又建成了两栋150标准化猪舍;全年有望实现出栏 6.4 万头 目标。镇为激励生猪生产, 此期间已拿出28500元资金对生猪养殖进行奖励。对2006年出栏生猪100头以上的养殖户奖励500元, 年出栏200 头以上的奖励2000元, 年新增良种母猪5头以上的农户每头奖励100 元。全镇共奖励了27个农户。该镇现新填栏仔猪10000头, 新增良种 母猪50 头。 二、存在问题 (一)疫情形势仍然严峻。从全市疫情普查情况看。但稍有不慎, 将引起疫情扩散。目前仍有镇村2组、5组、村 4 组、镇村13组、村6 组、村4 组、乡村 4 组等村组疫情比较严重。 (二)疫情报告不够规范。一是少数乡镇疫情上报随意性较大。动则向市指挥部报告;二是村级疫情报告没有登记, 档案记录不完善。 (三)设卡堵疫困难较大。一是各路卡工作条件十分艰苦。设卡堵

保育仔猪蓝耳病的防治技术

保育仔猪蓝耳病的防治技术 ?点击:740 ?日期:2014-05-26 08:47 ?来源:猪病新干线 ?0 蓝耳病已成为危害养猪业发展的严重疫病,在猪群中广泛存在,我国猪群中蓝耳病的感染率(包括抗体阳性和病毒阳性)非常高,几乎找不到蓝耳病阴性猪场。母猪隐性感染,持续带毒,可向外排毒达112天,经胎盘感染胎儿,出生后的仔猪带毒可达86天之久。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是引发猪高热病和呼吸道病综合征的主要病原,造成猪只大批发病而死亡。当前蓝耳病的发生与流行,在流行病学上是以持续性感染及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为特征; 在临床上则是以免疫抑制及与其他病原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为特征。仔猪发病多出现在5周龄~13周龄的猪群中,一般从5周龄~6周龄开始发病,8周龄~9周龄为发病与死亡高峰,以后逐渐减少。症状表现为体温升高达40℃~41℃,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减食、消瘦、皮肤发白、被毛粗乱、眼睑水肿,少数仔猪耳部和体表皮肤发紫,断奶前仔猪死亡率为80%~100%,断奶后仔猪发病死亡率为20%~50%,如出现多重感染其死亡率更高。当前在临床上多见蓝耳病常与圆环病毒2型感染、猪瘟、伪狂犬病或猪流感发生混合感染,并继发感染猪链球菌病、猪肺疫、气喘病、传染性胸膜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病及仔猪副伤寒等,使症状复杂化,增大了防治的难度和死亡率,双重感染与多重感染的病例约占发病总数的83%。 目前在我国猪群中流行的病毒株仍为美洲型,但近年来在全国不同的发病地区也分离到蓝耳病病毒变异毒株。免疫组织学检查发现脊髓中央管、中脑导水管、单核细胞胞质呈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强阳性反应,说明分离的变异毒株对脑组织有很强的亲嗜性。 防治措施 该病是一种新的病毒性传染病,至今还没有切实可行的防治方法和特效药,应以综合防治为主。 坚持自繁自养:胎盘传播是本病的重要传播途径,所以坚持自繁自养,不从疫区和有本病史的猪场引种是及其重要的预防措施。 严格的检疫制度:确需引种时必须严格执行隔离检疫制度,并采血送到有条件的实验室进行蓝耳病的抗体检测,抗体阳性猪绝对不能引进,抗体阴性猪也应该隔离观察,直到母猪怀孕后无繁殖障碍、所产仔猪无蓝耳病症状才可与其他猪混养。

猪蓝耳病的防治

猪蓝耳病的防治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免费教程 ?免费资料:兽医技术/疾病防治 ?中国畜牧兽医专业人才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011465700.html, 2011-9-19 互联网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是猪的一种新的病毒性传染病,该病的临床症状以母猪的繁殖障碍和不同年龄病猪的呼吸困难为主要特征,所以称为“猪的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症”;有时病猪耳朵会发绀变蓝,故又称为“蓝耳病”。 病猪感染本病后又极易继发其它的细菌性、病毒性疾病,使临床症状表现不一,形式多样。 母猪:体温升高达40℃—41℃,精神不振,不食,贪睡,大便干燥,呼吸困难,有的病猪在耳朵、四肢内侧、腹部皮肤发紫,个别猪两耳末端淤血,呈黑紫色,甚至两耳干枯脱落。怀孕母猪发生流产、早产、产死胎或木乃伊胎。流产大多发生在怀孕后期,早产多发生在产前10天左右,在预产期生产的以死胎和弱胎较多。 仔猪:皮肤苍白,被毛粗乱,腹泻,体温升高,有的走路不稳,肌肉振颤,后肢瘫痪,生长缓慢,死亡率极高。新生死亡的仔猪头部、眼结膜水肿。也有的仔猪初生时外观健康,但生后不久即发病,表现体温升高,呼吸困难,皮肤发白,少食或不食,腹泻等症状,其死亡率也很高。 诊断:由于该病发生后易引起其它疾病的继发感染或混合感染,所以临床上所观察到的症状和病变可能不完全是由该病所致(如慢性猪瘟、猪的细小病毒病、猪的布氏杆菌病,猪的日本乙型脑炎等都能引起猪的繁殖障碍),如果猪场有怀孕母猪发生流产、死胎、早产、木乃伊胎,仔猪发生呼吸困难、下痢、共济失调等症状,可以怀疑本病,但确诊本病最确实的办法是做实验室检验。 综合防治:该病是一种新的病毒性传染病,至今还没有切实可行的防治方法和特效药,应以综合防治为主。 (1)坚持自繁自养:胎盘传播是本病的重要传播途径,所以坚持自繁自养,不从疫区和有本病史的猪场引种是及其重要的预防措施。 (2)严格的检疫制度:确需引种时必须严格执行隔离检疫制度,并采血送到有条件的实验室进行蓝耳病的抗体检测,抗体阳性猪绝对不能引进,抗体阴性猪也应该隔离观察,直到母猪怀孕后无繁殖障碍、所产仔猪无蓝耳病症状才可与其他猪混养。 (3)疫苗接种:目前有灭活苗和弱毒苗两种疫苗可以用。我国也已经研制出适合我国流行毒株的灭活苗,据报道免疫后20天抗体达到高峰,并可以持续6个月左右,可用于种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