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教材教法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灿烂的宋元文化的第二课,侧重于介绍北宋时期的史学成就及文学艺术成就。宋元时期是中华古文明最灿烂的发展阶段,在史学家看来,宋元文明的总体成就超越了唐文明,其文化的辉煌成就不仅表现在科技方面,同样显示在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与“宋词和杰出的词人”是本课的重点子目。

在北宋史学成就这一重点内容中,以史学名著《资治通鉴》为代表,体现着中国古代史学在宋元时期的辉煌成就。司马光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他根据丰富的历史资料,整理了从周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到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后周灭亡,前后共一千三百多年的史实,按照时间顺序,编成一部294卷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体大思精、录事全面可信,且通古今之变,拾遗补缺,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必读之书;又因该书考评前朝的兴衰得失,镜鉴于后人,使《资治通鉴》一书更具特色。鉴于《资治通鉴》的重要参考价值和司马光的巨大贡献,人们将他与司马迁相提并论,并称为“两司马”。

“宋词和杰出的词人”一目:宋代文学在继承唐代文学传统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词的发展更进入繁荣兴盛的时代。关怀民族屈辱,抒发爱国情感,成为宋代文学的重要主题。苏轼是北宋词坛独树一帜的大家,他拓展了词体的领域,开创了豪放的词风,读其词“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超然乎尘垢之外”。李清照是两宋之交杰出的女词人,她以其特殊的经历使她的词扩大了传统婉约词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内涵。辛弃疾是位传奇的英雄,他的词更多表现的是阔大的场面、战斗的雄姿、激愤的情感,充满炽烈的政治热情,体现出纯熟的艺术技巧。

本课的难点,是在介绍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成就时,如何使学生逐步形成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看待文化现象的能力。文学艺术的发展,是以经济和政治的发展为基础的。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的词中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祖国山河分裂的悲痛,与当时的形势紧密相关;没有宋元时期城乡经济的发展,没有北宋东京的繁荣,便没有风俗画日益盛行的社会基础,就没有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创作,等等。教师应该讲清这些问题,由此逐步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教法建议

1.文化史的教学在历史教学中是独具特色的。

(1)教师在教学的准备阶段,应该首先涉猎相关内容,并为课堂教学做一些实物准备。如将《资治通鉴》中的精彩片段做成图片资料或利用幻灯片等,将绘画作品的图片(全图或局部)事先做一些处理,便于课堂使用,使学生通过观看,体会作品意境;在讲解宋词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使用一些音响材料,或发动学生诵读、吟唱,或配以古曲等各种手段,使学生通过听,而触发感。这是为讲好一节文化课准备的第一步:创设一种文化氛围。

(2)将学生对作品的欣赏层次(即感性认识),进行深化、拓展,引导学生将作品放到其社会时代中,重新思考体会文化的社会价值。

(3)通过介绍相关的基础知识,启发学生思考,以达到拓展学生眼界、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同时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分析文化现象的能力。

2.“司马光与《资治通鉴》”一目的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教材,拓展知识层面。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北宋在人们的脑海中是一个孱弱的王朝,却出现了这样一部通史巨著”,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多角度思考。司马光主持编写《资治通鉴》这部史学巨著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北宋王朝在与少数民族政权长期的冲突中,多数处于劣势。北宋王朝自初期起就出现的冗兵、冗官、冗费问题,严重的土地兼并问题,阶级矛盾的尖锐冲突等现实问题,使北宋的政治家们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于是他们便把目光转向历史,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以为当

世统治者的借鉴。这是《资治通鉴》问世的根本原因。北宋的教育制度更为完备,科举制度更为理性。无论官办学校还是私人书院,注重依照伦理道德观念培养学生道德品行。特别是书院在学习方法上注重讨论、辨难和让学生自讲心得,学习风气活跃,形成北宋时期文化普及程度较高、官员总体素质较高的典型的文官政府的特征,这为《资治通鉴》的编写,提供了大批人才的储备。以司马光为代表的一批史学家,治学严谨,则使该书具有取材详实可信、叙事明晰的特点。同时,印刷术的进步,使书籍得以大量印刷和收藏,这就扩大了文人学者的知识视野,提高著书立说的能力。所有这些,便是《资治通鉴》获得成功的客观条件。

有关《资治通鉴》的内容和历史地位。教师可以通过简要的内容介绍及《资治通鉴》史学思想的分析,使学生体会《资治通鉴》在中国史学发展进程中独特的地位;教师还可结合课本“动脑筋”创设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历史在现实社会中的价值”;同时,在介绍《资治通鉴》这样的一部叙事明晰、文笔生动的巨著时,应与相关学科──语文密切配合,选取《资治通鉴》中精彩的文字描写作些介绍。

3.关于宋词。

(1)教师应层次清晰地介绍词的特点及其在北宋之前的发展演变。

(2)应分析词成为宋朝文学的主流,主要原因在于城市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

(3)点明著名的词人、主要作品、风格及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4.关于绘画、书法艺术。

(1)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通过大量的图片、拓片、有关《清明上河图》的资料片等,丰富教学内容,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

(2)讲述风俗画与《清明上河图》时,可指出风俗画通过表现城乡百姓的社会生活,展现具有鲜明民俗特色的时代风貌,折射出北宋经济的发展状况。《清明上河图》以浓厚的生活气息、精湛的笔墨及淳朴的艺术格调代表了宋代风俗画的突出成就。

(3)书法艺术的介绍,教师可以应用多种手段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介绍“宋四家”及元朝书画大家赵孟。教师还可以简单引入一些不同的风格画派,例如简单介绍与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密切相关的宋元文人画。

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

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 宋元时期,是传统文化高度繁荣的阶段,在科学技术方面有着突出的发展,对世界文明的进步起了重要作用。理学的产生、宋词和元曲的繁荣、追求个性的书法、反映文人意趣和民间风情的书画,是这一时期文化方面的突出成就。 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宋元时期,是传统科技文化的高度繁荣阶段。 在科技发明方面,这一时期,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在宋代有了划时代的发展。北宋时期,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节省了印刷费用,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这一时期,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火药在狩猎、开山、采石和火器制造等领域得以广泛应用。 毕昇发明的活字是用胶泥刻成单个反体字烧制而成,排版印刷后可拆散保存,反复使用。此后又出现了木活字,至13世纪出现金属活字。13世纪中期,活字印刷术传到朝鲜,以后又从西域传到欧洲。 宋代的火器主要有火炮、火箭、突火枪等,威力巨大。14世纪初,火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在西方社会产生巨大震动。 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就发现了利用磁石指示南北的特征,发明了指南仪器司南。此后,又出现了指南车、指南鱼等。13世纪,指南针传入西欧,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

在天文学方面,元代的天文学家郭守敬制成了一种新型的天文观测仪器——简仪,他主持编订的《授时历》,一年的周期与现行公历基本相同,但问世比现行公历早300年。 朱熹与理学思想 理学是宋代的主要哲学思想,它是以儒家思想为基 础,吸收了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南宋的朱熹是 理学发展的极大成者。他把维护专制统治和纲常名教的观 念抽象化为天地万物始源的“理”,建立起理学体系,从 哲学的高度认证了专制统治和等级秩序的合理性。 朱熹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是第一性的; “气”只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他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进而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主张。宋词和元曲 宋词是继唐诗而起的又一诗歌高峰。作为一种新体诗歌,词的句子有长有短,或改自格律诗,或传自教坊曲,或源于民间,又称为“长短句”。这一体裁便于灵活自由地表达情感,并可配乐演唱。根据风格特点的不同,词又可以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两大派别。宋代词人层出不穷,杰出代表有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 北宋文学家苏轼,扩展了词的内容,着重表达豪放的思想感情,描绘雄浑壮观的景物,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女词人李清照生活在两宋之间,她的前期词作,风格委婉,感情真挚,格调清新自然,代表作有《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等。中年以后,李清照流亡到南方,这一时期的作品,大都渗透了忧伤的情感,其中也有一些满含忧国之情,代表作有《永遇乐》《声声慢》等。 南宋的辛弃疾,把词的豪放风格发扬广大。他年轻时在北方参加过抗金斗争,到南方以后,一直胸怀恢复中原的壮志。他在词里,经常倾吐对山河分裂的悲痛。代表作有《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等。

灿烂的宋元文化

教案: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清楚的掌握宋元时期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的基本情况,由此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2)初步培养学生进行历史感知,历史想象的形象思维能力以及学生全面系统的思考问题的初步能力和概括归纳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学习古代科学家勤于探索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介绍了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向学生展现了我国古代的重大科技发明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杰出贡献。本课重点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难点是充分认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 教着准备雕印好的“灿烂的宋元文化”几个大字。学生准备橡皮泥橡皮檫小刀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雕印的“灿烂的宋元文化”提问:这是怎么制出来的?(雕印)师:中国古代印刷术起源于印章和石刻,发展到隋唐时出现了什么技术?(雕版印刷术)雕版印刷术经过五代,到了两宋时期兴旺发达。雕版印刷术出现以后,我国刊印了大量精美的书籍。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最早标有确切日期的印刷品,那么同学们有没有思考雕版印刷的欠缺与不便之处呢?教师举例说明如:宋太祖时官方主持刻印《大藏经》,耗时12年,雕版13万块,印完后堆积如山的雕版派不上用场。另外,当时一个刻工一天只能雕刻四五十个字,一本六万字的书就需要三四年才能刻完。学生通过示例归纳出结论:费时费工浪费性大。师由此可见雕版印刷术需要改革创新了,于是到北宋时,有人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个人是谁?(北宋平民毕升)二、授新课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师:观察毕升画像,阅读小字部分,简要归纳出活字印刷中的四道工序。(刻制单字排版印刷拆版)学生动手体验,完成活动探究(1)师:同学们想一想,活字印刷与雕版印刷相比较有哪些优点?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指出:活字印刷突出两个变,变死字为活字,变死版为活版,既经济又省时。由此可见,活字印刷把印刷术推进了一个新的阶段,。元朝时王贞发明了木活字,才广泛推广和应用。但是,毕升的这一创举比欧洲早400年。师:今天的印刷业又有什么新的发展呢?(激光照排电脑排版高速印刷机等)(二)指南针的应用师:同学们见过大海吗?假如你是一名海员,驾驶一艘船在茫茫的大海上行驶,那么船上首先要具备什么?(指南针)师:说道指南针,这里有一个小故事: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咸阳修建一座阿旁宫,大门用磁石做成,如有人暗藏兵器入宫行刺,就会被磁石吸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掌握了磁学知识,早在战国时,人们就制成了指示方向的仪器——司南。观察汉朝的司南模型思考:司南由哪两部分组成,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师:到了北宋,人们制成指南针。观察宋朝的罗盘针模型思考:罗盘针比司南有哪些进步?它是用什么方法制成的?出示材料分析: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隐晦则观指南 针——北宋·朱《萍州可谈》渺茫无际,天水一色,舟舶来往,惟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惟谨,毫厘之差,生死系矣。——南宋赵汝适《诸蕃志》思考:从以上材料中分别获得了什么信息?突出的变化是什么?师:在学生讲解的基础上讲解,“沉石寻孤屿,浮针辨四维”,南宋诗人朱继芳的诗句更道出了那个时代人们由于小小的浮针而打开崭新视野的豪情。指南针的应用使人类可以全天候航行,将“原始航海时代推至终年。”由此指南针也被世人誉为“水上之友。”南宋时,经阿拉伯人传人欧洲,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环球航行创造了条件。(三)火药的应用和传播古代中国,不但有纷呈异彩的冷兵器,而且也最先跨入火器国家行列。师:火药是怎样发明的?它有哪些作用?师:中国是火药的故乡,火药在唐朝末年用于军事,宋元时期广泛用于战

第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1.编年体是我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特点是按年、月、日编排史实,记述历史。下列属于这种体裁的史学著作是 A.《史记》 B.《离骚》 C.《资治通鉴》 D.《红楼梦》 [参考答案] C 【解析】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 2.司马迁和司马光都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他们生活的朝代分别是 A.西汉、唐朝 B.西汉、北宋 C.秦朝、元朝 D.唐朝、北宋 [参考答案]B 【解析】司马光是北宋人,司马迁是西汉人。 3.《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此书内容包括 ①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②战国七雄③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④宋金南北对峙 A.①②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资治通鉴》的内容,叙述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4.宋元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处于当时世界文明的高峰。下列选项与宋元时期史实不符合的是 A.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B.司马光主持编写《史记》 C.关汉卿是元杂剧作家中最负盛名的 D.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 [参考答案] B 【解析】司马光主持编写《资治通鉴》,故B错误 5. 我国古代科技文化璀璨。下列著作属于相同类别的一组是 A.《伤寒杂病论》与《天工开物》 B.《史记》与《资治通鉴》 C.《九章算术》与《本草纲目》 D.《水经注》与《金刚经》 [参考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事物的分类能力。同一类的是B都是史学著作。 6.下列关于科技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最早的定向工具出现在战国时期 ②宋元时期,火药在军事上广泛使用 ③《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 ④元曲是杂剧与散曲的合称,是宋代文学创作的主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 A

14、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学习目标】 1、掌握宋元时期史学、宋词及杰出的词人、元曲和关汉卿、绘画和书法成就。 2、通过对“文献资料”、插图的鉴赏,培养审美能力,了解相关历史并理解体会“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3、通过《资治通鉴》的写作过程及成就,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态度。 学习重点:司马光和《资治通鉴》、宋词和元曲 学习难点:如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看待文化现象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案 【自主学习】 学生阅读77-81页“导入框”和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资治通鉴》是一部什么体例的书籍? 它所记叙的历史从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可组内讨论完成) 2、宋朝的杰出词人是哪三位?说出他们的代表作及风格? 3、元代著名的剧作家是谁?他的代表作是什么?其写作风格怎样? 4、宋朝《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谁?这幅画描绘哪里的风光景象?元代最著名的画家是谁?当时人怎样称颂他的画?书法方面,被称作“宋四家”的是哪些人? 课内探究案 【合作探究】 1、我的问题:……

2、我们的问题:…… 3、老师的问题:(1)你知道《资治通鉴》书名的涵义吗? (2)根据72页“动脑筋”:历史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用处? (3)现代词人里还有豪放风格的吗?试举一例。 拓展延伸案 1.、通过本课的学习谈谈宋代文学美在何处? 2、怎样才能养成严谨治学的态度 【系统总结】 1、宋词:人物、作品、风格 2、元曲:人物、作品、风格 3、绘画和书法 【巩固训练】 1、宋朝文学最主要的成就是() A、诗 B、散文 C、词 D、小说 2、两宋绘画的特色是() A、山水画开始出现 B、宗教画占主导地位 C、人物、花鸟画占主导地位 D、风俗画的出现日益增多 3、下列宋朝词人中,风格豪放的是①苏轼②辛弃疾③李清照④柳永()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 A、张择端 B、吴道子 C、苏轼D米芾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单元导学案(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

中学分组合作当堂达标导学案 自主预习 史学:司马光主持编写的 ,是一部 的通史巨著。 词,出现于 ,成为宋代主要的 。 苏轼的词,气势豪迈,代表作有 。 宋词 的词,风格委婉,感情真挚,清新自然。 南宋的 ,将词的豪放风格发扬光大。 元曲由 和 组成。 元曲 元朝剧作家最优秀的是 ,代表作是 。 宋代大画家张择端的 ,是我国美术史上的不朽作品。 绘画 元代最著名的画家是 ,他的画被称为神品。 宋四家: 、 、 、 。 书法 元朝 的书法,劲秀雄健,功力深厚。 合作探究 1、完成下列表格内的内容。

2、对比分析辛弃疾、李清照、苏轼三人在词的风格上的异同。 3、宋元期间,我国绘画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归纳梳理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宋元时期在史学、文学和艺术方面的成就。史学发展最卓越的成就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在文学领域,主要成就是宋词的发展,杰出的词人有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在绘画成就上,绘创作题材广泛,尤其突出的是宋代风俗画兴起,大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最杰出的代表。书法名家众多,各有创新,以“宋四家”和赵孟頫最为突出。 达标检测 1、同学们使用的历史教科书是按照年代先后顺序编写的,这叫“编年体”,下列在编写体例上与历史教科书类似的是() A《资治通鉴》B《史记》C《梦溪笔谈》D《诗经》 2、某校初一年级的同学正在正在编排历史剧《唐太宗》,下列书籍可供他们参考的是() A《史记》B《汉书》C《资治通鉴》D《三国志》 3、《史记》和《资治通鉴》记载重合的历史时期是() A从黄帝到汉武帝B从战国到五代 C从战国到汉武帝D从汉武帝到宋神宗 4、在一次参观文物展览时,邓小平指着一幅名画说“我们的祖先早已熟知商品经济了。”这幅名画应是:() A《天王送子图》B《洛神赋图》 C《清明上河图》D《步辇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教案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教案 张楠 2011年4月13日

一、创设情境。 老师:上课,同学们好!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宋元时期的三大发明,都有哪三大发 明?宋元时期是中华古文明最灿烂的发展阶段,除了这些科技成就还有丰富的史学、文学和艺术成就,下面就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去感受那灿烂夺目的宋元文化。 二、明确目标,自主先学。(学生齐读) 1、知道宋元时期史学、宋词、元曲、绘画及书法等文化成就。 2、通过宋元时期文化成就的学习,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提高分析、鉴赏力。 3、认识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文化高度繁荣的时期;认识“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应”。 三、主题探究,学生展示。 (1)、司马光和资治通鉴(出示问题学生自主学习) 1、司马光生活的朝代? 2、这部史书的编写体例? 3、这部史书叙事的范围? 4、这本书有何地位?

知识拓展 1、司马光砸缸故事(学生讲述)司马光简介 2、资治通鉴解释 承转我国古代有几次文学上的高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2)宋词和元曲(合作攻关) 欣赏两首词考虑两个问题 1、两首词作品名称 2、感受分别是什么风格 课件苏轼简介 李清照简介 辛弃疾简介 元杂剧简介元杂剧角色 元曲和关汉卿 关汉卿简介 窦娥冤唱词 (3)绘画和书法 自主学习出示问题 1、宋元时期著名的画家有哪些? 2、代表作有哪些?

3、宋元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有哪些? 学生展示 作品欣赏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宋四家赵孟頫简介作品欣赏 四、巩固训练,拓展提高。 1、完成同步训练练习部分2号上黑板 2、讲解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看大屏幕表格总结 宋元时期灿烂夺目的文化,令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但我们不能盲目尊大,固步自封,我们应积极汲取世界文明中一切优秀的成果,创造出辉煌灿烂的社会主义文化。 2、作业:完成新校园本课内容,预习下节课。 最后送给大家一首歌,让我们在苏轼的《明月几时有》的优美旋律中结束本次宋元文化之旅。(播放《明月几时有》。)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14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教案 (11)

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包括史学、宋词及杰出的词人、绘画及书法成就。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宋词、绘画、书法艺术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提高学生的鉴赏力。[重点和难点] 重点:“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难点:本课的难点,是在介绍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成就时,如何使学生逐步形成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看待文化现象的能力。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 《资治通鉴》中的精彩片段做成图片资料等相关多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2)导入新课: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出示《中国古代文化发展阶段示意简图》,通过对示意简图的阅读得出结论:中华文明悠久绵长、根深叶茂、硕果累累。由此导入新课。 3)讲授新课: 1、史学: 司马光《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1300年的历史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北宋在人们的脑海中是一个孱弱的王朝,却出现了这样一部通史巨著”,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多角度思考。司马光主持编写《资治通鉴》这部史学巨著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北宋王朝在与少数民族政权长期的冲突中,多数处于劣势。北宋王朝自初期起就出现的冗兵、冗官、冗费问题,严重的土地兼并问题,阶级矛盾的尖锐冲突等现实问题,使北宋的政治家们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于是他们便把目光转向历史,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以为当世统治者的借鉴。这是《资治通鉴》问世的根本原因。) ------35------- 2、文学: A--唐宋八大家: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柳宗元、韩愈 B--词:是宋朝文学的主要成就。女词人李清照 北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特点:豪迈奔放 南宋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A:教师应层次清晰地介绍词的特点及其在北宋之前的发展演变。 B:应分析词成为宋朝文学的主流,主要原因在于城市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 C--诗:我国古代作品最多的诗人--陆游《示儿》 D--元曲:由元杂剧和散曲组成,关汉卿《窦娥冤》

七下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课题: 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一、教材内容分析 宋元时期,我国不仅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许多领先世界的成就,在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也是成果辉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风格多样、思想丰富的宋词,关汉卿的《窦娥冤》,张择端、赵孟頫、宋四家的书画等,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二、课程标准 了解宋词、元曲的流行;欣赏《清明上河图》,了解宋代城市生活。 三、教学目标 1. 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和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认识宋词及三位著名词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了解元曲、关汉卿和《窦娥冤》;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五代宋元时期绘画与书法的特色和成就;欣赏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繁荣的都市街景:宋代书法家“宋四家”和元代书画家“赵孟頫”。 2、通过对宋词、绘画、书法艺术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提高学生的鉴赏力。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创设图文情境,加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 3、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了解《资治通鉴》的写作过程,及《资治通鉴》的卓越成就,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持之以恒的意志;通过对宋词、绘画、书法艺术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司马光和《资治通鉴》、宋词和元曲。 难点:在介绍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成就时,如何使学生逐步形成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看待文化现象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 史学家对宋代社会有如此论述:“宋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 英国剑桥大学研究所名誉所长、英国科学院院士李约瑟博士认为宋代文化和科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可称之为成熟时期。深奥的散文代替了抒情诗,哲学的探讨和科学的描述代替了宗教信仰。在技术史上,宋代把唐代所设想的许

灿烂的宋元文化教案

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案 松山六中聂凤茹 一、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印刷术、指南针的发明与传播和火药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 2、通过学习三大发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 能力目标:1、通过概括四大发明的历史作用和意义,培养学生分类概括历史事实和分析总结历史事实的能力。 2、通过演示司南和罗盘针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认识到四大发明对世界文化发展的重大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 2、认识到宋元时期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学习重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过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 学习难点:使学生充分认识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三、学习过程 导入新课 1、复习提问:第二单元的课题是什么?(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2、过渡讲解:这个课题指出了宋元历史的两个突出特点:一是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南方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水平都超过了北方,终于在南宋时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二是民族政权并立。各族相互间有战争也有和平,和平友好是主流,民族融合程度得到提高,进一步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于是宋元时期以自己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独特的风格创造了中华文明史上又一个文化高峰。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自主学习: 学生阅读72-74页“导入框”、课文、插图和“动脑筋”内容,自学并回答以下问题: 1、宋元时期闻名世界的重大科技成就是哪三项?其发明的时间、应用及外传的情况? 2、沈括、郭守敬生活在什么朝代?他们的科技成就主要有哪些?他们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3、试分析宋元科技高度发展的原因?(组内讨论完成) (二)合作探究: 1、我的问题:…… 2、我们的问题:…… 3、老师的问题: 1)、对比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的不同,你认为有哪些变化? 2)、结合课文“南宋突火枪”、“元代火炮”和导入框“火箭”插图,“动脑筋”: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案][人教版]

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教学设计者:戴强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知识目标:掌握宋元时期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了解科学家沈括、郭守敬的科技成就及贡献,由此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对课本中插图的观察、想象以及对具体材料的分析,探究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过程,初步培养学生进行历史感知、历史想象的形象思维能力。通过对宋元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全面、系统的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概括、归纳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研讨比较分析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的区别,体会活字印刷术的创新性,认识此项发明对中国和世界的贡献。 (2)通过阅读了解指南针的发明、改进、应用、传播情况,认识指南针对中国及欧洲航海业的促进作用。 (3)回忆已学有关火药的知识,了解火药、火器的改进,应用情况,及其对中国作战技术的影响,对欧洲社会的巨大的震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学习古代科学家勤于探索、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 (2)通过沈括、郭守敬等人的科技成就,说明这一时期我国的科学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振兴中华、赶超世界先进科技的历史责任感。 设计思路 1、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重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 本课的难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教学方法 教法:问题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情景创设法、阅读指导法 学法:阅读、讲述、归纳、 3、教学准备 教师的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的准备:复习本单元前面四节课和第一单元第七节、第八节隋唐文化的内容,尝试探究宋元文化繁荣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随堂练习 新人教版

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一、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知识讲述】 在北宋史学成就这一重点内容中,以史学名著《资治通鉴》为代表,体现着中国古代史学在宋元时期的辉煌成就。司马光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他根据丰富的历史资料,整理了从周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到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后周灭亡,前后共一千三百多年的史实,按照时间顺序,编成一部294卷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体大思精、录事全面可信,且通古今之变,拾遗补缺,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必读之书;又因该书考评前朝的兴衰得失,镜鉴于后人,使《资治通鉴》一书更具特色。鉴于《资治通鉴》的重要参考价值和司马光的巨大贡献,人们将他与司马迁相提并论,并称为“两司马”。【能力拓展】 《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是我国编年史中包含时间最长的一部巨著。(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资治通鉴》所记历史有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前后共1362年。全书按朝代分为十六纪,即《周纪》五卷、《秦纪》三卷、《汉纪》六十卷、《魏纪》十卷、《晋纪》四十卷、《宋纪》十六卷、《齐纪》十卷、《梁纪》二十二卷、《陈纪》十卷、《隋纪》八卷、《唐纪》八十一卷、《后梁纪》六卷、《后唐纪》八卷、《后晋纪》六卷、《后汉纪》四卷、《后周纪》五卷。 《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 书名的由来,就是宋神宗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钦赐此名的。由此可见,《资治通鉴》的得名,既是史家治史以资政自觉意识增强的表现,也是封建帝王利用史学为政治服务自觉意识增强的表现。 《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史记》为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春秋》为现存最早编年体史书),按时间先后叙次史事,往往用追叙和终言的手法,说明史事的前因后果,容易使人得到系统而明晰的印象。它的内容以政治、军事的史实为主,借以展示历代君臣治乱、成败、安危之迹,作为历史的借鉴。叙述了各族人民的生活与斗争。 【考频分析】 本内容在中考中占有一定地位,考查频率一般。考查的题型以选择题为主。考查的内容,重点以《资治通鉴》的内容和体例为主。从考查的层次看,以识记能力为主。 【经典题目】 1.编年体是我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特点是按年、月、日编排史实,记述历史。下列属于这种体裁的史学著作是 A.《史记》 B.《离骚》 C.《资治通鉴》 D.《红楼梦》 [参考答案] C 【解析】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 2.司马迁和司马光都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他们生活的朝代分别是 A.西汉、唐朝 B.西汉、北宋 C.秦朝、元朝 D.唐朝、北宋 [参考答案]B 【解析】司马光是北宋人,司马迁是西汉人。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教材教法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灿烂的宋元文化的第二课,侧重于介绍北宋时期的史学成就及文学艺术成就。宋元时期是中华古文明最灿烂的发展阶段,在史学家看来,宋元文明的总体成就超越了唐文明,其文化的辉煌成就不仅表现在科技方面,同样显示在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与“宋词和杰出的词人”是本课的重点子目。 在北宋史学成就这一重点内容中,以史学名著《资治通鉴》为代表,体现着中国古代史学在宋元时期的辉煌成就。司马光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他根据丰富的历史资料,整理了从周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到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后周灭亡,前后共一千三百多年的史实,按照时间顺序,编成一部294卷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体大思精、录事全面可信,且通古今之变,拾遗补缺,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必读之书;又因该书考评前朝的兴衰得失,镜鉴于后人,使《资治通鉴》一书更具特色。鉴于《资治通鉴》的重要参考价值和司马光的巨大贡献,人们将他与司马迁相提并论,并称为“两司马”。 “宋词和杰出的词人”一目:宋代文学在继承唐代文学传统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词的发展更进入繁荣兴盛的时代。关怀民族屈辱,抒发爱国情感,成为宋代文学的重要主题。苏轼是北宋词坛独树一帜的大家,他拓展了词体的领域,开创了豪放的词风,读其词“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超然乎尘垢之外”。李清照是两宋之交杰出的女词人,她以其特殊的经历使她的词扩大了传统婉约词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内涵。辛弃疾是位传奇的英雄,他的词更多表现的是阔大的场面、战斗的雄姿、激愤的情感,充满炽烈的政治热情,体现出纯熟的艺术技巧。 本课的难点,是在介绍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成就时,如何使学生逐步形成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看待文化现象的能力。文学艺术的发展,是以经济和政治的发展为基础的。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的词中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祖国山河分裂的悲痛,与当时的形势紧密相关;没有宋元时期城乡经济的发展,没有北宋东京的繁荣,便没有风俗画日益盛行的社会基础,就没有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创作,等等。教师应该讲清这些问题,由此逐步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教法建议 1.文化史的教学在历史教学中是独具特色的。 (1)教师在教学的准备阶段,应该首先涉猎相关内容,并为课堂教学做一些实物准备。如将《资治通鉴》中的精彩片段做成图片资料或利用幻灯片等,将绘画作品的图片(全图或局部)事先做一些处理,便于课堂使用,使学生通过观看,体会作品意境;在讲解宋词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使用一些音响材料,或发动学生诵读、吟唱,或配以古曲等各种手段,使学生通过听,而触发感。这是为讲好一节文化课准备的第一步:创设一种文化氛围。 (2)将学生对作品的欣赏层次(即感性认识),进行深化、拓展,引导学生将作品放到其社会时代中,重新思考体会文化的社会价值。 (3)通过介绍相关的基础知识,启发学生思考,以达到拓展学生眼界、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同时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分析文化现象的能力。 2.“司马光与《资治通鉴》”一目的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教材,拓展知识层面。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北宋在人们的脑海中是一个孱弱的王朝,却出现了这样一部通史巨著”,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多角度思考。司马光主持编写《资治通鉴》这部史学巨著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北宋王朝在与少数民族政权长期的冲突中,多数处于劣势。北宋王朝自初期起就出现的冗兵、冗官、冗费问题,严重的土地兼并问题,阶级矛盾的尖锐冲突等现实问题,使北宋的政治家们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于是他们便把目光转向历史,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以为当

第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中学分组合作当堂达标导学案 自主预习 史学:司马光主持编写的 ,是一部的通史巨著。 词,出现于,成为宋代主要的。 苏轼的词,气势豪迈,代表作有。 宋词的词,风格委婉,感情真挚,清新自然。 南宋的,将词的豪放风格发扬光大。 元曲由和组成。 元曲 元朝剧作家最优秀的是,代表作是。 宋代大画家张择端的,是我国美术史上的不朽作品。绘画 元代最著名的画家是,他的画被称为神品。 宋四家:、、、。 书法 元朝的书法,劲秀雄健,功力深厚。

合作探究 2、对比分析辛弃疾、李清照、苏轼三人在词的风格上的异同。 3、宋元期间,我国绘画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归纳梳理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宋元时期在史学、文学和艺术方面的成就。史学发展最卓越的成就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在文学领域,主要成就是宋词的发展,杰出的词人有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在绘画成就上,绘创作题材广泛,尤其突出的是宋代风俗画兴起,大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最杰出的代表。书法名家众多,各有创新,以“宋四家”和赵孟頫最为突出。 达标检测 1、同学们使用的历史教科书是按照年代先后顺序编写的,这叫“编年体”,下列在编写体例上与历史教科书类似的是() A《资治通鉴》B《史记》C《梦溪笔谈》D《诗经》 2、某校初一年级的同学正在正在编排历史剧《唐太宗》,下列书籍可供他们参考的是() A《史记》B《汉书》C《资治通鉴》D《三国志》 3、《史记》和《资治通鉴》记载重合的历史时期是() A从黄帝到汉武帝B从战国到五代 C从战国到汉武帝D从汉武帝到宋神宗

4、在一次参观文物展览时,邓小平指着一幅名画说“我们的祖先早已熟知商品经济了。”这幅名画应是:() A《天王送子图》B《洛神赋图》 C《清明上河图》D《步辇图》 5、1987年,国际天文学会以一位元朝最著名的书法家的名字命名了水星环行山,以纪念他对人类文化史上的贡献,这位元朝最著名的书法家是() A黄庭坚B柳公权C赵孟頫D颜真卿 6、宋代词人层出不穷,杰出的有①苏轼②关汉卿③辛弃疾④李清照⑤赵孟兆页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④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念奴娇赤壁怀古》 1.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作者是谁?他的词有何特点? 2.宋代杰出的女词人是谁?她的词有何特点? 连线题:下列有关联的内容用直线连接起来 《资治通鉴》苏轼北宋 《念奴娇赤壁怀古》司马光南宋 《如梦令》李清照两宋之交 《菩萨蛮书江西口壁》辛弃疾 《清明上课图》张择端 7、史学界普遍认为,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请说明理由并简要概括宋元时期科技得到高度发展的原因。 体验中考 1、(2009·湖北恩施)全书网络“善可为法,恶可为戒”的历史事实,以与历代朝政兴衰得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