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玉米大豆轮作下施肥技术规范

玉米大豆轮作下施肥技术规范

玉米大豆轮作下施肥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黑土区玉米大豆轮作下施肥技术规程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玉豆轮作下农田施肥技术。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56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NY 525 有机肥料

NY 884 生物有机肥

NY/T 495 XX地区大豆生产技术规程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NY/T2911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3.1

玉米大豆轮作

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在年间轮换种植玉米和大豆组合的一种种植方式。

4 轮作施肥技术

4.1 环境条件

土壤环境符合GB1568的标准。

4.2 轮作方式

分为玉米→大豆,玉米→玉米→大豆,玉米→大豆→大豆三种轮作方式。

4.3 轮作整地

不同轮作方式下,整地:玉米→大豆轮作,少耕或免耕(玉米茬种大豆,实行秸秆还田旋耕或免耕);玉米→玉米→大豆轮作,第1年玉米茬种玉米深翻,第2年玉米茬种大豆少耕或免耕;玉米→大豆→大豆轮作,第1年玉米茬种大豆浅翻深松,第2年大豆茬种大豆少耕或免耕。

4.4 轮作施肥

化肥符合NY/T 496的要求,有机肥符合NY 525的要求,生物有机肥符合NY 884的要求。

4.4.1 玉米→大豆

4.4.1.1玉米施肥

尿素300 kg/hm2~400 kg/hm2,磷酸二铵150 kg/hm2~200 kg/hm2,氯化钾80 kg/hm2~100kg/hm2,

其中尿素1/2做底肥,1/2做追肥,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施入,商品有机肥300 kg/hm2~500 kg/hm2,或配施生物有机肥225 kg/hm2~400 kg/hm2。

4.4.1.2大豆施肥

玉米茬口大豆肥:尿素30 kg/hm2~50kg/hm2、磷酸二铵80 kg/hm2~100kg/hm2、硫酸钾60 kg/hm2~80kg/hm2,全部做底肥施入。商品有机肥200 kg/hm2~400 kg/hm2,或配施生物有机肥150 kg/hm2~200 kg/hm2。

4.4.2 玉米→玉米→大豆

4.4.2.1玉米施肥

第1年,尿素300 kg/hm2~400kg/hm2,磷酸二铵150 kg/hm2~200 kg/hm2,氯化钾80 kg/hm2~100kg/hm2,其中尿素1/2做底肥,1/2做追肥,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施入,第2年玉米茬种玉米,尿素300 kg/hm2~400kg/hm2,磷酸二铵150 kg/hm2~200 kg/hm2,氯化钾80 kg/hm2~100kg/hm2,其中尿素1/2做底肥,1/2做追肥,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施入,商品有机肥300kg·ha-1~500kg·ha-1,或配施生物有机肥225 kg/hm2~400 kg/hm2;商品有机肥300 kg/hm2~500 kg/hm2,或配施生物有机肥225 kg/hm2~400 kg/hm2。

4.4.2.2大豆施肥

第3年玉米茬种大豆,尿素30 kg/hm2~50 kg/hm2、磷酸二铵80 kg/hm2~100kg/hm2、硫酸钾60 kg/hm2~80 kg/hm2,全部做底肥施入。商品有机肥200 kg/hm2~300 kg/hm2,或配施生物有机肥150 kg/hm2~200 kg/hm2。

4.4.3 玉米→大豆→大豆

4.4.3.1玉米施肥

第1年尿素300 kg/hm2~400kg/hm2,磷酸二铵150 kg/hm2~200 kg/hm2,氯化钾80 kg/hm2~100 kg/hm2,其中尿素1/2做底肥,1/2做追肥,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施入,商品有机肥300 kg/hm2~500 kg/hm2,或配施生物有机肥225 kg/hm2~400 kg/hm2。

4.4.3.2大豆施肥

第2年玉米茬大豆肥:尿素35 kg/hm2~55kg/hm2、磷酸二铵90 kg/hm2~110kg/hm2、硫酸钾63 kg/hm2~83 kg/hm2,全部做底肥施入。商品有机肥200 kg/hm2~300 kg/hm2,或配施生物有机肥150 kg/hm2~200 kg/hm2。第3年大豆施肥:尿素35 kg/hm2~55 kg/hm2、磷酸二铵90 kg/hm2~110 kg/hm2、硫酸钾63 kg/hm2~83kg/hm2,全部做底肥施入。商品有机肥200 kg/hm2~300 kg/hm2,或配施生物有机肥150 kg/hm2~200 kg/hm2。

玉米套大豆高产高效综合栽培技术

玉米套大豆高产高效综合栽培技术 1.地块选择和准备 选择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地作为玉米套大豆种植的地块。在土地 施肥前,需要清除杂草,并进行耕作,使土壤松散。 2.施肥 施肥是保证作物生长和产量提高的关键环节。玉米和大豆对营养元素 的需求有所不同,因此应根据两种作物的特点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玉米 需要较多的氮肥和磷肥,而大豆则对钾肥需求较高。在施肥前可以进行土 壤检测,根据土壤营养状况合理施肥。 3.控制杂草 杂草是作物的主要竞争因素之一,会严重影响玉米和大豆的生长和产量。可以采用机械除草、手工除草和化学除草相结合的方法。在玉米的生 长初期,可利用玉米掩蔽杂草的特点,减少杂草的生长;而大豆生长期间,可以使用草甘膦等除草剂,对杂草进行有效控制。 4.病虫害防治 玉米和大豆常常受到多种病虫害的威胁,对作物生长和产量造成严重 影响。因此,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措施非常重要。可以采用病虫害防治剂进 行喷洒,注意防治常见的病虫害如蚜虫、螟虫、稻瘟病等。 5.水分管理 玉米和大豆对水分需求较大,因此要做好水分管理工作。在播种后, 及时进行灌溉,并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避免积水和缺水对作物的影响。

6.控制密植 玉米和大豆都属于密植作物,因此要进行适当的密植控制。过密的栽培会导致养分和水分的竞争,影响产量。可以根据作物的要求和生长情况进行适当的间隔,保证作物充分生长和发展。 7.定期监测 定期监测作物的生长情况和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及时发现病虫害现象,可以进行合理的病虫害防治;及时调整施肥方案,根据作物的营养状况进行合理的施肥。 综上所述,玉米套大豆高产高效综合栽培技术包括选择合适的土地、科学施肥、有效防治病虫害、合理控制密植等。只有综合运用这些技术,才能实现玉米套大豆的高产高效目标,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

主要作物需肥规律及配方施肥技术

主要作物需肥规律及配方施肥技术 1、小麦需肥规律及配方施肥技术 一般每生产100kg小麦籽粒,需吸收纯氮,磷(P205),钾(K20),氮、磷、钾比例约为3:1:3。根据小麦的生长发育规律和营养特点,应重施底肥,一般应占总施肥量的60%-80%,追肥占40%-20%为宜。 (1)底肥:小麦的底肥应以农家肥为主,配合施用化肥。一般每亩施农家肥2000-3000kg的基础上,再施22-18-8或24-14-7的复混肥40-50kg (2)追肥:对于底肥不足,播种比较晚分蘖少的三类麦田,要及早追肥,一般都要采取春肥冬施的措施,结合浇冻水追肥,可在小雪前后施肥,每亩追施28-6-6配方肥20-25kg;对于底肥施的比较足、分蘖多的一、二类麦田,要根据长势及群体情况可在小麦起身、拔节期酌情追肥。每亩可用28-6-6的配方肥10-15kg,并配合浇水。 (3)根外追肥:后期小麦仍需要一定的养分,这时小麦根系己老化,可采取叶面喷肥的方法来给小麦补充养分。对抽穗到乳熟期如叶色发黄,有脱肥早衰现象的麦田,每亩可以喷施1%的尿素液50升左右,7-10天喷一次,连喷两次。对于叶色浓绿,有贪青晚熟趋势的麦田,每亩可喷施%浓度的磷酸二氢钾溶液50升,防止干热风,增加粒重。 小麦施肥指标

2、玉米需肥规律及配方施肥技术 每生产100kg玉米约需从土壤中吸收氮,平均量为;磷(P2O5);钾(K2O),平均量为千克,产量愈高氮磷钾吸收就愈多。 玉米需肥规律:玉米对氮肥很敏感,在配施农家肥和磷肥的基础上,在每亩施3-10kg尿素的范围内,1kg尿素可增产6-11kg玉米籽粒。玉米需磷较少,但不能缺,三叶期缺了磷,将导致以后的空秆秃顶。玉米又是喜锌作物,施用锌肥,增产在15%左右。 玉米施肥原则是以有机肥为基础,重施氮肥、适施磷肥、增施钾肥、配施微肥。采用农家肥与磷、钾、微肥混合作底肥,氮肥以追肥为主。春玉米追肥应前轻后重,夏玉米则应前重后轻。 玉米施肥量:在中等肥力地块上,每增产100kg玉米需要施氮素5kg,磷2kg,钾3kg,具体运用还应因地、因品种不同而作适当调整。亩产千斤玉米的参考施肥量为:农家肥1500kg,氮素9-11kg,磷4-5kg,钾5-6kg,锌肥1kg。

作物轮作技术实施方案

作物轮作技术实施方案 作物轮作是一种重要的农业生产方式,通过合理安排不同作物的种植顺序和组合,可以有效地提高土壤肥力,减少病虫害发生,增加作物产量,保护生态环境。下面将详细介绍作物轮作技术的实施方案。 一、选择适合的作物轮作模式。 1. 根据土壤类型和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作物轮作模式。比如,在肥沃的土壤上可以采用小麦-玉米-大豆的轮作模式,而在瘠薄的土壤上可以选择玉米-豆类-麦类的轮作模式。 2. 考虑作物的生长周期和栽培要求,合理安排作物的种植顺序,避免同类作物连续种植,避免病虫害的发生。 二、合理安排施肥和耕作措施。 1. 在轮作的过程中,根据不同作物的需肥特点,合理施用有机肥、矿物肥和微量元素肥,保证土壤的养分充足。 2. 合理安排耕作措施,比如在种植豆类作物时,可以选择深翻耕和旋耕,促进土壤通气和排水,减少土壤中的病虫害发生。 三、科学管理病虫害。 1. 在轮作的过程中,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减少病虫害的滋生环境,防止病虫害的传播。 2. 合理选择抗病抗虫的作物品种,减少病虫害的发生,降低农药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 四、加强土壤保护和水资源管理。

1. 在轮作的过程中,避免过度耕作和过度灌溉,保护土壤结构,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肥力。 2. 合理安排作物的种植密度和行距,提高作物的光合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五、加强技术培训和管理。 1. 加强农民的作物轮作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轮作意识和技术水平,保证轮作 技术的有效实施。 2. 加强农田的管理,定期检查作物的生长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保证轮作技术的顺利实施。 通过以上的作物轮作技术实施方案,可以有效地提高农田的产量,减少病虫害 的发生,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希望广大农民朋友能够重视作物轮作技术,积极实施,为农业生产做出更大的贡献。

玉米与大豆间作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与大豆间作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与大豆间作是一种生态农业栽培模式,通过在同一块土地上同时种植玉米和大豆,高效利用土地和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为环境保护和增加农业可持续性做出了贡献。 一、玉米与大豆的互惠共生关系 1.大豆的氮肥固定能力可以为玉米提供氮肥,提高它的养分摄取能力和产量; 2.玉米的高地上层和大豆的低地下层属生长空间区别,解决了植物的种植密度的难点,提高了土壤质量和生产效益。 3.大豆的根系属于深根性,能有效钻入到土壤中以摄取深层养分,而玉米的根系层次 较浅,刚好能避免大豆幼苗早期过于繁茂而引起的互相抢光问题。 4.大豆和玉米生长节奏不同,大豆生长快,早日成熟,能在玉米生长发育期内为土壤 提供营养物质,提升玉米粒数和产量。 二、玉米和大豆间作策略 1.合理选择品种 选择适合玉米和大豆间作的品种,特别是大豆种子萌发能力强且芽体粗壮,能在较短 的时间内迅速生长并形成强壮的根系,强化大豆生长能力。 2.采取轮作制度 根据土地的污染状态和种植状况(如增产或肥料依赖程度高),选择适当的时间进行 轮作,使耕作期间充分获得滋养,并避免病虫害的发生。 3.科学配合施肥 玉米和大豆互相促进,须要合理的氮、磷、钾等肥料配合,协同促进双方生长和品质 提升。 4.控制病虫害和杂草 控制病害和害虫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种植使用病虫害抗性较高的品种,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加强农业防疫措施,严格管理杂草,保证作物健康生长,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5.保障水源供应 保证充足的水源是成功的关键点之一。要保证双方作物所需的滋液,让它们茁壮成长,同时也需要控制水的灌输和管理,让整个生命周期充满天然、清新的水源。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对策建议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对策建议 1.合理布局:玉米和大豆在种植过程中可以采用交错、间隔或 者连续的布局方式。交错种植可以最大限度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壤利用效率。间隔种植可以减少作物间的竞争,使两种作物能够充分发展。连续种植可以提高作物间的利用效率,并且便于管理和机械化作业。 2.适当调整种植密度:玉米和大豆的种植密度应根据土壤条件 和养分状况进行调整。通过增加或减少植株的密度,可以减少作物间的竞争,提高每株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3.合理施肥:根据两种作物的养分需求和土壤养分状况,合理 施肥是提高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在种植过程中,需要根据作物的不同生育阶段和需求,科学施肥,合理调整氮、磷、钾等元素的比例,保持土壤的肥力平衡。 4.病虫害防治: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过程中,要实行病虫 害防治措施,选用病虫害抗性强的品种,加强田间病虫害监测,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如合理使用农药,病虫害发生时,可以采用轮作、间作等措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5.合理管理土壤水分:土壤水分是决定作物生长和产量的重要 因素。在带状复合种植中,需要根据作物的生长需水量和土壤水分状况,合理管理土壤水分,通过合理的灌溉和排水措施,保持土壤水分的适宜程度。 6.科学田间管理:带状复合种植中,需要合理安排作物的轮作

和间作,通过不同的种植方式、排列方式和时间安排,保持土壤肥力的稳定,减少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此外,及时除草、病虫粪迹清除等措施也是保证作物健康生长和高产的重要环节。 总之,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需要综合考虑土壤条件、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因素,合理调整种植结构,科学施肥和管理,以提高两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实现高效农业种植。

玉米与大豆间作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与大豆间作高产栽培技术承德市农林科学院河北承德 67000 项目:承德市可持续发展产业研究院建设专项,承德市乡村振兴产业研究院202205B085 摘要:玉米和大豆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油料作物,也是畜牧养殖、养殖业、医疗卫生、轻工业、食品等领域的重要原料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大豆、玉米需求不断上涨,玉米、大豆价格持续上涨,激发了广大农户种植热情。玉米 与大豆间作模式比单一种植玉米或大豆模式更好,可充分发挥边际效益,让大豆 获得更优质的生长空间,实现光能、养分的最大限度利用,不仅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而且还可以提高产量。 关键词: 前言:大豆和玉米作为“季节重叠性”农作物,一直以来在种植过程中都存 在着较大的“争地”矛盾。当然,玉米和大豆也是重要的饲料作物、粮食作物, 增产增效,尤其是实现单产潜力挖掘,是极其重要的。“三农”工作的不断深化 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推动大豆玉米产量提升、种植面积扩大已经成为时代 主题。大豆玉米间作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是现阶段扩大大豆玉米种植面积,推动大 豆玉米种植产量提升的重要途径,即实现“稳玉米,扩大豆”目标。经过多年探 索和发展,大豆玉米间作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已经趋于成熟,一套完整的种植理论、种植技术、种植配套机具、种植发展体系出现。所以,探索大豆玉米间作带状复 合种植技术与种植效益的关系,推动大豆玉米间作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实施,提高 大豆玉米种植效益,成为了现阶段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关键课题,也成为了解决 粮食问题的必然途径。 1玉米大豆间作高产栽培技术的重要性

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食品的健康安全问题,同时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对大豆和玉米的需求量也不断的提升,这给大豆和玉 米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空间,但是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为此,为更好的促进我国 农业经济的发展的发展,必须重视大豆和玉米经济效益的提升。 1.1优劣势互补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玉米和大豆的间作技术可以确保玉米能够充分获得边 际效应的有益影响。同时,大豆根部固氮肥也可以被玉米有效利用。玉米作物之 间的大豆可以获得更大的生长空间,实现光能和土壤养分的有效利用,提高土地 利用率,并显着提高大豆的产量和质量。 1.2经济效益 大豆和玉米的间作技术可以提高经济效益。相较于以前在相同的土地要求下了,农民可能只能种植一种农产品。产品的亩产量再高经济效益也是受到一定限 制的。但是这种间作技术应用到农产品种植中去,以后再相同面积的土地上可以 种植不同的作物,再不耽误作物品质的情况下还可以提高作物的质量,又收获了 不同作物的,可以很好地帮助农民提高经济效益。 2玉米与大豆间作高产栽培技术 2.1科学选地整地 间作种植对土壤有很高的要求,通常需要选用疏松土质、肥力充足及湿度较 好的土地。当对种植区域确定好后,种植者应适当的整理土地,简言之,既深翻 土地,主要是为了更好的确保其拥有理想的透气性和排水能力。此外,清理干净 杂草和其他杂物,并施入相应量的基肥,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土壤拥有良好的条件。 优选比较肥沃的土地,土地有良好的通气情况,平坦的地势,使用机械深翻 土地,并且保证土地平整不存在杂草,保墒情况佳;合理调整玉米、大豆种植密度,确定穴距,行距可设置为 40cm,大豆的株距为10cm,玉米比玉米多 10cm, 通常主要是为了增加大豆产量,一般种植 4~6 行大豆,间作 2 行玉米,能够

玉米与大豆间作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与大豆间作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和大豆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作物,它们在种植技术上有很多共同之处,同时也可以进行间作种植。玉米和大豆间作是一种高产栽培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并改善土壤环境。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玉米与大豆间作的栽培技术。 一、间作种植的意义 1. 土壤改良:玉米与大豆间作是一种典型的绿肥种植方式,大豆有固氮的功能,可以为土壤提供充足的氮素,有利于土壤的改良。 2. 降低病虫害:通过玉米和大豆的间作种植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因为不同作物能够互相提供抵抗病虫害的功能。 3. 提高经济效益:玉米和大豆的间作种植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增加农民的经济收益。 二、玉米与大豆间作的适宜品种选择 1. 玉米品种选择:在选择玉米品种时,应选择生长期适中,耐旱抗病的优良品种,如北方地区适宜选择玉米千层板、玉米999、玉米中玉335等品种。 2. 大豆品种选择:大豆在间作中的主要任务是改善土壤,所以应选择产量高、耐旱抗病的优良品种,如大豆黑大豆、大豆绿宝、大豆秋林等品种。 三、种植技术 1. 地块选择:选择适宜的土壤和地理环境进行种植,玉米和大豆都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所以要选取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地块进行种植。 2. 地面处理:对于不同的土壤类型,可以采取不同的地面处理方式,比如在重粘土地上可以进行耕翻深翻,松土改良;在轻砂土地上可以进行耕作整地等。 3. 混播方式:混播玉米和大豆可以采取交替行混播、交替点播等方式,种植密度根据具体地块情况和品种特性进行调整。 4. 施肥措施:玉米和大豆的间作种植需要施肥合理,可以提前进行基础施肥,后期根据作物生长情况进行追肥。 5. 灌溉管理:玉米和大豆都对水分需求大,间作种植时需合理控制灌溉水量,避免水分过多或不足。 四、病虫害防治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播种注意事项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播种注意事项 大豆和玉米是两种常见的农作物,它们在种植时可以采用带状复合种植的方式,这种种植方式有助于提高土壤利用率,增加农作物产量。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注意事项。 一、合理选择种植面积和比例: 带状复合种植是将大豆和玉米按一定比例交错种植在同一块土地上,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产量。在选择种植面积和比例时,需要考虑到大豆和玉米的生长特点和需求。一般来说,大豆和玉米的比例为1:3或2:3较为合适,但具体比例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市场需求等因素来确定。 二、科学施肥: 在进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时,科学施肥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大豆和玉米对养分的需求有所不同,因此需要根据两者的需求特点来进行施肥。一般来说,大豆对土壤中的氮肥和磷肥需求较高,而玉米对钾肥的需求较高。在施肥过程中,要根据土壤的肥力状况和作物的生长阶段来合理调整施肥量,避免浪费和污染。 三、合理安排作物轮作: 大豆和玉米都属于同一科的作物,它们具有一定的病虫害易感性。为了防止病虫害的大面积发生,可以采取合理的作物轮作措施。一般来说,大豆和玉米最好不要连续种植在同一块土地上,可以与其

他作物进行轮作,比如小麦、棉花等作物,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四、适时进行病虫害防治: 在进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时,病虫害是常见的问题。为了减少病虫害对作物的危害,需要适时进行防治工作。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综合手段,根据病虫害的类型和发生程度来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同时,要注意选择安全、环保的农药,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施药,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五、加强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环节。在田间管理中,要加强杂草的清除和病虫害的监测,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同时,要定期检查土壤湿度和养分状况,合理调整灌溉和施肥量,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此外,还要注意及时修剪作物,保持作物的通风透光,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是一种有效的种植方式,可以提高土壤利用率,增加农作物产量。在进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时,需要合理选择种植面积和比例,科学施肥,合理安排作物轮作,适时进行病虫害防治,加强田间管理。只有做好这些注意事项,才能确保大豆和玉米的健康生长,实现高产高效的种植目标。

农作物施肥技术规范

农作物施肥技术规范 引言: 农作物施肥是农业生产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质量。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农作物施肥技术规范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施肥原则、施肥时间、施肥量、施肥方法以及施肥管理等方面,探讨农作物施肥技术规范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一、施肥原则 1.1 营养平衡原则 施肥应根据不同农作物的营养需求,合理配置氮、磷、钾等主要营养元素,保持农田土壤养分的平衡,避免因长期单一施肥而引发的营养失衡问题。 1.2 土壤环境适宜原则 施肥应根据土壤类型、质地、酸碱度等特点,选择适宜的施肥品种和施肥方式,避免因施肥不慎造成土壤质量下降、土壤污染等问题。 1.3 时期适应原则 施肥应根据不同作物的生育期和需求特点,科学安排施肥时间,满足作物不同生长阶段对养分的需要,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二、施肥时间

2.1 基肥期 基肥期是指农田开垦、整地、肥料施用的初期。根据不同农作物的生长特点,一般在播前或移栽前进行施肥,以提供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 2.2 追肥期 追肥期是指在农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根据作物的养分需求,适时进行补充肥料的施用。一般可以在作物萌发后的生育期及生长旺盛期进行追肥,以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壮实。 三、施肥量 3.1 营养需求量 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时期和产量目标,合理确定作物对氮、磷、钾等主要养分的需求量。施肥量应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作物的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以避免养分过量或缺乏。 3.2 施肥比例 施肥应根据农作物对氮、磷、钾等养分的需求比例进行科学配置。通常认为,大部分作物对氮的需求较高,磷和钾的需求相对较低,但具体比例还需根据作物种类和土壤类型等因素进行调整。 四、施肥方法 4.1 施用方式

大豆的科学施肥技术

大豆的科学施肥技术 摘要:在我国的农业种植历史上,大豆种植牢牢占据了一席之地。作为重要 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油料作物,大豆的高质高产在农业领域中成为重点研究 的课题。作物的生长离不开充足的营养成分,因此想要提升大豆的产量,还是要 从施肥做起。本文将围绕大豆生长的实际特点,总结大豆的科学施肥技术。 关键词:大豆;可惜施肥;技术 大豆施肥与其生长过程息息相关,因此在对大豆进行施肥的过程中,一要注 重施肥的程序,依照合理的程序逐环节地合理施肥;二是要把握住大豆生长的关 键点,针对重点问题施展有效的施肥技巧。大豆施肥的主要原则是既要保证大豆 的充足营养,又要发挥出根瘤菌的固氮作用。因此在任何一个生长时期施加氮肥 都不应该影响到根瘤菌生长或引起倒伏,同时也要做到氮磷钾肥与硼钼等微量元 素合理搭配。 一、大豆的生长特性 要想探究大豆的施肥技巧,首先要对其养分吸收与营养积累的特性展开研究。 (一)大豆的营养特性 1.大豆养分积累 大豆全生育周期一般为90-130天,因品种、种植区域及播种时期而有所不同。幼苗期到分枝期是营养生长阶段,这个时期营养供给充足就会表现为根系发达、叶片肥厚和茎杆粗壮。开花期到鼓粒期既是干物质积累的高峰期,又是主要 养分吸收的高峰期。在成熟期大豆干物质的分配中,子粒占33.4%,叶片与叶柄 占31.8%,茎与荚壳占34.5%。 2.大豆养分吸收量

大豆需要吸收大量的氮、磷、钾等多种营养,平均算来,每100公斤大豆大 约需要吸收氮8-10公斤,磷2-3公斤,钾3-6公斤。此外还有钙、镁、硫以及 一定数量的微量元素。 3.共生固氮的特性 大豆与其根瘤形成了独特的共生关系,根瘤菌会在大豆根部形成根瘤,并接 受光合作用的产物逐渐发育,同时吸收环境中的氮成分,这种共生固氮体系会为 大豆的生长提供的主要氮源。但是共生固氮作用并不能满足大豆整个生育期的氮 需求,因此仍然需要施加氮肥。 (二)大豆的需肥特点 氮磷钾是大豆生长的主要需求元素。氮肥是大豆正常生长并维持高产的重要 条件,可以有效促进细胞分裂和增长,促进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形成。在幼苗期需 要对大豆施加适量的氮肥,而生殖时期也同样需要追施适量氮肥,以此提升大豆 产量,并有效提高大豆的品质。大豆植株的生长还需要较高的磷元素。磷元素有 利于大豆营养生成,同时也能促进植株生殖生长。磷可以促进大豆早熟,在磷元 素充足的情况下,大豆种实的蛋白质、油分含量也相对较高。大豆的吸磷高峰期 在开花结荚期,这一阶段需要注意磷肥的补充。钾同样是大豆生长不可缺少的必 要元素,有助于幼苗期的营养生长,并与钾元素配合加速生长期物质转化。在大 豆的成熟期,钾元素又能起到促使糖、蛋白质、脂肪合成的作用。同时,足量的 钾还可以有效提高大豆植株抗旱、抗病虫和抗倒伏能力。此外,微肥中的钼、硼、锌、锰等对大豆生长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三)大豆的吸肥规律 大豆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对肥料的需求有所不同,同时其对营养成分的 吸收和转化效率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我们主要探讨的是大豆对氮、磷、钾的 吸收率,经过科学的研究可以看出,大豆氮元素吸收高峰在开花期至鼓粒期,而 磷元素的吸收集中在大豆植株成长的中期阶段,对钾元素的吸收同样是开花期至 鼓粒期更多。由此可见,大豆最需要营养物质补充的阶段就在作物的开花期到鼓 粒期这一阶段中。

大豆轮作高效栽培技术

大豆轮作高效栽培技术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油料农作物之一。为了提高大豆的产量和质量,研究人员不断努力寻找高效栽培技术。其中,大豆轮作是一种被广泛采用的栽培方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大豆的产量,并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本文将介绍大豆轮作的定义、原理、实施方法以及其在大豆栽培中的应用。 一、大豆轮作的定义 大豆轮作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将大豆与其他作物轮流种植在同一块土地上的一种栽培方式。通过不同作物的交替种植,可以有效地改善土壤结构、调节土壤养分,减少土壤病虫害的发生,提高大豆的产量和质量。 二、大豆轮作的原理 大豆轮作的原理是基于不同作物的生长特点和对土壤的影响来设计的。不同作物有不同的根系特点和对养分的利用方式,在种植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改善土壤结构,调节土壤养分的平衡,减轻土壤生态环境的压力,从而提高大豆的生长状况和产量。 三、大豆轮作的实施方法 1. 选择合适的轮作作物

选择合适的轮作作物是大豆轮作的关键。轮作作物应具有与大豆生 长相适应的特性,如作物的根系深度、生长周期和对土壤养分的需求等。常见的轮作作物包括玉米、小麦、油菜等。 2. 合理制定轮作周期 轮作周期是指两次大豆种植之间的时间间隔。合理制定轮作周期有 利于保持土壤的肥力和水分状况,减少土壤病虫害的发生。通常情况下,轮作周期一般为2-3年。 3. 种植前的准备工作 在种植前,应对土壤进行必要的处理,如翻耕、施肥、除草等。这 些措施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提供充足的养分供应,并减少杂草的竞争。 4. 轮作期间的管理 在轮作期间,要注意合理管理土壤和作物。及时浇水、施肥、防治 病虫害,保持土壤的湿度和养分平衡,为大豆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四、大豆轮作在大豆栽培中的应用 大豆轮作可以提高大豆的产量和质量,减少土壤病虫害的发生,受 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与玉米的轮作是一种常见的方式。大豆与玉 米相互作用,能够提高土壤养分的利用效率,减轻土壤生态环境的压力,从而实现高效的栽培。此外,与油菜、小麦等作物的轮作也能够 有效地改善土壤结构,调整作物的生态环境,提高大豆的产量和质量。

玉米与大豆间作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与大豆间作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与大豆是我国的两种重要粮食作物,也是农民种植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两者间作企图在同一块土地上种植不同的作物,以提高土地的产量和利用率。在玉米和大豆间作中,玉米提供了光、温、水等条件,为大豆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大豆有利于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和杀菌消毒作用,从而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因此,玉米与大豆间作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高产栽培技术。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重点介绍玉米与大豆间作高产栽培技术的方法、优势和关键作业。 一、间作方法 1.间作比例 间作比例是指两个作物在同一地块上的面积比例。在玉米与大豆间作中,常见的间作比例是玉米与大豆按3:2~2:3的比例间作。 2.间作形式 玉米和大豆间作形式有两种。一种是行内间作,即在玉米的行间种植大豆;另一种是行间间作,即在相邻行间交错种植玉米和大豆。 3.种植顺序 在玉米和大豆间作中,种植顺序的选择会影响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在传统的玉米大豆轮作中,一般先种植大豆,再种植玉米。但是,在玉米和大豆间作中,先种植玉米对大豆的生长有利。 二、间作优势 1.利用土地资源 玉米与大豆间作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的产量和利用效率。由于玉米和大豆的生长季节不同,两者能够充分利用一块土地上的光、温、水等资源,达到高效、环保的生产目标。 2.增加土壤肥力 大豆具有很强的固氮能力,能够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肥料,增加土壤肥力。种植大豆可以提供充足的氮源,为后期玉米的生长提供有力的支持。 3.改善土壤环境

大豆种植可以改善土壤环境,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和杀菌消毒作用,避免土地发生退化,增加土壤肥力和通气性。 三、关键作业 1.田间管理 按期灌溉、施肥等田间管理工作是玉米和大豆间作中保证高产的关键。应该采取适当的施肥量和灌溉量,控制病虫害等病害,提高产量和质量。 2.植株密度 种植密度对于玉米和大豆间作的影响非常大。一般来说,玉米种植密度应该在45000~60000个/亩,大豆种植密度应该在40000~50000个/亩。植株密度的控制能够有效地提高玉米和大豆的产量和品质。 3.选优种 选优种是玉米和大豆间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应该选择种植抗性强、产量高、质量好的品种,以保证充分发挥玉米和大豆间作的优势。 四、总结 玉米与大豆间作是一种新型的高产栽培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土地的产量和利用率。在玉米和大豆间作中,要注意间作比例、间作形式、种植顺序等关键环节,控制植株密度、选优种等关键作业。只有把握好这些关键环节,才能充分发挥玉米和大豆间作的优势,达到高产、高效、环保的生产目标。

玉米大豆轮作栽培技术模式

玉米大豆轮作栽培技术 模式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玉米大豆轮作栽培技术模式 摘要:本文介绍了蛟河市玉米大豆轮作模式、轮作条件下玉米大豆栽培技术要点以及轮作种植需要注意的问题,希望对玉米、大豆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玉米大豆;轮作;技术 中图分类号: S45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随着国家种植结构的调整,推广黑土地保护耕作措施,以及振兴东北四省区大豆种植计划的落实,对种植大豆的各种优惠补贴逐渐加大,种植大豆的收益和种植玉米的收益差距不断缩小。受利好政策的影响,蛟河市大豆种植面积有所回升,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本文主要介绍了玉米大豆轮作栽培技术。 1 轮作模式

玉米对重茬不敏感,大豆对重茬和迎茬十分敏感,大豆重茬种植减产15%~35%,迎茬种植减产8%~20%。造成大豆重迎茬减产原因很多,一是土壤病虫害加重,大豆根瘤菌减少,大豆生长缓慢、植株矮小、叶黄荚少,植株早衰;二是土壤养分失衡,土壤理化性状恶化,大豆根际有害分泌物累积等导致大豆的产量和品质都明显下降。生产上必须严格掌握玉米―玉米―大豆三年以上合理轮作模式,实现轮作效益最大化。实施玉米大豆轮作栽培,发挥大豆固氮养地优势,对恢复土壤地力、保护黑土地、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等都有积极意义。 2 玉米栽培技术要点 选择优质高产品种 选择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品种;品种要适区,不能越区种植;种子质量达到国审或省审二级以上种子标准。 整地 秋翻地是优良的农业耕作措施,通过秋翻地能够打破犁底层、优化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增强土壤微生物活力、培肥地力、减少病虫害基数等。秋季作物收获后,大地封冻前进行秋翻地,翻地深度在30~35厘米,玉米大豆轮作期内保证秋翻地一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