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心理现象的一般性质:多种多样,非常复杂;十分奇妙;不具形体性,他人无法直接观察

一、个体心理

个体:动物和人类的一个个有生命的整体。人是作为个体而存在的。

个体心理:个人所具有的心理现象。人有许多心理现象

个性心理:人的心理的整体性、稳定性和差异性

(一)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

1、心理过程

人的心理现象是一种活动或过程。心理过程与心理活动一般通用。人的心理现象以不同的形式能动地反映着客观世界的事物及其关系。

心理过程:泛指心理操作的加工程序。任何心理过程都有一定的心理操作的加工程序

心理过程的动态性:心理操作是一步一步进行的

心理过程分类:知:认识(认知)过程,情:情绪活动,意:意志活动

1.1 认识过程

认识过程也称认知过程,指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

人脑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进而支配人的行为。认识过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感觉:获取事物个别属性的信息。知觉:解释感觉信息,反映事物的整体及其联系与关系。注意:心理活动的集中性和指向性。记忆:贮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想象:想出从未感知过的新形象。思维:获取间接的概括的知识,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言语:用语言与他人交流,接受他人的经验。

1.2 情绪活动

情绪和情感:人对待所认识的事物、所做的事情以及对他人和自己的态度体验。

表现:满意或不满意;愉快或不愉快;喜、怒、哀、惧;美感、理智感、自豪感、自卑感

分类:积极的情感与消极的情感

1.3 意志活动

意志过程:自觉地确定目标、并为实现目标而自觉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

表现:有目标,有计划,努力排除障碍,力图达到目标

2、心理状态

心理状态:指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里的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

相对稳定状态-不像心理过程那样动态、变化;不像心理特征那样持久、稳定;持续时间可以是几个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

心理状态是人在一定时间内各种心理活动的综合表现。

3、心理特征

心理特征:指一个人的心理过程进行时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在一个人知情意的心理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特征,即为这个人的心理特征或个性心理特征;心理特征总是以个人特点的形态而固定下来的。心理特征使不同个体的心理活动区别开来。

个性心理特征:人们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某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征。

能力:标志着人在完成某项活动时的潜在可能性上的特征。气质:标志着人的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征。性格:显示着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的特征。

通常人格:气质与性格

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三者的关系

从人的心理现象的动态-稳定维度来看,三者既有区别又密切联系,构成了心理学研究对象的一个重要内容。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是在心理过程进行中形成和表现出来。心理过程的进行受心理状态和心理特

征的影响和制约。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也是密切联系的

(二)个性心理

个性心理:人的心理的整体性、稳定性和差异性。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总的精神面貌;个性是通过个人的生活道路而形成的;个性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稳定的差异的特征;个性是一个多维度的、具有层次结构的心理构成物。

1.个性心理特征:人的多种心理特征的一种独特的组合。它集中反映了一个人的精神面貌的稳定的类型差异。

2、个性心理倾向性: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它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决定着人对周围世界认识和态度的选择和趋向,决定着人追求什么,什么对他来说是最有价值的。需要:是个性倾向性的基础。动机:推动人进行活动,并使活动朝着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价值观:是一种浸透于人的所有行动和个性中的支配着人评价和衡量好与坏、对与错的心理倾向性。处于个性倾向性的最高层次。

3、自我即自我意识,是个人对自己的自觉因素。自我意识是一种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自我是一个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性等诸成分成为统一的整体。

自我的三种表现形式:自我认识:自我观察,自我概念,自我认定,自我评价等;自我体验:自我感受,自爱,自尊,自恃,自卑,责任感,义务感,优越感等;自我控制:自立,自主,自制,自强,自卫,自律等;

(三)意识和无意识

1意识是现时正被人觉知到的心理现象

意识的作用:认识事物,评价事物;认识自身,评价自身;实现对环境和自身的能动的改造;意识就像一个复杂庞大的心理文件系统;包含我们觉知到的一切;我们用词来标记我们对这些“心理文件的觉知。

2、无意识:人借助于无意识活动来回答各种信号,而未能意识到这种反应的整个过程或它的个别阶段。无意识活动在人的心理生活中是很普遍的。做梦,失言,笔误

二、个体心理现象与行为

心理现象是一种主观精神现象,不具形体性,他人无法直接观察。

心理学通过行为来研究人的心理。

行为:个体对所处情境的一种反应系统,由一系列反应动作组成。

内在生理性的行为:肌肉运动,腺体分泌等外在心理性的行为:言语,表情等

行为具有显露在外的特点,可以用客观的方法进行测量。

由于行为表现了人们的心理活动,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行为来客观地研究人们的心理活动。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可以称为研究行为的科学,即通过对行为的客观记录、分析和测量来揭示人的心理现象的规律性。

行为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

刺激:引发行为的内外因素(引发个体反应的情境因素)

外部刺激外界声音、光线、温度;他人讲话的内容、动作、面部表情;内部刺激机体内的内分泌或血液中化学成分的变化;头脑中浮现的思想、观念、欲望;人类的行为具有一定的心理成分,受刺激所制约,并且是由一定的刺激而引起的。不考虑哪一种或哪一些刺激对具体人的影响,就无法理解人的行为。

行为与心理的关系

行为与心理是不同的,两者又是密切联系的;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人的行为的复杂性是由心理生活的复杂性引起的。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由

于心理条件的不同,同样的刺激在不同人身上的反应不同,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对同样的刺激产生的反应不同。

心理与行为关系的复杂性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的心理对行为的支配和调节通常是很复杂的,人的外部行为和内部的心理活动的关系是多义的。要明确行为的意义:正确理解人的行为,确定行为所表达的心理活动。要了解引起和制约行为的各种关系,系统地揭示这些条件和行为的因果关系

三、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

人是社会的人。社会关系:民族关系,上下级关系,亲属关系,师生关系等

社会心理现象。时尚,风俗,社会习惯和偏见,舆论和流言,不同团体、民族和国家的心理特点等。

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既有区别又密切联系:社会心理是人们头脑里的心理活动,同时又存在于人际之间;社会行为是人们的外部活动。社会心理表现在社会行为中,社会行为是受社会心理支配的。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也并不完全一致。

心理现象是脑的功能

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或思维的器官,无脑的思维是不存在的。心理的产生依赖于神经系统与脑的出现,人的心理是神经系统和脑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个体心理的发展也和脑的发育相联系。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心理现象是客观现实作用于脑和神经系统产生的。人的大脑好比是个“加工厂”,客观现实好比是原材料。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对人的心理的发生和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例子:客观事物是心理的源泉;狼孩,鲁宾逊返回人间;对客观现实的心理反映具有主观能动性;月儿弯弯照九洲;

第二节如何研究心理学

心理学的基本研究任务:探索心理现象的性质、机制、规律和事实

研究心理学的意义

理论意义:科学正确地解释心理现象,对破除迷信,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有重要意义的。为马列主义认识论和辨证法提供科学依据。对邻近的社会学科有一定的意义。对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等有一定的意义。

实践意义:揭示心理现象的规律,能帮助人们运用这些规律去预测和控制心理现象的发生和发展,从而为人类不同领域的实践服务。可以提高各种实践活动的效率。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维护心理健康,进而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基础领域:研究各分支心理学有关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学的问题,研究心理发生和发展的基本规律问题。应用领域:凡属人类的各种社会实践均涉及到人的问题,都是应用心理学的领域。主要研究领域:普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工程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

心理学在科学大家庭中的地位

心理学是一门中间科学;科学分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心理学研究具有自然科学的性质和社会科学的性质。心理学在科学大家庭中,处于中间位置,可称为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步骤

选择课题和提出假说;设计研究方案;收集资料;整理与分析资料;解释结果和检验假说;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观察法;心理测验法;实验法;个案法;调查法;认知神经科学的方法

第三节心理学的过去和现在

心理学是一门有悠久历史的崭新的科学。心理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是以冯特1879年

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为标志。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第一节脑的进化

反映是任何物质形态固有的特性;反映性,即对影响作出回答的能力,是任何物质形态所具有的特性。无生命物质的反映形式:机械,物理的和化学的;有生命物质的反映形式:生物的。随着物质形态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物质的反映形式也相应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感应性是一切生物的基本特性。感应性,是指生物以自己的活动或状态的变化对外界的影响作出反应,以维持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能力。

动物心理发展的规律:动物心理的发展使动物更加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从而影响其身体结构的演变。

无脊椎动物的心理发展:肠腔动物,网状神经系统;环节动物,梯形神经系统;节肢动物,索状神经系统

低级脊椎动物的心理发展

脊椎动物都有一个空心的背神经管(脊髓)位于脊椎骨中,而且还有真正的脑。

它们的脑一般由大脑、间脑、延脑和小脑组成,发展水平更高的脊椎动物,其脑的高级部位——大脑皮质也越发达。

哺乳动物是脊椎动物中身体结构最复杂、心理水平发展最高的动物。

有高度发达、高度分化的脑(大脑皮质高度发达);有高度特化、发达的感觉器官;有高度灵活的运动器官;

从低等脊椎动物到高等脊椎动物,脑的进化有如下特点:

脑的相对大小的变化;脑指数(脑的实际大小与预期的脑的大小的比值,考虑体重与脑重的关系)的增加。皮层相对大小的变化;皮层指数(新皮层的实际大小与一种典型的哺乳类动物新皮层的期望大小的比值)的增加。皮层内部结构的变化;皮层功能的增加。

第二节神经元

一、神经元

神经元即神经细胞。神经系统主要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神经元的基本作用是接受和传送信息(接受和传递神经冲动)。神经元可被输入刺激所激活引起神经冲动,并进行冲动传导。这种冲动传导就是信息传递。感觉神经元(内导神经元)联结神经元(中间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外导神经元)

二、神经冲动

神经元的功能:冲动和传导。

冲动性(兴奋性)是神经和其他兴奋组织(如肌肉、腺体)的重要特性。定义:当任何一种刺激(机械的、热的、化学的或电的)作用于神经时,神经元就会由比较静息的状态转化为比较活跃的状态,这就是神经冲动。神经传导是一种电化学过程

边缘系统

在大脑内侧面最深处的边缘,有一些结构组成一个统一的功能系

统。

包括:扣带回; 海马回; 海马沟; 附近的大脑皮层;丘脑; 丘脑下部;中脑内侧被盖

从进化的角度看,边缘系统比脑干、丘脑和下丘脑、小脑出现的更晚些。在种系发生的阶梯上,哺乳动物以下的有机体没有边缘系统。

边缘系统功能:与动物的本能活动有关;动物的喂食、攻击、逃避危险、配偶活动等,可能由边缘系统支配;在哺乳动物中,边缘系统能抑制某些本能行为的模式,是集体对环境的变化能做出更好的反应;与记忆有关;边缘系统受伤的病人,不能完成有目的的序列动作,易受干扰;与情绪有关;边缘系统某些区域受伤,对轻微的挑衅会有愤怒反应;边缘系统另一些区域受伤,可失去攻击能力

三、大脑的结构

脑的感觉机能系统

特异性传入系统:主要包括皮肤感觉,本体感觉,视觉,听觉,味觉和嗅觉等,它的作用是引起特定的感觉。丘脑是一个重要的转换站或中继站,丘脑对感觉信息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非特异性传入系统:特异性传入神经束经过脑干时,都发出侧支,与网状结构内的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然后经过丘脑内侧弥散性地投射到大脑皮层的广泛区域,不产生特性的感觉。网状结构:由贯穿在脑干大部分地区上的许多散在的神经核团和上下行神经行为交织构成的一个神经网络结构。主要机能是调节睡眠与觉醒,使有机体在一定的刺激条件下,保持一定的唤醒水平和清醒状态,维持并激活情绪。对丘脑系统和大脑皮层的激活起着提供兴奋来源和协调作用。

网状结构分为上行系统和下行系统。上行系统对皮质的激活和紧张度的调节起决定性的作用。下行系统对效应器官的活动具有激活和抑制作用。

初级感觉区包括视觉区、听觉区、机体感觉区、味觉和嗅觉代表区和内脏感觉代表区(五个区)。

初级运动区或躯体运动区,简称运动区位于中央前回和旁中央小叶的前部,即布鲁德曼第4区。功能:发出动作指令,支配和调节身

体在空间的位置、姿势及身体各部分的运动。

锥体系统和锥体外系统

锥体系统主要是由大脑皮质中央前回的大锥体细胞发出的神经纤维组成,到达脊髓的前角,由前角运动神经与发出的纤维再支配肌肉的运动。它的主要机能是控制支配各种随意运动。锥体外系统是指除大脑运动区外,还有一些其他区域参与肌肉活动的协调,它们发出的神经传导。它的主要功能是调节肌肉的紧张度,保持身体的姿势,协调运动。

当多巴胺↑乙酰胆碱↓→亢奋

言语区

言语运动区:布鲁德曼第44、45区,亦称布洛卡区。言语听觉中枢:在颞叶上方、靠近枕叶处,与理解口头言语有关。对大多数人来说,言语区主要定位在大脑左半球。若损坏了这些区域将引起各种形式的失语症。

联合区

范围很广、具有整合或联合功能的一些脑区,称联合区。联合区不接受任何感觉系统的直接输入。从联合区发出的纤维,也很少直接投射到脊髓支配身体各部分的运动。从系统发生上来看,联合区是大脑皮层上发展较晚的一些脑区。它和各种高级心理机能有密切的关系动物的进化水平越高,联合区在皮层上所占的面积就越大。

分为三个联合区:感觉联络(联合)区;运动联络区;前额联络区。

大脑两半球机能的分工和协作

大脑两半球主要通过胼胝体进行神经冲动(信息)的相互传递,大脑是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进行活动的。由于割裂脑的研究,提供了在切断胼胝体的情况下,分别对大脑两半球的功能进行研究的重要资料。

手术后大脑两半球分割的病人,视力、听力、运动能力都正常;命名、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理解语言的能力等出现选择性的障碍。说明:两半球可能具有不同的功能。

第一节感觉的一般概念

一、感觉(sensation)感觉是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认识)。感觉由刺激物直接作用于某种感官引起的。

感觉种类

外部感觉:接受外部世界的刺激。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等。距离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内部感觉:接受机体内部的刺激(机体自身的运动与状态)。运动觉,平衡觉,

内脏感觉等

二、近刺激和远刺激

感觉是刺激影响我们的感觉器官产生的。

20世纪初,美籍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考夫卡(Koffka,1935)把刺激分成近刺激和远刺激。近刺激: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例如,物体在网膜上的投影等。近刺激是感觉器官直接接受到的刺激,每时每刻都在变化。

远刺激:来自物体本身的刺激;

三、感觉的编码

编码:指将一种能量转化为另一种能量,或者将一种符号系统转化为另一种符号系统。电报码——数字与文字的转换感觉编码(sensory encode):把外界输入的物理能量或化学能量经过感官的换能作用,转化为神经系统能够接受的神经能或神经冲动。

四、感受性与感觉阈限(96页)

第二节视觉

视觉(vision)是人类最重要的一种感觉。视觉主要由光刺激作用于人眼产生的。

视网膜只对光敏感。但若给眼睛一拳,我们会眼冒金星,看到一种光。客观上来说,根本不存在这种光,只是感觉通道将刺激输入解释为光。在人类获得的外界信息中,80%来自视觉。

一、视觉刺激

二、视觉的生理机制:折光机制,感觉机制,传导机制,中枢机制;

1、眼球

人的眼球壁:外层:巩膜和角膜;中层:虹膜、睫状肌和脉络膜;内层:视网膜、视神经内段;网膜(retina):锥体细胞(cones cell),棒体细胞(rods cell)

眼球内容物:晶体,房水,玻璃体。眼睛的屈光系统,眼睛的光路系统。三对眼外肌,分别受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外展神经的支配,使眼球能向不同的方向运动。

视觉色素:107页

3、视觉的传导机制108页

4、视觉的中枢机制109页

三、视觉的基本现象

明度与视亮度

明度(brightness)是眼睛对光源和物体表面的明暗程度的感觉,主要是由光线强弱决定的一种视觉经验。明度不仅决定于物体照明的强度,而且决定于物体表面的反射系数。光强与明度并不完全对应。

视亮度(lightness)是指从白色表面到黑色表面的感觉连续体。它是由物体表面的反射系数决定的,而与物体的照度无关。黑煤看上去总是黑的。

人的视觉系统能反应的光强范围

暗视觉范围:10-6烛光/m2到10-1烛光/m2;中间视觉范围:100烛光/m2;明视觉范围:101烛光/m2到107烛光/m2 明度的绝对阈限:10-6烛光/m2

明度的差别阈限:中等光强:符合韦伯定律,为1/100;极弱光强:100/100;极强光强:1/167。明度的绝对阈限与差别阈限的大小,都与光刺激作用的网膜部位有关。中央窝16°-20°处:棒体细胞较密集,对光的感受性较高,明度的绝对阈限值较低。中央窝部位,锥体细胞集中,对明度的分辨有最大的感受性。

3、颜色是光波作用于人眼所引起的视觉经验。114页

3、视觉的空间因素120页

第三节听觉

一、听觉的生理机制128页

二、听觉基本现象130页

第四节其他感觉:皮肤感觉,嗅觉和味觉,内部感觉136页

第四章知觉

第一节知觉的一般概念

一、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人们通过感官得到了外部世界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综合与解释),产生了对事物整体的认识,就是知觉。知觉以感觉为基础,但它不是个别感觉信息的简单总和。觉察、分辨和确认

知觉作为一种活动、过程,包含了互相联系的几种作用:

觉察(detection):是指发现事物的存在,而不知道它是什么。

分辨(discrimination):是把一个事物或其属性与另一个事物或其属性区别开来。

确认(identification):是指人们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当前获得的信息,确定知觉的对象是什么,给它命名,并把它纳入一定的范畴。人对事物的觉察、分辨和确认的阈限值是不一样的。

二、知觉的种类

根据知觉时起主导作用的感官的特性划分:视知觉,听知觉,触知觉,嗅知觉,味知觉,错觉。

第二节知觉的特性

一、知觉的对象与背景154页

二、知觉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155页

对复杂刺激的整体或局部特征的选择性注意:整体优先

知觉的整体性是知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不仅依赖于刺激物的结构,即刺激物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而且依赖于个体的知识经验。英文字母,英文单词

知觉的整体性提高了人们知觉事物的能力。用速示器快速呈现:熟悉的汉字,该汉字的个别笔划辨认时间几乎相同;由于知觉的整体性,人们有时会忽略部分或细节的特征。(如:或和彧)。整体知觉

抑制了个别成分的知觉。

三、理解在知觉中的作用158页

四、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恒常性(perceptual constancy):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象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着它的稳定性。知觉恒常性是人们知觉客观事物的一个重要特性。

视觉恒常性种类:形状恒常性,大小恒常性,明度(或视亮度)恒常性,颜色恒常性。

影响知觉恒常性的条件:知觉恒常性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视觉线索有重要的作用。

视觉线索:162页

恒常性的意义:162页

第三节空间知觉

空间知觉是人对客观世界物体的空间关系的认识。

分为: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知觉与距离知觉,方位定向与空间定向;

三、形状知觉

形状是物体所有属性中最重要的属性。形状知觉是视觉、触觉、动觉协同活动的结果。

图形组织的一些原则:邻近性(proximity)相似性(similarity)对称性(symmetry)良好连续(good continuation)共同命运(common fate)封闭(closure)线条方向(line orientation)简单性(minimum;

二、大小知觉

大小-距离不变假设;物体的熟悉性对大小知觉的作用

邻近物体的大小对比;体态变化与大小知觉

三、深度知觉和距离知觉

形状知觉属于二维空间的知觉,而深度知觉涉及三维空间的知觉,即不仅能知觉物体的高和宽,而且能知觉物体的距离、深度、凹凸等。

深度与距离的线索:肌肉线索(生理线索)单眼线索,双眼线索

——双眼视差;

四、方位定向

方位定向是指对物体的空间关系、位置和对机体自身所在空间位置的知觉。

动物和人都具有方向定位的能力。

人听觉定向的几个规律:人耳确定左右方向的能力是很精细的。对来自人体左右两侧的声源容易分辨,从不互相混淆。头部中切面上的声音容易混淆。如果以两耳连线的中点为顶点,作一圆锥。那么从圆锥面上各点发出的声音容易混淆,例如误前为后,误上为下等等。

第四节时间知觉与运动知觉

一、时间知觉

定义:我们知觉到客观事物和事件的连续性和顺序性,就是时间知觉(temporal perception)。影响时间知觉的各种因素:感觉通道的性质;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人的兴趣和情绪。

二、运动知觉

1、运动知觉

物体的运动特性直接作用于人脑,为人们所认识,就是运动知觉(motion perception)。

运动知觉对动物和人的适应性行为有重要意义。

2、真正运动知觉

真正运动是指物体按特定速度或加速度,从一处向另一处作连续的位移。由此引起的知觉就是真正运动的知觉。运动知觉直接依赖于对象运动的速度。

影响运动知觉阈限的因素189页

3、似动

似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

第五节错觉

一、错觉

我们的知觉有时不能正确地反映外界事物的特性,而出现种种歪曲,这种现象叫错觉现象。

二、错觉的种类192页

第六章记忆

一、记忆的一般概念

记忆(memory)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它表现为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传统心理学术语)记忆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信息加工术语)

2、记忆的作用237-238页

3、记忆的分类238-240页

4、记忆结构及其加工过程238页

记忆的基本过程:识记:编码;保持:储存,再现:提取

5、长时记忆中信息的遗忘

1)遗忘的一般概念267页

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269-270页

第五章意识和注意

第一节意识的一般问题

一、意识定义:尚没有满意的定义(表现)203页

二、无意识204-205页

常见的无意识现象205页

三、意识的局限性及能动性205-206页

第二节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

一、睡眠与梦208-218页

第三节注意的一般概述

注意定义: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2、注意和意识219页

3、注意的功能

1、注意的种类

不随意注意: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引起不

随意注意的原因:刺激物自身的特点(新异性:异乎寻常的特性,强度:相对强度,运动变化);人本身的状态(需要,期待,情感,兴趣,过去经验等)

随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引起随意注意的主要原因(对注意目的与任务的依从性,对兴趣的依从性,对活动组织的依从性,对过去经验的依从性,对人格的依从性)启示:发展和培养随意注意

随意后注意: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特征上:同时具有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的某些特征(它和自觉的目的、任务联系在一起;它不需要意志的努力)发生上:随意后注意是在随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意后注意对完成长期、持续的任务特别有利。

培养随意后注意:关键在于发展对活动本身的直接兴趣

第八章语言

1、语言的概念及其特征

语言(language)是以语音为载体,以词为基本单位,以语法为建构规则的符号系统。它代表着事物的特定性质和关系。语言是人类通过高度结构化的声音组合,或通过书写符号、手势等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语言的基本结构材料是词。词是一种符号,它标志着一定的事物。

词按一定的语法规则结合在一起,构成短语和句子,它们为人类提供了最重要、最有效的交际工具。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约定俗成: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符号系统,在人类社会生产和发展的漫长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是人们共同约定,并共同遵守的。语言是一种运用这种符号系统来交流思想的行为。言语活动的条件:了解对方,交流感情,陈述事实

语言的特征:328-329页

2、语言的结构:语言是按层次结构组织起来的。音素,音节,音位,语素,词,短语,句子。

3、语言的种类334页

语言的加工过程(language processing)就是对输入的语言信息进行编码、转换、存储、提取的过程。这种加工过程首先是从语言材料的输入开始的,如听或读;然后将输入的材料送入大脑的语言加工区,在这些区域得到加工;最后经过提取过程,人们或者理解了输入材料的含义,或者产生语言,表达思想。

二、言语获得

言语获得的历程

1岁以内婴儿不具有言语活动,处于前言语活动阶段,婴儿与成人之间的前言语交际活动导致一种独特的语言情景,对婴儿言语获得其重要作用;1岁半左右出现单字句;2岁出现真正的句子,脱离婴儿的状态,学会了100个以上的单词,并出现了双字句,此时听并且理解的能力要高于表达能力;3岁时基本已经掌握了本族口语的基础,其后需要一个长期的学习阶段,进行言语表达的精确化。

言语获得的理论

强调后天学习的理论:行为主义的学习强化理论;

强调先天性因素的理论:斯基(Chomsky)的理论

儿童生来具有一种对语言符号加工的现成装置,即语言获得装置(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简称LAD)是一种尚未揭示的神经生理学的先天智力结构,是儿童智力结构的某种内在特性。

三、语言的理解:揭示语言材料所蕴涵的意义

语言理解(language cmprehension)是指人们借助于听觉或视觉的语言材料,在头脑中建构意义的一种主动、积极的过程。

语言理解一般分为互相联系着的三个阶段:

知觉阶段:人们通过视觉或听觉接受语言刺激,并对这些材料进行初步的加工。

解析阶段:将语言材料中的字词转化为它们所代表的意义,这是语言理解的一个最重要的阶段。应用阶段:对语言刺激作出某种特定的反应。正确的应用程度能够反映理解的程度。语言理解是一种主动、积极的建造意义的过程。

语言的理解以正确感知语言为基础,但理解语言并不是通过语音

或字形把语义简单地移植在自己的头脑中。语言接受者在头脑中想像语言所描述的情境,通过期待、推理的活动去揭示语言的意义。理解语言依赖于人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人们的知识经验不同,对同一语言材料的理解也会有很大的差别。

语言理解水平

第一级水平:词汇理解或词汇识别。词是语言材料最小的意义单位,各种复杂的语义都依靠词来表达。

第二级水平:句子理解。句子理解需要借助于句法和语义的知识,需要有语境的帮助。

第三级水平:课文(篇章)或话语的理解。课文或话语理解既要以词或句子的理解为基础,还要进行推理、整合、提取意义等更复杂的认知操作。读者可以了解语言使用者的动机和意图,包括用语言所表达的情感和态度,以及某些言外之意。

语音知觉(phonological perception)有时也叫言语知觉(speech perception),是指人们对语音的识别过程。语音就是语言的声音,亦即人说话的声音,是口语的物质外壳或形式。只有正确地知觉语音,才能接受它所代表的意义。

词汇的理解:指人们通过听觉或视觉,接受输入的词形或语音信息,并在人脑中揭示词义的过程。词汇的理解也称为词汇识别(word recognition)或词汇通达(lexical access)。句子的理解(sentence comprehension)是在字词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对组成句子的各成分的句法分析和语义分析,获得句子语义的过程。句子的理解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句子的理解要求对组成句子的词语进行加工,以便获得词语的确切意义;句子的理解要进行句法分析。句法分析是指从语法上分析词或句子,将句子分成不同的语法成分(如主语,谓语,宾语等)。句法分析的方式不同,得到句子的意义也就会不同。句子的理解要进行语义分析。人们利用句子中的内容的词的意义及它与其他词语的关系来分析句子的意义

4、话语的理解:(discourse comprehension)是语言理解的最高级水平。它是在理解字词、句子等基础上,运用推理、整合等方

式揭示话语意义的过程。

话语理解除有赖于正确理解话语中的词汇和句子外,下列因素也影响着话语的理解:

推理;语境:言语交际的环境,场合、社会环境、时代背景等;图式的作用:是知识的心理组织形式。是一组信息在头脑中最一般的排列或可以预期的排列方式。也称知识单元。

图式的作用:语言理解过程是一个依赖于知识的信息加工过程。这些知识包括语言学知识(句法知识和语义知识)和非语言学知识(语用知识,如常识、特定的生活经验等)。心理学假设,这些知识在人头脑的组织形式之一是图式。图式(schema)是知识的心理组织形式。它说明了一组信息在头脑中最一般的排列或可以预期的排列方式。也有人把图式看做是有组织的知识单元。图式在话语理解的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平时所听到或看到的故事,都是按照故事图式组织起来的。

语言理解小结

语言理解不仅依赖于对语言材料的正确感知,而且还依赖于人们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各种形式的知识经验。人们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去接受、加工所获得的语言信息,通过推理建立材料之间的联系,补充所缺少的信息,最后达到对语言材料的合理解释。语言理解过程是一种积极的思维过程,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加工和自上而下的加工相互作用的过程,是根据所获得的语言材料去建构意义的过程。

第十章情绪和情感

什么是情绪和情感

情绪(emotion)和情感(feeling)的不同表现形式。喜、怒、哀、乐、惊、恐忧等

情绪与情感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等三种成分组成。407页

1.2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

情绪和情感是与人的特定的主观愿望或需要相联系的,历史上曾统称为感情(affection)。情绪主要指感情过程,即个体需要与情境

相互作用的过程,也就是脑的神经机制活动的过程。情绪具有较大的情景性、激动性和暂时性。情绪代表了感情的种系发展的原始方面。情感经常用来描述那些具有稳定的、深刻的社会意义的感情。作为一种体验和感受,情感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情绪和情感有区别,又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稳定的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而且它又通过情绪来表达。情绪也离不开情感,情绪的变化反映情感的深度,在情绪中蕴含着情感。心理学主要研究感情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和规律,因此较多地使用情绪这一概念。

1.3情绪和情感的功能409-411页

2.1 情绪的维度与两极性411-412页

3.1 情绪的分类413-415页

3.2 情绪状态的分类416-417页

情绪状态是指在某种事件或情境的影响下,在一定时间内所产生的某种情绪。

典型的情绪状态有:心境;激情;应激。

3.3 情感的分类

情感是同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主观体验,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之一。

人类高级的社会性情感主要有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道德感(moral feeling)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在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行为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道德属于社会历史范畴,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阶级有着不同的道德评价标准。

理智感(rational feeling)是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在认识和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理智感是人们学习科学知识、认知和掌握事物发展规律的一种重要动力。

美感(aesthetic feeling)是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美感是按一定的标准评价自然特征和社会行为特征时所产生的内心体验。美感由客观情境引起,美感受思想内容(个人的思想观点和价值观念)的制约。

人的面部表情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

《普通心理学》 本章结构 心理现象心理过程 认知过程 感觉 意识和注意 知觉 思维 记忆 想象 情绪过程喜、怒、哀、乐、爱、憎、惧…… 意志过程确定目的、克服内外部困难、实现目的个性心理 个性心理倾向性(心理动力) 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理想 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个性心理特征(心理特征) 能力 智慧活动性能力(智力) 动作活动性能力(技能) 人格 气质 性格 1、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879——冯特——莱比锡——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2、什么是心理学 (1)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 (2)具体来说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3、心理过程分为哪些部分 (1)认知过程(2)情绪过程(3)意志过程 4、个性心理表现在哪些方面 (1)个性心理倾向性 个性心理倾向性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以及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趋向,是人从事活动的基本动力,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理想、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等。(2)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在认知、情绪与意志活动中形成的稳定而经常表现出来的特征,主要包括能力和人格。 5、什么是能力 能力是指一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表现了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的活动效率及其潜在可能性。 6、什么是人格? 人格是指区别于他人,并在不同环境中表现出来的一贯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气质和性格。 7、什么是气质

气质是指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产生的动力特征。 8、 什么是性格 性格是指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与习惯化的行为方式的心理特征,在人格中具有核心意义。 9、 心理学的研究目标? (1)陈述心理现象(有哪些)(2)解释心理现象(为什么) (3)预测心理现象;(规律)(4)调节与控制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应用) 10、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发展历史/各流派如何看待心理学) 11、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理论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测量学 应用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工业与组织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咨询心理学、犯罪心理学、健康心理学 1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其特点? (1)观察法,其其特点是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心理现象与行为表现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记录,保持了被观察着的心理活动的自然流露和客观性,获得的资料比较真实。 (2)实验法,其特点是在控制条件下研究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内在关系。 (3)测验法,其特点是使用标准化测验工具度量个体间对同一事物反应的差异,或同一个体在不同的时间或情境中的反应差异。测验法常被用来探讨那些难以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关系的课题以及复杂的心理社会方面的问题。 (4)调查法,其特点是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自由表达其意见或态度,借助于多个人的反应来分析和推测社会群体的心理趋向。 流派 代表人物 观点 结构主义心理学 冯特、铁钦纳 心理学应研究人的意识经验,采用内省法、经验构成意识,意识包括感知觉、想象(观念)和情感三种元素状态。(心理的结构是什么) 机能主义心理学 詹姆斯、杜威 心理在人适应环境过程中有哪些作用(心理的功能是什么) 行为主义心理学 华生、巴普洛甫、斯金纳、班杜拉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可观察的外显行为,遵循刺激-反应的 公式,环境因素是行为产生与发展的因素。 格式塔心理学 韦特海默、考夫卡、 柯勒 把人的心理作为整体来研究。 精神分析 弗洛伊德、阿德勒、 荣格、埃里克森、 弗洛姆 1、 用潜意识、生本能、死本能和力比多解释人的行为动力; 2、 用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性征期以及恋父、 恋母情结来解释人格发展 3、 用本我、自我、超我解释人格结构 人本主义心理学 马斯洛、罗杰斯 心理学应以正常人为研究对象。人本性是善良的,并蕴藏着巨大的潜能。 认知心理学 奈塞尔 把人视为一个主动的信息加工系统,探讨人对信息的获得、存储、加工和使用的过程。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认知——感觉、知觉、记忆、言语、思维 心理过程情感 心理现象意志 个性倾向——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理想、人生观、价值观个性心理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1、人的心理的本质 心理是脑的机能,即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现象是脑活动的结果。 (1)单细胞动物:无心理现象 (2)环节动物:有“感觉”的心理现象,如蚯蚓(触觉)、蚂蚁(嗅觉)、蜘蛛(感受震动)(3)脊椎动物:有了知觉 (4)灵长类动物:思维萌芽阶段 (5)人类:思维,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2、心理发展史 (1)科学心理学建立:1879年、冯特、德国莱比锡大学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2)艾宾浩斯(德):“心理学有一个长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的历史” 3、心理流派的分类 (1)精神分析——弗洛伊德(奥地利) 人格的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 分类一:心理学三大势力(2)行为主义——华生、斯金纳 华生认为,心理学研究行为的任务,就在于查 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S---R),是一 种典型的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3)人本主义:罗杰斯、马斯洛 构造主义——冯特、铁钦纳 心理流派分类分类二:内省实验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 及它们如何连接成各种复杂的心理过程的规律 机能主义——杜威(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重心理学实际应用) 格式塔——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认知心理学——把人看做是一个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分类三:生理心理学——探讨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 4、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客观性、辩证发展、理论联系实际 5、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心理量表)、个案法、实验法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复习资料重点

第一章普通心理学知识点 第一节绪论 第一单元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一、心理学概述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2、、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基础学科。 二、基础心理学的内容 1、心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绪、情感、意志 2、心理特征:①需要和动机一心理活动的动力,②能力、气质、性格--人格特征 第二单元人的心理本质 1、人的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这两个科学命题是我们认识心理现象的指导思想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 1、心理是脑的机能这一论断的证明材料:①人们的生活经验、②临床的事实、③心理发生和发展过程、④脑解剖和生理过程的科学研究。 2、心理现象是在动物适应环境的活动过程中,随着神经系统的产生而出现的,又随着神经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由初级发展到高级的。 3、①变形虫是单细胞动物,有趋利避害的能力,这种只能叫感受性,不能叫心理现象;②蚯蚓是环节动物,有神经系统,开始有了“感觉”的心理现象,这种感觉非常简单,只有一个感觉器官; ③脊椎动物如:猫、鸽子、草蛇等有了脊髓和脑,即有了知觉的心理现象;④灵长类动物如猩猩、猴子,心理发展到思维的萌芽状态;⑤只有人类才有了思维,这是人和动物的木质区别,人的心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 4、心理现象的产生是和神经系统的出现相联系的,心理由初级向高级发展,又是和神经系统的不断完善相联系的,人的大脑是神经系统发展的最高产物,心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说明:心理是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活动的结果,大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二、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1、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2、心理的反映不是镜子式的反映,而是能动的反映 3、心理是大脑活动的结果,却不是大脑活动的产品,因为心理是一种主观映像,这种主观映像可以是事物的形象,也可以是概念,还可以是体验,它是主观的,而不是物质的。 4、心理是在人的大脑中产生的客观事物的映像,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 5、心理现象既是脑的机能,又受社会的制约,是自然和社会相结合的产物 6、心理学是一门边缘学科和中间学科 第三单元心理学发展简史 一、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普通心理学 重点知识点

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第一节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一、心理学概念 1.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及动物行为的科学。 2.心理学是关于个体的行为及精神过程的科学。 3.心理学是既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也研究动物心理现象,既研究个体心理现象,也研究群体心理现象的科学。 4.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既研究动物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个体心理 认识过程:感知、表象、思维、记忆等 心理过程情感过程:对事物的体验过程(情绪\情感) 意志过程:意志行动过程(克服障碍\达成目标) 心理心理状态 个性心理倾向: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价值观等 个性心理 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 认识过程④:感知表象、思维、想象、记忆等 心理过程①情感过程⑤: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 意志过程⑥: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心理状态注意、灵感、激情、犹豫等。 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价值观等 个性心理③ 个性心理特点:能力、气质、性格 ①心理过程:指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那些心理活动,它们经常处 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中。 ②个性心理:指一个人在心理过程的发展和进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那些比较稳定的心理 倾向和心理特点。 ③情感过程:在认识客观事物时所产生的各种态度体验 如:常满意或不满意,喜爱或厌恶等。 ④认识过程:指个体对客观刺激(信息)接受、编码、存储、提取的心理过程。 ⑤意志过程:人不仅能认识客观事物,对它产生一定的态度体验,还能自觉确定目标,并 根据目标调节自身行动,力求加以实现,这一心理过程称为意志过程。 (二)个体心理现象和行为 ·行为(behavior):指有机体的反应系统,心理学通过行为研究人的心理。 (三)个体意识与无意识 1.意识(conciousness)—现时正被人觉知到的心理现象。 2.无意识(unconsciousness)—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 心理现象。 如:做梦、失言(说漏了嘴)、笔误等。 (四)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一、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二、行为:指机体的任何外显的、可观察的反应动作或活动。广义上说,行为还包括机体 的生理现象,如任何部位肌肉的活动,甚至神经系统的电活动。 三、心理活动:心理活动包括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两个方面。个体心理具体指1、心理 过程;认知过程(感知、记忆、思维)情感过程(态度)、意志过程(意志活动的心理过程)2、个性差异:心理活动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理想)、心理过程的稳定特性(能力、气质、性格)等。社会心理指有关人际关系、人际互动、团体的动力与特征等方面的心理现象。 四、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华生, 1、基本观点:心理学应该只研究可观察的外 显行为.“把心理学定义为“研究有机体行为的科学”。反对内省证据,认为心理学是一门纯客观的、实验的自然科学分支。几乎人类的所有行为都是条件作用所形成的刺激-反应的联结;所有的行为都依赖于环境,以及伴随这些反应的奖赏或惩罚;遗传只有很小或根本不起作用。 严格的行为主义是刺激-反应心理学,仅观察刺激-反应之间关系的变化。今天的行为论者很少是严格的行为主义者。他们也不排斥在刺激-反应之间存有内在心理过程的解释 五、精神分析论:弗洛伊德、通过对病人及对自己的梦的观察和分析,发现和确认 了无意识心理现象。提出梦是愿望的满足,形成了梦的分析技术。1900年出版《梦的解析》一书。1923年在《自我与本我》一书中,详细阐述了其人格结构理论,认为人格结构包括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1、精神层次理论2、人格结构理论3、性本能理论4、释梦理论5、心理防御机制理论 弗洛伊德的精神层次理论:该理论是阐述人的精神活动,包括欲望、冲动、思维, 幻想、判断、决定、情感等等,会在不同的意识层次里发生和进行。不同的意识层次包括意识,下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次,好象深浅不同的地壳层次而存在,故称之为精神层次。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弗洛伊德的释梦理论:梦是通向潜意识的一条秘密通道。通过对梦的分析可以窥见 人的内部心理,探究其潜意识中的欲望和冲突。 弗洛伊德的性本能理论;人的精神活动的能量来源于本能,本能是推动个体行为 的内在动力。人类最基本的本能有两类:一类是生的本能,另一类是死亡本能或攻击本能 弗洛伊德的心理防御机制理论;是自我的一种防卫功能 六、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动机和人格》既反对行为学派根据对动物控制实验 结果推论解释人的行为,也反对精神分析学派根据对病患的观察结果推论解释正常人。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他以自己特有的研究对象与其他学科区别开来。心理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一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2、个体心理可以分为认知、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三方面。 3、人获得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过程开始于感觉和知觉。 4、人类的认知和行为是在动机的支配下进行的。所谓动机是指推动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动机的基础是人类的各种需要,即个体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某种不平衡状态。 5、心理特征包括能力和人格两个方面。 6、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情景下产生的。 7、人的心理不同于低等动物的心理,它具有意识的特点。 8、与意识有密切关系的一种心理现象是注意。注意是意识对事物和活动的指向和集中。 9、探索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是心理学的基本任务。 10、客观世界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11、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法、测验法、实验法和个案研究法等。 12、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13、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重要心理学派有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

14、格式塔心理学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 15、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心理学界涌现出一股研究认知过程的潮流。 16、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17、神经元始通过接收和传递神经经冲动来进行交往的。 18、反射弧一般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系统的中枢部位、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基本部分组成。 19、神经系统分为外周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两部分。 20、外周神经系统通常由三个部分组成:脊神经、脑神经、植物性神经。 21、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脑。 22、边缘系统特别是海马在记忆功能中有重要作用。 23、人类认识世界是从感觉开始的。 24、感觉也可以说是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25、刺激物只有达到一定强度才能引起人的感觉。这种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叫绝对感觉阈限;而人的感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叫绝对感觉性。 26、绝对感觉性可以用绝对感觉阈限来衡量。绝对感觉阈限越大,即能够引起感觉所需要的刺激量越大,感觉性就越小。相反,绝对感觉阈限越小,即能够引起感觉所需要的刺激量越小,则感受性越大。27、适应是我们熟悉的一种感觉现象。它是由于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心理现象的一般性质:多种多样,非常复杂;十分奇妙;不具形体性,他人无法直接观察 一、个体心理 个体:动物和人类的一个个有生命的整体。人是作为个体而存在的。 个体心理:个人所具有的心理现象。人有许多心理现象 个性心理:人的心理的整体性、稳定性和差异性 (一)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 1、心理过程 人的心理现象是一种活动或过程。心理过程与心理活动一般通用。人的心理现象以不同的形式能动地反映着客观世界的事物及其关系。 心理过程:泛指心理操作的加工程序。任何心理过程都有一定的心理操作的加工程序 心理过程的动态性:心理操作是一步一步进行的 心理过程分类:知:认识(认知)过程,情:情绪活动,意:意志活动 1.1 认识过程 认识过程也称认知过程,指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 人脑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进而支配人的行为。认识过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感觉:获取事物个别属性的信息。知觉:解释感觉信息,反映事物的整体及其联系与关系。注意:心理活动的集中性和指向性。记忆:贮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想象:想出从未感知过的新形象。思维:获取间接的概括的知识,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言语:用语言与他人交流,接受他人的经验。

1.2 情绪活动 情绪和情感:人对待所认识的事物、所做的事情以及对他人和自己的态度体验。 表现:满意或不满意;愉快或不愉快;喜、怒、哀、惧;美感、理智感、自豪感、自卑感 分类:积极的情感与消极的情感 1.3 意志活动 意志过程:自觉地确定目标、并为实现目标而自觉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 表现:有目标,有计划,努力排除障碍,力图达到目标 2、心理状态 心理状态:指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里的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 相对稳定状态-不像心理过程那样动态、变化;不像心理特征那样持久、稳定;持续时间可以是几个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 心理状态是人在一定时间内各种心理活动的综合表现。 3、心理特征 心理特征:指一个人的心理过程进行时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在一个人知情意的心理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特征,即为这个人的心理特征或个性心理特征;心理特征总是以个人特点的形态而固定下来的。心理特征使不同个体的心理活动区别开来。 个性心理特征:人们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某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征。 能力:标志着人在完成某项活动时的潜在可能性上的特征。气质:标志着人的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征。性格:显示着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的特征。 通常人格:气质与性格 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三者的关系 从人的心理现象的动态-稳定维度来看,三者既有区别又密切联系,构成了心理学研究对象的一个重要内容。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是在心理过程进行中形成和表现出来。心理过程的进行受心理状态和心理特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普通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 1、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2、个性特征: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 3、心理学的任务:陈述人的心理现象,解释人的心理现象,预测人的心理现象,调控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 4、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5、心理学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问卷法,晤谈法),测验法 第二章心理和行为的神经生理基础 1、神经元结构主要由胞体和突起(树突和轴突)两部分组成。 2、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位叫突触。 3、神经回路:神经元的联系方式主要有两种,辐射式,聚合式。 4、周围神经系统:脊神经,脑神经,植物神经。 5、中枢神经系统:脊髓,脑(脑干,间脑,小脑)。 6、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 7、抑制过程分为:无条件性抑制(外抑制和超限抑制),条件性抑制(消退抑制和分化抑制)。 8、动力定型:指由一系列刺激引起的一系列反应,经训练巩固后,刺激系列的第一个刺激一出现,反应系列就 依次出现。 9、第一信号系统: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 10、第二信号系统: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 11、内分泌系统:是一种整合性的调节机制,通过分泌特殊的化学物质来实现对有机体的控制与调节。 12、人有两种腺体:导管腺体(外分泌腺),无导管腺体(内分泌腺----激素)。 13、人体主要内分泌腺:脑垂体、甲状腺、胰腺、肾上腺和性腺。 第三章心理的发生和发展 1、心理是物质运动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属性,是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2、感应性:是指生物有机体能够对与其生命活动具有直接关系的刺激作出反应,表现为趋利避害的生物特性。 3、动物心理的发展阶段:感觉阶段,知觉阶段,思维萌芽阶段。 4、意识:是指人以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为基础的系统整体,对自已身心状态与外界环境变 化的觉知和认识。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 5、人类意识和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1、意识有对客观环境的意识和自我意识,人类能够把自己同自然界相互区 别开来,使人作为主体而与客观世界对立。2、意识是以抽象的概念形式反映客观事物为主要特征;动物是以具体形象的感知,表象即感性形式来反映客观事物的。3、意识离不开语言,而动物的感性反映形式并不需要语言。4意识和动物心理具有不同的物质器官。 6、意识的功能:1意觉知功能2意识的能动性功能(目的性和计划性、创造性、前进性)3意识的选择与监控功 能。 第四章注意3 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 2、外部注意:指人对周围事物的注意,也称知觉注意。内部注意:指对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注意。 3、注意的意义和功能:注意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又是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有选择功能,保持功能,对活 动的调节和监督功能。 4、注意从其发生来说是有机体后种定向反射。 5、注意的外部表现:1适应性运动,2无关运动的停止,3呼吸运动的变化。 6、注意的种类: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

《普通心理学》重点复习知识点总结-心理学知识点归纳

《普通心理学》重点复习知识点总结-心理学知识点归纳 一、绪论 1、心理学概念: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 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现象:1、从动态性维度划分: 心理过程(注意伴随心理过程):1、认知过程2情绪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 个性心理:1、个性倾向性(需要与动机、态度价值观) 2、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稳定的)) 2、从意识性维度划分:意识和无意识 意识(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客体意识(对外界事物的觉知) 自我意识(对自身内部状态的觉知) 无意识(个体没有觉察到的心理过程和心理活动) 3、辨证唯物主义的心理观:1、心理是脑的机能 2、脑是心理的器官(沟回) 3、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 4、心理学的发展: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 “有一个漫长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艾宾浩斯(1885)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5、心理学的主要流派:1、构造主义: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 观点: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直接经验。 (即意识。意识分为感觉、意向、感情三个要素) 2、机能主义:代表人物(詹姆斯、杜威) 观点:心理活动或心理机能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而不像构造主义那样强调意识的结构。 3、行为主义:代表人物(华生) 观点: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而应该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 研究的主要内容为刺激与反应(S--R)之间的关系,直接的观察 和测量是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而内省发是不科学的。 4、格式塔心理学:代表人物(威特海墨、考夫卡、苛勒) 观点:主要研究有关人的知觉过程,认为人的知觉过程就是构建 “完型”的过程。 5、精神分析:代表人物(弗洛伊德) 主要研究:意识理论、人格结构理论、儿童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意识理论:意识、前意识(可控)、无意识(不可控) 无意识分为(被压抑的无意识,潜伏的无意识) 人格结构理论:1、“本我”:本能冲动,追求快乐原则 2、“自我”:现实原则,规则意识 3、“超我”:道德化的自我 儿童人格发展阶段理论(性感器): 1、口唇期(0-18个月)孩子刺激口唇(最大的快乐) 唇舌是动情区,依赖性和攻击性,产生贪婪和产生依赖 2、肛门区(18个月-3岁)肛门排放性性格

普通心理学大一知识点总结

普通心理学大一知识点总结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思维、行为和情绪的科学,涵盖了广泛的研究领域和知识点。作为大一学生,学习心理学的初衷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提高自我认知和人际交往技巧。以下是普通心理学大一知识点的总结。 一、心理学的定义和发展 心理学是通过科学方法研究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学科。它在哲学、生物学和自然科学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哲学思考,而现代心理学主要有结构主义、功能主义、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人本主义等不同的学派和理论。 二、神经科学与行为 神经科学研究人类的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以及神经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大脑是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基础,它由神经元构成,通过神经冲动进行信息传递。心理学家利用神经科学的研究方法来揭示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生物基础。

三、知觉和感知 知觉和感知是指人类通过感官对外界信息进行接收、组织和解释的过程。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感官系统在知觉和感知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大一的学生可以研究光线、声音、气味等刺激如何影响我们的感觉和认知。 四、学习和记忆 学习是通过经验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大一的学生可以研究不同的学习理论,如经典条件作用和操作条件作用。记忆是学习的结果,包括感知记忆、工作记忆和长期记忆等不同类型的记忆。 五、情绪和动机 情绪是人类内心主观体验的反应,包括快乐、悲伤、愤怒、恐惧等。大一的学生可以研究情绪的产生原因及其对人类行为的影

响。动机则是指驱使人类思维和行为的力量,包括生理需求和心 理需求。 六、人格与社会心理学 人格是指个体在行为和心理上相对稳定的特质和模式。大一的 学生可以学习不同的人格理论,如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学理论和 五大人格特质理论。社会心理学研究人们如何在社会中相互影响 和互动。 七、异常心理学 异常心理学研究人类的心理障碍和异常行为,如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大一的学生可以了解不同的心理障碍的症状 和治疗方法,并学习如何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 总结起来,普通心理学大一的知识点涉及了心理学的各个领域,包括定义和发展、神经科学与行为、知觉和感知、学习和记忆、 情绪和动机、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以及异常心理学。对于大一的学 生来说,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大全

普通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心理现象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气质和性格。 2.从整体上反映着人的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和差异规律的辩证统一。心理学就是要研究和揭示这些 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第二节心理学的任务和研究领域 第三节心理学研究的原则与方法 1.心理学的研究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4)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 第四节心理科学的发展 1.心理学发展中的主要流派:(1)行为主义学派(2)精神分析学派(3)人本主义心理学学派(4) 认知心理学学派 第五节科学的心理观 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1)心理是物质世界中的一种反映形式 心理是一种反映,而人的心理是物质世界中最高级的反映形式。 2)心理是脑的机能 脑是心理产生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人类具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皮层的神经联系异常丰富,灵活,构成了人的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心理现象与脑的结构与机能分不开。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第一节心理的神经解剖学基础:神经元和神经系统 1)神经元: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具有接受刺激和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 脑内的神经元数目大约有1011~1012个,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有大量的神经胶质细胞,是神经元数量的10倍,胶质细胞广泛分布于中枢与外周神经系统内,起支持,营养,形成髓鞘,绝缘,修复等多种功能,对神经系统的发育,构筑,信息传递功能的发挥以及内环境的稳定和可塑性有重要影响,构成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有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两大类。 2)神经回路:神经元通过化学突触和电学突触相互连接在一起,组成了极端复杂的信息传递与加工的神经元回路或神经通路。神经回路是脑内信息处理的基本单位,它们的活动是机体行为的基础。3)周围神经系统:植物性神经系统控制内脏,包括身体各种腺体的活动,例如心跳,呼吸,消化,排泄,体温调节和性活动等。 4)脑干:脑干的下界与脊髓相连,上界以视束与间脑毗邻,自下而上有延脑,中脑和桥脑三部分组成。5)大脑皮层各叶与不同的心理活动有关,颞叶以听觉功能为主,枕叶以视觉功能为主,顶叶为躯体感觉的高级中枢,额叶以躯体运动功能为主。前额叶皮层和颞,顶,枕皮层之间的联络区则与复杂知觉,注意和思维过程有关。 第二节心理的神经生理学基础和脑功能学说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归纳大一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归纳大一 普通心理学是大一学生所学习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介绍心理 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帮助理解人类行为和思维的原理。在大一 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接触到了许多心理学的知识点,下面对这些 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便更好地回顾和学习。 1. 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方法 心理学是研究人类的思维、感觉、行为和情感等方面的科学。 它通过观察、实验和调查等研究方法,探索人类心理活动的规律。 2. 神经系统和行为 神经系统是人类行为的基础,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了解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行为和思维 的产生机制。 3. 学习与记忆 学习是一种通过经验获取新的行为或知识的过程。记忆是对过 去经验的储存和提取。学习和记忆的理论和研究成果,帮助我们 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和记忆技巧。

4. 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从婴儿到成年的各个阶段的心理发展过程。了解不同阶段的特点和发展任务,对我们理解自身和他人的行为 和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5. 情绪与情感 情绪是一种与特定事件相关的主观体验,情感则是对特定对象 的持久态度。了解情绪和情感的概念和表达方式,可以帮助我们 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反应。 6. 人格心理学 人格是个体持续存在的一种特性,它在决定个体的行为和思维 方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人格心理学研究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机制,对我们认识自己和他人的性格特点有很大帮助。 7.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研究人类在社会中的行为以及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影响。了解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成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 地理解群体行为和社会交往。

8. 心理障碍与心理健康 心理障碍是指人类心理功能的异常或失调,心理健康则是心理功能正常的状态。了解心理障碍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我们认识自身和他人的心理健康状况非常重要。 通过对以上知识点的归纳和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大一学期所学习的普通心理学知识。这些知识不仅对理解自身和他人的行为和思维具有重要意义,还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着积极的影响。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和应用这些心理学知识,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和自我管理能力。

大一普通心理学重点知识点

大一普通心理学重点知识点心理学作为一门广泛涉及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科学,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和了解人类内心世界的工具和方法。在大一的心理学课程中,学生们将接触到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从而增进对心理学的理解和应用。以下是大一普通心理学的一些重点知识点: 一、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思维过程,包括知觉、注意、记忆、语言和解决问题等方面。学生们会学习到认知心理学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如注意力的分配和控制、记忆的编码和检索等。此外,他们还会了解到思维的不同模式,如归纳和演绎推理。认知心理学的知识对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思维方式,提高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关键。 二、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从出生到成熟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学生们将了解儿童和青少年阶段的发展特点,包括身体、认知、情感和社会层面的发展。通过学习发展心理学,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

人类在不同年龄阶段的需求和行为,从而更好地与他人相处和理解自己的成长路径。 三、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学生们将了解社会认知、社会影响力和群体动力等方面的知识。他们会学习到社会认知的构建过程,如归因理论和自我概念的发展。此外,他们还将了解群体中互动和合作的原理,以及社会心理学在社会问题解决中的应用。 四、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研究个体差异的形成和表现方式。学生们将学习到不同的人格理论,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和五因素模型等。此外,他们还会了解人格的评估方法,如自我报告问卷和项目性测验等。通过学习人格心理学,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个性特点,从而提高人际交往的效果。 五、心理测量学

普通心理学叶奕乾知识点

1.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具体来说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1.2人的心理过程分为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情绪情感过程(喜怒哀乐爱憎惧)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 1.3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体心理面貌,是个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3.1注意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无注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注意(随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由预定目的,但不需要一致努力的注意.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对同一对象或者同一活动上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 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 注意的转移:根据新的任务,主动的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现象。 5.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5.2、绝对感觉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机体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上绝对阈限和下绝对阈限) 5.3、差别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物刺之间最小差异量 5.4、绝对感受性:人的感官感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绝对感觉阈限和绝对感受性成反比! 5.5、差别感受性:对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在数值上也成反比例!

5.6、视觉是个体借助眼睛辨别外界物体明暗、颜色和形状等特性的感觉,是人和动物最复杂、最重要的感觉,在人的各种感觉中起主导作用,是人类获得信息的主要通道。 5.7、听觉:人通过听觉器官对外界声音刺激的反映,是仅次于视觉的重要感觉。5.8、触压觉:即触觉和压觉。刺激物接触到皮肤表面时的感觉为触觉。当刺激加强,使皮肤引起明显变形,就引起压觉。 5.9、温度觉包括冷绝和温觉。低于皮肤温度即生理零度的温度刺激作用于皮肤即产生冷绝,高于生理零度的温度刺激作用于皮肤即产生温觉。与生理零度相同的温度刺激不产生温度觉。 5.10、嗅觉:是有挥发性物质的分子作用于嗅觉器官的感受细胞而引起的一种感觉。 5.11、味觉:是指可溶性物质作用于味蕾产生的味道感觉。 5.12、运动觉:又称动觉,是对身体各部分的位置及相对运动进行反映的感觉。 5.13、平衡觉:又称静觉,是对人体作直线的加速或减速运动或作旋转运动进行反映的感觉。 5.14、某种感受器官受到刺激而对其他器官的感受性造成影响,使其升高或降低,这种现象称为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5.15、联觉是指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5.16、当某种感觉受损或缺失后,其他感觉会予以弥补的现象称为感觉补偿作用 6.1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对感觉信息整合后的反映。 6.2知觉整体性:是指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将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统一整体加以识别的过程。 6.3知觉选择性:是指人根据当前的需要,将客观刺激物有选择的作为知觉对象进行加工的过程。

普通心理学》重点复习知识点总结

普通心理学》重点复习知识点总结 一、绪论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心理现象可以从动态性和意识性两个维度进行划分。从动态性维度来看,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从意识性维度来看,心理现象可以分为意识和无意识。辨证唯物主义的心理观认为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有着漫长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包括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和精神分析。 二、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构造主义的代表人物有XXX和XXX,他们认为心理学 应该研究人的直接经验,即意识,意识分为感觉、意向、感情三个要素。机能主义的代表人物有XXX和XXX,他们强调 意识的作用与功能,而不像构造主义那样强调意识的结构。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是XXX,他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 而应该研究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直接的观察和测量是心理学

的研究方法,而内省法是不科学的。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有XXX、考夫卡和XXX,他们主要研究人的知觉过程,认为 人的知觉过程就是构建“完型”的过程。精神分析的代表人物是XXX,他主要研究意识理论、人格结构理论和儿童人格发展 阶段理论。意识理论包括意识、前意识(可控)和无意识(不可控),无意识又分为被压抑的无意识和潜伏的无意识。人格结构理论包括本我、自我和超我。儿童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包括口唇期、肛门区和性器区。 4、在潜伏期(6岁-12岁),孩子的玩伴通常是同性的。 5、生殖期(青春期-成长期)则是两性期。 6、人本主义是心 理学的一个流派,代表人物包括XXX和XXX。这个流派认 为心理学应该研究正常人,相信人类有无限的潜能,而这些潜能能否得到发挥或实现,则完全取决于环境和条件的影响。20世纪的心理学巨大思潮包括了行为主义、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 7、认知心理学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认知心理学研究 人的认知心理过程,而狭义的认知心理学则研究认知过程的信息加工理论。 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包括客观性原则(实事求是的态度,注重科学方法)、发展性原则、联系性原则和道德性原则。心理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1 特征: 1、注意(2)【指向性,集中性】 2、知觉(4)【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3、表象(3)【直观性,概括性,可操作性】 4、思维(2)【间接性,概括性】 5、创造性思维(3)【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 功能: 1、注意(3)【选择,保持,调节监督】 2、想象(3)【预见,替代,补充】 3、情绪、情感(5)【信号,动机,适应,组织,健康】 4、动机(3)【激活,指向,维持调节】 品质: 1、注意(4)【广度,稳定性,分配,转移】 2、观察(4)【目的性,客观性,精细性,敏锐性】 3、记忆(4)【敏捷性,持久性,准备性,准确性】 4、良好思维品质(6)【广阔性与深刻性,独立性与批判性,灵活性与敏捷性】 5、意志品质(4)【自觉性[对盲从,果断性[对优柔寡断,自制性[对任性怯懦,坚韧性[对动摇性】 6、兴趣(4)【广度,中心,稳定性,效能】 其它: 1、记忆的三个环节【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 2、想象的加工方式【黏合,夸张,典型化,拟人化】 3、思维的过程【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 4、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准备期,酝酿期,豁朗期,验证期】

5、自我防御的机制【压抑,否认,置换(转移),文饰(合理化),投射,代偿,升华】 6、动机斗争【双趋,双避,趋避,多重趋避】 7、性格的结构特征【态度,意志,情绪,理智】 8、最基本的人际关系需要【包容,控制,感情】 思维、言语及想象【2】 思维: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 1、思维的特征 (1)间接性 ① 能以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为媒介,对客观事物加以认识 ② 能对根本不能直接感知到的客观事物,借助于媒介进行反应 ③ 还能对尚未发生的事件作出预见 (2)概括性 思维的概括性表现在,它可以把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抽取出来,形成概括性的认识。(例:关于水果的概念,就是把各种水果的共同特点抽取出来加以概括,形成概念) 概念一旦形成,人们就借助于概念去认识那些还没有认识的事物。 2、思维的智力过程 (1)分析和综合 分析就是在头脑中将事物分解为各个部分或是各种属性的过程; 综合则是在头脑中将事物的各个部分或是各种属性结合起来。 (2)抽象与概括 抽象是在思想上把事物的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抽取出来,并舍弃其本质属性和特征的过程; 概括就是把抽取出来的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结合在一起的过程。 3、思维的分类 概念的形成 概念——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的反映。概念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和产物,同时又是思维活动借以进行的单元。 每一个概念都有它的内涵和外延。

《普通心理学》重点复习知识点总结

《普通心理学》重点复习知识点总结 一、绪论 1、心理学概念: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 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现象:1、从动态性维度划分: 心理过程(注意伴随心理过程):1、认知过程2情绪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 个性心理:1、个性倾向性(需要与动机、态度价值观) 2、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稳定的)) 2、从意识性维度划分:意识和无意识 意识(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客体意识(对外界事物的觉知) 自我意识(对自身内部状态的觉知) 无意识(个体没有觉察到的心理过程和心理活动) 3、辨证唯物主义的心理观:1、心理是脑的机能 2、脑是心理的器官(沟回) 3、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 4、心理学的发展: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 “有一个漫长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艾宾浩斯(1885)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5、心理学的主要流派:1、构造主义: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 观点: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直接经验。 (即意识。意识分为感觉、意向、感情三个要素) 2、机能主义:代表人物(詹姆斯、杜威) 观点:心理活动或心理机能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而不像构造主义那样强调意识的结构。 3、行为主义:代表人物(华生) 观点: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而应该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 研究的主要内容为刺激与反应(S--R)之间的关系,直接的观察 和测量是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而内省发是不科学的。 4、格式塔心理学:代表人物(威特海墨、考夫卡、苛勒) 观点:主要研究有关人的知觉过程,认为人的知觉过程就是构建 “完型”的过程。 5、精神分析:代表人物(弗洛伊德) 主要研究:意识理论、人格结构理论、儿童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意识理论:意识、前意识(可控)、无意识(不可控) 无意识分为(被压抑的无意识,潜伏的无意识) 人格结构理论:1、“本我”:本能冲动,追求快乐原则 2、“自我”:现实原则,规则意识 3、“超我”:道德化的自我 儿童人格发展阶段理论(性感器): 1、口唇期(0-18个月)孩子刺激口唇(最大的快乐) 唇舌是动情区,依赖性和攻击性,产生贪婪和产生依赖 2、肛门区(18个月-3岁)肛门排放性性格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 1.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基础学科。 2.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内容: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3.认知也叫认识,是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者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现象。 4.情绪和情感是伴随认识和意志过程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和体验。这种态度和体验是以人的需要为中介的。 5.意志是人的思维决策见之于行动的心理过程,表现了心理对行为的支配。 6.当外界事物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时候,人们总要认识它。在认识它的同时, 人们又会产生对它的态度,引起人们的情绪,激发人们的行动。这就是人的认识、情绪和情感及意志活动,我们把这三类心理现象称为心理过程。 7.灵长类动物还不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它们的心理发展还不能说到了思维的阶段,只能说到了思维萌芽的阶段。

8.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科学事实, 充分说明了心理是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活动的结果。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 9.在人性的善恶问题上,孟子主张所有的人都是性善的; 荀子主张所有的人都是性恶的; 世硕主张人性是有善有恶的; 告子主张人性都是无善无恶的。 10.古希腊哲学家、医生,被誉为西方医学之父的希波克拉底把人分为四种类型,即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 11.为纪念冯特对心理学的贡献,人们把他于1879 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看作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12.机能主义心理学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 13.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反对构造心理学的观点,创立了行为主义。华生认为,心理学研究行为的任务,就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由此就能根据刺激推知反应,根据反应推知刺激。只要确定了刺激和反应(即S-R)之间的关系,就可以预测行为,并通过控制环境去塑造人的心理和行为。因此,这一学派的观点,在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的争论中,是一种典型的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