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春茶产销情况调研报告

春茶产销情况调研报告

春茶产销情况调研报告
春茶产销情况调研报告

春茶产销情况调研报告

本次调研主要依托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固定观测点收集数据,调研完成时间是2020年6月20日,共回收调研问卷150份。调研对象为主要产地县级政府茶叶主管部门。下面就2020年春茶产销形势分析如下:

一、整体产销形势

(一)生产规模

150个示范县茶园总面积2066万亩,采摘面积达1596万亩,分别同比增长5.7%与6.2%,年度新增投产面积近100万亩。春茶总产量47万吨,同比增长5.1%。其中绿茶产量32万吨,同比增长3.6%;红茶产量5.5万吨,同比增长7.7%,乌龙茶产量6.84万吨,同比增长8%。调研产区春茶农业总产值527亿元左右,同比增长9.4%。根据调研结果推算,2020年全国春茶投产总面积约3000万亩,春茶总产量可达85万吨左右,农业总产值约958亿元。

(二)销售形势

27%的产区销量有所下降,销量平均下降10-15%;42%的产区销量与去年持平;31%的产区销售量依然有所增长,平均增长14%左右。可见,市场整体销售形势仍较稳定,主要在于各地政府和经营主体积极调整经营策略,加大了中低价位产品的生产和市场开拓力度。80%的产区高价位茶或高价位礼品茶销售量明显下降,下降幅度20-30%之间,平均下降27%,而2020年高价位茶销售下降的产区是68%,下降幅度是25%;15%的产区高价位茶或高价位礼品茶销量与去年持平;仅有5%的产区该类茶的销量仍有增长,平均增幅16%,出现增长的产区主要集中在云南普洱茶产区和以中低价位茶为主的产地。

(三)成本与价格

生产成本方面,采工平均工价104元每天,同比增长8.3%;90%的产区采工出现短缺,平均短缺比例25%,60%的产区短缺比例集中在20-30%,最高的短缺70%,无论从短缺区域比例,还是短缺程度比例看,采工短缺问题都日趋恶化。35%的产区物质投入成本与去年持平,65%的产区物质投入成本继续增长,平均增幅12%。

茶青平均价格41元/公斤,平均增幅9%。具体来看,37%的产区茶青价格出现下降或与去年基本持平,下降的地区平均降幅10%,63%的产区茶青价格有所上涨,平均涨幅18%。干茶平均价格253元/公斤,比去年增长7.9%。其中32%的产区干茶平均价格有所下降,平均下降12%,8%的产区干茶价格与去年持平,60%的产区价格有所增长,平均增幅20%。干茶平均最高价3877元每公斤,其中34%的产区最高价格有所下降,平均降幅22%;26%的产区最高价格与去年持平;40%的产区最高价格继续上浮,上涨20%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云南普洱产区、信阳毛尖产区和宁德白茶产区等地。

二、政府及企业的促销措施与效果

为了应对市场变化,今年各地政府和企业采取了多种措施促进茶叶销售。调研显示,近70%的地方加大公共品牌宣传力度,近60%的产地通过具体茶事活动或资助企业参展来扩大本地茶叶销售,47%的产地注重搭建产销对接平台。70%的产地表示这些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就不同措施的效果比较而言,搭建产销对接平台、茶事活动和资助企业参展效果较为明显,而公共品牌宣传短期内效果尚不明显。

从企业来看,66%的产区企业重点加大营销力度,50%的产区的企业通过网上销售开拓销售渠道,48%的产区的企业通过简化包装降低成本以促进销售。就企业采取的应对措施看,64%的企业反应上述营销措施效果较好。比较而言,网上销售效果最明显,其次是简化包装和加大营销推广力度,其他措施效果一般。

三、前景展望与营销建议

就体系经济研究室对全国消费及生产形势的判断,国内市场整体需求潜力依然较大,预期消费量仍有3-5%的增长空间。当务之急是采取措施启动大众消费,我们建议要重点做好如下方面的工作:

(一)提早谋划布局面向大众的流通渠道

顺应当前信息化的时代趋势,积极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型茶叶流通渠道。实体流通渠道构建上适当调整功能定位,无论装修风格还是功能诉求上都要摈弃传统高大上的定位策略,尽可能体现服务普通消费者的特色。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电子商务是面向中青年群体的流通渠道,当前电子商务也是传统渠道的有益补充,对未

来茶叶流通模式也将有重要影响。鉴于移动媒体的快速发展,建议茶叶企业要提早布局,抢抓以移动终端电子商务的先机,探索适合本企业的茶叶流通模式。

(二)以消费者需求为依据调整产品结构

调研发现,产品结构调整成为应对市场环境变化的有效手段。建议部分企业扭转以生产为中心的理念,以消费者需求为依据进行产品结构调整。要尽快建立企业的消费者跟踪与分析系统数据库,积极进行茶叶市场调研,结合自身优势开发适合大众消费特征的茶叶产品,特别是要集中优势资源推出本企业的明星产品和主导产品。

(三)借助新兴媒体采取精准化营销策略

在经济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趋势的推动下,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正在逐步发生变化。随着市场细分度的加深和信息沟通技术的迅猛发展,精准营销是未来的重要趋势。随着市场形势变化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茶叶的营销必须提高营销瞄准度,开展精细化营销。精准营销就是从更加细化的层面,通过一系列精准的定位,提高市场营销效果的系统性营销策略与实践。精准营销要求精准地细分市场、精准地了解消费者需求、精准地定位目标消费者和精准地信息沟通方式。茶产业要抓住信息时代的重要机遇,实现营销理念的跨越,进而实现茶叶消费的可持续增长。

(四)依靠科技与监管确保茶杯里的安全

已有研究表明,茶叶质量安全对消费者行为有决定性影响。在当前背景下,所有茶业从业人员都必须有大局意识,依靠科技与监管确保茶叶质量安全。防止出现质量安全事件,降低茶叶质量安全风险。提高质量安全风险防范意识,构建茶叶质量安全风险预警与危机公关机制,在突发性质量安全出现时能迅速响应,降低对消费市场的影响。

2016全国春茶产销形势分析报告

为帮助全国茶叶行业及时掌握产销现状,准确把握产业变化趋势,研判未来发展方向,促进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于2016年2月正式启动本年度全国春茶调研工作。在本次调研基础上,结合国家统计局、国家海关总署等政府部门的数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经与各省行业组织研讨分析,形成《2016全国春茶产销形势分析报告》。具体如下: 一 2015年全国茶业产销形势回顾(一)生产 2015年,全国茶叶生产继续保持稳定,茶园面积保持增长,茶叶产量继续增加,六大茶类普遍增产,名优茶增幅明显。 1、茶园面积保持增长 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5年全国茶园面积共计279万公顷,比2014年增加14万公顷,同比增长5.3%。其中采摘面积212万公顷,增加12万公顷,增长6.4%。分地区看,多数茶叶种植省(区、市)实有茶园面积增加,其中贵州增加5万公顷,湖北增加2万公顷,四川、云南各增1.6万公顷。 2、茶叶产量继续增加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茶叶总产量达225万吨,比2014年增加15万吨,增长达 其中,云南、福建各增加3万吨,湖北增加1.8万吨,湖南、四川各增加1.4万吨,贵州增加1.1万吨,浙江增加0.7万吨,安徽增加0.2万吨。 3、六大茶类普遍增产 2015年,六大茶类产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绿茶产量为149万吨,比2014年增加8万吨,占茶 2016全国春茶产销形势分析报告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2016年5月

叶总产量的66%;乌龙茶产量为27万吨,同比增加2万吨,占总产量的12%;红茶产量为20万吨,同比增加2万吨,占总产量的8.9%;黑茶产量为13万吨,同比增加1万吨,占总产量的5.8%;白茶产量为2万吨,同比增加3千吨,占总产量的0.9%;黄茶产量为580吨,同比增加346吨,占总产量的0.6%;其他茶叶产量为13万吨,同比增加1万吨,占总产量的5.8%。 4、名优茶增幅赶超大宗茶。据我会估算,2015年全国名优茶产值约1050亿元,较去年增长16%;大宗茶产值近500亿元,较去年增长5%;名优茶与大宗茶产值占比分别为68%和32%,大宗茶产值增幅明显放缓。从产量上看,名优茶产量99万吨,较去年增长10%,大宗茶产量126万吨,较去年增长8%;名优茶与大宗茶的产量占比分别约为44%和56%。 (二)销售 2015年,尽管中国宏观经济总体下行,但消费增长平稳,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定提高。纵观中国茶叶整体销售情况,内销依然是拉动全国茶叶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外销形成“V”型反转,遏制了2014年全茶类出口下降的颓势。 1、内销 (1)销量平稳增加。综合推算,2015年全国茶叶销售总量继续缓增,估计为176万吨,增幅约为10%。各茶类市场份额较往年变动不大,绿茶约占市场总量的53%;黑茶占比约为8%;红茶约为9%;普洱茶约占5%;乌龙茶约占总量的12%;产地集中的白茶和极小品种的黄茶,销量较往年基本持平,占比分别为1%和0.5%;茉莉花茶约占5%,其它茶类占6.5%。全国名优茶与大宗茶销量占比估计分别为43%和57%,较上年保持不变。 (2)销售总额有所提升。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精制茶主营收入增速约为12.5%,与去年相比增速基本持平,据此,推算可知2015年全年精制茶行业主营收入约为1869亿元。据我会调查,名优茶与大宗茶销售额占比中,名优茶约占70%,大宗茶约占30%,同比分别增减4%。 (3)销售均价略有回调。名优茶均价约为173元/公斤,大宗茶均价约为56元/公斤,大宗茶均价回调约占5%,均价降幅略高于名优茶。按茶类对比,红茶平均价格回调约7%,乌龙茶均价回调近10%,黑茶均价上涨10-15%,白茶、黄茶基本保持不变。 (4)消费区域与人群比例不断增大。目前,我国茶叶年消费量居前的省市分别为:广东、山东、安徽、河南、云南、四川、河北。北方地区已经成为茶叶消费规模快速增长的区域,华北、西北、东北等二三线市场增速最快。2015年,我国茶叶消费群体为4.71亿人;茶叶消费理念更为普及,尤其是校园茶文化的普及对00后与10后正发挥着巨大作用,并以“1+6”模式带动着茶消费。 2、外销 近年来,我国茶叶出口呈现出一年增、一

春茶产销情况调研报告

春茶产销情况调研报告 一、整体产销形势(一)生产规模 150个示范县茶园总面积2066万亩,采摘面积达1596万亩,分别同比增长5.7%与6.2%,年度新增投产面积近100万亩。春茶总产量47万吨,同比增长5.1%。其中绿茶产量32万吨,同比增长3.6%;红茶产量5.5万吨,同比增长7.7%,乌龙茶产量6.84万吨,同比增长8%。调研产区春茶农业总产值527亿元左右,同比增长9.4%。根据调研结果推算,2021年全国春茶投产总面积约3000万亩,春茶总产量可达85万吨左右,农业总产值约958亿元。 (二)销售形势 27%的产区销量有所下降,销量平均下降10-15%;42%的产区销量与去年持平;31%的产区销售量依然有所增长,平均增长14%左右。可见,市场整体销售形势仍较稳定,主要在于各地政府和经营主体积极调整经营策略,加大了中低价位产品的生产和市场开拓力度。80%的产区高价位茶或高价位礼品茶销售量明显下降,下降幅度20-30%之间,平均下降27%,而2021年高价位茶销售下降的产区是68%,下降幅度是25%;15%的产区高价位茶或高价位礼品茶销量与去年持平;仅有5%的产区该类茶的销量仍有增长,平均增幅16%,出现增长的产区主要集中在云南普洱茶产区和以中低价位茶为主的产地。

(三)成本与价格 生产成本方面,采工平均工价104元每天,同比增长 8.3%;90%的产区采工出现短缺,平均短缺比例25%,60%的产区短缺比例集中在20-30%,最高的短缺70%,无论从短缺区域比例,还是短缺程度比例看,采工短缺问题都日趋恶化。35%的产区物质投入成本与去年持平,65%的产区物质投入成本继续增长,平均增幅12%。 茶青平均价格41元/公斤,平均增幅9%。具体来看,37%的产区茶青价格出现下降或与去年基本持平,下降的地区平均降幅10%,63%的产区茶青价格有所上涨,平均涨幅18%。干茶平均价格253元/公斤,比去年增长7.9%。其中32%的产区干茶平均价格有所下降,平均下降12%,8%的产区干茶价格与去年持平,60%的产区价格有所增长,平均增幅20%。干茶平均最高价3877元每公斤,其中34%的产区最高价格有所下降,平均降幅22%;26%的产区最高价格与去年持平;40%的产区最高价格继续上浮,上涨20%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云南普洱产区、信阳毛尖产区和宁德白茶产区等地。 二、政府及企业的促销措施与效果 为了应对市场变化,今年各地政府和企业采取了多种措施促进茶叶销售。调研显示,近70%的地方加大公共品牌宣传力度,近60%的产地通过具体茶事活动或资助企业参展来扩大本地茶叶销售,47%的产地注重搭建产销对接平台。70%的产地表示这些措施

2011年全国春茶产销形势分析报告

2011年全国春茶产销形势分析报告 时间:2011-05-31 09:19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作者:中茶协点击:904次本文版权属于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0年,在中央及地方政府的重视下,中国茶叶产业依旧保持快速发展,行业规模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高度关注。尽管遭受罕见的干旱、冻害极端恶劣气候影响,2010年全国春茶产区近70%的茶园受到影响,但是全行业在灾害面前积极采取措施,努力降低灾害带来的损失,春茶生产虽然减产,但茶农收入仍实现持续增长。在良好效益驱动下,茶农的茶叶生产积极性进一步提高,茶叶市场的消费也在不断扩大。其后,各地通过加强夏秋茶的管理,调整茶叶结构,使全年茶叶产量继续保持增长的态势。茶叶市场热点不断,红茶和武夷岩茶延续去年的态势,继续引领市场发展;铁观音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借鉴法国葡萄酒庄园模式,倡导精品化生产,传统口味重新受到市场青睐;在各政府和厂家推动下,黑茶的保健功效逐渐获得市场认知,市场销售也快速增长;普洱茶的生产和销售得到进一步恢复,呈现出理性发展的良好局面;绿茶和白茶也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茶叶种植面积为195万公顷,产量达145万吨,均居世界首位;全行业总产值达1320亿元,一、二、三产业分别占比47:42:11;茶叶出口量达30.24万吨,金额7.84亿美元,均创历史新高。 为把握当前大好形势与机遇,稳健推进茶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2011年4-5月,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发挥行业中介组织的职责,通过向全国相关各省行业社团和相关政府部门开展调查,汇总相关情况,形成如下分析报告,旨在就当前全国茶叶产销形势进行分析研判,形成行业共识,引起社会和国家有关部门对行业的重视、思考与支持,引导和推动全国茶产业良性发展。

XX年关于春茶产销形势调研报告

XX年关于春茶产销形势调研报告 XX年关于春茶产销形势调研报告 一、引言 为了详细掌握XX年度全国春茶产销形势,并为有关部门和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依托体系试验站和示范县进行了问卷调查。调研以茶叶主产地县级政府主管部门为调研对象。截止至XX 年6月8日,共回收169份问卷,其中地市级问卷13份,县级问卷156份。依据这些一手调研数据,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起草了本研究报告,供产业内相关人员参考。 二、产销形势及特点分析 (一)生产规模继续扩张,产量产值平稳发展 XX年春茶期间,定点观测的156个示范县茶园总面积为万亩,同比增长%,增幅相较于XX年的14%、XX年的%、XX年的%有所降低。茶园面积增长较快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中西部产区,如湖北的咸安区、四川的高县、贵州的江口、西秀、沿河县等茶园面积增长率均在15%以上。样本区采摘面积达到万亩,同比增长%,新投产面积万亩,其中湖北赤壁市、贵州石阡县和湄潭县、四川马边县、河南河区新投产茶园面积均超过4万亩。 今年春茶期间,全国遭遇了2次严重的倒春寒,导致

30%的茶区春茶减产,东部地区受灾较为严重,江苏高淳区、安徽郎溪、福建松溪政和永春、浙江新昌等地减产率超过20%。倒春寒对早期高品质春茶的产量影响较大,不过不少地区后期春茶采摘恢复较快,加上投产茶园面积的增加,今年春茶总产量依然保持了增长态势,样本区总产量达到万吨,同比增长%,农业总产值为589亿元,同比增长%。基于规模扩展,估计今年全国春茶总产量和总产值较去年略有上升,全国春茶干毛茶总产量可达101万吨,总产值有望达到850亿元。 (二)绿茶市场地位稳固,小茶类增速明显 目前绿茶生产占据总产量的七成以上,其主导地位稳固,而福安等地的白茶生产、湄潭凤冈地区的黑茶生产增速明显,白茶、黑茶等小茶类的市场地位也有所提升。调研产区绿茶产量万吨,同比增长%,产值达到436亿元,同比增长%。样本区乌龙茶产量万吨,产值达53亿元,分别同比减少%和%。调研区的红茶产量达到万吨,同比增长%,产值达到65亿元,同比增长%。全国红茶产量产值仍在不断增加,但是红茶产值增速低于产量,说明红茶的价格在下调。样本区域的普洱茶产量为万吨,除普洱茶以外的黑茶产量为万吨,分别同比增长%和%;产值分别达到11亿元和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和%。调研地区白茶、黄茶等其他茶类产量为万吨,产值达到2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和%。 (三)茶叶整体均价继续下挫,生产成本增长放缓

中国茶叶产销形势分析报告中.doc

2015年中国茶叶产销形势分析报告(中) 二、销售情况(一)内销市场。2015年,尽管中国经济总体下行,三大产业增速均下滑,但消费增长平稳,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稳定提高。茶叶内销市场依然是拉动全国茶叶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总体表现平稳。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销量平稳增加,茶类份额保持稳定。综合推算,2015年全国茶叶销售总量继续缓增,预计为176万吨,增幅约为10%。茶类市场份额较往年变动不大,绿茶约占市场总量的53%;黑茶占比约为8%;红茶约为9%;普洱茶约占5%;乌龙茶约占总量的12%;产地集中的白茶和极小品种的黄茶,销量较往年基本持平,占比分别为1%和0.5%;茉莉花茶约占5%,其它茶类占6.5%。全国名优茶与大宗茶销量占比估计分别为43%和57%,较上年保持不变。2、销售总额有所提升,名优茶效益明显。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精制茶主营收入增速约为12.5%,与去年相比增速基本持平,据此,以2014年主营收入1669.1亿元为基数,推算可知2015年全年精制茶行业主营收入约为1869.4亿元。据我会调查,名优茶与大宗茶销售额占比中,名优茶约占70%,大宗茶约占30%,同比分别增减4%。3、销售均价略有回调。名优茶均价约为172.9元/公斤,大宗茶均价约为55.9元/公斤,大宗茶均价回调约占5%,均价降幅略高于名优茶。按

茶类对比,红茶平均价格回调约7%,乌龙茶均价回调近10%,春茶均价回调约3%,黑茶均价上涨10-15%,白茶、黄茶基本保持不变。4、消费区域继续扩大。据我会2015年发布的消费报告,目前我国茶叶年消费量居前的省市分别为:广东、山东、安徽、河南、云南、四川、河北。其中:广东为我国传统茶叶消费大省,安徽、云南、四川均为主要产茶省,省内茶叶消费量平稳发展。我国北方区域已经成为茶叶消费量规模快速增长的区域,华北、西北、东北等区域市场经过多年培育已初见成效,如:人口基数庞大的山东、河南、河北三省;此外,山西、辽宁两省近年茶叶消费量上升明显。5、消费人群逐步转化。据我会2015年消费报告指出,2015年我国茶叶消费群体为4.71亿人,主要源于城镇饮茶人口的增加与农村饮茶量的基本稳定。就群体特征而言,男性多于女性,30岁以上群体普及率更高的格局虽然未发生根本变化,但随着茶叶消费格局的调整,便捷性的产品更为白领和高端消费群体所接受,风味属性更为丰富和更具娱乐性的产品组成已经吸引了更多的女性群体和青年消费者尝试茶叶消费。此外,据我会茶文化教育教师专委会2015年报告称:随着国家文化产业政策的出台,健康、科学饮茶理念为更多不同消费需求的群体所接受,习茶、饮茶之风也正在通过进校园的方式,逐渐00后,甚至10后中进行普及发展。6、渠道建设日趋完善和多样化。茶叶市场渠道分为批发市场、连锁

春茶产销形势调研报告

春茶产销形势调研报告 春茶产销形势调研报告 (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本次调研主要依托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固定观测点收集数据,调研完成时间是2014年6月20日,共回收调研问卷150份。调研对象为主要产地县级政府茶叶主管部门。下面就2014年春茶产销形势分析如下: 一、整体产销形势 (一)生产规模 150个示范县茶园总面积2066万亩,采摘面积达1596万亩,分别同比增长5.7%与6.2%,年度新增投产面积近100万亩。春茶总产量47万吨,同比增长5.1%。其中绿茶产量32万吨,同比增长3.6%;红茶产量5.5万吨,同比增长7.7%,乌龙茶产量6.84万吨,同比增长8%。调研产区春茶农业总产值527亿元左右,同比增长9.4%。根据调研结果推算,2013年全国春茶投产总面积约3000万亩,春茶总产量可达85万吨左右,农业总产值约958亿元。 (二)销售形势 27%的产区销量有所下降,销量平均下降10-15%;42%的产区销量与去年持平;31%的产区销售量依然有所增长,平均增长14%左右。可见,市场整体销售形势仍较稳定,主要在于各地政府和经营主体积极调整经营策略,加大了中低价位产品的生产和市场开拓力度。80%的产区高价位茶或高价位礼品茶销售量明显下降,下降幅度20-30%之间,平均下降27%,而2013年高价位茶销售下降的产区是68%,下降幅度是25%;15%的产区高价位茶或高价位礼品茶销量与去年持平;仅有5%的产区该类茶的销量仍有增长,平均增幅16%,出现增长的产区主要集中在云南普洱茶产区和以中低价位茶为主的产地。 (三)成本与价格 生产成本方面,采工平均工价104元每天,同比增长8.3%;90%的产区采工出现短缺,平均短缺比例25%,60%的产区短缺比例集中在20-30%,最高的短缺70%,无论从短缺区域比例,还是短缺程度比例看,采工短缺问题都日趋恶化。35%的产区物质投入成本与去年持平,65%的产区物质投入成本继续增长,平均增

临沧市茶叶产业调研报告2007-06-26

临沧市茶叶产业调研报告 为及时掌握全市茶叶产业发展状况,发现存在问题,为产业决策服务。市茶办派出由茶办、茶科所干部和科技人员组成的4个调研小组,于2007年5月下旬深入重点产茶乡(镇)、村、农户及企业、茶所,对八县(区)茶叶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春茶产销两旺,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全市现有茶园94.6万亩,其中采摘面积70万亩,高优生态茶园29万亩,有机茶园3.7万亩。获得生产许可证(QS)茶叶加工企业80户,茶叶初制厂500余户。 2007年春茶农产量18344吨,较上年同期14652吨增加3692吨,增长25.2%;春茶精制茶产量5742吨,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精制茶中普洱茶产量4661吨,较上年同期3062吨增加1599吨,增长52.22%。春毛茶销售平均价53.08元/千克,较上年同期15.42/千克元增加37.67元,增长244.3%;精制茶销售平均价82.8元/千克,较上年同期25.34元/千克增加57.46元,增长266.7%。春茶农业产值97375.5万元,较上年同期22589.9万元增加74785.7万元,增长331.06%;春茶工业产值47543.3万元,较上年同期17738.3万元增加29805万元,增长168%。茶农人均春茶收入597.4元,较上年同期138.6元增加458.8元,增加3.3倍。

市内获生产许可证茶叶企业加工及收购毛茶约13000吨,投放收购资金约7亿元。其中双江勐库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加工及收购毛茶3000吨,投放收购资金2.4亿元。 在普洱茶市场热销和全国宏观经济形势看好拉动下,今年春茶市场需求旺盛,销售十分强劲,厂商收购资金充足,茶叶价格大幅上扬,茶农收入大增,茶农从发展茶叶产业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实惠,涌现出许多发展茶叶致富的典型和样板。如: 凤庆县凤山镇安石村茶农,通过建设高优生态茶园,走上了致富之路。安石村有居民763户,3063人,全村共有新老茶园6181亩,户均有茶园8.1亩。2001年,安石村在茶叶产业化经营政策推动下,开始建设高优生态茶园,到2004年共建3650亩。今年安石村春茶户均鲜叶款收入达1万元。火把山小组陈权于1984年袋款1500元,一直无力偿还,今年靠茶园收入才一次性还清了本息5000元的袋款。 双江县勐库镇丙山村邦骂自然村位于勐库大雪山中下部,具有悠久的饮种茶历史。目前,共有茶园面积4800亩,其中树龄在150年以上的老茶有2000多亩,全自然村有121户,560人,户均有茶园近40亩,人均达8.57亩,是一个典型的茶叶专业村。近年来,依靠着优越的自然生态条件和勐库大叶良种优势,在双江勐库茶叶有限责任公司的技术指导、原料收购、资金扶持下,将4800亩茶园转换建设成为

我国春茶产销情况调研报告

我国春茶产销情况调研报告 本次调研主要依托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固定观测点收集数据,调研完成时间是2019年6月20日,共回收调研问卷150份。调研对象为主要产地县级政府茶叶主管部门。下面就2019年春茶产销形势分析如下: 一、整体产销形势 (一)生产规模 150个示范县茶园总面积2066万亩,采摘面积达1596万亩,分别同比增长5.7%与6.2%,年度新增投产面积近100万亩。春茶总产量47万吨,同比增长5.1%。其中绿茶产量32万吨,同比增长3.6%;红茶产量5.5万吨,同比增长7.7%,乌龙茶产量6.84万吨,同比增长8%。调研产区春茶农业总产值527亿元左右,同比增长9.4%。根据调研结果推算,2019年全国春茶投产总面积约3000万亩,春茶总产量可达85万吨左右,农业总产值约958亿元。 (二)销售形势

27%的产区销量有所下降,销量平均下降10-15%;42%的产区销量与去年持平;31%的产区销售量依然有所增长,平均增长14%左右。可见,市场整体销售形势仍较稳定,主要在于各地政府和经营主体积极调整经营策略,加大了中低价位产品的生产和市场开拓力度。80%的产区高价位茶或高价位礼品茶销售量明显下降,下降幅度20-30%之间,平均下降27%,而2019年高价位茶销售下降的产区是68%,下降幅度是25%;15%的产区高价位茶或高价位礼品茶销量与去年持平;仅有5%的产区该类茶的销量仍有增长,平均增幅16%,出现增长的产区主要集中在云南普洱茶产区和以中低价位茶为主的产地。 (三)成本与价格 生产成本方面,采工平均工价104元每天,同比增长8.3%;90%的产区采工出现短缺,平均短缺比例25%,60%的产区短缺比例集中在20-30%,最高的短缺70%,无论从短缺区域比例,还是短缺程度比例看,采工短缺问题都日趋恶化。35%的产区物质投入成本与去年持平,65%的产区物质投入成本继续增长,平均增幅12%。 茶青平均价格41元/公斤,平均增幅9%。具体来看,37%的产区茶青价格出现下降或与去年基本持平,下降的地区平均降幅10%,63%的产区茶青价格有所上涨,平均涨幅18%。干茶平均价格253元/公斤,比去年增长7.9%。其中32%的产区干茶平均价格有所下降,平

春茶产销情况调研报告

春茶产销情况调研报告 本次调研主要依托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固定观测点收集数据,调研完成时间是2020年6月20日,共回收调研问卷150份。调研对象为主要产地县级政府茶叶主管部门。下面就2020年春茶产销形势分析如下: 一、整体产销形势 (一)生产规模 150个示范县茶园总面积2066万亩,采摘面积达1596万亩,分别同比增长5.7%与6.2%,年度新增投产面积近100万亩。春茶总产量47万吨,同比增长5.1%。其中绿茶产量32万吨,同比增长3.6%;红茶产量5.5万吨,同比增长7.7%,乌龙茶产量6.84万吨,同比增长8%。调研产区春茶农业总产值527亿元左右,同比增长9.4%。根据调研结果推算,2020年全国春茶投产总面积约3000万亩,春茶总产量可达85万吨左右,农业总产值约958亿元。 (二)销售形势 27%的产区销量有所下降,销量平均下降10-15%;42%的产区销量与去年持平;31%的产区销售量依然有所增长,平均增长14%左右。可见,市场整体销售形势仍较稳定,主要在于各地政府和经营主体积极调整经营策略,加大了中低价位产品的生产和市场开拓力度。80%的产区高价位茶或高价位礼品茶销售量明显下降,下降幅度20-30%之间,平均下降27%,而2020年高价位茶销售下降的产区是68%,下降幅度是25%;15%的产区高价位茶或高价位礼品茶销量与去年持平;仅有5%的产区该类茶的销量仍有增长,平均增幅16%,出现增长的产区主要集中在云南普洱茶产区和以中低价位茶为主的产地。 (三)成本与价格 生产成本方面,采工平均工价104元每天,同比增长8.3%;90%的产区采工出现短缺,平均短缺比例25%,60%的产区短缺比例集中在20-30%,最高的短缺70%,无论从短缺区域比例,还是短缺程度比例看,采工短缺问题都日趋恶化。35%的产区物质投入成本与去年持平,65%的产区物质投入成本继续增长,平均增幅12%。

2015年全国普洱茶产销形势分析报告

2015年全国普洱茶产销形势分析报告 编者按:这篇文章虽然已经在网上流传开了,但是本刊仍然选择全文刊登。这是一份值得留存的报告,2014年,在经济大环境下行,全国茶市一片萧条的情况下,普洱茶却逆势而上,产量突破10万吨,到达11.4万吨;产值也首次突破了100亿元。这些数字让入觉得可爱,对于普洱茶市场,这也是一个值得铭记的年份。 近二十年来,普洱茶是中国茶叶中最受关注与热议的品种。自20世纪90年代国内普洱茶产业正式启动后,普洱茶产量、价格在经历了长达15年的持续攀升后,至2007年中期,价格泡沫破裂,产业大幅滑坡;2008年5月,普洱茶被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国家标准也于2008年8月正式实施;其后,在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的政策强力支持与引导下,以及广大产销企业在推广品饮与消费引导方面的不懈努力,普洱茶产业经过2008-2009两年的底部盘整,于2009年底重拾升势,连续数年保持量价齐增,至2014年云南普洱茶产量再创历史新高。作为云茶的骨干产品,目前80%以上的普洱茶销往云南省外的全国各省市及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为正确引导全国普洱茶生产、流通与消费走向,推动普

洱茶产业尽快认识与适应中国茶叶经济新常态,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与全国普洱茶主要产销省行业社团组织共同调研,结合农业部、海关总署及我会的有关数据,经汇总分析,形成《全国普洱茶产销形势分析报告(2015)》。具体如下 一、生产情况2014年 全国干毛茶总产量209.2万吨,同比增加19.5万吨;黑茶总产量28.04万吨,增产5.84万吨;普洱茶总产量11.4万吨,增产1.84万吨。 回顾近五年云南普洱茶生产情况,可以看到以下四个特点: 1.面积、产量、产值同增普洱茶种植区域分布在云南省的11个地州,75个县,639个乡镇,主要产茶区为:普洱市、临沧市、西双版纳州、保山市及德宏州。 据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推算2014年,云南普洱茶种植面积约为480万亩,较2013年增20万亩,增幅4.3%;产量11.4万吨,增1.71万吨,增幅1 7.6%;产值101亿元,增31.4亿元,增幅45%(注产量、产值不包括普洱茶原料即晒青毛茶数值)。 云南普洱茶各主要产茶地州情况如下: 2.普洱茶生产集中度、精制水平提高 2014年,云南普洱茶成品茶精制率达到68%0目前,云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