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学术道德失范论文

学术道德失范论文

学术道德失范论文
学术道德失范论文

当前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

——基于人文社会学科角度下的现状分析

摘要:研究生招生规模在逐年扩大的同时也出现了一定的学术道德失范问题,通从人文社会学科这一角度出发,总结出学术道德失范主要表现在对他人研究成果进行剽窃、研究数据造假和借助挂靠基金课题提升发表机会三大问题,并且对人文社会学科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从社会环境、制度和主观因素方面进行剖析,最后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学术不端

一、引言

我国研究生的培养是国家人才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生的质量可以说关系到整个国家人才整体素质的提升。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国民经济对高等教育发展投入的不断增大,高校不断扩大研究生招生数量,从表1我们可以得到2004年至2011年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状况,2004年研究生培养机构(包含普通高校和科研机构)为769家,2011年为755家,整个8年间研究生培养机构数量基本保持稳定。但同时从研究生招生人数我们可以看到2004研究生招生数为326286人,2011年为560168人,8年间增长了71.68%。研究生数量的大幅增长同时也带来了研究生学术研究成果激增的状况。但学术成果繁荣的背后也隐藏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学术道德失范在研究生中蔓延,研究生对待学术态度表现

出一种浮躁的状态。

表1 2004—2011年研究生教育发展基本情况

数据来源:作者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3—2012)整理所得

在本文,学术道德失范采用江新华教授于2009年提出的概念[]1,指学术研究人员用不

符合学术道德规范的手段去达到一定的价值目标,可能包括金钱、地位等。这里我们特指研究生在进行学术研究过程中出现的与学术道德规范不相符的行为。学术道德失范对整个高校学术学风都产生了非常重要的消极影响,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对于道德失范的原因进行探究对于净化整个高校学术研究风气提升研究生科研学术水平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众多学者都对研究生学风学术道德失范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杨玉圣(2002)[]2认为学术道德失范研究生个人应该承担很大的原因,广大研究生缺乏引文意识,知识产权观念长期以来非常淡薄。贾德奎(2005)[]3提出现有制度造成了研究生中出现了学术道德失范的现象,在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研究生是在肩负着正常情况下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踏上学术之路的,从而导致研究生为了达到毕业要求铤而走险出现了学术道德不端的状况。傅立民和孙中华(2004)[]4认为一方面受到了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另一方面对待学术失范者的惩罚力度不够,此外高校和研究生导师对学术道德教育不够,这些都是导致学术失范现象频频出现的重要原因。国外也有众多的学者对于学风学术道德失范问题进行了比较广泛的研究,对于学术不端现象不同国家都出台了相应的规范措施。

本文主要从分析当前我国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现状出发,利用具体的数据进行合理的佐证,并且主要基于人文社会学科这一角度进行详细分析,突出这一学科中学术道德失范的具体问题,结合本学科的特点进行原因分析,最终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

二、学术道德失范的现状分析

学术道德失范的表现形式多样,针对人文社会学科而言,也同样存在着一些比较常规的失范形式,这其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他人研究成果进行抄袭剽窃

人文社会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在2—3年的整个学习过程中,主要面临着平时课程论文、要求发表的小论文和毕业学位论文三种论文形式。在平时课程论文方面,论文的质量一般与课程老师的要求成正相关关系,同时,一些学生在平时上课过程中不认真听课,对于老师课堂讲授的重点没有很好的掌握,这就导致在结课课程论文写作过程中遇到了难题,于是出现了在课程论文中找来几篇相关课题的论文进行拼凑的现象,更有甚者直接将别人已发表的论文稍加修改直接当做自己的课程论文。一般重点高校对研究生毕业都会提出发表论文的要求,一些学生苦于写不出论文,完成不了毕业发表论文这一硬性指标,于是对他人成果进行抄袭剽窃,对他人的成果不加引用的进行拼凑,这样一方面使得学术失范之风越演越烈,另一方面也使得研究生学术研究的水平大打折扣。毕业学位论文作为研究生学习成果的重要代表,也是研究生毕业必须要完成的一项艰巨任务,部分研究生在写作过程中,由于知识积累的不够,对很多学者的成果进行剽窃,论文中大量摘抄别人观点而不加标注。

(二)写作过程中的研究数据造假

实证研究已经成为了现在学术研究的重要趋势,很多研究成果都是建立在严密的实证的

基础之上,而实证对于数据的要求尤其高。一篇有价值的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需要搜集数据的时间可能就占据了整个研究过程的很大部分,而从现实来看许多数据并不是简单就能获取的,由于统计口径的不一致以及相关统计部门对数据发布时间的滞后性,导致研究生在进行学术论文写作的过程中也出现了研究数据不足的情况。于是为了能够尽快的完成研究认任务,部分研究生在数据获取方面进行造假,也有部分研究生在对原始数据处理过程中发现所得结果与研究所需数据不一致,于是擅自将数据进行篡改成自己想要的数据,这些都违背了学术研究过程中所需要遵守的规范。

(三)挂靠基金课题提高发表机会

在当前这种学术背景下,课题成为了高校对教师进行评价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成为各类学科的学术期刊收录学术论文的重要参考。既然在课题名义下能够提升论文发表的几率,于是出现了一股虚假挂靠基金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论文成果可能与一些课题基金并无太大关联,但是为了成为课题成果,对论文进行修改生搬硬凑将不相关的基金与论文联系在一起。此外,还出现了将课题挂靠作为一种商品进行售卖的现象,即将论文挂靠在某科研课题下的机会出售给有需要的人。这种通过虚假挂靠课题的现象不仅损害了大部分通过自身努力进行科研创作者公平进行竞争的机会,同时也在学术上形成了对课题过分追捧的这种不良风气。

三、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分析

学术道德失范已经成为当前的一种共识,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很多,有整个社会环境的因素,有制度评价的因素,当然研究生及其导师方面也存在不可推卸的责任。下面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社会科学学科研究生学风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进行分析。

(一)社会因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利己思想到处充斥着我们的生活。研究生的思想也受到了较大的冲击,与老一辈的研究学术人员相比,大家普遍思想变的浮躁,学术创作的目的性开始尤为明确。许多研究生进行学术研究都是在一种利益的驱动下进行的,并非出于内心对于学术的追求。在研究创作过程中部分研究生变动非常急功近利,对于学术创作的速度要求要远远大于其对质量的要求,而对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研究来说,需要对整个学科的发展进行非常宏观的把握,对于基础知识的沉积也要求较高。在这种背景下,研究生们为了短时间内能够拿出相应的成果,就会催生一定的学术不端现象,对他人的研究进行剽窃来充实自己研究等道德失范的行为。

(二)制度因素

1、研究生学术评价制度存在不足

在近年来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对待整个研究生阶段学习成果的评价制度要求就越来越高,如何对研究生的学术能力进行考核成了许多教育部门官员和教育研究者的重要关注点。当前,大部分人文社会学科的研究生培养机构(包括普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都

将学术论文作为衡量一个研究生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这当人也存在一定的合理性,对于激

励研究生们进行科研也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我们同时也发现这种较为单一的评价制度对于研究生的发展也产生了一些不利影响。从表2和图1中我们可以看到,从2004年开始研究生招生人数出现了较大的扩大,8年间由326286人增长到了560168人,增长了71.68%。而研究生老师数在2004年为20116人,2011年增长到32046人,8年间增长仅为59.3%。从研究生师生比(学生数除以老师数)来看,2004年约为16.22,2011年为17.48,举例来讲,2004年平均每个老师带16个学生,2011年平均每个老师带17个学生,整体教师数量并没有出现大幅增加。教师数量的较小幅度的增加即使在教师评价学术水平较高的情况下对于大幅增长的研究生数量也是一个较大的挑战,对于提高整体研究生的学术能力是一个负作用。此外,从表2中还可以得到CSSCI拟收录来源期刊数近年来的状况,8年间并没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在高水平学术期刊供给保持稳定的情况下,研究生的数量却在大幅增长,再加上高校及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整体对高水平学术期刊的需求在激增,而学术期刊一年所能收录的论文数量是一定的,这样就产生了一个矛盾。在当前这种研究生评价制度之下,对于研究生的发表论文的压力无疑在增大,这就导致部分研究生在这种巨大压力之下在进行

学术研究时出现学风学术道德失范的行为。

表2 2004—2011年CSSCI、研究生及其老师发展基本情况

数据来源:作者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3—2012)整理所得,研究生老师人数根据统计年鉴中普通高

等院校师生比和研究生招生数推算得出,CSSCI拟收录来源期刊数据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估中心

图1 2004—2011年研究生招生和研究生老师人数增长状况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3—2012),研究生老师人数根据统计年鉴师生比和研究生数推算得出

2、对于学术道德失范行为的惩罚制度不严

与我国相比,西方国家对于科研学术不端行为的惩罚制度相对较为完善,不同国家相继出台了完善学术道德的规范制度。目前,高校对于研究生中出现的学术失范行为的惩罚力度还需增强,在每年高校中毕业的众多研究生中,其学位论文存在问题的学术大有人在,而我们所知道的大多数都没有得到很严重的处理,近年来只有少数较为严重的研究生在学位论文中由于出现学术不端行为而遭到取消学位资格。虽然在高校和杂志社对于学术论文进行审阅时都会利用软件进行查重操作,但是这种机械的系统操作一方面会带来成本的上升,另一方面在效果上也颇有争议,从而很难从根源上杜绝这种学风学术道德失范行为的发生。而且即使自进行论文查重过程中发现问题,由于没有相应完善的惩罚制度,对于这种问题的处理力度远远不能达到威慑那些学术不端科研人员的作用。

(三)主观原因

1、研究生自身自律精神缺乏

研究生作为学风学术道德失范行为的主体,其自身自律精神的充足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体研究生学术道德水平的提升。当前,研究生对于许多关于学术道德规范的要求了解不多。具体表现在对于知识产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导致从个人利益出发,肆意对他人知识成果不加思考的进行剽窃。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在整个本科以及研究生学术生涯中,学校对于有关学术道德方面的教育还存在不足之处,许多研究生甚至对相关规范几乎没有多少了解,另一方面研究生自身对于这方面的规范存在抵触情绪,从内心深处对于这种不道德的行为已经麻木,并没有因为自己出现学术不端行为而感到羞愧。主体上的这种自律意识不足直接导致了研究生在进行学术研究中产生相关不断行为。

2、导师没有起到很好的学术道德示范作用

导师作为研究生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引导者之一,其学术道德水平直接影响到所带的学生,导师对于学术研究的规范程度也会对研究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在表2和图1我们已经了解到,研究生师生比近年来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比例,我们也可以想象的到导师与学生的比例也应该处于一个较高的状态。许多导师所带学生数目过多,一方面直接会降低导师对每个学生进行指导的时间,另一方面对于学生的学术规范的关注度也会相应的降低。情况更严重的是,部分导师自身就存在一定的学术问题,这对于研究生产生了巨大的反面作用,使得研究生向自己导师进行效仿,轻者在学术研究的严谨性方面存在不足,重者则会出现严重的学术道德失范问题。

四、对解决学术道德失范的一些对策分析

良好学术氛围的构建对于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都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因此对于当前这

种学术道德失范的现象我们要采取一定的对策进行解决。首先,从研究生这一主体出发,要加强对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的教育力度,使其充分认识到养成一个良好的学术行为的重要性。其次从制度方面我们也要采取相应的措施,继续完善对研究生学术成果的考评制度,针对不同学科研究生根据学科特点采取不同的考核标准,进一步适应这种研究生数量大幅增长的趋势。最后,整个社会要逐步改变这种功利主义思想,学术研究人员应该更多的将关注点放在学术研究的本质意义上去。

参考文献:

[1]江新华.学术何以失范——大学学术道德失范的制度分析[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45.

[2]杨玉圣.学术腐败、学术规范与学术伦理——关于高校学术道德建设的如干问题[J].社会科学论坛,2002(6):28-34.

[3]贾德奎.研究生学术失范与道德现象探析[J].探索,2005(5:):116-117.

[4]傅立民,孙中华.当前部分在校研究生学术现象的原因探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4(8):44-45.

前沿学术英语论文题目参考

前沿学术英语论文题目参考 学术英语即专家学者、教授学生在学术论文研究与写作中使用的英语,学术英语具有科学严谨性,用词考究,论文写作中应避免英语口语化。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学术英语论文题目有哪些。 1、浅议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指导下的英语专业学术论文摘要的翻译 2、“教学学术”视角下开放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 3、课程生态需求分析模式下的“学术英语”课程定位 4、CBI理论视域下学术英语读写教学研究 5、基于微课的通用学术英语写作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 6、基于课堂读写任务的学术英语写作引用特征研究 7、基于语类的英语学术论文写作教学路径研究--以“文献综述”写作教学为例 8、基于需求分析学术英语教学模式 9、学术英语阅读能力的界定与培养 10、学术英语的词块教学法研究 11、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学术失范现象的成因与对策 12、浅析批判性思维下大学学术英语课程模块的构建

13、关于中文学术期刊使用英语的规范性问题 14、医学学术英语口语课程构建的探索 15、学术英语写作中词汇衔接探究 16、学习者学术英语写作中的引用行为研究 17、浅探理工院校学术英语改革实践 18、学术论文写作中的英语负迁移现象研究 19、学术英语写作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20、学术英语口头报告对批判性思维的影响探究 21、“学术读写素养”范式与学术英语写作课程设计 22、中国高校学术英语存在理论依据探索 23、学术英语教育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研究 24、学术道德教育和学术英语能力一体化培养 25、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学术英语交际能力现状与对策研究--以延安大学为例 26、关于研究生学术英语教学定位研究 27、理工科学术英语视野下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培植 28、面向学术英语的实验平台建构与探索 29、学术英语有效教学 30、学术英语写作课程环境下的写前计划效应探究 31、元话语视角下英语学术论文中的转述动词与语类结构研究 32、基于自建语料库的学术英语中语块结构的研究 33、以学术英语为新定位的大学英语教学转型问题的对策研究

加强学术道德建设

加强学术道德建设,树立良好的学术风气,是新时期高等学校强化内涵建设的必然要求。从宏观角度看,加强学术道德建设需不断完善学术道德规范等制度建设,构筑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从微观角度看,教师和基层学术组织应科学掌握如下三个辩证关系。 第一,正确处理“德”与“术”的辩证关系。 教师应“ 明德”。《大学》开宗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所谓“明德”就是以道德教人。为此,教师首先要不断学习,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其次,在学术修养上,要正确评价自己的学术地位和他人的学术地位,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第三,要有甘当铺路石、勇当人梯的精神,保证学术梯队的科学合理。 教师要“有术”。“术”是指教师在做学问的过程中形成的学术造诣和学术修养。学术造诣是指学术水平,即教师自身所掌握的学问广度和深度。学术修养则包括以下方面:一是诚实和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二是正确地评价自己的学术地位,在承认自己是“人才”的同时,还要看到周围有更多超过自己的人才。在学术上,善于兼收并蓄。三是正确对待荣誉、地位和各种物质利益,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能抵御各种诱惑,潜心钻研学问。 在“德”与“术”的关系中,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和前提,后者是前者的外化和升华。教师应以“德”驭“术”,切不可弃“德”求“术”。以教研活动中的竞争与合作为例,一个学术道德过硬的团体或个体,应能以“德”律己,以“术”达人,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以“德”律己,才能创造融洽、润滑的合作机制和民主、宽松的学术氛围。以“术”达人,才能试比高低,促使学术共同体不断发展和壮大,而学术共同体的发展和壮大会使原有单纯的竞争转变为合作基

学术道德感悟

2012年1月3号下午,由学院组织、马伟书记主讲的一堂关于科学建设与学术道德的教育课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程中老师讲了很多关于学术道德规范的例证。从中了解到今年来,在学术活动中道德失准,行为失范的问题时有发生。一些学者违背学术研究目的,或急功近利,粗制滥造;或媚于世俗,热衷操作;更有甚者丧失学术道德,以抄袭剽窃为手段换取一时之名利。这些行为和现象虽然属于个别现象,但如若不加以制止,将会严重污染学术环境和学术声誉,阻碍学术进步,进而影响整个学术群体的创新和发展。 课后思考,发人深省。作为一名研究生,我们的本职工作就是从事学术研究,良好的学风则是保障学者的学术航向的前提。这也是一个学者之所以称其为学者、学术之所以称其为学术的常识。“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为人师表”,我们研究生作为即将跨入“学者”殿堂的“准学者”,是名族的未来,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力军,是社会诚信的实践者。“青年信于世界,则国信于世界”,因此我们青年大学生应当担当时代重任,做诚实笃信的典范,拒绝在学术道德中迷失自我。 由于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正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研究剩招生规模也逐年扩大,已成为世界上研究生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当人们为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人才感到无比欣慰的时候,也为研究生中出现的一系列学术道德问题深感担忧和不安。研究生的扩招,带来了研究生教育的空前繁荣,但是也导致研究生素质的整体下降。许多研究生在学习期间缺乏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学习规划,对自己所要完成的课程论文和学位论文采取了糊任务的态度,既没有系统的完成学习的计划,也没有深入学习研究。为了应付学业上的任务,东拼西凑,粗制滥造,不惜动用各种有违学术道德规范的手段,甚至伪造调查数据,直接和间接抄袭,网络搜索下载复制,隐匿学术源流等,因为缺乏基本的研究和论证,再精妙的手段也只能早出水平低劣的学术论文,难登大雅之堂,经不起实践的检验。 研究生阶段的学习 ,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学习的自主性 ,进行研究性的学习和学术创新。这样研究生的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变得更多,学习形式更为灵活和多样,包括查阅文献资料,了解专业动态,撰写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 ,还包括在导师指导下 ,进行社会实践调查和科学试验等。为此需要有大量的时间保证和精力投入,更需要研究生有着高度自觉的精神、较强的自我约束能力和控制能力。但是从研究来看,很多同学报考研究生的目的和动机很少是为了提高自身素质,更很少有服务社会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而只是把报考研究生当作改变自身命运的桥梁和手段。几乎所有的研究生都希望自己能尽早成才, 毕业后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 ,取得更高的经济收入和事业上的成功 ,已婚研究生当然也希望

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失范成因及对大学生成才的负效应

Value Engineering ——————————————————————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课题 (12YGJ880082)。作者简介:申晓腾(1983-),男,河南濮阳人,硕士,助教,研究方 向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及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戎华 刚(通讯作者)(1973-) ,男,河南信阳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和学生教育管理。 0引言 高校的学术研究和学术氛围直接关系到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教育部部长周济指出:良好的学术道德和学术风气是高等学校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近20年,我国高校的学术研究成果大量涌现,学术环境宽松自由。然而,近一个时期以来,高校学术道德失范现象开始出现,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亵渎了学术领域的科学性和纯洁性,违背了实事求是的科研精神,败坏了学风、教风和校风[1]。媒体不断报道个别教授、学生的研究成果有偷换伪造数据、抄袭剽窃结果、伪造履历等新闻,这些“泡沫学术”和粗制滥造的学术道德失范行为,严重挫伤了广大师生学术研究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对培养新一代大学生科研创新素质和整个学术事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了消极作用。 1教师学术道德失范的成因 高校大部分教师都能恪守学术道德规范,以严谨的科研态度,踏实的求实创新精神,在自己的研究领域,研究和 创作出一些新的学术成果,推动我国科研事业又好又快健 康发展。不能排除,个别教师基本素质差,功利思想严重,学术道德修养滑坡,学术态度浮躁,学术行为不端的现象,这不仅反映出一个教师的学术道德修养,也和整个社会大 环境、 高校对教师评价体系、监督机制及媒体营造的负面舆论密切相关。 1.1高校教师评价监督体系不完善高校对教师评价指标欠全面。国内众多高校教师的考核评价指标多是以量化数字为标准,这些评价指标与教师的切身利益相关,它直接影响教师的职称评定、工资晋级、评先评优、年终奖惩、导师选拔、干部任用等等。各类数字化指标包括论文数量、经费数目、专利项目、课题级别、成果档次,等等,这些指标的累积总分成为评价一个教师的业绩或领取津贴的主要依据。这种单一追求数字的评价考核,促使一些教师急功近利,懈怠学术精神追求,发表论文缺乏实质创新的内容。 高校对教师的督导检查力度不够。一些高校正在积极努力营造学术氛围,鼓励广大教师培养创新精神,自觉投入科研工作中,对目前出现的学术失范行为,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已发现的学术不端现象,熟视无睹。有些高校,根本没有学术监督机构,特设的监管机构也没有制度约束和履行职责,不能对学术不端行为有效地审查和制 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失范成因及对大学生成才的负效应 The Causes of Academic Dishonesty of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Negative Effects on College Students Growth 申晓腾①SHEN Xiao-teng ;徐元②XU Yuan ;戎华刚③RONG Hua-gang (①东北林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哈尔滨150040;②东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教学研究部,哈尔滨150040; ③新乡医学院成人教育学院,新乡453003) (①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Northeast Foresty University ,Harbin 150040,China ;②The Marxism Teaching and Research Department ,Northeast Foresty University ,Harbin 150040,China ; ③Adult Education College ,Xinxiang Medical University ,Xinxiang 453003,China ) 摘要:探讨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失范成因及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影响。高校的教师应具有治学认真、学风严谨的精神,根据高校近 年来学术上频有出现的抄袭剽窃行为和造假现象,分析教师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进一步阐明教师是大学生涯健康成长的领航者,是 人才培养的导师,教师若不能为人师表,发展下去,将会对学校学风建设形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将会给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和学术规 范的养成带来负效应。也不利于学生良好学术道德的培养, 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利于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严重影响了毕业生的质量和声誉。 Abstract: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auses of academic dishonesty of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negative effects on college students growth.University teachers should have the serious spirit on academic research and the rigorous style of study.According to the plagiarism behavior and counterfeiting phenomenon occurred frequently in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recent years,we analyze the reasons of the teachers in academic dishonesty,further elucidate that teachers are not only the leaders of the healthy campus life,but also the instructors of the personnel training.If the teacher cannot be a person of exemplary virtue,he would form serious negative impact on the school style of study.Meanwhile,he would bring negative effect on the training of scientific spirit and the developing of academic norms.Academic dishonesty is also not beneficial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academic morality,is not beneficial to the healthy growth of the college students,is not beneficial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innovation ability.In the end,it would have a serious impact on the quality and reputation of the graduates. 关键词:学术道德;失范;成因;负效应;大学生Key words:academic moral ;academic dishonesty ;causes ;negative effects ;college students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4-0005-02 ·5·

浅析我国新闻职业道德失范

学号:1341252119 姓名:唐满萍 班级:13新闻1班 浅析我国新闻职业道德失范及其对策 摘要:新闻道德主要指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它影响新闻从业人员的理念并规范他们的职业行为。当前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存在的大量的道德失范现象:虚假新闻、有偿新闻、媚俗新闻……这无疑会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产生负面影响。尽早规避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对搞好新闻职业道德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状;对策 关于新闻职业道德,中国人民大学陈力丹教授在其《新闻理论十讲》一书中明确提出:“所谓新闻职业道德,就是新闻传播(大众传播)业的行业道德。新闻从业人员或者大众传媒自身,遵循一般的社会公德(新闻职业道德与一般的社会公德联系较为密切)和本行业的专业标准,对其职业行为进行理性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因此,新闻职业道德可简单地总结为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新闻工作者所体现出来的各种道德原则和道德观念等的总和。新闻职业道德是一个涉及人文道德的问题,它通过新闻实践、新闻反思,形成科学、合理的新闻道德观念,新闻实践是新闻职业道德观念产生的最终根据。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变化,和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利益成为冲击人性的最主要因素。在这样的情况下,一部分新闻从业者在职业道德价值取向上迷失了方向,无视宣传纪律,做出一些有违职业道德的事情。他们或以新闻谋私、以广告内容做新闻,搞“有偿宣传”;或贪图钱财,歪曲新闻价值,编造“虚假新闻”;或为了单纯追求卖点,猎奇求异,侵犯他人隐私。这些有违新闻从业者职业道德的现象,时常被媒体和大众揭露,并且近年来有上升的趋势。 目前我国新闻职业道德领域存在的失范现象有“虚假新闻”、“有偿新闻”、“新闻媚俗”、“新闻炒作”和“新闻侵权”等五类。 1、虚假新闻”屡禁不止 所谓虚假新闻,是指新闻信息传播者背离了客观的新闻事实,任凭个人主观意愿或者他人意志来报道新闻,这严重损害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然而遗憾的是,在我国的新闻实践活动中,失实的新闻报道却屡禁不止,成为新闻传播活动的一个痼疾,严重损害了我国新闻业的信誉和新闻从业者的形象。如2002年《汪国真卖字求生》、2003年《警察鸣枪八次镇住百人群殴》、2005年《中科院资深院士陈家镛两度“逝世”》、2007年北京电视台的《纸箱馅儿包子》都被证实为假新闻,且因对社会稳定、个人名誉产生较严重恶劣影响的假新闻被追究刑事及民事责任。2010年《法制日报》刊出《七成举报者遭打击报复》两日之后,立马被最高人民检察院当头一棒“不客观”、“不准确”。再如2010年闹得沸沸扬扬的“金庸去世”事件,《中国新闻周刊》官方微博在2010年12月6日发布了“金庸去世”的假新信闻之后,不明真相的微博大V的转发,瞬间成为网友热议的焦点。其后证实是虚假新闻,公开道歉认错,其副总编辑、新媒体总编辑引咎辞职。由此可见,新闻媒体和新闻从业人员靠造假和欺骗来制造新闻,短时间内,也许可以吸引公众视线,带来一定的收益,但假的终归是假的,“虚假新闻”终究要遭到人民群众的唾弃,这样一来,媒体和新闻工作者的生路也就终止了。这无疑给所有的新闻工作者敲响了一记警钟,新闻发布要遵循真实性原则。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媒体的生命,同时也是新闻从业者的生命,虚假新闻是对传媒公信力的最大伤害。 2、“有偿新闻”花样翻新 有偿新闻,具体是指新闻从业者采取不正当手段向被采访报道对象索取物质报酬的活

高校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活动总结

科学规划,全面部署,标本兼治,惩防并举,实现学校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的新发展为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精神,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坚决反对不良学风,有效遏制学术不端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和求真务实的学术氛围,结合教育部和安徽省教育厅相关文件要求,某某大学认真开展了学校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专项教育活动,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1. 领导重视、认真调研,积极部署 某某大学充分认识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学风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教书育人的本质要求,是高等学校的立校之本、发展之魂。优良学风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学校党政领导高度重视高校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工作,2011年将学术道德和学风建工作作为学校重点工作实施。 二、宣传发动,积极参与,深入人心 学校利用多种机会,采用不同方式组织全体干部和广大师生,深入学习《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安徽省教育厅《关于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等文件,扎实有效地推进学风建设各项工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研水平、增强服务社会能力奠定良好的学风基础。 学校通过印发宣传册、张贴宣传海报、标语,借助学校网站等媒介进行广泛宣传,营造浓厚“学风建设年”的校园氛围。宣传海报大力宣传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学生明确学风建设的重要意义,以创建优良学风为己任,积极参加学风建设,为学风建设献计献策,从严要求自己,做一名符合时代要求的优秀大学生。学风建设主题宣传标语措辞凝练,催人上进,分布在校园各显现角落,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结课论文

针对信息领域社会伦理问 题的思考 学院: 学号: 姓名:

摘要 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信息产业的飞速进步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各种需求。与此同时,也会产生许多问题,学术不端就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不仅危害到个人的声誉,甚至会危害到国家的利益。科研工作者们不仅是第一生产力的开拓者,而且是科学精神的弘扬者、民族精神的引领者、社会道德的示范者,不仅要从事科学研究,还应遵守科学道德,恪守科学规范,造福人类社会。科学伦理道德,就是指人们在从事科技创新活动时对于社会、自然关系的思想与行为准则,它规定了科研人员所应恪守的价值观念、社会责任和行为规范。本文就信息领域的社会伦理问题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和思考。 关键词:科学道德,信息领域,社会伦理

1. 概述 作为一名信息专业的研究生,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进行信息领域相关的学术研究,而严谨的学术规范、良好的学术道德是营造良好的研究学风以及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的重要保证,也是引导研究生走上正确的科研道路的重要前提。 众所周知,道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关于善与恶、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等观念、情感和行为的习惯,并依靠社会舆论和良心指导的人格完善与调节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规范体系。科学道德是社会道德的一部分,二者之间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而与科学道德密切相关的是学术诚信。学术诚信是指诚实、信任、公正、尊重和责任。而科学伦理道德,就是指人们在从事科技创新活动时对于社会、自然关系的思想与行为准则,它规定了科研人员所应恪守的价值观念、社会责任和行为规范。它贯穿了科学研究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每一位科研工作者都应该严格遵守该学科领域的学术规范,恪守科学诚信,发扬科学道德。 本文针对一些具体的案例讨论了信息领域的社会伦理问题。第一方面从学术不端的角度出发,对学术造假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它有悖于伦理道德,严重危害了学术界的诚信建设,败坏了社会风气。第二方面从涉密技术信息泄露的角度出发,对信息领域的涉密科研人员工作的特殊性及其引发的社会伦理道德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2.“汉芯事件”引起的社会伦理问题思考 “汉芯事件”指的是上海交通大学博导、微电子学院院长、上海硅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实际负责人陈进教授,在2002年8月从美国买回10片MOTO-freescale “56800芯片”,将芯片表面的MOTO等字样用砂纸磨掉,然后字样加上了汉芯的标识,此后,陈进通过各种手段搞定国内集成电路行业的知名专家,一致鉴定“汉芯一号”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端大规模集成电路。“汉芯一号”在问世3年时间内,向国家各部门成功申报项目40多次,累计骗取无偿拨款突破1亿元。当时的中国亟待在高新科技领域有所突破,自主研发高性能芯片是科技界的一大梦想。而陈进利用这种期盼,骗取了无数的资金和荣誉,使原本该给国人带来自

试述学术道德失范论文的范文

试述学术道德失范论文范文 试述学术道德失范论文范文导读:当前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基于人文社会学科角度下的现状分析 摘要:研究生招生规模在逐年扩大的同时也出现了一定的学术道德失范问题,通从人文社会学科这一角度出发,总结出学术道德失范主要表现在对他人研究成果进行剽窃、研究数据造假和借助挂靠基金课题提升发表机会三大问题,并且对人文社会学科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从社会环境、制度和主观因素方面进行剖析,最后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学术不端一、引言我国研究生的培养是国家人才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生的质量可以说关系到整个国家人才整体素质的提升。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国民经济对高等教育发展投入的不断增大,高校不断扩大研究生招生数量,从表 1 我们可以得到2004 年至2011 年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状况,2004 年研究生培养机构(包含普通高校和科研机构)为769 家,2011 年为755 家,整个8 年间研究生培养机构数量基本保持稳定。 但同时从研究生招生人数我们可以看到2004 研究生招生数为326286 人,2011 年为560168 人,8 年间增长了71.68%。 研究生数量的大幅增长同时也带来了研究生学术研究成果激增的状况。 但学术成果繁荣的背后也隐藏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学术道德失范在研究生中蔓延,研究生对待学术态度表现出一种浮躁的状态。 表004—2011 年研究生教育发展基本情况数量年份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研究生培养机构769 766 767 795 796 796 797 755 普通高校454 450 450 479 479 481 481 481 科研机构315 316 317 316 317 315 316 274 研究生招生数(人)326286 364831 397925 418612 446422 510953 538177 560168 普通高校教师(万人)85.8 96.58 107.6 116.83 123.74 129.52 134.31 139.26 数据: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3—2012)整理所得 在本文,学术道德失范采用江新华教授于2009 年提出的概念 1 ,指学术研究人员用不

高校学术道德失范问题的社会学研究

第35卷第2期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Vol.35No.22019年2月 Journal of Jilin Engineering Normal University Feb.2019 收稿日期:2018-08-15基金项目: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6)。 作者简介:田芳芳(1979-),女,大连财经学院基础教育学院副教授, 主要从事社会学、民俗学及女性学等研究。高校学术道德失范问题的社会学研究 田芳芳 (大连财经学院基础教育学院,辽宁大连116600) [摘 要]高校学术道德建设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从社会结构的失范出发对学术研究中的道德和学风建设中的个体行为失范进行归因分析,以期找到问 题的症结所在,促进学术研究优良的学风及严谨的学术氛围的形成。[关键词]社会失范;学术道德;社会学;社会结构[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9042(2019)02-0073-03一、高校学术道德失范现象的社会学研究(一)社会学眼中的失范行为 “失范”(anomie ),亦称“脱序” ,西方社会学术语。由于社会规范失调产生而产生的一种社会群体反常状态,即在一个社会中缺乏人们可以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之意。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首次将社会失范引入社会学之中。他借此概念用来表示一种对个人的欲望和行为的调节失去规范与制度,因而丧失整合的混乱无序的社会状态。后来,美国社会学家默顿对失范进行了进一步的阐发,他认为失范的含义是社会目标与达到该目标的准则之间缺乏一致性,他是文化体系与社会结构脱节的必然产物。 简单来讲,失范是社会所倡导的文化目标与现 实这些目标的合法的制度化手段之间的断裂或紧张状态。从更为深刻的角度来说失范应该包括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传统的规范的失效,如生活方式的改变、伦理道德的失效、宗教信仰的改变、语言文字的改变以及内在社会民众心理的变化。第二层意思包括新的社会普遍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没有形成或成熟。人们并不自觉的受到流行文化的支配,却没有完全认同这种规范。 (二)学术研究中的学术道德失范现象学术道德中的社会异常行为、越轨行为同正常行为一样,是社会结构的产物。我们不能将越轨行为形成的原因仅仅局限于生物本能与社会约束之间的永恒冲突之中。某些社会结构怎样对待特定人群施加明确压力, 从而形成行为越轨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之一。 在社会和文化的结构分析中,两个因素最为重要。首先是由文化确定的目标、兴趣,对位于不同位置的社会成员都是合法的。其次是社会认为合法、为实现个人目标的手段、方法的选择范围受到制度化规范的限制。这就引导出了下面的中心假设:失范行为可能是文化确定的激情与实现这些激情的社会结构互相分离的表现。因而,从社会学视角中看到的学术道德失范现象总体上来说就是社会成员愿意追求社会结构规定的目标,但无法通过制度化的手段来实现它时产生的断裂现象。也就是默顿所说的 “文化所诱发的过高愿望同阻止这些愿望实现的社会结构障碍之间”的断裂。默顿指出个人适应这种断裂通常会采取五种不同的方式,将默顿的理论用于分析学术道德失范现象具体表现在: 1.遵从型,即接受社会倡导的目标,也采取制度化的手段,这是最常见的方式。也就是说高校学术研究的主体,这部分学者和教师本身热爱学术研究,并且也很有能力,一直勤勤恳恳地在耕耘着,同时也收获着。但由于利益分化造成了许多相关的机构如学术期刊、出版社、课题审批单位等的权利寻租,造成了真正的学术科研成果无法发表或者推迟发表。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批学术研究的领军人物也在利益分化的过程中发现了自身的价值空间,将自己的论文及学术成果变成了商品。这就使得本来处于遵从型的个体应对这种断裂也出现了失范行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方案报告(专业论文)

加强本科生学位论文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 建设实施办法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我校本科生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进一步建立良好学风,保证本科生学位论文质量,规范管理,科学引用文献资料,严肃处理学术不端行为,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在学位授予工作中加强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的意见》(学位〔2010〕9号)、《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34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实施工作的通知》(教研厅函﹝2013﹞2号)、《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对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工作进行专项检查的通知》(国教督办函﹝2014﹞31号)文件有关要求,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所有拟申请学位的本科生毕业论文(涉密论文除外)均须按照本办法规定进行“大学生论文管理系统”检测,检测通过后方可进行论文评阅和答辩。 第三条防止学位论文作假行为的产生采取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原则。学院应加强本科生学术规范教育,提高本

科生自律意识,明确职责,严格把关,加大检查力度。指导教师及本科生应高度重视学位论文不端行为检测工作,恪守科研和学术规范,杜绝弄虚作假,严把论文质量关,确保本科生学位授予质量。 第二章工作组织与实施 第四条教务处具有“大学生论文管理系统”管理员账号,由管理员统一给各学院分配子账号及论文检测篇数。管理员可查阅所有子账号的检测文献及使用日志,严格监管子账号使用情况。管理员可停用、删除违规操作的子账号。 第五条检测工作由各学院负责。在系统使用过程中,须对用户名、密码、相关检测过程、检测内容、检测结果等严格保密,不得向外泄露有关情况。该系统只限检测本学院拟申请学位的本科生毕业论文,原则上每篇论文限检两次,严禁使用该系统对本学院以外或其他不相关的论文进行检测。学院应保存所有论文的检测结果以备核查。 第六条教务处按一定比例抽查已经完成答辩或授予学位人员的学位论文进行检测。 第七条本科生须在论文送审前提交毕业论文电子版到所在学院进行检测,检测结果通过方可送审评阅。 第八条答辩时必须向评审专家提供论文检测报告。

技术专家治国论话语和学术失范(一)

技术专家治国论话语和学术失范(一) 【内容提要】学术失范乃至腐败已成为学术界以至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技术专家治国论话语的传播,造成了学术的单一化、狭窄化、形式化以及学术管理中的非人本化倾向和部分知识分子特权,成为我国学术失范和学术腐败的原因之一。因此学术研究应超越技术专家治国论的研究框架,知识分子既应当成为专家又应当坚持特有的人文价值理性和批判精神。 【关键词】技术专家治国论/学术失范/批判理性 【正文】 近些年来,学术失范乃至腐败已成为学术界以至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对于造成学术失范的原因,学术界已做了不少研究,大致将其归结为“学术政治化”“学术经济化”,学术机制的约束力弱化和学者道德滑坡三大原因。笔者认为这些分析是十分深刻的。笔者所思考的是我国学术界存在的某些学术失范现象,在当代西方社会表现得也很明显,而西方学者是将其放在技术专家治国论背景下加以分析的。考虑到我国社会生活结构性的变化和学术发展与国外接轨的大趋势,我认为技术专家治国论话语的传播,可能也是造成我国学术失范乃至学术腐败的原因之一。本文试图在揭示学术失范、腐败与技术专家治国论话语的联系方面做一点探讨。 一、技术专家治国论及其话语 技术专家治国论或科技治国论是一种主张专家政治,由科学技术专家

或按照科学技术专家提出的原则进行统治的意识形态。这种思潮可以追溯到培根、圣西门和孔德,而圣西门则被西方学界视为技术专家治国论之父。技术专家治国论认为,在当今社会(后工业社会),知识成为新的权力基础,掌握新的智力技术的科学家、数学家、经济学家和工程师将成为统治人物(1],p.375)。技术专家治国论被认为是开辟了一条各阶层都能接受的通往较完善的社会的道路。 学术界普遍认为,技术专家治国论的本质是依照技术的规则塑造人和社会生活,其理论基础是技术理性或工具理性(instrumentalrationality)。这是一种强调手段的合适性和有效性而不管目的的恰当与否的合理性。工具理性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科技和经济的发展。随着科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合理化,它正在成为一种主流意识,现在全世界绝大部分国家都是按照技术专家治国论原则管理国家,都以追求效率、产量和经济增长为目的。 然而,西方学术界,特别是法兰克福学派认为,以功利目的和技术手段为核心的工具理性孕育着内在的深刻的文化危机,它造成了现实和先天目的,真与善、科学与伦理的分裂。在当代,工具理性已变成社会的组织原则,渗透到社会的总体结构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造就了异化、物化或单面的社会和单面的思维方式及思想文化,成为这个社会对人进行全面统治、控制和操纵的深层基础(2],p.290)。 技术专家治国论话语,根据美国政治学家卡尔·博格斯(CarlBoggs)的分析,大致包含了专业主义、技术崇拜、学术合理化等方面的内容。

当前中国的道德失范的成因分析

当前中国的道德失范的成因分析 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出现了一系列极其严峻的道德失范现象。造成中国道德失范的原因是各方面因素的交错影响的结果,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个方面都有着深刻的表现。正确分析当代中国道德失范的成因,对于正确把握当前中国道德现状,进而为推动中国道德重建任务都具有深刻的现实和实践意义。解决连德缺失问题,应加强对优良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完善法律体系,加大执法力度,淡化行为主体的功利性思想。 道德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不可或缺的内容,是一种重要的意识形态。它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传统习惯和社会舆论所维系,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集体、国家、社会、自然之间行为规范的总和.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积淀的文明古国,自古以来就被世界公认为礼仪之邦,具有源远流长的优良道德传统。然而随着改革开放地不断深入,国民经济高速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中国人的道德观念却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许多十分严峻的道德失范现象正在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显现出来:传统的家庭伦理关系逐渐改变,集体主义价值观逐渐淡化,社会公德逐渐丧失,职业道德陷入诚信危机。道德的底线是一个民族存亡的底线,正确认识道德缺失现象,探讨解决道德缺失问题的对策,对于唤醒沉睡的人性,营造德福一致的文化氛围,重塑社会需要的道德规范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道德缺失现象的几点表现 1、诚信缺失 诚信是一个古老的道德命题,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体现。由于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间较短,受千百年来传统文化的影响较深,人们对经济学本身的内涵还不了解,导致中国社会生活中出现了诚信缺失现象。在经济领域,存在着企业信用缺失、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缺失。在其他社会生活领域,假东西充斥如假文凭、假政绩、假鉴定等,不一而足。以企业信用缺失为例,据有关资料统计,企业逾期应收的贷款额占贸易总额的指标在完善的市场经济国家中仅占0.25%一0.5%;而我国目前超过5%,其水平是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10倍到20倍。 2.职业道德缺失 道德是一定群体认同的调节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集团之间行为关系的规范、原则的总和。一个群体所遵循的规范和原则是以某种职业的道德体系来体现的,职业领域中的道德素

高校学术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校学术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本文从当前高校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现状入手,通过文献资料、分析比较等方法,提出了加强高校学术道德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高校学术道德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0)06-0040-02 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加强高校学术道德建设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意义。针对当前高校学术道德失范日趋严峻的形势,加强学术道德建设,是繁荣高校学术研究,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举措。 一高校学术道德建设的现状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推进,高等学校学术气氛空前活跃,学术研究成果丰硕,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新人辈出、学术繁荣的良好局面正在形成。在肯定我国高校学术道德建设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在学术研究工作中存在着不容忽视、某些方面还比较严重的学术风气不正、学术道德失范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研究工作中少数人违背基本学术道德,侵占他人劳动成果,或抄袭剽窃,或请他人代写文章,或署名不实;粗制滥造论文,个别人甚至篡改、伪造研究数据;受不良风气的影响,在研究成果鉴定、项目评审以及学校评估、学位授权审核等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弄虚作假,或试图以不正当手段影响评审结果的现象;有的人还利用权力为自己谋取学位、文凭,有些学校在利益驱动下降低标准乱发文凭。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将严重污染学术环境、影响学术声誉、阻碍学术进步,进而影响社会发展和民族创新能力,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二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1.要加强领导,高度重视学术道德建设工作 各级教育部门和高等学校要把学术道德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建立健全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组织机构,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立法工作,建立健全学术道德建设长效机制。高等学校要将端正学术风气、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纳入学校校风建设的整体工作之中,高校校长要亲自抓学术道德建设,形成全面动员,齐抓共管、标本兼治的工作格局。要充分发挥学校学术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等学术管理机构在端正学术风气、加强学术道德建设中的作用,明确其在学术管理和监督方面的职责,完善工作机制,保证学术管理机构的权威性、公正性。 2.广泛深入地开展端正学术风气、加强学术道德建设教育 广泛深入地开展学术道德宣传教育活动,认真组织广大教育工作者学习领会社会主义荣辱观、《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道德规范要求,以及《著作权法》、《专利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要将教师职业道德、学术规范和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及相关知识作为青年教师岗前培训的重要内容,并纳入学生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要大力宣传严谨治学的典型事例和学术道德建设成绩卓著的单位。鼓励开展健康的学术批评,努力营造良好的学术风气。 3.加大人事制度改革力度,完善人事考核制度 积极推行教育职员制度,建立强化高校党政管理人员管理职责的考核评价体系。改革职称评审,全面推进教师职务聘任制度,强化岗位、强化聘任。在实施教师职务聘任制和岗位责任制的改革中,积极探索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形成有利于端正学术风气、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制度环境和良

科研诚信结课论文-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

科研诚信和学术道德—学术立身之本 摘要:近年来学术不端行为频发,严重的扰乱了学术环境。本文通过对北京大学教授钱思进揭露其研究生胡震本科毕业论文存在造假案例分析,找出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针对问题提出解决研究生学术不端问题的方案;除了外界的学术道德教育和道德监督体制的约束外,也需要从自身出发,做到科研诚信和学术道德自律。 关键词:学术道德,研究生,对策,自我要求 1.背景介绍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做学术也如此。近年来屡屡发生的学术不端的行为, 不仅使科研人员的学术诚信受到挑战,也违背了学术道德规范扰乱了正常的学术秩序。学术不端,是指从事学术与科研人员的不良学术行为。2007年,中国科协正式发布《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对7类学术不端行为的界定提出具体标准,包括在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中的各种造假、抄袭、剽窃和其他违背科学共同体惯例的行为;故意做出错误的陈述,捏造数据或结果,破坏原始数据的完整性,篡改实验记录和图片;侵犯或损害他人著作权,故意省略参考他人出版物,抄袭他人作品,篡改他人作品的内容;成果发表时一稿多投;采用不正当手段干扰和妨碍他人研究活动;参与或与他人合谋隐匿学术劣迹;参加与自己专业无关的评审及审稿工作,以及以学术团体、专家的名义参与商业广告宣传等。 [1]这些行为的本质是相关学术人员缺乏学术诚信,没有诚信意识,不懂得尊重他人的研究成果,当一个人在学术上都没有诚信可言,一个人的自身品质也应该受到怀疑。 2.案例分析 2.1案例介绍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钱思进2011年7月30日在博客上,发表了《教育界剽窃造假的另一恶劣案例,中国教育界学术打假和惩治腐败的艰难》的文章,文章长达6500余字,详细记叙了对其学生胡震本科毕业论文打假的过程,打假历时一年多,至今未有结果。钱思进称:“他用承诺删除他的毕业论文中剽窃抄袭的部分,骗取了我的签字,然后又用我的签字,向四川大学骗取了毕业论文的通过和学士学位。”按北京大学的规定,凡是在入学过程中有欺骗造假的确实证据,应将涉嫌学生辞退。2010年上半年,钱思进向北京大学报告了该学生的抄袭造假记录,请他们给予核查。后被告知,该毕业论文是四川大学的论文,核查

学术规范测试4

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正确作答得2分,错选不得分。 1. 学术研究指在()指引下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索、求知,以获得新的知识、理论以及对新知识、新理论应用的行为。 A.实证精神和理性精神 B.实证精神和研究精神 C.理性精神和探索精神 正确答案:A 2. 以人类为实验对象,实验只能由具备科研资格的人员操作,如果有学生参加研究,应有相关教师负责安排和监督,以保证() A.所有研究资料的安全与保密 B.所有实验步骤的科学性和结果的准确性 C.所有实验步骤高度完善且充分体现人道主义精神 正确答案:C 3. 把注释集中于全文、全书或书中某一章的末尾。这种注释的形式属于()。 A.夹注 B.脚注 C.尾注 正确答案:C 4. 对首次发表的内容充实了50%或以上数据的学术论文( A.可以再次发表 B.不可以再发表 C.发表时应加以说明 正确答案:A 5. 以人类为试验对象的科学研究,被试人有()试验的权利。 A.参加拒绝 B.自由参加退出 C.更改退出 正确答案:B 6. 将同一研究成果提交多个出版机构出版或提交多个出版物发表,是否属于学术不端行为() A.是 B.否 C.无法判断 正确答案:A 7著、编著和编都是著作权法确认的创作行为,但独创性程度不同。三者的独创性程度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是()。 A.著、编著、编 B.编著、著、编 C.编、编著、著 正确答案:A

8. 在研究实施过程中对试验结果的解释、判断错误,是否属于学术不端行为() A.是 B.否 C.无法判断 正确答案:B 9. 超过刊物退稿时间而突然发稿形成一稿两投,责任()。 A.在作者不在刊物 B.在刊物不在作者 C.既不在刊物也不在作者 正确答案:B 10. 引用未成文的口语实录,是否可以将作者不同时间多次的口语实录自行综合()。 A.是 B.否 C.无法判断 正确答案:B 11. 在研究和学术领域内编造数据、篡改数据、改动原始文字记录和图片,在项目申请、成果申报以及职位申请中做虚假的陈述,是否属于学术不端行为()。 A.是 B.否 C.无法判断 正确答案:A 12. 任何学术评价的最终主体()。 A.都是同行学术专家个人 B.不一定是同行学术专家个人 C.都应是非官方学术机构 正确答案:A 13. 伪造或者篡改数据、文献、捏造事实,属于()行为。 A.学术失范 B.学术不端 C.学术腐败 正确答案:B 14. 科技工作者在履行本单位交付的任务中完成的或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物质条件或名义完成的发明创造,属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归()。 A.国家有关单位 B研究者本人 C.所属法人单位 正确答案:C 15. 在一种刊物上发表过摘要或初步报道,而将全文投向另一期刊发表。这种行为()。 A.属于剽窃 B.属于一稿多投 C.符合学术规范 正确答案:C 16. 把注释的内容置于本页下端,在需要的地方用①、②之类的序号标示。这种注释的形式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