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三化学溶液导学案

初三化学溶液导学案

初三化学溶液导学案
初三化学溶液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溶液》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 学院:化工学院 姓名:秦雪儿 学号:141710 学科:化学 教材版本:人教版 年级:初三 章节: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课题一

《溶液的形成》信息化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分析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溶质、溶剂、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 2、理解溶液的概念。 3、能够根据溶液的特征判别溶液和浊液。 (二)过程和方法 1、进一步学习对比实验的方法。 2、在探究实验中学习为提高效率合理分工。 3、练习在实验目的的指导下分析实验现象。(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感受生活中的化学,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在小组讨论与探究实验中体会交流与合作在学习 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二、学习对象分析 初中三年级学生,经过之前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掌握了一定的化学学习方法,有一定的分析以及总结归纳能力,但是对抽象的概念的理解可能还是会有困难。 三、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课题一的内容,本单元的内容是初中化学“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化学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基本要素,是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和将来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打好基础所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是初中学生进行探究的基础和结果,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而且本单元基本概念比较集中,这些概念是初中化学中最核心的一些念,所以,本单元的内容对于学生十分重要,它既是今后学习的理论基础,又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第一课题是关于溶液的一些初步知识,是学习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的基础。这一课题包括溶液的形成,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溶解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等。在前面的八个单元中学习过的很多反应都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学生接触到的很多试剂就是溶液,在后面酸、碱、盐的的教学中绝大多数反应又将涉及到溶液,因此在此之前帮助学生在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的基础上集中和系统地学习有关溶液的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1、重点:溶液的概念及溶液、溶质、溶剂三者间的关系 2、难点:从微观角度解释溶液的形成过程 3、关键:溶液的特征 五、教学资源与环境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网络技术和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1课时 铁的冶炼(教学设计)

第八章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一些常见的金属(铁)等矿物 2.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3.会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含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收集材料、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具体探究活动获得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炼铁的教学,使学生体会到化学在生产中的作用,树立合理利用化学物质的观念,树立环保意识。认识到化学原理对实际生产的指导作用。 二、教学重点 1.工业炼铁原理。 2.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含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 三、教学难点 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含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 四、教学准备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视频 五、教学过程 环 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我们知道自然界中只有金、银等少 数金属以单质形式存在,大部分的 金属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那么 我们在生产、生活中用到最多的金 学生倾听。思考。 回答炼铁需要铁矿石、需要还原剂。 激发学生的学习 欲望。

2分钟属——铁是怎样炼成的? 展示图片:各种磁铁矿、赤铁矿、菱铁矿、黄铁矿图片 如果你是炼铁厂的厂长,你会选择哪种铁矿石? 我们学过的还原剂有碳、一氧化碳,选择哪种还原剂呢? 炼铁的设备是什么?在炼铁时主要发生了哪些化学反应?学生思考、讨论选择合适的铁矿石。 思考、讨论选择碳、氢气、一氧化碳中的哪种物质做还原剂。 思考、讨论高炉内发生的化学反应,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图片,播放视频《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提出问题: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哪些安全事项? 学生观看图片和视频。讨论在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1.先通CO ,再加热,目的是将玻璃管中的空气排尽。 2.实验完毕后,先停止加热继续通CO 至冷却,目的防止石灰水倒吸。3.用酒精灯点燃尾气的作用是: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气。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安全意识。 在实验过程中发生了几个化学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 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Fe 2O 3+3CO 2Fe +3CO 2 CO 2+Ca(OH)2=CaCO 3↓+H 2O 2CO+O 2 2CO 2 体会科学的方法在实验中的作用。 练习书写化学方程式。 新课教学25分钟 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工业炼铁和实验室炼铁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后回答: 1.产物不同。工业炼铁得到的是生铁,实验室得到的是纯铁。 2.设备不同。工业炼铁设备是高炉,实验室用玻璃管。 3.温度不同。高炉内温度高,玻璃管内温度较低。 4.对环境影响不同。高炉炼铁对环境影响大,实验室对环境影响小 5.操作难易程度不同。高炉炼铁工艺复杂,实验室操作简单。等等。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体会到化工生产与实验室生产的不同。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溶液复习导学案

第九单元 溶液 考点一、溶液 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 注意:a 、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 4为蓝色 FeSO 4为浅绿色 Fe 2(SO 4)3为黄色 考点二、乳浊液与乳化 1、乳浊液:指小液滴分散在水中形成的不均匀、不稳定的混合物 2、常用的乳化剂: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考点二物质溶解时的热效应 ①溶解吸热:如NH 4NO 3溶解②溶解放热:如NaOH 溶解、浓H 2SO 4③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 课题二、溶解度 考点一、、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指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 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 2、判断方法:看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 3 注:①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②最可靠的方法:加溶质、蒸发溶剂 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①饱和溶液 不一定是浓溶液 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考点二、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 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 溶剂里达到 饱和时所溶解的质量 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 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单位:克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 ②温度(外在因素) 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 3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 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Ca(OH)2 2、气体的溶解度 影响因素: ①气体的性质 ②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③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 课题三、溶质的质量分数 1 2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考点二) ①步骤:计算、称(固体)量(液体)、溶解 ②仪器:天平、药匙、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 (2)用浓溶液稀释(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步骤:计算、量取、稀释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导学案及习题

课题2氧气 班级九()班姓名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1、了解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2、掌握氧气的检验方法,知道硫、碳、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能够写出这些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知 道氧气具有氧化性。 3、掌握化合反应的特点并能利用该特点对反应的类型进行准确地判断。【课前预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凭借自己日常的生活经验,你能说出你对氧气都有哪些认识吗?(由生活经验引入,创设问题情境) 2、在大家罗列了有关氧气的很多内容后,我们能否将这些内容进行归类呢?(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3、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________ 色_____ 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___________ ,氧气_______ 溶于水,液态氧为_____________ 色,固态氧为 ________ 色。 4、可燃物在空气中燃烧会生成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如:五氧化二磷(P2O5)、二氧化硫(SO?)二氧化碳(CO2)、四氧化三铁(Fe3O4)等。化学反应可以用文字表达式来表示。 5、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化学反应。 物质与______________ 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一、自主学习、(吸引学生去主动探究) 在第一单元我们已经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而“氧气”就是我们步入化学殿堂所要研究探讨的第一种常见物质。现在,就让我们从科学家的角度来重新认识一下我们赖以生存的氧气吧!阅读教材P34,总结氧气的物理性质: ①通常状况下,氧气是 ______ 色、_____ 味的________ 。 ②密度比空气________ 。 ③_______ 溶于水中。 ④三态变化:常温下为无色气体,降温加压时变为________ 色的液体,继续降温,会变为______________ 状________ 色的固体。气体 二、观察思考(以学生为本,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全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在主动观察、记忆、思考、表达、探究、求索中学会学习。)1、观察演示实验[2-2 ]: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分析。实验现象:带火星的木条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分析及结论:说明氧气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讨论交流:如何检验一瓶气体是氧气?操作 现象 结论 2、观察演示实验[2-3]硫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的燃烧,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①硫在常温下是________ 色 _______ 态。 ②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____________ 色的火焰。 ③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 ,发出___________ 色的火焰,放 出______________ 气味的气体,并_________ 热量。 ④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文字表达式是: 3、探究木炭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的燃烧: ①木炭在常温下是_________ 色 _________ 态? ②用镊子将木炭伸入到集气瓶内观察是否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用镊子将木炭放在酒精灯上点燃后在空气中可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再把点燃的木炭伸入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又会观察到发出__________ ,放出___________ 。 ④观察反应后生成物的色、态,再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会观察到 __________________ ⑤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注意: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点燃木炭后要将木炭自上而下缓慢伸入到瓶的中部,原因是二氧化碳的密度比氧气大,避免直接伸至瓶底,生成的二氧化碳将瓶内没有消耗的氧气排出。 4、探究细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 ①铁丝是_______ 色 _______ 态。 ②观察集气瓶底有什么物质?为什么预先要放这种物质?「三 L [ ③把一根盘成螺旋状的细铁丝放在酒精灯上灼烧可观察到细铁丝| i t jj 只能发生 ________ 现象。* . .. ④将另一根盘成螺旋状的细铁丝下端系一根火柴,将细铁丝绕成 螺旋状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火柴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 。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全册)学案-导学案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一金属材料 一、学习目标 1.通过日常生活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3.知道合金的组成,了解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 4.会区别纯金属和合金,认识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二、知识准备 请列举你知道的一些金属材料 列举生活中常见的金属铁、铜、铝的有关知识 铁: 铜: 铝: 人类历史上使用铁、铜和铝等金属材料的先后顺序是怎样的? 三、学习探究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第2-3页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1、金属材料的种类有哪些? 2、跟非金属相比,金属具有哪些相似的物理性质? 3、通过课本第3页表8-1及生活经验完成第3页中的讨论。 4、说出你所知道的金属之最

[交流学习] 小组内交流讨论:物质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精讲点拨]并不是所有含金属元素的物质都是金属材料,例如铁矿石中含有铁元素但不是金属材料,在考虑物质的用途时,不光要考虑其性质,还需要考虑价格、资源存量、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的影响等多种因素。 [跟踪练习] 1、某物质为金属材料,则该物质() A、一定是单质 B、一定是化合物 C、一定是混合物 D、可能是单质或混合物 2、下列物质的性质都属于金属物理性质的是() ①导电性②熔点低③延展性④导热性⑤有光泽 A.①②⑤ B.①③④⑤ C.②④⑤ D.②③⑤ 3、铝通常用作电线、电缆是利用它的性;细铁丝、薄铁片用力就可弯成各种形状,这说明铁具有的性质;铁锅、铝壶可用来烧水是利用它们的性;金块可以轧成很薄的金箔,这是利用了金的性[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第4-5页,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是合金?合金是纯净物吗? 2.铁常见的两种合金是什么?其组成如何? [观察思考] [交流学习] 1.通过观察[表8-2]你得出什么结论? 2.通过上述现象及结论总结纯金属与合金性质有何不同?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元素》教案

课题3 元素 教学目标 知识要点课标要求 1.元素(重点、难点)了解元素的概念,知道各种元素在地壳里的含 量,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将对物质的宏观组 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了解物质、元 素与微粒间的关系 2.元素符号(重点)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 正确书写,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 3.元素周期表(重点)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 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 他的信息,了解元素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 系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是一种主要成分为葡萄糖酸锌、蔗糖、纯化水的口服液。用于治疗缺锌引起的营养不良、厌食症、异食癖、口腔溃疡、痤疮、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等。这里的锌指的是单质吗?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在药品或食品标签上见到。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元素 提出问题 1. 一种元素是不是只有一种原子? 2.元素和原子是什么关系呢? 3.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改变,原子不变,元素是否发生变化? 讨论交流阅读教材讨论归纳。了解元素的相关知识。 归纳总结1.概念: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对元素含义的理解 (1)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如H2O与NH4+,H2与He质子数相同,就不是同种元素。 (2)定义中的“一类原子”不能说成“同种原子”。“一类原子”是指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定相同的原子。 (3)元素概念中的“原子”既包括中性原子和离子,如Cl(原子)和C1-(离子)都是氯元素。 3.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故反应前后元素种类肯定不变。 4.元素的种类及分布

九年级化学溶液的教案

九年级化学溶液的教案 【篇一:初三化学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 初三化学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2.初步了解溶液的重要应用。 3.能识别常见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4.知道乳浊液及乳化现象。 5.探究溶解性的影响因素。 6.激发探究兴趣,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2.溶解性影响因素的探究。 [教学难点] 1.溶液概念的建立。 2.溶解与乳化的区别。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 [教学用品] 实验仪器、药品、用品,教学媒体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由溶液章图切入课题,引入新课(板书:课题1 溶液的形成一、溶液)。 二、探究活动1(探究溶液的形成过程) 1.学生实验:向实验桌上盛有20ml水的小烧杯中,加入一药匙蔗糖或食盐,用玻璃棒搅拌(教师巡回指导)。 2.师生活动1(建立溶液的概念): (1)学生描述实验现象。 (2)引导学生分析两种物质“消失”的原因。 (3)帮助学生分析(体验)溶液的特征。 (4)建立溶液的初步概念。 (5)学生设计实验,证明“几种物质也可以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6)建立溶液的完整概念。 3.师生活动2(建立溶质、溶剂的概念):

(1)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2)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 (3)总结出溶质、溶剂三者之间的关系 (板书:1.溶质+溶剂溶液)。 4.师生活动3(填写表格,让学生掌握溶质溶剂判断的一般方法):溶液溶质(溶解前的状态)溶剂(状态) 硫酸铜溶液硫酸铜(固体)水 碘酒碘(固体)酒精 稀硫酸硫酸(液体)水 稀盐酸氯化氢(气体)水 5.师生活动4: 引导学生发现——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常见的溶剂;两种液 体(不包括水在内)互溶时,将量多作为溶剂,量少的作为溶质。 三、探究活动2(探究溶解的影响因素) 1.学生实验:在1、2、3号试管中做三个小实验——将1-2粒碘、 高锰酸钾、4-5滴植物油加入到2-3ml的水中。 2.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3.师生活动1:引导学生对比自己所做的三个实验,总结得出——不同溶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情况不同。 4.教师实验:将1-2粒碘、高锰酸钾、4-5滴植物油加入到2-3ml的 汽油中。 5.师生活动2:对比学生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媒体)。 溶质溶剂溶解情况 碘水碘难溶于水 碘汽油碘溶于汽油 高锰酸钾水高锰酸钾溶于水 高锰酸钾汽油高锰酸钾难溶于汽油 植物油水植物油难溶于水 植物油汽油植物油能溶于汽油 总结得出——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情况不同。 [板书:影响溶解的因素:溶质、溶剂等] 四、探究活动3(酒精能否溶于水?) 1.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回答。 2.要求学生在所做过的三个实验的基础上,设计实验验证。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导学案(全册)整理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学习目标: 1.说出什么是化学?化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 2.列举化学与人类的关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3. 知道化学学习方法。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的学习方法。 学习过程: 学习研讨: 1、什么是化学? 【演示1】:向白纸上喷溶液,同学们仔细观察,出现什么现象了? 【演示2】在一支试管里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然后加入少量的碳酸钠溶液,观察现象。再向牛奶里加入稀盐酸溶液,观察现象。 要解释以上实验及生产生活中的很多现象,我们必须走进化学世界,用化学知识来解答。 用15分时间阅读课题1的内容,并讨论交流信息。思考以下内容: (1).什么是化学? (2).化学的简单发展史。 (3).化学与工业、农业、医疗、生活等方面的关系,化学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影响。(4).怎样学习化学? 小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1、化学的发展历史 ①.古代:火的发现和使用使人类接触到化学,但并没有建立这门科学。 ②.原子、分子论:人类建立了化学这门科学。(道尔顿、阿附加的罗) ③.元素周期律(表):完善了化学,使化学研究有规律可循。(门捷列夫)

④.纳米技术:标志化学已发展到较高阶段。 3.化学与人类的衣、食、住、行以及能源、信息、材料、国防、环境保护、医药卫生、资源利用等方面有密切关系,它是一门社会迫切需要的实用科学。 如果没有了化学,彩图中的猫、小鸟、汽车等将怎样变化? 归纳总结: 化学的发展确实为人类的生存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使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点出课题1)但是化学、化工的生产也给人类环境带来了一些危害,因此我们现在提倡和研究绿色化学。目前同学们要做的是学好化学,为未来研究化学、为人类造福打好基础。那么,如何能学好化学呢? 1、勤思考、敢提问、善交流、常总结。 2. 讲规范、勤动手、细观察、务求真。 评价样题: 1.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 ①物质的组成和结构②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物质的运动规律④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规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到20世纪末,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超过3000万种,但组成纸屑物质的基本元素只有() A.3000多种 B.1000多种 C.30多种 D.100多种 3.1896年,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化学成为一门科学史于 4.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请你分析下列四个选项中化学学科不涉及的研究领域是() A.开发新的能源 B.合成新的物质 C.研究物体运动规律 D.防治环境污染 教学后记:

九年级化学下册《溶液(复习)》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下册《溶液(复习)》教学设计 导读:溶液(复习) 中考动向分析:本节教学大纲上要求并不高,只要求对溶液的组成--溶质、溶剂及溶液的定义及饱和和不饱和溶液的区别.现代教育是素质教育,即在于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如创造能力,思维能力等.本节中的有关知识都是进行创新的基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人,已成为社会对教育的基本要求.本节是中考必考知识,在中考中常以选择、填空形式出现复习目标要求1、弄清溶液的概念、特征及组成和溶质与溶剂的辩证关系2、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途径、关系.知识要点梳理(一)溶液1.溶液的概念(1)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悬浊液,如含有大量泥沙的洪水,悬浊液静置后,固体小颗粒会成为沉淀。(2)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如植物油注人水中,搅拌后得到的乳状浑浊液体.乳浊液静置后,会分层.如油层在上,水层在下,(3)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均一是均匀的意思,稳定意味静置后不会产生沉淀和分层的现象.在溶液里,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例如,CuSO4溶液中,水是溶剂,CuSO4是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通常把量多的一种叫做溶剂,量少的一种叫做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习惯上都把水看作溶

剂,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是水溶液.2.溶液的基本特征溶液的基本特征是溶液的均一性和稳定性,在溶液中,溶质的分子(或离子)高度分散到水分子中间,形成透明的混合物.均一性,是指溶液各处密度和浓度都一样,性质都相同.如有一烧杯H2SO4溶液,取上部的溶液和下部的溶液,它们的浓度和密度都一样,让它们与锌反应都能放出氢气.稳定性,是指条件不发生变化时(如水分不蒸发,温度不变化)无论放置多长时间,溶质和溶剂都不会分离.这一点是与悬浊液、乳浊液的本质区别.3.注意事项①溶液一般是透明的,但透明不一定无色.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硫酸亚铁溶液是浅绿色的,还有其它许多物质的溶液,分别呈现不同的颜色.②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溶液的质量等于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之和.但溶液体积不等于溶质体积和溶剂体积之和,这是受到分子间的间隔的影响.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溶液的浓度导学案

课题3 溶液的浓度 学习目标 1.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 2.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质量分数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3. 初步学会根据需要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溶质质量分数概念; 难点: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情境导入——鸡蛋在水中的沉浮 取一个烧杯,加入250 mL水后放入一只鸡蛋。按 下面的步骤进行实验并如实填写下表。分析,在此过 程中所得的几种溶液的组成是否相同,判断的依据是 什么? 次序清水量加入的食盐量鸡蛋小结 1 250 g 不放食盐沉?浮? 2 250 g 1匙(约5克)沉?浮? 3 250 g 2匙(约10克)沉?浮? 4 250 g 3匙(约15克)沉?浮? ………… 学习研讨 一、溶质的质量分数 【自主学习】 【活动与探究一】 【实验9-7】在三个小烧杯中各加入20 mL水,然后分别加入约0.1 g、0.5 g、2 g无水硫酸铜。比较三种硫酸铜溶液的颜色。分析,在这三支试管中溶液的组成是否相同,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填写下表

【交流讨论】如何区分溶液的浓稀? 【归纳小结】即溶质的质量分数。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43,知道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溶质质量分数。 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式: 【交流讨论】 1、实验9-7中,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分别是多少? 2、表达式的几种变形 【巩固练习】课后习题1 【交流讨论】 【活动与探究二】:【实验9-8】

3【设问】已知溶质和溶剂的量,这样的溶液,我们会配制了。那如果告诉你一定量的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你会配制吗? 【交流讨论】欲配制50g 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该如何操作?请你试一试。 【活动与探究三】:P47【实验活动5】 【小结】 1.配制溶液的步骤: 、 、 、 、 。 2.实验仪器:所需仪器: 溶解: ; 。 3.注意事项: 学情分析 1、判断题(正确打“√”,不正确打“×”) (1)在100 g 水里加入20 g 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20%( ) (2)“10%的食盐溶液”表示100 g 水中溶解了10 g 食盐( ) (3) 10 g 硝酸钾完全溶解于90 kg 水中,得到10%的硝酸钾溶液( ) (4) 40 g 20%的NaCl 溶液等分成四份,则每一份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5%( ) 2.在用固体氯化钠配制一定量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中,必须用到的一组仪器是( ) A . 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酒精灯 B . 量筒、烧杯、玻璃棒、药匙、酒精灯 C . 量筒、托盘天平、玻璃棒、药匙、烧杯 D . 烧杯、药匙、漏斗、玻璃棒 3.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 g ,该温度下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有关质量关系正确的是

人教版初三化学全套导学案精典汇编(含单元检测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导学案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学习目标: 1、知道化学是什么; 2、了解化学的研究内容; 3、通过收集材料、查阅资料、讨论交流、实践活动等具体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4、通过具体事例,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学习的价值。 情景导入:【知识回顾】 ①小学自然中学过,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有许多性质; ②日常生活中我们熟悉的现象,如蜡烛可以燃烧、铁器会生锈等; ③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 导入新课: 畅想式提问或故事讲解或图示介绍,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观察老师表演的魔术(实验):(1)白纸显红字,(2)水变“牛奶”,“牛奶”变水;想一想:用自己现有的知识(已学过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等知识)能否解释? 讨论交流:提到“化学”,同学们能联想到什么? 【问题1】:化学是什么呢?对我们的生活、生产、社会进步起到什么作用呢? 自主学习:用2分钟阅读书P1-2页找出相应的答案。 学生活动: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化学在衣、食、住、行、新能源、新材料方面发挥的作用。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加工及整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讨论交流:化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小结:化学的作用: 化学能使人们进一步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 一、化学的研究对象 教学设计意图:通过设置合理的问题、适当的课件及简单容易的小实验,让学生轻松自如的把握化学研究的几个方面。 【问题2】:我们生活在美好的物质世界里,每天都在与哪些物质打交道? 讨论交流:学生相互交流,个别阐述。 1、组成 【问题3】:你想到过这些熟悉的物质中都含有什么吗? 自主学习:用2分钟阅读书P2-3页找出相应的答案。 讨论交流:学生思考并尝试回答,物质由元素组成。 小结:物质由元素组成。 2、结构 【问题4】:蔗糖、木材、酒精等物质中所含元素种类是相同的,可物质性质差异很大,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展示金刚石、石墨微观结构图:

九年级下册全册化学导学案含答案

2013年九年级下册全册化学导学案(含答 案)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导学2 课题2 化学肥料 【学习目标】 了解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了解常见化肥的种类并能举例,学会初步区分氮肥、磷肥、钾肥的方法 了解化肥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和对环境的影响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后填空: 1、由于农作物对氮、磷、钾三种元素需要量较大,因此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是最主要的化学肥料。 2、可用作氮肥的化合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 3、_________、_________等根部有根瘤菌的豆科植物能进行氮的固定。 4、常用的磷肥有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常用的钾肥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 6、有些化肥中同时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营养元素,这样的化肥叫做_____________。 7、常用复合肥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8、 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对提高农作物的 产量有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 二、合作探究 9探究初步区分常用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方法? 10、铵盐的检验方法? 三、精讲点拨 四、反思整合 1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12、你还有什么疑问? 五、达标测试 13、农村有句谚语:“雷雨发庄稼”,这是由于在 放电条件下,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化合生成了氮氧化物,氮氧化物再经过复杂的化学变化,最后生成了容易被农 作物吸收的硝酸盐。雷雨给庄稼施加了() A.钾肥 B.磷肥 C.氮肥 D.复合肥 14、被誉为“春果第一枝”的大樱桃已经成为烟台农业经济的一个亮点。为了预防大樱桃在成熟期发生裂 果现象,果农常施用一种钾肥。这种钾肥的水溶液能与

初三化学第九单元溶液导学案精品

【关键字】化学、活动、设计、方案、情况、方法、条件、质量、认识、问题、难点、自主、继续、充分、平衡、合作、保持、提升、建立、提出、发现、掌握、了解、研究、特点、关键、稳定、要素、需要、重点、能力、作用、关系、检验、分析、调节、形成、拓展、纠正、引导、解决、完善、巩固、转变 初三化学第九单元溶液导学案 第九单元溶液导学案 课题一溶液的形成 主备人:审核人:时间: 学习目标 .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 .认识溶液的基本特征,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知道溶液在科研、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应用。 重点和难点 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难点:对溶解过程的理解。 情境导入 .海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为什么将少量蔗糖固体放入一杯水中,搅拌后固体消失? 学习研讨 一、溶液

【自主学习】 【实验9-1】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实验思考】混合物的特点 【阅读】阅读课本P27——28 溶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溶质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液体互溶,一般把____________叫做溶剂,_______________叫做溶质;如果其中一种是水,一般把______叫做溶剂。 溶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最常用的溶剂是________;碘酒中_________是溶剂,______是溶质。 【交流讨论】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轮复习第二单元导学案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导学案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⒈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 ⒉知道氧气的主要性质、用途和制取氧气的方法 ⒊知道氧化反应、了解分解反应、化合反应 ⒋了解混合物、纯净物的概念 ⒌能正确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新课预习】教材第二单元 【课堂导学】 知识点1 空气 ⒈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第一个用天平对空气组成进行定量分析化学家是:) 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 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 c.现象: d.结论:O2约占1/5,可支持燃烧; e.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可能原因: ②能否用铁代替红磷?为什么? ③能否用木炭,硫粉代替红磷?为什么? ⒊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NO2)和烟尘等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⒋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 危害:严重损害 ,影响 ,破坏 .全球 ,臭氧层和等 保护:加强大气,改善,使用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后才能排放,积极、、等 ⒌目前环境污染问题 臭氧层破坏(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温室效应(CO2、CH4等) 酸雨(NO2、SO2等)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 ⒍常见气体的用途 ①氧气:(如登山、潜水、宇航、医疗急救、) (如燃料燃烧、炼钢、气焊、金属切割) ②氮气:保护气(化学性质不活泼)、重要化工原料(硝酸、化肥)、液氮冷冻 ③稀有气体(He、Ne、Ar、Kr、Xe等的总称):保护气、电光源(通电发不同颜色的光)、激光技术、冷却剂、麻醉剂 ⒎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 ①氧气:②二氧化碳:③氢气:将气体点燃,用干冷的

初三化学第三单元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溶液的配制导学案精品

【关键字】活动、方法、成绩、质量、问题、合作、掌握、需要、重点、拓展、解决、提高 第二节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二)--溶液的配制导学案 主备人:邓国廷审核人:唐德高 学生姓名:成绩: 学习目标: 1、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方法,进一步熟练药品取用、托盘天平和量筒的使用等基本操作; 2、学会利用溶质质量分数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溶液的配制。 学习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在同样多的两杯水中分别放入一汤匙白糖和两汤匙白糖,得到两种溶液,这两种溶液中,溶质是,溶剂是。尝一下哪杯更甜? ①、若溶质的量不变,溶剂的量减少,溶液的量如何变化?溶液的组成如何变化? ②、若溶质的量不变,溶剂的量增加,溶液的量如何变化?溶液的组成如何变化? ③、若溶质的量增加且完全溶解,溶剂的量不变,溶液的量如何变化?溶液的组成有何变化? ④、若溶质的量减少,溶剂的量不变,溶液的量如何变化?溶液的组成如何变化? 2、溶质的质量分数:, 计算公式:溶质的质量分数= 公式变形可得:溶质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 3、有m 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若将溶质质量分数增达到20%,可采取的方法是() A、蒸发掉溶剂质量的一半 B、蒸发掉m/2 g 溶质。 C、加入m/2 g硝酸钾固体 D、加入m/8 g硝酸钾固体 二、交流展示,看看自己掌握了多少 三:自学导航:阅读课本66-67页,二、溶液的配制,完成“活动天地”中的问题。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步骤和仪器 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固体溶质的溶液的步骤:计算、称量、溶解、装瓶保存;所需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若溶质为液体:配制步骤为:计算、量取、溶解、装瓶保存; 所需仪器有: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四、合作探究:实验室要配制200g 15%的氯化钠溶液,怎样配制? 五、课堂小结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学案及教案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某些金属化合物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比较、归纳的方法加工信息。 (3)培养学生从现象概括本质,再从本质解释现象的认知事物的科学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化学源于生活,化学服务生活”的观念,体会学习化学的价值。 (2)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以及勇于实践、善于反思、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 对金属活动性的探究 三、教学难点: 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作出判断,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四、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展示:“有关真假黄金的图片”,如何鉴别真假黄金? 【新授】 (一)、金属的化学性质 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回忆现象、比较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 ⑴铝在空气中氧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化学方程式)。 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⑵铜丝在空气中加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化学方程式)。 ⑶“真金不怕火炼”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通过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比较金属活动性 【结论】金属活动性:镁、铝> 铁、铜> 金 2、金属和盐酸、稀硫酸的反应 【探究一】比较镁、锌、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学生实验) 活动性

最新初三化学第九章教学案

第1课时化学与能源 【学习目标】 1.知道化石燃料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认识化学在开发新能源、提高能源转化效率等方面的重要性; 2.了解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过程和装置,了解燃烧化石燃料的缺点,使用化学电源的优点,看懂常见电池的简单原理; 3.认识能源和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培养节能和环保意识。了解我国能源与资源短缺的国情,认识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 【课前导学】 1.化石燃料主要是指、、。 2.化石燃料带来的环境问题与能源损耗 (1)煤、石油、天然气的燃烧产物都会有,是温室气体,造成全球气候变暖; (2)化石燃料中,特别是煤和石油,含有硫、氮等杂质,燃烧产物中含有、等酸性物质,造成酸雨等大气污染物; (3)燃烧产生的热量,对周围的环境造成污染。 3.你所知道的能源还有、、、、等。【课堂探索】 一、能源的分类 (1)按照利用方式不同分: 一次能源:指直接取自自然界没有经过加工转换的各种能量和资源。 如:; 二次能源:由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以后得到的能量和资源。 如:。 (2)一次能源按照能否再生可以分为: 可再生能源:指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永续利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如:; 不可再生能源:泛指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现阶段不可能再生的能源资源。 如:。 二、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交流与讨论】 1.人类为什么要开发新能源?; 2.开发新能源,目前还有哪些方法可以缓解能源危机? ; 3.火力发电厂发电时能量的转变过程:; 4.火力发电存在哪些问题? 。

【活动与探究】将铜片和锌片通过导线分别连接电流表的正、负极,再将铜片和锌片同时插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电流表的指针是否发生偏转。 【整理与归纳】 1.在实验中物质经过化学变化将 能转变成______能,这种装置也称为________。 2.与火力发电相比化学电源的优点:既可以 ,又可以提高能量的转化效率。 3.电瓶车内的电瓶在充电时能量的转变形式是由 能转化为 能。电瓶车使用时能量的转变形式是由 能转化为 能。 4.废旧电池丢弃对环境的影响 , 。 如何处理? 。 5.如何应对能源危机? (1)开发 ;(2)研制、使用 ;(3)提高能量的 等。 6.中国节能标志的含义(图9-1-1)。 。 三、氢能源 (1)氢能源的优点:(1) ;(2) ;(3) 。故称为“绿色 能源”。 (2)要利用氢能源还需解决的问题: ; 。 (3)氢能源发展前景:要利用 能来分解水制取氢气,制备高效、廉价的储氢材料。 【当堂反馈】 1.下列燃料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 ) A .酒精 B .石油 C .天然气 D .煤 2.能源可分为一级能源和二级能源。一级能源是指在自然界中现存的能源,二级能源是由一次能源加工转化而成的,下列属于二级能源的是 ( ) A .风能 B .水力 C .电能 D .天然气 3.燃料电池是一种将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直接转换成电能的装置。下列燃料电池比实验现象 电流计指针 溶液颜色 化学方程式 电流计指针偏转的原因 能量转化的方式 9-1-1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元素》精品教案

课题3 元素 教学目标 情景导入 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是一种主要成分为葡萄糖酸锌、蔗糖、纯化水的口服液。用于治疗缺锌引起的营养不良、厌食症、异食癖、口腔溃疡、痤疮、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等。这里的锌指的是单质吗?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在药品或食品标签上见到。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元素 提出问题 1. 一种元素是不是只有一种原子? 2.元素和原子是什么关系呢? 3.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改变,原子不变,元素是否发生变化? 讨论交流阅读教材讨论归纳。了解元素的相关知识。 归纳总结1.概念: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对元素含义的理解 (1)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如H2O与NH4+,H2与He质子数相同,就不是同种元素。 (2)定义中的“一类原子”不能说成“同种原子”。“一类原子”是指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定相同的原子。 (3)元素概念中的“原子”既包括中性原子和离子,如Cl(原子)和C1-(离子)都是氯元素。 3.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故反应前后元素种类肯定不变。 4.元素的种类及分布 (1)种类:①金属元素②非金属元素③稀有气体元素 (2)地壳中各种元素按含量由多到少依次: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其他元素。 (3)生物细胞中居前三位的“氧、碳、氢”元素。

5.元素与分子、原子、离子间的关系 知识拓展元素与原子的区别 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原子即讲种类,又讲个数。 探究点二元素符号 提出问题元素符号如何书写,又表示什么含义? 讨论交流阅读教材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 (1)表示方法:①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如H、C、K、S等。 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即“一大二小”如Na、Mg、Cu等。 (2)元素符号的含义: ①宏观意义:表示一种元素; 微观意义: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②对于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元素符号还表示一种物质。 ③元素符号前面添加上数字时,只能表示多个原子,不能再表示该元素。 探究点三元素周期表 提出问题 元素周期表是按什么编排的呢?有没有规律? 讨论交流阅读教材和元素周期表讨论归纳。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 归纳总结 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结构 (1)在元素周期表中,对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用不同颜色做了分区。(2)横行(周期) 元素周期表每一横行代表一个周期,共有7个横行,即7个周期。 (3)纵行(族) 元素周期表共有18个纵行,每1个纵行叫做一个族,第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所以有16个族。 (4)每一格: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一种元素均占据一格,每一格均包括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 归纳总结原子序数与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 板书设计 课题3元素 一、元素 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