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宁夏南部山区水土流失形成与防治

宁夏南部山区水土流失形成与防治

宁夏南部山区水土流失形成与防治
宁夏南部山区水土流失形成与防治

简介:以宁南山区的黄土区为例,论述了该地区水土流失的现状与危害。认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叠加是黄土区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提出了扩大植被,减少表层土壤被雨水的冲刷。农业和工业生产注意的问题,工程建设中,要强夯加固地基。

关键字:宁夏南部山区黄土区水土流失原因防止措施

宁南山区大部分地区以黄土为主,由于黄土本身的质地结构,再加之这一地区人为和自然的双重叠加,地质灾害的频繁。使水土流失长期危害这一地区农业和经济的发展。本文从宁南黄土丘陵水土流失现状和成因等方面来提出防止的措施。

1﹑宁南地区地质地貌环境背景

1﹑1研究的范围研究区以宁南黄土丘陵区为主,面积约占宁南山区的80%。

1﹑2地貌特征

这一区以黄土丘陵最为典型,还集有少量的山地和盆地,以及西吉和固原境内的丹霞地貌。是一个地质灾害频繁﹑水土流失极为严重的地域。黄土丘陵的坡度多在25o以上。这一特殊的地形地貌为水土流失提供了重力条件。

1﹑3黄土分布

宁南黄土丘陵是我国黄土高原的一部分,占该区面积的80%。该区黄土的典型特征是粗粒﹑孔隙度大﹑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小﹑粘度也小。黄土颗粒小,土质疏松,容易受水侵蚀;缺乏植被时更易导致地表径流造成的冲蚀、塌陷。

1﹑4气候概况

宁夏南部地区冬季漫长,夏季酷而短,干旱少雨,为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区内常年日照充足,大风是这一地区的重要的气候特征。而伴随而生的有沙尘暴,近几年,每年一般为15 d为沙尘天气,强风作用下,使土地裸露。为水土流失创造了条件,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多集中在7—9月,风强度大﹑历时短﹑暴雨的集中倾泄,使黄土地区的水土流失形成了条件。

2﹑水土流失的现状

本区水土流失面积达25800Km2。占区域总面积的80%。其中23.7%的面[tt1]积侵蚀模数达5000—10000t/Km2。属于严重区。植被覆盖与水土流失息息相关。宁南地区草原和森林覆盖率极低,水土流失以水蚀和重力侵蚀为主。稀疏的植被,使陡峭的地面裸露,导致松散的黄土更为裸露。据研究,其水力侵蚀以中度﹑强度和极强度为主,侵蚀程度由六盘山有植被覆盖地区向西北部黄土裸露区加深,严重的水土流失灾害造成该地区土地资源严重破坏,耕地肥力下降,土地贫瘠。全年流失泥沙约1亿吨。

3﹑水土流失的原因

3﹑1黄土本身的结构特征和显著的地质与地形

本区黄土分布广泛,黄土以粒大﹑孔大﹑疏松和地形破碎﹑粘度小为显著特征,山体坡度大多在25o以上。地震灾害频繁,而黄土本身抗震能力差,地震又造成黄土斜坡土质结构破坏,导致崩塌,并发生大量的裂隙,为暴雨后,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大型水土流失创造了条件和成因。

3﹑2人为活动对表层环境的影响

水土流失的形成常与人类活动的频繁程度伴随而生。这一地区历史优久,林草场丰富,在历史上曾有过大量水草丰美的草原和一部分树林。历史上这一地区,由于复杂的地形和恶劣的环境,虽然有人类的活动,但大多是边关驻军。清朝时期,清政府对回族进行了大量的屠杀,将剩下的戍关到现在的宁南山区。所以这一地区大多是回族这一少数民族,为了生存,就将原来的生态环境破坏掉了。而这一地区的人们对林草场只取不养,由于宗教的原因,计划生育工作非常难搞。

再加之建国以后,人口的不断增长,而人口密度宁南为76人/平方公里,固原地区为110人。这对生态及环境的压力很大。人们的文化素质又普遍比较低下。所以,人们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大量垦荒,原生植被破坏,造成土地的大量裸露。加之掠夺式经营,致使草场面积愈来愈小,退化越来越严重,水土流失也越来越严重。97—98年间,由于秋季暴雨频繁,是这一地区遇上了历史上曾未有过的水灾,而更为严重的是山体滑坡和崩塌,土壤有机质被雨水冲刷遗尽。西吉县葫芦河支流黑城河本身河岸约高5米左右,宽约为300米左右,两年之后,由于泥沙的淤积,河床迅速抬升至3米左右。两年之间,河床抬升2米多,可见水土流失的严重性。

3、3退耕还林中诱发的问题

西部大开发,国家提出了退耕还林还草的政策。在宁南山区,为了响音国家的号召,春天就有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活动,但常常存在不植则罢,一植一混而上的现象。破坏了原来就很脆弱的草皮,一些地方成片的地皮裸露,使原有的草皮更加疏松。促使在夏天遇上暴雨时,水土流失更加严重,土壤有机质也大量流失。再加之宁南山区气候干旱,大多春天种的树由于缺少水分,在没人专管的情况下,成活率极低。98%的树无法成活。当地一些政府只重视数量,不重视质量,大量的树当年就死去。当地有一句谚语“春天种,夏天拔,冬天喝的是罐罐茶。”说明当地人民破坏也很严重。由于山上没有树,地皮又由于种树很疏松。一些政府机关也由于受教条主义的影响,不按当地客观规律,在不宜种树的地方种树。收效不说,却加重了这一地区脆弱的动态平衡,这样也促使了水土流失的形成。

4、治理措施

4、1按流失强度治理

严重流失区

土地利用方向是农林牧并举,通过修好种好基本农田,提高粮食单产,促进陡坡退耕,大力造林种草,改广种薄收为少种多收,改单一农业(粮食)经营为农林牧副业综合经营。从长远看,农林牧业用地和其他用地比例,宏观上大致可调整为4:3:3:2。

水土保持必须采取工程与林草协调,治坡与治沟并举的综合治理措施。在措施布局上,高塬沟壑区采取塬面、塬边(沟头)、沟坡、沟底四道防线,保塬固沟;丘陵沟壑区一般采取坡耕地修梯田,荒坡种林草,沟底修谷坊、淤地坝三项建设。丘陵区的5个副区,由于地形、人口等因素的差异,在措施布局上应各有侧重:第一、二副区沟中修坝淤地在农田基建中占相当比重;第三、四副区农田基建则以坡地修梯田为主;第五副区中的涧地,则主要搞引洪漫地,保涧。

局部流失区

本区土地利用方向以林牧为主,从长远看,农、林、牧业用地和其他用地比例,宏观上大致可调整为1:4:4:1。水土保持以保护好现有林草植被为主,对局部林草遭到破坏而流失严重的地方,也需采取综合性水土保持措施。风沙区与干旱草原区风蚀严重,需要采取防风固沙的治理措施。

轻微流失区

土地利用方向以农业为主,从长远看,农、林、牧业用地和其他用地比例,宏观上大致可调整为6:1:1:2。治理任务主要是进一步搞好水利,提高灌溉效益,力争进一步高产。在阶地区有少量侵蚀沟,应采取似高塬区“四道防线”的治理措施。

4、2解决这一地区的贫困是关键

鉴于回族人口集中的黄土高原上的突出贫困,解决这些困难不仅仅是出于经济发展需要,更是出于社会和政治需要。政府有义务来承担这些责任。只有将这一棘手的问题解决了,许多问题也就随之而解了。

4、3再按当地实际解决的措施

(1)、因地制宜,按当地自然规律进行水土流失的防治,恢复地表植被为主,扩大植被覆盖率。减少表层土壤被雨水的冲涮,而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休轮作业,不要盲目的一哄而上。

(2)、农业生产中采取沟垄、坑田、梯田等保水耕田法。

(3)、在工程建设中,要强夯加固地基。

(4)、配合系统的技术性措施,建立相应的社会性对策,延缓水土流失灾害的直接潜在的影响。以达到降低宁南地区水土流失造成的损失。

治理宁南山区的水土流失是一项世界性的难题,相信随着人们对科技掌握程度的提高,这一问题终将解决的。

水土流失的预防和防治措施

生物和工程措施。通过植树造林,特别是种植抗旱保水的植被,利用其强大的根系锁住水分,把坡地推成梯田,利用鱼鳞坑、水窖等积水,结合小流域综合治理。治坡与治沟相结合,以治坡为主;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以生物措施为主。

退耕、封育、禁牧等措施。对宁夏南部山区大片人口密度比较小、降雨适当的地区,要采取退耕、封育、禁牧等措施,促进生态自然修复,恢复植被覆盖,加快水土流失治理进程。应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国家加大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利时机,鼓励农民将坡度大于25°、产量低于750kg/hm2的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进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发展畜牧业和种植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和树种,使农民退耕后既有稳定收入,又能尽快脱贫致富。同时应制定政策,禁止对现有荒山荒坡的开垦,禁止对荒山荒坡过采、过牧等掠压式经营,防止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加强对现有林草植被的保护,封山育林育草,使荒山荒坡的植被得到一定恢复后,再进行植树种草的荒山绿化工作,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调整农业结构。宁夏南部山区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状况、低下的农业生产力水平,除与气候和干旱有关外,还与长期不合理的农业经营方式和生产关系有关。长期以来,在谋生压力下,形成了以破坏天然植被、开荒种粮为主的传统农业生产体系,从而导致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应当对农业经营方式和农业生态系统进行重大调整。

一是通过大规模的退耕还林还草,大力推广先进适用农业种植和经营技术,对保留下来的基本农田精耕细作,提高单产,增强生态环境建设和农业系统改造。通过发展畜牧业和林果业以及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民的收入。退耕的农民为了生态建设付出了极大代价,必须给予充分而有效的补偿。有必要向退耕农民无偿调拨粮食,加大以工代赈投入,改善山区农民的基本生活条件。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标准范本

解决方案编号:LX-FS-A24531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标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 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未来要做的重要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1.水土保持管理组织机构 项目经理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水土保持领导小组,由项目副经理、总工程师及各部门负责人组成。安全质量管理班组、施工班组和项目总工程师负责施工现场的有关技术、方案的制定、执行、检查、落实、评估等。 2.水土保持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对于水土流失的防治原则:“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凡在生产建设过程中造成水土流失的,都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对水土流失进行治理。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1 概述 公路工程建设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线长面广,土石方挖填量大,增加水土流失的危险性,对公路建设项目编制水土保持方案,采取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根据同源高速公路路基桥隧工程建设特点,提出公路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从大同—浑源段工程第四合同段起点里程桩号为K21+000,终点桩号为K24+100,全线长3.1KM 目前正在进行施工。 2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2.1 水土流失防治目标 根据水土保持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确定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总体目标为:结合项目建设特点,积极合理地配置各种水土保持防护措施,将因公路建设带来的人为水土流失减少到最小程度。 表2-1 水土流失防治目标 2.2 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根据建设项目工程施工特点和各施工区水土流失类型和强度进行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1)主体工程区 主体工程主要由路基区、桥涵区和隧道区组成,因此主体工程水土流失又分为路基区、 桥涵区和隧道区进行重点防治。 (2)临建区 主要为生活区、仓库、预制场、拌和场等。临建工程需要清理地表,平整场地,扰动地表面积大,改变原来的土壤结构,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应加以防治。 (3)施工道路区 主要在施工前和施工中做好临时拦挡防护措施和开挖要求,在施工结束后,进行复耕和造林,恢复植被。 (4)弃渣场区 全线拟设弃渣场,根据水土流失预测,弃渣场水土流失占5%。 由于所占比例相对较少,容易被有关单位忽视治理而造成水土流失,影响环境景观,应重点加以防治。 2.3 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 水土保持综合措施包括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工程措施主要包括开挖和填筑边坡的工程护坡、截排水沟以及施工道路的排水沟,弃渣场的挡渣墙、截排水沟等;植物工程措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1水土流失概述 水土流失是指土壤在水的浸润和冲击作用下,其结构发生破碎和松散,随水坡度集中、多暴雨、地表土质疏松植被稀少等,是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毁林开荒、陡坡顺坡开垦、超载过牧、盲目扩大耕地、砍滥伐、破坏天然植被、开发建设不注意采取水土保持措施等行为不当的经济活动,是造成土流失的主导因素。水土流失造成土壤肥力降低,引起环境质量下降和生态平衡失调,导致河、湖淤积,影响水利工程的使用。在自然状态下,纯粹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侵蚀过程非常缓慢,常与土壤形成过程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2水土流失的类型根据产生水土流失的“动力”,分布最广泛的水土流失可分为水利侵蚀,重力侵蚀,风力侵蚀三种类型。 2.1水力侵蚀 水力侵蚀分布最广泛,在山区、丘陵区和一切有的地面,暴雨时都会产生水力侵蚀。它的特点是以地面的水为动力冲走土壤。例如:黄河流域。在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作用下,土壤、土体或其他地面组成物质被破坏、搬运和沉积的过程,称为水力侵蚀,水力侵蚀是以水为载体的。土壤随水流失,不仅破坏土地资源淤积水库,抬高河床,也减少了水资源的可利用量。根据水力作用于地表物质形成不同的侵蚀形态,进一步分为溅蚀、面蚀、细沟侵蚀、浅沟侵蚀和切沟侵蚀等。水力侵蚀分布最广泛,在山区、丘陵区和一切有坡度的地面,暴雨时会产生水力侵蚀。它的特点是以地面的水为动力冲走土壤。 2、重力侵蚀主要分布在山区、丘陵区的沟壑和陡坡上,在陡坡和沟的两岸沟壁,其中一部分下部被水流淘空,由于土壤及其成土母质自身的重力作用,不能继续保留在原来的位置,分散地或成片地塌落。 3、风力侵蚀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华北和东北的沙漠、沙地和丘陵盖沙地区,其次是东南沿海沙地,再次是河南、安徽、江苏几省的“黄泛区”(历史上由于黄河决口改道带出泥沙形成)。它的特点是由于风力扬起沙粒,离开原来的位置,随风飘浮到另外的地方降落。例如:河西走廊、黄土高原 5水土流失的原因 水土流失不仅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造成群众生活贫困,而且为下游江河带来严重的洪水泥沙危害。被洪水淹没的地方,不论城镇和农村人民的生命财产都遭受严重损失。泥沙淤积在湖泊、水库、河床,对整个国民 经济建设造成的危害更是十分深远,在全国各省(区)不同程度地部存在这样的问题。我国是个多山国家,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3同时我国又是世界上黄土分

山体水土流失现状及对策研究

山体水土流失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目前我国山区水土流失情况严重,衍生的石漠化现象正以2%的速度吞噬着宝贵的土地资源。武汉大学花草树木茂盛,自然景色极佳,但校园山体亦有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现象。美好的生态环境需要得到保护,为研究山体水土流失机理与相应治理对策,以武汉大学校园内珞珈山、狮子山为研究对象,调查其水土流失现状,分析成因并提出可行性对策。 关键词:水土流失;治理对策;校园山体 1 山体水土流失现状 水土流失的学术定义为:“在水力、风力、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的破坏和损失。”它包括土壤表层侵蚀和水的损失。结合定义实地调查得出,在校园内珞珈山、狮子山范围内,存在着水力侵蚀、风力侵蚀、重力侵蚀及一定的人为侵蚀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但由于山体近乎100%的植被覆盖,起着防蚀固土的特殊作用,因此校园内山体总体水土保持良好,部分区域存在土壤侵蚀,侵蚀类型包括水力侵蚀、重力侵蚀、混合侵蚀与风力侵蚀。 ①水力侵蚀。校园山体土壤侵蚀的主要类型为水力侵蚀,在强降雨条件下,地面表层土壤组成物质被破坏、搬运和沉积。水力侵蚀以沟蚀、面蚀为主要表现形式。 ②重力侵蚀。在狮子山北坡、珞珈山南坡部分坡段较陡峭,地面岩体和土体物质在重力作用下失去平衡而产生位移,流向地势较低地方。在考察中发现陡坡上的土石岩体表面松散,与下层土体有明显分层现象,高差达20~40 cm。 ③混合侵蚀。沿东西轴线方向,珞珈山沿程分布共5个大型水土流失区。共同特点是:植被覆盖率低、坡度角大(﹥45°)、遇强降雨极易汇流冲蚀土壤,系在水流冲力和重力共同作用下的土壤侵蚀。但总体珞珈山植被覆盖率高,松软堆积物少,石块体积较大不易冲走,因此混合侵蚀规模与强度较小。 ④风力侵蚀。校园山体由于其极高的植被覆盖率,风力侵蚀面积较小,主要集中在狮子山顶部樱顶老图前面的平台。土粒、沙粒或岩石碎屑在强大的气流冲击作用下被搬运和堆积。 2 水土流失原因分析 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可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大类,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质、地形地貌、土壤和植被分布等因素。 气候因素:武汉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表现为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 204.5 mm。雨量大,会增大水土流失量。同时雨水集中在初夏梅雨季节(6~8月),雨强大,持续时间较长,造成土壤含水量增大,坡面汇流形成强大的径流,沿着已有的浅沟冲刷土层造成水土流失。 地质因素:珞珈山由十几个相连的小山组成,海拔高118.5 m,狮子山海拔69 m,四季较明显,植物茂盛。山体基岩主要为下古生代页岩、泥盆纪砂岩、下石炭纪石英岩(本区面积最大)和珞珈火石岩。其上覆盖一层厚薄不均的棕黄色粘土,由山顶至山麓,粘土层逐渐增厚。狮子山土层较厚,水力侵蚀易带走表层松软土壤质;而珞珈山顶岩石出露较多,分布较广,抗侵蚀能力强、风化速度慢,表层土壤层较薄。 地形地貌因素:狮子山段坡度整体偏缓,考察发现只有小部分区域偏陡,近乎垂直分布;珞珈山整体偏陡,凹形坡上部陡,下部缓,中部土壤侵蚀强烈,下部侵蚀减弱,存在淤积现象。沿轴向分布的5个混合侵蚀区其坡度近45°~60°,

中国水土流失现状及防治分析

中国水土流失现状及防治分析 姓名石孟杰 学号2012213271 序号39 摘要:近几十年来, 洪涝不断, 旱灾无常,这些与我国的水土流失严重的现状息息相关。水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替代的基本条件和基础资源, 水土流失问题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中国人地矛盾突出, 经济的增长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土地系统, 但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 中国很容易发生水土流失。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容易形成荒漠化现象,我国是遭受荒漠化危害较严重的国家之一,不仅荒漠化类型多,而且分布面积广。荒漠化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环境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农、林、牧业生产,威胁着城乡人民生活。可见,水土流失若不得到足够的重视以及不妥善治理将给人们的人身财产和生命安全带来严重的危害, 不仅仅阻碍国家经济建设, 而且也不利于环境和生态的保护,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对待, 全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 关键词:水土流失;荒漠化;现状;危害;解决措施 1. 引言 目前,全国约37%的国土面积存在较为严重的水土流失, 这些地区自然环境恶劣,生态脆弱,生产生活条件差,严重的水土流失已经成为制约这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发自然资源的活动更加频繁。由于各类生建设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未能采取有效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肆意开山炸石, 任意弃渣, 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因此,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难点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要充分认识搞好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搞好水土保持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 加快水土流失防治进程。 2. 水土流失的概述 水土流失是什么,关于这个问题,《中国水利百科全书》中给出的定义是:在水力、重、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亦称水土损失。土地表层侵蚀指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以及其他外营力作用下,土壤、土壤母质及岩屑、松软岩层被破坏、剥蚀、转运和沉积的全部过程。水土流失在国外叫土壤侵蚀,美国土壤保持学会关于土壤侵蚀的解释是:“水、风、冰或重力等营力对陆地表面的磨损。或者造成土壤、岩屑的分散与移动。”英国学者对土壤侵蚀的定义是:“就其本质而言,土壤侵蚀是一种夷平过程,使土壤和岩石颗粒在重力的作用下发生转运、滚动或流失。风和水是使颗粒变松和破坏的主要营力。”由此可见,国外水土流失的定义也包括了风蚀。而生态学认为,水土流失是指缺少有效保护的土壤不能有效地将水分保持在土壤中而造成水分流失的现象,同时伴随水的流失,产生对土壤的侵蚀和冲刷,也使土壤流失。

水土流失预测

第7章水土流失预测 7.1预测的目的原则 7.1.1预测目的 根据项目建设施工特点,在调查和计算出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损坏、扰动地表植被面积,弃土、弃渣的来源、数量、堆放方式、地点及占地面积的基础上,结合当地水土流失特征,进行综合分析论证,采用科学合理的预测方法,对造成水土流失的形式、强度、数量、危害等进行调查评价,为合理布设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总体布局及各单项防治措施设计,有效防治新增水土流失提供依据,也有助于保障项目将来的安全运营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7.1.2预测原则 根据本工程建设所产生水土流失特点,水土流失预测的原则如下。 (1)本工程已经开工建设,且已近完工,应对施工期水土流失量进行调查,自然恢复期进行预测,每个预测(调查)单元的时段按最不利的情况进行考虑,超过雨季长度的按年计算,不超过雨季长度的按占雨季长度的比例计算。 (2)本方案所有的预测(调查)方法、预测(调查)内容和预测(调查)结果等,均是以“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正常的设计功能,无水土保持工程条件下可能产生的土壤流失量与危害”为前提进行的预测分析。 (3)项目建设水土流失预测(调查)将根据项目特点进行综合分析。本方案将主要对因项目建设而扰动破坏原地表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结合土壤侵蚀原理进行定量分析。 7.2水土流失特点分析 根据本项目的实际情况,本项目由于施工期土石方开挖、填筑、堆放等,扰动原地貌,占压土地,破坏原有植被,造成土体结构疏松,使其水土保持功能降低或

丧失,加剧了区域内水土流失的发生和发展。该项目建设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新增水土流失其主要特点如下: (1)土方开挖及搬运量大 本项目产生废弃土石方22935m3,废弃土石方堆放在渠道两侧边坡,土体松散,且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在降雨天气极易发生水土流失。 (2)地表扰动范围呈线状分布 本工程所扰动地表面积较其它项目相对较分散,主要分区钦北区及灵东区,扰动区域线状分布。 (3)扰动区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蚀为主 按全国土壤侵蚀类型区划标准,项目区属以水力侵蚀为主的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允许值为500t/km2.a,施工期间的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蚀为主。 (4)水土流失时段集中 工程施工期为旱季,时间较短(4个月),因此工程沿线堆放土石方未发现重大水土流失现象。 7.3水土流失预测(调查)范围 由于该项目主体工程已经基本完工,不涉及到地表的扰动问题。因此本方案将对施工期间和自然恢复期间损坏水土保持设施数量、水土流失量、弃渣量等进行实地调查。钦灵灌区2010年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第一批)水土流失调查范围包括灵东北干渠、灵东南干渠、吉隆西干渠、吉隆总干渠、九百垌干渠、京塘总干渠及各渠段施工便道和施工场地。 7.4水土流失预测时段 钦灵灌区2010年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第一批)施工建设期已近尾声,本方案将调查项目施工期间、自然恢复期间的水土流失情况。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结合项目建设区的特点,本项目调查时段分为施工期、自然

关于宁夏南部山区水土流失之浅谈

关于宁夏南部山区水土流失之浅谈 关于宁夏南部山区水土流失之浅谈 科目:自然地理学 姓名:官昊慧 班级:自然保护区11班 学号:101214109

宁夏南部山区水土流失 摘要 宁夏南部山区属黄土高原地带。黄土高原由于立地条件的特殊性,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治理水土流失,就必须先研究造成流失的原因、特点,治理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效控制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通过对宁夏南部山区地形,气候,水土流失现状和危害的分析,提出了防治水土流失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水土流失;原因;现状;危害;防治措施。 正文 宁夏南部山区是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贫困地区,也是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生态环境最为恶略地区之一,宁夏南部山区系指宁夏回族自治区南半部丘陵,山地,盆地的统称,包括固原市的原州区,彭阳县,西吉县,隆德县,泾源县,海原县六个县区,及吴忠市的盐池县,同心县和红寺堡开发区,占全区总面积58.8%,一般亦称为西海固地区。 宁南山区水土流失面积达25800km2,占区域总面积的80%。其中23.70%的面积侵蚀模数达5 000~10000t/km2属于严重区。植被覆盖与水土流失息息相关,宁南地区草原和森林覆盖率极低,水土流失以水蚀和重力侵蚀为主,稀疏的植被使陡峭的地面裸露,导致松散的黄土更为裸露。据研究,其水力侵蚀以中度、强度和极强度为主,侵蚀程度由六盘山有植被覆盖地区向西北部黄土裸露区加深,严重的水土流失灾害造成该地区土地资源严重破坏,耕地肥力下降,土地贫瘠,全年流失泥沙约一亿吨。 宁夏南部山区地处于中国的第二地势阶梯,黄土高原西部,生态极为脆弱。本区黄土分布广泛,黄土以粒大﹑孔大﹑疏松和地形破碎﹑粘度小为显著特征,国土面积中以丘陵地所占的比重最大,占总面积的44.79%,山地占11.47%。地震灾害频繁,而黄土本身抗震能力差,地震又造成黄土斜坡土质结构破坏,导致崩塌,并发生大量的裂隙,为暴雨后,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大型水土流失创造了条件和成因。气候与水文由半湿润向半干旱和干旱地区过渡,植被由森林向干草原,荒漠草原过渡。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具有干旱少雨,降雨集中多暴雨,昼夜温差大,年降水量在200毫米—650毫米。

8 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布设1031

8 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布设 8.1 水土流失防治目标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不仅要将新增的水土流失进行防治,还需结合区域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划分和治理规划的要求,对项目区原有的水土流失进行治理。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防治,首先要将水土流失控制在本底土壤侵蚀模数范围之内,然后将其恢复到土壤容许流失量以下,促进项目区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依据水土保持相关技术规范、标准,结合项目区气候气象特点、土壤侵蚀强度分级和地形地貌特征,提出水土流失防治定量目标。 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 500433—2008)的规定,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应达到下列防治水土流失的基本目标: (1)项目建设区的原有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治理。 (2)新增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 (3)生态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4)水土保持设施安全有效。 (5)扰动土地治理率、水土流失总治理度、土壤流失控制比、拦渣率、林草植被恢复率、林草覆盖率六项指标达到《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 50434—2008)规定的建设类项目二级标准,目标值见本报告书第2.3节表 2.3.1。

8.2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设原则 (1)本方案编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及有关配套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为主要依据,结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土保持有关规定拟定方案,并符合环境保护的总体要求。 (2)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治理”及减少控制扰动面积的原则,在广泛收集资料及现场踏勘的基础上,利用已有的水土保持治理经验,结合水电站建设项目的特点,合理界定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3)本方案要结合工程开发建设的特点,并根据当地的自然、社会环境及水土保持现状,因地制宜的布置各项防治措施,建立选型正确、结构合理、功能齐全、效果显著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治体系。水土保持措施既要满足水土保持的要求,又要避免重复设计。 (4)注重防治措施的时效性。在水保方案制定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各种防护措施在时间安排上的合理性,这样才能使各种防护措施充分发挥其效能。 (5)生态效益优先原则。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弃土、弃渣优先考虑综合利用,对弃渣先拦后弃;水土保持措施要与主体工程相互协调,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 (6)坚持工程建设及生产与保护水土资源相结合的原则,水电站的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的规划布设应从电站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害设防,使方案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7)本方案作为主体工程设计的组成部分,与主体工程相互协调,并为整体项目服务。坚持水土保持工程与水电站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三同时的原则。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1 水土流失概述 水土流失是指土壤在水的浸润和冲击作用下,其结构发生破碎和松散,随水坡度集中、多暴雨、地表土质疏松植被稀少等,是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毁林开荒、陡坡顺坡开垦、超载过牧、盲目扩大耕地、砍滥伐、破坏天然植被、开发建设不注意采取水土保持措施等行为不当的经济活动,是造成土流失的主导因素。水土流失造成土壤肥力降低,引起环境质量下降和生态平衡失调,导致河、湖淤积,影响水利工程的使用。在自然状态下,纯粹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侵蚀过程非常缓慢,常与土壤形成过程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2 水土流失的类型根据产生水土流失的“动力”,分布最广泛的水土流失可分为水利侵蚀,重力侵蚀,风力侵蚀三种类型。 2.1水力侵蚀 水力侵蚀分布最广泛,在山区、丘陵区和一切有的地面,暴雨时都会产生水力侵蚀。它的特点是以地面的水为动力冲走土壤。例如:黄河流域。在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作用下,土壤、土体或其他地面组成物质被破坏、搬运和沉积的过程,称为水力侵蚀,水力侵蚀是以水为载体的。土壤随水流失,不仅破坏土地资源淤积水库,抬高河床,也减少了水资源的可利用量。根据水力作用于地表物质形成不同的侵蚀形态,进一步分为溅蚀、面蚀、细沟侵蚀、浅沟侵蚀和切沟侵蚀等。水力侵蚀分布最广泛,在山区、丘陵区和一切有坡度的地面,暴雨时会产生水力侵蚀。它的特点是以地面的水为动力冲走土壤。 2、重力侵蚀主要分布在山区、丘陵区的沟壑和陡坡上,在陡坡和沟的两岸沟壁,其中一部分下部被水流淘空,由于土壤及其成土母质自身的重力作用,不能继续保留在原来的位置,分散地或成片地塌落。 3、风力侵蚀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华北和东北的沙漠、沙地和丘陵盖沙地区,其次是东南沿海沙地,再次是河南、安徽、江苏几省的“黄泛区”(历史上由于黄河决口改道带出泥沙形成)。它的特点是由于风力扬起沙粒,离开原来的位置,随风飘浮到另外的地方降落。例如:河西走廊、黄土高原 5 水土流失的原因 水土流失不仅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造成群众生活贫困,而且为下游江河带来严重的洪水泥沙危害。被洪水淹没的地方,不论城镇和农村人民的生命财产都遭受严重损失。泥沙淤积在湖泊、水库、河床,对整个国民经济建设造成的危害更是十分深远,在全国各省(区) 不同程度地部存在这样的问题。我国是个多山国家,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3 同时我国又是世界

我国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特点及水土流失预防措施

我国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特点及水土流 失预防措施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生产建设项目,同时,由于人为原因引起的水土流失变得越来越严重。因此,了解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特点、成因以及造成的危害,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防治提供可靠地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合理使用水土资源提供了经验。 关键词: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预防措施新理念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建设项目数量的不断增加,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导致大面积的原状地貌遭到了扰动、大量林地遭到破坏。同时,在建设项目中产生了大量的弃土弃渣,加剧了水土流失的速率,并留下了严重的隐患。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是人类在从事各种资源生产和生产建设过程中,扰动土壤表层或地下岩层、排放固体弃渣等造成水土资源的破坏和损失。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与一般的水土流失有明显的区别,其中,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与人为活动有很大的联系。 1、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成因 生产建设项目造成水土流失有两方面的原因:1.通过开挖、占压土地直接造成土壤的位移和功能的丧失。2.通过改变项目取得自然条件加速水土流失。

1.1直接造成土壤的位移和损失 生产建设项目通常将富含有机质的表土层甚至整个土壤层剥离,造成了原始地表土壤的位移和土地生产离得下降,属于水土流失的范畴。几乎所有的生产建设项目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上述现象,尤以采矿中的露天采矿最为严重。露天采矿必须首先剥离矿体上覆盖的土壤及岩层,暴露出岩层,再实施采矿,因而矿体上覆盖的表土与岩层的分离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同时,剥离的表土及岩石的堆积也可能形成新的水土流失策源地,造成弃渣的水土流失。 1.2 毁坏水土保持设施,削减区域水土保持能力 生产建设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永久性或临时性征占土地,损坏大量水土保持设施,并且损坏具有水土保持和涵养水源的湿地、水域等,削弱了项目区及其周边地带的水土保持功能,产生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1.3 破坏地表植被,降低地表抗蚀力 地表植被可以显著地减少土壤侵蚀,保护土壤免受雨滴的溅蚀作用。同时植被冠层可以截留一部分降雨,延长径流形成的时间,保护土壤,此外,植被可以减缓径流流速,减少沟间侵蚀。植物根系具有固持土壤的作用,增加土壤的抗冲性和抗蚀力。生产建设项目清除了地表被覆,降低植被覆盖度,造成土地裸露,为水土流失创造了条件。土壤失去植被的保护将直接遭受雨水的击打、剥蚀、搬离。同时植被盖度的下降,容易诱发严重的风力侵蚀。生产建设项目破坏了土壤的结构,改变了土壤成分,影响土壤的透水性、抗蚀力、抗冲性等,减

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公告项目

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公告项目实施方案 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 二○○七年四月

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公告 项目实施方案 核定:郭索彦 审查:姜德文 校核:李智广 编制人员:李智广严慕绥 曹炜赵院 肖冬X宪春 梁音黄健 曹文华陈薇 罗志东

前言 《中华人民XX国水土保持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建立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对全国水土流失动态进行监测预报,并予以公告。《中华人民XX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分别公告水土保持监测情况。公告应当包括下列事项:(一)水土流失的面积、分布状况和流失程度;(二)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及其发展趋势;(三)水土流失防治情况及其效益。自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水利部已组织开展了三次全国水土流失遥感普查,并公告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强度及其分布,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规划及相关行业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2002年来,水利部组织实施了“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项目,为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和公告奠定了硬件和软件基础。水利部连续发布了2003~2005年《中国水土保持公报》,公告了年度全国水土流失状况、国家重点防治工程建设情况及其效益,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了重要依据。 为了全面、科学、持续地了解和掌握全国水土流失动态变化情况,评价水土流失防治效果,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又好又快发展,财政部和水利部批准立项实施“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公告” 项目(《关于下达水利部2007年部门预算“一下”控制数的通知》,财农便函[2006]274号;《关于下达2007年部门预算控制数(财政拨款部分)的通知》,财经预[2006]154号),2007年预算控制数600万元,由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承担。 为了保证本项目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聘请相关知名专家组成了项目专家指导组,成立了中心主任任组长、副主任任副组长、中心各处负责人参加的项目执行领导组,设立项目办公室;制定了《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公告项目实施管理办法》、《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公告项目外委任务合同管理办法》和《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公告项目财务管理办法》,规X了项目各项制度和执行程序。 根据项目“二上”的预算草案实施方案和《关于下达2007年部门预算控制数

浅析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

浅析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 1水土流失恶化水环境减少可持续 利用的水资源 1. 1涵养水源功能变差 在水资源的循环过程中,通过蒸发作用与植物 的蒸腾作用使水分转化为气态水而进入大气,风推 动大气中的水蒸气移动和分布,并以降水形式回落 到海洋和大陆。大陆上的水可能暂时贮存于土壤、湖泊、河流和冰川中,或者通过蒸发、蒸腾进入大气, 或以液态经过河流和地下水最后返回海洋。在水资源这样周而复始地循环中人类得以生存,降水与蒸 发的差量便是农业生产和人类日常生活用水的 源。 水土流失以水循环过程中陆地液态水与海洋 的位能差为动力干扰水分循环的自然机制,造成 利用水资源严重短缺。地表水、土壤水和部分地下水都是以土壤为载体附着在土壤上,水土是不可分的,土地资源的良好状况是水资源存在的保证。土 壤孔隙抗重力所蓄积的水称为土壤的田间持水量, 是土壤贮水能力的上限,田间持水量的大小取决于 土壤的质地与结构。水土流失使得土层变薄、土壤结构发生改变、土壤持水量降低,同时又为新的加速状态的水土流失创造了更为适宜的条件,引发新的 水土流失,形成恶性循环。最终,水土流失导致水土 流失的发源地区域涵养水源的功能变差,使得降雨 作用下区域坡面径流增加,加剧旱涝灾害,容易诱发 洪涝灾害。 1. 2大量泥沙进入江河湖库 水土流失作为原动力携带大量土壤泥沙进入江 河水系,淤积在下游河床和水库库底,对于下游造成 严重的危害:水系河道淤堵、河床抬高,泄洪能力大 打折扣,“地上悬河”现象日趋普遍,已经不再为黄 河所专有,严重威胁河流两岸的居民生产、生活安全;河流泥沙含量过高,综合利用功能降低,水土流 失引起的泥沙下泄,淤积湖库使得水利工程设施的 调洪蓄水、灌溉、发电等功能不能有效发挥甚至失效,对国民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水土流失引发的面 源污染使得大量的农药、化肥进入水系,导致水质严重恶化。由于我国绝大多数水源在山区和水土流失区,水土流失作为载体在输送大量泥沙的同时,也输 送了大量化肥、农药和生活垃圾。 2水土流失蚕食土地资源 2. 1导致可利用土地资源急剧减少 水土流失最为直接的危害就是将土地资源的表

宁夏南部山区水土流失形成与防治

简介:以宁南山区的黄土区为例,论述了该地区水土流失的现状与危害。认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叠加是黄土区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提出了扩大植被,减少表层土壤被雨水的冲刷。农业和工业生产注意的问题,工程建设中,要强夯加固地基。 关键字:宁夏南部山区黄土区水土流失原因防止措施 宁南山区大部分地区以黄土为主,由于黄土本身的质地结构,再加之这一地区人为和自然的双重叠加,地质灾害的频繁。使水土流失长期危害这一地区农业和经济的发展。本文从宁南黄土丘陵水土流失现状和成因等方面来提出防止的措施。 1﹑宁南地区地质地貌环境背景 1﹑1研究的范围研究区以宁南黄土丘陵区为主,面积约占宁南山区的80%。 1﹑2地貌特征 这一区以黄土丘陵最为典型,还集有少量的山地和盆地,以及西吉和固原境内的丹霞地貌。是一个地质灾害频繁﹑水土流失极为严重的地域。黄土丘陵的坡度多在25o以上。这一特殊的地形地貌为水土流失提供了重力条件。 1﹑3黄土分布 宁南黄土丘陵是我国黄土高原的一部分,占该区面积的80%。该区黄土的典型特征是粗粒﹑孔隙度大﹑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小﹑粘度也小。黄土颗粒小,土质疏松,容易受水侵蚀;缺乏植被时更易导致地表径流造成的冲蚀、塌陷。 1﹑4气候概况 宁夏南部地区冬季漫长,夏季酷而短,干旱少雨,为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区内常年日照充足,大风是这一地区的重要的气候特征。而伴随而生的有沙尘暴,近几年,每年一般为15 d为沙尘天气,强风作用下,使土地裸露。为水土流失创造了条件,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多集中在7—9月,风强度大﹑历时短﹑暴雨的集中倾泄,使黄土地区的水土流失形成了条件。 2﹑水土流失的现状 本区水土流失面积达25800Km2。占区域总面积的80%。其中23.7%的面[tt1]积侵蚀模数达5000—10000t/Km2。属于严重区。植被覆盖与水土流失息息相关。宁南地区草原和森林覆盖率极低,水土流失以水蚀和重力侵蚀为主。稀疏的植被,使陡峭的地面裸露,导致松散的黄土更为裸露。据研究,其水力侵蚀以中度﹑强度和极强度为主,侵蚀程度由六盘山有植被覆盖地区向西北部黄土裸露区加深,严重的水土流失灾害造成该地区土地资源严重破坏,耕地肥力下降,土地贫瘠。全年流失泥沙约1亿吨。 3﹑水土流失的原因 3﹑1黄土本身的结构特征和显著的地质与地形 本区黄土分布广泛,黄土以粒大﹑孔大﹑疏松和地形破碎﹑粘度小为显著特征,山体坡度大多在25o以上。地震灾害频繁,而黄土本身抗震能力差,地震又造成黄土斜坡土质结构破坏,导致崩塌,并发生大量的裂隙,为暴雨后,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大型水土流失创造了条件和成因。 3﹑2人为活动对表层环境的影响

中国水土流失分布

中国水土流失分布 我国是个多山国家,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3;我国又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的国家。山地丘陵和黄土地区地形起伏。黄土或松散的风化壳在缺乏植被保护情况下极易发生侵蚀。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气候,降水量集中,雨季降水量常达年降水量的60%~80%,且多暴雨。易于发生水土流失的地质地貌条件和气候条件是造成我国发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我国人口多,粮食、民用燃料需求等压力大,在生产力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对土地实行掠夺性开垦,片面强调粮食产量,忽视因地制宜的农林牧综合发展,把只适合林,牧业利用的土地也辟为农田。大量开垦陡坡,以至陡坡越开越贫,越贫越垦,生态系统恶性循环;滥砍滥伐森林,甚至乱挖树根、草坪,树木锐减,使地表裸露,这些都加重了水土流失。另外,某些基本建设不符合水土保持要求,例如,不合理修筑公路、建厂、挖煤、采石等,破坏了植被,使边坡稳定性降低,引起滑坡、塌方、泥石流等更严重的地质灾害。 ⑴自然因素。 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四个方面。 ①地形。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的流速越快,对土壤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坡面越长,汇集地表径流量越多,冲刷力也越强。 ②降雨。产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强度较大的暴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入渗强度才会产生地表(超渗)径流,造成对地表的冲刷侵蚀。 ③地面物质组成。 ④植被。达到一定郁闭度的林草植被有保护土壤不被侵蚀的作用。郁闭度越高,保持水土的越强。 ⑵人为因素。 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利用、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以致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①植被的破坏 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③开矿、修路、采石等。 地域比较

黄土高原: 1.自然原因:土质疏松,降水集中 2.人为原因:人类的过度开发(过度放牧、开矿、毁林开荒)【流水侵蚀为主】整治措施:黄土高原不如南方水热条件好,又处于过渡地带,需实施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等生物措施;兴修水库、打坝淤地、修建水平梯田等工程措施以小流域为单位进行综合治理,使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得以改善,区域经济得以发展。 南方丘陵: 1.自然原因:地表的起伏有利于流水冲刷,降水量大且时间长 2.人为原因:人类的过度开发(过度开发,樵采)。【降水侵蚀为主】 整顿措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由于水热条件好,其有效措施是以封山育林恢复植被 新兴小水电,大办沼气等(切实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才是能封住山林的基本保障) 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水土流失所带来的影响远比北方严重的原因: 一从经济角度看 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水热条件更好 单位土地的生物生长量和产值更高 每寸土地水土流失造成的损失更大 二从生态角度看 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多为石质山地,土层薄,一旦表土蚀去,容易形成石漠化,而且恢复起来更难。 三从社会角度看 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人口稠密,并且在江河下游地区多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水土流失对 社会影响更大,造成的损失也更大。 南方: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气候,降水量集中,雨季降水量常达年降水量的60%~80%,且多暴雨。易于发生水土流失的地质地貌条件和气候条件是造成我国发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北方:对土地实行掠夺性开垦,片面强调粮食产量,忽视因地制宜的农林牧综合发展,把只适合林,牧业利用的土地也辟为农田。大量开垦陡坡,以至陡坡越开越贫,越贫越垦,生态系统恶性循环;滥砍滥伐森林,甚至乱挖树根、草坪,树木锐减,使地表裸露,这些都加重了水土流失。另外,某些基本建设不符合水土保持要求,例如,不合理修筑公路、建厂、挖煤、采石等,破坏了植被,使边坡稳定性降低,引起滑坡、塌方、泥石流等更严重的地质灾害。

水土流失的危害

水土流失的危害 1、水土流失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破坏土壤肥力。土壤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绿色植物生长的基础。肥沃的土壤,能够不断供应和调节植物正常生长所需要的水分、养分(如腐殖质、氮、磷、钾等)、空气和热量。裸露坡地一经暴雨冲刷,就会使含腐殖质多的表层土壤流失,造成土壤肥力下降。据考察,黄河每年所携带的泥沙中含氮、磷、钾等养分达数亿吨,其中绝大部分来自黄土高原。 (2)加剧沟壑发展。随着水土流失程度的加深,沟壑发展也日益加剧。在晋、陕、甘等省内,每平方千米一般有支、干沟50条以上;沟道长度可达5千米~6千米,个别地区达10千米以上;沟谷约占流域面积的10%,个别可达40%~50%。这样,就使大面积坡耕地支离破碎,耕种不便,以至弃耕荒废。 (3)淤积水库、阻寒河道、抬高河床。由于上游流域水土流失,汇入河道的泥沙量增大,当挟带泥沙的河水流经中、下游河床、水库、河道,流速降低时,泥沙就逐渐沉降淤积,使得水库淤浅而减小容量,河道阻塞而缩短通航里程,严重影响水利工程和航运事业。有些河流还因河床不断抬高而成为“地上河”。这些“地上河”全靠人工筑堤束水,每当洪水季节,容易溃堤泛滥,危害人民的生命财产。 黄河自然概况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高程4500m的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九省区,于山东垦利县注入渤海。黄河流域西起巴颜喀拉山,东临渤海,北抵阴山,南达秦岭。横跨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等四个地貌单元。流域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分为三个阶梯。 地貌类形有黄土塬、梁、峁、沟等。地表起伏变化剧烈,相对高差大,黄土层深厚,组织疏松,地形破碎,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是黄河中游洪水和泥沙的主要来源地区。 黄河在上中游地区,流经世界上最大的黄土高原,由于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水土流失严重。早在人类活动以前,黄土高原就有土壤侵蚀。由于当时地面大部分有林草覆盖,土壤侵蚀轻微,不致造成严重危害。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是造成该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农业生产水平低下、群众生活贫困、经济发展缓慢,影响可持续发展的根源。大量泥沙淤积在下游河道,形成地上悬河,也是黄河下游泛滥成灾、难以治理的症结所在。形成“越垦越穷,越穷越垦,越垦越流失”和黄河下游大堤“越加越险,越险越加”两个恶性循环。据统计,黄土高原每年因沟壑侵蚀约损失6000多公顷土地,占总耕地面积90%以上的坡耕地,每公顷每年流失土壤120~150吨,流失水量300~450立方米。严重的水土流失,使该地区成为我国贫困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 水土流失对土地的危害,主要是降低土壤肥力,破坏地面完整,加剧干旱发展等。 黄土高原的坡耕地土壤遭受侵蚀以后,水、土、肥一起流失,以致土地日益瘠薄,成为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新中国建立前,在丘陵沟壑区,一般年景坡耕地每公顷产粮300~450公斤,灾年只有150~220公斤,甚至颗粒无收。黄土高原之所以成为全国有名的贫困地区,水土流失就是最主要的原因。

通过流水对土壤侵蚀的分析太行山区水土流失

通过流水对土壤侵蚀的实验分析太行山区水土流失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了解地表植被的覆盖程度,降水时间,降水强度,土壤的情况是导致水土流失大小的重要因素。了解水土流失的原因,在此基础上,重点强调人为原因引起的水土流失问题。 (2)通过实验让我们能够更加生动形象地获得关于水土流失的知识,认识保持水土,植树种草的重要性。正确掌握如何治理水土流失。其治理的重点是什么。 二、实验用品: (1)硬板纸一块, (2)草一些,能覆盖木板即可。 (3)水盆一个。 (4)喷水壶一个。 (5)不同的土壤如:黄土、沙土各一些。 (6)清水。 三、实验过程: a、一人负责支起硬板纸,并调节倾斜角,按要求依次放置硬板纸上的覆盖物。(变化不同的木板倾角,并且放置不同的覆盖物的时候要调整倾角) b、一人负责喷水,并按时间、喷水强度喷水。(时间不同,强度不同) c、一个学生掌握过程时间时间,作详细的实验记录。 d、同时一人还要在不同土质材料上做试验。在试验的时候,要在木板只有土壤,别什么也没有覆盖物的情况下做一次实验。 e、完成实验记录,通过我们自己的观察,使得记忆特别深刻。 四、实验结论: (1) 水土流失的大小与降水强度、降水时间长短、地形坡度的大小、地表植被覆盖的好坏有密切的关联。 (2) 植物对降水有较大的节留作用,良好的植被能迟滞雨水从地表中流出的时间,控制地表经流,减少对地表的冲刷作用。 (3) 不同土质,水土流失的程度不同,尤其是黄土流失的最为严重。地表草木的疏密造成水土流失的程度也不同。

(4)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在于水土保持,而重要的是要植树造林。 五、结合以上实验,针对我校学生对太行山的了解,分组讨论太行山水土流失的原因。 有的学生说是人为原因如过度开采林木,有的同学说过度开垦耕地,有的同学说下雨对冲击泥土流失。 六、教师小结 (1)太行山区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坡度大,黄土广泛分布,夏季多暴雨,植被覆盖率低等。 (2)太行山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 过度樵采,过度开垦坡耕地,城镇、道路、工矿区建设等。 在平时的教学中,没有实验也解决了这些问题。是不是多此一举呢? 我们从学习热情、能力培养、知识掌握方面比较。地理实验的优势所在,尽管我们在教学中受到实验条件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但是地理实验将会是我们地理课堂未来发展的方向,作为地理教师相信自己会成为改变学生一生的教育者!

关于对水土流失现状与治理情况的调研报告_中国水土流失现状

关于对水土流失现状与治理情况的调研报告_中 国水土流失现状 xx区地处河西走廊东端,属于大陆性温带干旱气候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蒸发强度大,地域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水土流失较为严重,作为石羊河流域的重点治理区,为了进一步加强全区水土保持工作,改善全区生态环境,确保生态安全。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入户走访当地群众,对全区水土流失现状与治理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一、xx区水土流失的现状:xx区位于河西走廊东端,祁连山北麓,属石羊河流域中上游,全年日照时数为2967.8小时,日照百分比为67%;太阳辐射量为138.45千卡/平方厘米;气温以7月最高,为29℃,1月最低,为零下14.9℃。多年平均降水量160毫米,年蒸发量2020毫米。国土总面积xx平方公里,人均占有土地面积仅xx亩,人均耕地xx亩,(区内土地包括:农用地xx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xx,其中: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和水域面积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xx、xx 、 xx 、xx 和xx;建设用地为3.4154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7%;未利用地为24.6873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0.65%)。流经区内的西营河、金塔河、杂木河、黄羊河是全区的主要地表水源,多年来平均地表径流量为6.80亿立方米/年(1993年~20xx 年)。区内地下水取水量为5.25亿立方米/年,其中90%为河渠

入渗量、基岩裂隙水入渗量,近十年来地下水年均可利用量为2.816亿立方米。全区地表水、地下水总的可利用量多年平均为9.616亿立方米。森林面积已达69.32万亩(天然林6.37万亩,人工林62.95万亩),按林种分:农防林29.86万亩,水保林8.16万亩,防风固沙林18.1万亩,经济林13.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9.1%。经调查统计,xx区由于受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以及地表水量、地下水量的限制,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水土流失总面积达xxkm2,占土总面积的xx其中:风蚀面积xxkm2,占流失面积的xx%,水蚀面积xxkm2,占流失面积的xx%。根据xx区的地形地貌调查分析,水土流失主要形式为水力侵蚀和风力侵蚀,山区主要以水力侵蚀为主,东部和北部沙漠沿线主要以风蚀为主。水蚀主要分布于沿山地带,经过长期流失冲刷和其它外营力的作用,发育成丘陵起伏,支离破碎的缓坡地段,原土壤结构疏松、土壤容易随地表径流流失,“跑水、跑肥、跑土”现象严重存在,造成地力衰退。风蚀区主要分布在区境内沙漠和与沙漠毗邻的乡镇,年降水量少,但土壤透水性较好,抵御风力作用较低,容易形成扬失、跃移现象,主要以扬失为主。二、xx区水土流失的主要成因:形成水土流失的成因主要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由于全区降水较少且年内分布不均匀,降雨强度与水土流失危害成正比,在发生强降雨和持续降雨的情况下,南部山区山坡陡峭,地势起伏、沟壑密集,植被稀疏。径流极易形成洪水、使切沟、冲沟发育强烈,造成较大的水土流失危害和财产损失,冬春降水较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