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考化学专题突破练(十五) 综合实验探究

高考化学专题突破练(十五) 综合实验探究

高考化学专题突破练(十五) 综合实验探究
高考化学专题突破练(十五) 综合实验探究

专题突破练(十五) 综合实验探究

1.在实验室进行有关物质的制备流程中,理论上正确、操作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是

( )

A .C ――→在空气中点燃CO ――→CuO △

CO 2――→NaOH 溶液

Na 2CO 3溶液 B .Cu ――→AgNO 3溶液Cu(NO 3)2溶液――→NaOH 溶液Cu(OH)2

C .CaO ――→H 2O Ca(OH)2溶液――→Na 2CO 3溶液NaOH 溶液

D .Fe ――→点燃Fe 2O 3――→H 2SO 4溶液Fe 2(SO 4)3溶液

解析: A 项中实验室里用在空气中点燃单质碳来制备CO 的方法,在操作上是不可行的。B 项中用硝酸银溶液与铜反应来制备Cu(NO 3)2是不经济的。D 项中用点燃铁制备氧化铁在理论上不正确、操作上不可行。

答案: C

2.用以下三种途径来制取相同质量的硝酸铜:①铜与浓硝酸反应;②铜与稀硝酸反应;③铜与氧气反应生成CuO ,CuO 再与稀硝酸反应。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所消耗的硝酸的量:①>②>③

B .对环境造成的危害,③最小

C .因铜与浓硝酸作用最快,故制取硝酸铜的最佳方案是①

D .三种途径所消耗的铜的质量相等

解析: 法①消耗的HNO 3多,且产生的污染性气体也多,最佳方案应是③。

答案: C

3.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预测或装置的选用正确的是( )

A .用装置(Ⅰ)加热草酸晶体获取某些气体(草酸晶体的熔点为101.5 ℃,分解温度约为150 ℃)

B .用装置(Ⅱ)进行实验时,酸性KMnO 4溶液中出现气泡,且颜色逐渐褪去

C .用装置(Ⅲ)进行实验时,广口瓶内先有浅红棕色气体出现后又变为无色,且不会产生空气污染

D .用装置(Ⅳ)制取少量乙酸乙酯

解析: A 项错误,由题给信息可知,草酸晶体的熔点(101.5 ℃)低于其分解温度(150 ℃),加热时,草酸晶体先熔化后分解,故试管口应稍向上倾斜;B 项正确,浓硫酸与蔗糖(含少量水)作用,有二氧化硫气体生成,该气体能还原高锰酸钾,从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 项错误,产生的NO 污染空气;D 项错误,制取乙酸乙酯时需用酒精灯加热。

答案:B

4.(厦门质检)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44

过半透膜,正确;B项,Al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NaAlO2,过滤得Mg,洗涤、干燥,正确;C项,苯的密度小于水,有机层在上层,正确;D项,NaClO具有强氧化性,能将pH 试纸漂白,无法用pH试纸测pH。

答案:D

5.(山东济宁模拟)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33

入硝酸酸化的Ba(NO3)2溶液,无现象,说明溶液中不含SO2-4、SO2-3、CO2-3,再滴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Cl-,B项结论正确;Na2S溶液的pH比CH3COONa溶液的pH大,说明酸性HS-

答案:B

6.(山东青岛质检)氯化铁可用作金属蚀刻、有机合成的催化剂,研究其制备及性质是一

个重要的课题。

(1)氯化铁晶体的制备:

①实验过程中装置乙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丙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顺利达到实验目的,上述装置中弹簧夹打开和关闭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反应结束后,将乙中溶液边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边进行加热浓缩、____________________、过滤、洗涤、干燥即得到产品。

(2)氯化铁的性质探究:

某兴趣小组将饱和FeCl3溶液进行加热蒸发、蒸干灼烧,在试管底部得到固体。为进一步探究该固体的成分设计了如下实验。(查阅文献知:①FeCl3溶液浓度越大,水解程度越小;

②氯化铁的熔点为306 ℃、沸点为315 ℃,易升华,气态FeCl3会分解成FeCl2和Cl2;③FeCl2的熔点为670 ℃)

操作步骤实验现象解释原因打开K,充入氮气D中有气泡产生①充入N2的原因是________

关闭K,加热至600 ℃,充分灼

烧固体

B中出现棕黄色固体②产生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

实验结束,振荡C静置③________④________(用相关的方程式说

明)

⑤结合以上实验和文献资料,该

固体可以确定的成分有________

要先在乙中制备FeCl2:Fe+2HCl===FeCl2+H2↑,然后再将甲中产生的Cl2通入乙中制备FeCl3:2FeCl2+Cl2===2FeCl3。制备FeCl2时,产生的H2无法用NaOH溶液吸收,因此要关

闭弹簧夹3,打开弹簧夹2,同时还要关闭弹簧夹1,当铁屑完全溶解后,FeCl 2制备完成,需要通入Cl 2,此时应打开弹簧夹1,同时关闭弹簧夹2,打开弹簧夹3,以吸收未反应的Cl 2。③FeCl 3易水解,因此不能将乙中的FeCl 3溶液直接加热浓缩,而要先加入一定量的浓盐酸以抑制Fe 3+

的水解。

(2)②加热至600 ℃时,已远超FeCl 3的沸点,此时FeCl 3变为气态,同时部分发生分解,B 中出现的棕黄色固体就是凝华后得到的FeCl 3固体。③FeCl 3受热分解生成FeCl 2和Cl 2,Cl 2进入C 装置与NaBr 反应生成Br 2,振荡后Br 2溶于CCl 4,静置,液体分两层,下层是橙红色的Br 2的CCl 4溶液,上层是无色的NaCl 溶液。⑤本实验的固体是兴趣小组将饱和FeCl 3溶液进行加热蒸发、蒸干灼烧得到的,由探究实验可知原固体中一定有FeCl 3和FeCl 2,而根据查阅文献获得的信息①可知,即使是饱和FeCl 3溶液,也是有FeCl 3发生水解的,只是程度小而已,这样在蒸干后得到的固体中就会有少量Fe(OH)3,再灼烧,Fe(OH)3分解为Fe 2O 3,所以原固体中可以确定的成分有FeCl 3、FeCl 2、Fe 2O 3。

答案: (1)①Fe +2H +===Fe 2++H 2↑、Cl 2+2Fe 2+===2Fe 3++2Cl - 吸收多余的氯气 ②关闭弹簧夹1和3,打开弹簧夹2,待铁屑完全溶解后打开弹簧夹1和3,关闭弹簧夹2

③浓盐酸 冷却结晶

(2)①排出装置内的空气 ②FeCl 3易升华 ③溶液分层,上层接近无色,下层橙红色 ④2FeCl 3=====△2FeCl 2+Cl 2、2Br -+Cl 2===Br 2+2Cl - ⑤FeCl 3、FeCl 2、Fe 2O 3

7.(湖北八校联考)Ⅰ.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以下装置模拟合成氨并制备少量氨水

已知:加热(85 ℃)NH 4Cl 和NaNO 2饱和溶液可以制取N 2。

(1)B 中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____;

(2)为了完成实验,装置从左到右接口的连接顺序是________

(3)D 中玻璃纤维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组中甲同学认为F装置不太合理,实验中会产生倒吸。乙同学认真分析后认为该装置无需改进,他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实验探究

(5)该小组同学利用制备的氨水再进行银镜反应实验。经查阅资料,配制的银氨溶液主要成分是[Ag(NH3)2]OH,小组同学对其组成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①在洁净的小试管中加入2 mL 2%的AgNO3溶液,然后边振荡试管边滴加2%的稀氨水,至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制得银氨溶液。

②在制得的银氨溶液中加入无水乙醇,溶液变浑浊,过滤,用________洗涤,得到白色固体;

③将该白色固体用适量蒸馏水溶解,得到无色溶液,用广泛pH试纸检验溶液近似呈中性;向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沉淀,静置,取上层清液于另一支放有一小片铜的小试管中并微热,发现铜片的表面有气泡产生,遇到空气变成红棕色;另取少量上层清液加过量的NaOH溶液并加热,得到无色刺激性气体。由此确定通过上述方法制备的白色固体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

(6)请根据以上探究,设计实验来制备少量纯净的[Ag(NH3)2]OH溶液:取2 mL 2%的AgNO3溶液于洁净的小试管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得到[Ag(NH3)2]OH溶液。

解析:本实验分两部分,Ⅰ是物质的制备,反应原理为N2+3H2铁触媒2NH3,NH3+H2O NH3·H2O,该实验可分解为“常见仪器的使用”“装置的连接”“实验安全(防倒吸)”三个小实验;Ⅱ是探究物质的成分,依据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即可作答。

(2)根据实验原理N2+3H2铁触媒2NH3,A装置产生N2(含水蒸气),B装置产生H2(含HCl和水蒸气),H2通过E装置除去HCl后与N2一同通入C装置(干燥、混合、调节两气体比例),得到N2和H2的混合气体,进入D装置,与铁触媒接触发生反应,生成的NH3中混有未反应的N2、H2,该混合气体通入F中制得氨水,尾气中的H2用G装置处理,因此装置

的连接顺序是(或gf)kjl。

(4)弄清产生倒吸的原理本问就不难回答。产生倒吸的原理是大量气体迅速溶于水,导致

导管内气体压强迅速减小,液体被外界气压压入导管内从而产生倒吸现象。本题中反应产生的NH3中含有大量的未反应的N2和H2,这两种气体均难溶于水,不会使导管内压强迅速减小,因而也就不会产生倒吸现象。

(5)②在银氨溶液中加入无水乙醇,溶液变浑浊,说明得到的沉淀物难溶于乙醇,因此可用无水乙醇洗涤该沉淀。

③由实验现象可知,该白色固体中含有[Ag(NH3)2]+和NO-3,因此其成分是[Ag(NH3)2]NO3。

(6)实验①中制备银氨溶液的反应原理为:AgNO3+NH3·H2O===AgOH↓+NH4NO3,AgOH+2NH3·H2O===[Ag(NH3)2]OH+2H2O,[Ag(NH3)2]OH+NH4NO3===[Ag(NH3)2]NO3+NH3·H2O,可见只要不发生最后一步反应就可得到纯净的[Ag(NH3)2]OH溶液。按此思路分析,实验方案就不难设计了。

答案:(1)启普发生器

(2)bih fg(或gf)kjl

(3)增大气体与催化剂铁触媒的接触面积

(4)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物的转化率低,NH3中混有较多难溶于水的气体,装置F中不会产生倒吸

(5)无水乙醇[Ag(NH3)2]NO3

(6)逐滴加入稀NaOH溶液至不再有沉淀生成,过滤,用适量蒸馏水洗涤,再将固体转移至小试管中,逐滴加入2%的稀氨水至沉淀恰好溶解(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8.(河南郑州模拟)资料显示:O2的氧化性随溶液pH的增大逐渐减弱。室温下,某学习小组利用下图装置探究不同条件下KI与O2的反应,实验记录如下:

装置序号烧杯中的液体5分钟后现象

① 2 mL 1 mol·L-1 KI溶液+5滴淀粉溶液无明显变化

②2 mL 1 mol·L-1 KI溶液+5滴淀粉溶液

+2 mL 0.2 mol·L-1 HCl溶液

溶液变蓝

③2 mL 1 mol·L-1 KI溶液+5滴淀粉溶液

+2 mL 0.2 mol·L-1 KCl溶液

无明显变化

④2 mL 1 mol·L-1 KI溶液+5滴淀粉溶液

+2 mL 0.2 mol·L-1 CH3COOH溶液

溶液变蓝,颜

色较②浅

(1)实验③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②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②比实验④溶液颜色深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进一步探究KI与O2的反应,用上述装置继续进行实验:

序号烧杯中的液体5小时后现象

⑤ 2 mL混有KOH的pH=8.5的1 mol·L-1 KI溶液+5滴淀粉溶液溶液略变蓝

⑥ 2 mL混有KOH的pH=10的1 mol·L-1 KI溶液+5滴淀粉溶液无明显变化

不能氧化I-

2

实验以验证猜想。

(4)烧杯a中的溶液为__________。

(5)实验结果表明此猜想不成立。支持该结论的实验现象是:通入O2后,__________。

(6)乙同学向pH=10的“KOH-淀粉溶液”中滴加碘水,溶液先变蓝后迅速褪色,经检测褪色后的溶液中含有IO-3,用离子方程式表示褪色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该小组同学对实验过程进行了整体反思,推测实验①和实验⑥的现象产生的原因分别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对比实验①可知,实验②中溶液变蓝肯定是加入了HCl溶液引起的,但HCl 溶液中还有Cl-,无法确定是H+的影响还是Cl-的影响,因此设计了实验③,加入含Cl-而不含H+的溶液,以验证Cl-是否影响KI与O2的反应。

(3)由实验②和实验④不难看出,二者的不同之处是所加的酸不同,一个是强酸,一个是弱酸,而两种酸的浓度相同,所以两溶液中的c(H+)不同,则实验现象的差别必然是c(H+)的不同所引起的,且c(H+)越大,溶液蓝色越深,说明O2的氧化性随c(H+)的增大而增强。

(4)甲同学设计的是原电池装置,可通过电流表指针是否发生偏转来判断反应是否发生,因此烧杯a中的溶液应是pH=10的KOH溶液。

(5)实验结果表明猜想不成立,说明pH=10时O2能氧化I-,其中负极上的反应为4I--4e-===2I2,正极上的反应为O2+2H2O+4e-===4OH-,因此可看到电流表指针偏转,烧杯

b中的溶液逐渐变蓝色。

(6)由题中信息可知,I2在KOH溶液中发生了歧化反应,除生成IO-3外,还应生成I-,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3I2+6OH-===IO-3+5I-+3H2O。

答案:(1)验证Cl-是否影响KI与O2的反应

(2)4I-+O2+4H+===2I2+2H2O

(3)其他条件相同时,HCl是强电解质,其溶液中c(H+)较醋酸溶液中的大,O2的氧化性较强

(4)pH=10的KOH溶液

(5)电流表指针偏转,烧杯b中的溶液逐渐变成蓝色

(6)3I2+6OH-===IO-3+5I-+3H2O

(7)中性条件下,O2的氧化性比较弱,短时间内难以生成“一定量”碘单质使溶液颜色发生变化;pH=10的KOH溶液中I-被氧化生成I2,I2迅速发生歧化反应变为IO-3和I-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十二化学实验基础与综合实验探究专题强化训练(含参考答案)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 专题十二化学实验基础与综合实验探究 (建议用时:9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本草纲目》中记载了烧酒的制造工艺:“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以烧酒复烧二次……价值数倍也”。其方法与分离下列物质的实验方法原理上相同的是( ) A.苯和水B.硝酸钾和氯化钠 C.乙酸乙酯和乙酸D.食盐水和泥沙 解析:选C。烧酒的制造工艺利用的方法是蒸馏,可用于分离沸点不同的互溶的液体混合物。A项,苯和水互不相溶,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错误;B项,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同,可用重结晶的方法分离,错误;C项,乙酸乙酯和乙酸的沸点不同,可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正确;D项,泥沙不溶于水,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错误。 2.化学药品的安全存放是非常重要的。下列有关化学药品存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液溴易挥发,应用少量的水液封并放在冷暗处保存 B.漂白粉长期敞口露置于空气中 C.金属钠遇到氧气和水均立即反应,应保存在煤油或液体石蜡里 D.盐酸易挥发,应用细口试剂瓶密封并放在冷暗处保存 解析:选B。A项,液溴易挥发,由于液溴的密度比水的大,且在水中溶解度不大,所以应用少量的水液封并放在冷暗处保存,正确;B项,漂白粉长期敞口露置于空气中易失效,失去漂白能力,应保存在密闭容器中并置于阴凉处,错误;C项,金属钠遇到氧气和水均立即反应,保存时要隔绝空气和水,由于钠的密度比煤油和液体石蜡大,与它们均不能发生反应,故应保存在煤油或液体石蜡里,正确;D项,盐酸易挥发,应用细口试剂瓶密封并放在冷暗处保存,正确。 3.下列实验装置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高考化学专题:实验探究

高考化学专题:实验探究 1.)某中学化学实验小组为了证明和比较SO2和氯水的漂白性,设计了如下装置: 品红溶液NaOH溶液品红溶液 A B C D E ⑴实验室常用装置E制备Cl2,指出该反应中浓盐酸所表现出的性质__________________ ⑵反应开始后,发现B、D两个试管中的品红溶液都褪色,停止通气后,给B、D两个试管加 热,两个试管中的现象分别为:B D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该实验小组的甲、乙两位同学利用上述两发生装置按下图装置继续进行实验: SO2 NaOH溶液 通气一段时间后,甲同学实验过程中品红溶液几乎不褪色,而乙同学的实验现象是品红溶液随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浅。 试根据该实验装置和两名同学的实验结果回答问题。 ①指出在气体进入品红溶液之前,先将SO2和Cl2通过浓硫酸中的目的: 。 ②试分析甲同学实验过程中,品红溶液不褪色的原因是: 。(结合离子方程式说明) ③你认为乙同学是怎样做到让品红溶液变得越来越浅的? 。 2.((A).亚氯酸钠(NaClO2)是一种重要的含氯消毒剂,主要用于水的消毒以及砂糖、 油脂的漂白与杀菌。以下是过氧化氢法生产亚氯酸钠的工艺流程图:

已知:①NaClO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适当条件下可结晶析出NaClO2?3H2O。 ②纯ClO2易分解爆炸,一般用稀有气体或空气稀释到10%以下安全。 ③160 g/L NaOH溶液是指160 gNaOH固体溶于水所得溶液的体积为1L。 (1)160 g/L 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若要计算该溶液的质量分数,还需要的一个条件是(用文字说明)。(2)发生器中鼓入空气的作用可能是(选填序号)。 a.将SO2氧化成SO3,增强酸性; b.稀释ClO2以防止爆炸; c.将NaClO3氧化成ClO2 (3)吸收塔内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吸收塔的温度不能超过20℃,其目的是。(4)在碱性溶液中NaClO2比较稳定,所以吸收塔中应维持NaOH稍过量,判断NaOH是否过量的简单实验方法是。(5)吸收塔中为防止NaClO2被还原成NaCl,所用还原剂的还原性应适中。除H2O2外,还可以选择的还原剂是(选填序号)。 a.Na2O2b.Na2S c.FeCl2 (6)从滤液中得到NaClO2?3H2O粗晶体的实验操作依次是(选填序号)。 a.蒸馏b.蒸发c.灼烧d.过滤e.冷却结晶 要得到更纯的NaClO2?3H2O晶体必须进行的操作是(填操作名称)。 3..过碳酸钠俗称固体双氧水,被大量应用于洗涤、印染、纺织、造纸、医药卫生等领域中,它的制备原理和路线如下: 2Na2CO3 + 3H2O2→2 Na2CO3·3H2O2 + Q (Q>0)

(2010-2019)十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2 化学计量与化学计算(解析版)

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2010-2019)化学 专题二化学计量与化学计算 题型一物质的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 (1) 题型二物质的量浓度及综合计算 (14) 题型一物质的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 1.(2019全国Ι)固体界面上强酸的吸附和离解是多相化学在环境、催化、材料科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如图为少量HCl气体分子在253 K冰表面吸附和溶解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冰表面第一层中,HCl以分子形式存在 B.冰表面第二层中,H+浓度为5×10-3mol·L-1(设冰的密度为0.9 g·cm-3) C.冰表面第三层中,冰的氢键网络结构保持不变 D.冰表面各层之间,均存在可逆反应HCl H++Cl-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图像分析与化学计算等知识,考查的核心素养是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观察图示知,第一层只存在HCl分子,HCl没有电离,A项正确,D项错误;在冰表面第二层中,假设H2O的物质的量为1 mol ,则n(Cl-)=1×10-4mol,n(Cl-)=n(H+),冰的体积V= =20.00 cm3,c(H+)=1×10-4mol/20×10-3L=5.0×10-3mol·L-1,B项正确;第三层中水分子结构不变,每个水分子与4个水分子形成氢键,氢键网络结构保持不变,C项正确。 2.(2019全国Ⅱ)已知N 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3 g 3He含有的中子数为1 N A B.1 L 0.1 mol·L-1磷酸钠溶液含有的PO43-数目为0.1 N A C.1 mol K2Cr2O7被还原为Cr3+转移的电子数为6 N A D.48 g正丁烷和10 g异丁烷的混合物中共价键数目为13 N A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3 g 3He 的物质的量为1 mol,每个3He含1个中子,则1 mol 3He含1 mol中子,A项正确;该溶液中含0.1 mol Na3PO4,由于部分PO43-水解,故溶液中PO43-的数目小于0.1NA,B项错误;K2Cr2O7中Cr元素为+6价,1 mol K2Cr2O7被还原成Cr3+时,得到6 mol电子,C项正确;正丁烷和异丁烷互为同分异构体,每个分子中均含10个C—H键和3个C—C键,即每个分子

高考化学实验专题整理打印版

2013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化学实验 姓名王铮 1、(2013大纲卷)10、下列操作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目的操作 A. 配制100 mL 1.0 mol/L CuSO4溶液将25 g CuSO4·5H20溶于100 mL蒸馏水中 B. 除去KNO3中少量NaCl 将混合物制成热的饱和溶液,冷却结晶,过滤 C. 在溶液中将MnO4-完全转化为Mn2+向酸性KMnO4溶液中滴加H2O2溶液至紫色消失 D. 确定NaCl溶液中是否混有Na2CO3取少量溶液滴加CaCl2溶液,观察是否出现白色浑浊 2、(2013福建卷)10.下列有关试验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A.分液时,分液漏斗的上层液体应由上口倒出 B.用加热分解的方法区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固体 C.配置0.1000 mol·L-1氢氧化钠溶液时,将液体转移到容量瓶中需用玻璃棒引流 D.检验NH4+时,往试样中加入NaOH溶液,微热,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逸出的气体 3、(2013江苏卷)5.用固体样品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经过称量、溶解、转移溶液、定容等操作。下列图示对应的操作规范的是 A.称量 B.溶解 C.转移 D.定容 4、(2013江苏卷)13.下列依据相关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该溶液一定是碳酸盐溶液 B.用铂丝蘸取少量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该溶液一定是钠盐溶液 C.将某气体通入溴水中,溴水颜色褪去,该气体一定是乙烯 D.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 溶液,溶液不变色,滴加氯水后溶液显红色,该溶液中一定含Fe2+ 5、(2013海南卷)6.下图所示仪器可用于实验室制备少量无水FeCl3,仪器连接顺序正确的是 A.a-b-c-d-e-e-f-g-h B.a-e-d-c-b-h-i-g C.a-d-e-c-b-h-i-g D.a-c-b-d-e-h-i-f 6、(2013海南卷)7.下列鉴别方法不可行的是 A.用水鉴别乙醇、甲苯和溴苯 B.用燃烧法鉴别乙醇、苯和四氯化碳 C.用碳酸钠溶液鉴别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 D.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苯、环已烯和环已烷 7、(2013海南卷)11.下列关于仪器使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滴定管装滴定液时应先用滴定液润洗 B.锥形瓶用作反应容器时一定不能加热 C.蒸馏时温度计水银球可以高于蒸馏瓶支管口 D.振荡分液漏斗时应关闭其玻璃塞和活塞 8、[2013高考?重庆卷?4]按以下实验方案可从海洋动物柄海鞘中提取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天然产物:

专题十二化学实验基础与综合探究

专题十二化学实验基础与综合探究 1.(2012·高考福建卷)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易燃试剂与强氧化性试剂分开放置并远离火源 B.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 C.在50 mL量筒中配制0.1000 mol·L-1碳酸钠溶液 D.金属钠着火时,用细沙覆盖灭火 2.(2012·高考天津卷)完成下列实验所选择的装置或仪器(夹持装置已略去)正确的是() A.中和滴定实验时,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 B.盛放NaOH溶液时,使用带玻璃塞的磨口瓶 C.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时,将溴的苯溶液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 D.NaCl溶液蒸发结晶时,蒸发皿中有晶体析出并剩余少量液体即停止加热 4.(2012·高考课标全国卷)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液溴易挥发,在存放液溴的试剂瓶中应加水封 B.能使润湿的淀粉KI试纸变成蓝色的物质一定是Cl2 C.某溶液加入CCl4,CCl4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I- D.某溶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一定含有Ag+ 5.(2012·高考广东卷)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A.用溴水鉴别苯和正己烷 B.用BaCl2溶液鉴别SO2-4和SO2-3 C.用浓HNO3与Cu反应制备NO2 D.将混有HCl的Cl2通入饱和NaHCO3溶液中除去HCl 6.(2012·高考江苏卷)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图1所示装置除去Cl2中含有的少量HCl B.用图2所示装置蒸干NH4Cl饱和溶液制备NH4Cl晶体 C.用图3所示装置制取少量纯净的CO2气体 D.用图4所示装置分离CCl4萃取碘水后已分层的有机层和水层 7.(2012·高考安徽卷)仅用下表提供的玻璃仪器(非玻璃仪器任选)就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 的是() 酸乙酯的制取,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④必须加热B.②③必须隔热 C.①②必须用指示剂D.③④必须用催化剂 9.(2012·高考浙江卷)水溶液X中只可能溶有K+、Mg2+、Al3+、AlO-2、SiO2-3、SO2-3、CO2-3、 SO2-4中的若干种离子.某同学对该溶液进行了如下实验: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气体甲一定是纯净物 B.沉淀甲是硅酸和硅酸镁的混合物 C.K+、AlO-2和SiO2-3一定存在于溶液X中 D.CO2-3和SO2-4一定不存在于溶液X中

高考化学探究型化学实验题解析.doc

2017高考化学探究型化学实验题解析 2017高考化学探究型化学实验题解析 2017高考化学探究型化学实验题解析:有机反应机理 新近发现了烯烃的一种新反应,当RCH==CHR (I)在苯中用一种特殊的催化剂处理时,歧化成RCH==CHR(II)和R CH==CHR (III),即 2017高考化学探究型化学实验题解析:反常现象 在一次学生实验中,学生用铝片分别和稀盐酸、稀硫酸反应,发现铝片和稀盐酸反应现象非常明显,而和稀硫酸却几乎不反应.这和教材上的内容铝能跟稀盐酸或稀硫酸起反应生成氢气不一致,是什么原因呢?是试剂,药品出了问题吗?为了找原因,某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重新用分析纯浓盐酸和浓硫酸配制了一定浓度的溶液,然后加入0.1 mm x 10 mm x 25 mm,纯度99.5%的铝片验证是否确实存在上述现象,实验结果如下表. 2017高考化学探究型化学实验题解析:反应产物 某中学生取50.00 g纯净的Na2SO3.7H2O,在6000C以上将其强热至恒重.分析及计算结果表明,恒重后样品的质量相当于无水亚硫酸钠的计算值,且各元素的组成也符合计算值,但将它溶于水时却发现溶液的碱性大大高于期望值.经仔细思考,这位同学解释了这种反常现象,并设计了一组实验,验证了自己的解释是正确的. (1) 他对反常现象的解释是(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他设计的验证性实验是(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Na2SO3.7H2O晶体受强热后所得样品不可能只是失去结晶水,因为它碱性大大增强,故也不可能是Na2SO4(因其是

高考化学实验题大归纳

实验习题选摘 1.(6分)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填序号)(少一个扣一分,多一个倒扣一分,扣完为止) 。 (A)配制500mL某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可用两只250mL的容量瓶 (B)用渗析法分离淀粉中混有的NaCl杂质 (C)无法用分液漏斗将甘油和水的混合液体分离 (D)用酸式滴定管量取20.00mL高锰酸钾溶液 (E)为了测定某溶液的pH,将经水润湿的pH试纸浸入到待测溶液,过一会取出,及标准比色卡进行对比 (F)用浓氨水洗涤做过银镜反应的试管 (G)配制银氨溶液时,将稀氨水慢慢滴加到硝酸银溶液中,产生沉淀后继续滴加到沉淀刚好溶解为止 (H)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时,若定容时不小心加水超过容量瓶的刻度线,应立即用滴管吸去多余的部分。 (J)在氢氧化铁胶体中加少量硫酸会产生沉淀 (K)用结晶法可以除去硝酸钾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钠 答案、(6分)(BCDGJK)(少一个扣一分,多一个倒扣一分,扣完为止) 2、(8分)指出在使用下列仪器(已经洗涤干净)或用品时的第一步操作: (1)石蕊试纸(检验气体):。 (2)容量瓶:。 (3)酸式滴定管:。 (4)集气瓶(收集氯化氢):。

答案、(8分,每空2分) (1)把试纸用蒸馏水湿润(2)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3)用已给酸液润洗滴定管2~3次(4)干燥集气瓶 3(5分).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配制100g10%的硫酸铜溶液时,称取10g硫酸铜晶体溶解于90g水中 B.鉴别溴乙烷:先加NaOH溶液,微热,在加稀HNO3酸化后,再加AgNO3溶液 C.制乙烯时,温度计应插入反应混合液中 D.用3mL乙醇、2mLH2SO4、2mL冰醋酸制乙酸乙酯,为增大反应速率,现改用6mL乙醇、4mLH2SO4、4mL冰醋酸 E.将一定量CuSO4和NaOH溶液混合后加入甲醛溶液,加热至沸腾,产生黑色沉淀,原因可能是NaOH量太少 答案. BCE(共5分,错选得0分,漏选得2分). 4、(4分)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操作或说法中,正确的是(填写字母代号) A、实验室制取肥皂时,将适量植物油、乙醇和NaOH溶液混合,并不断搅拌、加热, 直到混合物变稠,即可得到肥皂 B、进行中和热测定实验时,需要测出反应前盐酸及NaOH溶液的各自温度及反应后溶液 的最高温度 C、检验红砖中的氧化铁成分时,向红砖粉末中加入盐酸,放置到充分沉淀后,取上层 清液于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2~3滴即可 D、制备硫酸亚铁晶体时,向稀硫酸中加入废铁屑至有少量气泡发生时,过滤,然后加 热蒸发滤液即可得到硫酸亚铁晶体 E、进行纤维素水解实验时,把一小团脱脂棉放入试管中,滴入少量90%的浓硫酸搅拌, 使脱脂棉变成糊状,再加入一定量的水,加热至溶液呈亮棕色,然后加入新制的Cu (OH)2加热至沸腾即可 答案。BC 5.(6分)下列操作或说法合理的是 A.用10毫升的量筒量取4.80毫升的浓硫酸 B.金属钠着火,用泡沫灭火器扑灭 C.用胶头滴管向试管滴液体时,滴管尖端及试管内壁一般不应接触

2014年高考真题化学解析分类汇编—专题12-化学实验基础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专题十二化学实验基础 1.(2014·重庆理综化学卷,T4)茶叶中铁元素的检验可经过以下四个步骤完,各步骤中选用的实验用品不能都用到的是( ) A.将茶叶灼烧灰化,选用①、②和⑨ B.用浓硝酸溶解茶叶灰并加蒸馏水稀释,选用④、⑥和⑦ C.过滤得到的滤液,选用④、⑤和⑦ D.检验滤液中的Fe3+,选用③、⑧和⑩ 【答案】B 【解析】A、灼烧茶叶,需要用到的仪器有:坩埚、酒精灯、泥三角,A正确;B、溶解应该在烧杯中进行,并且在溶解的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此实验用不到容量瓶,B错误;C、过滤用到的仪器有:漏斗、烧杯和玻璃棒,C正确;D、检验溶液是否含有Fe3+要用到的仪器有试管、胶头滴管,试剂有KSCN溶液,D正确。 2.(2014·重庆理综化学卷,T2)下列实验可实现鉴别目的是( ) A.用KOH溶液鉴别SO3(g)和SO2 B.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鉴别Br2(g)和NO2 C.用CO2鉴别NaAlO2溶液和CH3COONa溶液 D.用BaCl2溶液鉴别AgNO3溶液和K2SO4溶液 【答案】C

【解析】A、SO2和SO3与KOH反应均没有明显现象,无法鉴别;B、Br2和NO2均能使溶液中的I-氧化成I2,均可以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无法鉴别;C、CO2与NaAlO2反应产生Al(OH)3白色沉淀,CO2与CH3COONa反应无明显现象,可以鉴别;D、二者均产生白色沉淀,无法鉴别。 3.(2014·浙江理综化学卷,T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汞一旦洒落在实验室地面或桌面时,必须尽可能收集,并深埋处理 B.用pH计、电导率仪(一种测量溶液导电能力的仪器)均可监测乙酸乙酯的水解程度 C.邻苯二甲酸氢钾可用于标定NaOH溶液的浓度。假如称量邻苯二甲酸氢钾时电子天平读数比实际质量偏大,则测得的NaOH溶液浓度比实际浓度偏小 D.向某溶液中加入茚三酮试剂,加热煮沸后溶液若出现蓝色,则可判断该溶液含有蛋白质 【答案】B 【解析】A金属汞深埋会产生汞蒸气,汞离子本身也是污染物,A错误;乙酸乙酯水解生成乙酸是弱电解质,导电性增加,B正确;邻苯二甲酸氢钾可用于标定NaOH溶液的浓度,假如称量邻苯二甲酸氢钾时电子天平读数比实际质量偏大,即实际计量减小,滴定加入的体积偏大,则测得的NaOH溶液浓度比实际浓度偏大,C错误;向某溶液中加入茚三酮试剂,加热煮沸后溶液若出现蓝色,可能含有氨基酸,D 错误。 4.(2014·天津理综化学卷,T2)实验室制备下列气体时,所用方法正确的是() A.制氧气时,用Na2O2或H2O2作反应物可选择相同的气体发生装置 B.制氯气时,用饱和NaHCO3溶液和浓硫酸净化气体 C.制乙烯时,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 D.制二氧化氮时,用水或NaOH溶液吸收尾气 【答案】A 【解析】A、用Na2O2和水反应制取氧气,与用在MnO2催化下分解H2O2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相同,A项正确;B、饱和NaHCO3溶液显碱性,能与氯气反应,B项错误;C、相同条件下,乙烯的密度

苏教版高中化学高考复习专题-探究型实验评价与设计 教案设计

探究型实验评价与设计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观察、阅读资料等多种手段收集证据,评价、设计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实验探究方案。 2.借助信息技术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自主构建解决化学实验方案类设计问题的思维模型。 3. 提升学生实验探究能力与创新意识,了解解决化学问题的策略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评价、设计探究型实验方案 难点:帮助学生自主构建解决化学实验方案设计问题的思维模型。 三、设计意图 本节课设计了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精确定位学生知识体系中薄弱位置,以微专题的方式梳理、探究、解决学生在探究型实验方案评价和设计方面的问题,构建解决此类问题的思维模型。暗线是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评价,逐步发现实验方案设计方面的问题,并通过案例分析收集证据,在探索中寻找问题解决方案,感悟解决问题的一般科学方法。 四、课前准备 基于“极课大数据”平台的学情调研分析;基于学情特点的课件制作;基于网络平台的QQ图像传输、基于思维构建的学案。 五、教学过程 1 、数据分析引入课题 探究型实验方案评价和设计是近几年高考考察的热点和难点。该类型的题目以新情境下探究型实验方案设计为主要形式综合考察同学们的实验探究能力。下面,让我们从课前完成的学情检测分析入手。 学情调研设计了三种题型

从得分情况来看,第一种题型得分率较低,第三种题型得分率相对较高,如何解决第一种题型得分率相对较低的问题便是我们本节课研究的重点。 2 、实验评价以评促设 【学情调研1】 1. 请根据下面溶解度曲线,设计实验方案,由MnSO4和 MgSO4混合溶液制备MnSO4?H2O晶体。 实验方案: 。 【整体分析】 【案例评价】 【板书】一、实验评价:原理选择、条件控制、规范表达

2019年高考化学真题(广东卷) -十年高考全国高考真题汇编化学

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 1.最新研究表明As2O3在医药领域有重要应用。某小组从工业废料中提取As2O3设计流程如下: 已知:H3AsO3为弱酸,热稳定性差。 (1)写出一条“碱浸”时提高浸取率的方法____;“碱浸”中H3AsO3转化成Na3AsO3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 (2)“氧化”时常在向混合液中通入O2时对体系加压,目的是____。 (3)“沉砷”过程中有如下反应: ①<0 ②>0 沉砷率与温度关系如图。沉砷最佳温度为____,高于85℃时,沉砷率下降的原因是____。 (4)“还原”过程中获得H3 AsO3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操作A”为:____、过滤;滤液Ⅱ的主要成分是____。 (5)若每步均完全反应,“氧化’’和“还原”时消耗相同条件下O2和SO2体积分别为xL、yL,则废水中n(H3AsO3):n(H3AsO4)=____(写出含x、y的计算式)。 2.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

2SO2(g)+O2(g)2SO3(g),若改变下列条件, 可提高反应物中的活化分子百分数的是() 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 C.增大压强 D.增大反应物浓度3.(10分)A、B、C、D、E、F是六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D及C、F分别是同一主族元素,A元素的一种核素无中子,F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0.75倍,B元素的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E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电子层数。请回答: (1)A、D、F形成化合物的电子式。 (2)工业上在高温的条件下,可以用A2C和BC反应制取单质A2。在2L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1 mol A2C和1 mol BC,—定条件下,2 min达平衡时生成0.4mol A2,则用BC表示的反应速率为。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增加BC2的浓度始终不能提高正反应速率 B.若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则反应达到最大限度 C.A2是一种高效优质新能源 D.若生成1 molA2,转移2mol电子 (3)用A元素的单质与C元素的单质及由A、C、D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溶液构成燃料电池,写出该电池的电极反应式:负极,正极。 永济中学2019—2020学年度高二入学模拟训练 4.一种新型污水处理装置模拟细胞内生物电的产生过程,可将酸性有机废水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中考化学实验题专题复习

中考化学实验题专题复习 (一)复习纲要 第一部分使用仪器和实验操作技能 第二部分气体的制取和物质的鉴别 1.气体制取 2.物质的鉴别

第三部分 几个重要实验 (二)解题指导 例1 实验室用铁、氧化铜、硫酸为原料制取铜,某同学设计了两个实验方案; A.Fe ??→?4 2SO H H 2??→?CuO Cu B.CuO ??→?4 2SO H CuSO 4?→? Fe Cu 两个实验方案中,最好的是 ,理由是 . 思路指导:实验设计应符合以下几个要求: 1.原理要符合客观事实 2.条件、步骤简单,所需仪器少. 3.制取成本低,既无药品损耗或损耗少. 4.副产品不污染环境或污染少. 根据以上要求判断: 最好的是B ,理由是:A 中制Fe 制H 2,再用H 2还原CuO ,有样品省耗,且反应条件需加热,消耗能源. 例2 用下列装置验证某混合气体一定含有H 2O 、CO 2、CO 、H 2四种气体(假若每步操作中,参加反应的气体都完全反应或吸收).要求验证过程中不得逸出有毒气体.

(1)验证CO2存在的操作是: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装置(填A、B、C、D、E,下同).确证CO2存在的现象是 . (2)验证H2O存在的操作是: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装置,确证H2O存在的现象是 . (3)某学生用下列操作来验证CO和H2: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⑤、⑥接④、③接①、②接⑧、⑦接⑨.问该学生根据实验现象: ①能否验证H2存在,为什么? ②能否验证CO存在,为什么? 思路指导:实验室制备的气体一般含有一定的水蒸气和杂质,而通过水溶液除杂质得到的气体也带有一定的水蒸气.因此,除水一般在后,而鉴定水的存在在前,鉴定水一般用无水CuSO4.因此,要证明H2O、CO2、CO、H2的存在,其顺序应为:鉴定H2O→鉴定CO2→除CO2→除H2O→将H2、CO转化成CO2,H2O→鉴定H2O→鉴定CO2→尾气处理.则装置顺序为E→D→C→B→A→E→D→尾气处理,在洗气装置中要注意长导管进气,短导管出气,即“长进短出”. 解:1.D 石灰水变浑浊 2.E CuSO4由白变蓝 3.①不能因为反应过程中带入水蒸气干扰对H2的检验. ②能在排出CO2干扰后通过灼热CuO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O2证明了CO的存在. 【同步达纲练习】 一、选择题 1.量取15mL溶液时,最好选用下列哪种规格的量筒( ) A.10mL B.20mL C.50L D.100mL 2.下列各组中的气体,都可用NaOH固体进行干燥的是( ) A.H2、O2、N2 B.CO、CO2、SO2 C. H2、CO、O2 B.CO2、HCl、N2 3.洗涤附有不溶性碳酸盐的玻璃仪器时,正确的操作方法是( ) A.用自来水冲洗 B.用稀盐酸冲洗 C.用烧碱溶液冲洗 D.用稀盐酸溶解后,再用蒸馏水冲洗 4.将下列试剂分别滴入硝酸铜溶液、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中,能观察到三种不同现象的是( ) A.氢氧化钠溶液 B.氢氧化钙溶液 C.硫酸钠溶液 D.氯化钾溶液

2019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后同步:35 探究型和定量分析型实验题(含解析)

课时作业(三十五) 探究型和定量分析型实验题 1.保护环境是全球关注的问题。 Ⅰ.某环保部门处理含CN -电镀废水的方法如图(CN -和CNO - 中N 的化合价均为-3价): 含CN -的废水――→NaClO 含CNO -的废水―――→NaClO H 2SO 4 N 2、CO 2、Cl 2 某学习小组依据上述方法,用下图实验装置进行该电镀废水处理的研究。 操作步骤: ⅰ.先关闭装置甲的开关,再将含CN - 废水与过量NaClO 溶液混合,取200 mL 混合液[其中c(CN -)为0.200 mol·L -1]加入装置甲中,塞上橡皮塞。 ⅱ.待装置甲中充分反应后,打开开关,使溶液全部流入装置乙中,关闭开关。 ⅲ.测定干燥管Ⅰ增加的质量。 (1)写出装置乙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丙中的试剂是________,装置丁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定上述实验中的气体都被充分吸收。若干燥管Ⅰ增重1.408 g 。则CN -被处理的百分率为________。 (4)你认为用此装置进行实验,与(3)对比,CN -被处理的百分率将________(填“偏高”“偏低”“无法确定”或“无影响”),简述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防治空气污染,燃煤脱硫很重要。目前,科学家对Fe 3+溶液脱硫技术的研究已取得新成果。 (5)某学习小组为了探究“SO 2与Fe 3+反应的产物”,将过量的SO 2通入FeCl 3溶液中后,各取10 mL 反应液分别加入编号为A 、B 、C 的试管中,并设计以下3种实验方案: 方案①:A 中加入少量KMnO 4溶液,溶液紫红色褪去。 方案②:B 中加入KSCN 溶液,溶液不变红,再加入新制的氯水,溶液变红。 方案③:C 中加入稀盐酸酸化的BaCl 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高中化学实验专题训练

化学实验训练题 一、性质型探究实验 【例1】草酸(乙二酸)存在于自然界的植物中,其K1=5.4×10-2,K2=5.4×10-5.草酸的钠盐和钾盐易溶于水,其钙盐难溶于水.草酸晶体(H2C2O4?2H2O)无色,熔点为101℃,易溶于水,受热脱水、升华,170℃以上分解.(1)甲组同学按照如图所示的装置,通过实验检验草酸晶体的分解产物, 装置C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由此可知草酸 晶体分解的产物中有.装置B的主要作用 是; (2)乙组同学认为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含有CO,为进行验证,选用甲组实验中的装置A、B和如图所示的部分装置(可以重复选用)进行实验. ①乙组同学的实验装置中,依次连 接的合理顺序为A、B、. 装置H反应管中盛有的物质 是;②能证明草酸晶体分解产物中有CO的现象是; (3)①设计实验证明: ①草酸的酸性比碳酸的强;②草酸为二元酸; ⑴有气泡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冷凝(水蒸气和草酸),防止草酸进入装置C反应生成沉淀而干扰CO2的检验。 ⑵①F、D、G、H、D; CuO(氧化铜);②H前的装置D中的石灰水不变浑浊,H后的装置D中的石灰水变浑浊; ⑶①向1mol/L的NaHCO3溶液中加入1mol/L的草酸溶液,若产生大量气泡则说明草酸的酸性比碳酸强。②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草酸溶液,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是草酸的2倍或将浓度均为0.1mol/L的草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测反应后的溶液的pH,若溶液呈酸性,则说明草酸是二元酸。 练习:1. 下图是实验室制备氯气并进行一系列相关实验的装置。 (1)制备氯气选用的药品为固体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则相关的离子 反应方程式为; 装置B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_________;同时装置B亦是安全瓶, 监测实验进行时C中是否发生堵塞,请写出发生堵塞时B中的现象; (2)装置C的实验目的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为此C中I、II、III依次放入; (3)设计装置D、E的目的是比较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强弱。当向D中缓缓通入少量氯气时,可以看到无色溶液逐渐变为__________色,说明;打开活塞,将装置D中少量溶液加入装置E中,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该现象 (填“能”或“不能”)说明溴单质的氧化性强于碘,原因是。 (4)装置F中用足量的NaOH溶液吸收余氯,试写出相应的离子方程式;烧杯中的溶液不能选用下列中的。a.饱和NaOH溶液 b.饱和Ca(OH)2溶液c.饱和Na2SO3溶液d.饱和Na2CO3溶液(1)MnO2+4H++2Cl ̄Mn2++Cl2↑+ 2H2O;除去Cl2中的HCl; B中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形成水柱;(2)d; (3)黄;氯气的氧化性强于溴 E中溶液分为两层,上层(苯层)为紫红色; (4)2OH—+Cl2=Cl—+ClO—+H2O 不能过量的Cl2也可将I-氧化为I2 b 2. 易溶于水的三草酸合铁(Ⅲ)酸钾晶体K3[Fe(C2O4)3]·3H2O用于摄影和印刷。以铁屑为原料的制备流程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高考化学探究性实验题突破专题答案

高考化学探究性实验题专题答案 1、(1)CO 和CO 2 (2)利用焰色反应 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到紫色火焰 用蒸馏水洗涤固体至洗涤液无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HCl 后,静置,液,滴加适量H 2O 2,充分振荡后滴加 2、(1)ade (2)Fe 3+ +Ag= Fe 2+ +Ag + (3)①将银镜在硝酸铜溶液中 (4)同意 4Fe 3+ +6H 2O+9Ag+3NO 3-=4Fe (OH )3+9Ag + +3NO 3、(1)除去铁表面的氧化膜 NO (2)4Fe+10H ++NO 3-=Fe 2++NH 4+ +3H 2O 硝酸根离子在酸性环境下氧化氮氧化物 (3) 溶液的温度 使用催化剂 (4)将两份相同的KNO 3溶液的pH 分别调至2.5和3.5,, 分别加入等量且足量Fe 粉,等反应完 成后,用离子色谱仪分别测定溶液中NO 3-浓度,如果前者NO 3-浓度低,说明酸性越强脱氮速率越快。 4、(1)2Na 2SO 3+O 2=2Na 2SO 4 (2) 假设2:Na 2SO 3完全变质; 假设3:Na 2SO 3部分变质 (3)

注:其它合理答案与步骤均给分 (3)制备并收集SO 2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右图) (4)品红褪色;SO 2+Br 2+2H 2O=4H ++2Br -+SO 42- (5)不是用浓硫酸;用洁净玻璃棒蘸取待测试样涂白纸不变黑,说明不是浓硫酸。 5、(1)由于Ba(OH)2·8H 2O 与收空气中的CO 2反,所取试剂大部分已变质为BaCO 3,未变质的Ba(OH)2·8H 2O 在配制溶液时能全部溶解。 (2) (3)①搅拌溶解 250ml 容量瓶中 ②0.1980 (4)不能。 6、(1)2H 2SO 4(浓)+ 4+2H 2O +2SO 2↑; (2)BaSO 4 还原 (3)2NO+O 2=2NO 2; (4)①通N 2一段时间,排除装置的空气 饱和的NaHSO 3溶液 ②甲:SO 42- +Ba 2+ =BaSO 4↓;乙:2Ba 2+ +2SO 2+O 2+2H 2O=2BaSO 4+4H + ;白雾的量要远多于装置中氧气的量 (5)SO 2与可溶性钡的强酸盐不能反应生成BaSO 3沉淀 7、Ⅰ.(1)容量瓶 (2)2 5 6 2 8 5O 2 (3)酸式 滴入一滴高锰酸钾溶液,溶液呈浅红色,且30秒内不褪色 (4) (5)偏高 Ⅱ. 浓硫酸 Na 2SO 3 氢氧化钠

2020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二部分高考大题突破题型三综合实验探究专题强化训练

题型三综合实验探究 [专题强化训练] 1.TiCl4是制备钛及其化合物的重要中间体,某小组同学利用下列装置在实验室制备TiCl4,设计实验如下(夹持装置略去): 相关信息如下表所示: 物质熔点/℃沸点/℃密度/(g·cm- 3) 水溶性 TiCl4-25 136 1.5 易水解,能溶于有机溶剂 CCl4-23 76.8 1.6 难溶于水 (1)按照气流由左到右的方向,上述装置合理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填仪器接口字母)。 (2)根据完整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如下: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入药品;________________(按正确的顺序填入下列操作的字母)。 A.关闭分液漏斗活塞 B.停止加热,充分冷却 C.打开分液漏斗活塞 D.加热装置D中陶瓷管 实验时,当观察到______________时,开始进行步骤D。 (3)装置A中导管m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C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装置D中除生成TiCl4外,同时生成一种气态不成盐氧化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设计实验证明装置F中收集到的液体中含有TiCl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化学历年(2018)真题与答案

2018年真题 (全国1卷)7.硫酸亚铁锂(LiFePO4)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之一,采用湿 法冶金工艺回收废旧硫酸亚铁锂电池正极片中的金属,其流程如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合理处理废旧电池有利于保护环境和资源再利用 B. 从“正极片”中可回收的金属元素有AL、Fe、Li C. “沉淀”反应的金属离子为Fe3+ D. 上述流程中可用硫酸钠代替碳酸钠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蔗糖,果糖和麦芽糖均为双糖 B. 酶是一类具有高选择催化性能的蛋白质 C. 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酯,能使Br?/CCl 4 色 D. 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葡萄糖 9.在生成和纯化乙酸乙酯的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未涉及的是() A. B. C. D. 10. 11. 12. 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均不大于20,W、X、Z最外层电 子数之和为10:W与Z形成的化合物可与浓硫酸反应,其生成物可腐蚀玻璃。下列说 确的是() A. 常温常压下X的单质为气态 B. Z的氢化物为离子化合物 C. Y和Z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 D. W与Y具有相同的最高化合价 13.

26.(14分) (1)实验中所用蒸馏水均需经煮沸后迅速冷却,目的是_________,仪器a的名称是 _______。 (2)将过量锌粒和氯化铬固体置于c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按图连接好装置,打开K1.K2,关闭K3。 ①c中溶液由绿色逐渐变为亮蓝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 ②同时c中有气体产生,该气体的作用是____。 (3)打开K3,关闭K1和K2。c中亮蓝色溶液流入d,其原因是____;d中析出砖红色沉淀,为使沉淀充分析出并分离,需采用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洗涤、干燥。(4)指出装置d可能存在的缺点____。 27.(14分)

高中高考化学实验必过汇总

高中高考化学实验必过汇总

高中化学实验汇总 考点一基本仪器与基本操作 1.识别四类仪器 (1)用作容器或反应器的仪器 ①试管②蒸发皿③坩埚④圆底烧瓶⑤平底烧瓶 ⑥烧杯⑦蒸馏烧瓶⑧锥形瓶⑨集气瓶⑩广口瓶 ?燃烧匙 (2)用于提纯、分离和干燥的仪器 ①漏斗②分液漏斗③球形干燥管 (3)常用计量仪器

①量筒②容量瓶③滴定管④温度计⑤托盘天平 (4)其他仪器 ①冷凝管②表面皿③滴瓶④胶头滴管2.熟记十大基本操作 下面10个基本操作在高考中经常考到,要熟练记忆。 (1)测定溶液pH的操作 将一小块pH试纸放在洁净的表面皿上,用清洁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到pH试纸中央,待变色稳定后再和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对应的pH。 (2)沉淀剂是否过量的判断方法 ①静置,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少量沉淀剂,若无沉淀产生,则证明沉淀剂已过量,否则沉淀剂不过量。 ②静置,取上层清液适量于另一洁净试管中,向

其中加入少量与沉淀剂作用产生沉淀的试剂,若产生沉淀,证明沉淀剂已过量,否则沉淀剂不过量。 (3)洗涤沉淀操作 把蒸馏水沿着玻璃棒注入到过滤器中至浸没沉淀,静置,使蒸馏水滤出,重复2~3次即可。 (4)判断沉淀是否洗净的操作 取最后一次洗涤液,滴加……(试剂),若没有……现象,证明沉淀已经洗净。 (5)装置气密性检查 ①简易装置:将导气管一端放入水中(液封气体),用手捂热试管,观察现象: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冷却到室温后,导管口有一段稳定的水柱,表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②有长颈漏斗的装置如下图:用止水夹关闭烧瓶右侧的导气管,向长颈漏斗中加入适量水,长颈漏斗中会形成一段液柱,停止加水,过一段时间后,若漏斗中的液柱无变化,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2020年高考化学提分攻略20 探究型综合实验【带答案解析】

题型20 探究型综合实验 一、解题策略 1.化学实验探究的基本环节 (1)发现问题:就是在学习和实验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值得探究的问题和异常现象等。 (2)提出猜想:就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对所发现的问题的解决提出的几种可能的情况。 (3)设计验证方案:就是根据猜想,结合实验条件设计科学、合理、安全的实验方案,对各种猜想进行验证。 (4)具体实施实验:就是根据实验方案选择仪器、组装仪器、按步骤进行操作实验的过程。 (5)观察现象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就是认真全面观察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并及时记录所得数据,然后进行推理分析 和数据分析,通过对比归纳得出结论。 2.探究实验设计的四个要求 二、题型分类 (一)物质性质的探究 1.题型特点 主要是从物质的结构特点或从所属类型的典型代表物去推测物质可能具有的一系列性质,然后据此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去探究它所可能具有的性质。 2.基本思路和方法 根据物质的组成(或成分)→提出各物质(或离子)性质的假设→根据这些性质找到可能存在的反应→确定检验的试剂和 仪器→确定实验的顺序→叙述实验的操作和预期的现象,得出结论。 3.常见物质的热分解反应规律 (1)难溶性碳酸盐――→△ 氧化物+CO 2;

(2)碳酸的酸式盐――→△ 碳酸的正盐+CO 2+H 2O ; (3)铵盐――→△ NH 3+相应的酸(或酸性氧化物+H 2O)(NH 4NO 3除外); (4)硝酸盐――→△ 金属(或金属氧化物、亚硝酸盐)+氮氧化物(NO 或NO 2)+O 2; (5)草酸晶体――→△ CO 2+CO +H 2O 。 4.氧化性、还原性与所含元素化合价的关系 (1)元素处于最高价时,只具有氧化性,如Fe 3+ 、H + ; (2)元素处于最低价时,只具有还原性,如Cl -; (3)元素处于中间价时,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如Cl 2。 (二)反应原理探究型 1.变量探究实验题的解题策略 解答变量探究类试题的关键是在其他条件相同的前提下,只改变一个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规律。注意:选择数据要 有效,且变量统一,否则无法作出正确判断。 思路总结 2.规律探究实验题的解题策略 物质性质递变规律的探究也是中学化学实验探究的一个重要内容。研究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物质的氧化还原反应(如置换反应)规律,物质的酸(碱)性强弱规律,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规律等,都是开展有关规律探究的重要素材,也是高考命题的经典情境。 解决有关规律探究问题的实验设计,其常用方法示例如下: (1)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一般通过设计判断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强弱实验来完成,如通过让 金属单质与相同浓度的非氧化性酸反应产生H 2的速率快慢来判断金属单质的还原性强弱,推断元素金属性强弱,从而找出相应的性质递变规律。 (2)物质的酸(碱)性强弱的判断。 (3)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的规律探究。可以通过控制所含的杂质是否与空气接触、所接触的电解质溶液的酸碱度、 钢铁在腐蚀过程中体系内的气压变化等角度设计实验,找出规律。 【典例1】【2019·北京理综,28】化学小组实验探究SO 2与AgNO 3溶液的反应。 (1)实验一:用如下装置(夹持、加热仪器略)制备SO 2,将足量SO 2通入AgNO 3溶液中,迅速反应,得到无色溶液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