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练习题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练习题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练习题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练习题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练习题

总分(100分)

学校:班级:姓名:计分:

一.我会填空:(每格1分,共20分)

1、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

和等。

2、一天中的气温最高,和的气温最低。

3、风向是指。如北风是由向吹来的,风向可

以用来测量。

4、风的速度是以来计算的,是测量风速的仪器。

5、天空中漂浮的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或组成的,他们的形状千姿百态。

6、气象学家把云分成三类、和。

二.我会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2分,共2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天气总是在不断变化着,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的生物。()

2、利用对天气日历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3、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可以使用一些天气符号来记录云量、降水量、风速和风向等。

()

4、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处的温度。()

5、同一时间,任何地方的温度是一样的。()

6、风向标的箭头是指风吹去的方向。()

7、风的速度是以风每小时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

8、气象学家常把风速分成12个等级。()

9、降水的形式有雨、雪、冰雹等。()

10、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层状云就是积云。()

三.我会选择:(每题2分,共2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哪个温度可以反映当地的气温?()

A、室内温度

B、室外温度

2、从一天中不同时期的温度变化曲线图中我们可以发现()

A、一天中早晨气温最低,然后逐渐升高,直到傍晚最高

B、一天中早晨气温最低,然后逐渐升高直到中午最高,后来又逐渐下降

C、一天中温度的变化没有规律,忽高忽低

3、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东南风是由东南向东北吹来的。

B、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

4、当风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时,风向是()。

A、东风B、北风C、南风

5、在记录我们的风速的时候,数字“1”表示()。

A、无风B、微风C、大风

6、测量降雨量多少的装置是()

A、雨量器

B、量雨器

7、昨天下了暴雨,我知道降水量在()毫米之间。

A、10.0—24.9毫米

B、50.0—99.9毫米

C、100.0—249.9毫米

8、下面表示多云的是()

A、 B、 C、

9、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A、层云通常是黑色的。

B、积云通常与雨天相联系。

1 / 2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试题-有答案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试题-有答案

第一单元 第一课我们关心天气 一、填空题 1、我们每天都能感觉到天气带来的变化,天气影响着地球上的一切生物。 2、通常通过云量、降雨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3、请举出三种常见的天气现象:晴、阴、雨。 二、判断题 1、可以用一些天气符号来记录天气。(√) 2、风大的时候,雨一定大。(×) 3、我们可以感觉到天气带来的变化。(√) 4、天气变化多端,我们无法预测。(×) 三、选择题 1、A 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A天气B云量C气温D雨量 2、可以观察校园里的树枝、国旗来判断 B 。 A下雨B风向和风速C晴天B多云 3、下列天气现象中不同类的是 B 。 A晴B东北风C阴D多云 四、连线题 多云阴晴晴到多云小(阵)雨 多云阴晴晴到多云小(阵)雨 大到暴雨雷阵雨雨夹雪大雨中雨

第二课天气日历 一、填空题 1、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的表格。 2、天气预报中一般包含降水量、风向、云量,风速和气温等要素。 3、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可以用天气符号来记录天气情况。 4、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5、利用天气日历来分析,可以发现天气变化的规律。 二、选择题 1 A、天气日历 B、天气符号 C、降水量 4、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不需要记录(D)。 A日期和时间B云量和降水量 C风速和风向D太阳升起的时间 三、画图题

知识点:天气预报中一般包含降水量、风向、云量,风速和气温等要素,用天气符号来记录天气情况。 四、判断题 1、天气变化毫无规律。(×) 2、东南风吹向西北方向。(√) 3、观察、记录天气现象可以不用每天坚持。(×) 4、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不需要记录云量。(×) 第三课温度与气温 一、填空题 1、温度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2、通过观察和测量我们周围大气的温度,就可以知道当地的气温。 3、使用温度计时,要等到温度计里的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后,才能读数。 4、测量一天的气温,一般要测量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傍晚五个不同时间的气温。 二、选择题 1、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A ,这个地方的温度才能反映当

四上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仓屋榜小学 学号 姓名 1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天气》知识点 第一课:《我们关心天气》 1. 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2. 天气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着,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的生物。 3. 我们可以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第二课:《天气日历》 1. 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 表格。 2. 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 量和降水量、风速和风向、气温等。 第三课:《温度与气温》 1. 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该选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测量。 2. 一般情况下,同一天中午的气温要比早上高。 第四课:《风向和风速》 1. 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可以用风向标测量,一般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2. 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测量风速的仪 器叫风速仪。 3. 气象学家通常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即:0~12级。我们 也可以用风旗简要划分为:0级(无风)、1级(微风)、2 级(大风)。 第五课:《降水量的测量》 1. 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的重要数据。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 雨、雪、冰雹等。 2. 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3. 气象学家根据降水量的多少将降水量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和特大暴 雨,共6个等级。 第六课:《云的观测》 1. 天空中的云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 2. 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阴天。 3. 气象学家通常把云分成三类:层云、积云、和卷云。层云是指靠近地面形成的扁平状云; 积云是指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卷云是指纤细的羽状云。 第七课《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1. 对天气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 的一些规律。 2. 我们还可以借助动物、植物推测天气。 3.常用的天气符号有: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活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活 一、填空: 1、一棵完整的植物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 2、根主要靠根毛伸进土壤吸收水分,在吸收水分的同时,把溶解在水中的养料也吸收了。 3、绝大多数植物都有根,根有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 4、植物体内的水变成水蒸气从叶的气孔跑出,飞到空中。叶的这种作用叫做蒸腾。 5、在叶的下表皮,有很多供气体进出的小孔,叫做气孔。 6、叶的蒸腾作用可以使植物在炎热的夏季不受损害,可以促进根不断地吸收水分和养分,还可以使空气湿润。 7、在显微镜下,会发现叶中有很多绿色的颗粒,它们叫做叶绿体,它们可以产生叶绿素,所以叶一般都是绿色的。 8、每一个叶绿体都是一个绿色的食品加工厂。在阳光照射下,叶绿体可以把根吸收来的水分和由气孔进来的二氧化碳合成植物需要的养料,同时放出氧气。这种作用叫做光合作用。 9、光合作用不仅为植物制造了养料,还为动物和人的生存提供了养料和氧气。 10、300多年前,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通过实验证实植物生长需要的养料大多数是由叶制造。 11、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12、在茎的内部有两种管子,导管运输水分,筛管运输养料。 13、构造齐全的花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组成,这样的花叫完全花。 14、雄蕊由花药和花丝组成,雌蕊由柱头、花柱、子房组成。雄蕊和雌蕊合称花蕊。 15、果实都是由果皮和种子组成。 16、花粉借助一定的媒介力量,传送到雌蕊的柱头上的过程叫传粉。 17、在自然条件下,植物传粉包括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两种形式。传粉媒介主要有昆虫和风。 18、果实主要是由花的子房发育成的,种子是由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的。 二、简答: 1、“根深蒂固”、“根深叶茂”说明什么科学道理? 答:说明根扎得越深,越牢固,长得越好,越茂盛。 2、为什么在移栽植物时,除了注意气候、季节外,还要使根部带有较多的泥土? 答:这样可以保护根毛不受损伤,移栽时容易成活。 3、在小树上栓铁丝晾晒衣服,日子久了,树皮会形成瘤状突起,这是怎么回事? 答:因为这样做会破坏树皮里运输养料的细管,叶制造的养料运不下去,就会形成瘤状突起。 4、有的小朋友爱剥树皮玩,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答:不对。因为这样做会破坏树皮中运输水分和养料的细管,使树木不能好好生长。 5、植物吸水与根的多少有没有关系? 答:有关系。根越多,吸收的水分越多。 6、移栽较大植物时,为了增加成活率,会把植物的叶子摘除一部分,这是为什么? 答:这是为了减少蒸腾作用,避免植物体内水分过分流失。 7、植物吸水的多少与叶子的大小、多少有什么关系? 答:植物的叶子越大,越多,根吸收的水分越多。 8、对植物适当实施环割有哪些好处? 答:环割后有利于花芽的形成和坐果率的提高。 9、选择一朵还没开放的丝瓜雌花,用塑料袋将这朵花罩起来,过一段时间后这朵花会不会结出果实?为什么? 答:不会结出果实。因为丝瓜是雌雄异体的植物,将雌花罩起来后,不能传粉受精,就不能发育成果实。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试题及答案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试题及答案 班级:姓名:得分: 一、填空 1、人体的支架叫骨骼,它由206 块形状不同的骨组成。 2、骨骼具有支撑运动保护的作用。 3、骨头中间的软物质叫骨髓,它能制造血细胞。 4、骨与骨之间相连的地方叫关节。 5、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带动骨和关节而实现的。 6、人不运动时,负责呼吸、心跳的肌肉仍在继续工作。 二、判断 1、骨骼又硬又结实,可以生长。(√) 2、指关节可以做屈伸运动。(√) 3、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对关节没有好处。(×) 4、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一块肌肉完成的,而是由多块肌肉共同完成的。(√) 5、提脚跟时,“小腿肚子”会收缩。(√) 6、肌肉占身体重量的40%。(√) 三、选择 1、关节所起的两大作用是(C)作用和缓冲作用。 A、支撑 B、保护 C、运动 2、曲臂时,胳膊前部的肌肉(A);伸臂时,胳膊后部的肌肉(A)。 A、收缩 B、放松 3、收缩后的肌肉会(A)。 A、变短变硬 B、变长变软 4、常吃(B)含量高的食物可保持骨骼、肌肉正常工作。 A、蛋白质和脂肪 B、蛋白质和钙 四、问答 1、可以保护内脏器官的骨头有哪些? 答:颅骨保护脑髓和感觉器官;胸骨和肋骨保护和支持着心、大血管、肺等器官;盆骨保护和支持着消化、泌尿、生殖器官。 2、经常运动对我们有哪些好处? 答:体育运动可以强健我们的骨骼和肌肉,使我们的身体更加健康。 经常运动可以改善人体的柔韧性。 经常运动可以增强心脏功能并增大肺活量,使人更有耐力。 经常运动的人肌肉发达且收缩力强,体力充沛。 3、怎样避免在运动中受伤? 答:1、穿戴适当的防护型装备 2、运动前做一下准备活动 3、遵守合理的运动规则 4、选择安全的运动场所 4、有的青少年弯腰驼背,你认为是怎么回事?我们应该怎么做? 答:儿童的骨比较柔软,如果长期弯着腰读书、写字,脊柱就容易变形,形成驼背。

四年级科学第一单元天气复习资料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天气 1、我们关心天气 1、天气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着,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的生物。 2、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态叫天气。人们通常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这几个方面来描述天气。温度计、雨量器、风向标和风速仪是测量天气的工具。 3、天气现象通常可以用一些符号来表示,认识下列的天气符号: 风力和风向(标注时加上风,如东风) 4、在认识天气变化及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时,用网状图能使联系更加清晰。 2、天气日历 1.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叫做天气日历。在我们制作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和降水情况、风速和风向、气温等。 2、记录天气日历时,可以分小组活动,也可以全班合作,要尽量在每天的同一时间观察天气,周末和假期也不 要间断,记录时可以用文字,也可以用天气符号。 3、温度与气温 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气温是指我们周围大气的温度,它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天气数据。 2. 测量气温是测室外阴凉、通风(距离地面约 1.5 米)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来测量气温。测量气温时用到的工具是气温计。 3、测量气温时,手拿温度计的上端,把温度计放置到测量环境内2- 3 分钟,待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面持平。

4、一天中的气温变化规律是先上升后下降,凌晨温度最低,午后2点左右温度最高。在我们家乡的秋冬季节,气 温一般是早上低,中午高,傍晚低。 5、在测量气温时,我们发现夏季时,室内气温低,室外气温高: 冬季时,室内气温高,室内气温低。 阳光下温度高,阴影里温度低 6、比较一天中不同时间段的气温时,可以把数据填在气温柱状图中。 7、在气象观测站中,气温计是放置在室外的百叶箱中。 4、风向和风速 1、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2、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如北风是由北向南吹来的风,东南风是从东南向西北吹来的风。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能在方位图上表示风向。(书第9 页) 3、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风向标的箭头指的是风吹来的方向。 4、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一般有3— 4个风杯)。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 个等级( 0— 12 级)。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可以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无风( 0,旗子不动)、微风( 1,旗子微动)、大风( 2,旗子展开)来划分风速。 5、风向标和风速仪组合起来的仪器叫做风速风向仪。 6、简易的风向表示方法可以用箭头,指向不同方向代表不同的风向。如→东风←西风↑北风↓南风东南风(利用方位图来记忆) 5、降水量的测量 1. 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2、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简易雨量器可以找一个直筒透明杯子来制作。制作要点:①杯子要 是直筒透明的,高于15 厘米。②刻度条要以毫米为单位。③粘贴时,刻度条贴在杯子的外侧面,要使刻度条的底部正好与杯子内侧底部对齐。④最后贴上小组或制作者姓名。 3、自制雨量器的的直径大小不影响测量的准确率,因为测量的数据是雨水的高度。 4、降水量等级是指24 小时内的降水量,单位是毫米: 等级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 降水量(毫 < 1010~24.925~49.950~99.9100~249.9≥ 250 米) 6、云的观测 1. 天空中漂浮着的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 2、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我们把天空当成一个圆面,平均分成四份,把看到的 云量填充到圆面内,如果云量不超过圆面的四分之一,是晴天;如果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三,是多云;如果云量超过四分之三或覆盖了整个圆面,是阴天。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作业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作业 一.填空题: 1.天气【总是】在发生变化,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 2.【云量】.【降水量】.【风向】.【风速】是天气的重要特征,是天气中观察的重要 数据a。 3.天气是指【我们所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1.【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可以使用一些天气符号来记录【云量】.【降水量】.【风速】.【风向】。 2.我们知道的天气现象有【晴.阴.雨.多云.风.雷.电.雾】等。 1.测量气温要选择【通风】的地方。通常情况下,一天中【中午】的气温最高。 2.气温是【指大气的冷热程度】。 3.测量气温的工具是【温度计】,气温的单位是【摄氏度】,符号表示为【℃】。 1.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由北向南吹来的是【北风】,由西南向东北吹来的是 【西南风】。当红旗飘向东南时,吹的是【西北风】。 2.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如风向标的箭 头指向西北,就是【西北】风。 3.我们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4.【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 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 二.判断题: 1.天气是在不断变化的,它影响着地球上的一切生物。【√ 】 2.适宜的天气会让我们的工作顺利开展,同时身心舒畅。【√ 】 1.温度.风向.降水量.云量都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 2.天气预报只报道阴.晴.雨.雪的天气情况。【× 】 3. 利用对天气日历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天气变化的规律。【√ 】 1.同一时间,任何地方的温度是一样的。【× 】 2.我们留心天气变化可以减少生活中的损失和麻烦, 还可以保证身体健康。【√ 】 二.简答题: 1,.我们知道哪些天气现象? 答:晴.阴.雨.雪.冰雹.风.雷.电.雾等。 2.下雨的好处和坏处有哪些? 答:好处是空气清凉清新,坏处是道路泥泞,影响交通,淋雨受凉容易生病,不适时宜 也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等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测试题

新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题: 1、风向能够用()测量,测量风速的仪器叫(),我们也能够用()测量风速。 2、()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24小时降水量()毫米属于大雨。 3、气象学家通常把云分为()、()、()三类。 4、()、()、()、()都是天气日历中的重要数据。 二、判断题: 1、通常情况下,午后的气温最高。() 2、从东南方吹向西北方的是西北风。() 3、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一个月中的大气状况。() 4、降水的形式有雨、雪、冰雹、雾等。() 5、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层状云就是积云。() 6、气象学家常把风速分成12个等级。() 7、天气是在持续变化的,它影响着地球上的一切生物。() 8、同一时间,任何地方的温度是一样的。() 9、利用对天气日历的分析,我们能够发现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10、当天空被云覆盖四分之一左右的时候,这时的天气为多云。() 三、选择题 1、在记录风速的时候,数字“1”表示()。 A、无风B、微风C、大风 2、当风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时,风向是()。 A、东风B、北风C、南风 3、昨天下了暴雨,我知道降水量在()毫米之间。 A、50~100 B、10~25 C、25~50 4、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做()。 A、卷云B、积云C、层云 5、风每秒行进的距离称为()。 A、风速B、风向C、风量 四、写一写,画一画 五、分析题 根据小明提供的一天的天气信息,认真分析,在下面表格中相对应的栏目打上“√”

早上上学时---汽车亮着灯,缓慢的行驶;人们都穿着棉衣;很多人带着雨伞。 中午时----大树直摇晃;打开窗户,雨水打了进来。 傍晚放学时---天空布满了灰色的云层;炊烟向西南飘去。 六、根据“一天的气温记录表”,画出气温变化柱形图,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 33 31 29 27 25 23 21 19 17 15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试卷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题:(56分) 2、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的表格,一般要记录日期时间、、、和。 3、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降水的形式很多,常 见的有、、等。 4、有些动物和植物对天气的细微变化非常敏感。在干燥的日子了,松果的鳞片会;如果松果的鳞片紧闭,则预示着即将。在下雨前,燕子、蜻蜓会,蚂蚁也会搬家。 5、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 6、我们可以通过、、、 、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8、使用温度计时,要等到才能读数。 9、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的地方。每 天来测量。气温是指距离 地面高的空气温度。 10、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的事物来感知,可以用 和来描述。 11、风向是指。风向可以用 来测量,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我们一般用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12、风的速度是以来计算的。 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个等级。 14、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雨量器的集 水漏斗用来收集雨水,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就是降水量。我们可以用、杯子来做雨量器。 15、云实际上是由无数的或组成的。 16、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以分为、 和。不同的天气状况怎样划分方法:把天空当做一个圆,平均分成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里,按照进行区分。 17、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层状云是,如果它变厚,将会出现、 或。 18、高于云层,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做,通常和天气联系在一起。也能发展成云,形成的天气。 19、纤细的羽状云是,是由微小的 组成。 20、对天气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 们认识天气的,了解天气变化的。 21、水结冰时,温度应在℃及以下。水烧开时的温度是℃。 22、一天中时气温最高,时气温最低。 二、判断题:(15分) ()1、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一个月中的大气状况。 ()2、晴空万里、阴云密布、阳光灿烂、大雨倾盆都是描述天气现象的。 ()3、天气是在不断变化的,它影响着地球上的一切生物。 ()4、同一时间,任何地方的温度是一样的。()5、利用对天气日历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6、天空中黑压压的乌云就是卷云。 ()7、人类的帆船运动是利用风来进行的。 ()8、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处的温度。 ()9、气象台在测量气温时,要将气温表放在百叶箱内。 ()10、今天云层很厚,会下雨,出门要带上雨伞。()11、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间一定是中午。()12、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13、旗子微动时的风称为微风。 ()14、雨量器的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是降水量。()15、室外温度一定比室内温度高。 三、选择题:(15分) 1、在记录风速的时候,数字“1”表示()。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天气” 1.天气总是在发生变化,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2.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3.我们可以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温度、风向和风速、降水、云量是天气观察中的重要数据。 4.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叫做天气日历。在天气日历中,可以使用天气符号记录云量、降水量、风速和风向等。 5.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降水情况,气温、风向和风速。如果有云,还要记录云的类型。 6.观察天气应该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通常情况下,一天里午后2点的气温最高,一天最低气温是日出前后 7.使用温度计时,要等到温度计里的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后,才能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顶端相平,不能俯视也不能仰视。 8.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这个地方的温度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9.气温可以用温度计来测量,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还要在每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来测量。温度的单位是℃,读作摄氏度。10.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的事物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11.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我们一般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分别是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风向。 12.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可以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来划分风速,即无风是0级、微风是1级、大风是3级。 13.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测量记录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14.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5.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如小于10毫米是小雨,10~25毫米是中雨,25~50毫米是大雨,50~100毫米是暴雨,100~200毫米是大暴雨,大于200毫米是特大暴雨。16.云实际上是由无数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云可以看作是天上的雾。17.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的天气。 18.天气预报中的空气质量预报分为5级;舒适度指数预报分为7级;紫外线强度分为5级。 19.气象学家在对云进行描述时,通常根据云高度和形状把云分成三类:积云、层云和卷云。 20.靠近地球表面的扁平层状云是层云,它通常是灰色的。如果层云变厚,就是雨层云,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雪。 21.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做积云。积云通常和晴好天气联系在一起。但是积云也能发展成积雨云,形成雷阵雨。 22.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卷云只有在温度非常低的高空才能形成,所以卷云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不会下雨。 23.对天气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24.一个月的天气变化不能代表这一年的气候特点。

四上科学第一单元

科学四年级上册 明正文昊

一、填空 1、空气就在我们的(周围),占据一定的(空间)。 2、一只空的玻璃杯里其实并不是空的,它里面有(空气)占据着空间。 3、空气有(质量),具有(弹性),可以被(压缩)。 4、在一个密闭的容器里,压缩空气,空气的体积将(变小)。 5、压缩空气有(弹性),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 二、判断 1、把杯中的水倒干,杯子里什么也没有了。(×) 2、空气看不见、摸不着,所以它没有质量。(×) 3、吹足的气球会鼓起来。(√) 4、排球打足气后拍一下,跳得很高,说明压缩空气有弹性。(√) 5、粉笔头放入水槽中,看见有空气从粉笔头里跑出来。(√) 6、玻璃瓶里装有一瓶空气,从瓶中抽出半瓶空气,还剩半瓶空气。(×) 7、我们周围的空气并不真是空的,而是充满着空气。(√) 三、把带胶塞的漏斗拧紧在瓶口上,朝漏斗里倒水,水能流进瓶子里吗?为什么? 答:不能(开始会流几滴)。因为瓶子里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胶塞封住了瓶口,空气出不来,所以漏斗里的水就流不进去。

1.冷空气(下沉)是因为冷空气比同体积的热空气重,热空气(上升)是因为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 2.制冷空调应该挂在房间(上)方,取暖器应该放在房间(下)方。 3.三国时,我们中国人利用(热气上升)的原理发明了孔明灯;1783年,法国人利用热气上的原理成功制造出(载人)的热气球。 4.由于地面上各个地方的冷热一样,冷空气总要向热的地方流动,空气的(流动)就形成了风。 5.在没有风的情况下,为什么烟总是向上升? 答:因为烟是受过热的空气即热空气,而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所以烟总是向上升。 第三课作业设计 1.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是(氧气),占空气体积的(21%),其他气体是(氮气),占空气体积的(78%)。此外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气)和(杂气)等。 2.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烧杯中,敞开放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石灰水表面出现了一层白膜,证明空气中有(二氧化碳) 3.制取二氧化碳:在一只瓶里放入一些小苏打,再倒入一些醋,瓶里出现的泡泡就是二氧化碳。 4.二氧化碳的性质:①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②灭火。 5.二氧化碳灭火器的原理是什么? 答:二氧化碳灭火器是利用不支持燃烧和比空气中的重的原理来工作的。

2020上学期最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小学科学四上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声音 1-1声音有高、低、强、弱之分。 1-1有的声音听上去悦耳,有的听上去刺耳。 1-2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1-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如果停止振动发声就会马上停止。 1-2 拨动钢尺、击鼓、敲击音义、吹竖笛都会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1-2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声带。(P5) 1-2发声时,声带变紧,快速振动,声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 1-3声音可以向四面八方传播。 1-3用击打过的音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波纹,这说明音叉振动了。 1-3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 1-3物体在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物质的振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 1-3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在真空的环境中不能传播声音。 1-3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即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听不到声音,不能互相通话,必须要使用无线电设备。 1-3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的传播速度:固体>液体>气体。 1-4我们的耳朵可分为外耳、中耳、内耳。 1-4人的外耳就像一个隧道,声音通过这条隧道到达鼓膜。鼓膜很薄而且有弹性,即使是轻微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 1-4耳廓的作用:收集声波。鼓膜:将声波转化为振动。 1-4物体的振动带动了周围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又引起鼓膜的振动。听小骨可将振动传达到内耳,并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信号。大脑接收到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我们就感受到声音。 1-5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1-6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的。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1-6越短、越小、越少、越细的物体,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越长、越大、越多、越粗的物体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 1-6敲击大小不同的两支音义,小音叉发出的声音高,大音叉发出的声音低。 1-6 击打长短不同钉子时,钉子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 1-6尺子伸出桌面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尺子伸出桌面越长,发出的声音越低。 1-7拨动琴弦时,琴弦越细,声音越高,琴弦越粗,声音越低。 1-8敲击水量不同的玻璃杯,水越少声音越高,水越多声音越低。 1-8拨弹橡皮筋时,皮筋越紧,声音越高,皮筋越松,声音越低。

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认识身边的植物 1.知识目标:了解并识别身边的植物种类、名称,及有关的植物知识。 2.能力目标:通过活动培养孩子善于观察,思考的能力。培养孩子在活动中积极参与,并能大胆与他人合作,自主探究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活动,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研究问题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科学创新的精神,感受自然,培养审美情趣。 【材料准备】 剪子、胶带、标本夹、相机,彩笔,画架,画纸,记录笔,记录表,铁锹。 【计划时间】5课时 【阶段安排】 第一阶段制定研究方案1课时 第二阶段探究实践阶段3课时 第三阶段成果交流阶段1课时 第一阶段方案制定 【阶段目标】 1.知识目标:学好小组合作,共同制定活动方案。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们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步骤设计】 一、导入(实物导入:教师随身带几种身边常见而又比较奇特的花草树木的叶子或者花朵让学生辨认) 师:同学们,我们身边有很多的常见植物,同学们是不是都很熟悉啊?你们认识我手中的叶子或者花朵是来自什么植物吗?有关这些植物的知识,同学们了解多少呢?谁来说一说。生:……(很多同学肯定不知道) 师:(揭晓答案)看来同学们对我们身边的植物熟视无睹,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我们身边的植物吧。板书课题:认识身边的植物 二、提出活动任务 师:我们怎么去研究呢?具体研究什么问题呢? 生:我们研究周围有哪些植物? 生:植物有哪些作用? 生:植物的家在哪? 生:植物是如何吸收水分的? …… 让学生畅所欲言,谈出自己观点。并把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写到黑板上。 师生共同归纳子课题: 1.身边有哪些植物? 2.身边植物有哪些作用? 3.植物是怎样吸收水分的? 师:今天我们就以这三个课题为子课题进行研究,同学们要用为期三周的时间,采用多种方法,去观察,研究,搜集你要的有关资料。这节课我们就要为观察、研究、搜集做准备,展开一场活动方案设计大赛,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活动方案。我们比一比,看哪个小组设计的方案好。同学们开始设计吧。 三、小组商讨探究重点,形成活动方案。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试卷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 一单元试卷 It was last revised on January 2, 2021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班级: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分) 1、空气是气体,具有占据空间、()、()、可以被压缩等性质。 2、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 3、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就越大。 4、比较空气和水的异同:空气和水都没有颜色、没有()、没有()、没有一定的()、都是透明的,都会(),都要();但是()容易被压缩,水难以被压缩,空气比水轻等。 5、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热空气会(),冷空气会()。 6、因为地球是一个()体,所以地面上各个地方受到太阳照射的情况就( ),各地的()也就不一样,()的差异造成了空气的流动,就形成()。 7、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 8、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包括()、()和少量的( )、()等。 9、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二氧化碳比空气的();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能()。 10、如果空气中除了正常成分外,还增加了很多有害物质,空气就被()了。 11、()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12、污染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空气污染严重时,会危害()和()。 13、森林有氧气制造厂、()、绿色蓄水库、()等美誉。 14、三国时,我们中国人利用( )的原理发明了“孔明灯”。 二、判断题(正确的说法画“√”,错误的说法话“×”)(14分)

1、因为我们感觉不到空气,所以空气没有质量。。………………………() 2、我们周围空着的空间并不真正是空的,而是充满着空气。…………() 3、空气是一种单纯的气体。…………………………………………………() 4、燃烧用去的是空气中的氧气。……………………………………………() 5、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6、人类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7、在大自然中,空气总是循环运动着的。…………………………………() 三、实验回答:(每空分) 1、把一团纸紧塞在杯低,将杯子倒立竖直压入水中,纸团会湿吗为什么会这样 答:纸团不会湿。因为空气占据了(),水()。 2、将两只充满气的气球吊在小棍上,并使它们保持平衡,刺破其中一只,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 答:刺破气球的这边()。说明空气有()。 3、制冷空调、取暖器安放在什么位置合适为什么 答:制冷空调安放在室内墙壁的(),这样使冷空气自然()流动,较快降低室内气温。 取暖器安在窗户(),可以让空气自然(),提高室内气温。 1、把蜡烛固定在玻璃片上,放进有水的水槽中,点燃蜡烛;再用去掉底的饮料瓶罩上,然后立即盖上瓶盖,拧紧。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 答:蜡烛燃烧一会儿(),瓶内的水()了一小截。说明:燃烧用去(),但瓶内还有()。 2、先把水槽的水加到与瓶内水面一样高,再拧开饮料瓶的盖子,把燃烧的火柴迅速插入瓶内,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这说明了什么 答:火柴立即()。说明剩下的气体()。 3、根据以上研究,我们可以初步确定空气中至少有几种气体它们各有什么性质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教案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课时动物怎样生活 学情分析:经过一年的《科学》学习,对这门课程有所了解和喜欢,对新学期学生有更多对科学探索的愿望。 教学目标 1.知道某种被观察动物的显著观察特征和行为特征; 2.能根据提供的观察事项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观察、讨论和搜集相关信息; 3.进一步增强对植物和动物特征进行探索的兴趣,初步获得对有生命的物体多样性的认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用的6种及以上的典型动物图片、观察事项记录单每组一份。 教学活动过程 1.引入 ·引导语:(教材第一段) ·请学生说说平时见过的动物。 2.分小组对选定的一种动物进行观察,教师可适当提供一些图片或文字资料。 观察记录单设计如下:(旁注:对动物的观察要全面,力争让学生更有兴趣地进行科学观察,引申到课后自觉的观察) ·它的身体分为哪几部分,各个部分是什么样的? ·它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它有哪些基本的生活需要?(此项有一定难度,教师可考虑使用) ·这种动物的食物是什么?从哪里获得食物?怎样吃食物?它也排泄废物吗? ·这种动物的生长发育经历了哪些过程? ·这种动物怎样繁殖后代? ·这种动物怎样运动? ·这种动物会对光、震动、声音等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吗?怎样反应? 3.小组对观察与讨论结果进行汇报; 4.对各小组的汇报进行自评和相互评价; 5.在课外进一步进行观察和搜集相关资料,以补充记录单。 后记:每个班的学生反应不同,观察的方面教全面,但是缺少观察实践。 第二课时形形色色的动物 教学目标 1.知道世界上的动物不仅身体构造不同,生活习性和繁殖方式也不同; 2.初步了解常见的6类动物分类方法:哺乳类、鸟类、鱼类、昆虫类、爬行类、两栖类。 3.初步了解6类动物的主要特点。 4.能通过小组形式讨论、整理、总结出6类动物的主要特点。 5.能通过合作形式整理总结出动物的动物的共同特征。 6.培养小组分工、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准备

四年级科学第一单元教案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课题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教学重点 解释静电现象 教学难点 认识正负电荷 教具准备 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或幻灯片。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教学过程】 一、体验静电现象 1、引入 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看老师的表演,问:靠 近纸屑,可能会出现什么? 教师演示:用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可能会怎样? ----头发飘起来了。 头发为什么能飘起来呢?----出示课题:生活中的静 电现象 2、体验静电现象 小组实验:拿出一根经过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 纸屑。

发现了什么?----摩擦过的塑料棒能吸起碎纸屑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塑料棒经过摩擦,产生了静电,就把纸屑吸起来了。 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你知道的有哪些? 二、认识电荷 1、不一样的电荷 1)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 2)进一步研究静电现象----小组研讨 解释前面的静电现象:如: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互相靠近时产生互 相吸引的现象,所以头发就飘起来了。 3)用一块羊毛皮反复摩擦充气乞求的一个侧面,将气球的一个侧面靠近头发,发现了什么?(2人一个小组,一人操作,一人观察,后互换) 小结:两个摩擦后的物体,有时相互吸引,有时互 相排斥,跟我们前面所学的磁铁的现象类似,同一种电 荷(都是正电荷或都是负电荷)互相排斥,不同种电荷(一正电荷和一负电荷)互相吸引。 2、让电荷流动起来 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 使物体带上正静电。带静电的物体中的电荷却不能持续 流动。要形成电流就必须使电荷流动起来,需要具备动力,需要形成电路。 板书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静电现象:正电荷、负电荷电荷能流动起来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复习资料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科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声音 第一课 2、乐曲中音符“1“2”“3”按声音由高到低的排序是“3”“2“1”。 3、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音叉上有字母和数字,字母代表的是音调,数字代表的是 叉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第二课 1、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轻轻敲鼓,鼓发出声音,纸屑上下跳动, 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用手按住鼓面,鼓就停止发声了,纸屑也不再跳动,这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会停止。 3、吹竖笛的时候是空气在振动。 4、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声带。我们能够发出声音,主要依赖喉咙里的声带。 声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发声时,我们把手轻地放在喉结处,就能感觉到声带的振动。 第三课 1、只要鼓声足够大,我们在教室的任何一个位置都会听到,这说明声音是向四面方传播的。 2、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波纹,我们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说明水(液体)能传播声音。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 3、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玻璃罩内闹钟的声音逐渐减弱,最终听不到了。这说明空气(气体)能传播声音,真空 不能传播声音。 4、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到的抓挠桌面的声音更清晰,说明桌面(固体)能传播声音。 5、(声音是怎祥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的?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借助了什么物质? 答:物体在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物质的振动, 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借助气体、液体、固体等物质。) (宇航员在太空中工作时,需要借助电子通信设备才能进行沟通。这是为什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天气 我们关心天气: 1.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与气候不同。。天气总是在发生变化,我们每天都能感觉到天气带来的变化,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 2、(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是天气的重要特征,是天气观察的重要数据。我们可以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观察天气应该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 天气日历: 3、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叫做天气日历。天气日历中一般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降水情况,气温、风向和风速。如果有云,还要记录云的类型。根据天气日历,可以分析一段时间内的天气变化,找到天气变化的简单规律。 温度与气温: 4.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用(温度计)测量气温。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在气象观测站中,气温计是放置在室外的百叶箱中。

5.气温要每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来测量,通常情况下,一天中(午 后2点)的气温最高,凌晨的气温最低。气温的最低值出现在(日出 前后)。 6.日平均气温=一日内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和÷2;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 7.使用温度计时,要把温度计放置到测量环境内2-3分钟,等到温度 计里的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后,才能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 的液面(顶端)(保持水平)。 8.气温随时都在变化着,整理、分析气温记录,制作气温变化(折线 图),可以帮助我们寻找气温变化的规律。 9.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是22℃,在35℃的气温下,人体感到炎热难 耐;在0℃的气温下,人体感到寒冷。 10.设置百叶箱要注意:第一,百叶箱不能设在水泥地上,最好设在 草坪上;第二,要保持百叶箱通风;第三,要朝北方开;第四,离地 面要有1.5米左右的距离。 11.(温度计)(雨量器)(风向标)和(风速仪)是测量天气的工具。 风向与风速: 12.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的事物来感知,风有风向、风力两个特征,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内容

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电”基本内容2013.2.22 1、1879年,爱迪生用电点亮了世界上第一盏电灯,从此电就照亮了人们的生活。(P1序言) 第一课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1、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人类在内的( 生物)和( 非生物)。(P2) 2、静电存在于一切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到物体带电?(P3)答:物质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由于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所以物体不显示带电。当物体受到外界影响(例如摩擦)时,物体表面的电荷发生了转移,正负电荷数量不一样了,物体就显示带电了。 3、当我们用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时,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而且在它们靠近时会产生相互吸引的现象。(P3 第二节) 4、用毛皮摩擦充气气球,气球上带负电荷,将两个这样的气球相互接近,会相互排斥。 5、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什么?(P4) 答:两个物体带不同的电荷时,相互吸引;电荷相同时,相互排斥。 (即: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6、要想使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动力,也就是电源;另一个是要有电路——电流只有在电路中才能流动。(P4第四节) 7、电路的定义: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电器元件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P4左下角) 第二课点亮小灯泡 1、小灯泡的主要构造是:玻璃泡、灯丝、金属架、连接点。(P5图) 2、电流通过小灯泡里的灯丝的时候,灯泡才能发光。 3、电路连接的方式有多种,但总的来说,是形成一个完整的电流通路。如果形不成通路,小灯泡就不会发光。(会根据图,判断连接方式是否正确) 4、知识点:⑴电池是一种便携式电源。⑵电池的一端是铜帽,是正极;另一端是锌皮,是负极。当电池的这两端被导线直接连接起来时,就会发生短路。短路时,电池和导线会在一瞬间发热变烫,不仅小灯泡不能发光,电池也会很快会被损坏。(P6右边灰框) 5、警示点:家庭、学校等用电器用的是220伏的交流电,会引起事故,所以不能直接用家里、学校里插座中的电做实验!(P6最后)安全电压是36 伏,不要接触超过36伏的电压! 第三课简单电路 一、最简单的电路图:(P7最下方) 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 组成的。 二、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P8) 2、串联电路:⑴电路图 3、并联电路: ⑴电路图 ⑵串联电路的特点:一个用电器不通电, 整个电路就不通电。⑵并联电路的特点:一个用电器 不通电,不影响其它用电器的通电。 第四课电路出故障了 1、电流从电池的一端经导线流出,通过小灯泡,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形成一个完整的回路, 小灯泡就会发光。 2、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原因有:⑴小灯泡坏了;⑵灯座松了,没有连上; ⑶电池没电了;⑷短路;⑸导线不通电等。 3、把电路中灯座上的一根导线头拆下来,再连上另外一根导线,就是“电路检测器”。 4、如何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把检测器的两个线头,接到要检测的部分的电路两端,如果没有故障,小灯泡就亮;如果有故障,小灯泡就不亮。 注意点:①在检测时,要把被检测的电路中的电池取下;②如果检测电池,则要将“检测器”的电池取下,把要检测的电池放进电池盒,连上线头就可以检测了。③我们制作的小型“检测器”只可以检测实验电路,不能去检测家里的220伏的电器电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