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脊髓损伤患者的护理措施

脊髓损伤患者的护理措施

脊髓损伤患者的护理措施
脊髓损伤患者的护理措施

【脊髓损伤患者日常护理常识】

【概述】对脊髓损伤患者的护理是否合适,往往影响到整个康复计划的效果。护理工作的完成,有赖于医务人员和病人家属长期不懈的努力。因此脊髓损伤的患者家属有必要学会一些护理知识,以促进病人的康复。

1.排尿障碍

在脊髓损伤早期因膀胱可完全丧失神经支配,引起尿液潴留,后期可能由于大量残余尿,而产生尿流不止,所以一般在受伤后两周内要给患者留置导尿,保持导尿管持续开放,使膀胱里不积存尿量,可防止膀胱过度膨胀。待2-3周后将持续开放引流改为定时开放引流。以促使膀胱得到充盈及排空训练。导尿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定时更换导尿管。每天清洗尿道口两次,使之清洁无分泌物,并鼓励病人多饮水,增加排尿量,以冲洗膀胱。

2.肠道功能障碍

是脊髓损伤后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顽固性便秘,大便失禁及腹胀。我们首先采取饮食治疗,要定时、定质、定量多食含纤维素较多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可促进肠道蠕动和液体分泌,使肠内容物增加,形成硬粪块的机会减少,并可顺结肠走向进行按摩,促进肠蠕动,帮助排便。再有灌肠以促进胃肠蠕动而排便。在腹胀严重而影响呼吸时,可用肛管排气。

3.体温调节障碍

正常人体可通过代谢、神经和体液等来完成体温调节。并经脊髓和脑内体温调节中枢加以协调控制和维持。使机体在产热和散热过程中保持平衡。颈脊髓损伤的瘫痪患者因失去交感神经支配,汗腺也麻痹,体温调控能力降低,故出现体温异常,多表现为持续性高热,对这类伤员应进行物理降温等,并补充足够的水、电解质、糖和氨基酸,以补充高热的消耗。必要时实行药物降温。

4.呼吸功能障碍

颈脊髓损伤后,位于脑干,延髓网状结构的呼吸中枢向下传导束丧失功能,呼吸的自主节律和深度因不能控制而出现呼吸障碍。另患者的体位不妥,咽喉内的粘液难以排出。有可能被吸入气管内引起感染。因此,以改善呼吸道的通畅,排出分泌物和防止吸入肺内为主要目标。应经常变换体位,勤翻身,鼓励患者作深呼吸和咳痰动作,每次翻身时扣打胸背部,以利排痰。消除呼吸道过多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5.褥疮

褥疮是脊髓损伤患者最常见的病发症。在任何时期都可以发生。因瘫痪部位感觉消失,缺乏对损害刺激的保护性反应。加之自身重量压迫,持续挤压皮肤,即可发生皮肤和皮下组织缺血坏死。及排泄物的侵渍和摩擦,如粪、尿和汗等。易使皮肤糜烂、破溃。因此要求我们必须要保持床上用品干燥清洁、平整柔软、无皱褶、无渣屑。并定时翻身,每隔2小时翻身一次。身体保持干燥清洁,经常擦洗,每日用温水清洁皮肤,对皮肤易出汗部位可用爽身粉涂擦,若发生褥疮,应解除压迫,创面清洁,并随各期的不同症状采取相应的治疗。

6.疼痛

脊髓损伤,在损伤节段有相应的软组织不同程度的损伤,可引起疼痛,通常服用止痛药物,或针刺、针灸等,对症治疗

如何进行脊髓损伤患者的护理措施?脊髓损伤的危害严重,给患者的带来严重的的伤害,因此患者家属要做好日常的护理工作,让患者的病情能够很好的恢复。那么,如何进行脊髓损伤患者的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急性期应卧床休息。病人一般营养状况差,食欲减退,需供给高蛋白、多维生素及高热量饮食,以增强机体抵抗力,病变水平以下感觉障碍,注意保暖,防止烫伤。

2.病情观察:急性期病情不稳,需严密观察呼吸变化,若出现呼吸困难、心率加快、记热、紫绀及吞咽困难等症状,是上升性脊髓炎的表现,应立即给予吸氧,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使用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积极抢救。

3.症状护理:周围神经损伤及长期卧床造成肠蠕动减慢,出现腹胀和便秘,影响食欲,应解除腹胀,减轻痛苦,可进行腹部按摩或肛管排气,多饮水、多吃粗纤维食物、水果、蔬菜,防止便秘。可用泻药、开塞露、肥皂水灌肠等方法协助排便。粪便干结,可带橡皮手套掏出。有尿潴留时应置导尿管,定时放尿,应注意预防泌尿系感染。

另外如果已经发生脊髓损伤要注意预防并发症:

(1)肺部感染:病人长期卧床,抵抗力降低,需注意保暖,避免受凉,预防感冒。由于呼吸肌群功能低下,咳嗽无力,应协助病人翻身拍背,吸痰。痰粘稠不易吸时,可做雾化吸入,稀释痰液利于排出,痰多且深不能吸出时,应行气管切开。

(2)褥疮:病人的脊髓受损水平而以下支配部位感觉障碍,瘫痪卧床,局部受压,血液循环差,皮肤营养障碍,加之尿便失禁刺激皮肤而破溃形成褥疮。褥疮感染严重者可致败血症而死亡,故应积极预防。应做到病人的床垫软,床单平整,每日清洁皮肤,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每2-3小时翻身一次,翻身时动作要轻稳,不可拖拉病人,以防损伤皮肤。如发现皮肤有变色、破损,应避免再受压直到愈合。同时注意加强营养,增强身体抵抗力。

(3)泌尿系感染:病人排尿障碍,出现尿潴留或尿失禁。尿潴留时需用导尿管排尿。在进行导尿及膀胱冲洗技术操作时,应严格无菌操作。置留导尿管的男病人应每日清洗尿道口,女病人应每日冲洗会阴,保持会阴部清洁,防止逆行感染。尿失禁的病人,需及时更换内裤,使病人清洁舒适,减少感染机会。

脊髓损伤对症的影响大,日常护理加之积极玉箫的治疗方法,能够是患者尽早的恢复健康。目前,治

疗脊髓损伤哟小的方法是细胞渗透修复治疗。细胞渗透修复治疗的出现为脊髓损伤患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

治疗途径。

脊髓损伤病人的护理(脊髓损康复科)

伤病人的护理

排尿障碍

脊髓损伤早期因膀胱可完全丧失神经支配,引起尿液潴留,后期可能由于大量残余尿,而产生尿流不止,所以一般在受伤后两周内要尿,保持导尿管持续开放,使膀胱里不积存尿量,可防止膀胱过度膨胀。待2-3周后将持续开放引流改为定时开放引流。以促使膀胱空训练。导尿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定时更换导尿管。每天清洗尿道口两次,使之清洁无分泌物,并鼓励病人多饮水,增加排尿量,

肠道功能障碍

脊髓损伤后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顽固性便秘,大便失禁及腹胀。我们首先采取饮食治疗,要定时、定质、定量多食含纤维素较蔬菜、水果。可促进肠道蠕动和液体分泌,使肠内容物增加,形成硬粪块的机会减少,并可顺结肠走向进行按摩,促进肠蠕动,帮助肠以促进胃肠蠕动而排便。在腹胀严重而影响呼吸时,可用肛管排气。

体温调节障碍

常人体可通过代谢、神经和体液等来完成体温调节。并经脊髓和脑内体温调节中枢加以协调控制和维持。使机体在产热和散热过程中脊髓损伤的瘫痪患者因失去交感神经支配,汗腺也麻痹,体温调控能力降低,故出现体温异常,多表现为持续性高热,对这类伤员应等,并补充足够的水、电解质、糖和氨基酸,以补充高热的消耗。必要时实行药物降温。

呼吸功能障碍

脊髓损伤后,位于脑干,延髓网状结构的呼吸中枢向下传导束丧失功能,呼吸的自主节律和深度因不能控制而出现呼吸障碍。另患者咽喉内的粘液难以排出。有可能被吸入气管内引起感染。因此,以改善呼吸道的通畅,排出分泌物和防止吸入肺内为主要目标。应经勤翻身,鼓励患者作深呼吸和咳痰动作,每次翻身时扣打胸背部,以利排痰。消除呼吸道过多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褥疮

疮是脊髓损伤患者最常见的病发症。在任何时期都可以发生。因瘫痪部位感觉消失,缺乏对损害刺激的保护性反应。加之自身重量压皮肤,即可发生皮肤和皮下组织缺血坏死。及排泄物的侵渍和摩擦,如粪、尿和汗等。易使皮肤糜烂、破溃。因此要求我们必须要保燥清洁、平整柔软、无皱褶、无渣屑。并定时翻身,每隔2小时翻身一次。身体保持干燥清洁,经常擦洗,每日用温水清洁皮肤,对位可用爽身粉涂擦,若发生褥疮,应解除压迫,创面清洁,并随各期的不同症状采取相应的治疗。

疼痛

髓损伤,在损伤节段有相应的软组织不同程度的损伤,可引起疼痛,通常服用止痛药物,或针刺、针灸等,对症治疗。

理措施:

肺部感染的预防、护

帮助并鼓励病人咳痰:教给病人正确有效的咳嗽方法。定期指导患者用力咳嗽,促使肺膨胀和排痰。因疼痛有敢咳嗽者,适当用止损伤者可用双手固定胸部,肋间肌麻痹而咳嗽无力者,可用双手按压上腹部以辅助呼吸。轻轻扣击有背部,也有利于分泌物排出。拍指并拢弯曲,由上向下,由两侧向中央排击病人背部。

体位:长期仰卧易发生分泌物淤积,不利于引流,应经常更换体位。如发现一侧肺部感染或肺膨胧有全时,应使患侧居上,以利于流。

雾化吸入:可使分泌物稀释利于排出。吸入液以生理盐水酌情加抗生素、地塞米松、糜蛋白酶等药物。

皮肤的护理,预防褥疮

髓损伤患者容易发生褥疮,相关因素:

瘫痪部位不能活动

皮肤失去感觉,没有下常皮肤受压后的疼痛信号刺激。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导致局部缺血。

疮的好发部位:常见于骶尾部和足跟,其次为外踝、腓骨头、高位脊髓损伤者肘部及后枕部(行颅骨牵引者)亦可发生。组织坏死的、皮下组织、肌肉直达骨骼。褥疮发生后愈合困难,大而深者常发生营养不良、体温高、血浆蛋白降低、中毒、恶液质。褥疮可成为着重预防。

防措施:

定时翻身,变换体位。根据病人情况1-2小时翻身一次。翻身的注意事项:

掌握正确的翻身方法:颈椎骨折的病人要注意头、颈、肩一条直线,防止脊柱扭曲,加重脊髓损伤:行颅骨牵引者还要注意保持牵引引弓脱落:胸、腰一条直线;何腰椎的病人注意胸、腰臀一条直线。

翻身时将患者轻轻抬起移动翻转,禁止在床上拖拉患者。

保持床铺整洁干燥。

指导陪人为病人进食高营养多维生素饮食,增加皮肤抵抗力。

并严格交接班。

疮的处理:

疮的早期征象是受压皮肤呈暗红色,弹性降低,继而出现水泡,此时加强护理,使局部不再受压,将水泡抽空,保持皮肤干燥并在水摩,可望恢复。如发生皮肤及皮下组织坏死、溃烂,则应换药,清除坏死组织,局部涂东方一号(有去腐生肌的作用)。创面新鲜后两次,同时注意增加全身营养。

、预防泌尿系统感染

尿系统感染在截瘫患者中是很常见的,其相关因素是长期使用导尿管,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对无菌操作要严格要求,防止加重感染向病人讲解长期留置尿管的危害,以在实施护理措施时取得病人的合作。

协助病人每日饮水2500ml。

每日为病人行会阴擦洗。

妥善固定尿管尿袋,位置始终低于膀胱水平面,患者改为侧卧位时,尿管不应横跨体侧,而应由两腿之间通过。

尿袋每周更换两次,尿管两周更换一次,严格无菌操作。一旦发生感染,有高烧等临床症状时,应加大入水量,将尿管持继开放引抗生素,防止逆行性感染发生肾盂积脓。

、高热

位脊髓损伤患者经常出现高热可达40度以上,但临床检查并未发现肺炎或泌尿系感染,这是由于颈髓损伤后,大部分交感神经失去面以下无出汗功能,使体温调节的能力大大下降,出现高热。因此应保持室温勿过高,在夏季采取通风和降温措施。一旦体温升高时降温的方法,如温水擦浴、冰袋、风扇等降温。

、大便的护理

便机能失调主要表现为,次数减少,常数日不排便。处理的措施有:

调节饮食。多食含纤维素较多的食物,如青菜和水果,刺激肠蠕动,促使排便。

按摩。顺结肠走向由右下向左向下进行按摩。

使用润肠缓泻药,如通便灵、果寻、开塞露等。

脊髓损伤患者的要求,一般保持2-3天一次即可,如有大便失禁,粪便浸泡肛门周围,容易引起糜烂,诱发褥疮。此时应及时处理,皮肤洗净并涂油,必要时用红外线灯将局部烤干。

、预防废用综合征

肺部:同预防肺部感染的措施。病人恢复期,如病情允许可协助病人取半坐位,每日指导病人做深呼吸练习数次,锻炼肺部功能,泌尿系统:病人如无泌尿系统感染症状,应将尿管改为定时开放,使膀胱有胀有缩。这一生理刺激有助于建立反射性膀胱,同时也

膨胀而形成挛缩性膀胱。数周后拔除尿管,训练排尿功能。可以用手掌轻轻按压下腹部,协助排尿。通过训练尽量达到病人出院时能

肢体畸形:畸形最常发生的部位是髋、膝、踝和足趾。髋关节易发生屈曲、内收和内旋畸形,在早期可因体位及长期未注意被动活成。因此,每天均应最大幅度的活动髋关节,注意充分伸直和外展,防止关节僵硬,后期逐步发展为挛缩性瘫痪,应注意保持髋关节并施加被动活动:膝关节易发生屈曲畸形,每日数次将膝关节完全伸直:踝关节和足趾均易发生跖屈畸形,即马蹄足和锤状趾,在后成为极大的障碍,甚至需手术矫正。

肌肉萎缩:加强功能锻炼,包括已瘫痪与未瘫痪的肌肉和关节的活动,特别强调未瘫痪部位的主动运动,如利用哑铃或拉簧锻炼上肉,为扶拐下地做好准备:同时可在仰卧位或俯卧位积极锻炼腰背肌。病情稳定后尽早开始起坐、离床。在上肢的帮助和上身的带动工具,如双杠、支具、四腿拐等,下地练习站立和行走。通过练习增强生活自理能力,可使患者树立信心。

、注意病人的心理状态,做好心理护理。

7.脊柱骨折并脊髓损伤病人的护理常规

脊柱骨折并脊髓损伤病人的护理常规 一、护理评估和观察要点 1.神志、面容、表情、营养状况及精神变化。 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并记录,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 3.日常活动的耐受水平。 4.严密观察呼吸变化,有无呼吸困难,保持呼吸道通畅。 5.颅骨牵引的观察。 6.皮肤完整性。 二、护理措施 1. 执行骨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 卧硬板床,加强基础护理,协助病人生活自理。 3. 严密观察呼吸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根据病情给予雾化、吸痰、吸氧,气管切开者执行气管切开术后护理常规。 4. 胸腰椎骨折术后病人平卧6h以压迫止血。 5.颈椎骨折术后给予颈围固定,观察病人呼吸及颈部切口出血情况。 6. 执行牵引护理常规。保持颅骨牵引的有效性,翻身时保持脊柱呈一直线的轴线翻身,防止加重脊髓损伤或牵引弓脱落。 7.给予高蛋白、高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多饮水、多进食水果、蔬菜等,防止便秘。 8.健康教育预防肺部并发症,指导呼吸功能康训练:定时翻身拍背,深呼吸及咳嗽,可采取吹气球或吹气泡的方法。指导进行瘫痪肢体功能训练;髋关节练习伸直、外展活动,防止发生屈曲、内收、内旋畸形。膝关节练习伸屈活动,防止膝关节强直。踝关节练习背屈活动,防止发生足下垂,影响行走功能。以上功能锻炼应每日3-4次,每次15-20分钟。 三、健康指导要点 1. 给予高蛋白、高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多饮水、多进食水果、蔬菜等,防止便秘。

2. 预防肺部并发症,指导呼吸功能康训练:定时翻身拍背,深呼吸及咳嗽,可 采取吹气 或吹气泡的方法。指导进行瘫痪肢体功能训练;髋关节练习伸直、外展活动,防止发生屈 曲、内收、内旋畸形。膝关节练习伸屈活动,防止膝关节强直。踝关节练习背屈活动,防 止发生足下垂,影响行走功能。以上功能锻炼应每日3-4次,每次15-20分钟 四、注意事项 1.保持颅骨牵引的有效性。 2.维持呼吸循环功能。 2012年8月修订

脊髓损伤后的康复护理

脊髓损伤后得康复护理 脊髓损伤就是由于各种不同致病因素引起得脊髓结构、功能得损害,造成损伤水平以下运动、感觉、自主功能改变,导致相应得功能障碍。根据致病因素不同可分为外伤性脊髓损伤与非外伤性脊髓损伤。脊髓损伤主要就是因直接暴力(砸伤、摔伤、刺伤、枪伤等)造成脊柱过度屈曲骨折、脱位伤及脊神经,其次就是因脊髓感染、变性、肿瘤侵及脊髓因损伤水平与程度差异,可见损伤水平以下躯干、肢体、皮肤感觉、运动反射完全消失、大小便失禁等症状。 脊髓损伤多造成严重瘫痪致残,胸、腰髓损伤引起双下肢与躯干得全部或部分瘫痪称截瘫,颈脊髓以上损伤,上肢受累则称四肢瘫。 据统计,我国SCI原因主要就是高处坠落、砸伤、交通事故等。 一、主要功能障碍 脊髓损伤因损伤部位、损伤程度不同,引起得功能障碍也不同。常见得功能障碍有运动功能障碍、感觉障碍、括约肌功能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部分患者常有并发症,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疼痛、异位骨化、压疮、关节挛缩等。 二、康复工作内容 脊髓损伤急性期得康复治疗目得就是抢救患者生命,预防及减少脊髓功能丧失,预防及治疗并发症,应用各种方法最大限度地利用残存得功能,最大限度使患者重新开始自理、创造性得生活。其康复治疗手段有入院前处理与院后急救、外科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康复护理、康复训练、呼吸保障。脊髓损伤恢复期得康复治疗目得就是为了让患者适应新得生活,提高患者得生活自理能力,能够借助轮椅独立或步行。其康复治疗手段有肌力训练、肌肉牵张训练、坐位及平衡训练、体位转移训练、轮椅训练、站立与行走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训练、生物反馈疗法等。 三、康复护理措施 (一)配合抢救 配合医生现场抢救时,必须持续固定脊柱,保持脊柱得稳定性,同时确保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痰,防止窒息。保持静脉通道通畅,严密观察患者得神智、呼吸、心率、血压等病情变化,及时向医生汇报。 (二)尽早开始治疗 脊髓损伤后早期(即伤后6~12小时)得改变往往局限于中央灰质,而白质尚无明显改变。此后由于出血压迫、水肿缺氧以及伴发得神经化学改变,使脊髓损伤逐渐加重。因此,应争取在6小时内开始治疗,如局部冷冻、脊髓减压、高压氧、激素及其她药物得运用等,以减少继发性损害,从而有利于脊髓损伤后患者得康复。 (三)体位处理 为防止挛缩畸形,患者宜卧于有垫褥得硬板床上。身体要保持正确位置,其要点就是按照疾病得特点,将肢体安放在与挛缩倾向相反方向得位置上,而且瘫痪肢体不要受压。仰卧膝下不宜放枕踝足要用尺板、沙袋或小腿后夹板保持于功能性 中间位,并注意被褥下压得影响。要鼓励病人多采取俯卧位,逐渐增加俯卧时间,直到能在俯卧位睡眠,还不仅能防止与矫治下肢屈屈挛缩,亦有助于预防褥疮发生与促进膀胱得排空。对痉挛较明显得患者,还要在卧床或长时间坐位时经常用枕头、软垫等将两膝适当分开。(四)皮肤护理 必须经常保持皮肤清洁,避免身体局部长时间受压,要定时为病人翻身,已坐轮椅者要经常自己撑起身体。对有皮肤障碍者,尤其要注意预防褥疮,要经常视皮肤有无变红破坏。褥疮一旦出现,必须及时处理,防止扩大,并促进早日愈合。已允许起床得患者,要注意在治

脊髓损伤患者的护理常规

脊髓损伤患者的护理常规 【概述】是一种严重致残性疾病,占全身创伤的0.2%-0.5%。 【临床表现】 一、闭合性脊髓损伤: 1、脊髓震荡:暂时性的脊髓功能障碍 2、脊髓休克:脊髓失去高级中枢控制,损伤水平以下感觉完全消失、肢体迟缓性瘫痪、大便失禁、尿储留、生理反射消失 3、完全性损伤:(1)脊髓损伤水平,下运动神经元损伤表现(2)脊髓损伤水平以上,上运动神经元损伤表现 4、不完全性损伤:脊髓半侧损害综合征,对侧同温觉障碍,同侧瘫痪;脊髓前部综合征,双侧运动障碍,可伴有痛觉温觉消失;脊髓中央损害综合征,与外周部分传导束保留多少有关 二、开放性脊髓损伤 1、伤口;脊髓火器伤口多位于胸段,其次为腰、颈及骶段,伤口污染较重,可有脑脊液流出 2、损伤特征:脊髓火器伤多呈完全或不完全性、进行性或非进行性运动、感觉和括约肌功能障碍,截瘫平面可高出数个节段 3、合并损伤:脊髓怄气伤颈部损伤可伴有大血管、气管和食管损伤,胸腹部可合并气胸、血胸、腹腔内脏损伤等,休克发生率高。 【主要护理问题】 1、潜在并发症:脊髓休克与脊髓损伤有关 2、有感染的危险与脊髓开放性损伤,或呼吸肌麻痹有关 3、有受伤的危险与脊髓手术后脊柱稳定性差及患者对冷热、疼痛感觉减弱或消失有关 4、尿潴留与脊髓损伤有关 5、低效性呼吸型态与脊髓损伤致呼吸肌麻痹有关 6、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脊髓损伤致躯体移动障碍有关 7、尿失禁与脊髓损伤有关 8、大便失禁与脊髓损伤有骨干 【护理措施】 1.患者呼吸的频率节律幅度出现异常时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必要时行气管插管。 2.痰液粘稠患者给予雾化吸入,必要时吸痰。 3. 疼痛患者遵医嘱给予止痛剂,记录疼痛的性质时间,给予患者轴线翻身 4. 体温中枢失调,中枢性高热可达39-40℃。宜用物理降温或冰毯降温;呼吸机麻痹应加强气道护理,保持通畅,预防肺部感染。 5. 观察血压波动情况,血压低时积极查找原因,通知医生。 6. 脊髓损伤患者应睡硬板床,翻身时轴线翻身法,即保持脊柱呈直线,动作一致,防止再次脊髓损伤。 7.瘫痪患者预防压疮,保持大小便的通畅,鼓励和指导患者最大限度的自理部分生活;指导患者功能锻炼,改善肢体营养,防止肌肉萎缩。 8. 严密观察四肢活动,监测感觉平面是否有上升,观察意识、血压等变化,及早发现脊髓休克等异常,避免发生继发性损伤。 9. 饮食宜少食多餐,多事纤维素丰富的食物,多饮用果汁;少食或不食甜食、豆类产气食物。

脊髓损伤病人护理

模块十二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病人的护理 任务12-3 脊柱及脊髓损伤病人的护理 第二节脊髓损伤病人的护理 【案例】 刘女士,32岁,以“车祸致双下肢麻木、运动丧失8小时”入院。8小时前行走时,被迎面而来的大卡车撞倒,事后感到腰背部疼痛,活动困难,被人扶起坐后,感到疼痛加剧,双下肢麻木、不能活动。送来医院,收入骨科。 诊断:L1压缩性骨折合并截瘫 思考: 1.瘫痪指数的判断依据? 2.脊髓损伤的常见并发症及护理措施? 【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目标】 1.专业职业能力:具备对脊髓损伤病人进行生活护理的能力;具备对脊髓损伤病人进行皮肤护理的能力。 2.专业理论知识:掌握脊髓损伤的临床表现,常见并发症及护理措施,掌握瘫痪程度指数。 3.职业核心能力:具备对脊髓损伤病人进行病情评估的能力,在护理过程中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具备为脊髓损伤病人制定健康指导方案的能力。 【新课讲解】 一.概述 脊髓损伤是脊柱骨折的严重并发症,由于椎体的移位或碎骨块突入椎管内,使脊髓或马尾神经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图片) 好发部位:胸腰段。 常见原因:闭合性钝性外伤。 完全瘫痪:损伤平面以下的感觉、运动、反射及括约肌功能完全丧失。 不完全瘫痪:功能部分丧失。 截瘫:胸腰椎骨折引起脊髓损伤出现下肢瘫痪。 四肢截瘫:颈椎损伤引起的高位瘫痪。 脊髓损伤后出现瘫痪,但由于损伤的程度不同,用截瘫指数将瘫痪程度量化,截瘫指数分别用“0”、“1”、“2”表示,“0”代表没有或基本没有瘫痪;“1”代表功能部分丧失;“2”代表完全或接近完全瘫痪;一般记录肢体的自主运动、感觉及两便三项功能,最后数字

相加即是该病人的截瘫指数。 二.临床表现 1.脊髓震荡: 损伤后短暂的功能障碍,表现为弛缓性瘫痪,损伤平面以下的感觉、运动、反射及括约肌功能丧失,数分钟、数小时或稍长时间逐渐恢复,直至完全恢复,一般不留后遗症。 2.脊髓挫伤和脊髓受压: 伤后出现损伤平面以下的感觉、运动、反射及括约肌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可以是单侧,也可是双侧,双侧多在同一平面。其预后决定于脊髓损伤的程度、受压解除的时间。一般2~4周后逐渐演变为痉挛性瘫痪,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出现病理性锥体束征。胸段脊髓损伤表现为截瘫,颈段损伤表现为四肢瘫,上颈段损伤表现为四肢痉挛性瘫痪,下颈段损伤表现为上肢弛缓性瘫痪,下肢为痉挛性瘫痪。 3.脊髓半切征: 损伤平面以下同侧肢体的运动和深感觉丧失,对侧肢体的痛觉和温度觉丧失。 4.脊髓断裂: 损伤平面以下的感觉、运动、反射和括约肌功能完全丧失。 5.脊髓圆锥损伤: 成人脊髓终止于第1腰椎体的下缘,当第1腰椎骨折可损伤脊髓圆锥,表现为会阴部皮肤鞍状感觉消失、括约肌功能及性功能障碍,而双下肢的感觉和运动功能保持正常。 三.辅助检查(图片) 1.X线脊柱正、侧位摄片,观察骨折、脱位及移位情况。 2.CT、MRI可显示脊髓受压和椎管内软组织情况。 四.常见并发症(小先生) 1.瘫痪 因脊髓损伤部位和程度不同,表现各异。高位颈髓损伤可导致死亡,低位颈髓损伤可出现高位截瘫,即四肢瘫。 2.呼吸系统并发症 脊髓损伤瘫痪病人长期卧床,呼吸道内大量分泌物不能排出,引起坠积性肺炎。若为颈髓损伤,呼吸功能直接受到影响,呼吸道感染和呼吸衰竭是脊髓损伤的严重并发症。(图片) 3.泌尿系感染和结石 脊髓损伤后括约肌功能障碍,排尿异常、长期留置尿管,导致泌尿道的感染和结石。长期卧床又易发生骨质脱钙,尿中钙盐增加,促使泌尿系结石的形成。

颈脊髓损伤病人常见并发症及护理word精品

颈脊髓损伤病人常见并发症及护理 随着交通和建设事业迅猛发展, 由于意外导致的颈脊髓损伤病例数量不断增加,急性颈脊髓损伤的早期死亡率为5.92%。在病程过程中,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至关重要, 对于维持生命、促进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减轻社会压力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l 颈椎损伤的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是目前处理颈脊髓损伤最有效、确切的方法。目的在于:使颈椎恢复解剖位置并永久稳定;解除脊髓压迫。减轻脊髓水肿及继发性损害;避免脊髓进一步受损。 1.1 手术时机损伤后长期卧床可增加各种并发症发生的风险。文献报道早期手术可减少患者ICU停留时间和损伤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神经恢复的效果。符合手术指征者应尽早手术。1.2 手术方法前路手术:主要指征是椎体前部损伤,包括压缩型骨折、屈曲型骨折、爆裂型骨折、椎间盘破裂以及前纵韧带过伸性损伤。后路手术:主要指征是椎体后前部损伤,包括合并椎间盘突出的单侧或双侧关节突交锁、棘上和棘间韧带以及关节囊与黄韧带断裂。 2 并发症护理1呼吸系统并发症 2.1-1 呼吸道感染是颈脊髓损伤早期死亡原因之一。下颈脊髓损伤肋间肌麻痹,上颈脊髓损伤全呼吸肌麻痹.患者可出现无自主呼吸,很快死亡。下颈脊髓损伤后,可因脊髓上升性水肿导致全呼吸肌麻痹,咳嗽反射被抑制,尤其是有吸烟史的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容易引起肺感染。鼓励并指导帮助咳嗽、排痰。嘱患者行腹式呼吸,先深呼吸5—6 次,于深吸气末屏气,继而咳嗽,连续咳嗽数次,使痰到咽部附近。再用力咳嗽将痰排出口。根据排除气道异物腹部冲击法的原理,应用在排痰护理中,并与常规排痰法进行比较,效果好。对于高位截瘫而呼吸肌麻痹的患者,咳嗽无效由护士给予吸痰并常规给予静脉化痰药物。2.1.2 颈部血肿 颈前路手术后48 h .尤其是在12 h 内,除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外.应密切注意颈部外形是否肿胀.引流管是否通畅和引流量,有无呼吸异常,认真听取患者主诉,严密观察,警惕血肿压迫气管引起窒息。对高血压病史者,应注意控制血压,预防和减少切口出血。若遇上述紧急状况及时通知医生立即行二次手术。清除伤口内积血。 2.1.3 喉头水肿 术后4?7天是水肿高峰期。因术中长时间牵拉气管,加之全麻插管引起喉头水肿而影响通气功能。颈前路手术术前I周练习气管推移,每天3-4次?每次5?10 min。术后心电监护并观察记录生命体征至平稳,询问有无咽喉部疼痛、吞咽困难等,观察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缺氧表现,根据血氧浓度调节给氧流量及时间.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手术后常规雾化吸入3天。每天2。2.1.4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术后常规床旁备气管切开包和负压吸引装置,若发现患者出现乏力、嗜睡、恶心等症状。要警惕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发生,即在睡眠时出现呼吸暂停或低通气现 2.2循环系统异常 2.2.1 血压下降及心率减慢患者伤后应严密观察其血压、心率及意识状态、心电图变化等:高热、嗽氧的患者因心率代偿性增加不明显,要及时给以处理。将心电监护的报警阈值定为收缩压75 mmHg心率为40次/分?通过报警声音提示护士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处理。2.2.2 高热 患者由于排汗功能障碍或肺感染,常导致高热,机体代谢增高。非颈髓损伤患者体温每升高「C,心率增加12 —18次/分;颈髓损伤患者体温每升高「C,心率仅增加4—5 次/分,两者增快心率表现出的差异性。与颈髓损伤患者交感神经抑制循环系统代偿能力下降有关,不能

脊髓损伤病人的护理

脊髓损伤病人的护理(脊髓损康复科) 脊髓损伤病人的护理 护理问题 1.排尿障碍 在脊髓损伤早期因膀胱可完全丧失神经支配,引起尿液潴留,后期可能由于大量残余尿,而产生尿流不止,所以一般在受伤后两周内要给患者留置导尿,保持导尿管持续开放,使膀胱里不积存尿量,可防止膀胱过度膨胀。待2-3周后将持续开放引流改为定时开放引流。以促使膀胱得到充盈及排空训练。导尿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定时更换导尿管。每天清洗尿道口两次,使之清洁无分泌物,并鼓励病人多饮水,增加排尿量,以冲洗膀胱。 2.肠道功能障碍 是脊髓损伤后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顽固性便秘,大便失禁及腹胀。我们首先采取饮食治疗,要定时、定质、定量多食含纤维素较多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可促进肠道蠕动和液体分泌,使肠内容物增加,形成硬粪块的机会减少,并可顺结肠走向进行按摩,促进肠蠕动,帮助排便。再有灌肠以促进胃肠蠕动而排便。在腹胀严重而影响呼吸时,可用肛管排气。 3.体温调节障碍 正常人体可通过代谢、神经和体液等来完成体温调节。并经脊髓和脑内体温调节中枢加以协调控制和维持。使机体在产热和散热过程中保持平衡。颈脊髓损伤的瘫痪患者因失去交感神经支配,汗腺也麻痹,体温调控能力降低,故出现体温异常,多表现为持续性高热,对这类伤员应进行物理降温等,并补充足够的水、电解质、糖和氨基酸,以补充高热的消耗。必要时实行药物降温。 4.呼吸功能障碍 颈脊髓损伤后,位于脑干,延髓网状结构的呼吸中枢向下传导束丧失功能,呼吸的自主节律和深度因不能控制而出现呼吸障碍。另患者的体位不妥,咽喉内的粘液难以排出。有可能被吸入气管内引起感染。因此,以改善呼吸道的通畅,排出分泌物和防止吸入肺内为主要目标。应经常变换体位,勤翻身,鼓励患者作深呼吸和咳痰动作,每次翻身时扣打胸背部,以利排痰。消除呼吸道过多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5.褥疮 褥疮是脊髓损伤患者最常见的病发症。在任何时期都可以发生。因瘫痪部位感觉消失,缺乏对损害刺激的保护性反应。加之自身重量压迫,持续挤压皮肤,即可发生皮肤和皮下组织缺血坏死。及排泄物的侵渍和摩擦,如粪、尿和汗等。易使皮肤糜烂、破溃。因此要求我们必须要保持床上用品干燥清洁、平整柔软、无皱褶、无渣屑。并定时翻身,每隔2小时翻身一次。身体保持干燥清洁,经常擦洗,每日用温水清洁皮肤,对皮肤易出汗部位可用爽身粉涂擦,若发生褥疮,应解除压迫,创面清洁,并随各期的不同症状采取相应的治疗。 6.疼痛 脊髓损伤,在损伤节段有相应的软组织不同程度的损伤,可引起疼痛,通常服用止痛药物,或针刺、针灸等,对症治疗。 护理措施: 一肺部感染的预防、护理 1、帮助并鼓励病人咳痰:教给病人正确有效的咳嗽方法。定期指导患者用力咳嗽,促使肺膨胀和排痰。因疼痛有敢咳嗽者,适当用止痛剂,胸部有损伤者可用双手固定胸部,肋间肌麻痹而咳嗽无力者,可用双手按压上腹部以辅助呼吸。轻轻扣击有背部,也有利于分泌物排出。拍背的方法:五指并拢弯曲,由上向下,由两侧向中央排击病

脊髓损伤患者的护理措施

【脊髓损伤患者日常护理常识】 【概述】对脊髓损伤患者的护理是否合适,往往影响到整个康复计划的效果。护理工作的完成,有赖于医务人员和病人家属长期不懈的努力。因此脊髓损伤的患者家属有必要学会一些护理知识,以促进病人的康复。 1.排尿障碍 在脊髓损伤早期因膀胱可完全丧失神经支配,引起尿液潴留,后期可能由于大量残余尿,而产生尿流不止,所以一般在受伤后两周内要给患者留置导尿,保持导尿管持续开放,使膀胱里不积存尿量,可防止膀胱过度膨胀。待2-3周后将持续开放引流改为定时开放引流。以促使膀胱得到充盈及排空训练。导尿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定时更换导尿管。每天清洗尿道口两次,使之清洁无分泌物,并鼓励病人多饮水,增加排尿量,以冲洗膀胱。 2.肠道功能障碍 是脊髓损伤后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顽固性便秘,大便失禁及腹胀。我们首先采取饮食治疗,要定时、定质、定量多食含纤维素较多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可促进肠道蠕动和液体分泌,使肠内容物增加,形成硬粪块的机会减少,并可顺结肠走向进行按摩,促进肠蠕动,

帮助排便。再有灌肠以促进胃肠蠕动而排便。在腹胀严重而影响呼吸时,可用肛管排气。 3.体温调节障碍 正常人体可通过代谢、神经和体液等来完成体温调节。并经脊髓和脑内体温调节中枢加以协调控制和维持。使机体在产热和散热过程中保持平衡。颈脊髓损伤的瘫痪患者因失去交感神经支配,汗腺也麻痹,体温调控能力降低,故出现体温异常,多表现为持续性高热,对这类伤员应进行物理降温等,并补充足够的水、电解质、糖和氨基酸,以补充高热的消耗。必要时实行药物降温。 4.呼吸功能障碍 颈脊髓损伤后,位于脑干,延髓网状结构的呼吸中枢向下传导束丧失功能,呼吸的自主节律和深度因不能控制而出现呼吸障碍。另患者的体位不妥,咽喉内的粘液难以排出。有可能被吸入气管内引起感染。因此,以改善呼吸道的通畅,排出分泌物和防止吸入肺内为主要目标。应经常变换体位,勤翻身,鼓励患者作深呼吸和咳痰动作,每次翻身时扣打胸背部,以利排痰。消除呼吸道过多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5.褥疮 褥疮是脊髓损伤患者最常见的病发症。在任何时期都可以发生。因瘫痪部位感觉消失,缺乏对损害刺激的保护性反应。加之自身重量压迫,

-脊髓损伤的护理

脊髓损伤的概述 (一)概述 脊髓损伤是脊柱骨折或脱位引起的脊髓结构和功能的损害,是指由于各种致病原因引起的脊髓结构功能损害,造成损伤水平以下运动、感觉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颈髓损伤造成上下肢瘫痪时称为四肢瘫,胸段以下脊髓损伤造成躯干及下肢瘫痪而未累及上肢时称为截瘫。SCI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严重创伤,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 (二)致病原因 主要见于车祸伤、坠落伤、运动性扭伤、脊柱损伤、过重负荷等。 (三)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 临床表现 1.脊髓震荡脊髓损伤后出现短暂性功能抑制状态。 2.脊髓休克以迟钝性瘫痪为特征,病理反射消失、二便功能丧失,低血压或心排出量降低,心动过缓,体温降低及呼吸功能障碍等。 辅助检查 1.X线检查通过X线片基本可确定骨折部位及类型。 2.CT检查有利于判定移位骨折块侵犯椎管程度及发现突入椎管的骨块或椎间盘。 3.MRI(磁共振)检查对判定脊髓损伤状况极有价值。 4.脊髓造影对陈旧性外伤性椎管狭窄诊断有意义。 (四)治疗原则 脊柱脊髓损伤治疗原则已有共识,即早期用药、早期手术(彻底减压、

合理固定和有效融合)、早期康复。脊髓损伤24小时内属于急性期,此期内治疗都属于早期治疗。 早期用药 由于脊髓血运障碍及代谢产物等对脊髓造成的继发性损伤是可以阻止或预防的,临床常联合应用药物来阻止或减少继发性损害,或促进神经轴突的生长。 1.糖皮质激素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疗法被认为是目前治疗急性SCI经典有效药物。冲击疗法是指利用极短时间内超过通常口服剂量约20倍的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充分发挥其抗炎及免疫抑制效应,强烈地抑制炎症反应、抑制细胞因子。黏附分子和趋化分子等多种炎症介质的释放,阻断炎症细胞活化及其黏附和在组织中的聚集,使炎症反应得到控制。 主要作用机制包括:减轻水肿,增加脊髓血流量,抑制氧自由基脂质过氧化反应,稳定溶酶体膜,增加NaK依赖式ATP酶的活性增大静息电位和脊髓运动纤维的兴奋性,促进脊髓冲动的产生和传导,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抑制炎症反应等。作用快速、强大,甚至在若干小时内病情可以得到改善。 尽早应用大剂量甲泼尼龙进行冲击疗法可预防脊髓水肿及缺血造成的继发损伤。脊髓损伤时不能用于低于L2或马尾神经的损伤。美国脊髓损伤协会规定,对脊髓损伤进行治疗必须在8小时之内,3小时最好,持续24小时。 (1)方法如下:[准备好输液泵→前15分钟按30mg/kg的剂

腰段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护理

腰段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护理作者:史秀花周玉芹田玉芹 【关键词】脊髓损伤康复护理 脊髓损伤是临床上较为严重的疾病。近年来我们采用功能康复护理的方法帮助病人进行脊髓损伤手术后的恢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病例全部为2007年11月至2010年11月期间收住的脑卒中患者,男l9例,女7例,年龄23~65岁,平均年龄44岁。其中完全瘫痪病人10例,不完全瘫痪病人16例。 1.2常规治疗本组病人均接受了手术治疗。术后采用按摩、被动肢体功能活动练习、病人日常生活护理指导、心理辅导,支具辅助、功能性电刺激(FES)等方法,待病人有部分肢体功能恢复则鼓励病人进行积极的主动肢体功能练习。 2结果 本组病人均获得随访,最长者3年,最短者1年,平均2年。其中10例完全性瘫痪病人经康复护理治疗后均建立了自主膀胱。26例病人下肢痉挛均得到缓解。26例病人中16例不完全瘫痪病人均能站立扶拐或手杖行走;10例完全瘫痪病人均可站立,其中5例病人可以在支架和双拐帮助下短距离行走,其中2例病人可独立坐轮椅。 3一般护理 (1)嘱咐患者戒烟酒,防止呼吸道感染,自觉控制饮水量,清淡饮

食,保持大便通畅。(2)间歇导尿前30分钟可采取适当刺激,试行自己排尿,逐渐去掉集尿器。(3)严格无菌操作,操作过程中适当按摩患者腹部,以刺激膀胱的收缩。(4)严格测定残余尿量,残余尿量在300ml~500ml之间,每天导尿4次,300ml以下每天导尿2次,100ml 以下每天导尿1次,50ml以下停止时间歇导尿。绝对禁止膀胱过度充盈,每次导尿不能超过500ml,否则要留置尿管。(5)保持会阴部清洁,便器定时消毒。(6)注意观查尿量及颜色的变化,在开始阶段,每周查尿常规、细菌培养、细菌计数1次,以后延至2—4周1次。如尿液异常及时留取标本送检和报告医生。 4膀胱训练 (1)压力性尿失禁病人可在不收缩下肢、腹部、臀部肌肉的情况下,自主收缩耻骨、尾骨周围的肌肉,每次收缩维持在10秒钟左右,重复做10次,每天做3次,可减少漏尿的发生。(2)急迫性尿失禁病人,训练应在特定的时间进行,如餐前30分钟,晨起或睡觉前鼓励患者入厕排尿,夜间排尿2次。这种训练同样可减少尿失禁的发生,并能逐渐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排尿习惯。(3)屏气法:患者采取坐位、身体前倾、腹部放松训练患者的腹肌,从而增加膀胱及骨盆底部的压力,促进尿液排泄。这种训练方法适用于尿潴留导致的充盈性尿失禁。(4)激发技术:定时对患者的排尿进行不同的刺激,促进排尿功能的恢复。如轻敲耻骨上区等辅助措施。(5)手压法:即双手拇指置于髂嵴处。 5康复护理 5.1由于截瘫病人的特殊性要进行病人的心理辅导,对病人进行

脊髓损伤病人的护理

脊髓损伤病人的护理 一、定义 是脊柱骨折脱位最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很高,多发生于颈椎下部和胸腰段。 二、临床表现 1、脊髓损伤:C8以上水平损伤者可出现四肢瘫;C8以下水平损伤可出现截瘫。 2、脊髓圆锥损伤:L1骨折可造成脊髓圆锥损伤,表现为会阴部皮肤鞍状感觉缺失,大小便不能控制,性功能障碍,但双下肢感觉、运动正常。 3、马尾神经损伤:L2腰椎以下骨折脱位可引起马尾神经损伤,表现为受伤平面以下弛缓性瘫痪,感觉和运动障碍,括约肌功能丧失,腱反射消失。 三、护理诊断 1、气体交换受损:与脊髓损伤、呼吸肌麻痹、清理呼吸道无效及分泌物滞留有关。 2、体温异常:与脊髓损伤、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关。 3、尿潴留:与脊髓损伤及液体摄入受限有关。 4、便秘:与脊髓神经损伤、液体摄入不足、饮食及不能活动有关。 5、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感觉及活动障碍有关。 四、观察要点 1、观察和保持气道通畅 2、吸氧,改善机体的乏氧状态 3、加强呼吸道护理 4、观察体温变化 五、护理措施 1、术前:同骨科术前常规护理 2、术后: (1)同骨科术后常规护理 (2)遵医嘱用药,减轻脊髓水肿 (3)每2小时协助病人翻身、叩背一次,促进排痰;病人不能自行咳嗽或排痰或有肺不张时,给予吸痰。

(4)指导病人练习深呼吸,防止呼吸运动受限引起的肺部并发症。 (5)维持正常体温:对高热病人使用物理方法降温;对体温过低病人注意保暖并避免烫伤。 (6)尿潴留病人: ①应妥善固定导尿管及引流管的位置:仰卧时,引流管不可高于耻骨水平;引流管从两腿之间通过而不可从身上跨过;翻身前,先夹紧引流管近端,后提起尿袋固定到翻身后身体侧,以防尿液逆流至膀胱引起感染。 ②受伤后2周内持续引流尿液,以后每2-4小时开放1次,可预防感染和膀胱萎缩。若尿液出现混浊、有沉淀,则表示有感染,应持续引流,防止尿液引流不畅而加重感染。 ③多饮水,4000ml/日,有利于冲洗尿中沉渣。 ④训练膀胱的反射排尿动作,以预防尿道感染。当膀胱胀满时,病人可有下腹部胀满感或出汗及其它不适时,可用手按摩,挤压排尿。方法是:操作者可用右手由外向内按摩病人下腹部,用力均匀,由轻而重,待膀胱缩成球状,一手紧按膀胱底,向前下方挤压膀胱,排尿时用左手按在右手背上加压,待尿不再排出时,可松手再加压一次,力求把尿排尽。 (7)排便护理: ①预防便秘:增加食物中粗纤维含量,多饮水,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揉按腹部2-3次/日,以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环绕按摩,促进肠蠕动,帮助消化,防止便秘。 ②大便失禁时,粪便浸泡肛门周围,容易引起皮肤糜烂,及时轻轻擦拭,在无肠道炎症的前提下,可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定时服泻药起到清洗肠道的作用,同时饮食上避免刺激性食物。 (8)并发症的处理: ①压疮:压疮是脊髓损伤患者主要的并发症。压疮的防治包括定时翻身,减压;注意营养,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烫伤、擦伤的皮肤损伤。发生压疮后原则上保守治疗,如果长期不愈,应采用手术治疗。 ②直立性低血压:是脊髓损伤患者从卧位到坐位或到直立位时发生血压的明显下降,主要表现为头晕、眼前发黑、脸色苍白、视物不清,甚至一过性神志丧

脊髓损伤的护理

模块七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任务八脊柱骨折及脊髓损伤病人的护理(1) 【复习提问】 1.化脓性骨髓炎最常见致病菌? 答:溶血性金黄色葡萄球菌 【新课导入】 【案例】 刘女士,32岁,以“车祸致双下肢麻木、运动丧失8小时”入院。8小时前行走时,被迎面而来的大卡车撞倒,事后感到腰背部疼痛,活动困难,被人扶起坐后,感到疼痛加剧,双下肢麻木、不能活动。送来医院,收入骨科。 诊断:L1压缩性骨折合并截瘫 思考: 1.瘫痪指数的判断依据? 2.脊髓损伤的常见并发症及护理措施? 【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目标】 1.专业职业能力:具备对脊髓损伤病人进行生活护理的能力;具备对脊髓损伤病人进行皮肤护理的能力。 2.专业理论知识:掌握脊髓损伤的临床表现,常见并发症及护理措施,掌握瘫痪程度指数。 3.职业核心能力:具备对脊髓损伤病人进行病情评估的能力,在护理过程中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具备为脊髓损伤病人制定健康指导方案的能力。 【新课讲解】 一.概述 脊髓损伤是脊柱骨折的严重并发症,由于椎体的移位或碎骨块突入椎管内,使脊髓或马尾神经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图片) 好发部位:胸腰段。 常见原因:闭合性钝性外伤。 完全瘫痪:损伤平面以下的感觉、运动、反射及括约肌功能完全丧失。 不完全瘫痪:功能部分丧失。 截瘫:胸腰椎骨折引起脊髓损伤出现下肢瘫痪。 四肢截瘫:颈椎损伤引起的高位瘫痪。

脊髓损伤后出现瘫痪,但由于损伤的程度不同,用截瘫指数将瘫痪程度量化,截瘫指数分别用“0”、“1”、“2”表示,“0”代表没有或基本没有瘫痪;“1”代表功能部分丧失;“2”代表完全或接近完全瘫痪;一般记录肢体的自主运动、感觉及两便三项功能,最后数字相加即是该病人的截瘫指数。 二.临床表现 1.脊髓震荡: 损伤后短暂的功能障碍,表现为弛缓性瘫痪,损伤平面以下的感觉、运动、反射及括约肌功能丧失,数分钟、数小时或稍长时间逐渐恢复,直至完全恢复,一般不留后遗症。 2.脊髓挫伤和脊髓受压: 伤后出现损伤平面以下的感觉、运动、反射及括约肌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可以是单侧,也可是双侧,双侧多在同一平面。其预后决定于脊髓损伤的程度、受压解除的时间。一般2~4周后逐渐演变为痉挛性瘫痪,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出现病理性锥体束征。胸段脊髓损伤表现为截瘫,颈段损伤表现为四肢瘫,上颈段损伤表现为四肢痉挛性瘫痪,下颈段损伤表现为上肢弛缓性瘫痪,下肢为痉挛性瘫痪。 3.脊髓半切征: 损伤平面以下同侧肢体的运动和深感觉丧失,对侧肢体的痛觉和温度觉丧失。 4.脊髓断裂: 损伤平面以下的感觉、运动、反射和括约肌功能完全丧失。 5.脊髓圆锥损伤: 成人脊髓终止于第1腰椎体的下缘,当第1腰椎骨折可损伤脊髓圆锥,表现为会阴部皮肤鞍状感觉消失、括约肌功能及性功能障碍,而双下肢的感觉和运动功能保持正常。 三.辅助检查(图片) 1.X线脊柱正、侧位摄片,观察骨折、脱位及移位情况。 2.CT、MRI可显示脊髓受压和椎管内软组织情况。 四.常见并发症(小先生) 1.瘫痪 因脊髓损伤部位和程度不同,表现各异。高位颈髓损伤可导致死亡,低位颈髓损伤可出现高位截瘫,即四肢瘫。 2.呼吸系统并发症 脊髓损伤瘫痪病人长期卧床,呼吸道内大量分泌物不能排出,引起坠积性肺炎。若为颈髓损伤,呼吸功能直接受到影响,呼吸道感染和呼吸衰竭是脊髓损伤的严重并发症。(图片)

脊髓损伤患者护理

脊髓损伤患者护理 专科护理 1:体位:卧硬板床,每2小时轴线翻身,翻身时保持头部、肩部、背部、臀部在一条直线上,保持脊柱损伤部位稳定。颈部手术患者颈部垫颈椎枕,头两侧放置沙袋以保持头部制动。各肢体处于功能位,防垂足。 2:神经功能观察:术后48小时内每2—4小时观察肢体感觉、活动情况,48小时后每4小时观察记录1次。 并发症的预防及观察 1:自主神经反射异常:多发生于T6以上脊髓损伤患者,表现为血压升高,激烈头痛、头晕、大量出汗、汗毛竖起等。预防:解除不良刺激因素,如体位改变、尿潴留、大便嵌塞、疼痛等。处理:端坐体位,使用降压药物,去除诱因。 2:肌肉萎缩、关节僵硬、足下垂:指导家属予患者肢体被动活动。 3:肺部感染:咳嗽、咳痰、体温升高等。预防:术后给予氧气雾化吸入,每天2次。鼓励患者有效咳嗽、咳痰,深呼吸训练,保持呼吸道通畅。 4:深静脉血栓:可无临床症状或体征。有的患者可有以下表现:起病急骤,患肢肿胀、胀痛;患肢呈指陷性,张力高,周径明显大于对侧;皮肤暗红,皮温较对侧略高。 5:肺栓塞:呼吸困难和气促、胸痛、晕厥,烦躁不安、咯血、咳嗽、心悸等。 6:压疮:每2小时轴线翻身,使用气垫床、啫喱垫预防压疮,保持床单清洁、平整。 7:体位性低血压:多发生于T6以上脊髓损伤患者,表现为卧位改变为坐位时血压下降、头晕。预防:术后进行床头抬高训练,逐步过渡到坐起和斜床站立训练。 健康宣教 1.术后出血头痛、眼花、出冷汗等不适时和肢体感觉、活动下降、疼痛症状加重时,及时报告医护人员。 2.突然出现血压升高、剧烈头痛、头晕、大量出汗等表现时,及时报告医务人员。 3.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使用脊柱保护支具坐起。 功能锻炼 1.呼吸功能训练:包括胸式呼吸(胸腰段损伤)训练及腹式呼吸(颈段损伤),胸廓被动训练,每天2次适度压迫胸骨使肋骨活动(肋骨骨折者禁用)。 2.肌力及关节活动度训练:脊髓不完全损伤者进行主动握拳、扩胸、踝泵、股四头肌的长收缩、屈膝、屈髋活动等。每天3~5次,每次30分钟。 3.排尿功能训练:建立定时饮水及定时排尿习惯:进行盆底肌功能训练,收缩会阴部肌肉10s后放松,反复进行,每天3~5次每次30min。适时清洁间歇性导尿者,指导患者进行清洁间歇性导尿。 4.排便功能训练:指导患者进食粗纤维饮食,避免刺激性及难消化饮食:每天3餐1h按顺时针方向进行腹部按摩15~30min;肛门牵拉训练。 出院指导 1.用药指导:遵医嘱按时按量口服止痛药、营养神经药物。 2.活动指导 1)脊柱支具配戴3个月,或遵医嘱配戴3~6个月,卧位时不需配戴,术后坐位或下床时需配戴。 术后3个月、6个月、1年、2年各复查一次。 2)伤口拆线72h后看洗澡,洗澡时可不配戴支具,但注意避免弯曲、扭动脊柱。 3.随诊指导:术后2个月内返院复查。如出现脊柱局部疼痛和四肢感觉、活动有所下降等不适时随诊。

脊髓损伤后的康复护理

脊髓损伤后的康复护理 脊髓损伤是由于各种不同致病因素引起的脊髓结构、功能的损害,造成损伤水平以下运动、感觉、自主功能改变,导致相应的功能障碍。根据致病因素不同可分为外伤性脊髓损伤和非外伤性脊髓损伤。脊髓损伤主要是因直接暴力(砸伤、摔伤、刺伤、枪伤等)造成脊柱过度屈曲骨折、脱位伤及脊神经,其次是因脊髓感染、变性、肿瘤侵及脊髓因损伤水平和程度差异,可见损伤水平以下躯干、肢体、皮肤感觉、运动反射完全消失、大小便失禁等症状。 脊髓损伤多造成严重瘫痪致残,胸、腰髓损伤引起双下肢和躯干的全部或部分瘫痪称截瘫,颈脊髓以上损伤,上肢受累则称四肢瘫。 据统计,我国SCI原因主要是高处坠落、砸伤、交通事故等。 一、主要功能障碍 脊髓损伤因损伤部位、损伤程度不同,引起的功能障碍也不同。常见的功能障碍有运动功能障碍、感觉障碍、括约肌功能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部分患者常有并发症,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疼痛、异位骨化、压疮、关节挛缩等。 二、康复工作内容 脊髓损伤急性期的康复治疗目的是抢救患者生命,预防及减少脊髓功能丧失,预防及治疗并发症,应用各种方法最大限度地利用残存的功能,最大限度使患者重新开始自理、创造性的生活。其康复治疗手段有入院前处理与院后急救、外科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康复护理、康复训练、呼吸保障。脊髓损伤恢复期的康复治疗目的是为了让患者适应新的生活,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能够借助轮椅独立或步行。其康复治疗手段有肌力训练、肌肉牵张训练、坐位及平衡训练、体位转移训练、轮椅训练、站立和行走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生物反馈疗法等。 三、康复护理措施 (一)配合抢救 配合医生现场抢救时,必须持续固定脊柱,保持脊柱的稳定性,同时确保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痰,防止窒息。保持静脉通道通畅,严密观察患者的神智、呼吸、心率、血压等病情变化,及时向医生汇报。 (二)尽早开始治疗 脊髓损伤后早期(即伤后6~12小时)的改变往往局限于中央灰质,而白质尚无明显改变。此后由于出血压迫、水肿缺氧以及伴发的神经化学改变,使脊髓损伤逐渐加重。因此,应争取在6小时内开始治疗,如局部冷冻、脊髓减压、高压氧、激素及其他药物的运用等,以减少继发性损害,从而有利于脊髓损伤后患者的康复。 (三)体位处理 为防止挛缩畸形,患者宜卧于有垫褥的硬板床上。身体要保持正确位置,其要点是按照疾病的特点,将肢体安放在与挛缩倾向相反方向的位置上,而且瘫痪肢体不要受压。仰卧膝下不宜放枕踝足要用尺板、沙袋或小腿后夹板保持于功能性 中间位,并注意被褥下压的影响。要鼓励病人多采取俯卧位,逐渐增加俯卧时间,直到能在俯卧位睡眠,还不仅能防止和矫治下肢屈屈挛缩,亦有助于预防褥疮发生和促进膀胱的排空。对痉挛较明显的患者,还要在卧床或长时间坐位时经常用枕头、软垫等将两膝适当分开。(四)皮肤护理 必须经常保持皮肤清洁,避免身体局部长时间受压,要定时为病人翻身,已坐轮椅者要经常自己撑起身体。对有皮肤障碍者,尤其要注意预防褥疮,要经常视皮肤有无变红破坏。褥疮一旦出现,必须及时处理,防止扩大,并促进早日愈合。已允许起床的患者,要注意在治疗和活动过程中避免烫伤和挫伤、擦伤。使用支具或夹板者要警惕压迫和摩擦损伤局部皮肤。

脊髓损伤的护理常规

脊髓损伤的护理常规及质量标准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致残性创伤,是指脊髓由于创伤、肿瘤、感染等因素造成脊髓内出血、水肿、炎症反应,导致脊髓细胞坏死、轴突崩解,临床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截瘫或四肢瘫痪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所致的尿潴留、大小便失禁等。 一、护理要点: (一)病情观察 1、严密观查体温、脉搏、血压、呼吸的变化,若出现呼吸困难、心率加快、急热、紫绀及吞咽困难等症状,是上升性脊髓炎的表现,应立即给予吸氧,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使用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积极抢救。 2、观察患者的痛觉、温觉、触觉及位置觉的丧失平面及程度,以及肢体感觉、运动及肌力变化。 3、观察排尿及排便情况 4、观察腹胀和麻痹性肠梗阻征象。 5、在使用激素类药物期间需观察患者有无消化道出血症状。 (二)落实治疗 按骨科常规护理执行。 (三)护理措施。 1、保持有效的气体交换,防止呼吸骤停。 2、维持正常体温。 3、体位护理:卧硬板床,保持正确体位,轴线翻身以避免脊髓再损伤。 4、并发症的护理: (1)高热的护理:行物理降温(温水或酒精擦浴、使用冰袋),或遵医嘱给予退热药物,鼓励患者多饮温开水,加强皮肤护理。 (2)肺部感染:指导患者深呼吸,叩背排痰,雾化吸入,必要时吸痰。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者按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护理常规执行。 (3)褥疮: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每2-3小时更换一次水垫,同时注意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及高热量饮食,增强身体抵抗力。 (4)泌尿系感染:为尿潴留或尿失禁的患者行留置导尿。每日行会阴护理两次,鼓励患者多饮水,防止逆行感染。 (5)深部静脉血栓及肺栓塞:注意观察患者两侧下肢的腿围,是否有水肿出现,尽早应用弹力袜和弹力绷带,早期斜床站立训练,可使截瘫的肢体血管神经舒缩功能得到恢复。 (6)肌肉挛缩,关节变形:保持合理的功能体位,早期做适当的被动运动。 5、排便机能失调的护理:便秘患者遵医嘱使用通便药物,大便失禁患者做好肛周皮肤护理,指导患者形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脊髓损伤术后护理

健康教育在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毛丹易蕊夏薇孙云熊敏*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脊柱外科,湖北十堰 442000) 作者简介:毛丹(1983-)女护师 通讯作者:*熊敏(1964-)男教授硕士生导师 EMAIL:xiongmin1964@https://www.wendangku.net/doc/d311086281.html, 脊髓损伤是临床常见的严重创伤,损伤原因多为交通事故伤、坠落跌伤及重物压伤等,由于其致残率和病死率较高,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痛苦及沉重经济负担,因此大多数患者产生了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1-4],为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更好的康复,本研究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健康教育,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5年7月至2011年3月在我科住院的脊髓损伤患者82例,男61例,女21例,年龄33-65岁,平均年龄49岁。其中颈髓21例,胸髓22例,腰髓39例。随机分为干预组44例,对照组38例,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健康教育的具体措施。对患者进行卫生知识宣教,介绍并发症的发生及功能锻炼的重要性,让患者能了解相关知识,做到心中有数。 (2)心理护理的具体措施:①在生活上给予患者帮助,为患者创造良好的治疗环境及氛围:病房内应宽敞,病床之间的间隙应不少于1.5米,方便轮椅的出入和上下床;地面应防滑,厕所应宽大均以坐式马桶为主,两侧要有扶手,洗澡间应有软管喷头,同样应有扶手;床应有护栏,可摇起,床垫应有适当弹性,必要时配备防压疮垫;病房内要有空调,患者体温调节能力差,出汗少,防止高温时体温控制不良。②要主动和患者进行交流沟通,通过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负担,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支持和调适,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③做好家属的配合工作,应选择病人最信赖且对病人最具影响作用的人来陪伴。陪护者要同医护人员步调一致,谈病情及预后要说法一致,说话要慎重,不应有暗示性,主要从细节的照顾上来体现亲情,爱护与鼓励,从而坚定

脊髓损伤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最新版本

脊髓损伤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脊髓损伤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脊髓损伤(ICD-10:T09.300)。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表现: (1)运动功能障碍 (2)感觉功能障碍 (3)自主神经障碍 (4)疼痛 (5)呼吸功能障碍 (6)循环功能障碍 (7)吞咽功能障碍 (8)体温调节障碍 (9)二便功能障碍 (10)心理障碍 (11)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障碍等 2.影像学检查:CT、MRI发现的相应脊髓病变或损伤表现 (三)康复评定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康复医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脊髓损伤功能分类标准(ASIA)》(2011年,美国脊髓损伤学会)。入院后3天内进行初期评定,住院期间根据功能变化情况2周左右进行一次中期评定,出院前进行末期评定。 1.一般情况。包括生命体征,大小便等基本情况,了解患者总体治疗情况。 2.康复专科评定。损伤程度分类、躯体功能分类、损伤平面与功能预后、神经损伤平面评定、疼痛评定、循环功能、呼吸功能、吞咽功能、膀胱与肠功能评定、心理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职业能力、社会能力评定。 (四)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康复医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常规治疗。 2.康复治疗 (1)体位摆放与处理 (2)呼吸训练 (3)运动与作业活动训练。 (4)物理因子治疗。 (5)佩戴矫形器具及其他辅助器具训练 (6)神经源性膀胱处理。 (7)神经源性肠处理 (8)痉挛处理 (9)疼痛处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