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三章作业判别函数

第三章作业判别函数

第三章作业判别函数
第三章作业判别函数

1. 在一个十类的模式识别问题中,有三类单独满足多类情况1,其余的类别满足多类情况2,问该模式识别问题所需判别函数的最少数目为多少? 答:有3类满足多类情况1,区分它们需要3个判别函数,剩下七个满足多类情况2,

区分它们需要7*6/2=21个,共需要24个判别函数。

2.一个三类问题,其判别函数如下:

d1(x)=-x1, d2(x)=x1+x2-1, d3(x)=x1-x2-1

(a) 设这些函数是在多类情况1条件下确定的,绘出其判别界面和每一模式类别的区域。

(b) 设为多类情况2,并使d12(x)=d1(x),d13(x)=d2(x),d23(x)=d3(x).绘出其判别界面和多类情况2的区域。

(c) 设d1(x),d2(x)和d3(x)是在多类情况3的条件下确定的,绘出其判别界面和每类的区域。 解:(a )112120,10,10x x x x x -=+-=--=为三个判别界面。

(b) d12(x)=-x1, d13(x)=x1+x2-1, d23(x)=x1-x2-1

112120,10,10x x x x x -=+-=--=为三个判别界面

11213:0,0d d ω>>

22123:0,0d d ω>> 33132:0,0d d ω>>

(c) 属于1ω类的区域应满足1213()(),()()d x d x d x d x >>,故1ω的判别界面为 121212()()()210d x d x d x x x =-=--+= 131312()()()210d x d x d x x x =-=-++=

属于2ω类的区域应满足2123()(),()()d x d x d x d x >>,故2ω的判别界面为 212112()()()210d x d x d x x x =-=+-= 23232()()()20d x d x d x x =-==

属于3ω类的区域应满足3132()(),()()d x d x d x d x >>,故3ω的判别界面为 313112()()()210d x d x d x x x =-=--= 32322()()()20d x d x d x x =-=-=

3.两类模式,每类包括5个3维不同的模式,且良好分布。如果它们是线性可分的,问权向量至少需要几个系数分量?假如要建立二次的多项式判别函数,又至少需要几个系数分量?(设模式的良好分布不因模式变量变换面改变。) 解:线性可分至少须系数个数为:维数+1=3+1=4

若用非线性变换:权向量至少需要3r C r

+个。如:建立二次多项式判别函数,系数个数为=1025223==+C C 。

4.用感知器算法求下列模式分类的解向量w :

ω1: {(0 0 0)T, (1 0 0)T, (1 0 1)T, (1 1 0)T} ω2: {(0 0 1)T, (0 1 1)T, (0 1 0)T, (1 1 1)T}

解:将属于2ω的训练样本乘以(-1),并写成增广向量的形式 x1=(0 0 0 1)’ , x2=(1 0 0 1)’, x3’=(1 0 1 1)’, x4=(1 1 0 1)’

x5=(0 0 -1-1)’, x6=(0 -1 -1 -1)’, x7= (0 -1 0 -1)’, x8=(-1 -1 -1 -1)’ 第一轮迭代:取C=1,w(1)=(0,0,0,0)’ 则迭代过程为:

(1)1(0000)(0001)'0t w x ==

所以 (2)(1)1(0001)'w w x =+=

(2)2(0

001)(1001)'1,0t

w x ==>

所以 (3)(2)(0001)'w w ==

(3)3(0

001)(1011)'1,0t

w x ==>

所以 (4)(3)(0001)'w w ==

(4)4(0

001)(1101)'1,0t

w x ==>

所以 (5)(4)(0001)'w w ==

(5)5(0

001)(0011)'1t

w x =--=-

所以 (6)(5)5(0010)'w w x =+=-

(6)6(0

010)(0111)'10t

w x =----=>

所以 (7)(6)6(0010)'w w x =+=-

(7)7(0

010)(0101)'0t

w x =---=

所以 (8)(7)7(0111)'w w x =+=---

(8)8(0

111)(1111)'3,0t

w x =-------=>

所以 (9)(8)(0111)'w w ==---

第二轮迭代: (9)1(0

111)(0001)'1t

w x =---=-

所以 (10)(9)1(0110)'w w x =+=--

(10)2(0

110)(1001)'0t

w x =--=

所以 (11)(10)2(1111)'w w x =+=--

(11)3(1111)(1011)'10t

w x =--=> 所以 (12)(11)(1111)'w w ==--

(12)4(1111)(1101)'10t w x =--=>

所以 (13)(12)(1111)'w w ==-- (13)5(1111)(0

011)'0t

w x =----=

所以 (14)(13)5(1120)'w w x =+=--

(14)6(112

0)(0111)'30t

w x =-----=>

所以 (15)(14)(1120)'w w ==--

(15)7(112

0)(0101)'10t

w x =----=>

所以 (16)(15)(1120)'w w ==--

(16)8(112

0)(1111)'20t

w x =------=>

所以 (17)(16)(1120)'w w ==--

第三轮迭代:

(17)1(112

0)(0001)'0t

w x =--=

所以 (18)(17)1(1121)'w w x =+=-- (18)2(1121)(1001)'20t

w x =--=>

所以 (19)(18)(1121)'w w ==--

(19)3(1121)(1011)'0t w x =--= 所以 (20)(19)3(2112)'w w x =+=--

(20)4(2

112)(1101)'30t w x =--=>

所以 (21)(20)(2112)'w w ==--

(21)5(2

112)(0011)'1t

w x =----=-

所以 (22)(21)5(2121)'w w x =+=--

(22)6(2

121)(0111)'20t

w x =-----=>

所以 (23)(22)(2121)'w w ==--

(23)7(2

121)(0101)'0t

w x =----=

所以 (24)(23)7(2220)'w w x =+=--

(24)8(2

220)(1111)'20t

w x =------=>

所以 (25)(24)(2220)'w w ==--

第四次迭代:w= [2 -2 -2 1]’ 第五次迭代:w= [2 -2 -2 1]’

最后结果:得解向量w=(2 -2 -2 1)’,相应的判别函数为

123 d(x)=2x -2x -2x +1

5.编写求解上述问题的感知器算法程序。 解:

%将样本写成增广向量的形式,并将属于w2的样本乘以(-1) X1=[0 0 0 1;1 0 0 1;1 0 1 1;1 1 0 1]; X2=[0 0 1 1;0 1 1 1;0 1 0 1;1 1 1 1]; X2=X2*(-1); A=[X1;X2];

w=[0 0 0 0]; %设置初始权向量 flag=0; %设置标志 while flag==0

m=[0 0 0 0 0 0 0 0]; for i=1:8 y=w*A(i,:)'; if y<=0 w=A(i,:)+w; m(i)=1; end ; end ;

w %输出迭代过程中权向量 if m==[0 0 0 0 0 0 0 0] flag=1; end ; end ;

6.用多类感知器算法求下列模式的判别函数: ω1: {(-1,-1)T },ω2: {(0,0)T } ,ω3: {(1,1)T } 解:将模式样本写成增广向量的形式,即

x1=(-1 -1 1)’, x2=(0 0 1)’,x3=(1 1 1)’

取初始值123(1)(1)(1)(000)'w w w ===,取C=1 第一次迭代(k=1):以x1作为训练样本,即

1122

33(1)(1)10(1)(1)10(1)(1)10t t t

d w x d w x d w x ======,, 因123(1)=(1)(1)d d d =,所以

11(2)=(1)1(111)'w w x +=-- 22(2)=(1)1(111)'w w x -=- 33(2)=(1)1(111)'w w x -=- 第二次迭代(k=2):以x2作为训练样本,即

112233(2)(2)21

(2)(2)21(2)(2)21t t t

d w x d w x d w x ====-==,, 因2123(2)(2)(2)(2)d d d d <<,,所以 11(3)=(2)2(110)'w w x -=-- 22(3)=(2)2(110)'w w x += 33(3)=(2)2(112)'w w x -=- 第三次迭代(k=3):以x3作为训练样本,即

1122

33(3)(3)32(3)(3)32(3)(3)30t t t

d w x d w x d w x ==-====,, 因3132(3)(3)(3)(3)d d d d ><,,所以 11(4)=(3)(110)'w w =-- 22(4)=(3)3(001)'w w x -=- 33(4)=(3)3(221)'w w x +=- 第四次迭代(k=4):以x1作为训练样本,即

1122

33(4)(4)12(4)(4)11(4)(4)15t t t d w x d w x d w x ====-==-,, 因1213(4)(4)(4)(4)d d d d >>,,所以

112233(5)=(4)(110)'

(5)=(4)(0

01)'(5)=(4)(221)'

w w w w w w =--=-=-

第五次迭代(k=5):以x2作为训练样本,即

1122

33(5)(5)22(5)(5)21(5)(5)21t t t

d w x d w x d w x ====-==-,, 因2123(5)(5)(5)(5)d d d d <=,,所以

112233(6)=(5)2(111)'

(6)=(5)2(0

00)'

(6)=(5)2(222)'

w w x w w x w w x -=---+=-=-

第六次迭代(k=6):以x3作为训练样本,即

1122

33(6)(6)33(6)(6)30(6)(6)32t t t d w x d w x d w x ==-====,, 因3132(6)(6)(6)(6)d d d d >>,,所以

112233(7)=(6)(111)'

(7)=(6)(0

00)'

(7)=(6)(222)'

w w w w w w =---==-

第七次迭代(k=7):以x1作为训练样本,即

112233(7)(7)11

(7)(7)10(7)(7)16t t t

d w x d w x d w x ======-,, 因1213(7)(7)(7)(7)d d d d >>,,所以

112233(8)=(7)(111)'

(8)=(7)(0

00)'

(8)=(7)(222)'

w w w w w w =---==-

第八次迭代(k=8):以x2作为训练样本,即

112233(8)(8)21

(8)(8)20(8)(8)22t t t d w x d w x d w x ==-====-,, 因2123(8)(8)(8)(8)d d d d >>,,所以

112233(9)=(8)(111)'

(9)=(8)(0

00)'

(9)=(8)(222)'

w w w w w w =---==-

由于六、七、八这三次迭代中对x1,x2,x3都已正确分类,算法收敛,故权向量

的解为

123(111)(000)(222)T T T w w w =---==-,,

因此得三个判别函数为:d1(x)=-x1-x2-1; d2(x)=0;d3(x)=2x1+2x2-2。 7.采用梯度算法和准则函数

2

2

1(,,)[()||]8T T J w x b w x b w x b x =

---P P

式中实数b>0,试导出两类模式的分类算法。

解:

[][

]

)sgn()(||

||412b x w x x b x w b x w x J t

t t -----=??ω ()

??

?

??≤-->-=0,10,02b x w x b x w x b x w t t t 代入 ()

J(,x)(1)()C ()C J k k k k ωωωωωωω=???

+=-=-????

??? ,得

(1)()w k w k C +=-?

[][

]

)sgn()(||

||41

2

b x w x x b x w b x w x t t t -----

20,0

()(),0k t k t

t k k

k x w x b w k C w x b x w x b ?->?=-??--≤??

P P ,C 是预选固定的值。

8.用LMSE 算法求下列模式的解向量: ω1: {(0 0 0)’ , (1 0 0)’, (1 0 1)’, (1 1 0)’}, ω2: {(0 0 1)’, (0 1 1)’, (0 1 0)’, (1 1 1)’}

并编写求解该问题的LMSE 算法程序。 解:写出模式的增广矩阵X 为

00

11001101111010011011101011

111X ??

??????

??

?

?=??

--??

---????

--??

----????

则伪逆矩阵#1()t t

X X X X -=为

#-0.250.250.250.250.250.250.250.250.250.250.250.250.250.250.250.250.250.250.250.250.250.250.250.250.5

0.25000.2500.250.25X -????------?

?=??------??

--?? 取b(1)=(1 1 1 1 1 1 1 1)’和C=1,所以#(1)(1)[1110.5]'w X b ==--

因为[](1)0.5 1.50.50.50.5 1.50.50.5'Xw = 所以[](1)(1)(1)0.50.5

0.50.50.50.50.50.5'e Xw b =-=------

#(2)(1)(1)[1.5 1.5 1.50.75]'w w X e =+=-- [](2)(1)[(1)(1)]12111211'b b e e =++=

[](2)(2)(2)0.250.250.250.250.250.250.250.25'e Xw b =-=------ #(3)(2)(2)[1.75 1.75 1.750.875]'w w X e =+=-- [](3)(2)[(2)(2)]1 2.5111 2.511'b b e e =++=

[](3)(3)(3)0.1250.1250.1250.1250.1250.1250.1250.125'

e Xw b =-=------ #

(4)(3)(3)[1.875 1.875 1.8750.9375]'w w X e =+=--

[](4)(3)[(3)(3)]1 2.75111 2.7511'b b e e =++=

[](4)(4)(4)0.06250.06250.06250.06250.06250.06250.06250.0625'

e Xw b =-=------#(5)(4)(4)[1.9375 1.9375 1.93750.9688]'w w X e =+=-- [](5)(4)[(4)(4)]1 2.875111 2.87511'b b e e =++=

[](5)(5)(5)0.03130.03130.03130.03130.03130.03130.03130.0313'

e Xw b =-=------可见e(i)=0.5*e(i-1);如继续迭代,可使e(i)-->0.说明算法收敛,有解。

实现的程序见下:

X=[0 0 0 1;1 0 0 1;1 0 1 1;1 1 0 1;0 0 -1 -1;0 -1 -1 -1;0 -1 0 -1;-1 -1 -1 -1]; b1=[1 1 1 1 1 1 1 1]'; X1=inv(X'*X)*X';

w1=X1*b1; e1=X*w1-b1; k=1; while e1~=0

w1=w1+X1*abs(e1); b1=b1+e1+abs(e1); e1=X*w1-b1; k=k+1; end w1 k

输出w=[2 -2 -2 1] k= 52

即权向量为w=[2 -2 -2 1]

9.用二次埃尔米特多项式的势函数算法求下列模式的判别函数。

})10(,)10{(1t t -=ω,})01(,)01{(2t t -=ω 解:(1)选择合适的正交函数集{()}i x ?

本题选择二次艾尔米特函数。埃尔米特多项式的前三项的式子为:1)(0=x H ,

x x H 2)(1=,24)(22-=x x H

(2)建立二维的正交函数集

11120102221211021331201122441211121225512210212

6612012227()(,)()()1()(,)()()2()(,)()()2()(,)()()4()(,)()()42

()(,)()()42

x x x H x H x x x x H x H x x x x x H x H x x x x x H x H x x x x x x H x H x x x x x H x H x x ?????????????===============-===-271221122128812112212229912212212()(,)()()2(42)

()(,)()()2(42)()(,)()()(42)(42)

x x x H x H x x x x x x H x H x x x x x x H x H x x x ?????===-===-===--

(3)生成势函数

9

1

2222

11221212112222222222111122221122(,)()()

144164(21)(21)4(21)(21)

16(21)(21)16(21)(21)16(21)(21)(21)(21)

k i i k i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式中1212(,)((,)t t k k k x x x x x x ==,

(4)通过训练样本逐步计算累计位势K(x) 给定训练样本:

12:1(01),2(01):3(10),4(10)

t t t t

x x x x ωω==-==-

累计位势K(x)的迭代算法为:

第一步: 取1(01)t

x =,因x1∈1ω,故

22222

12122212()(,1)144(21)4(21)16(21)16(21)(21)

K x K x x x x x x x x x ==+--+-+----第二步 取2(0

1)t x =-,因x2∈1ω,故

1(2)5K x =

因1(2)K x >0和12x ω∈,故

)

12)(12(16)12(16)12(4)12(441)()(22212222221212----+-+--+==x x x x x x x x K x K 第三步 取3(10)t x =,因x3∈2ω,故

2(3)144169K x =--+=

因2(3)K x >0和23x ω∈,故

223332121212()()(,3)121216163232K x K x K x x x x x x x x =-=--+-+

第四步 取4(10)t

x =-,因x4∈2ω,故

3(4)1216324K x =--+=

因3(4)K x >0和24x ω∈,故

2232243212212()()(,4)151********K x K x K x x x x x x x x =-=---++

将全部训练样本全部重复迭代一次,得

第五步 取x5=1(01)t

x =,因x5∈1ω,故

因4(5)K x =27>0和15x ω∈,故

22322

54212212()()151********K x K x x x x x x x ==---++

第六步 取x6=2(0

1)t x =-,因x6∈1ω,且5(6)130K x =-<,故

2265612()()(,)3232K x K x K x x x x =+=-+

第七步 取73(10)t x x ==,因x7∈2ω,且6(7)320K x =-<,故

22

7612()()3232K x K x x x ==-+

第八步 取84(10)t

x x ==-,因x8∈2ω,且7(8)320K x =-<,故

228712()()3232K x K x x x ==-+

第九步 取x9=1(01)t x =,因x9∈1ω,且4(5)K x =32>0,故

229812()()3232K x K x x x ==-+

第十步 取x10=2(0

1)t x =-,因x10∈1ω,且5(6)320K x =>,故

2210912()()3232K x K x x x ==-+

从模式7~10x x 四次迭代过程中,全部模式都已正确分类,故算法已经收敛于判别函数:

2

221103232)()(x x x K x d +-==

10.用下列势函数

2

(,)k

x x k K x x e

α--=

求解以下模式的分类问题

})10(,)10{(1t t -=ω,})01(,)01{(2t t -=ω

解:取1=α,势函数为:]

)()[(2222112

)

,(k k k

x x x x x x k e

e

x x K -+----==

通过训练样本逐步计算累积位势K(x)

给训练样本:1 1(01),2(01)t t x x ω==-:;

2 3(10),4(10)t t x x ω==-:

以下为迭代算法:

11(01)t

x ω=∈,22

12(1)1()(,1)x x K x K x x e

---==

12(01)t

x ω=-∈,因4

1(2)0K x e -=>,所以2

2

12(1)21()()x x K x K x e

---==

23(10)t x ω=∈,因22(3)0K x e -=>,所以

2

2

22

1212

(1)(1)32()()(,3)x x x x K x K x K x x e

e

------=-=-

24(10)t

x ω=-∈,因243(4)0K x e e --=->,所以

22

22

22

1212

12

(1)(1)(1)43()()(,4)x x x x x x K x K x K x x e

e

e

-------+-=-=--

151(01)t

x x ω==∈,因2

4(5)120K x e -=->,所以

22

22

22

1212

12

(1)(1)(1)54()()x x x x x x K x K x e

e

e

-------+-==--

162(01)t x x ω==-∈,因425(6)20K x e e --=-<,所以

22

22

22

22

1212

12

12(1)(1)(1)(1)65()()(,2)x x x x x x x x K x K x K x x e

e e e

-------+---+=+=--+

273(10)t

x x ω==∈,因24

6(7)210K x e e --=--<,所以

22

22

22

22

1212

12

12(1)(1)(1)(1)76()()x x x x x x x x K x K x e

e

e

e

-------+---+==--+

284(10)t x x ω==-∈,因247(8)210K x e e --=--<,所以

2

2

22

22

22

1212

12

12(1)(1)(1)(1)87()()x x x x x x x x K x K x e

e

e

e

-------+---+==--+

191(01)t x x ω==∈,因248(9)120K x e e --=-->,所以

2

2

22

22

22

1212

12

12(1)(1)(1)(1)98()()x x x x x x x x K x K x e

e

e

e

-------+---+==--+

1102(01)t x x ω==-∈,因429(10)210K x e e --=-+>,所以

2

2

22

22

22

1212

12

12(1)(1)(1)(1)109()()x x x x x x x x K x K x e

e

e

e

-------+---+==--+

从模式7~10x x 四次迭代过程中,全部模式都已正确分类,故算法已经收敛于判

别函数:

2

222

22

2

212121212[(1)]

[(1)]

[(1)]

[(1)]

10()()x x x x x x x x d x K x e

e

e

e

-+---+-++-++==--+

最常用函数公式大全

Excel函数公式大全工作中最常用Excel函数公式大全 一、数字处理 1、取绝对值 =ABS(数字) 2、取整 =INT(数字) 3、四舍五入 =ROUND(数字,小数位数) 二、判断公式 1、把公式产生的错误值显示为空 公式:C2 =IFERROR(A2/B2,"") 说明:如果是错误值则显示为空,否则正常显示。 ? 2、IF多条件判断返回值 公式:C2 =IF(AND(A2<500,B2="未到期"),"补款","") 说明:两个条件同时成立用AND,任一个成立用OR函数.

? 三、统计公式 1、统计两个表格重复的内容 公式:B2 =COUNTIF(Sheet15!A:A,A2) 说明:如果返回值大于0说明在另一个表中存在,0则不存在。 ? 2、统计不重复的总人数 公式:C2 =SUMPRODUCT(1/COUNTIF(A2:A8,A2:A8)) 说明:用COUNTIF统计出每人的出现次数,用1除的方式把出现次数变成分母,然后相加。

? 四、求和公式 1、隔列求和 公式:H3 =SUMIF($A$2:$G$2,H$2,A3:G3) 或 =SUMPRODUCT((MOD(COLUMN(B3:G3),2)=0)*B3:G3) 说明:如果标题行没有规则用第2个公式 ? 2、单条件求和 公式:F2 =SUMIF(A:A,E2,C:C) 说明:SUMIF函数的基本用法

? 3、单条件模糊求和 公式:详见下图 说明:如果需要进行模糊求和,就需要掌握通配符的使用,其中星号是表示任意多个字符,如"*A*"就表示a前和后有任意多个字符,即包含A。 ? 4、多条件模糊求和 公式:C11 =SUMIFS(C2:C7,A2:A7,A11&"*",B2:B7,B11) 说明:在sumifs中可以使用通配符*

实变函数习题解答(1)

第一章习题解答 1、证明 A (B C)=(A B) (A C) 证明:设x∈A (B C),则x∈A或x∈(B C),若x∈A,则x∈A B,且x∈A C,从而x∈(A B) (A C)。若x∈B C,则x∈B且x∈C,于是x∈A B且x∈A C,从而x∈(A B) (A C),因此 A (B C) ? (A B) (A C) (1) 设x∈(A B) (A C),若x∈A,则x∈A (B C),若x∈A,由x∈A B 且x∈A C知x∈B且x∈C,所以x∈B C,所以x∈A (B C),因此 (A B) (A C) ? A (B C) (2) 由(1)、(2)得,A (B C)=(A B) (A C) 。 2、证明 ①A-B=A-(A B)=(A B)-B ②A (B-C)=(A B)-(A C) ③(A-B)-C=A-(B C) ④A-(B-C)=(A-B) (A C) ⑤(A-B) (C-D)=(A C)-(B D) (A-B)=A B A-(A B)=A C(A B)=A (CA CB) =(A CA) (A CB)=φ (A CB)=A-B (A B)-B=(A B) CB=(A CB) (B CB) =(A CB) φ=A-B ②(A B)-(A C)=(A B) C(A C) =(A B) (CA CC)=(A B CA) (A B CC)=φ [A (B CC)]= A (B-C) ③(A-B)-C=(A CB) CC=A C(B C) =A-(B C) ④A-(B-C)=A C(B CC)=A (CB C) =(A CB) (A C)=(A-B) (A C) ⑤(A-B) (C-D)=(A CB) (C CD) =(A C) (CB CD)=(A C) C(B D) =(A C)-(B D)

实变函数试题库(5)及参考答案

实变函数试题库及参考答案(5) 本科 一、填空题 1.设,A B 为集合,则___(\)A B B A A 2.设n E R ?,如果E 满足0 E E =(其中0 E 表示E 的内部),则E 是 3.设G 为直线上的开集,若开区间(,)a b 满足(,)a b G ?且,a G b G ??,则(,)a b 必为G 的 4.设{|2,}A x x n n ==为自然数,则A 的基数a (其中a 表示自然数集N 的基数) 5.设,A B 为可测集,B A ?且mB <+∞,则__(\)mA mB m A B - 6.设()f x 是可测集E 上的可测函数,则对任意实数,()a b a b <,都有[()]E x a f x b <<是 7.若()E R ?是可数集,则__0mE 8.设 {}()n f x 为可测集E 上的可测函数列,()f x 为E 上的可测函数,如果 .()() ()a e n f x f x x E →∈,则()()n f x f x ?x E ∈(是否成立) 二、选择题 1、设E 是1 R 中的可测集,()x ?是E 上的简单函数,则 ( ) (A )()x ?是E 上的连续函数 (B )()x ?是E 上的单调函数 (C )()x ?在E 上一定不L 可积 (D )()x ?是E 上的可测函数 2.下列集合关系成立的是( ) (A )()()()A B C A B A C = (B )(\)A B A =? (C )(\)B A A =? (D )A B A B ? 3. 若() n E R ?是闭集,则 ( ) (A )0 E E = (B )E E = (C )E E '? (D )E E '=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 1.设{[0,1]}E =中的有理点 ,则( ) (A )E 是可数集 (B )E 是闭集 (C )0mE = (D )E 中的每一点均为E 的内点

Excel常用函数及使用方法

excel常用函数及使用方法 一、数字处理 (一)取绝对值:=ABS(数字) (二)数字取整:=INT(数字) (三)数字四舍五入:=ROUND(数字,小数位数) 二、判断公式 (一)把公式返回的错误值显示为空: 1、公式:C2=IFERROR(A2/B2,"") 2、说明:如果是错误值则显示为空,否则正常显示。 (二)IF的多条件判断 1、公式:C2=IF(AND(A2<500,B2="未到期"),"补款","") 2、说明:两个条件同时成立用AND,任一个成立用OR函数。 三、统计公式 (一)统计两表重复 1、公式:B2=COUNTIF(Sheet15!A:A,A2) 2、说明:如果返回值大于0说明在另一个表中存在,0则不存在。 (二)统计年龄在30~40之间的员工个数 公式=FREQUENCY(D2:D8,{40,29} (三)统计不重复的总人数 1、公式:C2=SUMPRODUCT(1/COUNTIF(A2:A8,A2:A8)) 2、说明:用COUNTIF统计出每人的出现次数,用1除的方式把出现次数变成分母,然后相加。

(四)按多条件统计平均值 =AVERAGEIFS(D:D,B:B,"财务",C:C,"大专") (五)中国式排名公式 =SUMPRODUCT(($D$4:$D$9>=D4)*(1/COUNTIF(D$4:D$9,D$4:D$9))) 四、求和公式 (一)隔列求和 1、公式:H3=SUMIF($A$2:$G$2,H$2,A3:G3) 或=SUMPRODUCT((MOD(COLUMN(B3:G3),2)=0)*B3:G3) 2、说明:如果标题行没有规则用第2个公式 (二)单条件求和 1、公式:F2=SUMIF(A:A,E2,C:C) 2、说明:SUMIF函数的基本用法 (三)单条件模糊求和 说明:如果需要进行模糊求和,就需要掌握通配符的使用,其中星号是表示任意多个字符,如"*A*"就表示a前和后有任意多个字符,即包含A。 (四)多条求模糊求和 1、公式:=SUMIFS(C2:C7,A2:A7,A11&"*",B2:B7,B11) 2、说明:在sumifs中可以使用通配符* (五)多表相同位置求和 1、公式:=SUM(Sheet1:Sheet19!B2) 2、说明:在表中间删除或添加表后,公式结果会自动更新。

实变函数论试题及答案

实变函数论测试题 1、证明 1lim =n m n n m n A A ∞ ∞ →∞ == 。 证明:设lim n n x A →∞ ∈,则N ?,使一切n N >,n x A ∈,所以 ∞ +=∈ 1 n m m A x ∞ =∞ =? 1n n m m A , 则可知n n A ∞ →lim ∞=∞ =? 1n n m m A 。设 ∞=∞ =∈1n n m m A x ,则有n ,使 ∞ =∈n m m A x ,所以 n n A x lim ∞ →∈。 因此,n n A lim ∞ →= ∞ =∞ =1n n m m A 。 2、设(){}2 2 2,1E x y x y =+<。求2E 在2 R 内的'2 E ,0 2E ,2E 。 解:(){}2 2 2,1E x y x y '=+≤, (){}222,1E x y x y =+< , (){}222,1E x y x y =+<。 3、若n R E ?,对0>?ε,存在开集G , 使得G E ?且满足 *()m G E ε-<, 证明E 是可测集。 证明:对任何正整数n , 由条件存在开集E G n ?,使得()1*m G E n -<。 令 ∞ ==1n n G G ,则G 是可测集,又因()()1**n m G E m G E n -≤-< , 对一切正整数n 成立,因而)(E G m -*=0,即E G M -=是一零测度集,故可测。由)(E G G E --=知E 可测。证毕。 4、试构造一个闭的疏朗的集合[0,1]E ?,12 m E =。 解:在[0,1]中去掉一个长度为1 6的开区间5 7 ( , )1212 ,接下来在剩下的两个闭区间 分别对称挖掉长度为11 6 3 ?的两个开区间,以此类推,一般进行到第n 次时, 一共去掉12-n 个各自长度为1 116 3 n -? 的开区间,剩下的n 2个闭区间,如此重复 下去,这样就可以得到一个闭的疏朗集,去掉的部分的测度为 11 11212166363 2 n n --+?++ ?+= 。

电子表格常用函数公式及用法

电子表格常用函数公式及用法 1、求和公式: =SUM(A2:A50) ——对A2到A50这一区域进行求和; 2、平均数公式: =AVERAGE(A2:A56) ——对A2到A56这一区域求平均数; 3、最高分: =MAX(A2:A56) ——求A2到A56区域(55名学生)的最高分;4、最低分: =MIN(A2:A56) ——求A2到A56区域(55名学生)的最低分; 5、等级: =IF(A2>=90,"优",IF(A2>=80,"良",IF(A2>=60,"及格","不及格"))) 6、男女人数统计: =COUNTIF(D1:D15,"男") ——统计男生人数 =COUNTIF(D1:D15,"女") ——统计女生人数 7、分数段人数统计: 方法一: 求A2到A56区域100分人数:=COUNTIF(A2:A56,"100") 求A2到A56区域60分以下的人数;=COUNTIF(A2:A56,"<60") 求A2到A56区域大于等于90分的人数;=COUNTIF(A2:A56,">=90") 求A2到A56区域大于等于80分而小于90分的人数; =COUNTIF(A1:A29,">=80")-COUNTIF(A1:A29," =90")

求A2到A56区域大于等于60分而小于80分的人数; =COUNTIF(A1:A29,">=80")-COUNTIF(A1:A29," =90") 方法二: (1)=COUNTIF(A2:A56,"100") ——求A2到A56区域100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A57单元格; (2)=COUNTIF(A2:A56,">=95")-A57 ——求A2到A56区域大于等于95而小于100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A58单元格;(3)=COUNTIF(A2:A56,">=90")-SUM(A57:A58) ——求A2到A56区域大于等于90而小于9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A59单元格; (4)=COUNTIF(A2:A56,">=85")-SUM(A57:A59) ——求A2到A56区域大于等于85而小于90分的人数; …… 8、求A2到A56区域优秀率:=(COUNTIF(A2:A56,">=90"))/55*100 9、求A2到A56区域及格率:=(COUNTIF(A2:A56,">=60"))/55*100 10、排名公式: =RANK(A2,A$2:A$56) ——对55名学生的成绩进行排名; 11、标准差:=STDEV(A2:A56) ——求A2到A56区域(55人)的成绩波动情况(数值越小,说明该班学生间的成绩差异较小,反之,说明该班存在两极分化); 12、条件求和:=SUMIF(B2:B56,"男",K2:K56) ——假设B列存放学生的性别,K列存放学生的分数,则此函数返回的结果表示求该班

实变函数作业1

作业(1) 第1章 集合 第2章 n 维空间中的点集 一、单项选择题 1.)\(\)\(C B A C B A = 成立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 (A) B A ? (B) A B ? (C) C A ? (D) A C ? 2. A B B A = )\(成立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 (A) B A = (B) ?=B (C) B A ? (D) A B ? 3.设 ∞=+=1 ]11,0[n n M ,则M 是( ). (A) 非开非闭型集合 (B) 仅开非闭型集合 (C) 仅闭非开型集合 (D) 既开且闭型集合 4.任意多个闭集的并一定是( ). (A) 闭集 (B) 开集 (C) 完备集 (D) 可测集 5.设n R E ?,n R x ∈0,若0),(0=E x d ,则( ). (A) E x ∈0 (B) E x '∈0 (C) 00E x ∈ (D) E x ∈0 二、填空题 1.设)1,1(n n n n A n ++-=,则=∞= 1n n A ,=∞= 1 n n A . 2.设)1,1(++-=n n n n A n ,则=∞= 1n n A ,=∞= 1 n n A . 3.设]11,0(n A n +=,则=∞→n n A lim ,=∞ →n n A lim . 4.设),2,1(,]211,0[,]1212,0[212 =+=--=-n n A n A n n ,则=∞→n n A lim ,=∞→n n A lim . 5.设n R E ?更多试题及答案+扣二九七九一三九六八四,n R x ∈0,如果0x 的任何邻域中都含有E 的 个点,则称0x 是E 的聚点. 6.设n R E ?,n R x ∈0, 如果存在0x 的邻域),(0δx N ,使得),(0δx N E ,则称0x 是E 的内点. 三、证明题 1.证明 ∞=>=>1 }1{}0{n n x x x x .

(完整版)《实变函数及泛函分析基础》试卷及答案

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3分×5=15分) 1、1、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 (A )1lim n k n n k n A A ∞ ∞ →∞ ===??; (B )1lim n k n k n n A A ∞ ∞ ==→∞ =??; (C )1lim n k n n k n A A ∞ ∞ →∞ ===??; (D )1lim n k n k n n A A ∞ ∞ ==→∞ =??; 2、设P 为Cantor 集,则下列各式不成立的是( ) (A )=P c (B) 0mP = (C) P P =' (D) P P =ο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凡外侧度为零的集合都可测(B )可测集的任何子集都可测 (C) 开集和闭集都是波雷耳集 (D )波雷耳集都可测 4、设{}()n f x 是E 上的..a e 有限的可测函数列,则下面不成立的是( ) (A )若()()n f x f x ?, 则()()n f x f x → (B) {}sup ()n n f x 是可测函数 (C ){}inf ()n n f x 是可测函数;(D )若()()n f x f x ?,则()f x 可测 5、设f(x)是],[b a 上有界变差函数,则下面不成立的是( ) (A) )(x f 在],[b a 上有界 (B) )(x f 在],[b a 上几乎处处存在导数 (C ))(' x f 在],[b a 上L 可积 (D) ? -=b a a f b f dx x f )()()(' 二. 填空题(3分×5=15分) 1、()(())s s C A C B A A B ??--=_________ 2、设E 是[]0,1上有理点全体,则' E =______,o E =______,E =______. 3、设E 是n R 中点集,如果对任一点集T 都有

常用excel函数公式大全

常用的excel函数公式大全 一、数字处理 1、取绝对值 =ABS(数字) 2、取整 =INT(数字) 3、四舍五入 =ROUND(数字,小数位数) 二、判断公式 1、把公式产生的错误值显示为空 公式:C2 =IFERROR(A2/B2,"") 说明:如果是错误值则显示为空,否则正常显示。

2、IF多条件判断返回值 公式:C2 =IF(AND(A2<500,B2="未到期"),"补款","") 说明:两个条件同时成立用AND,任一个成立用OR函数。 三、统计公式 1、统计两个表格重复的内容 公式:B2 =COUNTIF(Sheet15!A:A,A2) 说明:如果返回值大于0说明在另一个表中存在,0则不存在。

2、统计不重复的总人数 公式:C2 =SUMPRODUCT(1/COUNTIF(A2:A8,A2:A8)) 说明:用COUNTIF统计出每人的出现次数,用1除的方式把出现次数变成分母,然后相加。 四、求和公式

1、隔列求和 公式:H3 =SUMIF($A$2:$G$2,H$2,A3:G3) 或 =SUMPRODUCT((MOD(COLUMN(B3:G3),2)=0)*B3:G3)说明:如果标题行没有规则用第2个公式 2、单条件求和 公式:F2 =SUMIF(A:A,E2,C:C) 说明:SUMIF函数的基本用法

3、单条件模糊求和 公式:详见下图 说明:如果需要进行模糊求和,就需要掌握通配符的使用,其中星号是表示任意多个字符,如"*A*"就表示a前和后有任意多个字符,即包含A。

4、多条件模糊求和 公式:C11 =SUMIFS(C2:C7,A2:A7,A11&"*",B2:B7,B11) 说明:在sumifs中可以使用通配符* 5、多表相同位置求和 公式:b2 =SUM(Sheet1:Sheet19!B2) 说明:在表中间删除或添加表后,公式结果会自动更新。 6、按日期和产品求和

实变函数积分理论部分复习试题[附的答案解析版]

2011级实变函数积分理论复习题 一、判断题(判断正误,正确的请简要说明理由,错误的请举出反例) 1、设{}()n f x 是[0,1]上的一列非负可测函数,则1 ()()n n f x f x ∞ ==∑是[0,1]上的Lebesgue 可积函数。(×) 2、设{}()n f x 是[0,1]上的一列非负可测函数,则1 ()()n n f x f x ∞ ==∑是[0,1]上的Lebesgue 可测函数。(√) 3、设{}()n f x 是[0,1]上的一列非负可测函数,则 [0,1][0,1] lim ()d lim ()d n n n n f x x f x x →∞ →∞ =? ? 。 (×) 4、设{}()n f x 是[0,1]上的一列非负可测函数,则存在{}()n f x 的一个子列{} ()k n f x ,使得, [0,1][0,1] lim ()d lim ()d k k n n k k f x x f x x →∞ →∞ ,()f x 在[0,]n 上 黎曼可积,从而()f x 是[0,]n 上的可测函数,进而()f x 是1 [0,)[0,]n n ∞ =+∞= 上的可测函数) 10、设{}()n f x 是[0,1]上的一列单调递增非负可测函数,()[0,1],n G f 表示()n f x 在

第一章复变函数习题及解答

第一章 复变函数习题及解答 1.1 写出下列复数的实部、虚部;模和辐角以及辐角的主值;并分别写成代数形式,三角形式和指数形式.(其中,,R αθ为实常数) (1)1-; (2) ππ2(cos isin )33-; (3)1cos isin αα-+; (4)1i e +; (5)i sin R e θ ; (6)i + 答案 (1)实部-1;虚部 2;辐角为 4π 2π,0,1,2,3k k +=±±;主辐角为4π 3; 原题即为代数形式;三角形式为 4π4π2(cos isin )33+;指数形式为4π i 32e . (2)略为 5π i 3 5π5π 2[cos sin ], 233i e + (3)略为 i arctan[tan(/2)][2sin()]2c e αα (4)略为 i ;(cos1isin1)ee e + (5)略为:cos(sin )isin(sin )R R θθ+ (6)该复数取两个值 略为 i i isin ),arctan(1isin ),πarctan(1θθ θθθθθθ+=+=+ 1.2 计算下列复数 1)() 10 3 i 1+-;2)()3 1i 1+-; 答案 1)3512i 512+-;2) ()13π/42k π i 6 3 2e 0,1,2k +=; 1.3计算下列复数 (1 (2 答案 (1) (2)(/62/3) i n e ππ+ 1.4 已知x 的实部和虚部.

【解】 令 i ,(,)p q p q R =+∈,即,p q 为实数域(Real).平方得到 2 2 12()2i x p q xy +=-+,根据复数相等,所以 22 1,(p q pq p x q x ?-=??=??=±==±+ 即实部为 ,x ± 虚部为 说明 已考虑根式函数是两个值,即为±值. 1.5 如果 ||1,z =试证明对于任何复常数,a b 有| |1 az b bz a +=+ 【证明】 因为||1,11/z zz z z =∴=∴=,所以 1() ()1||||| |||||||1()az b az b az b z az b az b z bz a bz a z z bzz az b az b az +++++=====+++++ 1.6 如果复数b a i +是实系数方程 ()011 10=++++=--n n n n a z a z a z a z P 的根,则b a i -一定也是该方程的根. 证 因为0a ,1a ,… ,n a 均为实数,故00a a =,11a a =,… ,n n a a =.且()() k k z z =, 故由共轭复数性质有:()()z P z P =.则由已知()0i ≡+b a P .两端取共轭得 ()( ) 00i i =≡+=+b a P b a P 即()0i ≡-b a P .故b a i -也是()0=z P 之根. 注 此题仅通过共轭的运算的简单性质及实数的共轭为其本身即得证.此结论说明实系数多项式的复零点是成对出现的.这一点在代数学中早已被大家认识.特别地,奇次实系数多项式至少有一个实零点. 1.7 证明: 2222 121212||||2(||||)z z z z z z ++-=+,并说明其几何意义. 1.8 若 (1)(1)n n i i +=-,试求n 的值.

实变函数试题库(4)及参考答案

实变函数试题库及参考答案(4) 本科 一、填空题 1.设,A B 为两个集合,则__c A B A B - . 2.设n E R ?,如果E 满足E E '?(其中E '表示E 的导集),则E 是 3.若开区间(,)αβ为直线上开集G 的一个构成区间,则(,)αβ满(i) )(b a ,G (ii),a G b G ?? 4.设A 为无限集.则A 的基数__A a (其中a 表示自然数集N 的基数) 5.设12,E E 为可测集,2mE <+∞,则1212(\)__m E E mE mE -. 6.设{}()n f x 为可测集E 上的可测函数列,且()(),n f x f x x E ?∈,则由______定理可知得,存在{}()n f x 的子列{}()k n f x ,使得.()() ()k a e n f x f x x E →∈. 7.设()f x 为可测集E (n R ?)上的可测函数,则()f x 在E 上的L 积分值存在且|()|f x 在E 上L 可积.(填“一定”“不一定”) 8.若()f x 是[,]a b 上的绝对连续函数,则()f x 是[,]a b 上的有 二、选择题 1.设(){},001E x x =≤≤,则( ) A 1mE = B 0mE = C E 是2R 中闭集 D E 是2R 中完备集 2.设()f x ,()g x 是E 上的可测函数,则( ) A 、()()E x f x g x ??≥??不一定是可测集 B 、()()E x f x g x ??≠??是可测集 C 、()()E x f x g x ??≤??是不可测集 D 、()() E x f x g x ??=??不一定是可测集 3.下列集合关系成立的是() A 、(\)A B B A B = B 、(\)A B B A = C 、(\)B A A A ? D 、\B A A ? 4. 若() n E R ?是开集,则 ( ) A 、E 的导集E ? B 、E 的开核E =C 、E E =D 、E 的导集E =

三角函数常用公式公式及用法

三角函数常用公式及用法 珠海市金海岸中学 唐云辉 1、终边相同的角及其本身在内的角的表示法: S={ | k 360°,k Z},或者 S { | 用法:用来将任意角转化到 0?2的范围以便于计算。 公式中k 的求法: 如是正角就直接除以3600或2,得到的整数 就是我们 要求的k ,剩余的角就是公式中 的;如果是 负角,就先取绝对值然后再去除以 3600或者2,得到 的整数加1后再取相反数就是上述公式中的 k,等于3600或者2减去剩余的角的值。 用法:前者是弧长公式,用以计算圆弧的长度;后者为扇形的面积公式,用以计算扇形的面积。 3.三角形面积公式: 1 , 1 1 1 abc 2 S 』= a h a = ab si nC =—bc si nA = —ac si nB = =2R sin A si n B si nC 2 2 2 4R 2 a sin BsinC 2 sin A 2 2 b sinAsinC c sinAsinB = = =pr= P (P a)(p b)(p c) 2si nB 2sinC 1 ( 其中p -(a 2 4 ?同角关系: b c) , r 为三角形内切圆半径) (1 )、商的关系:① tan =y = sin x cos 用法:一般用来计算三角函数的值。 (2 )、平方关系:sin 2 cos 2 1 行运算,遇到sin cos m 就先平方而后再运算, 遇到sin cos sin 2 cos 2 这类题目就联想 2 2 到分母为"1” =s in cos 进行运算即可。 --------- K (3)、辅助角公式: asin bcos Va 2 b 2 sin( ) (其中 a>0,b>0 ,且 tan —) a 用法:用以将两个异名三角函数转化成同名三角函数,以便于求取相关的三角函数。 5、函数y= Asin( x ) k 的图象及性质:( 0, A 0 ) 2、 L 弧长= n nR R =180 扇 =丄LR 」F 2 2 2 n R 2 360 2k ,k Z} 用法:凡是见了 sin cos m 或者sin cos ?2 sin 2 cos 的形式题目都可以用上述平方关系进

实变函数习题解答

第一章习题解答 1、证明 A Y(B I C)=(A Y B)I(A Y C) 证明:设x∈A Y(B I C),则x∈A或x∈(B I C),若x∈A,则x∈A Y B,且 x∈A Y C,从而x∈(A Y B)I(A I C)。若x∈B I C,则x∈B且x∈C,于是x∈A Y B 且x∈A Y C,从而x∈(A Y B)I(A Y C),因此 A Y(B I C) ? (A Y B)I(A Y C) (1) 设x∈(A Y B) I(A Y C),若x∈A,则x∈A Y(B I C),若x∈A,由x∈A Y B 且x∈A Y C知x∈B且x∈C,所以x∈B I C,所以x∈A Y(B I C),因此 (A Y B)I(A Y C) ? A Y(B I C) (2) 由(1)、(2)得,A Y(B I C)=(A Y B)I(A Y C) 。 2、证明 ①A-B=A-(A I B)=(A Y B)-B ②A I(B-C)=(A I B)-(A I C) ③(A-B)-C=A-(B Y C) ④A-(B-C)=(A-B)Y(A I C) ⑤(A-B)I(C-D)=(A I C)-(B Y D) (A-B)=A I B A-(A I B)=A I C(A I B)=A I(CA Y CB) =(A I CA)Y(A I CB)=φY(A I CB)=A-B (A Y B)-B=(A Y B)I CB=(A I CB)Y(B I CB) =(A I CB)Yφ=A-B ②(A I B)-(A I C)=(A I B)I C(A I C) =(A I B)I(CA Y CC)=(A I B I CA)Y(A I B I CC)=φY[A I(B I CC)]= A I(B-C) ③(A-B)-C=(A I CB)I CC=A I C(B Y C) =A-(B Y C) ④A-(B-C)=A I C(B I CC)=A I(CB Y C) =(A I CB) Y(A I C)=(A-B)Y(A I C) ⑤(A-B)I(C-D)=(A I CB)I(C I CD) =(A I C)I(CB I CD)=(A I C)I C(B Y D)

实变函数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实变函数试题库及参考答案(1) 本科 一、填空题 1.设,A B 为集合,则()\A B B U A B U (用描述集合间关系的符号填写) 2.设A 是B 的子集,则A B (用描述集合间关系的符号填写) 3.如果E 中聚点都属于E ,则称E 是 4.有限个开集的交是 5.设1E 、2E 是可测集,则()12m E E U 12mE mE +(用描述集合间关系的符号填写) 6.设n E ??是可数集,则*m E 0 7.设()f x 是定义在可测集E 上的实函数,如果1a ?∈?,()E x f x a ??≥??是 ,则称()f x 在E 上可测 8.可测函数列的上极限也是 函数 9.设()()n f x f x ?,()()n g x g x ?,则()()n n f x g x +? 10.设()f x 在E 上L 可积,则()f x 在E 上 二、选择题 1.下列集合关系成立的是( ) 2.若n R E ?是开集,则( ) 3.设(){}n f x 是E 上一列非负可测函数,则( )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 1.设[]{}0,1E =中无理数,则( ) A E 是不可数集 B E 是闭集 C E 中没有内点 D 1m E = 2.设n E ??是无限集,则( ) A E 可以和自身的某个真子集对等 B E a ≥(a 为自然数集的基数) 3.设()f x 是E 上的可测函数,则( ) A 函数()f x 在E 上可测 B ()f x 在E 的可测子集上可测 C ()f x 是有界的 D ()f x 是简单函数的极限

4.设()f x 是[],a b 上的有界函数,且黎曼可积,则( ) A ()f x 在[],a b 上可测 B ()f x 在[],a b 上L 可积 C ()f x 在[],a b 上几乎处处连续 D ()f x 在[],a b 上几乎处处等于某个连续函数 四、判断题 1. 可数个闭集的并是闭集. ( ) 2. 可数个可测集的并是可测集. ( ) 3. 相等的集合是对等的. ( ) 4. 称()(),f x g x 在E 上几乎处处相等是指使()()f x g x ≠的x 全体是可测集. ( ) 五、定义题 1. 简述无限集中有基数最小的集合,但没有最大的集合. 2. 简述点集的边界点,聚点和内点的关系. 3. 简单函数、可测函数与连续函数有什么关系? 4. [],a b 上单调函数与有界变差函数有什么关系? 六、计算题 1. 设()[]23 0,1\x x E f x x x E ?∈?=?∈??,其中E 为[]0,1中有理数集,求 ()[] 0,1f x dx ?. 2. 设{}n r 为[]0,1中全体有理数,(){}[]{}12121 ,,00,1\,,n n n x r r r f x x r r r ∈??=?∈??L L ,求()[] 0,1lim n n f x dx →∞?. 七、证明题 1.证明集合等式:(\)A B B A B =U U 2.设E 是[0,1]中的无理数集,则E 是可测集,且1mE = 3.设(),()f x g x 是E 上的可测函数,则[|()()]E x f x g x >是可测集 4.设()f x 是E 上的可测函数,则对任何常数0a >,有1 [|()|]|()|E mE x f x a f x dx a ≥≤ ? 5.设()f x 是E 上的L -可积函数,{}n E 是E 的一列可测子集,且lim 0n n mE →∞ =,则 实变函数试题库及参考答案(1) 本科 一、填空题

第1章复变函数习题-答案~习题详解

第一章习题详解 1. 求下列复数z 的实部与虚部,共轭复数、模与辐角: 1) i 231 + 解: ()()()13 2349232323231231i i i i i i -=+-=-+-=+ 实部:13 3 231= ??? ??+i Re 虚部:132231-=?? ? ??+i Im 共轭复数:1323231i i += ?? ? ??+ 模:131 1323231 2 22=+= +i 辐角:πππk arctg k arctg k i i Arg 232213 3132 2231231+? ?? ??-=+-=+??? ??+=??? ??+arg 2) i i i -- 131 解: ()()()2 532332113311131312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 实部:2 3131=??? ??--i i i Re 虚部:25131-=?? ? ??--i i i Im 共轭复数:253131 i i i i +=?? ? ??-- 模:2 34 4342531312 22= =+= --i i i 辐角:πππk arctg k arctg k i i i i i i Arg 235223252131131+??? ??-=+???? ? ??-=+??? ??--=??? ??--arg

3) ()()i i i 25243-+ 解: ()()()2 26722672 72625243i i i i i i i --= -+= --= -+ 实部:()()2725243-=?? ? ??-+i i i Re 虚部:()()1322625243-=- =?? ? ??-+i i i Im 共轭复数:()()226725243i i i i +-= ?? ? ??-+ 模: ()() 292522627252432 2 =?? ? ??-+??? ??-=-+i i i 辐角:()()ππk arctg k arctg i i i Arg 272622722625243+??? ??=+????? ? ?--=??? ??-+ 4) i i i +-21 8 4 解:i i i i i i 3141421 8-=+-=+- 实部:( )1421 8=+-i i i Re 虚部:( )3421 8-=+-i i i Im 共轭复数:() i i i i 314218+=+- 模:103142221 8 =+=+-i i i 辐角:( )()πππk arctg k arctg k i i i i i i Arg 2321324421821 8 +-=+?? ? ??-=++-=+-arg 2. 当x 、y 等于什么实数时,等式 ()i i y i x +=+-++13531成立? 解:根据复数相等,即两个复数的实部和虚部分别相等。有: ()()()i i i y i x 8235131+=++=-++ ?? ?=-=+8321y x ? ??==?111 y x 即1=x 、11=y 时,等式成立。

实变函数综合练习题

实变函数综合练习题 《实变函数》综合训练题(一) (含解答) 一、选择题(单选题) 1、下列集合关系成立的是( A ) (A )(\)A B B A B ?=? (B )(\)A B B A ?= (C )(\)B A A A ?? (D )(\)B A A ? 2、若n E R ?是开集,则( B ) (A )E E '? (B )E 的内部E = (C )E E = (D )E E '= 3、设P 是康托集,则( C ) (A )P 是可数集 (B )P 是开集 (C )0mP = (D )1mP = 4、设E 是1R 中的可测集,()x ?是E 上的简单函数,则( D ) (A )()x ?是E 上的连续函数 (B )()x ?是E 上的单调函数 (C )()x ?在E 上一定不L 可积 (D )()x ?是E 上的可测函数 5、设E 是n R 中的可测集,()f x 为E 上的可测函数,若()d 0E f x x =?,则( A ) (A )在E 上,()f z 不一定恒为零 (B )在E 上,()0f z ≥ (C )在E 上,()0f z ≡ (D )在E 上,()0f z ≠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 1、设E 是[0,1]中的无理点全体,则(C 、D ) (A )E 是可数集 (B )E 是闭集 (C )E 中的每一点都是聚点 (D )0mE > 2、若1E R ?至少有一个内点,则( B 、D )

(A )*m E 可以等于零 (B )* 0m E > (C )E 可能是可数集 (D )E 是不可数集 3、设[,]E a b ?是可测集,则E 的特征函数()E X x 是 (A 、B 、C ) (A )[,]a b 上的简单函数 (B )[,]a b 上的可测函数 (C )E 上的连续函数 (D )[,]a b 上的连续函数 4、设()f x 在可测集E 上L 可积,则( B 、D ) (A )()f z +和()f z - 有且仅有一个在E 上L 可积 (B )()f z + 和()f z - 都在E 上L 可积 (C )()f z 在E 上不一定L 可积 (D )()f z 在E 上一定L 可积 5、设()f z 是[,]a b 的单调函数,则( A 、C 、D ) (A )()f z 是[,]a b 的有界变差函数 (B )()f z 是[,]a b 的绝对连续函数 (C )()f z 在[,]a b 上几乎处处连续 (D )()f z 在[,]a b 上几乎处处可导 三、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在横线上) 1、设X 为全集,A ,B 为X 的两个子集,则\A B =C A B ? 。 2、设n E R ?,如果E 满足E E '?,则E 是 闭 集。 3、若开区间(,)αβ是直线上开集G 的一个构成区间,则(,)αβ满足(,)G αβ?、 ,G G αβ??。 4、设A 是无限集,则A 的基数A ≥ a (其中a 表示可数基数) 。 5、设1E ,2E 为可测集,2mE <+∞,则12(\) m E E ≥ 12mE mE -。 6、设()f x 是定义在可测集E 上的实函数,若对任意实数a ,都有[()]E x f x a > 是 可测集 ,则称()f x 是可测集E 上的可测函数。

复变函数论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习题解答 (一) 1 .设z ,求z 及Arcz 。 解:由于3i z e π-== 所以1z =,2,0,1, 3 Arcz k k ππ=-+=±。 2 .设121z z =,试用指数形式表示12z z 及12 z z 。 解:由于6412,2i i z e z i e ππ -==== 所以()6 46 41212222i i i i z z e e e e π πππ π --=== 54()14612 26 11222i i i i z e e e z e πππππ +-===。 3.解二项方程44 0,(0)z a a +=>。 解:1 244 4 (),0,1,2,3k i i z a e ae k ππ π+====。 4.证明2 2 21212122()z z z z z z ++-=+,并说明其几何意义。 证明:由于2 2 2 1212122Re()z z z z z z +=++ 2 2 2 12 12122Re()z z z z z z -=+- 所以2 2 21212 122()z z z z z z ++-=+ 其几何意义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长平方和等于于两边长的和的平方。 5.设z 1,z 2,z 3三点适合条件:0321=++z z z ,1321===z z z 。证明z 1,z 2,z 3 是内 接于单位圆 1 =z 的一个正三角形的顶点。 证 由于1 321 ===z z z ,知 321z z z ?的三个顶点均在单位圆上。 因为 3 33 31z z z == ()[]()[]212322112121z z z z z z z z z z z z +++=+-+-= 21212z z z z ++= 所以, 1212 1-=+z z z z , 又 ) ())((1221221121212 21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 ()322121=+-=z z z z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