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

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

专题一物质的性质、用途、变化及分类

一、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1.物质的性质包括性质和性质。

2.物理的性质是指通过眼、鼻等感官可以感知或者用仪器可测出的物质的表面性质,它包括颜色、、气味、熔点、、硬度、、溶解性等方面。

3.化学性质则是指物质的内在性质,它肉眼无法感知,只有通过发生化学变化才能体现出来,它包括可燃性、、氧化性、酸性、性等。

4.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二、物质的变化及其分类: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1)从定义上区别:物理变化后没有生成,如将纸撕成纸条、蜡烛熔化、冰融化成水、石油的蒸馏分离等;但化学变化则有生成,如米饭烧焦变黑有糊味、木柴燃烧、火药爆炸等。所谓新物质是指与原物质的组成或结构不同的物质。

(2)从反应现象上区别:

化学变化过程中常伴随着发光、、变色、放出、生成等现象。但不能以此作为判断依据,有些物理变化也有这些现象!如就不是化学变化,所以判断时还需综合其他因素作出判断。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

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有变化,如分析蜡烛燃烧这一变化:火柴靠近蜡烛芯时,烛芯处变软、熔化、燃烧、发光发热、有黑烟。在此过程中,蜡烛变软、熔化是变化,燃烧是变化,发光发热是伴随的现象。

3、化学变化的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1)化合反应(合)通式:A+B=AB

例:

(2)分解反应(分)通式:AB=A+B

例:

(3)置换反应:(换)通式:AB+C=CB+A

例:

注意:CO+CuO CO2+Cu不是置换反应,它不符合定义中“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这一句,该反应的反应物由组成。

(4)复分解反应:(互换成份)

通式:AB+CD=AD+CB

4注意:反应:CaCO3+2HCl CaCl2+H2O+CO2↑从表面来看不是复分解反应,究其本质,仍属复分解反应:CaCO3+2HCl CaCl2+H2CO3

专题二化学用语及化学量

一、元素符号

1、元素符号含义:

①表示一种②表示该元素的一个

2、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意义:

如:2O:表示O2:表示氧气分子,表示

O :表示O2-:表示氧离子, 表示

3、常见的离子:

阳离子:K+ 、Ca2+、Na+ 、Mg2+、Zn2+、Al3+、Fe3+(铁离子) 、

Fe2+(亚铁离子)、Ag+、H+、NH

4

(铵根离子)等。

阴离子:Cl-、O2-、S2-、SO42-、NO3-、CO32-、OH- 等。

对于常见的原子团,其化合价你应该记住,特别是以下六个原子团:

二、化学式1.化学式意义:

(1)一种物质及组成该物质的各种元素(2)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及分子的构成

2.化学式书写要求:一种纯净物只用一个化学式来表示。

(1)单质的书写相信你们都非常熟悉

(2)化合物书写四步曲:①:排序:一般在前,在后②:标价:在元素或原子团上方标出化合价③:交叉:交叉写出个数(最简比)④:检查: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三.化学方程式

(一)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中的规律)

1.内容: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总和等到于反应后生成物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实质:化学反应前后三个不变:①原子不变;②原子不变;③原子不变。(补充:化学反应前后种类不变,但种类改变。)

3.适用范围:一切化学变化(反应),与物理变化和体积变化没关系。

(二).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

1、定义:用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意义:(1)质的方面: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2)量的方面:①表示各物质之

间的关系;②表示各物质之间的微粒(分子)个数关系。

3、读法:(以2H2+O2

2H2O为例)。

(1)生成水;(2)每两个和一个反应生成两个水分子;(3)每份质量的氢气与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份质量的水。

-2

4、写法:

(1)原则:①以 事实为基础;②遵守 。

(2)步骤:①在短线的左右两边写出反应物与生成的 ;②配平 ;③标明反应 及生成物 ,把短线改成等号。

5.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化学反应中的定量计算)

(1)依据: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以一定的质量比参加反应。 (2)步骤:①设定 ;②写出相应的 ;③对应写出有关物质的 和已知量、 ;④列出 ,求解;⑤写出 。 四、有关化学量

1.相对原子质量:它是一个比值,它与原子的质量不同。

2.相对分子质量:意义同上,都是相对于碳-12(C-12)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

专题三 物质的构成奥秘

一、物质构成的奥秘

分子与原子的关系:

元素与原子的关系:

二、元素的化合价

1.化合价是元素的性质,有 价和 价,其正负是由元素的原子结构决定的。

2.常见元素的化合价:氢、锂、钾、钠、银显+1价,钡、钙、镁、锌显+2价,氧显-2价,铝显+3价等(某些元素可显几种化合价)。

3.在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单质分子里元素的化合价也为 )。 4.通过原子团或其他有固定化合价的元素,可求出不易确定的元素的 。

专题四 溶液

一、常见的溶液

1.悬浊液:固体小颗粒 于液体里形成的 。特点:固液混合物,且不稳定,易分层。如:黄河水,豆奶, 。

2.乳浊液: 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特点:液液不稳定混合物,易分层。如:植物油滴入水中经振荡后而形成的水油混合物。

3.溶液:一种或 物质分散到 物质里,形成 的、 的混合物。特点:一种可长期稳定存在的分散体系。它不一定是无色,但一般透明。由 和 组成。

溶质:被 的物质,可呈气、 、液三态。

溶剂:能够 其他物质的物质,一般为液体,也可以为气体。

4.饱和溶液的定义:在 下,在 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5.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溶剂里,还能 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6.饱和和不饱和溶液的意义在于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且可以相互转化:

二、溶解度和质量分数

1.溶解度:在

下,某固态物质在

里达到 时所能溶解的克数。 (1)理解溶解度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状态:必须是 溶液,且溶剂固定为 ②条件:某固定 下 (2(适用饱和溶液)

2.质量分数 (1)任一溶液中溶质所占的质量百分含量,溶液可为 ,也可为 。

(2)计算公式:质量分数100% 。

3.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

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

专题五 空气、氧气

一、空气的成分:1.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N 2占 ,O 2占 ,稀有气体占 ,CO 2占 ,其他气体和杂质占 。

2.污染及其防治:

(1)污染源:主要有煤的燃烧,化工厂排放的有毒气体等(如 、NO 2、NO 、 等) (2)危害:损害 健康,影响作物 ,加速对自然环境及 的破坏。 (3)防治:提高环保意识,减少或消除污染源。

(4)环境污染还包括: 污染、 污染、光污染等,它不仅仅指大气污染。 二、氧气的性质和制法

(一)氧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不易溶于水,低温下可变成淡蓝色液体或固体。密度略大于空气。 2.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可与许多物质反应同时放热,具有氧化性,是一种常用氧化剂。

(1)与金属反应 ①2Mg+O 2 点燃

2MgO (实验现象 ) ②3Fe+2O 2 点燃

Fe 3O 4(实验现象 ) (2)与非金属的反应:①C+O 2 点燃 ②S+O 2

点燃

③4P+5O 2 点燃 ④2H 2+O 2 点燃 (3)与化合物的反应: ①2CO+O 2 点燃 2CO 2 ②CH 4+2O 2 点燃

CO 2+2H 2O (H 2、CO 、CH 4,燃烧时必须先进行 ,操作步骤 ) (二)氧气的制法 1.实验室制法:药品、仪器、原理、收集、注意事项、检验方法。 药品:H 2O 2和MnO 2或 和MnO 2或 仪器:试管,酒精灯,铁架台,水槽,导管 原理:①2KClO

②2KMnO 4 △

③2H 2O 2 收集:① 排空气法 ② 法 注意事项: (1)试管夹夹在距管口 处 (2)酒精灯用 加热 (3)试管口略 倾斜 (4)最好用 集气法收集氧气 (5)长颈漏斗末端要伸到 以下 (6)收集气体完毕要先把导管 ,再 。 2.工业制法:分离 法 专题六 水、氢气

一、水 1、水的组成: (1)电解水的实验

A ----------增强水的

B .化学反应:2H 2↑+ O 2↑ 产生位置 极 极

体积比 2 :1 质量比 1 :8

C .检验:O 2---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

H 2---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产生 的火焰

(2)结论: ①水是由 元素组成的。②一个水分子是由 构成的。

③化学变化中, 可分而 不可分。

例:根据水的化学式H 2O ,你能得到的信息 化学式的含义 H 2O

①表示一种物质 ②表示这种物质的组成 水是由 和 组成的

③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 一个 ④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构成 一个水分子是由 构成的

2、水的化学性质 (1)通电分解 2↑+O 2↑

(2)水可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 (可溶性碱),例如:H 2O + CaO==Ca(OH)2

(3)水可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 ,例如:H 2O + CO 2==H 2CO 3 3、水的污染: (1)水资源 A .地球表面71%被水覆盖,但供人类利用的淡水小于 B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最多的金属元素是Na ,最多的元素是 。 C .我国水资源的状况分布不均,人均量少 。 (2)水污染 A 、水污染物:工业“三废”(废 、废 、废 );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 的任意排放

B 、防止水污染:工业“三废”要经处理 后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 后排放;合理施用 、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 。

(3)爱护水资源: 用水,防止 4、水的净化 (1)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 静置、 、过滤、 (均为 物理 方法),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 ;既有过滤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净水剂是 。 (2)硬水与软水 A.定义:硬水是含有较多 的水; 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 的水。 B .鉴别方法:用 ,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 C .硬水软化的方法: 、

2

D .长期使用硬水的坏处:浪费肥皂,洗不干净衣服;锅炉容易结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还易使管道变形甚至引起锅炉 。 5、其他

(1)水是最常见的一种溶剂,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 。

(2)水的检验:用无水硫酸铜,若由 色变为 色,说明有水存在;

CuSO 4+5H 2O = CuSO 4·5H 2O

(3)水的吸收:常用 、 等。 二、氢气(H 2)

1、物理性质:密度 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 溶于水(排水法)

2、化学性质:

(1) 可燃性(用途:高能燃料;氢氧焰焊接,切割金属)

2H 22O 点燃前,要

现象:发出 火焰,放出 ,有 产生

(2) 还原性(用途:冶炼金属)

H 2 + 2O

现象: 色粉末变 色,试管口有 生成

(小结: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 H 2、 、 ) 3、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原理:Zn + H 2SO 4 = ZnSO 4 +H 2↑ Zn + 2HCl = ZnCl 2 +H 2↑

不可用浓盐酸的原因 浓盐酸有 性 ;

不可用浓硫酸或硝酸的原因 浓硫酸和硝酸有强 性 。 4、氢能源 三大优点 、放热量 、资源丰富。

专题七 碳及其化合物

木炭、 、炭黑、 。木炭和 有吸附性。3、C 60——碳单质家族新成员,为足球状,又名“足球烯”。 二、碳的氧化物

1.二氧化碳(CO 2)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 。-78℃时,凝华成固态干冰。

(2)化学性质:一般不具 性,也不能 ,不具还原性.无毒,但含量高可使人窒息而亡。 (3)用途:可用于灭火,作致冷剂,常用于 ,制 、啤酒等饮料,也可作为气体肥料,

促进植物光合作用.

(4)实验室制法: 药品: (或大理石), 原理:CaCO 3十2HCl = CaCl 2十H 2O 十CO 2↑ 收集: 排空气法,不能用 集气法.

验满方法:用燃着的木条 ,木条熄灭,说明气体已满.

检验方法:能使 。CO 2+Ca(OH)2= 2.一氧化碳(CO )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 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 。

(2)剧毒性:与血红蛋白结合,造成人体缺氧死亡.原理:一氧化碳比氧气更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又不易分离,导致血红蛋白不能较好携带 ,造成人体缺氧。

(3)还原性:CO+CuO

(4)可燃性:2CO+O 2

点燃

(5)用途:作气体 及用于 金属。 三、有机物

定义:含碳化合物,如:甲烷、酒精、乙炔、醋酸等。但CO 、CO 2、碳酸盐等一向被视为无机物,原因是它们的组成、性质和无机化合物相似。

酒精、醋酸的化学式及性质:

(1)酒精——化学名称: ; 化学式:

性质:可燃烧:C 2H 5OH+3O 2

点燃

2CO 2+3H 2O

(2)醋酸——化学名称: ;化学式: 性质:一元弱酸、其水溶液可使紫色石蕊变 。

3.煤、 、天然气是世界上三大矿物燃料,必须记住它们的元素组成及用途。

专题八 化石燃料

【考点归纳】 一.燃烧和灭火

1、燃烧的概念: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 变化。

2、燃烧的条件:(1)物质具有 性;(2)可燃物要与 充分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 。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必须同时满足。

3、灭火:(1)原理:破坏可燃物燃烧的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即可中止可燃物继续燃烧,即达到灭火的目的;(2)方法:a 降温:泼水等,使温度降到 以下;b.隔绝 ,使可燃物缺乏 不能继续燃烧。c .将可燃烧物撤离燃烧区,与火源隔离。 二.化石燃料及其利用

1、种类:主要有煤、石油、天然气

2、成分:

(1)煤:混合物,主要成分是 ,含有少量的H 、S 、N 、O 等,燃烧时能产生污染空气的气体:SO 2 、 等。

(2)石油:混合物,主要成分是,可分馏为汽油、等。

(3)天然气:混合物,主要成分是,目前重要的清洁燃料之一。

3、利用:燃料的使用,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的同时,也释放了大量的SO2、CO2、NO2等污染气体,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三.清洁燃料:

1、氢气:最清洁,燃烧的方程式为:2H2 + O 22H2O

2、乙醇(俗称):绿色能源(绿色再生能源),燃烧的方程式为:

四.新能源:

太阳能、核能、、地热能、等。

五.化学变化与能量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往往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即有热或热现象发生。

专题九金属和金属材料

一、金属材料

1、金属元素的分布

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除极少数不活泼的金属(如铂、金、银)外,其余大多数以形态存在,即金属矿物。

2、金属的共同物理性质:有、导电、导热、有。

3、现在应用广、产量高的前四种金属:、铝、铜、钛。

4、合金:常见的合金有:不锈钢、锰钢、硅钢等;铁的合金有:(含碳量为:2%~4.3%)、钢(含碳量为:0.03%~2%)。

二、金属的化学性质

1、金属与反应:

例如:3Fe + 2O 2Fe3O42Al + 3O 22Al2O3

说明:铁锈的主要成份是,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接触。

2、金属与反应:

例如:Fe + H2SO4 ==== FeSO4 + H2↑;2Al + 6HCl==== 2AlCl3 + 3H2↑

3、金属与(金属的化合物溶液)反应:

例如:Fe + CuSO4 ==== FeSO4 + Cu ;Cu + 2AgNO3 ==== Cu(NO3)2 + 2Ag

说明;只有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前面的才能把位于后面的从它们的溶液(即化合物必须溶于水)中置换出来。

三、金属的利用与保护

1、常见的金属矿石有:赤铁矿(主要成份:)、磁铁矿(主要成份:)、黄铁矿(主要成份:)、赤铜矿(主要成份:Cu2O)等。

2、金属的冶炼原理:

(1)、高温还原:如Fe2O3

+3CO 2Fe + 3CO2

(2)、加热分解:如2HgO

2Hg + O2↑

(3)、电解:如2Al2O4Al + 3O2↑

3、金属的保护:

防止金属锈蚀的方法:隔绝空气和。如在金属表面、镀保护膜等。

专题十认识酸、碱、盐

一.常见的酸

1、酸的物理性质:

(1)浓盐酸:纯净的浓盐酸是色有气味的液体,易挥发(在空气中能形成)、有腐蚀性。

(2)浓硫酸:无色状液体,不易、有性(常作干燥剂)、性(使物质碳化)、强的性、性。易溶于水,同时放出。

2、酸的化学性质(通性):

(1)酸跟酸碱指示剂起反应: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色,无色酚酞试液遇酸色。

(2)酸与活泼金属反应:

如;Zn + H2SO4 ==== ZnSO4 + H2↑;Fe + 2HCl =====FeCl2 + H2↑等。

说明:①金属必须是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②酸必须是非氧化性酸,如盐酸、稀硫酸(不能用浓硫酸或硝酸)。

(3)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如:6HCl + Fe2O3 ==== 2FeCl3 +3H2O H2SO4 + CuO =====CuSO4+ H2O

说明:①酸必须是可溶性;②金属氧化物必须是碱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是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BaO、Fe2O3等。

(4)酸与碱反应:

如:HCl + NaOH ==== H2SO4 + Cu(OH)2 ====

点评:此类反应既是酸的通性也是碱的通性,工农业应用较广,是考点中的热点。

(5)酸与某些盐反应:

如:2HCl + CaCO3 ====

二.常见的碱

1.碱的物理性质:

(1)氢氧化钠(NaOH):色固体,溶于水(放热),易(可做干燥剂),有强烈的。(俗名叫烧碱、碱、性钠)

(2)氢氧化钙:Ca(OH)2:色粉末,溶于水,其水溶液俗称,有腐蚀性,可用和水反应制取:CaO + H2O ==== (俗名:、消石灰)2.碱的化学性质(通性)

(1)碱跟酸碱指示剂起反应: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无色酚酞试液变色。说明:碱必须是可溶或微溶,难溶性的碱一般不能使指示剂变色。如Cu(OH)2等。

(2)碱和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如:2NaOH + SO2 ==== Ca(OH)2 + CO2 ====

说明:①碱必须是可溶或微溶;②非金属氧化物必须是酸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是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CO2、SO2、SO3等。

(3)碱和酸反应(详见酸的通性)

(4)碱和盐反应

如:2NaOH+CuSO4 === ;Ca(OH)2 +Na2CO3 ===

说明:①反应的碱和盐必须是(或微溶),②生成的碱和盐中至少有一种溶,否则反应不能进行。

三.中和反应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1、定义:酸与碱作用生成和的反应

2、应用:(1)改良土壤的性

(2)处理工厂的(3)用于

3、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1)0 714

酸性碱性

(2)pH的测定: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

用玻璃棒(或滴管)蘸取待测试液少许,滴在上,显色后与对照,读出溶液的pH(读数为数)

(3)酸雨: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因为溶有);pH<5.6的雨水为雨四.常见的盐和化肥

(一).常见的几种盐:(NaCl、Na2CO3、CaCO3、CuSO4、NaHCO3等)

1.氯化钠(NaCl)(俗称)

(1)性质:NaCl的熔、沸点高;纯净的食盐不潮解,粗盐因含有MgCl 2、CaCL2等杂质,能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食盐的溶解度随温度。

(2)制法:因为食盐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要从溶液中结晶出食盐,只能采用法,故工业上用海水晒盐或用盐井水、盐湖水煮盐,使食盐晶体析出。

(3)用途:调味、腌渍食品、消毒、制产品等。

2.碳酸钠(Na2CO3)(俗称)

(1)性质:色粉末,溶于水(水溶液呈性);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易风化。

(2)用途:用于、制皂、、纺织、等工业生产。

3.硫酸铜(CuSO4)(其结晶水合物CuSO4·5H2O,俗称矾、矾)

(1)性质:无水CuSO4为色固体,溶于水,溶液显色。CuSO4·5H2O晶体是蓝色

的,受热分解:CuSO4,·5H2O(蓝色)△

4

(白色)+5H2O

(2)检验水存在的方法:加入白色CuSO4,白色粉末变,说明有水。CuSO4+5H2O=CuSO4·5H2O

(3)用途:配制、精炼、镀铜等。

3.碳酸氢钠(NaHCO3)(俗称)

(1)性质:色粉末,溶于水,加热易分解:2NaHCO3

4.碳酸钙(CaCO3):石灰石或的主要成分,色固体,溶于水。

5.碳酸根离子(CO32-)的检验:向样品中加入,如果有能使的气体产生,证明样品中含有CO32-。

(二).盐的性质

1.物理性质:(1)常温下大都是晶体;(2)溶解性(熟练记忆盐类溶解性表)。

2.化学性质:

(1)盐十金属→新盐十新金属:CuSO4+Fe=

(2)盐十酸→新盐十新酸:AgNO3+HCl=

(3)盐十碱→新盐十新碱:Ba(OH)2+Na2SO4=

(4)盐十盐→新盐十新盐:NaCl+AgNO3=

(三).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1.复分解反应的通式:AB+CD=AD+CB

2.复分解反应条件:当酸、碱、盐发生复分解反应时,必须满足下面三个条件之一,否则就不能进行。

(1)生成物中有生成析出;(2)生成物中有放出;(3)生成物中有生成。(四)、化学肥料:

化学肥料多属于盐类,因此它们也具有盐的性质。

(1)肥:常见有:硝酸铵(NH4NO3)、尿素:【CO(NH)2】、氯化铵(NH4Cl)等。

(2)肥:如磷矿粉、过磷酸钙等。

(3)肥:如硫酸钾(K2SO4)、氯化钾(KCl)等。

(4)肥:如硝酸钾(KNO3)等。

专题十一化学与生活

一.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六大营养素:

(一)、蛋白质

1、功能: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

2、存在:动物肌肉、皮肤、毛发、蹄、角的主要成分

植物的种子(如花生、大豆)

3、常见的蛋白质:血红蛋白和酶

(二)、糖类是生命活动的主要物质(60%—70%)

1、组成: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又叫做碳水化合物

2、常见的糖(1)淀粉(C6H10O5)n :存在于植物种子或块茎中。如稻、麦、马铃薯等。

(2)葡萄糖C6H12O6 (人体可直接吸收的糖)

(3)蔗糖C12H22O11:主要存在于甘蔗、甜菜中。生活中白糖、冰糖、红塘的主要成分是蔗糖(三)、油脂

分类

植物油脂:油 动物油脂: (四)、维生素

1、存在:水果、 、鱼类等

2、作用: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 缺V A : ; 缺 :坏血症 二.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一)、组成人体的元素:50多种

常量元素(11种) 在人体中含量>0.01% O>C>H>N>Ca>P>K>S>Na>Cl>Mg

微量元素 在人体中含量<0.01% Fe 、Zn 、Se 、I 、F 等 1、钙 99%在于骨骼和牙齿中

(1)来源:奶类、绿色蔬菜、水产品、肉类、豆类

(2)钙过多:结石、骨骼变粗 ;过少:青少年 病、发育不良

老年人

三、人体中的微量元素:必需元素(20多种) Fe 、Zn 、Se 、I 、F 等

对人体有害的元素 Hg 、Cr 、Pb 、Ag 、Ba 、Al 、Cu 等 三. 有机合成材料 (一)、有机化合物

是否含有碳元素 无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不包括CO 、CO 2和Na 2CO 3、CaCO 3等碳酸盐) 1、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

CH 4(最简单的 、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C 2H 5OH (乙醇,俗名: )、 CH 3COOH (乙酸,俗名: )、C 6H 12O 6(葡萄糖)、蔗糖、蛋白质、淀粉等 (二)、有机合成材料 1、 有机高分子材料

(1)分类 如:棉花、 毛、蚕丝、天然橡胶等 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塑料

(三大合成材料) 合成 :涤纶(的确良)、锦纶(尼龙)、晴纶 合成橡胶

(2:

点燃后闻气味,有 气味的为聚氯烯塑料。 (3)鉴别羊毛线和合成纤维线:

物理方法:用力拉,易断的为羊毛线,不易断的为合成纤维线;

化学方法:点燃,产生 气味,不易结球的为羊毛线; 气味,易结球的为合成纤维线。 2、“白色污染”及环境保护

(1)危害: ①破坏土壤,污染地下水 ②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

③如果焚烧含氯塑料会产生有毒的氯化氢气体,从而对空气造成污染

(2)解决途径

①减少使用不必要的 制品;

②重复使用某些 制品,如塑料袋、塑料盒等;

③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 ,如微生物降解塑料和光降解塑料等; ④回收各种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知识点填空

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 专题一物质的性质、用途、变化 及分类 一、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1.物质的性质包括性质和性质。 2.物理的性质是指通过眼、鼻等感官可以感知或者用仪器可测出的物质的表面性质,它包括颜色、、气味、熔点、、硬度、、溶解性等方面。 3.化学性质则是指物质的内在性质,它肉眼无法感知,只有通过发生化学变化才能体现出来,它包括可燃性、、氧化性、酸性、性等。 4.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二、物质的变化及其分类: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1)从定义上区别:物理变化后没有生成,如将纸撕成纸条、蜡烛熔化、冰融化成水、石油的蒸馏分离等;但化学变化则有生成,如米饭烧焦变黑有糊味、木柴燃烧、火药爆炸等。所谓新物质是指与原物质的组成或结构不同的物质。 (2)从反应现象上区别:

化学变化过程中常伴随着发光、、变色、放出、生成等现象。但不能以此作为判断依据,有些物理变化也有这些现象!如就不是化学变化,所以判断时还需综合其他因素作出判断。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 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有变化,如分析蜡烛燃烧这一变化:火柴靠近蜡烛芯时,烛芯处变软、熔化、燃烧、发光发热、有黑烟。在此过程中,蜡烛变软、熔化是变化,燃烧是变化,发光发热是伴随的现象。 3、化学变化的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1)化合反应(合)通式:A+B=AB 例: (2)分解反应(分)通式:AB=A+B 例: (3)置换反应:(换)通式:AB+C=CB+A 例: 注意:CO+CuO CO2+Cu不是置换反应,它不符合定义中“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这一句,该

反应的反应物由组成。 (4)复分解反应:(互换成份)通式:AB+CD=AD+CB 4 注意:反应:CaCO3+2HCl CaCl2+H2O+CO2↑从表面来看不是复分解反应,究其本质,仍属复分解反应:CaCO3+2HCl CaCl2+H2CO3 专题二化学用语及化学量 一、元素符号 1、元素符号含义: ①表示一种 ②表示该元素的一个 2、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意义: 如:2O:表示O2:表示氧气分子,表示 O :表示O2-:表示氧离子, 表示 3、常见的离子: 阳离子:K+ 、Ca2+、Na+ 、Mg2+、Zn2+、Al3+、Fe3+(铁离子) 、 Fe2+(亚铁离子)、Ag+、H+、NH 4(铵根离子)等。 阴离子:Cl-、O2-、S2-、SO42-、NO3-、CO32-、OH- 等。 -2

九年级的化学专题复习.doc

——推断题(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的、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熟悉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 (2)能熟练掌握常见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利用所学知识找出推断题中的突破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与同学之间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解答化学推断题。 难点:找出推断题中的突破口。 三、学习过程 (一)与师互动,回顾归纳 初中化学推断题常见“突破口”归纳 1、以化学反应条件为突破口: 和 H O 点燃:有 O2 参加的反应,通常有 CO 生成。 通电:电解 H O的反应,生成物有 H 2 2 和 O 2 2 2 催化剂:( KClO、 H O2分解制O) 3 2 2 CO 高温 : ( CaCO分解; C还原 CuO或 Fe O 或) 2 、 CO 与 Fe2O 3 2 3 3 2.以特征颜色及颜色转化为突破口 (1)固体颜色 黑色: Fe、C、 CuO、MnO、 Fe O 红色: Cu、 Fe O 2 3 4 2 3 黄色: S 粉暗紫色: KMnO4 (2)溶液颜色: 蓝色溶液: CuCl2、 CuSO4 浅绿色:FeCl 2、 FeSO4 黄色: FeCl 、 Fe (SO ) 3 3 2 4 (3)沉淀的颜色 蓝色沉淀: Cu(OH)2 红褐色沉淀: Fe(OH)3 白色沉淀(且不溶于酸): BaSO4、 AgCl 白色沉淀(能溶于酸): CaCO、 BaCO 等难溶的碳酸盐, 3 3 Mg(OH)2、 Al(OH) 3 等难溶的碱 (4) 颜色转化 黑固 -- →红固- → Cu 、 Fe -- → Fe 2O3 CuO 红固 -- →黑固Cu -→Cu O 、 Fe O -→Fe 2 3 黑固 - →黑固Fe - →Fe3O4、Fe3O4 - →Fe →Cu(OH) 黑固→ 蓝溶液→ 蓝色沉淀 CuO → CuSO4( CuCl2) 2 红固→黄溶液→红褐色沉淀Fe2O3→ Fe 2(SO4)3( FeCl3)→Fe(OH)3 黑固→浅绿色溶液Fe →FeSO4 ( FeCl2)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例题 1:已知 A、B、C、 D、E、F 为常见物质,其中A、 B 含有相同的元素, C、D、F 都为单质, E 为黑色固体, F 为红色固体。它们相互转化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图中反 应条件略去)。 ( 1)X 在反应①中起作用。 ( 2)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A、C。 ( 3)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__________。与 D 具有相同化学性质,并能与 E 发生反应,且反应基本类型与③相同的物质有。 (三)、小试身手,独立完成 练习 1. A--H 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已知 B 为黑色固体, D 为红色固体单质, F 为红色固体,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1)物质 B 的化学式为; (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为; ( 3)写一个能实现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 练习 2、已知: A、 B、 C、 D、 E、 F 六种物质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⑴ A + B → C + H O ⑵ C + KOH → D↓(蓝色) +E 2 ⑶ B + D → C + H O ⑷ E + BaCl 2 → F ↓(白色,不溶于稀硝酸) + KCl 2 根据上述关系,推断有关物质的化学式: A ; B ; E 。 第二课时 初中化学推断题常见“突破口”归纳(续) 3、以常见物质的三角转化关系为突破口

2017九年级化学复习 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专题练习

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专题练习 1.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 2.钛台金是2l 世纪的重要材料,工业上制取钛的一个反应是:TiCl 4+2Mg 氩气气氛==== 高温Ti +2MgCl 2,该反应类型属于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3.氢氟酸可用于在玻璃上雕刻各种精美图案,雕刻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4HF +SiO 2=SiF 4↑+2H 2O ,该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4.海藻中含有丰富的碘,“2NaI + Cl 2==2NaCl +I 2”是实验室从海藻中提取碘单质的反应方程式,它属于 A.置换反应 B.分解反应 C.化合反应 D.复分解反应 5.右图所示微观变化的化学反应类型,与下列反应的反应类型一致的是 A .2KClO 3MnO 2= △ 2KCl + 3O 2↑ B .2HI +Cl === 2HCl + I 2 C .CO 2 + C 高温=2CO D .2HCl + CuO === CuCl 2 + H 2O 6.为了解决交通瓶颈制约,我国第六次对铁 路列车实行大提速。提速前须将原有铁路短轨或长轨焊接为超长轨,常用2Al + Fe 2O 3 Al 2O 3 + 2Fe 这一反应原理来焊接钢轨。该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 B.复分解反应 C.分解反应 D.置换反应 7.以下是某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其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 由图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②生成物可 能是氧化物 ③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④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种类都不变 ⑤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A..①②③⑤ B .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8 .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使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 A .置换反应 B .分解反应 C .化合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9.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 、Y 、Z 、W 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专题复习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专题复习试题含答案 化学中考重点题型突破卷一 化学用语 (满分:102分) 一、选择题(本题12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共36分) 1.“染色”馒头中添加有铬酸铅(PbCrO 4),颜色为柠檬黄,会使人体致癌,已被卫生部明文禁用。已知铬元素(Cr)化合价为+6价,则铅元素的化合价为A A .+2 B .+4 C .+5 D .+7 2.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B A .水银-Ag B .锌离子-Zn 2+ C .二氧化氮-N 2O D .锰酸钾-KMnO 4 3.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B A .水的三态变化说明分子间具有间隙 B .原子不显电性是因为原子中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 C .五个二氧化硫分子可表示为5SO 2 D .Al 3+ 可表示一个铝离子带三个单位的正电荷 4.下列化学用语,说法正确的是C ①2N ②Mg 2 + ③ C +2 O ④H 2 ⑤ A .①表示两个氮分子 B .②与⑤均表示镁离子 C .③表示一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 D .④表示2个氢原子 5.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C A .2H 2O===2H 2↑+O 2↑ B .2Fe +6HCl===2FeCl 3+3H 2↑ C .2Cu +O 2=====△ 2CuO D .NH 4Cl +AgNO 3===AgCl +NH 4NO 3 6.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C

A .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 g B .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1 C .发生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22∶3 D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7.下列有关叙述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所属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C A .拉瓦锡测得空气中氧气含量 Hg +O 2=====△ HgO 化合反应 B .甲烷燃烧 CH 4+2O 2=====点燃 CO 2+2H 2O 氧化反应 C .实验室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氢气 Zn +H 2SO 4===ZnSO 4+H 2↑ 置换反应 D .钟乳石的形成 CaHCO 3===CaCO 3↓+H 2O +CO 2↑ 分解反应 8.下列有关反应方程式正确,且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是D A .铁和盐酸混合:2Fe +6HCl===2FeCl 3+3H 2↑ B .碳酸铵与硫酸反应:(NH 4)2CO 3+H 2SO 4===(NH 4)2SO 4+H 2O +CO 2↑ C .石英和纯碱高温:SiO 2+Na 2CO 3=====高温 Na 2SiO 3+CO 2↑ D .磁铁矿(Fe 3O 4)高温下通CO :Fe 3O 4+4CO=====高温 3Fe +4CO 2 9.下列化学用语与所表达的意义对应正确的是( D ) A .2N 2—2个氮原子 B .2H—2个氢元素 C .CO - 23—碳酸根离子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专题复习

《专题复习——推断题》教学设计 东源县义合中学张雪连 物质的推断题是近几年河源市中考必考的题型之一。它是通过物质的转化关系,从已知的实验现象和特殊性质进行分析推理,从而确定物质的种类、组成或化学式的题目。这种题目具有考查的知识覆盖面广、信息量大、条件隐蔽、题型多变、综合性强、关系复杂、文图较多等特点,对学生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是一种很好的考查。虽然试题的难度不是很大,我们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教材内容及学情分析: 物质的推断题主要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题型有:文字叙述型、框图型、化学方程式型。 学生经过九年级化学的初步学习,对化学知识与技能有了一个初步的、模糊的认识,但是缺少系统性的、整体性的知识脉络,综合应用的能力较弱,对稍复杂的化学问题往往感到无从下手,往往容易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产生畏惧心理,对化学的进一步学习产生极大的阻力,为此,我们的复习就是要突破学生这种心理,让他们拥有打开化学世界的钥匙。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引导学生采集每一道推断题的突破口(知识点),得出相应物质的名称和化学式,分析反应关系,根据物质的性质形成相关的知识网络,并在此基础上解答相关的问题,同时通过书写化学方程式来巩固物质间的反应关系。

2、过程和方法: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化学信息进行加工整理。提高审题、分析、判断等解题能力,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推断题的专题复习,保持和增强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保持其学习化学的兴趣。发展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说重点难点: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解答化学推断题。 难点:找出推断题中的突破口。 四、教学过程: (一)知识整理:解题的关键在于寻找突破口(又称“题眼”),然后顺藤摸瓜进而完成全部未知的推断。这些突破口往往是:物质的特殊的性质、用途、结构;沉淀、气体、溶液的特殊颜色;特殊的反应条件、反应类型、反应现象和转化关系等。根据突破口进行顺推、逆推或顺推逆推相结合的方法,对有关的信息进行逻辑推理、分析比较、综合整理、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以下是推断题常用的突破口: 1. 以物质特征颜色为突破口 (1)固体颜色:常见的黑色固体: ; 常见的红色固体:、HgO、红磷。 (2)溶液颜色: 蓝色:含离子,例如:;

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探究专题复习.doc

二、分子运动 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探究专题复习 【问题情景】在课外活动中,小斌按照课本实验(见图1)探究分子的运动时,闻到了刺激性的2015 年1 月17 日 氨味,于是,小斌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 2 的实验装置,进行同样的实验,结果不再有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探究刺激性的氨味,并且快速出现实验现象,得到了和课本实验同样的结论。 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实验探究与结论】小斌用图 2 装置进行实验。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滴入少量浓氨水后,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发生的变化是。从分子运动的角度分2)乙生用上述实验装置测定的结果是:空气中氧气含量与正常值有较明显的偏差,其操作上的 析,此现象可说明的结论是;从浓氨水化学性质的角度分析,此现象可说明的原因可能是(要求答出两种):结论是。 (2)用初中的化学知识分析,固体氢氧化钠的作用 是。,。 思考:该反应之所以可以用来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其原理是什么? (3)和课本实验比较,小斌改进后的装置的优点是(写出两点)①;②。 1、燃烧消耗氧气 【思维拓展】 2、生成物为固体提出疑问红小媚受小斌实验的启发,将图 2 装置进一步改装成图 3 装置,用于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 (1)打开活塞K 滴入稀硫酸后,两条用紫色石蕊试液润湿的试纸发生的相同变化是, 不 1)燃烧生成物不是固体可以吗 同变化是,小媚从课本实验中知道,二氧化碳和水本身都不能使石蕊变色,因 2)生成物是固体是不是就一定可以呢? 而她认为以上两个变化验证的二氧化碳的性质依序是、。 活动探究一、对燃烧生成物不是固体地进行探究 (2)小柔认为小媚的装置还可以同时验证: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②二氧化碳常见的物质有:木炭、蜡烛、硫磺,请同学们就这几个物质讨论分析,是否可以用于测定氧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含量,如可以如何设计实验。小柔为完成自己的两个验证实验,对小媚的实验进行的简单改进是:、、以硫磺作为实验对象,演示实验。 活动探究二、对燃烧生成物是固体地进行探究 可供选择的物质有:铁丝,铝箔 硫讨 论分析:上述物质可否用来测定氧气含量? 补充的物质有:白磷,化学性质与红磷相似,燃烧生成P2O5;镁条 可直接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物也是固体 镁条实验演示 根据实验现象思考:燃烧生成固体的,还需要考虑什么因素? 铁

初三化学上册分专题复习.docx

初三化学上册分专题复习练习题 专题一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1.现有 C、 H、O、 Na、 Cu、 S 六种元素,从中选出相关元素组成下列类别物质的化学式:(每类各写两例) ⑴单质⑵酸 ⑷盐⑸氧化物 2.化学来自于生活,用于生活,下表是生活中常用物质溶液的⑶碱 ⑹有机物 PH值及主要成分的化 学式: 编号 名称 主要成分溶液 PH ① 食醋 CH3COOH 3 ② 白酒 C2H5OH 7 ③ 白糖水 C12H22O11 7 ④ 石灰水 Ca(OH)2 11 ⑤ 纯碱溶液 Na2CO3 10 试回答: ⑴将上表①~⑤中主要成分进行分类(填序号,下同): 属于酸的是 __________;属于碱的是 _________;属于盐的是 __________;属于有机物 的是 __________。 ⑵当有人被蚊虫(释放一种酸性物质)叮咬后,为减轻疼痛,可在伤处涂_________ ⑶用久的铝壶内有水垢(主要成分为CaCO3、Mg(OH)2可用 _________少量多次清除。3.下列物质:①氮气②铜丝③二氧化锰④液氧⑤空气⑥白磷⑦碱式碳酸铜加热完全反 应后的固体物质⑧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后的固体物质⑨水银。九种物质中用序 号填写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 (1)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 2)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____(3)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 4)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___(5)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 6)属于金属单质是 _____________ 4. 下列各组物质中,都属于混合物的是() A、海水、水银 B、不锈钢刀具、铁矿石 C、干冰、冰水混合物 D、氧化铁、铁锈 5. 某物质经分析只有一种元素,该物质不可能是()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初中物质除杂(提纯)专题

除杂(提纯)的原则:不增不减、易分离 一.物理方法 1.过滤法:用来除去可溶物和不溶物 常见不溶于水的沉淀有:AgCl、PbSO4、BaSO4、大多数的碳酸盐、以及Cu(OH)2、Fe(OH)3、Al(OH)3等氢氧化物、MnO2等。 例:KCl(AgCl): Na2SO4 (BaSO4): NaCl(MnO2): 2、结晶法: 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曲线为"陡升型",如KNO3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湿度的影响很小,曲线为"缓升型",如NaCl 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湿度的升高而减小,曲线为"下降型",Ca(OH)2 例:下列混合物适宜用结晶法分离的是( ) A. NaNO3 Na2CO3 B. NaNO3 NaCl C. NaOH Mg(OH)2 D. NaCl BaSO4 3. 磁铁吸引:分离有磁性和无磁性的: 铁粉和硫粉 铜粉和铁粉 4. 洗气法: H2(H2O) CO2(H2O) 二.化学方法:(沉淀法、气体法、置换法、吸收法、其它法) 1.沉淀法:使混合物中的杂质与适当试剂反应,生成沉淀通过过滤而除去。 例:.如何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NaCl( Na2SO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Cl ( H2SO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NO3 (HCl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Cl(MgCl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气体法:将混合物中的杂质与适当试剂反应变成气体而除去。 一般规律为:CO32-+ 强酸= CO2;NH4+ + OH- = NH3 例:如何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NaCl( Na2CO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2SO4(Na2C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aCl2溶液(盐酸) KCl (NH4C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KNO3(KO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2SO4(NaO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置换法:将混合物中的杂质与适量试剂通过发生置换反应而除去。 FeSO4(CuSO4) 4.吸收法 CO(C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2(HC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2(CO2) N2(O2) 5.加热法:

九年级化学上册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单元课题3 1.写出下图所示化学仪器的名称。 答案:胶头滴管、试管、量筒、烧杯 第二单元课题1 2.下列物质:①氧气;②人体呼出的气体;③液氮;④空气中0.03﹪的稀有气体;⑤二氧化 碳;⑥洁净的空气。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请选出一种混合物并说明 其中的成分。 答案:①③⑤;⑥,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成分(或其他合理答案) 第二单元课题2 2.分别写出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硫: 红磷: 铁丝: 3.(2)有一位同学暑假去西藏发生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医生让他吸氧后症状缓解。吸氧可以 帮助人克服高原反应的原因是 ( ) A.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无毒气体 B.氧气可以燃烧 C.吸氧为人体呼吸提供了适量的氧气 D.氧气可以支持燃烧 答案:1.硫 + 氧气二氧化硫;红磷 + 氧气二氧化硫;铁 +氧气四氧化三铁; 2.C 第二单元课题3 1.填写下表,比较三个反应的异同。

答案:1. 锰酸钾 第三单元课题1 1.填空题 ⑴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有 ,气体容易压缩是因为它们分子间的 , 液体、固体不易压缩是因为它们分子间的 。 ⑵在化学反应中,发生改变的粒子是 ,没有改变的粒子是 。 ⑶在下列括号内填入适当的变化类型。 2.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问题。 ⑴水蒸发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 ⑵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 ⑶香水,汽油要密闭保存。 ⑷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 ⑸6000L 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 的钢瓶中。 ⑹混合物与纯净物有什么不同? 3.选择题 ⑴下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A.生成物一定是混合物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总复习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总复习教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复习目标: 一、探究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与与二氧化碳相关的问题。 (1)怎样检验二氧化碳? (2)怎样证明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低? (3)如何证明蜡烛的组成中含有碳、氢元素? 二、药品的取用 (1)如何取用密度较大的块状固体药品?如何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没有说明 用量一般取多少? (2)用细口瓶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3)量筒应该怎样正确读数?如果采用了俯视或仰视读数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关 系?如何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 (4)如何称取粉末状的药品或易潮解的固体?用天平如何称量未知质量固体或 定质量固体?砝码与游码应按什么样的顺序使用?如果药品与砝码的位置颠倒,且使用了游码,能否知道药品的实际质量? 三、物质的加热 (1)如何正确地点燃或熄灭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应如何处理?它的火焰哪一部分温度最高?怎样证明这一点? (2)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或固体时,分别应注意哪些问题?两者有何区别? (3)给药品加热时,发现试管炸裂,可能原因有哪些? 四、药品与仪器的处理 (1)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就是什么?如何放置? (2)实验后药品能否放回原瓶?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复习目标: 一、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作用 空气中主要含有哪些气体?每种气体分别有哪些用途? 二、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燃烧匙中一般放什么物质?给物质的量有什么要求?目的就是什么? (2)能否用木炭、硫磺代替红磷?为什么?能否用铝箔、铁丝来代替红磷?为 什么?如用木炭来做实验,又如何改进实验? (3)产生什么实验现象?得到什么结论?实验原理就是什么? (4)若测定的氧气的体积分数明显偏小,有哪些可能原因? 三、大气污染物的来源与危害空气中的污染物主要有哪些?原因就是什么?空气被污染后会造成什么危 害? 四、能从组成上区分纯净物与混合物 纯净物与混合物有什么区别?例举几种常见的混合物? 五、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有什么区别?如何判断“硫在氧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 化? 六、化合反应氧化物什么叫化合反应?化合反应有什么特点?例举几个化合反应?什么叫氧化 物?学会识别氧化物 七、探究S、Al的燃烧有关问题 (1)S在空气中燃烧与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有什么不同?说明什么? (2)Al燃烧时,火柴在什么时机插入集气瓶中,为什么?集气瓶底部为什么要 放些细纱?

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探究专题复习

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探究专题复习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练习体会提出合理的猜想和假设的思路;体会完成实验设计及实验评价的思路。 过程和方法: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能提出问题和猜想,设计实验和验证,形成良好的科学探究 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合作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设想〗对上册课本内容针对性地进行探究题的训练,使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一些形式 的探究,提高学生解答探究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探究 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 ,冷却到室温后打开止水夹,看到的现象是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乙生用上述实验装置测定的结果是:空气中氧气含量与正常值有较明显的偏差(少于1/5),其操作上的原因可能是(要求答出两种): , 。 思考:该反应之所以可以用来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其原理是什么? 1、燃烧消耗氧气 2、生成物为固体 (使瓶内气压减小) 提出疑问 1)燃烧生成物不是固体可以吗 2)生成物是固体是不是就一定可以呢? 活动探究一、对燃烧生成物不是固体地进行探究 常见的物质有:木炭、蜡烛、硫磺,请同学们就这几个物质讨论分析,是否可以用于测定氧气含量,如可以如何设计实验。 以硫磺作为实验对象,演示实验。 活动探究二、对燃烧生成物是固体地进行探究 可供选择的物质有:铁丝,铝箔 讨论分析:上述物质可否用来测定氧气含量? 补充的物质有:白磷,化学性质与红磷相似,燃烧生成P 2O 5;镁条 可直接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物也是固体 镁条实验演示 根据实验现象思考:燃烧生成固体的,还需要考虑什么因素? 小结:选择什么药品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要综合考虑那些因素? 1、要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燃烧 2、生成物最好是固体,如果是气体要能被吸收。 3、不能和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发生反应 实验装置的再设计 讨论分析:上述选用的装置有哪些不足之处?请指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你选用上述可以用的药品,设计一个更好的装置,并简单说明设计的理由。 一些测定氧气含量的装置,改进后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以从实验的准确性、操作的简繁、节能、环保等方面考虑) 二、分子运动 【问题情景】在课外活动中,小斌按照课本实验(见图1)探究分子的运动时,闻到了刺激性的氨味,于是,小斌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2的实验装置,进行同样的实验,结果不再有刺激性的氨味,并且快速出现实验现象,得到了和课本实验同样的结论。 【实验探究与结论】小斌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 (1)滴入少量浓氨水后,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发生的变化是 。从分子运动的角度分析,此现象可说明的结论是 ;从浓氨水化学性质的角度分析,此现象可说明的结论是 。 (2)用初中的化学知识分析,固体氢氧化钠的作用是 。 (3)和课本实验比较,小斌改进后的装置的优点是(写出两点)① ; ② 。 【思维拓展】 小媚受小斌实验的启发,将图2装置进一步改装成图3装置,用于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 (1)打开活塞K 滴入稀硫酸后,两条用紫色石蕊试液润湿的试纸发生的相同变化是 ,不同变化是 ,小媚从课本实验中知道,二氧化碳和水本身都不能使石蕊变色,因而她认为以上变化验证的二氧化碳的性质是 、 。 红磷 镁 条 硫磺 NaoH 溶液

[中考化学]九年级化学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

九年级化学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一)—基本概念和原理天津版 【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一)—基本概念和原理 二. 复习要求: 准确理解有关物质的分类、组成、变化、性质规律等相关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正确使用化学用语并了解其意义。 三. 知识要点: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学科,研究对象是物质,有关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含的内容包括: ????? ????????→?????→?化学用语 分类组成变化规律性质 研究内容物质研究对象化学 1. 物质的变化及性质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① 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② 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① 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② 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③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① 原子不是自然界中最小粒子,只是在化学变化的领域内最小,也不是在物理变化中最小;② 原子虽小,但其结构并不简单,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中子和电子也不是最小粒子,物质是无限可分的;③ 原子核相对于原子来讲,是非常小的,却集中了原子几乎所有的质量及全部的正电荷;④ 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所以核电荷数与质子数相等;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在原子当中,质子数和电子数相等,所以原子显电中性;⑤ 在原子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 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① 分子不是保持物质物理性质的粒子,因为单个的分子不能确定其为固态、液态及气态,所以单个分子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② 分子也不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惟一的粒子,像金属单质、硫、磷、金刚石、石墨和晶体硅等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因此,原子也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③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一个分子中含有几个原子,也就包含有几个原子核;④ 构成分子的原子的种类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相同的。相同时为单质分子,不同时为化合物分子。 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好像一个原子一样的原子集团。 ① 原子团并不是在所有的反应当中都是保持一个整体不变的,? ====2 32MnO KClO +KCl 2 ↑23O 的反应就是一个例子,-3ClO 是一个原子团,反应后却被打破了,有的原子团可能在 反应中转变成另外一种原子团;② 初中化学中出现的原子团有- 24SO 、-23CO 、- 3NO 、 - 34PO 、 -3ClO 、7 4 +- MnO 、6 24+-MnO 、+ 4NH 、-OH 、-ClO (次氯酸根)等。 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① 原子或原子团得失电子后可形成离子,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失去电子后形成的是阳离子;② 阴离子带负电荷,阳离子带正电荷。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① 决定元素种类的粒子是质子,决定元素种类的因素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② 一种元素对应的是一类原子,这一类原子是由于它们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相同,而不是中子数或电子数相同;只要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相同,不管中子数或电子数相同与否,那么,这些原子都属于同种元素;③ 元素可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为4个或4个以上,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达到稳定结构(2个或8个电子);④ 元素论种类而不论个数;⑤ 元素是宏观概念,可以说某种物质由哪种或哪些元素组成的。 3. 物质的分类 (1)混合物和纯净物 混合物:组成中有两种或多种物质。① 宏观上看有多种成分,微观上看只有多种分子;② 混合物中各成分相互独立存在,彼此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混合物的性质是多样性的,因此,不能用混合物中的某种成分的化学式来表示该混合物;③ 混合物中各种成分通常情况下彼此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④ 混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按各成分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平均值(如何计算不要求);⑤ 常见的混合物有:空气、海水、自来水、土壤、煤、石油、天然气、爆鸣气及各种溶液。 纯净物:组成中只有一种物质。① 宏观上看有一种成分, 微观上看只有一种分子;②纯净物具有固定的组成和特有的化学性质,能用化学式表示;③ 纯净物可以是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也可以是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知识点填空

精品文档 专题二化学用语及化学量 专题一 物质的性质、用途、变化及分类 一、 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1 .物质的性质包括 性质和 性质。 2 ?物理的性质是指通过眼、鼻等感官可以感知或者用仪器可测出的物质的表面性质,它包括 颜色、 、气味、熔点、 、硬度、 、溶解性等方面。 3 ?化学性质则是指物质的内在性质,它肉眼无法感知,只有通过发生化学变化才能体现出来, 它包括可燃性、 、氧化性、酸性、 性等。 4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二、 物质的变化及其分类: 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1) 从定义上区别:物理变化后没有 生成,如将纸撕成纸条、蜡烛熔化、冰融化成水、 石油的蒸馏分离等;但化学变化则有 生成,如米饭烧焦变黑有糊味、 木柴燃烧、火药爆炸等。 所谓新物质是指与原物质的组成或结构不同的物质。 (2) 从反应现象上区别: 化学变化过程中常伴随着发光、 、变色、放出 、生成 等现象。但不能以此作为 判断依据,有些物理变化也有这些现象!如 就不是化学变化,所以判断时 还需综合其他因素作出判断。 2、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 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有 变化,如分析蜡烛燃烧这一变化:火柴靠近蜡烛芯时,烛芯处变 软、熔化、燃烧、发光发热、有黑烟。在此过程中,蜡烛变软、熔化是 变化,燃烧是 变化, 发光发热是伴随的现象。 3、 化学变化的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1 )化合反应(合) 通式:A+B=AB 例: (2 )分解反应(分) 通式:AB=A+B 注意:CO+CuO =CO 2+Cu 不是置换反应,它不符合定义中 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这一句,该 反应的反应物由 组成。 4 复分解反应:(互换成份) 通式:AB+CD=AD+C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注意:反应:CaCO+2HCI =CaCl 2+HO+CO!从 表面来看不是复分解反应,究其本质,仍属复分 解反应:CaCO+2HCI ——CaCb+HCO 例: (3) 置换反应:(换) 通式:AB+C=CB+A 例: 3 4 、元素符号 1、 元素符号含义: ①表示一种 ②表示该元素的一个 2、 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意义: 如:2O 表示 O 2 :表示氧气分子,表示 O :表示 O 2 : 表示氧离子,表示 3、常见的离子: 阳离子:K > Ca 2+、Na +、Mg 2+、zn 2+、Al 3+、Fe 3+(铁离子)、 Fe 2+(亚铁离子)、Ag +、H +、NH 4 (铵根离子)等。 阴离子:Cl -、&、S 2-、SQ 2-、NO -、CO 2-、OH 等。 对于常见的原子团,其化合价你应该记住,特别是以下六个原子团: 二、化学式 1 ?化学式意义: (1) 一种物质及组成该物质的各种元素( 2)这种物质的一 个分子及分子的构成 2 ?化学式书写要求:一种纯净物只用一个化学式来表示。 (1) 单质的书写相信你们都非常熟悉 (2) 化合物书写四步曲: ①:排序:一般 在前, 在后 ②:标价:在元素或原子团 上方标出化合价 ③:交叉:交叉写出 个数(最简比) ④:检查: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 三?化学方程式 (一) 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中的规律) 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总复习化学专题复习除杂教案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总复习化学专题复习除杂教案设计 化学专题复习除杂教案 一、学习目标 1、知道物质除杂的原则,会选择试剂除去常见物质中的杂质 2、培养学生审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探究,激发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 二、学习方法 探究讨论、分析归纳、理解运用 三、学习过程 同学们,大家好,这一节有我和大家共同来学习新知识。生活中我们所接触到的物质大多都是混合物,而有时却需要纯净物,这就需要对物质进行提纯,除去其中的杂质,所以这一节我们就来研究除杂问题。【引出目标】除杂是中考化学必出的重要考点之一,一般为填空题,两个空,分值为2分,偶尔也见选择题。因此学完这节课大家一定要掌握除杂的一般方法和原则,能选择合适的试剂除去常见物质中的杂质。 【提出问题】前几天我在某个化学网站看到这样一个启示:有五个人到野外去考察,利用盐井水熬制出了点儿粗盐,为了食用,他们2-2+2+和其中的一些泥沙,可他们不知怎样CaMg、、需要除去其中的SO4去除,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帮助他们呢?

好了,在帮助他们之前,我们放松一下,做几个小游戏,看看大5 / 1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总复习化学专题复习除杂教案设计 家的实力如何。探究过程】【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出能够相互反应的 离:1.游戏一(争分夺秒)-+ AgCl 子及其反应后的生成物,时间一分钟,例如:AgCl和学生间互评补 教师巡回观察,让学生在黑板上展示自己的成果,充。(括号写出除 去下列物质中的的杂质游戏二(初露锋芒):2. 内的为杂质)所需的试剂)(HO(O) 2、O 1、N2222)(COCO) 4、CO 3、CO(22并说出 原因,教师巡回观察指导,学生在黑板上展示自己的成果,小组互 评。用多种方法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3.游戏三(深入虎穴) 号内的为杂质),写出试剂名称。)Fe(CuO(、CuFe) 2、 1 )CO、NaOH(Na)CaCl 3、(CaCO 43223 教师巡回观察指导,学生在黑板上展示自己的成果,说出原因,小 组互评。物理方法 引导学生分析总结除杂的方法: 小结一:1. 熟记配对离子。化学方法 2. 决定应除哪种离子,并选取它的配对离子。 5 / 2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总复习化学专题复习除杂教案设计 游戏四(火眼金睛):4.为了除去NaSO溶液中含有的少量的杂42质NaCO,

初三化学上册总复习专题练习

(化学复习专题)复习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学号:姓 名: 1.家庭中的下列现象,属化学变化的是 A.晾干湿衣服?B.弯曲电线 C.点燃煤气D.摔破玻璃杯 2.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挥发?? B.抹在墙上的石灰浆逐渐变硬 C.冰受热熔化成水????D.用木炭消除冰箱中的异味 3.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白磷自燃??B.把干冰放入澄清石灰水中 C.菜刀水渍未干导致生锈? D.浅蓝色的液氧变成无色的氧气 4.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夜幕降临,珠江两岸霓虹灯通电后发出美丽的亮光 B.“侯氏制碱法”用空气、水、食盐生产出纯碱和化肥 C.青铜受热熔化后浇涛成各种形状的工艺品 D.自来水通过蒸馏变成可饮用的瓶装蒸馏水 5.下图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用玻璃刀裁玻璃 B.镁带燃烧 C.胆矾的研碎 D.水沸腾 6.城市自来水的净化过程可表示为:取水→沉降→过滤→吸附→消毒→配水。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取水?B.过滤 C.吸附??D.消毒 7.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化性质决定的是 A.用金刚石做玻璃刀的刀头???B.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症 C.用石墨做铅笔芯写字?D.用钨做电灯泡里的灯丝 8.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化学性质的是 A.铜制造电线????B.活性炭吸附冰箱中的异味 C.氧气供给呼吸???D.稀有气体作为霓虹灯的填充气 9.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A.用食醋除去热水瓶胆壁上沉积的水垢 B.防毒面具里的滤毒罐利用活性炭来吸附毒气 C.做馒头时,在发酵后的面团中加入适量纯碱,防止馒头发酸 D.用生石灰作干果的干燥剂 10.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A.二氧化碳可制成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氢气用于新型燃料 C.乙醇用于汽车燃 D.稀有气体用作金属焊接的保护气 11.下列各组叙述中,均属于描述物质物理性质的是 A.氧气有氧化性碳能还原氧化铜 B.铁易生锈二氧化碳固体易升华 C.纯净的铁片是银白色的酒精易挥发

(完整word版)初三化学总复习专题

初三化学总复习专题一基本知识、理论(一) 本周教学内容: 1. 空气的成分: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与杂质占0.03% 2. 主要的空气污染物:NO2 、CO、SO2. H2S、NO等物质 3. 其它常见气体的化学式:NH3(氨气)、CO(一氧化碳)、CO2(二氧化碳)、CH4(甲烷)、SO2(二氧化硫)、SO3(三氧化硫)、NO(一氧化氮)、NO2(二氧化氮)、H2S(硫化氢)、HCl(氯化氢) 4. 常见的酸根或离子:SO42-(硫酸根)、NO3-(硝酸根)、CO32-(碳酸根)、ClO3-(氯酸)、MnO4-(高锰酸根)、MnO42-(锰酸根)、PO43-(磷酸根)、Cl-(氯离子)、HCO3-(碳酸氢根)、HSO4-(硫酸氢根)、HPO42-(磷酸氢根)、H2PO4-(磷酸二氢根)、OH-(氢氧根)、HS(硫氢根)、S2-(硫离子)、NH4+(铵根或铵离子)、K+(钾离子)、Ca2+(钙离子)、Na+(钠离子)、Mg2+(镁离子)、Al3+(铝离子)、Zn2+(锌离子)、Fe2+(亚铁离子)、Fe3+(铁离子)、Cu2+(铜离子)、Ag+(银离子)、Ba2+(钡离子) 注意各酸根或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各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与上面离子的电荷数相对应。 一价氢氟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三五氮;一二铜汞四七锰; 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三五磷;一五七氯常常见;单质零价永不变。 (在化合物里,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5. 化学式和化合价: (1)化学式的意义:①宏观意义:a. 表示一种物质; 第1 页共65 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专题复习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专题复习7《酸和碱》检测考试卷附答案 中考总复习分类专题训练化学(七) (内容:酸和碱)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说明:1.测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2.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Cl:35.5 Na:23 O : 16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第1-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根本原因是() A.组成中都含有氢元素 B.组成中都含有氢氧根 C.都能与酸发生化学反应 D.水溶液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 2.下列物质不能导电的是 A.金属铜 B.酒精溶液 C.烧碱溶液 D.饱和食盐水 3.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A.CO2+2NaOH====Na2CO3+H2O B.H2SO4+

2NaOH====Na2SO4+2H2O C.CuO+2HCl====CuCl2+H2O D.CaCO3+2HCl====CaCl2+H2O+CO2↑ 4.在下列四份溶液中,酸性最强的溶液是() A.pH=0的溶液 B.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成红色的溶液 C.pH=1的溶液 D.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蓝色的溶液。 5.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 A.稀硫酸 B.生石灰 C.浓盐酸 D.二氧化碳 6.下列物质的俗称与其化学式不相符合的是() A.熟石灰Ca(OH)2 B.天然气CH4 C.小苏打NaHCO3 D.纯碱NaOH 7.我们常见的一些食物的近似pH范围如下: 食物橘子汁四川泡菜牛奶鸡蛋清 近似pH范

围 3.0—4.0 3.2—3.6 6 .3—6.6 7.6—8.0 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鸡蛋清显碱性 B.胃酸过多的人应少吃四川泡菜 C.橘子汁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D.牛奶比鸡蛋清的碱性强 8.闻名遐迩的崂山茶花适宜在偏酸性的土壤中生长。某处茶花长势不好,经测定,是由于该处土壤的pH为7.8造成的。在选择施用某种农家肥浇灌后,茶花长势良好。这说明该种农家肥的pH() A.大于7 B.小于7 C.等于7 D.无法判断 9.在由CuCl2、HCl组成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滤液中含有Cu2+ B.反应中一定有气体产生 C.滤出的固体可能是纯净物 D.溶液的质量一定会减小 10.向盐酸和氯化铁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下列曲线正确的是() 二、双项选择题(以下第11-1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每小题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