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纪念辛亥革命100年

纪念辛亥革命100年

纪念辛亥革命100年
纪念辛亥革命100年

纪念辛亥革命100年

——走进伟人孙中山和宋庆龄

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的纪念日。这是一场空前绝后的革命,在中国历史舞台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直至今日,我们仍然要牢牢地铭记它。

辛亥革命被中国共产党称为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满清政府及中国实行二千余年的封建皇权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在此之前的中国的历次起义都是以一个朝代代替另一个朝代而结束,但辛亥革命却彻底推翻帝制,并试图建立新的政治体制——共和制。尽管后来民主共和的规则受到北洋军阀多次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一度有短暂帝制的复辟,但他们都不能从根本上颠覆众望所归的共和国体。

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

辛亥革命又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而且,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在亚洲的历史上也是一次伟大的转折。列宁把辛亥革命视为“亚洲的觉醒”。辛亥革命在亚洲打响了民主的第一枪。

古人云: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我们,这些生活在安逸里的当代学生,怎能忘记这段历史?如今的我们要做的已不是追寻梦境中童话般的天真,而是在现实世界里脚踏实地的将孙中山先生“博爱”的思想发扬光大,即使道路崎岖、布满荆棘,也该微笑着握紧拳头,因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百年的沧桑散去,但永远散不去的是那伟大的精神,我们永远不能忘了先烈们的革命事迹,是他们为革命献身,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和平年代。我们青年一代要牢记历史,放眼未来,好好学习,掌握更多知识。为了将来,为了民族,为了人民,为了祖国,作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能争汉上为先著,此得神州第一功”,1911年的10月10日这一天,古城武昌城头的枪声震撼了全中国,震惊了全世界。孙中山领导下的湖北革命党人成功发动武昌起义,打响了推翻帝制的第一枪。武昌揭竿而起,各省云集响应,辛亥革命势如潮水,它一举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从而引发一场席卷中国大地的伟大变革。

岁月更迭,斗转星移。当我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意气风发地跨入新世纪的时候,回顾中国人在上个世纪走过的艰难而曲折的道路,怎能不对前人在那黑暗

年代创立的不朽业绩肃然起敬?如今,红楼静静地矗立在长江边的蛇山脚下,彭浏阳路上来往行人如织,还有首义园、起义门、烈士祠、楚望台,他们承载了一段改写中华民族命运的辉煌历史,向人们无声诉说着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往事。

历史总能给我们以启迪,从硝烟散去的那一刻起,人们就一直在探究这段历史以期从中吸取有益的借鉴。首义的枪炮声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光荣与骄傲,更是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首义精神。

今天我们师生一起来重温这段历史,审视这个重大的历史事件留给我们的种种意义,对于同学们今后的学习乃至成长,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首义精神集中地体现为中华民族固有的世代传承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华民族向来就有爱国主义的传统,中国向来就不缺少为民请命、舍身成仁的豪杰志士。在近代深重的民族危机面前,革命群体和个人英雄辈出,星光灿烂,革命党人抱着炽热的爱国主义情怀,登上了历史舞台。他们不计较个人得失,舍小家顾大家,投身到革命洪流中去。今天,我们要完成祖的统一大业,也要高举这面大旗,把中华儿女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是需要以爱国主义为力量源泉。同学们不仅要回忆历史,缅怀先烈,更重要的是明白炎黄子孙肩上的责任,将振兴中华的精神传承下去,把它转化成不断完善和发展自我,不断振兴和强大祖国的精神动力,同心协力建设美好的未来。

首义精神更突出的体现为勇于创新改革的精神。辛亥革命是一次划时代的创新和改革,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举起民主共和的旗帜。中国自有文字记载以来,几千年实行的都是君主专制制度。

“君为臣纲”之类的说教,经过几千年灌输和熏陶,仿佛已成为天经地义,连产生一点怀疑的念头都是“大逆不道”的事情。要从如此沉重的传统束缚下摆脱出来,提出以另一种政治制度来代替君主制度,困难可想而知。尽管道路千难万险,但革命党人仍然坚持不懈,不屈不挠,终于达到了革古鼎新的目的。这些在今天看来似乎平淡无奇,但在当时确实产生了石破天惊的震撼力量。“世人未为我敢为,天下未发我首发”,这就是首义的“敢为天下先”的创新改革的精神。这种精神具有爆发力、原创力,是一种宝贵的人文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源泉。今天我们祖国实施科教兴国,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关键就在于深化改革,不断创新。这也要求同学们秉承创新理念,不光要掌握书本中已知的东西,还要掌握把不晓得的东西都弄清楚的能力,要善于发问、大胆质疑,敢于突破原有的桎梏,勇于挑战自我的局限,创造前人和他人未曾取得的成绩。

首义精神还始终贯穿着一种顽强的拼搏精神。武昌首义前夕,反动派屠杀多名革命党人,英雄们临刑时“神色益壮”,当众演说,甘为“四万万同胞受死”,以求“专制永不见于中国”,并号召大家“起来革命”。10月下旬开始,武汉保卫战苦战经月,殉难2600多人,为全国各省响应革命赢得了时间,体现了革命党人顽强拼搏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拼搏是一种精神,只有拼搏,人生才能绽放异彩;只有拼搏,才能发挥智慧的潜力;只有拼搏,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同学们今后的学习和成长的道路还很长,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都需要有拼搏精神,没有任何一个人的人生道路是一马平川的,当面临坎坷和困难时,我们是选择放弃逃跑,还是选择迎难而上,做出选择通常只是一念之间,此时此刻,需要的正是武昌首义的顽强拼搏精神。

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孙中山也曾说过:“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毛泽东同志更是对年轻的学生们语重心长的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九十六年的沧桑岁月,风消云散,但散落不去的是永远的首义精神。我们今天在此以这种直观的纪念方式,不仅仅为了铭记那段光荣的历史,也应成为一种警示:

同学们,当社会历史性机遇和变革已然来到时,当你们即将面临人生的一大挑战时,你准备好了吗?

一段历史不能遗忘,一群热血志士必须缅怀。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革命。从那一刻开始,中华民族的民主意识开始觉醒,沉睡的东方巨龙也开始慢慢苏醒。

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华民族陷入危难的时刻,一批有思想觉悟的革命先行者站在了历史的洪流面前,波涛滚滚。新的思想可能被瞬间吞噬,但也可能顺着改革的浪潮开创中华民族新的未来。辛亥革命正是为了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而爆发的。这次伟大的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估量的解放作用。中华民族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在中华大地上全面铺开。

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丰富多彩,可歌可泣。在辛亥革命以前,中国农民阶级为了反抗清朝封建专制的残酷统治和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这些斗争的高峰,是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和义和团运动。但这些斗争都没有避免失败的结局。。中国历史的发展充分说明,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强大压迫下,旧式的中国农民战争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都不能挽救中国的民族危机。只有通过革命,打碎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人民的枷锁,才能取得民族的独立,也只有冲垮封建主义的桎梏,才能开拓社会发展的道路。民主革命,唯有民主革命,才是中国摆脱帝国主义奴役、封建主义专制和国家贫穷落后,使中华民族走向独立、民主和富强的必由之路。

湖北新军工程营中的一声枪响,响彻中国大地,正是这民主革命的发令枪方才唤醒起迷滞已久的国人。武昌开始躁动,革命的火种能够燎原。一时间,中华大地上插满了革命的旗帜,民众长久未能爆发出的不满也让辛亥革命之势如摧枯拉朽般摧毁了清王朝的百年基业,没人想到,大清王朝竟会一夜之间崩塌,革命的思想竟会瞬间根植于人们心中。

革命虽没能彻底驱赶西方列强,但革命之后,列强再也无法控制华夏民族历史的进程,中国独立之势由此而起。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点深入人心。中国人民长期进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辛亥革命90周年记——辛亥革命的过程

1911年(辛亥年)武昌起义爆发和各省宣告独立,这个导致清朝帝制覆灭的全国性革命浪潮,史称辛亥革命。但1911年的事变并不是突然出现的,它是20世纪初年勃然兴起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进入高潮的表现,因此,辛亥革命时期又是泛指这场民主革命运动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而言的。

(一)革命运动不断高涨

20世纪初年,比起半年前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时期,中国大地上沉寂得仿佛要人窒息。这是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迹象,一场新的革命风暴就要席卷古老的中国大地。资产阶级革命派广泛传播民主革命思想,革命团体的相继建立,集结革命力量,准备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

1.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义和团运动之后,清政府推行所谓的“新政”,企图苟延残喘。兴办学堂和奖励留学是清政府“新政”的主要内容。从新式学堂出身或留学归来的学生接受了资本主义“西学”、“新学”的熏陶,世界观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许多青年被培养为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不少人实现了从封建文人到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转化。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出现给近代革命事业提供了一支新的力量,他们的爱国思想日益发展,逐渐以各种方式为振兴中华而积极行动起来,逐步从爱国走向革命。

1900年以后,随着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以及孙中山和革命派的共同努力,在国内外掀起了出版介绍西方资本主义的翻译著作,创办革命报刊,发行革命书籍,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热潮。

20世纪出年出版发行在社会上广泛流传的译著,除了严复在戊戌变法失败后陆续翻译出版的亚当·斯密的《原富》、斯宾塞的《群学肆言》、穆勒的《名学》、孟德斯鸠的《法意》等书以外,还有杨廷栋译的卢梭《民约论》、颜慧庆译的《理财学课本》、蔡元培译的科培尔《哲学要领》,以及大多由出国留学生翻译的《政治学》、《经济通论》、《美国独立战争史》、《万国宪法比较》、《葡萄牙革命史》等书。这些译著的出版发行和广为流传,极大地冲击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传统思想观念,开阔了人们的视野。许多爱国知识分子不再追求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彼得变政”等模式,走上了“美国独立”、“法国革命”等民主革命的道路。

在翻译出版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经济、历史等方面书籍的同时,革命派及海外留学生和国内知识界还掀起了创办革命报刊,宣传革命的热潮。当时革命派活动的主要基地和新型知识分子的聚集地,国外主要是日本、美洲、南洋,国内则是上海、广东及香港等地区,革命书刊的发行地也大多数集中在这些地区。特别是1903年至1904年间,革命书刊如雨后春笋,遍及各地。

在日本,截至同盟会成立前,留学生继创办《译书汇编》、《开智录》、《国民报》之后,又先后创刊发行了许多宣传革命的刊物。主要有:1902年11月,杨守仁、黄兴等创办的《游学译编》,鼓吹反清的民族主义思想;1903年1月,刘成禺、李书城等创办的《湖北学生界》(后改名为《汉声》),革命刊物以省命名并由同乡会主编以次为首创;1903年2月,孙翼中、蒋方震等创办的《浙江潮》,积极宣传民族革命思想;1903年2月,直隶留日学生的《直说》,载文反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1903年4月,秦毓鎏、黄宗仰等创办的《江苏》,宣传推翻清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它与《湖北学生界》、《浙江潮》一样,是留日学生积极鼓吹革命,反对保皇派的重要刊物之一;1905年6月,黄兴、宋教仁、陈天华、田桐等创办的《二十世纪之支那》以宣传爱国主义,使中国成为20世纪亚洲乃至世界第一强国为宗旨。

在美洲和南洋等地,《檀山新报》经孙中山1903年9月改造后,成为檀香山兴中会机关报。随后,孙中山又于1904年将美洲洪门致公堂机关报《大同日报》,从保皇派手中夺回,改造为宣传革命的阵地。同年,革命派在新加坡创办了《图南日报》

在国内,截至1905年,上海创办的革命报刊有《大陆》、《童子世界》、《国民日日报》、《中国白话报》、《俄事警闻》、《女子世界》、《二十世纪大舞台》等,另外有的旧式报纸如《苏报》,这时也转而积极鼓吹革命;广东及香港地区的革命报刊,继1900年1月在香港创办的《中国日报之后》,又先后创办发行了《岭东日报》、《亚洲日报》、《世界公益报》、《广东日报》、《有所谓报》等。沿海和内地其他地区的革命报刊有:《觉民》、《萃新报》、《重庆日报》、《俚语日报》。

在中外反动势力的摧残破坏下,这些刊物有不少被迫先后停刊,但民主革命思想汹涌澎湃,不可遏止,此报停,彼报出,革命思想深入人心。

在创办报刊的同时,革命派还建立了自己的印书馆,如镜今书局、东大陆图书局、国学社等,印刷革命书报。作新社、广智书局、商务印书馆、大同书局也竞出新书。由革命派编撰和翻译出版的革命书籍,不下百数十种。它和革命报刊一样,不胫而走,畅销国内外,在传播革命舆论,激发民族革命思想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

在宣传革命的读物中,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警世钟》,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对启发人们的民主觉醒,组织和壮大革命派的队伍,推动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作用最为显著。1903年5月出版的《革命军》,在短短的一二年内,各地翻印达二十余版,风行海内外,销售逾百十万册,像一颗精神炸弹,其惊世骇俗,震聋启聩的威力,是无法估量的。《革命军》一书的出版,对人们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跃进到资产阶级革命思想,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革命军》与陈天华的《猛回头》、《警世钟》,成为革命志士必读的教科书。

20世纪初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缩小了保皇派的市场,扩大了革命阵营,推动了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为众多革命小团体的出现以至同

盟会的成立,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预示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就要到来。

2.革命团体的相继建立

随着民主革命队伍的壮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国内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在1904年前后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在同盟会成立前的众多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中,除孙中山在国外较早创建的兴中会外,规模和影响较大的是湖南的华兴会、湖北的科学补习所和浙江的光复会,而华兴会的创建者黄兴又是当时最有威望的革命领导者之一。

黄兴出生于地主家庭,1901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两湖书院。1902年春,声势显赫的湖广总督张之洞把这个“高才生”选派去日本留学。1902年11月,黄兴在东京与好友杨守仁共同创办以译文为主的《游学译编》,传播民族民主革命思想。1903年春,黄兴回国,6月回到故乡长沙,借在明德学堂教书为掩护,鼓吹民族思想,暗中策划革命。

1903年11月11日,黄兴以过30岁生日为名,邀约陈天华、秦毓鎏、章士钊等十多人,商议筹设革命团体等事项。会上决定成立华兴会,对外则声称集股筹组“华兴公司”,以“兴办矿业”。1904年2月15日,华兴会在长沙正式成立,公推黄兴为会长,宋教仁、刘揆一为副会长。华兴会很快就发展到五六百人,会员绝大多数是从日本留学归来和在国内学堂毕业或肄业的知识分子。为了扩大势力,黄兴积极与军界和会党联络,筹备长沙起义。由于缺乏经验,长沙起义计划泄露,10月26日黄兴潜出长沙,逃往上海。大批华兴会骨干纷纷走避东京,为同盟会的成立直接提供了领导和群众两方面的条件。

华兴会对湖北革命运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宋教仁在华兴会成立后,回到武昌参与科学补习所的组建工作。1904年5月,湖北革命志士张难先和前来武汉避难并一起加入新军的原华兴会会员胡瑛,联络军界同道,与学界反清革命的吕大森等12人,在武昌斗级营同庆酒楼开会,商议组织革命团体,并推定吕大森起草章程,决定团体名称为科学补习所,会员要“以心记之宗旨‘革命排满’四字为主”。

1904年7月3日,武汉军、学两界30余人集会,科学补习所正式成立,吕大森任所长,胡瑛任总干事,宋教仁任文书。7月,黄兴由上海到武汉,科学补习所开会欢迎,黄兴告以华兴会准备在11月16日起义,所员都表示赞同,约定湖南发难,湖北响应。长沙起义失败后,10月20日,清政府军警搜捕科学补习所,由于事先得到黄兴的紧急通知,军警一无所获,但科学补习所的活动从此被迫停止。

科学补习所是湖北最早的重要革命团体,它的活动的重点一开始就放在新军方面,并作为经验保留下来,形成20世纪初湖北地区革命运动的一个传统。对于武装推翻清王朝的统治,这是革命事业的一个好的发端,为后来的辛亥武昌新军首义成功,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当两湖地区资产阶级革命派相继创建革命组织并积极开展活动时,江浙地区的革命党人也积极联络会党,策划革命活动,1904年冬在上海成立革命团体光复会。

早在1900年,杭州求是书院爱国师生曾组织过一个研究时事的小团体“浙会”,不久改称“浙学会”。1901年,“浙学会”大部分会员或东渡日本,或去上海,相继投身于东京留学生和上海中国教育会及爱国社等组织的爱国革命活动。1903年10月和11月,“浙学会”部分成员在东京两次集会,密议如何建立新的革命团体,回国策动武装起义。

1904年初,“浙学会”会员陶成章和军国民教育会成员魏兰回国,着手分头联络会党。同年10月,陶成章来到上海,与先期来这里组建军国民教育会暗杀团的龚宝铨密商,决定根据东京浙学会原议,组建革命团体。当时,章炳麟已在狱中,只有蔡元培声望最高,准备推为首领,以利号召。随后,先由龚宝铨与蔡元培商讨,决定扩大暗杀团组织。1904年10月,暗杀团改名为光复会,又称复古会,在上海正式成立,蔡元培任会长。蔡元培提出邀陶成章参加。尚在狱中的章太炎通过蔡元培,参与了光复会的筹建,并加入了该会。在陶成章的影响下,绍兴商学两界革命志士和各属会党头目纷纷加盟入会。1905年初,徐锡麟到上海见蔡元培,也加入光复会。秋瑾先加入同盟会,从日本回国后经徐锡麟介绍入会。光复会在浙江迅速扩张了自己的势力。

除华兴会、科学补习所、光复会几个规模和影响较大的革命团体外,1904年前后国内各地还陆续成立了其他一些爱国团体和革命小团体,如上海的旅沪福建学生会、对俄同志会、上海青年学社,安徽陈独秀等人组织的励志学社,广东有朱执信等组建的群智社,等等。1904年前后国内革命团体的大量涌现,预示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即将来临。

3.同盟会的成立及其纲领

革命小团体的涌现,尽管数量众多,却难以采取足以推翻清王朝的大规模集中统一行动,形势的发展需要有一个最孚众望的革命领袖出面,把各地分散的革命力量联合起来,建立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革命组织,将革命运动有力地推向前进。

在这种情况下,孙中山由于首倡资产阶级的民族民主革命,在国内外革命青年中享有极高的威望,自然成为众望所归的共同领袖,成为足以团结各方面革命力量的中心人物。革命形势的急速发展,革命知识分子作用的明显加强,使孙中山受到了莫大的鼓舞。孙中山流亡海外,心向祖国,密切注视着国内政治局势的变化,不断探索着革命前进的道路。孙中山不仅为建立统一革命组织扫除了思想障碍,准备了明确完整的民主革命纲领,而且联系和培养了一批骨干力量,总结出了建立统一革命组织的经验。

1905年7月19日,孙中山到达日本横滨,很快就前往留学生集中的东京。在东京,孙中山找到了留学界享有很高威望的黄兴,商定与华兴会联合的问题。孙黄会见确定了兴中、华兴等会联合建立全国性革命政党的决策。7月28日,

孙中山又与华兴会的骨干宋教仁、陈天华等会谈。会谈中,孙中山始终着重地强调建立一个统一的革命组织对革命发展的重要意义。7月29日,黄兴、宋教仁、陈天华、刘揆一等共同商议华兴会会员参加同盟会一事。经过激烈的讨论,在东京的大部分会员决定参加同盟会。

1905年7月30日,孙中山和黄兴派人分头邀请各省倾向革命的留学生,在东京举行建立同盟会的筹备会,商讨组建统一的革命组织问题。到会的有70余人,包括来自17省的留学生。会上,孙中山、黄兴等先后发表演说,分析当时形势,痛陈革命大义,阐明进行革命的方法和组建统一革命组织的必要性。经反复磋商,最后确定组织名称为“中国同盟会”,简称“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同盟会筹建工作至此大体就绪。

8月13日,东京正是盛夏季节,在结构精巧的富士见楼,中国留学生和华侨举行欢迎孙中山大会。这是孙中山到日本后第一次在盛大的留学生集会上公开露面,也是中国同盟会正式成立前夜由它的领袖向广大群众宣布政见的重要政治活动。到会的有1300多人,还有数百人伫立在街旁仰望楼上。这样的盛况,对于东京留学生来说,是前所未有的。孙中山发表了富有政治远见和强烈鼓动性的演说。一开始,他就热情洋溢地对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作了充分的估计,接着分析中国只是在近代才落后西方。他充满民族自豪感地预言,拥有五千年悠久文明历史的中国将要出现一个大跃进。他批评君主立宪主义和无所作为的悲观论调,热烈地号召中国人民下定决心,鼓起勇气,迎头赶上,不惜以流血为代价,“以谋独立而建共和”。孙中山慷慨激昂的语言,深深地感染了到会的听众,经久不绝的掌声显示了留学生对孙中山倡导的革命事业的坚决支持。欢迎孙中山的大会,敲响了同盟会正式宣告成立的钟声。

1905年8月20日,中国同盟会在东京举行正式成立大会,到会的有百余人。大会修改并通过了由黄兴、陈天华、宋教仁等负责起草的章程草案,确认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规定凡其他革命团体宗旨相同而有愿意联合为一体的,概认为同盟会会员。章程规定,同盟会本部暂设东京,本部机构遵循三权分立原则,在总理之下设执行、评议、司法三部。大会一致推举孙中山为总理,选出黄兴任执行部庶务科总干事,协助孙中山筹划一切,主持本部工作。

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最初就是十六字誓词:“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1905年11月26日,孙中山在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明确阐释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所含内容,即孙中山所说的民族革命。具体含义是主张以暴力革命的方式,推翻反动腐朽的清王朝统治,建立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国家,实现中国的独立和国内个民族的平等。在用民族主义概括阐释“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时,孙中山注意强调“驱除鞑虏”,实行民族革命,并非是遇到不同民族的人便排斥他,指出革命党人并是恨所有满洲人,而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

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也就是孙中山所要进行的政治革命,在同盟会纲领中居于核心地位。民权主义主张推翻清王朝统治的同时,废除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孙中山强调实行民族主义与民权主义,是革命党人统一的任务,必须在进行民族革命的同时进行政治革命,不能分成两次进行。民权主义是政治革命的根本。

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也就是孙中山所说的社会革命。按照孙中山的解释,即鉴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贫富两极分化,劳资尖锐对立,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中国在革命成功后,应立即解决土地问题,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一次性完成,以防止西方社会种种弊端在中国重演。

以孙中山为领袖的中国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诞生,使全国革命从此有了一个指挥中心,成为民主革命运动高涨的新起点。同盟会本部成立后,在孙中山亲自主持下,首先抓紧进行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国内外支部、分会的组织建设;二是《民报》的创刊和对保皇派的论战。同时,也为新的武装起义做了积极的准备。

4.革命派同保皇派的论战

正当孙中山准备重整旗鼓,把革命队伍重新组织起来的时候,却与保皇派发生了激烈的斗争和交锋。同盟会成立后,革命派集中力量与资产阶级改良派展开了一场大辩论。这是继戊戌变法以来,中国近代史上又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

这次大辩论以《民报》的创刊为正式发端。1905年11月出版的《民报》第1号,除孙中山的《发刊词》从正面阐发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外,其余文章大多是从不同角度对保皇派进行批判。1906年4月28日,《民报》作为“第三号号外”单独印行《〈民报〉与〈新民丛报〉辩论之纲领》,正式揭开革命派和保皇派之间大论战的序幕。

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和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保皇派关于民主革命的辩论,实际上从1901年义和团运动失败以后就开始了。从1905年秋同盟会的成立及其机关刊物《民报》的问世,辩论才达到全面决战的火候。革命派和保皇派分别以《民报》和《新民丛报》为主要阵地,外内外20余家报刊先后投入论战,从1905年至1907年,辩论持续了两年之久。革命派和保皇派辩论的核心是——中国往何处去?内容涉及很广,但实际上主要是围绕孙中山提出和阐发的同盟会纲领进行的,即集中在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王朝的统治,要不要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三个方面的问题上。

在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政府的问题上,保皇派蓄意抹杀清政府对内残酷镇压、对外投降卖国的客观事实,美化清政府的统治;危言耸听地宣传革命不仅要造成连年战争,血流成河,而且会招惹帝国主义的干涉,导致“灭亡中国”的惨祸。革命派以无可辩驳的历史事实,批判了保皇派为清政府辩护、诽谤攻击民族革命的种种荒谬论调,揭露清王朝对内进行严酷的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对外奉行屈膝投降的卖国政策,结果把中国搞得四分五裂,鲜血淋漓。革命派

义正词严地宣布: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为了人民的自由和社会的进步,就必须以暴力革命的手段推翻反动卖国的清政府。

在要不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问题上,保皇派认为,中国不仅不能实行民主共和,甚至也不可以立即实行君主立宪,而只能先实行开明专制,中国社会必须由君主专制的“据乱世”,经过君主立宪的“升平世”,然后才能进入民主共和的“太平世”。革命派阐明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相信中国人民有能力建设一个民主共和国。革命派在广泛宣传民主共和思想的同时,进一步划清了革命与保皇的界限。

在要不要改变土地制度即要不要实行社会革命的问题上,保皇派明显地站在封建地主阶级的立场上,美化封建土地制度所有制。革命派坚持社会革命不仅可能与政治革命并行,而且应该与政治革命并行,阐明了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的重要性和积极作用。

革命派和保皇派的论战,进一步划清了革命与保皇的界限,扩大了民主革命阵营,致使同盟会的革命纲领日益深入人心,而康有为和梁启超为首的保皇派则陷入了极端孤立的境地。1907年7月,梁启超在无可奈何中,将《新民丛报》草草收场。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思想理论战线上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5.革命派的武装起义

中国同盟会一成立,就着手准备武装起义。革命派在思想理论战线上同保皇派进行激烈论战的同时,大力组织开展武装斗争,对清王朝展开了猛烈的攻击。从1906年到1911年4月,革命党人连年不断地发动武装起义,较为著名的就有10余起,武装夺取政权的斗争进入一个新阶段。

1904年,华兴会长沙起义失败后,参加起义的洪江会首领马福益次年被清政府杀害。他的牺牲,大大加深了会党对清政府的愤恨。当地会党继续图谋举事,为马福益报仇。与此同时,同盟会湖南分会负责人禹之谟在长沙等地广泛地开展爱国革命活动。1906年春,留日学生蔡绍南随同盟会会员刘道一归国回到湖南。到后不久,刘道一集约革命志士蒋翊武、刘崧衡等几十人在长沙水陆洲船上聚会,商讨发动起义。会后,刘道一留长沙全盘负责筹备工作,蔡绍南回萍乡上粟市原籍,同原先在那里从事联络会党工作的魏宗铨会合,加紧进行活动。

蔡绍南、魏宗铨在萍浏澧三县交界的麻石设立活动机关,秘密发展势力,拟定1907年初发动起义。由于清政府地方官吏事先觉察萍浏澧地区的群众反清活动,1906年10月7日,萍浏澧三县官厅派兵勇,突袭麻石,麻石被迫于12月3日提前举义。12月4日,萍浏澧起义爆发,起义军称中华国民军华南革命先锋队。起义军在十几天时间里,迅速发展至3万人,主力是会党和安源煤矿工人,另外有大量贫苦农民和防营士兵参加,声势浩大,长江中下游为之震动。清政府先后调遣湖南、湖北、江西、江苏四省军队,加上地方驻军以及地方“团勇”不下四五万人,围剿起义军。美、英、德、日各国派军舰驶至岳州,威胁起义军,为清朝的反革命军事围攻壮胆助虐。萍浏澧起义军面对优势的敌人,

进行了英勇的顽强的战斗,但由于起义缺乏坚强的领导核心,加之敌我力量相差悬殊,终于在1907年1月上旬宣告失败。

当刘道一、蔡绍南筹划湘赣边境起义时,孙中山则继续经营两广,力图在那里突破,据两广以进取长江,然后大举北伐,推翻清王朝的统治。1907年3月,孙中山在河内设立筹划粤、桂边境起义的总机关,积极准备在广东潮、惠、钦、廉四府同时举义。由于种种原因,这一计划未能实现,从而演化成了1907年5月至1908年4月不到一年时间里首尾相连的6次起义。1907年5月,广东潮州饶平县黄岗镇爆发起义,成立军政府,发布檄文,宣告同盟会宗旨,清军闻讯赶来镇压,义军苦战数日宣布解散。黄岗起义时,6月2日,惠州七女湖会党夺取清军防营枪械,宣布起义,起义军坚持战斗10余日,因弹药缺乏,自行宣布解散。9月1日,钦廉地区防城起义,宣示建立民主共和国的奋斗目标,中旬起义失败。防城起义失败后,孙中山活动的重心转向广西。1907年12月2日,镇南关起义,孙中山偕黄兴、胡汉民奔赴前线,亲自指挥坚守御敌。但因粮械匮乏,援军断绝,起义军被迫撤至越南境内。镇南关起义失败后,革命党又于1908年3月发动了钦州马笃山起义,1907年4月举行云南河口起义,均以失败而告终。至此,孙中山在西南边境发动的武装起义宣告结束。

1907年7月6日,光复会会员徐锡麟发动安庆起义,利用安徽省高级大员参加巡警学堂毕业典礼之机,双抢击毙巡抚恩铭,乘乱率领学生占领了军械库,意欲夺取武器弹药,未能成功。徐锡麟被捕,第二日被清吏剖腹挖心,残忍地杀害。安庆起义失败牵连了大通师范学堂,秋瑾在7月14日被捕,次日英勇就义。

1908年11月,安庆马炮营新军起义是新军起义的开端。11月19日,在熊成基的率领下,安庆马、炮等营新军士兵按期起义,应者千余人,猛攻安庆城,数次冲锋,伤亡惨重,后退至庐州,孤军无援,不堪再战,宣布解散,起义失败。1910年1月,因人告密,熊成基被捕遇害。安庆新军起义失败后,参加起义的倪映典避走广州,同盟会南方支部即派他打入清营,在军队中发展革命力量。1910年2月12日,倪映典在广州城郊炮兵第一营起义,汇集约3000人,分三路向广州城发起进攻。倪映典被诱骗前往谈判遇害,起义军弹药匮乏,起义失败。

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建议黄兴再次在广东发动起义。1911年1月,起义领导机构统筹部在香港成立,黄兴、赵声分任正、副部长。统筹部于4月8日召开会议,决定4月13日正式起义,赵声、黄兴任正、副总指挥。由于广州地方当局加强防范,而海外筹集的饷械起义又未运到,起义被迫延期。4月25日,黄兴感到时机紧迫,潜入广州组建指挥部,临时决定27日晚起义。1911

年4月27日(农历三月二十九日)下午5时30分,以黄兴为首的“选锋队”120余人,猛攻总督衙门。黄兴等放火焚烧总督衙门后,与清军展开激烈的遭遇战,革命党人被迫四散各自为战,死伤惨重。黄兴直战到孤身一人,右手两指被击断,化装走避香港,起义失败。事后,革命党人多方设法,收集到起义死难烈士遗骸72具,合葬于广州城郊红花岗,并改红花岗为黄花岗。这次起义因而史称黄花岗起义。

(二)武昌首义与清王朝瓦解

辛亥革命是以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义的胜利,给了清王朝以致命的一击,随后迅速扩大为全国规模的运动。清王朝统治在革命的枪声中土崩瓦解了,经过“南北和谈”,孙中山回后建立了南京临时政府。然后,革命的胜利果实却被投机分子袁世凯窃取,革命志士为了维护共和,继续进行二次革命和护法运动。

1.武昌首义

革命党人全力以赴地筹划并发动的广州“三·二九”起义已经失败。新的风暴正在孕育,悄悄地集结着力量,准备更猛烈的爆发。一切条件都成熟了,事情达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只要有一根导火线,大崩溃很快就会开始。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四川保路运动成为了1911年以推翻清王朝为目标的全国大起义的直接导火线。

保路运动是在收回权利运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粤汉、川汉铁路收归商办后,于1909年开始动工修建。清政府为了寻求帝国主义的支持,企图将两湖境内的铁路送给帝国主义,遭到人民的反对,掀起了收回路权的运动。1911年5月,“皇族内阁”成立后,清政府悍然宣布“铁路干线国有”政策,企图以“国有”的名义将路权拍卖给帝国主义,以换取帝国主义对“皇族内阁”的支持。把路权拱手让给帝国主义,既严重地出卖了民族利益,又极大地损害了商办铁路各省绅商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经济利益,激起了全国人民尤其是与铁路关系密切省份各阶层人民的强烈反对。

1911年6月17日,川汉铁路公司在成都成立了保路同志会,四川各州县纷纷响应。清政府对四川保路风潮十分恼火,命四川总督赵尔丰严加镇压。清政府的倒行逆施激起了人民的极大愤慨,同盟会借机因势利导,商讨组织武装起义,将保路同志会改为保路同志军。9月7日,赵尔丰枪杀数十名请愿群众,促使保路运动转向反清武装起义。成都附近的同志军率先起义,各地闻警纷起响应,数日内逼近成都义军总数达10万余人。起义军围攻成都激战十余日,由于缺乏统一指挥和攻城器械,未能成功,撤围向各州县发展。四川保路运动终于导致了全国革命风暴的到来,就在湖北总督瑞方率军入川后不久,武昌响起了辛亥首义的枪声。

领导武昌起义的是湖北的两个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1911年1月30日,湖北新军中革命党人蒋翊武、刘复基等成立文学社,坚持湖北从科学补习所以来至振武学社各革命团体的一贯传统,继续以新军为主要对象发展革命力量。1907年在东京成立的共进会的领导人于1908年相继回国,准备按计划在各省策动起义,其中以湖北共进会成效最为显著。1911年9月14日,文学社、共进会举行联席会议,决定建立统一的组织机构,派人到上海与同盟会领导人黄兴、宋教仁等联系,请他们到武汉亲自主持起义大计。9月24日,两团负责人再次聚会,初步拟定中秋节(10月6日)起义,并通过了较为详细具体的起

义计划。后因约定同时起义的湖南革命党人要求展期10日,遂最终确定10月16日湖北、湖南两省同时起义。

10月9日,孙武等人在俄租界宝善里机关检测炸药,不慎爆炸,起义事宜泄露。宝善里事变发生后,当天,蒋翊武等人正在军事总指挥部聚会商讨发难日期,会议当即决定于是夜晚12点起义,以南湖炮队炮声为号。然而,当晚负责到南湖传送起义通知的同志因沿途受到军警盘查,设法赶到南湖时,子夜已过。9日晚起义计划流产。清政府加紧搜查革命党人。

失去统一指挥的革命党人仍私下秘密约定破釜沉舟,誓与反动政府拼个鱼死网破。1911年10月10日晚7时左右,驻守在武昌城外的新军和城内的第八营中的革命党人,几乎同时发难。宣告清王朝灭亡的武昌首义枪声终于打响。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在熊秉坤的带领下,奔向楚望台军械库,夺取枪械弹药。各标、营闻枪声后,纷纷起义均向军械库集中。随后相继赶到楚望台的有第二十九标、三十标、测绘学堂的学兵、混成协辎重队、工程队及炮队等起义队伍,总计约2000人。熊秉坤等经协商,推举曾参加日知会的吴兆麟为革命军临时总指挥,组织进攻总督衙门及各要地。

经过一夜激战,天将破晓时,武昌完全被革命军所控制。在武昌起义胜利消息的鼓舞下,11日夜,汉阳、汉口的革命士兵相继举行起义,翌日即先后宣告光复。武汉三镇遂成为革命党人的天下。武昌起义胜利后,革命士兵们在第二天邀集谘议局议员和地方绅商开会,共同商讨建立湖北国民军政府。结果,谘议局的议员们和大多数参加起义的士兵,都赞成推举湖北新军第二十一混成协统黎元洪出任军政府都督。

武昌起义的枪声及其胜利的消息,如闪电雷鸣,在酝酿已久的摇撼清王朝腐朽封建统治的革命风潮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震,一时间中华大地狂澜骤起,革命浪潮迅即席卷全国。在10月份以内,湖南、陕西、山西、云南、江西联翩独立;11月上旬,上海、贵州、浙江、江苏、广西、安徽、福建和广东先后反正;到11月底,四川宣告独立。50天内,共计有14个省和上海一地脱离了清王朝的统治。革命迅速发展的形势,给全国人民最后倾覆清王朝奠定了基础。

2.“南北和谈”和南京临时政府

武昌起义后,帝国主义各国驻华使节一面手忙脚乱地向本国政府电告中国局势,争先调集海陆军,准备武装干涉中国革命;一面大造舆论,极力促使清政府重新起用袁世凯,幻想通过袁世凯“挽救”清政府,稳定局势,扑灭革命。

武昌起义后,清政府派军南下镇压,南下各军在湖北战场连吃败战。10月16日,清政府无奈派袁世凯的老朋友徐世昌,赶赴袁世凯的老家彰德,劝袁世凯“抱病”出征。袁世凯乘机提出了六项条件,要清廷向他交出政治和军事大权。清政府没有答应袁的要求,袁世凯就装腔作势,逗留不出。革命形势飞速发展,中外反动势力焦急万分,清政府不得不退让,派袁世凯为钦差大臣,节制湖北水陆各军,加紧进攻武汉。

袁世凯见时机成熟,为了向清廷和革命党人显示自己的实力,他在受命为钦差大臣之后,即一面继续向清政府施加压力,一面指示冯国璋、段祺瑞猛攻汉口,并随后动身南下,亲自督战。当清廷命令他为总理大臣北上组织责任内阁时,北洋军已经完全占领了汉口。11月13日,袁世凯率卫队抵达北京出任内阁总理,逼迫载沣辞去摄政王名号退居藩邸,不再干预政事。至此,清政府的军政大权便“和平”地转移到了袁世凯手中。

袁世凯掌握清政府的军政大权后,对南方却暂时屯兵不动,抓住有利时机加紧“和平”攻势,通过各种途径要求停战议和,以便利用南北对峙的局面,攫取全国政权。在北洋军猛攻汉阳之时,袁世凯就串通英国公使朱尔典,让他出面促成和谈,同时又派人同武昌的黎元洪联系,较明确地表明了自己的政治意向。

11月27日,北洋军攻下汉阳后,袁世凯继续施加压力。12月1日,武昌都督府中炮起火,黎元洪逃离武昌。朱尔典认为这是促成南北议和的最佳时机,立即令英国驻汉口领事正式以“中立者”身份出面斡旋,向南北双方提出,即日停战、清帝退位、推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三项议和条件。12月2日,各省代表联合会议通过了《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作出了“如袁世凯反正,当共举为临时大总统”的决定。12月3日,南北双方达成了停战3日的协议,稍后,由英国驻汉口领事出面协商,将停战期限延长15天。就这样,南北双方正式开始停战议和。南北双方停战议和之后,袁世凯正式委派唐绍仪为议和全权大臣总代表,南方各省举伍廷芳为代表,商定在汉口举行和平谈判。

12月4日,江浙联军攻占南京。12月11日,上海和汉口两地的各省代表来到南京,继续商讨建立中央政府。12月25日,孙中山自海外归国,到达上海。孙中山的到来,使革命党人和广大军民受到莫大鼓舞,整个局势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12月29日,各省代表联合会在南京举行临时大总统选举会议,孙中山以绝对多数票当选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改用公历纪元,以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后,即着手组织中央政府。1月3日,各省代表联合会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孙中山直接任命了各部次长、局长和总统府秘书长,组成了崭新的中华民国中央临时政府行政机构。在随后的三个月内,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令,力图在中国进行资产阶级民主改革,推行资本主义的生产、生活方式。

3.清王朝瓦解和辛亥革命的失败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北京朝廷仍存在,南北对峙局面依旧,革命尚未成功。

在独立各省筹建临时中央政府的同时,南北议和并没有中断。12月18日,双方代表在上海正式开始谈判,但双方就袁世凯如何就任临时大总统的问题,争论很大,谈判进展很小。在帝国主义列强、袁世凯、立宪派和旧官僚的诱迫下,革命派开始妥协。在黄兴的同意下,南北议和代表通过多次秘密谈判达成协议,约定只要袁世凯能迫清帝退位,即选袁世凯为共和国第一任大总统。

12月29日,各省代表联合会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袁世凯恼羞成怒,指使前线清军炮击武昌,迫使唐绍仪辞去议和代表职务,单方面中止南北和谈。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最初采取了强硬的立场,组织大军北伐,并取得了一些胜利。但由于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阻挠、破坏,给南京临时政府在政治上与经济上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和困难;立宪派、旧官僚和失节革命党人,从内部阻遏、瓦解革命,架空甚至扬言推翻临时中央政府;加上革命党人本身在思想上、组织上、政治上的严重缺陷,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最终作出让步,新生共和国政权落到袁世凯手中。

在内外压力和重重难以解决的困难面前,孙中山无可奈何,不得不萌发引退的想法,同意中止北伐,停战议和。1912年1月15日,孙中山致电袁世凯,同意南北议和。于是,南北双方终于达成协议:只要袁世凯赞成共和国,反正倒清,孙中山即行解职,举袁为民国政府临时大总统。

袁世凯在确信南方同意让出政权之后,便转而一意对付北京朝廷,设法要其自己提体面地交出全部权力。袁世凯指使北洋将领逼宫,1912年2月12日,隆裕以6岁皇帝溥仪名义颁布诏书,宣布退位。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至此覆灭。

1912年2月13日,清帝宣布退位后的第二天,袁世凯声明赞成“共和”。2月14日,孙中山在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提出辞职,同时提出了定都南京、新总统必须到南京就职并遵守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项条件,申明他将在新总统到南京就职后始正式辞职。

袁世凯的势力在北方,他不会轻易离开北京南下就职,当然更不愿意定都南京。袁世凯指使北洋军阀相继在北京、天津、保定制造暴乱,然后稳定政局为由,逼迫南京临时政府撤销原议。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正式就任临时大总统。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发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从多方面对总统的权力作了限制,孙中山等人试图以此束缚袁世凯的手脚,把中国纳入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运行轨道。

4月1日,孙中山正式宣布解除大总统职务。5日,南京临时参议院决议临时政府北迁。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流血牺牲创建了共和国政权,自此完全转移到袁世凯的手中。

(三)从二次革命到护法运动

辛亥革命失败以后,不甘屈从于袁世凯等封建军阀专制独裁统治的人们又重新奋起,独裁与民主、帝制与共和之间的争斗,作为辛亥革命的继续在历史上留下了余辉。

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和临时政府由南京迁至北京,使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军阀统治中国的局面初步形成。袁世凯就职初期,下令全国海陆军必须服从中央的命令,宣布军人不准干预政治,严饬要以服从袁世凯本人作

为军人的“第一要义”,完成了军事的统一。在行政统一上,袁世凯公然向《临时约法》进行挑战,破坏责任内阁制,扰乱临时参议院。

1912年7月,宋教仁主持召开同盟会本部大会,决定采取联合统一几个小党派,以同盟会为骨干,组织第一大党,定名为国民党。8月25日,国民党在北京召开成立大会,孙中山参加会议。会议选举孙中山为理事长,黄兴、宋教仁等人为理事。国民党力争在选举中获胜,组织责任内阁。

袁世凯对宋教仁的活动异常恼怒,在对宋教仁诱劝、拉拢不成之后,于1913年3月20日,指使人刺杀宋教仁。为筹集战争经费,发动内战,4月26日,派人与英、法、德、俄、日五国银行团签订2500万英镑的善后大借款合同。6月9日,袁世凯借口江西都督李烈钧,广东都督胡汉民,安徽都督柏文蔚曾通电反对善后大借款,不服从政府,下令予以免职。7月5日,北洋军南下九江,发动内战。

1913年7月上旬,孙中山在上海召开国民党会议,决定兴师讨袁。孙中山成为二次革命的领袖。7月12日,李烈钧奉孙中山的命令由上海到江西湖口誓师,成立讨袁司令部,宣布江西独立,发表讨袁檄文。南方数省纷纷响应。7

月15日,黄兴在南京逼江苏都督程德全宣布独立;7月17日,柏文蔚任安徽讨袁军总司令,安徽宣布独立;7月18日,陈其美、陈炯明分别在上海和广东宣布独立;7月19日,福建独立,许崇智任福建讨袁军总司令。

孙中山对武装反袁抱有很大的决心。但由于讨袁军是临时组织,仓促上阵,军事实力单薄,独立各省也缺乏统一的部署和领导,加上许多国民党议员仍留恋北京国会中的议席,致使二次革命本身非常脆弱。在袁世凯凭借优势兵力和外国驻华公使的支持下,对革命党人发动了猖狂的攻击,仅两个月时间,南方的国民党军队全部被袁世凯的军队打跨,北洋军阀的势力伸展到长江流域,袁世凯完成了“武力统一”。孙中山、黄兴、李烈钧等人逃亡日本,二次革命失败。

二次革命失败后,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开始黑暗统治。袁世凯利用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之后抛弃选举他任正式大总统的国会和政党,毁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炮制袁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企图把总统的权力扩大到与封建皇帝相似的程度,还可以由他的子孙后代继任总统。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发布命令,承认帝位。13日,成立“帝制大典筹备处”,下令将1916年改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备于元旦举行登基大典,正式登上皇帝的宝座。

袁世凯破坏国会,毁弃《临时约法》,卖国独裁,复辟帝制的活动,遭到了人们的反对,全国各阶级、各阶层的反袁斗争,继二次革命之后蓬勃兴起,形成了反袁联合阵线。1915年,面对袁世凯加紧进行复辟帝制的活动,孙中山站到了反对袁世凯称帝斗争的前列。12月12日,孙中山号召他于1914年7月在日本成立的中华革命党积极行动起来,进行反袁革命。同时,孙中山又联络原国民党党员李烈钧等人在云南、广东策动武力反袁。

1916年元旦,袁世凯在新华宫接受百官朝贺,改元洪宪。云南军政府宣告独立,发布檄文讨袁,开展护国运动。护国运动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继云南独立之后,1916年1月27日,贵州宣布独立;3月15日,广西宣布独立;4月6日,广东宣布独立;4月12日,浙江宣布独立;5月15日,陕西宣布独立;5月22日,四川宣布独立;5月29日,湖南宣布独立。

中国人民的反袁斗争来势迅猛,使中外反动势力感到胆战心惊,他们为了确保各自的利益,决定抛弃袁世凯。袁世凯的亲信们也不希望袁世袭王朝,纷纷隐居或辞职。袁世凯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只得于3月22日宣布撤销帝制,试图退保总统地位。孙中山再次发表《讨袁宣言》。6月6日,袁世凯忧愤交加,在全国人民的唾骂声中结束了可耻的一生。

1916年6月,黎元洪继任大总统,下令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实现了护国运动的目标。同时,段祺瑞出任国务总理。段祺瑞担任国务总理后,极力扩张自己的势力,引起大总统黎元洪与直系冯国璋及其他军阀的不满,终于发生了黎元洪的总统府与段祺瑞的国务院之间的争权夺势的斗争,即“府院之争”。并导演了张勋复辟的丑剧。孙中山又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一场护法运动。由于军阀的不合作,1918年5月21日,孙中山愤然离开广州,前去上海,护法运动失败。

中国网 2001年10月8日

辛亥革命的历史启示

首先,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

其次,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第三,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

第四,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

辛亥革命的启示

李凤权

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由中国同盟会领导的,以三民主义为纲领、以武昌起义为主要标志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正如毛泽东所说,它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这个革命虽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但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重大意义是不可低估的。

辛亥革命的意义主要是三个方面。

第一,弘扬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辛亥革命是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历史背景下发生和发展起来的。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势力把魔爪伸进中国,把一个独立的封建帝国开始变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当时统治中国的清朝政府昏聩无能,腐败到了极点,为维护它摇摇欲坠的统治,对外妥协投降,对内残酷镇压,使国势日衰,万民不得聊生。1894—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1900年的八国联军入侵,更使中国在政治上和经济上蒙受前所未有的惨重损失,半殖民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在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情况下,人民的反侵略反压迫的斗争情绪日益高涨,爱国主义成为时代的主旋律。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诗云:“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表示了有识之士的强烈愤懑。以“救亡图存”为主旨的戊戌变法因为封建顽固派的镇压而失败,于是中国的先进分子在反侵略的同时,把斗争的矛头指向腐败的清朝政府。“蹈海英雄”陈天华在《猛回头》的“尾声”中写道,“瓜分豆剖逼人来,同种沉沦剧可哀。太息神州今去矣,劝君猛省莫徘徊。”代表了先进分子力图改变现状的革命决心。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国同盟会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建立起来,以“振兴中华”为宗旨,“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同盟会激励和集中了一大批爱国志士,他们以身许国,义无反顾,抛头颅,洒热血,相继举行了十次武装起义,终于在1911年推翻了清朝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在中国历史上立下了一座丰碑。他们的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是永远值得称颂和发扬的。

第二,在中国历史上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列宁说:“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人们常常在论证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这个政治命题的时候,对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功绩估计不足,甚至全盘否定,这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辛亥革命的最大功绩就是它推翻了清皇朝的统治,结束了延续两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建立了从来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这个共和国的政权虽然很快被封建军阀篡夺了,变质了,但是共和国的观念却从此深入人心,使任何封建余孽的复辟企图无法得逞。辛亥革命的这个功绩,为后来的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作了政治上和思想上的准备。包括毛泽东在内的许多共产党人都曾经接受过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思想,他们后来接受马克思主义,提出人民共和国的方案,也是吸取民主共和国失败的经验教训的结果。从一定意义上讲,没有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就不会有后来的人民共和国。

第三,解放了中国人民的思想。

在辛亥革命以前的封建社会,皇帝君临天下,主宰一切,对所有臣民具有生杀予夺之权,如有冒犯,即被加上“大逆不道”的罪名而祸及九族。以儒学为主体的封建礼教被统治阶级当作禁锢人民的思想武器,所有臣民都必须尊孔崇儒,稍有触犯,就被视为“离经叛道”,受到口诛笔伐,以至杀身之祸。这两样东西表里为一,维护着封建的经济制度和社会秩序,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辛亥革命打倒了皇帝,同时也动摇了封建礼教的统治,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一次大解放。从此,在中国开始有了言论自由,出现了新闻报刊,初步改变了那

种“万马齐喑”的局面。这种局面,一方面给西方的科学和资本主义思想的大量传入提供了机会;另一方面,也给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准备了条件。如果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后来的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就没有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就没有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所以毛泽东说,1921年开始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实际上是由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准备的。”

历史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我们不应该割断历史,当我们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时候,我们对前人所作的贡献应该给以应有的评价。

当然,辛亥革命终于失败了,对于它的失败我们也应该认真地研究和总结,从中吸取有益的经验和教训。在这一方面,史学界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很多成果。我想在这里强调一点,这就是领导这个革命的中国同盟会由于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而带着难于避免的弱点,这是导致革命失败的关键因素。中国同盟会的主要弱点有三个:

第一,没有健全的组织和严格的纪律。从本质上来说,同盟会是一个资产阶级政党,但是严格地说来,它并不是一个纯粹的资产阶级政党,而是一个包括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地主阶级反满派的政治联盟,而且是一个松散的联盟。他们在“反满”这一点上是一致的,而具体的政治主张就不完全相同。所以在推翻了清朝政府以后,有许多人分道扬镳,各行其是,功成隐退者有之,蜕变豪绅者有之,投靠封建势力升官发财者有之。所以章太炎说:“革命军兴,革命党消”,他自己就率先退出了同盟会。这就使袁世凯能够顺利地攫取革命果实,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使辛亥革命陷于失败。

第二,没有明确的革命纲领。辛亥革命是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为指导政纲的,但是三民主义和同盟会通过的政纲都没有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口号,而且在实际上对帝国主义存在幻想。这样的纲领没有抓住中国问题的要害,因而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问题。孙中山在中华民国成立以后,当了三个月临时大总统,就把大权交给了袁世凯,并且说民族、民权问题已经解决,剩下的,只是一个民生问题。他被袁世凯任命为全国铁路总办,去搞他的民生主义去了。结果是一事无成,这才发现民权问题并没有解决,不得不发动“二次革命”,但也以失败而结束。

第三,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孙中山的理论在客观上是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的,他在思想上的社会模式起初也是以美、法资本主义为样板的,但是他又目睹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因而并不主张追逐西方资本主义的后尘,而主张“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这种不切实际的主观主义理论,当然只能是无法实现的空想。所以列宁在充分肯定孙中山理论的进步性的同时,又批评他的理论是“如此漂亮又如此含糊”的“空想”,表现了他“独特的少女般的天真”。

中国同盟会的这些弱点,表明了中国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它的失败是必然的。

辛亥革命的失败给后来的中国人民以深刻的启示,这就是毛泽东所讲的:“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没有一个革命的党,没有一个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建立起来的革命党,就不可能领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这个革命的党就是中国共产党,它是不同于中国同盟会和任何资产阶级政党的革命党,它有马列主义的科学理论作指导,有明确的纲领和远大的理想,制定了完全符合中国实际的路线方针政策,并且与广大群众密切联系。正是这样的党才使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才在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才使中国振兴和逐步地繁荣昌盛起来。现在,我国人民正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了实现这个伟大庄严的历史使命,关键在于加强和改善共产党的领导,没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中国革命不能胜利,建设也难以成功。这是辛亥革命给我们的最重要的启示,也是一百多年来最重要的历史结论。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事实充

分证明,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壮阔进程中,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回顾90年中国的发展进步,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他为共产党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并为党所领导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做出了全面的科学规划。《讲话》是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指导全党在当前和未来各项工作的纲领性文件。让我们在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讲话精神的基础上,在马克思主义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把各项工作做好,把中国的事情办好。

怎么看待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张海鹏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人民为改变自己命运而奋起革命的一个新的伟大起点,作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之前的一次最重要的革命,具有深刻而久远的影响。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进入20世纪后发生的一次伟大革命,是20世纪中国第一个最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件。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推翻皇帝制度,这是辛亥革命的最大意义。辛亥革命动摇了中国人对两千年来似乎千古不变的封建专制——皇权统治的崇拜,用武装起义的方式掀倒了皇帝的宝座,这是历史的巨大进步。中国历史上掀倒皇帝宝座的例子很多,每次掀倒后,又有新的皇帝重新登上那个宝座。近代中国也是这样: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虽然号称建立新天新地新世界,也免不了要登上皇位;戊戌变法也是一场以拥立皇帝为目的的改良运动;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旗帜上写的是“扶清灭洋”,就是说反对外国侵略,拥护皇帝。辛亥革命则不同,不是以拥立新皇帝为目的,而是推倒任何皇帝。皇帝掀倒了,皇帝宝座废除了,人民接受了与中国传统政治完全不同的共和立宪观念,成立了共和国,这就是中华民国,从而结束了几千年习惯了的对皇帝、宰相、大臣的顶礼膜拜。从此以后,形成了一个新的观念: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便是天下共击之的例子。政治鼎革,带来了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一系列的变化,带来了对外关系的一系列变化,影响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也影响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以共和制代替帝制,是一次巨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从制度变革和社会转型的角度说,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以共和制代替帝制,是中国历史了不起的转折和成就。中国人从此抛弃了对皇帝的信仰,这是一次巨大的思想解放!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一成立,各种政党组织、群众团体公开成立,纷纷表达各个不同利益集团对时局的意见。在时代的碰撞、打磨中,有两个政党逐渐成为大众关注的重心。这就是1921年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后正式成立的中国共产党,1924年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加以改组后的中国国民党。国共两党的联合与斗争,成为此后半个世纪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基本内容。

开启了近代中国的政治进步与觉醒。近代中国的政治进步与觉醒,是辛亥革命开启的。毫不夸张地说,辛亥革命为20世纪中国的历史性进步打开了闸门,拉开了序幕。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峰,又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不否定皇帝专制,就难以得到辛亥革命后的大幅进步,就难以发生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就不会有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就不会有中国共产党在艰难中诞生、发展和壮大,就不会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就不会有现代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甚至辛亥革命的失败的历史教训,辛亥革命反帝不

辛亥革命100周年体会

辛亥革命100周年体会 ___和他领导的同盟会成员于19xx年在武昌起义,吹响了革命的号角,最终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辛亥革命已经过去了90周年,对于这一事件,90年中各人各有各的评价,我从我理解的肤浅角度来谈谈我的认识。 与其说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还不如说是推翻了存在于中国大地上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到了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初的那段时期,封建统治的腐朽思想已经在中 ___心中根深蒂固,貌似不可动摇,然而 ___车轮必定是向前推进的,不可能不淘汰这些奴才性的东西。辛亥革命的发生可以说是 ___必然,之前也有很多伟人志士都尝试着各种各样的解救方式,但都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最后,历史选择了革命,选择了自下而上的改革!而这把火就是有___点燃的!辛亥革命带给了中国人民新的观念,新的思想,开启了变的车轮,让民主深深的扎在了民众心中。 对于 ___先生,虽然他选对了解决问题的方式,但是他没有足够的能力医好这么一个病入膏肓的病夫!正如有人一针见血的道明,他们称呼 ___先生为“孙大炮”。每一个玩过红警的人都知道,当一大群敌人冲上来之后,仅仅靠坦克大炮只能给敌人以重创,但是不能从根本是灭杀敌人。清政府所处的境地,不是一下子就能改变的,必须实行自下而上的变革,唤起民众的,才有可能解决问题。

所以后来 ___屡次的失败,屡次的被各怀鬼胎的部下背叛,最后落得个含恨而死。而他心中的中国还是那样的四分五裂,还是横尸遍野! 虽然由于 ___局限性 ___先生没有看得更远,走的更高,但是我们也不能妄自菲薄的去贬低他,现在我们是说这些话只能是事后诸葛而已,如果把我们放在哪个环境下,我们可能连孙先生的百分之一也贡献不出来,他有很多的东西值得我们借鉴! 他自幼就怀有救国救民于水火之中的梦想,然后为这个梦想不惜一切的代价奋斗着,他是个有理想有目标的人,就这一点我们现在过着混混噩噩的大学生活的大学生就可以汗颜不已了!为了救国,他背井离乡,过着漂泊的生活,还要躲避清政府的迫害,但是为了理想他不曾放弃,毫不退却,是个有血性的男儿,就算抛洒一腔热血又何妨!他曾经被自己最信任的部下不知道背叛了多少次,每次都是釜底抽薪的,世上这样的痛苦能有几人可以承受,但是他还是不失绝望的奔波在自己理想的路上,不曾放弃,屡败屡战!所以一次次发动起义,到后来了护法,护国运动,都是他不言弃的见证!司马迁说过,死重于泰山,死在理想的路上可能是生活对他最大的褒奖,也许是他最大的追求!然他心中的苦衷,他的梦想,他的追求又有几人能够理解呢?对于他,与其说是领导过辛亥革命的伟

纪念辛亥革命周年活动方案

纪念辛亥革命周年活动方案 一百多年前发生的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激励了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而更加勇敢地奋斗。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和实践,对近现代中国产生了巨大的震撼和深远的影响。为隆重纪念这一伟大历史事件,激发师生的爱国情怀,让我们一起重温辛亥那一年。下面是本人收集的纪念辛亥革命周年活动方案,希望大家喜欢! 纪念辛亥革命周年活动方案1 20xx年9月22日——20xx年10月10日 高级中学政教处主办 高级中学历史组承办 ①宣传组织阶段: 20xx年9月18日—20xx年9月21日为宣传组织阶段,通过召集各班班长集中开会,海报张贴等活动氛围。同时历史组选定讲座教师,合力集体打造,务求形成精品讲座。 ②活动实施阶段: 20xx年9月22日星期四下午5:40—6:40,校阶梯教室,组织学生有序进场,由潘杰凯老师开始知识讲座。 ①活动筹备阶段: 20xx年9月18日—20xx年9月24日为活动筹备阶段,由历史组孙鑫和郑艳涛教师为主,其他教师协助,合力收集

有关图片,细致做好展前的工作。 ②图片展示阶段: 20xx年9月25日—20xx年10月10日为图片展示阶段,分别置两版图片于学校大门两侧。 通过图片完整的展示辛亥革命的历程,历史影响,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①活动时间地点: 时间:20xx年10月10日下午5点10分(如遇教师例会,延迟到5点40分) 地点:利辛高级中学阶梯教室 ②活动组织: (1)高一各班选取6人左右参加,按时有序进场。 (2)由学校领导讲话,提出要求。 (3)播放由成龙主演的影片《辛亥革命》。 20xx年10月10日—20xx年10月24日,组织各班,开展纪念辛亥革命XXX周年的征文活动。优秀文章,在校刊上发表。 纪念辛亥革命周年活动方案2 20xx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xx周年纪念日。根据民革中央《关于开展纪念辛亥革命xx周年活动的决定》文件要求,省委会决定于20xx 年开展纪念辛亥革命xx周年系列活动,现制定活动方案如下:

辛亥革命百年颂

辛亥革命百年颂 ——纪念辛亥革命百年 作者:秋酿醇酒 当我用悲愤的目光, 去追溯屈辱的历史。 一股剧烈的刺痛, 扎进我的眼里。 那卷史书的字里行间, 竟然夹着一条编扎着国耻的长辫子。 这条懦弱的长辫子, 曾将耻辱缠绕在男人的头顶, 系着蓬乱萎靡的发丝。 这条长长的辫子, 仿佛是一根攥在列强手中的绳索, 把不平等的条约绑缚在中国人的身上,企图把一个历经苦难的民族勒死。 当我随着延伸的思绪, 再次拾起悲伤的记忆。 那些凄惨的景象, 由远而近依然清晰可见。 在残破的屋檐下, 竟然还有一条沾满愚昧的裹脚布。 这条肉烂骨折的裹脚布, 将侮辱紧裹在女人的脚上, 走出一道畸形的历史足迹。 这条长长的裹脚布, 仿佛是一条沉重的脚镣, 束缚了一个民族前行的思想和躯体,

一次次遭受列强的欺辱和奴役。 我从长辫子上, 看见一个软弱无力的影子, 踉踉跄跄撑着腐败无能的机体。 我从裹脚布上, 看到一个病入膏肓的清政府, 危在旦夕跌倒在1840年烟片战争的硝烟里。 可悲啊! 鸦片、炮舰, 竟让一个王朝丧权辱国卑躬屈膝。 可恨啊! 赔款、割地, 卖国贼和侵略者达成一个又一个耻辱的协议。 乌云密布雷电轰鸣, 夜空被撕成一条条爆裂的口子。 狂风呼啸暴雨倾泻, 大地在风雨飘摇中灾难四起。 从此, 主权沦丧, 满目疮痍。 从此, 一滴滴泪水, 涌出的都是悲愤的绝望。 一行行脚印, 踏出的都是带血的反抗。 一个伤痕累累不肯屈服的民族, 不是在沉沦中苦苦地期待, 就是在寻找前行的方向, 不是重生就是死亡。

那寒光冷月里, 我终于听见了一声呐喊, 振兴中华! 那血雨腥风中, 我终于看见了一批又一批革命义士, 他们前赴后继举起革命的旗帜慷慨赴义。 他们播撒猛醒的火种, 以自焚的勇气, 点燃了世纪之光。 他们血染旌旗, 碧血黄花, 进行了一次又一次武装起义。 他们救民于水火, 求国之富强。 建立共和推翻帝制, 力图拯救民族的危亡。 历史虽然早已远去, 可是岁月依存记忆。 那位孙中山先生, 为改造中国耗尽了毕生精力。 他鞠躬尽瘁, 他死而后已。 也许, 我们还记得, 他告诫同志: 必须唤起民众共同奋斗。 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需努力。 是的, 我们还记得。

辛亥革命100周年记

辛亥革命100周年记—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孙中山先生的革命路线 中国历史上的革命史实,层见叠出,大抵上均属于改朝换代的隆替更易,抑或封建统治政权的转变易主,而表现在国家政制体系与国体的大变动,却付之阙如,惟独辛亥革命运动则具革命意义。 一、历史纪元,国民革命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新纪元,不只是推翻封建统治,也推倒了专制政体;不独摧毁以一族统治其他各族的因袭政权,却也创建了“民有、民治、民享”的中华国体,这不仅是中国有史以来政治上的大改造,也是一个变更国体的创举。 中国在辛亥革命之前,是亚洲最古老的帝国王朝,它经过了人民革命,把二百余年的大清帝国之封建体制,打得粉碎,同时也改造了五千年的政体与国体。此为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的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 因为中国革命在往昔是属于贵族英雄及少数人的革命,在今日则是属于全民普遍多数人的革命。亦即由“贵族革命”、“英雄革命”转换今日的“国民革命”,而“国民革命”是“全民革命”。中山先生云:凡一国之人,皆有“自由”、“平等”、“博爱”之精神,即皆负革命之责任。可见,今日之革命与古代之革命不同,在中国古代固已有行之者,如“汤武革命”为“帝王革命”,今之革命,则为“人民革命”。 孙中山先生认为:“国民革命乃为国民多数造幸福。凡事以人民为重,军人与官吏不过为国家一种机关,为全国人民办事”。它的目的在造成独立自由之国家,以拥护国家及民众之利益。 二、扫除羁绊,寻找生路 中国革命虽然以中国国内为燃点,但是革命的总目标仍集中提升国力,打倒帝国主义。帝国主义在本质上是扶持中国的封建势力,以作为傀儡,而中国的封建势力,又依持帝国主义为其生存的保护符咒。过去中国民族在帝国主义(外在)与封建势力(内在)的双重压迫下,无论在政治、经济、国际、外交上皆日趋沉沦。故中国革命有必要对外先谋求中国民族解放,对内要求各民族一律平等,以谋求全民族力量,解除帝国主义的压迫与羁绊,寻找中国生路。并联合其他被压迫民族,共体时艰、并肩奋斗,以扫除帝国主义的宰割,求取弱小民族的独立、自由与平等,以博爱精神为基础,消弭战争,实现世界大同。 三、复兴中华,世界大同

“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纪念”团日活动评优大会策划书.doc

“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纪念”团日活动评优 大会策划书 为了能写出更好的策划书,下面推荐一篇优秀策划书范文,仅供参考: 一、活动介绍 1.活动名称 "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纪念"团日活动评优大会 2.活动背景 2019年10月10 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192019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百年辛亥,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珍贵的东西。缅怀先人、铭记历史是当代大学生的必修课。 3.活动目的 为了缅怀先烈、铭记历史、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发扬光大辛亥革命精神,明确先进标兵,确立学习目标,中山医学院2019级团总支三部联合举办此次评优活动。 二、活动前期 1.组织部收集整理各班团日活动成果总结,通知各班评比事宜; 2.校园文化部制作活动宣传海报,负责具体宣传事宜; 3.实践部制作评分表格、准备奖品、申请课室和会场布置工作。 三、活动内容

1、地点:公教楼 A202 2、时间:2019年11月5日晚7点 3、人员:组织部全体成员(6人) 评委:团学部分干部、党支部代表(共9人) 各班团委(3*15人) 计票人员(组织部干事及秘书长负责) 4、活动流程: (1)主持人作开场白; (2)各班团支书抽签决定演讲顺序,团支书按顺序展示活动成果,同时评委评分(评分细则见注意事项); (3)计票员统计成绩,按得分高低排序,评出前三甲,统计过程中各班团委自由交流,增进感情; (4)公布评选结果并颁奖。 (5)看时间是否允许进行获奖班级的经验分享。 四、活动后期 1.组织部做好活动总结; 2.会场打扫。 五、注意事项 1、评委评分主要参考方面见评分表; 2、计票员收集各评委评分后,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求出平均分即为该班最终得分; 3、各班团委的展示时间为五分钟,多于五分钟后,每多出10秒,在最后的平均分中扣除1分(时间实行四舍五入的规则) 4、本次活动很正式,可以活跃但请保持会场秩序稳定。

纪念辛亥革命小报 A4横版 电子小报手抄报word模板

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清宣统三年)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1911年 辛亥革命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 武昌起义后成立的湖北军政府 辛亥革命是一次推翻清朝专制统制的伟大革命运动 首先,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它推翻了统治中国近代长达270多年的腐败屈辱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辛亥革命后,南北议和后,产生的北洋政府,在坚定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在取消不平等条约和提高国家地位方面的取得巨大成就,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 其次,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第三,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 第四,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在亚洲的历史上也是一次伟大的转折。列宁把辛亥革命视为“亚洲的觉醒”。辛亥革命在亚洲打响了民主的第一枪。 班级 姓名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知识竞赛试题答案

1、1892年,____在香港成立辅仁文社,以“开通民智,讨论时事”为宗旨。1895年,他在香港加入兴中会,被推举为会长。 A.孙中山 B.陆皓东 C.杨衢云 D.谢缵泰 2、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发起建立兴中会,在入会誓词中提出____的革命纲领。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C.军政、训政、宪政 D.光复汉族,还我山河 3、____的签订,进一步加深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奴役,表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A.《马关条约》 B.《辛丑条约》 C.《南京条约》 D.《瑷珲条约》 4、1900年7月,维新派激进分子____邀集维新人士在上海张园召开“中国国会”,主张推翻清朝政府,请光绪帝复辟,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 A.严复 B.康有为 C.唐才常 D.徐勤 5、1901年7月24日,清政府撤销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设____,“班列六部之首”。 A.学部 B.商务部 C.陆军部 D.外务部 6、1901年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后,____与刘坤一联衔合上的“江楚会奏变法三折”,成为“新政”活动的重要蓝本。 A.李鸿章 B.袁世凯 C.张之洞 D.盛宣怀 7、在清政府实行的____中,科举制度被最终废除,学校教育实现了与科举取士彻底脱钩。 A.戊戌变法 B.清末新政 C.洋务运动 D.预备立宪 8、1902年,____与伍廷芳一道出任修律大臣。他融通中西法律,修订了《大清现行刑律》,主持制定了《大清新刑律》、《大清民律》、《大清商律草案》等,被誉为近代中国“法学泰斗”。 A.沈家本 B.唐绍仪 C.顾维钧 D.吴经熊 9、1902年2月,梁启超在日本横滨创办____,介绍西方的政治文化,宣扬君主立宪,后来又反对民主革命,是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重要刊物。 A.《国闻报》 B.《时务报》 C.《新民丛报》 D.《东方杂志》 10、1903年,____发表了传诵一时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明确指出以革命推翻清王朝,实行民主共和,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 A.严复 B.陈天华 C.邹容 D.章炳麟 11、1903年,____撰成《革命军》,号召推翻清朝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中华共和国。

辛亥革命100年历程

浅谈辛亥革命100年历程与当代大学生责任辛亥革命以前中国所有的历史运动,从某种意义上说都还是在争夺皇位上打圈子,未能跳出这个怪圈。辛亥革命的最大意义在于,革命的发生动摇了中国人两千多年来对君主专制制度——皇权统治的崇拜,用武装起义的方式掀倒了皇帝的宝座。 辛亥革命影响了整个20世纪中国的历史进程,也带来了20世纪中国的思想大解放。用资产阶级的共和制度代替封建地主阶级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中国历史上了不起的转折和成就,由此带来的思想解放是怎么形容也不过分的。 由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义开始的辛亥革命,到今年已经100周年了。辛亥革命是历史的首创,它提供了此前的中国历史进程未曾提供的新鲜经验,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这样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值得我们永远纪念、深入研究。 辛亥革命冲破了君主专制制度的堤防 中国历史悠久,自秦统一中国以来,已经过了2200多年。著名的二十四史记录了中国历史上改朝换代、宫廷政变、砍砍杀杀的许多故事。秦末农民起义,陈胜、吴广发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豪言壮语。这一起义固然是大胆的造反举动,但目的也只是争一个帝王的位置。楚汉相争,出身草莽的刘邦成为汉朝的开国皇帝。元末农民战争,当过和尚的朱元璋力战群雄,开创了明朝天下。但不管如何改朝换代,不管是统一还是分裂,天下始终是一人一姓的天下。在世界历史上,中国是君主专制制度最为成熟的国家,也是封建社会延续时间最长的国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以前,冲破君主专制制度几乎是不可能的。 进入近代以来,情况有了变化。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侵略中国,使中国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中国的独立主权损伤极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把它们的生产方式带进中国,对中国社会生产的冲击很大;欧风美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很大;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逐渐传入中国,对国内封建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冲击很大。 辛亥革命虽然未能彻底铲除君主专制制度,但推翻了皇帝宝座,就是在君主专制制度的根基上打上了一根很大的楔子,为此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辛亥革命带来了20世纪中国的思想大解放 辛亥革命作为一次革命运动和重大政治事件,影响了整个20世纪中国的历史进程,也带来了20世纪中国的思想大解放。 用资产阶级的共和制度代替封建地主阶级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中国历史上了不起的

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

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 一,关于清末改革 问题一:如果没有辛亥革命,清政府是否会自行走上宪政之路? 1)从一九O一年到一九一一年十年间 ,清政府的确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包括: 一九O一年一月,清廷发布上谕,命令高级官员提出改革制度和行政管理的意见,并创立政务处负责审查这些建议。 在教育制度方面,一九O五年九月,政府下令于次年废除科举,兴建各种新式学堂,鼓励学生出洋留学。 在军事制度方面,取消了旧式武举,创办武备学堂;改建兵制,招募和训练新军。 在行政制度方面,政府推行了若干改革措施,整饬吏治,改组过时的官僚机构。 在法律制度方面,从一九O二年起,清政府决定着手修订法律和改进司法管理班工作;设置专署,聘请专家,编纂新的刑律以及编订商法与民法。 与此同时,清政府还在民间开展了一场革除陋习的运动,包括反对缠足和禁止鸦片。为了缓和满汉矛盾,清廷也修订了一些新的规章。 尤其重要的是,清政府确实做了不少工作,推行立宪。一九O五年十二月,以载泽为首的五大臣奉旨赴日、英、美、法、德等国考察,认真研究在中国实行立宪政体的可能性。一九0六年九月,政府正式下令预备立宪。一九0八年八月宣布了预备立宪的具体计划,许诺在一九一六年颁布宪法和首次选举国会,并发布了“宪法大纲”。在一九0九年分别举行了咨议局(类似于省级立法机构)和资政院(类似于国会)的选举,并于当年和次年先后召开了第一次咨议局会议和资政院会议。到了一九一O年,迫于朝野压力,清政府宣布修改立宪计划,决定提前四年实行立宪。到了一九一一年十一月,当时武昌起义已经爆发,清廷又匆匆宣布宪法重要信条“十九条”,试图进一步加速立宪以平息革命运动,但为时已晚。 不难看出,在本世纪最初十年间,清政府确实进行了大量的政治改革工作。无论是就其深度还是就其广度而言,这次改革都远远超过了戊戌变法。但是,这场改革终于被辛亥革命所打断。一场旨在防止革命的改革,到头来也许倒成了引发革命的催化剂。于是有人埋怨辛亥革命是一场不必要的革命,批评当时的所谓激进主义思潮。按照这种观点,如果那时的中国人更有耐心一点,给予清政府稍多的时间去完成其立宪计划,以后中国的情况可能还要更好一些。 2)应该说,在经历了大半个世纪的这样或那样的“革命”后 ,中国人对“革命”一词早已极度反感,而对渐进和平的“改革”则情有独钟。以这种心情回过头去检讨历史,很容易得出那样的结论。 我从来不认为,凡历史上实际发生的一切都注定是必然要发生的。但是,在考察

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邮票

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邮票 中国邮政将于2011年10月10日发行的《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纪念邮票之武昌起义 中国邮政将于2011年10月10日发行的《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纪念邮票之推翻帝制 中国邮政发行2011-24《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纪念邮票1套2枚,小型张1枚,设计者为李晨。邮票名称分别为“武昌起义”、“推翻帝制”,面值均为1.20元。小型张表现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面值6元。除全张15枚邮票的普通版式外,还有含8枚(4套)邮票的小版。北京邮票厂采用防伪纸张、防伪油墨、异形齿孔、荧光喷码等防伪方式以影写版印制。

中国香港邮政发行的《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纪念邮票和小型张 中国香港邮政发行《辛亥革命一百周年》4枚邮票和1枚小型张。邮票采用报纸版面设计,以黑白图文配上红色标题,突显辛亥革命的关键人物和事件,展示当年的重要历史片段,表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武昌起义、革命重要人物、孙中山先生就任临时大总统。小型张同样采用报纸版面设计,嵌有两枚面值5港元的邮票。右边一枚记载孙中山先生被中国同盟会推举为总理,并在《民报》提出以“民族、民权、民生”为本的“三民主义”;左边一枚描述孙中山先生年轻时曾于香港的中央书院(皇仁书院前身)接受教育。

中国澳门发行的邮票发行的《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纪念邮票一套四枚。主题分别为“筹组革命”、“浩气长存”、“武昌起义”、“民国成立”。邮票中展现的人物分别为高剑父、黄兴、熊秉坤和孙中山。小型张则采用了“票中票”的形式,即邮资图中采用了1912年中华民国发行的第一枚纪念邮票——中华民国光复纪念邮票中的一枚,并配上了临时大总统誓词的照片。 中国邮政、中国香港邮政、中国澳门邮政共同印制的同题材小型张本票内含各自发行的小型张1枚,售价为人民币30元。

辛亥革命纪念学习心得体会

辛亥革命纪念学习心得体会 历史是一面镜子,也是一部教科书。从年秋天武昌城头震惊世界的一声枪响,到今天中国大地日新月异的现代化图景,辛亥革命以来的百年巨变,蕴含丰富历史启示,具有深刻现实意义,标明了走向未来的前进方向。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站在振兴中华、民族复兴的高度,回顾百年波澜壮阔历程,深切缅怀孙中山先生等辛亥革命先驱的历史功勋和崇高精神,高度评价辛亥革命的伟大功绩,深刻阐述辛亥革命在民族复兴进程中的重大意义,深情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必将极大地激励海内外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百年回眸,我们更加真切地认识到,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永远是民族复兴伟大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以辛亥革命为起点,作为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继续奋斗,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开展了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推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事业。

从危亡到复兴,从古老到现代,从封闭到开放……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始终没有忘记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学习和弘扬其“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奋斗精神,继承和推进其现代化国家理想,完成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现代化建设成就,谱写了中国发展的辉煌篇章。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的深切夙愿,辛亥革命先驱的美好憧憬,今天已经或正在成为现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百年来的探索与奋斗、苦难与辉煌,无不向我们昭示着这些基本历史结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沿着正确道路顺利前进;必须坚定不移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巩固和加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才能广泛凝聚中华民族一切智慧和力量共同奋斗;必须坚定不移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才能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努力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站在辛亥革命百年的历史新起点上,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的现代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们距离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

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

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 武汉公关策划 一、辛亥革命纪念意义 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虽然从辛亥革命的目标来看,它失败了,但是它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1911年(农历辛亥年)10月10日,在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旗帜下集结起来的湖北革命党人,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并一举光复武昌。武昌起义赢得全国响应,260余年的清朝统治顿时瓦解,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随之终结。武昌因此被誉为"首义之区",红楼则被尊崇为"民国之门"。 二、活动主题 弘扬武昌首义精神促进武汉城市建设 三、活动目的 1、纪念辛亥革命,发扬革命精神。老一辈的人可以在此怀念过去,新新人类可以进一步了解我国的历史,对国家的建设更有使命感。 2、利用征文的形式了解中小学生对辛亥革命的理解,同时增强他们的写作能力。因为现在网络发达之后,很多人都习惯上网查资料,而自己的思考越来越少。 3、改善武汉的形象,增加全国人民的关注度。 4、宣传武汉的精神文明,以及促进武汉旅游业、餐饮业等行业的发展。促进武汉经济、文化的发展。 辛亥革命纪念100周年公关策划 四、活动流程 活动内容: 1辛亥革命纪念会 2辛亥文化旅游 3纪念辛亥革命征文大赛

(1)、辛亥革命纪念会 活动时间:2011年10月10号 活动地点:武汉市首义文化公园 活动对象:武汉市民及外来游客 活动流程:1 10点纪念会准时开始,由主持人致开场词 2 武汉市文化局局长致辞,介绍本次活动的背景,目的,意义 3 由武汉市文化局局长带头签名,邀请市民参与其中,纪念辛亥革命,缅怀烈士 4 大型图片文字展,有特定工作人员为参观市民讲解 5 设定烈士区域,邀请市民为烈士献花 6 下午4点,纪念会结束 (2)、辛亥文化旅游 由武汉旅游局主办,在武汉市内选取几点辛亥革命遗址,设定旅游路线。 如:首义文化园——工程营遗址——楚望台——胜利亭——烈士祠——三烈亭 活动时间:2011年10月1号——2011年10月7号 活动地点:武汉市内辛亥革命遗址 活动对象:外来游客

辛亥革命百年回顾

孙中山先生说,历史的潮流浩浩荡荡,不可阻挡;顺其者昌,逆其者亡。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开创了亚洲第一个共和体制。在辛亥革命百年之际,以怎样的心态去纪念它,如何在这个崭新的时代继承辛亥精神,是今天面临的新课题。 辛亥革命对两千余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作了一场总的清算。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就不会有民主、平等意识在国民心中的扎根,就不会有更深刻革命的到来。我们的历史就是在继承与超越的不断运动中走向明天。 如今纪念辛亥,就是要纪念一种意义,把民族精神和民主精神两种自觉精神越加发扬,越加普及,常常提醒,不要忘记。 大家访谈。 百年后的今天,我们为何要纪念辛亥革命?通过层层解剖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从中国百年现代化的历程中得到启迪和思考,正是其意义所在。“辛亥革命开创了中国变革和社会改造的新纪元和新境界”,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心主任徐勇这样认为,“当今回顾百年辛亥,最大的意义也就是要祛除今日顽疾”。 南方日报:辛亥革命可以说是20世纪的开端,这个开端承前启后的意义更大,还是充当转折的意义更大? 徐勇:梁启超在总结辛亥革命意义的时候这样说:一面是现代中国人自觉的结果;一面是将来中国人自发的结果。自觉,觉些什么呢?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情。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第一件叫民族精神的自觉,第二件叫做民主精神的自觉。这两种精神原是中国人所固有,到辛亥革命前那些年间,因受了国外环境和学说的影响,多年潜在的本能忽然爆发。从1895年至1911年间,兴中会以及后来的同盟会先后发动了10次起义,而其他革命组织自立军、光复会等亦发动多次起义。这10多次的起义虽仅昙花一现,但却在全中国播下了革命的种子。武昌起义一声炮响,各省咨议局先后10日间,各自开一场会议,发一篇宣言,那200多年霸占铺产的掌柜,便乖乖把全盘交出,这是全国人民自觉心一起迸现的结果,辛亥革命开创了中国变革和社会改造的新纪元和新境界。 南方日报:“辛亥革命”的“革命”二字有更深的内涵吗? 徐勇:费正清在其名著《伟大的中国革命》中这样说:“20世纪中国的主旋律就是革命。”革命是需要流血牺牲的,革命的目的是什么需要明确。然而民国初年执政北京的北洋系,对辛亥革命的解释暧昧其词,语焉不详。1912年10月10日,由北京政府内务部举办追祭礼,国务总理赵秉钧代表袁世凯恭读祭文,只以“时会既开,国风丕变,帝制告终,民豪聿见”数语,表现民国肇建过程,肯定诸位烈士终结帝制之功,对民族革命几乎不提。1913年袁世凯就任正式大总统,他在长达万余字的《莅任宣言书》中,提及辛亥之役只有寥寥数语,只说“武昌事起,为时势所迫,身当其冲”,简笔勾勒了自己从武昌起义出山到上任临时大总统的历程,突出了“五族共和”的主题。实际上北洋系在辛亥纪念中,存在着刻意“去革命化”的倾向。即便如此,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1927年10月10日前夕,中国国民党中央制定了宣传大纲,第一条就是“继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演讲稿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演讲稿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1911年10月10日,武汉地区的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发动武昌起义,接着各省纷纷响应,因为1911年为旧历辛亥年,故名辛亥革命。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领导这次革命的是中国资产阶级的政党同盟会及其领袖孙中山。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2000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详见演讲稿范文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演讲稿【1】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叫三模,是高中的学生。我演讲的题目是《让首义精神代代相

传》。 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日,一个普通却极不平凡的日子。就在这一天,一声枪响,宣告了清王朝统治的覆灭。一声枪响,掀起了一场席卷中国大地的变革,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由此开端。 2011年10月10日,我们将迎来辛亥革命100周年这个伟大的日子。今天,我们纪念辛亥革命,因为辛亥首义功绩彪炳千秋。今天,我们纪念辛亥革命,因为辛亥志士永垂不朽。今天,我们纪念辛亥革命,还因为辛亥革命为我们留下了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首义精神。 辛亥革命发端于我们湖北武昌首义,作为一名荆楚学子,我们更应该敬辛亥首义精神传承下去。 世人未为我敢为,天下未发我首发。传承首义精神,就是传承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就是要发扬这种敢闯、敢干、敢试、敢为天

下先的创新精神,创造一番新天地! 传承首义精神,就是传承精诚团结的协作精神,今后,我们少年儿童就要学习这种团结协作精神,与同学精诚团结,互相协作,努力进取!我们在学习上要努力拼搏,不怕困难,在工作中不懈奋斗,不畏艰辛,将来为建设祖国,振兴中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岁月流逝,沧桑巨变,首义枪声虽然定格在中国历史的星空,但首义精神却一直流淌在中华儿女的血脉里。同学们,100年前,孙中山率先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100年后,振兴中华,实现国家富强,将靠在座的我们来担当。我们一定会将辛亥革命精神传承下去,让首义精神代代相传!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演讲稿【2】 大家好 随着时光的流逝,历史的硝烟已经散尽,让我们把思绪回到那百年前神州大地的武昌城,我们耳边仿佛又响起那

辛亥革命百年记

历史之光照耀百年 仅以此文献给那些在辛亥革命中勇往直前、视死如归以及捐躯成仁的先烈们。没有他们的惊天一呼,近代中国的历史仍将黑暗许久…… 前言 将死的王朝不会自戕,就算苟延残喘也要顽固到最后一刻,而终结它的只会是石破天惊的新生力量。1911年10月10日,这个伟大的日子,辛亥革命终于在遭受无数次失败的革命形势下爆发了,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它以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为己任。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中国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历史的浩浩长河中这悲壮的一抹浪花短暂而又可歌可泣,自此始,在中国革命的历史大河中,那由此而激起的惊天大浪让一切的腐朽势力和外来侵略者都为之胆寒。无数烈士们的鲜血铸就了我们民族永不屈服的抗争精神,此后我们前进在血泪的路上近半个世纪,始终没有因身边的战友倒下而止步不前,我们注定在奋斗中走向复兴。 成败得失光耀千秋 回首百年,风雨历程。我们对辛亥革命的评价虽众说纷纭,但它的历史地位始终无可撼动,不论如何它的发动代表了当时最先进阶级的意愿,它“用几百人打几万人,烈士们明知后果,但是还是要去做,

这是以身殉国,来唤醒四万万人们。”(孙中山语)虽然牺牲的先烈们并没有亲眼看到国家独立、强大的那一天,但是他们的牺牲早已注定了这个古老的民族必然苏醒而后奋发图强、蒸蒸日上。他日之中华必为世界各国之民族瞩目。 辛亥革命的成功爆发,虽远没有实现革命先烈们最初的意愿,而且最后使革命的果实被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封建军阀所窃取,但是它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了人心,使以后出现了“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可喜局面,使四万万同胞得到了革命的洗礼,使中华民族没有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泥淖中继续沉沦。这千秋的功业必将在中华民族绵续的历史中熠熠生辉。 洒尽热血九死不悔 辛亥革命的仓促开始,一开始就注定了这是一场极不对称的斗争,无异于“飞蛾扑火”。英勇的中华儿女在写完绝命书之后纷纷义无反顾的投入战斗中,他们不仅仅是要杀几个封建的官僚,他们最想要的是彻底的推翻那暗无天日、腐朽糜烂的封建制度。他们的革命行为被视为大逆不道、欺师灭祖,但是他们始终为了“救亡图存”而肝脑涂地,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然而死亡是那样迅速的来了,死神的微笑藏着冰冷的刀,多少年轻的生命被无情的收割。林觉民的《绝命书》温情脉脉,念之断人肠;宋玉琳,于刑场上大讲革命事业之争议性,令问官无言以对,遂笑而赴死;饶国梁,在临刑前高呼“生何荣焉求仁得仁,死何憾焉”;陈可钧,被害前怒骂清吏“尔等利欲熏心,血

“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主题团日活动

“扬辛亥精神展制药风采” 主题团日活动 策 划 书 ???团支部 二○一一年十一月

团日活动策划书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一、活动背景 100年前,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今天,我们隆重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深切缅怀孙中山先生等辛亥革命先驱的历史功勋和伟大爱国情操的同时,亦深深体会到了民族赋予我们的使命,国家赋予我们的使命,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弘扬并传承爱国主义精神! 同时大力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此,我们旅管01班团支部决定举办以“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主题的团日活动。 二、活动主题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三、活动目的 1.2011年为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通过此次团日活动,来使我团支部成员全方位地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及其重大影响力,深入发掘辛亥革命中所蕴含的时代精神,并将其发扬光大。 2.在团日活动中充分调动广大团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团支部的凝聚力与战斗力。 3.在团日活动中展现团支部的风采,提高班委协调工作能力。

四、活动对象 062093团支部全体团员 五、活动时间地点 1.活动时间:2011年10月 2.活动地点:中山陵 六、活动步骤 1.前期准备工作 搜集辛亥革命资料,召开班委会议讨论活动方案,为此次团日活动的筹备工作,明确活动过程及分工。要求班委对整个流程十分了解;通过班委的宣传作用,确保每个同学对此次活动都有充分的了解,并积极参与其中。 2.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活动宣传学习阶段 (1)在班级QQ群开展宣传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活动。 (2)搜集辛亥革命资料,并打印出来发给班里所有同学供大家共同学习。 (3)在班级内部开展学习“纪念辛亥革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活动,并举办辛亥革命100周年知识竞赛。 (4)组织观看影片《辛亥革命》,重温历史功绩,唤醒时代使命。 5.收集总结阶段 观看影片后支部成员写下所想所感,深刻表达自己的感触与启发,并发表在班级博客上与大家齐分享,影响更多的人去思考时代赋予自身的使命,一同为祖国的发展而奋斗。

纪念辛亥革命知识问答题目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暨年辛亥革命 100周年知识答题活动”50题 姓名:政治面貌:单位: 1、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在起草中,最早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 A.《印告全国电》 B.《兴中会宣言》 C.《告汉族同胞之为满洲将士志》 2、1905年8月,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大会决议以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为政纲。这里的“三民主义”是指。 A.民族主义、民主主义、民生主义 B.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C.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享主义 3、1911年4月27日,黄兴率领同盟会120余名敢死队员发动了第十次武装起义—广州起义。广州起义又被称为起义。 A.镇南关起义 B.河口起义 C.黄花岗起义 4、1911年6月17日,保路同志会发动的全国数十万人参加的成为辛亥革命的前奏。 A.保路废约运动 B.保路运动 C.罢工运动 5、武昌起义中,革命军成立了湖北军政府,被推举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A.黄兴 B.黎元洪 C.孙中山 6、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发布《告全国同胞书》和。 A.《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B.《优待皇室条件》 C.《国民党政见宣言》 7、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 A.封建买办 B.半殖民地半封建 C.君主专制 8、国民党“一大”改组了国民党,确立了三大政策,孙中山对“三民主义”作出新的解释,形成“新三民主义”。 A.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B.反帝、反封、民族平等和自决 C.联俄、联共,实行耕者有其田 9、孙中山的座右铭是,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A.历史潮流,奔腾不息 B.世界潮流,浩浩荡荡 C.历史潮流,浩浩荡荡 10、“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出自孙中山的。 A.致苏俄遗书 B.家事遗嘱 C.国事遗嘱

辛亥革命百年祭文:以清朝为鉴 自强不息

辛亥革命百年祭文:以清朝为鉴自强不息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文章:辛亥一百年祭辛亥革命一百年了,清朝灭亡也一百年。无论如何,该纪念一下。一百年前,腐朽的清政府在武昌的枪声中轰然倒塌。清朝的覆灭要从第一次鸦片战争说起,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国侵略者向古老封建的中国发动了一次侵略战争。这次战争是英殖民主义强行向中国倾销走私鸦片引起的,战争以英国的胜利结束。中国百年屈辱、苦难、探索、斗争的历程从此开始。1851年至1864年爆发的太平天国起义,直接动摇了清朝的根基。洪秀全(称号天王)于1851年成立太平天国,1853年建都天京(今南京),曾占领长江中下游地区。至1864年天京陷落止,计存在14年。太平军在全盛时期的兵力超过一百万人(包括女兵十余万人)。太平天国运动造成共约两千万人丧生。1850年的中国人口大约为4.1亿人,经过太平天国、捻军、回族等起义后,到1873年中国人口下降至大约3.5亿人。1856~1860年(咸丰六年至十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其实质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并不满足已经取得的特权和利益,蓄意加紧侵犯中国主权,进行经济掠夺。1854年,《南京条约》届满十二年。英国曲解中美《望厦条约》关于

十二年后贸易及海面各款稍可变更的规定,援引最惠国条款,向清政府提出全面修改《南京条约》的要求。主要内容为:中国全境开放通商,鸦片贸易合法化,进出口货物免交子口税,外国公使常驻北京等。法、美两国也分别要求修改条约。清政府表示拒绝,交涉没有结果。1856年,《望厦条约》届满十二年。美国在英、法的支持下,再次提出全面修改条约的要求,但仍被清政府拒绝。战争爆发后,内忧外患的清政府根本没有像样的抵抗,就以出卖中国利益来换取停战。俄国自以调停有功,逼迫奕欣于11月14日订立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乌苏里江以东约四十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并为进一步掠夺中国西部领土制造条约根据。1864年,俄国据此强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又割占巴勒喀什池以东以南四十四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迫于列强的压力,无耻的清政府签订了诸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天津条约》共五十六款,附约一款;中法《天津条约》共四十二款,附约六款。主要内容是:①公使常驻北京;②增开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后改烟台)、台湾(后定为台南)、淡水、潮州(后改汕头)、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为通商口岸;③外籍传教士得入内地自由传教;④外人得往内地游历、通商;⑤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往来;⑥修改税则,减轻商船吨税;⑦对英赔款银四百万两,对法赔款银二百万两。中俄《天津条约》十二款、中美《天津条约》三十款,攫取了除赔款外与英、法所得几乎一样的侵略特权。中俄《天津条约》第九款还特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诗词集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诗词集 《辛亥风云》有感 宝鸡杨斌 时光如梭,辛亥革命100周年转瞬就到了。回顾100年前的这场历史巨变,纪念这个革命对现代中国的历史贡献,继承发扬辛亥志士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从而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为富强、文明、民主,有着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辛亥革命是在清政府异常腐败、中国面临危亡的时候发生的。近代中国曾经很值得称道,有资料称,清中前期的国民总产值曾达到世界总量的三分之一多。然而到了晚清,封建统治腐朽没落,国内矛盾激化、弊病丛生,农民起义斗争此起彼伏。而这时,世界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鼎盛的局面,民主共和制度在解放社会生产力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世界资本主义列强本能扩张,致使衰败的中国战争不断败北,不平等条约接连签订,大片领土被蚕食、割让,天文数字的巨款被勒索。而清政府中保守势力却非常强大,任何想改良、改革现状的企图,都以惨败而告终。终于,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都不愿在现存条件下继续生活下去,革命的条件逐步成熟了。 辛亥革命毫无疑问是一场伟大的历史巨变。它彻底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初级的民主共和体制,实现了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当时政治空气活跃,法政学校遍布全国,各种政党团体、社会组织和报纸杂志纷纷涌现,在鱼龙混杂,弊端百出中,也首次以

选举的方法产生了国会,建立起现代性的司法机构和司法秩序。同时平等、自由、民主等现代观念逐步在中国广大人民中传布开来。从此中国人民知道了,国家政权除过禅让、世袭等方式外,还可以采用选举的办法;知道了国家的领导人是可以批评的,个人的疾苦诉求是可以公开表达的;知道了表示尊卑的跪拜之礼可以废除,表示屈辱的男性辫子、女性裹脚也终于可以剪除等等。这在皇权统治下都是不可思议、大逆不道的。 辛亥革命的标志性成果,是在南京建立了以孙中山为首的临时政府。制定了体现“主权在民”思想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个约法集中体现了辛亥革命的目标。虽然这个《约法》最终被以袁世凯、蒋介石为代表的政府所弃毁,但作为辛亥革命的一个最佳理论成果,它所绽放的历史光辉却是长久的。 纪念辛亥革命,我们尤其不能忘了那些为了国家的命运而英勇奋斗甚至慷慨捐躯的志士仁人们。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革命领袖的英勇顽强、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邹容、陈天华、秋瑾、赵声等慷慨赴难、以牺牲唤起民气的舍身精神;章炳麟、徐锡麟、蔡锷、廖仲恺等屡挫不折、奔走呼号、前赴后继的忘我精神等等,都是值得敬佩、值得讴歌,值得世代相传的中华民族宝贵财富。 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等革命先辈们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和最忠实的继承者。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终于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我们可以以举世瞩目的中国面貌深刻变化来告慰孙中山先生们。我们还要铭记孙中山等革命先辈振兴中华的夙愿,继续把几代中国人为之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