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考历史选择题的分类及答题技巧

高考历史选择题的分类及答题技巧

高考历史选择题的分类及答题技巧
高考历史选择题的分类及答题技巧

高考历史选择题的分类及答题技巧

高考历史选择题的常考题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文字材料型、图画型、表格数据型、概念型、因果型、结论型、比较型、探究型、逆向型、组合型、程度型。

不同类型的题目有相对独特的特征,同时,可以采用相对不同的解题技法来作答。

但做题的第一步是审好题。如何审题?

(1)审题干:要做到“四审”,有的放矢。

第一,要明确题目结构,找出关键词语,确定答题方向;第二,要界定题目涉及的时空范围,以明晰答题范围;第三,要弄清题目的基本类型,结合相应的答题方法进行思考和把握;第四,要明确涉题概念、理论和观念的内涵和外延。

(2)审备选项:要“四推敲”备选项,对症下药。

第一,推敲备选项是否符合史实、基本常识;第二,推敲备选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第三,推敲备选项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第四,推敲备选项之间是否存在并列、从属、对立、因果关系。

(一)文字材料型选择题

1. 题型特征

文字材料型选择题是材料解析题的扩展和延伸,具有形式多样、知识覆盖面广、命题灵活等特点,在新高考中频受青睐。这类题目主要是以历史典籍碑刻类(如经典著作、历史文献、地方史志、名人文集或名言、报纸杂志、铭文碑刻等)、文学作品类(如诗歌、小说、剧本、楹联、歌谣、传说)以及最新的考古发现报告等截取的文字材料作为载体而设计出来的题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历史信息,判断、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2.高考例析

(2012·福建卷)《司马光奏议》载,“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公家之利,舍弃细而取其大,散诸近而取诸远,则商贾流通矣,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则公家何求而不获乎?”在这里,司马光()A.坚持“重农抑商”政策 B. 指出促进商品流通的重要性

C. 指出“农本商末”观点

D. 说明保持社会稳定的必要性

【解析】解答本题需要提取材料关键信息,理解材料的本质含义。据题干材料分析理解。“舍弃细而取其大,散诸近而取诸远,则商贾流通矣,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反映了司马光重视商业流通的作用,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谁重谁轻、社会稳定等问题,排除其他三项。

3.解题技法

(1)基本技法:阅读材料(题干)→抓立意(命题视角)→找关键词(求答项)→解读信息(材料内涵)→迁移知识(关联教材基础知识)→逐项分析(事实或结论是否与材料相符)→得出答案。

(2)提取材料信息的方法——两个原则、三个关注。

两个原则:一是立足材料,读懂和透彻地理解材料;二是联系教材知识,注意迁移所学知识与材料的内在联系,运用所学知识和观点进行评论和解析。

三个关注:首先是关注材料反映的时空限制,即历史时期或国别,注意材料所反映的特定历史阶段;其次是细读材料中出现的特定概念,分析材料信息的表象或本质;三是据材料所反映的历史阶段特征,把握材料的中心论点、真实含义,利用开头结尾法、标点符号法、总结性或转折性词等方法技巧抓住关键性、总结性词句。(3)注意:①在审题时,一审时间、空间、角度、程度、范围等限制词,二审设问的中心词及方向(否定、肯定),三审与知识点有联系的关键词。②充分利用括号里的信息!③留意材料出处,可帮助定位时间和考查方向。

④既要逐字逐句仔细分析材料,也要从整体上把握材料的核心信息,切忌只看局部。⑤审材料型选择题时,务必从材料出发,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解题,切忌主观延伸材料的意思。⑥注意关注选项中的程度性限定词!

4.应用体验

1.(2016·新课标全国Ⅲ卷文综·24)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

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

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

2.(2013·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3.(2016·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2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4.(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

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

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

5.(2016·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24)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6.(2011·新课标全国卷文综·31)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6月26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公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这表明()

A.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

C.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

7.(2013·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27)1688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目的是()

A.加强英国与荷兰的友好关系B.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原则

C.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D.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

8.(2010·安徽文综14)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

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9.(2010·广东文综14)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

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10.(2013·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32)公元前340年,雅典一下层女子因亵渎神灵被控犯罪,按法律当处死。

辩护人用动情的言辞质问:“难道你们忍心让这位阿芙罗狄特(古希腊美丽女神)的弟子香消玉殒吗?”这打动了陪审团。经投票,陪审法庭判其无罪。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A.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B.妇女享有广泛政治权利

C.法律注重保护平民权益D.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

(二)图画型选择题

1. 题型特征

图画型选择题是以历史图画作为载体而命制的一种重要题型。具有试题新颖直观、内涵丰富、信息含量大、形象理解与抽象思维巧妙结合等特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图画历史信息、判断分析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一般有人物图、文物图、艺术画、照片图、漫画、地图等类型。

2. 高考例析

(2012年广东高考)图5为某时期的招贴画,从中可知

A.作者反对袁世凯独裁卖国B.作者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五四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D.国民党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

【解析】本题解题关键在于对图片信息的获取及结合所学知识,把握时间

信息与历史阶段特征。图片中的“民众的力量”“中国国民党国民革命军

第一军政治部印行”“联合起来打倒军阀及一切帝国主义”等信息反映的

是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北伐战争的历史现象。A、B、C三项与题干时间信

息不一致,排除。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并提

出了三大政策,成为国民大革命的政治基础,D项正确。

3. 解题技法

(1)漫画图类:解答历史漫画题的关键是准确判定主题喻意。学生要能

通过画面上的文字、人物形态、画面事物构成及相关事物的异同对比等,准确判读出其所含的真实信息,并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分析出漫画的本质、主题喻意。

(2)照片绘画作品类:照片、美术作品是一个时代的见证或反映,因而解答此类选择题,应注意据图中信息或题干的提示,判断照片或绘画所反映的时代特征、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确定照片或绘画的主题及体现的正确或者错误的方向,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判断备选项,得出符合题意的史实或结论。

(3)地图类:地图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也是图片类选择题的重要类型。在解题过程中,要首先关注地图的图名、地图中的地名;其次关注图例;第三,关注地图中的箭头和箭头指向。结合地理的知识和所学过的历史知识,得出结论。总之,解答图片类题目一定要关注题干中、图片中、图片外的文字!

4.应用体验

1.(2016·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25)图4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2.(2016·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24)图3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状况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3.(2016·新课标全国Ⅲ卷文综·30)图4是1932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A.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B.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C.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4.(2016·新课标全国Ⅲ卷文综·34)图5为近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这4幅作品反映出近代以来()

A.传统美术流派相继被淘汰B.理性思维的不断深化

C.批判精神备受重视的趋势D.美术流派演变的历程

5.(2014·山东卷·16)以下中国文物保护单位空间分布特征示意图中,能准确反映中国近现代重要史迹空间分布特征的是

A B C D 6.(2011·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5)图4是依据《隋书·食货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该图反映出()

A.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

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D.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

7.(2011·全国新课标卷文综·32)图5是选自菲利普·费尔南德兹所著《世界:一部历史》中的一幅示意图。

该图反映了()

A.单一商品出口国在经济全球化中陷入困境B.贸易往来对国家间关系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C.贸易不平衡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化D.资本流动在经济全球化中具有重要作用8.(2015·福建文综·20)图9、10、11是有关美国邦联政府、议会与州关系的一组漫画。该组漫画反映了()

A.邦联政府拥有征税权与财政权B.邦联议会须扩大法定权力

C.邦联政府各项活动须听命于各州D.邦联议会财政支出须各州批准

9.(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32)图6为古罗马正义女神像。它体现了罗马法的诸多原则,如高擎的秤体现的是裁量公平,手握利剑体现的是法律的强制力。据此,双眼蒙布所体现的原则是,法官审案应()

A.主要依据道德良知B.侧重听取证人证言

C.不受表象迷惑洞察事实真相D.排除一切干扰遵从民众意愿

10.(2013·四川文综·6)图1是一幅题为《日本的泥脚》(1938年)的漫画。

导致画中情形的重要因素有()

①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

②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

③国民党正面战场的顽强抗战图1

④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有力牵制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三)表格数据型选择题

1. 题型特征

表格数据型选择题是以政治、经济、思想科技、文化现象等统计表格数据为载体而设计的一种选择题。数据表格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命题多是根据现成的表格数据或者根据文字记载编制的表格数据作为命题的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形象分析、理解、判断历史现象变化的能力。一般有表格、公式、统计图、线条图、圆形结构图、函数图像、动态曲线图等多种形式,其中尤以政治、经济史方面较多。

2. 高考例析

(2012·安徽高考)表2是依据龚关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的有关数据编制的。该表反映出

A.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已建立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还没有启动D.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农村

【解析】本题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的表格数据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此题关键观察表中时间和城市、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数据的变化,迁移所学知识分析判断。从题干中可以看出,1979~1984年我国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均高于城市,可以得出1978年开始的农村改革成效显著,B项符合题意。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初步建立是在21世纪初,排除A项;C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1984年已经开始,且与题干无关,排除;题干反映的是消费水平增长率而非消费水平,排除D项。

3. 解题技法

(1)数据表格、统计图题:首先,根据题干材料和问题、图表表头和注释等进行知识定位,确定考查的知识范围(知识内容、阶段特征、基本理论等)。其次,按顺序读图表。要横看、纵比再综合,全面寻找有用的历史信息。读图表时不要只是看表格的数字,还要从中总结出数据间的变化趋势,是递增、递减、持平还是曲折发展。(横看要看哪种因素占多数;纵比要得出变化趋势;综合要根据时间找变化原因)

(2)折线曲线图题:要找准变化发展趋势的关键点(起点、顶点、终点、转折点等),运用所学知识把关键点所反映的历史时期、阶段特征、重大事件等与变化发展趋势相印证。

(3)饼状图题:要阴晴圆缺看大小,主要看不同事物在其中所占的比重大小,结合所学知识和时间阶段特点找到答案。

另外,如果遇到表格要素较多时,可先将表格的要素分类,然后再比较,可对表格有更清楚的认识。

4. 应用体验

1.(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27)表1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表1 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

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

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2.(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31)图5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可以推知()

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

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

3.(2012·全国新课标卷文综·35)图5为世界贸易中国家和地区所占份额示意图。它反映出在()

图5

A.关贸总协定维持了世界贸易秩序的基本稳定B.率先进行新技术革命的国家贸易量增加

C.20世纪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趋势D.多极化趋势取代了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4.(2016·海南单科·23)表1是美国、日本、联邦德国三大产业产值在其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情况。

表1

表1中的数据反映了三国()

A.第三产业带动经济发展B.农业生产衰退

C.产业结构出现严重失衡D.工业发展滞后

5.(2016·江苏单科·9)下表是1894~1914年英、日等国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

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A.《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B.对英贸易比重降低表明英国国际地位的明显下降C.这一阶段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商品倾销为主D.对其他国家贸易比重变化折射出中国国际地位提高6.(2015·山东文综·17)图5是英、德、俄、日四国中的某一国在中国出口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变化示意图。这一国家是()

A.英国B.德国C.俄国D.日本

7.(2011?山东文综卷·15)图6为1600~1913年西班牙、荷

兰、英国和美国(自殖民地时代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

线图。其中,代表英国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8.(2010·辽宁、湖南、宁夏文综·27)表2 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1368——1505)徽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情况表

A .宝钞在民间的信用降低

B .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

C .生活资料均可作为支付手段

D .白银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

9.(2011?江苏单科卷2)右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

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A .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

B .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

C .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D .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

10.(2011?北京文综卷19)下表是中国某一时期不同所有制企业总产值对比表(单位:%)

A.1946 1949

B.1952 1956

C.1966 1976

D.1978 1982

(四)概念型选择题

1. 题型特征

概念型选择题是指对历史基本概念进行阐释的选择题,主要考查对历史概念的再认再现和理解阐释能力,要求准确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对其内在规律和本质属性进行准确把握,题干中常见的提示语有“内容是”“标志是”“性质是”“特点是”“最准确的理解是”等。这类题的命题多数会在备选项的表述上采用混淆手法,或偷梁换柱,或以偏概全,或以末代本,因果倒置等。

概念型选择题的考查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题干概念类,即题干提供一个概念,选项提供与此概念相关的四个阐释,要求从中找出一个最符合题干概念的阐释。二是选项概念类,即题干提供某种现象的阐释,选择提供四个概念,要求从中找出符合题干阐释的概念。三是隐性概念类,即题干和选项均不出现概念,但解题时要使用概念。

2. 高考例析

(2011·山东高考)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

A. 郡县制

B. 察举制

C. 科举制

D. 行省制

【解析】本题运用评论性材料,考察对科举这一概念的理解判断,解答需要理解备选项中四个历史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科举制使封建社会普通下层的老百姓也可以通过考试获得参与国家政权的机会,故“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科举制通过选拔人才,出任各级各地官员效忠于皇帝,从而扩大统治基础,加强中央集权,故“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C 项符合题意。郡县制、察举制和行省制都是只符合“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而不符合“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故排除。

3. 解题技法

(1)本质定性法:就是对历史概念的性质、本质等属性上的界定,即分析“该概念是什么”,凡是与题目所考查的概念性质不同的就要被淘汰。

(2)时空定量法:就是对历史概念的时间、适用范围等量度上的界定,即分析“该概念在什么时空区间内存在,在什么范围内适用”。

(3)理论分析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理解历史概念,可以迅速解答,如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等理论。

4. 应用体验

1.(2012·新课标全国卷文综·29)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C.专制程度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2.(2014·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26)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A.本质是善B.本质为恶C.非善非恶D.本善习远

3.(2013·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25)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4.(2013·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29)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5.(2012·新课标全国卷文综·34)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有人砍伐了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虽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

A.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B.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C.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D.审判结果取决于对法律的解释

6.(2009·新课标全国卷文综·29)罗马法规定:当事人若不向法庭提起诉讼,法庭即不予受理;一个人除非被判有罪,否则即是无罪之人;一个被控有罪的人,可在宣判前为自己辩护;法官审判应重证据等。这些规定后来成为现代法治的重要原则。下列各项中,符合上述规定的是()

A.法庭立案与否皆取决于案情B.被告在法庭审理过程中无罪

C.被告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辩护D.证据是法官判案的唯一依据

7.(2014·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33)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众议员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这一规定违背了《独立宣言》中提倡的() A.主权在民原则B.天赋人权原则C.各州自治原则 D.各州平等原则8.(2012·山东文综历史·9)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

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9.(2008·山东文综·12)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从古典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铸成了反对神学桎梏的武器。以下最契合人文主义核心内涵的古希腊名言是()

A.求知是人类的本性 B.心灵美比形体美更珍贵

C.人的出类拔萃为城邦增加的荣耀可以超过神 D.健康和聪明是人生的两大幸福

10.(2013·山东文综·14)20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对中国的某一新生事物产生了不同看法。前者认为它是“中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后者则认为20—30年代的苏联类似尝试,但“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它”是指()

A.土地改革B.“一五”计划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D.人民公社

(五)因果型选择题

1.题型特征

因果关系型选择题,即考查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原因和结果的选择题。此类题的基本结构大致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题干列出了某一历史结果,备选项中列出原因,在试题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原因是”“目的”“是为了”等,而在考查原因时又多进行细化,如考查“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历史原因”“主观原因”等;另一种是题干列出的是历史原因,备选项列出的是结果,在试题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影响”“结果”等。

2. 高考例析

(2011·全国新课标卷)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

A.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

B. 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度不同

C. 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

D. 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

【解析】解答本题关键应关注“公车上书”与五四运动分别发生的时代背景、领导力量以及斗争方式等。“公车上书”是1895年康有为等人联名上书皇帝,反对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公车上书时西方民主思想影响有限,而参与者也仅仅局限于上京应考的知识分子,而五四运动是在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和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冲击之下各阶层广泛参与的爱国运动。由此可以判断导致二者差别的主因是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B项是次要原因,D项是外因不是主要原因,C项不是原因。

3. 解题技法

(1)概念分析法:正确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如原因方面要区分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主要原因及次要原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历史原因及根本原因等。

(2)特征分析法:就是要注意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分析和把握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准确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二者之间谁是因谁是果;采取时间顺序的方法判断因果关系,在前者一般是因。(3)理论分析法:运用基本理论的推理得出答案,如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那么客观存在就是因,主观存在就是果。类似的还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利用这些基本理论就可以较为容易地作出判断。

提示:

(1)主观原因:(主观意识方面的原因)一般从领导某事件的阶级、阶层的主观目的、动机、决策或政策、方针等方面进行思考。(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

(2)客观原因:指与主观原因有紧密关系但又不受主观意识影响的原因,一般从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状况、政治状况、思想因素等方面进行思考。

(3)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

(4)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

(5)根本原因:政治层面的根本原因从经济层面入手;生产关系层面的根本原因从生产力(生产工具)入手;上层建筑层面的根本原因从经济基础入手;社会意识形态的根本原因从社会存在入手;历史事件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从内因入手;相同属性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从历史规律入手。

4.应用体验

1.(2013·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34)19世纪晚期德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

A.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B.国家分裂阻碍政治民主化

C.经济发展消解政治改革诉求D.对外战争影响国内民主进程

2.(2016·新课标全国Ⅲ卷文综·35)1875年以后,法国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处于政治运行的中心,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1958年,戴高乐就任总统,修改宪法,规定总统拥有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力。这一政治体制的变化()

A.有利于政局稳定B.确立了总统国家元首的地位

C.剥夺了议会的主要权力D.有助于两党制的形成

3.(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2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

4.(2016·新课标全国Ⅲ卷文综·25)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

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

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

5.(2016·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26)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A.经济严重衰退B.土地政策调整

C.坊市制度崩溃D.政府管理失控

6.(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7.(2011·新课标全国卷文综·29)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宫、拆孔庙、查禁孔孟“妖书”;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孝弟忠信,遵孔孟之仁义道德”。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主要是因为()

A.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

C.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

8.(2014·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30)1937年11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目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济上的具体行动。”否则,远东的暴力和动乱“就会达到不经受另一次世界大战的考验和磨难,就不可能制止和控制的程度”。他的主要目的在于() A.争取各国对华同情和帮助B.警示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

C.批评列强对日的绥靖政策D.敦促列强维护原有世界格局

9.(2016·新课标全国Ⅲ卷文综·29)1903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词,其根本目的在于()

A.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B.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

C.反对向西方学习D.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

10.(2010·新课标全国卷文综·30)19世纪中期,许多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来自中国,而在20世纪初年,大量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如劳动、方针、政策、理论等迅速传入中国。出现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A.中国留学日本人数增多B.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

C.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著D.日本先于中国接触西学

(六)比较型选择题

1.题型特征

比较型选择题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或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反映作为对象进行比较分析的选择题。它是对教材内容的重新整合,备选项中的表述基本上是教材中没有的,因此同学们在做题时要注意辨别备选项表述的正误。

从形式上看,比较型选择题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比较型选择题在题干中一般有“相同点”、“不同点”、“共同之处”、“相似之处”、“最大的不同点”、“最根本的不同”、“本质上的相似之处”等词语出现;隐性比较型选择题则没有明确的提示语。

从内容上看,这类选择题既有对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表面问题进行分析比较的,也有对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本质问题进行分析比较的,而后一种更常见。

2. 高考例析

(2012·海南高考)1917年7月,俄国临时政府下令向德军发起进攻,结果俄军损失惨重。同年9月,俄军最高总司令科尔尼洛夫发动反政府叛乱,派兵进逼彼得格勒;在布尔什维克党的组织下,首都几万名工人武装起来保卫首都并最终瓦解了叛乱军队。这些历史事件产生的共同结果是

A.催生了工兵代表苏维埃

B. 临时政府日已陷入困境

C. 为第一届人民政府成立创造条件

D.推动民主革命转入社会主义革命

【解析】本题考查俄国革命的过程,考查分析比较的能力,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是抓住材料中的时间“1917年7月”和“1917年9月”。A项,俄国在1917年3月的“二月革命”中已建立工兵代表苏维埃;C项,俄国十月革命为第一届人民政府成立创造条件;D项是1917年七月流血事件。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对外战争失败、内有军队的叛乱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这些加剧其危机,故选B。

3.解题技法

(1)认真审读题目,弄清题意究竟是让“求同”还是让“求异”。对“求同型”比较选择题,可采用找反例法来解答,即选项只要不符合比较对象中的任何一个,即可排除,只有都符合的才可以选择;对“求异型”的比较选择题,则要按照题目要求仔细辨别判断,找出正确的选项,在这一过程中,也可以寻找选项中是否有相同点,如果有,可以排除。

(2)明确比较对象,确立比较项,即找准比较的角度,如比较历史事件一般从背景、性质、方式、特点、结果、影响等方面思考。

(3)按照确立的比较项分项比较,归纳出他们的相同点或不同点,进行肯定或排除。

(4)运用历史理论进行分析判断。如共性与个性原理、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关系原理、量变与质变关系原理等。

4. 应用体验

1.(2011·新课标全国卷文综·30)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

A.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度度不同

C.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D.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

2.(2013·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35)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3.(2011?全国文综新课程卷35)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被称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其理论的共同之处是

A.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 B.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

C.推动了技术的重大突破 D.科学地概括出物质运动的定律

4.(2014·山东文综)在1543年出版的《天体运行论》中,哥白尼提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在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中,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理论。两种学说的共同意义是

A.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B.推动了近代科学体系的形成

C.提供了观察世界的新视角D.奠定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基础

5.(2012·山东文综历史·15)“兴起于18世纪初的美国文化,实乃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撞击融合后的产物。两项运动有个共通之处——而这正是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这里的“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是指()

A.反抗权威,强调个人自由 B.崇尚理性,重视法制

C.崇尚理性,强调个人自由 D.反抗权威,重视法制

6.(2008·江苏单科16)近代以来,英、德两国通过不同方式,先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以下关于两国政治制度相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君主为国家最高元首

B. 内阁首脑对君主负责

C. 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

D. 带有鲜明的专制色彩7.(2011?江苏单科卷11)下列图片可以反映建国后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

A.土地的使用权 B.土地的用途 C.土地的所有权 D.土地的规模

8.(2013·山东文综·16)下列关于李贽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C.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D.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

9.(2013·海南单科·12)魏源说:“变古愈尽,便民愈甚,虽圣王复作,必不舍条编(明代税制)而复两税(唐代税制)。”与这一思想差异最大的是()

A.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B.祖宗之法不足守

C.变者天下之公理D.托古改制

10.(2007·宁夏文综·29)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 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 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 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 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初中英语单项选择题答题技巧和练习

单选题解题方法和指导 1、直接选定法。 即直接利用相关语法知识,通过题干中的已供信息,捕捉到解题线索,从而得出答案的解题方法。如: 1)-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Jane? -Oh, my mother asks me some food for supper. A buy B to buy C buys D buying 2) We have worked for three hours. Now let ' s stop ___ a rest. A had B have C to have D having 3) This is a big class and ___ of the students are girls. A two third B second three C two thirds D two three 4) - I ' ve had eno ugh bread ,would you like ______ . A a few more B one more C another more D some more 此法主要用于较简单的试题,但必须要求对基本知识点,语法点熟练掌握。 2、关键词暗示法。 题目中的关键词对于快速而准确的判定答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找到句中的关键词,也就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如: 1) He has never been to Beijing before, ____ ? A has he B hasn' t he C did he D does he 2) -What did you see, Mary? -I saw a lot of trees on _____________ of the lake. A either side B all sides C .both sides D other sides 3) We have got two TV sets, but ____ works well. A any B both C neither D either 4) It___ ten years since we last ________ in Beijing. A was, met B has been, met C was, meet D is , meet 3、类推比较法如果对题目的备选答案没有十分把握或把握很小,不妨利用“如果A 对,那么B 也对”的类推法,从而将AB予以否定,如: 1) Who s the woman over there? - She is a ________ A teacher B a friend of mine C a famous actress D fourteen years old 2) Could you tell me when Tom _____ here ? A got to B arrived in C reached D reached to 4、前后照应法 解题时,为了透彻理解,要联系上下文,捕捉隐含信息,方能准确找出答案,此方法多用于两个以上句子或对话形式命题的题目。如: 1 )-Which would you like, coffee or milk? - __________ , I just want to have some hot water. A Either B Both C Neither D All 2) - Tom didn 't go to school this morning, didn 't he? - _____ , though he didn 't feel well.

(完整版)图表类选择题技巧(高考历史专项训练)

【图表类选择题】 一、地图 如何读地图,就是要先看图例,通过图例来了解和寻找地图内容,这是我们看地图的角度。许多考试用地图选用局部,这第一要高度重视城市地名等标注,第二要高度重视箭头领域范围等线条,这是引导我们发现特点的关键之处。 1、(2010年安徽卷)图4是一幅近代战争示意图, 与此对应 的时代主题是() A.“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 B.“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 C.“共赴国难” D.“将革命进行到底” 2、(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图4是依据《隋书·食货志》等制作的 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该图反映出 A.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 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 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 D.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 二、漫画 历史漫画往往凸出重大历史事件中各方力量之间关系的焦点冲突。 处理漫画要注意充分挖掘所有信息,以利于更准确表达,从而形成全局认识。要避免只见局部不看全局的错误。 7、(2010年全国Ⅱ卷)图3是反映古巴导弹危机 的漫画。漫画中的两个人物是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 (左)与美国总统肯尼迪。从漫画中可以提取的正 确历史信息是() A.美苏两国力量平衡 B.美苏两国相互制衡 C.苏联掌握使用核武器的主动权 D.美国拥有制约苏联的绝对实力 11、(2010年安徽卷)图3 是辛亥革命时期的漫 画《葫芦尚未捺下,瓢儿又起来了》,它表明() A.清朝统治面临崩溃 B.保路风潮已被镇压 C.武昌起义即将爆发 D.革命派的实力强大 三、图片 含大量照片在内的图片是考试常用材料,用以考察对历史特征 的判断。 处理该类材料要注意:①通过上面的文字信息判断相关的历史 事件;②通过图形风格推敲历史时间;③通过其中人物事物判 断历史归属;④通过画面场景理解相关历史;等等。 12、(2010年安徽卷)邓小平曾将 一张飞乐音响公司股票作为礼物赠 送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范尔 霖。依据图5中的信息判断,当时 的中国() ①已经出现了股份制企业 ②开始建立股票交易市场 ③初步形成市场经济体制 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数学选择题答题技巧

数学选择题答题技巧 一、保持高度自信和旺盛斗志。 在保证充足休息的同时,重点背记认为可能会考的内容,也可以模拟中考考卷进行训练,以增强应考自信心。一定要回归考试说明,回归课本要求,回归近几年的中考试题。 考试说明是命题专家编的,通过它找到中等、难题的感觉。近期要特别注意数学基础知识 和基本技能;注意近几年中考的主干知识,在最后阶段还要特别注意数学知识网络的梳理 和完善,不要做难题、偏题,要把握正确的初中数学学业要求。同时可以再一次检查还有 什么公式、定理、概念没有复习或遗忘了。对中考数学“考什么”、“怎样考”有一个全 面了解。 二、有选择地做题,从数学思想上进行总结。 现在,已没有必要拿到题就做,可选择三类题认真做。第一类是初看还没有解题思路的;第二类是最近做错的;最后一类是以前做得比较慢的。做完后,还要从数学思想方法上 进行总结,比如它的解法中用到了初中数学中的哪些数学思想?一道题的解法中蕴含的数 学思想,往往为这道题的解题思路指明了方向。通过挖掘数学思想,我们就会形成一类问 题的解题理念,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三、充分利用平时坚持使用的“病例卡”。 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会做的题做错的现象,特别是基础题。究其原因,有属于知识方 面的,也有属于方法方面的。因此,要加强对以往错题的研究,找错误的原因,对易错的 知识点进行列举、易误用的方法进行归纳。同学们可几个人一起互提互问,在争论和研讨 中矫正,使犯过的错误不再发生,会做的题目不再做错。比如哪些是会做但做错了,哪些 是会做做不到底的,要非常清晰地把原因整理出来。曾经犯错误的地方往往是薄弱的地方,仅有当时的订正是不够的,还要适当地进行强化训练。 四、要训练各种考试能力。 有的学生平时成绩很好,但考试时发挥不出来,这个问题可通过加强训练来解决。用 与中考试卷结构相同的试卷进行模拟训练,并对每次训练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既可发现问题、查漏补缺,又可提高适应考试的能力。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要有正确的战略战术。 上了考场后,在接到考卷和允许答题之间,一般会有几分钟的空档,考生应该很快地把题 目浏览一遍,找题目最薄弱的环节下手,寻找突破口。首先是认真审题,要一字一句地 “读题”,而不是“看题”,读懂题意后再着手解。其次在解题时思想要高度集中。运算 时不妨一边计算一边默读,从草稿纸上抄到试卷时也这样做。 慎做容易题,保证全部对;稳做中档题,一分不浪费;巧做较难题,力争得满分。也就 是把该拿下的分数全部拿下来。因此,建议在做选择题时要用直接法、间接法、形数结合、特殊值排除或者验证等各种方法并用。对于填空题,主要是以课本上的基本公式、基本定

政治答题技巧方法汇总

政治答题方法与策略 一、单项选择题 1.答题步骤(三看) 1)先看材料 2)再审(看)设问 3)针对设问结合材料寻找(看)唯一正确答案 2.常见错误 1)选项本身正确,但与材料和设问无直接关系,不选。--排异法 2)选项中出现两项以上符合题意或都不完全符合题意的,这时要“好中选优””--最佳选项法 3)从近年中考情况看,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对书本知识要理解到位,不要因材料的内容而误导。--夯实双基法 4)其他方法: ①注意备选选项用词的妥当性,带有绝对语气地选项应酌情考虑 ②看题目与答案、答案与答案之间的关系【如积极和消极、矛盾、选择、递进、包含、并列、因果等】 ③做完后检查,将题目和答案连起来念一遍,找语感。 ④看材料最后一句的设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做3个角度)和主体(谁、国家、政府、某人) ⑤千万不要犯经验主义错误,每一道都应该看完全,越有把握的题,越要注意

二、主观题的一般方法: 总的方法: 1.审材料:熟读材料,概括提练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2.联系教材或考纲,找出材料内容与教材或考纲相关的知识或考点。(重中之重) 3.理清思路,根据问题组织答案。 ①所出问题不管如何千变万化、花样翻新,不外乎四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综合型。 ②组织答案不管怎么复杂麻烦,也不外乎三个方面的来源:教材、背景材料、时政生活。 [基本思路:看设问→看材料画关键词→归纳中心→回归课本→筛选知识→写出观点] 简答题答题步骤:结合材料,针对设问,回归课本知识,问什么,答什么,不需要展开。即:问是什么,归纳材料的中心意思;问为什么,答所问问题的原因、作用或意义等;问怎么做,答所问问题的做法;问综合型问题根据问题与分数要求回答上述三个问题中的二--三个方面。【注意:概念型题不管多少分,问什么就答什么;开放性题,有多少分,就写多少点,几分一般意味着要答几点】 分析说明题步骤:【分值高,能力要求也高。一般要求考生结合背景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是什么——要求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材料的主要意思。一般要借助标点符号(;。)分清材料讲了几层意思,借用材料中的标题、关键词或中心句子来组织答案。

高考历史试题分类大全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名题精解》栏目分课汇总(岳麓版) 史学常识 名题分解 整理人:龚哲山(福建莆田五中历史组) 一、选择题 1.(2011·天津文综·1)下列各组古今地名对应正确的是() ①大都--北京②汴梁--开封③临安--苏州④益州--成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B 本题考查古今地名对照,意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可用排除法,临安是今天的浙江杭州,故排除③即可。 2.(2011·福建文综·13)1925 年初,土耳其改革者发动对旧式礼拜帽的批判,引起了社会上的强烈不满,但欧式帽还是在土耳其流行起来。在百姓中最流行的是鸭舌帽,因为在做礼拜时可以把帽舌反过来朝后戴,前额依旧可以贴在地上。这种现象反映了() A.现代与传统之间的一种妥协 B.现代是假,传统是真 C.传统是假,现代是真 D.百姓被迫戴鸭舌帽并改变信仰 【解析】A 本题的时代背景是土尔其凯末尔革命中的政教分离。从题干信息分析可知,代表现代的欧式帽虽遭遇强烈不满,但最终还是被接受了,但做礼拜时还是把帽舌反过来朝后戴,可见人们在接受现代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没有完全摒弃旧的礼仪,同时“前额依旧可以贴在地上”反映了人们依旧可以进行作礼拜祷告,是传统的体现,故选A项。欧式帽最终还是被人们接受了,所以现代也是真,排除B项。做礼拜时还是把帽舌反过来朝后戴,传统也没被完全摒弃,仍然存在,也是真,排除C项。D项中所谓的信仰与材料的信息不符,排除D项。3.(2011·浙江文综·14)有学者根据材料一“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煤),无一家燃薪(木柴)者”,得出宋代开封生活燃料已用煤取代木柴的结论;又有学者根据材料二“赐在京(汴都)官员柴、炭各有差,柴578万,炭585万”,对上述结论予以反驳。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两位学者所用材料相互矛盾,结论都不能成立

中考英语单项选择题解题技巧.doc

初中中考英语单项选择题解题技巧 【解指技巧】 单项选择是一种容量大、考查面广的题型。它可集中考查词法、句法、语法知识。因此在各级各类考试中,单项选择是必不可少的题型。 要做好单项选择题,首先必须熟练掌握句型、固定搭配、习惯用法、语法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还应该了解一些解题技巧,提高解题的综合能力。 解答单项选择题,一般要经过四个阶段 :阅读审题——观察分析——选择判断——复查验证。 1. 阅读审题 :首先要默读试题中的英语句子,了解空格在句中所处的位置,句子缺少什么成份,初步确定一个答案的范围。根据备选答案二者结合起来就会大致明白考查什么。例如 : He goes to work by bus . A. So do I B. I so do C. I do so D. So am I 默读此题后,就不难知道,此题缺少的是一个跟前句有关的一个句子;再根据选项就会清楚此题是考查副词“so”一词的用法(前边的情况也适于另一个人或物),只能选A。 2. 观察分析 :这是一个快速而又严密的思维过程。要求将试题中所提供的条件和备选答案的情况结合起来去分析、推理、排除那些明显不符合试题,甚至本身就有错的各选项目,再在剩余的备选中比较分析。例如 : Wang Fang is young,but she plays ping-pong her mother. A. as good as B. as well as C. as better as D. as best as 根据观察分析就会清楚,C、D两项本身就不能成立,应先排除,只能在A、B两项中选。 3. 选择判断 :在分析句子和备选答案的基础上,经过反复验证,选出一个使句子语法正确、语意通顺,附合逻辑道理的答案。 就上例所示,先排除了C、D,就在A、B两者中选。因句中“play”为一个行为动词,需用一个副词来修饰,故应选择B。 4. 复查验证 :将所选答案放在句中空格处再默读全句。首先看是否顺口,再在读法、意思和逻辑关系上推敲一下,完全符合条件则可放心。 这就是做单项选择题的总过程。其次,事实上大多数同学在许多情况下靠语感选择答案,所谓语感就是平时知识的积累,是技巧的熟练,就是读来顺口、有把握。特别是情景反应式选择题运用此法效果更佳。例如 : 1)—“Happy New Year!” —“”. A. Happy New Year, too B. Thank you very much C. You’re right D. The same to you 根据平时练习的情景对话,一读就会感到D是正确的。 2)—“Mum,can I watch TV now?” —No,you must finish your homework first. A. doing B. do C. to do D. done

中考历史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中考历史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一、选择题的类型 历史选择题的类型有:表述型、否定型、因果型、比较型、组合型、排序型、材料型。对选择题的解答既要了解题型,还需要掌握科学的解题思路和技巧。 二、各种选择题型的解题技巧 1.表述型选择题:这是选择题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也称肯定型选择题。特征是:题干中常用“是”、“表现在”、“反映出”、“标志是”、“开始于”、“容是”、“性质是”、“特点有”等提示语。这种类型的题是对历史基础知识的实际及再认、再现能力的考查,一般难度不会太大。 【解题技巧】:每一道选择题题干中都会有时间、地点、主语、关键词、限定项等,考生做题时一定先找出时空的限制项,其次抓住题干中的主语和关键词,最后看限定项的容,若能准确找准这三个条件,再结合给出的选项,运用排除法很容易找到正确答案。 2.否定型选择题:又叫逆向选择题,要求学生选出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这种题型的提示词有“错误”、“不正确”、“没

有”、“不是”、“不包括”、“无关系”、“不属于”等词语。这种题型是对学生基本功扎实程度的考查,对一般学生来说难度不大,只要心细,逆向选择就可以。 【解题技巧】:遇到这种类型选择题时,学生在审题时首先将不正确三个字用笔划出来,提醒自己这道题是否定型选择题,在找答案时一定格外小心;其次,在选择做题的方法时,学生可根据自己对历史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来作答。基础知识好的学生可采用直选法,建议一般学生采用排除法较好。 3.因果型选择题:即考查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原因和结果的选择题。题干中常常出现的词语有“原因是”、“主要原因”“根本原因”、“目的”、“是为了”等。这种类型的题是对学生分析原因问题的考查,有一定的难度。 【解题技巧】:因果型选择题要求学生要分清原因有:主观原因与客观原因、主要原因与次要原因、直接原因与间接原因、历史原因和根本原因等,考生应学会全面分析和把握影响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关系是因果关系,用迁移的知识,判断出正确答案。在平时做题过程中,考生一定要积累一些经验,例如:根本原因、主要原因一定是因,不能选择外因;根本原因如果是政治问题,落脚点一定放在经济上,如果是经济问题,落脚点一定放在政治上等。

高考历史主观题分类指导,各类题型全汇总

高考历史主观题分类指导,各类题型全汇总 内容措施型 一.什么是内容型历史试题? 这里所说的内容型试题,其实就是史实型试题。它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归纳、辨别以及材料与课本相联系的能力。 二.内容型试题的三大类别 1. 人物活动型(主要是考查选修四) 历史人物的活动一般具有三个特性:时代性;阶级性;类别性(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人物活动主要应从这三个特性(或三个方面)归纳。 2. 政策措施型(最重要的类别,主要考查必修部分的政治、经济、文化措施和选修一的内容等) 政策是国家或政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路线而制定的行为准则。措施是针对具体问题应采取的具体办法,可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归纳。 3. 思想观点型(主要考查必修三和选修二的内容) 思想观点是历史人物或团体、组织、派别的主张。思想观点既要强调历史行为的手段和目的,但更主要的是要指明肯定(赞成、主张)或否定(批判、反对)什么。

三.内容型和措施型试题的题型特征(主要的设问形式) 1. 内容类设问的呈现形式主要有:反映了什么内容,主要内容是什么,基本内容是什么,核心内容是什么,内容有哪些,等等。 2. 措施类设问的呈现形式主要有:具体措施有哪些,核心措施是什么、采取了怎样的措施,采取了哪些重要举措,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采取了那些应对措施,等等。 四.内容型试题解题的主要方法 1. 准确识记、归纳课本相关知识。 2. 对高考中比重最大的材料型试题(选择和非选都有),要把提炼材料和联系课本知识并重。 背景原因型 一.什么是原因型试题? 原因型试题即要求回答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为什么会出现或产生。 二.背景、原因、条件三者的区别与联系: 原因型试题包括背景、原因、条件三种不同设问。一般而言,三者是有区别的,背景的范围最广,原因或条件是背景的组成部分。条件更注重客观性,原因注重主观性。有时三者可以通用,即背景、条件也是原因。常见的前提是原因,

初中数学期末考试答题技巧汇总

常青藤真教育初中数学期末考试答题技巧汇总 一、答题原则 大家拿到考卷后,先看是不是本科考试的试卷,再清点试卷页码是否齐全,检查试卷有无破损或漏印、重印、字迹模糊不清等情况。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报告监考老师处理。 答题时,一般遵循如下原则: 1.从前向后,先易后难。通常试题的难易分布是按每一类题型从前向后,由易到难。因此,解题顺序也宜按试卷题号从小到大,从前至后依次解答。当然,有时但也不能机械地按部就班。中间有难题出现时,可先跳过去,到最后攻它或放弃它。先把容易得到的分数拿到手,不要“一条胡同走到黑”,总的原则是先易后难,先选择、填空题,后解答题。 2.规范答题,分分计较。数学分I、II卷,第I卷客观性试题,用计算机阅读,一要严格按规定涂卡,二要认真选择答案。第II卷为主观性试题,一般情况下,除填空题外,大多解答题一题设若干小题,通常独立给分。解答时要分步骤(层次)解答,争取步步得分。解题中遇到困难时,能做几步做几步,一分一分地争取,也可以跳过某一小题直接做下一小题。 3.得分优先、随机应变。在答题时掌握的基本原则是“熟题细做,生题慢做”,保证能得分的地方绝不丢分,不易得分的地方争取得分,但是要防止被难题耗时过多而影响总分。 4.填充实地,不留空白。考试阅卷是连续性的流水作业,如果你在试卷上留下的空白太多,会给阅卷老师留下不好印象,会认为你确实不行。另外每道题都有若干采分点,触到采分点便可给分,未能触到采分点也没有倒扣分的规定。因此只要时间允许,应尽量把试题提问下面的空白处写上相应的公式或定理等有关结论。 5.观点正确,理性答卷。不能因为答题过于求新,结果造成观点错误,逻辑不严密;或在试卷上即兴发挥,涂写与试卷内容无关的字画,可能会给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损失。胡乱涂写可以认为是在试卷上做记号,而判作弊。因此,要理性答卷。

2020高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汇总

2020高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汇总 1.最佳型(程度型选择题) 是单项选择题中的基本题型,旨在考查对历史知识理解掌握的准确性,考查辩证思维能力。特点是题肢与题干隐含着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在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其它选项虽有一定道理,但因不够全面或不合题意而不能成为最佳选项。题干求答项前后,多有“最主要”、“最重大”、“最突出”、“根本”、“主导”等表示程度的副词和形容词。是选择题中难度最大的类型。 解题方法:先根据题干要求,确定好题目的逻辑思维关系,即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确定住“最佳”标准,进行判断。在此基础上,运用优选法,逐个比较、分析备选项,找出最佳答案。谨防以偏概全的错误,或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2.因果型 此类题目,旨在考查综合分析、运用知识的能力。通常将历史现象中存在的不同因素列出,再根据题干的指向列出相应的原因泪的或结果等。考查的角度有两方面:第一种形式由结果推断出原因,其结构是题干为果,备选项为因。第二种形式是由原因推出结果或影响,其结构是题干为因,备选项为果。常用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等表示。 解题方法:此类题目主要着眼于历史现象的背景、条件、结果、影响等方面的考查。要审清题意,明确因果关系,搞清命题意图。同时注意区别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内外因等要求。切忌因果颠倒,互相混淆,不分主次等。 因果关系型选择题在解题时需注意如下几点:一是要正确理解有关概念的含

义,如原因方面要区别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主要原因及次要原因、直接原因及间接原因、历史原因及根本原因等。二是要注意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分析和把握影响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三是在做题时要准确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二者之间谁是因谁是果。四是解答此类题的基本方法主要有:①采取时间顺序的方法判断因果关系,在前者一定是因。②运用基本理论的推理得出答案,如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那么客观存在就是因,主观意识是果。类似的还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同学们利用这些基本理论就比较容易作出判断。 因果关系型选择题,即考查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原因和结果的选择题。此类题的基本结构大致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题干列出了某一历史结果,备选项中列出原因,在试题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原因是""目的""是为了"等,而在考查原因时又多进行细化,如考查"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历史原因""主观原因"等;另一种是题干列出的是历史原因,备选项列出的是结果,在试题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影响""结果"等。 3.否定型(逆向选择题) 此类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史实不符的选项。其特点是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不是”、“无”、“没有”、“不正确”等词语,所以要特别注意逆向思维。 否定型选择题首先是考查同学们的识记能力,在此类题中较多涉及的是历史事实,解答的关键是对历史事实的本质、原因、影响、意义、评价等有一个完整的、准确的认识。其次此类题较多地考查同学们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能力,所以同学们要对历史概念的、实质有清晰的认识。第三、考查同学们的逆向思维能力,

高中历史概念型选择题答题技巧及专项训练

三.概念型选择题解题技法 题型特点高度重视对历史概念的考查是近几年来高考的突出特点。概念型选择题一般分为两种形式:一是在题干中提出历史概念,在选项中表述对概念的阐释,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含义是、内容是、标志是、性质是、特点是、表现是、准确的理解是等。二是在题干给出的是阐释或现象,在选项中列出四个概念,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反映了、目的是、实质是、性质是等’。 解答此类题目,主要从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等方面进行把握,通过对历史概念的定量、定性分析,正确地界定历史概念。同时,在平时要加强对历史概念的学习,准确地理解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解答此类型的选择题,一般采用如下的步骤: 第一步,审清时间、空间和设问限定词,明确答题的方向; 第二步,阅读题干或材料,把握关键信息,联系所学知识进行界定; 第三步,除了运用排除法外,还要注意背景分析法、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法、史论结合法等方法的运用。 常用的几种方法: 背景分析法——历史概念有其客观存在的特定的背景,根据历史事件和历史空间并联系所学知识,直接选取合适的选项。 定性分析法——背景分析法——历史概念有其客观存在的特定的背景,根据历史事件和历史空间并联系所学知识,直接选取合适的选项。 定性分析法——就是对历史概念的性质、本质等属性上的界定,即分析“该概念是什么”。凡是与题目所考查的概念性质不同的选项就要被淘汰。 定量分析法——就是对历史概念的时间、适用范围等量度上的界定,即分析“该概念在什么时空区间内存在,在什么范围内适用”。 理论法——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等辩证关系原理,阶级分析法等基本原理可以迅速解答。 史论结合法——运用唯物史观、辩证法的相应理论与观点对题干与备选项进行分析,再结合相关历史知识进行印证,从而找出最符合题意的选项 易错陷阱①核心概念理解不到位 例1.(2013·全国新课标卷I文综·29)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解析】“现代化”这个概念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 社会生活等方面都有内涵,我们不难排除C项和D项;剩下A项和B项,我们就来看哪个更能体现这个趋向了:“清末新政”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专制统治;而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目的是推翻封建专制统治,确立民主共和制度。两者比较,当然辛亥革命更符合题意了。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本题的陷阱是:对现代化理解不全面,不能理解现代化的程度,导致选项无法确定。 例2.1787年费城会议制定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规定:合众国不得授予贵族爵位。反映了美国宪法的主要原则是 A.民主主义B.平等主义C.自由主义D.共和主义 【解析】本题是当年正答率最低的一道题,是概念型选择题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材料信息是“合众国不得授予贵族爵位”,贵族爵位是可以世袭的,也就是说美国反对世袭。四个选项

最新初中数学选择题、填空题解题技巧

初中数学选择题、填空题解题技巧 黄俭红 选择题目在初中数学试题中所占的比重不是很大,但是又不能失去这些分数,还要保证这些分数全部得到。因此,要特别掌握初中数学选择题的答题技巧,帮助我们更好的答题,选择填空题与大题有所不同,只求正确结论,不用遵循步骤。我们从日常的做题过程中得出以下答题技巧,跟同学们分享一下。 1.排除选项法: 选择题因其答案是四选一,必然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那么我们就可以采用排除法从四个选项中排除掉易于判断是错误的答案那么留下的一个自然就是正确的答案。 例1 一次函数y=-3x+2的大致图象为( ) A B C D 解析:因为k=-3<0,所以y 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小,故排除C 、D 。又因为 b=2>0,所以图象交于y 轴正半轴,故排除A ,因此符合条件的为B 。 对于正确答案有且只有一个的选择题,利用题设的条件,运用数学知识推理、演算,把不正确的选项排除,最后剩下一个选项必是正确的。在排查过程中要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 2.赋予特殊值法: 即根据题目中的条件,选取某个符合条件的特殊值或作出特殊图形进行计算、推理的方法。用特殊值法解题要注意所选取的值要符合条件,且易于计算。 例2.如果m-n C.1m <1n D.m n >1 有些问题从理论上论证它的正确性比较困难,但是代入一些满足题意的特殊值,验证它是错误的比较容易,此时,我们就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解决问题。

例3 已知ABC △中,60A ∠=,ABC ∠,ACB ∠的平分线交于点O ,则BOC ∠的度数为 . 分析:此题已知条件中就是ABC △中,60A ∠=说明只要满足此条件的三角形都一定能够成立。故不妨令ABC △为等边三角形,马上得出BOC ∠=120。 例4、填空题:已知a<0,那么,点P(-a 2-2,2-a)关于x 轴的对称点是在第_______象限. 解:设a=-1,则P{-3,3}关于x 轴的对称点是 {-3,-3}在第三象限,所以点P(-a^2-2,2-a)关于x 轴的对称点是在第三象限. 3.观察猜想法: 这类方法在近年来的初中题中常被运用于探索规律性的问题,此类题的主要解法是运用不完全归纳法,通过试验、猜想、试误验证、总结、归纳等过程使问题得解。 例5 用同样大小的黑色棋子按图所示的方式摆图形,按照这样的规律摆下去,则第n 个图形需棋子 枚(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 分析:从第1个图中有4枚棋子4=3×1+1,从第2个图中有7枚棋子7=3×2+1, 从第3个图中有10枚棋子10=3×3+1,从而猜想:第n 个图中有棋子3n+1枚. 例6 一组按规律排列的式子:2b a -,53b a ,83b a -,11 4b a ,…(0ab ≠),其中第7个式子是 ,第n 个式子是 (n 为正整数). 分析:观察题干及选择支特点,区别各选择支差异及相互关系作出选择。 通过观察已有的四个式子,发现这些式子前面的符号一负一正连续出现,也就是序号为奇数时负,序号为偶数时正。同时式子中的分母a 的指数都是连续的正整数,分子中的b 的指数 为同个式子中a 的指数的3倍小1,通过观察得出第7个式子是20 7b a -,第n 个式子是31 (1)n n n b a --。 4、直接求解法: 有些选择题本身就是由一些填空题、判断题解答题改编而来的因此往往可采用直接法直接由从题目的条件出发通过正确的运算或推理直接求得结论再与选择项对照来确定选择项。我们在做解答题时大部分都是采用这种方法。 第1个图 第2个图 第3个图 …

高考英语单项选择题答题技巧

高考英语单项选择题答题技巧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考英语单项选择题答题技巧》的内容,具体内容:英语单项选择题是考查学生基础知识、语言应用能力的一种基本题型。下面是我为你整理关于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1. 找准关键词语有时题干中带有对解题起着关键作用的词语... 英语单项选择题是考查学生基础知识、语言应用能力的一种基本题型。下面是我为你整理关于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1. 找准关键词语 有时题干中带有对解题起着关键作用的词语,如果能迅速找准这些词语,再结合各选项的意义和特点,就能很快选出正确答案。例如: The Foreign Minister said, "_______ our hope that the two sideswill work towards peace." A. This is B. There is C. That is D. It is 解析:在名词性从句中,that既无词义,也不作句子成分,连接一个句子成分完整的陈述句。根据句意和句子结构,特别是that的暗示,可判断题干为一个含有主语从句的复合句,句首的it为形式主语,真正的主语为其后的that从句,故最佳答案为D。 2. 分析句子结构 有些试题的考点本来十分简单,但命题者却通过使用定语从句,或者将我们熟悉的固定词组有意拆分,重新组合,使我们在结构上产生错觉,出现迷惑。这时,我们只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仔细分析句子的结构,就会拨开迷雾。

例如: We keep in touch _____ writing often。 A. with B. of C. on D. by 解析:许多同学根据 keep in touch with(与....。.保持联系)这一搭配推断出此题应选A。但是选A错了,因为套此搭配此句意思不通,正确答案应是D,by 表示方式,bywriting 意为"通过写信",全句意为"我们通过经常写信保持联系"。请再看两例: (1) Weve talked a lot _____ cars. What about trains? A. of B. with C. about D. in 解析:由于受 a lot of 这一常用结构的影响,许多同学毫不犹豫地选了A,但是错了。原因是:若选 of,a lot of cars即为动词 talk 的宾语,但事实上,动词 talk 是不及物动词。正确答案是C,句中的a lot是修饰动词 talked的状语,talk about才是一个动词短语。全句意为"我们对汽车已谈了不少,现在谈谈火车怎么样?" (2) We all regarded the poor old man ____sympathy。 A. as B. with C. of D. by 解析:许多同学一看到句中的 regard 和选项中的 as,马上就联想到regard ... as.。.(把....。.看作....。.)这一搭配,从而断定此题应选A。错了,原因是将此搭配套入原句,句子意思不通。正确答案是B,句意为"我们大家都很同情这位老人"。 3. 适当转换句式 有时将题干的句式转换成自己更熟悉的句式,就很容易选出正确答案。比如将疑问句、强调句、感叹句或倒装句改为陈述句,将被动句改为主动句,

反映 说明 表明类历史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反映说明表明类历史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推理型选择题指以考查推理能力为主的、兼有考查记忆、提取信息、比较等能力的综合性选择题,其题干的提问项一般是说明、反映、表明或证明等字眼。这类题型具有较强的考查功能,近年来出现频繁,值得探讨。笔者不揣浅陋,试对该题型略作初浅分析,以就正于方家。 依据前提与结论的连接项所表明的关系是否充分,推理型选择题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充分条件型和非充分条件型。举例分析如下: 一、充分条件型 该类型提问项一般为“足以说明(证明)”等,表明题干所涉及的信息与题支(结论)必须构成充分条件,结论往往是必然的。 【例一】(2006年天津文综卷)欧洲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伏尔泰、魁奈十分推崇中国文化。伏尔泰认为,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和治理最好的国家”,“在道德上欧洲人应该成为中国人的徒弟”,信奉儒学的中国人“没有侮辱理性和曲解自认”。这足以证明, A.当时中国的社会制度比欧洲各国优越 B.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高度评价表达了欧洲启蒙思想家的共同看法 C.儒学和欧洲启蒙思想的主要内容相同 D.中国文化在欧洲启蒙思想家中产生过影响 简析:题支A:大前提:治理最好意味着社会制度比其他国家优越 小前提:伏尔泰认为,中国是“治理最好的国家”。 结论:伏尔泰认为,当时中国的社会制度比其他国家优越。 大前提:欧洲属于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 小前提:伏尔泰认为,当时中国的社会制度比其他国家优越。 结论:伏尔泰认为,当时中国的社会制度比其他国家优越。 依据前提,题支A与结论不符合,所以不能入选。 题支B:大前提: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和治理最好的国家”,“在道德上欧洲人应该成为中国人的徒弟”,信奉儒学的中国人“没有侮辱理性和曲解自认”,这句话是对中国文化的高度评价。 小前提:伏尔泰认为,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和治理最好的国家”,“在道德上欧洲人应该成为中国人的徒弟”,信奉儒学的中国人“没有侮辱理性和曲解自认”。 结论:所以,伏尔泰对中国文化进行了高度评价 依据前提无法推出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高度评价表达了欧洲启蒙思想家的共同看法。 如果要结论正确,那么它的充分条件至少有两个: 1、欧洲启蒙思想家都对中国文化进行了高度评价。 2、伏尔泰是欧洲启蒙思想家的杰出代表。 题支C:大前提:没有侮辱理性是推崇理性的最低要求。 小前提:启蒙思想推崇理性。 结论:所以,没有侮辱理性是启蒙思想最低要求 大前提:伏尔泰认为中国人没有侮辱理性 小前提:没有侮辱理性是启蒙思想最低要求 结论:伏尔泰认为中国人对代理性的态度与启蒙思想最低要求一致。 依据前提,无法推出儒学和欧洲启蒙思想的主要内容相同 假定论题正确,其充分条件至少要包括: 1、启蒙思想推崇理性、反对封建专制和宗教神学、提出未来社会的理想蓝图(三权分立、君主立宪) 2、儒学主要内容是推崇理性、反对封建专制和宗教神学、提出未来社会的理想蓝图(三权分立、君主

9招“秒杀”高考历史选择题

9招“秒杀”高考历史选择题 如何迅速准确的完成历史选择题,是现在高三冲刺阶段学生需要努力解决的问题。下面和大家交流一下“秒杀”历史选择题的几个方法。 首先呈现“秒杀”高考历史选择题的9项神技。 1、优先关注“阿拉伯”(关注历史年代和数据) 历史选择题的阅读,快速准确提取信息是最重要的能力。历史选择题中的“阿拉伯”数字是很容易看到的信息。在一大堆汉字里面找到找到阿拉伯数字还是是很容易的。 历史选择题中的“阿拉伯”数字往往就是解题的关键,就是解题的钥匙。因为历史选择题中的“阿拉伯“数字,不是年代,就是与答案有关的数据。 2、“穿衣戴帽”是重点(关注标点符号括号引号书名号的作用) 大家知道在汉语言的表达中,标点符号占重要地位。这里的“穿衣”就是指括号和书名号。括号在历史选择题中的出现往往是用来解释说明题目中的关键信息,书名号的出现意味着材料的出处已经告诉。材料的出处了解了,材料的作者、作者的立场等许多问题就得到解决。“戴帽”这里指的是引号,历史选择题中出现的引号,要么就是关键信息,要么就是强调的学科术语。在材料中运用标点符号的知识,进行快速解题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 3、绝对化的选项一般错误 4、省略号后有答案,否则也会被省略 5、抓大放小抓主流,有全集时不选子集 6、矛盾的互补选项中必有一个是答案 7、答案一般是主流,陌生选项不靠谱 8、看见什么选什么(题目考察的是历史现象) 9、看见什么不选什么(题目考察历史本质、规律、特点)

这9大技巧其实反映了高考中历史学科的特点:历史学科是高度关注历史问题的时空定位的,历史高考是特别强调历史学科概念和体系结构的,历史学科高考特别关注学生历史思维逻辑的培养的。 下面我们来分析高考历史试题。对每一个题目做一个简单的解析,大家一起体会一下高考历史选择题的解题思路。 1.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A.河南 B.河北 C.陕西 D.山东 解析:本题首先要优先关注“穿衣戴帽“的关键考点“雅言”。“雅言”就是西周的普通话。然后本题考查学生的历史逻辑推理能力。“雅言”可能最早起源来自何处? 题目中的四个选项都是中国文化的发祥地,题目还是有一定的迷惑度的。这时古代文明起源的知识越多越可能形成解题的障碍。就是心理学上的“前摄效应”。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红山文化范围传播。应该说中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起源就是听说过一些名词,不可能作深入的研究和分类能不要强调原始文化的地理分布。所以老师对题目的讲解不要从复原历史,传播文化的角度,从历史逻辑的角度让学生推理就行。一是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今天的普通话与首都北京有密切的关系,“雅言”也应该当时的首都镐京(近西安)有关系,得出答案C。这是最简单的做题方法。高考历史命题特别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历史学习的对接。一是学生看到了西周想到教材上的分封制,分封其实就包含着文化的传播。谁来分封?周天子。周天子在哪里分封?陕西。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的讲题方法是一些学生在高三历史成绩在经过刻苦努力学习之后不升反降的主要原因。这就要求老师在分析试题的时候一定引导学生,按照中学生应该有的逻辑思考问题。 2.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数学选择题答题技巧方法

数学选择题答题技巧方法 数学选择题答题技巧 一、保持高度自信和旺盛斗志。 在保证充足休息的同时,重点背记认为可能会考的内容,也可以模拟中考考卷进行训练,以增强应考自信心。一定要回归考试说明,回归课本要求,回归近几年的中考试题。考试说明是命题专家编的,通过它找到中等、难题的感觉。近期要特别注意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近几年中考的主干知识,在最后阶段还要特别注意数学知识网络的梳理和完善,不要做难题、偏题,要把握正确的初中数学学业要求。同时可以再一次检查还有什么公式、定理、概念没有复习或遗忘了。对中考数学“考什么”、“怎样考”有一个全面了解。 二、有选择地做题,从数学思想上进行总结。 现在,已没有必要拿到题就做,可选择三类题认真做。第一类是初看还没有解题思路的;第二类是最近做错的;最 后一类是以前做得比较慢的。做完后,还要从数学思想方法上进行总结,比如它的解法中用到了初中数学中的哪些数学思想?一道题的解法中蕴含的数学思想,往往为这道题的解题思路指明了方向。通过挖掘数学思想,我们就会形成一类问题的解题理念,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三、充分利用平时坚持使用的“病例卡”。

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会做的题做错的现象,特别是基础题。究其原因,有属于知识方面的,也有属于方法方面的。因此,要加强对以往错题的研究,找错误的原因,对易错的知识点进行列举、易误用的方法进行归纳。同学们可几个人一起互提互问,在争论和研讨中矫正,使犯过的错误不再发生,会做的题目不再做错。比如哪些是会做但做错了,哪些是会做做不到底的,要非常清晰地把原因整理出来。曾经犯错误的地方往往是薄弱的地方,仅有当时的订正是不够的,还要适当地进行强化训练。 四、要训练各种考试能力。 有的学生平时成绩很好,但考试时发挥不出来,这个问题可通过加强训练来解决。用与中考试卷结构相同的试卷进行模拟训练,并对每次训练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既可发现问题、查漏补缺,又可提高适应考试的能力。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要有正确的战略战术。上了考场后,在接到考卷和允许答题之间,一般会有几分钟的空档,考生应该很快地把题目浏览一遍,找题目最薄弱的环节下手,寻找突破口。首先是认真审题,要一字一句地“读题”,而不是“看题”,读懂题意后再着手解。其次在解题时思想要高度集中。运算时不妨一边计算一边默读,从草稿纸上抄到试卷时也这样做。 慎做容易题,保证全部对;稳做中档题,一分不浪费;巧做较难题,力争得满分。也就是把该拿下的分数全部拿下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