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影视美学复习资料

影视美学复习资料

影视美学复习资料
影视美学复习资料

影视美学复习资料

影视美学:是关于美和审美的科学,研究观众与影视艺术之间的关系。它包括影视艺术创作、艺术作品和艺术评析。

1,电影艺术——一种以电影技术为手段,凭借画面和音响为媒介,通过银幕上不断运动的时空来创造形象,再现或表现生活的艺术。

2,电影不同于其他艺术的特殊规定性表现为

(1)综合性(电影是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综合体)

(2)视像性

(3)逼真性

(4)运动性

(5)蒙太奇

(6)群众性

(7)技术性

3,加拿大传播理论家马歇尔.麦克卢汉提出了

热媒介——电影,照片是以高清晰度延伸人的感觉的;

冷媒介——电视是低清晰度延伸人的感觉的

4,张凤铸关于电视艺术的界定:电视艺术——电视的派生,主要指电视屏幕上播出的,运用电视艺术手段塑造的审美对象(形象)的各类文艺节目。

其前提——电视和电视艺术是两个概念,电视是母体,它包括新闻节目群,又包括艺术节目群,它具有新闻属性,又具有艺术属性。

5,苏珊.朗格——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

6,影视美学中电影美学

(1)格式塔心理学派

(2)A电影本性论——巴赞,克拉考尔

B形象本性论——蒙太奇派的爱森斯坦,普多夫金,格里菲斯,都是从本性论的立场阐释电影美学。

C贝拉.巴拉兹的《电影美学》——从电影艺术形式的发展过程来探讨电影的美学特性,将经验总结,技巧(如特写,剪辑,镜头)等与风格,形式结合在一起。

(3)社会思潮,哲学原理结合镜头表现来电影美学的社会电影理论,精神分析学电影理论,电影中的结构主义美学,符号学美

学(如麦茨,艾柯)

(4)电影流派或断代史的角度来论述自己的美学观的,中国的左翼电影,西方的先锋派,抽象电影,超现实主义电影,法国“新

浪潮”电影。

7,麦茨在其《电影语言》中将当代西方电影研究分为四大类:电影批评,电影史,电影理论和电影学。

8,影视美学是门类美学之一种,它有赖于技术的特点,它又必然与使用美学相关。

影视美学同大众文化,传播美的关系更为直接受当代文化的影响特别深刻,同时又深刻地反作用于当代的文化走向。

(1)“美学之父”鲍姆.嘉通第一个提出美学是独立的,其认为美学就是研究美,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

(2)古典主义哲学集大成者黑格尔认为,美学是研究艺术美的。

(3)以车尔尼雪夫斯基为代表,站在批判黑格尔的立场上,提出了“美是生活”。

(4)研究审美心理学——移情说,心里距离说

20世纪70年代——前苏联——鲍列夫——改革理论

9,雷内.克莱尔——“如果有一种电影美学的话,它可以概括为两个字:运动。”

10,(1)影视美学是研究影视艺术中关于美和审美的科学,尤其应重点研究影视作品背后的文化哲学思潮和文艺思潮,观众与影视艺术间的审美关系。

(2)影视美学研究的对象首先是影视美学的审美特征,影视艺术的规律,尤其是影视(电影)语言,影视(电影)思维。但又不仅仅是影视艺术的一般审美特征,它还包括影视艺术所内涵的思想,影视艺术与现实,与社会和人的关系。

11,(1)20世纪20年代的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电影——《卡里加里博士》,《贝壳与僧侣》,《一条安达鲁的狗》

(2)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先锋主义电影等,是主动接受弗洛伊德主义的;

(3)法国“新浪潮”“左岸派”电影——《四百下》,《广岛之恋》《去年在马里昂巴德》等——受存在主义影响最大。

(4)20世纪50年代末—70年代初,各种现代派电影——伯格曼《野草莓》《第七封印》弗里尼《8部半》安东尼奥尼《奇遇》《夜》《蚀》《红色沙漠》

布努艾尔1967年拍摄的《白日美人》;安格尔《天蝎座升起》

12、与“左翼”运动有关——《狂流》《春蚕》《神女》《十字街头》《马路天使》

抗战后的——《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万家灯火》《乌鸦与麻雀》

13、20世纪30、40年代——《一夜风流》《乱世佳人》《魂断蓝桥》《卡萨布兰卡》

20世纪70年代后的《克莱默夫妇》《致命的诱惑》《雨人》等,都极具现实主义倾向。

14、马克思《本的本质》推出美(美的本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15、美——一种能体现人的自由自觉的创造活动的,或能展示由主体参与的和谐的人际关系的,能观照到人的才能,思想,意志,品格,人格,爱欲,感觉等人的本质的,从而能引起人的愉悦之情和美好憧憬的具体可感的客观形象。

美的本质——正是这种既包括人的思维本质,也包括人的感性预约的人的本质力量的全面对象化。

16、影视艺术美的本质——(一)假定性与影视美的本质

(二)关于“蒙太奇“派及其文化背景

(三)“长镜头理论”背后的哲学

17、蒙太奇——(1)源自法文建筑学中,20世纪20年代被引进电影中

(2)意指——根据主题的需要,情节的发展,将所要表达的内容分解为不同的段落,场面,镜头,然后再将它们合符逻辑地加以重新组合,形成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

(3)乔治.萨杜尔——“蒙太奇是种将分开拍摄的片断(景)结合在一起的技术”

(4)前苏联库里肖夫——“创造性地理”实验——证明“蒙太奇原则是电影特性的基础”

(5)格里菲斯——《一个国家的诞生》《党同伐异》

18、电影眼睛派——维尔托夫

19、巴赞对长镜头描述:真正要在一个长镜头内展示一个行动或事件的完整段落,它至少应包括景深镜头,移动摄影和场面调度。

一是注重通过事物的常态和完整动作揭示动机;

二是连续拍摄的镜头——段落,便于再现生活真实的自然流程;

三是充分发挥镜头内部的审美表现力。

20、长镜头理论的捍卫者克拉考尔——明确提出电影应实现“物质现实的复原”,起到“拯救”的作用,在宗教意义上找到自我。

21、新现实主义VS “新浪潮”(现代电影)

相似处:观念与技术处理方面都是极为近似的。

二者强调电影的记录本性,要求真实,自由,和民主的反映现实,都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倾向,高度重视长镜头,景深镜头的运用,强调不能任意切割完整的时空,“尊重感性的真实空间和时间”。

区别:

一、艺术上“新现实主义”注重内容上的更新,而“新浪潮”“左

岸派”虽也要求真实反映和揭露资本主义的痼疾,但实际强调个

人化,个性化表现。

二、表现形式上“新现实主义”倾向真实的“反映”,“新浪潮”

着力于“表现”真实。

22、(1)“把摄像抗到大街上”

(2)维斯康蒂——《大地在波动》

(3)雷诺.阿——《母狗》《幻灭》《游戏规则》

(4)“新现实主义”代表作《偷自行车的人》《罗马11时》根据真实新闻拍摄的。

(5)戈达尔——《筋疲力尽》(对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的形象化解说)

23、目前流行的影视语言学、影视符号学都是基于影像感知论而来的。

24、现代影视艺术是一种以符合着声音一起出现的系列活动画面所构成的声像语言系统。

25 、电影中的旁白、对白、独白、音乐和其他声音、字幕等,是现代电影语言所不可或缺的主要元素的一部分。

26、法国学者克里斯蒂安.麦茨《电影:语言还是言语》,标志着电影符号学的问世,它除了受瑞士结构主义语言学家迪南.德.索绪尔理论影响,还与罗兰.巴特的符号学有特别深的渊源关系。

27、如果用符号学一般原理来理解影视语言,至少有三大系列:

(1)第一组系列,由各种镜头、场景、画面所构成的符码;

(2)第二组系列,由演员和编导所讲的,或用其他方法说出的语言,包括银幕上人物形象的对话、画外的旁白、独白以及字幕等;

(3)第三组系列,是音乐、音响效果系列的组合。

28、电影、电视剧的基本审美特征:

(1)电影、电视剧的综合性和多元审美。

(2)时空合一与超越时空。

(3)融声画于一体的有意味的形式。

(4)镜头内的运动与节奏。

(5)电视剧与电影之间的不同审美特性。

29、前苏联卡拉托佐夫的《雁南飞》,塔尔柯夫斯基的《伊凡的童年》、《安德烈.鲁伯缪夫》,这些电影被称之为诗电影;陈凯歌的《黄土地》,张艺谋的《红高粱》、《菊豆》、《我的父亲母亲》等,也被认为有诗电影的倾向,或显示出散文化特点。

《雁南飞》摄影师乌鲁谢夫斯基的摄影手法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

30、电视剧不同于电影的审美特征表现为:

(1)电影毕竟是在影院中的大银幕上放映的;强调的是“同一性”,电视剧体现自由的审美氛围。

(2)电影故事片一般长度为一两个小时:同等长度的时间内它所释放的能量远远大于电视剧。

(3)电视剧注重情节的曲折发展和故事的层层展开,而且大多有不少对白或“自言自语”,所反映的内容又是大众所熟知的,或者很容易被大众理解和接受,所以它比电影更大众化,更通俗化,也更容易广泛传播,甚至做到家喻户晓;

(4)现代电影观念的演进往往与思想、哲学、文化思潮直接相关,这就使现代电影必然与各种美学流派和方法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电视更偏重讲故事,情节的影响力远大于文艺思潮,哲学性探讨。

(5)电视剧制作的成本通常都低于电影。

31电视文化的基本审美特征:

(1)科技、传播与艺术性的联姻

(2)文化、教育与娱乐性的互渗

(3)处在矛盾中的兼容、多样与普及性的统一;

(4)现代意识中的“在场”、参与和选择性的相结合。

32、(美)丹尼尔.贝尔:“当代文化正在变成一种视觉文化,而不是印刷文化”

33、鲁伯.克拉克洪提出的文化概念——文化的基本核心:“文化的基本核心包括传统观念,尤其是其价值观念。文化体系虽可被认为是人类活动的产物,但也可被视为限制人类作进一步活动的因素”

34 、接受美学:

新起时间: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联邦德国,

代表人物:姚斯和伊瑟尔。

主要理论概念:

(1)“文学史悖论”指出审美的自主性与历史依存性间的矛盾,只有从接受的角度加以解决,并使二者得以沟通,才能使“美学方面与历史方面

的对立”得以不断调节。并指出,对新的文艺现象的阐释不能依赖于“业已完善的类型学、封闭的符号体系和形式主义的描述模式等万应灵药”,而应从作者、作品的公众的生产与接受的“动力学过程”中,去作出历史的探索。

(2)姚斯——“文学史就是作品的接受史”

“期待视界”:指在文艺接受中,读者、观众因其不同的知识结构、文化修养、社会地位所致,他们原先已有的各种经验、趣味、审美理想等,在观赏时就表现为一种潜在的审美期待。

(3)伊瑟尔——不仅本文是在读者(观众)的接受过程中才现实地转化为艺术作品,其潜在意义也是由读者的参与才得以实现的。

与影视艺术的关系:接受美学与影视自身的关系密切,视知觉的接受是主动的,对电视的影响是巨大的,对观众的审美认知的作用。(不确定)35、观众对电视剧的一般审美要求:

(1)好的故事情节与普遍性哲理的统一;

(2)题材的多样化与贴近老百姓的视点;

(3)娱乐性中的性格塑造;

(4)视觉冲击与强调声音和信息。

36影视艺术中的哲学观念是与现实主义、精神分析学、存在主义和后现代化分不开的。

37影视艺术中的现实主义精神(look P249)

苏联现实主义电影:初期:1934《夏伯阳》、《马克辛》三部曲、《伟大的公民》、

五六十年代:《第四十一》《雁南飞》《伊凡的童年》

七八十年代:《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受伤的小鸟》《岸》《恋人曲》《莫斯科不相信眼泪》《个人生活》《稻草人》

中国现实主义电影:20—40年代《姐妹花》《渔光曲》《一江春水向东流》《万家灯火》

解放初:《中华儿女》《白毛女》

五六十年代:《鸡毛信》《青春之歌》《五朵金花》《上海姑娘》《阿诗玛》《刘三姐》《冰山上的来客》

“十七年”:《林则徐》《早春二月》《林家铺子》

新时期:《巴山夜雨》《被爱情遗落的角落》《人到中年》《孩子王》38现代主义电影

20世纪50年代,法国的特吕弗、戈达尔、雷乃、杜拉,意大利的安东尼奥尼、费里尼、帕索里尼;后来的贝尔托卢奇,西班牙的布努艾尔、瑞典的英格玛.伯格曼、德国的法斯宾德、英国的大卫.里恩等以各种不同的电影语言和表意方式共同掀起一波波现实主义电影大潮。

现代主义中非理性色彩相当浓厚,

尽管现代主义电影有淡化情节,甚至反情节,否定人物性格的倾向,但一是唯非理性,既除了非理性外,强调重视人的独立主体、张扬自我、表现内心;二是就现代主义电影的发展变化而言,相对现实主义来说它是非理性的,但比起后现代主义电影,它仍具有一定现代主义的理性。

39、19世纪以叔本华和尼采为代表的唯意志论,

尼采的“上帝死了”的观念进一步促成了非理性主义、反科学理性主义的流行。

40.弗洛伊德理论“无意识”理论:

(1)认为人的整个意识体系犹如一座冰山,露出水面的一小部分是意识

领域,淹没在水底下的绝大部分山体是无意识领域。

(2)他称这种被压抑了的性本能为“里比多”.

(3)人类要减轻精神上的痛苦,就须采用“里比多转移”来形成性欲的

替代性满足,这种转移最常见的形式有两种,一是梦境;二是更为自觉的“升华”,最好的办法即是进行艺术创作。

“恋母情结”(又称“俄狄浦斯情结”)是弗洛伊德的又一重要命题。表现在他对《俄狄浦斯王》、《哈姆雷特》的解析。

41.荣格的“集体无意识”:他认为个人无意识是由冲动的愿望、模糊的知觉以及各种经验组成的,它们可能一度是意识,后因被遗忘或受到压抑

而在意识中淡化或消失了。而有些无意识则是按照习得性遗传储存在人的心灵深处的。这样,个人无意识也就往往表现为一种情结,它也有可能被重新召回到觉醒的意识中。但“集体无意识”并不是个人所获得的,而是从史前就遗传保存下来的一种普遍精神。(原型是种决定性力量)

42.拉康“镜像理论”的运用:

20世纪60年代起,拉康成为法国当时最有影响的精神分析学领袖。

概念:

1、《镜像阶段》从重新整合弗洛伊德的“自我”出发,提出了作为“我”

这一个体的三个层面:“理念我”“镜像我”“社会我”。

2、拉康称之为的“一次同化”:“自我的确立是在与另一个完整的对象

的认同过程中完成的”。

被直接纳入分析电影的“镜像文本”,用结构主义的方法来分析许多影

片与电影家的关系(如《爱德华医生》、《精神病患者》、《俄狄浦斯王》、《外国佬》、《犹在镜中》、《喊叫与耳语》),还出现了更多的制作银幕镜像或击碎镜像的叙事文本。

【教学内容要点】

绪论

一、学习目的要求

了解影视美学的定义、学科特征和研究的主要问题,建立起影视美学的初步印象。

二、主要教学内容

一、什么是“影视美学”

1、影视美学的定义

2、影视美学的研究对象

二、影视美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美学的关系

2、与文艺学的关系

3、与哲学的关系

4、与心理学的关系

5、与戏剧、绘画、文学的关系

6、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三、影视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

1、影视艺术的审美特征——美学本质

2、影视艺术创造的审美规律——创造美学

3、影视艺术欣赏的审美要求——接受美学

4、影视美学观念的演变发展

四、影视美学研究的现状

1.影视美学研究的不同方向——体系

2、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3、可资借鉴的研究成果

三、课堂讨论选题

1、什么是“影视美学”

2、影视美学在整个美学体系中的位置

四、课外作业选题

1、描绘美学体系结构图,确定影视美学的基本位置

2、影视美学与其他美学形态的关系

第一章影视美学的基本涵义

一、学习目的要求

掌握影视艺术共同的审美属性和影视美学的基本内涵,明确影视美学的概念和研究范畴。

二、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影视美学概念

1、电影、电视的定义

2、影视分立说

3、影视艺术共同的审美属性

4、影视互动的总体趋势

第二节影视美学的内涵

1、美学视野中的影视美学

2、影视美学的内涵及其研究范畴

三、课堂讨论选题

1、电影、电视的区别和共同之处

2、影视美学的研究范畴

四、课外作业选题

1、概括影视艺术共同的审美属性

2、分析影视美学的内涵

第二章影视艺术的文化定位——借助于光电技术的大众传播文化

一、学习目的要求

从文化的角度认识影视艺术,与当下的现实生活和影视艺术创作继续近距离接触,使学生认识影视美学的现实有效性。

二、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影视

1、普及性:影视媒介的基本状态

2、多媒体性:影视媒介的突出特征

3、商品性:影视媒介的社会属性

4、工业化:影视媒介的生产方式

5、娱乐性:影视媒介的显著特征

第二节影视传媒的大众文化特征

一、大众文化与影视传媒

二、影视传媒的文化特征

1、影视传媒具有大众文化的基本性质

2、影视传媒(大众文化)传达生活、文化转型的信息

3、影视传媒带来新的审美课题

三、影视文化的基本功能

1、社会成员群体性的日常生活内容

2、引领大众文化流向和人民生活情趣——审美教育、认知作用

3、影视文化的负面影响

第三节影视传媒的大众传播学特征

一、影视传媒的一般传播特征

1、影视传媒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2、特定的实践主体

3、特定的抽象层面—观察的经验

4、电影与电视的不同传播特征

二、影视传播的受众分析

2、影视受众的基本特征

2、受众接触影视媒介的动机

三、影视媒介对受众的影响

第四节社会语境中的影视文化

一、影视艺术与社会心理学

1、影视艺术与社会、时代的密切关系

2、影视艺术折射普遍的社会心理

3、社会心理制约影视艺术的审美取向

第五节影视艺术的时代风格

一、时代性与时代风格的多样性

二、后现代语境中的影视艺术

1、文化意义上的后现代

2、不同语境中的后现代

3、解构与建构

三、课堂讨论选题

1、影视艺术的大众传播属性与文化特征

2、影视传播的受众和语境

四、课外作业选题

1、解析大众文化

2、后现代在中国的表现

第三章影视艺术审美概论

一、学习目的要求

掌握不同影视美学理论的基本观点,在辨析的基础上学习具体理论的操作方法,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提升能力。

二、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影视审美的性质与特点

一、影视艺术审美的性质

1、以画面直观感知为基础的综合美感活动

2、影视审美是影视文本最终完成的途径

3、影视审美是以影视为对象的审美再创造活动

二、影视审美的特点

1、被动性和主动性的统一

2、漂游性与固定性的统一

3、直觉与理性的统一

4、个体性与集体性的统一

第二节影视审美的意义与作用

一、影视审美是精神生活的必然需求

二、影视审美是影视实现社会作用的桥梁

三、影视审美是培养主体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四、影视审美是影视创作的前提和影视评论的基础

第三节影视审美理论

一、电影艺术地位的确立

1、电影是一门艺术

2、“可见的人类”——电影是一种新兴的文化

二、蒙太奇电影美学观

1、蒙太奇的发展阶段

2、蒙太奇的基本种类

3、蒙太奇电影美学的主要观点

三、戏剧化电影美学观

1、戏剧化电影

2、戏剧化电影美学的主要观点

四、纪实性电影美学观

1、纪实性电影的发展阶段

2、纪实性电影美学的主要观点

五、现代主义影美学观

1、先锋派电影运动

2、法国“新浪潮”电影

3、商业性现代派电影

4、现代主义电影美学的主要观点

六、符号学的电影美学观

1、电影第一符号学

2、电影第二符号学——精神分析符号学

3、符号学电影美学观的主要特点

七、电影叙事学

1、电影叙事学的贡献

2、电影叙事学的主要观点

八、意识形态影视批评理论

1、意识形态理论

2、意识形态电影批评理论

3、意识形态电影批评的理论主要观点

九、女权主义影视理论

1、女权主义文论

2、女权主义影视批评理论

十、法兰克福学派的影响

1、对影视等大众传媒影响巨大而深远

2、对大众文化的批判

十一、后现代主义影视美学

1、后现代社会

2、大众传媒

3、后现代美学

4、后殖民主义

5、后现代在中国影视中的表现

三、课堂讨论选题

1、如何理解影视审美特点的对立统一关系

2、戏剧化美学观在当下的价值意义

四、课外作业选题

1、现代主义影视美学的历史贡献

2、第一符号学与第二符号学的区别

3、中国影视如何应对后现代主义的解构冲击波

第四章影视艺术的审美特性

一、学习目的要求

从影视艺术的审美元素入手,掌握影视艺术共有的和电视艺术独有的审美特征,并学会对影视艺术审美因素的具体分析。

二、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影视艺术的审美元素

一、影视艺术语言

1、蒙太奇

2、画面与声音

二、影视作品样式

1、基本分类

2、基本样式

3、影视的综合化趋向

三、影视艺术表演

第二节影视艺术的美学特性

一、综合性和技术性

1、综合性

2、技术性

3、综合性与技术性的关系

二、逼真性与假定性

1、逼真性—影视艺术的基本美学特性

2、假定性—影视艺术的重要特性

3、逼真性与假定性的关系

三、造型性与运动性

1、造型性

2、运动性

3、造型性与运动性的关系

第三节电视艺术独具的审美特性

一、多重假定的真实

1、多重性假定的决定因素——现代大众传媒的独特性

2、唤起生活真实感的主要因素

3、多重假定的地位与意义

二、兼容性

1、综合性与兼容性的区别

2、兼容性的表现

三、参与性

四、即时性

五、日常性接受

三、课堂讨论选题

1、画面的种类及其作用

2、影视艺术审美特征的辩证关系

四、课外作业选题

1、大众为什么看电视

2、大中欣赏影视作品到底在看什么

第五章影视艺术的审美心理

一、学习目的要求

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影视艺术审美活动继续深层次的把握,进一步认识影视艺术的美学价值和现实必须性,促进村史影视事业的使命感的建立。

二、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影视艺术审美与心理学

一、影视审美心理越来越受到重视

二、观影心理结构——影视艺术审美的心理学基础

1、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

2、审美感知与视知觉

3、镜像理论与审美快感

4、精神分析学的梦幻理论

5、接受心理

6、发生认识论

7、人本主义心理学

第二节影视审美的视觉心理

一、运动感和纵深感

二、视知觉

三、视觉快感

第三节影视审美的深层心理

一、影视艺术与梦的相似性

1、本质的相似性

2、运作形式的相似关系

3、工作方式的相似性

二、观众与梦境

1、观影主体与做梦主体的相似

2、“入片状态”——观看的深层心理

3、深层心理的满足

4、社会审美心理

5、感性满足和感性解放

三、精神分析的贡献和不足

1、经典理论向现代理论转变的标志

2、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第四节影视审美的接受心理

一、接受美学及其接受心理

二、影视欣赏的期待视界

1、期待视界的内涵

2、期待视界的意义和价值

3、定向期待与创新期待

三、以人为本

1、观众心理学

2、观众向影视的认同

3、电影电视的认同差异

4、观众接受心理研究

5、人本主义的启示

三、课堂讨论选题

1、影视审美快感的产生机制

2、如何确立以人为本的影视审美接受

四、课外作业选题

1、比较建立在不同的心理学基础的影视审美心理结构

2、当下中国影视与中国大众心理的关联状况描述

第六章中国美学与中国影视艺术的发展

一、学习目的要求

用美学的观念分析解剖中国影视艺术发展的情景,增强对传统美学的认同和发展本土影视艺术的自信心。

二、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国影视美学的文化属性

一、“教化需要”“伦理观念”

1、中国文化传统的反映

2、伦理道德注入了新的内容

3、传统文化的双重性及其反映

二、“人生态度”与“情感接受”

1、中国人的人生态度和情感表达

2、情感自律性——情与理和谐统一

3、中庸中和的审美观念和情感接受

4、对自然山水本能的亲近感

5、肯定和睦的人情世界追求天人合一的宇宙境界

三、突破传统与追新求异

1、中国影视发展的基本趋势

2、突破传统——一切文化艺术发展的客观趋势

2、突破与创新带来不同文化的地位改变

3、突破与创新带来审美取向的变化

4、突破创新的策略

第二节中国美学与中国影视艺术的关系

一、近期流行观点

1、中国美学与影视艺术相悖,无法融合

2、第五代、第六代导演西方获奖

二、中国美学对中国影视的深远影响

1、中国影视必然表现中国美学特征

2、中国电影历来受中国美学影响

3、电视表现中国传统美学

三、现代影视艺术与中国美学的互动关系

1、对中国美学的基本态度

2、“第五代”的变异与继承

3、武侠片与“儒道合一”

4、传统叙事与商业片走红

5、“仿像”与“意象”不可偏废

第三节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美学与中国影视艺术的融合

一、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矛盾的当代激化

1、“争夺眼珠的世纪大战”

2、美学的对立

二、思考与出路

1、忧虑

2、希望所在

3、弥合冲突的途径

三、全球化、高科技背后的文化霸权

四、民族影视审美的发展——应对文化霸权的策略

1、高科技为我所用

2、利用民族资源占领世界市场

3、中国文化传统与高科技结合

三、课堂讨论选题

1、中国传统美学在当代影视艺术产生过程中的有效性分析

2、中西美学互补的可能性

四、课外作业选题

探索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影视艺术发展的途径

【成绩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核占总成绩的20%,期末开卷考查成绩占总成绩的80%。

2、平时成绩评定

平时考核以平时作业、课堂讨论为主,占总成绩的15%,以平时考勤为辅,占总成绩的5%。平时考勤采用不定期抽查的方式进行。

3、期末考核评定

从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出发,主要考核学生对理论的把握和实际分析能力,考核采取开卷考查的方式。

【教材与参考书目】

指定教材

彭吉象:《影视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参考书目

1、谭霈生:《电影美学基础》,江西人民出版社1984

2、刘隆民:《电视美学》,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

3、高鑫:《电视艺术美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8

4、张涵王冠华:《影视美学》,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

5、金丹元:《影视美学导论》,上海大学出版社2001

电影评论怎么写

1.什么是电影评论

电影评论就是观众在观看完电影以后的所感所想。相对于专业人员来说,电影评论也可以写成复杂详细的电影分析。影片分析的最终目的即在于使人深入理解一部作品后,能更加欣赏它。相对于此,电影评论就可以宽松很多,评论者只要找出可欣赏点,在自己可理解范围内进行评论即可。

在网络发达D版电影猖獗(我坚决支持这种猖獗)的今天,使我们有机会可以看到各国各时期的电影。我们的视野因为电影加倍开阔,我想这是一个幸福的时期。然而这种便利实在是太容易得到了,一些东西随之混乱起来。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对电影的理解也就变得差异很大。

首先我们要决定将要写成的评论是写给谁看的。根据假想读者的不同,我们可以把评论分成是专业评论和非专业评论。在我的理解中,所谓专业评论是指能对电影制作者产生直接影响的评论,它可能包括场面调度的批评、摄影手法的批评、影片剪辑的批评、叙事结构的批评、表演的批评、主题象征意义的批评等等的评论。这种专业评论在网络上很少见,因为专业的评论需要借助一些辅助的评论工具,这些评论工具并不被非专业人员所熟悉,这样就使专业评论只能在某些小范围内产生影响。这些工具包括美学、结构主义、符号学、精神分析理论等等。根据切入的角度不同所选用的工具也不相同。

以下本文所讲的“评论”若没有特加说明主要是指“非专业评论”。

2.电影评论如何写

一般来说,当你看完一部电影,想写点东西表达一下自己对这部电影的感想或者领悟,这都是在自然不过的事情了。你可以写一篇跟自己心情有关的日记,也可以写一篇根据电影某个情节所引起的感性散文,或者还可以写一篇根据电影所描述的社会现象进行批判性的文章。基本上写出任何东西都是值得鼓励的。

2.1,写影评前的准备工作

在写一篇影评之前,我的建议是:

1,选一部自己喜欢的影片。在评论前,评论者首先是观众,自己喜欢最重要。同时建议要多看电影,但自己不喜欢的电影不要勉强看。

2,所选择电影要多看几遍。要尊重电影。

3,尽量多的掌握一些电影评论分析的工具,尽量多的了解此部电影相关资料。

4,搜集一下这部影片曾有哪些评论,以免重蹈前人说法。

5,要勇于怀疑。

2.2,观感与通过观感进行对电影的初步分析

在观看完影片以后,你的直接观感就是对这部影片的最初评定。要相信自己的感觉。事实上,对电影的最初分析已经在观看影片时完成。当观众看电影的时候会不自觉的向影片提出问题,“情节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演员所说的台词是否符合在影片中的身份?”在电影进行中的每时每刻观众都会对影片的“真实性”产生怀疑,观众会试图从电影本身的解释中找到“合理”的逻辑性,也会时刻根据以往的个人经验来审视着画面的可能性。观看好看的电影时我们会说,“是这样啊”或者“哦,原来还可以这样啊”。我们不喜欢的电影往往是那种看着很虚假的“不真实”的电影,这种电影就像是背叛的情人所讲的蹩脚谎言。当然,如何愉悦观众是电影制作人所要关心的,作为评论者来说,不但要找出电影好看(合理)的地方,还要试图分析为什么。

2.3 电影评论的基本构成

影评通常包含的几个部分:电影简介,评论正文,引文出处。

电影简介

电影简介可以分为电影的基本简介与服务于评论正文的扩展简介。

基本简介通常包括电影的原名,电影的中文译名(别名),导演,主要演员,类型,片长,上映时间,国家等等。最好也要找到这部电影的海报。这里除了电影名称以外其它都不是必写项目。根据评论的需要,我们还可以加入剧情简介。剧情简介是对电影的再叙述,由于评论者对于电影理解的局限,再叙述时应尽量避免加入有严重主观倾向性的解读。建议剧情简介不要超过200字。

评论正文

①从观感轻松切入评论

我们注意到,观感往往产生于电影中最能让观众理解或是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因此对观感的分析也就成为对这部电影最容易入手分析的切入点。我们只要问一下自己,这部电影哪里最吸引人,然后根据以往的经验或是分析工具解析一下为什么吸引人,评论就产生了。

观感作为最初对电影的评定,势必会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会因为评论者的不同有很大的差异。我们不必刻意减少这种差异,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差异,才使得评论更加开放,有了交流的土壤。因为影评的目的是发挥综合能力欣赏作品,同时将作品的丰美面呈现出来提供给别人,所以开放式的评论也就不必排斥专业分析工具。我们也不能夸大专业分析工具的功能,一个放诸四海皆准的影片分析方法并不存在。

观感是电影对观众的影响结果,它意味着观众从电影中最直接的得到了什么。对观众来说,观感从来就没有对错之分。作为评论者,要相信自己的观感,不要被导演的名气或电影所获得过的奖项等非电影本身的因素所左右。那些非电影本身的东西只能印证观感,而不能产生观感。

②列举部分常见的评论切入点

1通过主题解读评论:例如,你可以通过《不准掉头》来解读“倒霉”,可以通过《躲闪》来解读“少年的爱情”,可以通过《着魔》来解读“疯狂”。观感可以让你对某些电影归结出一个主题词语,然后品味分析一下,电影所提供的哪些感知手段让你对这个主题词有了更好的理解。一个电影是如何变成一个词语的诠释例证的?

2相似主题联想评论:《两支大烟枪》《尼古丁》。

3通过形式对比评论:例如,作为警匪片的《猎豹行动》对以往战争片形式上的借鉴,是否可以理解为一种拍摄警匪片的新方法。与之对比的对象可选择《黑鹰计划》。

4典型例证:例如,可以通过木偶片《美国战队》的分析找出若干“美国大片”所常犯的“大片通病”。

5同系列讨论:从茂瑙的《吸血僵尸》到《惊情400年》《刀锋战士》《吸血情圣》等这一系列以“吸血鬼”为主题的电影从内容到形式上有哪些变化。又比如说以同性恋为题材的《橱柜里的男人》《男人心中只有男人》等等。又或者《异形》系列或《黄飞鸿》系列等等。

6伦理讨论:例如可以通过《老男孩》与《发情日记》来比较东西方伦理差别,《关于我们的爱情》来讨论母女关系。

7了解型电影:例如,从《梦想阿根廷》与《官方说法》中可以对“军权政府”有个初步认识。也可以在《戏梦巴黎》中找到些“新浪潮”的气息。

8结合他人的评论对电影的再评论。

9对某些导演或演员的偏爱也可以让我们集中讨论一下他们的特色。例如我比较喜欢的安德烈.佐罗斯基、盖.瑞奇、伊莎贝尔.阿佳妮、夏洛特.甘宝等,他(她)们导演或主演的电影只要留意就可以搜集得到。

我们要小心的是通过“作者论”[注释]来分析电影,这种分析方法使用不当就会变成是评论者的一厢情愿。在某些不严谨的评论者那里,影片被诠释的面目全非,之后就可能是评论者对导演的非理性评论。本来单纯地影片分析,变成了一个批斗导演的檄文或是对某个“伟大人物”表示忠心的保证书。批评电影与批评导演当然是两回事,批评导演更像是一种私人恩怨。

然而我们又不能完全否定“作者论”是一个很容易入手且简单易行的电影分析的切入点。所以在评论的时候要多关注的是电影而不是关注导演,更不要试图证明自己比那个导演还要了不起。

10对电影影象的评论,如从电影叙事、景框构图、电影剪辑等做切入点。如对电影《罗拉快跑》进行分析评论。

③选择一种自己所熟悉的评论工具。评论工具的范围其实非常广泛,复杂的如前文所述的一些专业工具,简单的如个人的观感。特定工具的好处是可以把某些问题分析得更具体,更深

新版重庆大学电影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在我决定考研的那一刻正面临着我人生中的灰暗时期,那时发生的事对当时的我来讲是一个重大的打击,我甚至一再怀疑自己可不可以继续走下去,而就是那个时候我决定考研,让自己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新的人生方向。那个时刻,很大意义上是想要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不再让自己纠结于一件耗费心力和情绪的事情。 而如今,已相隔一年的时间,虽然这一年相当漫长,但在整个人生道路上不过是短短的一个线段。 就在短短的一年中我发现一切都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曾经让自己大为恼火,让自己费尽心力和心绪的事情现如今不过是弹指的一抹灰尘。而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心境变化,我认为,是因为,在备考的这段时间内,我的全身心进入了一个全然自我,不被外界所干扰的心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做着同样枯燥、琐碎、乏味的事情。 这不正是一种修行吗,若说在初期,只是把自己当作机器一样用以逃避现实生活的灾难的话,但在后期就是真的在这过程中慢慢发生了变化,不知不觉中进入到了忘记自身的状态里。 所以我就终于明白,佛家坐定,参禅为什么会叫作修行了。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所以经过这一年我不仅在心智上更加成熟,而且也成功上岸。正如我预期的那样,我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有了新的人生方向。 在此,只是想要把我这一年备考过程中的积累的种种干货和经验记录下来,也希望各位看到后能够有所帮助,只不过考研毕竟是大工程,所以本篇内容会比较长,希望大家可以耐心看完,文章结尾会附上我的学习资料供大家下载。

重庆大学电影的初试科目为: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4)英语二 (673)影视艺术理论 (933)影视艺术创作 参考书目为: 1,《中国电影史》 2,《外国电影史》 3,杨远婴的《电影理论读本》 4,大卫波德威尔的《世界电影史》 5,彭吉象的《影视美学》、《艺术概论》 关于英语 其实我的英语基础还是比较差的,起码在考研之前,这让我在英语学习中有一个非常大的坎要过,不过好在只要过了这个坎,英语成绩一定会有一个大幅度的提升,为了度过这个坎,我用了整整两个月的时间去看英语,用到的资料就是木糖英语的真题和单词,什么娱乐活动都没有,就只是看英语不停的坎,付出了读文章读到恶心的代价,虽然当时觉得真的很痛苦,但是实际上现在想来还是值得的,毕竟英语的分数已经超乎我的想象。 如果你的英语也很差,真的没必要自卑,拿自己的弱项去对抗别人的强项,徒增烦恼。在我复习的时候我不仅做了真题还顺带着背了真题里面的出现的高频率单词,这个基本上是背了两遍,虽然没有背的很熟,但是也丰富了词汇量,做真题,再背一背真题里出现的好句子。

电影概论复习笔记

电影概论复习笔记 第一篇:电影艺术概论 一、电影的本体界定 电影是一门技术——电影综合了图像技术、音响技术和后期制作技术等多种 技术手段。 电影是一门艺术——综合了影像、文学、音乐、表演、科技、工业、商业、 社会科学等诸多特征的综合艺术。 电影是一种产业——电影是能够创造巨大经济价值的文化创意产业之一。 电影是一种娱乐消遣的产品——看电影与阅读一本小说,听一场演唱会,看 一场魔术表演等等没有什么不同,甚至在感情、感想、感官方面的所得,都是一样的。 电影是一门学问——国内外有很多的高校都有专门研究电影的学科和专业 电影学。 二、电影的基本特性 1、时空与综合性 时间艺术:音乐、文学 空间艺术:建筑、绘画、雕塑 时空艺术:戏剧、舞蹈、电影、电视、魔术、杂技 第七艺术:电影也被称为“第七艺术”,是位列传统的文学、建筑、音乐、 绘画、雕塑和舞蹈之后一种新的艺术。 电影综合性的具体体现:时间与空间、技术与艺术、声音与画面、各种艺术 元素 2、逼真与假定性 逼真性的体现: (1)故事、逻辑性、情感要贴近真实的生活 (2)场景、道具、整体氛围要符合真实的年代 (3)演员的表演要真实可信 (4)特技的制作也要真实可信 假定性的体现:假定的时间、假定的空间、假定性不等于虚假性 3、造型与运动性:摄影机的运动、被拍对象的运动 4、商业与大众性 电影的商业性体现: 电影是一种供大众消费的商品 电影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需要求得高回报率 电影能够促成产业的发展,带动经济增长 电影的大众性体现:

电影需要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才可能取得高票房 电影是大众欣赏的艺术而不是小众艺术 三、电影的媒介特质 1、光线 光源划分: (1)自然光:阳光、天空光的照明; (2)人工光:灯光的照明。 作用划分: (1)主光:照亮被摄主体的主要光线 (2)辅光:辅助照亮被摄主体阴影的光线 性质划分: (1)硬光:直射光,一般用作主光; (2)软光:散射光,一般用作辅光。 位置划分:顺光、侧光、逆光、顶光、底光 2、构图 含义:构图指的是画面的结构和布局,也就是画面中各种元素的位置关系, 组合结构。 构图的基本元素:主体、陪体、前景、后景、背景 主体:画面表达的主要对像和主题思想,也是画面的构图中心,主体可以是 人或物,也可以是个体或群体。 陪体:画面中与主体紧密关联构成一定情节的对像,帮助表达主体的特性和 内涵。 3、色彩 色彩的基本特征:色相、色调、明度、纯度 色调在电影中的作用: ①喧染环境,营造氛围,表现人物的心境。 ②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作品的主题。 ③表现作者的诗意和浪漫、抒情的色彩。 ④形成影片特殊的风格和韵味。 4、声音 声音的种类:人声、音乐、音响 声画同步:音乐与画面情绪一致,节奏一致,主题一致。音乐在这里是为了 更好地烘托和喧染画面的内容,它附属于画面,与画面是一种“合一”的关系。声画对立:音乐所表现的情绪、节奏、主题等与画面中的影像内容所呈现出 的情绪、节奏、主题等截然相反。 声画对位:音乐并不仅仅是具体地、简单地、机械地解释画面的内容,它与 画面不是那种“合一”的关系(当然也不是对立的关系),它与画面犹如两条平行线,与画面是一种“并行”的关系。 四、电影的分类 四大类:故事片、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 商业电影、艺术电影、主旋律电影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艺术硕士(电影)考研笔记真题整理

2017年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艺术硕士考研真题 北京海翔智库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总部设立在首都北京,是一所专注北京地区985、211、及各个特色类艺术院校的考研培训机构。主要从事考研辅导和专业课资料研发,并且花巨资聘请了各大名校硕士博士研究生,成立了专门的考研资料信息室,倾注了学长学姐们的大量心血和成功经验,致力于为考研学子服务! 336艺术基础 (以下五题任选三题作答,每题50分,共150分) 1、谈谈好莱坞电影的全球策略 2、谈谈从艺术的结构层面提高艺术价值 3、谈谈你对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的认识 4、用艺术理论来谈谈作为新艺术的电影 5、从三大体系谈谈歌剧的发展 934艺术创意 (以下四题选做一题作答,150分) 1、请以《水浒全传》为IP,创意策划一部院线电影,一部电视剧,一部网络宣传短片。写一个策划案,应不少于并不限于故事大纲、策划运营、制作、宣传、发行等内容 2、请结合以下10个联想词,写一篇不少于2000字的故事。 雨天、旅馆、夫妻、猫、计算、镜子、小路、地图、咳嗽、希区柯克 3、任选择一部中国原创音乐剧,谈谈你对它的看法和修改意见 4、以北京故宫博物院为例,谈谈你对文物衍生产品开发的构想

(提醒:2017年为改革后北大艺术硕士单独自主命题第一年,也是全日制招生第一年,试题考查内容和形式、2017年真题仅做参考,提醒考生要全面系统掌握相关基础理论、同时要多进行实践策划、创意设计、创作。第一年招生初试试题尽管没有直接涉及广播电视部分,但是提醒2018年考生广播电视部分还是需要准备的。广播电视基础知识也是作为北大该专业需要掌握的知识点。2018年报考北大艺术学院艺术硕士考生将会增加,竞争逐步愈加激烈,提醒考生确定好目标尽早准备。) (该书单从专业一的【理论】到专业二的【创意策划】书单算是比较全面的,当然北大试题非常灵活,切记死背书本) 《艺术学概论》彭吉象 《艺术概论》王宏建 《艺术学原理》王一川 《美学原理》叶朗 《电影概论》杨远婴 《电影理论读本》杨远婴 《影史纵横》李道新 《影视美学》彭吉象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陆晔,赵民 《文化研究导论》王毅陆扬 《中国故事的文化软实力》王一川 《创意制片完全手册》作者:(美)莫琳A瑞安(Maureen A. Ryan) 《故事》(美)罗伯特麦基著,周铁东译 《西方音乐史》[美] 唐纳德·杰·格劳特,克劳德·帕利斯卡著;余志刚译 《中国歌剧音乐剧通史》居其宏,智艳编

2021年《影视美学》—彭吉象(吐血整理笔记完全版)

影视美学彭吉象 欧阳光明(2021.03.07) 第一章经典电影美学理论 第一节早期电影美学理论 (一)电影心理学的出现 雨果·闵斯特堡 (1863-1917)是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在1916年,出版了《电影:一次心理学研究》,首次从电影心理学的角度论证了电影是一门艺术。 闵斯特堡最大的贡献在于,他从电影的经验感知入手,尤其是从视知觉的生理和心理角度,来分析和解释了电影影像的深度感和运动感,并且提出机械的复制现实不可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并且通过电影和戏剧、摄影的区别,论证了电影确实是一门独立的艺术。闵斯特堡指出:“我们的美学兴趣集中到这样一点,就是电影通过什么手段来影响观众的心灵。我们用这种方式来看待电影,起初就凭着这样一种纯粹心理学的兴趣,研究在我们的电影经验中,究竟是哪些本质的东西打动了我们的心灵。我们现在完全把戏剧理论搁置一边,因为假如从戏剧出发,去寻找电影除了作为逼真的代用品外对戏剧有些什么补充的话,我们就会走进死胡同。我们应当把电影艺术看'做是完全立足于它自身基础之上的,从而排除所有戏剧的干扰,来分析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对我们产生效力的心理进程。” 正是出于这样的理论思考,闵斯特堡着重研究了观众对电影

影像感知的各个方面,包括深度感、运动感、注意力、记忆和想象、情感等等。特别是深度感和运动感,可以说是电影影像感知的基础,也可以说是电影(包括后来的电视)所特有的一种全新的艺术知觉形式。 闵斯特堡指出,电影银幕是二维的平面,但观众却在看电影时感受到三维的空间。"因而,如果把这种图像的平面性当作电影的基本特性,那就没有掌握住它的特性。这种平面性确实是电影技术构成的一个客观部分,但并不是我们真正看到的电影演出的特征。在看电影时,我们处在三维空间之中,影片上人物或动物的运动,都立即给予我们以强烈的深度感。"闵斯特堡强调指出,观众之所以能在二维平面的电影银幕上感受到三维立体的电影空间,除了生理上、视觉上的原因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电影的运动,造成了观众一种独特内心体验,使得观众明明知道图像是平面的,但却不能排除对于深度的实际感受,就是因为电影画面上的各种运动使观众得到了银幕具有纵深感的印象。显然,银幕上的这种深度感并不是真实的深度,而是由电影观众独特心理体验造成的深度。闵·斯特堡进一步指出:“电影中关于深度的问题很容易被忽视,但运动的问题却迫使每一个观众都加以注意。看起来似乎电影的真正特性就在这里,而关于画面运动的解释也正是心理学家们必须面临的主要任务之一。”电影银幕上出现的其实只是一幅幅逐格显现的静止的照片,但在电影观众的头脑中却出现了运动的感觉和印象,除了生理上的“视觉滞留”现象所造成的运动幻觉外,更是由于人的心理中有一种天生的组织原则在起作用。于是,当电影观众面对银幕时,

浙江省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影视美学试题

浙江省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影视美学试题

浙江省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影视美学试题 课程代码:00756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首次提出电影不但是一门独立的艺术而且已经形成一种新的文化的学者是 A.阿恩海姆 B.克拉考尔 C.巴拉兹 D.库里肖夫 2.从格式塔派心理学的立场出发,分析无声电影的艺术手段的一系列特点,论证电影是一门崭新的艺术的学者是 A.普多夫金 B.阿恩海姆

资料仅供参考 C.慕西纳克 D.弗洛依德 3.提出“电影是现实的渐近线”的观点并借此说明电影应当不断地向现实靠拢但又不可能完全等同于现实的学者是 A.弗拉哈迪 B.维尔托夫 C.巴赞 D.柴伐梯尼 4.欧洲现代派电影强调表现作者“自我”,意大利导演费里尼于1962年摄制的一部充满作者“自我”主观意识的影片是A.《野草莓》 B.《八部半》 C.《广岛之恋》 D.《夜》 5.作为电影第一符号学诞生标志的著作是 A.《电影:语言还是言语》 B.《想象的能指》 C.《电影是什么?》 D.《电影的本性》 6.麦茨的电影符号学理论被应用到具体电影作品的分析之中,例如她运用______概念来分析雅克·罗齐埃的影片《再见,菲律宾》。 A.关系集束 B.象征界 C.深层集体心理 D.大组合段 7.把结构主义语言学概念引入精神分析学从而修正了弗洛依德学说的学者是 A.荣格 B.阿尔都塞 C.拉康 D.列维-斯特劳斯 8.后殖民主义理论成熟的标志性著作是赛义德的 A.《第三次浪潮》 B.《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 C.《文化帝国主义》 D.《东方主义》

2018年自考《影视美学》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考《影视美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用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巴赞是纪实美学的代表,同时又被称为_________之父。( B ) A.新现实主义 B.新浪潮 C.现代主义 D.新好莱坞 2.电影第一符号学主要运用了_________的研究方法。(A ) A.结构主义语言学 B.结构主义叙事学 C.精神分析学 D.后结构主义 3.法兰克福学派是_________的重要流派之一。( B ) A.现代主义 B.西方马克思主义 C.精神分析学 D.结构主义 4.以_________为代表的纪实性电影美学观,对蒙太奇电影美学展开了激烈的批评,并且成为被西方电影世界普遍公认的经典电影理论发展史上第二个里程碑。( D ) A.索绪尔 B.拉康 C.列维·斯特劳斯 D.克拉考尔 5.《偷自行车的人》是一部_________电影。( C ) A.抽象 B.超现实主义 C.新现实主义 D.表现主义 6.蒙太奇理论的奠基者是( A )

A.库里肖夫 B.普多夫金 C.爱森斯坦 D.格里菲斯 7.《视觉快感和叙事电影》是一部_________的代表性著作。( D ) A.电影符号学 B.电影叙事学 C.意识形态电影批评 D.女权主义电影批评 8.杜拉克的影片《贝壳与僧侣》是一部_______________电影。( D ) A.表现主义 B.印象派 C.抽象 D.超现实主义 9.“缝合系统”理论从属于(B ) A.女权主义电影批评 B.意识形态电影批评 C.电影符号学 D.电影叙事学 10.精神分析学的电影理论亦被称之为( B ) A.电影符号学 B.电影第二符号学 C.电影叙事学 D.意识形态电影批评 11.法兰克福学派是_________的重要流派之一。( C ) A.现代主义 B.精神分析学 C.西方马克思主义 D.结构主义 12.“缝合系统”理论从属于( B ) A.女权主义电影批评 B.意识形态电影批评 C.电影符号学 D.电影叙事学 13.现代主义电影《八部半》的导演是( B ) A.伯格曼 B.弗里尼

影视美学复习重点

复习重点 开卷考试。不用死记硬背,注意多把各种理论结合自己的观影经验(包括课堂观摩的)来理解,有些题目会要求举实例。 影视美学 美学研究什么 第一种意见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美本身。在持这种意见的人看来,美学要讨论的问题不是具体的美的事物,而是所有美的事物所共同具有的那个美本身,那个使一切美的事物之所以美的根本原因。(形象性、感染性、客观性)第二种意见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艺术,美学就是艺术的哲学。这个观点在西方美学史上得到了相当一批美学家的认同。 第三种意见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这种意见是随着19世纪心理学的兴起,主张用心理学的观点和方法来解释和研究一切审美现象,把审美心理和审美经验置于美学研究的中心。(移情性,如诗句的美) 什么是影视美学 一般认为,电影美学应是整个美学研究中的一个部门或分科。它既与电影所反映的哲学观、社会思潮有关,为此要研究电影与现实的关系,与人的关系(外部的和内部的),也同电影艺术的特点及其规律性密不可分。 美学视域中的影视美学 (1)美学原理(基础)研究。如美的本质、审美关系的一般理论、美的分类、美的形态等等。 (2)中国古典美学。其中又可分为中国美学史和各种学术流派的美学观点的研究,如儒、道、佛的美学思想及其相互关系,等等。(3)西方美学。包括西方经典(传统)美学,现代西方美学和后现代主义的美学(抑或也可以说是某种程度上的“反美学”)。也可从史和学派、思潮的角度去作研究。 (4)中外美学比较研究,重点是中西美学比较。(5)门类美学,如小说美学、诗歌美学、书法美学、音乐美学、绘画美学、雕塑美学、影视美学、舞蹈美学、建筑美学等等。 (6)实用美学(技术美学),如音响美学、摄影美学、工艺美学、旅游美学、包装装潢美学、广告美学、服饰美学、设计美学等等。其中,有的也可包括在门类美学研究中,有的则多半应归属于审美范畴。 影视美学的多元化阐释 有的将电影与心理学联系起来,把心理学作为电影美学的基础,如格式塔心理学派的鲁道夫·爱因汉姆的《电影作为艺术》,雨果·明斯特贝格发表的《电影——一次心理学研究》。让·马扎莱的《电影与心理学》、让·米特里的《电影美学与心理学》等。 有的是从“电影本性论”来表述自己的美学观的,如法国的巴赞和德国的克拉考尔、苏联的谢尔盖·爱森斯坦和匈牙利的贝拉·巴拉兹。(照相本性论、形象本性论。) 电影本性论主要有两种观点: 1.照相本性论。代表人物是法国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和德国电影理论家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认为电影是一种通过机械把现实记录下来的艺术,电影的本性应该是“物质现实的复原”。电影在物象及其复制品之间不存在人的创造性的干预。 2.形象本性论。代表人物有苏联的谢尔盖?爱森斯坦、匈牙利的贝拉?巴拉兹、法国的让?米特里等人。反对照相本性 论,认为电影有必要也有可能对现实进行选择、概括、提炼,因而也应当融进艺术家的主观思考和情感。 还有从电影艺术形式的发展过程来探讨电影的美学特性的,往往将经验总结、技巧(如特写、剪辑、镜头)等与风格、形式结合在一起,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贝拉·巴拉兹的《电影美学》。 更有从社会思潮、哲学原理结合镜头表现来分析电影美学的,这就出现了社会学电影理论、精神分析学电影理论、电影中的结构主义美学、符号学美学(如麦茨、艾柯等等)。 影视艺术涉及很多方面,这就好比广播电视媒介、互联网媒介,想要做的好,必须要整合许多的元素 有其自身的核心元素影视美学可从多种角度来审视不要以纯文学角度去分析影视艺术 编剧固然重要(巧妇难为……)但不是全部 什么是好电影

艺术概论笔记整理

[一位叫丽水千里的朋友贴出的 艺术概论笔记整理 艺术概论笔记整理 1、艺术的本质特征等一般规律性问题 2、艺术的发生与发展 3、艺术与其它相关领域文化形态的相互关系及它的地位与作用。 4、围绕艺术活动四要素讨论艺术的核心问题 创作者(艺术家)、鉴赏者、作品、世界 5、艺术门类 用材质和技法来划分比较科学的划分方法 艺术本质论 科学和美学划分在19世纪末。艺术和美学既有交叉有不一样。1750年,美学。 美学研究艺术美+自然美 1、艺术产生的理论 艺术生产,艺术传播,艺术消费(生产-消费) 艺术传播在教材中最为薄弱的部分。艺术传播是艺术产业化最重要的环节,(艺术社会学,经济学,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系,广告学,传播学)(广告及市场)(展览馆,出版社)===>现代传媒对艺术传播的影响?

生产分为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两种,艺术被看作一种精神生产形态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特点。艺术是主观与客观,心与物的结合与统一。马克思:“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自然的人化”揭示了物质、精神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为什么说精神生产具有不平衡关系? 精神物质生产的不平衡关系:精神受物质制约,但又具有相对独立性。从人的需要(马斯洛的人的“需要多层次说”)和生产的目的来说第一,精神生产满足精神审美认知需求。第二,物质生产——使用、交换、价值属性、商品属性;精神生产——审美属性。第三,从生产过程和结果来看独立于物质生产的特征,艺术精神,构思,技巧投入和一般工艺品不一样。 揭示艺术系统的奥秘 创造性被扭曲,淹没与根本原理违背片面追求票房收视率 艺术把握世界方式 形象性特征:不单是具象,可视可听都包括。借助艺术通感。音到形,诗到画。和科学性概念理性把握世界不同 特征的美——运用形象进行创造性的想象的重要。“艺术既表现人们的感悟,又表现思想” 艺术形象性: 1、主观客观的统一,有意味的形式 主观因素消失在客观的因素中——建筑 客观因素消失在主观因素中——音乐

影视鉴赏课程期末综合练习题 (1)

影视鉴赏课程综合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年12月28日,在国一家咖啡馆的地下室里,放映了由兄弟摄制的《》等影片。这一天被电影史学家们定为电影正式诞生的日子,标志着电影时代的开始。 2、中国电影诞生于年。 3、我国拍摄的第一部影片是著名京剧演员谭鑫培主演的《》,第一部故事片则 是年摄制的<< >>。 4、一般认为,年国摄制并公映的影片《》是有声电影诞生的标志。1929年拍摄的<< >>才可以称为是一部完全的有声片。 5、我国的第一部有声片是年摄制的《》。 6、世界上第一部真正的彩色影片是年使用彩色胶片拍摄的《》。直到二十世纪年代初期,彩色影片才被世界各国普遍采用。 7、电影大踏步进入计算机时代是在二十世纪年代以后。著名影片有《》、《》、《》和《》等。 8、电视是电子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年11月2日,国广播公司定期播出黑白电视节目。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正式播出电视节目,人们普遍把这一天作为电视事业的开端。 9、国于年正式开办彩色电视节目,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播出彩色电视节目的国家。 10、年5月1日,我国第一座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开始实验播出,同年6月15日播放了我国第一部电视剧《》,我国电视艺术从此诞生。 11、性与性是影视艺术最重要的美学特性;性与性也是影视艺术重要的美学特性。 12、影视艺术综合了戏 剧、、、、、、和 等艺术中的多种元素。 13、影视艺术具有的三个积极作用是、和。 14、影视既是艺术,又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如美国1993年拍摄的影片 《》就是很好的证明。

15、二十世纪40年代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代表作,教材提到的有《》和《》,而当时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代表作则是《》和《》等。 16、谢晋导演的著名影片有《》、《》、《》和《》等。 17、纪实性风格的道德题材影片,教材中提到的主要有美国影片《》、《》、《》和《》等;悲喜剧风格的道德题材影片,教材中提到的主要有 前苏联影片《》、《》和《》,被称为“ ”;抒情诗风格的道德题材影片,教材中提到的有日本影片《》和 《》等; 18、美国最富有特色的类型电影是“”。其第一部是《》。 19、日本著名导演黑泽明拍摄的著名影片有《》和《》等。 20、二十世纪70年代“新德国电影”运动中的优秀影片有《》、《》和《》等。 21、我国新时期电影中,较好地把民族性和国际性统一起来的影片,教材中提到的主要有《》和《》。 22、影视艺术的两大类片是和。 23、娱乐片包括、、、等。 24、影视艺术的创作流程一般要经历、和三个阶段。 25、剧本又称“”,而分镜头剧本又称“”。 26、从演员所担任的角色分量来说,有、和;从导演选择的对象来看,有和;从演员本身的素质来讲,又 有和之分。 27、当摄制组成立时,导演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交代他的创作意图,即所谓的 “”,也可以说是“。” 28、正式拍摄也称为阶段,在这个阶段首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 29、在实拍阶段,除了大部分镜头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拍摄外,有时还会进行一些必要的“”和“”。

电影理论知识点

电影理论知识总结 相关概念直接参考《电影艺术词典》 电影理论部分 选择、填空;概念和术语;问题的回答和阐述; 出题原则:以基本知识为主,一般知识为辅,个别偏僻知识。 对作品、术语、观点、人物、流派的了解; 作品:著作、论文、电影作品;电影理论研究和电影批评 复习建议:点面结合;自我提问; 答题技巧:要凝练概括、准确全面;要从各个角度考虑回答问题的内容;检查、补充和推敲; 外国电影理论部分 一、电影理论发展概况 80年代总结观点:经典和现代理论(20年代~75年左右); 经典:传统美学来表述电影,作品与社会背景分离。研究的主题都是——电影是艺术?电影与其它艺术的关系; 现代:符号学、精神分析学、马克思主义等的混合;研究的主题都是——电影是不是语言?观众和影像的关系是什么; ※邵牧君的概括: 1、 30年代以前称为早期电影理论; 2、 30年代~二战前; 3、二战后~60年代前; 4、 60年以后; (其实就是60年以前是经典,60年以后是现代) ※96年鲍德威尔和卡罗尔提出把现代理论分为两种:(见《后理论——重建电影研究》) 1、 60年~70年主体位置理论;主要内容是结构主义、精神分析、符号学、女性主义、意识形态批评; 2、 80年~至今文化主义理论;主要内容是法兰克福文化主义、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等; 以上两种理论共称为宏大理论(Grand Theory)。他们认为真正的电影理论研究只开始了30年,即从60年到90年。 80年以后,他们又开始了一种“中间层面的研究”(middle level),反对宏大理论。即在主体位置理论和文化主义理论崛起时,另一种中间层面理论出现,坚持既要对理论从经验出发的研究,又不排除理论性。 ※结论: 1、 60年前,是小(低)理论,经验性强; 2、 60年~70年,宏大理论; 3、 80年~至今中理论; 形成多姿多彩的别具一格的电影研究,如叙事电影研究、文体电影研究、文类电影研究、民族电影研究、后殖民电影等研究等。 二、经典电影理论

影视美学思考题

《影视美学》思考题(题库) 1,为什么说影视审美具有同质属性? 2,美学属性的划分主要取决于哪几个方面? 3,什么是电影艺术的综合性? 4,什么是电影艺术的视像性? 5,什么是电影艺术的逼真性? 6,什么是电影艺术的运动性? 7,如何理解电视艺术? 8,怎样理解克拉考尔的“电影按其本性来说是照相的外延”? 9,电影艺术的三个表现元素是什么? 10,电影不同于其他艺术的特殊规定性表现为哪几个方面? 11,从媒介的角度看,电影和电视的主要不同表现在哪里? 12,如何界定电视艺术? 13,简要说明一下影视拍摄的场面调度。 14,为什么说影视互动是大势所趋? 15,为什么说“什么是美的”和“什么是美”不能混同? 16,麦茨在《电影语言》一书中认为可以把西方电影的研究分为哪四大类?17,现当代哪些美学理论对电影的影响较大? 18,对美学的不同看法主要有哪几种? 19,如何理解影视美学的内涵? 20,影视美学的研究范畴可以归纳为哪几个方面? 21,如何审视世界影视作品中的审美流向? 22,如何审视中国影视作品中的审美流向? 23,你是如何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影视美学体系”? 24,谈谈影视文化与当代大众文化的关系。 25,如何看待中国影视艺术的审美内涵? 26,简要说明一下电视文化的基本审美特征。 27,简要说明什么是人的本质力量。 28,怎样理解影视作品中的假定性? 29,简要说明三种对电影影响最大的美学流派。 30,谈谈“蒙太奇派”及其文化背景。 31,谈谈“蒙太奇派”及其美学思想。 32,如何理解艾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论? 33,如何理解库里肖夫的蒙太奇理论? 34,简要说明“电影眼睛派”的主要观点。 35,西方蒙太奇观念与前苏联有什么不同? 36,简要说明巴赞的长镜头理论? 37,如何理解克拉考尔的“物质现实复原”? 38,如何理解“长镜头理论”背后的哲学? 39,简述影视美学的研究范畴。 40,如何理解现实主义与存在主义的互相渗透? 41,什么是“格式塔”?

影视美学复习资料整理

1.雨果·闵斯特堡(1863-1917)是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在1916年,出版了《电影:一次心理学研究》,首次从电影心理学的角度论证了电影是一门艺术。 闵斯特堡最大的贡献在于,他从电影的经验感知入手,尤其是从视知觉的生理和心理角度,来分析和解释了电影影像的深度感和运动感,并且提出机械的复制现实不可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并且通过电影和戏剧、摄影的区别,论证了电影确实是一门独立的艺术。 2.在世界电影理论史上,匈牙利的贝拉·巴拉兹堪称第一位系统探讨电影文化和电影美学的学者。首先,贝拉·巴拉兹开创了对电影文化学的研究。其次,贝拉·巴拉兹的贡献还在于,他通过电影艺术自身的发展过程,以及电影同其他艺术形式的联系,仔细分析和探讨了影艺术本身的特性。第三,他在半个多世纪前就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给电影艺术带来的巨大影响。第四,早在电影艺术尚未完全成熟时,巴拉兹就已经指出电影是最具有群众性的艺术,“我们都知道并且也都承认,电影艺术对于一般观众的思想影响超过其他任何艺术。” 3.爱森斯坦最大的贡献在于,他和普多夫金等人一道总结和发展了此前的成果,在世界电影史上第一次把蒙太奇从电影技巧上升到电影美学的高度。以爱森斯坦为代表的蒙太奇学派,不仅把蒙太奇作为一种叙事的手段,而且更主张把官作为一种表达思想的手段,镜头的并列不单纯是为了叙述故事,而是为了在观众身上产生一种心理冲击,引起他们的思考。 4.普多夫金更多地强调蒙太奇的叙事功能,侧重于强化观众习以为常的叙事法则;而爱森斯坦则更多地强调蒙太奇的冲突功能,侧重于破坏人们长期习惯的叙事法则。普多夫金强调影片应当感染观众、交流情感,主张影片的效果应当同观众的心理历程非自一致:而爱森斯坦则更多地强调理性蒙太奇是对现实的哲学理解,主张通过蒙太奇的象征、隐喻等功能来启迪观众的思考,通过理性电影来揭示生活的社会意义和哲学意义。在创作实践中,普多夫金重视现实主义创作原则,非常注意保持影片流畅的叙事风格,蒙太奇在他的影片中被运用得十分自然,主张拍摄一种埠求纪实风格与哲理意蕴相结合的影片。事实上,爱森斯坦比起普多夫金来,更加具有现代主义的文化背景。如果做个比喻的话,那么,爱森斯坦的影片好像是一种呐喊,爱森斯坦是革命的、颠覆的,而普多夫金则是温和、抒情的。如果说爱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论更加具有历史价值与理论价值,将蒙太奇美学推到了高峰;那么普多夫金的蒙太奇的理论则更加具有现实意义与实践意义,时至今日仍然对影视艺术创作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5.戏剧化电影,主要是指三四十年代在世界各国电影中占主导地位的电影样式,其特点是以戏剧冲突律为基础,采用传统戏剧式的结构原则。 所谓戏剧化电影,就是以戏剧美学为基础,按照戏剧冲突律来组织和结构情节。主要有这样几个特征: (1)戏剧化电影具有明显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具有鲜明的线性结构方式,要求情节与情节之间互为因果、层层递进。 (2)戏剧化电影强调按照戏剧冲突律来组织和推进情节,并往往采取"强化"的方法,使冲突尖锐激烈,情节跌岩起伏,以使用浓郁的戏剧性去感染观众。 (3)戏剧化电影大量利用悬念、巧合、误会、偶然性等,造成紧张、剧烈的戏剧性动作和戏剧性情挠。 (4)戏剧化电影往往具有悄节剧的特点,强调以情动人,通过悲欢离合的情节来达到"煽情"的目的,唤起观众对主人公的最大同情,宣扬善必胜恶或惩恶劝善等道德训诫。 (5)戏剧化电影往往埠求人物形象的类型化。 (6)戏剧化电影往往具有唯美主义的审美倾向。 6.类型片的产生,正是由于制片商为攫取最大利润,对一些受到观众欢边的影片大量仿制,并且从中寻找和归纳出一些成功的模式,这些模式由于具有票房上的保险系数,能够保证投资获得回报,取得较好的商业效果,久而久之就形成某些相对稳定的影片类型。 新好莱坞电影的新特点: 第一,新好莱坞电影受到了欧洲电影的深刻影响。 第二,新好莱坞电影完全突破了旧好莱坞戏剧化电影美学观的束缚。 第三,新好莱坞电影善于迅速适应社会和时代的需要。 7.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突破了以好莱坞为代表的传统戏剧化电影美学观,作为一次从内容到形式的彻底的美学革命,响亮地提出了"把摄影机扛到大街上"的口号,不再周限于用电影来讲

浙江最新1月自考影视美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2018年1月自考影视美学试题 课程代码:0075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巴赞是纪实美学的代表,同时又被称为_________之父。( ) A.新现实主义 B.新浪潮 C.现代主义 D.新好莱坞 2.电影第一符号学主要运用了_________的研究方法。( ) A.结构主义语言学 B.结构主义叙事学 C.精神分析学 D.后结构主义 3.法兰克福学派是_________的重要流派之一。( ) A.现代主义 B.西方马克思主义 C.精神分析学 D.结构主义 4.以_________为代表的纪实性电影美学观,对蒙太奇电影美学展开了激烈的批评,并且成为被西方电影世界普遍公认的经典电影理论发展史上第二个里程碑。( ) A.索绪尔 B.拉康 C.列维·斯特劳斯 D.克拉考尔 5.《世俗神话—电影的野性思维》的作者是( ) A.贝拉·巴拉兹 B.阿恩海姆 C.伊莱特·皮洛 D.闵斯特堡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作为电影纪实美学大师,巴赞的理论主要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这样两个部分。 2.作为整体的电影机构由三部分的电影机器共同组成:_________、内部机器(观众心理学)和_________。 1

3.中国新时期对农民文化反思电影有黄土地、芙蓉镇、_________和_________等。 4.影视导演的“造型—空间”意识,可以大致区分为_________、艺术层、_________。 5.加拿大著名传播学家_________最早提出_________的概念。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现代主义电影 2.电影叙事学 3.社会心理 4.艺术典型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概述康拉的“镜像阶段”。 2.电影的逼真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3.弗洛依德将梦的工作方式分为哪四种?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7分,共34分。每小题不少于500字) 1.阐述影视艺术的巨大社会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2.论述贝拉·巴拉兹在电影理论和电影文化等方面研究所取得的重要成就。 2

浙江2010年1月《影视美学》试题

浙江省2010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影视美学试题 课程代码:0075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 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1945年,意大利著名导演罗西里尼的影片_____标志着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的 开始。() A.《罗马,不设防的城市》 B.《与狼共舞》 C.《八部半》 D.《贝壳与僧侣》 2.电影叙事学的理论基础是结构主义叙事学,其奠基人为() A.弗洛伊德 B.列维?斯特劳斯 C.麦茨 D.索绪尔 3.提出“媒介是人的延伸”和“地球村”概念的传播学家是() A.拉斯韦尔 B.麦克卢汉 C.阿恩海姆 D.马尔库塞 4.在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了我国第一部影片《定军山》,它标志着中国电影的 诞生,其年代是() A.1903年 B.1904年 C.1905年 D.1906年 5.标志着电影心理学这门新学科的诞生的专著《电影:一次心理学研究的问世》的作者是() A.阿恩海姆 B.闵斯特堡 C.普多夫金 D.巴拉兹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爱森斯坦的理论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这两个问题上。 2.若斯特根据电影艺术作为视听综合艺术的特点,将原来文学中的叙事角度一分为三,变为电影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听觉角度。 3.人类传播有多种类型,较为通行的分类方法是将其划分为自我传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大众传播等四种类型。 4.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代表的前苏联蒙太奇电影美学流派,被公认为电影有史以来第一个重要的经典电影理论流派。 5.女权主义电影批评的代表性论著,首推美国女权主义电影学者____________的著名论文____________。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复现式蒙太奇 2.组合段 3.大众文化 4.电视艺术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分析法国“新浪潮”和“左岸派”电影在美学倾向上的共同之处。 2.女权主义批评家马尔维提出哪三种男性窥视模式? 3.简述中国新时期电影的文化反思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7分,共34分。每小题不少于500字) 1.论述在接受心理研究时,人本主义心理学可以给我们哪些启示。 2.从美学特征角度,谈谈影视艺术的造型性与运动性之间的关系。

美学复习资料汇总(全)

美学复习资料汇总(全)

《美学》选择题 1、被称为“美学之父”的美学家是(鲍姆加登) 2、美学发展经历的第一阶段是指(审美意识的形成) 3、从主观心意状态探求美,其核心的理论取向在于(坚持把美归结为人的某种主观心意) 4、最早从数关系出发探讨美的本质的是(毕达哥拉斯学派) 5、提出“美育代宗教”的是(蔡元培) 6、第一次明确提出“审美教育”概念的是(席勒) 7、最早提出“诗言志”的著作是(《尚书·尧典》) 8、正式提出“崇高”范畴并系统探讨的是(朗吉弩斯《论崇高》) 9、在文学艺术中的美学意义和价值在于(丑在充分表现自己中否定自己) 10、下面审美联想中属于相似联想的是(“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11、从古至今,美学家对美感有很多分歧,但他们都肯定(美感必须依赖于人的感官) 12、艺术的核心功能是(审美功能) 13、王国维所谓艺术意境的“无我之境”与“有我之镜”是指(前者是“隐我”,后者是“显我”,但都体现出“天人合一”的意境) 14、“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的景色都没有感觉”,这说明(穷人没有与美景建立自由的审美关系) 15、“世界历史形式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喜剧”提出者是(马克思) 16、提出“曲线为美,蛇形线最美”的是(威廉·荷加斯《美的分析》) 17、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哲学基础是(整体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18、在历史上,美学长期被看作(哲学的分支) 19、美的问题性质在于(透过美的现象探讨美的本质) 20、中国最早将教育分为德育、智育、美育的是(王国维) 21、艺术品最基本的必要条件是艺术品必须是(人工制品) 22、“细雨鱼儿飞,微风燕子斜”描绘的是(优美景象) 23、将“崇高”分为数学的崇高和力学的崇高的是(康德)

美学复习笔记

《美学》复习笔记 一、判断 1、“什么是美学”——18世纪1750年由德国哲学家鲍姆嘉登的《美学》一书的出版,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宣告成立。他被称为“美学之父”,“埃斯特惕卡”(Aesthetica)在德文中是“感性学”的意思。美学是一门独立的人文学科。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可以分成知、情、意三个方面。 2、美学与伦理学的关系:苏格拉底强调美与善;孔子提出“里仁为美”的主张。 3、美学的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独立的美学学科。 4、审美意识的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借助语言文字的形式进行传播;二是美学思想具有理论的形态。美学作为一门学科必须具备二个条件:有专门的著作;有独立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5、表达美学思想的作品:中国我的《诗经》《国语》,伍举提出的以善为美,否定以感官享乐为美的观点。 6、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建立了数的本体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他们的思想影响了西方二千年。 7、“由下而上”的重视科学实验、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是由法国丹纳为代表的艺术社会学都提出的用以取代传统的“由上而下”的形而上的哲学思辨方法。 8、美学对研究对象的主要观点:美及美的规律、艺术哲学、美感、审美有关系。 9、美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艺术,并通过艺术来研究审美关系、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等。0 10、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主要内容: (1)美的本质和起源的理论,“劳动创造了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代表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2)美的规律的理论,“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尺度和需要来进行塑造,而人则懂得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随时随地都能用内在因有的尺度来衡量对象,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3)异化劳动与审美活动相互关系的理论。“(异化)劳动创造了宫殿,却为劳动者创造了贫民窟。劳动创造了美,却使劳动者成为畸形。”“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无动于中。”(4)艺术本质的理论。 11、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特点:1)美学与社会实践联系起来,五官感觉的形成是以往全部世界史的产物;2)把美的本质问题与人的本质紧密结合在一起,人的本质“自由自觉的活动”,即劳动。3)唯物的辩证地看待主客体关系。4)历史感,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的结合。 12、西方对美学本质问题的探讨:1)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2)从客观的精神世界中探求美。3)从主观的心意状态中寻找美。4)从事物之间的关系中探讨美(美既与事物的客观属性有关,也与人的心意状态乃至于客观的精神世界有关,美不是孤立的,美不美并不完全取决于事物本身,而要看它与人及其周围其他的事物发生一定的关系)。5)从人类社会生活本身探究美(车尔尼雪夫斯基第一次明确地提出‘美是生活’,力图纠正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偏颇)。6)从社会化了的人的审美实践活动中求解美。7)关于美论的情境把握和有效性分析。 13、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人的心理结构包括意识、个体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三个层次。 14、: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把“关系”当成美的本质,当成美之所以为美的根本原因。他关于“美在关系”的说法,最大的贡献是突破了过去把美当成某种单一的现象,或者某种孤立的因素,而从自然和社会生活各种相互的关系中来理解美。“把美归结为对关系的感觉,你就会获得自古以来美的发展史。”缺点:“关系”比较抽象、笼统,始终处于摸索阶段,始终没有讲得十分清楚。即:从事物之间的关系中探讨美 15、社会化了的人的审美实践活动:马史思主义的美论乃至整个美学思想体系有一个新的逻辑起点,那就是立足于社会化了的人的审美实践活动。 16、、英国“爱德化·布洛”在1912年出版《心理距离》,用心理的距离来解释审美现象。“心理距离”说:人与现实之间产生心理距离而产生美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