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医院儿科常用中药散剂大全

中医院儿科常用中药散剂大全

中医院儿科常用中药散剂大全
中医院儿科常用中药散剂大全

中医院儿科常用中药散剂介绍(全)

中药煎剂,一般具有药性强、药效发挥快等优点,但又有量大,味苦、不便于小儿服用等缺点。儿科将汤剂改革为散剂,在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如小儿腹泻,外感高热等症的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散剂具有剂量小、花钱少,不需煎熬、节约药材等优点;现将我院常用的散剂介绍如下:

一、清热类:

1.达原散

药物:薏苡仁24克草果、柴胡、葛根,黄芩、厚朴、大白各10克番泻叶1克共为细末,过细罗。

功能,清热解肌,健脾除湿。

主治:发热自汗,日晡潮热,腹胀厌食,精神倦怠,尤对外感停食效果最佳。

用量:6个月以下:每次0.15~0.3克,6个月~1岁:每次O.3~0.5克,1~3岁:每次0.5~0.7克,3~6岁:每次0.7~1克;6~12岁:每次1~1.5克。每日3次。

用法:白开水加糖少许冲服。

配伍,1.达原散、宜消散(见下)各等量。主治外感高热(体温39℃以上),无汗而伴有咳嗽。2.达原散,清热散(见下)各等量。主治外感发热(体温38℃以上),自汗而伴有烦躁不安,夜眠不宁者。3.达原散10份,清导散(见下)2~6份。主治外感高热(体温在38℃~39℃之间),腹胀,大便干或2日以上未解大便者。4.达原散,益元散(见下)各等量。主治因湿热困脾而致的腹泻、大便色青绿伴有少许粘液。5.达原散,白术散(见下),益元散各等量。主治脾虚有滞,久泻不止,或时泻时止,水多便少。

2.清热散

药物:朱砂24g、柿子霜30g、琥珀、钩藤、滑石、白豆蔻各15克薄荷脑1克粉甘草45克共为细末,过细罗。

功能:清热除烦,宁心安神,平肝息风。

主治:发热,呕吐,心烦不宁,夜睡惊叫。

用量,用法:同达原散。

3.清导散

药物:牵牛子,大黄各50g,共为细末,过细罗。

功能:荡积、清热。

主治:停食积乳,腹胀便秘。

用量:约为达原散的1/5~1/3量,常与其他散剂配伍用,比例为10:1~4。

用法:同达原散。

注:此药为泻下剂,1岁以下小儿慎用,见泻即停止用药。

4.宣消散

药物:麻黄6g、薄荷叶、荆芥穗、杏仁、紫苏叶各9克,焦山楂、炒六曲、炒麦芽各6克,番泻叶1.2克共为细末,过细罗。

功能:解表发汗,消食止咳。

主治:1.外感发热,无汗,咳嗽,厌食。2.常用于麻疹初期,有透疹作用。3.对于外感鼻塞、鼻流清涕者效果较好。

用量,用法:同达原散。

(注:因内有麻黄,用量勿过大,出汗多者禁用。)

5.退热浆

石膏300g 滑石100g 粳米30g 甘草30g 僵蚕50g 蝉蜕24g 薄荷75g 板蓝根75g 山楂75g 苏叶25g 麦芽25g

6.解毒散

药物:薄荷叶,生大黄、甘草各6克,金银花、防风、连翘、栀子、地丁、蒲公英各9克共为细末,过细罗。

功能:清热、解毒、消肿、祛风。

主治:疖疮,水痘,风疹,顽固性湿疹。

用量,用法:同达原散。

配伍:1.清热解毒散,疳积散各等量,治荨麻疹。2.清热解毒散,达原散各等量,治流行性腮腺炎。

7.退热灵

药物:犀角3克黄连,栀子,滑石各9克共为细末,过细罗。

功能: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定惊熄风。

主治:外感高烧,神昏谵语,惊风。

用量、用法:同达原散。

二、咳喘类

8.寒咳散

药物,麻黄10g、杏仁、紫苏叶、陈皮、法半夏、细辛各6克茯苓15克干姜6克共为细末,过细罗。

功能:温肺散寒,止咳化痰,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咳嗽吐白色稀痰,恶心呕吐,闷喘。

用量:同达原散或略小于达原散。

用法:同达原散。

注:此药内有细辛,用量勿过大。

配伍:1.寒咳散、疳积散各等量,主治慢性气管炎,伴有腹胀、食欲不振者。2.寒咳散、吨咳散各等量,主治慢性气管炎久咳不愈。

9.银杏散:白果仁、小茴香、甜杏仁各30g,麻黄15g。

制法:共研细末备用

功能:温中散寒,止咳定喘

主治:虚寒咳,久咳,肺脾两虚证

10.顿咳散

药物:炙百部、前胡、紫菀、白前、款冬花、白及、车前子各10克共为细末,过细罗。

功能;润肺止咳,清热化痰。

主治,顿咳。

用量、用法:同达原散。

11.清肺散

生石膏100g、金银花50g、前胡30g、鱼腥草30g、杏仁30g、川贝20g、北沙参20g、橘红10g、青黛5g、木蝴蝶5g、海蛤粉30g

制法:共研细末备用

功能:清热宣肺,化痰止咳

主治:小儿扁桃体炎,肺炎,支气管哮喘,哮喘等。

12.热咳散

药物:麻黄3克生石膏12克甘草6克,浙贝母、杏仁各9克共为细末,过细罗。

功能:清热宜肺,止咳化痰。

主治:发热咳嗽吐黄痰,气急鼻煽,口干,舌燥。

用量:同达原散或略小于达原散。

用法:同达原散。

配伍:热咳散,顿咳散(见下)各等份,对急性气管炎、咳嗽较重者效果较好。

13.葶苈散:炒葶苈子30g,白僵蚕15g,川贝30g,射干15g,甘草15g

制法:共研细末备用

功能:泻肺祛痰,止咳定喘

主治:肺热咳嗽,扁桃体炎,颈淋巴结炎等。

单方葶苈散主治:肺痈咳唾脓血,喘嗽不得睡卧。葶苈散(《普济方》卷一六二)

葶苈子散具有镇咳、祛痰、解痉、平喘、强心、利尿等作用

麻杏石甘葶苈散治疗小儿肺炎30例

14.二陈散:

陈皮10g、半夏15g、云苓10g、苏子15g

功能:化痰止咳,降气平喘

15.止咳散

药物:百合30克、法半夏、杏仁、冬花、远志、紫苏子、僵虫、干姜各15克,甘草18克、薄荷叶25克。共为细末,过细罗。

功能:润肺止咳,化痰平喘。

主治:咳嗽气喘,久咳肺虚者。

用量,用法:同达原散。

三、消化系统类

16.三甲散

药物:制鳖甲、制龟板、鸡内金、炒大白、炮山甲各15g,砂仁6 泻叶1.5

功能:育阴潜阳消食导积

17.消积散:鸡内金30g,炒麦芽30g,炒神曲15g,陈皮15g,炒山楂15g,炒扁豆15g。

制法:共研细末备用

功能:健脾和胃,消食化积

主治:消化不良,停食积乳,脘腹胀痛,呕吐泄泻等。

18.太苍散

太子参30g、苍术30 g、云苓30g、车前子30g、藿香10g、乌梅10g

功能:健脾利湿止泻

19.苍苓散:炒苍术15g,云苓30g,金银花30g,

制法:共研细末备用

功能:健脾和胃止泻

主治:脾虚泄泻、消化不良。大便色绿,肛门灼热发红,伴轻度发烧呕吐等。

20.六一散

药物:滑石18克甘草3克共为细末,过细罗。

功能:清暑利湿。

主治:感受暑邪,身热心烦,口渴,小便不利,呕吐,腹泻,下痢赤白,淋痛。

用量:同达原散或略大于达原散。

用法:同达原散。

21.益元散

药物:滑石1克甘草3克朱砂15克共为细末,过细罗。

功能与主治:与六一散同,兼有镇静安神之效。

用量、用法:同达原散。

22.梅莲散:乌梅15g,黄连2g,车前子15g,山楂碳10g,地锦草10g,石榴皮6g。

制法:共研细末备用

功能:养阴清热,利湿敛泄

主治:泄泻伤阴之秋季腹泻。

23.梅栗散

药物:乌梅肉50g、制婴粟壳25g、五味子12g

功能:收涩止泻

24.香连散

药物:黄连8g、木香2g

功能:清热燥湿,理气止痛

主治脾疳泄泻,腹大脚细,渐成瘦弱,及诸脾胃不和,气不调顺。

25.白术散

药物:白扁豆45克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山药各60克莲子肉、桔梗(炒成姜黄色)、薏苡仁,砂仁各30克共为细末,过细罗。

功能:补气健脾,和臂渗湿。

主治:脾胃虚弱,呕吐腹泻,饮食不化,面黄肌瘦,四肢无力。

用量,用法:同达原散。

26.疳积散

药物:鸡内金、穿山甲、炙鳖甲、榧子仁、炒槟榔各15克番泻叶1.5克焦山楂、炒六曲、炒麦芽,砂仁各6克共为细末,过细罗。

功能:健脾开胃,宽胸理气,消食化积,和中止泻,滋阴潜阳。

主治:食欲不振,面黄肌瘦,精神萎困。

用量、用法:同达原散。

配伍:1.疳积散,清热散各等量。主治伤食,内有积热。症见:食欲差,手脚心发热,夜晚睡眠不好,烦躁哭闹,午后两颊发红。2.疳积散10份,宣消散2~8份。主治外感型腹泻。症见:发热,流涕,轻咳,厌食,嗳气反酸,腹泻如水样或蛋花汤样,有酸臭气,次数频,尿量少,色黄,舌质红,苔白腻或微黄,指纹发紫。3.疳积散10份,清导散1~2份。主治伤食(乳)型腹泻。症见:腹胀,腹痛,呕吐,大便次数增多(每日5~6次或10余次),恶臭如败卵,色白,或带有不消化的食物残渣,舌苔厚腻,色白或微黄。4.疳积散,六一散(见下)各等量。主治湿热型腹泻。症见:大便如水样,内有不消化乳食,量多,色绿,肛门灼热发红,小便少,色黄,舌质红,苔黄腻。5.疳积散,紫河车粉各等量。主治疳积,面黄肌瘦,贫血等症。6.疳积散、紫河车粉,冬虫草各等量配成,又称防哮散,对于控制慢性气管炎的反复发作有良效,但用药时间较长,10月份开始服药至第2年5月初停。较大的孩子可以掺入面粉内做成焦饼吃。

27.止痢散

药物:广木香5克黄连6克白芍9克甘草3克共为细末,过细罗。

功能:清热,燥湿,解毒,和胃。

主治,发热呕吐,便下赤白,腹痛下坠。

用量,用法:同达原散。

配伍:1.止痢散,达原散各等量,治急性细菌性痢疾,伴有发热者。2.止痢散,益元散(见下)或六一散各等量,治大便脓血,带有水便者。

注:此药味较苦,服时可多加些糖。

28.桂附理中散

药物:肉桂9g、附子15g、党参15g、白术15g、炮姜9g、炙甘草15g 共为细末,过细罗。

功能:温中散寒,补气健牌。

主治:下利不渴,呕吐腹痛,腹满不食,阴虚,慢惊等。

用量,用法:同达原散。

29.腹痛散1号

药物:荜拨,乌药,延胡索;小茴香各等份,共为细末,过细罗。

功能:温中散寒,理气止痛。

主治:因受寒引起的腹痛。

用量、用法:同达原散。

注:若腹痛发热、口干舌燥、大便干结者禁服,在服药期间,禁吃生冷、油腻或不易消

化的食物。

30.腹痛散2号

药物:白芍15克甘草9克共为细末,过细罗。

功能:养肝和中,缓痉止痛。

主治:腹痛挛急,烦渴不宁,胸胁胀痛。

用量,用法:同达原散。

31.白蔻散

药物:白豆蔻30克砂仁24克青皮、陈皮,莪术各9克香附15克共为细末,过细罗。

功能:理气止痛,和胃降逆,消食化积

主治: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肝脾肿大,脘腹胀痛。

用量、用法:同达原散。功能:

32.参苓白术散

药物:党参20g,云苓20g,白术20g,山药20g,白扁豆15g,薏米10g,莲子肉10g,桔梗10g,陈皮10g,砂仁10g,甘草20g。

制法:共研细末备用

功能:益气健脾,和胃渗湿

主治:脾胃虚弱致呕吐腹泻,乳食不化,面黄肌瘦,四肢乏力。

33.藿香散

藿香15g、陈皮15g、半夏15g、丁香7.5g

功能:温胃降逆

34.健脾止泻散

党参9g、茯苓9g、炒白术6g、煨豆蔻6g、山药9g、焦三仙各3g、木香3g、甘草3g 功能: 健脾止泻

四、杂病类

35.定风散

药物:天竺黄18克胆南星12克生石膏24克朱砂9克蜈蚣二十条共为细末,过细罗。

功能:清热安神,镇惊熄风。

主治:发热抽搐,牙关紧闭,痰涎壅盛,痫症。

用量:同达原散或小于达原散。

用法:同达原散。

配伍:定风散、清热散各等量,主治慢惊风。

36.制腐生肌散:上梅片五钱,元明粉二钱,硇砂五钱,黄柏三钱,生川军二钱,川黄连五

钱,五倍子三钱。

制法:共研细末备用

功能:清热解毒,去腐生肌

主治:鹅口疮,口腔溃疡,苔癣样口腔炎等。

用法:外用

37.驱虫散:乌梅肉一两,砂仁五钱,榧子仁五钱,使君子仁一两,雷丸五钱,生大白五钱,

炒二丑一两

制法:共研细末备用

功能:安蛔驱虫,健脾消积

主治:因虫积引起的面黄肌瘦,腹部胀痛,恶心呕吐,喜食异物。

38.消风散:当归一钱,生地一钱,防风一钱,虫衣一钱,知母一钱,苦参一钱,胡麻仁一

钱,荆芥一钱,苍术一钱,牛蒡子一钱,石膏一钱,木通五分,车前子一钱,地肤子一钱,赤芍一钱,紫草根一钱。

制法:共研细末备用

功能:疏风养血,清热利湿

主治:痒疹,湿疹

39.养阴生肌散:牛黄一钱,黄柏一钱,龙胆草一钱,雄黄二钱,青黛二钱,甘草二钱,梅

片二钱。

制法:共研细末备用

功能:清热养阴,收敛生肌

用法:外用

主治:口疮

40.温脐散:丁香一两,肉桂一两,木香一两,麝香三分。

制法:共研细末备用

用法:外敷脐上

主治:小儿肠套叠

41.清骨散:银柴胡一钱半,胡黄连一钱,秦艽一钱,鳖甲一钱,青蒿一钱,知母一钱,甘

草五分,白薇一钱.

制法:共研细末备用

功能:清虚热,退骨蒸

主治:阴虚内热,虚劳骨蒸。午后或夜间潮热,肢蒸心烦,嗌干盗汗等。

42.牛黄清心散:牛黄二分五厘,朱砂一钱半,黄连五钱,栀子三钱,黄芩三钱,郁金二钱,

青羊角五钱(或水牛角五钱)。

制法:共研细末备用

功能:清热解毒,开窍安神

主治:温邪内陷,热入心包。神昏谵语,身热烦躁不安,以及小儿高热惊厥等。

43.中医三宝:

1】。安宫牛黄丸(散):牛黄一两,郁金一两,犀角一两,黄连一两,黄芩一两,山栀一两,朱砂一两,雄黄一两,梅片二钱五分,麝香二钱五分,珍珠五钱。

制法:共研细末备用或制丸

功能:清热开窍,豁痰解毒

主治:温热病,热陷心包,痰热壅闭心窍。高热神昏,烦躁谵语,及中风昏迷和小儿惊厥属邪热内闭证。

2】紫雪散:生石膏五钱,寒水石五钱,滑石五钱,磁石五钱,犀角五分,羚羊角五分,青木香五分,沉香五分,玄参一钱六分,升麻一钱六分,炙甘草八分,丁香一分,精朴硝一两六钱,精制硝石三分三,麝香三毫,朱砂三分,黄金一钱。

制法:共研细末备用或制丸

功能:清热开窍,镇痉安神

主治:温热病,热陷心包。高热烦躁,神昏谵语,痉厥,二便闭塞,及中风昏迷和小儿惊厥属邪热内闭证。

3】。至宝丹(散):生乌犀角一两,朱砂一两,雄黄一两,生玳瑁一两,麝香三分,龙脑一钱,金箔二十五片,银箔五十片,牛黄五钱,安息香一两半。

制法:共研细末备用或制丸

功能:清热开窍,化浊解毒

主治:中暑,中风及温热病痰热内闭证。神昏谵语,身热烦躁,痰盛气粗,舌红,苔黄垢腻。

按语:中医三宝,身为中医势必要熟知能详,但由于价格昂贵,不易配置,暂作了解。三个方子合称中医三宝,三种药功效相似相近,但又各有偏攻,安宫牛黄丸偏清热解毒,紫雪散偏化浊开窍,至宝丹偏熄风止痉。

44.加味玉屏风散:陈皮10g,煅牡蛎30g,黄芪30g,防风10g,炒白术10g。

制法:共研细末备用

功能:益气固表,止汗

主治:体虚外感,自汗,脾肺气虚,卫外不固,自汗,多汗,反复感染。

45.牛黄千金散:

【处方】全蝎120g 僵蚕(制)120g 牛黄24g 朱砂160g 冰片20g 黄连160g 胆南星80g 天麻160g 甘草80g

【制法】以上九味,除牛黄、冰片外,朱砂水飞成极细粉;其余全蝎等六味粉碎成细粉,将牛黄、冰片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即

【性状】本品为棕红色的粉末;气芳香,味辛凉而苦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镇痉定惊。用于小儿惊风高热,手足抽搐,痰涎壅盛,神昏谵语。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0.6~0.9g,一日2~3次,三岁以内小儿酌减

46.和肝散

全瓜蒌20g、姜黄5g、郁金5g、神曲5g、甘草5g

功能:疏肝理气

47.痫愈散:

生石膏45g、滑石45g、雄黄9g、白马蹄9g、勾丁45g、沉香9g、僵蚕45g、蝉蜕27g、

功能:清热涤痰镇惊

每岁0.3-0.5g,Tid

48.定风散

生石膏24 天竺黄18 蜈蚣20条胆南星12 朱砂9

功能:清热涤痰镇惊

每岁0.5g,Tid

49.龙虎镇惊散:

龙齿五钱,琥珀200g,白僵虫300g,虫衣三钱四分,蜈蚣300g,全虫200g,真朱砂100g,琥珀200g,双钩丁300g。

制法:共研细末,装瓶备用

包装:每包五分,避光防潮

功能:镇惊熄风,安神通络

主治:高热惊抽,口眼歪斜,癫痫。

剂量:1岁内0.3-0.5g/次,1岁以上0.5-1.0g/次Tid。

中医儿科学方剂

中医儿科方剂 一、咳嗽 1.外感 1)风寒咳嗽:散寒宣肺-金沸草散 2)风热咳嗽:疏风肃肺-桑菊饮 2.内伤 1)痰热咳嗽:清肺化痰-清宁散 2)阴虚燥咳:滋阴润燥-沙参麦冬汤 二、肺炎喘嗽 1.常证 1)风热闭肺:(轻)宣肺化痰-银翘散 (重)化痰定喘-麻杏石甘汤 2)痰热闭肺:清热宣肺涤痰定喘-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3)阴虚肺热:养阴清肺-沙参麦冬汤 4)肺脾气虚:益气健脾-人参五味子汤 2.变证 心阳虚衰:温补心阳、救逆固脱-参附龙牡救逆汤 三、哮喘 发作期 1)热性哮喘:清肺化痰定喘-麻杏石甘汤、苏葶丸2)寒性哮喘:温肺化痰定喘-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

四、鹅口疮 1)心脾积热:清泻心脾积热-清热泻脾散 2)虚火上浮:滋阴潜阳、引火归原-六味地黄汤 五、口疮 1)脾胃积热:清热解毒、通腑泻火-凉膈散 2)心火上炎:清心泄热-泻心导赤汤 3)虚火上浮:滋阴降火-六味地黄汤 六、泄泻 1.常证 1)伤食泻:消食化积-保和丸 2)风寒泻:疏风散寒-藿香正气散 3)湿热泻:清热利湿-葛根黄芩黄连汤 4)脾虚泻:健脾益气-参苓白术散 5)脾肾阳虚:补脾温肾-附子理中汤 2.变证 1)伤阴:酸甘敛阴-连梅汤 2)伤阳:温阳救逆-参附龙牡汤 七、厌食 1)脾运失健:和脾助运-曲麦枳术丸 2)胃阴不足:养胃育阴-养胃增液汤 八、积滞

1)乳食内积:消乳消食、导滞和中-消乳丸、木香大安丸 2)脾虚夹积:健脾助运、消补兼施-健脾丸 九、疳证 1.主证 1)疳气证:和脾健运-资生健脾丸 2)疳积证:消积理脾-疳积散 3)干疳证:补益气血-八珍汤 2.兼证 疳肿胀:健脾温阳利水-真武汤 十、惊风 1.急惊风 1)感受风邪:疏风清热、熄风镇惊-银翘散 2)湿热疫毒:清热化湿、解毒熄风-黄连解毒汤 3)惊恐痉厥:镇惊安神-抱龙丸、安神丸 2.慢惊风 1)土虚木亢:温运脾阳、扶土抑木-缓肝理脾汤 2)阴虚风动:育阴潜阳、滋水涵木-大定风珠、黄连阿胶汤、 十一、肠道虫证 蛔虫病 1)蛔虫证:驱蛔杀虫、调理脾胃-使君子汤

常用中药用法用量

常用中药用法用量 黄芪——其利尿作用在20克以内明显,30克以上就趋向抑制;其对血压影响,15克以内可升高血压,35克以上反而降压。有气虚症状时,用炙黄芪,无气虚症状,则用生黄芪。40克以上调节血压的动态平衡.在王清任的补阳还五汤中重用至120g,有曰:黄芪治萎,四两起步(16进制市斤秤四两一钱是3克),佐以陈皮以防壅滞。 柴胡——在小柴胡汤中为君药,用量大于其它药一倍有余(能透邪外出),而在逍遥散中为臣药,用量与各药相等(起疏肝解郁作用),在补中益气汤中为佐药,用量极小(取其升举清阳的功能,我的经验是用3-6克)。 白术——常用量6-10克能健脾止泻,大剂量用至30~60克,则能益气通便。 红花——少用可养血,稍多则活血,再多则能破血。 薄荷——用3克以疏达肝木,用至15克以发散风热,清利头目。 桂枝——用量不到5克,取其温通阳气,增加膀胱气化功能的作用;用至10克,则温经散寒,解肌发表,以祛除在表之风邪。 川芎——小剂量可使子宫收缩加强,大剂量反而麻庳子宫。 川芎外感头痛,用量宜轻:最多不超过4克,高血压肝阳头痛,用量宜重:习用9~12克,瘀血头痛,宜重剂量:可用至30~40克

历代认为是治疗头痛之要药。前人有谓“头痛必用川芎”。然头痛一症,病因殊多,川芎性味辛温,功能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临床常用以治疗血瘀头痛。 用王清任血府逐瘀汤治疗血瘀头痛,方中川芎常重用15~30g。清陈士铎《百病辨证录》散偏汤治偏头痛,疗效明显,方中亦重用川芎,用量达30g之多,若减少川芎的用量,则疗效不佳。若用川芎治高血压头痛时,亦应大剂量使用,可用10~15g。无论高血压或低血压所引起的头痛,只要是血中有滞,放胆使用川芎,不但止痛效果良好,同时对血压也有相应的调节作用。 川芎引经少阳胜于柴胡,用量不宜多,一般在4.5~6g,治疗顽固性头痛时,剂量宜大,有效量在30g以上,最多可用至45g,配伍得当立竿见影! 据近代药理研究认为,大剂量使用川芎能降低血压,小剂量使用能使血压上升。有人认为川芎辛温香窜,上行头目,高血压患者宜慎用。但中医认为本品有上行头目,下行血海的双向性作用。川芎15克桑叶45克,这样的剂量与配伍治疗血管性头痛有奇效 山茱萸固脱3两(90克)见功,必与参附搭配.

常用中成药

第1章内科常用中成药 第一节解表剂 一、辛温解表剂 桂枝合剂: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表实感冒颗粒:发汗解表,祛风散寒。 感冒清热颗粒:疏风散寒,解表清热。 正柴胡饮颗粒:发散风寒,解热止痛。 二、辛凉解表剂 银翘解毒丸: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桑菊感冒片: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双黄连口服液: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羚羊感冒胶囊:清热解表。 连花清瘟胶囊:清瘟解毒,宣肺泻热。 三、解表胜湿剂 九味羌活丸:疏风解表,散寒除湿。 荆防颗粒:解表散寒,祛风胜湿。 午时茶颗粒:祛风解表,化湿和中。 四、祛暑解表剂 藿香正气水: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保济丸:解表,祛湿,和中。 五、扶正解表剂 参苏丸:益气解表,疏风散寒,祛痰止咳。 第二节祛暑剂一、祛暑除湿剂 六一散:滑石粉6:甘草1,清暑利湿。 甘露消毒丸:芳香化湿,清热解毒。 二、祛暑避秽剂 紫金锭:避瘟解毒,消肿止痛。 三、祛暑和中剂 六合定中丸:祛暑除湿,和中消食。 十滴水:健胃,祛暑。(驾驶员,高空作业者慎用)四、清暑益气剂 清暑益气丸:祛暑利湿,补气生津。 第三节表里双解剂一、解表清理剂 葛根芩连丸:解肌透表,清热解毒,利湿止泻。 双清口服液:疏透表邪,清热解毒。 二、解表攻里剂 防风通圣丸:解表通里,清热解毒。 第四节泻下剂一、寒下剂 通便宁片:宽中理气,泻下通便。 当归龙荟丸:泻火通便。 九制大黄丸:泻下导滞。

二、润下剂 麻仁胶囊:润肠通便。 增液口服液:养阴生津,增液润燥。 通便灵胶囊:泻热导滞,润肠通便。, 苁蓉通便口服液:滋阴补肾,润肠通便。 三、峻下剂 舟车丸:行气逐水。 四、通腑降浊剂 尿毒清颗粒:通腑降浊,健脾利湿,活血化瘀。 第五节清热剂 一、清热泻火解毒剂 龙胆泻肝丸:清肝胆,利湿热。 黄连上清片:散风清热,泻火之痛。 一清颗粒:清热泻火解毒,化瘀凉血止血。 黛蛤散:清肝利肺,降逆除烦。 牛黄上清胶囊:清热泻火,散风止痛。(“火郁发之”)清胃黄连丸:清胃泻火,解毒消肿。 牛黄解毒胶囊:清热解毒。 牛黄至宝丸:清热解毒,泻火通便。 新血颗粒:清热解毒。 芩连片: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导赤丸:清热泻火,利尿通便。 板蓝根颗粒: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清热解毒口服液:清热解毒。 二、解毒消癥剂 抗癌平丸:清热解毒,散瘀止痛。 西黄丸: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第六节温里剂一、温中散寒剂 理中丸(党参理中丸):温中散寒,健胃。 小建中合剂: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良附丸:温胃理气。 香砂养胃颗粒:温中和胃。 附子理中丸:温中健脾。 香砂养胃丸:止痛。 二、回阳救逆剂 四逆汤:温中祛寒,回阳救逆。 第七节祛痰剂一、燥湿化痰剂 二陈丸:燥湿化痰,理气和胃。 橘贝半夏颗粒:化痰止咳,宽中下气。 二、清热化痰剂 礞石滚痰丸:逐痰降火。 清气化痰丸:清肺化痰。

常用中成药之儿科(1)

1.小儿百部止咳糖浆 【功效主治】清肺、止咳、化痰。用于小儿痰热蕴肺所致的咳嗽、顿咳,症见咳嗽、痰多、痰黄粘稠、咯吐不爽,或痰咳不已、痰稠难出;百日咳见上述症候者。 【化学成分】蜜百步、苦杏仁、桔梗、桑白皮、麦冬、知母、黄芩、陈皮、 甘草、制天南星、枳壳(炒)。 【用法用量】口服,两岁以上一次10ml,两岁以下一次5ml,一日3次。 【注意事项】(1)治疗百日咳。(2)止咳、化痰、清肺三效合一.(3)迅速缓解 咽喉不适,不影响孩子正常的学习、生活和睡眠。(4)对小儿肺热咳嗽和肺炎咳嗽效果明显。 2.小儿化痰止咳颗粒(好娃娃) 【功效主治】祛痰镇咳。用于小儿支气管炎所致的咳嗽、咯痰 【成份】桔梗流浸膏、桑白皮流浸膏、吐根酊、盐酸麻黄碱。辅料为枸橼 酸、枸橼酸钠、蔗糖、香精。 【用法用量】冲服,一岁一次1/2袋,二至五岁一次1袋,六至十岁一次1~2袋,一日3次。【不良反应】可见恶心、呕吐。 【禁忌】高血压、动脉硬化、心绞痛、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患者禁用。 【注意事项】 1.忌食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婴儿及糖尿病患儿应在医 师指导下服用。 3.心脏病患儿慎用。脾虚易腹泻者慎服。 4.本品含盐酸麻黄碱。运动员慎用;青光眼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服用后如有头晕、头痛、心动过速、多汗等症状应咨询医师或药师。 5.本品为祛痰、 止咳的中西药复方制剂,适用于小儿肺热咳嗽轻

症。 6.不能过量服用,可引起严重的恶心呕吐。 7.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8.严格按照用法用量服用,本品不宜长期服用。 9. 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10.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11.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2.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3.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3.小儿咳喘灵颗粒(武汉健民) 【功效主治】宣肺、清热,止咳、祛痰。用于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 【化学成分】麻黄、石膏、苦杏仁、瓜蒌、板蓝根、金银花、甘草。辅料为蔗糖,糊精。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2岁以内一次1克;3 至4岁一次1.5克,5至7岁一次2克,一日3~ 4次。 【注意事项】1.辛辣、生冷、油腻食物。2.不宜

常用中药用法用量

常用中藥用法用量 黃芪——其利尿作用在20克以內明顯,30克以上就趨向抑制;其對血壓影響,15克以內可升高血壓,35克以上反而降壓。有氣虛症狀時,用炙黃芪,無氣虛症狀,則用生黃芪。40克以上調節血壓の動態平衡.在王清任の補陽還五湯中重用至120g,有曰:黃芪治萎,四兩起步(16進制市斤秤四兩一錢是3克),佐以陳皮以防壅滯。 柴胡——在小柴胡湯中為君藥,用量大於其它藥一倍有餘(能透邪外出),而在逍遙散中為臣藥,用量與各藥相等(起疏肝解鬱作用),在補中益氣湯中為佐藥,用量極小(取其升舉清陽の功能,我の經驗是用3-6克)。 白術——常用量6-10克能健脾止瀉,大劑量用至30~60克,則能益氣通便。 紅花——少用可養血,稍多則活血,再多則能破血。 薄荷——用3克以疏達肝木,用至15克以發散風熱,清利頭目。 桂枝——用量不到5克,取其溫通陽氣,增加膀胱氣化功能の作用;用至10克,則溫經散寒,解肌發表,以祛除在表之風邪。 川芎——小劑量可使子宮收縮加強,大劑量反而麻庳子宮。 川芎外感頭痛,用量宜輕:最多不超過4克,高血壓肝陽頭痛,用量宜重:習用9~12克,瘀血頭痛,宜重劑量:可用至30~40克,曆代認為是治療頭痛之要藥。前人有謂“頭痛必用川芎”。然頭痛一症,病因殊多,川芎性味辛溫,功能活血行氣、祛風止痛,臨床常用以治療血瘀頭痛。

用王清任血府逐瘀湯治療血瘀頭痛,方中川芎常重用15~30g。清陳士鐸《百病辨證錄》散偏湯治偏頭痛,療效明顯,方中亦重用川芎,用量達30g之多,若減少川芎の用量,則療效不佳。若用川芎治高血壓頭痛時,亦應大劑量使用,可用10~15g。無論高血壓或低血壓所引起の頭痛,只要是血中有滯,放膽使用川芎,不但止痛效果良好,同時對血壓也有相應の調節作用。 川芎引經少陽勝於柴胡,用量不宜多,一般在4.5~6g,治療頑固性頭痛時,劑量宜大,有效量在30g以上,最多可用至45g,配伍得當立竿見影! 據近代藥理研究認為,大劑量使用川芎能降低血壓,小劑量使用能使血壓上升。有人認為川芎辛溫香竄,上行頭目,高血壓患者宜慎用。但中醫認為本品有上行頭目,下行血海の雙向性作用。川芎15克桑葉45克,這樣の劑量與配伍治療血管性頭痛有奇效 山茱萸固脫3兩(90克)見功,必與參附搭配. 穿山龍,味苦,性平,對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均有調節作用,所以近年來成為治療風濕類疾病の妙藥。根據《中華本草》謂其幹品用量為6~9克,《中草藥手冊》多為15克,少數達30克,東北地區常用量也為15~30克。但根據朱良春經驗,若要取得較好の療效,其用

小儿食积的老中医实用药方、常用中成药、预防与调护

小儿食积的老中医实用药方、常用中成药、预防与调护 食积是因小儿喂养不当,内伤乳食,停积胃肠,脾运失司所引起的一种小儿常见的脾胃病症。临床以不思乳食,腹胀嗳腐,大便酸臭或便秘为特征。食积又称积滞。【治疗食积的实用小药方】(1)山楂麦芽茶:山楂10克,生麦芽10克。将山楂与生麦芽一起放入杯中,开水泡20分钟,随时饮用。(2)鸡胗粉粥:鸡内金6克,干橘皮3克,砂仁1.5克,粳米30克,白糖适量。将鸡内金、干橘皮、砂仁打成细粉,将粳米熬粥,调入上述粉末,加适量白糖,分次服之。 (3)参芪鹌鹑汤:党参10克,黄芪10克,鹌鹑1只。鹌鹑去毛及内脏,将党参、黄芪放人鹌鹑腹内,加水、盐、油适量,隔水炖2小时,去掉党参、黄芪,1日内食完。(4)粟米怀山糊:粟米与怀山药等量,炒黄,共研细末,加水适量,煮成糊,调入白糖即可食用【常用的治疗食积中成药】1、王氏保赤丸小儿消化不良和成人胃肠功能失调所致乳滞疳积、上腹饱胀、食欲不振、呕吐腹泻、便秘等症;四时感冒所引起的发热咳嗽、痰厥惊风、喘咳痰鸣等症;脾胃虚弱,发育不良。2、枳实导滞丸脾胃虚弱、气滞食积所致之脘腹胀痛、不思饮食、大便秘结及痢疾里急后重之症3、小儿香橘丹肠胃虚弱,消化不良,胃口不开,慢性胃肠炎;小儿脾胃衰弱。吐泻,久泻,久痢,大小便不分4、小儿健脾丸小

儿脾胃虚弱引起的消化不良,不思饮食,大便溏泻,体柔无力5、小儿喜食片治疗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及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6、食积颗粒食积停滞所致的偏食、厌食7、山楂丸食积、肉积,停滞不化,痞满腹胀,饮食减少8、复方鸡内金片脾胃不和引起的食积胀满,饮食停滞,呕吐泄泻9、肥儿丸 小儿食积,乳积,发热腹胀,呕吐滞下及腹痛等症10、健儿消食口服液小儿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引起的纳呆食少,脘腹胀满,手足心热,自汗乏力,大便不调,以致厌食、恶食【预防调护的小贴士】对于妈妈爸爸来说,千万不要以为宝宝吃得越多越好,既然宝宝已经吃饱了,就不要再喂了,否则很容易导致食积。对于婴幼儿,提倡母乳喂养,并应定时定量哺乳,不应过饥过饱。食品要新鲜清洁,不应过食生冷、肥腻之物。随着年龄的增长,要逐渐添加相适应的辅助食品,不可偏食、杂食,要合理喂养。平时保持大便通畅,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出现食积,除积极治疗外,还要注意科学调护。要保证患儿饮食、起居有时,纠正偏食,不吃零食,少吃甜食,不要滥服滋补品。呕吐者可暂禁食3~6小时,或给予生姜汁数滴,加少许糖水饮服。腹胀者揉摩腹部。【安全用药的须知】(1)不可妄用泻药:泻下药,如大黄之类,性味多苦寒,小儿脏腑娇嫩,不耐苦寒之品。出现食积,使用泻下药,对于成人可能无恙,但于小儿多会导致脾虚,而出

儿科常用中成药

儿科常用中成药 解表药:本类中成药主要有疏散风热、发散风寒之功,兼有泻火利咽、宣肺化痰等作用,利于外感表征。按其功效与适用范围,本类中成药可分为疏散风热剂、发散风寒剂二类。本类中成药大多辛散,有伤阳耗津之弊,应中病即止。 清热剂:本类中成药主要具有清热解毒之功,兼有利咽、凉血、活血等作用,适用于热毒炽盛的小儿咽痛、口疮、疮疡等证。清热解毒消肿剂主治热毒所致的小儿咽喉肿痛,以及热毒内蕴的口疮肿痛、疮疡溃烂等。本类中成药大多为苦寒之品,易伤脾胃,故脾虚胃弱之食少便溏者慎用。不宜久服,应中病即止。 止泻剂:本类中成药主要具有清利湿热或健脾益气止泻之功,适用于湿热或脾虚导致的泄泻。按其功效与适用范围,本类中成药可分为清利止泻剂和健脾止泻剂二类。本类中成药中的清利止泄类大多为苦泄清利之品,故虚寒性腹泻不宜使用。反之,健脾止泻类中大多为补益健脾之品,故湿热、邪实之泄泻当慎用。 消导剂:本类中成药主要具有消食化滞之功,兼有通利大便、健脾和胃等作用,适用于小儿食滞肠胃或脾运不健所致的食积证。按其功效与适用范围,本类中成药可分为消食导滞剂和健脾消食剂二类。本类中成药大多为消积、行气之品,易耗气,故脾胃虚弱或无积滞者当慎用。 止咳喘剂:本类中成药主要具有止咳平喘的作用。适用于小儿咳嗽喘息病证。清宣降气化痰剂主治小儿外感、痰热或痰浊所致的咳嗽,症

见发热恶寒、咳嗽气喘;或咳嗽气促,痰多粘稠等。本类中成药大多以泄肺实、止痰嗽为主,故体虚咳喘者慎用。 补虚剂:本类中成药主要具有补气、益阴等作用,适用于脾胃气虚所致的小儿发育迟缓证。益气养阴剂主治或预防小儿佝偻病、软骨病、亦治小儿多汗、夜惊、食欲不振等。本类中成药大多为甘补之品,有滞谢之弊,故邪实或湿热证者慎用。 镇惊息风剂:本类中成药主要具有镇惊息风止痉等作用,适用于惊风抽搐病证。治急惊剂主治痰食或风痰所致的小儿急惊风,症见高热抽搐,或痰喘气急,或神志不清。本类中成药主要用于急惊风之实证,脾虚慢惊风不宜使用。

2016儿科重点方剂速记歌诀

2016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儿科学考试重点 儿科病生理要点 1、稚阴稚阳学说——“稚阳未充,稚阴未长”(吴鞠通)。 2、纯阳学说——“呼为纯阳,元气未散”《颅囟经》 3、小儿五脏特点——心常有余;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肺常不足;肾常虚。 4、了解小儿四诊特点:如望诊头颅、囟门等与成人不同。其他可参考内科内容。 5、掌握小儿指纹诊察方法,了解‘三关’(风、气、命)的定义、意义。 6、小儿指纹的病理概念——“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三关测轻重。” 7、了解‘一指定三关’的方法和临床概念。(不要混淆寸口三关与指纹三关。) 8、小儿诊察中四诊的弱点——问诊。古代儿科称为‘哑医’。 9、‘囟填’——囟门突起紧张,为风火痰热、肝阳上亢、热盛生风。 10、‘囟陷’——囟门凹陷柔软,为津液大伤、气精不足、佝偻病。 1。胎怯补肾调元。 肾精薄弱__补肾地黄丸 脾肾两虚__保元汤 2。硬肿归身 阳气虚衰__参附汤 寒凝血涩__当归四逆散 3。胎黄茵陈血 湿热熏蒸:清热利湿-茵陈蒿汤 寒湿阻滞:温中化湿-茵陈理中汤 瘀积发黄:化瘀消积-血府逐瘀汤 4。感冒 主证时邪银普散,夹痰夹滞夹痰回 风寒感冒: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 风热感冒:辛凉解表-银翘散 暑邪感冒:清暑解表-新加香薷饮 时玡感冒:银翘散合普济消毒饮 兼证 挟痰:宣肺化痰-二陈汤,桑菊饮 挟滞:消食导滞、通腑泄热-保和丸 挟惊:清热解表、安神镇惊-小儿回春丹或琥珀抱龙丸 5。咳嗽金山请陈六 外感 风寒咳嗽:散寒宣肺-金沸草散 风热咳嗽:疏风肃肺-桑菊饮 内伤 痰热咳嗽:清肺化痰-清金化痰汤 阴虚燥咳:滋阴润燥-沙参麦冬 气虚咳嗽:六君子 痰湿咳嗽:三拗合二陈 6。肺炎喘嗽寒华热银毒黄解,痰热虎婷肺热参,肺脾参五心参附,邪陷羚钩牛黄解。 风寒闭肺:华盖散 风热闭肺: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 热毒闭肺:黄连解毒汤合三拗汤 痰热闭肺:清热宣肺、涤痰定喘-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阴虚肺热:养阴清肺-沙参麦冬汤 肺脾气虚:益气健脾-人参五味子汤 心阳虚衰:温补心阳、救逆固脱-参附龙牡救逆汤 邪陷厥阴:羚角钩藤汤合牛黄清心丸 7。哮喘小石龙苏都五斤麦。 热性哮喘:清肺化痰定喘-麻杏石甘汤、苏葶丸

(完整版)中药用量

<中药用量总表> 第1章解表药 1. 发散风寒药 麻黄---煎服,2~9g。发汗解表宜生用,止咳平喘多炙用 桂枝---煎服,3~9g 紫苏---煎服,5~9g,不宜久煎 生姜---煎服,3~9g,或煎汁服附:生姜皮—煎服,3~10g 生姜汁---用量3~10滴,冲服 香薷---煎服,3~9g,用于发表,量不宜大,且不宜久煎(5—10min);用于利水消肿,量宜大,且须浓煎荆芥—煎服,4.5~9g,不宜久煎。发表透疹消疮宜生用;止血宜炒用。荆芥穗更长于祛风 防风---煎服,4.5~9g 羌活---煎服,3~9g 白芷---煎服,3~9g,外用适量 细辛---煎服,1~3g;散剂每次服0.5~1g 藁本---煎服,3~9g 苍耳子---煎服,3~9g.。或入丸散剂 附:苍耳草—本品有毒,,内服不宜过量,亦不能持续服用。用量6~15g,水煎或熬膏及入丸散。外用适量辛夷---煎服,3~9g,本品有毛,易刺激喉咙,入汤剂宜用纱布包煎 葱白---不写在处方上,要写在病历上,一般2~3段,鲜品需量多,外用适量 2. 发散风热药 薄荷---煎服,3~6g;宜后下。薄荷叶长于发汗解表,薄荷梗偏于行气和中 牛蒡子---煎服,6~12g,炒用可使其苦寒及滑肠之性略减 蝉蜕---煎服,3~10g,或单味研末冲服。一般病证用量宜小;止痉则需大量 桑叶---煎服,5~9g;或如丸散。外用煎水洗眼。蜜炙能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故肺燥咳嗽多用蜜制桑叶菊花---煎服,5~9g.。疏散风热宜用黄菊花,平肝清肝宜用白菊花 蔓荆子---煎服,5~9g

柴胡---煎服,3~9g。解表退热宜生用,且用量宜稍重,10~30g;疏肝解郁宜醋炙,5~6g,可用到10g,升阳可生用或酒炙,其用量均宜稍轻 升麻---煎服,3~9g。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宜生用,升阳举陷宜炙用 葛根—煎服,9~15g。解肌退热、透疹、生津宜生用,升阳止泻宜煨用附:葛花—常用量3~15g 淡豆豉---煎服,6~12g 浮萍---煎服,3~9g。外用适量,煎汤浸洗 第2章清热药 1. 清热泻火药 石膏---生石膏煎服,一般为20~30g,宜打碎先煎;清气分热用,可用到60~120g。煅石膏适量外用,研末撒敷患处,研末以增强吸附性,使生肌敛疮的作用加强 知母---煎服,6~12g 芦根---煎服,干品15~30g;鲜品加倍,或捣汁用 天花粉---煎服,10~15g 竹叶---煎服,6~15g;鲜品15~30g 淡竹叶---煎服,6~9g 鸭跖草---煎服,15~30g,鲜品60~90g 栀子---煎服,5~10g。外用生品适量,研末调敷 夏枯草---煎服,9~15g。或熬膏服 决明子---煎服,10~15g;用于润肠通便,不宜久煎 2. 清热燥湿药 黄芩---煎服,3~10g。清热多生用,安胎多炒用,清上焦热可酒炙用,止血可炒炭用 黄连---煎服,2~5g。外用适量 黄柏---煎服,3~12g。外用适量 龙胆---煎服,3~6g

小儿咳嗽的中成药

治小儿咳嗽的中成药 咳嗽是孩子经常发生的一种症状。有的家长发现孩子一旦咳嗽,就希望马上用药将咳嗽止住,其实这样做不但对孩子不利,有的时候反而是有害的。因为咳嗽本身是机体一种自我保护性的反射动作,呼吸道里的病理性分泌物以及从外界进入呼吸道的异物,可借咳嗽反射的动作排出体外。所以孩子一天偶尔咳嗽几声或者轻度咳嗽,家长不需要马上给孩子用止咳药。但是如果孩子咳嗽频繁、剧烈,甚至影响孩子进食和睡眠,此时止咳药就需要用了。 咳嗽多见于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气管炎、肺炎等。中医认为咳嗽一般与肺、脾、肾三脏有密切的关系,尤其对于学龄前儿童肺、脾二脏关系更为重要。引起咳嗽的原因可能是外感或者内伤。当机体不能适应外界的气候变化时,就会发生外感咳嗽。外感咳嗽多见于风寒咳嗽、风热咳嗽。又由于学龄前儿童各脏腑稚嫩,若饮食不节或者养成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影响了各脏腑的功能,尤其是脾胃失调,最终伤及肺脏,引起内伤咳嗽。内伤咳嗽多见于痰湿咳嗽、痰热咳嗽、阴虚燥咳。 风寒咳嗽主要表现为: 受风寒所致发热恶寒,头痛鼻塞,流清涕,初起咳嗽咽痒,吐白色稀薄痰,舌质淡红,舌苔薄白。洋洋就属于这种症候。治疗应该辛温散寒,止咳化痰。妈妈给洋洋用药的错误在于:需要温化肺脏,反而清热,犹如雪上加霜,寒上加寒。 儿童清肺口服液:具有清肺,化痰,止咳之功效。适用于风寒感冒导致面赤身热,咳嗽,痰多,咽痛。 消咳喘:药性偏热,具有温化寒痰,止咳平喘之功效。适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喘、喘息和感冒咳嗽、痰白质稀等症。 解肌宁嗽丸:具有宣肺,化痰止咳之功效。适用于小儿风寒感冒,咳嗽初起,头痛身热,咳嗽痰盛,气促,咽喉疼痛。 半夏露:所含药物药性都偏温,具有解表化痰,温肺止咳之功效。适用于风寒感冒引起的鼻塞、流涕、咳嗽、气喘、伴咯痰不爽者。 通宣理肺丸:具有解表散寒,宣肺止嗽之功效。适用于风寒感冒咳嗽较重者,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头痛无汗,肢体酸痛、咳嗽痰白、无汗而喘等。 射麻口服液:具有清热宣肺利咽,止咳化痰之功效。适用于急性支气管炎或感冒后咽痒咳嗽、痰多,夜间阵发性咳嗽。 杏苏止咳糖浆:具有辛温散寒,宣肺止咳之功效。适用于畏寒、头痛、流清涕、咳嗽、白色稀薄泡沫痰。 风热咳嗽主要表现为: 发热、口干咽燥、胸闷、咳嗽痰多,咳黄痰(或浓痰),且咳痰不爽,或久咳不止。舌质红,舌苔黄。妞妞就属于这种症候。治疗宜采用疏风清热,宣肺化痰。妈妈给妞妞用药的错误在于:妞妞需要清热,反而加热,犹如火中加炭,热上加热。 蛇胆川贝液:具有驱风清肺,散结疏痰之功效。适用于风热咳嗽造成胸闷气喘、痰多且痰液黄稠,咳痰不爽或久咳不止、口渴咽痛。 川贝枇杷露:具有清热宣肺,止咳化痰之功效。适用于肺热所致咳嗽、咽干疼痛、口渴、痰稠或痰多咯出不爽等。 小儿急支糖浆:具有清热宣肺,止咳化痰之功效。适用于急性支气管炎、感冒后咳嗽、夜间阵发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中医医院中医儿科常用中药方剂目录(100首)

中医医院中医儿科常用中药方剂目录(100首) 中医医院儿科常用中药方剂目录(100首) 说明: 1、凡加☆☆处表示暂未查到与要求著述来源完全一致的方剂组成,查阅时请留意。 2、部分方剂附上方歌以供参考,主要参照《中医内科学》、《方剂学》等,如有错漏请指正、谅解! 1、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半夏陈皮茯苓炙甘草生姜乌梅 【方歌】二陈汤用半夏陈,苓草梅姜一并存,理气祛痰兼燥湿,湿痰为患此方珍。 2、八珍汤《证体类要》 【组成】当归川芎白芍药熟地黄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 3、人参乌梅汤《温病条辨》 【组成】人参莲子(炒) 炙甘草乌梅木瓜山药 4、人参五味子汤《幼幼集成》

【组成】人参漂白术白云苓北五味杭麦冬炙甘草生姜大枣 5、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 【组成】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 6、大补阴丸《丹溪心法》 【组成】黄柏(炒褐色)知母(酒浸,炒)熟地黄(酒蒸)龟版(酥炙)猪脊髓蜂蜜 【方歌】大补阴丸知柏黄,龟板脊髓蜜丸方,咳嗽咯血骨蒸热,阴虚火旺制亢阳。 7、大定风珠《温病条辨》 【组成】生白芍阿胶生龟版干地黄麻仁五味子生牡蛎麦冬(连心)炙甘草鸡子黄(生)鳖甲(生) 【方歌】大定风珠鸡子黄,再合加减复脉汤,三甲并同五味子,滋阴熄风是妙方。 8、大青龙汤《伤寒论》 【组成】麻黄桂枝甘草杏仁生石膏生姜大枣 9、小青龙汤《伤寒论》

【组成】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甘草(炙)桂枝(去皮)五味子半夏 【方歌】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 10、己椒苈黄丸《金匮要略》 【组成】防己椒目葶苈子(炒) 大黄 【方歌】己椒苈黄药四味,通便泻水两般配,腹水热结又便秘,蜜丸吞服病自退。 11、王氏清暑益气汤《温热经纬》 【组成】西洋参石斛麦冬黄连竹叶荷梗知母甘草粳米西瓜翠衣 【方歌】王氏清暑益气汤,暑热气津已两伤。洋参麦斛粳米草,翠衣荷连知竹尝。 12、五皮饮《中藏经》 【组成】大腹皮桑白皮茯苓皮生姜皮陈橘皮 13、五苓散《伤寒论》 【组成】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 【方歌】五苓散治太阳府,泽泻白术与二苓,温阳化气添

中医儿科学练习试卷28-1

中医儿科学练习试卷28-1 (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型题(总题数:50,分数:100.00) 1.小儿水肿湿热内侵证的特点是 (分数:2.00) A.眼睑浮肿明显 B.足踝浮肿明显 C.下肢浮肿明显 D.全身浮肿明显 E.面肢浮肿轻重不一√ 解析: 2.治疗慢惊风阴虚风动证的常用方剂是 (分数:2.00) A.大定风珠√ B.地黄饮子 C.大补阴丸 D.炙甘草汤 E.镇肝熄风汤 解析: 3.治疗小儿紫癜属血热妄行型的首选方剂是 (分数:2.00) A.清营汤 B.犀角地黄汤√ C.清营汤 D.玉女煎 E.归脾汤 解析: 4.治疗脾肾阳虚泻的首选方剂是 (分数:2.00) A.四神丸 B.附子理中汤√ C.桃花汤 D.固肠丸 解析: 5.以下时令疾病中,病后不能获得免疫力的是 (分数:2.00) A.麻疹 B.奶麻 C.风痧 D.水痘 E.夏季热√ 解析: 6.治疗小儿风热感冒咳重于热的首选方是 (分数:2.00) A.银翘散 B.桑菊饮√ C.桑杏汤

D.泻白散 E.麻杏石甘汤 解析: 7.小儿暴泻不止,便稀如水,面色苍白,神疲气弱,表情淡漠,四肢厥冷;冷汗自出,舌淡苔白,脉象沉微。治疗首选方剂是 (分数:2.00) A.四神丸 B.固肠丸 C.独参汤 D.参附龙牡汤√ E.附子理中汤 解析: 8.立迟、行迟、齿迟头项软、手足软的主要病变脏腑在 (分数:2.00) A.心、肝、肾 B.肺、肝、肾 C.脾、肝、肾√ D.心、脾、肾 E.心、肺、肾 解析: 9.治疗小儿脾虚泻的首选方剂是 (分数:2.00) A.补中益气汤 B.参苓白术散√ C.四君子汤 D.七味白术散 E.异功散 解析: 10.治疗脾胃气虚型小儿厌食证的首选方剂是 (分数:2.00) A.健脾丸 B.参苓白术散√ C.香砂六君丸 D.四君子汤 E.七味白术散 解析: 11.治疗小儿惊风感受风邪证常用方剂是 (分数:2.00) A.桑菊饮 B.白虎汤 C.银翘散√ D.羚角钩藤汤 E.抱龙丸 解析: 12.治疗虚火上浮型鹅口疮的首选方剂是 (分数:2.00) A.知柏地黄丸 B.沙参麦冬汤 C.一贯煎

各种常用中药材的功能主治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用于肺热燥咳,劳嗽痰血,热病津伤口渴。用法用量:~9g 玉竹 功能主治:养阴润燥,生津止渴。用于肺胃阴伤,燥热咳嗽,咽干口渴,内热消渴。 用法用量:6~12g 莲子 功能与主治:补脾止泻,益肾涩精,养心安神。用于脾虚久泻,遗精带下,心悸失眠。 用法与用量:6~15g 百合 功能主治: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用于阴虚久咳,痰中带血,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精神恍惚。 用法用量:6~12g 芡实 功能主治:益肾固精,补脾止泻,祛湿止带。用于梦遗滑精,遗尿尿频,脾虚久泻,白浊,带下。 用法用量:9~15g 薏苡仁 功能主治:健脾渗湿,除痹止泻,清热排浓。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湿痹拘挛,脾虚泄泻,肺痈,肠痈;扁平疣。 用法用量:9~30g

功能主治: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麸炒山药补脾健胃。 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白带过多。 用法用量:15~30g 红枣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用于脾虚食少,乏力便溏,妇人脏躁。 用法用量:6~15g 枸杞子 功能主治: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用于虚劳精亏,腰膝酸痛,眩晕耳鸣,内热消渴,血虚萎黄,目昏不明。 用法用量:6~12g 龙眼肉 功能主治: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用于气血不足,心悸怔忡,健忘失眠,血虚萎黄。 用法用量:9 ~15g 党参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用于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虚喘咳嗽,内热消渴。 用法用量:9~30g 当归 功能主治: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 痈疽疮疡。酒当归活血通经。用于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扑损伤。

儿科常用方剂歌诀

儿科常用方剂 二陈汤 陈夏苓草二陈汤,燥湿化痰是主方。 若加星枳名导痰,顽痰胶固癫眩康。 或加枳茹即温胆,清胆宁神勿迷茫。 金水六君地归姜,痰湿内盛兼阴伤。 四物汤 四物归地芍与芎,营血虚滞此方宗;妇女经病凭加减,临证之时可变通。人参乌梅汤 人参乌梅淮山药,木瓜莲肉炙甘草; 气阴两伤因泻迫,酸甘并用补中焦。 人参五味子汤 人参五味汤法良,苓术甘草姜枣藏; 再加麦冬养肺胃,敛肺止咳保安康。 三子养亲汤 三子养亲莱芥苏,顺气消滞喘咳除。 大补阴丸 大补阴丸知柏配,地黄龟版猪脊髓, 骨蒸潮热盗汗止,肝肾阴衰虚火退。 大定风珠 大定风珠鸡子黄,牡蛎鳖甲龟地黄, 胶芍麦味麻仁草,滋阴熄风是良方。 大青龙汤 大青龙汤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 太阳无汗兼烦躁,风寒两解此为良。 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麻芍桂,辛姜半夏草五味, 外感风寒内停饮,背寒胸闷咳喘配。 己椒苈黄丸 己椒苈黄水饮攻,前后分消二便通。 王氏清暑益气汤 王氏清暑益气汤,善治中暑气津伤, 洋参冬斛荷瓜翠,连竹知母甘粳襄。 五皮饮 五皮饮用五般皮,陈茯姜桑大腹奇。 或用五加易桑白,脾虚肤胀此方司。 五苓散 五苓散用猪茯苓,桂枝白术泽泻群, 化气健脾利水湿,诸湿肿满此方寻。 实脾饮 实脾苓术与木瓜,甘草木香大腹加, 草蔻附姜兼厚朴,虚寒阴水效堪夸。 五味消毒饮 五味消毒银地丁,野菊天葵蒲公英,

水煎加酒疔疮疗,渣可外敷汤可饮。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 更加黄芩生姜枣,少阳为病此方宗。止嗽散 止嗽散用荆桔前,紫菀百部陈草研, 每服三钱姜汤调,止咳化痰解表兼。定喘汤 定喘白果与麻黄,款冬半夏白皮桑, 苏子黄芩甘草杏,宣肺平喘效力彰。乌药散 天台乌药木茴香,槟榔青皮高良姜, 巴豆炒楝取其气,寒凝肝经疝痛良。六君子汤 六君子汤夏陈加,脾胃虚寒痰湿祛。 香砂六君胃寒主,阳虚运差最相宜。玉屏风散 芪术防风玉屏风,表虚自汗姜煎送。甘麦大枣汤 甘麦大枣脏躁服,缓肝和中心气足。芍药汤 湿热痢用芍药汤,香连芩草归桂榔。补肺阿胶汤 补肺阿胶马兜铃,牛蒡甘草杏糯匀, 肺虚火盛最宜服,降气生津咳嗽宁。归脾汤 归脾汤用芪术参,木香龙眼归枣仁, 远志茯神草姜枣,心脾两补气血生。四神丸 四神故纸与吴萸,肉蔻五味四般齐; 大枣生姜共煎合,五更肾泻最相宜。生脉散 生脉麦味与人参,保肺生津又提神; 气少汗多兼口渴,病危脉绝急煎斟。白虎汤 清热生津白虎汤,知膏草米合成方, 热渴汗烦是主诉,体征脉洪舌苔黄。百合固金汤 百合固金玄归冬,两地贝芍桔草同, 滋阴润肺祛痰热,喘咳咯血咽燥痛。真武汤 温阳利水真武汤,附子术芍苓生姜。血府逐瘀汤 血府当归生地桃,

儿科常用中成药

儿科常用中成药 第一节:解表剂 (一)疏散风热剂 (1)小儿热速清口服液:清热解毒,泻火利咽。小儿外感风热所致感冒 (2)儿感清口服液:解表清热,宣肺化痰。小儿外感风寒、肺胃蕴热证 (二)发散风寒剂 (1)解肌宁嗽丸:解表宣肺,止咳化痰。外感风寒。痰浊内阻所致 第二节:清热剂 清热解毒消肿剂 (1)小儿咽扁颗粒:清热利咽,解毒止痛。小儿肺胃热盛所致喉痹,乳蛾。 (2)小儿化毒散:清热解毒,活血消肿。热毒内蕴,毒邪未尽所致。 第三节:止泻剂 (一)清利止泻剂 (1)小儿泻速停颗粒:清热利湿,健脾止泻,缓急止痛。小儿湿热蕴结大肠所致泄泻 (二)健脾止泻剂 (1)止泻灵颗粒:健脾益气,渗湿止泻。脾胃虚弱所致的泄泻。 (2)健脾康儿片:健脾养胃,消食止泻。脾胃气虚所致的泄泻。 第四节:消导剂 (一)消食导滞剂 (1)小儿消食片:消食化滞,健脾与胃。食滞胃肠所致的积滞。 (2)小儿化食丸:消食化滞,泻火通便。食滞化热所致的积滞。 (3)一捻金:消食导滞,祛痰通便。脾胃不与,痰食阻滞所致的积滞。 (二)健脾消食剂 (1)健脾消食丸:健脾与胃,消食化滞。脾胃气虚所致疳证。 (2)肥儿丸:健胃消积、驱虫。小儿消化不良,虫积腹痛,面黄肌瘦,食少腹胀泄泻。 第五节:止咳喘剂 清宣降气化痰剂 (1)小儿咳喘灵颗粒:宣肺清热,止咳祛痰,平喘。小儿外感风热所致感冒。 (2)清宣止咳颗粒:疏风清热,宣肺止咳。小儿外感风热所致的咳嗽。 (3)鹭鸶咯丸:宣肺,化痰,止咳。痰浊阻肺所致顿咳、咳嗽。 (4)儿童清肺丸:清肺,解表,化痰,止嗽。小儿风寒外束,肺经痰热所致 (5)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清热肃肺,消积止咳。小儿饮食积滞,痰热蕴肺所致 第六节:补虚剂 益气养阴剂 (1)龙牡壮骨颗粒:强筋健骨,健脾与胃。治疗与预防小儿佝偻病、软骨病,对小儿多汗,夜惊,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发育迟缓有治疗作用。、 第七节:镇惊息风剂 治急惊剂 (1)琥珀抱龙丸:清热化痰、镇静安神,饮食内伤所致的痰食型急惊风。 (2)牛黄抱龙丸:清热镇惊,祛风化痰。小儿风痰壅盛所致的惊风。 眼科常用中成药

中医医院儿科常用中药方剂目录(100首)

中医医院儿科常用中药方剂目录(100首) 说明: 1、凡加☆☆处表示暂未查到与要求著述来源完全一致的方剂组成,查阅时请留意。 2、部分方剂附上方歌以供参考,主要参照《中医内科学》、《方剂学》等, 1、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半夏陈皮茯苓炙甘草生姜乌梅 【方歌】二陈汤用半夏陈,苓草梅姜一并存,理气祛痰兼燥湿,湿痰为患此方珍。 2、八珍汤《证体类要》 【组成】当归川芎白芍药熟地黄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 【方歌】1四君四物加枣姜八珍双补气血方,再加黄芪与肉桂十全大补效增强,更加橘味志去芎养荣补心安神良2八珍四君四物(加)三 3、人参乌梅汤《温病条辨》 【组成】人参莲子(炒) 炙甘草乌梅木瓜山药 【方歌】人参乌梅莲子山,木瓜炙草治舌干,微热微咳还口渴,实为阴伤久痢牵 4、人参五味子汤《幼幼集成》 【组成】人参漂白术白云苓北五味杭麦冬炙甘草生姜大枣 【方歌】人参五味汤法良,苓术甘草姜枣藏 5、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 【组成】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 【方歌】三子养亲莱芥苏,三子养亲来借书 6、大补阴丸《丹溪心法》 【组成】黄柏(炒褐色)知母(酒浸,炒)熟地黄(酒蒸)龟版(酥炙)猪脊髓蜂蜜 【方歌】大补阴丸知柏黄,龟板脊髓蜜丸方,咳嗽咯血骨蒸热,阴虚火旺制亢阳。 7、大定风珠《温病条辨》 【组成】生白芍阿胶生龟版干地黄麻仁五味子生牡蛎麦冬(连心)炙甘草鸡子黄(生)鳖甲(生) 【方歌】大定风珠鸡子黄,再合加减复脉汤,三甲并同五味子,滋阴熄风是妙方。 8、大青龙汤《伤寒论》 【组成】麻黄桂枝甘草杏仁生石膏生姜大枣 【方歌】大青龙汤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太阳无汗兼烦躁,风寒两解此为良 9、小青龙汤《伤寒论》 【组成】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甘草(炙)桂枝(去皮)五味子半夏 【方歌】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 10、己椒苈黄丸《金匮要略》 【组成】防己椒目葶苈子(炒) 大黄 【方歌】己椒苈黄药四味,通便泻水两般配,腹水热结又便秘,蜜丸吞服病自退。 11、王氏清暑益气汤《温热经纬》 【组成】西洋参石斛麦冬黄连竹叶荷梗知母甘草粳米西瓜翠衣 【方歌】王氏清暑益气汤,暑热气津已两伤。洋参麦斛粳米草,翠衣荷连知竹尝。 12、五皮饮《中藏经》 【组成】大腹皮桑白皮茯苓皮生姜皮陈橘皮 【方歌】1五皮饮用五般皮,陈苓姜桑大腹皮;或用五加去桑白,脾虚腹胀颇相宜 2陈夫妇桑生 13、五苓散《伤寒论》 【组成】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

常用毒性中药饮片和用法用量

毒性药品 1、硫磺:酸、温、有毒。 功能主治:壮阳,杀虫。治阳痿。虚寒。泻痢,大便冷秘。外用治疥癣。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0.5—3克。外用适量。 2、制川乌:辛热、有毒。 功能主治:祛寒湿,散风邪,温经止痛。治风寒湿痹,历节风痛,四肢拘挛,半身不遂,头风头痛,心腹冷痛,阴疽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1—3克,外用适量。 3、制草乌:辛苦热,有大毒。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麻醉止痛,一般用制草乌。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生品勿内服。 4、黑附片:辛苦大热,有毒。 功能主治:回阳补火,散风除湿。治阴盛格阳,大汗亡阳,吐利厥逆,心腹冷痛,脾泄冷痢,脚气水肿,小儿慢毒,风寒湿痹。 用法用量:内服3---15克,外用适量。 5、吴茱萸:辛,苦温,有毒。 功能主治:温中,止痛,理气,燥湿。治呕逆吞酸,厥阴头痛,脏寒吐泻,脘腹胀痛,脚气,疝气,口疮,溃疡,齿痛,湿疹,。 用法用量:内服1—5克,外用适量。 6、细辛:辛、温,有小毒。 功能主治:祛风解表,散寒止痛,温肺化饮,通鼻。用量过大或煎煮时间过短,易引起中毒。中毒症状有头痛,呕吐等,严重者牙关紧闭,抽搐等,最后可因呼吸麻痹而死亡。 用法用量:内服1—3克,入丸散0.5—1克,外用适量。 8、天南星:苦、辛、温,有毒 功能主治:燥湿化痰,祛风定惊,消肿散结。 用法用量:2.4——4.5克 9、冰片:辛、苦、凉 功能主治:通诸窍,散郁火,去翳明目,消肿止痛。 治中风口噤,热病神昏,惊痫痰迷,气闭耳聋,喉痹,口疮,中耳炎,痈肿,痔疮,目赤翳膜,蛲虫病。 用法与用量:内服,入丸、散,0.5~1分。 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10、雷公藤:苦、大毒。 功用主治:杀虫,消炎,解毒。 宜忌:本品有大毒,内服宜慎。使用本药须去除表皮,主要用其木质部。因主要毒素含于皮部,而且雷公藤必须先煎2小时才可以和其他药共煎。

儿科同仁堂中成药之咳嗽用药

儿科同仁堂中成药之咳嗽用药 一、什么是咳嗽 咳嗽是小儿常见的一种肺系病证。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有痰有声谓之咳嗽。咳嗽相当于西医学的气管炎、支气管炎。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好发于冬春二季,任何年龄小儿均可发病,以婴幼儿为多见。小儿咳嗽有外感和内伤之分,临床小儿外感咳嗽多于内伤咳嗽。咳嗽的主要病变部位在肺,常涉及到脾,病理机制为肺失宣肃。肺为娇脏,上连咽喉,开窍于鼻,外和皮毛,主一身之气,司呼吸。外邪从口鼻或皮毛而入,侵袭于肺,肺气不宣,清肃失职而发生咳嗽。小儿脾常不足,脾虚生痰,上贮于肺或咳嗽日久不愈,耗上正气,可转为内伤咳嗽。 家长往往对咳嗽初起重视不够,没有给予积极的治疗,容易日久加重,缠绵不愈。家长应该了解咳嗽的一般知识、中医分型和常用中成药,了解用药注意事项,这样就能积极地选择适合孩子病情的中成药进行治疗,不贻误病情。 二、用药注意事项: 1.治疗小儿咳嗽的常用中成药很多,家长在选择药物时要适

合自己孩子的临床证型。尤其是要辨别咳嗽病程长短,咳声轻重,有痰无痰,详细阅读说明书,注意各种药之间的细微差别,症状复杂不好辨别时要及时去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2.服药应以温开水送服,不应使用凉水,以防损伤患儿的脾胃。 三、咳嗽的中医分型 (一)风寒咳嗽 咳嗽频作,声重咽痒,痰白清稀,鼻塞流涕,恶寒无汗,发热头痛,全身酸痛,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指纹浮红。用药:宝咳宁颗粒。【宝咳宁颗粒】是由紫苏叶、桑叶、前胡、浙贝母、麻黄、桔梗等药物组成。 【功效】清热解表,止嗽化痰。用于小儿外感风寒、内热停食引起的头痛身热,咳嗽痰盛,气促作喘,咽喉肿痛,烦躁不安。【性状】本品为灰绿色的颗粒;味甜、微苦。【规格】每袋5克,每盒10袋。 【临床应用经验】 1.本药适用于小儿内热停食外感引起的头痛身热,咳嗽痰盛,气促作喘的小儿支气管炎。 2.表现平素食较重、有内热的小儿感受风寒出现恶寒发热、咳嗽有痰,咽喉肿痛,舌质红,苔黄厚。

第四章儿科常用中成药

常用中成药——第四章儿科常用中成药 第一节解表剂 ―、疏散风热剂 小儿热速清口服液 【药物组成】柴胡、黄芩、金银花、连翘、葛根、板蓝根、水牛角、大黄。 【功能】清热解毒,泻火利咽。 【主治】小儿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症见高热、头痛、咽喉肿痛、鼻塞流涕、咳嗽、大便干结。 【方义简释】方中柴胡苦泄辛散微寒,芳香疏泄,善透表解热;黄芩苦寒清泄,主清上焦肺热。二药同用,表里双解,故共为君药。 金银花甘寒质轻,连翘苦凉清疏,常相须为用,既清热解毒,又疏散风热,还散结消肿。葛根甘润辛散平凉,能疏散肌腠经络之邪气而解肌发表退热。三药合用,可助君药清热、疏表、解毒,故为臣药。 板蓝根苦寒清解,善清热解毒、凉血利咽;水牛角苦咸入血,寒凉清泄,善泻火解毒、清热凉血。二药合用,能泻火解毒、凉血利咽,故共为佐药。 大黄苦寒泄降,善泻热攻积通便,导热下行,故为使药。 诸药合用,清泄与疏解同用,共奏清热解毒、泻火利咽之功,故善治小儿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症见高热、头痛、咽喉肿痛、鼻塞流涕、咳嗽、大便干结。 儿感清口服液 【药物组成】紫苏叶、荆芥穗、薄荷、黄芩、桔梗、化橘红、法半夏、甘草。 【功效】解表清热,宣肺化痰。 【主治】小儿外感风寒、肺胃蕴热证,症见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咳嗽有痰、咽喉肿痛、口渴。 【方义简释】方中紫苏叶辛温发散,善发表散寒、理气宽中;荆芥穗辛香微温疏散,善散风发表;薄荷辛凉芳香,质轻上浮,既善疏散风热,又清利头目与咽喉。三药合用,功能发表清热,故共为君药。 黄芩苦寒清泄,善清上焦肺热;桔梗苦泄辛散,性平不偏,专走肺经,善开宣肺气、祛痰利咽。二药合用,能清宣肺气、祛痰利咽,既助君药清泄肺热,又能宣肺祛痰、利咽,故共为臣药。 化橘红辛香温燥,善燥湿理气化痰;法半夏辛散温燥,善燥湿化痰。二药合用,能助君臣药祛痰止咳,故共为佐药。 甘草甘平,既清润肺气而止咳,又调和诸药,故为使药。 全方配伍,疏清宣散,共奏解表清热、宣肺化痰之功,故善治小儿外感风寒、肺胃蕴热证,症见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咳嗽有痰、咽喉肿痛、口渴等。 二、发散风寒剂 解肌宁嗽丸 【药物组成】紫苏叶、葛根、前胡、苦杏仁、桔梗、浙贝母、陈皮、半夏(制)、茯苓、木香、枳壳、玄参、天花粉、甘草。 【功能】解表宣肺,止咳化痰。 【主治】外感风寒、痰浊阻肺所致的小儿感冒发热、咳嗽痰多。 【方义简释】方中紫苏叶辛温发散,善发表散寒、理气宽中;葛根甘辛性凉,善解肌发表;桔梗苦泄辛散,性平不热,善开宣肺气、祛痰利咽。三药合用,既辛散解表,又宣肺祛痰,故共为君药。 前胡苦泄辛散微寒,专入肺经,善宣散风热、降气祛痰;苦杏仁苦温润降,略兼解肌,善降气止咳平喘,兼能宣肺;浙贝母苦寒清泄,善清热化痰,为外感痰嗽多用;制半夏、陈皮性皆温燥,善燥湿化痰,为治痰要药。五药合用,既宣肺开泄,又化痰止咳,以助君药解表、宣肺,故共为臣药。 茯苓甘淡性平,能渗利健脾以去痰湿;枳壳苦辛微寒,能行气化痰除痞,与茯苓合用,能增化痰之力。木香辛香温通,善行脾胃气滞以利于消痰。天花粉苦寒清泄,微甘而润,善清肺热、润肺燥;玄参甘咸质润,性寒清泄,能泻热降火解毒,与天花粉同用,可防寒郁化火,并能泄热润燥。五药合用,可助君臣药化痰止咳,故共为佐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