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四个全面”基本内容

“四个全面”基本内容

“四个全面”基本内容
“四个全面”基本内容

“四个全面”基本内容

“四个全面”,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规划,针对新形势下的机遇、挑战和历史任务而提出来的重要战略思想和战略布局。

四个全面的基本内容:

面建成小康社会:201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时间表,以及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等具体内涵。

全面深化改革:2013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对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2014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全面的战略部署。

全面从严治党: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进一步提出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要求,并对全面推进从严治党进行了部署。

“四个全面”的本质——宏大的战略布局

“四个全面”,文章标题一词以蔽之,就是“战略布局”。

这个战略布局,蕴含了深刻的战略思想。从文章总结的四个“第一次”,可见一斑:第一次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定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第一次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一次将全面依法治国,论述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姊妹篇”,形成“鸟之两翼、车之双轮”;第一次为全面从严治党标定路径,要求“增强从严治党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

每一个“全面”,都是一整套结合实际、继往开来、勇于创新、独具特色的系统思想。四个“全面”加起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

“四个全面”的提出——主动的战略选择

回头看,治国理政的壶奥,在最初就已经呈现。这篇评论起笔,就罗列了十八大之后一个月中,习近平四次引人关注的活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到广东考察工作、纪念“八二宪法”颁行、制定“八项规定”。这四次活动,无疑正对应着“四个全面”。可见,运筹帷幄,从履新之际就已开始。

从十八大开始的两年多时间里,几次重大会议,正构成“四个全面”形成的路线图:十八大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中全会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四中全会要求“全面依法治国”,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宣示“全面从严治党”。到去年12月,“四个全面”的提法第一次公之于众,这一战略布局已然是“集其大成”。

“四个全面”的意义——立足现实的战略抓手

“发展起来之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四个全面”,正是在中国发展起来之后,更加注重发展和治理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必然选择。

这篇评论员文章指出,“四个全面”背后,是一以贯之的“问题导向”和“科学思维”,是高瞻远瞩的“全局视野”和“战略眼光”。并用四个短句总结了其意义——坚定中国自信、立足中国实际、总结中国经验、针对中国难题。

而从现实看,“四个全面”正是治国理政的“总纲”。正如文章引用的习近平原话,四个全面“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是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从这个角度理解,四个全面,抓住改革发展稳定关键,统领中国发展总纲,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主攻目标,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战略抓手”。

“四个全面”的哲学——辩证统一的战略思维

“四个全面”有着深厚的认识论、方法论基础,文章用习近平自己的一句话加以总结——“既要注重总体谋划,又要注重牵住‘牛鼻子’”。

这也决定了“四个全面”的内容,既有目标又有举措,既有全局又有重点。四者不是简单并列关系,而是有机联系、相互贯通的顶层设计。建成小康社会、焕发改革精神、增强法治观念、落实从严治党,“四个全面”的主线,勾绘出的是社会主义中国的未来图景。

而从人类发展的公约数来看,“四个全面”更有着普遍性的价值,文章是这么总结的: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和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和时代潮流,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从严治党是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所以说“四个全面”的提法,“兼顾中国特色和世界潮流,体现中国与世界的深刻互动,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中国和中国人民阔步走向未来的关键抉择”。

四个全面”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具有、创新的时代性内容和严密的逻辑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新探索。深刻分析“四个全面”的创造性、科学性,全面把握“四个全面”的历史地位、深邃内涵与指导作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四个全面”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为了回答和解决中华民族所遇到的重大现实问题而产生的。资料图片 鲜明的民族性主题 理论是为了回答和解决实际问题而产生、发展的。一个理论所要回答和解决的实际问题,就是这个理论的主题。任何理论的主题,都因回答和解决的问题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特性。“四个全面”鲜明的理论特性就是民族性——它是为了回答和解决中华民族所遇到的重大现实问题而产生的。具体地说,它是为了回答和解决新形势下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整个中华民族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而产生的理论。“四个全面”揭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中国梦的政治保证。由此可见,“四个全面”是紧紧围绕实现中国梦而设计和展开的,它的问题域就是当前中华民族面临的最现实、最紧迫的问题。在这个意义上,民族性成为“四个全面”的鲜明特性。 创新的时代性内容 任何理论都有自己的理论渊源,都是根据时代的需要在继承前人有关理论成果基础上的创新发展。没有继承就没有创新,没有根据时代要求的创新就称不上

是新的理论。众所周知,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对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时代,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列宁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在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时代,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毛泽东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继承与发展,是在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世界已经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时代,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在世界进入以和平与发展为时代主题、世界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曲折的时期,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理论。 同样,“四个全面”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崭新形态,是根据我国所面临的新的时代特征和实践要求,对前人理论继承并发展的结果。这个前人的理论,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可以说,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四个全面”的基本理论资源和哲学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则是“四个全面”的直接来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已经对建设小康社会、深化改革开放、依法治国、从严治党进行过全面而深刻的论述,在此基础上,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先后把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确立为主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提出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可以说,“四个全面”的理论内容,每一项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中国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逻辑延续。 由此可知,“四个全面”的创新性在于,它根据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现实需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建设小康社会、深化改革开放、依法治国、从严治党等提升到“全面”的高度,并把“四个全面”作为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发展,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崭新成果。 严密的逻辑体系

四个全面、四个意识、五位一体、五大发展理念

四个全面、四个意识、五位一体、五大发展理念 1.“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2.“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3.“五大发展理念”即:“十三五”的新发展格局,将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坚持“五位一体”的发展思路。全面推进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大思维、大战略、大格局、大智慧,从而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平衡、包容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导向,具有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 4.四个自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5.四个意识: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物业安保培训方案 为规范保安工作,使保安工作系统化/规范化,最终使保安具备满足工作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特制定本教学教材大纲。 一、课程设置及内容全部课程分为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两大科目。 其中专业理论知识内容包括:保安理论知识、消防业务知识、职业道德、法律常识、保安礼仪、救护知识。作技能训练内容包括:岗位操作指引、勤务技能、消防技能、军事 技能。

二.培训的及要求培训目的 1)保安人员培训应以保安理论知识、消防知识、法律常识教学为主,在教学过程中,应要求学员全面熟知保安理论知识及消防专业知识,在工作中的操作与运用,并基本掌握现场保护及处理知识2)职业道德课程的教学应根据不同的岗位元而予以不同的内容,使保安在各自不同的工作岗位上都能养成具有本职业特点的良好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法律常识教学是理论课的主要内容之一,要求所有保安都应熟知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成为懂法、知法、守法的公民,运用法律这一有力武器与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工作入口门卫守护,定点守卫及区域巡逻为主要内容,在日常管理和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运用所学的技能保护公司财产以及自身安全。 2、培训要求 1)保安理论培训 通过培训使保安熟知保安工作性质、地位、任务、及工作职责权限,同时全面掌握保安专业知识以及在具体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及一般情况处置的原则和方法。 2)消防知识及消防器材的使用 通过培训使保安熟知掌握消防工作的方针任务和意义,熟知各种防火的措施和消防器材设施的操作及使用方法,做到防患于未燃,保护公司财产和员工生命财产的安全。 3) 法律常识及职业道德教育 通过法律常识及职业道德教育,使保安树立法律意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能够运用法律知识正确处理工作中发生的各种问题;增强保安人员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更好的为公司服务的精神。 4) 工作技能培训

论“四个全面”的意义

论述四个全面 “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的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它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新飞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战略抓手,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指引。 “四个全面”闪耀着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光辉。认真学习领会和正确贯彻落实这一战略布局,从哲学高度去认识和把握它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就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 一、“四个全面”是一个过程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四个全面”就是一个过程的集合体。我们说“四个全面”是一个过程,不仅是因为它的提出和形成是一个过程,而且它的协调推进也将是一个过程。首先,我们看一看“四个全面”是怎样提出和形成的。其次,我们分析一下“四个全面”将如何协调推进。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2月11日,同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喜迎新春·联欢茶话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说,“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也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这就一语中的,深刻阐述和揭示了“四个全面”提出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八大提出来的,它是从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它们之间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内涵却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外延大大拓展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正在进行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则是将来完成时。全面深化改革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所确定的主题,是三中全会对我国改革作出的战略部署。全面依法治国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所确定的主题,是四中全会对我国法治建设提出的战略任务。全面从严治党是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实践活动以及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党的各项工作所取得的

四个全面的基本内容

四个全面的基本内容 “四个全面”,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规划,针对新形势下的机遇、挑战和历史任务而提出来的重要战略思想和战略布局。 四个全面的基本内容: 面建成小康社会:201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时间表,以及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等具体内涵。 全面深化改革:2013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对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2014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全面的战略部署。 全面从严治党: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进一步提出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要求,并对全面推进从严治党进行了部署。 “四个全面”的本质——宏大的战略布局 “四个全面”,文章标题一词以蔽之,就是“战略布局”。 这个战略布局,蕴含了深刻的战略思想。从文章总结的四个“第一次”,可见一斑:第一次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定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第一次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一次将全面依法治国,论述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姊妹篇”,形成“鸟之两翼、车之双轮”;第一次为全面从严治党标定路径,要求“增强从严治党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 每一个“全面”,都是一整套结合实际、继往开来、勇于创新、独具特色的系统思想。四个“全面”加起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 “四个全面”的提出——主动的战略选择

浅谈“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意义

浅谈“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在实践创新的基础上推进理论创新,并不断引领实践创新的产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特色,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突出了“老祖宗不能丢”与“讲新话”的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为指导,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与马克思主义是一脉相承的社会主义思想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始终贯穿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这已成为推动理论创新、指导实践创新的根本方法。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原则在运用中也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国家层面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符合我国国情,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促进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四个全面的提出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使中国和中国人民阔步走向前行 1.“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的依据及其意义? (1)依据 一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适应了我国发展的现实需要。 二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顺了人民群众的愿望期盼。 三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为解决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 (2)意义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实践新成果,是对党治国理政经验的科学总结和丰富发展,集中体现了时代和实践发展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的行动纲领。 2.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在逻辑关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整体,它既包括战略目标,又包括战略举措。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战略举措。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力源泉,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招全面依法治国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法治保障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石;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推动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全面从严治党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保证。

“四个全面”考点、知识点大全

?四个全面?考点、知识点大全 一、论证四个全面之间的关系 二、简述四个全面的主要内容。 三、试分析四个全面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四、?四个全面?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简述四个全面的主要内容及发展过程。 ?四个全面?是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12月13日至14日在江苏调研时首先提出来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全面?后,截至2015年5月5日,据不完全统计,他在其他不同场合涉及这一问题的讲话有20次之多。 2014年12月31日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的讲话中又讲到?四个全面?。他指出:?当前,时和势总体有利,但艰和险在增多。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突出创新驱动,强化风险防控,加强民生保障,如期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这次讲话总书记讲到第三个?全面?时,用的是?全面依法治国?,而不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少了?推进?两个字。我认为,之所以减少两个字,是为了表述得更加精炼。?四个全面?在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中,处于什么地位、要起什么作用呢? 2015年1月19日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引领各项工作,加快贫困地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到2020年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加紧奋斗。这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四个全面?引领各项工作 2015年1月23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又一次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了提出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015年2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论述了?四个全面?的理论地位。他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

“四个全面”基本内容

“四个全面”基本内容 “四个全面”,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规划,针对新形势下的机遇、挑战和历史任务而提出来的重要战略思想和战略布局。 四个全面的基本内容: 面建成小康社会:201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时间表,以及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等具体内涵。 全面深化改革:2013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对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2014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全面的战略部署。 全面从严治党: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进一步提出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要求,并对全面推进从严治党进行了部署。 “四个全面”的本质——宏大的战略布局 “四个全面”,文章标题一词以蔽之,就是“战略布局”。 这个战略布局,蕴含了深刻的战略思想。从文章总结的四个“第一次”,可见一斑:第一次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定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第一次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一次将全面依法治国,论述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姊妹篇”,形成“鸟之两翼、车之双轮”;第一次为全面从严治党标定路径,要求“增强从严治党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 每一个“全面”,都是一整套结合实际、继往开来、勇于创新、独具特色的系统思想。四个“全面”加起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 “四个全面”的提出——主动的战略选择

曲青山 正确把握 四个全面 的战略布局

曲青山:正确把握“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 2015-03-26 07:35宣讲家 核心提示:2014年12月,习近平同志首次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完整地展现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总体框架,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更加清晰,为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提供了强力保障。为更加深入地了解习近平同志“四个全面”重要思想,宣讲家网站特别邀请到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曲青山教授,为我们带来精彩解读。讲座分为三个部分:第一,“四个全面”的理论定位;第二,“四个全面”提出和形成的历史过程;第三,“四个全面”的辩证统一关系。 曲青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教授(未经许可,不得复制、印刷、出版,违者负知识产权法律责任)同志们,大家下午好,很高兴来到这里与大家学习交流“四个全面”的心得体会!今天我讲的题目是《正确把握“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围绕这个题目,我准备讲三个问题:第一,“四个全面”的理论定位;第二,“四个全面”提出和形成的历史过程;第三,“四个全面”的辩证统一关系。通过这三个问题我想回答“四个全面”在我们党和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中,它起什么样的作用?它是什么?“四个全面”是怎样提

出和形成的?具有什么样的科学内涵?“四个全面”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他们之间的关系? 第一,“四个全面”的理论定位 “四个全面”是习近平总书记于2014年12月在江苏调研的时候首先提出的,当时新华社发的电讯通稿是这样写的,说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的时候强调指出,要全面的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的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自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全面”以后,迄今为止据不完全统计,他在其他不同的场合在讲话中涉及这一问题,共有十三次之多,我估计以后还会讲到还会涉及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全面”以后,在党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前不久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和全国政协第十二届三次会议,“四个全面”成为两会讨论和议论的热门话题或者热词。李克强总理在所做的政府报告中,张德江委员长在所做的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报告中、俞正声主席在所做的全国政协常委会的工作报告当中,都提到了“四个全面”。 近一个时期以来,国内的各大媒体和一些刊物都组织发表了一批宣传阐释理论解读和学术研究的文章。那么在这里我想需要特别引起

2015两会四个全面的内容

2015两会的主线:四个全面 这是一篇2015两会的主线:四个全面,文章通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方面内容的详细阐述,体现了两会中对中国伟大复兴问题的重视。 2014年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提出,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习近平首次提出的“四个全面”,是其治国理政方略的顶层设计,是中国复兴伟业的战略路线图。“四个全面”构成了一个严密的体系,有着很强的学理支持和经验支撑。理解“四个全面”,是读懂中国故事,读懂中国复兴的重要窗口。 1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现代国家转型的必要前提 由习近平担任起草组组长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并确定了时间表,即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中国古籍上就有“小康”的说法,古代思想家孟子提出“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今天,中国执政党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对中国未来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战略考量。

“小康社会”,有学者认为,某种意义上,就是中国特色的“中产社会”。在国际上,中产阶层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已成为共识。无论是历史学家巴林顿·摩尔,还是政治学家李普赛特,都强调中产阶层的壮大对于社会民主、社会稳定的重要性。中产阶层最讲究“理性”,而“理性”则是现代社会的最重要特征。无论英美等西方国家,还是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亚洲国家,都是中产社会,这种社会呈现出更加稳定的形态。从社会结构上说,与其说美国等西方社会的稳定源于民主,不如说源自中产阶层的崛起。反观中东和南亚、拉美的一些国家,中产阶层弱小、穷人众多,不仅社会不稳、经济不稳,还会出现政治危机和政治失序状态。这些经验告诉我们,一个稳定的民主社会,首先是一个中产社会。有中产的民主才是好民主、优质社会,没有中产的民主往往是坏民主、劣质社会。 因此,“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首先是一个“小康”之国,即中产之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要使中产阶层普遍化,成为社会阶层的主流。 比较政治学研究表明,中产阶层是最维护现行体制的因素和力量,是现代国家转型的重要润滑剂。 值得一提的是,在西方,中产阶层与民主政治相关联。但是,如果西方寄望中国出现挑战中共执政权威和导向西式民主的中产阶层,则会贻笑大方。《民主与专制的社会起源》作者巴林顿·摩尔依据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