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扬州民间传统艺术

扬州民间传统艺术

扬州民间传统艺术
扬州民间传统艺术

民间音乐类

★邵伯秧号子:“大米饭好吃秧难栽,拔根芦柴花,清香玫瑰玉兰花儿开……”邵伯秧号子历时千年,传唱不息。其“一唱众和”的演唱形式衍生了大合唱演唱的基本形式。

★古琴艺术:亦称瑶琴,是我国古老乐器之一。扬州的广陵派古琴溯源悠久,风格独特,为历代琴家所重视。

★邵伯锣鼓小牌子:锣鼓小牌子是丝竹乐、锣鼓、打击乐密集交替演奏,多支曲牌联缀而成的套头曲,是里下河牌子曲中一支富有特色的流派。

民间舞蹈类

★跳娘娘:即花香鼓,民间歌舞。流行于南京、扬州地区。因舞者手执花香鼓,故名。又因原为奉祀祈祷娘娘,求子求福,故又名"跳娘娘。”

传统戏剧类

★扬州杖头木偶:中国戏剧表演形式中最具有个性、最具有魅力的艺术种类,表演夸张而富有美感,演绎万千气象。

曲艺类

★扬州弹词:扬州地方剧种,始于明末,兴于清初。表演以说表为主,弹唱为辅,表演与评话大致相同,只是更注重字正腔圆,且表演幅度更小,重在面部表情。

民间美术类

★扬州刺绣:扬州刺绣已经有两千年的历史。仿古绣和写意绣代表了当今扬州刺绣的两大特色和艺术水准,以众多的精品名扬于世。

★扬州灯彩: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制作考究,色彩绚丽。琉璃灯、纸灯、宫灯、走马灯等均为扬州民间彩灯技艺经典。

传统手工技艺

★扬派盆景:形成于唐,发展于宋元,兴盛于明清。是中国盆景“五大流派”之一。它融“诗、书、画、技”为一体,堪称中国盆景艺术代表作。

★扬州绒花制作:绒花也称宫花、喜花,是雅俗共赏的民间艺术品。早在唐代进入宫廷,千百年来作为南方绒花的杰出代表。

★通草花制作:通草,即中药材通草片。扬州通草花以通草为原料,经漂白、裱草片、染色、捏瓣、做叶子、传干子、栽盆、装镜框、整理等多道工序制成,大俗大雅,雅俗共赏。

★富春茶点制作:富春茶社的传统名点三丁包被评为名特食品,荣获商业部优质产品金鼎奖。千层油糕、翡翠烧卖被誉为“扬州双绝”。

民俗类

★扬州“三把刀”:即扬州厨刀(饮食)、修脚刀(沐浴)、理发刀(美发)。扬州“三把刀”是一个整体,是扬州饮食文化、沐浴文化和美发文化的总和。是2500年形成的扬州铭牌。

扬剧

扬剧扬剧是江苏省主要地方剧种之一。它原名“维扬戏”,俗称“扬州戏”,流行于苏州、江南、上海和安徽部分地区。

扬剧是以扬州花鼓戏和苏北香火戏为基础,又吸收了扬州清曲、民歌小调发展起来的。花鼓戏团用丝弦伴奏唱腔比较细腻,故俗称“小开口”。香火戏原为苏北农村酬神赛会时由男巫(香火)扮演的戏,因有锣鼓伴奏,唱腔比较粗犷,故俗称“大开口”。“大开口”与“小开口”30年代初合并演出,以“小开口”为主,称为维扬戏。解放后,维扬戏改称扬剧。

扬剧的音乐很丰富,属于曲牌体,它的音乐由三部分组成:一是花鼓戏音乐,曲调有种大麦调、磨豆腐调、深亲调和跌怀调等。风格健康纯补、生动活泼;二是香火戏音乐。曲调有上字句、十字句。快板、船调、渔调等,具有山歌和车水号于的粗扩高亢的特点,乡土气息也很浓2三是扬州清曲和扬州小唱。曲调由满江红、叠落。侉侉调。梳妆台。剪剪花等组成。清曲字正腔圆,行腔娓娓动听,且优美、典雅、细腻。现在扬剧的主要曲调就是梳妆台、剪剪花、大陆板、数板等一百多种曲调。

扬剧的乐队,文场有二胡、背引、中胡、正引、琵琶、三弦、扬琴、笛、唢呐等。戏场有板鼓、大锣、小锣、饶钹、堂鼓(演奏的锣鼓基本上是京剧的程式)。扬剧乐队最大特色是华彩伴奏,流利快攻,以及它的既规范而又灵活的演奏,其色彩的鲜明,个性的独特,在一般剧种中较为少见。扬剧的角色行当虽有生、旦、净。丑的区别,但在唱腔上仍只分男腔。女腔,各行当的表演艺术多从昆剧、京剧吸收而来,但始终保持花鼓戏的朴素、活泼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丑角尤为突出,扬剧一向重视丑角和旦角的表演,一丑一旦的传统剧目很多,从而形成了扬剧特有的喜剧风格。

扬州弹词

扬州弹词原名扬州弦词,是用扬州方言说唱的一种曲艺形式,流行于扬州、镇江、南京及里下河一带。

扬州弹词和扬州评话同出一流,弹词约始于明末清初,早期一人说唱,自弹三弦伴奏,故名弦词。在清初,评话艺人往往兼工弦同,乾、嘉以后才逐渐分开,清代中叶盛行期间,发展为双档演出,称为“对白弦词”,增添了琵琶伴奏,特点是说多唱少,唱词只有叙述性的表唱。

扬州弹同的传统书目,已记录的有《珍珠塔》《双金锭》《倭袍记》《玉蜻蜒》《落金扇》《白蛇传》等8部。

扬州清音

扬州清音是清代乾隆年间以来流行于扬州城乡的民间器乐形式,它使用的乐器以双笛为主,配以二胡、四胡、琵琶、三弦、萧管、云锣、檀板、小鼓以及小盒、酒杯等,合奏各种曲牌,故常称为小牌子。若夹以锣鼓,则称为大牌子。

清音通常在传统节日。民间红白喜事时演奏,其传统曲牌有花信风、双鸳鸯、雨夹雪、风摆荷叶、雨打梧桐、梅花三弄、八板等,又有从扬州清曲移植的九连环、八段景、剪靛花、满江红诸曲调。

扬州木偶戏

扬州有木偶之乡的称誉,其杖头木偶与泉州的提线木偶、漳州的布袋木偶齐名,扬州木偶起源于泰兴县一带,解放前木偶戏班原有百余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泰兴县木偶团,现为扬州市木偶剧团。该团的代表剧目《嫦娥奔月》,人物形象生动,表演栩栩如生,注重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扬州木偶戏以“刚柔相济”“细腻传神”而著称于世。1983年,日本传统艺能株式会社社长中坪功雄来中国选择赴日演出木偶表演团体。中方推荐了北京、上海、扬州三家木偶剧团,日方一行抵扬观看了该团演出的《嫦娥奔月》《火焰山》,被演员精湛的表演所折服,当即邀请该团东渡。该团在日本34个城市作了52场巡回演出,盛况空前。

1986年,扬州木偶戏参加了首届中国艺术节主会场的演出,1989年同日本影法师剧团联合创作排演了木偶戏《三国志》。1990年4月再次赴日演出8个月,足迹踏遍日本92个城市。1991年5月,他们又一次东渡扶桑,作为期数月的巡回演出。

你见过用国画陪衬的剪纸吗?你见过剪纸还要用印章吗?你见过只有32岁的青年剪纸艺人吗?如果没有,记者带你去看看这场不同寻常的剪纸展。

昨天,安徽寿县32岁的剪纸艺术家方军化在中国剪纸博物馆举办了个人剪纸艺术展,其中40幅作品将作为中国剪纸博物馆馆藏永久保存在扬州。让方军化没有想到的是,这次扬州之行再次引发了扬州剪纸青黄不接的现状反思。专家表示,扬州要培养年轻一代剪纸艺人,让古老的剪纸艺术能够延续下去。

32岁剪纸艺人带来“安徽旋风”

“这样的剪纸艺术确实少见,这可能就是年轻人的新思维吧。”扬州剪纸博物馆馆长王京表示。虽然并没有发出邀请,但是扬州工艺系统大师和文化名人都纷纷前来观展。

站在手撕画《龙》面前,左边是书画和篆刻,中央是用红纸撕制的繁体字龙,右边是小篆刻制的半圆印章,整件作品的构图又展现绘画的美感。绘画、书法、篆刻、剪纸融为一体,在方军化的剪纸作品中,多种艺术都在其中呈现出来。寿县宣传部副部长邵军说,方军化剪纸的最大特点就是创新。年轻人的思想,让古老的剪纸艺术呈现出新的美丽。

寿县,安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同样困扰着这个城市,为什么他们那里可以诞生一位只有32岁的民间艺人?专家表示,年轻大师的培养最为重要的是政策和社会的认同。

邵军表示,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民间工艺就是这个城市的魂,年轻艺人就是这个城市文化的继承者。去年,他们就通过澳门民间艺术交流,将方军化推向澳门大学附属应用学校的讲坛,当时就引发了澳门的寿县剪纸风潮。

扬州剪纸急需要年轻人

扬州剪纸艺术作为民间工艺的品种,曾三起三落。扬州剪纸大师张永寿的花样曾经享誉海内外,但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扬州剪纸逐渐衰落下来。目前,扬州剪纸界最年轻的剪纸大师张慕莉今年已经50岁了,缺乏中坚力量的大师,成为扬州剪纸传承的困扰。很多人都认为作为古老艺术,扬州剪纸很难吸引年轻人。

扬州文联主席曹永森非常担忧地说,扬州是历史文化名城,这个“封号”不仅是一种名誉,更是一种责任,当我们留下这个“封号”在这片土地上时,每个市民应该自觉地肩负起“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现在不仅剪纸,通草花、琉璃灯同样遭遇生存危机。我们要把这些“老古董”转变通过“文化产业”这个新概念进行包装,制作出适合现代人审美的老工艺。同时最为急迫的是加快培养年轻的民间艺人,让青年一代给扬州工艺带来新的发展思路。

浅谈剪纸艺术的文化价值

浅谈剪纸艺术的文化价值 发表时间:2012-05-16T10:59:26.01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2年7月总第103期供稿作者:曾华容[导读] 人们按照自己的生活习俗以及审美观点进行创作,并融入自己的信念与情感,表达了对生活的追求与向往。曾华容四川省彭山县文化馆620800 一、剪纸是传统文化的瑰宝 中国民间剪纸包含着丰富的中国历史文化、民间民俗文化和地域文化,它客观地反映了中国文化多彩多姿的特色,体现了民间剪纸创作者对美的艺术想象和创造精神,其文化价值远远超过了剪纸本身。 古老的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其中民间剪纸艺术是这个宝库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自始至终根植于基层、根植于生活,具有极大的广泛性和民众性。从广义上看,民间剪纸艺术的内涵已经超越了一般意义的美术范畴。剪纸艺术由特定的功能、形态、性质所形成的品种、类别和规格等,都远远超出了文人美术和宫廷美术的范围,极具现实生活内容和丰富多彩的地域与民族民俗风格,呈现出风格迥异、五光十色的审美视觉。民间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传统最深层的本源和根基,而剪纸艺术则是民间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丰富了传统文化,并在其繁衍过程中不断地给予滋补,使最基层、最现实、最生活化的新鲜血液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中国文化这棵根深叶茂的大树上,同时,民间剪纸艺术也从中国传统的主流文化中不断地吸允着养分和精髓,不断地丰富着自身的艺术内涵和表现形式。 剪纸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广为流传。人们按照自己的生活习俗以及审美观点进行创作,并融入自己的信念与情感,表达了对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人们通过剪纸的艺术形式来表达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和追求,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和共同的心理需求上逐渐形成的,它是基于对人的视觉经验、心理经验以及行为活动等深层意义的感知和理解而进行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联络信息、沟通情感和意识的文化媒介。 二、民间剪纸的哲学与文化内涵 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其早期的产生和应用过程中,民间剪纸承载着无数下层社会人们的憧憬,他们把美好的憧憬用具象或意象的表现形式寄情于剪纸之上。用自然界中现有的形象来表达自身的愿望和憧憬,作者将这些表现对象纳入到作品结构中时,只是作为一种特定观念意义上的符号将创作主体的思想感情投射其中诉诸表现的形式。他们在使用这些感性形象的时候又要将自己主体自身的认识和现实的感受贯注其中,追求一种较为朦胧的自然物象与人相结合的韵味,充满着物我合一的本源哲学意味。 剪纸艺术中的题材、图案、色彩成为特定内涵的替代物而具有象征性寓意的“符号”在民间最为普遍。如:在剪纸中,婚俗里面寓意子孙繁衍后代阴阳相交的“阴阳鱼”、“鱼咬莲”,寓意幸福美满的“福(蝙蝠)在眼前”等,就是用自然界中相关联的物象予以解释说明,表达自身的愿望。它们是民众求生、趣利、向往、追求、歌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愿望,是寓意吉祥、幸福美满的真实写照。它们用具有象征性的自然界中的物象寓意反映了人们质朴、真诚、坦率的心理。作品既通俗又含有某种寓意,这是人们最初创作冲动的本源,是一种中国本源哲学文化观“物我合一”的体现。 在民间剪纸中,艺术创作不受特定视觉空间和特定时间的限制,这就是剪纸艺术的超时空造型观念。它们可以把有生命的花草、动物以及自然万物来代替线条、黑白、明暗变化等没有生命的装饰;也可以用不同时间状态下的物象进行缝合,创作出具有超时间的艺术作品。它们所表现的是一个超时空的宇宙世界,可以随心所欲地在作品中装饰天地万物,强调它生生不息的生命活力。 作为一种文化存在现象的剪纸艺术,沉淀着先人们朦胧、纯朴的文化内涵,近年来,民间剪纸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已被社会作更深的艺术挖掘,现代美术创作氛围增添了来自民间清新、质朴、粗狂的新鲜气息,也使得现代文化观念趋向多元化发展。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作为一种民俗与美术相结合的文化,其中蕴含着的文化价值,在人类社会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日益受到人们的特殊关注和重视。 三、剪纸艺术的传承和发扬光大 民间剪纸作为一种有生命力的文化艺术形式,即使是在现代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可供它施展魅力的领域也是很广泛的。它作为岁时民俗事项、美术造型创作、审美及美育需求,会在广阔的领域内长期延续下去,这是剪纸艺术沿着它旧有的渠道的一种自然流淌式的发展。民俗是民族文化的延续和沉淀,一旦沿着民俗形成亦即具有了顽固的心理凝聚力而不易改变。由于剪纸已经渗入到许多民俗的审美活动中并成为其组成部分,如春节的门笺、结婚的双喜字等等,目前已经成为一种民间基层广大群众喜爱的美术创作项目,剪纸的普及性和大众化是其它画种乃至其它艺术种类难以企及的。剪纸无论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还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从其发展看,需要有大批艺术家的介入,以艺术家与传统的剪纸相结合来充分发掘和汲取传统剪纸的精华,同时不断提高剪纸艺术的思想性和时代性,让传统的剪纸焕发出新的旺盛的生命力,使传统的剪纸艺术得以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发展。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外来文化的融入,我们在注重东西方文化交流融合的同时,更应珍视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和沟通,同时也是本民族多元文化的整合和文化产业的开发。 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真正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保持住自己的特色,能够立足于现代世界各民族文化之林,并把剪纸作为一种文化产业去开拓和发展,的确任重道远,而我国传统的剪纸艺术定会在新时代绽放异彩,其前途必然是灿烂辉煌的。

浅谈对中国传统剪纸艺术的认识

对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的认识和看法 ——剪纸艺术 剪纸是中国最为流行的民间传统艺术之一,是享誉世界的文化遗产。剪纸“美化生活,娱乐身心,启迪智慧,激发创造” ,颇有益处真正意义上的剪纸,应该从纸的出现开始。汉代纸的发明促使了剪纸的出现、发展与普及。 唐代剪纸已处于大发展时期,杜甫诗中有“暖水濯我足,剪纸招我魂”的句子,以剪纸招魂的风俗当时就已流传民间。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的唐代剪纸均可看出当时剪纸手工艺术水平已极高,画面构图完整,表达一种天上人间的理想境界。 明、清时期剪纸手工艺术走向成熟,并达到鼎盛时期。民间剪纸手工艺术的运用范围更为广泛,举凡民间灯彩上的花饰,扇面上的纹饰,以及刺绣的花样等等,无一不是利用剪纸作为装饰成再加工的。而更多的是我国民间常常将剪纸作为装饰家居的饰物,美化居家环境,如门栈、窗花、柜花、喜花,棚顶花等都是用来装饰门窗、房间的剪纸。 剪纸是中国民间艺术中最为普及、最为广泛流传的品类之一,而且风格多样,极具地方特色。剪纸艺术的传达方式,主要依据形象在内容上的联系,大量使用组合的手法,在造型上合理地夸张变形,从而表现出图案形式的艺术美感。其中对称、平衡、重复、发射是剪纸图案形式中最常用的方式,在这些方式中都不同程度地运用了平面构成的要素。剪纸就是从传统艺术中提取元素,以现代创造意识和表现技巧进行再创造。 现实生活中从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中寻找设计元素,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和分析,进行有意味的、有形式美感的造型创造,可以将无形的抽象的某种理念和心理状态转化为一种具体形象,引发出抽象意念延伸和连接。剪纸艺术,不管艺术风格如何,其传达方式最显著的特点都是平面结构,也就是以纯粹的平面点、线、面的方式,构成形形色色的艺术作品,是完全意义上的二维空间艺术。剪纸艺术的传达方式,主要依据形象在内容上的联系,大量使用组合的手法,在造型上合理地夸

传统民间文化艺术生存现状的调查报告

传统民间文化艺术生存现状的调查报告 一. 调查时间 2009年2月6日—2009年2月8日 二.调查地点 陕西省咸阳市第一届中国民间花馍艺术节会场 三.调查对象 部分民间文艺家、参观市民 四.调查方法 随机采访 五.调查结论 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咸阳市人民政府、陕西省文化厅和陕西省英才组织委员会承办的第一届中国民间花馍艺术节于2月6日至8日在咸阳市举行。参加这次艺术节活动的有山东、山西、河北、河南、甘肃、安徽、陕西省7省和中国民协以及陕西省的渭南、延安、铜川、汉中以及咸阳的13个县市区,共160多位民间艺术家。参与展销的花馍及艺术品共有400多种,其中:7省4市均有花馍品种和艺术品参与展销,咸阳市13个县市区每个县的花馍品种均在12个品种以上,民间艺术品均在5种以上。民间艺术品有:剪纸、布艺、布贴花、香包、刺绣、青铜工艺品、泥塑、黑陶、皮影、农民画、马勺脸谱、茶叶、古钱币、蛋壳工艺、土织布、乾州四宝、奇石、根雕、景泰蓝画、石刻、拓片、树脂工艺等40多个种类。 民间花馍艺术在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特别在黄河流域各省得到广泛传承和发展,在咸阳素有端午节、重阳节、春节、红白喜事送礼馍的习俗,无论是添子增寿,还是“女儿追节”都得将蒸好的各种造型、花色不一的花馍送给亲朋好友,表达一种美好的愿望,受赠者要以“回馍”的方式表达对赠送者的谢意。 “咸阳花馍”被誉为“中国绘画艺术的活化石”,早在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起源于民间祭祀活动中用面塑动物代替宰杀牛羊等动物的习俗。其造型生动夸张,制作精巧细腻,民俗气息浓郁。花馍又名面花、面塑、礼馍,花饰以花鸟鱼虫、蔬菜、水果等万物生灵为主,表达对祖先的祭祀、老辈的祝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丰富内容。 在此次艺术节的会场里,我就民间传统文艺的生存现状、未来结局及其产业化发展前景等有关问题,随机对部分参观的市民和参展的民间文艺家进行了调查采访。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了以下现象: 1.大部分市民在参观前并不了解晓各地区的传统民间文艺,甚至对自己家乡的传统文艺特产也知之甚少,只有个别特别喜爱传统文艺,平时关注和收集有关信息的市民(都为中老年),对展出的相关以内容很了解。 2.90%的被采访者认为民间传统文艺的现状堪忧,应受到重视和扶持,并支持将传统文艺产业化。同时,几乎所有的被采访者认为传统文艺的产业化前景良好。 3.对于各参展队所代表的传统文艺的继承方式,50%表示为家族继承,30%为收徒拜师模式,而剩下的20%则表示该传统文艺已濒临失传。 4.从事该传统文艺人员的年龄阶层75%为中老年,25%为青少年。

扬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文本20130119

扬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文本 目录第一章 总则 (2) 第二章 名城特色分析与保护内容 (3) 第三章 市域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4) 第四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6) 第五章 市区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6) 第六章 名城重点保护区保护规划 (9) 第七章 历史城区整体保护规划 (11) 第八章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17) 第九章 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 (19) 第十章 历史建筑保护规划 (21) 第十一章 文化遗产展示利用规划 (22) 第十二章 规划实施措施与实施时序 (23) 第十三章 附则 (25)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为了切实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扬州的文化遗产及历史文化资源,保持和延续扬州古城的传统格局与历史风貌,传承历史文化特色,推进文化博览城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促进城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特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的地位与作用 扬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以《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20)》所确定的基本原则为指导,并对城市总体规划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深化和补充。在本规划范围内的各项建设活动必须符合本规划中的各项规定。 第三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 (3)《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2008 (4)《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2003 (5)《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2011 (6)《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条例》,2010 (7)《江苏省文物保护条例》,2008 (8)《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 (9)《城市紫线管理办法》,2004 (10)《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 50357-2005),2005 (11)《扬州市扬州古城保护管理办法》,2010 (12 )《扬州市市区历史建筑保护办法》,2012 (13)《扬州市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2012 (14)《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20)》,2012 (15)《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扬州城遗址(隋至宋)保护规划》,2010 (16)《大运河(扬州段)遗产保护规划(2010~2030)》,2009 (17)《扬州老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大纲)》,2001 第四条规划原则 (一)遵守文化遗产保护的真实性原则 文物古迹和历史环境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应遵循保护优先的原则,切实保护文物古迹、历史建筑、历史文化街区等真实的物质实体及其所携带的历史信息。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维护文物古迹、历史建筑等文化遗产的外形与设计、实体与材料、用途与功能以及背景环境的真实性。 (二)遵守历史环境保护的整体性原则 保护和延续历史文化名城的风貌特色,继承发扬地方的传统文化。整体保护历史城区的景观特征及周边环境关系,维护和发扬城市建设与自然环境融合的空间格局特征,突显名城的传统文化特征和自然生态景观。 (三)促进人文资源合理利用、永续利用的原则 积极采取各项政策、措施改善古城区的生活环境条件,增加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全面提升古城区的环境品质,以满足居民现代生活的需求,实现古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挖掘和研究扬州地区的传统文化内涵,促进历史人文资源的积极保护、合理利用,促进扬

[剪纸艺术,插画,民间]浅谈民间剪纸艺术在插画设计中的应用

浅谈民间剪纸艺术在插画设计中的应用 0引言 美术艺术不仅是世界艺术中的瑰宝,在我国艺术史中也占有重要地位。除了阳春白雪的国画、雕塑美术艺术等,我国还存有着大量来自民间,继承了中国劳动人民的聪慧和质朴品质的美术艺术,民间剪纸艺术就是其中的代表。 1民间剪纸艺术 1. 1民间剪纸艺术的形式 民间剪纸艺术是民俗文化的产物,采用剪刀和纸张,使用纸张的实和被减掉的部分的虚,以自然的生活实物作为背景,来体现剪纸美术的画面感。我国不同地区的剪纸艺术是不一样的,其中,黄土高原地区的民间剪纸艺术最为著名,已经成为我国民俗艺术研究中的一大派别。 1.2民间剪纸艺术的艺术价值 民间剪纸艺术发源于古代普通劳动群众的日常生活,是人们将对生活的渴望、希望,对美好未来的想象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纪念,通过最常见的家常事务表达出来的形式。因此,民间剪纸艺术具有浓厚的生活艺术价值,承载了一代又一代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理解。通过剪纸艺术中的内容变化,我们也很容易能观察到不同时代的平民文化的变化。 2民间剪纸艺术在插画中的应用 2. 1在特殊节日中的应用 民间剪纸艺术中最常用的纸张颜色是红色,这种颜色自有的热烈、喜庆的含义,加上剪纸作品所展现的具体形象,使剪纸艺术成为中国传统节日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艺术形式。如今,很多针对传统节日所设计的插画作品,大量地应用民间剪纸艺术,以剪纸艺术团作为插画的背景,来凸显传统节日的民族气息。例如在春节的时候,插画中经常出现贴窗花的画面,这实际上就是对民间剪纸艺术的应用;在传统节日元宵节的时候,大量插画都以红灯笼剪纸作为背景来烘托节日气氛等。 2. 2在突出插画风格方面的应用 民间剪纸艺术是我国固有的传统艺术,无论是西方,还是日本和韩国这些流行插画的国家,都没有这样历史悠久的剪纸艺术。许多插画都以中国风为基调,但在形象设计、技法应用方面却流露出日韩风格,受到欣赏者的质疑,但是,一旦在插画中应用剪纸艺术元素,无疑就标示了插画的中国风风格,欣赏者对插画作品的认同度会大大提升。 2. 3在插画细节诠释方面的应用

中国民间美术的传统和发展

中国民间美术的传统和发展 摘要:民间美术是一种带有原发性的,带有强烈本民族色彩的美术 形态,对它的保护和研究工作是哲学、美学、考古学、历史学、社会学的重要课题。本文从民间美术的起源与发展入手,探讨了我国民间美术的传承方式,论述了其发展的现状,并指明了其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民间美术传统传承方式发展 民间美术是相对于宫廷美术、文人美术等美术形式而存在的,具有原发性的,直接来源于人民大众的美术形式。千百年来形成的将艺术强分尊卑,将民间美术视为粗俗简陋东西的观念使民间艺术的活力受到损害,许多优秀的民族美术成果不能保留下来,特别是工业革命之后,民间美术被视为落后的手工业而遭到 抛弃。民间美术作为中国民俗文化的组成部分,其艺术价值远远超越了民间美术本身,具有极为丰富的哲学、美学、考古学、历史学、社会学和人类文化学内涵,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凝集和结晶。 一,民间美术的起源 民间美术与原始社会的美术是一脉承传的,它们在发生、发展和艺术的范围、特点、规律等方面,都具有某种相似性。民间美术与原始美术一样具有艺术实用与审美共存的性质。不少民间美术还残留着原始艺术的痕迹,在今天所能看到的民间剪纸和刺绣中就保留着很多原始陶器上的,带有巫术色彩的图腾符号。民间美术起源于古代先民的劳动与生活实践,原始人在制造劳动工具的过程中, 发现锋利、匀称、光洁的工具用起来特别的方便顺手,这种对实用性的追求逐渐演变成对视觉愉悦感的追求,古代先民在实用的造物活动的基础之上逐渐发展了审美,使之既能满足实用的物质需要,又能满足审美的精神需求。比如说,新石器时代的远古人类发明了钻孔技术,他们用贝壳和兽骨制作的项链是装饰自己,吸 引异性的最好工具,再比如说仰韶文化所遗存的带有各种纹饰图案的彩陶不但具有巫祭的色彩,更追求视觉上的对称感与韵律感。石器、项链、陶器这些艺术作品都是民间美术的最初形态,它以其稚拙、俭朴的形式为后来各类美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分工的细化,民间美术的分类增多,做工也愈 加细致多样了。从殷商到近代,民间美术都出现了兴旺的发展状态,并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渗透到人们的衣食住行之中。竹编、草编、蜡染、泥塑、剪纸、年画、蓝印花布、绣帐帘、兜肚,挑花头巾、皮影等等民间美术作品都是基于实用目的而

文化民间工艺品有哪些

文化民间工艺品有哪些?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种类都有哪些? 中国民间工艺品 中国民间艺术工艺品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多彩。这些工艺品大都与民间传说有关,材质有陶瓷、泥塑、布艺、木头、灯彩、吊饰、 丽江木刻、桦皮工艺、漆器工艺、兽皮工艺、砚石工艺、竹编工艺、漆器陶具、玉器工艺、大理石工艺、 土家族黄杨木雕、瓷器、风筝、剪纸、麦杆画、年画、铅笔屑画、唐卡、拓真画、北京. 饰、纸编画、苏绣、鱼皮衣等。内容大都是精神活泼向上、吉祥如意、长命健康、富贵有余、儿孙满堂等,用于民间传统节日、传统宗教和民族饰品用等。这些民间工艺品流传广泛,生动有趣,代表了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和日常活动。 中国民间绘画艺术 中国民间绘画艺术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是中国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文化艺术中的珍品。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民间绘画艺术已逐步发展为既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又富有生活韵味的民间性的现代民间绘画。 中国民间民俗 我国是—个多民族、多宗教地区,不同民族乃至不同姓氏、家族都有不同宗教信仰。《慈利县志》记载说:“大庸所崇山外屏,少见天日,又性忍,刺肤血以事神者,千百成群,甚可笑也。”明代隆庆《岳州府志》也载:“沅澧流域,其俗信鬼而好祀,其祀必使巫觋作乐歌舞以娱神。”清代《甄氏族谱》对武陵源一带的宗教信仰也作了记述:“其俗信巫尚鬼,事向王、公安等神,以宿晨傩愿为要务,敬巫师,赛神愿,吹牛角,跳仗鼓……”这便是我国民族宗教信仰的特点。历史上,中国家族先民曾经历过“万物有灵”和“图腾”信仰历史阶段。由于道教、佛教和基督教、天主教的传入,逐步演变为多种崇拜。以至今天所说的民间民俗。 中国民间艺人 一天,我慕名来到广西藤县博物馆参观。博物馆的前身是1979年建成的李镇亚会议厅,1986年改建为共和国民族艺术博物馆并对外开放。馆内共存有中国最有名的艺术家以及著名诗人创作过的民族艺术专注,以及所收藏的数多种中国民间艺人作品。被誉为中国著名艺术博物馆之一。现在我中国民间艺术网站主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灿烂的民间艺术遗产,保护中国民间艺术文化可持续性发展,进一步挖掘、整理、传承、研究中国民间艺术,尤其是濒临失传的民族古歌、古舞、古乐艺术等。 中国民间影视艺术 在迄今为止的人类艺术发展史上,最辉煌灿烂的篇章,大概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诞生并逐步成熟的电影艺术和随之产生的电视艺术。作为新的艺术门类的影视艺术,借助于光电的魔力,把逼近于现实生活真实的影像和声音再现于银幕和屏幕上,这不仅实现了信息传递的大众化,而且也使蕴含最广泛和最普通的生活经验的艺术内容,融入交流和接受的过程。经济论文发表使人们的精神世界表现和娱乐生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丰富多彩。 中国民间舞蹈艺术 民间舞蹈艺术源远流长,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已产生,经历代发展,传承至今,其

扬州文化古今

扬州古今文化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 下扬州。”大诗人李白这首清丽明 快的诗句,一语道出扬州赏景之 妙,使人联想到阳春三月的扬州, 一派草木欣欣,莺飞燕语之景, 那园林台榭、寺观舫舟、岸畔扬 柳、碧波江花,一色儿都罩在迷 离的烟雨之中,如同一轴巨幅水 墨画,好不美妙! 其实,要欣赏扬州美景,又 何须等到三月。如今随着扬州文化的复苏,许多古街区、名园、名人故居、知名的商铺,这些历史文化积淀下来的资源,目前在扬州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历经几千年深淀孕育,扬州已然成了中国文化艺术最经典的审美取向与标准。大凡讲中国古典文化,似乎少了扬州就不够完整。扬州已然成了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可以说扬州文化成就了扬州的灵魂,处处散发着一种诱人的美。 扬州历史文化 扬州的文化传承和传播,从鉴真 大师坚韧不拔的东渡日本传播东方佛教 文化和中国文化;从隋炀帝的琼花梦, 到康熙祖孙同下江南;从文人墨客们的 诗词歌赋,到扬州八怪的书画笔墨;从 不贪大求洋内敛不张扬的园林景观营造 到书画及雕版印刷的兴旺发达都可以看 到她的踪影。他们中有一代君王,一世 霸主,一群鼎盛诗家,一批锦心绣口的 文章太守。他们把扬州视作一幅曼妙鲜 丽的图画,编织在他们长吟短叹的杯盏 中,挡不住的诱惑,止不尽的传说,流传在大 运河边、瘦西湖畔、杨柳晓岸,一如青草春生, 岁岁年年…… 扬州谚语云“家中无字画,不是旧人家”, 旧字是代表有文化根基,有历史传承。扬州人 家皆爱书香之气,哪家都没几幅像样的字画、 没几件古玩器具及红木家具?其实这表现出 的是扬州有知识有文化的文人雅士对传统文 化的向往之情。扬州作为一处文化磁场,吸引 着那些才高八斗、倜傥风流的“文章太守”:杜 牧、韩琦、王安石、欧阳修、苏轼……一个个不是“青山隐隐水迢迢”,便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或者干脆“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挥毫万字,一饮千钟。”好不清雅自在,无愧为真名士者自风流!扬州,早已成了文人心口的那颗朱砂痣!

浅谈中国剪纸艺术

浅谈中国剪纸艺术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民间艺术之一,它历史悠久,风格独特。中国剪纸艺术是中国民族艺术家的抒情诗, 是中国民间艺人浪漫情怀的艺术表述方式; 同时, 剪纸艺术渗透了广大劳动人民对大自然、对生命、对人间理想的无比深沉的感情。剪纸艺术作为一门既现代又传统的艺术表现载体, 以其独有的艺术品质、文化魅力, 让世人赏心悦目、神游于美的天国。这种民族文化艺术的深厚文化积淀, 是广大设计者学习和研究现代图形设计艺术, 进行现代艺术创作的重要艺术文化源点。因此, 潜心于中国剪纸艺术创作的海洋, 作一些崭新、鲜活的艺术尝试, 是获得视觉艺术新发现、新灵感的重要途径。 一、民间剪纸艺术的历史 我国民间剪纸艺术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00 年到1100 年。“汉妃抱娃窗前耍,巧剪桐叶照窗纱。”利用薄片材料剪刻镂花,在有纸以前就已经不乏,如汉代的金银箔刻花。但确切意义上的剪纸,是在有纸以后。利用纸便于剪刻镂空的性能符合民俗所需的剪纸艺术,随之在民众之中产生。然而,目前发现最早的剪纸物,是新疆吐鲁番火焰山附近出土的北朝时期(公元386-581 年)五幅团花剪纸。这几幅剪纸,采用重复折叠的方式和形象互不遮挡的处理手法,与今天的民间团花剪纸极其相似。唐代以后的剪纸实物已属罕见。有皮革刻花冠饰和漏版印花图案可作佐证。宋代出现了行业性质的剪纸和用于工艺装饰的剪纸,其较为多见的例子是吉州窑宋代瓷器上的剪纸纹样。

“五福临门”团花剪纸瓷器上的剪纸图样 二、民间剪纸艺术的精神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在艺术形式美方面, 强调物象的典型化特征、大气的动态美表现; 其艺术格调呈现出满而不乱、多而不散、静中求动、动静相间、平易而质朴的艺术特征, 这是典型的中国式视觉艺术的装饰美。在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中, 无不体现出这种精神品质, 大气神采、装饰韵味、象征意义等让中国剪纸艺术光彩四射。讲究一种空灵之美,丰富之美,一种天人合一的意境美, 注重一种理想化了的神似之特征这种艺术精神品质, 是现代艺术设计特别需要追寻的潜在东西, 是当今时尚化设计艺术精神之所在, 也是现代图形艺术美所要去积极把握的精神内涵。唐代时期艺术趋向丰满、繁华、博大壮美之格调, 宋代时期艺术趋向清新、洒脱、淡雅、生活情趣化之格调, 两者相济相生, 相得益彰, 使中国剪纸艺术中情与理之交融发挥着潜在的内聚力, 为中国剪纸艺术走向成熟, 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民间剪纸与民俗文化的渊源 剪纸扎根于民众,与人民生活密切相联,它是民俗文化的载体,也是一种民

传统艺术文化

幼儿园周边环境: 以农家乐、手工艺品制作(兵马陶俑、无毒背心、老虎鞋等)旅游餐饮为主。 传统艺术文化: 秦腔、踩高跷、社火芯子、吹糖人、做脸谱、印年画、皮影戏、蒸花馍...... 生活: 织粗布、纺线、 临潼节日习俗: 春节俗称“过年”,古时叫“元旦”,即每年的第一天。临潼人的春节风俗有: 食五豆腊月初五,家家煮食五种豆子,以避“五毒”,谓之“五豆”。 腊八粥腊月初八日,户户食粥称吃“腊八粥”,此日食面称“腊八面”,意思是在腊月初八日纪念八种农神,以粥、面表示敬祭。农谚有:“吃了腊八粥,岁岁保丰收”。 祭灶腊月二十三日,送灶君上天,外出的人都要在此日前回家祭灶。这天,家家户户打扫庭除,以灶糖(小米熬制的糖)、枣山(以面作山形,上粘红枣蒸熟)及甘果敬献灶君。解放后,祭灶之风仍在山原农村流行。 除夕腊月三十日为除夕为除夕,是除旧换新之意。早饭后家家帖春联、帖窗花、帖年画、贴门神等俗。下午,设案焚香,敬祭祖先。黄昏时,鸣炮、点烛,迎接灶神,及祖先享祀。此夜,全家人团聚在一起叫“守岁”,一起包饺子吃夜饭叫“吃岁饭”。近年来,农村已转变为打扑克、看电视、跳舞等文化娱乐活动。 过年正月初一日,此日凌晨,村村鞭炮齐鸣,户户明烛焚香祭祖,谓之“迎春”“迎神”“迎喜”。黎明,家长率子女祭拜祖先灵位,然后男女依次向长辈拜年,昔时叩首,今为鞠躬礼或说几句祝福的话。小孩给长辈拜年,大人给钱叫“压岁钱”。 此日早餐食水饺,有的人在饺子中包上几枚硬币,谁能吃上包钱的饺子,称谁“有福”“值钱”,这叫吃“元宝”。家家户户过年吃饺子,饺形似耳,饺馅谐线音,饺子又像元宝,象征“吉祥如意”。中午吃面条叫长寿面,谓“天长地久”。 正月初二、初四、初六日,走新亲(择双日取吉利),民间多择此日订亲、嫁、聚,或给小孩认干亲、完灯。 正月初五,“破五”,亦名“送穷”。黎明时分,爆竹齐鸣叫“打秽气”;有剪纸人掷之村外叫“送穷气”,家家打扫室内外叫“扫穷”,此日,不出门户,不待客。 元宵节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又称“灯节”。元宵之夜,家家张灯结彩,遍室通明,鸣炮、焚香祭祖、敬献果肴,并给先祖坟上点烛照明。十三岁前的儿童,从正月十三日夜起,要打灯笼。村村社社组织元宵灯会,内容丰富,花样繁多,有五彩缤纷的花灯;有灿烂辉煌的花火;有以妇女为主的打花棍、说曲猜谜;有乡土风情的狮子、竹马、旱船等社火节目。解放后,临潼的大型文艺演出也在这时举行,真是百花齐放,各显千秋。 补天节正月二十日,传为女娲氏生日;另一说是老君李耳生日,家家户户蒸擀馍或烙饼,称作千层饼、合页饼,以饼掷房上谓之“补天”,以纪念女娲氏炼石补天之功。 二月二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之说,时有惊蛰、春分之间,万物复苏,蛰伏在泥土或洞穴中的昆虫、蛇、兽纷纷从冬眠中醒来,传说中的龙也从沉睡中苏醒,故名“龙抬头”。这天,人们剃头理发叫理龙头。 清明节清明前二日为“寒食”,乡人称为“一百五”(即冬至后第一百零五天),也

四年级传统文化

四年级传统文化 唐诗 1、南园十三首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李贺及其《南园十三首》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学生谈谈交流背过的写景的古诗。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2、无题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李商隐及其《无题》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无题》可是千古吟诵的佳作,把它做成读书卡片。 2、寻找《无题》的曲子,学唱。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3、问刘十九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白居易及其《问刘十九》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过这首诗。 2、你还读过白居易的哪些诗? 3、再读古诗《过故人庄》。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4、塞上听吹笛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高适及其《塞上听吹笛》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了解边塞诗人高适。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浅谈民间剪纸艺术的民俗文化

论文关键词:民俗文化剪纸艺术 论文摘要:民间剪纸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剪纸艺术的兴盛源自民间老百姓对美的追求,源于生活的需要。论述剪纸的民俗文化及其产生和根植于爱的审美活动,阐明剪纸的应用、造型观念和美学内涵,详尽分析剪纸艺术的符号及其作品的文化内涵。 剪纸艺术是中国群众性最广泛,地域最鲜明,历史文化内涵最丰富和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艺术形态,大多是劳动人民为了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求而进行的一种朴素的表意创造。剪纸存在于劳动人民生活、生产中,从而体现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虽然它的材料——纸的发明只有两千年的历史,但它的文化内涵与艺术形态却是中华民族从原始社会到今天长达六七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它的价值也已经远远地超越了剪纸艺术本身,不仅美化生活、装点人生,在一年四季的各种节庆及人生礼仪中,负载着百姓对蓬勃生命的热烈寄托,已积淀成民族传统文化深厚的底蕴。 一、民俗文化的形象载体 民间剪纸是附和民间习俗必不可少的一项艺术活动,它的存在就必定依附于民间特定的文化背景与生活环境。《礼记·月令》中就有记载入冬以后要祭祖宗,还要祭祀门、户、溜、灶、行五位家神,这些灵位的装饰更新,正是后来门神、窗花、挂笺、顶棚花及灶台花的最早雏形。南朝梁人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又造华胜以相遗。”《东方朔传·岁时节》中说:天地初开、一日鸡、二日狗、三日猪、四日羊、五日马、七日人、八日谷。其日晴所主之物盛,阴则灾。八日之中,尤以人日为重,又称“人胜节”,是民间人际交往互相问候的节日,“人日”剪赠“华胜”,表示亲朋好友之间的祝福。据传,汉武帝对死去的李夫人思念不已,求方士招魂。等到晚上,汉武帝坐于床榻,方士制作出李夫人的剪影,并摇晃灯光,隔帐观之,尤如李夫人,这种剪纸招魂的习俗历久不衰,其意义已经扩展有了更多的含义。民俗内涵大致包括吉庆纳福,驱邪避灾,追求繁衍等意义。 (一)生命与繁衍的主题 生命与繁衍是宇宙万物一切生物的本能,生命意识与繁衍意识也是人类的基本文化意识。实际上繁衍意识也是生命意识,繁衍是生命的无限延续,要达到人类的永生,只有繁衍,即子孙延续,万世不殆。由原始社会文化到民间剪纸中,植物的观物取象表现在以多子的瓜果蔬菜象征繁衍人类万物的宇宙母体上,最早出现的葫芦、南瓜、葡萄、梨、白菜都是母体多子的繁衍符号。 阴阳相合是人类表现的繁衍造型观,阴阳相合化生万物,万物生生不息的中国本原哲学宇宙观。婚俗中寓意子孙繁衍的阴阳相交的“阴阳鱼”“鱼咬莲”“莲里生子”剪纸。鱼是多子象征的神祗动物,以鱼喻多子,以双鱼喻阴阳相交子孙繁衍。 “喜娃娃”被贴在陕北结婚洞房窑窗中心,抓髻娃娃双手抱双鱼的大幅红、绿圆形团花,陕北叫“转花”,喻环天旋转生生不息,窑窗下部中央是三十六个格窗,中央四格贴上一个大幅的图腾动物剪纸或虎或羊或鹿,四角四格是角花,其他每个方格贴上“扣碗、对鱼、鱼戏莲、鱼唆莲、莲里生娃、老鼠吃南瓜、松鼠吃葡萄、猴石桃、兔吃白菜、金鸡探莲花等五颜六色的窗花剪纸,组成斗方形态的”三十六格窗云子,在这里以老鼠、松鼠、兔儿、金鸡喻男性;以莲花、南瓜、葡萄、白菜、桃喻女子;以动物与植物的合一,喻男女相交多子。 (二)自然物象、神灵的崇拜 在宗教领域中发生了自然崇拜和关于人格化的神圣以及关于人主宰的模糊概念。因此我们一方面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原始人类中包含着大量的愚昧观念和迷信行为;另一方面,要明

民风民俗民间艺术的消失

很多优秀民间艺术直接面临生存危机,许多民间艺术正在逐渐走向消亡。正如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在两会期间所说的“民间文化的传承人每分钟都在逝去,民间文化每一分钟都在消亡。” 据了解,在邳州一个县的135项主要民俗类民间文化资源中,已经消亡的就有60项。正在消失的民风民俗: 邳州是江苏6000年文明起源地,邳州悠久的文明史孕育了灿烂的文化,邳州民间春节期间民俗活动有舞狮子拜年、跑旱船、踩高跷、跑竹马、跳落子舞等等具有民族习俗特点和浓郁地方特色的传统节目。农历腊月初八喝"腊八粥"、二月二龙抬头吃"爆米花"、清明节"戴柳"、"插柳",邳州民间习俗有女儿出嫁要流下几滴眼泪,谓之"金豆豆",以报你母养育之恩等民俗。 1.邳州饮食习俗 煎饼是邳州人的传统主食,兼有食面条、馍馍(馒头)、单饼、朝牌饼(锅饼)。邳州人爱吃菜肴平时以豆制品和时鲜蔬菜为主,冬季以盐豆子、萝卜干、黑咸菜等腌菜和酱菜为主,节日调剂荤菜。来客讲究几碟几碗,少则四碟二碗,多则八碟八碗。 邳州人“食鱼无鱼不成宴席”在宴请宾客最后一道菜为鱼,取其“富足有余”之意。出门做客,决不能吃鱼头,否则,就意味对东道主不恭敬。与东家同席食鱼,忌说把鱼翻过来。 2.邳州饮酒习俗 邳州人的家宴或者宴请宾客的时候,饮酒前举杯向地上或者用筷子蘸酒在桌上点三下,以示敬祖宗天地。朋友聚会先饮酒3杯或者6杯,然后各找对象。婚宴上,菜齐后,伴娘要陪新郎新娘到亲朋餐桌上敬酒。鱼上桌后,鱼头要长者或者主位。鱼头和鱼尾朝向的要同喝,所谓:头三尾四。 3.重阳节忌 九月重阳节有的地方忌讳出嫁不到三年的女儿回娘家,民间俗话有"回家过重阳,死她婆婆娘"的说法。 4.打春 就是立春,打春后就意味长大一岁,长辈给小孩子缝制花布做的小布公鸡在帽子上叫“打春鸡”。一般立春过后农忙开始了。 5.刷拢(庆祝乔迁新居或建设新房) 70年代以来,农村建造新房或者城里乔迁新居,亲朋好友送烟酒或装饰画表示祝贺,称:“刷拢”。 6.送祝米(吃喜面) 妇女生育第一胎婴儿,丈夫于婴儿出生的第6天带红鸡蛋到岳父家报喜。12天为小满月,一般由妻子娘家人带馈赠的米面等,送给婴儿。满月接回婴儿外祖母家。 7.送轿 当发嫁的鞭炮响起,新娘坐进花轿被抬往婆家,娘家一些至亲挚友会随轿相送,邳州人称之为“送轿”。在送轿的人群中,姑娘居多,而且和新娘年龄相仿,但都待字闺中。已婚妇女,特别是孕妇,是忌讳送轿的。在邳州还有一种人是绝不允许送轿的,她们是新娘的姑姑,所谓“姑不送,姨不迎”。 8.红鸡蛋(红喜蛋) 邳州人崇尚红色。红色象征喜庆、吉祥。原本普普通通的鸡蛋,一旦着上红妆,便立马鲜活、美丽,红色的喜鸡蛋格外讨人喜欢起来。其实,邳州人不光生孩子用红鸡蛋,如闺女出嫁,红鸡蛋为“填箱”之物。新人入洞房,要给新娘“铰脸”,有的地方叫“开脸”或“滚脸”,也要用红鸡蛋(红喜蛋)。

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种类都有哪些

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种类都有哪些? 中国民间工艺品 中国民间艺术工艺品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多彩。这些工艺品大都与民间传说相关,材质有陶瓷、泥塑、布艺、木头、灯彩、吊饰、 丽江木刻、桦皮工艺、漆器工艺、兽皮工艺、砚石工艺、竹编工艺、漆器陶具、玉器工艺、大理石工艺、土家族黄杨木雕、瓷器、风筝、剪纸、麦杆画、年画、铅笔屑画、唐卡、拓真画、银 饰、纸编画、苏绣、鱼皮衣等。内容大都是精神活泼向上、吉祥如意、长命健康、富贵有余、儿孙满堂等,用于民间传统节日、传统宗教和民族饰品用等。这些民间工艺品流传广泛,生动有趣,代表了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和日常活动。中国民间艺术网站在此特别分类选择一些精品介绍给大家,供欣赏和参考。 中国民间绘画艺术 中国民间绘画艺术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是中国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文化艺术中的珍品。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民间绘画艺术已逐步发展为既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又富有生活韵味的民间性的现代民间绘画。中国民间艺术网站在此特别分类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介绍给大家,供欣赏和参考。 中国民间民俗 我国是—个多民族、多宗教地区,不同民族乃至不同姓氏、家族都有不同宗教信仰。《慈利县志》记载说:“大庸所崇山外屏,少见天日,又性忍,刺肤血以事神者,千百成群,甚可笑也。”明代隆庆《岳州府志》也载:“沅澧流域,其俗信鬼而好祀,其祀必使巫觋作乐歌舞以娱神。”清代《甄氏族谱》对武陵源一带的宗教信仰也作了记述:“其俗信巫尚鬼,事向王、公安等神,以宿晨傩愿为要务,敬巫师,赛神愿,吹牛角,跳仗鼓……”这便是我国民族宗教信仰的特点。历史上,中国家族先民以前历过“万物有灵”和“图腾”信仰历史阶段。因为道教、佛教和基督教、天主教的传入,逐步演变为多种崇拜。以至今天所说的民间民俗。 中国民间艺人 一天,我慕名来到广西藤县博物馆参观。博物馆的前身是1979年建成的李镇亚会议厅,1986年改建为共和国民族艺术博物馆并对外开放。馆内共存有中国最有名的艺术家以及著名诗人创作过的民族艺术专注,以及所收藏的数多种中国民间艺人作品。被誉为中国著名艺术博物馆之一。现在我中国民间艺术网站主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灿烂的民间艺术遗产,保护中国民间艺术文化可持续性发展,进一步挖掘、整理、传承、研究中国民间艺术,尤其是濒临失传的民族古歌、古舞、古乐艺术等。 中国民间影视艺术 在迄今为止的人类艺术发展史上,最辉煌灿烂的篇章,大概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诞生并逐步成熟的电影艺术和随之产生的电视艺术。作为新的艺术门类的影视艺术,借助于光电的魔力,把逼近于现实生活真实的影像和声音再现于银幕和屏幕上,这不但实现了信息传递的大众化,而且也使蕴含最广泛和最普通的生活经验的艺术内容,融入交流和接受的过程。使人们的精神世界表现和娱乐生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丰富多彩。 中国民间舞蹈艺术 民间舞蹈艺术源远流长,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已产生,经历代发展,传承至今,其种类因地域而别,内容十分丰富。 舞蹈《跑帷子》和《跑阵舞》是由古代战争中的陈兵布阵演变而来。《打独角兽》和《扛箱舞》反映了上古人与兽的搏斗。《龙舞》、《狮舞》、《麒麟舞》、《赶犟驴》、《竹马舞》和《猫蝶舞》是典型的模拟舞蹈。《打春牛》和《打铁舞》是模仿人们生产劳动时的情景。《八美图》、《荷花灯》、《菊花灯》、《旱船舞》、《高

传统文化四

传统文化四

第一单元经典驿站 唐诗 1、南园十三首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李贺及其《南园十三首》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学生谈谈交流背过的写景的古诗。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2、无题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李商隐及其《无题》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无题》可是千古吟诵的佳作,把它做成读书卡片。 2、寻找《无题》的曲子,学唱。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3、问刘十九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白居易及其《问刘十九》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过这首诗。 2、你还读过白居易的哪些诗? 3、再读古诗《过故人庄》。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4、塞上听吹笛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高适及其《塞上听吹笛》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了解边塞诗人高适。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诵古诗。 2、找另外描写边塞军事生活的诗歌来读一读。 3、欣赏李白《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浅谈中国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扬

浅谈中国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扬 谈到中国的民间艺术,用博大精深一言以蔽之绝不为过。无论是书法、绘画、陶瓷或是皮影戏等等无一不独具中国特色,而在民间手艺人精湛的技艺后面,也都是蕴含着深邃悠远的历史文化。 中国的剪纸起源于汉,至南北朝时期已相当精熟,然而真正繁盛却是在清朝中期以后。古老的剪纸多在乡间,以剪刀铰出为主,趣味浑朴天然,都是出自农家妇女之手;剪纸进入城市后,不仅市民情趣和生活理想要参入剪纸艺术,而千家万户拥挤在一起,相郊成习,需要颇巨;剪纸艺人为了省工,一刀多张便改为刻刀雕刻为主,风格转向精巧,艺人也就不止于妇女了。然而,时代更迭生活改变和审美转化,传统民间艺术渐渐不能适应现实需要,所以现代新兴剪纸艺术孕育而生。 剪纸是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民间艺术,它用手工刻制,再点染以明快鲜丽的色彩而成。劳动人民把它作为年节的装饰,贴在纸窗上,所以又叫做“窗花”。传统的窗花所表现的内容,主要有戏曲人物,翎花花卉、草虫鱼兽,以及一些吉详谐音的物象,洋溢着欢快,健康和热爱生活的情感,深为群众所喜闻乐见。 中国民间剪纸集中而全面的体现了民间美术的造型意识、造型规律、审美情趣,释放着特有的艺术魅力。剪纸艺术中的图形、色彩都是劳动人民对现实生活进行感悟、升华而形成 的民间艺术语言,它是用在形式宣泄内在情感的某种艺术行为。 剪纸图形种类繁多,寓意丰富。它从劳动人民生活中来,并广泛运用到生活中去。丰富的图形有用意地组合,无不反映出民间劳动者多彩的情感生活。表达出他们对生命的崇拜、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剪纸艺术中总是主张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所以图形的组合运用总是要有积极向上的含义。无论是作者与观者都能从中体会出一种文化意蕴,这是人们在长期生存过程中所达成的思想共识。例如“春”字,基本用于春节之际,意在新春来临,又是崭新的开始,一年之计在于春,因此,这是个令人振奋愉悦的时节,因而,在选择剪纸的颜色时,多用红色或者绿色,表现这种喜庆或者春意盎然之意,而在设计春字的形状时,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可以设计的或圆润或棱角清晰。又例如在设计“喜”时,方案更是层出不穷。“喜”是民间剪纸中常见的图案,而由于多用于结婚这类喜事,因而常常是双喜,预示着双喜临门,这包含着人们美好的愿望和对幸福的强烈期盼。除此之外,民间剪纸也充分顾及到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性,具有良好的室内装饰效果。形形色色的剪纸本着美善相兼的原则既体现了良好的实用性,又注意形式渲染的装饰效果,以美丽的图案体现直观的美和装饰效果。构成了中国民间剪纸丰富的视觉文化景观和深隧的民俗文化内涵。 因而如何做好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是十分重要的。在21世纪,中国的传统手工艺可能有三种生存方式。一种是整体的传承。除了少数自然生存的品种外,还要从文化生态学的高度人为地保护最优秀的品种和大师级人物,使之不失传。一种是传统的技艺和现代风格的结合,即用现代审美意识对传统手工艺进行再创造,使之与现代生活环境相适应,如现代陶艺,它在造型、釉色、彩绘和肌理方面的变化都与现代派以及现代派之后的艺术有千丝万楼的联系。一种是将风格从技艺中分离出来,使之与现代材料和工艺结合。只有风格的移植,没有技艺的传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