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微生物发酵产酶pdf

微生物发酵产酶pdf

根据微生物培养方式不同:

固体培养发酵(酒曲、酱油曲、霉菌)

液体深层发酵(动植物细胞发酵)

固定化微生物细胞发酵(固定水不溶性载体)原生质体发酵(利于获得胞内酶)

一、酶生物合成的调节

1、酶的分类(根据细胞中含量变化)

组成型酶constitutive enzyme

DNA polymerase,RNA polymerase,

enzyme in glycolysis

适应型酶adaptive enzyme

β-galactosidase

酶活性调节

学修饰酶

酶含量调节

4、分解代谢物的阻遏作用

转录产物的加工某些物质经过分解代谢产生的产物阻遏某些酶(主要为诱导酶)的生物合成现象。

葡萄糖分解eATP↑eAMP↓ecAMP↓eAMP-CAP复合物↓e转录↓

6、产物的反馈阻遏作用

酶催化反应的产物或代谢末端的产物(阻遏物)使酶的生物合成受到阻遏的现象。

色氨酸操纵子苯丙氨酸操纵子Trp operon Ala operon

组氨酸操纵子异亮氨酸操纵子His operon Ile operon

二、酶生物合成的模式

2同步合成型

2延续合成型

2中期合成型

2滞后合成型

单宁Tannins

又称单宁酸、鞣酸,多酚中高度聚合物,

能与蛋白质和消化酶形成难溶于水的复合物,影响食物的吸收消化。可分为水解单宁和缩和单宁,两者常共存。

功能:抗氧化、捕捉自由基、抑菌

化妆品(收缩毛孔、防晒)

单宁酶Tannase

一种单宁酰基水解酶

功能:处理啤酒中单宁,使其澄清透明,可用于除去柿子等食品的涩味,

茶饮中应用最为广泛,制备速溶茶。

生皮鞣质成革,制成高级皮革。

X1973年,Coggon Philip 等将单宁酶处理细碎的鲜茶叶,制备了速溶茶,并获得专利。

X1976年,Coca Cola 公司利用单宁酶防止茶饮品中“冷后浑”,浑浊度由80%降到8%。

X1988年,Jackson 等报道,用单宁酶处理红茶可提高茶水中可溶性铁和钙的含量,若在绿茶中加入单宁酶,可部分消除夏春茶的苦涩味,提高茶品质。

X在皮革生产中,而单宁酶可匀化单宁的工业制品(单宁糅剂),使生皮鞣化更均匀,制成高级皮革。

果胶

植物细胞壁及胞间层的主要成分之一,由半乳糖醛酸聚合而成的一种高分子化

合物,不溶于水。

果胶酶

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酯酶,

果胶裂解酶,等。

果胶酶功能

水解果胶,瓦解植物细胞壁及胞间层。X可使果实软化、成熟;

X使榨取果汁更容易,而果胶分解成可溶性的半乳糖醛酸,也使浑浊的果汁

变澄清。

微生物发酵工艺

第六章微生物发酵制药工艺 6.1 微生物发酵与制药 6.2 微生物生长与生产的关系 6.3 微生物生产菌种建立6.4 发酵培养基制备 6.4 发酵培养基制备 ? 概念(medium)供微生物生长繁殖和合成各种代谢产物所需要 的按一定比例配制的多种营养物质的混合物。 ? 培养基的组成和比例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生产和工艺选择、产品质量和产量。 6.4.1 培养基的成分 碳源 氮源无机盐水生长因子 前体与促进剂 消泡剂 1、碳源(carbon sources) 概念: 构成微生物细胞和代谢产物中碳素的营养物质。作用:为正常生理活动和过程提供能量来源,为细胞物质和代谢产物的合成提供碳骨架。 碳源种类 糖类:葡萄糖、淀粉、糊精和糖蜜 脂肪:豆油、棉籽油和猪油醇类:甘油、乙醇、甘露醇、山梨醇、肌醇蛋白类:蛋白胨、酵母膏速效碳源:糖类、有机酸 迟效碳源:酪蛋白水解产生的脂肪酸 2、氮源(nitrogen sources) 概念:构成微生物细胞和代谢产物中氮素的营养物质。 作用:为生长和代谢主要提供氮素来源。种类:无机氮源、有机氮源 有机氮源 几乎所有微生物都能利用有机氮源 黄豆饼粉、花生饼粉 棉籽饼粉、玉米浆、蛋白\胨、酵母粉、尿素 无机氮源 氨水、铵盐和硝酸盐等。氨盐比硝酸盐更快被利用。 工业应用:主要氮源或辅助氮源;调节pH值生理酸性物质:代谢后能产生酸性残留物质。(NH4)2SO4利用后,产生硫酸 生理碱性物质:代谢后能产生碱性残留物质。硝酸钠利用后,产生氢氧化钠。 3、无机盐和微量元素 ? 概念:组成生理活性物质或具有生理调节作用矿物质 ? 作用方式:低浓度起促进作用,高浓度起抑制作用。? 种类:盐离子 磷、硫、钾、钠、镁、钙,常常添加 铁、锌、铜、钼、钴、锰、氯,一般不加。 4、水 菌体细胞的主要成分。 营养传递的介质。良好导体,调节细胞生长环境温度。培养基的主要成分之一。 5、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

工业微生物发酵技术汇总

发酵技术指标 沃蒙特发酵技术服务平台 NO 项目英文技术名称名称指标 1他克莫司Tacrolimus 发酵单位:大于 1.0g/L, 发酵周期: 240 小时 , 提取收 率: 60-70% 2西罗莫司Sirolimus\Rapamyci 发酵单位: 1000±200 mg/L,发酵周期: 192hrs ,收率:35- 40% n产品含量:≥ 98% 3乳酸链球菌素Nisin 发酵水平 : 12-15g /L ,发酵时间:16-20小时,收率 :65% 以上。 4霉酚酸mycophenolate 发酵单位: 12g/L 以上,发酵时 间:160 小时,提取得率:mofetil, MMF 75% 5去甲金霉素DMCT,Demethylchlor 发酵单位: 10± 2g/L ,发酵时间: 200 小时,产品收率: 75% tetracycline 6雄烯二酮Androstenedione 发酵时间 96 ± 24 hrs ,每 3- 3.3 公斤植物甾醇可获 得 1 公斤雄烯二酮。 7利福霉素Rifamycin 发酵周期 220 小时,发酵单位大于 20g/L ,收率 65% 86- 羟基烟酸6-Hydroxynicotinic 纯度:≥ 98%,用途说明:用于合成维 生素 A Acid 9L- 缬氨酸Valine 发酵产酸: 60±5 克 /L ,发酵周 期: 60 ± 5 小时,提取 收 率: 65%(医药级) 10 L- 异亮氨酸Isoleucine 发酵产酸: 25-30 克 / 升,发酵周期 : 60-72 小时, 提取收 率: 80% 发酵单位 :35 ± 3g/L ,发酵时间 :33-35 小时,产品 得率 : 饲 11 L- 色氨酸Tryptophan 料级≥ 85%,药品级 ≥ 70%,产品质量 :>98.0%( 纯度 ) , 糖转化率: 18% 12 糖化酶Glucoamylase 发酵周期: 6~7 天,酶 活: 8 万- 10 万 U 13 耐高温淀粉酶Amylase 发酵周期: 140h,酶活: 17 万单位 14 纤维素酶Cellulase 发酵周期: 6~7 天,酶活: 80-100IU 15 超级泰乐菌素Super tylosin 发酵单位: 14000- 16000U/ml 发酵时间: 130-150 小时提 取 收率: 70-75%

产酶海洋微生物的筛选

产酶海洋微生物的筛选 前言:浩瀚的海洋是地球生命的摇篮,它覆盖着地球表面积的71%,海水总体积占地球总水量的97%。全球80%以上的物种蕴藏于海洋中,由于独特的生存环境(如高压、高渗、高温、低温等复杂多变的生态环境)及海洋生物物种间的生态作用远比陆生物种复杂和广泛,因此赋予海洋生物均活性远比陆生生物要强,尤其重要的是有些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结构与陆生生物化合物不同,表现出独特的活性,作为产酶资源就具有了突出的特点和优势。人们从海洋环境中已经分离的到各种极端酶,如嗜冷酶、嗜热酶、嗜压酶、嗜盐酶等,由于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在生物技术和工业应用中已担任了重要的角色。 1 材料与方法 1.1样品采集 从连云港海域采集 1.2培养基 1.2.1细菌培养基 蛋白胨5g,酵母粉1g,琼脂20g 陈海水1000ml,pH 7.4-7.6 1.2.1.1细菌富集培养基 将1.2.1的细菌培养基去掉琼脂 1.2.1.2产淀粉酶细菌筛选培养基(初筛) 将1.2.1的细菌培养基加入2%的可溶性淀粉 1.2.1.3产右旋糖酐酶的细菌筛选培养基(初筛) 将1.2.1的细菌培养基加入1%的右旋糖酐 1.2.1.4产淀粉酶发酵培养基(复筛) 将1.2.1.2的培养基去掉琼脂 1.2.2放线菌培养基 可溶性淀粉20g,NaCl 0.5g,MgSO4?H2O 0.5 g, KNO3 1 g,K2HPO4 0.5g,FeSO4 0.01 g,琼脂20 g ,陈海水1000mL,pH7.4~7.6。 注:在制备平板时培养基融化后加入:重铬酸钾80mg?/L 1.2.3真菌培养基 马铃薯去皮,取200g切成小块,加50%陈海水煮沸30min,4-6层纱布过滤,加20g葡萄糖,琼脂20g,溶化后再用陈海水定容至1000mL ,pH7.2~7.4。注:在制备平板时培养基融化冷却至60℃后加入:青霉素50mg?/L,链霉素50mg?/L 1.3菌株筛选方法 将样品分别放入四类微生物富集培养基中,25℃,180rpm, 培养48h。然后将富集培养基10倍递增稀释,取适宜稀释倍数的培养液涂布于3种培养基琼脂平板中,25℃培养(培养时间由菌生长情况而定)。将培养出的菌落进行分离培养,将纯的单菌落进行斜面保藏。 1.4产酶菌株的筛选 将菌株分别点种到产酶筛选培养基中,25℃,培养72h。于淀粉酶筛选平板

微生物发酵工程复习题-答案版

第一篇微生物工业菌种与培养基 、选择题 2. 实验室常用的培养细菌的培养基是(A) A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B马铃薯培养基C高氏一号培养基D麦芽汁培养基 3?在实验中我们所用到的淀粉水解培养基是一种( D )培养基 A基础培养基B加富培养基C选择培养基D鉴别培养基 7?实验室常用的培养放线菌的培养基是(C) A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B马铃薯培养基C高氏一号培养基D麦芽汁培养基 8 ?酵母菌适宜的生长PH值为(A)4.5-5 A 5.0-6.0 B 3.0-4.0 C 8.0-9.0 D 7.0-7.5 9. 细菌适宜的生长PH值为(D) A 5.0-6.0 B 3.0-4.0 C 8.0-9.0 D 7.0-7.5 10. 培养下列哪种微生物可以得到淀粉酶、蛋白酶、果胶酶、多肽类抗生素、氨基酸、维生素及丁二 醇等产品。(A )A枯草芽抱杆菌 B 醋酸杆菌 C 链霉素 D 假丝酵母 二、是非题 1. 根据透明圈的大小可以初步判断菌株利用底物的能力(X ) 2. 凡是影响微生物生长速率的营养成分均称为生长限制性基质。(X ) 3. 在最适生长温度下,微生物生长繁殖速度最快,因此生产单细胞蛋白的发酵温度应选择最适生长温度。(X ) 4. 液体石蜡覆盖保藏菌种中的液体石蜡的作用是提供碳源(X ). 5. 种子的扩大培养时种子罐的级数主要取决于菌种的性质、菌体的生长速度、产物品种、生产规模等(√) 6. 碳源对配制任何微生物的培养基都是必不可少的.(√ ) 7. 亚硝基胍能使细胞发生一次或多次突变,尤其适合于诱发营养缺陷型突变株,有超诱变剂之称.√ 9. 参与淀粉酶法水解的酶包括淀粉酶、麦芽糖酶和纤维素酶等。(X) 三、填空题 1. 菌种扩大培养的目的是接种量的需要、菌种的纯化、缩短发酵时间、保证牛产水平。 2. 进行紫外线诱变时,要求菌悬液浓度:细菌约为10^6个∕mL,放线菌为, 霉菌为10^6~10^7个∕mL. 3. 培养基应具备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六大营养要素是碳源、氮源、无机盐和微量元素、前体、促进剂 和抑制剂和水。

微生物发酵工程

发酵工程,是指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或直接把微生物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新技术。发酵工程的内容包括菌种的选育、培养基的配制、灭菌、扩大培养和接种、发酵过程和产品的分离提纯等方面。 发酵工程的内容 它是一级学科“轻工技术与工程”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和重点发展的二级学科,在生物技术产业化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1)“发酵”有“微生物生理学严格定义的发酵”和“工业发酵”,词条“发酵工程”中的“发酵”应该是“工业发酵”。 (2)工业生产上通过“工业发酵”来加工或制作产品,其对应的加工或制作工艺被称为“发酵工艺”。为实现工业化生产,就必须解决实现这些工艺(发酵工艺)的工业生产环境、设备和过程控制的工程学的问题,因此,就有了“发酵工程”。 (3)发酵工程是用来解决按发酵工艺进行工业化生产的工程学问题的学科。发酵工程从工程学的角度把实现发酵工艺的发酵工业过程分为菌种、发酵和提炼(包括废水处理)等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都有各自的工程学问题,一般分别把它们称为发酵工程的上游、中游和下游工程。 (4)微生物是发酵工程的灵魂。近年来,对于发酵工程的生物学属性的认识愈益明朗化,发酵工程正在走近科学。 (5)发酵工程最基本的原理是发酵工程的生物学原理。 发酵工程是指采用工程技术手段,利用生物(主要是微生物)和有活性的离体酶的某些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生物产品,或直接用微生物参与控制某些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技术。人们熟知的利用酵母菌发酵制造啤酒、果酒、工业酒精,乳酸菌发酵制造奶酪和酸牛奶,利用真菌大规模生产青霉素等都是这方面的例子。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发酵技术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并且已经进入能够人为控制和改造微生物,使这些微生物为人类生产产品的现代发酵工程阶段。现代发酵工程作为现代生物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例如,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有目的地改造原有的菌种并且提高其产量;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药品,如人的胰岛素、干扰素和生长激素等。 已经从过去简单的生产酒精类饮料、生产醋酸和发酵面包发展到今天成为生物工程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分支,成为一个包括了微生物学、化学工程、基因工程、细胞工程、机械工程和计算机软硬件工程的一个多学科工程。现代发酵工程不但生产酒精类饮料、醋酸和面包,而且生产胰岛素、干扰素、生长激素、抗生素和疫苗等多种医疗保健药物,生产天然杀虫剂、细菌肥料和微生物除草剂等农用生产资料,在化学工业上生产氨基酸、香料、生物高分子、酶、维生素和单细胞蛋白等。 从广义上讲,发酵工程由三部分组成:是上游工程,中游工程和下游工程。其中上游工程包括优良种株的选育,最适发酵条件(pH、温度、溶氧和营养组成)的确定,营养物的准备等。中游工程主要指在最适发酵条件下,发酵罐中大量培养细胞和生产代谢产物的工艺技术。这里要有严格的无菌生长环境,包括发酵开始前采用高温高压对发酵原料和发酵罐以及各种连接管道进行灭菌的技术;在发酵过程中不断向发酵罐中通入干燥无菌空气的空气过滤技术;在发酵过程中根据细胞生长要求控制加料速度的计算机控制技术;还有种子培养和生产培养的不同的工艺技术。此外,根据不同的需要,发酵工艺上还分类批量发酵:即一次投料发酵;流加批量发酵:即在一次投料发酵的基础上,流加一定量的营养,使细胞进一步的生长,或得到更多的代谢产物;连续发酵:不断地流加营养,并不断地取出发酵液。在进行任何大规模工业发酵前,必须在实验室规模的小发酵罐进行大量的实验,得到产物形成的动力学模型,并根据这个模型设计中试的发酵要求,最后从中试数据再设计更大规模生产的动力学模型。由于生物反应的复杂性,在从实验室到中试,从中试到大规模生产过程中会出现许多问题,这就是发酵工程工艺放大问题。下游工程指从发酵液中分离和纯化产品的技术:包括固液分离技术(离心分离,过滤分离,沉淀分离等工艺),

微生物发酵制药-总体工艺过程流程

微生物发酵制药 -----总体工艺过程流程 工业微生物技术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是解决资源危机、生态环境危机和改造传统产业的根本技术依托。工业微生物的发展使现代生物技术渗透到包括医药、农业、能源、化工、环保等几乎所有的工业领域,并扮演着重要角色。欧美日等国已不同程度地制定了今后几十年内用生物过程取代化学过程的战略计划,可以看出工业微生物技术在未来社会发展过程中重要地位。 微生物制药技术是工业微生物技术的最主要组成部分。微生物药物的利用是从人们熟知的抗生素开始的,抗生素一般定义为:是一种在低浓度下有选择地抑制或影响其他生物机能的微生物产物及其衍生物。(有人曾建议将动植物来源的具有同样生理活性的这类物质如鱼素、蒜素、黄连素等也归于抗生素的范畴,但多数学者认为传统概念的抗生素仍应只限于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近年来,由于基础生命科学的发展和各种新的生物技术的应用,报道的微生物产生的除了抗感染、抗肿瘤以外的其他生物活性物质日益增多,如特异性的酶抑制剂、免疫调节剂、受体拮抗剂和抗氧化剂等,其活性已超出了抑制某些微生物生命活动的范围。但这些物质均为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其在生物合成机制、筛选研究程序及生产工艺等方面和抗生素都有共同的特点,但把它们通称为抗生素显然是不恰当的,于是不少学者就把微生物产生的这些具有生理活性(或称药理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统称为微生物药物。 微生物药物的生产技术就是微生物制药技术。可以认为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方面菌种的获得 根据资料直接向有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工厂或菌种保藏部门索取或购买;从大自然中分离筛选新的微生物菌种。 1.分离思路:新菌种的分离是要从混杂的各类微生物中依照生产的要求、菌种的特性,采用各种筛选方法,快速、准确地把所需要的菌种挑选出来。实验室或生产用菌种若不慎污染了杂菌,也必须重新进行分离纯化。具体分离操作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2.定方案:首先要查阅资料,了解所需菌种的生长培养特性。 3.采样:有针对性地采集样品。 4.增殖:人为地通过控制养分或培条件,使所需菌种增殖培养后,在数量上占优势。

菌种发酵工艺摘要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概述 工业发酵是利用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活动来生产各种有用物质的一门现代工业,而现代发酵工程则是指直接把微生物(或动植物细胞)应用于工业生产的一种技术体系,是在化学工程中结合了微生物特点的一门学科。因而发酵工程有时也称作微生物工程。在本章中,我们将对发酵的基本概念,工业上常用的微生物及其生长代谢特性,以及发酵工程原理作—简单介绍。 一、基本概念 1,发酵一词的来源 发酵现象早巳被人们所认识,但了解它的本质却是近200年来的事。英语中发酵一词fermentation是从拉丁语fervere派生而来的,原意为“翻腾”,它描述酵母作用于果汁或麦芽浸出液时的现象。沸腾现象是由浸出液中的糖在缺氧条件下降解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所引起的。在生物化学中把酵母的无氧呼吸过程称作发酵。我们现在所指的发酵早已赋予了不同的含义。发酵是生命体所进行的化学反应和生理变化,是多种多样的生物化学反应根据生命体本身所具有的遗传信息去不断分解合成,以取得能量来维持生命活动的过程。发酵产物是指在反应过程当中或反应到达终点时所产生的能够调节代谢使之达到平衡的物质。实际上,发酵也是呼吸作用的一种,只不过呼吸作用最终生成CO2和水,而发酵最终是获得各种不同的代谢产物。因而,现代对发酵的定义应该是:通过微生物(或动植物细胞)的生长培养和化学变化,大量产生和积累专门的代谢产物的反应过程。 2,发酵的定义 (1)狭义“发酵”的定义 在生物化学或生理学上发酵是指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分解各种有机物质产生能量的一种方式,或者更严格地说,发酵是以有机物作为电子受体的氧化还原产能反应。如葡萄糖在无氧条件下被微生物利用产生酒精并放出二氧化碳。同时获得能量,丙酮酸被还原为乳酸而获得能量等等。 (2)广义“发酵”的定义 工业上所称的发酵是泛指利用生物细胞制造某些产品或净化环境的过程,它包括厌氧培养的生产过程,如酒精、丙酮丁醇、乳酸等,以及通气(有氧)培养的生产过程,如抗生素、氨基酸、酶制剂等的生产。产品即有细胞代谢产物,也包括菌体细胞、酶等。 3,发酵工程(Fermentation Engineering)的定义 应用微生物学等相关的自然科学以及工程学原理,利用微生物等生物细胞进行酶促转化,将原料转化成产品或提供社会性服务的一门科学。 二、发酵的特点 发酵和其他化学工业的最大区别在于它是生物体所进行的化学反应。其主要特点如下: 1,发酵过程一般来说都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的生物化学反应,反应安全,要求条件也比较简单。 2,发酵所用的原料通常以淀粉、糖蜜或其他农副产品为主,只要加入少量的有机和无机氮源就可进行反应。微生物因不同的类别可以有选择地去利用它所需要的营养。基于这—特性,可以利用废水和废物等作为发酵的原料进行生物资源的改造和更新。 3,发酵过程是通过生物体的自动调节方式来完成的,反应的专一性强,因而可以得到较为单—的代谢产物。 4,由于生物体本身所具有的反应机制,能够专一性地和高度选择性地对某些较为复杂的化合物进行特定部位地氧化、还原等化学转化反应,也可以产生比较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 5,发酵过程中对杂菌污染的防治至关重要。除了必须对设备进行严格消毒处理和空气过滤外,反应必须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如果污染了杂菌,生产上就要遭到巨大的经济损失,要是感染了噬菌体,对发酵就会造成更大的危害。因而维持无菌条件是发酵成败的关键。 6,微生物菌种是进行发酵的根本因素,通过变异和菌种筛选,可以获得高产的优良菌株并使生产设备得到充分

微生物发酵工程

微生物发酵工程 学号:1413030112 姓名:胡晓晓班级:生物工程1班微生物工程又叫发酵工程。对微生物进行生物工程改造,包括基因工程技术、转基因生物技术、合成生物学技术等,以及工业化应用微生物发酵生产的工程等。发酵是微生物特有的作用,在几千年前就被人类认识了,并且用来制造酒、面包、酱、醋等。微生物工程,是大规模发酵生产工艺的总称,就是利用微生物发酵作用,通过现代工程技术手段来生产有用物质,或者把微生物直接应用于生物反应器的技术。它是在发酵工艺基础上吸收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酶工程以及其他技术的成果而形成的。发酵工程的内容包括菌种选育、培养基的配置、灭菌、种子扩大培养和接种、发酵过程和产品的分离提纯(生物分离工程)等方面。 发酵工程跟化学工业、医药、食品、能源、环境保护和农牧业等许多领域关系密切,对它的开发有很大的经济效益。DNA重组技术和生物反应器?装有固定化酶的容器,能进行生物化学合成,是生物工程中的两大支柱。从工业规模生产这一点看,生物反应器尤其重要。因为只有通过微生物发酵,才能形成新的产业。 发酵工程以其生产条件温和,原料来源丰富且价格低廉,产物专一,废弃物对环境污染小和容易处理等特点,而在医药工业、食品工程、农业、冶金工业、环境保护等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逐步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发酵工业。在一些发达国家,发酵工业的总产值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5%左右。 从广义上讲,发酵工程由三部分组成:是上游工程,中游工程和下游工程。其中上游工程包括优良种株的选育,最适发酵条件(pH、温度、溶氧和营养组成)的确定,营养物的准备等。中游工程主要指在最适发酵条件下,发酵罐中大量培养细胞和生产代谢产物的工艺技术。这里要有严格的无菌生长环境,包括发酵开始前采用高温高压对发酵原料和发酵罐以及各种连接管道进行灭菌的技术;在发酵过程中不断向发酵罐中通入干燥无菌空气的空气过滤技术;在发酵过程中根据细胞生长要求控制加料速度的计算机控制技术;还有种子培养和生产培养的不同的工艺技术。此外,根据不同的需要,发酵工艺上还分类批量发酵:即一次投料发酵;流加批量发酵:即在一次投料发酵的基础上,流加一定量的营养,使细胞进一步的生长,或得到更多的代谢产物;连续发酵:不断地流加营养,并不断地取出发酵液。在进行任何大规模工业发酵前,必须在实验室规模的小发酵罐进行大量的实验,得到产物形成的动力学模型,并根据这个模型设计中试的发酵要求,最后从中试数据再设计更大规模生产的动力学模型。由于生物反应的复杂性,在从实验室到中试,从中试到大规模生产过程中会出现许多问题,这就是发酵工程工艺放大问题。下游工程指从发酵液中分离和纯化产品的技术:包括固液分离技术(离心分离,过滤分离,沉淀分离等工艺),细胞破壁技术(超声、高压剪切、渗透压、表面活性剂和融壁酶等),蛋白质纯化技术(沉淀法、色谱分离法和超滤法等),最后还有产品的包装处理技术(真空干燥和冰冻干事燥等)。

微生物发酵

廊坊师范学院 《微生物发酵中药》综述 姓名:崔晓光 学号:11070142003 专业:生命科学生物技术 年级:2011级 成绩: 2013年11月7日

【摘要】现代中药发酵技术是在充分吸收了微生物学、生物工程学等学科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利用微生物发酵中药比一般的物理或化学炮制手段优越,可较大幅度地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并为研发新药提供了新的途径,正逐渐成为中药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目前微生物发酵在中药中的主要应用。【关键词】微生物发酵;中药;应用 【前言】微生物有着非常强大的分解转化物质的能力,并能产生丰富的次生代谢产物,通过微生物的生长代谢和生命活动来炮制中药,可以比一般的物理或化学的炮制手段更大幅度地改变药性,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扩大适应症。中药发酵制药技术是在继承中药炮制学发酵法的基础上,吸取了微生态学研究成果,结合现代生物工程的发酵技术而形成的高科技中药制药新技术,是从中药(天然药物)制药方面寻找药物的新疗效。传统的中药发酵多是在天然的条件下进行的,而现在的中药发酵制药技术是在充分吸收了近代微生态学、生物工程学的研究成果而逐渐形成的。其先进发酵工艺特点是:以优选的有益菌群中的一种或几种、一株或几株益生菌作为菌种,加入中药提取液中,再按照现代发酵工艺制成产品,它是一种含有中药活性成分、菌体及其代谢产物的全组分发酵液的新型中药发酵加工制剂。 【主体】 一、中药发酵制药的源流 早在千余年前,我国已开始用发酵方法制药,直到现在临床仍在应用的发酵(制品)中药有六神曲、半夏曲、淡豆豉、豆黄等,其工艺均为固体发酵。如半夏曲的制造,明·《本草纲目》记载:“半夏研末,以姜汁、白矾汤和作饼,楮叶包置篮中,待生黄衣,晒干用”。其性味苦辛、平,能化痰止咳、消食积、治泄泻。而未发酵的半夏刚性味辛,有毒,功能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清代,按其辅料中药及治疗功能的不同,又制出了皂角曲、竹沥曲、麻油曲、牛胆曲、开郁曲、海粉曲、覆天曲等10种药曲。淡豆豉的发酵工艺另具特色,它是以黑大豆为原料制成的,性味苦寒,具有解表除烦、宣郁解毒功能,其工艺为“用黑大豆二三斗,水浸一宿,沥干黄熟,摊席上..蒿覆,侯黄衣上遍..安瓮中筑实,桑叶盖厚三寸,密封泥..如此七次”。再有用黑大豆制成的豆黄,则性味甘温,能祛湿痒、健脾益气。其发酵工艺为“用黑大豆一斗,黄熟,铺席上以蒿覆之,如氽酱法,待上黄,取出晒干”。未经发酵的黑大豆,则性味苦平,有活血、利水、解毒作用。从上述可以看出,中药发酵的目的主要为改变药物原有性能,产生新的治疗作用(如淡豆豉、豆黄),或增强原有疗效的治疗作用(如淡豆豉、豆黄),或增强原有疗效(如半夏曲),扩大用药品种。由于其疗效确切,至今对六神曲、半夏曲和淡豆豉等仍在进行工艺改进研究,并取得相应成绩。片仔癀的主要成分是三七的微生物发酵物, 建神曲、沉香曲、淡豆豉、半夏曲、红曲、麦芽也都是通过发酵而形成的药物。从某种意义上说,虫草是蝙蝠蛾幼虫经虫草菌、僵蚕是家蚕经白僵菌感染发酵而成的。这些经典药物都是经微生物发酵后产生了新的药理活性,其中虫草是非常名贵的中药。 二、中药发酵技术的研究现状 中药发酵研究开始于80年代,但仅是对真菌类自身发酵的研究,如灵芝菌丝体、冬虫夏草菌丝体、槐耳发酵等,大都是单一发酵。虽有报道加入中药,但也仅是将中药当做菌丝体发酵的菌质,同时研究发现,含有中药的菌质对原发酵物的 功效有影响,只是未见深入研究。目前,已有学者呼吁中药发酵制药可按新药审批

微生物发酵工程复习试题_答案版

第一篇微生物工业菌种与培养基 一、选择题 2.实验室常用的培养细菌的培养基是(A) A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B 马铃薯培养基 C 高氏一号培养基 D 麦芽汁培养基 3.在实验中我们所用到的淀粉水解培养基是一种( D)培养基 A 基础培养基 B 加富培养基 C 选择培养基 D 鉴别培养基 7.实验室常用的培养放线菌的培养基是(C) A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B 马铃薯培养基 C 高氏一号培养基 D 麦芽汁培养基 8.酵母菌适宜的生长pH值为( A )4.5-5 A 5.0-6.0 B 3.0-4.0 C 8.0-9.0 D 7.0-7.5 9.细菌适宜的生长pH值为( D ) A 5.0-6.0 B 3.0-4.0 C 8.0-9.0 D 7.0-7.5 10.培养下列哪种微生物可以得到淀粉酶、蛋白酶、果胶酶、多肽类抗生素、氨基酸、维生素及丁二 醇等产品。( A )A 枯草芽孢杆菌 B 醋酸杆菌 C 链霉素 D 假丝酵母 二、是非题 1.根据透明圈的大小可以初步判断菌株利用底物的能力( X ) 2.凡是影响微生物生长速率的营养成分均称为生长限制性基质。(X ) 3.在最适生长温度下,微生物生长繁殖速度最快,因此生产单细胞蛋白的发酵温度应选择最适生长温度。( X ) 4.液体石蜡覆盖保藏菌种中的液体石蜡的作用是提供碳源( X ). 5.种子的扩大培养时种子罐的级数主要取决于菌种的性质、菌体的生长速度、产物品种、生产规模等(√)

6.碳源对配制任何微生物的培养基都是必不可少的.(√) 7.亚硝基胍能使细胞发生一次或多次突变,尤其适合于诱发营养缺陷型突变株,有超诱变剂之称.√ 9.参与淀粉酶法水解的酶包括淀粉酶、麦芽糖酶和纤维素酶等。(X) 三、填空题 1.菌种扩大培养的目的是接种量的需要、菌种的纯化、缩短发酵时间、保证生产水平。 2.进行紫外线诱变时,要求菌悬液浓度:细菌约为10^6个/mL,放线菌为,霉菌为10^6~10^7个/mL. 3.培养基应具备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六大营养要素是碳源、氮源、无机盐和微量元素、前体、促进剂和抑制剂和水。 4.碳源物对微生物的功能是为细胞提供能源和_组成细菌体细胞成分的碳架、构成代谢产物,微生物可用的碳源物质主要有糖类、脂类、有机酸、低碳醇、烃类_等。 5.工业发酵常用的有机氮源主要有_黄豆饼粉、花生饼粉、玉米浆_、蛋白胨、_酵母粉_等。 7.常用的纯种分离方法有划线分离法,稀释分离法,组织分离法三种. 9.在微生物研究和生长实践中,选用和设计培养基的最基本要求是选择适宜的营养物质、营养物的浓度及配比合适、_物理化学条件适宜、经济节约和_精心设计,实验比较。 10.液体培养基中加入CaCO3的目的通常是为了_调节培养基的pH值__。 11.在利用平板的生化反应进行分离时,生长圈法所用的工具菌是一些营养缺陷型菌株,抑菌圈法所用的工具菌是一些抗生素的敏感菌. 13.分离放线菌时,可以在样品的菌悬液中加几滴10%的酚,以抑制气生菌丝的生长,分离酵母菌时,可在培养基中添加一定量的酸以抑制细菌的生长. 14.培养基按用途分可分为孢子培养基、种子培养基、发酵培养基和四种类型。 15.

微生物发酵技术

微生物发酵技术 微生物发酵技术以现代发酵技术为核心,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过程,经生物转化而大规模地制造各种工业发酵产品,已经形成了一个品种繁多、门类齐全的独立工业体系,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工业发酵是指靠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而实现的工业生产。 工业生产上笼统地把一切依靠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而实现的工业生产均称为发酵。这样定义的发酵就是“工业发酵”。微生物是工业发酵的灵魂,没有微生物就没有工业发酵。 工业发酵就是通过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把发酵原料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微生物产品的过程。 工业发酵要依靠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生命活动依靠生物氧化提供的代谢能(metabolic energy)来支撑,因此工业发酵应该覆盖微生物学中生物氧化的所有方式: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发酵。 近百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工业发酵发生了划时代的变革,已经从利用自然界中原有的微生物进行发酵生产的阶段进入到按照人的意愿改造成具有特殊X能的微生物以生产人类所需要的发酵产品的新阶段。 生产型不锈钢发酵罐 (1)工业发酵的研究从典型的工业发酵开始

比较常见的工业发酵一般符合以下三个条件: ① 使用的菌种属于化能异养型微生物, ② 目的产物属于初级代谢产物或能量代谢副产物, ③ 目的产物在细胞内生成后被分泌到细胞外。 符合以上条件的工业发酵叫做典型的工业发酵。 对工业发酵理论的研究从典型的工业发酵开始。 个台阶,系统地研究化能异养型微生物的工业发酵的理论; 第二个台阶,系统地研究其他营养类型微生物的工业发酵的理论; 第三个台阶,系统地研究微生物利用碳以外元素工业发酵的理论。 (2)工业发酵理论 个台阶的研究建立了微生物生命活动的三个基本假设(发酵学三假说)。它们是改造和利用微生物的理论基础。用这三个基本假设来分析典型的工业发酵,出现了: ① 工业发酵的微生物生物机器的新思路, ② 为工业生产服务的工业发酵若干推理, ③ 工业微生物育种和发酵工艺控制的“五字策略”。 (3)研究工业发酵的思路 工业发酵→【从一般到特殊】→典型的工业发酵→【从特殊到一般】→生物机器、细胞机器的概念模式→【深入研究以发现自然规律】→自然规律(微生物生命活动的三个基本假说)→【从一般到特殊:将自然规律运用到典型的工业发酵】→细胞机器亚稳态物流模式→载流路径→五段式→五字策略→【从特殊到一般】→对未来发酵工业生产的预测 涉及微生物细胞的生长和繁殖的每一个“动作”,包括细胞内的有机物降解的启动,生物合成的启动和持续,主动运输,pH自动动态平衡等都需要代谢能支持,维持细胞的生命也需要代谢能的支撑。 而微生物细胞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是依靠代谢网络来实现的。化合物在代谢网络中流动,形成代谢流。工业发酵中,原料代谢流在细胞机器中经过一系列途径转化成为目的产物。在这个基础上,发酵学的第二假说提出了,代谢途径和输送系统在代谢物分子水平上整合,在辅因子水平上协调,形成横跨微生物活细胞内外的代谢网络。这个代谢网络不是生化途径和跨膜输送过程简单连接,而是要将生物化学概念纳入细胞代谢的总体框架。书里研究的主要是有机物(碳元素)在酶和蛋白质层面上的代谢网络。研究发现,对于兼X厌氧微生物来说,不但需氧与缺氧时代谢网络有明显差异,而且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生存时,其代谢网络也是有差异的。例如:有氧生长的代谢是在以TCA环为骨架的中心板块

微生物在工业上的应用

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 杨辉 (生技18-1) 摘要: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对其主要的研究热点作了综述.主要包括冰核细菌,益生菌,微生物风味剂,微生物防腐剂,微生物增稠剂,微生物油脂等方面.展现出了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作用;食品工业;食品添加剂;微生物用于食品工业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食醋,酱油,啤酒,泡菜,面包等传统发酵食品均已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了重要的地位.随着食品工业的兴起以及微生物研究技术的飞速发展微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字:微生物食品工业应用 正文:微生物在食品工业的应用例子 1.1 食醋 食醋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制造出来的一种酸性调味品。它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在人们饮食生活中不可缺少。在我国的中医药学中醋也有一定的用途。全国各地生产的食醋品种较多。著名的山西陈醋、镇江香醋、四川麸醋、东北白醋、江浙玫瑰米醋、福建红曲醋等是食醋的代表品种。食醋按加工方法可分为合成醋、酿造醋、再制醋三大类。其中产量最大且与我们关系最为密切的是酿造醋,它是用粮食等淀粉质为原料,经微生物制曲、糖化、酒精发酵、醋酸发酵等阶段酿制而成。其主要成分除醋酸(3%~5%)外,还含有各种氨基酸、有机酸、糖类、维生素、醇和酯等营养成分及风味成分,具有独特的色、香、味。它不仅是调味佳品,长期食用对身体健康也十分有益。 1.1.1生产原料 目前酿醋生产用的主要原料有:薯类如甘薯、马铃薯等;粮谷类如玉米、大米等;粮食加工下脚料如碎米、麸皮、谷糠等;果蔬类如黑醋栗、葡萄、胡萝卜等;野生植物如橡子、菊芋等;其他如酸果酒、酸啤酒、糖蜜等。 生产食醋除了上述主要原料外,还需要疏松材料如谷壳、玉米芯等,使发酵料通透性好,好氧微生物能良好生长。 1.1.2 酿造微生物 传统工艺酿醋是利用自然界中的野生菌制曲、发酵,因此涉及的微生物种类繁多。新法制醋均采用人工选育的纯培养菌株进行制曲、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因而发酵周期短、原料利用率高。 1)淀粉液化、糖化微生物

微生物发酵简答题

简答题 1、请简述发酵工程发展史上的四个转折点。 答:第一个转折点:非食品工业; 第二个转折点:青霉素→抗菌素发酵工业; 第三个转折点:切断支路代谢:酶的活力调控,酶的合成调控(反馈控制和反馈阻遏),解除菌体自身的反馈调节, 突变株的应用,前体、终产物、副产物等;近代转折点:基因、动物、海洋 2、请简述20世纪70年代现代生物技术取得的标志性进展有哪些?答:细胞融合技术、基因操作技术等生物技术发展,打破了生物种间障碍,能定向地制造出新的有用的微生物;基因组与基因组功能;细胞大规模培养──微生物、动植物细胞、藻类细胞等。 3、请简述工业化生产对菌种的要求有哪些? 答:能够利用廉价的原料,简单的培养基,大量高效地合成产物;有关合成产物的途径尽可能地简单,或者说菌种改造的可操作性要强;遗传性能要相对稳定;不易感染它种微生物或噬菌体;生产菌及其产物的毒性必须考虑(在分类学上最好与致病菌无关);生产特性要符合工艺要求。 4、请简述菌种选育与分子改造的目的与方法。 答:目的:防止菌种退化;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提高生产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产品。方法:基因突变:自然选育、诱变育种; 基因重组:杂交、原生质体融合、基因工程; 基因的直接进化:点突变、易错PCR、同序法DNA Shuffling等. 5、请简述工业生产对发酵培养基的要求。 答:1.培养基能够满足产物最经济的合成。 2.发酵后所形成的副产物尽可能的少。 3.培养基的原料应因地制宜,价格低廉;且性能稳定,资源丰富,便于采购运输,适合大规模储藏,能保证生产上的供应。 4. 所选用的培养基应能满足总体工艺的要求,如不应该影响通气、提取、纯化及废物处理等。 6、请解释在发酵培养基中添加产物促进剂为什么能够提高产量?答:促进剂提高产量的机制还不完全清楚,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有些促进剂本身是酶的诱导物;有些促进剂是表面活性剂,可改善细胞的透性,改善细胞与氧的接触从而促进酶的分泌与生产;也有人认为表面活性剂对酶的表面失活有保护作用;有些促进剂的作用是沉淀或螯合有害的重金属离子。 7、请简述培养基设计的步骤。 答:①根据前人的经验和培养基成分确定时一些必须考虑的问题,

(推荐)微生物发酵工艺及其控制简述

微生物发酵工艺及其控制简述 罗宗学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云南昆明 650091) 摘要:根据操作方式不同,发酵工艺分为间歇发酵,连续发酵和流加发酵三种类型,其中流加发酵在生产和科研上应用最为广泛。在发酵工艺中反映发酵过程变化的参数分为物理参数、化学参数和生物学参数三大类,这些参数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发酵工业的生产率和产物品质。本文从对发酵工艺过程影响较大的发酵温度、pH值、溶解氧、泡沫、菌体浓度和基质、发酵时间等6个方面阐述如何进行发酵工艺的控制,为实现发酵产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关键字:发酵工艺变化参数影响和控制 发酵是指通过微生物(或动植物细胞)的生长培养和化学变化,大量产生和积累专门的代谢产物的过程。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就有了酿酒、制醋的发酵技术,那时候发酵完全属于天然发酵。20 世纪40年代中期,美国抗菌素工业兴起,大规模生产青霉素,建立了深层通气发酵技术。1957年,日本微生物生产谷氨酸盐(味精)发酵成功,大大推动了发酵工程的发展。70年代开始,随着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生物过程技术的开发,以石油为原料生产单细胞蛋白,使发酵工程从单一依靠碳水化合物(淀粉)向非碳水化合物过渡,从单纯依靠农产品发展到利用矿产资源,如天然气、烷烃等原料的开发。80年代,随着学科之间的不断交叉和渗透,微生物学家开始用数学、动力学、化工工程原理、计算机技术对发酵过程进行综合研究,人们能按需要设计和培育各种工程菌,在大大提高发酵工程的产品质量的同时,节约能源,降低成本,使发酵技术实现新的革命。 发酵过程中,为了能对生产过程进行必要的控制,需要对有关工艺参数进行定期取样测定或进行连续测量。影响发酵过程发的因素很多,包括物理的(如温度、搅拌转速、空气压力、空气流量、表观粘度、浊度、料液流量等),化学的(如质浓度、pH、产物浓度、溶解氧浓度、氧化还原电位、废气中氧及二氧化碳浓度、核酸量等)和生物的(如菌丝形态、菌浓度、菌体比生长速率、基质消耗速率、关键酶活力等)三大类。根据能否直接用传感器检

产酶微生物的分离与应用

产酶微生物的分离与应用 摘要:介绍了环境中产酶微生物尤其是产纤维素酶和漆酶的真菌和细菌种类,并将产酶细菌和真菌的做了对比,阐述了从环境中分离产酶微生物的方法及菌株和产物的鉴定方法。以及特别罗列了纤维素酶在制浆造纸、饲料工业、污水治理、纺织洗涤、食品和堆肥等领域的应用情况。最后,展望了酶的应用领域和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产纤维素酶微生物;纤维素酶;菌株分离;菌株鉴定;酶活测定;纤维素酶应用领域 S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enzyme producing microorganisms Yang Feng-ping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enzyme producing microorganism in the environment especially species of fungi and bacteria producing cellulase and laccase, and the enzyme producing bacteria and fungi were compared, expounds the method of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methods of enzyme producing microflora and strains from the environment and product. And special lists the application of cellulase in pulping and papermaking, feed industry, sewage treatment, textile washing, food and compost etc.. Finally, prospects of the field of enzyme and future research. Keywords:cellulase producing microorganisms;cellulase;Strains isolated;strain identificatio- n;enzyme activity determination;cellulase application field 自然界中蕴藏着巨大的微生物资源,它们散布于整个地球的各个角落,而且在不同的环境下生存的微生物都有其完全不同的代谢方式,能分解利用不同的底物。这一特征就为微生物酶品种的多样性提供了物质基础。特别是当基因工程介入时,动植物细胞中存在的酶,几乎都能够利用微生物细胞获得。因此,有计划和仔细地筛选微生物菌种,通常可以获得能够生产几乎任何一种酶的适当菌株。 土壤和海水这两大类资源宝库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可以从土壤、腐木筛选相应的产酶微生物,从污水中筛选各种能够产生分解糖类、脂类、蛋白质、纤维素、木质素、环烃、芳香物质、有机磷农药、氰化物及某些人工合成的聚合物酶的微生物[1]。在极端环境可筛选嗜热微生物、嗜碱微生物、嗜盐微生物、嗜酸微生物、耐高压微生物等,并开发极端微生物酶品种。 进入21世纪以来,各国已在生物产业研究中投入了巨大的财力和科研力量。随着能源、资源和环境问题的日趋严重,生物资源利用已被全球广泛重视,成为世界各国的战略性研究重点。在自然界中,纤维素类物质是最廉价、最丰富的一类可再生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来源。全世界植物体生成量每年高达1 500亿t干物质,其中有50%以上为纤维素和半纤维素[2]。采用生物酶催化技术可将农作物、树木和其他植物及其残体、畜禽粪便、有机废弃物等生物质转化为工业原料,达到合理、可循环利用自然生物资源的目的。担子菌亚门( Basidiomycotina)、层菌纲(Hymenomycetes)、半知菌亚门(Deuteromycotina)、丝孢纲(Hyphomycets)和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的部分真菌都具有很强的产生纤维素酶和漆酶的能力,备受生化工业领域的关注。其中,白腐菌、褐腐菌和软腐菌是自然界中降解木材的主要真菌[3]。在过去的30多年里,有关白腐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木素降解酶系方面;有关软腐菌的研究则集中在纤维素降解酶系方面;而有关褐腐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降解木质纤维素机制方面。其中,研究最多的为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 )及其所产生

微生物发酵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微生物发酵工程在食品中的研究现状 摘要:微生物发酵在食品中的应用有着悠久的历史。利用微生物发酵制得的酒、酱、腐乳以及其他多种食品添加剂等已经广泛地应用到了人们的生活当中。通过微生物发酵使得食品的种类增多、味道更为独特,在营养和保健方面也有贡献。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不断改进发酵技术、发酵菌种等,使得微生物发酵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更加成熟,应用范围也更加广泛。 关键词:微生物发酵食品工业 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制取食品是近年来食品研究的一个热点。人们对微生物发酵技术在酒、酱、食品添加剂上的应用方法不断进行改进,并不断发现并研究在新的食品领域如功能性食品等领域的应用。本文针对微生物发酵技术在食品上的应用进行研究。 1.在粮食加工食品方面的应用 米粉是以大米为原料,经浸泡、蒸煮、压条等工序制成的条状或片状产品,在我国及东南亚具有广阔市场。周显青等人[1]经过研究发现发酵可使大米中的蛋白和灰分降低,白度提高,淀粉含量相对增加。发酵米粉的弹性和筋道感显著增加。 微生物发酵还可以应用到传统面食的发酵当中。利用微生物发酵可以改变面团的结构,使其变得松软好吃,还大大增加了发酵面食的营养价值。发酵菌群有酵母菌、乳酸菌、霉菌等多菌群组成。其中酵母菌使面粉形成稳定的面筋结构及独特风味,起着发酵面团的作用。乳酸菌除了可以形成发酵面食独特风味物质外,还可以延长发酵面制

品的货架期,起到抗肿瘤,提高免疫力等作用。加入霉菌易于酵母菌的发酵,提高馒头的感官品质等作用。[2] 2.在肉制品加工上的应用 目前,在此领域研究较多的是微生物发酵技术在发酵香肠上的应用。发酵香肠是将绞碎的肉和动物脂肪同盐、发酵剂等混合后灌进肠衣,经微生物发酵制成。发酵肉制品在成熟过程中,蛋白酶降解蛋白质形成非蛋白氨(NPN)和游离氨基酸等风味前体物,在形成发酵香肠特有风味和质构中起关键作用。肉制品的发酵剂有复合型发酵剂和单一型发酵剂。发酵剂组成不同,相应地发酵条件和成熟时间亦不同。在用乳酸菌、葡萄球菌、肠杆菌组合形成的复合型发酵剂进行发酵时,比用单一清酒乳杆菌发酵时间要短一些。但都可以生产出高品质产品。[3] 3.在豆豉发酵中的应用 传统大豆发酵食品生产是一个极为复杂由多种微生物参与发酵过程。微生态菌群的构成及演化决定了大豆发酵食品发酵过程中各类酶系的活性。蛋白酶、纤维素酶、淀粉酶、脂肪酶等酶活性决定了蛋白质、粗纤维、淀粉、脂肪等降解速度,而这一切决定了大豆发酵食品的色泽变化、质构变化、风味形成。[4]豆豉种类较多,按参与发酵的主要微生物不同,分为米曲霉型豆豉、毛霉型豆豉、细菌型豆豉和根霉型豆豉四大类[5]。 4.在酿酒中的应用 酒酿造有着悠久的历史。用微生物发酵进行酿酒技术已经比较成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