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二节 慢性软组织损伤

第二节 慢性软组织损伤

第二节 慢性软组织损伤
第二节 慢性软组织损伤

第二节慢性软组织损伤

一、腰肌劳损

腰肌劳损(strain of lumbar muscles)实为腰部肌及其附着点筋膜、甚或骨膜的慢性损伤性炎症,为腰痛常见原因。

【病因及病理】躯干在负重活动时,位置越低所承受的重量越大,故腰部受力最大也最集中。躯干的稳定性主要在于脊柱,当脊柱结构失稳时,起辅助稳定作用的腰背肌将超负荷工作,以求躯干稳定。长期如此,肌肉即产生代偿性肥大、增生。此外,长期弯腰工作者,腰部肌持续呈紧张状态,使小血管受压,供氧不足、代谢产物积累,刺激局部而形成损伤性炎症。如一组肌肉发生这种慢性劳损,必将使对应肌产生相适应的变化,以补偿原发部位病变后的功能障碍,称为对应补偿调节。如原发病变部位的肌肉经对应补偿调节仍不能维持正常功能,则可使上、下或对侧肌进行再补偿,称为系列补偿调节。上述变化,在临床上表现为一个部位腰痛可随时间而向上、下或对侧发展。

部分病人也可因急性腰部外伤治疗不当,迁延而成慢性腰肌劳损蝇,

【临床表现】

1.无明显诱因的慢性疼痛为主要症状。腰痛为酸胀痛,休息后可缓解,但卧床过久又感不适,稍事活动后又减轻,活动过久疼痛再次加剧。

2.在疼痛区有固定压痛点,该点位置常在肌肉起、止点附近,或神经肌肉结合点。在压痛点进行叩击,疼痛反可减轻,这是与深部骨疾患区别之一。

3.有单侧或双侧骶棘肌痉挛征。

4.可能有脊柱后凸、侧凸或长期坐位、弯腰工作史。

【治疗】

1.自我保健疗法适当休息,定时改变姿势,避免弯腰持物等是减轻症状、防止再发的根本方法。必要时可在工作中使用腰围,但休息时则应解除,以免继发失用性肌萎缩,进一步加重腰段脊柱的不稳定。同时还应训练腰部肌力量,以增加未受损害肌的补偿调节能力。

2.疼痛部位进行理疗,以及手法和力度适当的推拿、按摩。

3.压痛点行肾上腺皮质类固醇注射治疗。

4.疼痛明显影响工作和休息时,可服用非甾体抗炎剂、局部外用肌松弛剂及地西泮之类镇静剂。

二、棘上、棘间韧带损伤

棘上韧带是从枕骨隆突到第5腰椎棘突,附着在棘突的表面。颈段的棘上韧带宽而厚,称为项韧带,胸段变得纤细,腰段又较为增宽,故中胸段棘上韧带损伤(trauma Ofsupraspinous ligament)多见(图67一1)。棘间韧带是连接两个棘突之间的腱性组织,由三层纤维组成,其纤维之间交

叉排列,易产生磨损。这两种韧带主要是防止脊柱的过度前屈,往往同时发生损伤。由于腰5~骶1处无棘上韧带,且处于活动腰椎和固定的骶椎之间,受力最大,故此处棘间韧带损伤(trauma of interspinous ligament)机会也最大。

病因及病理长期埋头弯腰工作者,不注意定时改变姿势;脊柱因伤病不稳定,使棘上、棘间韧带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即可产生小的撕裂、出血及渗出。如伴有退行性变,则更易损伤。这种损伤性炎症刺激分布到韧带的腰神经后支的分支,即可发生腰痛。病程长者,韧带可因退变、坏死而钙化。棘上韧带与棘突连接部可因退变、破裂而从棘突上滑脱。此外,因暴力所致棘上、棘间韧带破裂,在伤后固定不良而形成较多瘢痕,也是慢性腰痛的原因。

【临床表现】多无明确外伤史。腰痛长期不愈,以弯腰时明显,但在过伸时因挤压病变的棘间韧带,也可引起疼痛。部分病人疼痛可向骶部或臀部放射。检查时在损伤韧带处棘突或棘间有压痛,但无红肿。有时可扪及棘上韧带在棘突上滑动。棘间韧带损伤可通过B型超声或MRI证实。

【治疗】本病绝大多数可经非手术治疗治愈。但因脊柱未行固定,受伤的韧带无法制动,故不易短期内治愈。

1.出现症状后应尽可能避免弯腰动作,以增加修复条件。

2.局部注射皮质激素可明显缓解症状。如同时用腰围进行制动,则可缩短疗程。

3.理疗有一定疗效。推拿、按摩对本病帮助不大,仅能缓解继发性骶棘肌痉挛。

4.病程长、非手术治疗无效者,有人行筋膜条带修补术,其疗效尚不肯定。

三、滑囊炎

滑囊是位于人体摩擦频繁或压力较大处的一种缓冲结构。其外层为纤维结缔组织,内层为滑膜,平时囊内有少量滑液。由于关节周围结构复杂,活动频繁,故人体滑囊多存在于大关节附近(图67—2)。这类滑囊每人均有,称为恒定滑囊。由于多种后天因素,如脊柱后凸畸形的棘突表面、皮下埋藏的内固定物尾端等,因局部摩擦增加,也可形成滑囊,称为附加滑囊。I临床上以中老年女性坐骨结节滑囊炎(bursitis of ischial tuberosity)和躅趾滑囊炎(bursitis ofbigtoe)多见。

病因及病理

1.骨结构异常突出的部位,由于长期、反复、集中和力量稍大的摩擦和压迫是产生滑囊炎的主要原因。如瘦弱老妇久坐硬凳所致坐骨结节滑囊炎;跪位工作者的髌前滑囊炎;长期穿尖而窄的皮鞋所致躅趾滑囊炎等。病理变化为滑膜水肿、充血、增厚呈绒毛状,滑液增多,囊壁纤维化等。

2.滑囊在慢性损伤的基础上,也可因一次较大伤力而炎症加剧,滑膜小血管破裂,滑液呈血性。

【临床表现】多无明确原因而在关节或骨突出部逐渐出现一圆形或椭圆形包块,缓慢长大伴压痛。表浅者可扪及清楚边缘,有波动感,皮肤无炎症;部位深者,边界不清,有时被误认为是实质性肿瘤。当受到较大外力后,包块可较快增大,伴剧烈疼痛。此时皮肤有红、热,但无水肿。包块穿刺,慢性期为清晰粘液,急性损伤后为血性粘液。偶尔因皮肤磨损而继发感染,则有化脓性炎症的表现。

鉴别诊断

1.结核性滑囊炎可为滑囊的原发性结核感染,也可继发于相邻的骨结核。临床表现与损伤性滑囊炎相似。结核性滑囊炎时,穿刺抽出清淡脓液或干酪样物。X线片上可见相邻骨质破坏。确诊常需手术切除病变滑囊,病理检查。

2.类风湿滑囊炎常见于足跟部滑囊,大多伴有类风湿关节炎症状。血沉往往增高,类风湿因子多为阳性。

【治疗】慢性损伤性滑囊炎,经穿刺抽出囊内容物后注入醋酸泼尼松龙,加压包扎,多可治愈。如有骨的畸形突起,应予以切除。改变不适当工作姿势及穿松软的鞋子等,均是减轻症状,避免复发的基本方法。有继发感染者,应行外科引流。

四、狭窄性腱鞘炎

肌腱在跨越关节处,如转折角度或滑移幅度较大者,都有坚韧的腱鞘将其约束在骨膜上,以防止肌腱像弓弦样弹起,

或向两侧滑移。因此,腱鞘和骨形成弹性极小的“骨-纤维隧道”(图67—3)。腱鞘的近侧或远侧缘为较硬的边缘,在掌指关节处腱鞘增厚最明显,称为环状韧带。肌腱在此韧带边缘长期、过度用力摩擦后,即可发生肌腱和腱鞘的损伤性炎症。但因腱鞘坚韧而缺乏弹性,好像是增生、水肿的腱鞘卡压肌腱,故称为腱鞘炎,或狭窄性腱鞘炎(tenosynovitis stenosans or narrow tenosynovitis)。四肢肌腱凡经过“骨-纤维隧道”处,均可发生腱鞘炎,如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拇长伸肌和指总伸肌腱鞘炎、腓骨长、短肌腱鞘炎、指屈肌腱腱鞘炎、拇长屈肌腱鞘炎、拇长展肌与拇短伸肌腱鞘炎等。其中以后三种最多见,故作为代表介绍如下。

手与腕部狭窄性腱鞘炎

是最常见的腱鞘炎,好发于长期、快速、用力使用手指和腕部的中老年妇女、轻工业工人和管弦乐器演奏家等。在手指常发生屈肌腱鞘炎,又称弹响指或扳机指;拇指为拇长屈肌腱鞘炎,又称弹响拇;在腕部为拇长展肌和拇短伸肌腱鞘炎,又称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或出Quervain病。

【病因】手指长期快速活动,如织毛衣、管弦乐的练习或演奏等;手指长期用力活动,如洗衣、书写文稿、打字机、电脑操作等慢性劳损是主要病因。如患者本身有先天性肌腱异常(小儿拇长屈肌腱鞘炎)、类风湿关节炎、产后、病后虚弱无力等更易发生本病。

【病理】狭窄性腱鞘炎并非单纯腱鞘的损伤性炎症,肌腱和腱鞘均有水肿、增生、粘连和变性。腱鞘的水肿和增生使“骨一纤维隧道”狭窄,进而压迫本已水肿的肌腱,在环状韧带区腱鞘腔特别狭窄而坚韧,故使水肿的肌腱被压成葫芦状,阻碍肌腱的滑动。如用力伸屈手指,葫芦状膨大部在环状韧带处强行挤过,就产生弹拨动作和响声,并伴有疼痛,故称弹响指(图67—4)。

临床表现

(一)弹响指和弹响拇起病缓慢。初时,晨起患指发僵、疼痛,缓慢活动后即消失。随病程延长逐渐出现弹响伴明显疼痛,严重者患指屈曲,不敢活动。各手指发病的频度依次为中、环指最多,示、拇指次之,小指最少。患者述痛常在近侧指问关节,而不在掌指关节。体检时可在远侧掌横纹处扪及黄豆大小的痛性结节,屈伸患指该结节随屈肌腱上、下移动,或出现弹拨现象,并感到弹响即发生于此处。

小儿拇长屈肌腱鞘炎常为双侧性,表现为拇指屈伸时发生弹响,或指间关节交锁于屈曲位,掌指关节皮下可扪及痛性结节。细心家长可在出生后数月内发现,有的则在3~4岁才注意到。

(二)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腕关节桡侧疼痛,逐渐加重,无力提物。检查时皮肤无炎症,在桡骨茎突表面或其远侧有局限性压痛,有时可扪及痛性结节。握拳尺偏腕关节时,桡

骨茎突处出现疼痛,称为Finkelstein试验阳性(图67—5)。

【治疗】

1.局部制动和腱鞘内注射醋酸泼尼松龙或得宝松有很好疗效。但注射一定要准确,注入皮下则无效,一旦注人桡动脉浅支,则有桡侧三个手指血管痉挛或栓塞导致指端坏死可能。

2.如非手术治疗无效,可考虑行狭窄的腱鞘切除术:局麻,在痛性结节处作一小切口。切开皮肤后钝性分离,注意牵开两侧的皮神经和血管,充分暴露腱鞘。此时被动活动病人手指,即可见到膨大的结节在腱鞘狭窄处上、下移动。认准腱鞘狭窄增厚范围,用小尖刀从一侧切开该处腱鞘,再用小剪刀剪去狭窄腱鞘的两侧及前壁,以达到彻底解除狭窄。如仅行狭窄处切开,有时会发生再粘连而症状复发(图67—6)。

3.小儿先天性狭窄性腱鞘炎保守治疗通常无效,应行手术治疗。

五、腱鞘囊肿

腱鞘囊肿(ganglion)是关节附近的一种囊性肿块,病因尚不太清楚。慢性损伤使滑膜腔内滑液增多而形成囊性疝出;或结缔组织粘液退行性变可能是发病的重要原因。目前临床上将手、足小关节处的滑液囊疝(腕背侧舟月关节、足背中跗关节等处)和发生在肌腱的腱鞘囊肿统称为腱鞘囊肿。而大关节的囊性疝出又另命名,如膝关节后方的囊性疝出叫胭窝囊

肿,或叫Baker囊肿,故存在混乱之处,尚待商榷。

临床表现

1.本病以女性和青少年多见。腕背、腕掌侧桡侧屈腕肌腱及足背发病率最高,手指掌指关节及近侧指间关节处也常见到。偶尔在膝关节前下方胫前肌腱膜上也可发生这类粘液退行性变囊肿,但因部位较深,诊断较困难。

2.病变部出现一缓慢长大包块,小时无症状,长大到一定程度活动关节时有酸胀感。检查发现0.5~2.5 cm的圆形或椭圆形包块,表面光滑,不与皮肤粘连。因囊内液体充盈,张力较大,扪之如硬橡皮样实质性感觉。如囊颈较小者,略可推动;囊颈较大者,则不易推动,易误为骨性包块。重压包块有酸胀痛。用9号针头穿刺可抽出透明胶冻状物。

【治疗】腱鞘囊肿有时可被挤压破裂而自愈。临床治疗方法较多,但复发率高。

1.非手术治疗原理是使囊内容物排出后,在囊内注入药物或留置可取出的无菌异物(如缝扎粗丝线),并加压包扎,使囊腔粘连而消失。通常是在囊内注入醋酸泼尼松龙0.5 ml,然后加压包扎。本方法简单、痛苦较少,复发率也较低。

2.手术治疗手指腱鞘囊肿一般较小,穿刺困难;其他部位多次复发的腱鞘囊肿,都可手术切除。术中应完整切除囊肿,如系腱鞘发生者,应同时切除部分相连的腱鞘:如系关节囊滑膜疝出,应在根部缝扎切除,以减少复发机会。

六、肱骨外上髁炎

这是一种肱骨外上髁处,伸肌总腱起点附近的慢性损伤性炎症,总称为肱骨外上髁炎(1ateral epicondylitis of humer)。但其受累结构仅包括骨膜、腱膜、关节滑膜等,而骨质并无实质性损害,故其名称尚值得商榷。因早年发现网球运动员易发生此种损伤,故俗称“网球肘”(tennis elbow)。

病因及病理

1.在前臂过度旋前或旋后位,被动牵拉伸肌(握拳、屈腕)和主动收缩伸肌(伸腕)将对肱骨外上髁处的伸肌总腱起点产生较大张力,如长期反复这种动作即可引起该处的慢性损伤。因此,凡需反复用力活动腕部的职业和生活动作均可导致这种损伤,如网球、羽毛球、乒乓球运动员,钳工、厨师和家庭妇女等。少数情况下,平时不作文体活动的中、老年文职人员,因肌肉软弱无力,即使是短期提重物也可发生肱骨外上髁炎,如出差提较重行李箱、协助搬运大量图书、家具等。

2.肱骨外上髁炎的基本病理变化是慢性损伤性炎症。虽然炎症较局限,但其炎症的范围每个病人却不尽相同:有的仅在肱骨外上髁尖部,是以筋膜、骨膜炎为主;有的在肱骨外上髁与桡骨头之间,是以肌筋膜炎或肱桡关节滑膜炎为主。此外,尚发现伸肌总腱深处有一细小血管神经束,穿过肌腱和筋膜时被卡压,周围有炎症细胞浸润及瘢痕组织形成,成

为产生症状的病理基础。

【临床表现】凡有上述职业、工种者,逐渐出现肘关节外侧痛,在用力握拳、伸腕时加重以致不能持物。严重者扭毛巾、扫地等细小的生活动作均感困难。检查时,仅在肱骨外上髁、桡骨头及二者之间有局限性、极敏锐的压痛(图67—7)。皮肤无炎征,肘关节活动不受影响。伸肌腱牵拉试验(Mills征):伸肘,握拳,屈腕,然后前臂旋前,此时肘外侧出现疼痛为阳性。有时疼痛可牵涉到前臂伸肌中上部(图67—8)。

【治疗】

1.限制腕关节的活动,尤其是限制用力握拳伸腕动作是治疗和预防复发的基本原则。

2.压痛点注射醋酸泼尼松龙或得宝松1 ml和2%利多卡因1~2 rnl的混合液,只要注射准确,均能取得极佳的近期效果。疗效是否巩固,与能否适当限制腕关节活动关系很大。

3.对不能间断训练的运动员,应适当减少运动量,并避免反手击球,同时在桡骨头下方伸肌上捆扎弹性保护带,以减少腱起点处的牵张应力。

4.非手术治疗对绝大多数患者有效,故少有需手术治疗者。偶尔对早期治疗不当,病程长、症状顽固者,施行伸肌总腱起点剥离松解术或卡压神经血管束切除结扎术。

七、粘连性肩关节囊炎

粘连性肩关节囊炎(adhesive capstllitis of shoulder)过去称之为肩周炎或冻结肩,由于该名词定义不确切,且与病理变化有差距,故目前认为以粘连性肩关节囊炎命名较为准确。本病是因多种原因致肩盂肱关节囊炎性粘连、僵硬,以肩关节周围疼痛,各方向活动受限,影像学显示关节腔变狭窄和轻度骨质疏松为其临床特点。

【病因】

1.肩部原因①本病大多发生在40岁以上中老年人,软组织退行性变,对各种外力的承受能力减弱是基本因素;②长期过度活动,姿势不良等所产生的慢性致伤力是主要的激发因素;③上肢外伤后肩部固定过久,肩周组织继发萎缩、粘连,可使发病率上升5~10倍;④肩部急性挫伤、牵拉伤后因治疗不当等。

2.肩外因素①颈椎病、心、肺、胆道疾病发生的肩部牵涉痛,因原发病长期不愈使肩部肌持续性痉挛、缺血而形成炎性病灶,转变为真正的粘连性肩关节囊炎。②糖尿病(尤其是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人)、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结缔组织疾病、基质金属蛋白酶减少等均与本病有密切关系,值得深入研究。

【病理】成纤维细胞和成肌细胞增生、工型和Ⅲ型胶原增多使关节囊慢性纤维化而增厚;此外,加上滑膜充血、水肿最终导致关节囊腔粘连、狭窄。喙肱韧带呈束带状增厚挛

缩是外旋受限的主要原因。电镜可见肩袖间隙处关节囊大量成纤维细胞增生,胶原纤维增粗、排列紊乱、扭曲。

临床特点

1.本病有自限性,一般在12~24个月左右可自愈,但60%不能恢复到正常功能水平。

2.发病率2%~5%,年龄40~70岁,女>男。5年内对侧肩患病率10%。

3.肩周痛以肩袖间隙区、肱二头肌长腱压痛为主。

4.肩各方向主动、被动活动均不同程度受限,以外旋、外展和内旋、后伸最重(图67—9),内旋、内收影响最小,如欲增大活动范围,则有剧烈锐痛发生。严重时患肢不能梳头、洗面和扣腰带。夜间因翻身移动肩部而痛醒。病人初期尚能指出疼痛点,后期范围扩大,感觉疼痛来于肱骨。

5.影像学X线片见肩关节结构正常,可有不同程度骨质疏松;肩关节腔造影容量4 mm对诊断本病的特异性达95%;

鉴别诊断

1.肩袖损伤①60岁以上老人,肩颈痛,肩关节无力;

②被动活动范围基本正常;③疼痛弧;④落臂征;⑤B超、MRI 有特征性表现。

2.肩峰撞击综合征①肩外侧痛(夜间痛);②外展、上

举障碍;③X线片、骨关节位置异常;④B超、MRI排除肩袖损伤。

3.肩关节不稳①外伤史(骨折脱位);②肩周痛、无力;

③影像检查可见肱骨头或关节盂部分缺失;④关节镜可见骨或关节囊损伤征。

4.颈椎病①有神经根刺激症状;②被动活动大致正常;

③X线片,斜位相应椎间孑L狭窄;④电生理阳性发现。

5.其他①永久起搏器后肩周痛;②肩胛背神经卡压综合征;③锁骨外端骨折,锁骨沟钢板使用后;④胸腔内炎症、肿瘤。

【治疗】目的:缓解疼痛,恢复功能。

l.早期给予理疗、针灸、适度的推拿按摩,可改善症状。

2.痛点局限时,可局部注射醋酸泼尼松龙或得宝松,能明显缓解疼痛。

3.疼痛持续、夜间难以入睡时,可短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并加以适量口服肌松弛剂。

4.无论病程长、短,症状轻、重,均应每日进行肩关节的主动活动,活动以不引起剧痛为限。

5.对症状持续且重者,以上治疗无效时,在麻醉下采用手法或关节镜松解粘连,然后再注人类固醇或透明质酸钠,可取得满意疗效。

6.肩外因素所致粘连性肩关节囊炎除局部治疗外,还需

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常见软组织损伤word版

骨科常见手术知情同意书 一.关节置换手术 1.麻醉意外 2.损伤周围血管神经、术中大出血 3.术后感染、皮瓣坏死 4.术中骨折复位固定不理想,术后骨折不愈合 5.术后假体松动、断裂、脱落、外露 6.术后关节不稳定,脱位 7.术后关节功能障,关节僵硬 8.骨水泥毒性反应,致心脏病变,休克 9.脂肪栓塞 10.异位骨化 11.术中术后难以预料的心脑血管、肺病变 12.假体置入困难,改变手术方式 13.假体翻修 14.其它难以预料的意外发生 二.内固定手术 1.麻醉意外 2损伤周围血管神经、术中大出血 3术后感染(包括切口、肺部、泌尿系、骨感染)、皮瓣坏死4术中骨折复位固定困难,位置不佳 5术后假体松动、断裂、脱落、下沉、外露 6术后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畸形愈合,再骨折 7术后关节功能障,关节僵硬 8术后内置物的排异反应 9脂肪栓塞 10异位骨化 11术中术后难以预料的心脑血管、肺病变 12其它难以预料的意外发生 三.脊柱手术(1) 1.麻醉意外 2损伤周围血管神经硬膜囊、脊髓、马尾、神经根致截瘫 3术中大出血 4术后感染(包括切口、肺部、泌尿系、骨感染)、皮瓣坏死5术中骨折复位固定困难,位置不佳 6术后假体松动、断裂、脱落、下沉、外露 7术后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畸形愈合,再骨折 8术后内置物的排异反应 9脂肪栓塞 10术后脑脊液漏 11术后患者症状不能缓解甚至加重 12术中术后难以预料的心脑血管、肺病变 13其它难以预料的意外发生

四.脊柱手术(2) 1.麻醉意外,呼吸心跳暂停,甚至生命危险; 2.术中、术后可能发生心、脑血管意外、心肺功能衰竭等,危及生命; 3.术中大血管损伤,导致出血性休克等; 4.术中损伤脊髓、神经根、马尾神经,致症状加重甚至截瘫可能; 5.术后血肿形成脊髓,需急诊行二次手术; 6. 术中硬脊膜破裂,脑脊液瘘可能; 7.术后脊髓继发性水肿,术后症状加重; 8.由于脊髓压迫时间久、压迫重,术后症状不缓解或仅部分缓解,甚至加重。 9.术后血肿机化、纤维化,神经根粘连,下肢活动受限; 10.术后椎间盘突出复发,腰椎退变加重、腰椎不稳、滑脱,; 11.术后腰椎退变加重、腰椎不稳、滑脱; 12.术后切口、椎间隙、椎管内、颅内感染; 13.术后切口愈合不良、不愈合,窦道形成; 14.术中根据情况改变手术方案; 15.其它术中或术后意外和并发症。 五. 颈椎前路手术 1.麻醉意外,术中、术后生命体征异常波动,甚至出现心跳、呼吸停止。 2.术中可能损伤血管出现大出血、休克,甚至死亡。 3.术中可能因意外而损伤脊髓以及神经根导致症状加重甚至完全性瘫痪。 4.因意外损伤喉返神经,出现声音嘶哑;因意外损伤喉上神经,出现饮水呛咳。 5.可能损伤食管,出现食管漏;可能损伤硬膜囊,出现脑脊液漏。 6.术中可能根据情况改变手术方案。 7.术中、术后可能突发心、肺、肾等脏器功能衰竭,且可能并发应急性溃疡。 8.术后可能突发喉痉挛或切口出血致气管受压,导致窒息死亡。 9.术后可能出现切口出血、渗血致脊髓受压,导致患者瘫痪甚至死亡。 10.术后切口感染或延迟愈合。 11.术后因长期卧床可能出现坠积性肺炎、褥疮、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并发症。 12.由于脊髓受压病程较长、神经功能受损严重,导致脊髓已变性(MRI T2加权像见脊髓异常高信号影),减压后症状及体征改善可能不明显,甚至因手术后脊髓水肿、再灌注损伤或其它原因导致症状加重。 13.术后因椎管内疤痕形成,脊髓、马尾、神经根粘连、受压而出现脊髓功能的再损伤或马尾、神经根损伤症状。14.术后植骨可能不愈合或延迟愈合,植骨块可能移位,压迫脊髓。取骨处可能疼痛。 15.内固定物可能松动、脱落或断裂。 16.术后因颈椎内固定或植骨融合,致颈椎功能可能受限或部分丧失,并可能出现颈肩部、项背部或胸腰部疼痛、畸形。 17.术后因颈椎其他节段有压迫,或颈椎管有狭窄,或术后复发,需二次手术治疗。 18.内植物属自费范围。 19.其他难以预料的严重情况或预计到但无法避免的意外情况出现,导致病情加重。 六.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 1.麻醉意外,心跳、呼吸骤停,甚至死亡。 2.可能损伤邻近血管致出血性休克。

清晰大图图解 常见软组织损伤 四十六个压痛点

清晰大图图解常见软组织损伤四十六个压痛点 一、颞肌压痛点 痛点常见在耳尖前上1~1.5寸处。颈项痛伴有头胀、头痛者或者偏头痛患者在该处均可找到明显压痛点,用脑过度、紧张时常在此点有压痛。 神经及节段:下颌神经(三叉神经)、C2。

二、枕大神经出口处压痛点 该处为头半棘肌,枕大神经的出口处、枕骨粗隆下(近风池穴),颈项酸痛者这两处一般均可见到不同程度之压痛,按压时酸痛胀麻可向上波及整个后脑部。 神经及节段:枕大神经、C2后支。

该处为胸锁乳突肌乳突处的抵止点,胸锁乳突肌的附着点,长期的颈项部疼痛酸胀者该处往往可找到压痛点,为常见压痛点之一。 神经及节段:副神经及颈丛肌支C2、3。

以颈椎2、3、4横突的压痛最为多见,差不多90%左右患有颈痛症的患者可以找到压痛点,同时可有颈部头夹肌、颈夹肌的肌肉紧张出现。 另外,颈椎1、2、3、4横突为肩胛提肌上部的附着点,故临床发现许多肩胛提肌在肩胛骨内角有压痛者,也常可见到上述颈椎横突出现压痛。

颈椎棘突压痛多见于棘上韧带亦称项韧带,压痛常见于颈椎3、4、5、6的棘突上,一般颈项痛者都有压痛存在。

六、前斜角肌压痛点 前斜角肌起始于颈椎横突上面,抵止于第一肋骨上。此点出现压痛,可影响颈部前屈及侧屈运动,疼痛可向胸部放射。前斜角肌锁骨窝内有臂丛神经及锁骨下动、静脉通过,故此肌肉出现疼痛、肌肉紧张,可引起胸闷、呼吸不畅、上肢疼痛、麻木酸胀、发冷等感觉。 另外,此处还有中后斜角肌经过,有人把这些症状称为胸廓出口处综合征、锁骨上窝综合征、前斜角肌群综合征。 神经及节段:颈神经前支C3、4。

急性、慢性软组织损伤

软组织损伤病因病理 2007-6-20 18:27:34 病因病理 一、急性软组织损伤 急性软组织损伤多因挑担、抬杠、搬挪重物等用力过猛、闪转扭伤等原因,而扭伤软组织,引起肌肉、筋膜、韧带损伤,甚至撕裂。常见部位多为四肢关节及腰部周围软组织。肌肉损伤多在其起止点,或肌筋膜受牵拉部位。其病理变化为肌肉、筋膜、韧带、关节突及滑膜的损伤,产生无菌性炎症改变,如充血、水肿、纤维组织增生和粘连等。韧带可能撕裂或断裂,刺激、压迫神经末梢,引起疼痛。根据损伤的病理发展过程,急性软组织损伤大致可分为早、中、后三个时期。1、早期:指伤后24或48小时以内,组织出血和局部出现红肿痛热、功能障碍等征象的急性炎症期。2、中期:指受伤24或48小时以后,出血已经停止,急性炎症逐渐消退,但局部仍有淤血和肿胀,肉芽组织形成,并开始吸收,组织正在修复。3、后期:损伤基本修复,肿胀、压痛等局部征象也已消除。常见于急性腰背筋膜及骶棘肌损伤,急性棘上或棘间韧带损伤,急性腰椎关节滑膜嵌顿。 二、慢性软组织损伤 急性软组织损伤疾患通过治疗,大多可以治愈,有一部分未经正规治疗则转化成慢性。但多数慢性软组织损伤起病即表现为慢性。如会计、车工、打字员等长期处于某种姿势,肌肉持续收缩,即便停止工作,肌肉仍不能恢复舒张状态,有的数小时,有的甚至成年累月。医学上称为“静态残余张力”。它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力的载荷速度很慢,受力点主要是肌腱和骨连接面,主要是骨膜部位。积累性损伤同样会使肌肉纤维、微细血管、韧带轻度撕裂和出血,人体在进行修复过程中会发生结疤和粘连,出现骨质增生、韧带增生肥厚、椎管狭窄等,其病理变化复杂,以综合形式表现症状。慢性软组织损伤是长时期逐渐形成的,短期内不易观察到,待症状明显时,已经出现了器质性改变。因慢性软组织损伤发病广泛,治疗困难,以至于联合国卫生组织把它列为目前世界上三大类疑难病(癌症、心脑血管病、慢性软组织损伤)之一。 (一)慢性软组织损伤的原因:1.积累性损伤:指人体受到的一种较轻微的持续性的反复的牵拉、挤压而造成的损伤,这种损伤通过长时间的积累,超过人体的自我恢复代偿能力,就成为一种积累性损伤疾病。2.隐蔽性损伤:这种损伤大部分不为患者所察觉,比如在一些娱乐性活动中或偶然的较轻微的跌、打、碰、撞,所造成的损伤,当时有疼痛感受,但并没在意,过了一段时间后发觉疼痛,患者往往忽略损伤史,而容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 3.疲劳性损伤:指人体的四肢、躯干长时间超负荷工作所造成的损伤。如长时间激烈的体育活动,四肢、躯干超负荷工作所造成的损伤、勉强搬抬重物所造成的损伤等等,皆属于疲劳性损伤。 (二)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特点: 1. 作用强度小:这种强度常常被人们视为微不足道或正常范围,例如看书时保持颈部位置肌肉用的张力很微小。2. 长时期存在:这种微小的作用长期存在下来,人们认为运动或暴力能造成损伤,而这么微小的力量不会造成损伤,因此发病常常因为职业、爱好、生活习惯等引起,缺乏正确的保健意识和保健措施。例如电脑操作员、长时间织毛衣的人等会觉得颈部不适,他们往往等到症状明显时才感觉发病了,也会因没有正确对待及没有有效的治疗而长期存在。3.潜伏性强:常在不知不觉中发病了,但不知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是种静力潜伏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如久坐在椅子上,当站立时下肢感觉酸麻。

柳建军讲:慢性软组织损伤治疗方法

柳建军讲:慢性软组织损伤治疗方法 软组织损伤的类型在生活中有很多,慢性软组织损伤是大多数人都会出现的一种状况。慢性软组织损伤是长时期逐渐形成的,短期内不易观察到,待症状明显时,已经出现了器质性改变。因慢性软组织损伤发病广泛,治疗困难,以至于联合国卫生组织把它列为目前世界上三大类疑难病(癌症、心脑血管病、慢性软组织损伤)之一。接下来有请骨科专家柳建军来讲解慢性软组织损伤治疗方法。 慢性腰部软组织损伤的症状多由于长时间处于一个强迫姿势工作或重复一个动作引起局部软组织损伤,腰部软组织损伤的出现会引起肌肉、肌腱、腱鞘和连接椎体的各条韧带及腰背筋膜、滑膜、关节囊等组织损伤,从而引发出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软组织损伤患者的腰部肌肉、韧带、筋膜、滑膜一旦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外来暴力的突然刺激、撞击、扭闪或过分牵拉,造成腰部的某些软组织损伤,腰部正常的生理功能遭到破坏,出现腰痛、腰部运动不协调等症状即称急性腰部软组织损伤。因此,这也是属于患有了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症状表现。 急性软组织损伤疾患通过治疗,大多可以治愈,有一部分未经正规治疗则转化成慢性。但多数慢性软组织损伤起病即表现为慢性。如会计、车工、打字员等长期处于某种姿势,肌肉持续收缩,即便停止工作,肌肉仍不能恢复舒张状态,有的数小时,有的甚至成年累月。医学上称为“静态残余张力”。 它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力的载荷速度很慢,受力点主要是肌腱和骨连接面,主要是骨膜部位。积累性损伤同样会使肌肉纤维、微细血管、韧带轻度撕裂和出血,人体在进行修复过程中会发生结疤和粘连,出现骨质增生、韧带增生肥厚、椎管狭窄等,其病理变化复杂,以综合形式表现症状。 软组织损伤的治疗需要坚持按摩或拍打膝部,坚持按摩或拍打膝部可加速膝部的血液循环,但力度要适当。跳绳也是可以帮助治愈软组织损伤的疾病的。跳绳对膝盖的冲击力量只有跑步的1/7至1/2,而且只要你能掌握跳绳的技巧,用脚底的前端着地,就能降低对身体的冲击,这样膝部既得到了锻炼又保证了安全。这也是主要的软组织损伤的治疗方法。直腿抬高是一种简单易行的锻炼方法,平躺在床上,把腿伸起,让大腿上的肌肉收紧、绷直,与床成45度夹角,每次维持1秒钟,再慢慢地放下,如此重复50次。软组织损伤患者需要持续练习,对加强膝关节的抗负荷能力很有帮助。

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

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 一,1、擦伤(皮肤表面受到磨擦后的损伤) 处理方法: (1)轻度擦伤:伤口干净者一般只要涂上红药水或紫药水即可自愈。 (2)重度擦伤:(首先需要止血)冷敷法、抬高肢体法、绷带加压包扎法、手指直接指点压止血法。 冷敷法:可使血管收缩,减少局部充血,降低组织温度抑制神经的感觉,因而有止血、止痛、防肿的作用,常用于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 2、鼻出血(鼻部受外力撞击而出血) 处理方法:应使受伤者坐下,头后仰,暂时用口呼吸,鼻孔用纱布塞住,用冷毛巾敷在前额和鼻梁上,一般即可止血。 3、扭伤(当关节活动范围超过正常限度时,附在关节周围的韧带、肌腱、肌肉撕裂面造成) 重度扭伤处理:应先止血、止痛。可把受伤肢体抬高,用冷水淋洗伤部或用冷毛巾进行冷敷,使血管收缩,减轻出血程度,减轻疼痛。不要乱揉私心动,防止增加出血。然后在伤处垫上棉花,用绷带加压包扎。受伤48小时以后改用热敷,促进淤血的吸收。 4、挫伤(在钝重器械打击或外力直接作用下使皮下组织、肌肉、韧带或其它组织受伤,而伤部皮肤往往完整无损或只有轻微破损。)处理同(3)。 5、脑震荡(头部受天外力打击或碰撞到坚硬物体,使脑神经细胞、纤维受到过度震动。)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脑震荡。

处理方法:对轻度脑震荡的病人,安静卧床休息一、二天后,可在一星期后参加适当的活动。对中、重度的脑震荡,要保持伤员绝对安静,仰卧在平坦的地方,头部冷敷,注意保暖,及时送医院治疗。 6、脱臼(由于直接或间接的暴力作用,使关节面脱离了正常的解剖位置。) 处理方法:动作要轻巧,不可乱伸乱扭。可以先冷敷,扎上绷带,保持关节固定不动,再请医生矫治。 7、骨折(骨的完整性受破坏) 处理方法:首先应防止休克,注意保暖,止血止痛,然后包扎固定,送医院治疗。 运动损伤的预防: 1、学习运动创伤的预防知识,克服麻痹思想。 2、遵守纪律,听从指挥,做好组织工作,采取必要的完全措施,如:检查运动场地和器材,穿着合适的服装与鞋子。 3、在激烈运动和比赛前都要做好准备活动。 4、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活动内容,适当控制运动量。 5、掌握运动要领,加强保护和帮助。 6、加强医务监督,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二,闭合性软组织损伤 ? 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是而由于某一刻的受力或非生理性运用而导致的局部软组织损伤,皮肤及粘膜保持完整,,伤处与外界没有相通。 ? 处理原则:

常见软组织损伤的按摩方法

常见软组织损伤的按摩方法 一、肩周炎(五十肩) 肩周炎、中医认为本病多因年老体弱,气血不足,筋脉失于濡养,或汗出受风,睡卧露肩,外感风寒及上肢外伤后固定时间太长,造成肩关节功能障碍。肩周炎一般发生于50岁左右的中年人,又称“五十肩”。 肩周炎早期局部常感酸痛,关节有僵硬感,活动范围逐渐受限。穿衣、梳头疼痛加重,夜间常常疼痛而影响睡眠,此时如不及时治疗,肩部肌肉可逐渐萎缩,弹性减弱,关节周围组织发生粘连,好像冻凝在一起,所以又称“冻结肩”。 施术方法: 1、受术者取坐位,年老体弱者可取仰卧位。术者立于患侧,一手握患肢腕部,另一手轻搓轻揉肩峰及上肢,待有温热感后,小加大力量约10分钟。 2、点掐揉肩、肩、养老穴,风寒者加条口穴。 3、术者一手握腕部,一手固定于肩部行拔晃法,幅度逐渐加:大,以缓解肩部的粘连,同时配合一些拍、叩手法,击打患处约5~7分钟。 4、令患肢搭对侧肩,术者推其肘部,以解除肩前部的粘连导疼痛,往往能收到立竿见影之效,同时配合患肢的被动活动,反复数次。最后用双手抱揉肩部及推搓手法,使肩部有发热感。 施术要点: 1、施术手法宜先轻后重,避免暴力。 2、循序渐进,嘱受术者配合治疗,坚持活动。 二、落枕 落枕为常见病,多于晨起后发现颈部一侧疼痛,转动不便。多因睡眠姿势不良或枕头过高、过低,使肌肉较长时间维持在过度伸展位,造成颈部肌肉痉挛所致。轻者2~4日即可自愈,重者可延续数周。 表现为颈项强直,不可转头,常需和躯干一同旋转,一侧肌肉僵硬,压痛明显,有时可触及一高起的痛性条索。 施术方法: 受术者取坐位,术者立于其后。先用揉捏法自枕骨处向大椎方向进行揉捏,

以松懈痉挛的肌肉,约5~10分钟。随即点压合谷、肩井及落枕穴,前后受限者加大椎穴,左右活动受限者同时点揉天柱穴。再以一手托下颌部,另一手固定枕骨处,稳力向上牵引颈部。同时停顿5~10秒钟。最后用拍、击、叩三种手法叩击双侧肌肉,风寒重的以拍击为主,力量要作用在浅层,使肩部发热。 三、腰腿痛 腰腿痛为多发病,病因复杂,涉及到病种也较多,如泌尿系肿瘤与炎症,妇科中的附件炎等。还有骨伤科的第三腰椎横突症,腰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腰椎骨质增生,慢性腰肌劳损,梨状肌损伤及风湿病等,所以对腰腿痛的病人,一定要仔细地询问病史、发病原因及治疗经过,同时进行一般的体格检查,查看有无棘突的凹陷及突出,腰的功能情况,有无侧弯畸形及腰部的压窜痛,如有下列情况,应建议患者做进一步检查。 1、棘突凹陷及后突或不明肿物。 2、双侧下肢放射痛。 3、大小便功能减弱者。 4、有结核病病史者。 施术手法: 1、侧扳法患者侧卧位。术者一手扶住髋部,另一手扶住肩部,令其放松腰部,双手同时向相反方向用力,使腰椎小关节发生扭转,常可听到清脆的响声。 2、屈晃法令患者仰卧位,屈髋屈膝,术者一手扶于膝部,用力晃动腰部数次。 3、压按法患者俯卧位,术者双手重叠,按于患处,逐渐向下用力,待患者产生抵抗力后,再猛烈上提松手,利用前纵韧带及周围肌肉的反作用力,使错动的小关节复位。 4、拨、弹法如梨状肌损伤引起腰腿疼,局部施用此手法,使之复位。 5、点按环跳、委中、承筋、承山、跗阳、昆仑、申脉等穴,整个治疗时间不宜过长,以15~30分钟为好。 四、足跟痛 足跟痛以中老年人多见,体型肥胖的女性易患此症,多逐渐发病,一般无明显受伤史,其症状为局限性足跟痛,尤以晨起床后行走时疼痛剧烈,行走一段路后疼痛反而减轻,休息后疼如前。

软组织损伤

软组织损伤的急救方法 日常生活中运动系统的损伤很常见,多数情况下,小的损伤简单处理后很快可以好转,不会对生活造成太大影响。但是在发生损伤后如果没有及时治疗或治疗措施不当,有可能造成继发损伤或加重伤情,为以后的恢复留下隐患,如关节的习惯性扭伤或脱臼。而有些损伤会导致严重后果甚至死亡,如颈椎受伤可导致瘫痪。因此掌握必要的损伤处理原则是十分重要的。运动系统主要由骨骼、肌肉、韧带组织构成,通常肌肉的末端为很厚的带状结构即肌腱,肌腱附着在骨头上。关节是骨头与骨头连接在一起的地方,韧带是为关节提供支持的强壮组织。韧带损伤轻者使关节不稳或活动度增加,重者导致关节内骨头不能维持正常位置造成脱位。 摔倒、运动中受伤,以及通常的扭曲、翻转都可能造成运动系统不同组织的损伤,我们通常把运动系统骨头以外的肌肉韧带等统称为软组织。 常见运动损伤最全面急救方法(1) 多种软组织损伤: 各种原因导致的软组织损伤是日常生活最常见的,从损伤的性质来分,有扭伤、拉伤、挫伤、撕裂等。 肌肉拉伤指肌纤维撕裂而致的损伤。当肌肉做主动的猛烈收缩时,其收缩力超过了肌肉本身的承担能力可以导致肌肉撕裂。如跳远时用力蹬地,引起小腿后部肌肉拉伤等。此外,肌肉受力牵伸时超过了肌肉本身的伸展限度也可导致肌肉撕裂。例如,在做压腿练习时,如果用

力过猛,也可使被拉长的肌肉发生拉伤。肌肉拉伤的部位可发生在肌腹或肌腹与肌腱交界处,或肌腱的起止部。轻者发生微细损伤,重者则肌纤维大部分断裂或完全断裂,甚至发生撕脱骨折。肌肉拉伤时除损伤肌肉外,常可伤及肌肉周围的辅助结构,如筋膜、腱鞘等。筋膜撕裂、穿孔时,肌肉损伤后,出血和渗出液若没有完全被吸收,导致肌肉与筋膜粘连,形成“肌肉筋膜炎”。挫伤是钝性外力直接作用于人体某部而引起的一种急性闭合性损伤。如身体局部受到钝器打击而引起的组织损伤。扭伤关节部位突然过猛扭转,附在关节外面的韧带及肌腱发生轻微撕裂所致。日常生活中踝关节扭伤与腰扭伤最常见。参加体育活动时若活动前准备不充分,易发生扭伤穿着高跟鞋走在高低不平的路上,或下台阶时不小心,易发生跖屈内翻,这时外侧副韧带突然过度牵拉,可引起踝部扭伤。踝部扭伤轻者韧带拉松或部分撕裂;重者则完全断裂,并有踝关节半脱位,或并发骨折脱位。颈椎腰椎扭伤常常是因为动作不正确、阻力过大或发力过猛造成。在我们进行深蹲、硬拉等大重量训练时容易出现,平时生活中搬运重物、从高处跳下也可以导致扭伤。特别是下背部肌肉薄弱或长期不运动的人更容易出现这个问题。 常见运动损伤最全面急救方法(2) 康复中的自我锻炼: 骨折和脱位患者在送达医院后,轻者医生可进行手法复位,重者需要手术治疗。复位后或手术后很多情况下需要石膏固定,是否固定完了就等着拆除呢?这是不对的,在石膏固定期间一定要配合好医生,尤

清晰大图图解常见软组织损伤四十六个压痛点

精品文档四十六个压痛点清晰大图图解常见软组织损伤 一、颞肌压痛点 寸处。颈项痛伴有头胀、头痛者或者偏头痛患者在1.5痛点常见在耳尖前上1~该处均可找到明显压痛点,用脑过度、紧张时常在此点有压痛。。、下颌神经神经及节段:(三叉神经)C2 .

精品文档二、枕大神经出口处压痛点 颈项酸痛者这两处),枕骨粗隆下该处为头半棘肌,枕大神经的出口处、(近风池穴一般均可见到不同程度之压痛,按压时酸痛胀麻可向上波及整个后脑部。枕大神经、C2后支。神经及节段: . 精品文档三、枕后乳突压痛点 长期的颈项部疼痛酸该处为胸锁乳突肌乳突处的抵止点,胸锁乳突肌的附着点,胀者该处往往可找到压痛点,为常见压痛点之一。、3。C2神经及节段:副神经及颈丛肌支

. 精品文档四、颈椎横突压痛点 %左右患有颈痛症的患者可以904、3、横突的压痛最为多见,差不多2以颈椎找到压痛点,同时可有颈部头夹肌、颈夹肌的肌肉紧张出现。横突为肩胛提肌上部的附着点,故临床发现许多肩胛提3、4、另外,颈椎12、肌在肩胛骨内角有压痛者,也常可见到上述颈椎横突出现压痛。

. 精品文档五、颈椎棘突压痛点 的棘突、、56、颈椎棘突压痛多见于棘上韧带亦称项韧带,压痛常见于颈椎34 上,一般颈项痛者都有压痛存在。

. 精品文档六、前斜角肌压痛点 可影响颈部此点出现压痛,前斜角肌起始于颈椎横突上面,抵止于第一肋骨上。前斜角肌锁骨窝内有臂丛神经及锁骨下动、疼痛可向胸部放射。前屈及侧屈运动,静脉通过,故此肌肉出现疼痛、肌肉紧张,可引起胸闷、呼吸不畅、上肢疼痛、麻木酸胀、发冷等感觉。锁骨另外,此处还有中后斜角肌经过,有人把这些症状称为胸廓出口处综合征、上窝综合征、前斜角肌群综合征。4颈神经前支C3、。神经及节段: . 精品文档七、冈上肌、斜方肌上部压痛区 斜方肌上部起始于枕外隆凸及上项线,抵止于肱骨大结节。冈上肌起始于冈上窝,肩峰及肩胛冈。抵止于锁骨外1/3此点的疼痛可向颈部放射,影响颈部活动。患侧颈部疼痛板紧,侧转受限,枕部头痛、头胀,此处轻压而痛为斜方肌,重压而痛为冈上肌,日久在风池穴处可找到明显的压痛,同时可引起耳鸣、偏头痛、目糊、目湿、怕光,有的患者可发现一侧项背出汗或不出汗。、C34。、副神经颈丛肌支肩胛上神经神经及节段:C5

软组织损伤概述

软组织损伤概述 人体的软组织包括骨骼肌、筋膜、韧带、关节囊、骨膜、脂肪组织等,急性软组织损伤的临床表现特征是疼痛和功能障碍,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属中医“筋伤”范畴,多因急性跌打、扭、挫等外来暴力作用而引起筋肉, 脉络损伤, 血溢脉外所致。所谓“筋”,结合现代医学解剖知识,主要是指人体的皮肤、皮下浅深筋膜、肌肉、肌腱、腱鞘、韧带、关节囊、滑膜囊、椎间盘、周围神经及血管等软组织。凡因各种急性外伤造成人体上述组织的病理损害,统称为“筋伤”,并认为伤筋的肿胀、疼痛是由于人体的某部受暴力打击, 筋脉破损, 血溢脉外, 气滞则血瘀流通不畅所致。中医治疗软组织损伤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形成了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分期用药的综合治疗体系, 尤其以中药外治法独具特色, 包括贴药、敷药、擦剂等。 1.软组织损伤的祖国医学研究 软组织损伤属于中医的“筋伤”范畴。中国传统医学认为筋具有连属关节、络辍形体, 主司关节运动的功能。筋伤后由于创伤后血肿导致局部血瘀气滞, 经络不通引起疼痛; 局部脉络损伤血溢脉外形成血肿或局部血瘀气滞,气机不畅, 气血流通受阻, 运化失常, 水湿瘀血停留于肢体局部而引起肿胀。正如《圣济总录.伤折恶血不散》所云:“若因伤所折, 内动经络, 血型之道, 不得宣通, 瘀结不散,则为肿痛”。祖国医学认为其病机为“气滞与血瘀”并见, 《圣济总录·折伤门》云: “若因伤折内动经络, 血行之道不得宜通。瘀积不散,为

肿为痛。”气滞血瘀, 脉络不通, 不通则痛, 不通则肿胀不退。如《血证论》所言: “凡跌打未破者, 其血坏死, 伤其肌肉则肿痛, 瘀血凝滞之故也”。《杂病源流犀烛跌仆闪挫源流》曰:“忽然闪挫,必气为之震,震则激,激则壅。气运乎血,血本随气以周流,气凝则血亦凝矣,气凝在何处,则血亦凝在何处矣。夫至气滞血凝,则作肿作痛,诸变百出。”阐明了损伤与气血的辨关系,明确了损伤的病理机制是气滞血瘀,经脉不通。《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云:“跌打损伤之症,专从血论??皮不破而内损伤者,多有瘀血。”指出人体损伤后多形成瘀血。《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又云:“气伤痛,形伤肿”,“气无形,血有形,气为血帅,血随气行,气先伤及于血,或血先伤及于气;先痛而后肿为气伤形,先肿而后痛为形伤气,气血两伤,多肿痛并见”,明确指出损伤之症多伤及气血,伤气则气滞,伤血则血瘀,气滞能使血瘀,血瘀能阻气行,以致病变为血滞于肌表而青紫、肿痛。故软组织扭挫伤,表现为局部肿胀、瘀斑、疼痛、活动受限。其主要病机是气滞血瘀,脉络不通。 2. 治疗软组织损伤的机制 2.1软组织损伤后,临床上常表现为疼痛、肿胀、畸形、功能障碍等。有学者研究后提出了无菌性炎症学说及力平衡学说。当软组织受损后,治疗不当或不彻底会使受损组织处产生血肿,粘连,瘢痕等病理变化,促进缓激肽,5-羟色胺等化学致痛物质的释放引起疼痛。疼痛可引起肌肉痉挛和肌肉挛缩,影响组织的供血,代谢功能,使损伤部位色泽黯紫,水肿,同时使部分肌肉组织,筋膜粘连限制其纵向,

第二节 慢性软组织损伤

第二节慢性软组织损伤 一、腰肌劳损 腰肌劳损(strain of lumbar muscles)实为腰部肌及其附着点筋膜、甚或骨膜的慢性损伤性炎症,为腰痛常见原因。 【病因及病理】躯干在负重活动时,位置越低所承受的重量越大,故腰部受力最大也最集中。躯干的稳定性主要在于脊柱,当脊柱结构失稳时,起辅助稳定作用的腰背肌将超负荷工作,以求躯干稳定。长期如此,肌肉即产生代偿性肥大、增生。此外,长期弯腰工作者,腰部肌持续呈紧张状态,使小血管受压,供氧不足、代谢产物积累,刺激局部而形成损伤性炎症。如一组肌肉发生这种慢性劳损,必将使对应肌产生相适应的变化,以补偿原发部位病变后的功能障碍,称为对应补偿调节。如原发病变部位的肌肉经对应补偿调节仍不能维持正常功能,则可使上、下或对侧肌进行再补偿,称为系列补偿调节。上述变化,在临床上表现为一个部位腰痛可随时间而向上、下或对侧发展。 部分病人也可因急性腰部外伤治疗不当,迁延而成慢性腰肌劳损蝇, 【临床表现】 1.无明显诱因的慢性疼痛为主要症状。腰痛为酸胀痛,休息后可缓解,但卧床过久又感不适,稍事活动后又减轻,活动过久疼痛再次加剧。

2.在疼痛区有固定压痛点,该点位置常在肌肉起、止点附近,或神经肌肉结合点。在压痛点进行叩击,疼痛反可减轻,这是与深部骨疾患区别之一。 3.有单侧或双侧骶棘肌痉挛征。 4.可能有脊柱后凸、侧凸或长期坐位、弯腰工作史。 【治疗】 1.自我保健疗法适当休息,定时改变姿势,避免弯腰持物等是减轻症状、防止再发的根本方法。必要时可在工作中使用腰围,但休息时则应解除,以免继发失用性肌萎缩,进一步加重腰段脊柱的不稳定。同时还应训练腰部肌力量,以增加未受损害肌的补偿调节能力。 2.疼痛部位进行理疗,以及手法和力度适当的推拿、按摩。 3.压痛点行肾上腺皮质类固醇注射治疗。 4.疼痛明显影响工作和休息时,可服用非甾体抗炎剂、局部外用肌松弛剂及地西泮之类镇静剂。 二、棘上、棘间韧带损伤 棘上韧带是从枕骨隆突到第5腰椎棘突,附着在棘突的表面。颈段的棘上韧带宽而厚,称为项韧带,胸段变得纤细,腰段又较为增宽,故中胸段棘上韧带损伤(trauma Ofsupraspinous ligament)多见(图67一1)。棘间韧带是连接两个棘突之间的腱性组织,由三层纤维组成,其纤维之间交

清晰大图图解 常见软组织损伤 四十六压痛点

痛点常见在耳尖前上1~寸处。颈项痛伴有头胀、头痛者或者偏头痛患者在该处均可找到明显压痛点,用脑过度、紧张时常在此点有压痛。 神经及节段:下颌神经(三叉神经)、C2。 二、枕大神经出口处压痛点 该处为头半棘肌,枕大神经的出口处、枕骨粗隆下(近风池穴),颈项酸痛者这两处一般均可见到不同程度之压痛,按压时酸痛胀麻可向上波及整个后脑部。 神经及节段:枕大神经、C2后支。 三、枕后乳突压痛点 该处为胸锁乳突肌乳突处的抵止点,胸锁乳突肌的附着点,长期的颈项部疼痛酸胀者该处往往可找到压痛点,为常见压痛点之一。 神经及节段:副神经及颈丛肌支C2、3。 四、颈椎横突压痛点

以颈椎2、3、4横突的压痛最为多见,差不多90%左右患有颈痛症的患者可以找到压痛点,同时可有颈部头夹肌、颈夹肌的肌肉紧张出现。 另外,颈椎1、2、3、4横突为肩胛提肌上部的附着点,故临床发现许多肩胛提肌在肩胛骨内角有压痛者,也常可见到上述颈椎横突出现压痛。 五、颈椎棘突压痛点 颈椎棘突压痛多见于棘上韧带亦称项韧带,压痛常见于颈椎3、4、5、6的棘突上,一般颈项痛者都有压痛存在。

六、前斜角肌压痛点 前斜角肌起始于颈椎横突上面,抵止于第一肋骨上。此点出现压痛,可影响颈部前屈及侧屈运动,疼痛可向胸部放射。前斜角肌锁骨窝内有臂丛神经及锁骨下动、静脉通过,故此肌肉出现疼痛、肌肉紧张,可引起胸闷、呼吸不畅、上肢疼痛、麻木酸胀、发冷等感觉。 另外,此处还有中后斜角肌经过,有人把这些症状称为胸廓出口处综合征、锁骨上窝综合征、前斜角肌群综合征。 神经及节段:颈神经前支C3、4。 七、冈上肌、斜方肌上部压痛区 冈上肌起始于冈上窝,抵止于肱骨大结节。斜方肌上部起始于枕外隆凸及上项线,抵止于锁骨外1/3肩峰及肩胛冈。 此点的疼痛可向颈部放射,影响颈部活动。患侧颈部疼痛板紧,侧转受限,枕部头痛、头胀,此处轻压而痛为斜方肌,重压而痛为冈上肌,日久在风池穴处可找到明显的压痛,同时可引起耳鸣、偏头痛、目糊、目湿、怕光,有的患者可发现一侧项背出汗或不出汗。 神经及节段:肩胛上神经C5、副神经颈丛肌支C3、4。 八、肩胛提肌压痛点 肩胛提肌起始于上4个颈椎横突,抵止于肩胛骨内侧角。此肩胛骨内角压痛点按压时可感疼痛放射至同侧颈项、前额,甚至颈部,有的患者向下放射到冈下肌直到手部。

常见软组织损伤压痛点(干货)

常见软组织损伤压痛点(干货) 一、颞肌压痛点 痛点常见在耳尖前上1~1.5寸处。颈项痛伴有头胀、头痛者或者偏头痛患者在该处均可找到明显压痛点,用脑过度、紧张时常在此点有压痛。 神经及节段:下颌神经(三叉神经)、C2。 二、枕大神经出口处压痛点 该处为头半棘肌,枕大神经的出口处、枕骨粗隆下(近风池穴),颈项酸痛者这两处一般均可见到不同程度之压痛,按压时酸痛胀麻可向上波及整个后脑部。 神经及节段:枕大神经、C2后支。 三、枕后乳突压痛点 该处为胸锁乳突肌乳突处的抵止点,胸锁乳突肌的附着点,长期的颈项部疼痛酸胀者该处往往可找到压痛点,为常见压痛点之一。 神经及节段:副神经及颈丛肌支C2、3。 四、颈椎横突压痛点 以颈椎2、3、4横突的压痛最为多见,差不多90%左右患有颈痛症的患者可以找到压痛点,同时可有颈部头夹肌、颈夹肌的肌肉紧张出现。 另外,颈椎1、2、3、4横突为肩胛提肌上部的附着点,故

临床发现许多肩胛提肌在肩胛骨内角有压痛者,也常可见到上述颈椎横突出现压痛。 五、颈椎棘突压痛点 颈椎棘突压痛多见于棘上韧带亦称项韧带,压痛常见于颈椎 3、4、5、6的棘突上,一般颈项痛者都有压痛存在。 六、前斜角肌压痛点 前斜角肌起始于颈椎横突上面,抵止于第一肋骨上。此点出现压痛,可影响颈部前屈及侧屈运动,疼痛可向胸部放射。前斜角肌锁骨窝内有臂丛神经及锁骨下动、静脉通过,故此肌肉出现疼痛、肌肉紧张,可引起胸闷、呼吸不畅、上肢疼痛、麻木酸胀、发冷等感觉。 另外,此处还有中后斜角肌经过,有人把这些症状称为胸廓出口处综合征、锁骨上窝综合征、前斜角肌群综合征。 神经及节段:颈神经前支C3、4。 七、冈上肌、斜方肌上部压痛区 冈上肌起始于冈上窝,抵止于肱骨大结节。斜方肌上部起始于枕外隆凸及上项线,抵止于锁骨外1/3肩峰及肩胛冈。此点的疼痛可向颈部放射,影响颈部活动。患侧颈部疼痛板紧,侧转受限,枕部头痛、头胀,此处轻压而痛为斜方肌,重压而痛为冈上肌,日久在风池穴处可找到明显的压痛,同时可引起耳鸣、偏头痛、目糊、目湿、怕光,有的患者可发现一侧项背出汗或不出汗。

最新初级按摩师知识要求——第五章常见软组织损伤检查与诊断

第五章常见软组织损伤检查与诊断 一、软组织损伤 软组织是指人体的肌肉、筋膜、肌腱、韧带、腱鞘、滑囊、血管、神经等组织。这些组织受到外来暴力的突然打击、牵拉、扭转、重力压迫等。造成的损伤即为软组织损伤。 二、检查与诊断 1、颈部软组织损伤检查与诊断本症多与睡眠时卧枕不适、颈部感受风寒有关。患处肌肉僵硬、疼痛,按之加重,甚者向头部、背部、肩部放射。注意与其他颈疾患、肿瘤、结核等加以鉴别。 2、颈椎病检查与诊断是指颈椎及周围软组织退行性改变,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脊髓、血管而引起的临床综合症候群。中年以上多发,无明显外伤史,有单侧或双侧上肢酸痛,伴有麻木感、棘突压痛及头痛、颈项不适等症状。 (1)臂丛牵拉试验受术者坐位,颈部前屈,术者一手扶头,一手握腕部,两手配合使之向相反方向牵拉,有疼痛、放射麻木感即为阳性。 (2)椎间孔压缩试验受术者坐位,头部稍偏斜。术者将左手掌放于头顶部,右手握拳叩打(击)左手背,使椎间隙受压变小,有病变的椎间隙神经根受刺激,出现患肢放射性麻木疼痛者为阳性。 (3)压痛检查法在颈椎(相当颈椎4~5、5~6或6~7平面)棘突旁开一寸处,拇指用力按压,显示疼痛并向上肢放射,可协助诊断和定位。 (4)腱反射通过对比两上肢肱二头肌或肱三头肌的腱反射是否亢进、减弱或消失,可协助确定受累神经所在乎面。一般而言,肱二头肌受第六颈神经支配,肱三头肌受第七颈神经支配。 (5)X光片检查正位片显示滑膜关节和椎间隙变窄;侧位片可见颈椎生理前突(曲度)消失,排列异常,椎体的前缘和后缘有唇样增生。 (6)注意与颈椎结核、脊髓空洞及颈部肿瘤等疾病相鉴别。 3、肩关节周围炎检查与诊断外观无明显肿胀及其他表现。早期肩部周围感觉疼痛,夜间尤甚,疼痛不息,不能入寐;晚期可出现主动或被动的肩关节外展、外旋、上举受限等,穿衣裤困难,不能梳理头发。因疼痛与功能受限形成恶性循环,故引起肌肉废用性萎缩。本病多与外伤、寒凉刺激、肩活动少有关,引起肩周关节囊、韧带等软组织的退行性改变。因炎性渗出,组织间粘连发生"冻结",故又称"冻结肩"。 4、肱骨外上髁炎检查与诊断一般无明显外伤,但有经常用肘、腕部的劳损过程。起病后可见局部微肿胀,劳累时疼痛重,肱骨外上髁、桡骨头、肱桡关节隙压痛;拧毛巾、扫地、屈肘、拿物品时,可诱发疼痛或疼痛加剧,上肢垂直位提拿重物,并引起疼痛。 (1)Mill氏试验 前臂稍弯屈,手半握拳,腕关节尽量被动掌屈,而后前臂突然旋前,并将肘伸直。此过程中,肘外侧部出现疼痛即为阳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