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平板边界层实验报告

平板边界层实验报告

平板边界层实验报告
平板边界层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实习起止日期:2009年4月1日————2009年9月2日 实习地点: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制剂室 指导老师:许迎久 毕业实习科目:中药药剂 毕业实习主要内容:学会了药材前处理的方法。懂得了中药药材提取、分离、纯化、烘干所用设备的构造以及性能。熟悉掌握了关于针剂、片剂、浸出制剂、丸剂、散剂的生产工艺和所用设备的使用方法及其构造。知道了关于产品质量控制的项目和检验方法。并掌握了医院药房临时用药的配制方法。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散剂制备的工艺过程。 2.掌握含特殊成分散剂、共熔成分散剂的制备方法。 3.掌握散剂的质量检查方法。 4.掌握粉碎、过筛、混合的基本操作。 二、实验指导 散剂系指药物或与适宜辅料经粉碎、均匀混合而制成的干燥粉末状制剂,供内服或局部用。内服散剂一般溶于或分散于水或其他液体中服用,亦可直接用水送服。局部用散剂可供皮肤、口腔、咽喉、腔道等处应用;专供治疗、预防和润滑皮肤为目的的散剂亦可称撒布剂或撒粉。 操作要点: (1)称取:正确选择天平,掌握各种结聚状态的药品的称重方法。 (2)粉碎:是制备散剂和有关剂型的基本操作。要求学生根据药物的理化性质,使用要求,合理地选用粉碎工具及方法。 (3)过筛:掌握基本方法,明确过筛操作应注意的问题。 (4)混合:混合均匀度是散剂质量的重要指标,特别是含少量医疗用毒性药品及贵重药品的散剂,为保证混合均匀,应采用等量递加法(配研法)。对含有少量挥发油及共熔成分的散剂,可用处方中其他成分吸收,再与其他成分混合。 (5)质量检查:根据药典规定进行。 三、实验内容 1.痱子粉的制备(含共熔散剂的制备) [处方] 薄荷脑 0.2g 樟脑 0.2g 硼酸 5.0g 氧化锌 4.0g 滑石粉适量 制成 30g [制法] 取薄荷脑、樟脑混合研磨至共熔液化,先加少量滑石粉吸收研匀,再将硼酸、氧化锌研成细粉,加入上述混合物中研匀,最后加滑石粉至30g,过筛(100目)混匀,即得。 [附注] (1)处方中成分较多,应按处方药品顺序将药品称好。

平板边界层实验报告

流体力学实验 平板边界层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实验日期 指导教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流体力学研究所

流体力学实验 平板边界层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测定平板边界层内的流速分布,并比较层流边界层及紊流边界层的速度分布的差别。 二、实验设备 本实验使用的是一个二维开路闭口低速风洞,在该风洞实验段中装有两块平板,以分别测量层流及紊流边界层的速度分布。为测量速度分布,在平板板面上安装有总压排管及静压管。这些测压管分别用橡皮管连接到多管压力计上,通过测量多管压力计液柱高度推算出速度来,具体原理见后。为测出实验段风速,在实验段侧壁上装有风速管,风速管的总压孔及静压孔也分别用橡皮管连接于多管压力计上,装备情况见图1。 图1 三、实验原理 当气流流过平板时由于粘性作用使紧贴平板表面处的流速为零,离开板面速度就逐渐增大,最后达到相当于无粘时的气流速度。对平板来说,就等于来流速度了。由于空气粘性很小,只要来流速度不是很小时,流速变化大的区域只局限在靠近板面很薄的一层气流

内,这一薄层气流通常叫作边界层。人为地规定,自板面起,沿着它的法线方向,至达到99%无粘时的速度处的距离,称为边界层厚度δ。 不可压流场中,每一点处的总压P 0,等于该点处的静压和动压 1 2 2ρv 之和。 p p v 021 2=+ ρ 则 v p p = -20() ρ (1) 因此只需测出边界层内各点处的静压p ,总压p 0,就可计算出各点的速度来。但考虑到垂直平板方向的静压梯度等于零(即??p y /=0),我们只需在平板表面开一静压孔,所测的静压就等于该点所在的平板法线方向上各点的静压。要测边界层内的速度分布就只要测出沿平板法线上各点的总压即可。 p i 0──为各测点的总压。 p i ──为各测点的静压。 v i ──为各测点的速度。 γ ──为多管压力计所使用的液体重度(公斤/米3)。 ?h i ──为各测点总压管与静压管的液柱高度差。 ρ ──为空气的密度,实验时可依据当时室温及大气压强由表查出。 φ ──为多管压力计的倾斜角。 根据(1)式,边界层内各测点处的速度为 v h i i = 2 ρ γφ?sin (2) 通常边界层内的速度分布用无量纲的形式表示为 v v f y i i 1=()δ y i 为各测点至板面的高度,δ 为边界层厚度,v 1为边界层外边界上的速度,对平板 来说即为来流速度。 v 1可通过风速管的静压管和总压管在多管压力计上的液柱高度差?h 1,由下式算出: v h 112 =ρ γφ?sin (3) 由(2)式和(3)式,可得 v v h h i i 1 1 =?? (4)

部分报告法实验报告

部分报告法-瞬时记忆1引言 过去的再现法实验是在被试识记完项目后,要求他尽量多地再现全部项目(全部报告法),以此确定其保存量,但此方法不能用来测量极为短暂的记忆(毫秒级)。部分报告法的特点在于:它不要求被试再现全部项目,而只要求再现指定的一部分,再根据这一部分的结果估算保存的总量。 在Sperling的实验中,他比较了部分报告法和全部报告法,结果表明全部报告法一般只能记住4-5个,而部分报告法则可多达8-9个。 Sperling还做了延迟部分报告法实验,即在呈现识记材料之后过一段时间再让被试部分报告。结果发现,当延迟0.5s时,部分报告法所得结果与全部报告法接近;当延迟1s时,两者就没有什么差别了。 2 方法 2.1 被试 本实验的被试为某大学本科学生一名,20岁,男生,矫正视力正常。 编号:201104021219 性别:男年龄:20 姓名:刘一玉学历:出生日期: 1992-10-20 所属:职业:测试日期:2013-06-14 11:16:40 2.2 实验仪器与实验材料 实验仪器:计算机, PsyKey心理教学系统大学版 实验材料:三行英文字母,每行4个(12个字母之间没有重复)

2.3 程序 屏幕上出现三行英文字母,每行4个(12个字母之间没有重复),呈现时间为75ms。实验为组间设计。 字母呈现完之后,在屏幕左边会出现一个箭头,指向第一行、第二行或第三行的位置,即表示要被试回忆第一行、第二行或第三行(箭头的颜色分别是红、黄、绿)。让被试立即将回忆的结果输入到输入框中,然后按“确定”键开始下一次。 两次实验之间间隔约十秒钟,共做30次实验,实验中间阶段,被试适当休息。 3 结果 总量: 4.10 上: 1.10 中: 1.50 下: 1.50 4 讨论 瞬时记忆又称感觉登记或感觉记忆,是认知心理学用来说明人的感觉作用和记忆形成的术语。刺激物体的信息接触到人的感觉器管,使得到暂时的存贮,这种存贮形式便叫做感觉登记。 上中下三行的保存量不存在显着差异。对于实验方法,认为部分报告法可以将材料纵向呈列,随机让被试报告一列的字母。原因是大多数人习惯于横向阅读,而横向阅读可能出现被试根本来不及看注意以外的那两行字母,并且被试可能在实验中转移了注意。因此可能导致被试在报告第一行的结果时较差。 按照Spering的理论,被试能够识记所有刺激,实验结果也表明上中下三行的保存量是没有显着差异的。 5 结论

ok等价类划分和边界值分析法实例

一、等价类划分法实例: 1.输入条件为某个范围的取值: 例: 在某大学学籍管理信息系统中,假设学生年龄的输入范围为16~40,则根据黑盒测试中的等价类划分技术,它的有效和无效等价类分别为? 2.输入条件为输入值的集合: 例: 假设PowerPoint打印输出幻灯片的页数分别为{1,2,3,6,9 },则根据黑盒测试中的等价类划分技术,它的有效和无效等价类分别为? 3.输入为BOOL变量,它的有效和无效等价类分别为? 4.输入条件中由若干规则组成,其中各个规则都是独立的:例: 一条输入的字符串中不能含有“#”和“&”两个特殊字符(其他字符都是合法的)的规则,它的有效和无效等价类分别为?5.输入条件由一个合法的规则组成: 例: 某个变量的取值必须为100,那么它的有效和无效等价类分别为? 6.为输入条件的组合关系划分等价类: 输入条件同时满足x>10和y<200两个判断表达式决定,那

么它的有效和无效等价类分别为? 二、边界值分析法实例: 1.大小范围边界 例: 若10≤x≤200,利用边界值分析法需要选择哪些测试数据? 若10

matlab求解平板边界层问题

《粘性流体力学》程序 平板边界层问题求解

1.1编程思路 平面边界层问题可以归结为在已知边界层条件下解一个高阶微分方程,即解0 f。Matlab提供了解微分方程的方法,运用换+ff '''= 5.0 '' 元法将高阶微分方程降阶,然后运用“ode45”函数进行求解。函数其难点在于如何将边界条件中1 η运用好,由四阶龙格-库塔方 →f ,→ ' ∞ 法知其核心是换元试算匹配,故在运用函数时通过二分法实现 η是可行的。 ∞ →f ,→ ' 1 1.2m函数 function dy = rigid(x,y) dy = zeros(3,1); dy(1) = y(2); dy(2) = y(3); dy(3) = -0.5*y(1)*y(3); %main程序 [X, Y] = ode45('rigid',[0 5],[0 0 0]); plot(X, Y(:,1),'-',X, Y(:,2),'*',X, Y(:,3),'+') %二分法试算f’’的初始值以满足f’趋向无穷时的边界条件,图像上可以清晰看出f’无穷时的结果 >> [X, Y] = ode45('rigid',[0 5],[0 0 1]); plot(X, Y(:,1),'-',X, Y(:,2),'*',X, Y(:,3),'+') >> [X, Y] = ode45('rigid',[0 5],[0 0 0.5]); plot(X, Y(:,1),'-',X, Y(:,2),'*',X, Y(:,3),'+') >> [X, Y] = ode45('rigid',[0 5],[0 0 0.25]); plot(X, Y(:,1),'-',X, Y(:,2),'*',X, Y(:,3),'+') >> [X, Y] = ode45('rigid',[0 5],[0 0 0.375]); plot(X, Y(:,1),'-',X, Y(:,2),'*',X, Y(:,3),'+') >> grid on >> [X, Y] = ode45('rigid',[0 5],[0 0 0.3125]); plot(X, Y(:,1),'-',X, Y(:,2),'*',X, Y(:,3),'+') >> grid on >> [X, Y] = ode45('rigid',[0 5],[0 0 0.34375]); plot(X, Y(:,1),'-',X, Y(:,2),'*',X, Y(:,3),'+') grid on >> [X, Y] = ode45('rigid',[0 5],[0 0 0.328125]); plot(X, Y(:,1),'-',X, Y(:,2),'*',X, Y(:,3),'+') grid on

流体力学平板边界层内的流速分布实验报告电子版

平板边界层内的流速分布实验 实验日期 2011-5-21 小组成员:李超,郭静文(93班)等 报告人 周楠 能动95 09031125 实验目的 1) 测量离平板前缘任意截面边界层内的速度分布; 2) 根据速度分布确定边界层厚度; 3) 了解风洞结构及测量仪器。 仪器设备 吸入式风洞、大气压强计、温度计、微压计、U 型测压管、平板模型、总压探针及三维坐标架。 其中仪器的重要参数包括: (1)吸入式低速风洞P max =P a , 工作截面尺寸300mm ×300mm; (2)风洞的气体流速u max <25m/s, M<0.3,所以风洞内气体流动可以看成二维不可压缩流动即ρ=ρa (3)平板尺寸325mm ×200mm (4)总压探针头部直径:d=0.9mm 实验原理 1 流体在大雷诺数下绕物体流动时,由于流体粘性的作用,与物体表面接触的流体速度为零,然后沿法向很快增至主流速度,这层贴近物体表面,沿着法向有很大速度梯度的流动薄层,称为边界层; 2 在边界层内,速度梯度很大,不能忽略流体的粘性,因此流动作实际流动u x 和p o 都在变化且u x

科学实验报告

暑假科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 1:家庭自制汽水 2: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3:鸡蛋壳与酸的反应 4:书包的基本要素 5:将白花“变”红花 6:铜丝灭火 7:书写无字天书 8:自制热气球 9:塑料瓶底1号-7号的意思 10:可乐瓶水是否会流出实验

1.家庭自制汽水 实验 名称 家庭自制汽水 实验材料半瓶果汁,半瓶矿泉水,一小包小苏打,一小包柠檬酸,砂糖,矿泉水瓶,塞子 实验过程1:在矿泉水瓶内加入矿泉水和果汁,进行搅拌 2:加入砂糖和一小包小苏打,进行搅拌 3:加入一小包柠檬酸,马上塞上塞子,防止汽水冲出4:2分钟后,就可以饮用了 实验 结果 瓶内出现气泡,瓶壁上有气泡附着,打开瓶盖后就有气泡冲出。 实验感想:平时生活中经常喝的饮料居然可以自己制作出来,并且口感很好,心里很兴奋,也可以试着做做其他口味,品尝品尝。

2.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名 称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材 料 两根不同长度的蜡烛,一个水瓶,一根木条,白瓷板 实验方法1.用白瓷板压在火焰上 2.先将蜡烛熄灭,再把火柴点燃 3.将一根蜡烛点燃,再用水瓶盖上,观察产生的现象 4.将两根不同长短的蜡烛点燃,再用水瓶盖上,观察产生的现象 实验结果1.白瓷板上会出现一层黑色固体 2.蜡烛熄灭后,火柴可以点燃 3.水瓶盖上后,蜡烛会熄灭 4.长的蜡烛先熄灭,短的蜡烛后熄灭 实验感想:蜡烛是生活中常用的照明工具,一旦与氧气隔绝,蜡烛就不会燃烧,蜡烛的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

3.鸡蛋壳与酸的反应 实验名 称 鸡蛋壳与酸的反应 实验材 料 洗净的鸡蛋壳,白醋 实验方法1.将碎鸡蛋壳洗净,放在一个玻璃杯内 2.准备白醋 3.将鸡蛋壳和白醋放在一起,观察产生的现象 实验结果鸡蛋壳表面产生大量气泡,说明鸡蛋壳中的碳酸钙和白醋中的醋酸产生反应,出现大量气泡 实验感想:平常最不起眼的鸡蛋壳都有如此的科学秘密,实在是太奇妙了。

边界值分析法实例

实例: “某一为学生考试试卷评分和成绩统计的程序,其规格说明指出了对程序的要求: 程序的输入文件由80个字符的一些记录组成,这些记录分为三组: (1)标题:这一组只有一个记录,其内容为输出报告的名字。 (2)试卷各题标准答案记录:每个记录均在第80个字符处标以数字“2”。该组的第一个记录的第1至第3个字符为题目编号(取值1—999)。第10至59个字符给出第1至第50题的答案(每个合法字符表示一个答案)。该组的第2,第3,等等记录相应为第51至第100,第101至第150,等等题的答案。 (3)每个学生的答卷描述:该组中每个记录的第80个字符均为数字“3”。每个学生的答卷在若干个记录中给出。如甲的首记录第1至第9字符给出学生姓名及学号,第10至59字符列出的是甲所做的第1至第50题的答案。若试题数超过50,则其第2,第3,等等记录分别给出他的第51至第100,第101至150,等等题的解答。然后是学生乙的答案记录。 若学生最多为200人,输入数据的形式如下图所示: 该程序应给出4个输出报告,即: 按学生学号排序,每个学生的成绩(答对的百分比)和等级报告。 按学生得分排序,每个学生的成绩。 平均分数,最高与最低分之差。 按题号排序,每题学生答对的百分比。 以下两个表分别针对输入条件和输出条件,根据其边界值设置了测试用例。(共43个测试用例) 输入条件测试用例 输入文件空输入文件 标题无标题记录 只有1个字符的标题 具有80个字符的标题 出题个数出了1个题 出了50个题 出了51个题 出了100个题 出了999个题 没有出题 题目数是非数值量

答案记录标题记录后没有标准答案记录 标准答案记录多1个 标准答案记录少1个 学生人数学生人数为0 学生人数为1 学生人数为200 学生人数为201 学 生答题某学生只有1个答卷记录,但有2个标准答案记录该学生是文件中的第1个学生 该学生是文件中的最后1个学生 学生答题某学生有2个答卷记录,但仅有1个标准答案记录该学生是文件中的第1个学生 该学生是文件中最后1个学生 输出条件测试用例 学生得分所有学生得分相同 所有学生得分都不同 一些学生(不是全部)得分相同(用以检查等级计算) 1个学生得分0分 1个学生得分是100分 输出报告 (1)(2)1个学生编号最小(检查排序) 1个学生编号最大 学生数恰好使报告印满1页(检查打印) 学生人数使报告1页打印不够,尚多1人 输出报告 (3)平均值最大值(所有学生均得满分) 平均值为0(所有学生都得0分) 标准偏差取最大值(1学生得0分,1学生得100分)

平板边界层速度剖面的测定讲义2

2009年04月20~22日平板附面层速度剖面与厚度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熟悉附面层速度分布和厚度的测量方法。 2.具体测定平板附面层层流与湍流附面层的速度分布及其厚度。 3.把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其差异产生的原因。 二、实验原理: 粘性匀质不可压缩流体,测量边界层内的速度,仍利用风速管(皮托管)测风速的原理,即测出某点的总压P0和静压P后再换算成该点的速度,因为边界层很薄,其厚度往往只有几mm到十几mm,因而只能用极细的探针去探测边界层内的压力。 由于在边界层内部满足?(P)/?(Y)=0,即静压P沿着平板的法线方向不变,因此,可以用壁面上的静压P来表示边界层内法线上所有不同高度的静压。于是,本实验将一根微总压管装在一标架上,使微总压管以很小的间距上下移动,测出不同高度处的总压P0(y)后,即可算出法线上离壁面y处的速度。 实验时,把总压管由壁面逐步往上移动,则测出的总压越来越大。当移动到某一高度以后,再继续往上移动几个间距,这时所测到的总压已不再随高度的变化而变化。记录下数据,经软件分析后可得速度边界层厚度和速度剖面,并与理论曲线对照。 理论分析中总是假定从平板(或物体)的前缘(或驻点)就开始形成层流或湍流边界层。实际上绕流体的运动常常是组合边界层问题,即在物体的前部分首先形成层流边界层,在它的后部分形成湍流边界层,在它们之间还有一个过渡段。 过渡段从层流的失稳点(层流不稳定点)开始直到流动成为完全湍流之点(湍流过渡点)结束。性质介于两者之间。 为了读出压力的微小变化,本实验采用压力传感器,采用总压和静压之差,将其采集的压力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再通过放大器进行信号放大后,输入A/D转换器,由计算机直接计算出速度值。 由于速度剖面是以无量纲形式画成的,因此,不需要计算一点的速度,只要计算出速度的相对值就可以了。计算各高度上的u y/v和y/δ的值,以y/δ为纵

实验报告模板

正文 实验报告要求与排版字号: 1.实验报告按实验项目填写,每个学生做完实验必须填写 2.实验报告可参照如下内容格式写作: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设备、结果预测、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实验分析、结论。 3.实验报告排版打印统一用A4(21 X 29.7cm)格式。 4.标题用小二号黑体加粗,正文用四号宋体。行距为固定值20磅。 5.页面上边距2.54cm,下边距2.54 cm,左边距3cm,右边距2.2mm; 6.实验报告页码从正文页面起计算。页码字号,选用小四号粗黑体并居中。 异方差性 一、实验目的掌握异方差模型的检验方法与处理方法. 二、实验要求 应用老师提供的《各章数据汇总》中的第五章表5.4的数据做异方差模型的图形法检验、Goldfeld-Quanadt检验与White检验,使用WLS法对异方差进行修正; 三、实验原理 异方差性检验:图形法检验、Goldfeld-Quanadt检验、White检验与加权最小二乘法; 四、预备知识 Goldfeld-Quanadt检验、White检验、加权最小二乘法。 五、实验步骤

1、建立Workfile和对象,录入收入额X和储蓄额Y如下图示 2、参数估计 按住ctrl键,同时选中序列X和序列Y,点右键,在所出现的右键菜单中,选择open\as Group弹出一对话框,点击其上的“确定”,可生成并打开一个群对象。在群对象窗口工具栏中点击view\Graph\Scatter\Simple Scatter, 可得X与Y的简单散点图(如下图),可以看出X与Y是带有截距的近似线性关系。

点击主界面菜单Quick\Estimate Equation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y c x ,点确定即可得到回归结果(如图)。 估计结果为: (2.3.1) 22291.5462)0.644239)(-1.930646)(8.339811)0.785438,0.774145,69.55245,19 ( ( t R R F df =====

因果图分析法实例讲解

因果图分析法: 前面介绍的等价类划分方法和边界值分析方法,都是着重考虑输入条件,但未考虑 输入条件之间的联系, 相互组合等。考虑输入条件之间的相互组合,可能会产生一些新的情况。但要检查输入条件的组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使把所有输入条件划分成等价类,他们之间的组合情况也相当多。因此必须考虑采用一种适合于描述对于多种条件的组合,相应产生多个动作的形式来考虑设计测试用例。这就需要利用因果图(逻辑模型)。 因果图方法最终生成的就是判定表,它适合于检查程序输入条件的各种组合情况。 因果图中使用了简单的逻辑符号,以直线联接左右结点。左结点表示输入状态(或 称原因),右结点表示输出状态(或称结果)。 ci 表示原因,通常置于图的左部;ei 表示结果,通常在图的右部。ci 和ei 均可取值0 或1,0表示某状态不出现,1表示某状态出现。 4种符号分别表示了规格说明中向4种因果关系。如上图所示。 ①恒等:若ci 是1,则ei 也是1;否则ei 为0。 ②非:若ci 是1,则ei 是0;否则ei 是1。 ③或:若c1或c2或c3是1,则ei 是1;否则ei 为0。“或”可有任意个输入。 ④与:若c1和c2都是1,则ei 为1;否则ei 为0。“与”也可有任意个输入。 因果图概念--约束 输入状态相互之间还可能存在某些依赖关系,称为约束。例如, 某些输入条件本身不可能同时出现。输出状态之间也往往存在约束。在因果图中,用特定的符号标明这些约束。 A.输入条件的约束有以下4类: ① E 约束(异):a 和b 中至多有一个可能为1,即a 和b 不能同时为1。 ② I 约束(或):a 、b 和c 中至少有一个必须是1,即 a 、b 和c 不能同时为0。 ③ O 约束(唯一);a 和b 必须有一个,且仅有1个为1。 ④R 约束(要求):a 是1时,b 必须是1,即不可能a 是1时b 是0。 B.输出条件约束类型 (d )与

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公式

“微生物数量测量”是2017年高考大纲中的新内容,也是教学中的重要难点。稀释涂板法是计数微生物的常用方法,用于计数样品中活菌的数量。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在培养基表面上生长的菌落来自样品稀释液中的活细菌。通过计算平板上的菌落数,我们可以猜测样品中有多少种活细菌。 但是,菌落计数结果的处理常常成为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典型示例:在从土壤中分离产生脲酶的细菌的实验中,将10g土壤样品溶液进行梯度稀释,并将0.1mL稀释倍数为105的土壤样品溶液接种在三个中板上。培养一段时间后,平板上的细菌菌落数分别为42、200和256。1g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为。 在PEP高中生物学选修课“生物技术实践”中,有这样一条陈述:用稀释包被板法计数菌落:为了确保结果的准确性,菌落数在30到30之间通常选择300和300进行计数。但是,如果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42、200和256个数据都在30?300范围内,那么直接对它们求平均并乘以稀释倍数就可以得出错误的结果1.66×108。这也是许多学生犯错误的原因。 实际上,教材中的相关表述仅说明了可计数菌落数的适当范围。在一定稀释度下,三个平板中的菌落数不能简单地直接平均,应注意稀释度的设定和计数结果的允许差异。

为了确保准确确定有效活菌计数,必须设置三个稀释度并进行分级,并且每个梯度应设置三个重复。为了确定土壤中细菌的数量,通常使用104、105和106倍的稀释剂进行平板培养。为了确定放线菌的数量,通常使用103、104和105倍的稀释度。为了确定真菌的数量,通常使用102、103和104倍的稀释度。 如果平板中的菌落数太少,必然会导致计数误差太大;相反,如果培养皿中的菌落太多,将导致计数困难。因此,世界上菌落计数的基本原理是对稀释的平板进行计数,其中平板上有30?300个菌落。同时,相同稀释度重复3次的平板上菌落数的标准差应小于允许的差。也就是说,在平板计数试验中,如果在相同稀释度下三个重复菌落的数量在30?300之间,但是数据相差很大,则需要将其丢弃。 如果在平板上重复3次的平均菌落数少,则容许误差也小。相反,如果平均菌落数较大,则允许误差将较大。如果选择了适当的稀释计数,则三个重复的标准差应小于规定的允许差。如果三个重复的标准差大于指定的允许差,则无法正确计算它们,必须重新测量。

实验 两平行平板间的缝隙流动试验

实验 两平行平板间的缝隙流动试验 一、实验目的 1. 两平板之间(平板之间没有相对运动)充满了不可压缩流体,测量其流量,温度,黏度,密度,及流速及其雷诺系数,分析流体流动的动态特性以及不可压缩流体以均匀的速度U 沿二元平板作恒定流动时边界层的厚度和壁面切应力的分步规律。 2. 通过紊流对平板的作用力和平板对紊流的反作用力验证不可压缩流体定常流动的动量方程。 3.不同的边界情况下平行平板缝隙流,写出截面上每个点的切应力分布,平板上的摩察应力,摩察系数。 二、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如图2.1所示。 雷诺试验装置主要由稳压溢流水槽、试验导管和转子流量计等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自来水不断注人并充满稳压溢流水槽。稳压溢流水槽的水流经试验导管和流量计,最后排入下水道。稳压溢流水槽的溢流水,也直接排入下水道。 图2.1 动量方程实验装置简图 三、实验原理 经许多研究者实验证明:流体流动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型态,主要决定因素为流体的 密度和粘度、流体流动的速度,以及设备的几何尺寸(在圆形导管中为导管直径)。 将这些因素整理归纳为一个无因次数群,称该无因次数群为雷诺准数(或雷诺数),即 ()1 u d R e μ ρ= 式中d 一导管直径,m ρ一流体密度,kg ·m -3 ; μ一流体粘度,Pa · s ; u 一流体流速,m · s -1 ; 大量实验测得:当雷诺准数小于某一下临界值时,流体流动型态恒为层流;当雷诺数 大于某一上临界值时,流体流型恒为湍流。在上临界值与下临界值之间,则为不稳定的过 渡区域。对于圆形导管,下临界雷诺数为2000,上临界雷诺数为10000。一般情况下,上临 界雷诺数为400O 时,即可形成湍流。 应当指出,层流与湍流之间并非是突然的转变,而是两者之间相隔一个不稳定过渡区 域,因此,临界雷诺数测定值和流型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受一些不稳定的其他因素的影 响。 四、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操作(教科版)1.体验静电现象(P2)实验目的:让学生亲身体验静电现象 实验原理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实验器材:塑料梳子或笔、碎纸屑 、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慢慢接近碎纸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1操作步骤:生。 、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再一次靠近头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2生。实验结论: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实验名称2 ;不一样的电荷实验目的: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实验器材:气球、羊毛制品、木尺 1 将两个充气气球挨着悬挂在约米长的木尺,用羊毛制品分别摩擦步骤: 两个气球相互接触部位,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实验结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实验名称:小灯泡的构造实验目的了解小灯泡的构造是怎样的实验器材小灯泡实验步骤展示小灯泡,让学生看清灯泡的构成实验结论小灯泡是由玻璃泡、灯丝、金属架、连接点构成的 4 让小灯泡发光(P5)实验目的:利用电来点亮小灯泡实验原理只有电流通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实验器材:导线 1 根、电池 1 节、小电珠 1 个。实验步骤:选择连接方式使小灯泡发光。 1、导线连接小灯泡的螺纹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的锡粒接触,观察现象。 、导线连接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接触,2观察现象。 、导线连接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接触,3观察现象。 、整理器材。4实验结论:小灯泡亮了。 (P7)连接带灯座的电路5 实验目的:连接带灯座的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一段导线和一节电池能点亮一个小灯泡实验原理根。1 实验材料:小灯

泡、小灯座、电池、电池盒各个、导线 2 实验步骤:组装电路、在电池盒的两端各连接好一根导线,把电池正确安装在电池盒里。1 2、用连接电池的两根导线的另一端接触小灯泡,确定能使小灯泡发光。 3、将小灯泡安装在灯座上,再连接上导线---小灯泡亮了。 4、拆分器材 5、整理器材。 6 连接串联电路p8实验目的:会使用串联方法连接电路实验原理;串联是电路的一种连接方式 实验器材:电池、电池盒、灯泡、灯座各2 个、导线 4 根。操作步骤: 1、把电池装入电池盒里,把灯泡装在灯座上。 2、用导线把电池、灯泡、逐个串接法连起来。使2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 3、拆分器材 4、整理器材。实验结论:串联是电路的一种连接方式。 7 连接并联电路p8实验目的:会使用并联方式连

实验四 微生物平板菌落计数法

实验四微生物平板菌落计数法 一、实验目的 学习并掌握平板菌落计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平板菌落计数法是将待测样品经适当稀释之后,其中的微生物充分分散成单个细胞,取一定量的稀释样液接种到平板上,经过培养,由每个单细胞生长繁殖而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即一个单菌落应代表原样品中的一个单细胞。统计菌落数,根据其稀释倍数和取样接种量即可换算出样品中的含菌数。但是,由于待测样品往往不易完全分散成单个细胞,所以,长成的一个单菌落也可能来自样品中的2~3或更多个细胞。因此平板菌落计数的结果往往偏低,为了清楚地阐述平板菌落计数的结果,现在已倾向使用菌落形成单位(cfu)而不以绝对菌落数来表示样品的活菌含量。 平板菌落计数法虽然操作较繁,结果需要培养一段时间才能取得,而且测定结果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是该计数方法的最大优点是可以获得活菌的信息,所以被广泛用于生物制品检验(如活菌制剂),以及食品、饮料和水(包括水源水)等的含菌指数或污染程度的检测。 三、实验器材 1 .菌种:酵母菌。 2 .培养基:YEB培养基。 3 .仪器或其他用具: 1ml 无菌吸管,无菌平皿,盛有 4.5ml 无菌水的试管,试管架,恒温培养箱等。 四、实验步骤 1 .编号 取无菌平皿 9 套,分别用记号笔标明 10-4、 10-5、 10-6(稀释度)各 2 套,另取 6 支盛有 4.5ml 无菌水的试管,依次标是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2 .稀释 用 1ml 无菌吸管吸取 1ml 已充分混匀的大肠杆菌菌悬液(待测样品),精确地放0.5ml 至 10-1的试管中,此即为 10 倍稀释。将多余的菌液放回原菌液中。

实验报告(三)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教育软件工程 实验项目软件测试 专业班级 09教育技术学2班姓名陈佳荣学号 2009914228 指导教师李新晖成绩日期2011/11/28 一、实验要求 1、功能说明:在某网站申请免费信箱时,要求用户必须输入用户名、密码及确认密码,对每一项输入条件的要求如下:用户名要求4~16位之间,使用英文字母、数字、“-”、“_”,并且首字符必须为字母或数字;密码要求为6~16位之间,只能使用英文字母、数字以及“-”、“_”,并且区分大小写。 2、设计能够完成上述功能要求的程序(程序语言自定)。 3、采用黑盒法对上述程序进行确认测试和有效性测试,选择好测试用例,并确认测试的结果。 二、实验原理 本次实验的原理是采用黑盒法对一个在网站上申请免费邮箱的软件进行测试,检测软件存在的漏洞和错误,以帮助进一步完善软件的功能。 三、实验步骤 首先,设计一个软件,其功能包括在指定的要求中输入正确的账号和密码,具体要求如:用户名要求4~16位之间,使用英文字母、数字、“-”、“_”,并且首字符必须为字母或数字;密码要求为6~16位之间,只能使用英文字母、数字以及“-”、“_”,并且区分大小写。 软件的源代码: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Dim name(16) As String Dim password(16) As String Dim n As String Dim j As Integer Dim r As Integer Dim m As Integer n = Text1.Text i = Val(Len(n)) If (i >= 4 And i <= 16) Then r = 1 a = Val(Asc(Mid$(n, 1, 1))) If ((a >= 48 And a <= 57) Or (a >= 65 And a <= 90) Or (a >= 97 And a <= 122)) Then For j = 0 To i - 1 a = Val(Asc(Mid$(n, j + 1, 1))) If (a = 45 Or a = 95 Or (a >= 48 And a <= 57) Or (a >= 65 And a <= 90) Or (a >= 97 And a <= 122)) Then

边界值分析法案例

1.边界条件测试 边界条件是指软件计划的操作界限所在的边缘条件。 程序在处理大量中间数值时都是对的,但是可能在边界处出现错误。比如数组的[0]元素的处理。想要在Basic中定义一个10个元素的数组,如果使用Dimdata(10) AsInteger,则定义的是一个11个元素的数组,在赋初值时再使用For i =1 to 10 ...来赋值,就会产生权限,因为程序忘记了处理i=0的0号元素。 数据类型:数值、字符、位置、数量、速度、地址、尺寸等,都会包含确定的边界。 应考虑的特征:第一个/最后一个、开始/完成、空/满、最慢/最快、相邻/最远、最小值/最大值、超过/在内、最短/最长、最早/最迟、最高/最低。这些都是可能出现的边界条件。 根据边界来选择等价分配中包含的数据。然而,仅仅测试边界线上的数据点往往不够充分。提出边界条件时,一定要测试临近边界的合法数据,即测试最后一个可能合法的数据,以及刚超过边界的非法数据。以下例子说明一下如何考虑所有可能的边界: -------------------------------------------------------------------------------- 如果文本输入域允许输入1-255个字符。 尝试:输入1个字符和255个字符(合法区间),也可以加入254个字符作为合法测试。 输入0个字符和256个字符作为非法区间。 -------------------------------------------------------------------------------- 如果程序读写软盘 尝试:保存一个尺寸极小,甚至只有一项的文件。 然后保存一个很大的——刚好在软盘容量限制之内的文件。

流体力学——平板边界层编程

对于本次编程编程作业,小组运用matlab 和c++两种程序对平板边界层问题和绕过楔形体边界层流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以下是运用matlab 解决问题的过程。 一、 平板边界层问题 该问题可以归结为在已知边界层条件下解一个高阶微分方程,即解0''5.0'''=+ff f 。Matlab 提供了解微分方程的方法,运用换元法将高阶微分方程降阶,然后运用“ode45”函数进行求解。函数其难点在于如何将边界条件中1',→∞→f η运用好,由四阶龙格-库塔方法知其核心是换元试算匹配,故在运用函数时通过二分法实现1',→∞→f η是可行的。程序如下: 第一问m 函数 function dy = rigid(t,y) dy = zeros(3,1); dy(1) = y(2); dy(2) = y(3); dy(3) = -0.5*y(1)*y(3); %第一问main 程序 [T,Y] = ode45('rigid',[0 5],[0 0 0]); plot(T,Y(:,1),'-',T,Y(:,2),'*',T,Y(:,3),'+') %二分法试算f ’’的初始值以满足f ’趋向无穷时的边界条件,图像上可以清晰看出f ’无穷时的结果 >> [T,Y] = ode45('rigid',[0 5],[0 0 1]); plot(T,Y(:,1),'-',T,Y(:,2),'*',T,Y(:,3),'+') >> [T,Y] = ode45('rigid',[0 5],[0 0 0.5]); plot(T,Y(:,1),'-',T,Y(:,2),'*',T,Y(:,3),'+') >> [T,Y] = ode45('rigid',[0 5],[0 0 0.25]); plot(T,Y(:,1),'-',T,Y(:,2),'*',T,Y(:,3),'+') >> [T,Y] = ode45('rigid',[0 5],[0 0 0.375]); plot(T,Y(:,1),'-',T,Y(:,2),'*',T,Y(:,3),'+') >> grid on >> [T,Y] = ode45('rigid',[0 5],[0 0 0.3125]); plot(T,Y(:,1),'-',T,Y(:,2),'*',T,Y(:,3),'+') >> grid on >> [T,Y] = ode45('rigid',[0 5],[0 0 0.34375]); plot(T,Y(:,1),'-',T,Y(:,2),'*',T,Y(:,3),'+') grid on >> [T,Y] = ode45('rigid',[0 5],[0 0 0.328125]); plot(T,Y(:,1),'-',T,Y(:,2),'*',T,Y(:,3),'+') grid on >> [T,Y] = ode45('rigid',[0 10],[0 0 0.328125]);%当f ’’为0.328125时,逼近结果已经很好,在0到5的变化范围内已经非常接近精确解 plot(T,Y(:,1),'-',T,Y(:,2),'*',T,Y(:,3),'+') grid on >> [T,Y] = ode45('rigid',[0 5],[0 0 0.335975]); plot(T,Y(:,1),'-',T,Y(:,2),'*',T,Y(:,3),'+') grid on

中学物理实验报告范文

中学物理实验报告范文 中学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实验能力,科学的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课程之一。正向李政道先生所说的那样:“教物理重要的是让学生懂道理……”根据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和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在中学物理实验的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在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上有一个实在的感受,从而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性,并受到科学方法的教育。 1.实验设计 为使实验达到预期的目的,必须明白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做这个实验是要解决现实技术问题、知识问题,还是要探索一下教材中将要出现的物理现象等等。解决实际问题的是什么样的,探索书中的知识问题时,应当明白是哪一个问题及什么现象。目的明确,是实验成功的前题。 设计实验的基本方法归纳为下面几种: (1)放大法。 利用迭加,反射等原理将微小量放大为可测量,例如游标尺、螺旋测微器、库仑扭秤、油膜法测分子直径等。 (2)平衡法。 用于设计测量仪器。用已知量去检验测量另一些物理量。例如天平、弹簧秤、温度计、比重计等。

(3)转换法。 借助于力、热、光、电现象的相互转换实行间接测量,例如打点计时器的设计,电磁仪表、光电管的设计等。 2.探索性实验的选题 学生探索性实验,并不是去揭示尚未认识的物理规律。而是在经历该实验的全过程之后,对探索性实验有一个实在的感受,掌握探索未知物理规律的基本方法。 探索性实验的选题应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任务相适应。在选题方面应注意到以下几点: (1)根据中学生学到的数学知识和在实验时间上的限制,实验结果的经验公式以一次线性为宜。如: ①线性关系:Y=a+bx ②反比关系:Y=a+b/x ③幂关系:Y=axb 改直:logy=loga+blogx ④指数关系: Y=aexp(bx) 改直:Iny=Ina+bx 以上各式中x为自变量,y为应变量,同时又是被测量,a、b为常数。 (2)两个被测量之间的变化特征具有较强的可观察性。

无菌技术、倒平板操作、平板划线操作、稀释操作、涂布平板操作

无菌技术:主要包括1、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2、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的用具和培养基等进行灭菌;3、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4、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的物品相接触。 倒平板操作: 1、将灭菌过的培养皿放在火焰旁的桌面上,右手拿装有培养基的锥形瓶,左手拔出棉塞。 2、右手拿锥形瓶,使瓶口迅速通过火焰; 3、用左手将培养皿打开一条稍大于瓶口的缝隙,右手将锥形瓶中的培养基(约10~20ml)倒入培养皿,左手立即盖上培养皿的皿盖,轻轻摇匀。 4、等待平板冷却凝固(大约需5~10min)后,将平板倒过来放置,使皿盖在下,皿底在上。 平板划线操作: 1、将接种环放在火焰上灼烧,直到接种环烧红; 2、在火焰旁冷却接种环,并打开盛有菌液的试管的棉塞; 3、将试管口通过火焰; 4、将已冷却的接种环伸入菌液中,沾取一环菌液; 5、将试管口通过火焰,并塞上棉塞; 6、左手将皿盖打开一条缝隙,右手将沾有菌种的接种环迅速伸入平板内,划三至五条平行线,盖上皿盖。注意不要划破培养基。

7、灼烧接种环,待其冷却后,从第一区域划线的末端开始往第二区域内划线。重复以上操作,在三区域内划线。注意不要将最后一区域的划线与第一区相连。 8、将平板倒置,放入培养箱中培养。 稀释操作: 1、将分别盛有9ml水的6支试管灭菌,并按101~10的6次方(打不出六次方来)的顺序编号。 2、用移液管吸取1ml培养的菌液,注入101倍稀释的试管中。用手指轻压移液管上的橡皮头,吹吸三次,使菌液与水充分混匀。 3、从101倍稀释的试管中吸取1ml稀释液,注入102倍稀释的试管中,重复第2步的混匀操作。依次类推,直达完成最后一支试管的稀释。注:移液管需要经过灭菌。操作时,试管口和移液管应在离火焰的1~2cm处。 涂布平板操作: 1、将涂布器浸在盛有酒精的烧杯中; 2、取少量菌液(不超过0.1ml),滴加到培养基表面; 3、将沾有少量酒精的涂布器在火焰上引燃,待酒精燃尽后,冷却8~10s; 4、用涂布器将菌液均匀地涂布在培养基表面。涂布时可转动培养皿,使涂布均匀。 注意:1、将涂布器末端浸在盛有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的烧杯中。取出时,要让多余的酒精在烧杯中滴尽,然后将沾有少量酒精的涂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